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内容

篇1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统计软件

统计学专业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天津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在开设相关理论专业课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对统计预测与决策、统计计算与软件、计量经济学、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寿险精算学等课程配备了一定学时的实验课.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是实现培养实用型统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些实验课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统计软件(Matlab、R、SPSS、Eviews、Excel、SAS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为例,根据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深入地分析了高校统计系实验课程中存在的现状,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统计软件等方面提出几点相关建议,希望对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y计学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实验课程是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中,有些课程会出现重复的知识内容.比如,线性回归模型是统计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中多次出现,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一知识点的反复练习,势必影响实验课程其他教学内容的安排.

(2)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对实验课程的要求,学生使用的统计软件有所不同.例如,多元统计分析、统计计算与软件、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课程要求学生分别采用SPSS、Matlab、R和Eviews来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学生可选择的软件多样,但由于不同课程只涉及某个软件的一些功能,学生对这些统计软件的使用只停留在表面,对软件深层次的运用还有所欠缺.

(3)实验课程内容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密切相关,但与实际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会造成学生对目前流行的新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缺乏了解,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状,如何优化现有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的目标,是本文的初衷.

二、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改方案,其教学改革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结合统计学专业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整合现有实验课程内容,优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突出各实验课程的侧重点和难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有的放矢地通过实验环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达到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

(2)针对学生对多种统计软件掌握得多而不精的状况,可以尝试选择一至两个主流的统计软件,这样通过不同实验课程内容的学习,逐步加强学生对软件使用的深度,能熟练运用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编写适合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教材,规范实验课程格式,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3)不断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在现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如现在流行的大数据处理方法中的python技术,与实际社会需求接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深入地分析了高校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统计软件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整合现有实验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选择一至两个主流统计分析软件,贯穿整个统计实验课程,使学生熟练运用,从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编写通用的适合统计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材;不断更新实验课程内容,融入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本文旨在研究如何优化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统计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统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够对高校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宁,徐云池.关于整个统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统计教育,2000(5):22-23.

[2]徐秋艳,万秋成.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532-534.

篇2

关键词:统计分析;课堂教学;育人为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统计的相关知识在社会应用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数学的统计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课程结构内容更加具有逻辑性,统计内容的分量有所增加,对统计技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等等。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下面从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简要探讨一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了解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已经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样本数据特征和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扇形图等)描述数据。高中阶段,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不仅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和方法,更注重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统计思想,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整理出高中阶段统计学习的知识结构图。

统计所涉及的知识位于必修三和选修2-3的相关章节。(对于文科来说,是必修三和选修1-2)文理对于统计部分的要求相同。统计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程标准》中指出:统计已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应通过对统计知识的学习,不仅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学会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要逐渐形成数据意识,学会用数据说话,将统计知识主动运用于实践,这就是统计教学的重点。而统计不同于一般的数学内容,统计思维不同于确定性思维,统计推断有可能犯错,教学中如何把握统计思想,而不是把统计教成画图表或按照公式计算,则是统计教学的难点。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存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未能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方针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尝试转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际上,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基于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教师依然是课堂上的控制者和主导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2.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较少,学生负责听,教师负责讲,然后便是重复的练习。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多了,而且较为复杂,但教师和学生依旧按照旧模式,学生只会盲目地听教师讲课,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高中数学统计内容教学改善的具体措施

1.改善教学方式,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在的教学实际,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真知。

2.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营造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活跃、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条件,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中,有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和创造,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克服难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系统抽样》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先进行有层次性的提问:抽签法可以抽取自己所需的样本,那当总体数量过多的时候还适合用抽签法吗?系统抽样的定义是什么?系统抽样的步骤有哪些?系统抽样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并做出相应的引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营造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简单化、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相关反映,了解学生对哪一部分知识存在疑惑,并有针对性地深入讲解。另外,数学的统计内容具有规定性、繁复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例举比较具体化、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的全面改革,不仅要在教材上有所改变,还应当将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加强高中数学统计内容的教学研究,改善高中数学统计内容教学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数学人才的培养、业务精英的造就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义.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1).

篇3

一、统计的观念与方法——意识比方法更为重要

统计内容,学生的普遍反应是“好学”。内容很容易懂,就是数一数数据,画一画图之类的,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老师们也觉得统计内容“好教”,教学没有“压力”,可以作为教学其他内容的“休息期”。事实也像是如此,学生学完例题后,完全能独立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应付试题的考查完全没有问题。可是在每次教学之后,我总觉得似乎还缺少些什么,学生的学习就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一次学完统计内容后,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们觉得学习统计有什么作用吗?自己在生活中能用到统计知识吗?”学生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除少数的人认为有用之外,更多的人要么选择不知道,要么认为没有作用,没有意义,自己不会在生活中使用到。可以说,教材中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统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生活也已先于数学教材将统计知识推到了学生的面前,电视、报刊、网络等常有统计的信息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却觉得统计没有什么作用,这无疑是教学的一种失败。

