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行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积淀,成为当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海南的茶文化就是在融入旅游资源之后,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发海南茶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浓重的茶文化,更需要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创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宣扬中国的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就十分重要。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系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会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的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利于海南地区茶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营造出“以旅促茶,以茶促旅”的新型旅游文化氛围[1]。海南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海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将旅游产业和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出茶业从采摘到制作再到饮用和销售的环节,让游客参与到茶业产业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了解到当地的茶文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茶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茶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心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新型旅游方式[2]。茶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正是顺应了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入了茶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精神方面拉紧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海南旅游地区的客流量。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茶农的收入
茶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将茶产品中所涉及到的制作,茶艺等过程展现在游客面前,让茶农在正常的种茶收入中,增添了很多附加收入,同时这种茶文化和休闲服务业的结合,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海南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中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茶农不再只是进行传统的采茶和卖茶的简单模式,而是将茶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如此一来,茶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性也就会不断提高。
(四)茶文化加入旅游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茶文化的旅游注重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体会感悟,因此,游客在茶文化的旅游中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之经典。但是由于游客的种类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游客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那些国外友人,因此,他们在享受茶文化旅游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为他们讲解。目前的中国旅游业中,就十分缺少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对茶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培养大批对中国茶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通过他们的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游客都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让旅客在茶文化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至尊享受。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的产茶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海南的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比如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等都是很有名气,茶文化也是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它是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海南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
海南地处于我国的最南端,对茶的种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地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采摘期很长,因而这里的茶叶产量很乐观。但是在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加入的形式太过单一,茶产品仅是在旅游景区当作一般的旅游商品进行买卖。在植物园中,旅客只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说,对茶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茶进行品尝体驗,这样的形式就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游客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茶文化的享受中,只是活动在买茶和品茶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旅游产品的形式也缺乏创新,这样的旅游形式对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并没有现实意义。
(二)海南茶文化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它包括茶的礼仪、茶艺、精神及与茶相关的各种精神文化元素[3]。海南茶文化的旅游是将海南地区特有的生态景区和茶艺之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和精神两种层面的享受,但是,海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这一部分的展现多半在对茶艺的展示和购买茶产品的两个环节中,这之中虽然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但是对体现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的呈现有所缺乏,只是将茶文化放在旅游的环境下,进行比较表面的不注重其内在文化的买茶和喝茶,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认识
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缺少关于旅游方面的人才,而很多旅游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为企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在目前的一些旅行社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客源不断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没有用长远的目标看待这一问题,在企业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列入其中,因此,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造成人才流失,拥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重视,这同时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海南地区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新意,而旅游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从事人员都是通过参加相关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机构学习关于旅游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而这种机构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会请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因此,在培训中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4],所以培训出来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水平和相同程度的基础性的人士,而非专业具有特点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进而造成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管理机制
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下旅游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环节,这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的必经之路[5]。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是首要环节,吸引人才的融入,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机制中设立出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加薪策略、人才激励体制等,加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奖励,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刺激人才的加入,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与人才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得企业为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支持。
(二)保障人才不流失,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旅游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人才流失的状态,不仅表现在人才的业内流失还表现在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为保证企业人才不流失,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留住人心,保障员工的就业安全感。提高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首先要保障员工在生活中的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提供员工一个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这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转变人才管理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们是怀有期盼心情的,但是为了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大批先进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的培训体制,让员工定期参与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6]。鼓励员工考取各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等,提高员工的茶文化涵养和素质。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和员工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为茶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此外,海南的茶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它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旅游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优秀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保证人才不流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让优秀的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旅游事业在创新融合中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海南經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文超,198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陈芳,1967年生,女,本科,副教授,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陈淳.校本课程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意义[J].新教育,2017,(10):67.
[3]徐铁成.浙江南浔古镇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篇2
2016年8月5日~8日,一次茶界盛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支持,天津市商业联合会、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天津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为这座城市平添了新的文化气象。
在短短四天时间里,来自大江南北的全国十大产茶区的茶农和品牌茶商,以及国内茶文化知名专家学者,相聚一起,共同茶、论茶、品茶、卖茶、买茶、订茶,让天津似乎飘着一股浓淡相宜的茶香,显示出中国茶文化的时代魅力。
[北方茶情的一扇重要窗口]
京津冀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已经引起中国茶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自2012年开始,天津举办了第一次茶博会,为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的茶经济和茶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16年,天津茶博会更是备受瞩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茶行业的广泛支持,参展企业达250余家,展厅面积扩大到15000平方米,展品极为丰富,六大茶类无一缺席,紫砂壶、铁壶、银壶、陶瓷和玉、石、竹、木等各式茶具,茶服、香道用品等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成为观察北方茶情变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滇茶,格外引人注目]
在本届茶博会上,天津本土众多品牌企业悉数亮相,此外还有来自上海、广州、浙江、福建、江苏、河北、贵州、湖南、江西、陕西、广西等省区的众多著名茶企茶商也前来参展,但最显眼的似乎是“滇茶”,如雨林古茶坊、云南中茶、澜沧古茶、陈升号、勐库戎氏、勐库冰岛山、滇南古韵、老同志、普洱昌云、美中美、巴达古树、勐宋那卡腊葩、勐海悟云山、勐海南峤、勐海古茶源、云雾茶行、同兴昌、同春和等等,共50余家,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前来参展。
这些“滇茶”企业相关人士表示,京津冀地区不产茶,但却是茶叶消费的重要地区之一,市民对花茶、绿茶等的消费量很大,但对普洱茶的接受和喜爱却是近些年的事。令人欣喜的是普洱茶逐渐被北方市场看好,前景广阔。来自澜沧邦崴云顺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杨云开说,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茶博会,首先就选择了天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来这里宣传邦崴村茶叶合作社的古树茶。他们的茶叶虽然现在还没牌子,也没注册,但他们的古树茶品质一流,香甜饱满,醇厚稳健,相信通过不断宣传,会让更多的茶企、茶人、消费者认识和喜爱邦崴的古树茶。
在茶博会现场,雨林古茶坊、澜沧古茶、勐库戎氏制茶世家、陈升号等滇茶的摊位内外,前来参观、鉴赏、询问、品饮滇茶的市民,人来人往,甚是“火爆”,成为茶博会上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雨林古茶坊被誉为“普洱茶新边疆的开拓者”,他们的每一款产品在视觉上都有冲击力,并引入苹果店的体验式营销,深深吸引了参观者。云南中茶,是一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企,面对新形势,他们不仅运用新媒体宣传,还在包装设计上呈现出新的突破。陈升号没有因为“老班章”而倚老卖老,而是在照顾老年顾客的同时,尝试着用新的方法方式去赢得更多的年轻人。勐库戎氏在天津茶博会上表演的民族歌舞,现场用石磨压制饼茶,让观众耳目一新,感受到了多彩多姿的云南风情。
[南北茶文化交流初见成效]
现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逐步提高,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在本届茶博会上,围绕着“中国茶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大家普遍认为,茶行业因为其健康、财富、人文等标签,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青睐。然而传统的产业模式很难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宣传手段很难吸引消费者足够的关注,企业应把握自己的优势,针对大众对茶的品牌、个性化和文化需求,注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绿色、有机的好茶,寻求产品新的突破。
本届茶博会举行了“2016中国天津茶文化发展论坛”,集聚了京津冀三地商业、茶行业协会、茶城、茶业市场等业界代表,探讨北方茶市发展趋势,开展南北茶文化与商贸交流,助推企业进一步开拓与巩固北方市场。
在茶博会上,京津茶友、唐山茶艺术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一场广东丹霞茶主题茶会,近百名各地茶友欢聚一堂,品茗听禅,体现了专业茶会的艺术水准,促进了北方茶文化发展,提升了北方百姓对茶的品鉴和欣赏水平。
篇3
关键词: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发展
酒店管理与酒店发展息息相关,而在文明社会背景下,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是无法脱离文化氛围与文化环境的。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势必要凸显这一特色,以强化和完善茶文化内涵,提升酒店的品牌效应与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酒店发展,并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1茶文化与主题酒店概述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知名的茶叶,可以良好的将茶文化进行传播。茶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也继承了特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茶文化可以更好的宣传哲学、伦理学等思想,让宗教理念可以被更多人们所认知。传统的茶文化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根据不同民族的发展情况,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茶文化也记录了一些特殊符号和文化代码,具有着一定的凝聚力和深邃的情感基础。茶文化可以有效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保证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良好提倡和宣扬的同时让茶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主题酒店引进先进的茶文化概念,可以让酒店的管理更具特色,也可以让酒店提升竞争力,保证占据更大的市场。将茶文化思想进行传播,可以通过软件、硬件等方式进行表达,将完整的茶文化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满足主题酒店的使用需求,消费者通过在酒店居住,即可领略传统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可以带给客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让整个茶文化充斥着酒店,保障消费者可以得到具有特色服务的酒店房间。为了让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酒店需要按照自身需求,制定高端茶文化服务理念,满足顾客的私人定制要求,从而在宣传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同时,更好的建立酒店品牌形象。
2茶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意义与价值
消费者为了更好的进行体验具有高端设施的酒店和娱乐场所,为了更好地对身体进行休养,也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因此酒店的休闲和商务工作不可小视。茶文化可以为游客带来一定的心灵上的放松,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让游客获得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而对酒店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方法,可以保证消费人员在进入酒店时,可以接受良好的待遇,也可以更好的体会梦幻般的服务。酒店需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相应文化定位,保证文化需求与装修风格和服务特色相统一,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茶文化可以有效保证酒店相关管理政策的完善,让管理者也可以更好地经营管理酒店。
