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的普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的普及

篇1

这一增长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将源于连网移动设备的推动,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是今年的新数据的确揭示出一些有趣的趋势和异常现象,在日本和韩国,这些趋势和异常现象则尤为明显。

互联网

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互联网用户人数加在一起后,将得到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总人数,该数字目前已达到2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约35%: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移动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5亿人,而这仅仅是保守数据。目前针对某些国家获取的可靠数据仍不够完整,但据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估算,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可能已接近30亿,这些用户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

此外,用户的分布并不均衡,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仍在为“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两位数”这一目标而奋斗。特别是非洲、中亚和南亚地区,分布在这些地区的用户数量相对较低,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这些地区有相当大一部分增长,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但目前尚未统计出具体的数字。

提到互联网普及率的继续增长,很明显的一点是,在未来数月,绝大多数新开通服务的用户都将是移动业务用户。正如下方图中所示,移动业务普及率的分布与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这表示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在接入互联网方面有着良好的现实机遇:

移动数据流量资费仍是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障碍,但是随着资费的持续下调 ,同时收益也日渐增长 ,未来 , 我们可能会看到 , 发展中国家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加大对高可靠性互联网接入的重视。

社交媒体

在过去的一年,社交媒体继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些热门社交网站的新注册用户人数在2013年全年就增加了1.35亿。

但是,这一数字给人造成一种轻微的假象, 并掩盖实际的数据增长情况 , 因此我们决定 , 在今年的报告中,将仅通过关注月活跃用户数量来报告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所以,今年的某些数据可能会低于去年同期的数据(当时我们采用的是某些平台的注册用户数量),同时,活跃用户数量的实际增长率数据可能看起来会低于它的实际值。

考虑到使用环境、关联行为和品牌机遇的不同,我们也决定在今年的报告中,将WhatsApp(网络信使)和微信等聊天应用与社交网络分开来进行分析。

但是,这些平台将继续吸引用户和营销者的关注,他们庞大的活跃用户群反映出一个趋势:

而且看起来,对于各个不同的人口统计群体来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这些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断增长的普及率可能会为各个平台的特定用户群带来一些改变,但即使是人们的使用习惯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也仅仅体现在人们从一种社交平台转向另一种社交平台而已,而并非完全地放弃使用社交媒体。

尽管社交媒体已日益普及,但社交网络普及率在全世界的分布仍是不均衡的:

正如人们预料的一样,移动设备在社交媒体领域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Facebook在一份报告中称,在它的12亿全球月活跃用户中,有近三分之二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这一平台 , 同时 , 在任何特定一天,都会有近一半的用户完全使用移动设备登录其平台。

移动设备的重要性也能通过其它的平台反映出来 , Twitter正日益成为一个被移动设备所主宰的平台 , 此外,诸如WhatsApp、微信和Instagram等平台也开始完全依赖于一个移动生态系统。

移动领域

鉴于上述情况,大多数营销者现在已接受一个事实:移动设备是人们最重要的设备,但是它们所带来的机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发生着演变。

连网型移动设备早已超越传统的上网设备,例如笔记本和个人电脑等,而且,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量也超过了功能型手机的销售量。

移动用户数量在2013年骤增1.73亿 ,据粗略估计 , 目前全球活跃移动用户的数量已经相当于世界人口的 93%。

而且,移动设备在全球的普及率也更趋于健康状态,有三分之二的非洲人口已经用上手机。同时,移动业务在许多地区(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普及水平已经远超100%:

在过去的几个月,全球的移动宽带接入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目前已有15亿人能够通过其移动设备以相对较快的速度访问互联网:

区域性视角

许多西方国家大都使用相同的社交媒体,但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坚持自己的个性化喜好。例如,中国和西欧地区的用户依然青睐当地的社交网络,而非洲、中亚和南亚地区在互联网普及方面,仍然面临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严重过低的问题:

亚洲

2013年,在这一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所有的数字化业务在这一年里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中国,无论是QQ空间庞大的活跃用户群,还是微信用户数量的惊人增长,都使得社交媒体巨头持续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但是,日本和韩国的社交媒体的格局却发生了变化,诸如LINE和 Kakaotalk等聊天应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是目前还没有公司月活跃用户数据 , 所以很难准确地判断出将这些平台与Facebook和 Twitter等传统网络相比,会得出怎样的结果。

有趣的是, 以上两国所 “ 宣称 ” 的社交媒体用户数量与Facebook所描述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存在巨大差异,这表明,东北亚的互联网用户可能正在使用多种不同的平台。

在上述两国中,Facebook用户规模继续领先Twitter,并且目前看来,Facebook几乎在所有地方都保持着龙头老大的地位。

对于Facebook的全球主导地位来说,中国和东欧国家则是少数的几个例外,在这几个国家中,QQ空间和VKontakte才是真正的龙头老大。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2014年,Facebook凭借其10亿以上的月活跃用户人数, 将继续在社交媒体领域扮演核心角色。