“课标”总体目标中对统计的要求是: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而学生缺失的恰恰就是统计观念。学生觉得统计好学,其原因是教师在讲授时,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解答方法上的指导,重在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题,而这些习题多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去数一数,画一画,并依据图表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与回答,学生解答起来并不是难事。事实上,统计的教学目标远不是只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制制表、画画图的简单技能,其核心目标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有用统计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应用意识远比方法更为重要,学生有了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才能避免他们解答统计题目时得心应手。

二、内容的理解与定位——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统计内容在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教材中均有分布,且单元内容显示的均是统计,很容易给人以相似的感觉,其实整个统计知识在数学教材体系中是按一定梯度分布的。从学段内容标准来看,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第二学段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具体到教材各分册又有其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本册教材中统计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在整个统计内容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不能前后知识混着讲,让学生抓不住重点。

三、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标”认为,统计教学“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编写时充分关注了这一点,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并由此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材提供的内容是为所有的学生服务,往往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有时为使事例具有理想化的教育意义,还会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这就使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常有一种高于生活的感觉。例如一年级统计教学内容,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是这样编选的: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要求学生将它们理一理,书中出现了许多小猴、小猪、小狗等动物。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往往就不能将此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相联系,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是在童话中进行的。再如五年级统计内容,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我国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虽然这一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他们也能理解,但这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认为这更应是大人们考虑的事情。

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活动对象的熟悉程度将影响他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一些贴近学生身边生活的事例着手,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适当改编或补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用意识。

四、活动的分组与合作——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学会合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合作的人走上社会后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事实上,一项统计活动也常常需要别人的合作才能进行,学生课堂上进行的简单统计活动需要合作,社会上大的统计活动就更需要人去合作完成。统计的结果只有在与他人的分享交流中才会发挥作用。因此,教学时,对于统计过程中的很多活动,教师尽量要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去完成。为了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指导,不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组内各位同学初步进行分工,确定好小组长、记录员等,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篇4

关键词:微内容;短消息;时间碎块;移动学习

1 问题提出

由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的绩效问题,即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方便的地点,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学习内容,手机作为新型的学习媒介,满足了这样的学习需求。手机的使用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利用一些小的时间碎块来完成学习,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学习内容的需求。学习者通过短消息的方式获取学习内容,最大程度地简化了学习过程。本文结合手机的特性以及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出了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方式来高效学习的方案。

基于短消息进行学习,由于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的零碎性、间隔性,学习环境的复杂性,短消息的长度限制以及学习者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因素,所以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简单精确的微型学习内容,简称微内容,微内容就是指“小的信息单元、之间松散连接、相对简单的问题及呈现”这种以微小形态流通的信息体,它的大小在文本层面刚好可以容纳一个主题。例如英语单词、英语口语、名词解释、政治概念、法律条规等这样的一些微内容都可作为学习系统的内容。

2 基于短消息移动学习的现状研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的研究,英国Kingston大学进行了评价短消息服务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短消息服务被应用于教师培训。初步的试验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把彩信(MMS)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数字图像的生成和传送。在我国,基于短消息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商业机构的重视,例如金山词霸就推出定制英语短信来学习英语短句的商业学习模式,在高校,目前短消息主要应用在成绩查询、短信通知、监控上报等学校业务管理方面,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还没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因此,本课题将此作为研究课题具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

3 基于短消息的微内容学习系统方案实现

3.1学习内容的选择

通过短消息的方式,用户之间可实现有限字符的通信,也可实现用户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的有限字符的传送,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小的信息单元、之间松散连接但又有一定关联、相对简单的问题”,这些微内容主要是需要记忆的概念知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微内容要形成语义群。前后关联由易到难进行内容的排列。

3.2 系统架构的设计

基于短消息的微内容学习系统的系统结构,与通常的短消息系统相比较,在硬件配置上完全相同,软件系统方面,需要在短消息服务器与应用终端上增加相应的软件模块。基于短消息的微内容学习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3.3 系统功能的实现

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是微内容学习系统的第一主体,以“微内容”形式的学习内容,通常是学习者容易遗忘的概念性的内容,所以根据艾宾浩斯(H.Ebbinghau)的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在内容发送的重复频率上,例如同一组内容先开始隔一小时重复发送一次,发送三次以后变成隔三小时发送一次,然后变成隔一天发送。最后要隔一个月发送一次。直到通过测试,放入学习记录库内,隔几个月再提醒复习。此外,针对某一内容。如果学习者觉得没有完全掌握,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至调度模块实现重新学习。

