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的评价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投资的评价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展会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隶属度
0 引言
企业投资项目是指企业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资产投入到某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对象或事业,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任务。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是实现项目决策科学化,提高项目效益及其经济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企业投资项目从项目资产的构成来分,可以分为有形资产较多的实体项目及无形资产较多的价值服务项目。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完善,投资项目日益增加。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项目投资前的必备工作,其中以有形资产较多的实体投资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这类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的研究也逐步成熟。但是对于无形资产较多的投资项目,像展会、博览会等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尚未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对于项目中较多的无形资产无法定量化,因此在使用以往的评价方法时会出现评价精准度较低甚至失真的情况。随着项目评价方法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可以用于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的方法逐渐出现在国内外学者的视野中,同时得益于大批学者对于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大量研究和创新,类似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很大的应用和推广。同时,类似于展会、博览会等价值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众多投资企业青睐的对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成就一时美谈,也将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评价方法并加以改进,在保证较高的评价精准度的前提下,实现定性指标定量化的研究成为评价此类项目的关键。
本文以展会项目为例,对企业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此类无形资产较多的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的选择研究,提出如何合理选择此类项目的评价方法并加以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定性指标定量化及评价精准度两方面的要求。
1 文献综述
1.1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综述
综观现有投资项目评价研究文献,投资评价理论方法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净现值法(NPV)为代表的传统投资评价方法;第二阶段是以加强传统投资评价方法对不确定性的分析能力为目标的风险分析技术;第三阶段是以B1ack和Scholes(1973)的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并由Myers(1977)首次将其用于实物投资决策而形成的实物期权(Real Option)方法;第四阶段是在期权定价理论方法基础上,利用博弈论思想和建模方法形成的期权博弈(Option Games)方法[1]。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理论均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原有方法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但是总体来讲不同的评价方法成立的前提假设存在差异,适用的条件也存在差异,导致评价结果的差异。因此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通常将投资多目标综合评价体系分为风险评估子系统和效益评估子系统。目前国内外对于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l)在该问题研究的起步阶段,主要以投资项目的财务资料为基础,采用技术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与方法进行评价决策,典型的方法为净现值法;(2)依据现代管理理论进行评价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2],这些是目前使用相对较多的方法;(3)将金融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包括CAPM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3],运用于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价决策;(4)应用数学理论与方法,如数学规划、灰色函数及仿真等对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价决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价不够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标准以及隶属度函数确定的方法存在缺陷。
由于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投资方案原始数据的处理、权数的确定、对评价方法本身掌握的标准以及采用的计算方法的不同,同时由于单个评价方法在使用时存在较大的限制和缺陷,因此需要我们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组合,扬长避短,把多种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兼容起来对研究对线进行判定。
1.2 展会项目评价综述
目前对于展会项目的前期评价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后期的展会绩效的评价,研究的角度也是基于展会筹办方或者第三方监管部门。国外对于展会的评价体系在逐步成熟地发展中,其中以德国的FKM组织、法国的的国际展览联盟(UFI)及美国的成熟展会公司的评价最为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参展公司对展览会常使用34种评估标准,其中14项被普遍认为非常重要。这16项标准可以归为4类:即参展企业质量、参加数量、展出位置和展出管理。
在国内,主要以《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SB/T 10358-2002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作为展会评价的主要指标,该评定将专业性展览会的等级评定分为四个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A级、B级、C级、D级。等级的划分是以专业性展览会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依据,包括:展览面积、参展商、观众、展览的连续性、参展商满意率和相关活动等方面。其中对专业展览会等级的具体评定标准做出规定。这个规定是采用对专业性展会各构成要素的评分来最后确定其等级的,所有构成要素的满分是720分,其中“展出净面积及特殊装修展位面积比”一项分值为150分,“参展商”一项的分值是70分,“观众”为100分,“展览连续性”占50分,“参展满意率”占150分,“相关活动”占80分。在附录中还规定,A级的最低分数线是546分,B级为420分,C级是216分,D级则为108分。2003年末,为了促进展览城市办展环境的优化,帮助和引导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定位,经济日报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全国城贸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组成专家组,制定了国内第一个“展览城市办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综合了区域经济、城市竞争力、会展经济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了22项与办展环境相关的指标,力图对我国的城市展览环境有一个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4]。尽管如此,国内对于展会的评价体系仍处于没有系统性的状态,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
在展会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由于展会项目中无形资产的大量存在,并且构成了对展会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展会“价值”或“服务水平”等无形资产指标无法进行准备的定量评价,同时评价方法的精准度也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对于我国展会项目的评价一方面要结合以往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展会投资项目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该项目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评价效果的精准度。
1.3 小结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及差异性需要与特定的评价对象相符合才能正确实施评价,进而保证评价的精准度。在上文的综述中不难发现,展会项目的特殊性要求研究者在对其评价时要能合理地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以最合适的评价方法组合完成评价。其中,难点就在于展会项目中众多无形资产的评价,因此合理确定评价方法组合是影响展会评价成败的关键。为后续研究方便,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文献对展会投资项目界定如下:风险投资企业以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资产投入到某特定的展会中去,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展会投资项目来讲,于其他项目不同之处在于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强、项目评价困难等。
2 展会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
2.1 基于展会项目指标分类的评价方法选择
自1999年以来对于展会项目的评价就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由于展会项目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其他投资项目的普遍特征,另外还包含了由很多无形资产构成的因素,诸如品牌因素、价值因素等。在前人的研究中对于展会项目的评价主要是从基础性指标、产业特性指标及品牌无形资产指标[5]三方面入手的。接下来本文就三类评价指标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展会项目评价方法选择的标准。
基础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有展会项目所共有的,包括客观的、有形的硬性指标,例如展览面积、参展人数等;另外一类是所有投资项目共有的指标,如财务指标等。基础指标具有客观性、时效性和普遍性。对于基础指标的数据采集一般可通过审计公司或者政府监管部门获得,数据的可靠性及客观性可以得到保证。鉴于展会项目的基础指标具有客观性强,可得性高的特点,因此传统的评价方法即可实现,比如财务评价可采用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等,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价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对于展会项目共有的硬性指标可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等。总的来讲,展会项目的基础指标在评价时适用的评价方法众多,因此在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大,在后续分析中可以根据以下两类指标的特点选择整体适用性最高的方法进行评价。展会项目基础指标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法可多选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应注意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中的客观和实事求是,进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准度。
