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划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策划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告策划策略

篇1

动态优化控制;Vidale-Wolfe模型;数值拟合

[中图分类号]F272.3,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14-02

广告策略问题其实就是确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为使其销售利润达到最大的最优广告投入费用。这类问题在数学上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最优控制问题。

一、Vidale-Wolfe模型

对于最优广告投入的数学模型研究,为了客观反映市场实际现象中广告投入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引入最经典的Vidale-Wolfe广告销售反应模型,通过微分方程描述了广告投入与销售变化率之间的直接关系。

目标函数:

在该模型中,商品的销售变化率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广告的作用,通过广告扩大商品的销路,而是人们对该商品的“遗忘”,如果没有任何的广告费用的支出,那么人们对该商品将逐渐忘却,这将引起销售率的下降。上式中令表示时刻商品的销量,表示时刻广告费用的支出,表示市场的最大容量即商品需求的饱和水平,也称之为市场对此种商品的最大承载力,表示销售额的厨师值。表示商品的自然扩散率;表示商品的被“遗忘”率(及平均衰减系数),都是常数。由于市场客观存在一个可能的最大容量,当实际销售量达到或接近时,广告费用的支出就是0或几乎为0。相反,若实际销售量比小得多,那么广告的效果则较大。

该模型将销售速率作为状态变量,而把广告的费用作为控制变量。假定该企业希望使某个目标泛函达到极大,该目标泛函反映了它的以销售率和广告费用来表示的总收益最优控制问题实质上就是找出一种能使公司的目标泛函达到极大的广告投资策略。

1.模型改进

(1)广告的多形式组合投放

上面的模型中,只考虑了对广告投入总费用的规划。针对信息时代,传媒手段日趋多样的特点,特别考虑到了广告的多形式组合投放,以实现广告总费用在多种形式广告间的合理配置,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下。由于商品的自然扩散率与广告媒体的组合方式和各媒体的传播效果有关,同时又直接影响了最大利润,并且两者呈现正相关。所以为实现最优的广告组合投放,只需求解其相应的最大值。于是我们建立以下模型:设电视、户外广告、报刊杂志各占广告投放比率分别为。

STEP1:求解各种形式的广告对扩散因子的影响程度即相应的权重

①用表示电视媒体,表示户外广告媒体,用表示报刊杂志媒体。将广告投放方式中的三种媒体两两比较,根据Saaty等人提出的1-9比较尺度得出成对对比矩阵:

②由公式可得3.005,代入公式可得=0.003,于是==0.005

③由此可得各广告媒体的权重值,

STEP2:求解各形式广告的投资比例

在现实中,企业的广告投入预算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金以最优的组合方式投入到广告宣传中,取得最佳效果,对企业意义重大。为此,可以建立一个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给出最佳的广告组合方案并求出商品的自然扩散率。

求解得到:。

所以可得到如下的广告组合方案:电视、户外广告、报刊杂志各占广告投放比率分别为。

STEP3:求解最优广告组合下的扩散因子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自然扩散率为:

(2)多个商家之间的广告竞争

由初始的Vidale-Wolfe模型我们知道,商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而另一些人的经验也证明,广告宣传的影响虽然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终会随时间而减弱商誉可因新顾客的加入或因消费者改变其对商品的兴趣和偏爱而产生商誉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因此,考虑到商家的竞争效应对衰减因子的直接影响。我们建立起了两者间的以下关系模型:

二、采用实际数据进行模型求解

1.数据的采集

我们以酒鬼酒企业为实例进行分析,通过网络信息查询的手段采集数据,得到该企业的年度报表,并利用相应参数描述,通过数值拟合进行计算可得以下参数的具体值:

=0.374,=1.90,=0.8,=1.20

2.函数的求解

相应的Hamilton函数为:

代入相关参数并化简可得:

由(2)式得: (4)

对(4)式求导得:(5)

将(4)(5)代入(3)式可以解出:

将(6)式代入(1)式可以求出=5.1124,从而=0.7。

再将代入(3)式可得关于的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用MATLAB7.0可以解出

而初值=0.8可以求出,可得

由=1.90可以得出=8.777,说明用8.777年,每年投资广告费用7000万元,从而达到销售饱和。所以,当企业在一个生命周期内的广告总投入为6.1亿元的时候,销售总利润最大。同时还需保证并且电视、户外广告、报纸杂志三种媒体形式的分配比例分为进而实现综合最优。

[1]刘剑平,潘德惠.控制理论在最优广告策略上的应用[A].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1993,420-425.

[2]夏顺萍.广告设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J].科技咨询导报,2007,(4):87.

篇2

(一)具有总体性特征

策略不仅是一项具体的计划,地应该是长远性、总体性的广告概念以及规划。广告策略不应在一开始就将内容及具体过程阐述出来,严格来说是一种尚未成熟的计划。

(二)是一种营销方式

广告策略的重点在于策略,并不是一套具体的方案。策略的重点在于广告为营销带来的结果与效益。

(三)具有科学性

创意虽然是广告策划的重要项目,但策略才是广告的重点。只有在团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创意计划,才能够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广告策略。

二、营销中广告策划的要点

(一)注重品牌效应

营销中使用广告的目的无非两种,战术目标与战略目标。前者通常是销售方式上的差异性,例如促销等;后者考验的是企业长远目光。企业要想健康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开创品牌,在众多竞争中让消费者记住自己。

(二)注重企业形象

在广告中,企业商标以及品牌名称不仅是为商品做广告,也能够为企业树立形象。例如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将厂名、商标

以及品牌名称系列化,让消费者潜意识中产生较深刻印象,对企业形象的深入人心打下基础。

三、基于广告策略的营销策划措施

(一)对产品准确定位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企业所销售的产品首先需要了解,产品对应的人群是哪些,这些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做到投其所好,不会造成过多的资金浪费。广告效果的成败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对广告进行科学定位。广告定位是实施广告策略的原点和核心。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定位应以产品为起点,以消费者为终点,所以,广告的定位也要以企业定位为中心。这就要求,广告的定位要科学的对市场进行细致分析,充分考虑消费的目标人群,对消费群里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倾向深入的分析。