基于短消息的微内容学习系统是以学习内容为第二主体的,所以内容的维护管理功能要强大。课程内容的维护由于内容较大,适合用Web方式进行维护。要从教师的操作体验出发,提供多种方式实现内容的添加、修改、删除,因为基于短消息的学习系统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微内容,所以可以提供以模板的方式进行内容的追加管理。此外还要考虑内容管理模块的接口通用性和标准性,从其他学习系统导出的内容可以快速地添加到系统内,导出的内容也可以被其他学习系统共享。一个好的学习系统,一是要有好的学习流程提供给学习者。二是要有标准、充实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之间要有先后关系,所以要做好这些概念解释之外,还要做好该概念的相关概念、上行概念、下行概念等内容的建设。

学习评价和调度模块很好地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控制,一组内容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算法得出的频度周期来发送,一个周期结束,进行针对性测试,测试通过,进入下一组内容学习,测试不通过重复学习,直到通过为止,这些学习过程都将被记入学习记录库内,然后根据学习记录做出相应的学习评价,提醒学习者注意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并调整针对该学习者的遗忘曲线算法。延长学习时间或增加内容发送密度。当然整个过程是允许教师和学习者进行手动调整的。这样更能反映学习者的真实学习状态。

教师作为微内容学习系统的评价者和调度者,要做好学习过程的有效干预,例如对学习内容的考试结果,及学生的学习记录要随时关注。必要时候进行学习内容的调整。短信息发送和接收利用现有的商用短信平台,现在移动运营商为了得到学校学生的广大用户群,通常会无偿提供这样的短信平台和短信发送服务器(SMS服务器),只要微内容学习系统的短信息发送和短信接收模块和短信平台对接就可以实现短信的发送和接收。

4 结语

在未来的教育中,学习者拥有的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机动、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手机作为通信工具,随着这种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会延伸手机的功能,基于短消息的学习系统只是利用手机最简单的功能,但它具有很强普及性和易用性,适合不同用户群来学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移动学习在内容的选择上将更为多样化、媒体化。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将会被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接受。

参考文献

[1]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篇5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实验教学; 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已开展多年,但对其内容体系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随着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按照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建立了三维一体的分析模型,全方位、多视角地对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分析与设计,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一、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会计环境导致会计理论与实务呈现新的特征,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未能紧跟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也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内容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1. 教学内容滞后,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存在3种模式:面向财务部门应用、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和面向集团企业全面应用。由于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在实际工作中,这3种模式同时存在。许多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大都局限于面务财务部门应用和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很少涉及面向集团企业全面应用的实验内容,难以适应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集团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2. 重视软件功能的应用,忽视内部控制与审计

熟练掌握会计软件应用是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普遍侧重于会计软件功能的应用与操作,而忽视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审计。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将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忽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将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带来风险,内部控制与审计越来越重要。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必须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实验活动。

3. 偏重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多为基础性和操作层面的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各项基础性实验后,应按照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集成性和信息共享性,在企业整体信息化环境下,优化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综合模拟实验,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4. 实验数据不充分,缺乏实验案例库

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硬软件平台的支撑,而且还要结合各项实验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案例库。目前,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实验练习数据不够充分,应用流程较为简单,难以覆盖各种业务类型,同实验活动相关的配套案例更是寥寥无几,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必须全面设计实验数据,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5. 多为单机实验模式,实验方案单一

为便于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进行,目前大都采用单人单机模式,实验方案单一,难以真正体验网络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数据共享。为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将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活动模式纳入教学内容之中。通过单人单机模式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后,可以由多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角色进行分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会计信息系统,按照业务处理流程依次进行各项业务处理,从而使实验活动置身于更为真实的环境中,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侧重于应用操作,忽视系统实施与管理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注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操作,而实际工作中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既要有应用操作人员、又要有系统实施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每类人员知识结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系统实施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对IT技能的要求更高,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各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设计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实际工作对各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二、设计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总体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必须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出发,不断丰富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设计与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时,应全面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维度、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维度和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维度出发,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三维一体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阐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总体思路。

1.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维度

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与升级,而且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维度来看,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应用、管理、评价、审计与咨询都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时,既要考虑培养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培养系统规划、系统开发、系统实施、系统管理和系统审计与评价人才的需要。

2.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维度

从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维度来看,既要考虑面向财务部门应用的需求,也要考虑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需求,还要考虑面向集团企业整体应用的需求。 (1) 面向财务部门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财务部门专用的信息系统,会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实现集成。对于这种应用需求,主要从财务部门应用的角度,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2) 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通过全面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共享。对于这种应用需求,应从企业ERP整体应用角度出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3) 面向集团企业全面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集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网上资金结算中心、集团物流管理等均依托信息化环境而产生。对于这种应用需求,应按照集团企业管理的模式和要求,从集团企业整体信息化角度出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

3.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维度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硬软件平台、应用系统、数据文件和运行规程。人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信息系统使用者。硬软件平台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基础和支持环境。应用系统的主体是应用软件,用于会计核算、管理与决策。会计系统运行过程所采集和产生的数据信息将存储于数据文件中。运行规程规定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运作规则。从会计信息系统构成要素维度出发,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时,应全面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各项构成要素如何搭建、集成与有机组合,合理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使会计信息系统有效运作,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设计

