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模型 大学生起薪点 大学生就业率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国内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快速增长,提高平均国民素质的呼声越发高涨的环境下,不少大学成功实现扩招,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看似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国内经济和政策下,却出现不少大学生难以就业,甚至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势头。
目前关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文献,大多围绕着中国产业转型、大学生自身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等角度入手分析,本文章则主要从探求大学生的现实起薪点与GDP和大学生本科毕业生人数的联系,并调查大学生平均期望起薪点,比较大学生期望起薪点与现实起薪点,通过了解其差距的大小,归纳分析大学生期望起薪点对其就业行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行为提出建议,指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期望起薪点,降低其就业的苦难性,从而达到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目的。
1.相关理论回顾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情形已成为中国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最近,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的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几位学者,通过研究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对平均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的影响和联系,建立了一个多维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其中,yn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GDP为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rn为当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
根据模型,有目的地收集相关的数据,如2004年~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2004年~2010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整理和分析数据后,通过软件绘制出散点图,找出所求表达式的特性,拟合出数据图像,建立统计回归模型,得出具体表达式,预测得出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并对此预测做出显著性评估。
2.模型的分析和预测结论
毕业生起薪点、毕业生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年份数据查询如图1。
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曲线图如 图2所示。
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曲线图如 图3所示。
根据图2和图3我们可以看出年份n与本科毕业生人数、年份n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线性关系,对于模型
yn=c1×GDP■■+c2×GDP■■+c3×rn+c4
通过R软件,我们输入数据发现得到以下结果: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Coefficients:
(Intercept) x1 x2
8.727e+02 3.999e-03 -9.133e-05
> summary(new1)
Call:
lm(formula = y ~ x1^2 + x1 + x2, data = new)
Residuals:
1 2 3 4 5 6 7
94.052 70.526 -155.134 -204.490 209.426 3.734 -18.114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Intercept) 8.727e+02 2.987e+02 2.922 0.0432 *
x1 3.999e-03 8.739e-04 4.576 0.0102 *
x2 -9.133e-05 1.518e-04 -0.602 0.5799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从以上各项系数的P值可得,当我们设定P值小于5%时为显著时,系数C4和X1(即国内生产总值)对模型影响较大,而系数X2(即毕业生人数)对模型影响较小,不显著。模型拟合效果可从以下结果得到: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176 on 4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8454, Adjusted R-squared: 0.7681
F-statistic: 10.94 on 2 and 4 DF, p-value: 0.0239上面的R可决系数和修改的R可决系数都比较大,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的还不错。F检验也表明P值小于5%,模型显著。
另外当我们去掉C4时,模型的显著性结果如下:
Coefficients:
Estimate Std. Error t value Pr(>|t|)
x2 0.0001894 0.0001861 1.018 0.35545
x1 0.0052522 0.0012058 4.356 0.00732 **
---
Signif. 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
从以上结果发现X1的P值见效了,显著性提高了。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278.7 on 5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9832, Adjusted R-squared: 0.9765
F-statistic: 146.4 on 2 and 5 DF, p-value: 3.652e-05以上的可决系数、修正的可决系数都变大了,而且F检验的P值见效了,由此可见模型的拟合程度也提高了,起薪点拟合数据和拟合图如图4和图5所示:
根据模型的拟合,我们可以估算出2011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如图6):
进而进一步估算出2011年本科毕业生的起薪点为2583.378元。
3.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点和实际平均起薪点对比结论
根据德国著名的调研机构trendence与GTI Media联合一项调研结果,调查始于2010年9月份,对象为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以及毕业不足一年的毕业生。报告重点调研了2010年中国毕业生对于第一份职业工资的预期,称每月工资期望值为4379.5元,男生为4700元,女生则为4100元。
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预测,2011年的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仅为2583.378元,由此对比可知,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起薪点和实际平均起薪点相距较大。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期望起薪点与实际相距过大,导致大学生在本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给自己再增添了一道栅栏。
我国目前现状是,GDP每年快速增长,但产业转型始终未完成,我国还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因此,企业对大学生的需要虽然持续增加,但始终跟不上高校扩招的速度。从1999年实现的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
并且,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我认为,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将不断提高,实际起薪点和期望起薪点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将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与企业正式签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4.根据结论得出的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4.1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中我们可以得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起薪点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关,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应在制定期望的起薪点时,应参考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通过详细分析数据后,再得出合理的起薪点,这将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不会因过高期望的起薪点而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4.2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不妨先在低起薪点的职位就业。根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10内薪酬提升速度远高于没有就读大学的人,因此,在一个低起薪点的职位开始,有利于大学生先解决就业这一燃眉之急的问题,保证自己的生活所需,并且,从基层做起,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入了解自己所就任的职位技能和企业架构,为将来大学生的职位升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3政府应颁布一些政策保障物价的稳定。应届大学毕业生期望起薪点地快速提升,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于我国目前持续高涨的物价水平,倘若政府再不及时颁布稳定物价的政策,将会导致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与现实完全脱节,从而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材,大量岗位空缺,大学生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4.4大学生可转变思维,变就业为创业,近些年来,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但我国大学生普遍的创业意识较薄弱。因此学校应当在常规教育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市场信息,及相关融资、法律等知识,并通过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解剖案例,让学生慢慢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与信心。
5.展望
本文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根据模型的求解预测出实际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点,通过与现实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起薪点的对比,从而发现应届毕业生关于起薪点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脱节将会恶化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为此,我提出了缓解这一现象的几点建议,本案例的调查研究将有利于大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和指导大学生合理的就业计划制定,从而有效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认为,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可以从本模型研究出发,深入分析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起薪点和大学生就业率,从而为指导大学生流向需要的城市和地区,有效地进行全国各地大学生人才分配和流动,从而为保障大学生就业,平衡这个国家人才分配,促进全国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凯、吴婷、朱杭军、单莉丽.《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大学生就业模型研究》
