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弊端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弊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的弊端

篇1

讯:社交媒体的普及,颠覆了传统沟通价值观的认知,也为数字营销的发展带来挑战。无疑,过去单通道的营销视角需要重新定位,无论是邮件营销还是短信,只有挖掘出能与潮流整合的营销特性,才能维持高速的前进发展。

短信的式微,让我们重视营销媒体缺乏整合能力所带来的弊端,并认真审视单一营销方式的生存能力。来自市场分析公司Ovum去年年底的研究报告发现:基于IP的社交信息服务的推广和使用,2010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短信营收减少了87亿美元;而去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短信营收陡降了139亿美元,占据整个信息服务营收的9%。显然,移动运营商已经面临着短信服务营收急剧下降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是两大原因导致了短信的式微:一方面,载体变化带来传统语音短信逐渐被取代,诸如BlackberryMessenger和WhatsApp类似的数据短信或Wi-Fi短信相继问世,由于其更经济实惠,所以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而取替了传统短信的使用。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短信往往强迫收信人进行阅读,其媒体特点具有明显的“不对称”,这与社交媒体所倡导的新沟通价值观完全相左,无法进行整合重新出发。(来源:webpower)

篇2

当然,企业能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交媒体营销会对过程和结果有更好的掌控,这一点几乎无须赘述。我们着重讨论一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不能独撑品牌塑造,只是一个借助和辅助手段。

实际上,社交媒体营销是企业把权力赋予了消费者。消费者的在线交谈对于一个企业的品牌资产起着重要影响,无论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方式。但是如果有坏消息发生,情况就会很危险。总体而言,社交媒体营销存在以下缺点:

不易控,博客、微博、视频网站、Twitter,Myspace、SNS等工具最有价值的在于互动性,体现在影响力和口碑价值。既然互动就有两面性,正面、积极的互动能够提升品牌价值,但负面、消极的互动只能令品牌价值贬值。如何引导好积极的互动、控制好消极的互动是社交媒体营销永恒的话题,一般企业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就连知名企业也难免会有失误。王石因在汶川大地震时期博客里关于捐款的一番言论令其遭到媒体和网民的口诛笔伐,个人和万科品牌形象也跌至谷底。

难检测,任何的广告或者公关投放都是需要有一个结果数据提供给客户的,但是通过社交媒体影响提供的数据,往往只能是转载量、评论量、搜索量,但其质量如何?效果如何?美誉度如何?都是难以监测和定论的。

易做假,淘宝上买微博的粉丝只要5毛钱,雇水军发帖一个也不过1-2块而已。社交媒体营销的刷点击、顶贴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是客户在看数据的时候也要不自觉的打些折扣。也就是说社交媒体营销的真实性和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因此,以上弊端的存在决定了企业不能将社交媒体作为品牌塑造的唯一渠道,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可以支撑起企业品牌塑造的渠道,只是一个借助和辅助手段。

第二,网络营销活动,简单易参与是王道。

在设计网络营销活动时,理念、内容和传播都必须是具有创造性,而且要简单易参与。而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就需要对你的业务目标和目标受众行为事先有一个仔细的分析。而信息的传达方式必须具有简单、效率和有趣。VeeVVodka公司,他们办公室里面有许多剩余的帆布手提包,那怎么处理这些东西呢?他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们给每个包标上价格,用户要想获得这些包,需要在这个企业的Facebook上上传自己喝VeeV伏特加的照片,很快这些剩余的帆布手提包就赠送光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也增加了,成本呢?VeeV的办公室就显得更加宽阔了。

第三,品牌诉求越聚焦越强大。

品牌诉求越聚焦越能吸引“注意力”,实现眼球经济。树立一个高尚的目的来建立品牌资产,表达品牌诉求,品牌营销的效果才越好。讲讲TOMS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吧。他们有一个活动,就是每卖出一双鞋子,就给第三世界的孩子提供一双免费的鞋。而为了最大化自己的贡献,TOMS倡议消费者,如果他们买了双TOMS的鞋,请他们立即在FACEBOOK上传照片。当然TOMS的这一战略成功了。比如如果我在网上买了TOMS的鞋子,我不仅仅要告诉我的朋友我因此而做了件好事,我还会让我的朋友也去买,从而能为第三世界的孩子提供一双鞋子。

第四,内容为本,创意为先。

无论现今传播的内容是多么广泛、传播是多么便捷以及传播的形式(视频还是文字,图片还是游戏等)是多么多种多样,但内容的复制与传播的耗点终究还要回到内容本身。

从这点出发,我们发现,内容创造也许不在于内容制作上有多么的强大,而在于是否能够产生一个足够的创意点,也就是今天所形容的,草根时代的网络,一本正经的宣传自己的品牌已经是不能切合网民特点,往往出现方式是以恶搞,或者带有明显中国网民特点的形式出现。我们看到了“贾君鹏”事件背后,其实是整个网络营销团队在背后操作,也是魔兽世界游戏的最为得力的一次网络营销。背后隐藏着整套的中国版网络营销教程,从造势,点火,到传播,甚至延续到了线下,有了“你妈妈叫你回去充值动感地带”这样的延续方式出现。

第五,内容互动与真实。

一个成功的社交媒体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内容互动和真实。社交媒体的主体是“个人”,最终还在于关系,所以它是一条双行道。在这里,你不是为了销售,你是为了与客户交流和相处,如果你的社交媒体营销将销售量作为最终目标,你的客户最终会发现你的阴谋,你最终也会被忽视掉。换句话说,你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而非捏造。与用户就内容进行互动,分享有用的信息,提供一条龙的客户服务,提供折扣之类的激励活动或者完完全全的免费,不过这些都需要你持之以恒地去做。如果你跟某个品牌的代言人有着很好的且长久的关系,那么你自然会向全世界宣传这个品牌。你的信息要consisitent(持久性,坚持不懈地更新)、authenticc真实性)、meaningful(有意思的),这样持续长时间,你的客户会保持忠诚度,最终取得一个很好的口碑传播效果,而这就是社交媒体所能带来的切实利益。

篇3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特点 辅导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23-02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社会经济文化变革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供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已经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中国的新媒体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1 新媒体发展特点

