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16: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游考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学校中,旅游管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是学生从事导游工作获得导游资格证的必修课之一,因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重要性
1.知识的储备和积累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旅游专业课程,其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历史宗教、民族风俗、古代建筑园林、风味菜系、风物特产以及我国的客源国概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旅游资格考试必考的课程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我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情风俗、园林建筑、艺术、饮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范围面比较广,是学生参与旅游资格考试必须要考的内容。
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过程性考试现状
1.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不以实践教学为主,主要运用闭卷的理论考试形式为主,很少采用知识答辩、口试、技能实践的方式。考试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记忆力好的学生普遍分数较高。另外,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成绩进行考核评判的标准也比较单一,主要运用一次性测试成绩的考试方式,多次综合评价成绩的考试形式比较少,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评定时,只注重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学生的表现,只注重考试结果,不注重考试的过程。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时,教师普遍的运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捧着教材滔滔不绝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记忆疲劳。
3.忽略学生的技能培养
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校没有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归纳为理论教学课程,以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以获取知识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没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
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过程性考试的改革
运用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形式,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考试形式进行改革。除了运用笔试的考试形式之外,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答辩、现场测试以及实地操作等不同类型的考试形式。例如运用章节测试的形式代替以往的以期末考试,将期末考试的成绩以章节考试的成绩为准等,灵活地运用考试形式,旨在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1.知识竞答
在进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考试时,教师可以采用知识竞答的方式来对学生掌握的导游知识进行提问和考核,这样有利于对学生以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例如对中国古代历史常识进行提问,诸如“我国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指的是什么?其在古代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等问题。
2.知识梳理总结
由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泛,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导游知识情况进行掌握了解时,可以运用知识梳理总结的方式。知识梳理总结能够将事物的共性规律进行体现,让学生由一个事物对该类事物进行了解。例如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进行梳理总结时,可以通过对其语言文字、宗教、文化艺术、服饰等方面进行总结,诸如满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维吾尔族的语言是阿拉伯字母和拉丁文字母、朝鲜族运用汉语文以及蒙古族运用阿尔泰语系等。
3.专题论文撰写
除了运用知识竞答和知识梳理总结考试方案之外,还可以运用专题论文撰写的方式进行考核。专题论文撰写具有浓缩知识点精华的特点,有利于让学生对关键知识进行掌握。例如让学生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及特色论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导游知识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得出自己督导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重要性、过程性考试现状以及过程性考试的改革进行详细的分析,运用改革考试形式、运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运用导游模拟讲解的方法,最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篇2
一
、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培训工作
3、根据各类培训班的需要,认真做好培训班培训教材的选购、入库、销售工作,并将书籍的销售收入及时交局财务。上半年,共购进各类书籍5000多套(其中2009年导游考试系列教材3000套),到6月5日止,共售出2500多套,目前还在继续与各州、市旅游局办理导游资格考试用书的相关销售工作;
5、为加大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的宣传和交流力度,拓展旅游教育培训信息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完成了第一季度《**省旅游教育培训简讯》的编撰、发放工作;二季度简讯正在办理中;
(二)考务工作
7、根据《2008年**省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安排,于3月份组织完成了2008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及习题集的再版和订购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认真修编了《2009年导游考试大纲》及《考务相关规则》;
(四)其他工作
9、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积极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思想准绳和工作准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结合业务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个人总结,相互交流学习。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定了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
10、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导游考试考务工作管理水平和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在袁副局长的委派下,由局人教处、省旅游培训中心、昆明市旅游培训中心等4位同志于3月25日至27日赴四川省旅游局就导游考试相关考务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日常工作
12、圆满完成了培训中心的200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劳动保障执法年检、社会保险、《机构代码证》等四项年检工作;
13、完成了局、处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2009年下半年工作要点
培训中心将在局党组和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围绕省旅游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加大推进我省旅游“二次创业”的旅游人才培训相关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人才兴旅战略,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以推进旅游教育培训改革发展、创新教育培训的机制体制为突破口,以导游考试考前培训、国际旅行社导游年检、领队年检培训,旅行社、旅游饭店经理等各种培训为
抓手,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手段,加大对旅游重点人才、短缺人才的培训力度。同时,继续全面提升我省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科学管理水平,为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在局相关处室和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培训、考务工作
2、在局导考办的指导下
,认真做好2009年**省全国中级导游员等级考试的报名、培训、考试等具体工作;导游等级考试为8月3日-8月28日。导游等级考试为12月5日;
3、认真做好各类培训班教材、资料的征订和选购工作。重点做好全省2009年**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和习题集、考试大纲销售工作。
4、在有关处室的配合下,组织开展好已定培训班的各项工作,如7-10月份拟举办的“导游资格考试考前授课教师及面试考官培训班”、“新考导游人员考前培训班”、“加试语种导游考前培训”、“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前培训”、“出境旅游领队年检培训、新考领队资格考前培训”等等培训班;
5、认真做好二、三、四季度的《旅游教育培训简讯》工作,扩大我省旅游教育培训宣传和交流工作;
6、配合人教处完成2009年全省28家非学历旅游培训单位资质复核工作;
(二)其他工作
7、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实施行政问责制办法等四项制度有关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心将继续全面贯彻实施四项制度,结合自身的职能职责,对制定实施四项制度的方案进行科学分解职能,在明确中心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把四项制度的内容具体化,切实履行好中心的各项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中心良好形象。
8、加强与省外的交流学习,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工作思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全省旅游教育培训相关人员到省外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省市、地区考察学习其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我省整体教育培训的质量。同时,促进全省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交流与合作。
9、加强与机关各处室,各州、市旅游培训中心的沟通和协调,及早制定2012年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
篇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 教学改革 导游证考试