(二)明确目标市场

广告所取得的效果由市场营销的成果进行评分。广告效果的好坏,也就是广告策略的成果与否,直接由市场进行检验反馈。垄断是相对的,但是竞争是绝对的,不管企业的强弱,都存在竞争,在当下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做到全额占有市场,因此,企业的广告市场策略要有重点,对自己的市场定位要明细,只有先清晰地对自己做好定位,选择好合理的目标市场,才能在垄断与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

(三)产品策略的制定

产品的市场份额决定企业的发展,如何去占据企业应有的份额或者更多的份额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当然,产品的质量是企业成功的重点。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优秀的产品也难保证能够获得更大份额的市场。我们要看到,广告是服务于产品的,而且广告的策划更需要以企业长远发展为中心思想,基于企业长远利益意味着需要更加全面的在策略中考虑产品,这不单单只是对企业的某一产品进行考虑,还要对企业理念加以照顾,因此,在产品策略制定中,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安排产品营销策划中的广告策略。

(四)充分落实文化策略

企业间的竞争是硬实力和软文化的竞争。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文化竞争愈演愈烈,而且文化的作用也越来重要。由于广告的性质和地位使得具有文化内涵的广告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消费群体的消费意向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因此在广告策略中,我们需要更多将产品文化、企业文化渗透到广告中去。所以企业的广告在策划中需要精准的把握消费趋势,树立自己的产品的消费理念,逐步利用广告将产品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消费者心态中去,在提升广告品位和内涵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和企业的内涵,真正达到广告的营销效果,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结论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视觉语言;文化符号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全球化扩张,其产品必然涌向世界各地。与此同时,跨国广告业也必然追随其客户进行跨区域、跨国界的广告经营和运作,广告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广告国际化,或称广告全球化,是指在世界各地市场上通过采用基本一致的广告传播方式,实现全球市场的营销战略。这种全球化的广告给生产和经销厂商以及广告业者都带来了明显的利益,例如降低了广告成本,树立了品牌和企业形象,提高了迅速推广产品基本概念的能力,简化了市场和促销计划的协调控制程序,等等。

    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一体化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元文化将长期存在。跨国广告的运作不能不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文稿、符号意义、文化象征、诉求主题、视觉形象,到广告经营策略、人才组合与培训、管理模式、公共关系建构都有一个与各地本土社会文化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广告的国际化进程中也包含了本土化过程,广告的跨国传播也就是跨文化传播,国际化和本土化双向趋势是广告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如何处理好看似矛盾实则相关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乃是实现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本文将就平面广告的跨文化传播问题略做探讨。

    一、文化符号

    在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文化符号有的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区域特征;另一方面,长久以来通过思想的相互交流和文化的相互影响,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现代科技提高了媒体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出现了更多超国界,超民族的“世界性文化符号”。

    20世纪90年代,受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年轻人中出现了一些张扬个性和自由的个人主义文化符号。因此,平面广告在传播中,就曾运用这些“世界性文化符号”进行跨文化传播。因为这种‘世界性文化符号’具有共通性,它可以跨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中国大量出现的以自由和个性为主题的‘Me(我)广告’,如‘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运动鞋),‘我有我可以’(佳得乐饮料),` I’ m loving it’(麦当劳)等等,便是这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可见,在跨国广告中,充分利用这些“世界性文化符号”,能收到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篇4

关键词:平面广告;视觉符号;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76-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广告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必然受到语言文字、、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差异的影响。理解文化差异以及习俗、符合当地的价值观、文化优势融合,最终实现本土化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广告跨文化传播的策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输出国的商品快速有效的进入目标市场,这是跨文化广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采取本土化策略就是必经之路。通过对大量案例研究分析发现:要成功实现平面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打破文化差异,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文化差异以及习俗

跨文化平面广告的本土化以中国为例,我们在很多跨文化广告中都发现广告公司将中国元素融合在广告中。对中国元素有这样一个定义: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国外一些产品的在输入中国的广告中就结合了中国元素达到最终的销售目的。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一个平面广告就运用了中国红、剪纸、鱼以及汉字这些符号,从心理上中国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些都无不体现可口可乐从积极推广美国本土文化到融入地方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样在另外一个可口可乐平面广告中运用了祥云、鸽子、马这些中国元素。春节期间,可口可乐推出了以中国喜庆的红色作为整个背景一个广告,广告词: 地球是圆的, 左右都是回家的方向,传递出中国人春节归心似箭的本土主题。在心理上使中国的消费者产生一种接近性和亲切感,从而减少了对国外商品的排斥心理。所以说对广告输入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是广告信息的传播一个必要前提。

二、符合当地的价值观念

在跨文化广告中要迎合当地价值观念,才能使广告的商品被接受,广告才能打开产品市场以中西方为例,中国广告所表现出的价值观基本遵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所形成的形态与规范,如倡导天人合一式的自然观,崇尚人际关系的群体取向,重视传统的回归等。而国外广告迎合西方主流人群的文化价值观,如推崇个人主义与差异,提倡个体间的竞争等,二者之间呈现的差异是明显的。这是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为取悦其目标受众因地制宜作为其广告的结果。例如我国中老年服装的广告中更强调端庄稳重,西方则不像我国强调年龄资历,而是从心理上排斥稳重老成的观念,相反是以青春,活力愉快为崇尚。另外美国通用面粉公司为在日本推销配好的蛋糕粉料,在广告中宣传这样说道:做蛋糕就像做米饭一样容易。这个广告几乎没有起到效果,通过调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广告中的这句话伤害了日本家庭主妇的感情,在日本妇女眼中,她们认为做米饭要有很高手艺才行,而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这就存在一个价值观差异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达到传播效果这一因素在广告中就非常重要。

三、文化优势融合原则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美国通俗文化风行世界,遍布全世界的快餐店麦当劳在做广告的时候不仅仅传播商品信息,还总是携带着美国文化。除此而外麦当劳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菜单,在法国配有香槟,在英国配有威士忌,在德国有啤酒,在中国则配有红茶。这种融合两种文化优势的原则在平面广告中同样很重要,一方面要有本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吸引受众,另一方适应受众的文化才能被接受。可口可乐在中国春节期间平面广告中有中国龙,百事可乐则送出千千万万副春联:“百事可乐迎新春,七喜临门度佳节”,丰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语,就非常能体现文化优势融合这一原则。

四、启示与总结

跨文化传播一方面要尊重和接受广告输入国文化,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传达输出国自己的特色文化。通过研究发现在平面广告中运用民族特色来宣扬产品,能形成独特的广告风格,这与世界化并不冲突。效果良好的广告达到目的的手段,一是干扰读者的注意力,使之看不到广告的预设,二是悄悄地与其他层次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在这一方面,广告需要突破层层障碍,其中对于不同民族、国度文化差异的障碍更需要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一一突破。同时还需要在认同文化输入的基础上传达输出国的文化,在消费者接受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的优势文化。

参考文献:

[1]雷桥.现代平面广告中的视觉形象传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阳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广告传播[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

[3]唐红梅.跨文化广告传播策略之我见[J].群文天地,2011.