[2]厦门人才网《2011大学生入职期望工资》
篇2
[关键词]:血栓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成本;安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的上升,由此引发的急性脑血管事件严重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事件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各种因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患者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的综合征。我院于2013年1-6月对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成本与安全性,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46-85岁;就诊时间1-48h,平均为26±5.13h;脑梗死54例,腔隙性脑梗塞49例、脑栓塞9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分类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和基础性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选用血栓通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70mg*2ml/支)140mg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日;对照组选用脉络宁注射液(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l/支)20 ml加入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4d。
1.3 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评价:①痊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效:著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有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
1.3.2药物安全性评价: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并在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过敏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
1.3.3药物成本评价:在患者疗程结束后,根据两种药品的价格,比较单品种药品的使用费用,观察其用药成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3 讨论
血栓通注射液是以三七根茎为主要原料,经过现代科学中药提取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的药理成分为含三七总皂苷。中医药认为,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2】,现代中药药理认为,三七总皂苷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够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的活性,有效的调节患者血管的收缩能力,避免损伤到血管【3】。其药理机制主要为:①抗血栓作用。②扩张血管作用。③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徐刚等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与早期糖化蛋白结合,形成一种不活跃的物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同时对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改善血管、神经的功能,提高治疗效果【4】。祖国医学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导致淤血受到阻滞,或者是由于阳化风动,导致脑脉麻痹受阻,最终引发为中风症状【5】。其治疗目的是疏通已梗塞的脑血管,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肢体的功能。
我们认为:①从药理作用上分析,血栓通能够达到辩证施治的目的。两组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92%,对照组为82.14%,经统计学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性。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②从其安全性分析,血栓通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92%,对照组为21.42%,从表二看,血栓通在临床应用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比对照组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③从成本角度分析,血栓通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提高对患者住院期间单个药品总费用统计,观察组使用的血栓通注射液总费用为:127.68元。对照组使用的脉络宁注射液总费用为:257.6元,观察组的费用仅为对照组的49.56%。
综上所述,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能够起到辩证施治效果,且具有成本低、疗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冬青,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进行脑梗塞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20。
2、高学敏,中药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 410。
3、张敏磊、冯琼贵,血栓通与疏血通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2518。
篇3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回顾分析;因素;报废
向临床用血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而采集和提供充足、有效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由于血液资源宝贵,近年来医疗临床输血常出现供血困难、用血紧张的局面,为此,探析造成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很有必要。为更加科学合理[1]、有效节约利用无偿献血血液,笔者总结了近五年来荆州市无偿献血血液从采集、检查、制备加工、储存供应到用血过程中报废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4年荆州市无偿献血所采血液,血液计量单位:u 。
1.2 方法 无偿献血者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无偿献血前体检、初筛,初筛血液合格后按规定献血。复检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非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过期、溶血、脂血、破袋等原因。实施步骤:对照《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找出不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二人核对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过期、破损、污染、溶血、凝块或重度脂肪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审核、确认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核对检验科《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中不合格血液明细表与所有报废的血液及血液产品完全相符,将产品核实后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存放,统一移送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2]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因实验室内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常规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ALT报废率分别为3.76、4.17、3.69、2.38、1.21; HBsAg报废率分别为1.10、1.19、0.95、0.76、0.75;抗-HCV报废率分别为0.62、0.56、0.58、0.52、0.39;抗-HIV报废率分别为0.29、0.15、0.10、0.12、0.13;梅毒报废率分别为0.82、0.77、0.76、0.71、0.73。实验室内检查项目各年份总报废率分别为6.59、6.84、6.07、4.49、3.21。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总体来看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2.2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按正常程序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总报废包含凝块或重度脂肪、破损、溶血、过期及其它(加工损耗报废、抗体筛查阳性报废、血袋器热合不严报废、良心回电自我排除而保密性弃血报废;黄疸报废、临床用血医院退回血液等),各年份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总报废率分别为0.051、0.067、0.059、0.061、0.049。总的按正常程序报废率各年度变化不大,各项目报废率变化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资源十分珍贵,有效地保证临床用血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责任,目前临床用血主要依靠血站招募无偿献血者献血来保障,减少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特别是尽量降低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显得很重要。本站近年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血液的因素明显高于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因素,且随着无偿献血者覆盖面大,无偿献血人数的增加,无偿献血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工作的推进,还有可能引起部分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探讨研究降低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从我们统计分析结果来看,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ALT 历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最高,是血液报废首因,2011年ALT不合格率高达4.17%。统计5年HBsAg阳性率平均为0.95%,明显高于大连市(0.29%)[3] 和咸阳市(0.08%)[4]。总体来看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医发[2012]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2]马斌荣.?SPSS(PASW)17.0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108.