在综合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具体设计,应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合,从三维一体分析模型出发,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从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会计信息综合加工与应用方面进行具体设计。

1. 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各项功能模块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日常应用实验活动,应按照现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3种模式:面向财务部门应用、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和面向集团企业整体应用,分层次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实验流程和实验数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并注意比较3种模式在数据采集、信息传递、业务处理、信息存储和系统控制方面的区别。

2.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活动涉及系统规划、项目管理、软件选型、配置管理、实施进程、实施战略、流程重组、风险管理和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难以在实验教学中全面进行。为增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的感性认识,可以将实验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从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案例出发,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系统规划、实施战略和实施进程,再结合案例开展搭建运行平台、确定实施方案、进行初始设置和系统试运行等与会计信息系统构建和实施相关的实验活动。其中,搭建运行平台实验活动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机房的硬件平台情况和自行安装搭建软件平台来进行;确定实施方案实验活动可结合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案例所确定的实施方案,准备系统实施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与具体方案;进行初始设置实验活动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方面的要求设置系统参数,并将各项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完成各项系统初始化工作;系统试运行实验活动是在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后,利用案例中所给出的各项业务数据并设计相应的测试数据,进行系统试运行与测试。通过上述实验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可以体验会计信息系统构建与实施活动。

3.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确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实施的管理与控制过程,它是通过各项管理控制措施来实现的,既包括人工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也包括由计算机程序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实验活动应结合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案例来进行。对于人工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可以通过分析案例加以理解与认识;对于计算机程序实施的管理控制活动,可以在全面了解应用系统的各个控制环节与具体控制措施后,针对各项控制设计测试数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逐项进行控制测试实验活动,以体验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

4.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集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综合审查与评价的活动,审查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系统的开发过程、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活动,需要基于某一单位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来进行,难以全面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评价实验活动,但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及应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则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活动,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来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审计实验活动可以基于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采用测试数据法与综合测试法等方法进行审计测试;应用控制审查与评价实验活动可以通过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进行审计测试,根据各项审计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5. 会计信息综合加工与应用

会计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为管理服务。企业的经济业务经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后,除了按照系统提供的输出功能输出凭证、账簿和报表数据之外,还应根据管理的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与利用。Excel作为常用的工具软件,具有强大的处理与分析功能,如何应用Excel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加工与分析,应列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XBRL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抽取与分析利用,因此,还应借助XBRL应用平台,开展XBRL应用实验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涉及不同层次、多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按照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根据会计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学习内容管理;内容;模板

一、 学习内容管理系统

LCMS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不依赖于第三方提供的软件和信息就可以快速的建立起知识内容系统,不需要任何的编程经验;学习内容的组织者只需使用一些他们已经熟悉的知识创建工具,而不必使用LCMS中内嵌的工具。

LCMS作为一个完整的网络教育系统解决方案,体系结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LCMS的架构设计:LCMS的系统架构主要包含三个层次,即内容制作层、内容存储层和内容层。

2) 内容制作与开发:LCMS的内容制作工具必须功能强大、易于使用,使没有编程经验的内容开发者能快速制作标准化的、可重用的学习内容。

3) 现有内容的转换: LCMS可以提供转换功能,将几种常见格式的学习内容转换为能够分解成以学习对象形式存入学习内容组件中。

4) 学习对象的存储:LCMS的特征之一就是以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形式存储和交换学习对象。

5) 学习内容策略:学习内容由存储到,由到存储的过程实际上构成了学习内容的生命期。

二 、模板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分析,若要实现学习内容界面的定制,必须将内容本身与表现相分离。即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分别对学习内容本身和对内容显示方式进行描述。同时,还要对界面元素进行抽象和描述。为此系统通过建立模板机制和应用模块机制来解决以上问题。

学习内容时通过把页面使用的模板,包括内容以及处理的方式发送给处理程序,实现页面的生成。模板则通过XSLT技术实现。这里的模板特指XSL文件,因此模板管理就是对XSL 的文件操作。XSLT文件通过Xpath 来对模板上显示的内容进行定位,这使生成的XML页面与模版能够以多种形式。

模板管理分为内容模板管理、表现模板管理、框架模板管理以及模板间转换。

(一)内容模板管理

内容模板即对学习对象的抽象描述,表明学习内容的结构。利用内容模板可以在学习内容创建时将其结构化,并分割成学习内容组件。对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可以利用内容模板来添加元数据,并利用一个开放源码的全文检索引擎Lucene来建立全文索引。

内容模板使用XML Schema来定义和描述。一个内容模板要定义的信息有:本学习对象中有哪些元素,各元素分别是什么类型,映射到数据库中各字段的大小、类型、名称以及映射生成html内容创建界面所需的必要信息等等。

