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本质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的本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者认为班班通教学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合理确定班班通教学的内容,是上好媒体教学课的第一步。班班通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①一般是教材的主要内容,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②是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③是能充分发挥班班通教学优势的内容。
2 编写高质有效的教案
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班班通媒体的功能特点和学生实际编写好教案,是班班通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应注意三个方面:①是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的,解决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②是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研究怎样按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紧扣教学的每个环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③是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发挥班班通教学优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
3 优化组合多种教学媒体
媒体组合包括班班通媒体和其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是对媒体组合提出的要求,多媒体组合是指选用组合最优效果的班班通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运用,构成一个立体型的教学媒体。要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①选择媒体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各种媒体的特点和功能,同时还要考虑现实条件,即现有设备和经济条件。②媒体的组合要合理,力求使各种媒体的长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③一般地说,课堂上使用的教学媒体以一、二件(次)为好,这样既能从不同方面帮助理解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三、四件(次)以上,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4 视听与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
在班班通教学中,学生通过视听接受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不但要感知,更要理解。只有坚持视听与动脑、动口、动手相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转化为抽象思维,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要把握好这一基本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①要精心指导学生视听。②要充分利用班班通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和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进行启发诱导,提示方法,开拓思路。③要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选性思维,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5 及时的信息反馈
班班通教学要有信息反馈。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以作为调控教学过程的依据。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调节教学内容、进度和时间,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班班通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利用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要把握好这个基本原则,要注意三个方面:①反馈要及时准确。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收集和整理,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取成功的前提。②要善于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建立反馈联系。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演板、作业和测试等。都是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建立反馈联系的有效形式和途径。③要发挥班班通媒体利用反馈实现调控的长处,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用班班通媒体表现出来,有利于对教与学的调节,有利于查漏补缺。
6 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
篇2
为深入推进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对标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育理念、扎实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举办我院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组织机构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查 毅马修海
副组长:李 治费薇娜徐佳
成 员:闫道明连玉龙 秦娟娟 陈 昱杨 琨
段红伟 张 昌 张婷
职责:
1.全面负责比赛工作,确定比赛基本工作方案,确定评
委人员,负责比赛地点及时间安排。
2.督促各部门、各系部工作进度。
(二)竞赛工作组及其职责
组长:李 治 徐 佳
副组长:秦娟 闫道明
组员:邓志文金洁 陈 铮丁 凯
职责:
1.在赛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比赛竞赛组实施计划,负责工作人员分工安排和培训;
2.负责制定参赛选手的编号方案和抽号程序;
3.负责考场和相关赛事的安排、落实,负责各赛场的组
织、联络、沟通和协调工作;
4.负责题库建设、成绩换算、统计和复核等工作;
5.负责本赛点比赛程序的细化;
6.负责经费的预算、管理、使用和结算等工作;
7.完成赛点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保障组及其职责
组长:连玉龙
成员:王志杰
职责:
1.负责大赛期间的后勤服务保障和安全保障工作;
2.完成赛点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宣传组及其职责
组长:马修海
副组长:徐佳
成员:秦娟 丁凯
职责:
1.在赛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本赛点宣传方案并组织实施;
2.编制并新闻通稿;利用校报、网站、自媒体等各种途径,及时对大赛进行报道;
3.负责大赛宣传报道的收集整理和汇总;
4.负责比赛过程中新闻录像和拍照工作;
5.完成赛点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专家评委组
陈昱 任秀琪 刘凌宇 李柯赵小静张宪民
张飞鹏 张锁宁 刘勇 冀晓斌 费薇娜 张啊宁
徐佳 曹璐 李小妮 陈杰 王琦 杨明川
杨琨 许光辉 郭强 黄智晖 张勇 张昌
段红伟 吕斌 张婷徐亚军张东南 张嫣
周洪韬
职责:
1. 按照比赛评分表要求,客观公正的给每一位参赛选手评分
2. 按时到达指定比赛场地,履行裁判职责。
二、参赛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全体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20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
