传统文化市场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市场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市场研究

篇1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华传统文化;中式流行唱法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59-03

当今国内的流行音乐一方面存在艺术文化价值薄弱、昙花一现的“速食快餐”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深受西方欧美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在表达方式上民族性被模糊化,甚至边缘化。借鉴与学习外来先进理念与技艺技术,是为站在一个更加国际与开放的文化视野,一味地照搬与模仿欧美国家,会流失掉更多优秀、宝贵的民族个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格局的今天,流行音乐所呈现的风格种类已然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在这参差不齐的流行音乐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流行音乐各种“西化”的表达方式。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属于“中式”的表达方式才是民族灵魂的根基,我们应该研究和发现属于本民族性格特点和文化表达的方法。华语流行乐坛不仅有着极具国际范的“西式”歌星,如李玟、王力宏等,也更需要具有民族性格表达方式的“中式”歌唱家,如邓丽君、刘欢等。

笔者把中华传统文化背景滋养下具有民族性格特点的流行演唱方式,归纳为“中式流行唱法”,首先谈谈“中式流行唱法”里“中式”的含义。

一、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去理解“中式”的含义

“中式流行唱法”里“中式”的含义,主要是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两种思想文化体系中去理解。儒家、道家两种思想文化体系,是民族思想价值体系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对东方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核心根基。

儒家的思想体系由孔子创立,并逐渐发展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政”和“仁政”,重视伦理关系。道家的思想体系代表主要是老子和庄子,其核心理念主要以道、无、自然、天性为主,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以柔克刚”“以雌守雄”等思想策略。

具“中式”演唱特点的歌唱家,在流行演唱上以邓丽君、刘欢、费玉清、蔡琴等为代表,他们的歌声在表达方式上含蓄而柔美,温婉而抒情,圆润的声线中不失力度。“乐而不”的中庸表达方式是中华文化的最佳体现,他们的歌声是对中华传统美的完美阐释。现今华语乐坛有许多优秀的歌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歌手已丢失掉民族的个性灵魂,加之种种快餐式粗糙媚俗的加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流行歌手只能红极一时,不能长久延续的原因。像邓丽君这类优秀的“中式”歌唱家能够“延续”至今,她的唱法与歌曲,突显了华人的审美方式与性格特点,她是在用“中式”的唱法传达中国人的性格灵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通俗演绎,让人一听便知道是中国人诠释的歌曲。

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保守、稳重、隐忍、退避、克制、中庸,不走极端,不过度出格,不违逆众人的意见,喜欢从众和随大流。中国人的性格,一方面宽厚待人,追求和谐;另一方面严于律己、求自制和自省。对于君子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要合乎道、顺应道,中规中矩、小心谨慎。中国人喜欢一团和气,以大局为重,中国人说话说话客气、举止文雅,行为尽量保持礼节,礼让不争。中国人在感情表达上比较含蓄,不会像西方人那样直接和热烈。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代表人物,他从“性善”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人应该具有“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最后形成了“仁、义、礼、智”四大基本道德规范,所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向是谦和有礼,慈善宽厚。例如邓丽君的荧幕形象具有中华传统美的特点,其舞台上的装扮大多以中式服装为主,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中华传统女性的娴淑、高雅之美,儒道的文化点滴蕴含在其一颦一笑之中。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心性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庄子、老子为其学派思想的代表,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老子认为天地f物都是由道化生的,且天地万物都应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道以自然为本,事物都按着自己原本的状态发展,使其符合自然的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而庄子的“逍遥”“齐物”思想也正是顺应自然的“无为”,古人文学和艺术的至高境界,往往喜欢强调一种虚静脱俗的淡然状态,能够轻松地运用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的目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带给人心灵上的滋养。

中国人的性格是内敛柔和的,为人处世能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性格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柔中带刚、以柔克刚的“怀柔”性格特点,正是老庄思想的最好映照。所以不难理解即使时过境迁,像费玉清、刘欢、邓丽君等一批有着“中式”情怀的流行歌唱家们还是深受国民的喜爱,他们的作品大多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用暗喻、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抱负,歌颂人间真善美,让人如沐春风的同时又能被这“强大”的品格力量所震撼。