产业特性指标,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主要是对展览会项目的整体进行评估,包括展览前台工作和后台工作,涉及对展览环境、展览主题、展台设计与装饰、广告及公关宣传力度、展会后勤服务、展会的即时效果及潜在效果,展会的社会效果及经济效果等,属于展会价值评价的一部分。这部分指标行业区别度大,并且绝大多数属于主观性的软性指标。因此这类指标具有主观性强、标准不统一、测量难等特点,是否能实现对于该类指标的采集和量化是选择评价方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评价方法选择上的首要要求就是能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将软性指标的信息量化处理,在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后续的项目评价。因此在评价方法选择上,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方法。对于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如下:因子分析法利用李克特量表将软性指标量化处理,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定性指标的量化处理程度,同时处理过程和评价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缺点在于量化处理的过程中主观性太强,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避免主观性造成的差异;对于模糊综合评价及AHP方法,首先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层处理,确定了权重,同时在模糊综合评价时,利用隶属度函数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主观性造成的差异进行了最小化处理,同时该方法体系中还包括一些验证方法,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精准度,缺点在于计算繁琐,工作量大。因此总的来讲,对于展会项目的行业特性指标,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是关键,在此基础上权衡各方面的意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品牌无形资产指标,是从品牌资产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三个维度来衡量展会项目的无形资产,同样也属于展会价值评价的一部分,该类指标具有难量化、难评价等特点。在数据采集方面与产业特性指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品牌无形资产的评价要集合消费者的看法。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价在项目评价中暂无前例可循,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要结合展会项目的特点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遵循《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等有关评估准则的相关规定。同时品牌无行资产又存在不同与其他无形资产的特点,它的调查对象为消费者,需要结合消费者的反应和企业的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因此以往只适用于企业技术、专利等的单方面的评价方法,诸如市场法、收益现值法和成本法等均不适用于品牌资产的评估,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进行评估,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对这些定性信息定量化处理,另一方面将信息分层处理,确定权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缺点在于消费者群体这个样本很大,打分过程可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结合上述三类展会项目评价指标特点的分析,接下来本文指出了针对展会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标准:第一,能够客观地进行数据采集;第二,能够根据展会特点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分析;第三,能够综合全面对展会项目进行评价;第四,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准度。因此按照对于展会项目指标的三种分类,在对展会项目进行评价时可采用组合的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和AHP结合、AHP-ANN相结合等组合方法,利用方法的互补性,扬长避短。
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介绍
例如模糊评价的指标因素即C层因素共有m个,C = {c1,c2,…,cm}。评价等级选用常用的五个等级V = {v1,v2,v3,v4,v5},即{优、良、一般、较差、差},对单因素ci(i =1,2,…,m)做评判,通过前述方法得到单因素ci对等级vj(j=1,2,…,5)的隶属度rij,即因素ci的单因素评判向量ri=(ri1,ri2,…,ri5),这样m个因素的评价向量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即每个被评价对象确定了从C到V的模糊关系R,矩阵为:
一般将其归一化使∑rij=1。然后根据层次分析确定的C层因素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有P=A*R。将P归一化,可得P''=p''1+p''2+p''3+p''4+p''5=1。
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是被评价事物对各等级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它一般是一个模糊向量,而非一个点值,因为它能提供的信息比其他方法更为丰富,若对多个事物比较并排序,就需要进一步处理,即计算每个对象的综合分值,按大小排序,按序择优。比如对上述5个等级,好为100分、较好为50分、一般为25分、较差为12·5分、差为6·25分。可以根据对各个等级的隶属度计算出综合得分,即S=■p''j×Sj,S为相应的分数。
2.3 评价方法的改进
以上本文分析了基于不同分类指标的评价方法的选择问题,在解决了方法选择问题之后,如何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准度又是一个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结合以上评价方法的选择分析的基础上,以模糊综合评价和AHP相结合法为例,本文认为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准度重点在于把握隶属度函数的确定问题。
隶属度的确定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类,一是根据数据特点选用法国的卡夫曼教授曾经确定的28种隶属度函数;二是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隶属度。此外为了提高隶属度确定的精准程度可以根据行业或者同类公司情况模拟隶属度函数进而确定隶属度。
对于基础类指标,由于其客观性强,同时很多指标存在行业标准值;而对于行业特性指标,其行业特性较强,行业差别及评价标准也较大。因此对于这两类指标在隶属度确定时应采用第三种方法:根据行业标准值及同行业多家公司估算隶属度函数。其原理如下: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隶属度函数。设在某一区间的样本观察值为Xl,X2,…,Xn,由于样本观察值来自总体,故反映了总体的客观实际。区间两个端点的隶属度是己知的,如图4一2中所示,“好”的隶属度,100为1,50为0,即该区间内“好”的隶属函数一定通过两点:(100,l),(50,0)。由于确定一条曲线至少需要三个点的坐标,因此除两个端点外,还需要找出另一个点。考虑样本均值这个特殊点,隶属度应该要反应指标之间的对比程度,因此某一区间内的样本均值的隶属度应该是0.5那么选取参数a,b,C的值,从而确定该区间上的隶属度函数。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对于行业特性指标的评价,由于专家的权威性较高,因此在打分时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而后根据不同行业进行区分评价,在同一行业内根据专家打分模拟隶属度函数,尽量规避由于行业不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准度。
对于品牌资产指标,由于其调查对象为消费者,数据量较大,因此样本可以假设为来自正态分布的样本,在确定隶属度时可以采用法国的卡夫曼教授曾经确定的正态型隶属函数g(x)=e- (x-μ)2/2o2。
综上分析,基于不同指标分类进行了方法的选择问题的分析,在评价结果精准度的问题上,结合不同的指标特点进行了改进,进一步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展会项目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定性指标较多,存在大量无形资产的展会项目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在提高展会项目评价结果精准度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以基于指标分类的评价指标选择为例对于三类展会项目指标:基础性指标、行业特性指标和品牌资产指标,根据不同的指标特性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并推荐了该类项目评价的方法组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AHP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方法间的互补性,扬长避短。此外对于如何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准度问题,本文同样以各类指标特性为依据在隶属度的确定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对于基础类和行业特性指标根据行业标注值和同类公司的数据进行模拟估算隶属度函数,以提高隶属度确定的准确性。
鱼和熊掌常是不可兼得的,本文在提高隶属度的精确性上有了一定的方法改进,但是同时增加了工作量和计算量,处理过程相对繁琐,消耗的时间较长。因此在选用时需根据评价方的要求及展会项目的情况选择综合合适的方法进行项目评价。此外,本文是基于不同分类指标的评价方法选择和改进,针对性较强,在后续展会项目评价问题的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 何德忠,孟卫东.期权博弈理论发展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7(2):148-150.
[2] 王敏.风险资本投资方法浅析[J].运筹与管理,2002(6):I19-123.
[3] 刘思峰.赵亮.风险投资评价的一种新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1(2):22-26.
[4] 隋鑫.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在展会评估中的应用初探[A].2006中国首届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P178-192.
[5] 杨芳平.关于品牌会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6] 司浩婷.ABC公司无形资产评估研究[D].兰州大学,2010.
[7] 张红.基于AHP-ANN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5.
[8] 彭佑元,颜实.不同行业投资项目评价核心指标体系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9(12).
[9] 杨杰,辜应康.基于展会商的展览会选择与评估研究——以2007年上海电子工业展为例[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0] 单荣,张潇日.基于因子分析方法下的创业投资项目评估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7(12).
