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

篇1

治疗情况:口服1种药物101例(36.1%),≥2种179例(63.9%);血糖检测:控制不佳123例(43.9%),反复多变74例(26.5%),基本稳定28例(10%),正常55例(19.6%)。治疗依从性与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女性比男性更低,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缺乏。见表1和表2。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特别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其优良率29.6%,女性更低。58.2%的患者对血糖的正常值不清楚,30.7%的患者回答模糊不清,仅11.1%的患者回答正确;63.2%的患者不了解低血糖的症状,67.9%的患者不知道低血糖的自我急救方法。统计发现,本组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较高。

导致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①缺少卫生科普宣传力度:当地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卫生科普宣传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减少,居民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途径。调查显示,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有密切关系。文化程度越低,经济收入越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越差。本资料统计,50%的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了解甚少。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经常出现擅自减药或减少服药次数,甚至停药,导致血糖反复波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②医疗保障薄弱:大多数农村患者的社会保障力度较低,特别是医疗保障的力度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较高。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和血糖的监测,医疗费用的支出较高,对收入较低的农村患者来说难以承受,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女性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③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些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除了糖尿病外,还有其他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白内障、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脑卒中等,治疗费用大,疗效不明显,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另外,老年人的记忆力较差,对药物剂量、使用方法和服药时间记忆不清,导致误服、漏服、多服,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就会停药,甚至放弃治疗。④医务人员告知不全:就诊时医生对患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交代不清,一旦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时,患者就会对医生的诊治产生疑虑,对药物产生畏惧心理,就会擅自停药或改药。另外,医生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服药频次、数量、时间等相关信息告知不全时,常常会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

有人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取决于自我管理的好坏[3],为此,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科普的投入,卫生部门应借助村委会、居委会平台,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科学素养和保健意识。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要通俗易懂,便于农村居民的理解、记忆、参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4]。本调查对象中,男性患者中79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86例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在开展社区卫生科普宣传时,加强宣传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性,强调控烟行为的重要性,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②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代清楚用药的细节和病情的演变,使患者对治疗产生安全感。并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健忘等特点,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尽量简化,尽可能减少服药次数和种类。根据病情和经济状况,筛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相对廉价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要反复强调坚持服药、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重要性,要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必须持之以恒。③加强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农村地区的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常在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因此在给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时,将血糖检测作为常规项目,减少漏诊的可能。本调查中有不少患者伴有多种及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预后较差,这些患者应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反复不断进行的工作,应加强随访与反馈[5]。因此,在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把糖尿病列入社区重点管理的对象,通过全科团队下乡、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热线电话、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形式,加强与患者的联系,并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加强病情监测,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④加大农村医疗保障的力度:调查显示,由并发症产生的医疗费用要占糖尿病患者终身医疗费用的70%~80%[6]。政府应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力度,提高农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觉进行血糖的监测,对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朱祖红陆明霞徐芳单位: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2

张颉驰马珏孙强: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吴涯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方法的初步讨论

张颉驰吴涯雯马珏孙强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POPULARIZINGING PRE-HOSPITAL CARE KNOWLEDGE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ZHANG Jiechi, WU Yawen, MA Yu, et al

【关键词】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61

随着我国各类灾害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应急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社区院前急救作为应急安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关注[1]。

广州市是我国南方特大城市之一,作为老城区代表的越秀区,路况复杂、房屋密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基于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趋于完善,面对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社区“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仍存在问题,为此,在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走进越秀社区,开展有关“院前急救”的科普讲座、培训。这里对如何在社区开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知识普及进行初步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选择越秀区社区居民,开展CPR、创伤急救及意外伤害科普讲座2次,期间通过居委会自由招募“少青中老”各年龄段居民及“第一目击者”人群,开展有关“院前急救”知识培训2次,共约160人次。

1.2普及方法

1.2.1普及小组成员急救知识培训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急救生命复苏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带队,再联合其它专科一线专家及护理团队,为技能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1.2.2培训内容①社区基本急救常识:如急救电话是什么、如何正确拨打120、气管异物、烫伤第一时间如何处理等;②以《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指导社区常发生的急症急救知识:如对突发心脑血管病患者,如何保持其合适的,如遇到骨折病人、胸痛病人的初期处理等相关知识[2]。③以《2010心肺复苏指南》为指导的初级心肺复苏技术CPR,包括意识丧失的判断、心搏、呼吸停止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

1.2.2.1理论知识制作有关“院前急救”的科普小挂图、宣传小画册等张贴于社区街道公告栏,每个季度均开展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急救知识教育,如发放急救常识宣传材料、门诊面对面传授急救方法、深入社区开设不定期院前急救知识讲座,增强社居民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对“第一目击者”人群的进行重点培训教育。