导游证考试是旅游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最基本、最重要的考试。通过导游证考试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管理与导游工作的导游打下基本知识基础,并在有指导的前提下通过考试。我在两年来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对导游证考试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与认识。
一、合理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证考试中每个省都必考的课程。课程的性质是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课程综合涉及广东各地区历史、文化、地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领域,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这门课程在专业和考导游证方面的重要性,且国内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理念,因此,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课程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应试考试方面顺利通过考试;(2)树立导游服务意识,形成导游服务综合动态思维;(3)培养学生的导游词讲解技巧、导游应急服务技巧、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导游实践能力,具备最基本的导游职业素养。
二、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考证考试的课堂比一般课堂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相当清晰的记忆和掌握。另外高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所以,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针对此类课程,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在不同情况下可将课堂设计为三种形式。
(一)教师讲授形式。这种课堂形式主要是在做大量备课准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象牙球雕刻工艺时,仅仅凭借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无法让学生形成具体的直观印象。特别是广东的45层象牙球雕刻的精湛工艺,只有借助视频和图片综合讲授才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我国伟大的艺术瑰宝,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像并茂,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课堂形式。小组课堂形式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课堂,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动自觉意识。小组课堂的开展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小组进行导游词讲解。每个小组利用团体合作的方式,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景点相关资料,撰写景点导游词,制作幻灯片课件,在课堂进行现场脱稿导游词讲解。
2.小组制作国内游游旅游路线。小组围绕课程内容为主题,集体讨论、分析,制定出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路线进行评价总结。
(三)师生互动形式。这种形式的互动包括以下几种。
1.师个互动。教师就某个问题跟某个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阐述自身的观点。教师可在这一环节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激励学生自动来参与互动。
2.师组互动。课堂单位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讨论的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呈现小组的讨论成果给教师。
3.师班互动。教师不针对某个同学和某个小组,直接向全班同学进行集体授课、统一要求、集中评价等。
三、加强教学的实操实践环节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要求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此外,由于导游证考证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相关专业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导游证考证课程要以导游职业为导向,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结合导游证考证课程实际,多样化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践案例教学法。旅游实践教学案例是专家、行业经验丰富者、经营管理实践者们经过长期摸索,从特殊事件当中挑选出来的大量丰富、生动和有价值的实践,其中包含最新行业前沿知识、操作技巧和方法。专业教师通过从教学角度加以科学归纳、提炼和总结,配合图文声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案例形式升华成为教材。例如,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和特点,通过相关具体实践案例的介绍,将北方皇家宫廷建筑和南方私家园林建筑形成对比,让学生了解在导游工作过程中,如何掌握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区别,如何将这些不同融入导游讲解中,从而懂得在讲解古代建筑时如何去引经据典,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展现出让游客满意的讲解。
(二)情境模拟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中具备导游人员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和获取渊博的知识。情境教学是教师预先进行情境设置,提供一个模拟实践的情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迅速地记忆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学习。学生在模拟实践的环节中,扮演导游的角色,亲自实践,能培养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诸多社交技能,为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导游员打下良好基础。如在讲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酒文化章节时,教师预先设置一个模拟导游环境,即要求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给团队游客讲解白酒的酱香型、窖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的特点和区别,同时推荐游客每一种香型的知名白酒品牌。每个组选择一位同学扮演导游的角色,其他组员扮演游客,配合主要成员进行情境的模拟。学生通过这种实践课堂,就能清晰地掌握酒文化知识和导游讲解技巧。
(三)演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常常给课堂教学带来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导游证考证考试可以采用的演示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物演示。导游知识多是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风物特产等,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抽象的文字描述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印象,所以有时候要配合实物演示的方法。如茶叶按照制作工艺的方式和程序的不同,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和书本的文字介绍,学生难以掌握辨认几种茶叶的技巧。教师可以将几种茶叶带到课堂,并且当场冲泡,当场品尝,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叶应该如何在色、香、味、形上去区分和辨认。这样的课堂形式不仅会让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地图演示。自然景观知识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章节,在介绍中国大量的名山、名川、名城及各天象景观、地理位置等知识的时候,地图演示能直观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重视室外实践教学,利用开放式教学。导游的工作性质决定这个职业是户外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户外导游技能的培养,所以根据导游证考试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开展户外实践课堂。室外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校园模拟导游。将课堂从教室扩展到校园,将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生的模拟景点。这种课堂形式比较适合初步训练学生导游技巧讲解阶段。学生对自身非常熟悉的校园展开训练,逐步向课堂外部延展。
2.景点实地参观。到校园周边比较容易到达的景点进行参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预设为旅游团参观的场景,将整个参观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学生代表轮流担任导游的角色。如在去景区的途中,学生在旅游大巴上进行导游欢迎词的训练,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景点进行讲解,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在景区学生可以向景点对现场导游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观摩,学习导游带团的技能和技巧。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鉴于旅游相关专业偏重实践操作性的特点,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远远达不到相关的职业标准。所以,将相关的学习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校方与景区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现今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据自身所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周边风景区,与其达成合作协议,形成校企合作的关系,将景区形成校园的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与企业一线岗位接触的机会。
(二)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去相关企业部门实习。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主动向企业申请实习的机会,亲身体验一线岗位,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当中再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导游证考试课程兼备了考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实践实操环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只有在教学方法上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创新方式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通过考试和培养职业素养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丁玉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6,(9).
[2]杨静敏.浅议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0,(4).