对于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内容,内容的主体不在相应的XML描述文档中,XML描述文档只包含指向内容真正载体的URL。

用户可以自定义内容模板,将用户输入的信息以此内容模板定义的格式存放此内容。

表现模板管理

表现模板对应于特定的内容模板,每一个表现模板都是对它所对应的内容模板描述内容的显示方式的规定。一个内容模板可以对应多个表现模板,而一个表现模板只对应一个内容模板。表现模板使用XSLT来进行描述和转换。

表现模板就是简单的Jsp页面。页面中包含系统自定义的taglib,其中有获得内容管理系统功能的功能标签,还有用于页面控制的控制标签。模板作为一个资源实体被系统所管理,用户可以自己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模板,方便用户自定制模板。

表现模板的管理可以分为以下两个主要的子功能:自定义标签的管理以及模板制作工具。

(1) 自定义标签的管理。标签的制作是为了更好的分工网页设计人员和java程序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维护成本,它是由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开发者完成的。

表现模板可以通过功能生成静态HTML页面,再通过在线学习网站展现给学习者。通常使用在表现模板上的标签有三大类:一类用于控制内容在页面上的展现样式;第二类是用于获取系统功能的功能标签,如include标签;第三类是用于页面个性化的标签。

(2) 模板制作工具。目前不少学习内容管理系统都定义了很多的标签,同时提供内嵌有自定义标签的HTML编辑器,使自定义标签的使用就如同普通的HTML标签的使用一样简单,大大降低了系统培训的费用。Dreamweaver编辑器是业内使用最普遍的HTML编辑器。

框架模板管理

对学习界面的定制是建立在通过对框架模板操作的基础上。框架模板可以实现对界面的布局描述,并可指定界面的每一部分放置什么功能模块。框架模板使用AML定义和描述。

模板之间转化

模板之间的转换是指学习内容在各模板之间的转换,包括内容模板之间的转换、表现模板之间的转换、内容模板和表现模板之间的转换。

实现模板之间的转换可以用XSLT,它不用像在Java中为执行某一任务而必须写出特定的步骤,只要描述想要的结果。

为了使学习内容便于学习者的阅读理解,需要将信息显示出来或者打印出来,例如将数据变成一个HTML文件,一个PDF文件,甚至是一段声音,为了使数据适合不同的应用程序,必须有能够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比如需求格式可能是一个文本文件,一个HTTP信息,一定顺序的数据调用等,而XSLT就是用来实现这种转换功能的语言。

XPath 是用来帮助XSLT在XML源文档中查找定位信息的语言。如果将XML文档看作一个数据库,XPath就是SQL查询语言;如果将XML文档看成DOS目录结构,XPath就是cd,dir等目录操作命令的集合。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简笔画是运用简单、凝练的线条以及图形对事物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对儿童的教学过程中简笔画教学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对儿童的简笔画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符合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心理活动[1]。简笔画作为儿童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能够在课堂上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增强儿童的想象能力,对儿童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简笔画教学内容的设计

儿童简笔画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涉及到很多方面,包含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般形式、对学生的指导以及课外作业的跟踪讲解和训练等方面。

(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在对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在内容上的划分主要有静物、动物、风景以及固定的场景等。通过这些顺序的教学,在对儿童的教学过程中是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保证在对儿童简笔画教学过程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静物的简笔画教学上是通过对静止不动的物体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的方式相对简单,这种方式的简单特点促使着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对儿童进行教学[2]。风景简笔画的教学是让学生对自然的景观现象进行描绘,例如天空中的白云、蓝天等。教师在对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对这类的简笔画进一步细分,可以划分为山水简笔画和花草树木简笔画,这样的详细区分能够保证在教学的内容上主体更加鲜明。在所有的简笔画的教学中人物简笔画是最难的,因此,需要放在最后对儿童进行教学,人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儿童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很难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由于人物教学法具有自身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细化,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线条进行勾勒,通过人物五官的详细描述进行简笔画的教学,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

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法是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3]。在对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简笔画产生了兴趣,才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听讲,逐步提高儿童对简笔画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儿童的认知心理,根据儿童的兴趣点进行简笔画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简笔画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的地位,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在课后的练习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简笔画的复杂程度,逐步提高儿童对简笔画学习的技能,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受到了时间上的限制,在课后需要儿童自身对简笔画的学习,才能够保证简笔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儿童在学习简笔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儿童的行为加以指导和鼓励,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快乐,从而提高对简笔画的学习兴趣。作为简笔画教学的教师,可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调整好学习状态,逐步提高简笔画的技能[4]。此外,对儿童的简笔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游戏和比赛的方式,在儿童在课堂的娱乐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简笔画技能,带动整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让儿童在活动中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学习中对儿童进行指导