局部视角

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也将深入更多细节之处,并着眼全球24个最大的经济体,对其当地数字生态系统提供深刻的见解:

除了提供关键数字化指标,我们还整理出一些重要的行为指标,包括在互联网上花费的时间和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以及在连网移动设备上的重要活动发生频率。

篇2

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影响

1. 社会化媒体(微社交)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从技术上来讲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工具和平台。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从内容上来讲,所谓社交媒体应该是大批参与者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互动的过程。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QQ、博客、论坛、播客等等。随着4G的到来,基于视频应用的社交媒体又将搅动起一番新的浪潮。

社交媒体近两年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营销、微社交这些理念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改变着我们的社交习惯、消费习惯,进而对服务方式、内容产生影响。

2.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催生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并且正在成为客户应用的主流,典型的就是APP和腾讯的微信。

人的需求和技术的可能性是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离不开这些因素,总结归纳有一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互联网的深度依赖

(2)3G的普及、4G的即将全面商业化和无处不在的WiFi

(3)手机终端智能化的普及

(4)以APP为代表的轻量级应用的丰富

随着3G的普及、4G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宽瓶颈不是问题,信息终端的移动性也不是问题,正像中国移动在广告中宣传的那样:未来已来!移动互联时代真的到来了。

3. 云计算和大数据

2013年大数据成为热点,我们很多人是从英国作者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中了解到了大数据。其实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大数据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二十年来PC、平板电脑、手机的大量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十亿的人在线从事着各种商业活动、社交活动,产生了庞大的数据,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产生着海量的数据,这一切都为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信息技术的全貌,并对基于信息基础之上的商业模式、商业运营产生深远影响。

麦肯锡在最新的《信息技术引领未来商业模式10大趋势》中第二项提到“大数据”和高级分析,认为:“数据和分析已经成为新型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越来越善于创建更为精细的消费者群体细分,并为其定制产品和服务”。

二、推动客户服务方式转变的原因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推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必将推动着客户服务方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

1. 商业模式的转变

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经历了B2B、B2C阶段,正在向O2O模式发展,商业形态变了,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成为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体验式营销、互动式消费、情感式消费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的商业营销是建立在“社区”营销基础上的,这个是广义的社区。新媒体的基础是什么?社区,每个企业都要营造自己的虚拟社区,通过这个生态环境的建立,社区大量的粉丝就是你忠诚的客户。我们过去把提高客户满意度作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指标,新媒体将是提高客户忠诚度的一条重要渠道和途径。

2. 消费者习惯的转变

消费者习惯也在发展着变化,我们都知道客户需求推动客户消费,客户消费接受客户服务,这是传统的消费——服务模式。当今社会“体验式营销”风靡,正日益被商家和消费者认可,所谓体验式营销就是通过营销策划让客户首先感受并体验产品和服务而区别于传统营销模式。体验营销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义、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这种思考方式突破传统上“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购买行为与品牌经营的关键。通过体验营销,客户了解产品的价值和使用,消除了客户疑虑,建立起了商家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O 2 O(Online To offline)成为今年非常热的一个概念,通过线下商务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虚拟和现实交融的互动式体验,刺激吸引“时常在线”用户的消费欲望,极大地扩展了商家与消费者沟通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未来的消费模式很可能是“所见即所得”,客户在网上和线下看到一款自己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手机向多家商家查询价格,最后以最满意的价格下单成交,基于物联网的的物流配送将快捷地把所购买的商品送到他的手中。

三、客户服务新趋势的探讨

1.客户服务内涵的扩充

客服中心已经从过去的向客户提供服务支持的单一模式向客户行为分析、客户心理把握、客户需求感知全方位转变。麦肯锡在《信息技术引领未来商业模式10大趋势》第四项中提出“一切皆服务”认为“购买和销售由实体产品延伸而来的服务,这一商业模式的转变正在加速”,提升和完善客户服务方式,从而使客服中心服务具备了五大核心要素:

(1)面向用户的完整行为过程

(2)完善的服务价值链

(3)情感服务、信息服务、实体服务和全媒体通信服务无缝融合

(4)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和综合化

(5)多主体服务、互为补充

以上将成为客户服务的新趋势。

2.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的变化

从电话渠道过来的客户语音服务需求会减少,基于在线客服、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客户服务将会大量增加。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小米的商业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小米微信公众帐号后台客服人员有9名,这9名员工每天回复100万粉丝的留言,通过微信帐号后台回复用户的留言。小米开发的微信后台可以自动抓取关键词回复,微信客服人员进行一对一回复。过去小米主要是通过群发短信,100万短信发出去,就是4万的成本。微信使小米的营销、CRM成本降低。所以从这点来看,社交媒体将会成为客户服务一个重要的渠道。