2.1引发消费者的体验兴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渴望得到精神的享受,消费者在进行酒店消费时,会更渴望有良好的消费环境,因此酒店推出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特色服务,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可以让消费者在精神上得到更好的放松。优秀的茶文化可以有效保证酒店完善管理制度。由于茶文化承载了上千年的中国历史,所以茶文化在哲学和精神导向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教育作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酒店管理制度,在吸引消费者消费的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服务,让酒店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形象。
2.2美化酒店形象
随着众多酒店的建立,人们在选择酒店时就更加困难,而此时推出具有茶文化特色主题的酒店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一种全新的体验。茶文化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不同酒店的茶文化特色服务,可以让消费者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艺术。消费者可以观看茶艺表演,让中国的茶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宣传。只有保证酒店在消费者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印象,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入住。
2.3推动酒店开拓创新
酒店的最终服务宗旨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为前提,满足消费者正常的使用需求为主旨,进而将融入茶文化的主题酒店管理方案得到更好的实施。消费者在录入过程中,会领略到一种具有特殊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韵味。酒店需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不断完善相应管理系统,为人们舒适度着想的同时提供良好的酒店服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酒店为了更好的创造茶文化主题,可以有效借鉴茶文化先进理念,让完善的茶文化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法更好地应用到酒店管理模式中。酒店在同等行业的竞争中压力很大,为了更好的留住更多的消费者,也为了保证酒店可以有一定的收益,就需要建立一定的品牌,让品牌效应可以更好地为酒店进行宣传。人们在出去旅游的过程中,会录入各种具有特色茶文化内涵的酒店,而此时,由于酒店老板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茶文化管理系统,才能保证酒店在不断变化,在竞争动态市场中得以立足,也可以让消费者更牢靠的记住酒店的茶文化主题特色。
3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原则
3.1茶文化主题设计定位
酒店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按照其地域、城市以及建筑风格制定完善的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方案。通过设计茶文化主题,可以有效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建立以茶文化为主题类型的旅游度假村,也可以有效的使消费者前来参观。茶文化由于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在进行宣传时,很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按照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茶文化主题需要有一定的特色,在满足寻茶之旅活动的同时,让消费者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茶文化具有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指导教育意义。同时还可以设立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同时建立一定的游乐场所,在人们进行消费和娱乐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茶文化内容。
3.2茶文化功能空间设计规划
以茶文化为主导思想,进而完善酒店管理,可以有效保证茶文化在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在精神上让消费者得到体验和放松。酒店在进行以茶文化为主要管理方式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在酒店的大堂公开区域集中展现不同的茶叶品种以及煮茶、烹茶所使用的茶具,让每一位茶文化爱好者可以更好的了解和认知茶文化历史。其次,在进行茶艺表演时需要一定的空间,此时利用大厅这个公共环境可以有效的进行茶艺展示,同时开展茶艺讲座。最后,酒店在餐饮部分可以适当展示茶艺自助展示厅,让人们可以更好的消费茶产品的同时,对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茶文化知识,因此酒店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设计具有特色的茶文化主题方式,满足人们对茶文化了解和认知的同时,让酒店更具有特色,以保障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3茶文化的风格定位
以茶文化风格为主,在开展酒店管理工作时,可以让酒店管理更具有智慧性和教育性。不同风格的茶文化主题酒店,可以让人领略更加轻松和活跃的气氛,而为了更好地展现其休闲的价值,茶文化需要具有良好的空间感,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给人以精神上的安慰。茶文化是保证以整体空间感为基础,同时更好的与其他实物相结合。茶文化需要不断的经过过渡,采取空间布局的手段,可以有效对茶文化进行宣扬工作。充满茶文化主题元素的酒店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可以让酒店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为了保证具有中国茶文化氛围,需要酒店按照茶文化风格来进行装饰,让酒店更富有特色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蕴含着浓浓茶文化气息的高雅酒店环境。
4茶文化酒店的管理策略
为了更好地方便酒店进行管理,以满足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酒店需要设定相应的茶文化管理策略,按照人们多方位需求,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让酒店的整体环境看起来更优雅,保障酒店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4.1茶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管理策略
由于茶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在精神上,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教育意义。同时人们可以将茶文化与现代生态相结合,将生态理念良好的与茶文化相融合,进而将茶文化主题拥有的酒店管理策略制定出方案,在实践中实施。
4.2茶文化与宗教融合的传播策略
中国的茶文化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特色。中国的茶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们可以利用茶文化进行指导和教育工作,同时茶文化中含有相关的,此时利用茶文化来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融合了道教儒家佛家的主要思想内容和精神精髓,茶文化是对中国现代教育具有一样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在对茶文化进行宣传的同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使用茶文化具有的的宝贵资源。
4.3茶文化与康体健身相融合的管理策略
茶文化除了可以应用在酒店管理策略中,还可以应用在保健功能上。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元素,因此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将茶文化主题应用到酒店管理中,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主要内容,保证吸引消费者的同时,在酒店定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茶话会,同时聘请具有资深经历的茶文化教授来进行茶文化的宣讲。经常饮用茶的人可以具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让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
5结束语
酒店经营与茶文化结合,为酒店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酒店管理提供了新的要求。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酒店管理中,管理者除了要全面了解酒店经营发展的要求与内容,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茶文化知识,能够随时将茶文化与酒店管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凸显酒店特色,提升酒店竞争边。本文对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申琳琳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华,郭晓东,苏炜.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对策探析———以南京秦淮区特色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23):4-7.
[2]花立明.论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理念和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4):95-96.
[3]白晓华,黄蕾.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发展前景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24):130.
篇4
关键词:
茶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思考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中国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茶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道,例如日本、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在中国人眼里,饮茶是和饭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化层面。
1.1茶文化的历史
早在两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并逐步形成规模。公元780年,唐代茶圣陆羽著写的《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其中不仅概括描述了茶的自然形态和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更是把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精髓融入饮茶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风俗,称之为中国茶道,并逐渐传播,此后在大量的有关茶叶、品茶的诗歌书籍中均有体现。中国茶道在随后的若干年内传入日本,形成独特的具有禅宗韵味的日本茶道。中国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向周边地区扩散,明清以后更是远销欧美,直到前戏,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力量,甚至欧洲当时的皇室,都以穿中国丝绸、饮中国茶为一种时尚,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了解、欣赏、品评、联想,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参悟人生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淡薄明志是一种生活方式,如茶般的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茶道,其内涵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七义”即为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引导,“一心”即为“和”。茶艺描述饮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境界,茶德描述茶事过程中的高尚情操,茶礼是茶事过程中的礼节,茶理描述茶事的道理和学问,茶情描述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对茶的喜爱之情,茶学说是人们在种植茶树、烹茶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学问,茶引导是指有修行的茶人通过著书立说、宣传饮茶的好处,引导人们规范进行茶事活动。“和”字,囊括了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寂”,勤俭节约的“俭”,互惠互利的“共赢”等意义。中国茶道以周边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背景,以茶具、烹茶、品茶、赏景为表现方式,辅以语言、动作、器具,体现品茶过程中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体现出中国茶道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成立之初,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企业管理的理论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接照搬过来,很少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整的,很少有形成自身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制度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
2.1企业成立初期战略目标模糊
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并未提出公司战略,或者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形成系统。战略目标过大、过于笼统都不能准确实施,长此以往,公司的战略目标便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实现。
2.2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薪酬制度,不仅与公平公正的薪酬原则相违背,长期矛盾的积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人员流失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员工的薪资不合理,职业生涯难以实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由于他们的流失,不仅是带走商业信息、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损失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影响工作质量和职员工的稳定性。若长此以往,最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3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之间向心力的总和,是各个部门之间团结与否的标志,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企业最基本的标志。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凝聚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运作效率、战略目标、企业利益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不管是部门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是协同合作,公司内部不仅团结,而且高效运作。
2.4企业机构设置的繁杂
很多企业在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很多,相互之间责任相互交叉,这样就经常存在“一些事一群人管,一些事没人管”,这其中就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部门职责未完全划分。此外,行政级别纷繁,手续难办理,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及时传递至执行者手中,或者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
3茶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茶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制度,标志着一种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不足,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企业变为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且可以约束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规范企业行为,使得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有理有据。
3.1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同世界其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依据茶文化中和之道制定,既不会因为目标太大无法实现而沦为一句口号,也不会因为太小轻易实现了而轻易更改。制定战略目标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取舍问题,二是企业自身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问题,充分权衡利弊,发掘企业自身优势,规避企业不利因素,根据茶文化的中和之道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2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解决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可根据本地的人均工资水平,行业内的评价工资水平,员工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客观公正的制定企业薪酬制度,而不是老板或经理依据个人喜好决定员工薪资。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薪酬制度,尽力留住每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员工,同时给予他合适的薪资,达到茶文化视角中的互利共赢,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用人制度,赏罚分明,做到招得到人,用得好人,考核制度留得住人,如果干得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员工就无法融入企业中,也不会有归属感。除了薪资待遇,可以给予员工更好的其他福利待遇和后勤服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3.3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增加凝聚力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必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导致企业不能长久地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将企业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同事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茶道的“德”、“礼”、“理”、“和”字等,包含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感恩企业的感恩之“德”,员工平时沟通过程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过程中依理讲理,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互惠互利的“共赢”,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这些茶道精神,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之间包容互补,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内部团结,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4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简约、精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简单化的组织机构能更快速的执行企业的决策,减少管理层级即可减少部门之间的内耗,提高运作效率。此外,还能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优化配置人员,科学的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管理职责,并下放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效率。
4总结
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版块包含完整的内容,应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可前后矛盾。制度的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茶文化的核心“七义一心”、“中和之道”的研究,并运用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管理建立一系列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3(11):6-8.
