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体育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学生 课余体育
1.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及体育教学改革中"健康第一"思想的树立,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成为最为时尚的口号,同时也成为体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而课余体育活动是指非学校、单位等集体组织的活动。具有很大的自主支配性,因而能较客观地反映出人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能较真实反映体育工作者当前所面临的状况。通过对我市各年级的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初步了解当前我市中学青少年的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若干建议。望能为体育教师工作提供若干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晋江市八所中学
2.2 方法
文献法:查阅国内有关数篇关于课外体育活动调研的文章;
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82份,有效问卷650份,有效率95.3%。其中男生326份,女生324份;
访谈法:对各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校学生、体育设施、领导重视程度等实际情况;
3.结果与分析
3.1 课余时间主要活动。从表1、2、3可见,复习功课在课余时间中占很大比例,看电视也占了不小的比例;除了学习外,看电视与体育锻炼比例较大,但优势不明显;把体育锻炼与看课外书作为第三选择的同学居多。
由此可见,在课余时间里,学习仍占了主导地位;而除了学习外,看电视、体育锻炼与看课外书成了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这与学生的学业基础、家庭、社会压力及校风等因素有必然关系。
3.2 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经皮尔森-CRI正方形检测:男女P=0.075>0.05无显著性差异;而毕业班与非毕业班P=0.025
可见不论男女、年龄大小,青少年都是喜欢体育运动的,而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差异说明了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受学业、家庭及社会压力的影响,无法展示自我、体验快乐而日渐"失活"。
3.3 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以球类运动为主,而田径项目大多被打入"冷宫"。男女生的差异体现在:男生更喜欢运动量大,较激烈,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反之;男生以大球为主,长跑、台球、溜冰次之;而女生以小球为主,踢毽子、跑步次之。
结合该校及周边的体育设施情况不难看出:体育运动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客观条件(如:场地器材、经济能力等)的影响与制约。球类运动以其趣味性强、易组织开展等优势,深得青少年的青睐;而田径则相对枯燥,且对技术要求较高,以至难于开展;而一些新兴的项目(如:健美操、街舞等)项目也未有机会显示其魅力;这对我们的体育教改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男女生的差异由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差异所决定。而女生则成为体育教师的工作重点了。
3.4 体育活动的场所。本校的体育场所与家附近的空地成了学生的首选。说明了学生的运动场所受其学习生活的制度及经济能力的制约而显示出其局限性与一致性。由于该校寄宿生较多,所以本校的体育场所成了课余活动的首选。
3.5 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在无人指导下与同伴一起活动为大多数同学的首选;其次便是单独活动;而有人指导下与同伴活动及与家人一起参加活动则大多数作为第三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制度的稳定性、社区及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相对置后有直接的关系。
3.6 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通过调查83.3%的学生课余时间有参加体育锻炼,但与94.5%的兴趣程度相比表明:有部分同学想参加但却受条件制约而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这些潜在体育人口正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他们的制约条件正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而影响他们参加的根本因素是家庭、老师的厚望及社会的需求所带来的沉重的学业压力。
参加次数呈多样性;每次时间以1h以内居多;运动强度亦呈多样性;而运动后的感觉以精神更好与身心得到放松为主,感到疲惫的也占较大比例;男生较女生在参加人数、时间与强度上均优于女生;而在参加次数上女生较优于男生;这与男女生的生理及性格差异相吻合。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运动中的时间、次数、强度等的把握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这也正是基层体育指导工作置后的表现。
3.7 参加体育活动动机。大多数学生把减轻学业压力与玩得开心作为第一动机,而家长的安排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第二动机中提高运动能力得到了体现;第三动机中增强友谊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可。
由此反映:学生对体育运动与学习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渴望提高运动能力,在运动中结交朋友体验快乐;部分家长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安排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反映出有的同学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与服从家长的安排才进行锻炼的,缺乏主动性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而如何端正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使青少年建立科学的运动健身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就成了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成了家长、老师、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的目标
3.8 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中排第一位的主要是:学习繁重、缺少器材与同伴;影响因素中排第二位较第一位增加了场地的缺乏;影响因素中排第三位的仍主要是:缺少场地、器材、同伴及学习紧张。
由此看出,影响因素呈多样性与一致性。除了体育设施远不能满足需求,学业压力大这些客观原因外,部分教师与家长的不支持,怕受伤,缺乏同伴共同活动的氛围这些主观因素反映出: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科学完善,对体育活动对身心的协调发展及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这是中学体育教改的重要依据,是体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与出发点,更是实施"全民健身"的基础工程。
4.结论
4.1 学生课业负担重,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教师家长过于注重学习成绩,造成课余时间过少。
4.2 绝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并渴望有条件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
4.3 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与场所方面是狭隘性与一致性,主要受学生经济能力与体育设施的条件所
限制。
4.4 普遍学生把增强体质,缓解学业压力与提高运动能力作为主要的动机因素。由此看来学生对体
育活动与身心发展的认识较为科学合理。
4.5 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功课太多,场地器材缺乏,无人指导与鼓励。由此看来
学校过于着重升学率,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重视不够。
5.建议
5.1 希望社会、学校、家庭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开发,调整学业结构,真正进行"减负",对毕业学生身心健康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课余时间班与展示自我的空间。
