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设计工作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园林专业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与园林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巩固、拓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化与融会贯通、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本科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把课程学习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任务为引领开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执行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复习、巩固、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同时培养探索精神、自主学习习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任务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人人参与的自己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1]。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两个适用性特点:一是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二是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2]。因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比如高虹[3]在《高职应用文》、江务学等[4]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包括两个大的方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其中,毕业设计又分为方案设计与工程设计。对于园林工程设计方向,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外文翻译、综述撰写、工程设计。本文以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任务设计
教学目标。本任务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点:①掌握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确定方法。②掌握固定式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中喷头选型及布置的工作方法。③掌握喷灌系统管网布置的技术要点。④掌握喷灌系统管径确定的工作方法。⑤掌握喷灌系统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图示方法。⑥掌握设计说明的撰写方法。⑦进一步培养应用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教学内容。本任务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园林绿地灌溉制度确定的基本知识。②园林绿地常用喷头的主要类型及技术参数、适用条件。③园林绿地喷头选型、喷头布置、管网布置的基本知识。④喷灌系统管道管径确定的基本知识。⑤水泵及动力设备选型的基本知识。⑥喷灌系统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图示方法。⑦设计说明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及撰写方法。
教师在设计本任务时,可以结合自身或学生企业实践,以企业真实的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作为教学任务,提供基址图、景观设计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及相关资料。
学生通过《园林工程》的学习,对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其知识基础依然薄弱、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毕业设计工作的需要。为便于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角色,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将该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各子任务的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园林绿地喷灌系统工程设计子任务表
2.任务展示
教师以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任务所选定的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及相关资料;以PPT课件或视频形式介绍园林植物对园林绿地景观实现的意义,以及灌溉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本任务的学习兴趣。
3.任务分析
引导学生阅读实训任务书及相关图纸、文字资料,了解设计区域土壤、气候、地块轮廓、植被类型、水源条件等相关信息,明确实训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基址条件、相关要求、成果形式及考核标准。
4.任务执行
本任务以2~3人为一小组,选定组长一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具体工作步骤包括: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喷头选型与布置、轮灌区划分、管网布置、水力计算、水泵选型或喷灌管网入口设计工作压力确定、图表绘制、设计说明撰写几个环节。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要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进度,对工作认真、进度较快的小组,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学习不积极、工作拖拉的小组,进行必要的督促、引导与教育;对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根据各组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对任务大小、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任掌兰
任务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环节。
组内自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交流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设计成果,并准备小组汇报材料。
组间互评。教师组织全体同学,以组为单位进行工作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对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总结概括,对本组总体工作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接受其他同学及教师的提问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评价。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成果质量及汇报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说明,以帮助各组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工作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
1.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呈现,有明确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有效改变了学生毕业设计初期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并且,对于较为复杂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开始毕业设计。
2.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大小适宜,考查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工协作,边做边学,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协商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意识。
四、结语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毕业生资料搜集与分析能力、外文阅读与翻译能力、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应用园林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实际问题能力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相关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并结合各任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任务展示、任务分析、任务执行及任务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理论基础、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循序渐进,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丽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3):86-88.
[2]张永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9(5):44-45.
[3]高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中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76-178.
篇2
[关键词]工业工程研究性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49-03一、工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工业工程(IE)是研究工业系统的效率与发展的一门工程学科,IE的许多重要的技术和理论方法都来源于生产实际,并最终应用于制造企业来提升效率,因此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实践活动。
在工业工程专业实施和推广研究性教学方式,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透彻地掌握课程知识
以“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讲授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先进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在以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往往对ERP、MES、PDM等信息系统难以理解,通过实施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分组学习和实际操作这些软件,并分析企业对它的需求,就能相对容易地了解这些信息化软件。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相比较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研究性教学方式由于分组更小、目标更明确、教师(或研究生)对学生的指导更多更具体、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大,因此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主动实践能力,以“运筹学”的研究性教学为例,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先安排几个专题,让学生查阅文献、进行研讨,建立数学模型,学习Matlab等数学软件,实现算法并进行结果分析,在整个流程中,学生的主动实践将发挥主要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研究性教学方式多采取分组形式,每个小组3-5人,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每人都有任务分工,最后的结果形成需要大家通力协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充分认识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
