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务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水务信息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水务信息化

篇1

我国税务管理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成功建成了一大批信息应用系统,税收信息应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取得了极为明显的成效,极大改善了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有效提升了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税收工作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税务管理信息化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呈现出信息化发展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税务管理规程的制定没有信息管理及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部门也极少参与税务管理的决策,因此税务管理规程的科技含量不高,税务管理的模式有待提高,其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高,信息支持的力度不足。其次,信息较难实现共享,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地域差异、税收业务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方面的影响,税务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应用的系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数据标准不统一,系统缺乏整合沟通,数据信息较为分散,致使资源共享的难度较大,共享的程度不高,难以对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功效,对其加以综合利用,税务信息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再次,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不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知识及税收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维护计算机、处理数据异常情况、网络维护及税务管理的需要,而现行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复合型人才的比例不高,信息中心的从业人员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税务管理知之甚少,而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税收及会计专业毕业,缺乏计算机相关的系统知识,信息化技术没有充分运用于税务管理服务当中,税务管理及信息技术的联系遭遇断层,极大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制约了税务管理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信息化手段对税收服务的支撑作用不明显,税收信息化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税收服务工作及效率有待提高。针对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业人员只有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税务管理中的作用。

二、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相关举措

1.加强税务管理体制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提高税务管理规程的科技含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扁平化、集约化的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税务管理机构内部各项工作职能的专业化分工,设置集中化的信息处理中心,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管理的成本,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由于税务管理的内容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因而税务管理规程的制定需要紧密配合信息化知识与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对管理的支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以信息管理及数据管理的相关知识支撑税务管理规程的制定,使税务管理规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让税务管理部门参与到管理信息软件开发中的各项工作,提出管理需求、分析需求、测试并推广运用,使信息应用系统能更好地适应实际税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实现税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的闭合对接,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与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效益。此外,还需结合税务管理工作与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升级税务机关内部管理,规范信息化运行机制,构建适应信息化背景的税务管理岗位责任体系,为税务管理信息化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2.完善一体化的税务管理信息建设。本着一体化的思想进行税务管理信息建设,组建能得到全体税务人员支持的网络组织模式,包括建立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技术支持系统,逐步改善由于税务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应用系统缺乏整合引发的信息分散,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实现信息共享。在不影响现有税收管理业务及计算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据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技术手段整合各种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及各类税务业务数据,深入挖掘并分析这些数据,实现数据的整理、筛选和优化,改变长期以来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利用技术手段对信息数据的业务逻辑关系加以归整,实现信息的集中处理与广泛共享,减少冗杂的功能,提升信息数据的加工能力和使用效率,提高数据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准确的前瞻意识把握住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推进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依托开放性及先进性的技术,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及要求,不断重组并优化税务管理业务及工作规程,打破项目壁垒,将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及安全策略,规范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使系统中的数据结构统一规范、代码体系统一、功能齐全且不重复、数据接口标准,全面解决诸多应用系统互不兼容的状况,提升税务管理信息共享、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税务信息处理的效率。

篇2

1污水处理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污水处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管理设备进行自动处理污水的管理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得各种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最佳的污水处理方案,再结合自动化的快速高效特点,达到污水处理的结果。企业生产中,污水处理是生产的最重要工序,考虑到成本问题,企业往往选择既减少投入,又能有效处理污水的方案,设计污水处理系统时,应本着高效、适用、经济、环保的原则进行方案的设计,对于处理工艺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处理过程的影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分析,获得处理方案,而对于处理污水的自动化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对自动化的有效控制,保证污水处理的高效有序运作。污水处理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针对工厂与污水处理厂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两者污水处理规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段处理污水,对于工厂及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污水处理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际作用

2.1保证准确、有效的数据采集

污水处理的信息化过程保证数据收集的准确,这是进行污水处理的重要准备前提。在污水处理前,获得有关污水的准确数据,对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进行科学上的精确分析,确定处理时对污水处理净化物质的投放量,确保整个处理环节的经济、高效。

2.2形成一套便于操作、集中高效的污水处理体系

信息化的手段是保证系统各部分有序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信息化对各处理阶段的分析,保证自动化处理的有序运作,使污水处理的每一阶段都能达到处理方案所估测的水平。信息化手段简化了污水处理过程,通过对数据的精确把控,大大减轻了人工工作量,提高污水处理的整体高效。

2.3保证污水处理质量

通过信息化技术控制自动化进程,严格把控每一处理阶段的统一性,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处理结果的差异,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能保证每一次污水处理结果都达到排放标准。

3污水处理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手段

3.1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结合

污水处理往往是自动化运作的过程,自动化包括处理设备的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机械完成污水处理,人工在处理污水过程只是起到操纵的作用,自动化过程主要由处理自动化和监控系统组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自动化监控系统、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与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构成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监控系统,这套监测系统能有效监控污水的整个处理过程,包括泵站的运作、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污水处理质量情况都能做到监控,对污水处理起到把关的作用。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结合信息化数据分析,通过污水处理前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科学的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运作,根据准确、完整的数据,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有利使用。基于一套适用于处理的程序,自动化设备连接程序的各个方面,将处理过程的数据转变为一套可参考的模型,实现污水处理的改进与创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不具备完整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数据可以作为企业形成自动化处理体系的参考,大大缩短了企业探索研究的时间,让企业初步实现污水处理的自动化,使企业的污水达到正常排放标准。

3.2污水处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管理层对于污水处理起到重要作用,污水处理企业的生产与设备的采购都是通过管理层决策而实现的,在在管理污水处理中,对于生产信息的实时把控是管理层做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托。一套完整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由处理设备、监控系统、污水地理信息、水质数据库、管网厂站维护组成,通过这一系统,管理者能准确的把握污水处理整个过程,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生产管理系统最核心是监控系统,包括数据的监控、设备的监控、结果的监控,这些可以实际观察的地方,能真实反映生产的整个过程。通过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及时、准确、直观的掌握污水处理的生产状况,对污水处理结果做到充分的把关。