5.2 学校体育教育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
展体育活动并多设置团体活动,让缺乏锻炼的同学体验运动的快乐,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
5.3 社区体育建设应与时俱进,使学生在课余期间也能进行体育锻炼,并能与家人一起参加锻炼,真正做到全民健身。
5.4 学校应注重体育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
染并带动家长增强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徐艳玲、姚兰发.高中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沈飞明.上海市18所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
篇2
【关键词】初中 体育 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72
初中这个时期,较小学而言,学生进入了一个学习强度和难度均有所加大的时期。在这时,因为学科门类的增多,作业量的加大,有些学生开始牺牲体育课进行完成家庭作业的死循环,另外有些体育教师教学不够严格,导致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由活动的一堂松散无目的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体质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学生上好体育课是大有益处的,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增加学生的体质,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还是学生的责任,是增强初中生体质,保持学生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找学生交流,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不断地适应时代和年轻一代的个性化需求,改进教学方案,增设教学游戏和比赛,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游戏中来,这样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为今后学生学习生活打好健康基础。
一、明确教学意义,避免教学形式化
体育教师应明白,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体育教学难度很大,要统一学生,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更加努力的引导。体育教学在中学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初中,这时候是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均得到锻炼,良好的运动喜欢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形成,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教学应当避免形式化,尤其是体育教学。所谓“严师出高徒”,只有做好教学工作,将教学的工作细化,具体化。将每个细节落到实处,学生才能从中受益。教师才能从中收获到学生的信任和亲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组织能力,教师可以创新各种教学形势,吸引学生参与。另外,教师可以在必要的基础活动中,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强制学生参与。久而久之,学生能够被迫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渐渐的习以为常,学生的习惯也就得以培养了。
二、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
创新是新课改下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创新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此外,这种参与方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身心得以锻炼,保持学生身体健康,与此同时,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拉近教学进度。
改变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有趣化,新颖化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将课堂各个环节以游戏的方式串联起来,使得锻炼是在游戏中进行,教学也在游戏中进行。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有趣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只有统一才能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改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有序有趣进行。
初中时期,学生天生有好动的本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天性,利用小游戏达到启发学生运动,唤起学生好动天性,实现学生热爱运动的教学目的。创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自觉,使孩子们能在初中这个阶段快快乐乐的生活,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实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长足发展。
三、增加互动游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游蚴堑鞫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戏学生可以和教师有一个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共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发展,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快速建立和巩固。此时,体育课的教学就成了学生重要的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平台,这样人际关系协调,身体健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会有所增加,这可谓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小游戏,增加学生活动参与度。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了锻炼学生变速跑和反应能力,首先,可以增加“贴膏药”这种小游戏,一来锻炼了学生的跑步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的游戏,比如学生之间的运动比赛,教师可以采取竞争制度对学生进行制约,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对学生今天要做的一些游戏和活动进行规定。这样,就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在体育课上要达成的目标,将任务具体化,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上就不会无所事事;最后,教师在明确任务以后,可以让学生们分组比赛,这样,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下,学生们就会跃跃欲试、积极参与。这样就达到了教学预期,从而使得学生锻炼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度过,这样效果就会很好。除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外,可以尝试强制学生参与运动,但是这种方式在有高强度的训练活动时,不提倡,这种强制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受伤,得不偿失。
四、了解学生意愿,增进了解,进行教学方法调整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了解,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看看学生更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喜好反馈,对教案进行更改,直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对各个学生进行观察留意,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式教学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这样学生就会有热情去参与活动。在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意愿,采纳学生的一些有效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被教师肯定,受到关注,从而使学生养成极大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篇3