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交往的空间不再成为障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时间不再成为我们社交的障碍。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进入客户服务系统,客服中心除了满足客户服务的需求外,由于社交媒体的特性,客户黏度会大大增强,这必将带来客户服务的频度、服务的周期、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的变化。客户服务需求的频度会增多,交互会越来越频繁,持久沟通联系的客户会越来越多,这样客户感觉服务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客户的忠诚度和信赖度将会大大增强。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客户基于不同服务场景的服务需求将会使沟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越来越多样化。

前面已经讲了“一切皆服务”将会成为商业的趋势,营销和服务更加密不可分、不分彼此,严格意义上的呼入服务和呼出营销界限将模糊,座席将成为“全能战士”,客户服务必须适应这些趋势。

3. 客户中心服务系统的变化

(1)现在的客户服务中心以电话呼入呼出为主要服务手段,系统主要是通过硬件+呼叫中心中间件+CRM软件构成,通过自动语音和人工座席提供服务,讲究的是系统的稳定性,支持多硬件厂商、报表系统丰富、开发接口支持业务快速开发。我刚才讲了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过来的客户服务会呈上升趋势,传统的电话联系是间断性的、持续性不够的,颗粒度太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今天客户服务的要求了,基于场景的、支持体验式感受的、满足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的客户服务系统将会占据主流,客户随时实地的服务需求会得到满足。

(2)“业务为王”、“内容为王”的理念将会将会在客服中心系统越来越突出,媒体类型将不会被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将会降到一个从属于业务的地位,业务驱动为主将会是主流。业务模式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驱动媒体应用。

(3)现在大多数座席的CRM系统都是通过来电弹屏,弹出客户资料,区分新客户还是老客户。这种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媒体渠道的多样化,也不能适应社会媒体的引入带来的客户类型的多样化。业务系统只有对客户分类进行更加精确的划分,通过这种对客户的精确细分,客户服务更加有针对性,客户才能得到一对一的贴心服务。

(4)CRM系统将把对客户数据分析和挖掘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系统从简单的客户资料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向客户数据分析和挖掘转变,通过对CRM系统积累的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对客户行为的分析、对客户心理的把握、对客户需求的感知,为企业运营决策、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流程优化提供依据。

篇3

关键词:大数据 新媒体 辽宁地区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27-02

纵观人类的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创新都会对人类的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相较于书信、书籍、报刊、电话、广播、有线电视等传统媒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正在影响我们的传播生活。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者。”这种新的传播媒介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合了多种传播方式,包括搜索引擎、网络电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手机报刊、手机APP等,呈现出数字化、互动性的新特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而大众参与到互联网生活中去,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数据,诸如情感需要、社交生活、消费需求、金融服务、医疗卫生等。这些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公众行为信息和个性化需求信息。这些信息资源在最初阶段还是杂乱无章的信息集合,但是经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依靠科学智能的计算与统计方法,便可将其系统化、结构化为能指导其他行业发展的信息,由此这类大众在网络世界上生活的“足迹”便具有了重大经济和战略价值。未来社会是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而新媒体行业,尤其是地方、区域性的新媒体行业,如何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各种信息数据资源,创造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为受众和用户提供分众化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引导健康的舆论导向,促进本地区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就成了地方政府和新媒体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辽宁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CNNIC的 《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同时,“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年增长率为8.8%,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4.0%。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占手机网民的82.2%,年增长率为18.6%。”可见,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用户,开始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新媒体资讯平台,来获取实时新闻资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资讯传播方式已经渗透到绝大部分网络用户的日常生活,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根据这份报告中“中国内地分省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表显示,辽宁省的网民数已达2741万人,截止到2016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2.6%,相较于2015年的62.2%,增幅0.4%,占全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第7名。对比这些与新媒体发展息息相关的数据,可以发现,辽宁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网民数量比、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宽带用户数量、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为辽宁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肥沃的土壤。

在这样时代必然的趋势之下,辽宁地区的传统媒体行业,甚至政府机关单位也开始意识到新媒体在市场价值、舆论导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早在2013年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便与腾讯公司联手打造了“大辽网”这一辽宁城市生活信息的门户资讯网站。除此之外,辽宁省公安厅、气象局、交通厅、消防局,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新北方频道、辽宁新闻频道、辽宁新闻早早报频道,辽宁日报、华商晨报、抚顺晚报、时代商报、辽宁朝文报,以及沈阳、大连、盘锦、抚顺、丹东市人民政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媒体都纷纷在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平台建立公众账号,主要面向辽宁网络用户,实时讯息。这些立足于辽宁地区用户的本地新媒体平台,其讨论的话题多集中在本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相对于全国性甚至全世界性的新媒体平台,存在信息覆盖少、影响规模小、形式单一、潜在舆论安全隐患等多方面问题。但是这些媒体平台却有着辽宁地区用户这一精准的服务与受众群体,区域特色明显、反映地区用户需求精确,可以有效帮助辽宁本地政府、企业,在舆情监测、广告投放等方面提升“服务效能”。