儿童在简笔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儿童进行详细的指导,儿童的心理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导,让儿童在临摹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5]。临摹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对图画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对简笔画的认识,掌握其中的一些技巧,从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儿童在进行简笔画的学习过程中倘若一直模仿,对儿童的创新能力很是不利,不利于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长期下去会造成思维上的僵化。在经过一定时期的模仿之后,需要引导儿童进行自主学习,首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自身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再对复杂图形进一步的学习,逐步提高儿童的简笔画技能。

二、儿童简笔画的教学构思

简笔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构思来对儿童进行教学,简笔画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多种。通过不同的教学讲授方式,让儿童掌握学习简笔画的方法,首先需要对简笔画进行分解,从简单的方式着手,帮助儿童进行学习。

(一)演示的方式

儿童对知识没有多少的了解,对外界的事物缺少自身的认知,需要通过学习方式上的指导,才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视觉上的审美[6]。美术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采用演示的方法向儿童分析简笔画的主要步骤,让简笔画的整体教学呈现出系统的结构。儿童对教师所演示的图形进行仔细的观察,这一步骤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模仿学习。

(二)练习的方式

任何的教学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简笔画教学也是如此,通过对简笔画的日常练习,儿童立足于实践中的模仿,才能够提高简笔画的技能。简笔画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儿童的实践技能,还能够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儿童通过对简笔画知识的学习,将日常时间中的训练不断进行总结,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三)谈话的方式

简笔画对儿童的教学离不开谈话法,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向儿童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儿童通过思考来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从而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7]。谈话法能够对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发挥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对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儿童简笔画的教学可以运用网络上的一些图形引导儿童进行思考,打破教师自身水平的束缚,用科学来弥补教师教学上的不足,增强对儿童简笔画教学的整体效果[8]。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又能够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三、儿童简笔画教学方法的利用

儿童简笔画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教师的教学结构相一致,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采用能够吸引儿童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儿童在智力上的不断发展。儿童是思维形成的主要阶段,在简笔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选择简单、凝练的方式进行简笔画教学,增强儿童对所学知识的吸收能力。要想在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一)提高兴趣法

儿童的心理特征是采取简笔画教学方法选择的有力依据,通过故事的形式,提高儿童对简笔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儿童简笔画的整体技能[9]。例如,在向儿童讲述到人物时,可以采取动态描绘的方式,模仿人物本身的喜怒哀乐,然后在让儿童进行猜测,教师和儿童同时进行简笔画的具体内容的描绘。

(二)做好调查工作,为儿童树立学习目标

在对儿童进行简笔画的教学前期,需要做好调查工作,建立一个正确的课堂教学计划,帮助儿童树立学习目标,从而确保每个儿童都能够受到相应的训练。针对零基础的儿童,教师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在总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儿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10]。在简笔画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儿童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对整体教学质量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与此同时,在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为儿童树立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时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在简笔画的学习中掌握熟练的技术,开拓思维,逐步形成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连点

儿童的整体思维能力还处于发育的状态,只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图画进行识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首先,身体健康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坐姿,帮助儿童进行握笔的训练,然后在课堂中先对儿童进行点与点之间连线的训练,从简单的点与点之间的连线,然后再过度到简单图形的学习,由简到繁地进行简笔画的训练,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增强对自身思维的开拓。

(四)进行线段与图形特点的概括

简笔画的教学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概括出自身教学的主要目的,针对所要教学的图形在课堂进行之前进行详细的概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归纳工作,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从而在对儿童的教学过程中,也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11]。在对儿童描画的目标教学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笔画的主要技能,从而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快地适应,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五)观察模仿,形成图形

儿童在经过长时间的点与点以及点与线之间的连接后,将需要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模仿,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儿童在认知层面的进展。儿童在对图形进行模仿的过程中,也会对简笔画的总体思路有个清晰的认识,此时儿童在绘画上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后期的图形模仿中能够概括出图形的构成部分,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内涵所在,增强对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儿童能够掌握简笔画的相关技能,需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对儿童进行教学。提高儿童对简笔画在造型特点上的认识,把握学习过程中的规律,逐步提高儿童简笔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对儿童简笔画进行有效的训练。儿童通过对简笔画的有效学习,能够掌握一般的简笔画方法,同时在画面组织的能力上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因此,儿童对简笔画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作为儿童简笔画的教学者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武存喜,刘莹,张玲玲.简笔画在高职《化工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63-65.

[2]赵凯龄.高职类院校教育专业简笔画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3:152-153.

[3]臧燕平.浅析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07:128-129.

[4]祝慧.三年制专科幼师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简笔画的课堂教学策略[J].美与时代(中),2013,12:61-62.

[5]陈晓清,王栩.浅谈生物教育专业师范生简笔画技能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63-265.

[6]袁媛.幼儿园大班简笔画教学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61-162.

[7]段志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教学的误区与整改思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2,24:135.

[8]邓富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08-109.

[9]郑有进.试析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98-200.