[4]贺雪飞.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08)23.

篇5

【关键词】双寡头垄断;广告;宝洁;联合利华

引言

寡头垄断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以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且进入或退出壁垒较高为基本特征。随着我国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除能源、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需要由国有资本主导外,食品、服装、日化等行业在经历充分竞争之后,也在一些行业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形态,日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日化品消费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对于这样的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跨国日化巨头自进驻中国就从未停止紧密的市场布局。在经历一段充分竞争后,以宝洁、联合利华、花王为代表的大型外资日化企业出于迅速占有销售渠道和扩充产品线的目的,大量并购本土品牌,并通过建立全球研发中心、高强度营销提高进入壁垒。特别是洗护品市场,宝洁和联合利华旗下品牌完全主导中高端市场,近几年又不断扩充产品线,以低价的品牌细分渗透中低端市场,与本土品牌争夺市场。可以说,受成本增加、零售渠道模式快速转变的影响,日化企业的盈利空间正被压缩,经过新的一轮洗牌,日化行业向寡头垄断发展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

根据贝恩(Bain,1959)对产业集中度的分类法,某产业四厂商集中度在50%以上就属于寡头垄断型的市场结构。根据谢佩德(Shepherd,1990)分类法,占主导地位的前四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之和在60%至80%之间市场结构就为紧密寡头垄断。在我国洗护品市场,宝洁旗下的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等品牌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加上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夏士莲、清扬等品牌,两者共占约75%的份额。相比之下,丝宝、欧莱雅、花王等共占约15%份额,大部分国产品牌分享剩下10%的份额。因此,无论用哪种分类法,我国的洗发水市场无疑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且具备典型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一、洗护品市场双寡头垄断企业采取广告竞争的驱动因素

广告竞争是非价格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泰勒尔,1997)。广告分为传递有关产品的信息如特征、价格的信息性广告和旨在改变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的劝诱性广告。在完全竞争市场,产品的同质化和信息的完全使厂商无需费力做广告;在完全垄断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厂商会通过信息性广告加大潜在竞争者进入成本,但总的看来由于市场没有竞争压力垄断厂商缺乏做广告的动机。而寡头垄断行业则不同,在产品具有一定差异,信息不完全且各寡头实力相当时,广告投入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不仅能够刺激需求,扩大市场,而且还可以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进入障碍,从而维护企业的垄断地位。

寡头垄断企业选择广告竞争的驱动因素主要基于广告与质量、销量和企业声誉的相互关系。企业利用广告传递产品质量信息的目的在于产生分离均衡,在传递过程中使消费者形成对产品质量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大于实际质量,就称厂商所投放的广告为高强度广告。目前中国洗护品各品牌不存在本质上的质量差距,只不过是功能定位不同,因此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广告旨在促成有针对需求的潜在群体带动实际购买。从广告对销量的影响上,基于朗曼(Kennech Logman)最优的广告费用模型,随广告支出增加,销售量会增加,但增加的速率递减,这受制于由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决定的产品最高销售量。宝洁和联合利华拥有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和市场需求,因此巨额的广告支出并没有达到产品销量最高限,新产品的推出凭借广告可以迅速提高销量。

从广告与企业声誉的关系来看,洗发水属于经验品,消费者只能根据对产品的预期质量进行选择,厂商信誉及广告投入是影响这一预期的主要因素,而信誉主要来自于厂商的长期广告投入积累,广告通过大范围的产品信息散播维持声誉,保持竞争中长久获利。多年来宝洁和联合利华巨额的广告投放让消费相信企业的竞争实力,并且在建立信誉后开始并购本土品牌,维护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市场集中度。此外,从广告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来看,洗护品牌众多,任何细分市场都存在竞争品牌,因此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洗护品营销期望较高,此时的广告就对消费者有较强的说服力,广告的需求弹性自然比较大。

二、宝洁、联合利华采取广告竞争策略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洗护品是经验品,在寡头垄断市场下广告多为劝诱性广告,本部分通过定量分析宝洁、联合利华所主导的双寡头垄断市场在广告决策时需考虑的因素,并模拟真实的市场情况分析二者广告竞争策略应得到的市场份额。在此分析中将广告引起的需求变动看做广告投放量的线性函数P=a-bβA,其中β为单位广告引起的平均需求变动,A为广告投放量。宝洁(P&G)和联合利华(Unilever)分别用P和U表示,通过做广告实现利润最大化。

假设:

(1)洗发水市场为完全信息,宝洁和联合利华面临相同的需求曲线。

(2)双寡头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同时进行广告决策,并根据竞争对手的市场行为调整广告策略

(3)宝洁、联合利华的市场需求为qp、qu,广告数量分别问Ai (i=p,u),单位生产成本为Ci (i=p,u),单位广告的平均需求为β,单位广告的执行成本为CAi (i=p,u),企业面对的需求函数为:P=a-b(qp+qu),广告所产生的需求函数为:P=a-bβ(AP+AU);令CAi’=CAi/β,表示单位需求的平均广告成本;令C’i=Ci+ CAi’,表示广告竞争下单位产品的市场成本。两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max[a-bβ(AP+AU)- Ci]βAi (i=p,u)

(一)当同时决策时,二者的反映函数为:

Rp(Au)= Au Ru(Ap)= Ap

联立两者反应函数,得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下的广告水平为:

Ap Au

宝洁和联合利华最大化利润为:

πp πu

此时,若宝洁要通过广告策略使利润高于联合利华,需要满足广告下的单位市场成本低于联合利华,广告投放量多于联合利华,即πp>πu,C’pAU。宝洁通过低成本和高的市场渗透建立声誉获利更多,联合利华需要降低市场成本并继续加大广告投放。由此可得出结论,利润最大化下的广告数量取决于自己广告下的单位市场成本,还取决于对方广告下的单位市场成本。