二、大数据背景下辽宁新媒体的发展对策

(一)拓宽新媒体发展路线,打造大数据新媒体咨询集团,建立辽宁新媒体大数据资源库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挑战了新媒体行业面向未来的战略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新媒体行业应拓宽自身的发展路线,打造多元化的新媒体资讯服务和新媒体大数据咨询集团。一方面,新媒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要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资讯门户网站的特色优势,利用新媒体时效性强、互动性高、信息容量大的发展优势,立足于辽宁的地域与人文文化特点,通过文字、语音、照片、视频、GIF动图等多种形式,来与辽宁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切身相关的新闻资讯。

另一方面,新媒体门户网站不应只看到自身作为新媒体资讯传播平台的价值,也要看到自身作为社交用户行为数据收集平台的价值。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的新特点,网络用户可以对新媒体平台和个人的新闻信息进行浏览、搜索、转播、评论,甚至通过讨论参与到热门事件中去,这种参与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蕴含着丰富的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是一笔资源财富。因此,具有一定实力的辽宁新媒体公司,可以在传统的新闻资讯业务之外,拓展开发用户大数据资源,建立大数据分析部门,吸引相关大数据高端处理人才和程序工程师,搜集全部用户的上网数据、社交数据、网页数据、多媒体数据、新闻数据、行为数据等信息进行结构化分析,建立新媒体大数据资源库,挖掘其中潜在的商业价值。这类经过系统化、结构化分析的大数据资料不仅可以指导新媒体公司自身更好地投放新闻资讯业务,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良性发展循环,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从事件发现、事件分析、事件处理到事件总结的一系列的大数据咨询服务,实现对辽宁网民的民意分析,提高辽宁新媒体的行业竞争力。

(二)全方位创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手段及理念

在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先掌握受众的兴趣偏好、群体消费习惯和趋势,谁先做好受众的信息消费行为分析,谁就可以在未来的资讯安排方式、媒体营销手段、媒体规划理念中做到有的放矢。随着各种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网站、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新闻资讯的来源不再只是新闻工作者,每一个普通网络用户都可以将身边的突发事件到社交媒体上,由此所产生的海量信息对于新闻资讯的编辑分类方式提出了挑战。以往的媒体网站采用的是人工编辑的方式,将资讯按照类别分块呈现;或者是通过搜索引擎按照相关程度顺序排列新闻资讯,以供用户浏览。由此导致的是具有相关性的新闻资讯之间往往是单一的、孤立的,浏览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用户快速了解热点事件发展脉络与相关信息的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促进新媒体资讯编辑方式的创新,便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辽宁网络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浏览习惯、评论话题种类等活动行为“足迹”,来分析用户所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经过后台计算,将这些内容自动推送到用户面前,让“数据编辑资讯”,从而在很大限度上提高新闻资讯的传播效率与效果,增加用户使用黏度。除了上述资讯安排方式上的创新,大数据技术也影响着新媒体营销手段上的创新。传统媒体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依靠V告和销售收入,而互联网新媒体很多的资讯都是无偿提供给受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因素”也就是广告收入就变得很重要,而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上,更精准、更有效地投放广告呢?也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样本用户群的性别、爱好、浏览、评论,根据用户的潜在需求精准地投放广告,立足于本地用户的地域化特色,为本地有营销需求的单位合理投放宣传广告。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重要,以及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支出越来越多,Quintly对20个最有价值的英国品牌进行深入分析。

Quintly追踪了2017年全年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英国品牌追随者发展、内容/策略,以及用户参与和客户服务情况。

主要发现:

Burberry和Marks & Spencer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的追随者数量都排在前五位。

BBC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最活跃,发帖最频繁,在Instagram上排在第三位。

从发帖类型来看,视觉内容比其他类型内容高40倍。

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的目的是提高参与度。从时间来看,三月、五月和十二月是互动的高峰。而互动量最高的三个帖子都是视频内容(除Instagram)。

从效率来看,Shell用最少的帖子获得了最多的互动。尽管BBC了很多内容,但是互动仅排在第三位。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与品牌交流,使其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渠道,从追踪的18996个问题来看,3374个在2小时内获得了回复。

篇5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四大慢病之一。在中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者达3000多万,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高的严峻防控形势。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6月,随着父亲节的来临阿斯利康又顺势开展了一波社交媒体慢阻肺知识宣传。目前,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为了提高中老年患者积极防治慢阻肺的意识,也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关爱父母健康,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关注中老年人高发病率慢阻肺、传播中老年人体检知识、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相关主题的图文和漫画。全国8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引发大量网友参与和评论,2个人气微博账号的原创漫画得到10个粉丝过万的微博账号转发,阅读量均在1万以上。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到883.5万。通过传播慢阻肺疾病和健康体检的相关知识,引发了网友对于慢阻肺的关注和重视,了解了父母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篇6