四、大赛分组
本次比赛全体学员参加中学教育组比赛,按年级具体分为A、B两组。
中学教育A组:参赛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9、2020级全体学生。
中学教育B组:参赛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7、2018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阶段及时间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2个阶段。
初赛时间:2020年11月11日13:00。
决赛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00,各年级前3名进入决赛。
六、初赛内容及方法
(一)A组初赛内容及地点
1.A组初赛内容
A组初赛内容包括书写、语言表达两项。
(1)书写
自带小黑板(小黑板上应有个人姓名、学号、年级、班级等信息),现场书写10-14个粉笔字,字体为楷体,书写时间5分钟,书写结束离开教室,学生待老师打分完成后携带小黑板离开。
(2)语言表达
选手按班级学号依次进入指定教室,根据比赛现场抽取诗歌题目,准备2分钟,朗诵时间为2分钟。
2.A组初赛地点
2019级1班,D0402教室;2019级2班,D0403教室;2020级1班,D0205教室;2020级2班,D 0206教室;2020级3班,D0207教室。
(二)B组初赛内容及地点
B组初赛仅有2018级参加,2017级直接推选3名同学进入决赛。
1. B组初赛内容
B组初赛内容包括语言表达、书写、教学综合能力三项,重点考核师范生通用技能。
(1)书写
同A组初赛
(2)语言表达
同A组初赛
(3)教学综合能力
选手自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或技能为教学内容,自己完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PPT、视频等),选取核心内容模拟上课7分钟,在模拟上课的过程中配合课件展示。
2. B组初赛地点
2018级1班,D0404教室;2018级2班,D0405教室。
(三)初赛工作组
1.书写评委
D0402教室、D0403教室 李柯
D0205教室、D0206教室、D 0207教室赵小静
D0404教室、D0405教室 许光辉
监考: 丁 凯 秦 娟
2.语言表达及教学综合能力评委
D0205教室:李小妮周洪韬 张嫣
D0206教室:陈 杰黄智晖 郭强
D0207教室:陈昱张飞鹏 张婷
D0402教室:邓志文 吕 斌张勇
D0403教室:金 洁 张锁宁徐亚军
D0404教室:杨明川杨 琨 张昌
D0405教室:张啊宁 段红伟张宪民
3. 协调员
丁凯
4.记录员
陈铮
七、决赛内容及方法
(一)A组决赛内容及地点
1.A组决赛内容
A组决赛内容包括书写、语言表达两项。
(1)书写
现场书写粉笔字,书写字数20-30个,字体为楷体。书写时间8分钟。
(2)语言表达
分为诗歌朗诵与即兴口语两部分,选手根据比赛现场抽
取诗歌与即兴口语题目,准备5分钟,先进行诗歌朗诵,然后通过即兴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口语表达题目主要为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表达时间为3分钟。
2. A组决赛地点
D0403教室
(二)B组决赛内容及地点
1.B组决赛内容
B组决赛内容包括语言表达、书写、教学综合能力三项,重点考核师范生通用技能。
(1)书写
同A组决赛内容
(2)语言表达
同A组决赛内容
(3)教学综合能力
①教学实施与教育技术运用
选手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或技能为教学内容(按一节课40--50分钟准备),自我完成教学设计、教案、课件,选取核心部分进行10分钟模拟上课,在模拟上课的过程中配合课件展示。
②教学说课
选手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评价等),时间为3分钟,专家提问2分钟。学院提供模拟上课所需教具与器材,(所需器材选手提前与组委会沟通协调),选手不得自带。
2.B组决赛地点
D 0405教室
(三)决赛工作组
1.书写评委
李 柯、赵小静、许光辉(兼任A、B两组)
监考:王琦
2.语言表达及教学综合能力评委
D0403教室:刘凌宇 费薇娜 刘勇
D0405教室:任秀琪 徐 佳 曹 璐
3.协调员
冀晓斌张东南
4.记录员
陈铮
八、比赛成绩权重
A组权重:语言表达60%,书写40%。
B组权重:语言表达20%,书写15%,教学综合能力65%。
九、奖励办法
比赛A、B组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十、比赛内容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1.书写评分标准
测评材料
测评点
具体测评指标
权重
粉笔板书测评材料1份(从备选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材料,根据要求进行现场板书,不超过规定时间。)
字体
字体大小适中,笔画清楚,书写规范、工整、均匀,间架结构合理。
0.3
笔体
有轻重粗细、笔法讲究、富有变化、起落自然。
0.15
结构
版面整洁、布局合理、字距行距合适。
0.15
速度
书写速度适中,适应教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0.15
效果
板书内容设置恰当,安排合理,有层次感,符合教学需要,具有艺术特色。
0.25
2.语言表达评分标准
测评材料
测评点
具体测评指标
权重
语言表达测评材料1份(从备选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根据要求进行现场语言表达测评,不超过规定时间。)
语音
普通话发音标准、音节清楚。
0.35
语速
语速自然流畅、能通过调节语速的轻重缓急变化恰当表达情感。
0.20
语量
声音大小适中,能根据内容及情感的变化及时调节,语量变化自然、贴切。
0.25
肢体
表达
能够围绕题目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运用自然、得体。
0.20
3.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评分标准
测评
项目
测评
材料
测评点
具体测评指标
权重
教
学
设
计
能
力
0.30
教案1份: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或体育相关知识与技能中选择15分钟的授课内容。
结构
教案构成完整,要素齐全,格式规范,陈述清楚。
0.05
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合理、具体明确、表述准确。
0.20
内容
教材分析合理,内容点选择正确,重难点确认合理;内容点内涵准确,解析清楚、透彻。
0.30
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完整、教学进程的安排合理。
0.15
方法
教法选用合理、有效、适用,灵活多变,协同、互补。
0.30
教
学
实
施
能
力
0.60
模拟教学
言语
包括口令,哨语规范洪亮。讲解口齿清楚,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气氛良好。
0.10
思路
教学思路清楚,教学主线明朗,教学重心清晰。
0.20
知识
知识点准确,讲解科学合理,技术讲解清晰、透彻,重难点突破讲解有方。
0.25
方法
教学手段选用合理,教学方法多样,示范优美,互动性强,纠错方法得当,善于运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发现学习;多种方法手段配合协调,多媒体应用合理。
0.35
过程
教学进程推进合理有序,教学基本环节完整。
0.10
说
课
能
力
0.10
说课
表达
陈述清楚,表达流畅;评说的基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0.05
思路
评说思路清晰,教学各因素间的关系把握清楚。
0.25
评析
评价客观、恰当,分析具体明确,不笼统、不含糊。
0.25
问题
对教学设计及实施(包括课件设计及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得准确,分析清楚、透彻。
0.25
对策
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对策合理有效。
0.20
教学个性、特色与创新
任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某一因素(在基本合理有效前提下)特色鲜明、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和创新性。
附加0.10
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篇3
关键词 :改革创新 构建 教学效能为本 改进机制
一、基本假设