篇4
[关键词]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70—02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讲解技能、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核心课程。
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目前,导游业务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一、导游业务教学中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不清晰,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导游业务内容包括导游基础、导游工作实物和导游技能三大块。当前,高校导游业务实训教学仅仅偏重导游讲解,有的导游业务课程仅采用看教学风光片,然后根据风光片中的内容进行模拟导游讲解。由于风光片偏重于景点介绍并且书面语太重,故适用性较差。有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内容仅仅是讲一些导游知识及一些基本步骤,如欢迎词、欢送词等。导游讲解只是导游服务过程中的一部分,相反,导游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导游词的创作、线路设计能力等方面却不能得到很好地训练。因此,学生对如何做好导游没有整体认识,不能真正了解导游该怎么做,导致毕业后适应能力比较差。
(二)教材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导游业务》。尽管这是一本“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的教材,但是该教材内容涵盖范围小,只涵盖了导游业务中接待服务方面的内容,对业务促销方面较少涉及,同时也缺乏当前旅游行业业界信息,而且从目前高校导游业务课程课时的安排来看,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以笔者所在的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为例,理论教学占18周(含授课老师授课过程的实践教学课时)左右,景点实践教学仅1周左右,这些都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设置不太吻合。
(三)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单一
由于导游业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目前以课堂口头讲述加板书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的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而目前的考试内容也仅强调理论知识考核,较少涉及实践技能等,单凭期末一次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也无法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各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师经验不丰富
在高校担任导游业务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没有较长时间的带团经历,自身没有丰富的带团经验,职称高、教龄长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但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到旅游管理专业任教的,没有从事过导游服务工作。青年教师虽然学旅游管理专业,有的还拥有导游资格证书,但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任教,没有或只有短暂的带团经历,而每一个旅游团队在旅游过程中均会遇到不同问题,这就要求导游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带团技能来处理。目前,大部分高校《导游业务》任课老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分离,在授课过程中过多依赖课本理论,不能言传身教地传授给学生具体岗位技能。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游业务教学改革措施
(一)精选教材,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在征订教材时要在众多教材中选用优秀教材,并以所选教材的基础整合归纳出科学合理、知识体系完备的教案,并将掌握的各种旅游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由于《导游业务》是培养导游人才的核心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决定着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求,能否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所以,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满足旅游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兼顾学生整体课程安排和导游资格的考试,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都强的旅游从业人员。
(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在导游业务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有三种:
第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从《中国旅游报》、导游栖息地等专业报刊、网站中收集各类案例分析,在对所讲案例进行分析时,既可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方式,也可采用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的方式,最后由教师做总结性点评,从而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模拟教学法。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设置情景假设,如模拟一个旅游团,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由学生进行带团、导游服务、问题处理、送团等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问题是否得当,并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训练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第三,景区观摩和现场导游讲解法。结合甘肃省导游资格证的现场考试内容和要求,在实训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去主要旅游景点踩点,熟悉景区环境,观摩优秀导游员是如何从事导游工作的,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练习导游讲解,有条件的话,还可利用数码摄像机全程拍摄学生讲解过程,回到学校后,再给学生播放出来,并加以指点、分析和总结。同时,景区观摩也不仅仅局限于景区,也可安排在车站、机场、火车站、宾馆等与教学相关的场所。
(三)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训效果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健康、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高校可以联系信誉好、业务量大的旅行社建立见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跟团见习,利用寒暑假期、黄金周,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实习,定期举办导游技能大赛,笔者所在的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每年举办导游技能大赛,组织旅游专业的学生参加,邀请部分旅行社经理、资深导游和专业教师做评委,实践证明,这种专业技能竞赛营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苦练专业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河西学院校园景观独特而美丽,是一个漂亮的旅游景点,我们指导学生搜集、挖掘、整理了校史和相关资料,形成了《河西学院校园景点导游词》,制定了不同旅游线路,并不断地修改完善,成为导游业务实训的必讲内容。学生们相互讲解,相互提意见,有效提高了讲解能力,增强了实践经验。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具用型导游人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些对目前大多高校旅游专业老师来讲都是普遍缺乏的,因此,高校应对教师的外出进修、培训、考察、实践锻炼、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给予政策支持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专业授课老师可以利用寒暑假、黄金周到旅行社调研、兼职,有导游资格证书的老师可以通过带团、跟团来增加阅历,丰富实践经验,掌握最新行业信息,获取并更新自己知识能力结构体系,从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改革考核内容和形式
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效果需要合理考核来验证。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同时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突出导游业务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笔者认为,导游业务的课程考核可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进行。
笔试重在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问题的处理、分析和判断能力,要求难易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广,紧扣教学大纲,并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试卷接轨。