二、“中式流行唱法”的内涵综析

怀揣着民族思想性格的表达方式和审美品味去演唱歌曲,这种演唱是极为“中式”的。在“中式流行唱法”里研究和阐释“流行唱法”的内涵与技法、演唱语言的“吐字发音”、舞台表现的“声、说、行、表”等。

(一)何谓“流行唱法”

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它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其音乐结构形式简短、内容通俗、情感真挚,根植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从音乐体系与风格的本源看,流行音乐主要是在布鲁斯、叮砰巷、爵士乐、摇滚乐、索尔乐等美国大众及黑人音乐架构上发展起来的,以盈利为目的,也称商品音乐,是一种音乐的“工业化”现象,艺术性是次要的、市场性是主要的。然而,歌曲的种类和唱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艺术歌曲并不一定非得以美声唱法来演绎,流行歌曲也不一定就要以流行唱法来演绎,一种唱法处理得当可以游刃有余地演绎任何风格与种类的歌曲,所以“中式流行唱法”也不是只可演绎“华语流行歌曲”,也可以演绎外国歌曲,不一定是“流行歌曲”,也可能是“艺术歌曲”“革命歌曲”“民族歌曲”等。不难发现,像邓丽君这类具有“中式”风格的歌手在演唱英文歌时,观众很难把她与欧美人联系起来,因为她的吐字和情感表达是“中式”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说法。她用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式”表达方式来演绎全世界不同Z言与风格的歌曲,这一点,恰恰和现在一些“西化的”歌手相反,她是在用“中式”的表达方式演绎世界的文化。

随着流行音乐的到来,流行唱法也应运而生。流行唱法的风格多样,主要体现在演唱表达上的自然、随意,如同说话一样真实、自然,注重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特点,真实自然地表达感情;表演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感染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来扩大和制造声音的效果,也借用乐队伴奏和舞美灯光来烘托整个演唱气氛。“流行唱法”在我国曾被称为“通俗唱法”,也是因为其唱法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等特点,旋律和节奏非常鲜明,内容和题材多以爱情、亲情、励志类为主。而后与国际接轨,就一直惯用为“流行唱法”。

(二)呼吸与共鸣

呼吸是歌唱中的首要条件,流行唱法中的呼吸一般分为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唱歌是在呼吸的状态下进行的,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稳定、饱满的气息支撑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比较常用的歌唱呼吸为胸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肚子膨胀;吐气时横膈膜上升,腹部慢慢收缩。胸腹式呼吸的完整过程为:吸气口鼻并用,将气吸到肺的底部,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横膈膜也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背部挺立,这时的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保持住,再缓缓将气吐出。所以,唱歌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既要保持住气息,也要节省住气息,均匀地吐气,整个身体和表情是积极而放松的。

快吸快呼则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和鼻迅速把气息吸入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在歌唱过程中常用“偷气”来连接乐句,让人难以发现吸气的痕迹,使上下句的衔接更加连贯、流畅。

流行唱法接近于说话的自然音色,以口腔共鸣为主,头腔和胸腔、鼻腔的共鸣也会在不同的音区合理增减。一般来说,低音的部分胸腔共鸣使用更多,在低音也明显感觉到胸腔的震动。在中高音区,则会运用到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还有部分的头腔共鸣,这一音区也是最重要的真假音连接部分,需要娴熟运用气息、共鸣、发声使其统一连贯,用音阶和真假音交替连接的方式把换声区的那几个“爆破”音练习到圆润、统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混声”。高音区相对来说是头腔共鸣运用最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摇滚歌手为了追求音响效果而用嗓音声嘶力竭地呐喊,为的是塑造自我的一种歌唱风格和情感表达,相对于“中式”圆润饱满、外柔内刚的声线形状来说是另一种风格的体现。