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

1.1 新媒体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等门类都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新媒体已经全方位地覆盖到了百姓生活。根据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新浪微博的激活用户数量为2.81亿,每日活跃用户数为6020万;而腾讯微信的激活用户数量达5.32亿,每日活跃用户数约为1亿。这些新媒体的影响力有多大?微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人时,你就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你就像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好比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0万人,你就成了一家电视台”。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从新媒体中摄入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也正在扮演“自媒体”的角色。

2005年12月,人人网首次公开,到2010年12月宣布激活用户数量破亿。新浪微博实现这一成绩仅用了18个月(2009年8月-2011年3月),而腾讯微信更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缩短了4个月(2011年1月-2012年3月)。微信虽然起步最晚,但是后劲十足、发展最为迅猛,目前无论是激活用户数还是活跃用户数都已经超过了新浪微博和人人网。智能手机的出现,衍生出“移动端”的概念,而正是这一概念被业界视为“新媒体发展的转折点”,人们的阅读、发帖、社交、消费、娱乐等习惯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2013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就内容选择上,新闻资讯、社交媒体、地图导航已经成为第一批手机使用量超越桌上电脑的板块。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蔓延。

1.2 新媒体的使用需求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类型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开始通过网络及时获取信息,到后来电子学术网络的发展用以辅助学业,再到后来社交网络的兴起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距离,以及支付宝和网络购物对几千年来交易过程的颠覆,大学生始终是网络(包括新媒体)使用的“先锋队”和“尝鲜者”。有学者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认为新媒体的使用可以满足大学生“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研究者通过自编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需求问卷》,得出大学生使用网络是基于满足“交流动机”“人际关系”“情感宣泄”“目标规划”的四种需求。其实,无论是哪种分类方式,根据受众的“需求与满足”理论,如此之大的使用规模,足以说明大学生受众正在从中享受着需求的被满足感。只是,这些来自于新媒体的满足感虽然获取很容易,其实际的价值水平仍然尚无定论。

1.3 新媒体的发展弊端日益凸显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句话生动地传达出当前新媒体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冲击。表现上看,这是从人际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的过程,而实际上,更大的隐患存在于大学生行为角色的混淆。脱离现实自我,随时随地沉溺于网络上的“理想自我”或“虚拟自我”。新媒体的蔓延使大学生的线下社交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将会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跟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案例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轰炸”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信息选择失度”,表现为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神情倦怠,大量寻求甚至被动接收刺激量过大的信息,严重的可以导致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变态。新媒体的便捷性同时也是安全隐患的来源。支付宝、通讯录、QQ号、各类邮箱彼此之间的共享和绑定,使本就不够安全的网络更加“险象环生”。大学生使用陌陌、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约见“网友”引发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一再简化的网购手续让非理性的过度消费成为困扰不少大学生的恶习;随之而来的诈骗案件、隐私泄露等都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弊端。

2 新媒体发展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是跟在学生后面跑?还是跑在前面引领学生?答案不言而喻。早在2009年,教育部即组织专家、领导、高校召开了“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新技术,努力使网络新媒体成为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好平台。高校要在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新媒体的进程中,扎实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中,明确提出“围绕网络社区运用、网络舆情管理、网上思想教育引导等内容,提高辅导员开展网上教育、管理、服务及网络引导能力”。近年来,教育部自上而下推行新媒体宣传教育工作,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已于2013年1月1日开通;同年12月1日,官方微信“微言教育”也正式面世,这是教育部新闻办继开通官方微博之后,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官方微信将突出实用、亲民的特点,成为教育部资讯、提示预警、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与官方微博、门户网站一起构成教育部新媒体“三剑客”。

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新媒体的先进性和多样性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新媒体的交互性和虚拟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面对新媒体的“新”挑战,高校辅导员应该如何把握和利用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呢?

2.1 辅导员需转变工作思路,充分掌握、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有研究者对北京、四川、西安等地区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做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日平均时长达3.5 h以上;(2)通过手机连入网络的比例将近90%,同时微信的持有量也与手机数量基本相当。如此规模的网络使用率和移动端持有率,要求辅导员必须充分掌握新媒体特点,抢占平台、熟悉语言,凡有学生网络涉足之处必有辅导员活跃之所。辅导员使用QQ、飞信、邮件跟学生单向输送信息的同时,也要开通博客、微博、微信,依托这些新媒体平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开展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使思政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想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还要完成从依托外在网络平台到搭建自身学生工作平台的任务。辅导员要将网络作为自我风采展示的平台,以高尚的人格和学术的魅力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形成良好的网上互动。只有将自己在网络媒体上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好,才能把学生们吸引到正确的信息渠道中来,在合适的平台上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真正做到“捕获新创意、掌握新技术、迎接新挑战”。

2.2 辅导员需革新工作观念,从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开展日常管理和自我提升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平等(48.25%)、自由(31.10%)、高效(18.23%);网络已经成为超八成的大学生最常用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甚至连获取学习资料,也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实现的;除此之外,消磨时间(娱乐放松、网络游戏等)、网络购物、与人交流(收发邮件、虚拟社交等)共同构成了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四大功能。上述功能便对应着大学生多种内在需求,也提示辅导员要适时调整工作观念,从学生的“权威型管理者”过渡为“平等中的首席”,为学生营造一份自由、安全、值得信赖的话语环境。网络世界中“爆炸式的信息流”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此辅导员也需要不断补充知识储备,在跟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专业和博学,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和接纳。“消磨时间”和“网络购物”的功能提示辅导员: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和财务经营方面还存在较大盲区,需要从观念和方式上加以教育引导。当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大学生会自然地转入到网络上寻找情感维系,因此辅导员要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加强一对一深度辅导,为大学生的人际需求提供充分的满足条件。

2.3 辅导员需补充工作内容,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方法和技能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包括很多内容,无一不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息息相关。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努力学习、合理运用各种新媒体和科学技术拓展工作途径,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新媒体使用的方法技能教授给大学生们,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新媒体网络使用的底线便是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辅导员应教育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快速识别以网络诈骗为首的网络安全隐患。此外,辅导员更需要对大学生网络和新媒体的使用做好过程性的引导管理。第一,“未雨绸缪”。在大学生入学伊始的“新生导引课”上,就“媒体网络的利与弊”进行详实的介绍、就“使用的度与限”做出具体的要求,防患于未然;第二,“过程监管”。在日常管理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了解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对于个别使用过度、甚至出现网络成瘾症状的学生要及早干预,避免积重难返、形成燎原之势;第三,“形成自治”。定期组织新媒体使用的主题班会,通过小组讨论、经验介绍、个人反思、集体契约等方式,树立科学使用新媒体的观念意识和集体氛围,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3-05)http://.cn/.