[3]刘颖,王雅卿,王黎,等.大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61-162.
[4]薛丽,谢波,刘嫦瑛,等.咸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2-7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2012-02-24.
篇4
本期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进行调查,就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存在的焦点问题和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措施,如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控机制、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支持系统、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指导系统、创新教师专业培训策略等,促使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11-04
一、调查概况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水平如何提升,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计划,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教师专业发展不只是一个被动或外控地达到社会要求的过程,更应是一个教师自身主动发展、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我追求的动态过程。外在的要求最终要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并自觉地内化,才能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次调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专业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调查取得的资料、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研究成果对研究教师教育有着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区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特征
1.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意识有显著增强。本次调查与2008年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性研修》(以下简称《有效性研修》)专项调查数据比较如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专业化。教师从朦胧的、被动的专业发展观逐步过渡到有意识地清晰勾勒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愿景,这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2.教师的职业情感呈现正性上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较之以往的调查显著提升,这表明,近几年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3.自觉思考并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超过76%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且目标自我定位比较高。有32%的教师希望成为校级学科带头人,33.5%的教师希望成为更高一级的带头人或名师,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定位要高于中学教师,仅有25%的小学教师认为能胜任教学就可以,而中学这一比例达到了46%。但在目标一定的情况下,只有41%的教师认真的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而33%的教师虽然有目标,但在现实和目标之间还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4.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有55.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顺利的适应工作,效果优良。有29%的教师认为基本能胜任工作,但需要一定的提升。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方面,有42%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最弱的”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其次是教学反思能力和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在教师认为自己最应补充的专业知识中排前三位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育科研知识”。
5.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但缺少系统反思的能力。
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有反思的习惯。但在反思的方式上,相当部分教师的反思都是刻板的、固化的按照要求行事,缺乏自己对教育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索。
6.区域城乡研修协作体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调查显示:涪城区建立的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交流、共同发展”协作机制,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彰显教师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重要意义。通过城乡协作,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成果。以主题序列化、过程常态化研修,充分发挥研修协作体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激发了教师成长内因,促进了智力对接,实现了互助成长。
三、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不利因素
1.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淡漠。在问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时,选择“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当更为优秀教师”不足30%,选择“自己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为21%。其余的老师则是为了“职务职称晋升” 、“适应新课改要求”或迫于“学校领导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更多地是由学校、教研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出政策、措施,教师长期处于“被控制”、“被管理”、“被发展”的地位。这种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也使得部分教师缺乏自身对专业发展的理性追求,自主发展意识薄弱,表现为从众,随大流。
2.专业发展缺乏终身发展,终身学习的信念。调查中,有59%的老师认为工作前5年参加专业培训和比赛的时间最多,其次是第5至10年,而工作10年过后,参与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很多教研活动除了部分名特优教师外,年轻人占了主体,而中老年教师往往是这些活动的旁观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1)是中老年教师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少,自身再成长缓慢。再加上大部分中老年教师已评上中高职称,他们中一部分人就遗失了学习的动因。
(2)是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长期性的,很难立竿见影,而很多中老年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已经固化,短期内难以见成效,不如紧抓学生的学习来得效益高,因此,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
3.工作压力大,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超过61%的教师认为自身“工作重,自我充电时间少”。大多数老师每次外出参与培训的时间有2~3天,还有33.5%的教师没有时间外出学习。大多数老师,每周的周课时为12~17节,有的达到25节课以上。教师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脑力工作者,职业热情、专业抱负被“繁琐”、“杂乱”一一蚕食。久而久之,势必陷入“越忙效果 越差——效果越差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投入越多时间越没有时间思考”的怪圈。
4.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效能未能有效显现。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大多依托于教研活动一周开展一次,将“研修”就等同于“教研”,缩小了“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外延。有40%的老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还有20.5%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是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是教师所需,尤其是中学教师持有这种观点的很多,达到了36%。而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教育教学研究,参与面较低,只有30%的教师经常参与,61%的教师偶尔参与,9%的教师从未参与。特别是学科的研修活动,显得随意性大,大多数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教研组的安排和任务布置,而没有成为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教师感觉收获甚微,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而在部分农村学校,有的学科教师人数少、课时多,连基本的校本研修时间、氛围都难以保证,更不能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5.教师专业自主权少,教师自主发展受到制约。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在实际职业生涯中,主要任务是教,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选定的教材去做,按照教学研究部门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介绍的教学方法和编制的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得更好,教师没有更多的思考。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能参与到校本教研、学校管理以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件的规划、决策,而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应有的专业自主权,在教学活动中就会缺失主体地位,专业自主发展也就难以产生。