(三)“中式”的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吐字咬字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来的语言习惯、文化表达都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每一位演唱者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审美标准唱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流行唱法的风格是不拘一格的。尽管如此,“中式”的流行唱法却还是有“规律”和“共性”可寻,比如邓丽君、费玉清、刘欢、蔡琴等“中式”风格歌唱家的吐字咬字都有其共性,即为国语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普通话的吐字归音讲究每一个字都清楚、准确、完整、饱满,正音练习是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标准,校正自己的口音,包括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练习、鼻音和边音的练习、送气和不送气的练习、前鼻音和后鼻音的练习等;字头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要求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吐字要清晰,对于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辅音的练习要严格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要有力,韵母练习时控制好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平展圆敛及舌头的升降伸缩;声调练习也很重要,普通话中有不少字或词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声调不一样,意义也就不一样;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弱收尾,趋势鲜明。

针对普通话发音的规则要求,在歌唱当中一样可以根据旋律的起伏和走向运用自如,所谓虚实结合、外柔内刚的处理方法,跟普通话的发音吐字如出一辙,字头声母清晰实在,辅音尾音的处理连绵虚微,不同地区的普通话发音也有差别,在歌唱中只要遵循了普通话的字正腔圆,以及吐字咬字的要领,就算一些“台湾腔”“北京腔”运用在歌唱中,也并不会脱离“中式”的审美,甚至会更有韵味。

三、“中式流行唱法”的价值研究

系列重要讲话中谈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如果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不仅不能形成我国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甚至还会有失去国家和民族独立精神的危险,在精神上成为别国附庸。

“中式流行唱法”是建立在深厚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流行唱法,因其流行唱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效应,大众接受度高、参与度高,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精神文化方式,所以用这种“中式”的方式去演唱流行歌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升华。

流行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受众面极为广泛,也是青少年最喜欢的音乐种类之一,流行唱法不仅可以演唱各类风格的流行歌曲,也可以演唱流行歌曲以外的其他种类歌曲,比如华语流行乐坛的代表邓丽君就用属于她的一套流行唱法唱过民歌小调、摇滚爵士、日本演歌、革命歌曲等,无论哪一种风格,她都用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中式”演唱方式,这也是最能引起华夏儿女共鸣的地方。流行唱法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从历史发源来看它来自西方,无论是受外在的文化环境还是内在的人物性格影响,演唱者们的演唱方式早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演唱L格,通过唱或听来感受世界流行音乐的文化,了解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流行音乐特点和社会文化环境,如果不把民族性的音乐文化表达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青少年过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所听所唱均被“西化”,不懂得欣赏“中式”表达的演唱风格,这将导致民族流行音乐的缺失、国民性的缺失。我们应该在丰富多样的流行演唱风格中,去挖掘和总结出一种属于“中式”文化性格的流行演唱风格,并把它传承和发展下去,让“中式流行唱法”唱进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中。

流行音乐在社会流传的过程中,会给整个社会和民众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是基于流行音乐本身的质量和流行音乐的导向来说的,它的社会价值受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同时也跟流行音乐演绎者和欣赏者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相关,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价值的发展是相互推动的过程和结果,流行音乐可以引导和影响社会文化价值,使大众文化生活有一个健康、丰润、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不论是什么类型和风格的流行音乐,都反映着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大众精神情感的依托与反映,所以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价值是相辅相成的。中国的流行音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不过30年左右,其发展的历史和基础是短暂而薄弱的,然而流行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刻的,如果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不加以引导和传承,“中式”的演唱方式被渐渐西化,一个国家和民族将失去宝贵的民族灵魂;用欧美流行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是一种流行演唱风格的存在,反映的是西方社会的文化个性,然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有属于自己民族个性的表达方式,作为中国人的“中式流行唱法”,是民族文化和国人性格的最佳写照。

参考文献:

[1]付林.流行声乐M教学法-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J].社会音乐生活,2010(11).