面试采用模拟现场导游的方式,考试过程中,学生现场抽签,按照签上要求完成规定的旅游讲解,灵活处理接待服务中的不同问题,尤其是突发事件问题的处理。相对于笔试,口试现场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实际上,它对考生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外,还须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快速的临场反应能力,教师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可参考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场面试评定标准。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学生可自如应对导游资格考试,有的可直接上岗,受到用人单位肯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达到课程教学的预期目的。
篇5
关键词: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学改革;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122-02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对旅游服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完善“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核发”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工作机制,规定实行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自2016年起,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暂定于每年11月举行,每年一次,对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在进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培训教学中,如何改变单纯死板的知识教育,向新颖灵活的素质教育转化,为现代旅游业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理轻实,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应对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都选取了导考教材作为教学的主教材。目前的导考教材应试特点较强,不符合中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同时,为了完成大量的导考知识点,许多教师都采用培训式教学,押题、划知识点、反复强调考试重点,将原本有限的课时都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口试部分如景点讲解、特殊问题和事故的处理,也都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成为了机械的学习者,面对现场考试中考官即兴提出的问题,失分率非常之高。
2.重教轻学,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思维
“重教” ,指的是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教学中,教师们过于注重考试知识点和考试经验的传授,使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重返课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学”,指的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局限于教师的主导思维。
3.重结果轻过程,淡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大多数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把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因此,强化式训练成为导考冲刺的必备手段,实行“题海”战术和“模考”策略,所有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考前培训上。这种方法应对导考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种轰炸式的学习方式并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如果不解决这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主动性方面的问题,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或者说,不当的教学可能会激发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把原本具有的职业向往和职业意识都淡化了,收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
1.注重师资培养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与世界接轨,旅游人才的管理将会更加规范,旅游时常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夯实导游服务专业人才的知识基础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在专业设置、课堂安排、教材采用、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外,还必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为此,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鼓励教师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并撰写专业论文。同时学校连续多年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专业课培训与调研,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形成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激发了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长期的努力也收到了丰硕的成果,如:学校专业资深的教师曾荣获“辽宁省专业带头人”、“省特级教师”、“首席教师”等称号;大多数专业教师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员培训教师资格证书” ;专业骨干教师被市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和中心教研组委员……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全体专业教师的努力下,学校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的学生素质显著提高,在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通过率每年均在30%以上,受到省、市旅游局的高度评价与赞扬,并被省、市旅游局确定为导游员考前培训单位。
此外,学校在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重视外聘教师的引进,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运行机制。学校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一批专家型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教师,从而切实加强学校的专业建设、强化同与学校相关联的行业、企业合作;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企业意识。
浅谈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
2.强化技能训练
如果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讲授,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就会很弱,这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导游人才的要求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在爱尔兰,旅游专业的学生经常在国家境内考察学习,主要查看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并和旅游界经营人士座谈,了解旅游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体验服务规范。在丹麦,职业教育以采用“模拟公司”模式为特色,一个学校可以创建若干个模拟商贸公司,学生在此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税务、海关、保险等业务的模拟活动。
因此,沈阳市旅游学校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将理论讲授与实操实践紧密结合。比如,“出入境知识”是导游人员必备的业务知识之一,同时也是实践性、实用性非常强的知识点。因此授课教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模拟实地状况让学生亲自做一回导游、游客或工作人员,在模拟实际操作中去了解“入境有效证件” “卫生检疫规定”“出入境规定”“出入限带物品”“外国游客权利义务”等出入境知识。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学生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 “在工作中学习”,主动习得相关知识并合理内化。同时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外出考察、业内座谈、企业实训等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活性,让理论知识实践化、趣味化、体验化。
3.拓展职业视野