[2]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创新与融合成为主流――《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盘点及预测[J].中国报业,2013(7).

[3] 赵亮.基于需求理论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3(3).

[4] 滕国鹏,江静.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心理需求、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

[5] 邱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

[6] 张红梅,陈平.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使用现状调查研究――以北京9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篇4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优势 弊端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针是“实用为主,适用为度”。这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而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口语与听力的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水平,达到比传统教学更佳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交互地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它注重人机交互,以生动的图片、视频,声音等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引进了更为人性化、形象化的互动模式。理论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只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忆25%的内容;但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能记忆65%的内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此,多媒体已被各高校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尤其在听力教学中。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借助声音、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英语学习兴趣,若以传统的灌输式、传教式教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它从色彩上吸引学生的眼球,声音上刺激学生的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番茄”一词,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番茄让学生猜,然后告诉学生它的拼写与发音或通过跟读的方式识记这个单词;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它红通通、鲜亮的形象,配上动作,一个一个地从画面中蹦出来,还可以加上声音和音乐,这样学生对这个单词的记忆往往会容易很多且记得牢。甚至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对此心怀好奇,不知不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英语学习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增强信心,激起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认识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更直观地了解外国文化、习俗与风土人情。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文化学习。随着当今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交流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必然少不了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剪接一些英文电影穿插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外国人的言谈举止、社交礼仪、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学生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并在与本土文化的比较中,对外国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得到更为深刻与理性的理解。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的讲授或阅读所不能达到的。

(三)多媒体教学充实了课堂知识,丰富了课外读物内容。一本教材往往有它的局限性,如内容不够全面或过于枯燥等,多媒体可以弥补它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出各种资料、图片、音乐等充实内容或使课堂内容形象生动。比如英语3高职高专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讲的是圣诞节,课文里提到西方人在圣诞节吃的传统食物“TURKEY,PUDDING”等。这些食物在中国极少见,中国学生对它们完全没有概念,而多媒体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数以万计的图片与说明。学生马上就有感性的认识,原来传说中的火鸡和布丁是这个样子的。同时,学生对圣诞节的由来及美国的其它节日感兴趣,但教材中并没有提及。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英文电影片段加以补充。英文原版电影中,迪斯尼系列的一些动画片,如《狮子王》、《加菲猫》等语速适中,配有英文字幕,比较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此外,一些教学资源,如《走遍美国》、《疯狂英语》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还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外生活,也开阔了视野,巩固了知识。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上的一些弊端,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有趣、可视听的动感内容,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一)信息容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往往引用大量课外知识,过分注重色彩、动画、音响等效果,而忽略了教材的重点。课堂上大量的信息堆积,无法让学生得到系统的、深刻的理解。对于过分华丽的课件,学生往往只注意课件本身,而忽视了学习的内容。这样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件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点到为止,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的同时,还要考虑课堂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与科学性。学生在上完课后,不仅觉得开心,还能有所收获。

(二)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亦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当中,阻碍了与教师的眼神交流与情感交流;教师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在课件的使用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相对地减少了。

(三)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技术不熟悉,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和网络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由于对多媒体课件的不熟悉,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部分时间在课件的使用上,围着电脑转,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的教师照“课件”宣科,非但没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很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教学方法,还应该学习多媒体软件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避免其劣势,使它成为优化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安吉春.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教学的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教育部《英语》教材编写组.英语3(高职高专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篇5

关键词:微商;维权;监管制度;第三方支付平台

一、微商的含义

微商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会化分销模式,是一种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兴电商,是去中心化的电商形态。微商主要有两种模式: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商,即B2C微商;以及基于朋友圈开店的微商,即C2C微商。B2C微商由货物供应者(包括厂商、供货商、品牌商)提供一个微信上搭建的统一移动商城直接面向消费者,负责产品的管理、发货与产品售后服务。而C2C微商是由微客个人端实现商品的社交分享、熟人推荐与朋友圈展示等。

微商是个人化为单位的,以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圈为圆心向外辐射。与传统的电商相比,微商具有以下特点:(1)进入门槛低,成本低;(2)它是基于个人信用的信用经济。可信度更高,微经济已不再是传统的商品经济;(3) 简化了管理。由于是基于微信为媒介的销售模式,极大地节约了雇佣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益。

二、微商的发展史及现状

微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囤货在朋友圈广告进行售卖。这个阶段是微商发展的初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比如反复的暴力刷屏,牛皮癣一般的广告图,主要推销方式就是简单的晒单晒业绩。朋友圈容量有限,且许多消费者早已知道微商宣传的虚假性,微商简单粗暴的推销手段反而会引起朋友圈的不满。此外,在这个阶段微商销售的产品重合度非常高,大部分微商都销售所谓“爆款”,导致产品差异小,竞争力不足。

2.中介直销模式。在初期弊端显露之后,微商逐渐发展了一条新的销售道路,即自己充当沟通和接单的中介,由生产厂商直接发货,这种模式属于直销。微商无需负担库存成本,提高了收益率,但微商以朋友圈为依托,面对的消费者数量不足,狭小的市场严重限制了微商的进一步发展。

3.分销模式。在这一阶段,微商的盈利方式从单纯销售转变为了发展商和销售相结合。只要是在微商卖家的店铺中购买了一定金额的产品即可成为下级商,而下级商销售出产品即可获得一定的佣金,累计一定的佣金便可在卖家处进行提现。初始卖家通过发展商,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和市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微商原本固有的市场狭小的问题。

就百度指数而言,目前搜索微商相关关键词的人,已经是搜索淘宝开店等相关关键词的10倍左右,这个客观数据反映了微商被关注的程度已经不容小觑。微商商家已经超过千万人,各种微信店铺也已经过1000万,且微信卖货的信息流已经占到整个微信微信朋友圈的3分之一左右。除了整体销量还非常小,微商相关数据已经是很恐怖的庞大了。