我们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数据比对等研究方法对大庄中学一至三年级在校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指导研究。
学生方面: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如八(3)班张敏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比作快乐的学习乐园,八(1)班吕小洁等同学更把课外体育活动当做一个学习、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将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所带来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跳绳规则、踢毽子规则、羽毛球规则、健身操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协调、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小裁判,让学生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了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学校方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研究是我校学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3年,我校学生代表沂南县参加了临沂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参加了跳绳、踢毽子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展示了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2014年临沂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沂南县中小学生运动会都将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阳光体育项目纳为运动会的内容,我校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把这些项目力争做得更好。学校也加强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了一个由副校长主管、团委负责检查督促。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4%,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2%。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学生有98%。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6%提高到100%,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4%。
对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研究对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课外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规律。
第三,结果表明,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学生家长均对此项活动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了明显影响。
篇4
一、单生自主学习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这种学习活动形式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明确,在单位时间内,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尽管没有做到充分交流),形成生生之间互相探讨以及思想的碰撞。
这种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是:首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受课堂时长和班级人数的限制,做不到检查监督每一个学生是否在进行有效学习或者学习的结果到底怎样。其次,交流是由少部分学生来完成的,少数代表了多数(况且有的回答并不规范),其他学生是不是真懂真会了呢?是否有新的见解或问题呢?对此教师一无所知,因此也没有办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第三,问题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师控制着教学进程,加上学生交流没有形成全班化,参与面、参与度不够,当然也就影响了探究的深度,更无法促使课堂上教学新资源的生成,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罢了。
2.解决问题的对策
要克服单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材处理到活动实施必须深入细致,务求科学、扎实,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班情、学情,在下达学习任务后,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尽可能地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困生,关心中等生,鼓励优秀生,从而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二是教师要结合学情和学习内容,分层次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该学的,尝试拔高的,领会创新的,最终使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能学会,都能学好;三是教师要用足用实学生之间展示交流这种学习活动形式,要尽可能注意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为每一个有想法的学生提供表达的时间,只有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才能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强化训练、形成共识,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不可用少数学生的意见代替多数学生的想法,更不能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使学生对学习结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到以前硬性灌输的老路;四是“教”是教师的事,“学”是学生的事,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好、让学生学会。因受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自己仍抱有老师讲啥我学啥的想法,对教师或多或少仍存在着依赖心理。这种情况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证单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
二、生生互助学习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
这种学习形式又称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单生自主学习形式,它是把班级中座位相邻的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到小组后,由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
1.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通病是落实不到位。其一,教师组织不力。下达学习任务后,学生不能很快投入到讨论学习中,说笑、走神甚至打闹现象都有,使得合作学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关注不够)。其二,交流往往做不到广泛和充分。从教师方面看,对即将发言的各小组在时间上分配不当,对率先发言的小组关注时间过长,对回答中衍生的问题又常常接连发问,因此忽视了其他小组的活动。加之课堂时长有限,教师生怕内容讲不完,做不到全班交流也就成了很常见的事了。其三,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交流的进程。积极、外向的学生往往抢着发言,反应快,回答快,不给其他小组机会发言(教师又不能不让说)。此时,教师一旦把握不当,就形成了一两个学生“演独角戏”的场面,也就更没有其他学生参与的份了。其四,教师受自己事先预设课堂问题和教学环节的困扰,担心局面失控,课不完整,不自觉中操控着课堂,按照预设的授课路线走,更无精力捕捉学生交流时出现的有探讨价值的新问题、新的生成资源,去引导学生深入研讨。