[2]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4):5-7.
[3]余惕君,孙再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2):48-50+61.
[4]吴光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1996(2):15-17.
[5]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5):13-17.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255-261.
篇5
[关键词]湖州白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市场拓展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098-02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湖州白茶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研究”。白茶作为我国加工历史最早的茶类,其起源比绿茶至少要早两千多年,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湖州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白茶文化也是祖国茶文化的精髓之一。湖州作为白茶产区,不仅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而且白茶生产资源也很丰富。近年来湖州的白茶产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湖州的白茶产业缺乏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和能带动整个白茶产业的大品牌,也未能建立一个能适应大众消费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规模市场。
虽然湖州白茶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知名度在逐步提升,但在国内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通过白茶产业的开发,不仅能促进白茶主产区的经济,同时也能带动湖州整体经济的发展,例如带动茶区旅游经济、茶艺茶馆产业和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湖州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湖州白茶的竞争优势,采取准确的品牌管理和市场拓展策略,促进湖州白茶产业发展。
一、湖州白茶的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现状
近年来,湖州的白茶产业蓬勃发展。从种植范围来看:湖州白茶的主产区从原来的安吉溪龙一带扩大到安吉全县、长兴和平地区、吴兴的埭溪和妙西、德清的莫干山区,目前白茶的种植遍布湖州的大部分丘陵地带。
但目前湖州白茶产业总体而言品牌概念混杂,各地区各自拥有自己的品牌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品牌。很多茶企业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白茶街进行销售,等顾客自己上门,不愿意花钱做广告,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市场拓展措施。湖州的白茶生产企业大都采用等客上门的方式销售白茶,生产企业和茶农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现在安吉、长兴等地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季节性的白茶销售和批发市场,但销售市场规模不大。目前湖州还没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白茶销售市场。
(一)品牌管理模式复杂,品牌概念混乱,营销理念落后
湖州白茶重点产区以安吉全县和长兴和平地区为主。其中安吉白茶采取的品牌管理模式是“母子”品牌管理模式,即“安吉白茶”作为整个安吉县白茶的母品牌,而企业自主创立的品牌则为子品牌。继承并发展了安吉县的品牌管理模式,长兴县和平镇则采取了“母子孙”的品牌管理模式,母品牌为长兴统一品牌“紫笋白茶”,子品牌为和平镇白茶品牌“兰芽白”,另外还有一个孙品牌,即企业的自创品牌。这两种品牌管理模式导致一种茶叶有两个乃至三个品牌,容易给消费者留下不清晰的品牌概念。
同时,湖州各地白茶发展迅速,企业品牌逐渐增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与规划,导致白茶的牌子又多又杂,散户倚靠企业品牌或多家散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用同一个品牌、协会创立品牌公共使用。这种方式虽然暂时解决了现阶段品牌创建和管理上的矛盾,强调了品牌的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但对于创建品牌的主体——企业的关系不够紧密,企业对公共品牌的创牌保牌积极性不高,这样对创建真正的大品牌后续缺乏原动力,也难保品牌持续发展。
(二)政府对茶企扶持力度较大,但茶企对政府依赖过强,缺乏主动性
湖州各地政府对白茶业的发展进行重点管理的同时也在寻求如何更好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市场。安吉溪龙、长兴和平地区政府和协会通过兴建白茶街,举办白茶节,并经常性举办一些展览和各种规模的茶事活动,加快品牌的宣传,形成当地白茶的市场。政府和协会在湖州白茶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茶农,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加强茶叶的加工培训。协会和政府联合举办每年一度的白茶节,邀请省、市专家亲临指导,加强了茶商与专家的技术交流,同时也加强了消费者与茶商的交流。根据相关条例,各地白茶协会对白茶产业实施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的管理,有效对外界进入者进行了一定的抵制,逐渐形成成熟的规划管理体系。
尽管各地建立了白茶街,举办白茶节,邀请专家等,但是这些都是政府及协会行为。很多茶企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方式陈旧,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白茶街进行销售,等顾客自己上门,而没有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措施,只有部分企业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开设专卖店。缺乏长远的眼光,很多企业不愿意花钱做广告,理由是投入精力、成本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近年来,虽然也有一些白茶企业走出去找销路,拓市场,但大多也只是单家独户打天下,未能形成规模市场。
(三)湖州白茶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
白茶是湖州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在政府和企业的同心协力下湖州白茶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但目前对于湖州白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安吉白茶,而湖州白茶的发展越来越快,不仅局限于安吉,长兴等地也开始了白茶的种植与销售。湖州长兴白茶发展10年,安吉白茶发展20年,在品牌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十大名茶。在安吉与长兴等地种植面积比较大的茶农成立了茶企,创立了自己的白茶品牌,如银叶、大山坞、百岁爷等品牌。但知名度大的品牌较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势名牌就更少,现只有安吉的母品牌“安吉白茶”较为突出。
湖州白茶也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湖州白茶的一大特性是其“白化返绿”,其属于低温敏感型的茶种,是一种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珍惜物种。比起福建白茶,湖州白茶的嫩茶氨基酸含量高达7%,而茶多酚含量又较低,故茶汤滋味鲜醇柔和,口感很好,营养价值也更高。尽管“安吉白茶”已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在中国白茶市场上,湖州白茶仍存在行业内强大的竞争者,如福建白茶。福建白茶的知名度要高于湖州白茶,如“福鼎白茶”的知名度享誉国内外,发展历史也要久于湖州白茶。
二、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高档名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近年我国名优茶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来看,年增长率达20%~30%。如浙江省2008年春茶总产值达51亿元,春茶中名优茶产值为47亿元,占总产值的92%。可见,高效名优茶的市场前景非常宽广。
1.加强品牌建设,建立湖州统一品牌。湖州白茶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以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同时,发展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安吉白茶”在湖州白茶品牌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其知名度也较后发展起来的长兴紫笋白茶高,而长兴白茶主产区和平镇又与安吉在地域上相邻,那么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将湖州子品牌合并成统一品牌,这样不仅能取得规模品牌效应,还可以节约单个企业的宣传费用并起到更显著的效果。
2.关注品质,提高湖州白茶的总体质量。做品牌一定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白茶的品质是白茶品牌建设的坚实基础。要提高茶农的科学种植水平和采摘技术,应从茶制作工艺入手,来提高现有白茶品质。有关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邀请相关专家前来授课指导,从而提高白茶的种植、加工水平。坚持做好品检和相关认证工作,取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关注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安吉白茶文化进行差异化创新,真正做到品牌文化与时俱进,品牌内涵不断延伸。
3.建立交易平台,加强规模销售。随着白茶产业的逐年壮大,白茶协会和当地政府应当发挥作用,积极建立交易平台,交易市场将起到拓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作用,连接生产、加工、销售。增设专卖店和销售渠道,与全国各地的茶企业、茶商、茶楼等建立联系;建立专门销售湖州白茶的网站,通过网络营销,扩大市场。
4.加强对外宣传,拓展营销渠道。虽然湖州部分企业已在大城市设立专卖店,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地建立白茶销售窗口,但是还应该加强广告宣传力度。重视国外市场,尤其是重视一些茶文化国家的市场,如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市场。利用大型国际交流展会等契机,宣传湖州白茶。
5.发挥白茶协会及政府的职能作用,提高白茶企业主观能动性。白茶协会及各地政府应激发茶企业的积极性,培养长远的眼光,摒弃只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利润的思想;邀请全国各地知名人士、学术专家开展有关湖州白茶发展的交流会,发挥行业管理、协调、自律、服务等方面作用;针对白茶品牌的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营销手段以及专业化、规范化生产制造的运营机制,从而提高整个白茶行业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
何倩兰:湖州白茶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对策研究[参考文献]
[1]钱杭园,杨小微,孙文清.“安吉白茶”的品牌构建及其特点[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9).
[2]赖建红.强化茶叶品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中国茶叶,2007(1).