三、微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受规模和市场的影响,微商销售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微商的主要产品是日化用品和快速消费品,其中以护肤。美容产品为主。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品种单一的微商无法满足自己多样化的需求,面对较为复杂的消费需求,微商并不是消费者的首选。

2.交易付款过程存在风险。和淘宝交易不同,微商交易主要以直接打款的方式为主,没有一个统一的第三方平台。这使得消费者付款存在巨大风险,违约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打击了微商的信誉,影响了微商的长远发展。

3.消费者数量有限,市场狭小。尽管微商通过开发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但微商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社交圈的个人化销售方式,个人社交圈有效,意味着市场总是处于不足的状态。微商往往难以把握推销程度,在朋友圈反复刷屏可能会造成好友视觉反感,使得市场的拓展难以继续。

4.销售模式不规范,虚假产品泛滥。微商的销售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是微商店主自主选择,加上微商进入门槛低,造成微商市场处于混乱、无秩序的状态。微商市场狭小、规模小也意味着信息不足,使消费者难以凭借产品介绍来分辨产品的好坏,微商产品假货泛滥,良莠不齐。

5.法律监管不足,难以维权。目前并没有针对微商这一类商业模式的法律规范,加上微商使用直接打款方式,难以保留侵权证据,微商的监管十分薄弱,也由于微商是建立在朋友关系上,消费者想要维权往往很困难。

四、微商发展的建议

1.规范行业标准,打击虚假产品。微信官方应加强对微商信誉、销售流程的管理,出具规范细则,对虚假产品、虚假售卖活动予以严厉打击,维护整个微商行业的生态健康。此外官方应建立起完善的售后反馈系统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系统,加快微商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鼓励消费者对购买的产品进行反馈,提高服务水平。

2.建立安全统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交易安全问题是微商最主要的问题,微信官方应当向已有较大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寻求合作,首先保证资金转移安全,并同时着手建立自己的支付平台,实现验货合格后付款,避免欺诈、虚假销售等行为。这不仅可以约束微商,也可以提升消费者安全感,保证微信购物顺利进行。

3.加强对微商的统一培训。目前微商由于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等原因,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销售模式、宣传模式没有统一的模板,导致微商行业杂乱无章。微信官方和微商主体应当注重从业培训,提升微商服务水平、销售水平,规范行业乱象。

4.朋友圈采取信息推荐机制。微商在朋友圈日益泛滥的刷屏,不仅容易造成社交反感,市场进一步缩小,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印象。针对此类现象,微信技术人员应当开发信息推荐制度,帮助用户有选择地筛选有兴趣的商品,提高宣传效率。

篇6

【关键词】 新媒体;传统媒体;优势;融合发展

手机APP、楼宇广告…随时随地的互联网通,新媒体的载体―互联网,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发送的海量信息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样被称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正经历着不可想象的冲击。那么,传统媒体应何去何从呢?本文试作一探讨。

一、新媒体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提供给人们新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网络所呈现的丰富的世界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满足。网络媒体中,受众对于信息的传播,接受,反馈等,由之前的旁观者的身份变成主动参与者。受众可以主动的选择是否接受信息,分享和传播,以及是否给予反馈和评论。传统媒体是“一切以传播者为角度”出发,新媒体则是以受众为核心。在新媒体下,受众由之前被动的接收变成了主动的参与,正是由于新媒体,才使得这个社会成为人人都是记者的社会,与传统媒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带给观众更多的互动,让受众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众多的APP里面,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网易云音乐,这款软件可以根据消费者每天收听音乐的习惯、风格,自动生成相应的曲目定时推送给消费者,根据不同的人,推荐的歌单都不一样,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私人定制,使人们的心理获得了满足。

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的冲击

腾讯,网易等公司,都有自己的新闻软件,并且,一些专门的阅读软件也层出不穷,使得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的人不断下降。根据美国知名专业杂志《编辑与发行人》的最新研究: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可见,传统媒体的受众在减少,阅读量一直在下降;[1]而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快速的革新对传统媒体构成的威胁会越来越大。

“90后”,“00后”已经和手机,电脑,4G分不开。传媒的发展需要广大的受众,但是传统媒体的潜在受众在逐渐减少,相反,新媒体的潜在受众在不断增加。人们会不自觉的玩手机,但是却不会不自觉的读报纸,这不利于传统媒体的发展。

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不断革新传播方式,手机已经从原来的通讯工具变成了“移动的互联网”,手机可以阅读,看视频,听音乐,上网,听广播;手机综合了电视,报纸,广播的功能;还有的手机可以用作商业用途;支付功能,定位功能,社区服务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完善。手机集合了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大部分功能,做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相比之下,广播,电视,报纸代表的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单一,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现在处于4G时期,相对于2G和3G时期,手机的优势更加显著,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倘若5G的时代到来,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则更为巨大。

新媒体24小时内都处于更新的状态,例如微博,Facebook可以随时发,而且没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这样才不会漏掉重要的新闻。而传统媒体则每天定时定量的更新新闻,决定了受众的关注也有时间段,受到限制。体育赛事,大型活动,晚会等做直播一般会选择微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或者互动可以很快的,而传统媒体在此方面存在明显的弊端,这些弊端逐渐的动摇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受限。

三、传统媒体的优势

当然,传统媒体并不是一无是处,面对新媒体的发展及冲击,传统媒体应该寻求解决之道,在新媒体下更好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全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一直秉承着内容为王的优势。据尼尔森评级数据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称,对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媒体站点的分析表明,80%的链接都是美国传统媒体公司;站点内容中仅14%为原创,67%的热门新闻站点的新闻来源于传统媒体;[2]站点人员中13%的人是收集管理员,专门收集传统媒体的新闻。可见,即使是新媒体也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根据我国当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新媒体在新闻报道的采编权限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更加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高度方面都更胜新媒体。新媒体只是简单的报道,但是传统媒体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采访,调研,可以更全面的,更深刻的报道新闻。新闻是有目的的讲故事,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给受众传递信息,更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出来,而好的新闻就是用深入的采访,用详细的背景和大量的细节来构建整个新闻。传统媒体可以为新闻报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采访到大量的背景,获得细节性的东西。所以说,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报道,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则是无法比拟的。

品牌越是持久越具有知名度。越是好的品牌,越是持久的品牌,就具有更加忠实的受众。传统媒体大都经过长期的经营与发展,所具有的品牌与知名度是一时无法超越的。面对新媒体快速的发展,倘若传统媒体一成不变,必然走向衰竭。那么传统媒体如何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应对新媒体呢?