篇2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层次分析法
房地产又称不动产,是房屋财产与土地财产的总称,是实物、权益和区位的结合,包括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开发与经营是对环境进行不断的重新配置、建造并加以管理以满足社会的一种活动,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完善,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房地产投资风险类型
由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影响因素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高等特点。使得房地产开放项目开发中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一旦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因此投资方必须对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分析与研究,加强风险管理来保障投资的收益。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可分为环境、政策、技术、市场、管理5个方面的风险。环境风险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人文社会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包括城市规划、税收、金融、土地、产业。技术风险包括设计、设备、施工方法、技术人员素质、市场风险包括市场结构、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价格。管理风险包括管理者能力、管理者素质、管理制度等方面风险。
二、AHP法理论及运算步骤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AHP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托马斯·塞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是一种实用的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在多个领域中有所运用。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具体运算步骤为:
第一步,确定系统总目标,并依据总目标的不同将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建立层阶梯模型,反应因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实质是指标评价体系)。每次取两个因素Bi和Bj比较它们对上一层元素A的影响,并用aij表示,全部比较的结果用成对比较矩阵表示,即:A=(aij)n*n。满足以下特点:aij=1/aij,故又称A为正互反矩阵。aij值由表1确定:
表1 分级比率标度
虽然构造的判断矩阵虽然减少了其它因素的干扰,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一对因子影响力的差别,但综合全部的比较结果,难免包含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如果比较结果是前后一致的,则矩阵A的元素还要满足:aij* ajk=aik(i,j,k=1,2,…,n)。只有满足上式的正互反矩阵才是一致矩阵。一致矩阵应具有如下性质:
(1)A是正互反矩阵,且其转置矩阵AT也是一致矩阵;(2)A的秩Rank(A)=1;(3)A的最大特征值λmax=n(n是矩阵A的阶),A的其余特征根均为0。可以利用性质(3)来判断矩阵A是否为一致矩阵。由于特征根连续地依赖于aij,所以得到的λmax比n大得越多,矩阵A的非一致性就越严重,那么λmax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就越不能真实地反映B=(B1,B2…,Bn)在对元素A的影响上所占的比重。
第三步,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的单排序,就是将判断矩阵A对应于最大特征值λmax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求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W的过程。运用乘积方根法求权重系数,求各行的几何平均值:
bi=■,i=1,2,3…,n
再把bi(i=1,2,3…,n)进行归一化:Wi =bk/■bi;k=1,2,…,n。由于人们对复杂事件的各因素是主观判断,一般不可能直接保证判断矩阵就是一致正互反矩阵,因而存在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断矩阵可以接受。这一检验步骤为:首先,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假设:求出n阶判断矩阵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W=[w1,w2,…wn]T ,将矩阵A的方程:AW=λmaxW,展开,得:λmax=■■■。计算出A的一致性指标:CI=■,然后,查找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当CR
三、实例分析
以G市某房地产投资项目L为实例进行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评价。L房地产项目是商住类型项目,所在城市自然和人文社会环境稳定,资源充足。该地区房产投资优惠政策多,有比较宽松的投资环境。城市化人口每年递增,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状态,有购买力的人群相对比较大。项目所在地周边配套设施齐备,交通便利,绿化措施良好,居住环境优良。L房地产项目是由K公司开发,该公司资金雄厚,从事房地产多年。具有比较强的管理和技术能力。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的总目标A(A为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然后划分准则层,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只划分一个准则层B,B=(环境,政策,技术,市场,管理)。构造判断矩阵A=(aij)
A=■计算权重系数bi=■得B=[1.715,3.159,0.315,0.995,0.579]T
归一化处理求出A的特征向量为:W= [0.253,0.467,0.0465,0.147,0.085]T;
AW=■[0.253,0.467,0.0465,0.147,0.085]T=■
由λmax==■■■得λmax=5.243;由CI=■得CI=0.0608;查表得n=5时R.I.=1.1185,则CR=■,C.R.=0.0544
0.253,W2=0.467,W3=0.0465,W4=0.147,W5=0.085可作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从中我们可看出政策风险权重系数最大。因此,L房地产投资项目中,政策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四、结论
本文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方的角度出发,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首先,针对房地产特点,利用文献调查法对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的书籍和大量期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划分为五类风险,再运用AHP法构建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建立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因素指标评价体系。进而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分析评价结论。AHP法在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但也存在孤立地分析因素,关联度较低等不足之处。对于高阶复杂的判断矩阵A其准确性也较差。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不断完善AHP法在房地产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运用。
参 考 文 献
[1]谢英亮,彭东生,徐华巍.系统动力学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的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朱亚兵,兰峰.房地产开放经营与管理[M].上海:立信会出版社,2007
[4]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伊中晓,韩炎峰.房地产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4)
[6]李启明,徐静.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中的预测[J].建筑经济.1995(10)
[7]潘洁,杨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J].企业导报.2010(12下)
篇3
当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价值在0~10区间时,投资者应该放弃该项目的研究;当区间在10~15时,投资者需谨慎跟进该项目,有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尽职调查工作,考察项目风险点,寻求降低风险的方法。当区间在15~25时,投资者应该积极跟进该项目,果断把握投资机会。当投资者同时研究多个海外矿业投资项目时,也可以根据项目综合评价值进行项目间的比较和取舍。
2实例研究
以某中国企业对非洲刚果(金)某铜矿项目投资为例,在前文介绍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要素基础上请有经验专家打分并对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并用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项目综合评价,旨在通过实例研究确定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价值,为海外矿业项目投资者决策提供有效的判断依据。非洲刚果(金)某铜矿项目进行项目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图2和图3。由图2可见,项目概况(A1)中项目资料来源(A14)二级综合评价值为中等,主要由于该海外项目不是上市公司的项目,缺乏第三方监管,所以专家综合认为该指标评价值为中等,需通过进一步工作确认资料可靠性。资源储量(A2)中资源潜力(A27)二级综合评价价值为低。采选工艺(A3)中矿体工程和水文地质(A32)二级综合评价价值为低,主要是由于该矿区涌水量较大。基础设施(A4)中供水供电(A43)二级综合评价价值为低,主要由于项目所在地供电紧张,需自建发电站。政策法规(A5)中宏观政治风险(A51)的二级综合评价价值为低,主要由于项目所在国是刚果(金),专家一致认为该国政治风险较大。技术经济(A6)中矿产品市场价格(A61)二级综合评价价值较低,原因是专家对长期铜价走势预测不太乐观。由图3可见,项目概况(A1)的一级评价价值最好,说明该项目开发程度和项目可研的进展都符合有关专家和投资者的要求。资源储量(A2)、采选工艺(A3)、基础设施(A4)和技术经济(A6)的一级评价价值为中等。政策法规(A5)一级评价价值较低,说明专家一致认为刚果(金)政策不稳定,相比政策稳定的发达国家,投资有风险。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该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的综合评价价值为13.89,位于10~15区间内,项目综合评价价值为中等。给予投资者的提示是要谨慎跟进该项目,项目存在的资源潜力不足、所在国投资风险大、项目排水和发电成本高等风险需要通过进一步工作核实。综上所述,采用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确定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给投资者以风险提示,比如资源潜力不足、所在国投资风险大、项目排水和发电成本高等。但是判别某海外矿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不能因某一个指标不太理想而给予项目否定,而应采用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别,这样才不至于使投资者错失好的投资机会。
3总结
篇4
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具有开采难度大、投资风险高、直接效益空间小、创新要求高等特点[1],这些特点使得投资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这些灵活性可以创造价值。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在评价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时,没有考虑投资决策者的这些灵活性,容易造成对项目价值低估,具有局限性。
实物期权法,一种考虑投资决策者灵活性的评价方法,已广泛的应用到自然资源投资决策、R&D投资决策、企业生产能力决策和企业战略决策等。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将实物期权法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领域[2]。笔者拟在分析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对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实物期权特征进行研究,并建立符合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特点的实物期权评价模型,以满足难动用储量开发投资决策的需要。
2.难动用储量开发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具有投资刚性、投资项目完全可逆等假设[3],用其对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具有局限性。
首先,无论是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本身,还是其外部投资环境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在这样的不确定条件下,精确估算出用单一数据表示的现金流、准确地确定贴现率和风险调整率都是不可能的,即使传统经济评价方法能够改进,如何准确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至今尚未有令人满意的确定方法;其次,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至少部分或完全是不可逆的。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进行投资之后,由于项目本身条件或者市场条件发生恶化,即使决策者发现想中止项目投资,他们是不可能完全收回初始投资的,一定会有部分的沉没成本;最后,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会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地质状况、油气产品的市场行情、储量产量等的变动随时调整投资策略,如追加投资、延迟投资或者停止投资等,他们在投资时机上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决策者忽视后续决策选择方式所创造的价值,就会使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暴露在极高的风险之下,导致贴现现金流量法计算上的谬误,以致使整个项目投资决策产生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投资损失。
3.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的实物期权特征及实物期权模型建立
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这些局限,使决策者产生了寻求更好的方法弥补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不足的需求,尤其是在处理项目价值低估与决策灵活性方面。这样,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便应运而生。