3.3污水处理企业服务的人性化

污水处理企业的服务人性化是企业外部信息沟通的重要保障,这套服务系统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客户服务呼叫中心、企业信息网站、企业邮件接收和信息传递系统组成,这一系统的运作,主要是由客户服务呼叫中心接收外部事故预警,了解事故的处理过程,通过企业信息网站实时的处理结果,通过企业邮件接收问题的反馈和回答,再通过信息传递将回答反馈给问题提出者,通过这一系统的有序运作,企业可以很据需要设计调整日常工作内容。建立这套系统的关键在于整合污水处理企业各部门,变分散为统一,使每个部门人员都参与到服务系统当中,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工作。在这套信息化服务系统中,包含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岗位和信息,企业的每名职工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污水处理生产信息,使职工对于自己所属工作范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阅读信息库和视频信息切实提高员工职业素质,从而全面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 税务数据管理 对策

随着国内税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国家开始加大国内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从而对税务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合理的更加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处理和管理,实现国家税收、信息一体化。众所周知,税收数据信息是税收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而对税收数据信心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汇总统计、税票核对、金库对账以及税收会计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 国内税收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缺乏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

目前,国内税务管理部门在税收数据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方面欠缺认知度,“重环境建设,轻实践应用”的现象较为普遍,虽然在计算机信息设备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在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方面严重缺乏认知度,仍然存在耗费大量人力进行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无法对税收数据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在更无法充分发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后的作用,难以体现当代信息化对提高税收业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优势。

1.2 缺乏对税务数据信息设备进行系统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信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化发展逐渐被应用到国家税务管理工作中,然而,国内税务部门由于对计算机信息化发展存在认知度不足的情况,导致许多税收业务信息设备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专业的数据信息管理人员,以致国内当前税收业务数据信息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数据信息记录、管理阶段,再加上税务部门缺少既是计算机信息专业又深知税收业务流程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更为国内税务部门建设数据信息化雪上加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内税务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当前阶段,国内税务部门的信息数据管理工作人员多为计算机专业的人员,由于对税收业务流程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就无法利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税务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税收管理人员熟悉税收业务流程,但是缺乏计算机数据信息化管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税务部门的数据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1.3 缺乏税收数据信息管理规范

国内当前税收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在对税收业务的数据信息有效采集的过程中,缺乏管理规范,存在管理漏洞。再加上对纳税人的指导程度不够,使纳税人在进行身份记录以及申报纳税信息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个人信息填错的情况,最为重要的是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为税收业务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埋下误差隐患。

基于国家税务部门能够对纳税人进行准确缴税,就要求在负责初始申报与纳税核定工作方面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然而,国内税务部门存在税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掌握的业务标准不统一的状况发生,再加上个人素质的欠缺,致使在给新的纳税人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无法对企业所属行业、财会制度、应缴纳税种进行准确的申报和记录,最终这些存在误差的纳税人信息不断进入税务部门信息中心的计算系统中。

2 加强计算机信息化在税务数据管理的应用对策

2.1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的应用管理

国内税务部门应加强计算机信息设备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双重发展,不仅要加强设备的引进,还要对计算机技术及其专业化、系统化的人才进行综合培养,达到既掌握税务业务流程又能根据自身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税务数据信息进行税务数据信息采集、数据信息转换、数据信息分组、数据信息组织、数据信息计算、数据信息检索、数据信息排序等相关工作,将所采集的纳税人个人信息严格按照税务数据信息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管理,并且将数据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接收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纳税人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组管理,并有效整理,通过整理后的纳税信息进行相关数据信息处理,有效结合计算机自信息技术将纳税信息保存起来,以便后续工作的使用,然后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分类进行排序。

2.2 完善工作机制

国内税务部门应加强工作机制管理的工作,在实际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数据统一管理、具体工作各执其责又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由于计算机的操作广泛性,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因此,国内税务部门应加强税务信息管理使用者的操作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使其明确自身工作的职责,并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税务数据信息的管理不能单单只靠部门去管理,发动全员进行有效管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2.3 加强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

国内税务管理部门应加强计算机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而且要以税务业务为整合核心,将相关的征税、缴税、纳税的信息数据通过计算机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并制定相关的整合标准,以此标准为重要操作基础,建立和提供一些列的数据信息,从而便于税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便于数据复制和嫁接工作的进行。须知,系统整合需要分层次、阶段进行,因此,要加强应用软件、信息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交换和共享,实现应用系统与新型应用系统的整合。将纳税人信息查询、管理以及储存进行一体化建设,并有效保持其应用的稳定性,从而解决信息化发展中的现有系统相对比较独立、数据共享差和整体效益不高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国内税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现阶段,国内税务数据信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成为国家税务部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国内税务部门应加大对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引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设备,招收既了解税务业务流程又具有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税务业务工作的作用,从而推动国家税务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飞.税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左志刚.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2.