学校在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角色意识和职业意识。如每年在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前,学校都会聘请省内有实力的行业专家和资深导游人员,组织学生进行旅游见习,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体验,并在见习结束后,就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进行交流、总结和提升。同时,为提高学生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学校定期聘请旅游界知名人士来校搞宣讲、做报告,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职业体验。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良性循环,使教学工作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互补,为打造“职业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灵活化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应该充分体现“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这四个有利于只有具体落实和体现到教学全过程中去,才能培养出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既要重“教”,又要重“学”;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同时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传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高超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懈的创新精神。
例如《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到景点实地参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体验;《旅游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中,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案例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思考;《导游业务知识》课程的教学中,问题讨论法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再辅之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总而言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必须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旅游职业教育特点,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旅游行业劳动者和管理者。
参考文献:
[1]王雪琴.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探讨[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4-17.
[2]李铁.职业教育专业系统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沈阳:沈阳教育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虚拟现实导游系统;功能开发;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76-03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虚拟现实导游系统(简称为VR导游系统)经历了三年多的建设与升级,至今在硬件配置方面具备柱状环幕、图形计算集群、多视窗无缝显示设备等最优化组合;在软件支持方面具备景观建模、建筑动画、兼容网络等强功能制作;在数据运行方面具备面向多通道并行运算以服务旅游实训等多资源应用。系统运行着西湖、外滩等多个景点,为课堂教学、微格训练、观摩演示创造便捷、有效的平台。
一、VR导游系统的硬件配置
VR导游系统采用180度六通道柱状环幕,创造身临其境的三维视觉体验;采用高性能图形三维引擎以处理频繁并行的数据,追求最佳的画面质量与可控的漫游速度;采用基于Intel架构的集群技术以实现通道间的同步控制,实现显示效果的前后一致;采用边缘融合、几何校正技术,达到图像无缝衔接与完美过渡。
1.投影幕与投影仪
多通道环幕系统包括柱状环幕和球状环幕。根据教学要求以及控制室外的空间范围,一般配置4~12组投影仪,自定义构建120度四通道,180度六通道和360度十二通道等环幕结构。投影仪组合以上、下叠加的方式陈列在环幕前方,恰似人的左、右眼。为了获取栩栩如生的画面并保证长时间的连续运作,一般选择6000流明、2000:1对比度、扩展图形阵列(XGA)标准以上的数字投影仪系列。
2.高性能仿真图形计算集群、多视窗无缝显示设备与扩音设备
真正意义上的集群,不仅实现一个图形计算节点控制一个显示输出,还让多台图形计算节点共同计算以控制一个显示输出,从而真正提高VR应用程序的性能。如图1所示,高性能仿真图形计算集群包含1台主控机和12台节点机,可为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普通精度三维场景提供大于25帧/秒的运行速度。多视窗无缝显示设备加载了大屏幕显示控制软件,并内置中控模块。中控模块被用于同步开/关投影仪以及进行信号切换,自动计算每台投影仪的运行时间。计算运行时间是为了提示系统管理者合理、分组地使用投影仪,防止长时间使用一台或一组投影仪后所造成的色度偏差、亮度偏差。图形计算集群、多视窗无缝显示设备在控制12台投影仪的同时,也控制着扩音设备,从而达到声画并茂、音效最佳的状态。扩音设备既要保证声音正常的响度与饱和度,又要实现调频无线扩音的功能。衡量控制室外的空间范围与墙面制材,随后进行声场模拟测试,是决定扩音设备音效最佳设置的关键。
3.偏振眼镜等辅助设备
6组12台投影仪均安装增强型立体偏振镜头,经折射与反射的光线进入至被动立体偏振眼镜,就叠加成立体影像。在佩戴偏振眼镜时,师生只需轻微推、拉、倾斜无线鼠标,或像玩CS游戏一样操作无线键盘,即使远离控制室内的图形计算集群,也能切换场景、自由漫游。
二、VR导游系统的软件支持
VR导游系统的功能开发有赖于三维景观建模、烘培、合成、后期特效制作等软件。运用这些软件,可生成建筑、植物、天地等空间概念上的景观模型,也可生成景观模型流畅播放、声画并茂等时间概念上的建筑动画。以Gvitech CityMaker为例,该软件常用于房地产展示、城市规划、教育培训等领域。CityMaker单机制作版,如图2所示,可合成OSG、MDB等格式文件,并生成环幕演示版所需的IVE格式文件。[1]制作适用于景观模型、建筑动画包括以下三大流程:预备建筑物内外景贴图、CAD平面测绘图,在规范建模贴图、模型命名、制作精度之后,3Ds Max制作导出OSG文件,AutoCAD制作导出MDB文件;导入OSG、MDB文件至CityMaker单机制作版,进行材质修改、场景切换、路径设置、日照分析,并导出序列帧图片;最后,将序列帧图片导入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软件,就能导出多种视频格式的建筑动画。
三、VR导游系统的功能开发
VR导游系统支持立体方式和非立体方式。它们分别演示空间概念上的景观模型、时间概念上的建筑动画,从而在功能开发上互相补充。
开启集群主控机上的“主控精灵”,保证12台节点机正常运行,随后采用立体方式。此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地进行景点漫游、信息查询、资源链接、景点导航、自动讲解、导游考核、事件模拟、课件编辑。[2]如图3所示,立体方式下的主界面包含五个栏目:中国旅游景点、上海旅游景点、导游服务程序、突发事件处理、考评测试。
“中国旅游景点”栏目与“上海旅游景点”栏目包含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著名景点。进入景点之后,要么选择不同路径、不同语言,观察与聆听系统自动讲解的内容,要么操纵鼠标、键盘,进行不同视角、不同速度的漫游。“导游服务程序”栏目有助于学生认知不同场合下的导游业务,即迎接、招待、欢送等过程的知识与技能。“突发事件模拟”栏目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灾害与人为祸患,考查学生解决“不可预料的境遇”的能力。考查主要是靠链接图片、文字与声音,使场景与突发事件相关联,以互动方式增加现场真实性。点击“导游考核与考试”栏目,会看到许多测试题。在考试时,系统所录制的学生即兴朗读解说词,可用来辅助教师评估,并帮助学生纠正现场讲解的不足之处。[3]
从立体方式切换到非立体方式,师生看到的是为多视窗无缝显示设备而设计的FreeWindow应用软件,如图4所示。启动FreeWindow,可实现媒体播放、图片显示、多路显示等。
四、VR导游系统的教学应用
将VR导游系统用于本校导游实务、现场解说、旅游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有益于师生获得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于是,愈来愈多的学生乐于沉浸在这套系统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陆续通过上海市英语导游证考试。笔者以2010级旅游英语专业3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完成了前测PPT辅助教学、后测VR辅助教学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期末考阅读部分的平均成绩高于期中考时的平均成绩。另外,统计分析配对样本的t检验值,验证了VR技术应用旅游英语教学促进学习的假设;具体地说,就是结合微格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并利用VR导游系统,对提高成绩产生明显的效果。[4][5]为了使新技术深入人心、植入课堂,以下总结VR导游系统促进学习的两种模式。
1.教学模式
进入立体方式下的任一景点后,可看到左、右两侧的控制面板,如图5所示。
左侧控制面板有助于自动讲解,即进行路径自动导航,根据教学需求添加课件、链接物体。在点击“路径自动导航”卷展栏之前,预先设定漫游速度等参数,选择导游词的语言种类。教师关闭声音,选择漫游路径的起点,让学生沿着自动播放的路径,进行全程讲解。运用“课件”卷展栏,添加特定场景或自动导航路径,或添加备注信息,以提示学生讲解所指定的场景或路径。运用“物体链接”卷展栏,使图片、文字与物体(建筑、牌匾等)相关联。当讲解至该物体时,点击鼠标,系统立刻弹出图片及文字链接,从而引导讲解、加强认知。
右侧控制面板有助于定位讲解,即根据课程章节确定导航图中的场景位置,根据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场景,或根据讲解视角确定漫游状态。教师通过控制室外的无线鼠标与键盘,在不同的特定场景间切换、转移。在切换、转移之时,特定场景的缩略图会被高亮度地圈画彰显。在选择“碰撞”是否响应之后,选择“步行”、“飞行”、“巡航”或“缆车”等状态下的漫游。此时,适宜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技能考核,分场景、按秩序地提问学生,使他们沿着漫游路径进行解说。建议用摄像机记录学生解说全过程,在课后回放视频,使他们纠正言辞上或姿势上的缺点。
2.考试模式
在“物体链接”卷展栏下方,默认的状态为“教学模式”。点击“教学模式”,系统自动切换至“考试模式”。考试题目的类型包含地陪业务知识、全陪业务知识、突发事件处理、散客服务等。只要选择题目类型,点击“出题”按钮,系统就自动弹出题目对话框。在“考试模式”下,教师从系统中随机调用题目,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图6所示,在“自动导航”卷展栏下方,点击“”按钮之后,系统自动录制来自麦克风的解说词;点击“”按钮之后,系统自动保存解说词,从而方便教师在课后进行集中评分。
参考文献:
[1]Gvitech Technologies.CityMaker――国际领先的3D GIS平台[DB/OL]. 省略/
[2]贾铁飞,郝影利.旅游教育与教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268-277.