1.2.2.2技能培训①准备心脏复苏模拟人“安妮”及纱布、绷带、三角巾、夹板、担架等供操作训练用。②要求培训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③在讲解CPR时,培训人员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在模拟人体身上进行现场演示,互动教学,面对面教,强调按压指标的重要性,并纠正动作要领。然后,分组训练,相互之间进行相关技术的训练。根据上述完成情况,每期均进行培训考核,最终通过模拟场景完成“院前急救”的人次约达120人,总共培训人数为160人。

1.2.3宣传工作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①深入越秀各个社区的宣传板,普及简单的急救知识。②通过医院微信平台,每周一期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小贴士,让居民在手边即可学习掌握基本“院前急救”。③发挥“第一目击者”作用,尽量对公共场合服务人员做到人人普及。

2普及效果

对越秀区参与培训的居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培训前,明白何为“院前急救”仅有17%,了解心肺复苏CPR的不到1%。培训后,受训的成员一次通过理论、操作、试讲考核的占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社区中科普开展学习急救知识有重要意义的占95%,对医院此次开展的普及小组授课满意程度达99%;认为讲解内容可以为以后生活、工作中的突发紧急情况提供帮助的占93%;会主动向身边其他人推荐该讲座的占92%。

3讨论

一个国家的院前急救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疗水平和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院前急救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

然而,目前我国各地社会公众“院前急救”意识普遍淡薄,大部分知识都是从电视节目上了解,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对“可预见的灾害事故”急救知识几乎不懂(如:城市暴雨、暴风雪、地震、爆炸、交通事故等),对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较低[4]。从事院前急救人员配置不明确,对于院前急救的准入制度不规范,实施培训不系统,方案不统一[5-6]。目前西方国家院前急救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

急救培训体系,并通过法律法规对急救培训作了明确规定[7]。中国院前急救正处于初期起步阶段,院前急救正逐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中国应抓紧时间加快院前急救的建设工作,其中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工作:①国家应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确立院前急救的任务和资金保障机制。建立院前急救准入、急救医生福利、晋升方向明确的规定。②民众的医学知识普及教育,使第一目击者在急救工作者未到达之前能实施正确有效的处置,为医生抢救赢得时间[8]。③向社会公众普及“可预见的灾害事故”急救知识,如:城市暴雨、暴风雪、地震、爆炸、交通事故等。④加强公众对“院前急救”的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⑤加强急救网点建设,加强公众拔打“120”电话意识。⑥院前急救医学应列入医学院校必修课程。

社区急救服务,是生命攸关的初步医疗救护,垂危濒死伤患者,在发病现场的4~6 min内,是最重要的时刻,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如今现代急救,不再是关在医院围墙里医生的专利,也不再单单只是昔日所普及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简单的“四大技术 ”,更多的是要立足于现场,开展以心肺复苏及电除颤为主的挽救生命,以及对严重创伤造成伤残等危急情况的医疗救护。根据这次培训效果,在社区普及“院前急救”,居民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是可操作的、实用的,这对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麦艳婷, 陈燕萍. 广州市番禺区 2010~ 2012 年突发群体事件院前急救分析[J]. 现代医院, 2013,13(12):152-154.

[2]范小勇,郝向峰,石德志,等.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4(07):838-840.

[3]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 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02(06):63-64.

[4]张军根,王红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0):1115-1117.

[5]徐绍莲,夏莹,方萍,等. 成人心肺复苏模拟培训考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30-132.

[6]吕传柱,付大庆,刘红梅,等. 急救医学教育与急救人才梯队建设[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223-224.

篇3

目前,在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方面,以及在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教育上,存在系统单一、普及面窄,持续性和受众群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深入了解和自觉关注。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经过有益的尝试,经南京市科委立项建立了江苏省第一家无偿献血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暨无偿献血科普教育馆。该馆的建立突显了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传统美德,传递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帮助公众认识、了解无偿献血的同时也积极地促使其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笔者认为无偿献血科普教育馆的建立在助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上有其积极的作用。

一、有助于消除公众误解,重建社会信任

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老中医对献血的忠告”、“血浆浇花”事件,以及“郭美美”事件,让无偿献血事业在公众中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公众的疑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有些人担心献血不安全,会被感染疾病;二是有些人认为献血会伤及“元气”,身体健康会受影响;三是有些人认为“献血无偿,用血有偿”的规定是血站牟利的手段……,这些误解暴露了长期以来,我国科学知识与健康知识普及以及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性宣传的低效与失灵。

无偿献血科普教育馆通过有针对性地对适龄献血人群和团体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专家答疑,以及现场参观、深入体验,正面有效地回应公众的质疑,实现采血、供血以及保存血液等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加无偿献血事业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可以有效地缓和因血液供应紧张造成的一些社会对立情绪,消除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误解和疑惑。

