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的实施步骤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设计的实施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毕业设计的实施步骤

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行业需求;新模式

作者简介:高彩霞(1981-),女,江西九江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陈昊(1979-),男,河南永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团委,讲师。(河南 焦作 45400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4-02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也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绘图、计算机应用、翻译、查阅文献等)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实验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

一、结合科研、行业和就业方向合理选题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基础性步骤是选题,毕业设计的角度、范围以及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选题来确定的,适合学生个人情况的选题是确保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和条件。为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采取了以下选题措施:

1.构建毕业设计题目数据库

组织专家从发电厂设计、电机设计、变电站设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建立毕业设计题目库,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新。

2.结合科研项目,接触到电气学科最先进的科技前沿

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选题,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围绕项目研究内容设计数个子课题,供广大学生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这种题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电气学院的科研项目大多来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与企业委托课题,如绿色能源方面有光伏、风能发电等课题,智能电网方面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智能电器等课题,使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学科前沿。

3.加强与实验室建设的结合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寻求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可通过毕业设计自主开发、组装实验仪器设备,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这种做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室建设,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通过广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已成功研制出了一批实验装置,主要范围涉及到:单片机接口实验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电子实验装置、自动化仪表、稳压电源等。

4.结合行业需求

与煤矿电气自动化、电力行业和电工制造行业的需求密切结合,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强化质量进行选题,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真题真做,让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亲身体会在企业现场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电力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同时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在硬件资源方面欠缺的问题。

5.结合就业方向

由于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签约了工作单位,确定了工作性质,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教师和学生可共同研究,结合签约企业的情况进行自主命题,选择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结合比较紧密的设计题目,使其尽早熟悉工作性质,减小在校所学的基本理论同现场实际工作的差距,而且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做毕业设计。学生到签约单位做毕业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的工作环境,深受单位的欢迎。这种毕业设计模式可使学生到签约企业以后马上调整自己的角色,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己的岗位竞争力,而且提高了本校的声誉,使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提前发挥优势,为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良性的平台。

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1.严格审题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制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规范,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首先,指导教师要向学生所在系(室)上交《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拟出毕业设计题目、所研究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经系(室)专家组同意研究后,汇总提交到学院。学院每年组织专家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按照“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原则对各系(室)上报的毕业设计选题进行筛选,对同本专业相关度不强、选题水平低下、涉及内容陈旧的予以删除;对有多名毕业生合作完成同一课题的情况,给每位学生选取相对独立的任务。“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上报给学校教务部门备案。[2]

2.加强毕业设计日常管理

为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日常管理,使毕业设计工作严格规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严格遵照《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本院的相关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343”质量监控体系,即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各系(室)之间相互协调的三级管理体制;四期检查制分为毕业设计工作前期、毕业设计阶段性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毕业设计后期;三方评分制是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包括开题报告答辩、阶段性检查答辩、中期检查答辩、毕业设计答辩)。

“三级管理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各系(室)负责本系(室)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学院要按要求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控,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每个学生指导教师的落实、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程度、毕业答辩情况、认真填写评语、严格进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各项工作,严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学校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宏观组织管理工作,定期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在系(室)、学院、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下,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相连,确保质量过硬。

“四期检查制”的实施步骤: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前期检查,主要审查指导教师是否具备资格,选题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严格执行一人一题,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类型、难度以及工作量是否符合学校规定的要求,设计的技术路线是否合理可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编排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首次指导的教师是否熟悉学生选题的内容;阶段性检查以文献资料的查阅、资料的收集和总体方案的审查为主;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是否过硬,工作进度是否符合要求,其中学院检查要全方位覆盖所有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校级检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随机性的抽查;后期检查主要是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是否有资格答辩,评分过程是否合理,答辩过程是否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否达到要求。通过三次重点检查的实施,基本上覆盖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点阶段,有效进行了过程控制。

“三方评分制”的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分。指导教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负责,认真审阅、指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学生自己进行修改,指导教师再次审查后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定成绩、根据学生情况作出评语,并将相应资料提交到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指定一名或多名评阅教师再次评阅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要同指导教师相结合,给出公平的评语和评阅成绩;答辩委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答辩工作,综合学生的开题报告答辩、阶段性检查答辩、中期检查答辩、毕业设计答辩等情况给出符合实际的各阶段的评语和答辩成绩,然后计算出总成绩。这三部分成绩按比例进行评定的方法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准确全面地进行了考核。

3.校企联合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对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可采用双指导教师制,即在企业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在校内安排一个指导教师。企业的指导教师主要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校内的指导教师主要从毕业设计的规程、内容写作与规范到最后回到学校进行答辩等进行指导与管理。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效果良好。目前河南理工大学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山西潞安煤业集团、许继集团、焦作电厂、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结论

结合行业需求和就业方向进行的毕业设计,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已开展了两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结合科研项目与实验室建设的“项目驱动”式毕业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使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学科前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2.校企联合指导,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

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直接参与到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现场的实践,进行课题研究,真正进行了一次岗前大练兵,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现场工作的能力和对实际岗位的适应性。

3.“三四三”质量监控体系

该监控体系实行了过程与目标并重,以及全程、全面、全员的监控,系统科学,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从制度上得到了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乾军.关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几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54-155.