所谓教师效能为本的高校改进文化,就是高校既提倡每个人要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能量为高校多作贡献,展现其较高的效能,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要为每个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效能提供相对平等的舞台,为教师提升教学效能创造机会和条件,要引导员工把个人的发展目标同组织的需要统一起来,使组织和成员形成一个责任、权力、利益统一的命运共同体。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有一种较高的效能感,由此产生自尊感、幸福感,从而促进教师个人和高校共同和谐发展。
以“主体效能"为改进对象。聚焦于教师教学效能的高校改进,把个人具有的、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效能作为首要改进对象,而不是“以人为本”理念下笼统地把抽象的“人”作为对象,既继承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内涵,又进一步使改进对象更加具体明确。在传统的高校改进中,领导关注的是人、财、物等三大对象,一般以事件为线索来设计改进流程、建构改进机制,以事件为线索把人、财、物三大要素整合起来。而聚焦于教师教学效能的高校改进,则把能动的主体的效能作为组织发展中处于第一位的深层要素,通过这一方面把组织人、财、物、事等因素串联起来。
把提高“主体效能"作为改进的首要目标。在教师效能为本的高校改进文化中,提高和发挥主体的效能成为改进过程中第一追求的目标,把人的效能的提高和发挥程度作为评价组织绩效的首要标准。
把培育和实现效能作为主要激励手段。在以往的高校管理中,领导者往往通过物质激励、提供晋升机会等手段对员工进行激励,在这种新型的组织文化中,传统改进的激励方式得以拓展与深化,领导者对员工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培育人的效能的培育,为人的效能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此作为激励员工的最重要手段。这实质上是通过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需要的方式来激励员工。
二、效能运作机制:效能分析、培育与实现
组织运作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效能分析
把传统的效能评估转变为效能分析,让效能量表更加人性化地发挥作用。形成教师教学效能的常模,为高校领导与教师提供效能的参照系。分析本校教师在教学效能上具备了哪些优势,已经发挥了哪些积极功效,产生哪些积极效果,还有哪些潜在的能量可以挖掘;同时也要从问题解决效能的视角出发,明晰本校教师的教学效能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负效、低效与无效的行为,应该如何改进。专家协助教师开发效能问卷,引导教师进自我分析,进行自我评估,开展内在反省。
(二)效能培育
按照教师教学效能的表现形式,对教师效能的激励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显现出的客观的效能。高校领导者提供各种资源使其不断发展,并促进其不断总结积极经验,为其创造条件,在一个团体内或者高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实验,使其不断茁壮成长,由暂时的效能变为持久的效能,从个体效能扩展为团体效能。另一个层面是潜在的能量的培育。教学领导者重视组织的潜在能量,组织的潜在能量有很多种表现,如:优秀教师的默会知识,年轻教师的新理念与主动探索精神,很多成员使用的有效惯例,组织成员都信奉的价值观等。教师的经验、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等层面,都体现着教学的潜在效能。要爱护这些能量,培育其不断生长,促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效果。
一个组织的员工较多,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就要有效利用个体效能、团体效能与整体效能之间的互动机制,高校领导者要通过个体效能、团体效能来带动组织的整体效能,重点培育一些潜在能量较大的员工,建设一些效能较高的学科组、年级组与课题组等,通过他们教学效能的提高,产生示范作用,让其他教师从他们身上得到有益的替代性经验。
每位教师的先天特征、学习经历、教育经验等是不相同的,其效能培育的道路也各不相同。不同教师应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式培育效能,因此,就要为教师赋权,激发其专业成长意识,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开发自身的潜能。
(三)效能实现
首先,坚持“能级匹配”的原则。领导者要给不同能量的成员定不同的专业层级。一个组织会设立不同级别的岗位,其地位与待遇是不相同的。一个组织的不同成员有多大的能量,就给予与之相称的专业级别。一般来说,高能量的员工要有一个较高的级别,低能量的员工级别相对较低。
其次,要坚持“因岗用人,效能优化"的原则。第一,要尽力排除身份界限、特权门第、人情关系以及论资排辈对用对用人的干扰,根据实际能力与潜质用人,确立正确的“才能观”,不拘一格用人才。第二,组织要实现集体效能的最大化,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避免资源的浪费;又要在面临一些重大问题、整体性问题以及棘手的问题时,能够“配合密切,协同运作”。在一个组织中,由于系统功能的不同,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能级需求,要按照系统功能的要求来任用不同能级的人力资源,以达到系统能力结构的最佳组合。对于个体来说,一些岗位是需要多种能力的,即辐合能力,那就必须让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来担任。总之,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能,各得其所”。
三、动力机制:激励、学习与减“负”机制
很多教师已经表现出了积极的客观效能,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功效与效果,当然要对教师进行激励。对这一层面的激励,要坚持“能酬相当"的原则。具有不同效能的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报酬,要按能付酬,这样才能让效能低下的员工产生上进的动力,使效能高的教师受到激励而继续上进。
另一个层面则是对教师潜在的可能效能的激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潜在能力的激励。教师潜在效能表现为教师有语言天赋、心理素质好、道德素质高等先在特征,对教学、学生与教育持有某种积极信念,但这些尚未表现为教师的高效能行为。潜在能力的发挥与激励程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即使教师现在表现出的效能不尽如人意,但对他采取的激励措施越有力,其发挥潜在能量的积极性就越大,从而效能实现的程度越高。对教师进行效能激励时,以下两个原则值得留意:其一,效能实现与激励程度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当从无激励到有激励时,个人效能的实现程度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激励不断增强,效能实现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当激励程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效能实现程度提高的速度将逐渐放慢。其二,效能实现程度与个人获得激励预期密切相关。即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激励的预期越确定,其发挥潜在能力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效能实现程度就越高。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很难通过努力获得激励时,这个人将很难发挥潜在能量,效能实现程度将很低。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脂血症;固本调脂;免煎颗粒;传统汤剂;临床疗效中药免煎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 经浓缩干燥, 按一定比例精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1], 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等优点, 又克服了汤剂需要临时煎煮、耗时耗能、时间长易酸败变质等缺点, 剂量准确、质量稳定可控、快捷方便, 是对传统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和有效的补充[2]。