麦肯锡近期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这项针对57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调研中发现,一二三线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注册率高95%。而中国也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高91%的受访者表示,最近六个月曾登入社交媒体,此比例远高于日本的30%、美国的67%、韩国的70%。

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大:中国消费者考虑购买时,更愿意选择社交媒体上提到的产品;而朋友或熟人推荐,他们购买的可能性也更大。

麦肯锡全球董事温雅力评价说,“中国消费者热情拥抱本土社交媒体为企业创造出独特商机,企业若想从中获取价值,需做好组织和运营重大变革的准备。”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着QQ活跃账户、5.5亿空间活跃账户的腾讯,近日正式公布了其社会化营销平台。这一变革的推动背景,既有腾讯自身希望创造更高商业利益的增长驱动,也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整合营销的趋势发展使然。

大数据的概念也来自麦肯锡,其描述的是,在海量数据的背景下,如果信息的复杂性、规模已经大到很难用一种普通数据工具去描述时,即可称之“大数据”。现在,企业在运用大数据中做出合理的商业决策时,需要新的技能;而大数据也推动了“实时营销”的普及,特别是借助社交网络平台,企业能够以最快的方式最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

“不少投行认为,我们的流量商业价值没有被更好地应用起来。”腾讯网络媒体总裁刘胜义表示,如何真正实现腾讯网媒系统的社会化转型,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是摆在腾讯面前迫切的问题,而腾讯内部融合仅是变革的第一步。

通过对旗下相关子业务的改造升级,增加社交属性,腾讯希望整合自身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源,在门户、视频、微博、QQ空间等平台间实现无缝连接,凭借着统一的QQ账号,用户在一个平台上管理多个平台上的关系和资源,不用分别登录,可实现一站式信息和接收。

这一多平台互通的模式,让用户在使用中大大减少了在不同网络或社交应用中切换的麻烦,而对于腾讯来说,则将拥有一个在社交媒体时代多个关键应用整合的整合平台,凭借着庞大的QQ用户,腾讯试图为单一应用服务提供商设置一个强大的规模门槛,进而强化其垄断地位。

腾讯希望以这样的整合拥有更详细的客户活动电子轨迹,进而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将用户精准分类,实现精准营销。

篇7

皮尤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在美国50~64岁年龄段老年网民中,使用社交媒体的比率为47%,去年4月为25%;截至今年5月,65岁以上美国老年网民使用社交媒体的比率为26%,去年4月为13%。报告称,尽管电子邮件仍为美国老年网民的主要联系工具,但越来越多的美国老年网民正利用社交媒体与他人共享链接、图片、视频及其他信息。

皮尤报告还包括以下要点:

-目前美国18~29岁网民使用社交媒体的次数最为频繁,但其自去年4月以来,该年龄段的社交媒体用户增长率仅为13%。

-截至今年5月,在美国50~64岁年龄段老年网民中,11%使用Twitter或其他状态更新服务,此类老年用户量比去年4月增长了1倍;6%此类网民每天会登录Twitter,去年4月相应比率仅为1%。该年龄段网民使用Facebook的比率也增至20%,去年4月为10%。

-在美国50~64岁年龄段老年网民中,76%上网是为了阅读新闻,其中42%每天都浏览网络新闻。这部分年龄段美国老年网民在接受调查时,42%称自己此前一天刚刚浏览过网络新闻,20%称自己前一天刚刚使用过社交媒体。而18~29岁年龄段网民在接受调查时,60%称自己此前一天刚刚使用过社交媒体,44%称自己此前一天刚刚浏览过网络新闻。

-美国家庭宽带接入普及率的提高,使更多美国老年人成为网民;如果美国老年人家中拥有宽带接入,这部分人群会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

篇8

作为一款短视频拍摄应用,秒拍着实大大搭了一把顺风车,它联合微博发起“跟明星大咖一起‘冻’起来”的口号并在软件首页置顶推荐#冰桶挑战#话题,发动大家关注“冰桶挑战”活动。承诺凡是网友通过秒拍参与挑战并分享视频到微博,秒拍和新浪微博就向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捐款200元。

据不完全统计,共128位明星、4881位网友通过秒拍参加冰桶挑战,相关视频的总播放量已经突破9.3亿次,活动期间增加了300万用户。

在秒拍的创造者炫一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韩坤看来,此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明星们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开始通过微博和秒拍上传自己参与“冰桶挑战”的短视频。将名人游戏与短视频结合,是这次慈善的募捐方式的创新。无论是从名人出镜的声誉效应,还是从慈善话题的受关注度、资金募集效果和大众的娱乐被满足来看,多方面都达到了共赢。

但不管此次活动如何绚丽,秒拍能否最终在整个行业脱颖而出,最终要解决的还是很多根本的问题:能让分享更容易吗?能让传播更给力吗?能让大家有钱赚吗?这可能成为谁能引领微视频下一轮应用井喷的关键所在。

能让分享更容易吗?