篇2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

毕业设计是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普通高校一般以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出发点,多采取论文形式来训练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则应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岗位特定能力为出发点,往往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不同于一般高校会计专业之处在于其职业性与实践性,其重要意义在于:

(一)毕业设计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要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应从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毕业设计旨在通过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高职会计毕业设计选题一般来源于典型企业的实际业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典型性,能代表会计领域的行业基本要求,因此,通过会计核算基本流程的系统训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特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毕业设计是会计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

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能放任自流,是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毕业设计是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毕业设计引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真实账务流程、实际项目以及兼职教师等,同时也引入行业新知识、新方法、新标准,不仅能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还可以有效地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融合,评价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统一,将职业操守教育贯穿于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为学生毕业即能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毕业设计》课程标准是为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而对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后的结果所做的描述,是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规定该门课程在规定的学习阶段内应达到的最低、共同、统一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实施教学、成绩考核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该课程的基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规定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这门课程,可以“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考核”等问题。制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时应考虑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培养会计基本岗位特定能力和会计职业素养为目的,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本要求,以模拟项目、真实任务和情境等为载体,以教学做一体是主要教学方法。

三、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标准制定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是起点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利用模拟会计资料,按照会计基本工作流程,完成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账务核对、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财务分析等典型工作任务,在模拟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学会独立思考、分析经济业务,并能对各类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和账务处理,从而充分体验会计实际工作,形成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特定岗位工作能力,能对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合理计划、安排,培养严谨、务实、认真、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形成法治诚信的会计基本职业素养,并在处理与其他岗位关系中学会沟通、协调,增强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安全意识,激发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增强职业自豪感,缩短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期,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课程内容标准是核心

《毕业设计》课程内容标准是对课程内容的微观设计,应依据会计职业培养目标,围绕学生主要就业岗位,以实践性知识和经过选择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主,体现系统化知识的重组,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学习载体。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为:1、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对应的课程内容是原始凭证的编制和审核,合格标准为能规范填制各种银行结算凭证等原始凭证;能根据原始凭证甄别经济业务;能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和完整性。2、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对应的课程内容是从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到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整个工业企业的过程进行核算,合格标准为能根据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能熟练使用借贷记账法;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会计算借款利息;会运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会计算常用税费;会计算中小企业利润;能根据原始凭证规范填制记账凭证;能审核记账凭证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对应的课程内容是科目汇总表的内涵、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编制方法,合格标准为会使用T型帐汇总各科目发生额、会编制科目汇总表、会进行试算平衡。4、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账簿启用表的登记、账簿目录的填写、账簿名称编号以及期初余额的填写;总账账簿、日记账簿和各种格式的明细账簿的登记;账证核对、账账核对以及账实核对的具体方法和有关原始凭证的填制;对于错误的账簿记录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月末、季末、年末各种不同账簿结账;试算平衡表的原理与编制。合格标准为会启用账簿;会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会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会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会正确使用错账更正的方法;会进行帐证核对;会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账账核对;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账实核对方法;会办理结账。5、会计报表编制: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与编制方法;利润表编制依据、格式与编制方法;合格标准为会编制资产负债表、会编制利润表。

(三)确定课程实施要求是保障

篇3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四川峨眉614202)

摘要:“工程机械底盘”课程作业存在作业形式呆板、作业内容缺乏灵活性、完成手段落后、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因此,应针对这些问题改革课程作业的方法及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并应总结作业改革取得的效果和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高等院校课程作业的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工程机械底盘;课程作业;项目作业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67-03

“工程机械底盘”是工程机械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实践应用联系紧密,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好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读图能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的能力。因此,其课程作业不仅要复习、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思考、动手、分析、创新和应用知识的综合作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工程机械底盘”课程的课后习题仅从复习、巩固知识出发是不够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不能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对课程作业的形式需要重新思考与设计。

“工程机械底盘”课程作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业形式呆板,作业手段落后受传统作业形式的影响,“工程机械底盘”课程作业主要以问答题、结构原理阐述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固定的形式出现。这种作业方式机械而呆板,学生不善于拓展思维,对一些稍显灵活的作业题目,比如故障分析,学生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不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并借助现代工具分析、解决问题。

作业内容单一且缺乏灵活性,抄袭现象严重课程作业内容多是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而设计的,结合具体工程机械设备或部件的分析、联系实际的作业布置严重不足,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同时,作业难度偏低、内容比较枯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缺乏挑战性,学生习惯于通过教材和网络找出现成的答案,抄到作业本上就算完成,很少有学生在作业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到考试时则死记硬背。另外,课程作业内容单一,缺乏个性,也为互相抄袭创造了条件,使课程作业流于形式,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作业量偏少相比于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作业量明显偏少,加上作业形式的局限,学生用于课后做作业的时间减少,导致玩游戏成风,旷课率增加。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作业评分依据不足课程作业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客观依据,学生作业是否完成和完成的质量也是教师考查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由于缺乏对作业过程的控制,成绩评价则可能出现较大偏差,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无疑会助长抄袭之风,破坏成绩评价的公平性原则,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项目作业法简介

基于以上状况,我校课程组采用项目作业法对课程作业进行了改革探索。项目作业法是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作业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工程机械底盘”课程内容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与应用,前期课程教学已完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课程作业完全可以项目的方式安排,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今后的从业方向和社会需要出发,设置项目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追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巩固知识、理解运用、融会贯通,在师生交互活动中求得学生的自主发展。

“工程机械底盘”课程项目作业法的实施程序

制定激励措施,开展宣传教育要成立一个项目作业推行小组,成员来自教学班学生和课程组教师,其任务是:共同研讨并确定课程的考核标准:制定激励措施:宣传项目作业的内涵与目的,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师生共同商定作业项目或教师把关、学生确定作业项目内容“工程机械底盘”课程作业可设置章节作业和综合作业,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确定:一是依托专业课程实验室或开放性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实验室进行实践,完成探究型、创新型作业,如实物拆装、故障分析、自制模型等:二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对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优化;三是设计类题目,可以提出具体的应用场所和性能要求,完成方案的设计、参数计算与校核及设计图的输出,学习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检索信息资料、应用标准手册的能力。

教师拟定作业项目任务书任务书明确提出作业的目的与任务、内容与要求、项目成果形式、进程安排及实施步骤、推荐的参考资料等。

成立作业项目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学生自愿组合形成项目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随着作业内容的更改,可以重新组建小组,也可邀请其他专业的同学加入,可以宿舍为单位组建作业小组,这样有利于项目开展。教师根据项目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防止学生组建小组的盲目性。

项目小组选定作业项目并开展活动项目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作业项目内容,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教师过程指导过程指导是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通过QQ、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学生交换意见,检查进度等。另外,可利用课堂教学对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讲解或与学生讨论,以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作业项目完成提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每个项目组完成一份项目报告,报告要求符合规范。