2.解决问题的对策
篇5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在初中音乐学习中,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转变或没有完全转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仍然在支配着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整个过程。教师在课堂叙述的太多,学生在音乐中实践、体验和感受音乐的太少,从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活动认识。要避免上述现象,教师要深入初中音乐教学,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大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实践,从而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一、在音乐教学中目标高效,科学高明,准确、清晰
教师分析具体细致,教学目标准确清晰,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理解音乐作品,尤其要理解课本涉及的音乐之间的各个要素,音乐作品分析透彻了,目标自然也清晰了,方法、方式、形式就出来了。
1.精密思维,科学目标
音乐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获取、输出的过程。而制定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设计有效性,取得音乐课堂高质、高效的重要方面,目标是指音乐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应音乐本身的内容。清晰的目标是优化目标的前提,它要摒弃坚硬的音乐教学模式,更加突出目标信息。
2.注重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意识
制定好目标,是优化教学的创造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目标的意识,并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这是实现目标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唱”,“听”,“看”,“动”多方面优化目标信息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使用幻灯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再现音乐的美、音乐知识等,深入实践。通过这样加强训练,强烈刺激大脑,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能力。
(2)处理好目标信息与非目标信息之间的关系,实现目标的全面性
在日常音乐交流中,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很好的交流,虽不准确或清晰,但有一定形成能力的价值。整个教学呈现出单纯性与多样性统一的情境,优化了教学目标,在实现目标时,师生通过双向交流,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不觉之中提高了音乐涵养。
二、注重在音乐中使学生学会实践与创造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创造是在巩固运用已知内容和手段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也更能开发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对音乐喜爱与积极参与的热情。音乐的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音乐教育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个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直接获取音乐审美的体验。不仅如此,在我们的日常音乐教学中,应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或情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应积极组织、观察、适当开导与及时的支持,都是促进音乐教学亲和力作用。
比如,在节奏教学中,直接培养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经过节奏练习:××××|××××|×××××|××-||,先让学生学会划拍读节奏,让学生用喜欢的动作表现节奏,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最终反馈出不同的节奏动作,有的学生这样拍:×××|×××|×××|×-||,拍腿:左右右左左右左左右左右左;有的学生这样拍×××××|××××|×××|×-|||,腿腿腿踢脚脚踢踢脚踢腿脚;有时会有一位比较调皮的学生站起来有点害羞地说“老师,可以用街舞的动作跳出来吗?”多有创造性的想象啊!这时在我的鼓励与赞许下,他会跳得非常投入与准确,迎得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这会让他跳得相当认真,在这种探索或游戏竞争中发展了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去试着放开学生的手脚,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热情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与方式有效,选择恰当、优化发展
行之有效的音乐方式,总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推动教学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积极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中增强创造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有兴趣,方才可以获益”。让学生在好奇中学,在探索中学、在自主中学。
综上所述,体验与实践音乐教学的关键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音乐体验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有密切的联系。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情感世界,通过聆听音乐来体验和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形式中各种各样的情感和美感,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巩固音乐在学生内心的地位。通过以上做法,达到了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潮州市城乡 初中生体育态度 比较
1.引言
在我国,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在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常常导致城乡之间的学生在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因此,本文以潮州市区和乡村区域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潮州市区和乡村区域的初中生体育态度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不同区域的初中生在体育观念、余暇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意愿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借此对如何培养和增强不同区域初中生的正确体育态度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信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潮州市市区和乡村区域的初中生各200名,分别以初二年级的各班为单位,随机抽取男女生各100名进行调查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类的刊物、自然科学刊物等有关体育态度的资料,并参阅了社会学、运动心理学、社会研究方法等专著,为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相关体育态度问题的分析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逻辑分析法。将文献资料、问卷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通过图表进行对比和逻辑分析。
2.2.3问卷调查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参考季浏所编制的《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中关于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并根据实际情况略作修改。该调查问卷在潮州市区和乡村地区的初级中学均发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潮州市区和乡村地区初中生体育态度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体育态度形成之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态度也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