二、有助于培育无偿献血的基础人群,扩充无偿献血的队伍

国内外多家机构应用KAP方法,即“知-信-行”理论,是从认知到采取健康行为的一个成功理论,在对民众及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在诸多影响献血行为的因素中,民众对无偿献血有关知识的了解对其是否决定参与无偿献血的行为,及其今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有资料明确显示,接受过献血宣传的献血者愿意再次献血率明显高于没有接受献血宣传者。据学者统计发现,规范的献血健康教育前后,自愿献血人数、再次献血人数、一次献血400毫升人数分别从20.16%上升到66.42%,1.23%上升到31.59%,0.32%上升到18.07%。

同时,这些人,每一个都相当于一个广播站,他会宣传影响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等,而一旦献血宣传活动有效的开展,整个社会将会开始意识到献血作为一种有意义的人道主义博爱延伸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献血者相互谈论献血经历,从而对献血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进而形成“宣传无偿献血——扩充无偿献血基础人群——更广更深地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继续扩充无偿献血的基础人群”的良性动念循环。

三、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的合格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通过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宣传,可以在公众中进行广泛深入的防止艾滋病、性病等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据研究统计发现,规范的献血健康教育后,由预前后献血者体检合格率从67.8%上升到86.86%;脂肪血的比例从5.80%下降到1.49%;主动退出人数从1.86%上升到26.53%;延期献血人数从36.03%下降到12.58%;不宜献血人数从62.11%下降到60.60%。

无偿献血知识的科学普及能够促使有意向的献血者了解自己所献的血液既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又存在着传播疾病的风险,使有高危行为者及其他不宜献血或暂时不能献血者主动放弃或暂缓献血,也能使有意向的献血者了解献血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进而有助于提高血液采集的合格率,减少作为稀缺资源——血液的浪费。

四、有助于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培育未来的无偿献血者

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在献血理念上是一张白纸,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教育宣传,有利于在这张白纸上写出纯洁正确的内容,让他们从一开始接触无偿献血接受的就是献血助人的理念和动机,为培养未来的献血者人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道德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学生时代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接受、模仿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在这个阶段学习无偿献血的科学知识,也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破除迷信、关爱生命,树立团结互助的意识。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 医患关系; 医疗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82-01

健康教育与医患关系,这两码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由于医学专业知识及健康知识的不对等,使得医患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一定的医学科普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院和医生,理解医疗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更好的疗效。与此同时,医生通过向患者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医生在医疗技术层面的更多思考,也有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给与患者更多的关怀。

1健康教育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1.1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和医疗风险客观存在。当前,随着社会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尽管我们处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医学科学目前仍然处于经验科学阶段,还不是一门真正的精密科学;这一领域充满未知数,人类仍有大批疾病尚未攻克,现有医疗水平远远达不到人们所期待的程度,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都还需要医学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验证[1],因此,对治疗效果的过高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医疗风险也始终伴随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这是不容否认而客观存在的。

1.2医患双方不对等需要健康教育。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对疾病诊治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上均以医方为强势或主动方,所以,医院及医务人员更应承担警惕医疗风险的义务与规避医疗风险的责任,同时,也应在诊疗过程中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正因如此,健康教育工作就更加显得重要。

1.3健康教育是沟通医患双方的桥梁。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边缘科学,传播学是健康教育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社会功能,如舆论导向、社会动员以及对社会大众思想、心理、生活广泛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一定的医学科普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医院和医生,理解医疗过程所面临的风险,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更好的疗效。与此同时,医生通过向患者传播医学科普知识,自己也受益颇多,医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有助于医生在医疗技术层面的更多思考,也有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行医理念,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

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2.1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质量的相互促进作用。医患关系一般体现为医疗主体与求医客体之间利益矛盾的冲突与平衡,即医院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层次人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的矛盾,医患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他们的共同目的是医治伤病、解除痛苦、保护健康。正常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寻找医院主体与就医客体在动机、感情、语言、行为、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最佳配合点[2]。因此,作为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必须做主客体关系的融合剂,以消除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使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接纳状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自身免疫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因此,医患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质量,也关系着医院的声誉。

2.2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主客体都十分需要和期盼的,它有利于创造主客体宽松、和谐、舒畅的心态,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赖,从而情绪稳定,精神愉快,这对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能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有利于创造医院安定、团结的环境和正常工作秩序,这也是进行正常医疗工作的前提。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它也是实现医院和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内容,对医疗质量起保障作用。