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是实物期权的一类典型应用,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也不例外。首先,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比一般油气开发项目的开发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高,所以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决策属于或有决策。使用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已经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经济评价,而实物期权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好具有或有决策特征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问题,它把不确定性因素作为风险投资项目积极因素,认为项目风险越大,越具有投资价值,对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来说,实物期权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投资决策方法。
其次,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和可推迟性,由于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的高风险性,可能会因为钻探出来的开发井是枯井,或者因为油气产能达不到预测产能而使全部或者部分投资成本成为沉没成本,使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性;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还具有可推迟性,决策者可以根据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或市场情况,选择最佳开发时机,以实现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价值。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具有的这两个性质,与传统经济评价方法的相关假设相矛盾,使得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在评价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时具有局限性,而实物期权方法实质是以不可逆性和可推迟性为前提的,使得实物期权法在评价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时,比传统经济评价方法有优势。
再次,现实中的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具有较多的灵活性,决策者在项目决策或者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拥有较多的选择权,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的决策者可以根据信息的变化,做出或投资、或推迟、或放弃、或扩大或者收缩投资的选择,而不必在项目投资初期,立马做出投资或者不投资的决策。上述的选择权与金融期权类似,它赋予了项目投资决策者有权力但并没有相应的义务去执行期权,这种期权就是期权在实物领域的扩张,即实物期权,拥有这些期权的投资决策者可以提高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预期经济价值潜力的上限,也可以限制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预期经济损失的下限。
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决策者所拥有的上述各种选择权,就是实物期权中的延迟投资(学习)期权、规模变更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增长期权等,在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中也存在上述各种实物期权相互影响的情况,即可能存在着复合期权。这些期权的组合及其相互影响都十分复杂,但许多期权形式对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的投资经济效果影响很小,所以只需分析最主要的实物期权形式对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影响,就能满足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需要[2]。
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产能建设阶段,投入大且可推迟,其最主要的实物期权形式就是延迟投资(学习)期权,所以只要科学评估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中延迟期权的价值,就可使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可靠。
B-S期权定价模型是一种比较适合简单的实物期权价值评估的模型,在这里将利用前人研究的成果,构建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实物期权评价模型[2]、[4],如下:
式中: NPVT--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全部价值;NPVt --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内在价值; CI--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实物期权价值;P--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未来现金流收益的现值;V--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预期投资成本;t-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投资机会的持续时间;σ--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价值的波动率;r--无风险收益率;δ--投资收益率; N(1)、N(2)分别为参数在d1 、 d2处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
4.实例分析
某石油公司把一个经过多年衰竭开采,已处于中后期开发阶段的难动用储量开发区块列为开发准备区块重点评价对象,在对其完成了地质综合评价、开发方案编制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经济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
(1)在油价为4937.65元/吨 、项目建设期为1年和生产期为10年的条件下,该项目的NPVt =P=7691.81万元>0,内部收益率23.91%,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项目现金流收益的现值P=24591.01万元,项目预期投资成本V=17259.20万元,该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可行。
(2)从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对油价、产油量、投资、操作费四个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到,对油价的变化最为敏感,产油量其次,投资和操作费相对不太敏感。
在难动用储量开发项目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中,投资收益率δ由决策者根据行业基准收益率确定,无风险收益率r可根据国债年利率确定,项目投资机会的持续时间可根据项目持续时间确定,只有项目价值波动率σ、项目未来现金流收益现值P、项目预期投资成本V三个因素为变动因素。项目未来现金流收益现值P受油价、产油量、投资、操作费四个因素的影响,项目预期投资成本V受投资因素的影响。将项目未来现金流收益的现值P、项目预期投资成本V两个影响因素分解为油价、产油量、投资、操作费四个因素,然后结合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另一个影响因素项目价值波动率σ,比较分析这五个因素对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
从表4-1、图4-1可以看出,该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五个影响因素中,项目实物期权价值将分别随着油价、产油量、项目价值波动率三个因素的增大而增大,与三个因素分别呈近似线性递增变化;项目实物期权价值将分别随着投资、操作费两个因素的增大而减小,与这两个因素分别呈近似线性递减变化。五个因素的波动越大,项目实物期权价值波动就越大,这与实物期权模型的思想是一致的。项目实物期权价值对五个因素的敏感性不同,其中项目实物期权价值对油价因素最为敏感,产油量因素其次,然后就数投资因素和操作费因素,项目价值的波动率对项目实物期权价值影响最小。这与在传统经济评价方法下,油价、产油量、投资、操作费四个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一致,从这个方面也表明了实物期权法在难动用储量开发经济评价中应用的合理性。
篇5
关键词:实物期权;现金折现;净现值
一、传统决策方法分析
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87年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1993年又修订了第二版《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为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价方法使用的是贴现现金流方法,即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来进行决策。在我国,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绝大部分项目决策评价都在使用这种贴现现金流方法。贴现现金流量法(DCF)主要包括净现值法(NPV)、内部收益率法(IRR)等。NPV法最能体现项目投资的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IRR法反映了项目的投资盈利率。DCF方法具备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一)贴现现金流量方法的合理性
DCF方法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出各项目“折现的现金流量”,并以此作为评价和选优的依据,从而使资金在各项目上的分配和投放建立在较为客观且可比的基础上。DCF方法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NPV),内含报酬率(IRR)等。依据净现值评价标准和内含报酬率评价标准,一般来说,若NPV>0,或IRR>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则项目在经济上可行;若NPV<0或IRR<要求的最低报酬率,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展成熟至今就没有多大改进,可见它确实具备相当的合理性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贴现现金流量方法的局限性
DCF方法存在的缺陷,主要是源于其理论方法的假设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该方法假设如下:
1、项目的投资是可逆的,即便市场结果比预期条件差,也可以不花费任何成本撤销投资且收回全部支出。
2、项目的投资是不可推迟的,要么现在立刻进行投资,要么永远不投资。没有考虑投资时机等待、选择等灵活性的价值。
3、在项目整个生命期内,投资内外部环境不发生预期以外的变化,并且能够准确估价或预期项目在生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净现金流,并且能够确定相应的贴现率或风险调整贴现率。
4、项目是独立的,即其价值以项目所预期产生的净现金流大小为基础,按给定的贴现率计算,不存在其它任何关联效应(包括项目间的关联和项目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关联等)。
5、不考虑项目无形资产的价值。
6、在投资项目的分析、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决策者不能针对现实中市场条件和竞争状况的变化进行决策变更。
而现实情况与上述DCF法的假设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本质特征;其次,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不仅使市场环境波动加剧,也影响到竞争的参与者之间的决策制定;第三,项目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协同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思维方式的改变
传统投资方法在房地产短期投资、低风险、较低不确定性情形下应用很广泛。它建立在企业经营持续稳定、现金流可预测的基础上,只针对公司公开的投资机会和现有业务可能产生的现金流,而忽略了企业潜在的投资机会可能带来的收益,也忽略了企业管理者通过灵活把握各种投资机会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增值。而且,传统分析方法由于其理论方法本身的缺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其面临巨大挑战。
企业的一些战略投资如基础建设、房地产产品前期开发、持有经营、租赁等所带来的净现金流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负值,依据传统的投资决策则应当被放弃。这样,投资项目的战略价值被忽略,不确定性环境产生的潜力被埋没,项目投资不足也就在所难免。
而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社会发展很快,未来经济增长模式也难以预测。在这样的环境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市场前景都很不确定,未来存在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和增长机会。对于企业来说,能否把握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对于投资决策者来说,忽视企业未来增长机会的价值会丧失很多良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基于未来收益的DCF方法对帮助发现这部分隐含价值无能为力。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资本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传统的投资分析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实践中,企业决策者已经注意到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存在不确定性和竞争相互作用的市场环境,将使投资项目实际发生的现金流与期望现金流之间存在偏差;同时他们也认识到,当项目的新信息被获知后,市场条件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现金流会进一步明确。这样,决策者就可以更改初始经营战略,运用灵活的管理手段以利用良好的市场机会,避免损失。
三、实物期权方法分析
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非金融、资产期权上的扩展,是一种从金融期权向实物期权转化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将金融市场的规则引入企业内部决策中。实物期权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投资项目理解为若干实物期权的组合,使得决策分析对象由项目变为实物期权,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问题相应地转化为实物期权的定价问题,这样就为利用金融期权理论来评估投资项目价值提供了可能。
与传统观点不同,实物期权方法认为:不确定性带来机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可以带来更高的期权价值;时间和不确定性对实物期权定价有直接的影响。实物期权方法承认决策者的灵活性具有价值并能够为之客观定价,即将传统财务评价方法无法定量分析的这部分价值加以量化,在做最终决策时,不强调其绝对刚性的决策,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延期、扩展、缩减、转换投资的决策以及确定适当的投资时机。由于实物期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价方法的上述局限性,因此,实物期权方法是一种更接近于实际决策过程的决策方法。