2G时代,主要是文字内容的创作与分享,WAP类网站风起云涌;3G时代,是图文音频等初级多媒体的时代,社交媒体由此诞生并引领潮流;4G时代,意味着更高速完善的网络,用户快速制作、分享短视频的门槛被大大降低,必然引发多媒体与社交网络的深度媾和,新物种“短视频”华丽登场。

在韩坤看来,图片是泼出去的水,在哪传播就由哪提供下载服务;视频是放飞的风筝,传播到哪里,服务端的线都把握在视频平台手中。每个开发者都可以轻易提供图片上传下载服务;但极少有开发者能够提供可靠的视频播放服务。视频具有比图片更多的商业想象空间,这其中有几点原因: 一是摄像头普及:中国2005年DV销量仅为96万台,到2013年,智能手机销量达3.29亿台;二是新一代用户成长:90、00后的年轻一代用户已经养成了通过视频展示自我和发挥创意的习惯;三是视频分享回路完善:手机、网络与APP,构建出完整便捷的视频分享路径。短视频的时间和流量成本已经非常接近图片。四是中国监管环境日益成熟:社交与UGC媒体,已不再是监管难题。

但也应该看到,短视频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网速问题、基础流量问题,用户上传视频过程中所消耗的流量,如何解决这些基础服务上的“硬伤”?韩坤介绍说,作为一个“10秒拍大片”的社交化平台,针对国内上网资费贵、速度慢的特点,秒拍产品首次在国内突破了流量和传播速度的问题,通过巨大的人员投入和技术积累,如今已经达到了上传10秒视频大小等于600K的4张图片的大小,同时在压缩比上依然达到了标清水准,画面整体细腻,不失真。

有分析说,由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国人内敛谦虚的本性,移动短视频的分享不一定会很火爆。韩坤对此分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认为中国人很多时候不去分享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够“美”,为此,秒拍针对性地提供许多美化功能,让用户体验这种美化的效果,相信用户会更多的体会到秒拍的神奇。另外一个就是对于视频的分享,将有趣有意思的视频分享在互联网上,渐渐地使秒拍融入用户的生活中。最后一个就是秒拍会加强参与感,使用户亲身参与到拍摄中,也会加入附近的人,加好友等功能,慢慢地参与到多方的互动中来。

能让传播更给力吗?

短视频与社交媒体存在着天然融合的属性:一方面,短视频为社交媒体贡献更优质、更具创意的原创内容,对社交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为主的媒介形式形成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为短视频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渠道,让优质的内容更容易被挖掘和传播。

实际上,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放眼全球,两大短视频应用Vine、Instagram分别依托于Twitter、Facebook两大社交平台,用户数都已经达到千万甚至破亿。

对应“Twitter+Vine”模式的“新浪微博+秒拍”能否成功?

韩坤分析说,作为新浪微博的官方应用,“秒拍”产品具有一键上传的优势,不用用户二次登陆,即可完成微博视频的程序。除此之外,“秒拍”产品更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分享性,可以轻松地在人人网、QQ空间、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和SNS社区进行分享。由于操作简单快捷,目前日均上传量视频数已经高达10万部。

在韩坤看来,短视频不能仅仅靠明星和名人走“高大上”路线,秒拍下半年更会关注普通用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产品体验成为重中之重。“秒拍”作为国内最大的UGC短视频社交平台,其产品特性也逐渐被社会认可,在2013年春晚到2014年两会都有其身影,娱乐明星、经济名人,也通过“秒拍”分享其个人的私生活与广大网民互动,真正实现“明星”与“草根”之间的无门槛化。

能让大家有钱赚吗?

有统计显示,Youtube视频月度用户超过10亿,每分钟上传100小时视频,平均每月手机观看时长达到24亿小时。根据eMarketer数据,2013年Youtube总收入达56亿美元,刨除给上传者的分成,仍达到19.6亿。

受Youtube的启发,韩坤强调,在未来一定要做好利益分享机制,让1%的用户服务99%的人。

在他看来,相比长视频,短视频对版权和带宽要求低,成本也就很低,而且比图片和文字模式盈利更加容易。未来的盈利模式可能有两种,一是广告,包括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二是付费服务,如VIP服务、会员增值服务。

事实上,传播学上讲,视频承载的信息量比文字、图片、音频更大。一般文字,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形成记忆点,图片、音频的强度较高,视频则最高。这意味着对企业有更高的营销价值。并且,短视频的“即时性”几乎可以与文字信息比肩。

秒拍视频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成立3个月即获晨兴创投数十万美元天使投资。随后,曾投资过奇虎360的红点投资于A轮加入。2013年,秒拍与新浪达成战略合作,B轮2500万美元融资,由新浪领投,红点投资、晨兴创投跟投。