篇6
关键词:安化;黑茶;发展
一、安化黑茶产业市场及发展现状
(一)安化黑茶产业市场
作为中国六大茶系之一的黑茶,近年来,因为其良好的医疗功效和独特的品质,使其名声大起。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安化黑茶以自身独特魅力征服了国内外众多商家和群众,为其开拓国内外市场打下基础。
(二)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化黑茶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大约是在明朝中期开始兴盛的。由于最开始时期是集中在安化县区域,因而就有了“安化黑茶”的由来。到明朝中期正式被定为官家茶叶,远销各地。但在2007年以前,安化黑茶还是不太出名。安化黑茶在2010年茶博会后,名声大起,再加上它本身其独特的养生以及保健效果,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以及追捧。安化黑茶产业随着这股浪潮不断地推动,开始面向整个市场。安化县的茶园基地伴随着这波潮流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如今的安华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30万亩左右。安化黑茶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优良品质,正步入中国名茶的行列并迅速飞向前茅,由2012年的不足8.5亿产值,到2013年高达10.8亿元,上升幅度达28.8%,并且在逐步稳步上涨。
二、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1)政策支持。安化黑茶在沉寂多年之后,经过2010年茶博会的洗礼,从沉睡中醒来,开始名声大震。湖南政府将它列入湖南特产茶,对安化黑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湖南省益阳市市委强调:为了扎实有效、科学理性地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当地制订了《益阳市2007-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提出了“政府引导、精品拓市、政策扶持、文化引路”的发展思路,明晰了工作重点。今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益阳将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从低质大路茶向优质名优茶转变;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边销内销向外销侨销转变;从单一茶类向多种茶类转变;从手工作坊式制茶向机械化规模制茶转变。
(2)独特的品质、工艺和功效。益阳是属于亚热带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加之雪峰山脉的气候为黑茶的生长提供了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上乘而独特。安化茶叶品种是唯一以原产地命名的品种,作为全国优良茶种之一的安化云台山茶叶就是如此。据检测,在适当时候采摘的茶叶,它的水浸出物占到茶叶的一半以上。最具有特色茯砖茶、千两茶,成为国内外收藏的珍品。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特殊,能够产生一种冠突伞囊菌,降低血糖和血脂、缓解压力,养胃暖胃、消脂瘦身、促进消化等多种保健功能。所以,安化黑茶在很久以来就成为一些以高脂肪肉类为主食地区的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目前,随着人们对食物要求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茶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边销,而是转变为内销、外销。据国内外专家分析,黑茶将来必定走向保健养生饮品布场。
(3)拥有独特的历史及旅游文化。“黑茶――何美?羌马――何殊?”明代文学家汤大师的《茶马》,认为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的治边制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黑茶的制作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二级秘密,世界黑茶之乡安化县的千两茶和砖茯茶的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二级秘密之中。安化县充分把握了“万里茶路”的起点和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等非常特色的历史、地理两大优势,大力推进黑茶产业与旅游、茶文化三者相融合。一是更深层次丰富了茶本身独有文化的内涵,谱写了《安化黑茶》歌曲,出版了《安化黑茶》等专著。二是加强了茶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着手重新修建了黄沙坪古茶市,修复了洞市老茶街,开发茶马古道等。为了感受这些茶文化,每年来安化旅游的人数高达80万人以上,直接旅游收入达到5.2亿元。茶旅一体化创造了黑茶产业经济与黑茶文化旅游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二)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强,知名度不高。安化黑茶作为公用品牌,其销售和管理难度非常大。当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品牌营销上面缺少有实力的龙头带动其发展。安化县黑茶企业已经注册的品牌多达62个,县内品牌众多,各自为政,品牌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品牌凝聚力不强,与普洱茶、龙井茶等茶类品牌相比较起来,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仍然十分有限。众多品牌使用者只顾利用品牌价值,而没有意识到品牌价值的保护和创新。一些鱼龙混杂的商家利用这一品牌图一己私利,降低产品生产质量,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到最后就会出现“坏茶驱逐好茶”的逆淘汰现象。消费者也将会不再对传统区域老品牌报以过去更多的信任,这样就会导致品牌价值的贬值掉价,整个黑茶产业的形象和美誉度也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阻碍“安化黑茶”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2)营销模式混乱,市场占有率低。企业一般的营销模式为:全国总商――地区销售商――地区商等。而安化黑茶厂商为了扩大销售,绝大部分都没有采取此种营销模式,而是在各个方面寻找经销商和商。所以会出现一家商兼做厂家的营销中心,还有其他不同规模的商和各式各样的零售商、批发商、经销商等。可以这样说,安化黑茶行业的营销模式是非常混乱的,虽然也有细分市场。例如,白沙溪茶厂,但也仅仅在零售和批发市场上略有见效。在湖南长沙高桥批发市场内,白沙溪茶叶公司的一个商开了一家门市店,着重在传统产品的批发零售。而由长沙福润的商务市场则在湖南长沙八一路、王府井商场及一些高档酒店内设立销售点和专卖店。由于销售渠道狭窄,安化黑茶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局限。目前,随着普洱茶的降温,国内茶叶市场正逐步由盲目跟风向理性消费转变,但安化黑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还很低。在中国首届青(米)砖茶交易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介绍,目前,全国茶叶产能正以8%~10%的速度增长,黑茶在2000年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去年湖北茶产业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40%,而黑茶占全国的茶产业尚不到7%。因此,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传统手工业制造制约产量。几年前,随着普洱茶的风靡,黑茶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现今,安化黑茶已经盛行市场,可是同时而来的就会是生产方式问题。如果只依赖人工手工生产,那市场的需求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供给,但要是改用现代机器生产的话,那就没有了安化黑茶那古色古香的味道。
三、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品牌建设,带动茶业发展
(1)完善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黑茶竞争力。积极推行良种良化的思路。按照良种、生态、可采要求,推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基地建设和认证,组建茶叶科研所,扩大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全程清洁化生产。建立湖南黑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完善黑茶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进程。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茶产业行业自律能力。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中就有安化黑茶“三砖”(花砖、黑砖、茯砖),为安化黑茶的国家标准化作了重要的铺垫。虽然建立了标准,但是这二十余年来却缺少了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故此,每个部门都应该各司其职,明职确责,加强对农户、企业、基地的技术宣传、指导和培训服务。(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为规范生产,统一注册“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红、安化红茶”等证明(集体)商标,以及“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花砖、花卷”等6个保护商标,确保安化黑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树立核心品牌。整合安化黑茶生产企业,在国有大企业的统领下,共同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同时,在“安化黑茶”母品牌的支撑庇护下,每个企业集团再实施差异化策略,创造出有自己的特色品牌,诸如“白沙溪千两茶”、“湘益茯砖”等。在琳琅满目的安化黑茶品牌中,挑选有规模、有竞争能力、有效益和广大发展前景的品牌,集中重点培育。在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对广大茶厂茶农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拥护,从而推动整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
(3)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安化黑茶的品牌源出于优质的黑茶产品,品牌形成于市场。应根据黑茶产品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以产品差异化形成品牌竞争力,保持茶叶产品线的创新与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新思维,积极推进品牌管理和品牌建设,要以著名龙头企业为主体,着力培养区域性大品牌,把安化黑茶打造成“独树一帜、名扬全国、走向世界”的品牌!