实物期权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难以解决一些问题:存在或有投资决策,但又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对之进行评估;当项目不确定性很大时,为了避免投资失误,可以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决策;投资机会的价值不是由当前现金流所决定,而是由未来增长期权的可能性所决定;不确定性较大,需要进行方案比选时,可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对灵活性投资方案进行评价;需要进行中间项目投资决策修正和战略调整。
四、两种决策方法的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各种投资决策方法都只是适用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之下的,都是绝对的存在局限性而相对的存在适用性。所以必须学会跟随历史的步伐进行方法的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没有终极科学的方法,只有永不停息的方法创新。
企业在考虑投资决策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一般为传统的DCF法,而其中最常用方法为NPV法。当NPV法在评估较稳定的现金流量时,问题并不难;但在评估企业的成长机会时,由于传统的DCF法假设未来的现金流量为静态,无法衡量当不确定性存在时,采取修改或递延决策所带来的决策灵活性。所以就不确定环境下进行投资而言,以净现值法评估投资目可能会得到一个有偏差的结果。
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假设是必须在特定时间点上做出投资决策,但这个决策时间点上的机会成本却很大,而且忽视了后续决策选择方式所创造的价值,使得企业露在极高的风险下,导致净现值计算上的错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但事实上,投资项目或许可以等待更多的信息出现后,再执行投资决策。
由前述的观念可知实物期权法与传统的决策评价方法似乎相违背,因为传统的决策评价方法认为当投资项目的风险越高,对投资应该较为不利,而实物期权法则反之。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其实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冲突,只是思考的基础有若干的差异。传统的DCF方法的隐含假设本质上是一种完全信息假设。它将所有的未来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未知信息简化成已知信息来处理,这种做法增大了决策的风险。为了弥补这种风险,DCF方法对于处理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做法是增大项目的贴现率,而贴现率增加的结果是得到较低的净现值。由此可知,在此时进行投资,获利不大或导致亏损,因此不应进行投资。这样的观念并没有错,但是关键点在于目前不应进行投资并不表示整个投资项目就应该结束。决策者要正确评估投资项目的机制,应当了解到投资机会其实就是一种期权,风险是增加期权价值最重要的因素,风险在投资分析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的净现值分析是截然不同的,应用这两种方法来分析投资项目所得到的结果才有所不同。
换言之,实物期权法与传统评价方法,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考虑了投资项目所隐含的弹性价值,即项目期权价值。决策者要正确评估投资项目的真正价值,就必须考虑这一弹性。在投资决策中运用实物期权法,是将投资项目评价程序的DCF法所需信息加以扩充(加入决策灵活性所带来的期权价值因素)。因此,在面临高度不确定的投资机会评价时,DCF法得出的项目的NPV应该被当作一种拓展的期权框架的输入量。也就是说,新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项目的NPV,另一部分为适应决策灵活性的期权价值。所以说实物期权法并非是对DCF方法的彻底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根据投资决策实物期权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一个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等于项目的NPV加上该项目包含的项目期权价值(决策灵活性的价值),表达式为:实物期权法中的项目价值=项目NPV+灵活性价值。
参考文献:
1、骈永富,阎俊爱.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决策[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2、何德忠,何卫,张爱莉.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建筑经济,2004(1).
3、凌春华.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投资项目经济评估研究[J].浙江大学,2004(12).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动态评价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enefit of investing in transpor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investment transport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 to dynamic evaluation method is given priority to, static evaluation method is complementary, for actual traffic transportation project investment options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economy, the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the dynamic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投资是指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投放资金的行为,是一种资金运用的经济活动。投资是每个社会从它的社会总产品的积累资金和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份额从事监理生产和恢复生产,以实现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活动。
投资效益分析也叫效益成本分析,它是通过各个备选项目或备选方案的全部预计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的现值的比较,从而作为决策者进行评价备选方案的一种方法。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投资效益分析的着眼点在于“优选”。
1运输投资经济效益概念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消耗和占用的劳动之比。用公式表示见公式(1)。这里所指的消耗或者投入,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投入,从价值的角度看,表现为一定量的资金消耗投入。成果或者产出,则是可以看成是形成的直接成果,比如说竣工的项目、生产能力或者工程效益等等,也可以是产出的最终成果,如产品的产量、利润、国民收入等等。
(1)
对公式(1),当比值为正的时候为正效果,反之为负效果。正比值越大,经济效益也越大。可知,投资经济效益反映了人们投资活动预期目的的实现程度,是对投资规划、决策和投资实施、回收进行的检验和评价,可作为投资活动优化和失误的量的尺度。
2 交通运输投资经济效益评价的特点
交通运输项目包括铁路、水运、公路、民航和管道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它的经济评价具有下列特点:
(1)运输项目前期投资大、建设期长、网络效益高、收益主体广、外部效果显著。
(2)运输项目经济评价已改以经济效益费用分析为主,有经营收入的项目需要进行财务分析,重大的交通运输项目必须进行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3)运输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网络结构、扩大网络运输能力而产生的正常运输量、转移运输量和诱增运输量所引起的节约运输费用、节省运输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设施设备维护养护费用、改善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
(4)运输项目的饿区域经济或者宏观经济影响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路网结构、促进资源利用开发、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3交通运输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我们按照投资经济效果是否考虑费用和收益的时间因素,可分为静态计算和动态计算两种方法。静态方法不考虑费用和收益的时间因素,动态方法考虑。动态方法计算特点是要考虑项目整个寿命期间资金投入和产出时间不同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即前述的时间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所有价值计算都建立在等值可比的基础上。
(1) 静态评价方法
以往的投资项目效益的评价一般都采用的是静态评价方法,就是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静态评价计算方法计算简单、省力、直观,可对时间较短的简单项目或者可作为复杂项目的初步判断、估计阶段。但是静态评价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够反映整个建设期以及寿命期间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也不能够反映整个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时间价值。
(2)动态评价方法
相对于静态法来说,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所谓资金时间价值,就是计算资金的利息。动态评价方法考虑了投资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及寿命期间资金投入和产出因时间不同而带来的时间因素影响,它使得所有的价值计算都建立在等价可比的基础之上。
4交通运输投资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
静态评价方法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单位投资、单位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单位耗能、静态投资收期以及投资效果系数等等。
由于交通运输投资经济评价中主要以动态评价为主,笔者下面主要介绍动态方法的评价指标。动态评价法评价交通运输投资项目的效益,主要指标包括有净现值、净现值率、平均年费用指标、必要运费率、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
(1)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指按照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它是考虑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表达式为:
(2)
其中:Ci――现金流入量;
Co――现金流出量;
――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i――社会折现率;
n――计算期。
若NPV≥0,则表明该投资项目能获得净盈余,投资项目可接受;反之,说明投资方案不可取或需要改进。利用净现值可对多方案进行必选,净现值最大为最优方案。
(2)净现值率(NPVR)
净现值率又称为净现值指数,是指净现值与投资现值之比。计算公式为:
(3)
其中:NPV――净现值;
Ip――投资方案的全部投资的现值
净现值率说明投资方案单位投资所获得的超额净效益。它的值越高,说明该方案的投资效益越好。因此,以净现值率进行方案比较时,以净现值率较大的方案为佳。
5 结论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互依存、紧密相连。交通运输经济投资效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如何有效合理的安排交通运输经济投资,选择有利投资方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本文介绍了投资效益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为正确选择投资效益大的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淑芝.运输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马继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山[J].综合运输.1998(5)
篇7
(一)项目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营运因素
投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范畴之一。投资决策方法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方法属于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在平时的运用中,净现值法显示为最佳选择,但是在应用时必须存在一系列的前提条件:首先,作为计算的依据,在生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必须能够准确的估计出来,并根据市场状况确定相应的贴现率;其次,在估计项目的期间内,对于项目有影响的内外部环境不会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第三,决策者只能在“投资”或“不投资”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最后,在项目进行分析、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投资主体并不能够灵活的进行项目管理,一旦做出决策后便不能针对市场条件和竞争状况的变化变更对项目的投资决策。
(二)对投资方法的战略性选择权考虑
然而该方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与现实情况相比较大的差异:首先,现实经济生活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其特有的本质特征,由于在应对高度不确定的战略问题上面,企业将重点集中于项目的灵活性上,因此在进行项目分析时,灵活性的价值必须成为决策者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其次,决策的互动性成为直接影响决策制定关键因素,特定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决定了该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互动关系,进而决定了投资可能派生的投资价值,这部分价值在投资评价中也应得到重视。
(三)项目决策的过程中的循环经济因素欠缺考虑
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下,企业投资决策方法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现有的项目决策是依据对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进行决策的,对环境评价不足,尤其不适用于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形势。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决策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进行全面评价的,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针对项目投资的评价应当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战略的角度通盘考虑。