[3]潘相琳.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

篇4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管理现状;提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63-03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来临的产物,已经借助其自身的特点深入到全球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中,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传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于是属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已然降临。

这场信息革命不仅创造了新的产业即信息产业,还为传统的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为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商业思想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触手可及的便利。所以面对这场信息化的革命,各类企业都需要学会去适应,以信息化为指导去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与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化的蜕变。

本文中着重进行讲解的则是信息化带给财务管理的改变,比如说进行电子记账、计算机复核、智能结账等,都是信息化时代带给财务管理的便利。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必定会带给财务管理更多的便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学会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去逐步完善财务信息化的管理。

1 财务信息化的概述

所谓财务信息化,就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借助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模板与基础,通过互联网环境,来实现财务的信息化分析、预测、核算以及决策和监控的功能。而具体地说,财务信息化就是将企业传统的复杂的管理流程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完善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而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系统,去帮助企业做出能够实现最大利润化的财务策划。而简单来看,财务信息化其实就是以系统化的观点去建立一些财务管理模式。

不过,单一的财务管理核算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大型企业的需求,因为大型企业运作时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而且也会进行外界信息的收集,单一的财务核算不能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实时决策,进而容易给企业带来一些位置的风险。同时,还会阻碍企业的资金流通,不便于进行资金转移和管理。因此,要想满足各个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就必须建立配套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这样,财务信息化才能更加有效率的进行。

2 进行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 1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同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信息化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中,财务管理理念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互联网没有诞生之前,单纯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只是能够提高财务运算与核算的速度,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借助互联网对财务进行高效的管理与监控,既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提升了企业在统筹方面的管理能力。

2. 2 提高同类产业竞争力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并且在企业管理中成功进行应用,使得各个企业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成了一种相互关系,此消彼长,紧密融合。各个企业为了谋得一线生机,不得不加大与同类企业的竞争,而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同类企业中独占鳌头,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通过财务信息化,能够及时提供财务数据,并且根据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核算,为企业高层人员的决策提供有力后援。再者,本着“时间就是金钱”的恒定真理,借助财务信息化的高效性,能够节省出大块的时间,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进行企业内各个部门间的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时效性,而且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2. 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管理模式与管理观念转变的产物,它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改善传统的管理方式,而且提高企业的团体协作性。各个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行着转型,而相应的企业制度仍然不算完善。财务信息化则可以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它解决了传统的重复收集数据的弊端,拓宽了财务管理的空间,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财务信息化的优越性

3. 1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信息化是以信息化融入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理所当然需要财务人员能够进行熟练的电算化操作,而且对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具体功能有一个透彻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新了财务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与相关理论,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使自己有了一技之长,又完善了财务管理工作。而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财务人员也会产生一种忧患意识,认为自己不进行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所以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将专业素质大幅提高。

3. 2 减轻财务人员劳动强度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建立,能够大幅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手工作业,这样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得到少的可怜的财务数据,使得这类数据不能快速的转变为各个部门需求的信息。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这类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效果甚微。但是财务信息化的出现,就使财务工作人员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及计算,不仅减轻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 3 进行现代化的预算结算

财务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的财务预算与结算,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录入基础数据,信息化软件就会根据相应编程进行预算和结算,而且还有自动复核、试算平衡等功能。这样为预算结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依据,使其结果更全面合理。

3. 4 分析经营结果协助投资决策

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了企业的投资方向,财务信息化工作能够及时区分归纳经济效益指标,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为今后的投资指明方向。

4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1 企业对财务信息化认识不足

尽管互联网已经实现普及化,但是仍有不少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即借助计算机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汇总记录并生成财务报表,并没有真正的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这种状况表明,财务管理仍然没有进入到信息化的实质阶段。所以说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只能够简单的提高财务信息的整理速率,而无法实现财务信息的决策。

4. 2 财务信息化的标准不统一

财务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就不能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而不统一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不统一,也就是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或者是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标准不统一。二是企业外部的不统一,就是各个企业之间、企业同银行之间以及企业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前者会造成企业无法进行财务信息共享,进而不能及时的做出决策,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后者会制约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4. 3 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

要实现真正的财务信息化,不光要在系统硬件上做足工夫,还要拥有既懂得财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尤其是建立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使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管理中去。

4. 4 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时候,都没有重视软件开发,没有将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理念合二为一,即使投入精力进行了软件的开发,也无法按照设计者的理念去进行,技术层面跟不上理念层面的更新。

4. 5 财务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差

企业的财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命门所在,一旦财务数据外泄,就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而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就是指企业在没有进行授权的时候,其他人也能够随意破坏和篡改财务数据,或者盗取数据卖给其他企业。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数据保密的重要性,这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5 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方法

5. 1 增强财务风险控制

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繁杂的环境中,市场的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化,企业面临的未知因素也逐渐增多,进而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企业如果没有对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做出准确评估,那么就会使得投资出现失误,增加财务风险;而且大量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在增加企业融资与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带给企业许多未知的风险;再加上知识经济的来临,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既增加了企业存款贷款的风险,又增加了产品研发的风险。因此,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应该同步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建立风险防御体系,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模板,聘请专业人员增设风险防御板块,以此完善风险控制。

5. 2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财务团队

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水平,不仅标志着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还影响着财务管理。所以企业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的使用金融工具。不过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知识。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对聘请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训,提高该类人员的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之后对其进行考核,在其具备相应的财务处理能力之后,对其进行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将金融、财务、信息与网络进行整合操作,以此满足快速更新的知识体系。而且由这样人员组成的团队,就可以帮助企业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财务数据,进而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并且对出现的财务问题,可以设计更完善的解决措施。

5. 3 结合企业现状制定管理策略

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所使用的统一办公软件,既可以增强对资金的管理,还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企业资金走向的透明度。不过进行软件选择的时候,要以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选择,先进程度与软件价格是放在第二位进行考虑的。简单点说,就是为了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要以企业实际需要进行软件的研发与购买。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现状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之后与软件研发机构沟通,去开发一些符合企业管理需求的实用软件。同时使用软件的时候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稳步提高管理的水平。

5. 4 引用ERP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仅仅是一些财务管理软件,还有一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比如说日渐趋于成熟的ERP系统,就是一个不错的辅助工具。它属于管理信息高度集成的软件,它的信息更加规范,处理程序也更加成熟,而且管理信息来源统一的数据库,可以很好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时它可以与企业使用的其他管理软件进行融合,不会发生相互冲突而系统崩溃的情形,特别是在与其他系统融合之后,它的灵敏度与处理信息准确度都会大幅提升。它可以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远程管理以及多项汇总,满足分散式或者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所以建议企业引用ERP系统来进行财务管理,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5. 5 增强财务管理软件运行环境的维护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所以企业在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时,需要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建议企业聘请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对企业所使用的网络进行维护与加密,并构建企业内部的网络。一般来说,企业需要采取电磁屏蔽,以防止计算机系统被电磁干扰。同时制定机房的管理制度,做好防水、防火、防盗以及防尘工作。而且对一些磁介质的财务档案,要设置访问权限,防止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并制定突况的应急预案,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要想在同类企业中占得一席之地,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并且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在挑战来临之际,临危不乱,一往直前,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志君.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9).