固本调脂汤是由本院多位名中医参与研制,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院内制剂, 疗效显著。本课题旨在研究固本调脂汤中药免煎颗粒和传统汤剂在治疗高脂血症时的临床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免煎颗粒组与传统汤剂组各60例。免煎颗粒组男46例, 女14例;年龄29~78岁, 平均37.4岁;血清胆固醇(TC)增高33例, 三酰甘油(TG)增高53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23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3例。传统汤剂组男43例, 女17例;年龄33~76岁, 平均36.8岁;TC增高36例, TG增高51例, LDL-C增高17例, HDL-C降低14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及《血脂异常防治建议》[4]制定:①TC≥5.7 mmol/L。②≥1.7 mmol/L。③LDL-C≥3.6 mmol/L或≤1.0 mmol/L。符合其中1项或1项以上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痰湿内阻型、肝胆郁滞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1. 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按以上诊断标准, 符合高血脂症患者, 有合并其他疾病的, 在不影响本项目的治疗及观察的前提下可以入组。自愿接受本试验,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5]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6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继发性高脂血症。④由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 及近2周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 4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标准确定。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TC下降20%以上, 或TG下降40%以上, 或HDL-C水平上升0.26 mmol/L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 TC下降10%~20%, 或TG下降20%~40%, 或HDL-C水平上升0.1 ~0.2 mmol/L。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TG、LDL-C、HDL-C水平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治疗方法固本调脂汤组方:黄芪20 g、羊藿10 g、丹参10 g、泽泻10 g、山楂10 g。免煎颗粒组服用由免煎颗粒配成的固定剂量固本调脂汤, 1剂/d, 分2次服用, 10 d为1个疗程, 共3个疗程。传统汤剂组服用固本调脂汤的水煎剂, 水煎服, 1剂/d, 分2次服用, 共3个疗程。
1. 6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
1.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自身对照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2. 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脂血症多与肥胖及气、痰等有关。固本调脂汤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利尿、强心、降压等作用;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压、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冠脉流量等作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具有降血脂、利尿、抗脂肪肝等作用;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养血安神, 具有改善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作用;山楂消食导滞, 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诸药合用, 健运脾胃, 复其升清降浊之功, 且祛瘀化痰, 除其血脉中浊脂凝痰, 因而用于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 固本调脂汤对于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体现了传统中医重要独特的疗效。免煎颗粒剂型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汤剂, 质量稳定, 易于携带保存, 服用方便快捷, 适合临床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瑞坤.中药免煎颗粒优劣浅谈.北方药学, 2011, 8(6):73-74.
[2] 王永慧, 叶方, 杜士明, 等.中药免煎剂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 2011, 30(6):773-775.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5-89.
[4]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l997, 25(3):169-172.
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改革 职业素养养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7-02
引言
在高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非常必要。如何进行精确的课程定位与设计、筛选精彩的课程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开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达到“察古以鉴今,彰往而知来”的宗旨。
1.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调查分析
有最新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通过对企业反馈信息和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学生职业素养仍不如人意。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
本文旨在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来推动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
2.课程教学设计对职业基本素养的关注
2.2.1课程的定位和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个知识领域,对拓展学生人文视野,积累知识和文化底蕴,养成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2.2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为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会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形成文化意识,在课程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分为认识、体验与思考三个阶段,将理论引导与任务驱动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养。
3.课程教学内容对职业基本素养的引导
3.1课时及选用教材