项目作业成绩评定与考核方法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作业项目。项目小组把成果做成PPT报告,项目负责人负责介绍项目的实施方法及过程,展示说明项目成果。全体学生和教师可针对项目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或建议,根据项目成员平时努力程度、答辩情况及成果等为项目作业做出评价。

项目作业总结教师对学生项目作业实施过程及结果加以分析归纳,对有用的成果或经验加以巩固利用,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以利于后继作业项目的开展,不断改进、丰富课程项目作业。

“工程机械底盘”课程项目作业法实施效果

项目作业法在“工程机械底盘”课程教学中经过两年实践,取得了以下效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 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足以让一个学生充满自信,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针对不同的问题,学生常聚在一起互相讨论和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课后玩游戏的人数明显减少,学习氛围增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时在教学中,往往一门课程一旦结课,学生就不再练习应用,课程与课程之间是脱节的,而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具体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参与,学生没有机会应用。专业课程项目作业的形式搭起了课程之间的桥梁,通过项目作业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强化了实践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作业方式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程而适时开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在课后带着问题深入实验室进行项目作业,或到就近施工场所、工厂进行考查调研,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程软件应用能力提高基于虚拟现实的作业项目,使学生所学的工程软件有了具体的用武之地,通过对各系统部件的零件三维建模、部件装配、三维动画仿真及仿真计算分析等的大量练习,学生应用工程软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补充丰富了教学资源 由于工程机械设备昂贵,实验设施不全,学生收集的资料和完成的模型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工作中。三维虚拟模型可以替代实物模型进行直观化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开发出虚拟实验平台等教学系统。

有助于毕业设计的开展和质量的提高学生往往要在毕业设计前期为熟悉题目、熟悉结构、理清思路和熟悉软件花费较长时间,大部分学生用在前期工作中的时间几乎占了毕业设计时间的一半以上.以至于后面由于时间仓促只好草草结稿,这是影响毕业设计进度及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完成的项目作业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基础,使毕业设计与前期的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提前收集许多资料并进行学习,在毕业设计时减少盲目性,较快地进入实质内容的设计,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课程项目作业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创项目或参加比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建立基于事实的课程考核体系 由于项目作业是基于过程控制的作业方式,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努力程度和作业质量教师非常清楚,教师在考核课程成绩时有了客观依据,可避免评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可有效地控制作业抄袭现象项目作业分章节、分层次设计,内容及要求各不相同,学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作业,有利于提高课程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抄袭现象。

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需精心设计课程作业内容,难度要适中章节项目作业难度可以适当加大,以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课程综合项目作业对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可适当降低,关键在于方法的学习和培养。

应提前公布项目作业题目 教师应把各章节作业项目和综合作业项目在开课之初向学生公布。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收集,进行课程自主学习,积极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和参与讨论,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专业课程作业项目化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基础理论知识娴熟,更要有实践经验,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知识更新,同时还要有一颗敬业的心。

要建立与项目作业法相配套的课程考核方式“工程机械底盘”课程的考核是由学生平时作业、课程实验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加实验占成绩的30%,考试占成绩的70%。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轻视过程学习,出现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项目作业是基于过程的作业方式,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有必要加大平时作业成绩的比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学校需给予课程组更多的课程考核自主权,允许课程组提高课程作业成绩所占的比例,降低理论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

篇4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110-04

1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出现了大融合,网络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流。而以前数据库课程建设主要针对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也不涉及网络编程,与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01级开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新增了“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三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并构建了数据库课程体系(程序设计基础à关系数据库设计技术à网络编程技术à网络编程实践à毕业设计提高),该课程体系有相应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教学环节,不仅五个阶段本身各有其侧重点,而且五个阶段之间前后有密切的联系。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在计算机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对该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已成为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组建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1]。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重点对课程体系中的二门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教改和建设,并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了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建设课程。自2005年以来,“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件获2005年浙江省第四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6年宁波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7年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年教改实践中,项目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主持完成了“教学模式、教学措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软件”的改革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2.1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

近五年来,该课程团队的教研活动涉及了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等领域。通过国家教育部计算机重点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又经过多年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践,建立了“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à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à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à网络编程实践(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à毕业设计提高(开发基于C/S和B/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阶段”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程序设计基础阶段开设“可视化程序设计”和“ASP程序设计”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调试技能和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学会有关集成工具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设计、技术和实践做准备。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阶段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同时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案例,以培养学生对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能力。课程结束后马上进行一个为期二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在网络编程技术阶段开设“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器(C/S)应用系统、浏览器/服务器(B/S)应用系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采用基于C/S和B/S结构技术来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实践和提高做准备。

在网络编程实践阶段开设“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教师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发小型实用项目,计算中心的开放式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从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在毕业设计提高的最后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教师部分科研项目吸收优秀学生参与,从而锻炼了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教师以学生兴趣小组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教师给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通过这二项措施,带动了学生学习网络数据库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编程的能力。

通过“五阶段”教学新模式近五年的实践,学生的网络数据库设计能力及实际网络编程动手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毕业设计中采用C/S和B/S结构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浙江省2005届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表明[2]: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教师指导、收集处理信息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规范要求六个方面指标名列各校前茅,并以总分77.97的分数荣获全省专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评比第一名。

2.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四加强”教学新措施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教学文档。近五年来,我们编写了较为合适的讲义和教材,不断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实纲和课程设计大纲等教学文件,在课程教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突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了B/S和C/S等成熟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实用和典型案例的讲解。在上述“三个突出”思想的指导下,“VB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已分别由科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主编和编著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软件开发质量,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我们构建了基于WEB的教学网站和适应性网络教学平台,同时电子在线网站在教学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不仅有利于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种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助教助学的目的。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网络工程专业 多源项目平台 三步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44-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网络新技术以及工程项目被应用到各行各业,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离不开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支持。在培养专业人才重要阶段的高校,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必须从社会的实际应用出发,调整和改革网络工程专业课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重新设计一套符合当前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

依据上海电机学院“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以“网络技术服务”为特色,面向社会,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能在各行业单位从事各类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设计与组建、管理与维护的网络工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上述人才的培养定位和目标,本文提出融合多重案例平台的项目驱动和反馈式的教学模式,以期能对当前高校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借鉴。