[2]邹小玲.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姜娟娟.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李建伟. 浅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5]井晓祎. 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篇5

1.跟进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4年“金税工程”成为包含金关、金卡和金税的“三金”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之一。9年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划并实施了“金税工程”一二期工程。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税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2016年在“金税工程”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单点的税务系统,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成为我国政府各部门中信息化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行业系统之一。

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预见,未来税务信息与工商信息、银行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税收监管将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实现。

2.满足国家税务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税局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也将进入到精准把控的阶段。近年国税总局进行的“千户计划”,将税务管理前置到业务层面。而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2009年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更加详细的对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种纳税行为进行详细要求。

3.解决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数据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共识。然而,企业税务未能与其他业务一样同步信息化发展,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财务系统完成涉税会计科目合算,纳税申报、所得税管理、纳税数据统计等的税务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税收文档和涉税信息散乱无序。人工取数、手工操作,以及税务人员变动较快,不仅导致税务工作效率较低,更令企业面临很多管理风险。

大型企业对企业状况的全面了解,快速的决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税务的原有依赖于财务核算,依赖于手工统计,依赖于人为判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公司管理层对税务信息的决策需要。已然影响企业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发展。

二、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现阶段

在国家税务信息化逐渐完成各地区各分散系统的数据统一,使国家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越发全面。尤其在发票认证、抵扣全面网络化,电子发票计划全面推行,各纳税申报系统接口开放,以及税局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指标评估,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举措后,各行业企业均开始重视立足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各企业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考察,目前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实现企业涉税信息的管理

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税基础信息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其成员企业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各下级企业使用不同的财务核算科目体系,核算办法,甚至是不同国家税法等。其基本内容包括纳税主体国别、适用税收制度、纳税主体名称及税号、主管税务机关、适用会计科目等等,税务视角的企业组织架构等信息。

涉税信息的收集梳理成为分层管理的系统权限设置的基础条件,实现不同层级的税务组织机构的管理范围划分。

(2)实现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

此功能是税务工作基层人员对税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各税种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计算等内容。

通过信息系统的与税局的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等系统建立接口,在面对用户的唯一的平台中完成发票的流程管理;通过与人力、采办、销售及财务系统间建立数据接口,采集涉税相关数据,基于税收法规自动计算或半自动计算应纳税款;通过获取纳税申报所需的业务或财务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法定的纳税申报表。在不同经营地国家税务系统开放的情况下对接纳税申报系统,实现月度、季度及年度纳税报表自动申报;通过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判定税务与会计差异,实现对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核算,辅助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计算及申报。

(3)实现税务工作流管理

借助信息系统的工作流工具,将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全企业的税务流程统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办公方式,节约涉税事项的处理时间,防止不合规的审核顺序或审核遗漏。

(4)实现多层级的税务数据集中

按照税务角度的组织结构,可进行全企业的全税务信息收集,实现分国别的数据口径统一。并通过自行定义,进行各类汇总计算,结构化信息展示。如实现按行政区划、成员企业、税费种类、业务板块等多维报表展示、时时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等;实现集团内各企业纳税信息的横向分国别对比;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税务信息参考。

(5)实现涉税法规信息提供

信息系统将涉及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各项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可查阅的税收法规知识库。为各层级涉税人员提供可靠的税务参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档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路径;也可能将法规固化到税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管理。

三、技术引领的税务管理创新

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经可见的对税务管理变革进行了有效推动,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环境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1)税务管理理念创新

税务管理理念的颠覆,是信息化带动的最根本的变化。将税务管理从老旧的以“搞好政府关系”为手段,以“不让税局查出事儿”为最高目标的潜意识里拉出来。真正将税务管理作为以企业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而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改革。正视“创新性破坏”对税务管理传统的彻底粉碎重建。

理念的变革将税务管理拉到与财务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业也将用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税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

(2)税务管理手段创新

税务的传统管理以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主,通常企业以行政命令下达,自查任务摊牌和强制管理上报等形式进行税务管理,其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的岗位职能划分和职业道德。这样的管理手段,效率较低,不确定性大,主观能动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管理沟通上。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减少重复工作,取消纸质审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时将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将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将硬性管理手段内化为软性管理手段,以企业管理需求为核心内容,围绕“人”的体验,追求“企业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共赢的现代管理新模式。

(3)税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建立企业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可以推进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渗透,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决定了集团税务管理的高度集权。其集权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权,而是表现为管理理念的统一,工作流的统一,数据结构的统一。

进而税务管理的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发生变革。在纵向分工上,领导层进行税务管理的统一分析规划、风险的统一管控,而业务层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在横向分工上,税务与其他业务间的跨部门管理更加权责明确,部门间更能良好的?M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认为税务管理在对其进行“指手画脚”。

税务管理的向上转移,将涉税决策与税务实际业务分离,可能产生更多的部门内部优化,税务业务操作的系统固化,税务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传递,可促使基层单位将税务和财务人员进行合并。

篇6

【摘要】医院实现了物资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化后,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增加了物资的利用率,减少了资金占用。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物资管理

医院物资管理(本文所述物资管理不含固定资产)是一项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良好的物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制度,形成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物资管理系统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物资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有着重要意义。我院将原独立的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几个系统整合,实施了“财务成本物资管理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物资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医院实施“一体化”前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采购制度不健全:物资无计划采购现象严重,物资库存额普遍过高。