[3]庄惠阳,陈能.如何建设虚拟现实导游教学实验室?[J].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2011.7.22.
篇7
关键词:适销对路 职业道德 职业素质 导游证 校企合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对导游专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出现了导游短缺现象。每逢旅游旺季,各大旅行社都闹起了导游荒,尤其是外语导游极度缺乏,往往是“一导难求”。由于导游人才匮乏,导游个人素质和服务质量引发的投诉也日渐成为旅游软环境的一道硬伤。与此同时,众多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学生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难以适应导游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往往无法顺利实现对口就业。企业缺乏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学校的毕业生没有出路,教育就没有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环境,培养出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适销对路”的导游人才。
一、中职导游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基本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
通过多年来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实习指导教师座谈会以及与相关旅游企业交流等途径,反映出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职业理想不明确――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对职业前景不看好,对前途感到迷茫,学习中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导致最后无法适应导游工作的实际要求。
2.职业意识不达标――近年来,我们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热情活泼、个性张扬,但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工作中服务意识、纪律观念都比较淡薄,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他们“耐不下性子,吃不了苦”。
3.职业状态不稳定――由于对实际导游工作的辛苦和压力缺乏思想准备,参加工作后,跳槽、换岗的想法和行为时有发生。工作一年内转行的不在少数。
(二)缺乏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文化修养
1.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天文地理不感兴趣,对历史的了解来自于“穿越”电视剧,对科技、文化一窍不通,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成天“手机不离手,书本当摆设”。
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俗话说,“江山之美,出自导游之嘴”。语言表达能力是导游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整个导游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学生口音较重,发音不够标准。再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的因素,从小缺乏交流,语言表达上词不达意、语气生硬的情况普遍存在,还往往会因为紧张而手足无措、频繁忘词,表情也比较僵硬。
3.英语水平普遍较差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导游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然而他们的英语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部分学生更是直言,自己的英语水平仅限于二十六个字母。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太困难,认为在中国工作也不太需要使用英语,干脆开始破罐子破摔。
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人际交往是个学生步入社会的起点和必由之路。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中职生人际交往状况不理想,普遍存在着交往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情绪化、与同学关系不稳定,时好时坏。导游专业的学生,同样的问题也存在着。特别是农村背景的学生,由于从小缺乏交流的环境,家长也很少进行正面的引导,导致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着欠缺。遇到突况时,缺乏应变能力,无法及时做好沟通、处理。
(三)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能证书
持导游证上岗是旅行社管理的重要手段,导游证可以说是进入旅行社工作的敲门砖。因此,导游专业的学生最期望的就是考取导游证。然而,中职生在校期间考取导游证的比例却很小。因为国家导游证资格考试明确规定了中职学生要“应届毕业”才可报考。而中职学生在第二年课程结束后就要开始顶岗实习。由于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在顶岗实习的一年中,离开了学校营造的学习氛围,再加上顶岗实习的身心疲惫,很多学生最终都与导游证失之交臂。也正因为如此,导游专业的学生少有机会进入旅行社实习、工作。
二、中职学校培养“适销对路”的导游人才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通过与各大用人单位的老总、人力资源主管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相对于操作技能,企业普遍更看重员工的忠诚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在校企合作的会议上,企业更是多次强调希望通过学校把职业道德不断渗透、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中。学校方面也深刻体会到,要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远大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形成让他们终身受益的重要素质,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培养都局限于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而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重要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学习,是“走形式”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导致这种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此,要让所有的科任老师共同担负起引导、渗透的工作。一股脑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起到什么实质效果,而要从学生入学开始,慢慢对学生进行引导,营造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导游专业的意义、前景,对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职业人产生明确的概念。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在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的认识,增强对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最终实现学生的成功就业。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来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如: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观学习、邀请部分企业的主管或优秀员工到学校岗敬业方面的报告、学校聘用部分企业优秀员工作为兼职教师、企业对学生的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赛提供专业性指导、企业为部分优秀学生提供寒暑假见习机会等。
(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导游基础知识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不仅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要“中晓人和”。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通过博览群书,做“大杂家”。 我们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他们大都处于15―17岁这个年龄段,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知识,迅速成长起来。因此,除了上课中按照《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的要求扎实地给他们打好基础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上课过程采用多媒体的形式,通过教学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好地掌握知识。此外,配合校园文化建设环节中的“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通过上网、去图书馆、阅览室等方式进行有任务式的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鉴于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现状,教师要注意从各个方面加强训练,帮助学生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顾教学而忽视学生,而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要注意以和蔼的态度、柔和的语气以及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摒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导游专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特别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可以直接采用导游考试中规定的经典导游词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模拟导游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考试材料及方式,减少恐惧感和紧张感,为将来的导游证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由于学生在听众面前容易紧张,面部表情僵硬,我们鼓励他们时利用“对镜练习法”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表情更自然,更具亲和力。针对部分学生的发音问题,“结对子”练习是一个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通过学生的互相纠正,从而使语音更标准。
3.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导游专业中职生忽视了英语的学习,而后受到英语能力的限制错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班主任及专业课老师,要更多地与科任英语老师进行交流,告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核定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可以多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英文电影、电视剧、报刊杂志等,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加对西方国家风土人情的认识。
4.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针对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学生人际关系能力欠缺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讲座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系统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理论及技巧指导。特别针对学生当下实际发生的问题,适时进行引导。