(二)以新型的营销模式扩大销售网络和市场
传统茶叶的营销模式一般包括茶楼、酒楼泡饮,超市、门市店零售,批发市场大量批发等。安化黑茶不仅要吸收传统营销模式的优点,同时还应考虑到当代市场经济和自身的特殊情况,可以开发酒店饮茶市场。安化黑茶因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在酒店是非常受欢迎的。将茶的冲泡简化,让住酒店的旅客能够方便快捷的自己冲泡,品到地道的功夫茶。也可在(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酒店中销售礼品茶,让客人在自己品尝了安化黑茶的同时能带上一些礼品送给亲戚朋友,也为安化黑茶扩大了宣传力和影响力。再者,安化黑茶还可以在零售模式上进行改变,可以采用分类零售的模式,把零售市场分为传统产品零售市场和商务产品零售市场,将产品等级分类销售的同时也能更大限度的获取最大利润。安化黑茶可以将主要的消费市场定位于礼品消费市场、社交聚会消费市场、追求生态型保健的人群、功能型消费市场、家庭消费、团购消费及工业消费等。
(三)实行生产规模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安化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华莱生物、怡清源、盛唐黑金等一批投资者开发茶产业,投资3亿元的“华莱健”黑茶生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同时加快现有骨干企业扩规模提品质,投资1.2亿元扩建的白沙溪茶厂年产1.5万吨标准化黑茶生产线,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厂商可以采取手工加机器结合的办法,将一些制作工艺珍贵而古老,品质比较上乘的,比较繁杂的作为手工制作继续延升。
四、结论
安化黑茶是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有人说“未来的安化黑茶就是今天的普洱茶”,人们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怀疑和忧虑的。然而,只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警惕普洱茶的覆辙,吸收其他中国茶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和创新,安化黑茶一定能取得突破,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真正的中国黑茶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孙一枝.安化黑茶文化与设计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篇7
在举杯共饮,开怀畅谈的人群中,有三位佩戴眼镜文质彬彬的茶人格外引人注目。
站在主席台上宣读“2015年贵州茶诚信经销商”名单的,是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的副会长、铜仁梵锦茶业北方总王虹女士。这位贵州茶北京推广团队的资深美女,白皙的脸庞在一袭粉红色茶服的映衬下,看起来格外娇俏动人。
王虹早年曾从事互联网产业,做了母亲之后,她将重心转移到了家庭方面。随着孩子的顺利成长,她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业余时间。2012年,王虹应梵锦茶业的朋友之邀到贵州省铜仁市旅游,一下子就被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她到朋友的茶园去参观,途中口渴,到一个砖厂借水,受到了素不相识的山民们的热情接待。她非常感动,觉得应该为这一方水土养育出的淳朴人们做点什么。刚好朋友建议她做梵锦茶业的北方,她当即应承了下来,就此进入了茶产业。
梵锦公司主要从事黑茶的生产和销售。刚开始做茶的时候,王虹很辛苦,黑茶非饼即砖,包装都是竹篾篓子,要一篓一篓地搬上搬下,搬进搬出,而且一不小心,竹篾上的纤维就会扎伤手指,这对体格纤弱的她来说,实非易事。但她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并打算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原因有二。其一,贵州黑茶品质很好,目前虽然工艺上略差些,但前景向好。其二,女人做茶,更细腻,也更文化。她把茶当作兴趣与文化来做,不仅让孩子深受茶文化的熏陶,也使诸多国外友人由茶及彼,喜欢上了浓浓的中国元素。
老家山西的王虹,晋商诚信与团结的优点在她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虽然公司事务繁忙,但只要贵州茶北京推广团队有什么活动,她总是积极响应,勇挑重担。
她很喜欢佛学家索达吉堪布的一段话:“什么时候,当你倾力做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热爱它、喜欢它,并想用它来造福更多的人。那么,财富自然会滚滚而来,幸福更会与你如影随形。”幸福的王虹,必将在茶时光里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在人群中忙碌穿梭的,是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詹东山先生,也是贵州茶北京推广团队的“后勤干事”。戴着眼镜的詹东山看起来斯文,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詹东山来自江西九江修水县,与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及茶文化推广者黄庭坚是同乡。詹东山此前在深圳从事五金产业,本已小有成就。2010年,经朋友介绍,詹东山参加了贵州省石阡县招商局在深圳举办的一次招商活动,他对招商项目之一的石阡苔茶备感兴趣,于是当即做出转产决定,关闭厂子和店铺,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千里之外群山之中的石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詹东山虽然生自茶乡,却并不怎么熟悉茶产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为此,家人很不理解他的做法。在他只身奋战在石阡茶山的三年时间里,气头上的妻子甚至一次都没有去看望过他。
困难重重,但詹东山始终坚持前行。不懂茶,就先从种茶做起。为了方便与当地茶农沟通,他入乡随俗,不到半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石阡方言。基地建立起来后,詹东山看到石阡茶的旧传统是只做春季的芽茶,深感这样的优质资源浪费得实在太可惜,就积极寻求突破。后来在一个福建茶商的教授下,他将夏茶与秋茶都充分利用了起来。
2013年,石阡苔茶北上京城,试水北方市场,有着丰富营销经验的詹东山当起了先锋。同时也对自身定位做了调整,由原来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精简为独立做销售。为了迅速提升自己的茶文化素养,詹东山广交师友,并成为了台湾著名茶界泰斗范增平老师的第500位弟子。在京期间,他每天奔走于有中国茶叶一条街之称的马连道,将沿线大大小小18个茶城都喝了一个遍,对自己销售的贵州茶的口感、外形和包装等摸了市场的底,增加了底气,坚定了信心。
2014年,詹东山在一次展会上认识了多才多艺的销售修水皇菊的小同乡冷子瑜。詹东山萌生了将修水皇菊与石阡苔茶搭配推广的想法,与冷子瑜一拍即合,成立了石阡苔茶(北京)赣江源商贸有限公司。
也是在这一年,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北京分会会长田仁兵邀请詹东山加入分会。詹东山认识到单一的茶品凭自己的实力形成不了大的气候,他以三个凡是“凡是北京团队的茶事活动都参加,凡是华北地区的展示活动都参加,凡是分会分配的任务一定百分之百努力去做好”,欣然加入了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北京分会,共同推广销售贵州茶。
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北京分会每年都要参加多个展会,让北京市民零距离听到、看到并喝到物美价廉的贵州茶。每一次展会,詹东山都特别尽心尽力,并经常深夜看守货场,但他从不言苦。詹东山认为,一个团队就得有一个团队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决定的事,就认真去做。本着这分执着认真的态度,詹东山的贵州茶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抱着刚满半岁的小儿子来参加此次盛会的,是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北京分会旗下企业贵州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微商总魏晓静女士。魏晓静来自河北石家庄,此前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二宝出生后,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闲不住的她总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既可以照顾孩子兼顾家庭,又能够不脱离社会并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经思考,她把目光锁定到了方兴未艾的贵州茶产业上。还是2005年来京之初,魏晓静就认识了一位贵州好友。每当好友收到来自故乡的茶叶,都会分赠于她。就这样,在北京市场还鲜见贵州茶踪迹的时候,她就已经喝到了滋味甘醇的贵州茶。而这一喝,就是十来年。喝惯了贵州茶的她甚至觉得其他茶都没滋味了。
2013年底,贵州茶大举进京,在有“中华茶叶一条街”之称的马连道安营扎寨,先后组建了梵净山茶城和遵义红茶城,百年老店吴裕泰也开始主推来自贵州高原的绿宝石系列产品。赋闲在家的魏晓静十分看好贵州茶产业的发展。2015年,经朋友介绍,她结识了新景公司华北区总经理卢进。在卢进的建议下,魏晓静承揽了新景公司的微商业务。
篇8
不管是奥运五环茶,还是世博会十大名茶,中国茶都以傲人的姿态向世人展现着自己不同寻常的魅力。2010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这个秋季如期而至。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会是福建茶界一张烫金的名片,吸引海峡两岸和国内外所有人的视线。
纵观2010闽茶风云,不禁让人欣喜。世博会上福建茶抢尽风头,世博十大名茶闽茶占3位,再次彰显福建作为中国产茶大省的实力,验证“中国茶叶在福建”这句话;海峡两岸各项茶事交流活动持续不断,“两岸红-世界香”海峡两岸春茶祭采大典、闽茶中国行都圆满落幕,开启两岸茶业交流的新篇章;而中国矿业收购星愿,武夷星借壳成功上市,成为福建茶业第一股,风投介入印象大红袍茶业,游资炒作岩茶,价格一路飙升,标志闽茶进入资本融合的新时代;以福鼎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历史名茶异军竞起,闽茶队伍更加壮大。
世博,闽茶绽放
从1851年在世博会上首获殊荣,到2010年获得世博会的十大名茶3席,闽茶经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今天终于绽放了最绚丽的色彩。纵观历届世博会几乎都少不了中国茶叶,而中国的产茶大省福建,向来也是世博会茶叶展台的常客。闽茶作为17世纪最先流入欧洲的中国茶,它与世博会之间的故事已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
打好“世博牌”,绽放国际舞台
世博会以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被我国经济界视为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一难得的市场推广渠道。对于这样一场五年一届的全球盛会,万千企业都跃跃欲试,想要从这块超级“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志在拓展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福建茶企更是不甘落后,纷纷摩拳擦掌。风风火火地展开世博营销。
上海世博名茶招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中国茶产业整体形象的提升。”闽茶作为世博中国十大名茶的重头戏,在世博的舞台上进行着全方位的展示。对于抓住世博商机,福建各茶企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闽茶对接上海世博会活动有三大渠道:
一是进入位于世博核心区域的联合国馆。经筛选进合国馆的“世博十大名茶”中。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上榜。参展茶企可在萁产品外包装上使用联合国馆标志,还可在产品上印刷“世博会指定礼品茶”和
“中国世博名茶”字样。福建省还选送8位茶艺师,在联合国馆接待各国贵宾。
由于联合国馆地位特殊,是世博会的核心展馆之一。位置和知名度排在各类展馆的前列,特别是在开幕式当天等重大活动日,联合国馆是嘉宾指定参观的展馆之一。因此。在陆尧看来,“中国茶叶走进世博会联合国馆。不仅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有利于树立企业的高端品牌形象。”对于登陆联合国馆进行茶叶展示,安溪铁观音集团以及八马茶业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这对展示和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对企业来说,能够代表安溪铁观音进合国馆,就是企业本身实力的证明,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大有好处。
二是特许经营和名茶评选。福建省茶叶学会获得了世博会特许商品零售商和生产商的资格,组织茶企在世博会期间推广闽茶品牌。