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思考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控机制,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这需要挖掘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建立一种内控机制,即依靠教师自己通过自我发展规划、自主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等方式,发掘和提升教师自己的实践理论,从而促进自主发展。
首先,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这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引导教师制定详细的专业发展规划,激发专业内驱力。学校要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载体,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愿景,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对照列出自己专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状况,从而使自己对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使自己的发展更有目的、更具有方向性。
2.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支持系统,预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
(1)依托校本研修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平台。校本研修重点关注课堂、关注教师需求,开展对教师需求的研究,关注教师“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是决定校本研修效果的关键所在。
(2)构建学校主流学习文化,营造良好的专业自主发展外部环境。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其工作的学校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的主流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教育的兴趣和期待、对专业发展的渴望都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形成的,是在充满情感、合作和理想的特定的学校文化环境中逐步发展的。
(3)学校管理体现教师为本,尊重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利。学校的管理宗旨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难和生存枷锁,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与支持,让教师能静下心来阅读、教学、反思、研究。其次,建立参与式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通过参与式管理,搭建起教师专业实践平台,为其专业成长提供适合的温度和土壤,教师的个性才能张扬,水平才能发挥。此外,学校的管理考核以团队考核为先,重视考核的激励作用,尽量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投入与收益趋于平衡。
3.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指导系统,区域推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1)关注教师差异。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基层研修机构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和教师已有实践性知识系统的研究。只有关注到培训对象的差异性,改善研修活动,才能使教师变成各类研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迈上独立自主的轨道、取得研修的最佳境界。
(2)回归课堂情境。教室是教师在学校的基本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应该根基于教师课堂上的专业生活,培训工作重心应该下移到学校,回归课堂情境。将学校的培训、科研、教学实践研究指导作为工作的第一现场,使研修活动“落地生根”,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身自照”,使教学实践既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跟进,也有经验层面的、可操作的行为跟进。
(3)解决现实问题 研修活动没有主题就等于“瞎子摸象”,研修人员要关注研修资源的开发,通过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或通过向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课改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本区域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研修活动主题,使研修活动更具有问题性、现实性和民意性,也赋予了教师更多话语权。促进教师在区域研修及自我研修中完成个性化的发展。
(4)充实研修团队 基层学校教师普遍感到,有教研员参加引领的区域教学研修活动最受欢迎,基层学校教师的受益程度也最大。应该进一步充实区域层面的兼职研修人员,将区域内有特色、有能力的名、特、优教师凝聚在一起,既能弥补专职研修人员与一线教学脱离的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科研修团队的实践智慧。同时,能以区域学科集中研修和引领为载体,为区域名优、骨干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5)引入研修菜单。在区域研修培训机制中,应尝试并坚持菜单式培训方式。针对处于不同专业追求、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培训菜单,并且建立教师自由选择项目培训制度。允许教师对培训活动进行选择, 扩大教师自由选择的权利与机会,可以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内容、何时、何种方式等方 面有自主权。同时,自下而上的“菜单式”选修方式,其核心就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的原则,能进一步触动研修人员通过开展主题明确、过程缜密的研究活动来推动教师发展,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更强,对教师的帮助也就更为实际。
4.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撑系统,保障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持续性。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发挥引导、规范、激励、服务的作用,降低管理的重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下移到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用交流、督导、评价、经费下拨等方式去推动校本研修的开展,多维度评价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在资源配置上,既要体现“教育平等”、“均衡发展”的理念,更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弱势学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制度效能。
最后,抓住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的政策机遇,在教师中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使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外在激励和肯定,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只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研修机构、学校以及全体教师多方配合、多管齐下, 才能形成一个更健康、更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氛围,促进区域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使教师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37-02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特别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早期溶栓是目前有效的治疗,由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且禁忌证多,存在出血和再栓塞的可能。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发病时间 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全身有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者及半年内有消化道出血史、3个月内心肌梗死病史;及大面积脑梗死,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者;排除有心、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或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者;有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对本品过敏。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加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10100,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 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 d为1个疗程,以及浙江亚泰药业生产的奥扎格雷8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有效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3]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变化及病残程度确定,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个疗程后显示,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均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脑梗死临床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脑内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缺血、缺氧性坏死,继发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基本的病理过程是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闭塞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区域形成半暗带,而坏死组织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及其他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细胞变性坏死[4,5]。