一 网络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技术的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不够新颖,与社会实际应用不太适应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是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专业课基本上都是从计算机网络课开始,让学生先学习网络基本概念和分层体系结构等知识,然后逐步进入到专业方向课。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关注概念,实例或一般项目举例却讲解不够,这一方面使得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网络专业课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也难以体会课程理论在实际项目案例中的应用。而当前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却难以及时跟上,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统编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以及教师自身知识更新不及时或者缺乏企业项目经历,这就直接导致大四学生在毕业实习或毕业工作应聘时,用人单位普遍感觉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对最新的网络工程知识了解较少。

2.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单一,与社会实际项目结合较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一般普通本科大学的博士教师比例大幅上升。然而,大多数博士教师以前主要从事较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对应用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和方法了解不够。并且,博士教师在读博期间大多在实验室做基础性研究,对社会实际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不太了解,进入高校从教后,如果没有高校单位的企业产学研践习经历,则会导致只按照教材知识点以及个人的理解教授课程,没有真正的实际项目支撑。

然而,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要求紧贴社会发展,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工程应用人才,只有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实际项目导入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当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加小实验的教学方式居多,对各类项目案例的操作和讨论课安排较少,学生只听不练,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够,不能够通过项目的讨论和实施来增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上述问题,本着上海电机学院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思想,通过网络工程专业课教学实际的总结和分析,设计了一种新的网络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并且形成了一种反馈机制,对专业课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 网络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专业学科基础课的模块之上,针对项目驱动教学特点,提取了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核心和特色专业课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多源项目的三步式网络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模式:项目匹配和导入、项目教学实效反馈和项目源自调整,如图1所示。

1.项目匹配和导入

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和特色专业课程有: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设计、网络设备与配置、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协议与分析、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编程技术、JAVA EE与中间件以及网络安全技术。这些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核心课程在前、专业特色课程在后。根据各门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教学实践分析,结合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目前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我们构建了五大教学项目源:课程教材案例、校企合作平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开源社区平台项目以及优秀毕业设计案例。

根据上述网络工程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从多项目源中选取与课程知识点相匹配的项目案例,比如计算机网络课程重理论,主要从相关教材中汲取丰富的案例以及教师科研项目充实课堂和实验教学;网络工程设计、网络设备与配置以及综合布线技术课程知识点偏重具体网络设备与技术、综合项目等,因此选择校企合作平台项目,导入合作企业的部分真实项目到课堂进行讲解。网络协议与分析、网络管理与维护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应用的知识点,选择教材案例和校企平台项目相结合的项目。网络编程技术、JAVA EE与中间件课程内容知识点更新较快且要求实际编程的应用,可以导入校企合作平台以及开源社区平台项目,可以最大程度地使课堂教学内容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趋势。网络安全技术也是当前较新的课程,涵盖知识点较广,可以导入企业真实项目,这样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比较直观。

2.项目教学实效反馈

在网络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导入与课程内容匹配的项目源,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时将项目案例贯穿入相应的知识点,增加项目讨论环节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在有课内实验的专业课程中,增加项目部分模块的练习,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这样就解决了教学素材源和教学基本方法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分析多源项目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些可以根据平时的测试和期末考试的结果进行总体分析。最后将总结分析以条文记录的形式反馈到相应的案例和项目源平台中,以使项目源能够更贴进本科课程的教学实际。

3.项目源自调整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课项目实际教学效果,对相应的案例和项目源平台进行更新调整,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项目进行简化。例如,教师科研项目大多是理论性较强的课题,很多涉及研究生的课程理论,本科生不易理解,但对应用型本科学校来讲,主要强调的还是课程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自身科研课题中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略去,保留一般性的直观的流程图和基本算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结合教材和科研课题进行理解和讨论。对于那些应用性的企业项目,可以增加一些最新的项目实例,删除那些过时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对教师来讲也能扩展教学思路和眼界。开源平台项目是一种能够很好学习与跟进最新技术的方式,需要教师知识和技能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编程、开发以及设备配置技术等,以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向,较好地跟踪网络专业最新技术应用。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项目案例,进行归纳和改进,充实到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形成成功的毕业设计项目案例,同时,优秀的毕业设计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在大二、大三的专业课教学中采纳,形成课堂―项目案例―毕业设计成果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 项目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多源项目的三步式网络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模式可在实际专业教学中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步骤,共分为项目源确定、项目的选取、项目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项目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1.项目源确定

为推进专业课课堂和实验教学项目案例的建设,各高校大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来构建各自的专业实践平台。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市级和校级精品和重点课程建设资源库,教材项目案例较丰富。我们还与多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建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尽可能直接通过项目进行学习。在教师能力提升、反哺教学方面,我们每年选拔一线教师进行产学研践习,直接参与企业单位项目开发和实施,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专业教学中传授实际的项目经验。教师平时也不断加强开源平台项目和技术的钻研,在课堂中讲解前沿项目案例,增加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2.项目的选取

项目源的选取可以基于我们提出的五个项目案例平台,通过分析网络工程专业课各自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从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安全以及网络应用开发三个方向来分类专业课程,进而对接五个项目案例平台,尽可能地选取与各门专业课相匹配的项目案例。

3.项目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六方面能力的要求,我们优化了核心和特色专业课群,进行了“3+1”模式的实践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高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一起构成一个本科实践教学平台。我们改进专业课课堂教学形式为教师讲授、项目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评点以及学生参与度评测;课内和单开实验以及课程设计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本专业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协议仿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四个实验平台,可以较好地满足本专业课程的项目实践需要。对于部分专业实践课程,我们还聘请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通过实际项目的讲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论的理解。

4.项目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和实践课中对学生参与项目讨论的积极性、项目展示、成果提交等进行评价,平时表现占40%,期末提交项目成果或考试占60%。通过评价,客观上反映出学生对项目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和形式,反馈和调整项目源,进一步提高项目教学质量。