四、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w的发展

传统媒体相较于新媒体,在内容上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传播速度和数量上相差很多,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面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利用社会媒体,让自己的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社会媒体,微博,微信等。这一类的社交媒体发展已经到基本饱和的状态,所以利用这些社交媒体可以让自己的受众更广,内容可以传播更快。

现在的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各个方面,行业的都有,也有很多好的文章。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内容网络化,增加文章的网上传播速度。微博这个社交媒体更加有利于消息的传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做直播,例如春节晚会,现在也通过微博与观众互动。除了微博,还记得去年的春晚支付宝的“咻一咻”吗?春晚这个电视节目也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些社交媒体,与新媒体合作,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弥补自己的传播劣势。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在受到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进行互补是很好的办法。传统媒体有新媒体没法取代的权威性,公信力,和新媒体依赖的优质内容,而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羡慕的传播速度,所以,把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采取互补,来应对当下的局势,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传统媒体在做新闻时可以依赖微博等新媒体传递,共享信息,在后期完成之中,传统媒体亦可以利用新媒体传递,传播新闻。

虽然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是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原创性以及专业性也是不可逾越的。传统媒体经年累月的公信力,权威性,品牌的影响力都是单靠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难以撼动的。由此看来,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局势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在其原有的优势上做到更好。与此同时,适应现在不断变化的局势,改变自己的媒介形式、运作方式和服务方式,融合新媒体,甚至拥有自己的新媒体,变被动为主动,成功的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便有可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参考文献】

[1] 赵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广播的生存策略.新媒体,2014.04.

[2] 詹新惠.从人民日报新兴媒体版看报网互动新趋势.人民网,2011.2.12.

篇7

下面数说一下朝阳大悦城的微信成绩单:微信粉丝14万(超出微博粉丝约1万)、互动率超过40%、微信活动单日回复量超过5000条……关键在于朝阳大悦城只安排了2个人来运营微博与微信,在投入方面基本为零,却产生了上千万的媒体价值。

有些不可思议?这确实是目前传统零售商在新媒体营销与O2O方面最值得借鉴的案例之一,请看朝阳大悦城推广部助理总监文娟女士的深度分享。

为何要聚焦新媒体营销?

每一次做大型促销活动时,朝阳大悦城推广部都会在现场进行一次顾客调研,每次取样400人。在去年12月时,顾客收听朝阳大悦城的信息渠道中,微博占50%,微信为40%,但直到今年3月份后,微信的渠道影响力已经超过微博。

这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新营销重心迁移。大悦城是在4年前就可以运营微博,去年7月份才搭载上微信营销的快车,这个时间点也是微博营销最鼎盛的时候。不过,到现在为止大悦城主要是以微博来鼓励用户关注大悦城的微信号,用户互动也以微信为主。

文娟说,朝阳大悦城的新媒体营销已完了”三级跳“:一级跳是入驻微博平台,实现由传统媒体营销向新媒体营销的转型;二级跳是增加了微信作为新的营销渠道,从而实现量的积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三级跳则是立足实现”新媒体联动营销“,平台互补、各取所长,实现1+1>2的飞跃。

值得警醒的是,在朝阳大悦城看来,企业营销所处的媒介环境正从“距离媒介”向“身边媒介“过渡。媒介变迁与技术变迁的双重作用之下,企业必须适应新时期的传播特点,这包括:泛媒体与碎片化(媒体权力越来越小,控制力减弱)、草根狂欢(传播权力个人化,口碑效应凸显)、媒体贴身化(移动媒体应用是未来)、信息极大化(吸引眼球越来越难,对话题性、娱乐型和刺激性内容需求上涨)、自媒体与社交化(社交平台大放异彩,积累大量用户)。

14万微信会员从何而来?

去年6~7月间,朝阳大悦城率先抢滩微信营销领域,成为北京百货购物中心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商场,同时,在经过一番衡量之后,它并没有选择注册较为简单、推送自较大的微信公众号,而是从微生活会员卡来进行切入。

这种选择的弊端在于信息推送的频率与内容要由腾讯微生活团队把控,每月只能推送1~4次,以避免过度扰民,但它有两大优点则是大悦城更为看重:一是腾讯会给予更多的展示资源支持,帮助大悦城发展微信粉丝,例如微生活团队可以利用QQ弹出广告、微生活平台的主页推荐以及重点区域的QQ信息强制推送等,这带来了朝阳大悦城最初一批的微信粉丝;二是微信会员卡的优惠特权可以提高用户粘性,而未来更大的一个预期在于,微信会员卡将和大悦城的实体卡完成打通与共享。

文娟认为:“一个账号要不然就要做到有趣,要不然就做到有用,这对于我们购物中心来说需求是非常高的。”

当然,朝阳大悦城也自己摸索了一些拉新客的方式,比如场内现场推广、微博导流以及写字楼与校园巡演等,最终拢聚了14万微信会员。

细解大悦城微信营销模块

朝阳大悦城将微信营销细分为三个功能模块,一是媒体传播模块,主要是推送一些主题活动、品牌推荐、限时优惠以及商户促销等信息;二是平台互动模块,做好活动策划,着力发展自动客户,对用户需求进行及时响应;三是虚拟会员模块,主要是发展电子会员卡,并逐步推动电子卡与实体卡的绑定与升级。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朝阳大悦城在平台互动模块中的一些做法。首先,它基本以固定自动回复为主,不过,前提在于你要善于对用户回复内容进行分类归纳,这也是为了它目前只配备2名客服的原因。

这其中,类似”你好/hi/hello/早上好/表情“等内容被列为一级搜索目录关键词,大悦城的自动回复则是引导用户进入二级搜索目录的关键词,这有三个选项”看看“、”找找“和”乐乐“,以引导用户继续输入,并转入三级目录,例如”看看“目录下会有停车、电话、地址等关键词,而”找找“则归纳了1F、西餐、火锅等三级关键词,”乐乐“则跟”折扣“、”会员“等词汇相关。