树立良好的班风,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成立兴趣小组,专业第二课堂、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帮助学生拓展人际交往的渠道,锻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实习期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企业要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就发生的问题进行沟通、处理。注意一定要把处理的结果和理由通过小组会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通过不断的总结,逐渐学会为人处世,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学生职业证书的培养
导游证是导游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职业技能证。导游证含金量高,考取难度大。同时,又因为学生导游证考试的准备时间和实习时间的重合,让学生应接不暇,望“证”兴叹。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在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的选用方面,尽量与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内容接轨,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更容易通过导游考试。导游考试的科目综合性比较强,内容涉及到历史、地理、宗教、建筑、法规等。中职的学生文化底子较差,对于他们来说内容很多而且琐碎,不容易掌握。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将导游考试真题、模拟题进行拆分,配合每个知识点进行练习,力求学生把逐一掌握,最后通过综合试卷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导游资格考试的口试是学生最惧怕的,往年口试的低通过率让他们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从容地面对。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口试的内容,如福建省的口试包括三个环节: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词讲解)、导游规范服务能力、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其次,提前准备口试内容。我校的做法是把口试的练习与《导游业务》这门课紧密结合。因为口试中的导游规范服务能力、导游特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均来自于《导游业务》一书。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更多地让学生回答问题,使他们适应答题的感觉。在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词)的训练方面,在二年级时提前把导游资格考试要求的导游词布置下去,让学生充分准备。课堂上,结合演讲课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模拟讲解,让学生习惯人前演讲的感觉,消除紧张感。
在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学校要特别注意与学生保持沟通,做好心理辅导,及时通知导游证考试报名时间、最新资讯、考试时间等,并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准备。对于已经考取导游证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备考英文导游证,并提供相关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要把我们的学生真正培养成“适销对路”的导游人才,必须与用人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努力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证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社会提供具有很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娟,张俊杰.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2] 李丽华.谈校企合作对外语导游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6期
[3] 匡丽虹.如何帮助在校生顺利考取导游证[J].现代教育教研杂志,2009.7
篇8
导游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广泛的,而且是丰富的,应在储备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导游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讲解对于导游来说,是一项基本功,它需要导游从业人员具备大量的相关知识、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求其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好。其中的大量知识,应包括政策的法律法规,文史地,审美学及心理学等。其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导游讲解时应具备的材料就是文史地相关的内容,具体涉及到地理、历史、宗教、民族、民风民俗、物产特色等等。人文旅游资源在中国的诸多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份额,人们利用这些资源赋予了众多的自然景观以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要求导游从业人员应充分的做好旅游服务工作,要求他们对旅游相关的文史地知识灵活掌握,运用得当,做到收放自如,而不能生搬硬套,不做任何调整。
二、导游教学过程中文学鉴赏知识的具体表现
导游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熟知天文知识,精通地理人文内容,知识储备巴罗万象。但是现状却是这样的,一些导游态度倒是热情,行为也算得体,但是在讲解过程中,表现出了对旅游相关知识的掌握极为不足,频频出错,有的导游甚至连基本的常识也搞不清楚。更不用说人文景观的鉴赏能力了,这样的导游很难帮助游客了解景观的精神文化内涵。例如游览绍兴沈园时,导游应将陆游与唐婉所作的两首《钗头凤》的寓意讲解给游客,让游客享受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样就突出了游览沈园的意义所在。当今的导游平均年龄较低,大多数学历不高,本科学历的不多,大部分是专科学历,有的还是中专学历,他们拥有的知识有限,因此,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以便很好的胜任导游工作。这更要求导游职业学校在学校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导游人员要取得从业资格必须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导游证,凭证上岗。《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专业学生和社会考生必修课程之一,这项科目也是他们获取旅游相关知识的重要来源。显然,只通过一本书的学习,就想做好导游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即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更不可能有文学鉴赏能力。现实是,要想入导游行业,必须要先取得导游资格证,为此,大部分考生目标明确,为资格证而学习和考试,因此,涉猎的其他内容就少之又少,这样就影响了导游整体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呼吁有关部门,不仅要重视导游资格证的考试,更要重视培养导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探讨有效方法以加强导游专业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认识文学鉴赏的特点、把握文学鉴赏的正确方式
文学鉴赏是一次美感教育的过程,更是一项审美活动。可以让人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也体现了旅游的精髓,使人们得到身心的愉悦。文学鉴赏需要鉴赏者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先感知它的外表,在把握它的内涵,以及体现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去进行文学鉴赏,具体方法如下:
1.对形象的感知。众所周知,一些内容用可感知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灵活巧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文学作品。鉴赏作品时,需要体会作品语言的内涵,产生作品表象的联想,并对产生形象的进行感知,再脑海中展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图画,完成鉴赏工作。这样的文学功底,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
2.鉴赏者和作品之间应产生共鸣。共鸣在物理学上指频率一致的两个物体产生的共振现象。文学上的共鸣指读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感情有某些相似或一致之处。这时的读者就把握住了文学作品的内涵,真正做到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
3.对作品进行评判。当导游告诉我们十三陵就是由十三座坟墓组成的,我们不能未做任何思考,就接受这一结论,我们应该通过感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想象,进行评判,通过反复的探究来体会艺术的魅力,获取艺术的真谛,准确把握鉴赏的内涵,得到自身的提升。
(二)认真学习有关旅游文学的知识
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所以享有江南三大名楼的美誉,离不开大家熟悉的著名诗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许多地区能成为旅游名胜,都与当地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旅游文学本身就是非常丰富的文学作品,是许多前人旅游经验的总结,通过对旅游文学的学习,可以提升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教授一些和旅游相关的文学作品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不断提升的文化素养
篇9
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的教学方法普遍比较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的现实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良性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为此我校的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在对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试点改革。为了使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服务于教学,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实施如下。
一、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更好服务教学,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时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为此本专业特别培训了专任教师编制电子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且使他们了解现代化的教学、网络知识、网站信息、编辑技术以及课程的表现手法与技巧等。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如下。