四 结束语

对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一直以来都是许多高校探讨的课题之一。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课理论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三步式网络工程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设计,对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应用在上海电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胡静、熊鹏、王小刚.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学园,2013(27)

[2]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等.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

[3]胡静、赵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0)

[4]王瑾.项目教学法在《网络工程》课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9)

[5]王浩.网络工程项目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J].网络与信息,2008(12)

篇6

Application of Project Approa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UO Feng

(Linyi Vocational College, Linyi, Shandong 276017)

Abstract In modern voca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e choice of teaching methods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a key factor i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The project method introduce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will inevitably bring to enhance an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the mo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oject teaching a brief overview and give som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in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ject Approach.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ject approach; teaching quality; practical ability

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土建类院校的传统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比较稳定和固定的教学模式,其中也不乏一些可圈可点的教学创新。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和未来对技术专业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不能适应这一时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可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这一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以此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我们建筑工程事业提供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1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和对学生要求高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且枯燥的课程。虽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教学模式,但还是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授模式,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模仿练习对建筑工程技术学科进行学习。这种只注重“讲课”而忽视“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致出现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即学生考试成绩好,但实际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弊病。

2 项目教学法的概述及实施步骤

2.1 项目式教学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学前教育学家莉莲?凯兹和加拿大初等教育学家查德在合著的《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中提出。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专业需求,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项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项目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这些项目可相互独立,也可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学生在完成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和结果评价等程序时都需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模式是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学生学到的东西虽多,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也不少,学生学起来枯燥且无实际操作性。项目教学法则将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项目本身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2.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一般可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具体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1)教学任务子目标确定。子目标的具体内容应有任课老师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确定,单科教学任务可以组成一个子目标,多科教学任务可有机组合成一个子目标。各科任课老师在讨论后将子目标内容拟写成书面意见报给学校院系相关负责人。但上级审批生效后正式实施。系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正式生效实施。

(2)子项目(部)成立。子项目(部)的成立,主要是帮助任课教师负责对项目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成立由院、系和企业人士组成的监督及结果评估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和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

(3)制定计划及进程。不同的子项目活动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应在考虑现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方案和活动进程。

(4)师生共同实施。子项目进人实施阶段之前,任课教师应根据子项目的实际要求要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选择相应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快速进入项目活动状态,教师对项目内容进行一定的示范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便可以按照实验要求一步步地仿做教师的示范。作为项目负责人,教师对活动应实行全面跟踪管理控制,巡视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并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大的错误及时纠正,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小组也要予以表扬。

(5)子项目评估和教学结果评价。子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应以书面的形式,将项目活动实施效果总结和教学结果自评报告上报给监督及评估小组审查。监督及评估小组在教师上交的报告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进行验收和教学质量评价,然后也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依据上述评价、评估结论,对子项目查缺补漏,不断改善优化子项目的设计方案,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3 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学目的,遵循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原则。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学校和任课教学应首先明确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的,通过应用项目教学法想要达到何种教学水平。项目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项目内容的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求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任课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工作要准时、守时,与他人的协作、交往能力、独立组织、分析、计划和实施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针对本专业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设计。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时,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项目内容与目标的设定。首先,项目立项和项目内容要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求,以及学术知识掌握程度来定,所选项目应是该专业领域里具有实际价值的典型产品、典型零件或典型技术工艺。例如一个机械零件的加工、一款建筑效果的3D动画设计等等。通过这样的立项方式,能够使项目更加贴近学生将来上岗工作后的实际需求,这样科学的项目设计才能对学生将来的后期实习、就职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能力基础。

篇7

关键词:CDIO;WORKSHOP;IMCRA;PARR;实践教学;行为学习;团队交流;个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402-03

An Integrated Teaching Pattern for CDIO Oriented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O Li-ping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Jilin Railwa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 on exploring the teaching and studying method based on CDIO standard, so as to meet the need for CDIO engineering concept adapting to vocational computer lesson. And then a general programming pattern is provided by integrating IMCRA and PARR methods through workshop, which is applied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DIO; WORKSHOP; IMCRA; PARR; learning by way of practice; group exchange; behavior learning; individual studying

1 背景概述

随着21世纪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服务业崛起,以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的高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变化要求高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代替以“能力为支撑”和“就业为目标”的工程教育导向。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明细的过程,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到各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以及校内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树立职业面向理念并获取职业技能鉴定或认证资格,既是一个量变过程更是一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

CDIO(构思 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0perate)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教育机构创立的一种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应用模式[1]。它以产品或服务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教师、学生以一定角色主动参与融入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的情景环境,获得工程实践的理论、技术与经验。CDIO教育模式以项目和任务实现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态度”的问题解决技能,作为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和实施CDIO的核心,就是要找到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解决面向就业的“我们如何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学习到这些知识和能力”有效途径。实施CDIO课程计划变革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执行来实现最终的教学成果。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CDIO标准的6~12所描述的教学实施要素的形式方法问题[2]。

2 解决问题

CDIO标准对于教与学的组织依赖于CDIO的本质――“设计-实现”环节的主动学习与经验学习的相关方法,即如何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的一体化学习,实现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构建以及职业化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取。适应并实施CDIO教学模式要求发展教学、学习和评估的方法,是实现CDIO专业计划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无论何种方法,都必须回答工程教育共性问题:

1) 学习和理解理论的动力在于应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CDIO教学方法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和衔接,做到理论够用,实践好用,满足学生初级学习和提高学习的需求。

2) CDIO的一体化学习经验带动学科知识与个人和人际交往,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获取,需要有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对学习效果一致性的检验。

如何使学生在参与CDIO互动学习同时建构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融合“必备理论学习――在岗实践演练――集中反思分享”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综合计算机应用专业CDIO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系统提出了一种采用WORKSHOP为环境载体并综合经验学习过程框架IMCRA[3]和在岗学习行为方法PARR[4]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佳实践。

3 教学模式

基于CDIO标准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包括为学生提供成功的“设计-实现经验”的适合学习环境,以及教学双方参与互动形式和对教学结果与过程的反馈渠道和评估方法。