由于上述原因,传统评价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使现金流趋于稳定,经常使项目的投资价值被低估了低估,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丧失。
二、现有投资决策方法存在的缺陷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项目投资评价方法传统上面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静态指标的分析,是指在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第二种是对动态指标的分析,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等指标。财务评价是在遵守国家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计算项目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传统项目投资方法理论只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封闭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单方面的考虑投资项目运营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社会对投资项目决策本身的影响。
企业对项目投资的建设运营过程,就是对相关资源消耗的过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必须遵循自愿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者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优化,并对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做出详尽的分析。这不仅是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费用、减少资源消耗、调高投资效益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要求,但是在目前投资项目评估和决策的实际应用当中,对循环经济因素的考虑都较为缺失。其中主要的缺陷表现在:
(一)财务投资决策目标范围狭窄
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简单的以净现金值、内部报酬率的大小来评价项目,不考虑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环境及其他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在传统的投资方法下,投资项目目标忽视往往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及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循环经济下,则政府应当主动引导企业将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相统一,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
(二)在项目决策中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项目决策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其实并不能充分反映项目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因为传统的会计目标、假设、原则、会计账户的设置以及成本的核算方法到报表的编制都没有能够。完整充分地体现企业在节约和高效综合利用资源方面和减少污染的排放方面的能力。传统的成本观立足于企业微观层面,追求企业层面的成本补偿和资本增值,并没有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发展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仅仅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问题,是根本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陈本补偿要求。
(三)计量属性不符合投资决策的要求
在传统的投资决策模式下,大部分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和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法为主的货币计量,对收益和成本统一采用货币计量,因此只能在决策过程中反映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然而在循环经济条件下,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又包含有环境因素的性质。因此在循环经济条件下,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四)投资决策者的受托责任单一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决策中委托一受托责任关系中只包括了对实物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并没有包括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等内容。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受托责任较单一,仅局限于“财产托付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资源的稀缺性正在迅速显现,因此企业在决策时更多的考虑“资源托付论”。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决策受托。已经不仅只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公众之托,是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决策时应当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对企业投资项目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要求,在环境会计的学术框架下,对企业投资项目循环经济这一综合指标值的最大化作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目标,以协调企业微观层面上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
三、循环经济下投资决策的方法
(一)全部成本评价法
全部成本评价方法是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一种方法,是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进行长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对于应用环境会计方法进行资本预算、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决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在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为了实现投资决策的全面性必须采用全面环境成本计量方法。
循环经济注重长期的生态效益,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因此,当前的环境管理措施,其利益是体现于节约未来的机会成本、掌握绿色商机,特别是决策者面临未来企业绿色投资机会是,能够清楚分析项目的全面环境成本,是否符合企业永续发展的投资决策。
对于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主要采用的是以对污染造成损失进行修复的花费作为计量基础的。全部成本评价法是在评价周期、扩大了成本和收益的考虑范围等方面对传统资本评价法进行了改进。所采用的方法仍然主要是现金流量贴现法,但对于长期的成本和效益,金额的估计是不准确的,经过贴现的数值较实际较小。
这表明人们对于未来的环境、生活的状态关注较小,重视程还比较低,这与我们推崇的环境保护的观点是相悖的。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人们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了长期的影响。全面成本法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没有影响的,但能够比较明显的列示项目的成本、效益的构成,从而使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能够和其他一些项目一样获得投资。对于项目周期短的污染预防性投资项目,全面成本法能够更加优于传统的投资方法,增强项目的可行性。
(二)投资风险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项目总是存在风险的,相应的任何决策也会存在风险。实际上,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企业对于未来损益的预测就会存在不确定性。将与项目相关的环境因素纳入考虑之后,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变得更加变化莫测,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由于是对未来项目状况的研究,投资决策中始终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估计的,当存在风险时,其概率可以依据风险系数进行估计。在传统的投资决策中,对于高风险的项目,一般采用较高的贴现率。但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高风险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致使环境恶化,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联系,提高贴现率以后很多项目的现金流量现值将出现负数,这就使得很好本来结果很好的项目被流失,以此种方法减少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循环经济下的投资决策在考虑了环境因素后,使项目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风险会随着环境法规的变化而变化。当对项目进行决策以后,由于项目的期间较长,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都会受到既定的技术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发生变化,则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投资所包含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评价。对于概率已知的方案,可以利用决策树和蒙特卡罗模型对不同项目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概率预计,进而对项目进行评价。
(三)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
在面对当今企业诸多利益关系人共同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需要考虑更多的利益方。总的来说,重要的利益关系人是沿着兼做出资者与经营者的业主、经营者、债权人和为数众多的出资人、客户、政府这样一条线来扩展的。大致上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来划分,内部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和雇员,外部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公众。针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组织也成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这些组织所制定的大量的环境法律的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也必将考虑这些约束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公众就成为企业的利益关系人。
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有别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法中将所有的成本与收益风险视为相同的缺陷将,而是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对于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分别计量其风险的方法,同时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根据关系人对项目收益期望的高低,来调整相应的权重比例。例如我们在考虑以个与环境相关的长期投资项目中,当财务指标的权重相对有所下降,那么相对的环境业绩指标的权重就应该做相应增加,从而保证了决策结果与利益关系人的要求相一致的结果,最后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多标准评价法
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既需要我们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又要重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力求三者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目标投资评价方法可以将经济分析、社会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结合在一起。在多目标分析的诸多方法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评价指标,形成阶梯层次结构,通过比较各指标的相对性来确定权重,通过对项目投资方案各评价指标的叠加分析,得出方案的决策。对于单一决策和均值决策的企业来说,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帮助其寻求到一个最佳的选择方案。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着缺陷,就是不同的利益关系人对于项目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而难以得出一个令所有的利益关系人都认为最优的方案。
篇8
【关键词】 项目管理 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做出的系统的客观分析,通过对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投资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后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地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一、项目后评价的产生
国外的建设项目后评价与建设项目前评价几乎同时产生,二者都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的“新分配”计划,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美国是最早开展项目后评价的国家,也是国际上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倡导者,目前在项目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20世纪70年代,项目后评价广泛地被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所接受和采纳,成为检查其投资活动效果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国家政府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后评价主要是对国家的预算、计划和项目进行评价,一般来说,这些国家都具备评价的法律和系统的规则、明确的管理机构、科学的方法和程序。