疏血通注射液[6]是我国开发研制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素样物质、蚓激酶样物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7],功能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水蛭素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能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并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从而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蚓激酶是从地龙中提取的能直接水解纤维蛋白的纤溶酶活性蛋白,能激活纤溶酶从而间接溶解纤维蛋白。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溶栓、抗凝、改善血流[7]、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动脉硬化、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微循环及神经细胞保护等作用,进一步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效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栓烷A2(TXA2)的产生和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栓急性期的运动障碍、抑制大脑血管痉挛、增加大脑血流量、抑制脑血栓形成以及改善脑缺血时能量代谢异常的作用[8]。两者联用可明显增加抗聚降低血黏度作用,能有效平衡脑部代谢及微循环系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用于治疗脑血栓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 < 0.05)和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表明疏血通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联用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溶栓、扩张血管及减少脑缺血范围的功能,能够改善血液黏滞性和高凝状态,提高纤溶活性,减轻或消除微循环内红细胞聚集,促进血液的循环,有解除血管痉挛和抗凝血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9]。它们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灌流量,使血液流变学改变,使管腔再通,改善局部的缺血缺氧状态[10],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甄君,陈涛,孔梅,等.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8):2584-2586.
[2] 刘晓云.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3):227-22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5] Felbrg RA,Burgin WS,Grotta JC. Neuroprotection and the ischemic cascade[J]. CNSS Pectr,2000,5(3):52-581.
[6] 宋雪馨,范世芬,韩伟,等. 疏血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5-6.
[7] 叶慧英,郑关毅. 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10-211.
[8] 葛雅香,沈美芳. 急性脑梗死110例临床分析[J].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4):303-304.
[9] 周华,高月霞,原广提.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691-692.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留置长期透析导管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分别為对照组、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和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三组患者各15例。纳入标准: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留置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文件。排除标准:①年龄70岁者;②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者;③严重性消化道出血和消化溃疡者;④肝硬化和肝功能损伤者;⑤脑出血史、精神疾病者等。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0~68岁,平均(42.6±1.4)岁;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男9例,女6例,年龄20~69岁,平均(42.5±1.3)岁;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70岁,平均(43.8±1.2)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
1.2 方法
1.2.1 三组导管留置与封管方法 使用泰科导管,自带涤纶套双腔透析功能(40 cm长度)。通过B超定位辅助下全部置于右颈内静脉,使用Seldinger方法撕脱型扩导管置管方法,手术后经胸部X线片拍摄检查均显示导管尖端在第7到第8胸椎水平位置,导管当天和每次血液透析完毕之后两组患者均使用5 mg/mL肝素液进行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导管红端为1.4 mL,蓝端为1.5 mL[5-6]。
1.2.2 对照组抗凝治疗方法 患者口服使用阿司匹林(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7),每天1次,每次100 mg阿司匹林片[4]。
1.2.3 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与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抗凝治疗方法 在导管留置的第3天检查患者凝血功能之后进行抗凝治疗,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初始剂量为2.5 mg,然后根据华法林抗凝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使用剂量。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国际比值维持在1.5~2.0,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国际比值维持在2.1~3.0[7-8]。国际标准化比值如果低于区间值则将其每天剂量加至0.625 mg,高于区间值则将其剂量减至每天0.625 mg,直至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如果发生导管不畅通或者栓塞情况时,给予其使用尿激酶(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707)溶栓。20万 U尿激酶在浓度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溶解,而后经过导管动脉和静脉端使用微量泵进行注射,注射速度为10 mL/h,每天1次[9-10],干预1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干预后出现局部血肿的例数,干预18个月后,对比三组患者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功能不良评价标准:血液透析前患者动脉端或静脉端无法回抽或回抽不畅;血液透析时平均血流量每分钟在200 mL以内,反接时血流量每分钟在200 mL以上[11-1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导管留置手术和导管使用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均采用右颈内静脉入路,全部置管成功(P>0.05),手术后胸摄片显示导管位置符合相关要求。对照组出现4例局部血肿情况,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出现1例局部血肿情况,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未出现局部血肿情况(P
2.2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血管通路功能正常且持久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保证,最近几年血液透析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在高血压、糖尿病、体重超标和年龄较高无法建立动脉和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治疗中,而纤维鞘和导管血栓形成则是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且多发的并发症之一,不单纯是对导管使用时间和透析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并且缺乏相应有效治疗方法,而使用尿激酶进行封管处理或者是通过导管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的远期临床效果并不理想[13-14]。
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经常使用抗凝凝集来预防血液透析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栓形成,我院此次研究给予部分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的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患者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使用阿司匹林,并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国际标准化比值组和对照组(P