WORKSHOP作为一种先进的交流方式,通过设立小组为基本教学单元,教师以引导员角色提供指导,成员通过研讨、分析、设计以实现在工作坊中的同步思考、分享、交流、协作和进步。WORKSHOP面向完成项目或任务交付,以及开放、参与包容的特征,尤其适用于高职院校的 “学生能力差异化、实践环境分散化”场景的CDIO教学活动组织。

适合职教特点的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覆盖组织形式、设计原则、学习方法、实施步骤和考核评价等要素。基于高职就业导向及职业证书培养目标,通过引入发展管道和在岗学习实践,独立提出一种如图1所示的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的WORKSHOP模型。

该模型说明了以CDIO以项目和任务工作为基础的教学实施内容和形式统一,要求高职教育的CDIO教学环节采用简单和实用的课程组织形式――WORKSHOP模型的职业面向和资格认证强调高职CDIO教学符合培养学生“做事”和“做人”同步发展的职业化就业诉求;IMCRA教学过程框架说明如何将工程项目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落实到教学设计的参考依据;PARR则提供在岗学习的行为方法指南;职业教育知识技能体系是支撑CDIO工程教育实施的智力基础;职业导向行为价值描述达成CDIO教学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提供精神约束。

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的WORKSHOP模型提供了一种工程项目教学的表现和有机承载形式,使得小组成员参与团队自主学习,一起协作完成任务,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工作高效方式和行为准则。该模型以WORKSHOP教学整合IMCRA过程框架(大循环)和PARR行为教学法(小循环)的教学新模式,突出地综合了WORKSHOP为载体的个体自主学习、小组群体交流和教练式辅导优势,可灵活裁剪和定制以更贴近教学实际,并为高职项目教学和在岗培训提供教法指南。

3.1 教学过程框架(IMCRA)

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参考了图2所示的PDI公司发展管道模型,进而提出图3所示的IMCRA驱动应用于CDIO的“角色认知/体验学习1/实践应用/体验学习2/实践内化”的教学过程框架,实现“觉察(Insight)、动机(Motivation)、技能(Capabilities)、实践(Real-World Practice)、责任(Accountability)”五个层次的CDIO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过程。

以下主要依据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知识准备/课程设计/工学实践/顶岗实习/内部实习、毕业答辩”过程活动,简明阐述通过WORKSHOP平台的承载和落地步骤,只要根据要求确定安排每一阶段的具体时间,即可应用于通用项目或一般任务的工作实施。

IMCRA教学过程框架表示了一个项目或任务完成的全流程设计,以CDIO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标准为指导,融合了CDIO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实现经验、实践场所、教学资源等

支撑条件。该框架在应用于我院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全部实践环节,从第五学期开始按时间顺序依次安排,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IMCRA教学过程框架的大循环程序如下:

1) 自我检查:从学生投入实践环节的角色定位开始,通过自我洞察明确自身哪些方面需要发展,从而建立职业工作的任务目标达成导向,认识到社会工作具体岗位职责。

2) 项目启动:员工出于发展的意愿参与WORKSHOP小组学习,熟悉实践项目或任务,加强时间管理、职业意识和学习方式转身,基于必备理论学习――在岗实践演练――集中反思分享,达成“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轨迹。

3) 规定动作:完成任务计划和方案制定,贴近工作实际,提供方法、工具、模板和CHECKLIST,强调员工在工作的新技能实践应用和就业导向。

4) 实践分享:集中研讨和个体发表阶段成果,分享经验教训、问题困惑、心得体会,促进员工将新获得的技能用于提高绩效和业务成果。

5) 实践内化:实施模块化规定动作,提供教练式辅导支持。行动计划监控,延伸学习管理。总结交付和答辩回报、资格认证检验。

3.2 行为学习方法(PARR)

PARR是基于PDCA循环的一种行为学习方法,它帮助学生结合实践、实训和实习,在模拟或现实环境快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专业领域问题,积累和形成行业技能,实现高绩效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做中学,达成高职教育的“目标对齐、思路对齐、理念对齐、行动对齐、结果对齐”。

图4解释了PARR在WORKSHOP模型中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应用模块具体活动描述,可应用于具体项目的不同分解任务的“准备、行动、呈现、回顾”的小循环――PARR提供了促使学生在CDIO教学环节中直接参与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

3.3 职业教育知识技能体系

必须为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CDIO教学过程和方法,建立在职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基础之上。这部分的内容属于“当工科学生毕业时,他们学到的全部知识、能力和态度有哪些?掌握的水平如何?”问题,体现了职业教育必备的“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系统思维、行为态度、职业水平”要求,也是达成CDIO工程教学的源泉和归宿。

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实现了“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反馈”的有机融合,其中IMARA是正向推进流程,PARR教学评价反馈则是反馈修正流程,WORKSHOP教学环境构建则是完善基础条件的优化流程。

4 教学实施

CDIO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紧密围绕WORKSHOP教学设计模型融合不同层次项目教学实施内容,适合于整个实践模块教学,也可用于单一项目和任务或问题的解决过程。CDIO教学通过IMCRA、PARR的双循环设计,确定WORKSHOP的组织结构、主题选择和设计原则,开发项目案例体现与实践应用适配的项目能力培养,由“团队组成、研讨目标、技能要求、交付标准、考核内容、效果评价”等要素构成,见表1的WORKSHOP教案模板描述。

4.1 课程计划

基于CDIO的WORKSHOP反映工作体系的任务结构,要以工作过程中知识的组织方式组

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逻辑核心,设计逐步递进的实践性问题,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WORKSHOP教学计划结构如表2所示。

4.2 实施过程

WORKSHOP模型对于具体的WORKSHOP教学步骤就是使用教案设计针对研讨主题的IMCRA和PARR两个循环的落地过程。WORKSHOP教学模式按照实践主题任务展开,通过项目或任务的方案构思讨论、详细设计以及交付SHOWCASE,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感受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要求。对于项目任务以表3分配下发,通过表4进行实施记录。