3.1体育观念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图1显示出潮州市两区域(市区和乡村)的初中生在“经常训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就得亲自参加活动”、“体育重要的是使你的身体动起来”、“在体育中是否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乐趣”等方面,都对这些题目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从体育成绩的重视情况来看,市区学生对体育成绩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乡村地区。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两区域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体育重在参与”等观念的影响,已经内化为自己的体育意识,尤其是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获得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比赛的胜利,这反映了学生是重在参与的过程并得到快乐而不是纯粹为竞赛而活动。然而对于市区学生对体育成绩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乡村地区,我认为这或许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有关。据了解,市区学校的体育教学相对较正规,大部分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严格的体育考试,并把体育成绩与学生的评优、奖励等挂上钩,而乡村地区的学校因为师资、场地、器材等相对缺乏等原因,所以体育课、体育考试相对较随便。因此,市区学生对体育成绩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乡村学生。
3.2余暇体育活动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初中生的余暇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它反映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也是体育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最真实反映。
图2显示出潮州市两区域(市区和乡村)的初中生在余暇时间的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机”上,市区学生进行的程度则明显高于乡村地区的学生,而在“和朋友闲逛”、“帮忙做家务”上,乡村学生进行的程度明显高于市区的学生,而在闲暇体育活动方面,两区域学生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兴趣。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在“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机”两区域存在的差异,主要是受家庭经济、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机”要有一定的投资,而乡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相对较差,因此学生难以在这方面进行消遣。据了解,市区学生家中基本都配备有一台电脑,所以学生在余暇时间进行“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机”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另外,在余暇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这一项目上,两区域的初中生没有显著差异,整体上表现为对体育活没有太大的兴趣,说明学生在思想的深处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培养人才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体育意识还比较淡薄。
3.3定期进行体育活动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图3显示在谈到最愿意定期进行的体育项目时,市区女生在游泳、羽毛球的选择上明显高于乡村地区的女生,而乡村地区的女生则在跳绳、毽球项目的选择上明显高于市区的女生。另外,男生在谈到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上,两个区域的初中男生均在篮球活动上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两区域的初中男女生在定期进行体育活动上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其主要是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所造成的,初中时期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始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育意识等。男生一般活泼、好动,喜欢竞争力强、能体现强壮勇猛的运动项目,女生则庄重、文静,对轻松、愉快和有运动美感且带有一定技巧的项目比较感兴趣。另外,两区域女生在定期进行的体育活动项目上存在的差异,其主要是市区的家庭经济、社区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都好于乡村地区,有利于游泳、网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开展,也就是说学生的体育意识受到社区体育设施、家庭经济的影响,因此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具有投资性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项目;而乡村地区受经济方面的影响,场地、器材显示出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就在简单易行的项目(毽球、跳绳)上进行身体锻炼。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潮州市两区域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基本上都认为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获得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然而市区初中生对体育成绩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乡村地区的初中生。
4.1.2闲暇体育活动方面,潮州市区和乡村区域的初中生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在思想的深处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市区的初中生偏向于具有投资性的消遣,如:玩游戏机、听音乐或看电影等;而乡村区域的初中生则偏向于不具有投资性的消遣,如:和朋友闲逛、帮忙做家务等。
4.1.3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上,潮州市区和乡村区域的初中男生均对篮球运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而市区的女生在游泳、羽毛球等高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明显高于乡村地区的女生,而乡村地区的女生则在跳绳、毽球低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明显高于市区的女生。
4.2建议
4.2.1乡村学校要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并把体育成绩有效纳入到评优和奖励上,以防止学生出现“重智育轻体育”的情况。
4.2.2乡村地区应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发展社区的群体体育,使学生在余暇时间有更多的空间进行体育锻炼。
4.2.3体育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学习和参与更多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更广泛和丰富,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方法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
[2]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5).
[3]张素霞.韩山师院新生体育态度结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体育学刊,2002.9.