篇7
锡山人民医院营养科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 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医学临床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总结基础上,对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展开调查,并改善这项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提升。在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当代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促使了当代中国居民对物质生活水平与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并逐渐朝着追求精神、文化与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当代医学的治愈率逐渐提升,也带来了当代各种疑难杂症、科研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从健康卫生的层次满足了当代居民的需求。临床营养是当代医学所提出的现念,其通过使用营养治疗的方式来实现对疾病的治愈,并对患者快速康复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从而使这一现代医学治疗方式(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为了当代在临床医学治疗过程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治疗与传统临床治疗之间存在着差异,其更加有益于患者的健康,也较为容易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因此,近年来随着这一医学治疗方式(理念)的推广,已经使其成为评价一家医院,或者是某一地区卫生行业综合水平较高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结合这一时代热门研究领域,使用事例研究与调查的方法对这一治疗方式(理念)在当代国内卫生行业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找出其中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便于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卫生医疗行业使用临床营养治疗的普及程度。
2 资料与方法
作者在本文当中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获取,以便于本文的研究,为研究结果提供数据的支撑。
(1)设计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状况调查表。首先是对获取原始数据的调查表格进行设计,其主要是为了通过调查表格的设计了解到当前我国医院临床营养工作所开展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调查表中主要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在表头部分标明了调查临床营养工作现状的字样。具体的选项设计如下:第一,本医院的总床位数量是多少;第二,本医院获得从业资格的营养师数量为多少;第三,本医院营养师的数量与床位的数量比为多少;第四,管理营养师的部门有哪些;第五,在从事营养师岗位之前,该名医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2)调查资料。本研究所选择的地区主要是中国的XX 省。在XX 省的省内,拥有不同资质的医院数量具体如下:第一,拥有三甲医院共计五十六所;第二,拥有二甲医院共计三百二十一所;第三,拥有三乙医院共计十所;第四,拥有二乙医院共计十所。经过汇总,在XX 省内的总体医院数量为五十一所。
(3)调查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并根据所调查的数据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汇总与分析,以便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具有真实性的意义。
3 调查结果汇总及分析
通过上述的调查最终根据所得出的选项,作者进行了如下的汇总:
(1)针对床位数量选项。对于三甲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19000 张床位;对于二甲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7000 张床位;对于三乙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1500 张床位;对于二乙医院而言,其拥有的床位数量为1000 张床位。
(2)针对从业资格数量选项。对于三甲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33 人;对于二甲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10 人;对于三乙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2 人;对于二乙医院而言,其拥有从业资格数量为1名挂靠的兼职人员。
(3)针对营养师的数量与床位的数量比选项。依据医院资质从大到小的排名顺序,其营养师的数量与床位的数量比为:1比503;1 比533;1 比1380。
(4)针对管理营养师部门选项。对于三甲医院而言,其管理营养师部门主要为医务科、后勤组与护理科;对于二甲医院而言,与上述情况相同;对于三乙医院而言,其管理营养师部门主要为后勤组与护理科。
(5)针对医师所从事的工作选项。大多数的营养师在从业之前都是担任临床营养工作,可以按照其所从事工作在总体中比率由大到小排列,具体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如下:由护理行业转行、由医师工作转行、由专业营养研究转行。
在通过对上述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与汇总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发展针对XX 省地区的医院而言,其临床营养工作开展的水平与层次依旧较低。特别是可以从选项三当中营养师与床位之间的比例看出,现有医学行业对临床营养工作的落实与普及使用程度不足,从而致使了我国卫生医疗行业的依旧需要不断的努力。另外,根据上述数据还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的医院而言,不论其资质高低,其大多数不会拥有专业从业营养师,特别是在下级医院当中尤为明显。作者除了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统计之外,还深入到拥有营养师的医院当中了解了临床营养工作的大致内容及流程,具体如下列示:入院之前的介绍、营养知识的宣教、饮食习惯的指导、营养讲座和会诊、营养搭配病历的撰写、治疗饮食的设计、管喂流质的方法等等。而对于我国即便拥有营养临床部门的医院,也无法完善具备上述多个因素,从而给我国临床营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4 结论与建议
作者在本文中对医院临床营养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发现我国当前临床营养工作的普及程度不高,在其发展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
(1)明确与细分营养科的归属和其职能。
(2)加强医院现有营养科的自身建设。
(3)不断提升营养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与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生理实训老师;自律行为;德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4-01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医学院校学生德育水平更是关乎整个社会医疗卫生行业的风气与风尚[1]。作为一名医学实训教师,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表率,都是学生今后从业的规范标准[2]。教师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以本中职院校两个班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由自律行为不同的生理实训老师授课,探究老师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培养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校2013级必修生理实训课的76名中职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班和B班,每班38人。A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年龄17-22岁,平均(19.1±0.25)岁。B班男生21人,女生17人;年龄18-22岁,平均(19.3±0.18)岁。A班生理实训课由自律评分高的教师授课,B班由自律评分低的教师授课。两班生理实训课的课时安排、授课内容、课程进度完全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参加实训学习前成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B班由自律行为差的教师讲授生理实训课程,A班生理实训教师行为自律性强,在生理实训课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准备,按时上课:提前设计实训环节,教师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按时上课,准确把握实训上课节奏。教师上课时仪表端庄、语言沉稳、实训操作时动作细致,时刻做学生的表率。
(2)教学风格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偏离课堂学习的中心任务,极易造成知识“断链”,并且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针对这种现象,A班生理实训老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A班生理实训老师注意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艺术,避免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
(3)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A班生理实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实训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并紧密按照预先设计的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生理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训过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正确规范完成实训学习,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避免出现思想游离、学习“疲惫”等不利于实训学习的行为。
(4)确保生理实训成功率:这是实训操作课的终极目标。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功底较差,生理课程又是一门较难的学科,生理实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制约着生理实训教学的成功率。A班实训老师着眼中职学生实际情况,耐心讲解,正确示范操作,在实训过程中及时指导并适当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实训操作,鼓励学生完成生理实训。