(二)若将假设(2)变更为两阶段决策,即一个企业为先动者,另一个企业为跟随者,从而得出相应的广告策略分析,这更符合目前洗护产品市场宝洁和联合利华的竞争格局。宝洁无论从洗护品牌的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略领先于联合利华,假设宝洁根据对联合利华广告投放量的预估先行决策,联合利华根据宝洁的实际广告投放量决定自己的投放量,追求利润最大max[a-bβ(AP+AU)- Cu]βAu。联合利华对宝洁的反应函数为:

Ru(Ap)= Ap

宝洁将联合利华的反应函数带入自己的利润函数,最大化的广告数量为:

Ap

则联合利华的最大化广告数量为:

Au

二者利润分别为:

πp πu

由此分析可知,宝洁在获取先动优势后往往会获得比联合利华更大的利润。

(三)若在两阶段决策的前提下,改变条件考察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另一个企业的利润影响,宝洁仍然作为先动者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联合利华作为跟随着追求利润最大化,且二者在广告竞争下单位市场成本相同,即C’p=C’u= C’0,求斯塔克伯格均衡解。

设宝洁的广告所引起的市场份额为K,则:

K =

此时联合利华根据宝洁的广告投放量反应函数为:

Au

将K带入反应函数得到: (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4页)

Ap Au

广告总量为:

=

联合利华利润函数为:

πu

对K求导:

由于双寡头垄断市场上0≤k

πp

对K求导:

当0

正相关;当

放量)负相关;当k=时,宝洁的利润最大,此时宝洁和联合利华

的广告数量为:

Ap= Au=

最大化利润为:

πp πu

由此分析可得结论,宝洁要满足最大化利润的市场份额(广告投放量)应该确定为2/3,这时利润是联合利华的二倍。

三、宝洁、联合利华洗发水广告竞争策略

定量分析宝洁、联合利华在典型双寡头垄断的洗护品市场投放广告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得出结论:双寡头依靠广告投放量增加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的单位市场成本,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单位成本。在现实的市场格局中,双寡头中的先动优势较为明显。

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你必须花钱保住钱,广告需要投入,但更需要效益,关键是如何利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佳效果。由于广告存在时滞效应,对于寡头企业来说,本期的销量依赖于上一期的广告投放,因此广告支出在洗护品市场上维持销量并增加市场占有是具有连续性的。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年营销支出中广告作为资本性支出占有20%左右的比重,在进驻中国后广告策略从植入洗发信息,到宣传产品定位,到寻找差异化和不断修正并植入新定位,使中国的消费者短期内了解了产品并且在长期培养了对品牌和质量的信任。可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广告成为了寡头最大范围接触消费者,塑造企业形象、创造顾客需求、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大量预算巨额投放的同时也建立了很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将新进入者排除在外,市场内其他竞争者的退出壁垒增加,从而加强了市场的集中度。

参考文献:

[1]杨勇.寡占市场下的广告成因探究[J].经济与管理,2006(3).

[2]张宏.发达国家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06(5).

篇6

关键词:全球化 本土化 价值观 文化与认知

一、 引言

自从“全球化”这个词在二十世纪60年代出现后,人们就对这一流行词汇有过多种不同定义。根据Walters(1995)的说法,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变化的过程,其特色是社会与文化安置的空间限制的解除,而且人们也逐渐知道这种变化的发生。全球化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意识形态全球化。而本文将从经济和文化这两个维度,特别是文化维度来讨论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们本土跨国企业在广告创意上应该如何处理本土化与全球化这一对“全球化矛盾”

二、 跨国公司本土化策略广告尝试

(一)可口可乐广告展现中国价值观

文化价值教我们什么时候死可以重于泰山,什么时候可以轻如鸿毛;什么值得惧怕,什么不用畏惧。也就是说,文化价值系统是评估一群人行为的理想或标准。它代表一组经由学习获得的法则,这些法则是用来解决文化所碰到的问题与如何做决策的依归。美国与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美国追求的是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竞争,物质主义等的价值观,中国则尊崇集体主义,孝道,中庸,容忍,谨慎,节俭等的价值观。而广告作为文化与文化传播的载体,不可忽视价值观的重要性。下面以可口可乐的广告为例子进行分析。

可口可乐作为第一家涉足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其广告也经历了从最初探索阶段完全美国化的风格到后来20世纪90年代广告策略向本土化改变的过程,尤其在第二个阶段中,中国价值观在广告中有所呈现。

而在可口可乐所拍摄的刘翔等奥运冠军所参演的贺岁广告中,在大年之夜,刘翔等奥运冠军试演的儿女都回到了父母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儿女们为父母夹菜,为他们杯中倒满可口可乐。最后全家举起可口可乐贺新年。这则广告表现的是过年全家团聚,传达了中国人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孩子们给父母夹菜则表现了中国人的孝道。

(二)不同文化认知体系的不同体现

我们可以把认知广泛地定义为“个人对来自外在世界的刺激的选择,评估与组织的内在过程”。它也就是人类把感官所接触的外来刺激化为一组有意义的经验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认知系统。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要想打开中国市场,在其本土化广告策略中必须注意这种差异。接下来我们就列举文化对颜色的认知影响进行分析。

在可口可乐贺岁广告中,我们看见其鲜明的红色基调,广告中会出现红色的窗花,红色的春联,广告中的人物也会穿上红色的衣服,戴上红色的围巾,小孩子们会拿上红色的风车,整个看上去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与成功,热闹与红火,有着驱逐邪恶的功能。所以在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里,用红色作为主色调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在我们的文化中,黄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其还象征着皇权和希望,富贵,辉煌。因此,在贺岁广告中也多次出现了金黄色这种颜色。可口可乐公司认识到不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差异,其在中国的广告都恰到好处的迎合了中国文化中颜色认知。

(三)中国广告的全球化探索。

对于中国的跨国公司而言,要想成功的打开海外市场,就必须注意到世界文化同质化与地方文化异质化的差异,本土认同和全球多元的差异。接下来以中国移动移动所制作的“沟通从心开始”(牵手篇)为例子,为中国的跨国企业广告提出一些建议。