[4]刘一民.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
篇7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激趣教学 体育魅力
在全面实施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初中生真正享受体育锻炼而努力,促进初中生体育技能与技术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在近几年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通过营造活泼、有趣的体育活动环境,积极激发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积极引导初中生自主锻炼三个方面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彰显体育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强化示范引领,有效激发兴趣
体育锻炼兴趣是促使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先决条件。无论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取舍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该特别关注初中生的运动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和保持他们的运动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堂学习。为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是实现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例如:我在讲解队列变换时,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一列横队成三列横队,于是我找了六位男生配合我的讲解,予以示范,以便孩子们能够充分观察、了解整个队列变换的结构和过程。又如:我在进行排球攻、防训练教学时,因为攻、防动作技术讲解与动作示范不能同时进行,所以我让几个体育素质好的男生积极配合示范,我在他们示范训练时有效结合排球攻、防动作要领及训练要求给予详细讲解,很快帮助其他同学较准确地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由此可见,通过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初中生在体育训练中进一步提高动作水平。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优秀学生的示范动作,能够激发其他学生不断运动的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动作要领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彰显初中体育的无穷魅力。
二、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一方,还是孩子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对方的情感和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起到指导示范作用,还要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训练中去,和孩子们一起训练、一起活动,与他们打成一片,这样会对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活动兴趣,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进而有效增强初中生的锻炼效果,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无穷魅力。
例如:我教八年级立定跳远时,让他们按一字排开,进行动作分解训练,这样虽然能让他们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他们的训练积极性一点也不高,反而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我把立定跳远训练融入到活动游戏当中,使他们在游戏中练、玩中学。
我让体委重新集队,召集学生说:“今天阳光明媚,同学们练习立定跳远有那么认真,我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哪一位同学有胆量来和老师一起玩?”同学们都争着参加。于是我叫一位中等个子男生上来,对他说:“咱们也来定一下游戏规则吧?”他兴高采烈地说:“好吧!”我特意说:“那咱们赢的人可以向前跳一步,看谁先跳到百米线哪,我先让你跳一步。”他急忙说:“我一定可以!”在这一轮立定跳远的游戏中,我赢了,那些高个子学生纷纷表示要挑战我。我急忙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大家先按身高平均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比赛,赢的同学再和我挑战,你们立定跳远跳的距离由大家自己决定。”我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早就已经开始了分组比赛。这样,同学们很高兴地接受了这项立定跳远训练任务。在同学们两组比赛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指导那些体质不好、动作要领掌握比较差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方法和技巧上的特殊指导。为了保持同学们立定跳远训练的兴趣,我及时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对他们进行及时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但同学们还沉浸在立定跳远训练之中,乐不思归。通过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初中生的训练积极性高涨,每个人都在积极、主动地训练,而且高效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和目标。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比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不停地示范要好得多。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永远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无穷魅力。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篇8
各科室:
根据县卫生健康局《关于开展“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大整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卫发〔2020〕68号)要求,切实改进我中心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决定在全院范围开展“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大整顿”活动,以作风大改进促进工作大提升。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把握原则
根据县卫生健康局“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大整顿活动要求,本次活动重点把握“三个坚持”:
(一)坚持查究并举。各科室要结合自身实际,敢于正视问题,以自查自纠、自我改进、自我提高为出发点,深入查找不足,认真解决问题。
(二)坚持开门搞整顿。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参与群众监督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杜绝闭门、自评自唱、应付了事。
(三)坚持务求实效。各科室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一阵风”“走过场”等现象发生,切实做到边查边改、即知即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共性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建章立制,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主要任务
根据省委有关部署、市委“五破五立”具体要求及县作风办公室、县卫生健康局要求,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着力解决以下七个方面问题:
(一)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牢、群众路线不深入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政绩观错位,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群众观念淡化,对群众利益诉求回应不积极,特别是群众来信来访不重视,调处化解力度不够;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蛮横,存在官僚主义;工作不接地气、不下底,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少。
(二)着力解决不敢担当、不愿作为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敢于担当精神,面对发展“拦路虎”、改革“硬骨头”,缺少主动触及矛盾的胆识和勇气;做事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奉行好人主义,不愿唱黑脸,发现问题不愿指出、不敢批评;服务群众不主动、不到位。
(三)着力解决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问题。具体表现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不积极、不主动、打折扣、搞变通;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减退,工作平推平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对需多方协作完成的工作不愿出面,不愿牵头,消极应付、推诿扯皮。
(四)着力解决标准不高、作风漂浮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抓工作浮在表面、沉不下去,没有精品意识;缺乏认真钻研的精神,工作做不到“门清”,吃不透情况,拿不出实招;缺乏严实作风,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满足于“差不多就行”“交上差即可”;工作效率低下、执行力不强;法制意识淡薄,依法执业能力不足,不按法律规定办事。
(五)着力解决墨守陈规、创新不够问题。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习惯于按照旧办法、老套路解决问题,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束手无策,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进位争先精神,没有危机意识,自我陶醉、小满即可;工作能力欠缺,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知识储备不够,能力素质不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