1.3观察指标
学期末,对所有学生进行生理实训考核,并评估两班学生德育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理实训考核成绩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德育评分等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班学生德育评分
A班学生在实验室礼仪、操作规范性、对实验动物的人道主义及团队合作方面评分均高于B班(P
3讨论
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教师行为自律和规范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自身情绪状况等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3]。
生理实训课是中职医学生必须接受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涉及到的实训操作和实训思维关乎学生今后的职业态度,影响学生德育水平的养成。因此,刘蔚[4]指出,抓好医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应从抓好课堂自律行为开始。老师是学生的标杆和榜样,学生在生理实训课程中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本研究中,自律行为强的生理实训教师从实训课程准备开始、按时上课、注重仪表、言行举止、操作规范性,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实训,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和行为引导。教师的任务导向明确,对授课内容做出了合理安排,激励学生乐学善思,积极向上,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训学习中去,自然能取得好成绩。本研究结果显示,A班学生生理实训考核合格率高达94.74%,和金伟琼[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教师自律行为可提高学生生理实训成绩。
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人格成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和目的,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学会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成绩的高合格率影响学生的心理历程,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本研究表1显示,A班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实验室礼仪、团队合作等方面评分明星较高。其中团队合作能力决定今后从业的职业道德及人际交往能力,是现阶段中职教育的最高境界[6]。由此可见,生理实训教师的教学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素质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
[2] 梁佩玲,邱庆榕,周凌峰,等.应用仿真实训法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15-117.
[3] 王红.基于专科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11):215-216.
[4] 刘蔚,[导师]:刘明芝.“90后”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2012年.
篇9
3.优化课程体系,突出重外语、厚基础、宽知识、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色
(1)重外语(英语、东盟国家语言),是指强化学生外语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因此,大学外语学习课程调整为巩固和加强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增设东盟国家语言(小语种)课程,无论是英语还是东盟国家小语种,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等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通过国家四级、六级英语考试,熟练掌握和运用至少一个东盟国家语言进行交流。
(2)厚基础,是指具有较雄厚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国际会计、投资、国际贸易、国际税收、国际商法、中外会计准则与惯例比较等课程。
(3)宽知识,是指具有较宽的会计专业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投资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法学基础知识、经济法与税法等课程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管理类、经济类、人文科学类等2-5门课程。
(4)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习训练。采取“四段式三类实习”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分两段深入企业进行实习,熟悉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或审计的过程和要求;建立手工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实验室;建立电算化会计实验室和电算化审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
4.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优化会计专业课程。突出国际会计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会计准则与惯例,并能熟练运用专业英语,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注册审计师资格考试。要求学生既能熟练掌握中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又能熟练应用国外财务软件。
(2)在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采用案例分析法、自学与讨论法、试验与实践相结合法、多形式作业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和研究型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5.改革教学管理
全面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明确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和保障措施。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包括主辅修制、选修制、弹性学制,为学生塑造自我、发展个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认真搞好教学管理,做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学评估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按照新的教学计划,抓好教材、教学大纲、题库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完善院校、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双重评教制度。
(二)加强同东盟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
1.大力借鉴和引进东盟国家会计学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教学、外部远程教育、海外办学和马来西亚的“双联课程”等;引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教学课程和外语版教材,部分课程直接用外语授课。
2.建立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办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联合办学方向上,可以同东盟高校在会计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层次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包括开展联合办学的学位课程和双学位课程;在联合办学内容上,引进东盟的先进教育资源,学习的优秀办学理念和方法,借助东盟国家高校的管理经验;在办学方式上,可以互派访问学者、交流教师、交流学生到对方国家高校学习,互通学习课程;在学分机制上,扩大在教育质量监督和认证领域的合作,寻求建立中国—东盟之间互认学分、学位和文凭的互相认证制度。
3.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工作,促进双方高等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东盟国家高等院校互招会计学留学生,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带动高等教育升级,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通过招收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增进对东盟国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国高校学生同东盟国家学生互相接触、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三)校企联合,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的联合办学,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能力。我国高校同东盟国家企业集团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实现校企强强联手的培养模式。一是实行东盟国家企业给我国高等院校注资的方式联合办学,校企实行董事会方式进行管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人才;二是东盟国家企业给予适当资金赞助我国高校,企业委托培养所需的会计人才;三是东盟国家的企业作为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海外实习基地,每年选派中国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可以在优秀的学生中挑选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
篇10
[关键词]个体差异;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5-01
前言:物理教学是高中教学过程中一个难点、重点的内容。由于物理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广泛、有些甚至是抽象的知识。因此,对高中物理的教学非常的重要。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领悟的知识也不尽相同。那么该如何开展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呢?本文将做简要研究。