我国的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8年原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了后评价,它标志着后评价在我国的正式开始。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政府以及其他国际机构和外国政府,分别以不同的方法为我国提供了关于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的援助和培训。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国家发展银行等)和一些政府部门(交通部、铁道部、农业部等)相继开展了自己的项目后评价工作。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项目后评价工作发展较快,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相对落后,特别是还未形成完整的后评价体系。
二、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项目后评价是投资项目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后评价主要服务于投资决策,是出资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同时项目后评价也可以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结合我国开展项目后评价以来的实际效果,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1、反馈信息的作用
项目后评价的首要作用是及时反馈信息。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通过项目后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补救方法,进一步调整计划、进度等相关政策,从而达到完善项目的目的,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项目完成后,通过经验教训的反馈,积累基础资料,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调整和完善投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高决策水平,防止具有共性或重复性的问题再出现。通过项目后评价还可为国家及时修正不适合或过失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或参数以及为有关政策提供经验和依据,确保投资管理良性循环,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依据的作用
建设项目前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但评估中所作的预测是否准确有待于通过后评价来检验。对政府来说,项目后评价总结的经验教训,往往涉及到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某些问题,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不合适以及过时的经济政策和指标参数,以正确引导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实施。对建设项目业主来说,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业主追求的目标,业主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项目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对未来工程项目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参照作用,从而提高未来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对贷款银行来说,为建设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通过开展建设项目后评价,可以发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贷款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调整信贷政策提供依据。
3、总结经验的作用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项目后评价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达到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4、加强监管的作用
建设领域是当前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运用项目后评价强化了对建设领域权利运行的规范与监督。针对后评价中发现的与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式、项目投资控制等出现的相关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后评价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建设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已建成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总结项目在组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业主或项目出资人对未来项目的管理活动提供了借鉴,以便提高项目监督水平。
三、我国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
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后评价仍然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单从概念上来说,我国对后评价概念的定义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按照项目周期管理要求,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对项目的后评价,实际上应当在项目决策完成后随即开始,而不是到项目完成后再进行。而在我国的实际管理制度中,后评价是项目周期各个阶段中最后一个“运营阶段”的工作任务。在《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中就明确规定,在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一定时间后,国家发改委按照后评价工作计划下达后评价任务。该规定表明我国把建设项目后评价定义为一种静态评价,不是对项目的动态监测、评价和管理,不符合项目周期管理的要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后评价工作还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水平上,未来还需要从各方面提高对后评价的认识水平。
1、政策上
1990年,原国家计委曾制定过一个关于国家重大项目后评价的管理办法,但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直到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投资项目后评价,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要求。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开始了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制定,并于2008年11月颁布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方面完成了基本的框架建设。
从国家政策的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比较迟缓的。《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与实施,构建了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框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结合当今我国的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该管理办法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中对项目后评价的方法解释不到位,缺少我国自主研究的有国家特色的项目后评价办法;缺少对后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的叙述。我国很多建设行业人员对项目和评价工作还很陌生,国家政策有必要对后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做出相关规定,这样才有利于行业人员学习与实施后评价工作。
2、实践上
我国后评价工作至今已开展了近30年,在部分投资项目、银行贷款中得到了应用。如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后评价工作,但是,由于我国项目后评价制度政策的滞后,在实践应用上无法与发达国家及金融机构相比。同时,专业人员的缺失、研究方法的落后等各种客观原因同样制约着我国后评价工作在实践上的发展。
3、理论上
自项目后评价产生以来,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多种机构的专家学者对项目后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但从国家颁布的后评价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出,我国对项目后评价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缺少针对我国国情和建设行业现状下相应的后评价工作思路和方法的研究。
四、我国项目后评价的改进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完善配套制度
国际上将项目后评价作为保证投资有效的重要手段,而大量的工程实践也证明,只有坚持做好项目后评价,才能保证项目运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为以后的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国项目评价还只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在实践中没有充分重视项目后评价的作用,并且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还不够完善。
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项目后评价的重视。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为项目后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的建设项目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基本建设程序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工程变更多、超概算、部分项目建设质量较差、投资效益不明显、工程建设领域案件一发多发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我国建设行业“重建轻管”、“头重脚轻”的缺点。政府相关部门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应该完善后评价配套制度,实现责权对等。“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这一要求决定了决策者有多大的决策权,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通过硬性规定,就能使建设项目行业人员认识到项目后评价带来的益处,从而使其自觉开展项目后评价活动。
其次,国家应该加大项目后评价在人员、研究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和金融机构相比,国内应用在后评价的资金可以说是非常的少。这充分反映了对项目后评价重视程度的区别。要想快速有效地发展我国的建设项目后评价活动,一定要完善这些硬件因素,人员素质、学术研究和资金供应对开展项目后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项目建设上做到可持续发展。
最后,应虚心向国际上在项目后评价工作上做得好的国家和金融机构学习。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第一次开始对项目进行后评价至今,西方发达国家项目后评价已有7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项目后评价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展起来。因此,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中,我国都应向国外学习,借鉴国外后评价的经验。
2、工程建设企业应重视项目后评价学习
工程项目后评价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企业长远效率与效益的手段。因此,企业应重视项目后评价学习。
一是需要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参与。企业高层管理者或者决策者对项目后评价的重视与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企业对项目后评价的重视程度,将项目后评价的应用从概念性推向实用性,真正得到项目后评价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管理者还应设立激励机制,做到鼓励员工重视项目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从失败和不足中寻求经验并学习新的管理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是事半功倍。
二是要培养专业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人员。项目后评价一般是由第三方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看上去不需要企业的参与,其实不然。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后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地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专业的人员对项目后评价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从中找出工程管理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后应用到以后的工程项目建设中。
三是要建立一个全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平台。无论是具体的项目工程部,还是企业机关里的各个部门,都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得到需要的项目后评价总结出来的数据资料或者管理经验。成立这样一个数据库,方便了今后其他工程项目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立即通过查询而快速得到相应的或类似问题的解决参考方案,方便在今后项目开始之前,针对项目的特点,找到与之前相似的工程项目后评价资料,避免出现之前出现的错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有效运用项目后评价的成果直接服务企业,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五、结语
我国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正处于初步阶段,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们已经对后评价工作做出了努力,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后评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国内项目后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新的时期,我们从业者应该继续学习,不断思考,争取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Z].2008.