1、使用一个文化差异较小的价值符号

在“沟通从心开始’这个广告中,广告的主人公都是孩子,从中国男孩站在红墙前面唱歌开始,歌声先后传到了法国,印度,美国,马尔代夫。这些国家的儿童仿佛听到了歌声的召唤,都欢笑着从家中跑出,手拉着手相聚在长城与天坛。广告使用了儿童,这一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相同意义的形象作为广告主角。在所有文化中儿童都代表着可爱,美好,希望。因此这则广告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国外消费者的心理距离。固跨国公司可以尽量选择文化差异较小的所指在广告中出现,一来可以拉近和国外消费者的距离,二来也可以避免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用世界性的语言来包装中国元素

就如前面所说,本地认同和全球多元是一对立统一体。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当这两方面共同发展才是完整的全球化。因为,中国跨国企业在创意广告时,在保留中国元素的同时也要用世界性的语言来包装。中国移动的“沟通从心开始”广告中,中国男孩唱的歌曲是中文的欢乐颂,当镜头切换到法国,印度,美国和马尔代夫时,依次出现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印度传统服装,美国的高楼大厦和马尔代夫的大海,最后再以各国孩子在中国长城手拉手作为结尾,突出主题“沟通从心开始”中国移动。

三、 结语

文化是跨国公司商品广告本土化和全球化有机融合的一条纽带。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广告创意中,既可以学习可口可乐“本土化广告策略”,注重不同国家文化价值观和认知体系的差异,又同时要处理好本地认同和多元文化的关系,在不失去中国特色品牌的同时,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经济文化浪潮。

参考文献:

[1]Hui,CH,Triandis,HC,"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 study of cross-cultural reaserch. "[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I7:225-248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吴予敏.《广告发展两面观: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际新闻界,2000.1

篇7

关键词:广告语;翻译;策略;品牌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28-03

什么是广告语?广告语是向媒体受众宣传、推广特定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口号,通常是一个简短的句子、短语或词语。它是用来呈现品牌文化,表达企业理念、产品功能或服务特色,彰显或强调该品牌的特点或优势,从而获得广告受众的关注,让受众认识或熟悉该品牌,进而促使受众产生对该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本文研究的广告语指商业广告语,即品牌广告语。根据美国广告大师E.S.鲁易斯关于商业广告的AIDA 原则,成功的广告应该能达到四个目的:(1)引人注意(Catch Attention ),(2)引起兴趣(Arouse Interest),(3)营造欲望(Create Desire),(4)引发行动(Induce Action)。为了实现以上的广告宣传目的,广告语需要尽可能地发挥四个功能:呼唤功能、表情功能、劝导功能、指令功能。从品牌广告语的目的和功能来看,广告语是以广告受众为中心的语言广告形式。因为广告语译者与原语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面对的广告语受众不同,译语和原语的表达形式不同,译者翻译广告语时常常无法同时实现这四个功能。“成功的广告语首先是能够方便、快速地被广告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这条标准是翻译广告语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译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广告语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首先,我们看看广告翻译中的“异化(Alienations)”法,又称“直译法”。我们看一组(见表1)英语广告语和对应的中文翻译。

广告语“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是由灵狮广告公司(Ammirati & Puris)1971年为当时宝马公司(BMW)制作的,它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最具辨识度的广告语,明示该品牌汽车高端定位。这里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这则广告语译成中文是“终极座驾”,保留了原广告语中高端汽车的市场定位(语意),也保留了原广告语简洁的形式。

广告语“The milk chocolate melts in your mouth,not in your hand”是由广告公司Bates & Co.于1954年为M&M巧克力创作的。该广告指出M&M巧克力比市场上的其他巧克力更方便,不会弄脏他物。可以看出,该广告语清晰地表述该产品的特性。该广告语译成中文是“只溶在口,不溶在手”,采用了直译法,译语达到了呼唤和表情的广告效果。

不难看出,其他三条广告语的翻译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直译的方法充足地保留原(广告)语的语意和语形。通过采用直译法,译者一方面使译语和原语在形式上保持一致,有效地保留原语的“呼唤功能”;另一方面译者使译语与原语在语义上尽可能严格对应,从而忠实地保持原语的“表情功能”。即让译语和原语一样,达到语形和语意的统一,最后实现译语和原语在“形美”和“意美”的统一。

其次,我们再来看广告翻译中的“归化(Adaptations)”法,又称 “意译”法。我们看一组(见表2)英语广告语和对应的中文翻译。

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是在1948年由弗朗西斯·格雷蒂(Frances Gerety)为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德比尔斯钻石公司(DeBeers)创作的,就像钻石一样,这则广告语最有可能永久流传。译成中文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条英语广告语语言简洁明快、易识记、易上口,有很强的呼唤功能、表情功能,亦达到某种程度的指令功能。如果直接译成中文,则很难达到上述功能。中文广告语常常需要通过语形美与语意美的统一来实现呼唤功能和表情功能,进而达到渲染和宣传该产品特点和优势的效果。

同样,广告语“I t Takes a Lickin’,But Keeps on Tickin’ ”是由手表生产商天美时(Timex)于1952年推出,强调了该品牌手表用途广泛且经久耐用。该广告语翻译成中文是:“风吹浪打,永不停息”。

显然这里六条广告语的翻译都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具体来说,译者在翻译时对多方面因素加以权衡,决定对原语的形式特点部分或完全不予保留,但是为了不让原语的“表情功能”在译语种完全丧失,译者在译语种保持原语的“呼唤功能”的同时,对译语的形式进行不同于原语形式的文本建构,以期获得与原语相同或相近的“表情功能”。这六条广告语的中文译文彰显了中文语言的形式美和语境美,很好地实现了中文广告语的呼唤、表情、劝导功能。通常,在译语中保留哪些原语语形或语意,如何保留,哪些原语文化的因素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译语文化,译者必须在对原语意图、翻译目的、原语句型和广告受众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趋利避弊”的选择。

第三,我们再来看“优化”策略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有时候,“优化法”又称为“创造法”或“功能对等法”。现在看看表3的一组英语广告语和相对应的中文译文。

显然,阿联酋航空公司的广告语“Be Good to Yourself,Fly Emirates”没有翻译成“对自己好一点,选择阿联酋航空”,而翻译成了“纵爱自己,纵横万里”。Olympus 相机的广告语“Focus on Life”没有翻译成“聚焦生活”,而是翻译成了“人生难忘片段,永留印记”。