篇8

关键词:传统体育;武术教学;套路技术;教学研究

当前,武术教学作为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正逐渐得到发展。但总的来说,很多学校缺乏对武术教学的正确认识,也缺乏开展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的条件,导致传统体育武术专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本文结合实际,针对武术教学中的套路技术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传统体育专业武术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武术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项,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运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武术表达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正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武术学习者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尽管时代在变迁,但是武术精神却传递至今,并且结合当今的时代主题在武术形式和内容上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适应现代人的学习需要。但是目前传统体育的专业武术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很多学校都没有充分认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此类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其次,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武术教学仍然以运动路线的讲解、动作的攻防为主要的方法,而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僵化,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专业武术的教学现状与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阻碍,全面提高体育专业武术的教学成效。

二、专业武术的套路技术教学研究

1.武术套路技术的教学缺陷

当前很多学校的武术教学都是以竞技为唯一目标,这就导致学生以急功近利的心理去学习武术,一味追求武术套路的快速学习,缺乏对理论知识和精神寓意的深刻理解。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则武术学习很难取得真正的突破。因为竞技武术缺少对攻防技击的使用练习,学到的套路和技术缺乏实用性。而且竞技武术的训练节奏十分紧张,以得分为目标的训练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乏味,从而失去学习武术套路技术的积极性。

2.如何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1)体用结合。武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能够帮助人们强健体魄,并将之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因此,武术套路技术的教学应该提倡和落实体用结合的教学理念,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充分发挥武术学习的作用。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不能简单地以竞技为目标,更应该重视教授武术技击。具体来说,必须将传统武术的技击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不仅要重视老师的讲解和学生单独的练习,还要将实打训练作为重点进行教学。练习是对武术套路和技术进行分解学习,从每一个细节的动作把握武术的技术,这也是呈现武术形态美的方式。打是综合性的运用,将练习的动作连贯使用起来才能产生打的效果,能够检验练的熟练程度和流畅程度。只有打与练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在实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根据自己的强项和身体素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弥补武术学习的不足,全面提高武术水平。

(2)优化教学方法。武术教学首先需要专业的武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积极吸收优秀的教师人才。武术教师应该以开放进取的心态进行教学,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这些都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必要前提。具体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需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武术本身就可以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也是动态性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武术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武术运动的文化魅力,保持课堂轻松活泼的氛围,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武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以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武术学习。还要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方面入手,采取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而不能仅仅依靠枯燥的讲解和重复的训练来进行教学。武术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材之外的教学素材,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强调武术精神。武术精神本身就是武术套路技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武术精神的教育,能够通过武术锻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体育武术锻炼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也是一项十分消耗体力容易疲惫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品格。同时,武术锻炼需要心平气和、内心沉静,可以帮助学生舒缓心情、减少抑郁情绪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02-02

1 概述

近年来,各种通信技术层出不穷,通信技术正在沿着高度集成化、智能化、IP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当前通信行业的应用现状与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为了适应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教学的调整和改革,不断地拓宽学生专业面,培养既具有通信专业共性,又能突出专业方向特色的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并掌握现代通信技术是很有必要的。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是发展较快的科技领域,如何在不断地变革中将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新业务和新系统很好地融入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目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通信类的相关院校针对通信技术开设的课程都是相互独立的,诸如现代通信原理、数据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通信专业课程都是对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单一的通信技术进行介绍,缺少融合通信理论和技术的系统介绍。关于各种通信技术的学习许多高等院校也仅是针对通信专业进行教学,对于非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通信知识的机会并不多,相关的知识比较欠缺。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校实际,近年来我院主要针对非通信专业学生开设了“现代通信技术”选修课程。该课程兼顾理论与技术,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立即就可以学习通信技术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该课程信息量大,综合面广,内容繁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在理论教学中不仅涉及很多通信原理的内容,还涵盖了光纤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及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的新技术等几大部分。因此就存在有些课程内容的重复学习,比如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也是非通信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多数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态度也是不够重视,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比就比较懈怠。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当今的主流通信体系的介绍。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较而言,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更广泛,概念性较强,且对于当代信息化社会,通信技术及通信系统革新较快,相对来说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因此,若完全以书本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则很难让学生将实际通信技术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

其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开设至今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常常是教师“独白式”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公式和数学推导又较多,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准备的时间长,课堂信息量少,学生的学习效率低。通信技术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不断发展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由于通信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设备、新系统不断涌现。特别是通信仪器设备往往比较昂贵,学校投入实验的资金有限,学校建设的实验室一般只能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对于典型通信系统往往难以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很难和实际生产相联系起来,实验效果不理想。