1 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1.1 研究的意义分析
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能否认每一个人都是独立、不相同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的能力、思考的方式等等都是有所不同的。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是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的。简单的来说,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不同,为其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最快的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分析
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构建高中物理教育理论与物理教学实践的桥梁,把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需要不断的提出新的教学思想的[1]。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使这些教学思想转换为教学行为,正是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第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永远是学生,而老师则是起着主导的作用,这是不容改变的;第三,突出高中物理教学的价值。物理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科研领域。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凸显物理教学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2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表现分析
2.1 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高中学生在许多方面是有差异性的。总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之一就是学习物理能力的差异性。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同的学科,不同的人对其的领会能力是有所差别的。有的人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物理的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强。而有些人天生对物理不敏感。因此这样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差的。总而言之,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差异是个体差异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2.2 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分析
智力的差异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较突出的差异之一。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之间是有智商的高下的。对于那些智商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学生,他们掌握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要好一些。而那些相对来说智商比较低的孩子,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吃力一些。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锻炼、应用来吸收、消化所学到的知识。
2.3 学生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性别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差异之一。科学研究表明[2],男生一般都是偏理科的头脑。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比较得心应手一些。而女生一般都是偏文科的头脑。她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相对面临的困难会比较多。都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男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一定比女生强。
3 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原则介绍
3.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差异的原则
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是需要遵守一些原则的。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差异的原则。不能够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习物理的权利。此外,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因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物理教学。因此,在进行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
3.2 促进主动建设、构建差异情景的原则
促进主动建设、构建差异情景的原则也是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之一。我们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存在,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由于差异性造成的损失[3]。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主动的去建设差异性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逐渐的融入的教学的环境中去。而不是教师被动的去接受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差异性。
3.3 注重个体评价、关注差异反馈原则
在进行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个体评价、关注差异反馈。学校应该定期的让学生对授课老师进行授课方面的评价。这个评价不是做过之后就放在哪不管,而是要运用评价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评价的内容发现学生的差异性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而加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能力。
4 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流程介绍
4.1 设立差异性环境,提出研究内容
想要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那么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流程是什么样的呢?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创立一个差异性的环境,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内容。如果连差异性的大环境都不存在的话,那么这项实践研究是无法进行下去的。此外,实践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根据设计的差异性环境提出,不能随意的提出研究内容。只有与差异性环境相符合的研究内容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4.2 根据学生差异,确立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需要确定研究的方向。相同的研究内容可以有许多的研究方向。那么该如何确定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方向呢?这主要是需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性来确定。在设计差异性大环境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学生的差异性,这也是确定研究方向的依据。
4.3 照顾学生特长,成立兴趣小组
确立研究方向之后,要根据学生差异性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许。情况相类似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这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不同,会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从而开展研究。研究在小组内进行,不同的小组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成果。将研究的成果进行相应的纪录。
4.4 设计大量的研究方法
一项研究成果并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能够得到结论了,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组学生的实践研究就可以得出成果。而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才可以得到最终的研究成果。用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当大量的实验成果趋于一个有效定值的时候,证明试验有效。因此,想要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设计大量的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从而使得实验研究的结果具有理论性、说服性。
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本文探讨的关于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物理教学。通过本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这方面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知。研究差异性的教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希望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致力于这方面内容的研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展开新的一面。
参考资料
[1]刘文霞著.个性教育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