飞利浦电须刀的英文广告语“Sense and Simplicity”用词精炼、结构简洁、而且运用了押头韵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广告语语形短小精炼、语音押韵易于上口、语意重点突出鲜明,具有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另一方面,该广告语的中文译语“精于心,简于形”则很巧妙地运用中文的语言形式美特点,把它翻译成两个三字词语,而且实现押头韵效果的同时,也达到了押后韵的效果。英文广告语易于得到英语世界的接受和认可,中文广告语则易于得到中文世界的认可和接受。

日本丰田汽车的英文广告语“Where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是借用英语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way”的语言形式,巧妙地把“丰田汽车”融入其中,使该品牌的汽车迅速便捷地被英语世界的消费者熟悉、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该广告语的中文译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则很好地借用中文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上“有路必有丰田车”的语句,与前句形成对仗,很好地宣传了丰田汽车的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这则广告语的英语表达和中文表达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和理想的创意,是广告语中非常成功的典范。

实际上,以上的广告语的翻译都采用了“优化法”的翻译策略。“优化法”就是指译者在译语中保留原语具有美学价值的表达形式和语用目的之余,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在译语的表达形式上添加较多的译语文体特征,使“呼唤功能”在译语中发挥得更彻底、更深入人心、更耐人寻味。换言之,译语能更好地实现广告语在呼唤功能、表达功能、劝诱功能和指令功能之间的重新再整合,实现目标广告语的最优化的媒体宣传效果。

不论在当代或在历史上,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似乎是占了上风。这是因为一般的读者也喜欢通顺易懂的译文。歌德甚至这么说过:“ 如果想对广大群众产生影响,简单的翻译往往是最好的翻译。”(Lefevere 1992:116)

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矛盾的,而是互为补充的。不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文化移植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应用翻译的目的论理论(Skopos theory),对翻译中涉及的各种因素作综合的分析,译者既可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也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即采用“归化法”或“异化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时,可以考虑采用“优化法”即“功能对等法”。至于在译文中必须保留哪些源语文化,怎样保留,哪些源语文化的因素又必须作出调整以适应目的语文化,都可在对作者意图、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对象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要达到这些效果并非易事。“Just Do It!”俄勒冈州的运动服装制造商耐克(Nike)于1988年推出了一则广告语。自那以后,这则广告语成了所有体育运动员心里的口号,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语之一。 这则广告语当时很独特,它承认耐克公司的产品并非无所不能—消费者必须先准备好改变生活方式,以符合体育运动的需要。三个简单的词在英文里意味深长。目前这则英文广告语几乎是人人皆知,但是译成中文则出现了不同的译语:“放手去做!不如行动!只管去做!”甚至有人提出把它译成“就干它!就搞它!”原因是,在英语中,“do it ! ”在俚语中的意思是“干它!搞它!”与性有关联,在英语世界是年轻人熟悉的。到目前为止,“Just Do It!”还没有出现一个翻译效果得到受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中文译语形式。

李宁牌运动装备的广告语从“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到“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到“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这些广告语听起来琅琅上口,曾经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也折射了这一品牌的发展历程。然而,如果回头再思考这些广告语的由来,我们不难发现第几条广告语缺少创意,明显有借用“Impossible is Nothing!(Adi的广告语)”的痕迹。“Never Give up!”的广告创意其实也是源于“Impossible is Nothing!(Adi的广告语)”,激励和鼓舞运动员和年轻人学习、生活和事业上要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不断向上。“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的广告语应该最早源于奥巴马在四年前开展总统竞选的宣传口号:“Make the Change!”那时的美国的社会情况是:国内失业率高,经济不景气,贫富差距很大,穷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不够。为了迎合当时美国的社会发展需要,为了拉选票,奥巴马提出了“Make the Change!”的竞选广告口号,后来在大选中获胜。不难看出,李宁的广告语明显是借用英语广告语的创意和表达,然后将其简单地翻译成中文。仔细推敲这几条中文广告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广告语听起来像是英式中文(English Chinese),其中语意、语形、和广告效果是差强人意。其他的不说,我们仔细推敲分析李宁品牌的中文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通常是作为一个事先提醒,让当事人做好思想准备: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往往是指坏的情况和后果),“永不放弃!”是指鼓励人们要有毅力,不到成功永不罢休的意思。英文表达不够地道,英文表达为“Never Say Die!(永不言败!)”广告语“Make the Change!”翻译成“让改变发生!”其广告创意和推广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以上这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译界学者和专家的再思考和研究。在翻译实践中,广告语的翻译策略,即同化、异化、或优化,并不能解决翻译中的所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广告语翻译是一个契合营销需要、不断创新和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

[2]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8.

[3] 刘法公.论广告语的汉英翻译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3).

[4] 蒋元元.浅谈异化与归化的选择[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1).

[5] 杨全红.译者、绎也——试探国际广告的非常规翻译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0,(1).

[6] 曹顺发.广告用语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2).

[7]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8] 许建平,张荣熙.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5).

篇8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广告 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策略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地区的带有文化差异性的广告文化的传播活动。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实质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环境包括影响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偏好和行为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因素。跨文化广告传播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拥有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性广告主题还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受众市场本土化。因为从某种意义而言,广告实际上是建构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外化显现,广告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社会大众流行文化。广告的AIDA传播效应模式理论认为:有效的广告首先要引起受众注意,使他们对广告信息保持兴趣,进而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最后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动。许多广告之所以未能引起AIDA效应,造成浪费,原因就在于广告主及其文案人员忽略了: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营销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文化行为,它与社会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文化偏见以及价值取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欲达到AIDA效应,则须采取灵活适当的跨文化营销策略。

一、文化营销的实质

市场销售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产品的物质要求,更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价值认同、社会识别等文化需求不仅要考虑商品、服务的物质性使用价值,更要注重它们的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价值。文化营销之兴起缘于:产品同质化。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它们性能上的区分意识越来越少。当竞争在技术、成本、质量服务等物质因素上再难有大的突破时.一种非物质的因素——文化就引入了竞争。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营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需求是有层次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大致满足后.心理需求所占比重便大大增加,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大都折射出某种文化的成分。