(六)着力解决不守纪律、不讲规矩问题。具体表现为: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重大事项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告的不报告,搞先斩后奏;廉洁自律规定落实不严格,为政不廉,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工作纪律抓的不严,自由散漫,纪律松懈,出工不出力,在岗不在状态。
(七)着力解决医疗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具体表现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医疗活动中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家属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红包”礼金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取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诱导消费和诊疗不合理等。
二、活动方式
“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大整顿”活动从8月中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大约三个月时间,不分阶段,不设环节,各个步骤同步进行,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开展:
(一)组织一次自查自纠。各科室要对照本方案中指出的问题对号入座、主动认领,广泛开展讨论,并采取各种方式征求服务对象、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把问题找准找全,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和具体责任人。
(二)开展一轮督导检查。开展跟踪督导检查,设立作风效能督导专员,成立督导组,随机抽取科室进行督查。改进督查方式,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环节,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
(三)建立一本整改台账。各科室对本科室查找出的作风突出问题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与时限,面对社会公开表态,做出整改承诺,主动接受监督。
(四)设立一个举报平台。设立作风问题专门举报电话和微信公众号,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举报,扩大社会参与度,切实提高监督效应。
(五)查处一批典型案例。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及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筛选典型线索,严肃进行查处,公开通报曝光。
(六)组织一次作风评议。坚持开门抓评议,采取群众评说、群众监督的方式,对全院各科室开展行风评议,评选作风效能建设先进科室。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心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大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协调调度、督导检查和推进落实。分管领导要督促指导各自分管科室的活动开展。各科室要对照实施方案,精心谋划,尽快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科室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韧劲,保持政治定力,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各自科室的作风建设,促进中心党员干部作风显著转变。对作风建设成效明显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活动开展不力、作风不实、效率低下的科室,约谈其科室负责人,及时督促整改;对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的干部,按照《xxx市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责办法处理办法(试行)》规定,严肃问责处理。
(三)广泛宣传引导。切实抓好活动的宣传引导,及时发现、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各科室在推进作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选取一批先进典型,进行立体宣传,营造加强作风建设的浓厚氛围。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020年9月25日
附件1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作风突出问题大讨论大整顿”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党建办公室,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本活动的日常工作。
附件2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作风效能建设督导组成员
组 长: XXX
篇9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体育;大课间;安全问题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运动伤残问题及活动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之所以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是有很多的原因,但突出的因素就表现在学校长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家庭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即使他们有兴趣的事情也经常会被打压掉。父母切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我国,当今的“一考定终身”制度决定了文化课的地位。我们知道,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很难考进理想的初中、初中及大学的,特别是语、数、外这样高分的主科,学好这些科目是家长对孩子的必然要求。即使有体育学习夙愿的学生,面对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自然而然的就会放弃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甚至会把体育课当做自习课或者休息课来对待。初中生自身不重视体育课,也更不会注意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了。初中生没有把其定位为提高素养,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和培养情感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他们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不讲究科学请,在体育课上也很少认真的听取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和运动规范,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二)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在初中学习阶段,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小升初问题,虽然我们实施片区制度入学,但实际的情况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可以凭借成绩进入优质学生学习的。而学校要想在社会中有良好的声誉,争取最大化的生源,能得到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其升学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较高的升学率和社会口碑,学好文化课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至于体育课就会被学校冷漠,每逢到重大考试时,体育课就会让道其他考试科目,特别是主科。许多初中由于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而忽视体育课,学生缺少必要的锻炼,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体质锻炼。再者,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的不足或者出现了安全隐患,致使体育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日渐不愿意上体育课,由于设施的不安全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工作消极怠慢,没有耐心给学生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在体育课上没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开展中存在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确保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的路径探究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各学校、各相关人员必须想方设法优化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一)调整认知,重视大课间活动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时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提升大课间的地位,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很多的学校,由于管理的松散和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把大课间活动提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上来。一定要把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科学化。另外,对于大课间活动,主管部门一定要设计好活动方案,不定期的开展活动调研,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依据实情,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初中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他们经常会逃离老师的视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初中生在放松宽敞的场所更容易出现“自由活动”的状况,学生之间拉拉扯扯,不听老师的指挥等,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剔除安全隐患,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初中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告诉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保障每一位学生掌握标准的体育动作,教育他们服务老师引导的观念及顾全大局的思想。