华祥苑作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生产商及零售商,走的是“世博特许商品”之路。成为世博特许商品究竟意味着什么?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给出了他的答案――品质是真正世博的标签。一旦世博的Logooy印在了产品包装上。就意味着企业品牌与产品质量要符合的是世界级的标准,要接受的是来自世界各地7000多万世博参观者的检验。
三是在福建馆显要位置设立专门的茶艺互动区,世博会期间在这里进行茶叶展示、茶艺表演及品茗、赠饮活动。福建省共有近10家省内品牌茶叶企业轮流展示武夷岩茶、铁观音、坦洋功夫等闽茶精品的风采。同时,福建馆还在展演区不定期展示福建特色产品。
除了以上形式之外,世博对于所有福建茶企其实都是一个机会。裕园茶业营销总监陈福友表示,虽然没能进入世博园区进行销售和展示,但世博给铁观音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世博园区的范围。世博开幕后的20多天时间。裕园茶业在上海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左右。在上海世博会举行的6个月的时间里,来自产茶区的各知名茶企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以多样的形式在世博会的舞台上纷纷亮相,一展风姿。此次世博会福建茶企参加数量之多,茶类之全,令人望“茶”兴叹,为历届世博会所不及。这一方面说明闽茶企业实力壮大了。有能力有魄力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另一方面说明,闽茶在全面发展,各个茶类茶产区齐头并进。
抓住机遇,做好“后世博”准备
特许商品、园区展示、世博茶寿星、世博茶仙子……实力茶企在世博会上的大动作固然值得关注。然而,世博带来的影响却可能辐射到整个闽茶行业。除了利用好此次的世博机会之外,“后世博时代”继续提升茶叶品质,打造闽茶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品牌的影响力、生命力不是靠一两次成功营销就可以建立并长期保持的,世博会固然让闽茶获益良多,但如何乘胜追击。继续扩大闽茶的品牌影响力,让闽茶企品牌尽快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甚至是国际品牌的突破,却是非常值得深思与研究的,并且是刻不容缓的。
安溪铁观音集团副总经理钟彬彬表示。世博会让安溪铁观音集团看到了更大的商机,接下来企业将扩大茶园基地,保证以更充足的优质茶叶满足更广大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选拔人才、加强管理更显重要。增强区域性人才培训将成为企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人才培养中,营销文化的培训是重中之重,企业将面临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产品营销培训向文化营销培训的转型。
安溪魏荫茗茶魏月德同样看好世博会的后续影响力,他说魏荫接下来将会大规模建设铁观音庄园,在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让更多人可以在“茶海山上看茶园”,进入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历史风光中。
“借助世博的平台,可以直接地、集中地面对各个消费阶层,对于我们未来在产品研发方面带来大量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通过世博的展示,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大家从国际化的运作、前期筹备以及馆内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启发和磨炼,学到了很多。”武夷星相关负责人说,“参与并借助世博平台展示公司企业文化和产品。是公司开始新一轮发展的最佳展示窗口,世博的影响力以及我们企业自身的优势结合,对未来市场的拓展以及品牌的深入发展会带来集聚的效应。”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总策划舒曼先生表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出路关键在世博后。世博会只有半年,各家各戴一顶“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帽子只能停留在一种表象。历史终归是历史,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借联合国馆这一
不可多得的平台,使之成为世博十大名茶今后发展的动力。这才是关键。
链接:闽茶世博缘,源远流长
1851年,闽茶和世博会的情缘早在第一届世博会召开时便已结下。
在1867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上。3位福建少女在中国展区表演高超中国茶艺。她们是目前所掌握的世博会史料中,关于福建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
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中国茶叶被誉为“品质优美,甲于全球”,闽茶因表现出色,获得了多项殊荣。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太姥银针)入选世博十大名茶。
两岸,交流开启新篇章
地处海峡西岸核心区域的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血脉相连。海峡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有着割舍不断的“五缘”情怀。而两岸延绵千年的茶缘更是香袭千古,茶韵悠悠,亦为两岸同胞骨脉相连的文化纽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籍茶商往来于海峡两岸,他们一方面促进了两岸茶业经贸合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两岸茶文化的交流。2010年,两岸茶业交流更加密切。和往年相比无论是互相了解的深度还是交流沟通的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开启了新的篇章。
“ECFA”使经济合作大踏步跨入新时代
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庆签署。台湾茶叶被纳入重点关照的“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成为协议的第一批受益货物。如果协议实施进展顺利,2011年,涵盖绿茶、乌龙茶、红茶、半发酵茶等多种类别的台湾茶,进入内陆的海关税率将由目前的15%降低到5%。而到2012年。则完全实现零关税。台茶关税在两年内完成两级跳,共有18项台湾农产品受益,而茶叶就占了其中6项。
以往。台湾茶进入大陆市场,只能经由“小三通”的方式。从2010年9月13日开始,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台湾茶业进入大陆市场不仅关税降低。而且也不用再走“小三通”方式,这对于台茶来说是抢占大陆市场的机遇;而对于大陆来说,无论是茶企还是消费者。以后获得的台湾茶不仅货真价实,而且安全也更加有保障。
协议一出立刻引起海峡两岸茶界的热切关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盼望尽快签署。”“两岸茶王”李瑞河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早日构建也表达了热切的期待。“中央政府对台湾茶业、茶农的关心与关照,由此可见。”大陆某资深茶人说。在资深茶友网站三醉斋。不少茶人纷纷发帖祝贺,并呼吁台湾尽快开放大陆茶叶入台。
而对于大陆茶叶何时进入台湾,各方人士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陆茶叶入台的瓶颈。不是关税高低的问题,而是彻底禁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表示,“我们欢迎台湾茶叶进入大陆市场,也呼吁相关部门合作,尽快实现大陆茶叶入台,海峡两岸携手努力,共同促进中华茶叶经济和茶文化的发展。目前,大陆茶叶产大于销。开放大陆茶叶入台,也可以实现两岸茶叶市场互补。”
台湾不少茶业从业者也积极呼吁开放大陆茶叶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区制茶同业公会理事长许正清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未来也应开放大陆茶进入台湾的渠道,让两岸茶叶市场回归自由市场机制,也让台茶产业进口原物料加工后,有机会营销全世界、甚至回销大陆。两岸茶产业链环环相扣,台茶技术优良,应开放更多空间。让两岸所生产的茶,不论内需或外销,创造开发出共同市场,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喝得到。
从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开始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载之久的“三通”梦圆满,到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再到2010年9月13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两岸茶业经贸交流与合作史上掀开一页页新的篇章,两岸关系发展大踏步进入了新时代。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两岸同胞谋求了更多福祉,“五缘”情缘得以传承,两岸关系也得以深入发展。
两岸文化交流推陈出新
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岸茶文化自然也无法分割。台湾的茶文化根源在大陆,台湾茶人对祖国的茶文化都非常崇敬和尊重,并以各种形式到大陆来进行茶文化交流。
2010年4月1日,一场名为“两岸红・世界香”的海峡两岸春茶祭采大典在福建福安晓阳白云山上和台湾省花莲县瑞穗有机生态农场同时举行。两岸茶人分别用台湾的阿里山泉水冲泡“金茗红”坦洋工夫红茶,用福安白云山泉水;中泡“一炮红”鹤冈红茶,此举象征着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五缘”情结,也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茶业经贸、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利于两岸茶产业更好地实现合作双赢。
2010年6月21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委农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等共同主办,由报业集团所属《海峡茶道》杂志社等承办的闽茶中国行首站在台湾举办,在以“闽台茶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2010闽台茶业高峰论坛”上、两岸茶人提出了一些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并针对当前海峡两岸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两岸茶业如何开展进一步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论坛现场,福建坦洋工夫集团与瑞穗有机生态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两岸红”系列产品。此外,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的“寿宁杯”海峡两岸茶艺小姐电视大赛广邀台湾同胞参与。以共同传播中华茶艺为目的,提升茶文化的品牌效应,并逐渐发展成向两岸茶艺事业提供专业人才的展示平台和储备基地。
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沁人心脾的茶香,伴随着两岸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一起跨越了海峡,再结茶缘,谱出海峡两岸茶人的和谐乐章。
资本,闽茶资本时代到来
在内抓质量、外造品牌的同时,福建茶业的资本化与国际化脚步也正越迈越大。这两年间,福建茶企积极组织各项特色活动。抱团协作,吸引国际投资机构及投资人的注意,为福建茶行业引入资本进行运作;同时筹划把闽茶终端连锁店开到香港、台湾等地区,借此为跳板欲撬动闽茶的国际市场,为茶企上市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借壳上市+风投发家
2010年1月,星愿中国(原武夷星)由港股上市的中国矿业以6.4亿港元收购,全权控股。天福集团、八马集团、铁观音集团、日春的上市步伐也在加快,由此引起了各方关于福建茶业第一股的激烈讨论。2010年8月,福建印象大红袍公司又获得深圳允公投资机构的一次性前期投资5000万元。不管是借壳上市还是风险投资,这些现象都说明闽茶对大资本运作机构的吸引力,彰显出闽茶作为中国茶界主力军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闽茶资本运作时代的曙光。
今年年初,当这些业内龙头企业上市消息盛传的时候。业内不少人士预测,今年福建有可能会出现经营不同茶类,或是位于不同区域的茶业品牌,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上市。例如,原先处于竞争状态的铁观音企业或是
武夷茶企业,有可能为了上市进行积极合作。而这样的整合,无疑将改变企业间的竞争状态,使企业由竞争走向联合。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上市整合。福建茶业第一股将更具悬念!