[2]刘晓飞.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探寻[J].艺术研究,2011(4).

[3]胡杰.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1).

作者简介:

篇2

一、文化贸易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假设

决定产业结构演进的本质变量主要有三:需求结构、相对成本和对外贸易,前两者是封闭条件下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本质变量,而对外贸易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贸易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源自于文化贸易进出口对国内文化产业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调整。市场供需的变化引导市场行为,并进而改变市场结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变迁。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构优化模式是主要是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产业融合发展直接促进了产业创新。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产业、新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它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市场,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持续繁荣(厉无畏、王慧敏,2002)。假设1:文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变迁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文化贸易商品结构应该正向影响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柔化。文化贸易商品结构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优秀资源促进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价值提升。文化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主要通过进口的推动和出口的拉动来实现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就进口推动而言,文化贸易进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会直接引起进口国文化产业国内生产结构发生变动,因为进口变化引起了该国国内文化商品供给状况变化,该国国内文化产业生产结构被迫必须相应变化以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而且贸易全球化带来的主要效应之一是示范效应,即产品的消费示范效应极大地影响着进口国产业的发展方向。就出口拉动而言,作为外部需求的出口能够通过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来拉动本国文化产业发展,从而拉动国内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假设2: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量和比重上升正向影响国内第三产业的总量和比重,同时负向影响国内第一产业的总量和比重。文化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服务经济为载体的现代服务经济。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艺术通过创意人才的智慧、灵感和想象力进行再生产,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可以深入到文化产业的不同层面,包括资源亨利与内容创作、产品制作和营销等各个方面,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第三产业的总量和比重。另外,文化服务进出口变化所对应的国内文化产业市场文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能力,除了文化产业服务本身之外,还包括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服务所带来的价值提升,比如文化体验与农业生态相结合所产生的农业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弱化了农业本身的产品生产功能,增强其文化体验消费的功能,提升价值,延长产品服务的生命周期,创造品牌价值,提高第三产业的总量和比重。假设3:文化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量和比重上升正向影响国内第二产业的总量和比重。文化产业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信息社会的创意工业和知识服务业,是知识经济第二个发展阶段由外向内转化的内容产业与创意工业的知识服务业。文化产业与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融合,能够促进第二产业的软化,通过赋予文化内涵增加第二产业附加值的开发,通过知识的运用延伸其价值链,比如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增加制造业的附加值。总之,文化贸易的进出口体现并促进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这一结局也将从文化服务和文化商品两个方面进一步对国内文化产业市场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国内的产业结构的变迁。

二、变量设置与假设验证

本文实证部分的研究思路为:在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框架下,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总量、增速和比重为因变量,以文化商品贸易、文化服务贸易的总量、增速为自变量,通过设置的绝对值因变量、相对值因变量、绝对值自变量和相对值自变量分别构建线性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通过检验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

1.变量设置。根据本文实证分析的研究思路,我们设置的变量具体包括:因变量FI、FIA、FIP;SI、SIA、SIP;TI、TIA、TIP———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速、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长率、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其中增速为不变价(上年=100)的增长率,通过第一产业每年的增加值计算所得;其他变量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自变量EXA、IMA———文化贸易出口增速、文化贸易进口增速。其中增速为不变价(上年=100)的增长率,通过文化贸易每年的进出口额计算所得;文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来自UNCTAD的数据库。自变量EXG、EXGA、IMG、IMGA———文化商品贸易出口额、文化商品贸易出口增速、文化商品贸易进口额、文化商品贸易进口增速。自变量EXS、EXSA、IMS、IMSA———文化服务贸易出口额、文化服务贸易出口增速、文化服务贸易进口额、文化服务贸易进口增速。