4.3 考核评价

CDIO教学实施的过程考核、效果评价基于CDIO的12条标准,参照CMM思想以WORKSHOP课程系列为关键过程域测评师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成熟度,包括教师教学设计、学生各环节表现、项目任务质量,并结合问卷调查、实践环节、阶段报告、课程考试、干系人访谈等方式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评估。我院计算机应用试点表明:CDIO 教学改革有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和团队协作。CDIO一体化教学模式以IMCRA和PARR提供了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的有效支撑,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主动思考,培养问题解决自主学习和协同工作习惯,突出了技能培养和就业导向,成为快速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社会声誉提高的有效途径。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引入企业培训的发展管道和在岗学习最佳实践,提出一种以“WORKSHOP整合IMCRA教学设计和PARR行为学习”的CDIO工程教育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在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框架、行动学习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这种以项目为核心的体验学习方式,突出地综合了工程项目驱动的“个体自主学习、小组群体交流和教练式辅导”优势,可灵活裁剪定制以更贴近教学实际,在我院计算机专业CDIO项目教学体系构建中取得明显成效,为CDIO工程教育在高职教育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教法指南和参考范例。

参考文献:

[1] 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2] Crawley E.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PDI Ninth House.领导力发展管道模型[EB/OL]./chinese/DevelopmentPipeline.aspx.

篇8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二十一世纪已刚刚开始.教育技术在我国就步入了自其产生以来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教育技术是一项事业.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真正能提高教育教学的绩效.同时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片。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构筑研究性学习体系.有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研究性学习指学生依据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自主探究科学内容.在掌握和建构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本文所指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网络、社会实践等途径,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问题为基础,强调学习过程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学习内容的综合开放性.将掌握知识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释疑解惑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模式急需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针对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快的特点,把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

1.优化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

在专业层面上。我们立足基础教学。构建并完善以模块教育为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我们将教育技术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一、二三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重点是夯实基础;第二阶段(三四、五学期)。即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阶段,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动手能力;第三阶段(六、七、八学期),采用模块化教学手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设计训练。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完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学习.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基本专业技能.保证学生的后续发展。从第三个阶段起开始进人模块化专业特色教学.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方向模块,并可从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

目前主要模块如下:

(1)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训练模块。侧重于校企合作及软件外包企业对教育软件人员的知识要求.量身打造校企业需要的教育软件设计人才。

(2)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模块。侧重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动手能力培养例如:学校与湖北泰德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致力于培养实战型、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网络人才:采用泰德实用的培训课程和先进网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

(3)数字化视频技术和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模块。这一模块侧重于教育技术硬件和非线性编辑的应用能力培养。我院建有数字媒体和电视制作实验室.并与当地电视台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在课程体系中引进的相关技术。

(4)“准研究生”和信息技术教学人才培养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为考研的学生和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注重理论基础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教学研究活动。在该模块化教学中,引入产学研合作教学理念,引进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教学模式,每个模块都与相关行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特色培养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加了课程体系的弹性,有力地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实施以问题和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提出问题的精神,以及积极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2)强调课堂教学中思考与提问并举,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研讨。

(3)教学中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将准备讲授的内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思考实现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转变。

(4)各课程小组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配合课堂学习,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5)改革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手段.把整个动态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目标.增大平时成绩比例.教师对学生研究成果及课堂表现认真评判、全面考察.并制定相应比例体现在考核成绩中。考试可采用多样化形式.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自主探究性研究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其课程教学操作模式可概括为:问题引出一主动探索一开展研究和设计一交流评价一点评改进。其实施步骤为:

(1)成立课程教学小组。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成立3—4人的课程研究和实施小组。

(2)教学情境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网络教育应用》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识基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拟提出有关网络课程的设计、网上教学与学习环境的设计、教育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从而引导学生对网格技术、络多媒体技术、agent技术和vrml技术深入探究和掌握。

(3)学生任务分组。我们将班级共计40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有关网络课程的设计、教育资源系统、教学管理设计等方面确定一个选题,根据学习任务和问题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组织讨论(包括小组讨论、网上讨论、课堂教学讨论),进行评价、总结。

(4)任务的实施。各小组根据选题和研究性学习报告的任务内容在学院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上进行任务的具体实施。

(5)成果演示、多元评价。在任务实施完成后,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其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组织展开多元评价,包括师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组内评价和组问的评价等。

(6)改革考核方式。笔试成绩f理论、实验)占50%,研究性学习占30%(研究性学习报告、讨论记录),作业、提问等占20%。

3.注重实践环节。推进研究性学习

我院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专业专题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实践教学以及教育技术项目竞赛与课外科技活动等,对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其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为配合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我们每门课安排不同学时的课程实验.开设开放性实验室.由验证性实验过渡到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专业课学习阶段.我们实施了模块化教学学校利用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块和更多的实践时间另外。我们还增设了以实验课时为主的专业选修课,如数字媒体技术等:同时。充分利用我院数字媒体实验室的条件.安排基本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不同的数字媒体作品.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其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如孝感地区定点的中小学学校、湖北泰德安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孝感电视台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科研实践教学中。学校每学年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科研立项.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参加教育技术活动.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使学生及早触及先进的前沿教育科学技术.接触并感受本学科最新的学术思想、学术概念、研究方法与分析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早期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还建立了”网络设计”、”多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开发”和”数字媒体”四个学生课外创新基地,为部分优秀学生搭建了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几年来.学生的作品分别参加了全国、全省或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和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分别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评价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技能获得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加深了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具备了利用网络和学校资源收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筛选、分析、归纳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

2.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根本性转变学生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篇9

关键词:旅游专业;三明治教学;管理;应用社会

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大,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1]。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三明治”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内涵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俨然而生,这是作为一种“夹心饼干”模式的人才培养,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喻,作为一种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2],将学期或者是学年当作节点,其教学基本分成“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等三个阶段。而学生在供学交替中磨练,把技能实训、知识学习以及职业鉴定相融合,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脱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课堂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花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把课程体系准确地分成专业技能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全校选修课等几个模块,而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对教学进行讨论分析,采用情境与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受到启发,以此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实习单位实习一年在社会适应以及单位实习中,基本是安排学生在实习单位领薪实习,不仅要验证理论知识,还要十分熟练技能操作,以此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实习期间会委派一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来指导实习生[3]。而且还应制定各种各样的奖惩制度,积极配合旅游单位的管理。在此期间,快速提升学生的社会活动、个人业务以及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个人素质也能得到显著提升,逐渐成为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到了实习末,实习企业会让学生填写评价表,如果成绩合格就能完成学分。