2.3 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与排除医患关系激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对医方由传统十分尊崇的“感恩”和“宽容”,转变成如今更多的是“提防”和“埋怨”。随着对被视为“神医”、“半仙”的医方的绝对服从,到如今医师被看成为谋生的职业,医患双方不再有高低之分,相反患方被看成是医疗工作的“上帝”,人们在市场经济时代呼唤着平等。医疗诊治过程中语言不文明,解释不耐心,伤害对方自尊心;工作人员脱岗延误患者诊治;工作人员未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造成医疗差错;未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多收错收费用;工作人员向患者索要礼物,对患者不一视同仁;向患者提出不切实际的过苛要求等等都会激化医患矛盾,必须避免。

3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按传播媒介和教育对象划分,通常为个人传播(医务人员或病人)、集体传播(健康教育人员或群众)、大众传播(健康教育人员或社会人员),它既有单向传播也有双向传播,能使医院在信息反馈中及时改变服务策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浪潮。

3.1 把医院作为一种品牌来营销,通过细致的病人研究和医患沟通,影响医院工作计划。医院健康教育实际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自我营销。要对本院的病人及潜在病人进行分析和理解,寻找他们的特征,包括病人结构、病人生活形态和医疗产品消费需求,以便恰如其分地确定自己的位置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医院的市场调研在各科室都能展开,尤其是门诊、急诊的导医、导诊,应变被动为主动,不仅仅满足于将病人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更要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传播健康知识,获取新的信息,并传达到院部。

3.2全方位开发多种类别、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医疗宣传产品,为病人提供更广泛、完整的信息参阅空间。医院健康教育应开发很多新品种的健康教育宣传产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广告超市”,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让最便宜到最昂贵的“货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满足社会群众从基本医疗服务到高档医疗服务甚至非医疗服务的要求。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网上宣传、电广宣传、闭路电视、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健康教育处方等手段,将医院实力全力推向市场。

3.3提供与“广告”配套的多种专业优质服务,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市场需要的总和就是我们服务的总和,医院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服务手段,增强商业价值。应提出一个口号:麻烦自己、方便病人。从小处着手,减少病人就诊环节、往返次数、候诊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3.4建立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队伍,在实践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营销队伍。医院健康教育的媒介地位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应当是懂医疗、会经营、多谋略、精设计、善交往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可以通过专业而规范的沟通方式向病人正确地介绍医院,帮助医院进行市场策划,解决营销难题。

3.5坚定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健康教育的社会责任感,防止滥用其社会影响力。

医疗市场处在过渡和转换期,尚未形成基本运行规则;医疗产品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坚持忠于科学、实事求是、规范操作的自律原则,以社会效益为基础,才能实现医患平等的最终目的。

健康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医患之间、以医学科普知识为内容的特殊沟通。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患者多进行有易于健康的宣传教育,作为医方,必须在治疗疾患的同时,注重对患者心理健康的疏导与心理健康治疗,以求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双方误会。从而密切了医患关系,使他们从生理、心理上得到慰藉,并懂得了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防及康复等知识。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医患关系完全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更加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 口腔预防医学 实践教学

课 题:本文系江苏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基金项目(基金号MS201502)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目前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培养的大量口腔医学人才特别是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生大多流向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医疗资源不均衡,加重我国口腔医疗负担。高职口腔医学教育培养的专科人才大多面向社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教育特点为注重实践教学。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为面向社区及大众医疗提供相关知识体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职口腔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旨在寻求合适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和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全体学生。

二、实践教学形式

1.社区实践教学

作为苏州市姑苏区实事项目――儿童口腔健康幸福五年(2012―2016年)计划的参与和指导单位,苏州华夏口腔医院(即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每年都会为4000~6000名8周岁左右的小学二年级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治疗和复查。该项目会在每年4~6月之间进行,这和二年级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时间相吻合。14级和15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们主要负责口腔健康登记表的填写、录入和汇总以及窝沟封闭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助理、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汇总和回执单的填写等工作。学生们对社区实践积极性很高,一方面相比枯燥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更生动具体;另一方面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更加形象具体,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临床实践教学

苏州华夏口腔医院每年都会在“9.20爱牙日”举行一系列义诊咨询活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会和医院各科室医生一起参与咨询和简单的义诊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转化。同时活动开展前,学校会邀请学生制作活动相关的展板、海报以及其他形式的宣传材料。这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增加了他们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调查参与活动的学生,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

3.实验室实践教学

实验室教学包括学生仿真头模实训室教学和诊室内的临床实践教学两种形式。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仿真头模实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制诊室就诊状况,但是这种复制还并不能百分百还原诊室操作过程,在口腔卫生宣教和龈上洁治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增加了诊室内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在自愿的前提下,教师邀请部分学生扮演患者的角色,由带教老师示教,演示刷牙的方法、其他口腔清洁工具的使用以及龈上洁治术的操作要点,然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为扮演患者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临床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把课本文字的描述体现到操作上还相当困难。通过诊室实践教学,学生除了对于最常规的椅位调节、患者就诊有了直观的了解外,对于口腔卫生清洁方法、方式和龈上洁治术的细节也都有了大致了解。