2.假设验证。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散点关系图可以初步验证相互之间的关系,即———(1)文化贸易进出口增速与我国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呈现出如假设1所提出的变化关系,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表现为负向关系,与二、三产业比重变化呈现出正向关系,且从线性回归看出对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系数更大。(2)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具有明显方向一致的变化关系,它们的增长率之间变化的方向也是一致的,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增长,假设2中关于文化服务贸易负向于第一产业的说法不成立。(3)文化商品贸易进出口额与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紧密拟合,线性回归显示文化商品贸易在促进第二产业增长方面效果明显,假设3成立。(4)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变化方向一致,具有明显正向的线性拟合关系,且文化服务贸易增加快于第三产业的增加,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的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出假设2中关于文化服务贸易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理论设想是成立的。

三、实证分析

1.模型及其估计。在计量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将设置文化贸易进口增速、文化贸易出口增速为自变量,因变量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能更好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弹性变化关系,本文对相应变量取对数后,得到如下模型:其中,α01、α02、α03及β01、β02、β03为常数,ε、μ为残差项,其余α、β均为回归系数。对取对数后的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只有Ln(IMG)、Ln(IMA)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Ln(EXA)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其它变量均不平稳。对各变量取一阶差分进一步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发现,Ln(FI)、Ln(FIP)、Ln(TI)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在上述两个基本模型中,可以进行进一步检验的模型如下:LnFIt=坠01+坠14LnIMGt+ε01(3)LnTIt=坠03+坠34LnIMGt+ε03(4)LnFIPt=β01+β11LnEXAt+β12LnIMAt+μ01(5)在上述三个基本模型中,虽然各变量的平稳阶数不一致,但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并将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所有模型都是平稳的,见表1。这一检验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变量不是水平平稳的,但对其进行线性组合后却具有平稳性,因而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避免了伪回归的出现。总体而言,表1所显示的文化贸易增长所带来的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的回归结构较为理想。首先,从拟合优度来看,模型3、模型4均表现出很高的线性相关关系,拟合优度值在0.92以上,这一数据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文化商品贸易进口额完全可以作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化的原因。而模型5,拟合优度中等,文化贸易进出口的增速基本可以作为第一产业比重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从D-W值得数据来看,数据都不太理想,只有模型3的该数据大于1.5,在非自相关的经验阈值以内,拒绝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而模型4和模型5,该数据都较低,但因为统计资料的原因,观测值较少,解释变量不多,所以不能就此作为一个危险信号。

2.文化贸易的产业结构效应分析。(1)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贸易的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文化贸易日益成为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日益凸显。如表1所示,从模型3和模型4可以看出,文化商品进口贸易额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都呈现出积极的影响,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系数,文化贸易进口额每增加一个额度,第一产业将增加0.733个额度,第三产业将增加1.2196个额度。究其原因,除了前文所述文化贸易所直接引致文化产业国内市场结构进而影响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之外,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更大也和我国文化贸易进口商品构成有关,占进口份额较大的有设计、表演艺术、广告、市场研究、艺术品、新媒体及出版物等,其中前三位都是隶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我国文化进口贸易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较大也就成为必然。(2)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反映并对应着国内经济的增长,影响着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并最终导致国内产业结构的变迁。因为统计数据的原因,目前只能初步估计文化贸易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对于我国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从表1模型5来看,我国文化贸易进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对第一产业比重的增加都是负向影响的,且目前影响力都很小。这一方面因为从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看,其与传统的第一产业本身的关系比较小有关;从文化产业的关联性角度,以2002年统计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第二产业的物质投入较大,需要第三产业的智力投入次之(李华敏、王花毅,2010)。实际上,文化贸易对一个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的影响路径决不仅仅是通过文化贸易额的变化、文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文化贸易增长速度的变化这么简单和直观,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有很强的产业融合效应,其与其他产业、行业的相互融合渗透力很强,可以通过提高其他产品的文化内涵、知识结构等大幅度提升其获利能力,从而改变产业的国内比重结构以及国际价值链的位置,其间接影响力或许更大,从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都能得到验证。因此,通过改变我国文化贸易的绝对变化和在国际文化市场的相对变化,从而转变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实现低消耗、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四、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