作为酷6网的创始人之一,韩坤心里一直有一个“Youtube”情节,在谈到中国为什么没有Youtube时,他认为,第一代视频网站被拖入了版权战争的泥潭,使中国只有Hulu,没有Youtube。视频网站以天价购买影视剧,并被不断提高的清晰度持续消耗更多的带宽,带来70%的成本负担,从而难以盈利;版权战争的另一个后果是,这些以模仿Youtube起家的视频网站彻底失去了社区氛围,不再适合视频分享。

篇9

作为亚洲领先的数字营销领导者,爱点击iClick的跨媒介广告优化平台真正整合搜索推广、展示广告、移动终端及社交媒体,助力全球广告主最大化赢取中国用户。针对中国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爱点击特别盘点2014上半年中国数字营销,总结五大转变,并对之进行深度分析,帮助广告主深入了解中国数字营销的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并提出针对广告主赢在移动端布局的三大策略建议。

转变1: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PC网民规模,移动营销受众群体不容小觑。

2014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比例首次超过PC。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比例从2013年的81.0%升至83.4%,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净增2,699万人,而PC上网用户比例轻微下滑至80.9%。

启示:手机首次超越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这就要求以往只注重PC端数字营销的广告主,应密切留意目标受众上网习惯的新变化,适当调整数字营销策略,真正触及目标用户,最大化营销效果。

转变2:社交类服务从PC端转向移动端趋势明显,面向移动端社交平台营销值得重视。

数据显示,PC端社交服务遭遇增长瓶颈,并趋于饱和,社交服务流量向移动端转移趋势明显。艾瑞咨询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社交类服务App月度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率高达255.7%,但PC端同比增长率仅为2.5%。社交用户在移动端耗时明显超过PC,其中微信和微博更成为移动端耗时增长的主要因素。

启示:未来数字营销应重点发力移动端社交服务,并将之作为重要广告投放平台。目前,已有品牌在微信平台实施数字营销策略,通过设立认证公众号,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其中部分已吸引大量粉丝关注。

转变3:移动支付类应用普及率迅速提升,推动O2O发展并扩充线下消费场景。

移动支付成为2014上半年网络应用发展亮点。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移动支付用户从2013年底的1.25亿人增至2.05亿人,增长率达63.4%,使用率从25.1%增至38.9%。移动购物用户规模也随之增长,手机购物用户从1.44亿人增至2.05亿人,增长高达42.0%。移动支付推动O2O交易,并实现与线下商务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

启示:数字营销应注重O2O实践,从认识品牌、接触产品或服务到促成用户下单,打造完善的消费体验。广告主可通过lookalike定向将产品推送给背景相似的用户,或通过交叉销售向同一用户推荐类似产品,缩短用户从品牌认知到实现购买的路径;而打车预定、餐饮预定和服装试穿等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支付的便捷优势,直接扩展用户消费场景。类似方法将广告与交易结合的更为紧密。

转变4:互联网理财用户初具规模,理财类APP营销热度直线上升。

互联网金融正呈井喷式发展。根据CNNIC统计,互联网理财用户达6,383万,约为上网用户总数的10%。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接近10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方支付超过9万亿美元,P2P网贷交易额累计超过600亿元。

启示: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井喷式发展说明,个人用户逐渐接受并习惯网上支付和管理个人财富,将带来新一波数字营销热潮。相关行业广告主应把握机会,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安全性,优化支付过程或建立自适应设计网站(responsive design),同时满足PC和移动用户需求。

转变5:移动营销发展迅猛,热点事件营销凸显移动端的高价值。

移动营销发展迅猛,尤其在热点事件营销中,新闻和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展现了其较高广告价值。艾瑞咨询最新的《2014中国移动广告行业年报》显示,2013至2014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发展迅猛,预计2014全年同比增长率将达到76%。另据媒体报道,巴西世界杯期间,主要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客户端纷纷整合资源,全面覆盖移动端用户。其中,网易表示其新闻客户端世界杯广告资源在4月就已基本售罄,创网易新闻客户端历届大事件营销新高。

启示:广告主应充分借助热点事件,利用新闻和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吸引用户关注、讨论和分享,扩大曝光率。新闻移动客户端拥有开机报头、信息流广告、展示广告和栏目冠名等广告投放形式,而社交媒体App上的游戏和竞猜等营销形式,也值得广告主关注参与。

透过这些转变,纵观2014上半年,“移动端”成为了互联网用户生活与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推动力量。用户规模的变化不仅传达了移动端的市场规模和未来潜力,而社交服务、在线支付、理财类应用在移动端的迅速发展,则更加证明移动营销的良好趋势和巨大市场价值。

在这一趋势下,广告主如何布局移动端数字营销,多渠道覆盖有效目标受众?为此,爱点击建议广告主:

1.设立符合品牌特点的移动营销策略,合理分配PC端与移动端的营销资源:移动端带给广告主新渠道和流量,但将其转化为销售才是关键。PC端和移动端各有所长,营销广告主应按照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理性制定合适的移动策略,合理分配PC端和移动端的营销资源以达到整合营销效果。