(四)有利于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研究性教学,一些优秀学生能够较快地脱颖而出,取得一些创新成果,或发表科研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或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五)有利于教师获得科研和教学的灵感
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构,提倡用“研究”的观点和方法改造传统教学,使教学活动由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向学生和教师一起发现知识的过程转变。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虽然还无法取代研究生的作用,但时常也有一些不错的想法,这些思路对于教师的科学研究不无裨益。
二、工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流程
研究性教学方式能否在工业工程专业成功实施,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外部环境能否支持这种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情况、教师的科研项目情况、教师的研究团队情况、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学生的基本素质等;其次是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流程是否合理,包括课程的选择、学习团队的组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可以归纳为“体系支持、项目牵引、团队保障、严格管理、公平评价”,下面针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的调整
为了在工业工程专业推行研究性教学实践,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有条件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的课程包括部分专业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等,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压缩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外学习时间。课堂教学约占总课时的75%,主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课外学习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课时规定内的时间,占总课时的25%,主要进行题目选择及分组安排、科研项目介绍、分组讨论、方案指导、成果汇报等工作;另一部分是课时外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查阅、工具软件学习、操作实践和汇报材料准备工作。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应注意课程的选择,条件具备的课程才能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
2.鼓励有指导的小组分散实习,取代传统的大团队生产实习方式。传统的生产实习往往由一、两个教师带队,去一家制造企业开展为期三周左右的生产实习,实习的方式以参观和授课为主,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而采用分散实习后,每个教师只带5-8个学生,实习时间可以更长(比如1~2个月,利用大三结束后的暑假),教师安排学生进入自己的科研项目团队,让研究生协助指导,甚至可安排学生去企业参与项目调研和方案设计工作,实践表明,这种实习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3.鼓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并进行双向选择。以前的毕业设计是单向将学生安排给指导教师后再确定题目,每年题目的变化不大,学生有可能选择不了感兴趣的方向,因而积极性也不高。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可以让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需要,安排具有吸引力的题目,提高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兴趣。
4.设置课外学分及其他奖励。可以规定如果学生积极参加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并获得可以考核的不俗成绩(比如发表科研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则给予课外学分,同时在保研时进行加分奖励,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
(二)科研项目的选择
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的支持,科研项目包括企业合作项目、预研项目等,进行项目选择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要难易适中,适合本科生参与学习;其次是项目与课程相符,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然后是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如果是分散实习,则一般应要求该项目是企业合作项目,能提供学生去企业调研的机会。
(三)教学团队的组建
按照课程性质来组建研究性教学团队:
1.专业课程教学
通常包括教师1-2名,研究生3-4名,本科生50-60名,学生分为10组,每组5-6名学生,安排5个左右的研究主题,以“决策分析”课程为例,安排了5个题目:“随机性决策方法”、“设备维修决策”、“隐马尔科夫决策方法及应用”、“模糊决策方法及应用”、“博弈论应用”。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进行研究,最后完成研究报告并进行汇报,研究报告和汇报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2.分散生产实习
通常包括教师5-8名,每位教师安排3个研究生进行协助指导,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8名。在分散实习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去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完成需求分析报告,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研究生的指导下协助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时间较长,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5名,研究生也协助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教师所负责的一个科研项目,并以其中一项关键技术为题开展专题研究,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教学过程管理
与课堂科学及传统的程序式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相比,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方式较为灵活,时间较长,如果管理不好也会流于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总结了如下过程管理方式: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到实验室进行学习,进行考勤;定期召开Seminar,进行进展汇报交流;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建立1对2或1对3的联系方式,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进程;提供学生可以操作的实验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兴趣。
(五)教学实践效果的考核评价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必须引入新的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包括选题的难易程度、文献阅读及综述情况、研究过程中的纪律表现、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总结报告的完成情况、汇报答辩情况等6项。指标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工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实践案例
下面以工业工程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课程中的制造物联网教学为例,介绍研究性教学实践的基本过程。
(一)研究性教学实践的目的
通过现场参观、系统演示和介绍、交流讨论、动手实验、工作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对制造车间的物理结构、装配生产线的运行方式、物流配送模式和工作流程、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工业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应用、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与过程控制等有直观和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结合企业项目完成一定的应用验证。
(二)研究性教学实践的软硬件条件
硬件设施包括装配生产线、多套高频/超高频RFID读写器、天线和标签、Zigbee无线传感网开发和测试套件、PLC/RFID集成试验台、条码枪和条码打印机、手持式RFID/条码数据采集终端、ARM开发工具、手持平板电脑、常用传感器等等;软件设施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物流仿真软件Tecnomatix、生产线控制软件、RFID读写软件、物流分析软件、质量分析软件等。以上条件为开展物联网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基础环境。
(三)研究性教学实践的主要过程
将本专业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5人,安排5个专题:
专题1:了解PLC的基本原理和开发过程,参与设计并实现一些实验;
专题2:了解RFID的读写过程,参与开发RFID的读写操作;
专题3:了解Zigbee的基本原理,利用Zigbee技术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远程传输;
专题4:了解装配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和控制方式,集成PLC/RFID/Zigbee技术设计物联网实验,用于生产线数据采集与监控;
专题5:了解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基本功能,设计出物联网技术在MES中的应用场景。
学生选择专题后,就着手开始相关理论和应用开发知识的学习,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软硬件设施,在教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设计物联网实验,进行软件开发,并完成实验验证,最后,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通过PPT进行汇报。
(四)研究性教学实践的效果
通过研究性教学实践,学生不但掌握了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对物联网技术在制造车间的应用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知道如何设计物联网应用场景,以及进行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流程,部分优秀学生还完成了物联网实验的开发,可以通过PLC和RFID的集成实现换刀控制,通过Zigbee实现数显卡尺测量数据的远程采集等。
研究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探讨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意义和实施流程,并以一门课程为例,实践了研究性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当然,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它需要有较多的教学和科研资源投入,包括实验设备投入和人员投入等,如何实现常态化健康运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朱志伟.以研究性教学改革为牵引 创新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2] 洪莉.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策略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