其次,朝阳大悦城善于利用热点事件、话题或节日进行活动策划也值得学习。例如元宵节时推出的”一猜到底“是结合节日习俗推出,单日最高回复量超过5000人次,累积回复量超过1万次。在”找你妹“游戏APP席卷公交地铁的上班族之时,朝阳大悦城设计了一次”找你妹Logo版“活动,让用户以游戏的方式寻找大悦城的logo,这种紧追潮流的速度确认令人赞叹。

文娟说,之所以每个月推1~2次的互动活动,一方面是测试微信粉丝的活跃有效度,另一方面也是想尝试让大悦城的微信账号变得有意思。

朝阳大悦城眼中的

微信营销挑战

1.微信会员卡目前只提供的是打折优惠服务,但大悦城希望未来要做到微信会员卡与实体卡的打通,这需要在软硬件方面进行投入。

2.微信会员卡的媒体属性较低,交互功能挖掘不够。目前大悦城在微信客服人员的编制上不会太多,他们在后台使用中,需要筛选和回复大量用户信息,工作量很大。

3.微信是否会收费,也是朝阳大悦城在密切关注的事情,因为对顾客使用微信的影响会比较大。

篇8

关键词:社交媒介 依赖 微信 以人为本

一、大学生社交媒介依赖现状

我们都应该熟悉这个景象,家人团圆,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微信、微博;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们在网上聊天。这一现象随着社交媒介不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而变得稀松平常。

针对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有学者做了专门的研究调查。例如王玲宁在《采纳、接触和依赖: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在读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微信采纳率高达99.3%。笔者访谈的5位大学生,全部都是微信的忠用户。对于微信的使用频率和时长,访谈对象中的4位都给出了“几乎一直在用微信”这样的评价,剩下一位采访对象给出了每天大约会和十几人通过微信沟通,但是和他们在来来回回的信息中花了多少时间,她说多到无法估计。另外,根据笔者观察,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对象也会时不时的查看微信,或者回复消息,几乎每十几分钟,访谈对象至少看一次微信,无一例外。此外,当笔者问到他们“是否会在上课时使用微信时”,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会,其中一位访谈者表示:“如果老师不盯着我,我大概10分钟就会看一次微信。”

大学生对社交媒介的依赖有可能已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微信,不管在课堂上、聚会中还是走路时。笔者的受访者甚至表示,不让她使用微信,就等于让她“人间蒸发”;别人不回微信消息让他们焦虑甚至生气;相比起面对面或是打电话的交流,大学生们更喜欢微信的文本交流方式。在大学生们对社交媒介如此依赖的背景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其成因以及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大学生社交媒介依赖成因

1、使用与满足

首先,社交媒介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像微信这样以人和人的关系为基础的社交媒介,它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又有点对面的大众传播。微信的即时聊天功能具有人际传播的特性,通过这种线上的交流,能满足大学生获取周围人动向的需求。而像微信公众号所做的就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它又有互动性、即时性、便捷性的特点,更受大学生青睐。

其次,它满足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拓展的需求。即时通讯,是微信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又因其庞大的用户群,让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你的家人、朋友、同学等等也都在用微信,通过微信,你能轻易联系到所有人。线下的社交关系似乎都被搬到了网上,构建成了线上的社交网络,并且对于维护和拓展社交关系而言,这种线上的模式,比线下要更容易,要付出的成本也更低。比如,我们能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聊天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朋友圈的内容点赞更是一个轻松到几乎什么也不用话费任何成本的社交行为,但是却能维护和巩固人际关系。

最后,社交媒介还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达与认同的需求。许多的大学生喜欢在朋友圈自己的生活点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现实世界里,有可能这种自我表达并不容易,有时你很难找到一个舞台以及观众去说这些,有时你想说,却没有人想听。但是朋友圈这样一个平台却第一次使得自我表达变得如此容易并且成本低廉。如果你想表达,你要做的仅仅只是掏出你的智能手机,打开你的微信就好了,朋友圈早已为我们建设好了一个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舞台。同时,借助于朋友圈,我们也更容易得知观众的反馈,点赞和留言都能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此外,朋友圈不仅让表达者的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了,也让观众的反馈变得更容易了,我们不再需要绞尽脑汁的回复了,一个“赞”也能有相似的效果,并且我们都不会“吝啬”给一个“赞”。

大学生们基于自身的需求去使用媒介的,并且在使用社交媒介的过程中,这些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相较于社交媒介,传统的社交方式显得更为复杂且毫无效率。社交媒介能够轻易的实现获取信息、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拓展、自我表达与认同,大学生对其产生依赖也就不奇怪了。

2、媒介依赖

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一种新的媒介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后,人就会与媒介之间形成一种依赖关系,这是一种具有双向性质的关系,受众与媒介之间相互依赖,受众通过使用媒介,依赖媒介的资源达成自我目标,而媒介也依赖于用户的使用,增长媒介所拥有的资源,最终完成与社会系统的互动。但其中较为强势的一方仍旧是媒介,它们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着人。就像尼葛洛庞帝所说的:“人们越是指望收到有用信息,只要他们还没有失望,他们的依赖性就强烈”。

如今,微信就是这样一个已经在社会中站稳了脚跟的新媒介,它的用户群如此巨大,高达8亿,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更是高达99%。大学生使用者与微信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依赖关系,微信依赖着用户产出更多的信息,吸引更多的用户,而用户依赖着微信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这样的关系中,微信还是处于比较强势的一方,微信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交、对信息获取、对人际关系拓展维护的各种需求,微信暂时还没有让我们失望,到现在为止,我们暂时也还找不到一种比微信更好的社交媒介,只要媒介还没有让人们失望,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社交媒介依赖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1、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工具化