1.2 入库制度不健全:对物资入库仍采用付款入库方式核算购进物品,货到票未到和货到票到但尚未付款的物资得不到反映,账面数反映不出实际库存量,帐实不符现象较为突出。

1.3 流程不优化。领用物资只能由各科室派人亲自到库房去填写领用单,费时又费力,尤其占用了临床人员的时间。

1.4 各科室物资管理不规范。各科室的人员谁都可以到库房领用物资,存在公用物资私用现象。且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各个科室未安装物资管理系统,因而各科室负责人不清楚本科室物资领用及自有小库房的库存情况,导致各科室小库房库存普遍较高,存在“大库房”转“小库房”现象。

2 医院物资管理现有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利用 “一体化”信息系统,在每个科室安装了物资管理系统,并建立和完善了物资管理相关制度,在人员分工、计划、采购、验收、保管、账务处理、期末盘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加强了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明确职责:实行两级库房管理制度。在医院设置总务科、设备科、信息科、供应室四个一级库房,由医院统一协调划分各个库房的物资管理范围(解决“归口”问题):原则上同一类物资只能在一个库房入库。在医院各个科室设置二级库房,由各科室指定一名库管员,负责各科室的物资的申领及本级库房的物资出库工作。系统只授予二级库房管理员进行网上填写物资申领单的权限,其他任何人无权填写申领单;只授予各科室负责人本科室物资领用及本级库房库存情况的查询权,却无权申领。

2.2 采购管理流程:建立计划采购制度和物资申购制度,各一级库房在不突破年度预算总量控制下按日常耗用情况核定出各种一般物资的最佳库存量(安全库存警戒点)。当各项物资达到再订购点时,系统自动报警,由保管人员及时提出申购计划报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交采购人员购置。采购人员根据批准后的申购单,确定最佳供货来源,按照质量好、价格低、供货及时、运输方便、就地就近的原则采购物资。特殊物资的采购:特殊物资的采购由申购科室填制采购申请计划单,报相关人员审核批准后,再交采购人员采购。

具体流程为:各科室填制采购申请计划单 采购计划单与库存量进行对比后报批(一级库房管理员) 相关人员审核批准――生成物品采购单 按采购单询价、采购(采购人员) 采购物品入库(保管、物资会计须审核该物品的采购计划、采购发票) 物品采购单审核(相关人员根据权限对物资会计审核后的入库单、采购发票等再次审核签字) 付款(财务科出纳根据已走完签字流程后的发票、入库单付款)

2.3 物资库存管理:各科室(二级库房)物资管理员在线填制物品领用单,一级库房的库管员在工作站上看到该单据,首先查看该科室的二级库房该物资的库存,如在医院允许范围内,即通过审核后便可将该物资发给申领科室;如科室申领的物资库存过多或一级库房库存不够,一级库房的库管员可修改其数量再发放物资;如科室申领的物资是特批物资,未履行相关手续,一级库房的库管员就可将该申领单退回,不予批准。

具体流程为:二级库房管理员在线填制物品领用单 一级库房管理员核实准备 由配送中心人员送货到各科室 各科室收货人签字后的出库单返回物资会计处审核 月底系统自动生成领用凭证、各科室领用明细表、各种支出报表(系统自动传到成本核算系统核算到部门,扣科室成本)。

2.4 健全物资保管制度:所有物资一律实行条码管理,张贴标签,分类摆放。库房管理员定期查看物资的有效期限及物资储存情况,避免过失和变质现象的发生。物资会计定期和不定期地抽查物资帐实是否相符。

2.5 严格往来账管理:货到验收后,系统提供对未付款的入库单分别按票到、票未到建立好往来账,并提供按发票号付款功能,避免重复付帐。

3 总结

这套物资管理系统在我院投入使用以来,该系统在指导经营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系统在计划、采购、库存、盘存等方面的功能帮助了物资管理部门提高了管理水平及分析能力,在保证了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自动生成相关凭证并采集成本原始数据,按照直接成本发生的科室自动归集到成本核算系统中,简化了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数据的差错性;数据库的共享性,让各部门负责人能随时查询本部门各种物资的领用情况及对比、趋势分析表,及时反映科室成本支出情况,做到科室成本事中控制,帮助各科室进行成本控制,规范科室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俊.浅谈物资管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医学信息.2009.1

[2] 郑贤娴. 通过计算机实现医院病区物资三级库房管理.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3.

[3] 张亮.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财经界.2010.2

[4] 姚智. 医院物资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用医技杂志.2008,28.

篇7

摘 要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税收筹划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分析,阐述税收筹划在我国高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税收筹划 高新企业 财务管理 实施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高度融合,我国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增强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其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及税收政策,如何利用好这些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一、税收筹划在我国高新企业财务管理中作用与意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节税目的,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制定的科学的节税规划,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它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设计并实施的合理纳税方案。税收筹划与避税有着本质的差别,避税主要是用非法手段减少税收负担。通常是纳税人通过个人或企业活动的安排,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谋取税收利益。而税收筹划的要点在于纳税的合法性、筹划性和目的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它的行为目标是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在现行税法框架内实现纳税成本负担的最小化,这与采取措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一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竟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

税收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可通过制定不同行业及不同产品的税种与税率,或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为采取税率等优惠政策来达到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目的。税收优惠是各国常用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而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的税收筹划,实现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税收筹划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虽然降低了企业税负,但是随着产业布局的逐步合理,可以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上去了,收入和利润增加了,从宏观层面看国家的税收收入也可实现同步的增长。