从2009年茶市发展情况来看,不少人认为,发展较成熟的铁观音企业已经完成了在福建市场的布局,开始纷纷向外发展,这一趋势在2010年将更加明显。而本省的其它茶种。如红茶、岩茶、白茶等茶类将会进一步抢占福建市场。
福建的一线茶企竞争,出现了从资源整合的竞争阶段进入资本复合品牌双元化运作阶段的趋势,相信在未来的三五年里,资本和品牌的力量会成为茶叶行业新一轮竞争的主导力量。
茶叶市场的火热,使得形形的茶企蜂拥而上。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茶企间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茶行业的资本化运作将成为茶企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很多小企业困难以支撑高成本运作将可能退出舞台,相应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大品牌茶企取代,而上下游资源也就在这种扩张趋势下逐渐转移到大品牌茶企旗下。广大茶企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资本化运作必将给众多的茶叶企业带来新的扩张发展机会。进而建立多元化的商业战略模式,茶叶行业和其它行业将实现跨行交叉投资。茶企多元化的品牌扩张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茶叶企业产品单一的商业运作模式,整个茶叶行业的一线茶企进入产品多元化的产业经济时代已成趋势。
虽然当前茶企的资本化运作只是露出些许端倪,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茶行业的一线茶企品牌大规模进入资本运作阶段将为时不远。品牌茶企借助于茶叶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各种资源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之后,面对的竞争标杆将是国内巨头甚至是国际巨头共同参与的竞争环境。当前。福建众多知名品牌茶企都在积极打造茶叶强势品牌,为将来谋划上市做好基础准备,至于谁将更早更好地进入资本运作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闽南茶企蓄势待发
作为“中国茶业第一股”,龙润茶在组建过程中,大股东焦家良与火箭资本投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站在一个世界级品牌上做茶叶品牌,是中国茶企的新高度、新起点,加快了与世界迅速接轨的步伐。业内人士人为,茶行业已经就此迎来资本运营的时代,一场茶行业的变革正悄然袭来。
2009年首届香港国际茶博会期间,福建省安溪县政府组织了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有限公司、龙馨茶业有限公司、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日春股份公司等5家骨干茶企,赶赴香港参展,迈开了铁观音茶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借助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安溪铁观音极大地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原本以出口日本、东南亚及俄罗斯为主的安溪铁观音,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已经呈现市场拓展的新动向。
展会期间,安溪5家参展茶企共与来自中国香港、美国、欧盟、非洲及中东地区的采购商签订了数百万美元的茶叶购销协议,有众多商家表达了发展安溪铁观音加盟店的意向。可以说,通过参展,安溪茶企提升了知名度,也积累了更多的海外客户资源。他们希望趁热打铁,纷纷筹划赴港设点。有茶企甚至还迅速就地成立自己的香港办事处,期待以此为跳板。撬动铁观音的国际市场。
安溪县政府还拜访了香港贸发局总裁林天福,畅谈了安溪茶业走国际发展战略的设想,并向香港资本运营商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到安溪共商合作发展安溪茶业大计,香港方面对此给出了积极回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此行引起了传奇投资人黄健华的注意,这位NBA华人老板很快与香港金保利集团董事长洪祖杭等人一起亲赴安溪考察铁观音产业。寻求合作的商机。在安溪参观、考察期间,洪祖杭和黄健华对铁观音的制作技艺和品质、口感都非常赞赏,对铁观音所蕴含的茶文化也很感兴趣,相当看好铁观音的市场前景。另外,安溪茶企先进的生产线和雄厚扎实的基础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被称为“财富金字塔尖的投资者”的黄健华曾经多次说过,体育产业、农业以及股票是他投资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体育产业外,中国农业中的茶将成为他很重要的投资领域。“作为投资者,当然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看中国市场,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它领域都已经有各自出名的品牌,唯独茶业没有。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投资领域是很幸运的,这次的回报一定会超过以前。”黄健华如此解释他从篮球界跳到茶业的逻辑。有观察人士表示,黄健华的安溪之行,或许预示着铁观音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大量引入国际资本。
热钱,炒热茶市
在2009年茶市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茶叶经营。于是,不少来自房地产、船舶、煤矿、IT等行业的资金开始进入茶行业。形形的茶店如同蜘蛛网般向全国蔓延,在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更是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茶店和茶庄。尤其是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和岩茶,近两年大受投资者青睐,成为茶市中炙手可热的茶类。武夷山元正茶厂的经销网络在福州就多达近20处,从2009年至今短短1年多时间内,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达500多家。
红茶继续升温
2005年正山小种新品金骏眉的横空出世,搅热福建省内外红茶市场;2006年金、银骏眉开始在福州地区热销,此后几年,金、银骏眉一直成为高端红茶的代表,保持红茶的最高价纪录;2006年10月,“坦洋工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装出场;2009年福建红茶产量逾4万吨,占省内茶叶市场份额近3成;2010年1月,福建坦洋工夫茶以自有品牌专柜销售的模式,正式进驻120多家北京张一元茶叶连锁店……这股红茶热来势汹汹。像滚雪球一样,占据的市场越来越大,波及的人群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
当下,随着红茶市场的日益升温,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产品良莠不齐、价格混乱……更多的是引起人们的诸多思考。有人对此充满期待,称这是红茶“卷土重来”,“可能带起新一波红茶热潮”;有人对此深感担忧,认为红茶刚刚兴起不久,如此大规模的快速扩张,或许是个隐患。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专家认为,要让红茶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关键还要靠不断提升茶的品质。茶叶没有生产标准。就会失去规范,就容易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据了解。福建四大红茶中,目前仅有坦洋工夫在2010年5月开始实施了国家标准,武夷山正山公司已牵头发起。与当地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正山小种及金骏眉的地方标准,目前已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
此外。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发挥强大的宏观调控力量。近几年,南平市对红茶的宣传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桐木村正山小种红茶协会,对红茶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宣传和导向支持。福安市也加大了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同时突出茶叶品牌的打造和宣传工作,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股红色风暴在众多权威机构的扶持与推动下,正
逐渐由盲目走向理性,由乱象走向规范。在此期间,呈现出了众多精彩的营销案例,涌现出了不少茶品牌新秀,它们既带动了企业的飞越,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经典教材……另一方面,红茶热还带动了红茶阵营的迅速扩容,在传统红茶的基础上,水仙红茶、观音红茶、佛手红茶等新型红茶也粉墨登场。
在一片“涨声”中,我们对金骏眉热、对红茶热。应有理性的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和落点,都应该是――专注品质做好茶,唯有如此,福建红茶才能一直“红”下去。
游资炒作岩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动荡、楼市调控,许多投资者失去方向,从疲软的楼市及股市撤退、从严打的农产品市场出逃……游资盯上了“液体黄金”――茶。2010年9月2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投资新贵调查(一)――大红袍沉浮录》,以厦门为缩影,让我们看到大红袍作为投资新贵。赚得大批的游资来炒作,成为福建茶界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
厦门市茶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5月至今,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数量达500多家。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厦门茶店里的大红袍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但进店看茶、买茶的顾客却是寥寥无几。
“今年武夷山一些炒岩茶的人会被套得很惨。”在福州海西茶城某茶叶店中,店主余先生聊起当下的岩茶走势,摇了摇头。余老板是武夷山人,有自己的岩茶厂。他说,今年5、6月岩茶成了抢手货,很多人带着现金到武夷山收茶,茶农也一改往年的做法,不给茶商拖欠茶款,直接收现金。当时岩茶价格一路高涨。甚至出现翻倍上涨的行情。“问题的关键是。一些游资高价收购到手的茶叶现在还库存在手里,如果现在没有客户成批接手,零售又卖不出去,风险就加大了。”
“许多‘游资’手握重金,可对茶行业不一定了解。这样盲目投资扩张的风险代价非常大。”一业内人士说,一方面,高火烘焙过的浓香乌龙茶、武夷岩茶、红茶。虽然贮存相对容易,但对于不熟悉茶生意、茶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长时间囤积可能使茶叶的品级严重下降,从而影响其价值。“茶叶这东西,差一个品级,价格可能相差好几倍。”
此外,这类炒作行为对整个茶行业的影响显然是负面的。“比如前几年。云南普洱茶的茶青卖到10多元一斤。现在有的地方普洱茶青每斤0.36元,比草还便宜。”厦门茶叶协会的一位人士称,炒作等短期行为不但风险大,还会危害整个行业发展。
见证过云南普洱茶从高峰到低谷的全过程,我们或许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岩茶炒作缺乏基础,要炒作概念同样很难。每个山场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都不一样,且量都比较散,收购时价格都不是统一的,因此盲目地炒作风险极大,即使是小范围内炒作,也有可能高位套牢,茶叶霉在手中。那时,不仅游资客会尝到被套牢的苦果,整个行业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回归,历史名茶重塑辉煌
近几年,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大红袍为代表的闽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抢占国内茶叶市场,在其带领下,一时间,全国各地茶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催化作用,各产茶区政府和茶企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在如火如荼的茶市中分得一杯羹。在这白热化的茶叶战场上。我们看到7以福鼎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福建历史名茶,它们历经岁月浮沉,如今渐渐回归的身影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名茶的华丽转身
说起闽茶,大多数人能顺口说出的主要是铁观音、大红袍之类在市场上常见的品种,而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历史悠久并辉煌一时的历史名茶却鲜为人知。
福鼎白茶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主要出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市场获得青睐和成功,而国内的市场却一直没有打开;福州茉莉花茶以其工艺精湛、品质优良而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曾一度居全国之冠,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辉煌不再,福州花茶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近几年,茶行业大热,茶成了市场的宠儿,这些历史名茶以其深厚的内涵与优良的品质迎来了回归,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建名茶越来越频繁而高调地出现在全国大小茶店中,更一度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2007年,福鼎白茶在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上大放异彩,由此正式宣告福鼎白茶开始回归国内市场。2009年11月14日,福鼎白茶极品“太姥银针”正式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参展,夺取了世博会联合国馆“世博十大名茶”最后一张入场券,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用茶礼品,为“世博十大名茶”评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福州茉莉花茶的回归之路也同样精彩。2009年初,福州荣莉花茶进入全国政协礼堂;4月,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立。35家茉莉花茶生产、销售及科研单位共同签署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自律公约;9月,国家质检总局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1月,国家农业部批准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10年9月,福州茉莉花茶传承技艺大赛成功举办。同时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正进行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政府也借助其它平台努力地恢复发展茉莉花茶产业。2010年6月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根据《福州市城市发展整体规划》(2009~2020年),福州闽榕浦口茉莉花湿地公园对接项目签约,福州斥资1.5亿打造茉莉花主题公园。