本课程共计34个课时,每节课45分钟,分13周进行授课,其中单周2课时,双周4课时,考查2课时,观看《中华文明五千年》相关历史视频2课时。教材选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2课程内容整体说明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知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总体认识;体验模块的任务是通过两个具体项目任务近距离接触文化,进行文化体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思考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典籍,从思想层面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思考能力,进而将其内化为学生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3.3课程具体项目(任务)要求
结合教材及市场、学生需求,依据历史分期及参观体验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
4.课程教学方法对职业基本素养的培养
每一个教学项目(任务)都有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道具,制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PPT,同时借助音频、视频播放来辅助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观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营造浓厚的人文情怀。
4.1师生互动式课堂
以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为例,每次课教师都会将课堂分为四个环节,为学生创造识记三字经、成语故事解读、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的课堂氛围。
4.1.1识记三字经。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由教师讲解三字经。通常铃声响过学生还不能立即进入课堂状态,所以教师应边讲解边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有助学生转换脑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解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时,字面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教师引申为学生讲解“和氏璧”的小故事,告诉学生璞玉要经过雕琢、打造,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做人也是一样,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4.1.2成语故事解读。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由学生完成。每次课教师都会指定两名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脱稿口述成语故事,说清讲明史实缘由,不仅是事实的讲述,更要结合个人理解进行分析。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早已了解,但是细节性的知识大家并非熟知,通过课堂成语故事解读,学生才清楚地知道孟母带孟子从坟场搬到紧邻屠夫的镇子,继而又搬到学校附近,为孟子创造了积极求学的良好环境才铸就了孟子的卓越成就。同时学生又感慨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经典诗句,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增添文化素养,提高个人认识水平。
4.1.3学习传统文化。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75分钟进行讲授,在多媒体教师中辅以生动精彩、逻辑清晰、内容简洁的PPT,让学生将视-听感受融为一体。在第一次课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地位和作用这一内容时,师生共同观看奥运会的视频、图片、宣传语、文字等相关内容,引发大家思考,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观看蕴含悠久历史、辉煌成就的奥运会开幕式素材的同时,感悟祖先劳动生息的广袤土地,在有文字可考的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祖先以非凡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1.4提升职业素养。是学生在下课前5分钟独立完成。教师随即点名提问,问题涉及到本次课课堂讲授的所有内容,学生结合课堂知识阐述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并引申至改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上。在讲完秦汉时期文化这一内容后,教师点名让学生结合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赞叹如此浩大的陵园工程时间近40年之久,征发近80万人修建,其中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对设计者李斯的智慧和修陵人的敬业表示极大的钦佩。当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精密的仪器,但是依然能创造出号称“世界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留给今人众多的遐想与崇敬。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2学生体验式课堂
体验式课堂是转换师生角色,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场,启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的过程。本课程在体验模块上共安排4个学时,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PPT汇报。
在本课程的第一次课上,教师就简要介绍了首都博物馆的情况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游览,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汇报参观感悟。首都博物馆是北京悠久历史的浓缩,其中展现当代文化、艺术和建设成就及城市未来发展,馆藏中有丰富的珍贵文物,学生身处其中既可以学习历史及科学知识,又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拓展。
为保证体验式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会向学生发放任务单,告诉学生体验式式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目的,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探访文化古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体验,制定参观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小组协作进行参观,制作PPT,汇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欣赏馆藏陈列品,这些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文物标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学生切身的感受会引领他们进入忘我的传统文化的多彩世界中,之后再让学生走上讲台打造魅力课堂,让学生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结:
本课程教学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实际体验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化、感悟传统、理解文化,并推动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能力完成项目任务,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蔡映辉,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11月
篇6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0-02