(二)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维护纳税人的权益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途径包括提高增加销售收入、扩大产品销量、降低成本等,而降低纳税成本也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税收筹划解决的是如何以降低纳税成本,防范涉税风险,实现纳税人权益最大化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能因为对税收政策理解得不全面、不透彻,而产生某些税收优惠政策未能享受或未能享受到位,或者在确定企业类型、经营方式、核算方式时未能实现税负节省的最佳方案。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企业在行使纳税义务的同时,利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

(三)有利于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

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制定的长期发展相关的策略,企业战略与税收筹划之间是全局性规划与战术选择的经营行为,企业战略是企业的全局性发展规划,税收筹划是具体的经营手段,税收筹划应该服从于企业全局性的规划,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工具之一,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在确定企业战略时,一方面应当考虑税收和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税收筹划时,应正确处理好税收筹划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在不与企业战略相违背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税收筹划措施。因此,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时考虑税收筹划问题,就能避免企业短期化的筹划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而不是短期的成本目标。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税收筹划工作的认识缺乏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滞后,加上征管机制不完善,税务机关在执法上的自由裁量权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税收执法上的随意性,造成纳税人把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作为降低税收支出的捷径,而认为税收筹划则退其次。同时,由于我国税收筹划工作起步较晚,在税收筹划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税收筹划就一定是要少缴税,而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税收负担,但在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时,并不能认为缴税最少的方案就是企业最优选择。税收筹划的目标应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总目标,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缺乏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人才

税收筹划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税收筹划贯穿于经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税收筹划方案制定需要由熟悉税法并能够将税法与企业实际高度融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整体规划。在我国现行的高新企业中缺乏这种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认识不足,目前的教育培养体系中也没有针对税收筹划人才培养专门计划,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税收筹划存在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三)税法制定与执行存在着政策性风险

税法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它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修正,而税收筹划方案要与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由于我国正处在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中,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至于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关度高的税收法规更新较快,而其他相关度不高的则仍执行原有的法律法规。由于未对原有法规进行及时清理,在执行过程中税收法与其他不配套法律法规互相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造成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措施

企业税收筹划是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筹划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及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一)建立建全税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建立建全税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是更好地执行税收筹划的有力保证。税收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法律为前提的,随着依法治税的推进,推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税收征管体制实行征、管、查三分离。同时将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作为征纳双方的行为准则。无论是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都要严格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时,要学法、懂法、守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内涵,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在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政策导向,减少风险和恶意避税的嫌疑。

(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税收筹划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涉及经济、法律、税收、财务、金融等多方面的理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需要专门的具有很强综合能力的人员来完成。由于税法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法律,它会随着经济的变动而进行不断政策的修正,这就要求不断强化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专业的税收筹划队伍,要提高税收筹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三)加强对税收法规的学习,密切关注税收政策变化

税收筹划是以税收法律为前提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税收法规也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应学习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法规及政策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的可实施性,降低税收筹划的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1] 杜潇.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的探讨田[J].新经济,2013(9).

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财务;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与会计管理有效融合,进而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财务应用范围,推动企业经济全面化发展,提升有效的经济活动的信息化信息,促进与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有效的结合,与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管理知识的有效接触,进而得到进一步完善融合,在企业发展上,会计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容忽视,下面结合相关问题进行探析,进而提出对应的措施,希望可以为企业经营与管理提供全面的发展信息。

1 会计信息化的深刻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随着经济体质改革不断发展而来的,也是与信息时代相互融合的发展产生的,是科学发展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讲,企业中财务制度与管理的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在社会环境中进一步提升,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办公效率,通过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制定了科学的管理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2 会计信息化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势

2.1 提高了工作效率

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同样如此。会计工作包含了大量的核算工作,精细复杂,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对于会计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变得简单并且精准,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企业决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网络技术拓宽了办公环境,工作不仅可以在企业里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家庭办公。信息数据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2.2 提高了业务协同度

会计信息化使得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实时传达,提高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之间的业务协同度,同时也提高了企业与外部之间,例如企业与供应商的业务协同度,从而保证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会计信息化使得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企业不再需要对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做严格的区分,企业组织从垂直式向扁平化发展,降低了管理成本。

2.3 提高了集约化管理水平

会计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使会计流程发生了质的变革,管理水平朝着集约化方式发展。会计信息化以精确和迅速的信息处理替代了繁杂的手工计算,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计算机能做一些更加深入、细致、实时的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会计信息化并不是手工会计处理的简单模仿,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对会计管理的再造,使企业的会计管理由原来的低效率、低效益向高效率、高效益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

3 实现会计信息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组织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同时,每个企业都需要进行实际情况分析,通过对实际情况了解进而不断完善会计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缺少对应配套设施与相关规章制度的企业,必须确立对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能够通过合理的信息化制度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使企业按规范化发展,设置对应的工作岗位,明确责任制度,对于软件设备必须安排专业人员维护,定期做好指导,建立会计信息化规范标准,进一步加强各个岗位间的互相合作与监督。

3.2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安全问题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前提保障,是重中之重。其安全问题主要是系统安全问题,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因素,计算机病毒、黑客的侵入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聘请专人人员对系统实施安全维护,随时防范黑客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同时及时处理系统遇到的故障;二是建立数据备份制度,以避免因突发事件或者误操作引起信息丢失;三是加强信息系统资源授权控制,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是必须进行授权控制,对数据的输入要进行严格控制;四是加强网络配置,应该配置具有较强功能的防火墙设备,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3.3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基础性工作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具有全面性与信息的集成性,必须在基础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做到能够在整个企业进行实施互联,互通,确保信息综合性查找与参考,通过灵活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率,在信息化建设中,前提是基础工作的完善,往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把强化企业基础工作做到位,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于企业各项决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需要依据会计信息制定各项发展策略,所以说一旦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必然会导致企业经济活动的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危机。在建设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才可以更好的完善现代化会计制度。具体来说,针对会计核算等等问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积极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对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进行满足。加上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进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从基础性工作方面提升信息化时代下会计管理能力。