4.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

一是参与临床诊室卫生宣教。口腔专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华夏口腔医院牙周科诊室向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方式、牙周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等知识的宣教。二是口腔科普论文的书写。科普论文的书写是专科医生必备的一项技能。科普论文内容选择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身边的人或者患者最常提出或者遇到的问题为题材,自由发挥。教师在理论课上挑选比较好的科普论文,请学生现场演讲,这种实践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参与热情比较高,完成的论文质量比较好。

三、实践教学评估

1.问卷调查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口腔预防保健课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评价。问卷主要内容如下:学生是否参与过与口腔预防保健相关的实践,如窝沟封闭、9.20义诊 、临床实践或者其他;在所参加的这些社会实践中是喜欢(自愿报名参加)还是喜欢(不太自愿参加,但是参加后渐渐喜欢),或者不喜欢(非自愿参加);请评价这些社会实践形式的新颖程度,以及社会实践课程对于口腔专科生来说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请指出理论实践和社会实践哪个更重要;认为社会实践对于未来工作是否有帮助;请表达对于口腔预防保健课程的建议和想法,或者还可以增加哪些形式的实践课程。调查结果显示,有98%的学生参与了一项实践活动,有80%的学生参与了两项实践活动,有62%的学生参与了三项实践活动,学生对于实践活动普遍认可度较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非自愿参加的,可能是老师要求参加或者其他原因参加,但是参加后渐渐发现社会实践相对理论学习比较有趣,不枯燥,可以增加临床经验。对于社会实践的新颖程度和必要性,学生普遍认可度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比较中,大家观点不一,这和现在公认的教学理念还是相一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2.教师评价

2009―2016年,笔者连续8年参加口腔预防保健所有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从2012学院课程改革以来,口腔预防保健课程在保持理论教学的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逐步增强,在学校实验课中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对于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的理解、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未参与的学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学院教学研讨会上,笔者与口腔系其他教师分享和探讨实践教学经验,同行认可度较高。

3.社会评价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和医生的配合程度、对于患者的耐心度、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

四、讨论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人才资源匮乏,结构层次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未来口腔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和社区。大量的口腔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3年制专科口腔医学生是口腔基层医疗力量的有力补充。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了优质教育。

医学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已不需要再一一阐述,实践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途径。学生对医学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陌生感,缺乏感观和参与的经验,在日后的工作中理论知识很难被转化成操作,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医疗行业的特点不允许在工作中通过失败不断进取,要求毕业生在学校就要掌握相关的操作。面对这一特点,医学院校教学体系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理论教学的延伸,理论的再认识促进实践教学,实践也促进理论升华。

本次研究通过呈现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寻求合适教学模式,为高职口腔医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依托附属口腔医院资源,如诊室医疗、实验室场所、医院常规活动项目和医院合作项目以及政府长期实施项目,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持。本次调查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各方对教学形式评价较高,收效见好。

但目前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待完善,目前实践主要依靠附属口腔医院,临床诊疗操作相关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但是其他教学内容如特殊人群的口腔维护,建议可以增加参观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实践形式。膳食营养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参观医院和学校的食堂。二是实践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目前课程设置仍沿用“理论是教学的核心,实践是教学辅助”观念,建议可以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三是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实践合作教学包括政府实事项目、医院活动宣传等,内容、场地和时间相对不固定,这为教师安排教学活动带来困难。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和校外单位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项目,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四是学生对实践教学反应不一。目前社会存在“人才高消费”的观念,对高职学生认可度不高,存在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我肯定度不高,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这要求高职教育把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向内涵建设和素质教育,强化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卓,邓颖,尹伟.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口腔卫生工作现状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2).

[2]张晴,冯希平.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0(1).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4]李娜,贾方,杨瀚宇.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

[5]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6]余超.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

篇6

1.1收集健康知识问题

由专职人员根据病人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结合其文化背景,及对致病危险因素的认识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运用询间、交谈、体检、查阅病历等方法收集资料,找出问题。

1.2列出病人教育计划,并随机评估,不断调整

实践中,我们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同一种疾病普遍的、共性的间题加以罗列,然后逐步将健康知识交给病人。如胆道手术病人从入院至出院的标准宣传教育计划主要是:说明术前重要器官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讲述避免紧张、预防感冒、搞好个人卫生的方法及目的;强调低脂肪饮食的重要性,解释静脉输液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强调12h禁食、6h禁饮及安置各种管道的目的和配合方法;描述术中术后可能有的不适和应对措施,讲解术后半卧位和早期下床活动的方法和意义;讲述出院后注意复查、用药、休息、饮食等。当然,在临床实践中,尚需结合个案而将内容删减或增补,并注意反馈,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方法,真正体现出健康教育是一个具体的、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