比如在《客源国概况》这门课中,任课教师将在课程准备时查阅的大量资料和收集的大量图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认识、了解,增强趣味性,容易记忆和掌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对这一方式普遍好评。
二、教师由知识、技能的给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比如在《导游业务》这门课中,在讲授完基本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训练旅游活动中“导游”与“游客”的实际“状态”。把学生分为“导游”与“游客”两部分,他扮演“旅行社经理”,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导游”,其他的学生体会“游客”,在“旅行社经理”的指挥与指导下进行实际旅游过程中的模拟训练。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程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从中又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要点。
三、学生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转变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这一改革的实现主要是组织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或者景点现场实习,然后再回到课堂寻找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实习进行新的理论实践,通过这种循环的“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式使学生真正的领会所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内容,达到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
比如在《景点导游》这门课程,首先老师在课堂上播放景点导游宣传片并结合现场导游员考试方式方法为学生讲解省市各主要景点,然后带领学生亲自到景点去进行现场景点导游讲解,让每名学生亲自去练、说、讲,进行强化训练,然后返回课堂进行实际体验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最后再去景点弥补上一次实践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几轮实践,学生对于课程的内容做到了铭记在心,而且实践能力非凡。
四、培养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探求者转变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由强调学生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
比如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中国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老师首先向学生 介绍所讲旅游区的主要旅游城市,然后介绍这些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有关的神话传说、古典故事、历史文化等知识,从而引发学生兴趣,他们就想了解更多的内容,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
五、教学目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转变
比如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首先讲授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本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全国各省的导游考试试题,对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在理论掌握熟练的基础上,再模拟全国导游考试现场,训练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与知识的多元运用能力,在整个教授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其得到了协调发展。
篇10
关键词:导游业务 课堂教学 模式创新
一、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中等职业学校导游专业学生的特点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导游专业学生都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作为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中职生,虽然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这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学习不太好,不喜欢读书、写作业,上课比较调皮,如果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仍采用普通中学45分钟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学,作业抄书,考试死背,是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
2.《导游业务》课程培养目标及培养现状
《导游业务》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旅游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和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毕业生应能够与旅游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无缝衔接、零距离上岗。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从而出现了:一方面,旅游企业找不到自己所需求的旅游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无所用。
3.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不少职校的导游专业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注式的陈旧教学方法授课,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教师-教材-学生”应试的教育模式上。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始终处于硬性接受和“听”的被动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管照本宣科讲教材,学生只要课后背背教材,通过考试即可完成任务。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空讲,并不能真正达到旅游行业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与实施策略
《导游业务》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确定教学主课题,围绕教学主课题教师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并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子课题,让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教学子课题搜集相关材料,在材料搜集、整合过程中自主获取相关知识,通过实践、考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现象,探索规律。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所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不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导游业务》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具体实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刚刚接触《导游业务》的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俗话说,有兴趣才有动力,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就越旺,知识接受的就越快,学习效果也最好。为了让他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以往学生外出上课录像、照片,边放边讲解说明,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注意事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等等。
以前,学生一般都在教室里上课,而现在听说可以在校园甚至各大景点上课都充满新鲜感。学生被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
根据观看以往教学录像,学生也知道自己很快也将以不同的角色进行实地操练,而这些内容自己并不熟悉,老师短期内进行的教学内容又涉及这些,学生上课积极性非常高,因为马上就要用到,所以学习得特别认真,记得也特别牢。
2.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在对导游业务进行初步讲解后,以校园为实际操练场地,拟好工作项目,设计任务表格,分配各项任务,同时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分到的任务去准备。正式上课那天,就像一个正式的旅游团队出发一样,教师带着评分表,跟着全队进行记录、打分。学生既有机会当游客,又有机会当导游,同时,还要给其他同学打分、记录当好教师的角色,由于承担不同的角色,在活动过程中也就有了不同的心理感受。
通过实地操练,可以发现许多课堂上无法发现的问题。比如,集合,开始在课堂上已经给学生讲解过如何组织客人集合,如何清点人数,可在实际操练过程中,学生由于胆怯,不敢大声说话,一说话就脸红,无法召集客人,客人集合后清点人数无法点清,一遍、两遍、三遍怎么都数不清,后来有同学竟想出让客人不许动、报数等命令方式。
在学校实地操练后,每个学生写出自评报告,写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不足,需要加强的地方,自己给其他同学打分情况,为什么打这么多分,其他同学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自评、他评再进行总结、分析,巩固所学的知识。
3.夯实基础,形成技能
随着学生实地操练次数的增加,以及不同角色间的相互转换,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导游工作的基本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不断增加实地操练的难度,比如,增加项目环节、增加旅游接待中的一些特殊事情处理,等等。导游带团时,经常会遇到各类突发问题,能否很好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旅游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突发事件,如果学生有所了解,在处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但对于在校生来说缺少带团经验,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课下充分调动学生收集各种旅游案例,将旅游案例放入实地操练中,让学生来处理,大家再根据处理结果进行评判,补充不足,纠正错误,从而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
4.鼓励自学,提高素质
通过实地操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这些知识,与社会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仅靠教师所传授的那些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实际带团需要的。充分认识到导游工作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工作,要通过不断的自学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整体素质。
在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厌学情绪大为减少,实践能力越来越强,使我们的学生极受旅行社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连义.怎样做好导游工作[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张力仁.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