3.4 掌握局域网,确立综合运用机制

首先,在企业内部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局域网,这样可以有效集合内部有效资源,进行有效的适应外部竞争环境,使其会计信息化管理与实施得到有效传播,其次利用财务软件进行公司全面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做到有效保证实施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的选择要成熟,合理,适合本企业的发展,并且能够进行有效衔接联网。就目前来看。用友、浪潮、科发等优秀会计软件已被用户接纳,可以作为购买软件公司的首选;同时面建议公司如果有能力,可以开发设计出适合本公司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从而建设有效运转的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采用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财务系统与供应、生产、销售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保障企业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

结束语

总之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财务管理中,也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施会计信息化是长远发展目标,也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对于问题进行了解,进而提出解决措施,必然可以克服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提升企业财务发展水平,加快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同时,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化与我国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皮惠琼.实施会计信息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商业,2010,9:249-250.

[2]宋晓明.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企业导报,2013,18:64-65.

[3]范丽.实施会计信息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会研究,2013,12:58-60.

篇9

宝鸡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西端,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辖4 区9 县,总面积1.8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6 万。截止2013 年底,全市奶牛存栏21.32 万头,肉牛存栏29.18 万头,羊存栏55.27 万只,猪存栏110.61 万头,家禽存栏944.07 万只;肉类总产量18.13 万吨,奶类总产量65.58 万吨,其中牛奶58.59 万吨,蛋类总产量7.59 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8.63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左右。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畜牧大市建设,把加强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作为保障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精心开发软件,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市初步建成了“市、县、镇”三级上下相通,免疫、检疫及其监督左右相连的宝鸡市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有效的提升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平台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平台主要内容

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由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构成。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共设置了系统管理、通知公告、散养管理、规模场管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统计管理、免疫效果评估管理和数据管理9 个功能系统。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共设置了动物检疫、公路检查、证章管理、电子出证、企业备案、人员管理、动物诊疗、执法办案、无害化处理和系统管理共10 个功能系统。

(二)平台主要特点

1. 内容丰富,运行方便。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中央数据库技术、二维码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在动物免疫、生产管理、检疫监管等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对散养户、规模养殖场、屠宰场、市县镇动物防疫机构防疫物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检疫出证、证章标志、医政药政、监督执法的网络化管理。对动物入栏、免疫、检疫、出栏、运输、屠宰、动物产品检疫、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全程监管,并留有端口,可以随时扩展,内容极为丰富。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只要设立数据中心库,接入网线就可使用,运行方便。

2. 分级管理,使用安全。平台采用硬件认证,系统间数据使用DES 对称密钥算法加密传输和严格的分级、分用户管理,级别管理逻辑性强。上级用户可根据需要合理设置下级用户及权限,也可以查看下级用户所有信息;下级用户不能查看上级用户信息;同级不同用户不能相互查看对方信息。检疫电子证明设置了二维码标识,增强了动物检疫证明的防伪功能,科技含量高。

3. 操作便捷,实用高效。平台基础数据由村级防疫员采集,镇畜牧兽医站信息员或规模养殖场防疫人员录入,后期只需维护,常用数据系统自动默认显示,无需手动填写,并采用下拉菜单及选择方式快速录入,预约免疫信息、漏项、填写格式不正确或免疫密度较低、抗体水平不达标时,系统都会自动提示,提高了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还设置了动物检疫离线出证系统,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数据输入和检疫证明打印,方便实用。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

4. 资源共享,快速溯源。动物防疫信息可在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之间实时传输,相互调用,资源共享。在动物检疫时,免疫系统会自动显示近期免疫情况,保证检疫程序科学、规范。经检疫出证的动物,免疫系统中会自动显示该动物状态为已出栏。通过牲畜耳标号和检疫证明编号的唯一性,便于数据动态查询。一旦发现问题,可全程、快速溯源,直到养殖场(户)或屠宰企业。

5. 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平台根据工作需要,对动物免疫、动物检疫监督相关信息,分单项或多项条件综合分类查询,并可进行数据导出。免疫平台可按散养户、规模场、畜禽种类、免疫病种等条件,查询市、县、镇、场(村)任一时段畜禽养殖和免疫情况。监督平台可按动物或产品种类、价格、运载方式、产地、目的地、无害化处理等,进行任一个时段的统计分析,以柱状、表格、饼状等形式直观显示,快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

宝鸡市政府高度重视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工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动物防疫工作,与县区政府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列入防疫考核内容,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软件开发和硬件配置。市兽医局将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列入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重点工作,重点支持,重点管理,重点督办。成立了宝鸡市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平台领导小组,组建了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小组、软件开发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制定了《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职责,夯实平台建设责任。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责任。

(二)精心组织,开发软件

针对当前动物疫病形势复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病种越来越多、免疫工作量大、面广、线长,免疫档案填写难、保存难、查阅难,动物检疫管理和畜产品监管手段落后,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我们以建立动物免疫电子档案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为突破口,以《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为依据,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实施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精心组织进行软件开发,选择与资质等级高、技术能力强、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的网络公司合作,签订了《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协议》,共同设计开发操作系统。多次组织市、县技术人员对平台建设内容进行讨论、修改;邀请省上专家对平台建设内容进行论证;并派人赴外地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修改完善项目设置,保证软件设计科学、实用。2012 年8 月份,完成了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系统开发;2013 年8 月份,完成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系统开发。