在日常的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规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要强化宣传,让学生了解大课间的活动,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体育器材,学校要认真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对于特殊的学生一定要特殊的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三)探究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当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改的实施,面对着异于以往的教情、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探究意识的提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确保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安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加突出教学结果,过渡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分数重于能力,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应试教育下这种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机械教学与学习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这种做法,避免机械式教学的发生。为了应对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需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给与学生及时的评价,做到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的采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 本文将上海市奉贤区初中生作为研究样本,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切实提高初中生健康成长的政策导向。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连续3年对上海市奉贤区初中生机能和素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2013-2015年初中生体质的健康测试资料对比分析,将体检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机能发展影响的变化情况,力求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机能和素质发展影响作用与规律问题。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肺活量 身体机能
初中生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定,同时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初中生体质,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结合上海市部分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状况,以及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机能和素质发展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策略,从而改进体育教学、提高锻炼水平,为今后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一、阳光体育运动
(一)阳光体育运动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意义主要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对学生机能和素质影响变化及规律的研究,进一步为提高学生机能和素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才是研究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
上海市奉贤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形式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向外延伸到家庭体育、节假日体育、社区体育等。比如上海奉贤半程马拉松赛“光明杯”,阳光体育大联赛等等。
二、初中生身体机能比较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指标
本文是以上海市华亭学校、古华中学、弘文学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机能指标:肺活量。
素质指标:50米、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
(二)研究方法
1.文I资料法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2013-2015年上海市奉贤区部分初中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资料。
2.专家访谈法
在对上海市奉贤区2013-2015年部分初中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向华亭学校、古华中学、弘文学校等3所学校的10名校领导和22名体育教师相关部门专家全面了解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问题,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本研究的研究指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访谈,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3.数理统计法
对上海市奉贤区2013-2015年部分初中生三年间体质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以及对所调查学校的学生在阳光体育大联赛篮球比赛后学生体质指标进行处理作表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访谈内容和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三)初中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测试指标的比较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得出,肺活量从2013年的及格率96.3%,增长到2015年98.7%,三年共增长2.4%,2013与2014年、2014与2015年有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经过阳光体育运动后机能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变化。50米从2013年及格率96.5%,增长到2015年97.2%,三年共增长0.7%;坐位体前屈从2013年及格率94.2%,增长到2015年94.6%,三年共增长0.4%;一分钟跳绳从2013年及格率88.9%,增长到2015年92%,三年共增长3.1%;立定跳远从2013年及格率89.3%,增长到2015年91.1%,三年共增长1.8%;一分钟仰卧起坐从2013年及格率96.6%,增长到2015年98%,三年共增长1.4%;引体向上从2013年及格率33.5%,增长到2015年35.7%,三年共增长2.2%;耐力跑从2013年及格率88.7%,变化2015年及格率89%,三年共增长0.3%。所有身体机能和素质年度增长值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后,2013与2014年、2014与2015年学生成绩指标明显趋于上升趋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说明,上海市初中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显示阳光体育运动后明显提高,通过多年的基础体育素质教育和阳光体育锻炼,学生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应对现行体育教学课程和手段进行改革,关注阳光体育运动,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力量素质训练。
三、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策略
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密切结合。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在经过努力以后有成就感,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好习惯。
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认真组织好两操和课外活动。一个学校“两操”组织的情况就能体现出这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状况,所以体育教师要认真组织、形成特色。
进一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结合校外体育运动。比如上海奉贤半程马拉松赛“光明杯”,阳光体育大联赛。多年来,“阳光体育大联赛”篮球比赛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享受户外阳光的美好,教师非常重视在学生面前展示篮球技能。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来进行篮球训练,学生自然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四、阳光体育运动对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影响
上海市初中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明显提高,并且3届学生机能和素质指标较前面几年有上升趋势,其中肺活量指标上升明显,说明上海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邱志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J].科普童话.2016(2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