《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学好《医学统计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与统计学有关问题的技能等帮助极大。但该课程中公式多、理解难,统计方法介绍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学生常感觉“学,而不会”。实践性教学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同时能提高统计方法应用技能的有效教学安排。因此,积极探索《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课题组在预防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了《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实践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统计软件(如SPSS)的操作要领,以及实践学习报告撰写要求,等给学生作简洁明了的讲授,时间为40分钟;然后,教师布置案例讨论题,案例涉及内容基本覆盖讲授理论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网络课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联网获取优秀的《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授课视频和课件,对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进行再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针对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包括利用统计软件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做出推断结论。学生完成案例讨论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作点评并给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或问题的参考答案(60~80分钟)。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3~5题统计学方法运用的案例应用分析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相关教学网站反复学习作业涉及的教学内容和课件,同时还可能通过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老师、统计学爱好者等交流自己观点和见解,以便有效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学习报告的撰写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评价情况,为更好地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于2015年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46人,其中男生17人,占36.96%,女生29人,占63.04%。
2.调查方法。先行访谈并参考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在《卫生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匿名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除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一般情况外,主要是对《卫生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认知和评价等。
3.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纠错和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非常认可的,其中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其次是认为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占91.3%。但认为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见表1。
2.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较高,分别为86.9%、82.6%和85.6%;对提高统计学课程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统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也分别达76.1%、69.6%、76.1%和71.8。但认为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仅为56.5%,见表2。
三、讨论
网络辅助教学借助互联网有关功能和交流平台所建设的教学、交流讨论等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实现对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或加课堂讨论)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指出实践要求、学生课堂完成作业或讨论、或再加撰写实践报告)等教学方法、方式和环节进行支持或辅助,其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形式上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也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医学统计学》提供了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1-3]。研究表明,网络辅助教学使教材展示丰富生动,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跟踪与管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有力工具[4]。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中采取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对其优点有较好的认识,如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同时也能较好认识到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最高(86.9%)。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同时,也认为该模式对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但有56.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帮助甚至无帮助,这可能与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际工作较少,于是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少,未能充分体会到作为一门工具的重要程度有关,也可能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不高或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或资源质量不高有关。
四、建议和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来临,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变革意义以及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6],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优点来组织教学工作,以满足有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但针对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等问题,我们必须优化网络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专业学术信息新颖的高质量医学统计学知识,才能实现高质量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闻歆,单子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6-69.