1.3实施

1.3.1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过程、症状处理.、用药、危险因素处理等。

1.3.2教育方式:①计划性教育:对有共同护理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群体教育,把疾病的有关知识交给病人,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以及不同阶段的注意点,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护治疗;②随机性教育: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地、正确地指导;⑧书面形式教育:将科普资料整理成册或卡片,交给病人阅读,使其尽快掌握医学常识;④间答式教育:病人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疾病知识或信息,提出疑点,护士给予应答;⑤示范式教育:针对病人水平的限制、健康知识的缺乏、技巧掌握的深浅度,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如有效咳嗽的技巧、乳腺癌恢复期的爬墙运动方法等;⑥点带面教育:通过把有关知识交给少数病人或家属,再由他(她)们现身说法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其他病人,达到普遍掌握医学常识的目的。

1.3.3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①首先护士主动热情地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令其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向文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可靠信息并深信不疑;②向病人推荐有关康复知识的书籍、报刊杂志和广播节目,利用卡片、宣传册、黑板报、宣传画、收录机、电视(录像)、讲座、工休会等工具和形式进行宣传;③在护理带教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在执行各种操作时边实施边宣传,融躯体护理与健康教育于一体,此外,可利用床边护理查房,将有关知识交给学生和病人;④病人出院前向家属、病人交待跟踪检查(复查)的时间、地点、内容、目的、联系人等,并指导自我照顾技巧,包括生活方式、个人卫生、合理用药、运动耐受及识别疾病危险信号的能力等,要针对不同的个案需要进行咨询指导,实现治疗、保健一体化,使病人长期受益。

1.4效果评价

对照教育计划、预期目标进行。实践证明,通过健康教育,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手术并发症下降,病期缩短,各种感染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病人科普知识水平普遍提高,满意度全面提高。

2健康教育展组

篇7

【关键词】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任务实践

前言: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发展不景气,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具体包括管理、科室建设、基础建设、设备、人才、经费以及政策等等。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对于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认识严重不足,无论政府政策的推动,还是高校自身的发展,都不到位。然而要想解决医疗保健结构当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一定要提高对它的认识程度,因此本文对于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任务实践的研究探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公共卫生服务

(一)传染病防控

对于校园来说,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有可能会大规模传播,因为校园属于集体生活,人口密度高,如果对传染病的防控不重视,师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的宣传,尤其在冬春季节,万物复苏,传染病高发期,更要加强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要保障师生人手一份。

(2)在学校广播站、校报、网站等等开设传染病防治专栏。

(3)群发电子邮件、短信,温馨提示加强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

(4)按规定。要求注射甲肝、乙肝、乙脑、流脑、麻疹、流感等疫苗。

(5)在传染病高发的冬春季节,向学生免费发放流感相关药品。

(6)在校园中,如果发现有的师生可能感染了病毒,一定要立即进行隔离,对相关的场所进行消毒,并且要实时的观察接触者的情况。

(7)每年都要进行结合病的免费普查。

(二)健康干预

实施健康干预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师生少生病、不生病为目的,采取的措施干预与筛查。具体措施如下:

(1)要定期的进行常规健康检查,一般每年1~2次。检查的具体项目包括彩超、胸透、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血压、口腔检查、眼压检查、白内障检查、内外科普通检查、癌胚抗原、体重指数等等方面。

(2)为了方面解答被体检者的相关问题,要开设体检咨询室。另外,还要给予师生合理用药、睡眠、锻炼以及饮食方面的指导。

(三)校内医疗保障

校内医疗保障的主要目的是延伸保健服务。校内医疗保障的关键是要挟与人员的到位。考察活动、学术报告会、文艺演出、庆典以及运动会是每个高校都会开展的项目,针对其各个活动项目都要做好相应的医疗保障。成立医疗保障小组,选拔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业务精的护理人员以及医师,配备固定的救护车。

二、基本医疗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

对于基本医疗服务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设备与人才。要以有效、快捷、安全、廉价作为医疗服务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是,将各项规定全部落实,引进人才、配备基本设备、建立健全科室,实施单病种限价、项目外杜绝收费、免收挂号费等措施。

(二)开设专家门诊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一定要开设专家门诊,并且要开展专家渠道,解决师生看专家难的问题。采取具体方式,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来校坐诊,医务人员可以邀请当地省市两级的医院,包括口腔科、眼科、普外科、脑血管科、心血管科等等,以满足师生看病的需求。另外,这些专家还要参加健康咨询、义诊、讲座等活动。