当我们拿着智能手机,看着微信时,我们是孤单的,但是收到的信号却告诉我们,我们和别人是同在的。我们因网络连接而同在,但是我们对彼此的期待却在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亲密关系的构建,不再是依靠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靠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介进行。更为严重的是,现如今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此。微信提供了一种比真实生活简单得多的社会关系,许多方面变得简化,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真正的交流,一个毫无意义的“赞”,就代表了一次社交互动。也因为微信这样的线上交流模式入侵线下生活,总是彼此连接在一起,大学生很难真正拥有“独处”的时间,甚至失去了“独处”的能力。大学生们还能面对面的坐下来,但是已经无法给予彼此全部的注意力,并且他们对彼此也不再抱有这种期待。我不在乎你是不是只和我在聊天,甚至我不在乎你是不是认真的在和我聊天,因为我也在聊天中处理着很多的事情。就像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所提到的,学生们开始把人视作实用性的客体去接近,并且只愿去接近那些有趣的、实用的和舒适的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被吞噬。就像马克思所说的,真正交往的需求不是对手段,而是对目的的需求,换言之,交往本身就应该是目的。

2、连接的弊端

大学生们越来越习惯于像微信那样窗口式的聊天生活,可以同时和好几个朋友聊天,聊天的同时干别的事。学生们把它视为高效,利用起了所有碎片化的时间。同时,大学生们也越来越习惯于把这种多任务化的模式应用于生活,并且对它有一种理想化的认识,赞颂那种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优点,感觉那就是未来所需。但是就像你在上课时候使用微信,就无法好好专心听讲一样,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任务,这一做法对完成各种事情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线阅读过程中,人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去浏览微信上的信息,去刷刷淘宝和一些视频网站,从而最终导致阅读中断。连接,好像让人们无所不能,但是如今的大学生们好像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人并非机器,无法那么完美的做到多任务处理。科技带来的高生活节奏让人们疲惫不堪,人们考虑通过更新、更高效的技术把我们从中解救出来。但是新的技术设备却带来更大的信息量和传播速率。当技术宣称要解放我们时,反而绑架了我们。连接技术曾经许诺多给我们一点时间,但是随着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侵蚀了工作和休闲之间的界限,时间变得不够用了,只要有片刻的空闲,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检查的微信,连接远方的朋友,传递你想表达的信息。效率提高了吗?时间节省了吗?也许吧。但是你独处和停下来的时间变少了。我们用不断变化的关系填满我们的生活,拒绝独自思考和梦想,忙到精疲力竭,我们做了一场新的浮士德式的交易。

3、应Σ呗浴―线上关系拓展到线下活动

人们不会放弃互联网,也不可能一下子戒掉手机,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们,但是我们也不能只看到科技好的一面,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浑然不觉的慢慢成为了科技的奴仆。我们才是决定怎样利用科技的那个人,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彰显人的主体性,带着自我反思的精神向前发展和进步,承认局限性,然后停下来修正,再出发。

篇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方兴未艾,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用户已达数亿。网络新媒体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嬗变,一直以来以群体为中心的生活大有转向以网络为中心的生活之势。网络新媒体在为人们交往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伦理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进行伦理考量、伦理调适。

网络新媒体的多元表达带来诸多价值。网络空间并非单纯的信息容器,其用户也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网络新媒体用户总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理解信息的意义并加以接受、利用。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新媒体与其说受信息驱动,不如说是由交流所引导的;不是人在网络空间冲浪,而是人的意向引导网络空间的拓展。在网络新媒体中,人们获得了一种自我赋权,可以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新媒体具有诸多价值,它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

网络新媒体容易诱发新的伦理问题。现实中的网络新媒体远比其理想化图景更为复杂。虚拟与现实的交织、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界限的重叠,使得网络新媒体在社会伦理层面表现出诸多问题。例如,网络新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而置当事人的感受于不顾。在网络新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容易暴露个人隐私,类似于饮酒自拍导致求职被拒这样的尴尬事件屡见不鲜。此外,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受众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背景,因而对传播内容的态度有较大差异,一些网友甚至会因为意见相左而互相谩骂攻击。

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的社会伦理调适。网络新媒体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与其特征密切相关。在网络新媒体中,人们留下的信息可以被持久储存、无限复制。受利益驱使,还可能被人有选择有目的地编辑、炒作,进而产生放大效应。你不知道谁会为了什么目的而记录、搜索、传播并利用你的信息。因此,我们应反思市场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弊端,避免陷入其中的伦理陷阱。这一方面需要人们更多地参与真实社会交往,使交往行为更符合人们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应从网络新媒体的特征出发,针对产生的问题,寻找网络新媒体存在的伦理漏洞,进而构建对症的伦理调适机制。比如,针对网络新媒体具有异步、多对多传播的特征,构建伦理调适机制,减少信息传播中不必要的价值冲突。再如,鉴于网络新媒体数据信息储存持久性所带来的隐私保护困扰,已有人提出数据遗忘权的理念,以期规范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的信息取舍。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伦理调适,不仅要求网络新媒体的使用者反思其自我赋权的实质与伦理盲点,还应倡导网络新媒体企业摆脱单纯的经济利益思维,形成更符合伦理标准的经营理念。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虚拟社交 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73-02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第二空间。随着网络虚拟社交的不断普及,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乃至行为规范。研究表明,年龄和网络使用的持续时间对网络传播类型有较大影响,大学生群体年龄大约在18岁至24岁之间,属于青年后期,他们所处的校园环境网络相对发达,加之拥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已是网民中的主力军。认识新人、社交补偿等心理动机促使他们更加喜欢网络交流,建立网络交际关系。大学生在尝试享受网络虚拟社交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的同时,由于它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他们全面网络虚拟社交这柄双刃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自身情况,使自已的人际社交合理发展。

一、网络虚拟社交方式和交往的主要内容

我国大学生的虚拟社交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SNS)进行的。本次调查中发现,有93.0%的大学生已经注册为人人网用户,100%的大学生是腾讯QQ用户,93%的大学生表示手机是自己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网络虚拟社交的主要方式是实名制和匿名制。实名制虚拟社交平台主要包括人人网、开心阿和QQ校友,大学生在这些社交网站注册时需要输A包括姓名、性别、就读学校、联系方式等在内的个人详细信息。匿名制社交平台以腾讯的OQ、新浪uC、MSN等即时通讯为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7.6%的大学生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登录QQ、MSN等聊天工具或人人开心聚友等社交网站;25.1%的大学生打开网页浏览器浏览新闻、收发邮件、查看撰写博客;6.8%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和视听影音,10.5%的大学生选择查找或者查看学习资料。在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活动中,以分享、评论、状态、撰写日志等为主要目的的发泄生活中的压抑、交流思想情感等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3.6%;其次为玩网络游戏或社交网站类游戏,所占比例为25.1%;聊天交友(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平台为目的)为21.8%:最后为交流学习经验,互相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19.6%。