因此,综合各方面考虑,对目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改革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3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3.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选择的现代通信技术教材基本涵盖了模拟、数字、移动、卫星、光纤、计算机等通信内容,并涉及到现代通信最新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发展等诸多方面。考虑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面向非通信专业的理工科学生的问题,在保证教学大纲可靠实施的情况下,须针对具有不同背景知识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如电子专业的学生之前就系统地学习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波通信相关课程,他们对技术原理已经有一定的掌握,因此讲授知识点时更侧重于对通信技术的新原理,新应用及其最近的发展进行介绍;而对于自动化、电科、生物医学专业来说,很少接触通信方面的专业课程,所以在讲授各类典型通信技术前需要保证能让学生获取一定通信原理知识,讲授过程中多侧重于系统级的专业内容介绍。

3.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3.2.1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所授内容覆盖范围较广,课程学时数一般仅有45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概念性知识的讲授,这样即缺乏理论上的深入分析,也未能建立起对实际系统的直观了解,使得学生对本课程所授许多内容无法深入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改进传统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中对基本知识结构进行简略的讲解,给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重点针对提出的知识点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解答。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问题,并带着疑问听课,在听课过程中找答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使用通信实验箱完成相应的验证性实验,学生通常只是观察实验结果,动手操作的范围少,且多人一组完成,这样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性培养不够。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学校加强了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比例,通常30学时课程中就包含了10学时的实验课,全部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实验任务框架和设计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完成相关的系统电路设计,利用Matlab,Multisim等仿真软件进行设计与实现,然后学生再完成实际的电路板的制作,调试。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增加了实验内容的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实现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软件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能进一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2.2 教学手段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公式较多,某些知识点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口述清楚,在黑板上绘图非常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精准,如信号波形、频谱,通信系统等。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形、图像和动画技术,有效地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表现和讲解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在多媒体的制作内容方面,除了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外,也会根据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添加进一些前沿的通信技术,让学生能对当下的通信技术有所了解,掌握,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若完全依赖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眼睛和思维常常跟不上讲解的速度,也很难形成整体连贯的思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传统板书能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消化公式推导的过程,解决其中的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板书和先进的多媒体方法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践和讨论总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措施,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表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通信的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今后我们会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更具实效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士敏.《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33):248.

[2] 刘艳.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6):24-26.

[3] 唐秋玲,陈海强,刘志中.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改尝试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6):229-231.

篇10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教材;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C8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展,现有的统计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颇深,强调理论知识,忽视统计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即使有实践的部分,实践内容和现实生活差距很大,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教材基本相同,既没有考虑到专业间的不同特点,也没有考虑到各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针对统计学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构建与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的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一、高职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目前的教学重点还是集中在介绍统计学有哪些工具,至于这些工具怎么用,提得很少。教学的目的还是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虽然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中会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以及统计报告的撰写。”但是哪些统计方法是分析不同专业最新统计资料需要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资料哪些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能用来预测的统计学方法有哪些是对高职各专业学生有用的,需要预测什么?这些绝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统计学老师都不清楚。教学目的只是空话,形同虚设。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概念和公式上。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任课教师的选择上都很迷茫,即使会做些调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材不能满足专业需求

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同一院校的各专业大都选用统一的教材。另一方面,不同的院校所选用教材的作者、版本等纵然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内容体系却是大同小异,所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统计学教学的有关负责人意识到这点,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有的负责人每个学期都选用不同的教材,以期在中间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材,但结果令人失望;有的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但各个版本的教材大体一致,专业针对性不强;有的则直接摒弃统计学基础教材,直接选用统计学在各专业中应用的教材,如管理与统计、会计与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这种改革非常具有突破性,专业针对性很强,但是对承担统计学课程的教师要求很高,既要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累积,又要非常熟悉统计学方法在相关专业的运用。同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学,只有一本介绍统计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教材,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尝试遇到的困难源于目前没有一本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应的统计学教材。

(三)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由于教材基本框架一样,教学内容也没有多大区别,即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抽样推断、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相关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像假设检验、统计量都不讲,即使课本中有相关内容,教师考虑到学生普遍薄弱的基础,也会删除这些内容,或草草带过,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教学内容几十年不变,很少有人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内容是否应该调整?应该作怎样的调整?其次,讲解的案例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离现实生活很远,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脱离实际,一方面表现在所选案例太过宏观,学生平时都没关注。比如GDP、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人口普查、全国客运量等等,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太抽象、也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所选案例大都是 “某城市、某企业、某班”等案例,没有明确地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样使得学生对数据的来源产生了怀疑,降低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陈旧

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一直沿袭着“黑板、粉笔、计算器”和“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统计学在现实中的运用大多用到统计软件,“黑板、粉笔、计算器”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教会学生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现实中的问题,黑板上呈现的大量的数据和公式、以及运用计算器进行统计的超负荷的计算量,都使得学生望而却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统计学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作为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广的统计知识,还必需具有相应专业方面的知识,才能把统计学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应专业特定的数据结合起来,从而教会学生处理和分析相应专业统计数据的方法。而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大多还不具备这种知识结构和素质。有些院校为了加强统计学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由该专业的教师教授,而这些教师绝大部分不是统计学专业出身,这种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削弱了统计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二、构建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