(三)建设有效的三级医院转诊体系

所谓建设有效的三级医院转诊体系就是指,高校要与2~3家市、省、国家级医院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使患者重病的师生能够及时的进行转诊,得到有效治疗。

(四)校内急救服务

急救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采取的措施是自救与急救相结合。因此,要加强对师生急救知识、急救技术的培训与考核,使其掌握一定的急救技术与知识。急救人员、药械、车辆一定要到位,拉得出,救得成。另外,还要注重发挥社会120的急救作用。

(五)围绕师生常见病建设特色专科

为了使师生常见病的诊治得到解决,要采取协作、自办等形式建设专科,如眼科配镜中心、口腔科门诊等等。

总结:因为职能的特殊性,所以对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将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任务明确化、定位准确化,其才能和谐的发展,才能对高校建设与发展予以满足。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任务实践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席子明.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基本任务的思考与实践[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03:86-87.

[2]张秋燕.高校医疗机构实施全科医学卫生保健模式初探[J].中国校医,2013,09:696-697+699.

[3]苏晓玉.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篇8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38-01

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所在地区的疑难危重病员的救治工作,其医疗科系齐全,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疗项目,针灸科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科室。

1 现状

在西医体系比重较大的综合性医院,针灸临床的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门诊量下降

针灸科鼎盛时期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病员为求一针灸门诊号甚至连夜排队。至二十一世纪,各院门诊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许多综合性医院的针灸临床工作量长期呈不饱和状态。

1.2 病种萎缩

针灸作为传统治疗手段,是内、妇、儿、外科各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针灸门诊的病种较之上世纪大规模萎缩,现仅有面瘫、中风后遗症、各种痛症这几大类病种。许多内科性质的病种如消化、呼吸、内分泌性疾病,在门诊少之又少。实际这些都是针灸的优势病种,通过针灸单独或配合西医治疗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1.3 院内会诊目的单一

综合性医院住院病床数量大,院内科间会诊也是针灸科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除神经内科外,其余科室请会诊目的较单一:疼痛、呃逆、尿潴留是常见的老三样病种。

2 分析

通观分析以上现状,笔者认为究根,问题有四:

2.1 认同问题

综合性医院的西医比重大,就诊人数也众多,但西医同行对针灸的了解和认同不一,对于可以配合针灸治疗的病种不甚熟悉,从而在医疗处理上往往不予考虑推荐针灸治疗。如果患者也对针灸治疗不够了解,则不会到针灸科就诊。相当数量适合针灸治疗的病患因此流失。

2.2 就诊引导问题

病患医疗知识不一,城镇较之乡村略好。但综合性医院有着相当数量病员来自乡村,这些人群多依赖挂号员、咨询引导护士的介绍选择就诊科室。医学教育的分界又令这些工作人员对针灸知识不够了解,而西医科室的强大实力使他们有着先入为主的思想。这使得就诊引导方面缺乏对针灸科的大力介绍。

2.3 治疗成本问题

医疗价格逐年上涨,近十余年,针灸治疗费用涨幅在十倍以上。国家医疗改革令门诊费用大部分变为自费,患者的心理适应力虽在调整,但针灸治疗的连续性使得费用问题成为患者就诊的一大障碍。

另针灸治疗每日所需时间较长,加之往返路途所需,时间问题也是困扰病患尤其是其中的学生、工作人员类的又一问题。如患者行动不便,尚需要家人陪护,总体治疗成本更加增大。

2.4 针灸工作者自身业务素质问题

针灸科作为综合性医院不可缺少的科室,但其重要性在全院格局下不够突出,医院发展规划中亦不容易成为重点扶持科室,加之尚有极少数人员为历史所遗留,总体业务素质高低不一,直接影响了病员对疗效的认可。

另有年轻医生为职称晋升、学历提高等压力所累,少数人员有“重科研轻临床”倾向,导致临床操作技能偏低,也影响了疗效的提高。

3 探讨

虽问题较多,困难较大,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奇葩的针灸学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千年传承亦不可能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失传、消亡,针灸临床的发展仍有出路。

3.1 加强普及、宣传力度

从社会媒体、医院讲座、宣传张贴等各方面进行针灸知识的普及宣传。针对医疗从业人员如挂号员、导诊护士、西医同行以及病员群两方面从不同切入点进行科普宣传,增加对针灸知识的了解度,从而发展潜在病员,培养固定的信任人群。

3.2 重视经验传承

针灸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理、法、方、穴、术最终要通过操作者才能体现出疗效。几千年的传承方式――跟师制在针灸学高等教育健全发展的今天亦有积极指导意义。国家也在大规模抢救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怎样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能有效传承前辈的经验,是针灸同行都应深思的问题。