2.打造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尝试创新的移动营销手段:移动营销成功的前提是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移动端用户体验有别于PC端,广告主应针对移动端用户浏览时间、内容和消费习惯等行为特点,重新思考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移动营销方式也不同于PC,广告主可根据自身特点尝试创新营销方式,如基于地理位置的营销活动、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产品进行互动等。

篇10

3G时代催生社交应用新形态

2G网络时代,由于移动网络速度较慢,移动终端设备相对功能很少,配置较低,人们能够通过移动设备做的事情并不多。进入3G网络时代,移动互联网声音和数据的传输速度相较2G网络提升明显。这不仅催生了移动终端设备的升级,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从平板电脑到可穿戴设备的推出,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应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手机终端并且数量也呈爆发式增长,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市场的活跃账户数量达到4.6亿。移动分析机构Flurry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消费者花在应用程序上的时间增加了一倍,达到每天两个小时左右。此外,用户都是同时关注多个应用――大约为8个。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不断推动移动应用大规模量化的同时,也对移动应用领域纵向影响颇深。今年8月,一份来自App Annie(应用排名、应用市场分析和应用市场智能监测领域的市场分析机构)的关于原生应用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报告显示,2013年7月份,在Google Play下载量排行榜单上,排名前十的应用中社交类型占了6款之多。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使用基于手机通讯录的语音、短信社交方式。2011年,中国移动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截止到2013年初,早期兴起的传统通讯录类应用QQ通讯录、百度、友录也相继停止了版本的更新,慢慢退出了人们视线。

有了强网速的支持,即时语音类社交应用一时间大受欢迎,国内同类型社交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且在2013年呈爆发式增长。微信自2011年推出之后,截止到2013年,其用户数量已达3亿。数据显示,2013年5月,微信的用户月度浏览时长达到4.4亿小时,相较于2012年8月的1.3亿小时增长了2.5倍,远超国内其他同类应用。此外陌陌、来往、LINE连我等社交应用的用户数量及浏览时长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而面对移动社交的转型浪潮的来袭,前身为翼聊的易信更是毅然加入转型的大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用户数量第一的移动社交应用,微信在2013年推出了5.0版本。在原有文字、图片、延时视频和即时视频通话基础上,推出微信支付功能,此举不仅仅是其产品的一次纵向升级,更对移动支付领域、甚至移动O2O闭环的形成意义重大。

互联网公司争抢移动入口

2013年,注定是互联网圈内动荡的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公司开始按捺不住,纷纷想要守住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第一入口。而“收购”则成为了进驻移动互联网的最快捷径。

2013年2月,百度以超过3000万美元收购了移动安全公司trustGo的 100%股权,意在移动安全领域落脚布局。8月14日,百度宣布以18.5亿美元完成收购91无线,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进一步加强其在移动应用分发方面的入口作用。11月28日,百度公司对外宣布百度移动云产品“手机百度客户端”用户数突破4亿,并且其旗下已有13款移动产品用户数过亿。

与此同时,在移动端入口的布局上,阿里也步步紧跟。2013年5月11日,阿里宣布以2.94亿美元入股高德成为高德地图的第一大股东。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阿里结合高德地图加上淘宝本地生活以及早前已经投资的美团从而形成O2O的生态系统将成为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竞争的重要手段。

10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召集全公司所有管理者开会,要求全集团落实“ALL-IN无线”战略,任何产品和应用优先考虑无线应用。10月21日,全新的“来往”诞生,打响其移动互联的另一枪。

放眼看去,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不再是某一应用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以一种产品生态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形式存在。在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各大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促进,这种应用平台也将更为广阔和深入。

4G时代推动移动应用新蜕变

临近2013年底,4G牌照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姗姗到来。据悉,与3G相比,4G网速将是其50倍以上,而在网速和带宽的巨大提升下,移动应用也势必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移动社交应用为例,3G时代为即时语音、图片分享类社交应用的兴起提供了沃土,那么4G时代则将为视频社交、手机游戏带来无限可能。

2013年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主要注重富媒体打造,其视频新闻上线后用户主动分享、点击频率明显增量。同为移动视频领域的优酷,其移动端2013年前三季度日播放量从年初的1亿次增长到2.5亿次,增长达150%。爱奇艺移动端的流量也在2013年9月超越PC端,占到全网总流量50%以上。未来几年之内,视频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最大的数据流量。

据悉,4G网络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而仅在3G时代就有着不俗表现的移动端视频,可想而知,若4G时代到来,其高网速宽带宽的网络环境将为移动视频市场带来多么可观的增长。

同样,4G时代也将对移动社交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013年9月,腾讯推出其移动社交产品“微视”,主打8秒钟短视频分享。就在“微视”正式上线不到两天就登上了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但由于带宽所带来的限制,上传、观看视频并不十分方便,也导致该应用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而在4G时代,从文字、图片社交到视频社交,社交应用将升级为一个全新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