篇9
关键词:企业价值;绩效评价;多目标决策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企业价值的投资决策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1日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投资活动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核心之一。投资是企业资产配置以获取收益的过程。随着金融改革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益复杂,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合理评估投资价值,是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价值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按照效用价值理论的观点,企业之所以具有价值,在于它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效用。效用越大,收益越高,价值越大。要素所有者对企业进行投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收益,并且尽可能使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是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主要取决于未来收益的多少。基于未来收益折现的思想,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未来收益的数量和时间分布等驱动因素。企业所处行业与经营项目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驱动因素。但从经营结果的财务层面上看,通过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与实施来增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投资的绩效评价维度分析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管理者可以得到任何他所需要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据此可以做出最优决策。然而在现实中,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变数,我们很难获得事物的全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很容易做出错误决策,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管理者总是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信息,以此来降低决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根据对决策信息的把握程度不同,决策信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的信息,一类是未知信息,两大类信息同时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都是决策者在已知信息的情况,追求项目最优的过程;而不确定性决策是决策者在完全未知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追求一种满意的收益率水平,即投资者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价值水平就可以了,不要求最大化,也无法做到最大化。因此,建立在基于价值前提下的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包含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建立在已知信息情况下的项目评价,即追求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另一个维度是建立在未知信息(不确定)情况下的项目评价,即追求的是项目获得满意价值的把握性有多大,把握性越大,项目对不确定性的抵御能力就越强;相反,则越弱。
三、多元目标的投资决策绩效评价体系
(一)第一维度评价分析。在价值前提下的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两个维度中,对于第一个维度“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评价方法就是采用工程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中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率等评价标准。由于对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界定和项目评价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对上述方法做相应调整,采用多目标评价体系。
1、确定性条件下独立项目投资评价。对投资项目而言,方案的优劣取决于它对投资者目标贡献的大小,在不考虑其他非经济目标的情况下,企业追求的目标可以简化为同等风险条件下净盈利的最大化,而净现值就是反映这种净盈利的指标。所以,在方案评价中采用净现值指标和净现值最大准则是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以净现值指标为中心,其他指标为辅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单一项目的评价时,所有评价指标对项目评价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而且不同的指标反映了项目不同的方面,从而对项目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因此,对单一项目的评价可以同时使用上述的评价指标,对项目投资进行全面地分析,给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全面详尽的信息支持。
2、确定条件下互斥项目投资评价。对多项目的选优而言,如果资金没有约束,所有动态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也都是一致的。但是,在存在资金约束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此时的评价指标不仅仅需要考虑净现值的因素,还需要考虑资金约束的问题。对项目选优方法,不能因为不同评价指标和方法适用条件不同而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而认为是同等适用的。
净现值方法对条件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首先确定基准收益率,适用于确定性条件下的分析;而内部收益率方法的使用更多的是基于现实条件(基准收益率不易确定)的考虑,虽然目的是为追求净现值最大,但实际上是无法达到该目标的,只能是对该目标的一种拟合。
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使传统的评价方法体系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决策者要更多的关注评价指标和方法在现实条件下(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应用,从现实而非理想的角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才能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投资实践。
篇10
关键词:电网工程 后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后评价是项目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2005年国资委颁发《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2006年南方电网公司根据该文件精神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办法》,自此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电网工程后评价工作。
然而电网项目后评价开展伊始,没有明确的方法,缺乏统一的规则,难以进行良好的管理应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适合电网工程的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1、 后评价基本理论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是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项目后评价亦应遵循工程咨询的方法与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投资决策者根据经济环境,参照同类项目的情况,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通过可行性分析,把分析结果反馈给投资者。这种局部反馈使投资者及时纠正偏差,改进目标方案,并付诸实施。在项目建设阶段,执行者将实施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者,通过跟踪评价及时调整方案和执行计划,使项目顺利实施并投入运营。当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项目后评价与决策阶段相比较,对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反馈给投资者,便于未来项目的决策和管理。
图1 项目系统反馈控制
2、 电网工程后评价主要方法
根据上述反馈控制机理,结合项目后评价工作所包含的广泛内容,分析方法从总体上来说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后评价方法繁多,但较为适合电网工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比法、逻辑框架法和因果分析法,而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横向对比法,下面逐一介绍各方法的原理及如何应用[1]。
2.1 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又称纵向对比)是将项目竣工投产运行后的实际结果X(后)与项目实施前的结果Y(前)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时所预测的目标、投入和产出效益等进行对比,则项目效果为:
效果Z=X(后)-Y(前)
此法可用于直接估量项目实施的成效,并从中找出差异及其原因。这种对比用于提示项目的计划、决策和实施的质量,是项目过程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
前后对比法应用是将项目的主要指标实际值与可研预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进行评判。由于预测的不确定性,实际值与预测值很难完全一致,二者差距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且实际值满足项目要求都可以接受。
电网项目都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具备前后对比的良好基础,因而前后对比法是极为适合电网工程后评价的一种方法。
2.2 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是将项目建成后实际发生的情况X与没有运行投资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Y进行对比。则:
效果Z=X(有)-Y(无)
此法的关键是Y值的科学测算;X为实测值。通过有无对比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实际引起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效果,从而判断该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主要是分清项目自身的作用和项目以外的作用,科学测算Y的数值。简单的前后对比很难得出真正的项目效果,由于无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往往很难科学描述,有效的做法是在该收益区域之外,找一个类似项目区的“对照区”,进行比较和评价。有无对比分析方法常常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满意的效果。有无对比法用于项目的效果评价和影响评价比较有效。
2.3 横向对比法
“横向对比法”是指同一行业内类似项目相关指标的对比,用以评价项目的绩效或竞争力。在项目投资控制中应用“横向对比法”,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项目内部各阶段投资控制情况的横向比较;另一个是该项目与其他项目指标和或限额指标之间的对比。
(1)项目内部各阶段投资控制情况的横向比较
通过编制各阶段投资对比表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项目各阶段投资的变化情况。估算与批复估算、概算与批准概算、预算与批准预算、决算与批准决算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可以体现各阶段审查的效果。批准估算、概算、预算以及决算之间的横向比较,可以分析项目投资控制的效果。
(2)与限额指标或行业指标之间的横向对比
《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是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制定,具有较高权威性的造价控制指标。它可以作为主管机关核准项目时对申请报告的投资估算和投资概算的控制尺度。将项目的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与限额设计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反映项目总体的投资水平。
此外还可以将该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地区性统计指标及省内相类似的工程进行横向比较。
2.4 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首先开发使用的一种评价工具,是应用矩阵式图形对项目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它将项目的关键要素组合起来分析其间的因果关系与逻辑关系,从项目目标、目的的确定及相应保证措施来评价投资活动,为项目策划者和评价者提供一种分析思维框架,从而达到对项目进行清晰描述、得出明确结论之目的。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来清晰地分析一个复杂项目的内涵关系,使之更容易理解。逻辑框架法是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其间的关系,从设计策划到目标、目的的确定来评价一项活动或工作。其基本模式见下表。
表1逻辑框架的模式
层次描述 客观验证指标 验证方法 重要假定条件
目标/影响 目标指标 监测和监督手段及方法 实现目标的主要条件
目的/作用 目的指标 监测和监督手段及方法 实现目的的主要条件
产出/结果 产出物定量指标 监测和监督手段及方法 实现产出的主要条件
投入/措施 投入物定量指标 监测和监督手段及方法 实现投入的主要条件
2.5 因果分析法
项目后评价主要是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或者是项目竣工投产后,对影响(或决定)项目成败和实施效果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监督检查。由于一些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此过程中,受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及项目执行或管理单位内部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勘察设计阶段预测结果发生一定的偏差,并对项目实施效果正在产生或已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项目后评价时,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这些变化进行因果分析,即主要通过对造成变化的原因逐一进行剖析,分清主次轻重关系,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或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1)因果分析的对象
(2)①对投资项目管理法规条例及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基建项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管理程序进行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资金筹措、项目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工作等环节进行分析。②工程技术及质量指标变化的因果分析。包括工程建设规模的变化、项目总投资及单项工程投资变化、设计方案变化、工期变化、资金来源及融资方式的变化、设备材料采购方式的变化等。③运营管理体制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包括项目运营管理体制的变化、电力需求与前期预测结果之间的差异、项目财务指标的变化等。
(2)因果分析的步骤
因果分析可采用因果图的方式来实现。在评价一个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或效益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时,由于若干因素的共同作用,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过程当中,使得实际指标与前评估阶段预期的目标产生一定的差距,以至于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或子目标。在这些复杂的原因当中,由于它们又不是以同等效力作用于实施效果或指标的变化过程,必定有主要的、关键的原因,也有次要的或一般的原因。在项目评价中又不能对上述这些原因泛泛地一概而论,而必须从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中整理出头绪,找出使指标产生变化的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原因。
3、小结
本文根据后评价基本理论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适合电网工程的后评价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目的在于提供比较多的后评价方法,从而在实际的针对特定电网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中可以有较多的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