二、文化营销策略浅析

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因此,可以说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是文化营销的关键,只有通过发现顾客的价值群并加以甄别和培养或是企业顺应需求,努力创造核心价值观念,才会使文化销售得以成功。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体现为产品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跨文化广告之产品文化营销策略。产品文化营销策略是指在广告创意中注重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以文化包装相关概念.强调以文化为导向。注重产品外在形态的艺术审美和形象带来的消费者利益感知的增加.同时突出产品的标志化和个性化。这里产品文化是指提供给市场,在人们选取、使用或消费中满足人们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一切实体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以美国科尔盖特公司生产的科尔盖特牙膏为例。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巧妙地把英文名称“Colgate”汉译为“高露洁”,这一主题清晰同时又大吉大利的名称,使消费者以为这是一家地道的中国公司。

在中英广告中还有很多这样成功进行文化包装的例子。如:瑞士Omega(欧米茄)手表的英文广告——标题:TheMoonWatch(月球表)。正文:Speedmasterpro—fessional:The first and only watch wornontheMoon(高速计时专业表:第一个和唯一在月球上戴的表)。该广告个性鲜明的文化包装凸显拥有这种手表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象征意义。

上述成功的文化包装在于成功地把握了广告受众的文化价值观,消弭了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如不能对广告受众文化价值观有很好的理解与把握,则会导致语言语用的失误。如“小熊”牌的出口儿童服装译名是LittleBear,本想表达“憨态可掬、茁壮成长”的褒义,可在英语中,熊一直被视作“凶猛、残忍、笨拙”的动物,用于指人时.又有“脾气暴躁、态度恶劣”之意.最主要的是在现代经济术语中.bear与market搭配构成onebearmarket,意为“行情下跌的市场”。俗称“淡市、跌市或熊市”.这样的译名怎能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呢?故跨文化广告之文化营销策略须顺应广告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反之则难以取得AIDA效应。

跨文化广告之品牌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是指某一品牌特有的名称或标志,或是这两个要素的组合。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认知、文化传统以及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区分这一特定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品牌文化有形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品牌名称是产品品牌中可以被读出声音的部分。品牌标志指的是产品品牌中可以被理解,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部分,常常需要某种特有的符号、图案或其他独特的设计。这些标志往往在看第一眼时就能够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麦当劳的金黄色大“M”标志、可口可乐的红色圆柱曲线以及耐克服饰上静中有动的“V”标志。

情感认知型营销策略就是要从目标消费者心中业已存在的情感出发,因势利导,使品牌的形象能强烈地触发消费者心中扎根的“情感结”,并与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最终对这一独特品牌“心生爱意”并“忠诚拥护”。最常见的情感类型莫过于爱国之情、故乡之情、浪漫之情、温馨之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因此情感诉求型的广告最易在全球推广。也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江苏红豆集团生产的红豆衬衫广告语为唐朝王维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成为世间最纯洁美好情感的象征,浓缩了五千年中国文化里的爱慕之意、相思之情。故红豆衬衫在深受唐朝文化熏陶的日本一推出,便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日本人非常看重其文化价值,纷纷买来赠亲送友。

又如南非钻石公司DeBeers在美国打出的两则广告语“A Diamond isforever与Diamondsmake agiftoflove”以爱情为诉求点,打动了无数消费者;其在中国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成为梦想中的爱情经典。

文化传统型营销策略就是指企业在建立产品独特的品牌形象时不是着眼于其他的诉求点,而是从目标消费者所看重的传统文化人手,建立与之相应的文化形象。以丰田汽车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为例,该广告语借用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一中国谚语.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又如诺基亚手机的中文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体现了儒家文化“仁者爱人”的伦理价值观。

个性形象营销策略侧重于强调品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有某种与人相类似的个性因而它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而且会成为目标顾客用以表达自我特性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有向别人传达“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希望成为个什么样的人”的欲望.因此具有某种特定的个性化特征的产品往往就成为具有相应性格特点的使用者的代言人。如苏格兰知名品牌威士忌酒芝华士(Chivas)中文广告语“真味真情趣,尽在芝华士”突出了产品的个性,表达了企业的理想追求,使广告能够迎合受众,形成某种内在的亲和力,引起受众的关注和青睐。

跨文化广告之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营销是企业根据自身文化内涵的特色.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系统革新和有效的沟通。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并以此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种营销方式。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物质文化层面。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这四个文化层面把企业文化营销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外显文化营销、行为文化营销、制度文化营销以及精神文化营销。

外显文化营销是企业文化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部分。要把企业经营哲学、产品内涵和企业精神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牢固和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必须通过一个整体传播系统,尤其是运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符号,将具体可见的外观形象与内蕴特质的价值理念融为一体。以IBM公司为例。该公司把其企业文化概括为“尊重个人”、“竭诚服务”和“一流主义”三个信条。为了在形象设计上反映公司的企业精神.设计师把公司的全称“IntenrationalBusinessMa.chines”浓缩成“IBM”三个字母.以富有美感的造型表现出来。并将蓝色作为公司的标准色予以统一各种标志。IBM公司实施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的成功.使其成为计算机企业的蓝色巨人。

行为文化营销通常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如企业在产品销售、产品促销、公共关系、新产品开发等经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精神。行为文化营销不同于外显文化营销,外显文化营销借助于其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标志来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具有直接性、形象性:而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性的文化营销方式。如深圳比亚迪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其英文广告语“Green.Environmentally Friendly.Energy Saving’’是其行为文化营销的最佳诠释。在2010年第80届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同打造全新的电动车品牌。这~举措让世人看到了比亚迪致力于研发绿色环保汽车的信心与能力,使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迅速上升。

制度文化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风格所反映的企业文化。制度文化营销策略就是以广告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效果实现反映、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和精神内涵。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管理素以严谨着称,其广告语鲜明地折射出其产品所体现的企业制度文化:标题——“大众”.安全上路;正文——生命可贵,岂可儿戏,德产大众深明此理。因此。在设计及制作每一部车子时都以您的安全为首位。超过30种不同的冲撞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车身结构的加强措施,前后左右的安全护撞区与防撞杆给予更大的保障:驾驶座安全气袋在紧要关头能化险为夷。事实证明,“大众”的安全措施绝非纸上谈兵,其高度的驾驶乐趣更为同行所津津乐道,一经驾驶.必有所悟。此广告紧紧抓住消费者所关心的驾驶安全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增加了受众对广告内容的认同感。