二、网络虚拟社交的主要特点

1.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性显著

不同层次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虚拟社交状况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差异。调查显示,从虚拟社交的总量分布来看,不同层次的院校之间呈阶梯状分布,最高的为高等职专院校,占27.3%,其次为普通本科院校和211院校,分别占25.5%和25.4%,最后为985高校,为22.8%。不同专业方面,理工类的占有比例最高,为39.9%,文史类占31.2%,最少的为经管类,仅占28.9%。从年纪分布层面来看,大一年级所占比例最高,为35.2%,大二年级为19.9%,大三年级为27.9%,大四年级为12.1%,研究生为4.9%。

2.“避同寻异”,有话网上说

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中,男女生都喜欢和自己同龄或者相差不大的异往,本次调查显示,在以实名制的人人网和开心网为平台的社交活动中,有51.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多的是给异性留言、评论心情日志、打招呼等。在匿名制的腾讯QQ、MSN社交中,89.4%以上的受访者也表示聊天多半是和异性进行,好友人数中,异性占到一半以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沟通,比如分享学习资料、图片、日志、聊天等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息、QQ和飞信消息等网络交往进行。

3.虚拟社交本地化特征明显

虽然互联网搭建了一个没有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社交平台,但是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活动并不是遍布全国各地,而是个人的虚拟社交活动与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着紧密的联系。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人人网、开心网和QQ校友的社交活动中,关注程度依次为: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已经注册的用户、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同级同学、同校校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添加的好友。通过网络虚拟交往发起的聚会、进行相关讨论、各种友谊比赛等活动很多,但是能够具体实施的却不到发起活动总数的1%。

三、网络虚拟社交是一柄“双刃剑”

(一)网络虚拟社交的优越性

1.社交信息量大

虚拟社交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所发生的以电脑为媒介,通过文字语言和数字符号进行的交往,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给予他们全新的认知空间和探索学习领域。人人网、开心网、腾讯QQ等社交网站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豆丁、考研、李开复、ICOOLEN(爱酷英语)、中国日报等很多社会各界的名人和有关专属领域在人人网上设有自己的公共主页。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时事要闻、广泛分享各类知识,同时,借助网络虚拟社交平台,找到兴趣相投的好友,可以有效的扩展社交范围,提升交际能力。

2.网络虚拟社交号召力强

大学生通过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交活动可以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表达思想感情、寻求价值认同,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群体的总体凝聚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怀。在近年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云南旱灾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中,他们通过在网上发帖、成立部落等多种方式,号召向灾区捐款,为灾区祝福。在关于的一系列事件中,人人网、各种微博、贴吧中,随处可见大学生发表的关于属于中国的重要证据,他们通过传递爱国心等多种形式来表达爱国情怀。

3.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面

大学生可以在虚拟社交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作为聚集了95%高校大学生用户的人人网倾力打造“人人招聘”平台,旨在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尽早尽快地顺利实现就业。目前人驻的超过70家企业共提供了近300类职位,而所有用人单位均为免费人驻,开通人人招聘平台、主题为“面试”、“职业规划”等各类公共主页,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各类信息资讯。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中找到自己学校或者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向他们请教了解有关用人单位的情况,从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

(二)网络虚拟社交的弊端和误区

1.加大了大学生的依赖性,降低受挫力

网络虚拟社交易使大学生对现实交往产生厌恶、回避的情绪,遇到挫折不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如果在虚拟社交进展顺利。则更加沉溺其中,产生“虚拟社交依赖症”,致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萎

缩。社交型网络服务活跃了大学生的社交活动,但容易导致两个不良极端倾向:一方面缺乏对交际对象的全面认知、利用网络交际弥补现实交际的缺失导致网络交际泛滥;另一方面脱离现实的人际交往加剧了对社会的隔离,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孤独。沉迷网络交往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容易导致情感反映障碍、意志力减弱、道德弱化、产生角色的自我分裂、自我效能感降低等。

2.网络虚拟社交易使学生迷失自我

社交网络存在不良信息、欺骗等违法行为,诱惑性强,易使大学生上当受骗,迷失自我。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开放性、流动性、间接性等特点,使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束缚,造成隐形角色失范,出现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和各种不道德行为。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更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沉溺网络,由此产生出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

3.阿络虚拟社交易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些社交网站的部分游戏易导致大学生形成歪曲的价值观人生观。从人人到开心到QQ空间,有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这些社交网站的很多独具特色的小游戏,比如种类、偷菜、抢车位,好友买卖等。就QQ校友里面的后宫游戏而言,“恭迎皇上”“谢主隆恩”。在一个后宫游戏QQ群里,“皇上”和“皇后”一上线,“请安”之声此起彼伏。有专家指出,这种言必称“奴婢”或“主子”的游戏传播了一种奴性思想,追求升级只是为了满足大学生膨胀心态,这种后宫游戏所指向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权主义观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四、合理利用网络虚拟社交,实现和谐的人际交往

(一)个人方面

大学生是网络虚拟社交的主体,需要全面认识它给生活学习带来的优越性和弊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性对待,健康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第一,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的氛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激发潜能,全面展示自己,扩展自己的社交范围。第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社交现状,合理规划人生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同学、学校、社会的关系,使个人情商的发展与学习生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第三,要认识到网络虚拟社交是现实交际的扩展而不是全部,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主,网络虚拟社交为辅。第四,树立网络道德观念,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网络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扩展网络人际交往。第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健康合理的网络虚拟社交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加强现实人际交往和网络人际交往的教育。第二,开展以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为目的的系列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第三,举办各类网络竞技、网络知识大赛等活动,将大学生的精力从沉迷网络转移到利用网络来学习知识和互相交流上来。第三,根据文化、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制度,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第四,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使其成为师生在学业、思想、心灵交流的有效的平台。第五,及时发现在网络虚拟社交中遇到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使他们早日合理实现自己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