这一系列的活动加速福鼎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的回归步伐,为这些历史名茶聚集了人气、打开了市场。2009年福鼎市茶园总面积20万亩,茶叶年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2.47%,全市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381家。有品牌商标企业76家,涉茶总产值达13亿元。福州茉莉花茶的主管部门则是集中力量培养出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以茉莉花茶博物馆、观光园等为主要内容的茶旅游、茶文化品牌。
期待更多的“回归”
福鼎白茶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跨出回归的第一步。虽然是很成功的一步。但是回归之路漫漫也并非开阔平坦。“想要恢复福州茉莉花茶的辉煌,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的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企业的抱团协作和加大宣传力度。”福州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士对笔者总结道。
篇9
“茶”里乾坤
来自茶叶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茶叶消费市场的规模每年约120亿元人民币,并以3倍的速度递增。随着茶饮品种的日渐丰富及茶叶健康功效的逐步体现,茶经济中蕴藏着诸多的创业商机,其中,茶饮市场的潜力最为引人注目。边缘茶产品的开发经营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日用品领域,以茶为主题的牙膏、香皂、香波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医药领域,由茶多酚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开始获得人们的认可;在食品领域,茶油、茶粉、茶糕点、茶糖果、茶餐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五大创业方向
茶经济中蕴藏着诸多的商机,那么,其中哪些领域值得关注?创业者该如何淘金?对此,资深创业指导专家推荐了以下五大创业方向:
奶茶铺
现在一些年轻人非常钟爱珍珠奶茶,一年四季,手捧一杯奶茶边喝边逛街的人随处可见。目前,奶茶铺大多都是以外卖形式经营的小型店铺,虽然店铺规模不大,但市场规模惊人。以“街客”为例,2003年初成立,现已在上海、北京等地开设了200多家加盟店。
奶茶铺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入稳定、风险小、无技术难度等特点。
茶叶店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饮茶人口约为2.6亿,茶叶销售市场潜力巨大。从上海地区的情况看,天山茶城、九星茶场、天福茗茶、汪满田、黄山茶叶店等都已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值得一提的是,60~180元的中档茶在上海特别有市场,为普通市民看好;而高档礼品茶因受白领及中高收入者的欢迎,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开一家茶叶店至少需要10万元的投资,具体投资额要根据店面规模和销售茶叶的档次而定。
休闲茶坊
现代都市里,休闲茶坊遍布大街小巷,是年轻人聚会、休息、娱乐的最佳选择。休闲类茶坊占地面积较大,至少在150平方米以上,因此前期投入较大,包括租金、装潢、设备等在内,约在50万元。
茶艺馆
茶艺馆与休闲茶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定位于白领、商务、文化人士,讲求文化、格调与精致,以高雅的茶艺和温馨的环境而称道,以享受茶文化为营销口碑。茶艺馆的面积要求更大,一般需要150-500平方米,由于定位于中高档茶饮消费,因此对店面装潢的要求也较高,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创业者。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68-02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业集群中的大中型企业品牌实力强大,生产工艺水平高,产品质量可靠,则该区域品牌效应越大。湖北宜昌地区成就了一批湖北名优品牌,宜昌市采花毛尖获得“湖北十大农产品品牌”称号,萧氏茶叶、屈乡丝绵茶、昭君白茶获“湖北优秀农产品品牌”称号。但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希望借助区域品牌来提高影响力和开拓市场。提升宜昌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走农业的品牌化发展之路,是提升宜昌优势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宜昌市茶叶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茶叶品牌多,地理标志性不强
宜昌市茶叶小众品牌多,难以突破名茶的品牌围攻。农产品很难在同一区域推出两大品牌,其原因在于其消费者本身是大量“小众化”的集合体,他们选择农产品时更多注重产品的地域特色,一旦特色过多,就显得没有特色,比如鹿苑茶、昭君以及“采花毛尖”“萧氏茶叶”等名茶下面的小众品牌。
(二)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抑制了区域品牌建设
茶叶生产与建设过程较为分散,茶叶加工能力薄弱、精细化程度不高、研发能力滞后,抑制了区域品牌建设。第一,农户长期自行种植,即使形成专业合作社,因地理条件限制使得生产管理粗放,效益差,降低了茶叶的溢价性能。第二,分散化的种植和采摘,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第三,茶资源利用率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导致全区过于重视春季名优绿茶生产,忽视夏秋茶的加工利用。
(三)区域品牌建设中人才匮乏
许多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干部是从熟练工人中提拔的,他们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激励机制的缺失,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法律、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宜昌市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的障碍。
(四)区域品牌建设没有很好地融入区域文化
宜昌市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还没有充分挖掘三峡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没有很好地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影响到区域品牌的延伸与传播。
二、宜昌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探讨
(一)重塑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理念
目前宜昌有茶叶产业协会、宜昌茶叶网等平台,应联合茶叶企业,重塑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理念。首先,价值导向,共同关注茶叶的健康作用和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好产品的成本,培育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建立起质量规范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通报、监督、追溯体系,茶叶加工企业要通过ISO9000认证、HACCP认证等,出口的茶叶企业要获取欧盟、美国、日本等的有机茶体系认证。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减少过度包装、杜绝虚假宣传,真正提高茶叶的品质。其次,重视从“名茶”到“名牌”的建设。这需要茶叶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主管单位在突破区域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共同突出地域概念,这也是当前宜昌区域茶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必须下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搞好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尽快进入新一轮成长期;对开始进入成长期、自身有一定融资能力但规模偏小的企业,重点引导其做强做大,扩大市场份额;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极具成长潜力的企业,协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提高融资能力。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创造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政府对评选为国家级及省级名牌产品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励。在公共资源的投放上,加大地域品牌的保护力度,加强商标管理,加强对非法盗用知名品牌商标的稽查力度,在这一过程中重点突出茶叶的宜昌品牌效应。
(三)全面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
规范茶叶园区建设和茶叶加工厂建设。推进现代高效茶园建设,鼓励支持茶叶企业在核心基地建立茶叶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培育一批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茶叶企业。对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给予补助,对茶叶加工企业实行能源补贴,落实茶叶机采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公司等企业设立茶树病虫统防统治试点,增设病虫害统防统治创建奖,促进茶业产业提档升级,从而促进区域品牌健康发展。
(四)建立“政、产、学、研”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品牌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中以农业活动为中心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高度集中,从而为“政、产、学、研”互动机制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宜昌市五峰县围绕“采花毛尖”品牌,夷陵区围绕“萧氏茶”品牌等,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引入智力资源,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推进科技创新,联合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五)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扩大品牌宣传
宜昌市可通过弘扬茶文化,对历史资源、民族特色、地方民俗等进一步挖掘,将区域文化更深地融入到茶叶品牌中去,提升茶品牌的竞争力。如夷陵区可发挥千年茶文化历史和三峡地区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开展人文兴茶、节庆兴茶活动,进一步提升茶市场的文化附加值;整合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品牌传播。近几年,宜昌通过举办名优茶品鉴会、茶叶博览会、展销会、斗茶大赛、茶艺表演以及邀请著名影星为产品代言等方式,注重全方位宣传品牌,塑造了鲜明的区域品牌个性形象,扩大了区域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公众舆论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认同度与美誉度。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区域品牌发展
区域品牌的产权主体可以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家联盟、龙头企业。其中,行业协会在充当区域品牌主体上具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区域产业规模的日趋壮大以及区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区域品牌影响范围将越来越广泛,这时便需要一个机构组织如茶叶行业协会,集群企业力量适时推动茶叶区域品牌扩张,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
茶叶产品区域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先导、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名牌战略,从而实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品牌价值全面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亚林.区域品牌的形成创建机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