(三)回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学生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学习,撰写论文、设计毕业作品。而在不断提升理论的同时,把实习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以及亲身感受,用毕业论文的形式来表达,还要不断提升管理高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

三、“三明治”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

“三明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效果有了大幅提升,下面重点探讨一下“三明治”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

因为在“三明治”教学中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建一个互动性较强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询资料,最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4],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有95%左右的学生都选择了情境教学和小组研讨法,这些教学方式比传统教学所营造的课堂气氛更轻松。

(二)教师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在“三明治”教学中,能很好地培育一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好的提高,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双证持有率已经高达100%,而且全体教师还要进行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与技能竞赛。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明治”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实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吸收书本外的技能,并学以致用,形成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高职院校就业处就会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查。根据满意度的调查统计,实习单位对大多数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很多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有很多单位“争相抢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毕业就业率。

综上所述,要想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就要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充分应用“三明治”教学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学生的就业率有显著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此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旅游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惠丽.“三明治”教学在职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4,29(5):99-100.

[2]张文政.浅析“三明治”教学模式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4,34(12):70,73.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教育;设计 电子商务实习

一、引言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商业贸易、公共事业信息共享、在线事务处理和用户互动(如电子医疗、电子政务、电子军务)等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即电子商务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和技术手段渗透到诸多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引起的一切活动。电子商务不仅提高商品交换的效率,降低销售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因特网巨大的用户资源来拓展市场空间,因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改变了传统商务的模式,极大地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10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为几百万人。电子商务正成为我国各类学校的教育热点。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设立了电子商务学系,中等职业学校也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的招生、就业、升学等方面态势良好,但是电子商务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才刚刚起步,电子商务教育体系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它们还处于摸索与探究之中,本文就中职电子商务实习作一些探讨。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的教育现状

(一)师资严重缺乏: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由于师资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不少师资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二)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学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提出的培养目标宽泛,体现为杂而不专,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但这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欠佳: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在国际上领先应用、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技能训练:现有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尽管这两年也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与书本教育并没有本质区别。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三、中职电子商务实习应具备的条件

(一)学校计算机网络化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拥有电脑机房、校园网、局域网,实现了与因特网的连接,上网已成为学生日常活动。计算机网络化实现了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商务实习提供了硬件条件,为学生进行真实与模拟“商务”活动提供了场所和便利。

(二)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

学校培养人才最终是服务社会,为企业输送人才,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就业市场是职教发展的关键,学校与社会企业联合起来将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各种电子商务活动频繁,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调查学习、动手操作实习,必将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开发实用软件,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模拟电子

商务活动提供软件平台。学生与企业接触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也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了机会。

四、电子商务实习方案

(一)电子商务实习的目标

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实习可以实现以下目标:了解电子商务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等金融及营销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市场调查、分析、预测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电子商务能力。

通过对电子商务实习的训练,可以掌握电子商务的各种技能,具体有以下几点:

(1)电子商务模拟过程:熟悉电子商务过程,掌握电子商务软件操作过程,了解电子商务平台实施步骤。

(2)网上购物及网站设计:根据企业的实际特色,为企业设计网站,要求网站能够反映企业的形象、风格、经营方向、销售的产品。掌握网上购物的流程,熟练掌握网上交易的商务活动。

(3)网络数据库管理:根据消费者的具体信息,为企业提供消费者信息库,并且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对产品进行管理和控制。

(4)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条件,解决电子交易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5)网络营销:调查网络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比如交易安全问题,交易成本问题等。

(6)电子商务问题研究:解决由于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传统交易中不曾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7)网络相关软件的使用。

(二)学生电子商务实习形式

(1)学校应当在电脑机房提供电子商务模拟系统软件平台,进行电子商务模拟练习,使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模拟操作了解商务过程,掌握商务在网络完成的步骤与操作过程,并通过电子商务员的考证。通过各种电子商务相关软件的实训练习,掌握电子认证、网络数据库管理、网站设计及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些都是安排在实验室完成,目前各类学校基本都能实施。

(2)建立网上商店,掌握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网上支付等工作。在校园网上建立商店,实现电子商务。在网上商店可以建立商品交易,广告完成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等,网上商店的交易使学生真正进入电子商务活动。充分利用职校现有资源,网上商店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学生通过网上商店来亲身体验网络营销,物流配送及网上支付等实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

(3)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面向社会征集企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帮助企业设计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网站。一是为学生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机会,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设计公司产品直销网站,从收集公司的有关信息到网站设计完成,师生共同完成,对学生电子商务实习动手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将意义重大。三是设计的作品可用来实习操作。商品销售商务过程通过电子完成,电子商务活动过程非常具体,对学生学习电子商务很有价值。联系定点企业带学生进行实地岗位实操,了解企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法,了解电子商务运作,熟悉电子商务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商业实战的实习将使学生真正地得到锻炼。

(4)电子商务作品设计。毕业班进行有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作品设计。如企业网站设计、电子商务项目设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等等。学生深入企业分析需求了解资讯并整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作品,其作品可以作为就业求职书的一份重要的支持文件,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与应用,在毕业实习中培养了创业意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五、开展电子商务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商务实习兴趣,做好宣传、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消费观念,遵守商务信用;其次在校园内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要注意商务的范围。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应局限于学生校内学习和生活范围之内;第三,保障物流配送及时、准确。这是任何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维持所须的条件。因此,开展校园电子商务有必要加强与后勤服务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物资配送渠道。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电子商务实习,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诸如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库、网站安全性、商务信用问题等也需考虑。在校园内开展电子商务实习一定要循序渐进,以实习促教学为目的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学生的商务实战和操作,全面地提升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8-43.

[2]霍燕亭.电子商务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3-30.

[3]王全胜.电子商务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15.

[4]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