篇9

当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入不足问题,投入包含硬件投入及软件投入。软件投入是指师资力量,在高校中,体育教师的数量比较少,因此每名体育教师就会承担很多工作量,这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重,因此,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方面积极性比较低;硬件投入是指体育设施,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实行了扩招的政策,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体育设施总量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不平衡,最终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阳光体育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拓展训练

在阳光体育文化中,倡导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不提倡竞争,而在拓展训练中,为了完成项目,所有的项目参与人员要集中到一起,集思广益,想出完成项目的最佳办法。从广泛参与的角度来看,阳光体育运动与拓展训练是存在相同之处的,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拓展训练教学。在开展拓展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拓展项目,有意识的达到教学效果。对于体育教学来说,选择教学内容实际就是选择项目,在选择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的在保证合理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以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啦啦操、轮滑、网球等都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素质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现在的学生都非常注重自身的身体素质,都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增强自身的体质,因此,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在阳光体育文化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能够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的能力,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就要切实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素质水平,以提高实际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还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人格魅力比较高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而且更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高校的体育运动氛围

篇10

Abstract: Advertisement culture is featured by popularity,commerciality,nationalit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beliefs and values exert influence on the mentality and behavior of commercial practitioners and consumers to a large extent so as to influence advertisement activit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This paper lists and analyzes some features of western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 activities from the trans-cultural angle and brings up som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for them.

关键词:跨文化;中西方广告;翻译策略

Key words: trans-cultural;ads of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translat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25-01

1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的特征

1.1 特征一:逻辑思维vs直觉思维思维方式支配着人类文化行为,所以思维方式影响着文化。人类思维可以分为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一般而言,西方广告对事物的反映比较客观,强调逻辑推理,较少有直露而强烈的对产品的说明或褒扬,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去推理。而中国汽车广告往往不惜花费很长的时间:用各种情景体现它的特征和优势。一般采取一一详细列举的形式。这样的广告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也符合中国受众的文化习惯,在“传情达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

1.2 特征二:个人主义vs集体主义经历了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洗礼的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论为基本特征的西方文化。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每个人的人格结构都包含三个方面:内在自我,人际自我与社会自我。西方人的人格构成以内在自我为核心,其成熟的人格体现为独立性和主体性。中国人的人格构成以人际自我为核心,其成熟的人格以他人意识与群体意识为特征。也就是很在意周围人和环境对自己的想法和影响。个人主义在西方广告界几乎成了西方广告的核心主题,无论什么商品,什么创意表现都有可能最终把主题指向对个性的张扬,对自由的崇尚,对个人尊严,价值,幸福的追求。与此相反,中国文化的重群体,重人性修养和精神追求,强调天人和谐的基本精神也直接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广告,你会发现中国的广告注重打民族牌,通过对爱国爱乡的民族感情的渲染,唤起最为广泛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

1.3 特征三:张扬vs含蓄在大小时尚杂志的那些华丽的大片和视频广告中,你不难发现具有视觉冲击感很强的图片,而这些图片往往来自国外,究其原因,我们会看出西方的广告平面或者视觉效果都很张扬,在那里你是找不到谦卑退让的。这就是西方广告的特征。中国版封面则含蓄得多。2010年3月号正本封面是中国现在很火的一对明星林志玲和郑元畅,这个封面没有了冲击的颜色,没有了的动作,没有了不羁的标语,更多的是通过优美含蓄的语言或肢体来引发美好的联想。再如矿泉水的广告:农夫山泉的“农夫山泉有点甜”从寻找产品差异、从味觉入手,娃哈哈的“我的眼里只有你”、“爱你等于爱自己”、以爱情做感觉,语言含蓄、优美,令人回味。

2翻译好广告语言的策略

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由于广告语言本身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再加上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把一国的广告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的广告语言时,这种翻译绝非只是一种――对应的语言转换,怎样才能准确无误的翻译好一则广告呢?

2.1 理解广告内容因为理解是表达的前提,没有正确的理解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正确地理解广告语,不仅要了解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还要对所引用的典故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美国街头,出租车上都喷着“I am yellow”,然而车身并非黄色,中国看到便感觉莫名其妙。“yellow”在此便指的是出租车,原来这就是出租车的自荐广告。

2.2 意译和音译相结合翻译是一门语言艺术,好的翻译给人们以美感,也直接影响广告的效果。美国Coca-cola饮料传到中国后被译成“可口可乐”,这个译名比其原文还要好,原文的Coca-cola只是两种植物的名字,而汉译的“可口可乐”却把饮料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美国Coca-cola公司对此译名推崇备至。

2.3 添词、减词和解释有一则钻石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译为中文:“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适当地增加了几个词,便使此广告语显得贴切自然,朗朗上口。当然在加字时一定注意所加的字在意义和音色上都要于原文商标相宜,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多而不当。

2.4 注意文化的差异翻译时不能直译,否则会闹出笑话或起到相反的后果。比如,有一种名为poison的洗发香波,在国外市场很畅销,poison的原义是“毒物”,用它命名符合国外不少女性崇尚野性的心理。但如果在中国市场把它直译为“毒物”,恐怕就令消费者难以接受,而根据它的发音,把它译成“百爱神”则符合中国的文化习惯。还有一个例子,一种出口的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翻译成white elephant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还意为“沉重的负担”或“无用而累赘的东西”。这个广告译文在英美市场会带来什么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英语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实现外来广告的当地化,进而打开市场,促进销售。因此,英语翻译应摆脱传统的翻译老路,其原则应是一种基于广告创意之上的再创造,它不该拘泥于原语的形式和内容的对等,而应更注重译文与原文功能或效果的对等。翻译广告语句有时候需要运用多种翻译技巧,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处理,这样才能收到达意、传神和表形的翻译效果。

3结语

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文化,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中国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应该探究广告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商业信息的快捷而原生态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朱剑飞.商业广告英语的用词特色及翻译技巧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7).

[2]靳微娜.中英广告中的文化因素与翻译[J].经济师,2006(8).

[3]黄文娟.文化差异影响下品名\商标及广告的翻译[J].商业理论,2006(2).

[4]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M].长春: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5]张明新,余明阳.我国广告探究当代传播[Z].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