(三)加强指导,逐步完善

动物免疫网络化平台由村级防疫员以户为单元对畜禽进行免疫并登记,采集原始数据;由镇畜牧兽医站信息员负责上网录入;县区动物防疫机构审核;市级统一管理。由于畜禽饲养量大、生长周期短,并且一畜一标,需要逐头逐畜逐户登记,首次录入数据复杂,工作量较大。为此,我们先行试点,不断完善,总结经验,逐步推行。2012 年8 月底,组织在陇县开展了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试运行、试操作,10 月份在全市全面推行。2013 年9 月份,经过部省批准,在3个县开展了以检疫电子出证为主要内容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试点工作,10 月份在全市全面推行。运行过程中,市上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网络公司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对操作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现场解答,对软件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详细记录,统一整理,集中修改,进一步保证了平台设计的科学性和操作的实用性。

(四)健全队伍,强化培训

组建了市、县、镇、场“四级”动物免疫信息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员队伍,制定了信息员管理办法,建立了奖惩机制。市上连续4 次对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了培训,县区也开展了相应培训,共培训信息员900 多人次。制作了宝鸡市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平台操作指南,方便了基层人员操作;建立了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群,加强交流和指导;建立包抓制度,指派人员包县指导和培训,保证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范应用。

(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多方筹资,建成了宝鸡市动物防疫市级中央数据库,配备了2 个数据库服务器和2 个应用服务器。2012年,依托全省《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和屠宰场检疫规范化建设项目》,为全市105 个镇、20 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各125 套。2013 年,为县(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20 套。各县区也投入资金,联机联网,配备办公设施,确保了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平台推广应用情况

2012 年9 月,动物免疫信息化管理工作在我市全面展开。2013 年8 月,经农业部同意在全市开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试点工作,2014 年3 月1 日起,全市全面使用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电子出证。截至目前,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平台已在全市13 个县(区)、105个镇、163 个动物防疫机构、216 个动物检疫报检点、104 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25 个定点屠宰场得到全面应用。共设置免疫信息员271 名,录入免疫信息3400 多万条;设置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员277 名,出具各种检疫证明4.6 万多份。

2013 年12 月25 日,全省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提出要在我市动物免疫及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宝鸡市兽医局联合制定全省动物防疫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并要求在3 年内建成独具陕西特色、全省统一、运行稳定、互联互通的动物防疫信息平台。2014 年3 月18 日,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由国内外著名畜牧兽医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陕西省动物防疫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整体设计进行了审查,现场观看了操作演示,认为该平台综合考虑了陕西省动物防疫日常管理和业务需求,以高效管理和服务为宗旨,以动物免疫和检疫出证信息共享与服务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方案科学合理,实施性强,建议尽快实施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动物信息平台操作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6 个地市先后进行了考察,并筹划尽快在本地区组织实施。

四、取得的成效

(一)进一步夯实了防疫责任

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置了规模场客户端,实现了免疫注射规模场自行组织,免疫信息自行录入及检疫申报网上传输,全面落实了养殖者的防疫主体责任。

(二)保证了免疫密度,提高了免疫质量

免疫信息化管理,可以快捷、高效的掌握基层免疫情况。免疫平台设置的未免信息管理,及时提醒防疫人员对未免畜禽进行补免,保证了免疫时限,提高了免疫密度。效果评估管理对畜禽免疫抗体进行跟踪检测,科学评估免疫效果,保证了免疫质量。

(三)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管水平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由人工手写转变为网络电子出证,增强官方兽医人员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能力,提升检疫工作质量和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实现规范出证、杜绝伪证、假证、倒卖检疫证明现象,同时也使检疫统计手段得以完善,为动物及动物产品溯源奠定了基础。

(四)规范了动物防疫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防疫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防疫物资、证章标志、医政药政、执法监督的网上监管,对规范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再现了动物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实现了动物养殖、免疫、登记,出栏、检疫申报、受理、现场检疫和电子出证全程网上数据传输,统一了填写标准和要求,且对录入数据全部进行保存,便于随时更新、查找和使用,解决了纸质记录保管难、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同时,平台设置的通知公告可对重要事项及时进行安排,统计管理等模块能对相关数据进行自动整理,无需逐级填报,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人为错误,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

(五)有利于及时掌握畜牧业发展动态

篇10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资金、资产管理为对象,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教职工、学生、资产、资金为总资源框架,依托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同时对现有的财务运行模式和资源整合重组,以提高各种经济资源使用效益的综合系统。

二、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以日常办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基建、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完整的财务项目库体系。

(一)有利于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包含管理体制、内控制度、操作流程、规范程序等综合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制度化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使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运行。

(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教职工全T参与,确立新的管理工作理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遵守财经法规及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接受财务信息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知识,促进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财政体制改革日新月异,财政支出要求日趋严格,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令教职工和学生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人事劳资、教学、教辅、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信息缺乏共享,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孤立的、表面的、不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突破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过程中的“瓶颈”,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教育经费内控监督平台,实现以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紧密集成、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系统客户端网络,实现全体财务、业务人员在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上协同办公,为业务人员服务;通过对外服务窗口并结合数据中心,不仅业务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财务信息,教职工也可以获取学生收费、个人工资等信息,为教职工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实现财务资金及各类资源信息,为各单位、部门服务。

三、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教职工的全面参与,由于对财务业务的不了解,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要加强宣传工作,让教职工切实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好处,要看到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项目的实施涉及到高校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因此,项目的实施要结合高校实际,首先实施基本及容易使用的模块,待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再逐步使用其他模块,务求做到需要一个使用一个,使用一个成功一个,最终实现高校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的远景规划,建立整体框架,包含各类基础信息、接口标准、工作流、人员权限等;其次要分清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报销管理、票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各个子系统的轻重缓急,逐项稳步推进。

四、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才是信息技术,要建立以学校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部门唱主角的项目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系统的实施涉及教学、教辅、党政部门等各个环节,需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单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施的,需成立包括高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财务信息化专业性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实施小组主要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只有他们理解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

(三)成立项目业务小组。每个业务组必须有固定的人员,带着业务处理中的问题,通过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掌握,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法,并用新的业务流程来验证,协同实施小组一起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和准则,制定规范的制度,最后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