3.3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在转变,病患就诊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简便价廉效高是其一致的要求。这就对针灸从业者的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病员前来就诊,只有通过疗效用事实将针灸的神奇作用宣传出去,病员对针灸的信任度才会持久、加深。

3.4 依托住院部,拓宽会诊工作

综合性医院大量的住院人数是针灸医疗的丰富资源。住院病人较之门诊病人治疗依从性更高。所以,发展科间合作,将针灸适应症拓宽,用疗效说服西医同行,这不仅是针灸科工作的成绩,也是广大病患的福音。

3.5 与时俱进,改进治疗手段

篇9

1.1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及其对致病因素的认识,护理人员通过询问、交换、体检、查阅病历等方式收集资料,将一种疾病普遍的、共性的问题加以综合、归纳,运用系统的方法制订健康教育计划,逐步将健康知识教给病人,并在护理实践中,根据不问患者,不断调整,随时改进,真正体现出健康教育是一个具体的、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如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主要包括术前重要器官检查的目的和意义;避免紧张、预防感冒的方法和目的;强调低脂肪饮食及禁食、禁饮的重要性;解释静脉输液及放置各种导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交代术中、术后呵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讲述术后卧床方式和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和方法;嘱咐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用药、休息、饮食及复查时间等。

1.2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疾病过程、症状处理、用药及危险因素处理等。首先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以诚恳温和的态度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使其产生信任感,从而进行双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种指导一合作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其次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对有共同护理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把疾病矢ll识教给病人,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以及疾病不阶段的注意点,使之处f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护治疗: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健康问题和t5理状态,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将科普资料整理成册或卡片,交给病人阅读,向病人推荐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日、录像等,使其尽快掌握医学常识;及时认真地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还可采用示范性教育,如示范咳嗽的方法、卧床体、活动姿势等;病人出院前应交代复查的时间、内容、日的等,指导病人自我照顾的技巧,包括生活方式、个人卫生、合理用药、运动耐受及识别疾病危险信号的能力等。

2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用健康的各种行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维护和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健康教育不仪是护理向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不断拓宽的服务领域的必然。随着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更强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来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秋极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J惯,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它位于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之首位,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关键: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它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重视。

篇10

1969年秋,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一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来到灾区某村,偶然发现一名臀部长了一个巨大肿瘤、奄奄一息的王姓妇女。该病人年仅29岁,幼年时,背部长有一黑色包块。近10年来,包块逐年增大,从背部一直扩展到臀部、前腹部。当地医生拒绝治疗,家人已为她准备好寿衣、棺木,随时为她送葬。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病人来到我院求治。经仔细检查,我诊断她患的是巨大良性神经纤维瘤,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还是有希望治愈的。

病人住院后,我对她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情况不妙:肝功能不正常、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肿瘤局部溃烂化脓,暂时无法接受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所好转,可以起坐、行走,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各项化验指标渐趋正常。于是,我们就着手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当时,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神经纤维瘤的血供十分丰富,组织松脆,手术中出血一定很多,需要足够的输血储备;第二,瘤体太大,十分沉重,肿瘤若不小心滑脱,病人可能会从手术台上翻滚下来;第三,肿瘤切除后创面极大,需要植皮修复,但病人骨瘦如柴,几乎无处采集这么大面积的皮片以供移植;第四,病人的体质虽有所改善,但相对而言还是较差,手术过程中,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多种变化,危及生命。作为主刀医生的我,需要冒极大的风险!当时,全体医务人员怀着崇高的责任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针对上述几种困难,制定了一整套手术方案,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充分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取得麻醉科的密切配合,防止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手术意外。大家尽心尽力,不畏任何风险!

经过8小时的连续奋战,手术圆满结束。术中,我们给病人输了10000毫升血液,植皮16000平方厘米,肿瘤(流掉的血液不计)净重32.5千克。1个月后,这位来自河南的农村愉快地踏上了归途。一年多后,喜讯传来,她又生了一个胖娃娃!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近30年了,但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恍如昨日。其中有两点值得深思,可获得教益。第一,病人身患绝症,濒临死亡,若不是医务人员甘冒风险,发扬舍己救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她绝不可能从死神手中脱身而出。然而遗憾的是,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知识分子这种“知难而进”的意识淡漠了,我们该多多提倡、发扬才好!第二,30年前,农村经济差,医学科普知识匮乏,这位病人患病多年,却未及早寻医治疗,以致差点误了性命。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类似延误治疗的情况却还在发生。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一旦治疗晚了,不但给医生出难题,更重要的是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由此看来,普及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促使我回忆并写下此文的主要目的。

(原文《我所经历的一次大手术》发表于199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