[2]史云燕.微博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2012,33(5):116-118.
[3]平智广,刘莉,王爱英,等.微博在卫生统计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4):729-730.
[4]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4):478-482.
篇7
《卫生统计学》既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必开的基础课,统计学课程的设置就应该遵循“淡化理论,着重技能,强调应用”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收集和整理统计资料的能力,其次要掌握根据分析指标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以及规范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等技能,最终做到熟练地将统计理论思维结合到专业思维上,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1]。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不容乐观,即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很多人学了多遍统计学仍不得要领,不会将实际问题正确地转变成相应的统计学问题,一用就错,临床等其他专业的这种情况可能普遍,更加严重的是在医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误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伦理问题。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统计素质较低,缺乏使用统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缺乏正确使用统计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造成困扰。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和学两方面:一方面在进行医学统计学教学时,采取单一的正面灌输的死板方式,结合统计学本身就跟数学息息相关的学科特点,就会使学习者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荡然无存,使他们感到统计学难学难懂难用,枯燥乏味,甚至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医学专业的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导致他们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和瓶颈,也给课程的教学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难题和困扰。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我们对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工作。
一、转变教学思路
将教学目标从让学生理解统计学方法的原理、掌握统计学分析过程和步骤,转变为让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方法的原理,掌握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正确应用各种基本统计分析方法。教会学习者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透视的眼光去洞察事物,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统计思维模式。统计思想的精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统计处理的问题呈现出一种“表现型”的面貌,直接根据这种常常带有假象的“表现型”盲目地去按照统计学教科书上的“标准型”进行套用,出错的概率极大。这就要求人们在运用统计学方式时,必须先将“表现型”的本质——“原型”剖析出来,进而将“标准型”套用在“原型”上,这样极大减少了错误的发生,进而有利于提高统计学的正确运用水平和科研工作的质量。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公式的来源、简单推导和详细的手工计算过程,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结论。在这些内容中,公式的推导有利于对公式及其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手工计算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印象,但对医学学生而言,公式推导过程已很困难,更不论记忆这些冗长的公式了。更重要的是公式的推导严重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首先对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培训统计学思维上,而不是烦琐的计算过程或数学算法的讲解[2]。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理解统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统计学概念、基本原理,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条件,培养学生的统计学逻辑思维能力,减少对数学公式及数学推理过程的灌输,淡化相关统计公式的要求,最终达到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衔接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将灌输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教学时注重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让学生掌握搜集、整理资料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透视的眼光去洞察事物,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统计思维模式。上课过程中将教师直接灌输改为教师应用实例或某个问题引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这样更好地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发挥主动作用,配合好完成教学任务。
2.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统计教学不再适应目前医学科研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将案例式教学加入到统计课程中。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僵硬死板的缺陷,充分发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优点。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加入案例式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统计文献的能力,还能通过案例培养他们在统计文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正确利用资料和文献的能力;案例中会涉及到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案例锻炼学生多门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进而引导他们勇于创新;在案例讨论课堂上,学生们会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讨论,讨论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倾听,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案例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提高。
3.培养统计分析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计算器教学已经逐渐被淘汰,各种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每讲授一种统计学方法都随之加入统计分析软件的讲解和实验,给学生讲授各种统计数据的记录方式、相应统计学方法的软件操作过程以及软件输出结果的读取,将统计学结果结合上专业知识做出解释。让体会到借助统计学软件实现复杂统计学分析方法的简便性,使学生克服对《卫生统计学》课程的恐惧心理,加强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统计方法应用于医学实践。实验教学的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结合的方法,经过自己上机亲自操作,更深入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建立、菜单的操作及结果的解释。实习课的内容也是由浅到深,由例题数据类型到实际收集的原始资料的类型,这样统计学实习课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获得了分析处理数据的手段,还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重要是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模式和内容,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哪种课程都将考试视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卫生统计学》考试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不可忽略闭卷笔试的方式对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但绝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化地死记硬背,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将统计学的考核思路和内容围绕教学思路做了相应的改革,减少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这些需要死记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题型比重,增加了“综合数据分析”和“案例辨析”等题型,将重点放到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试题形式以考查概念理解和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为目标,广泛地涵盖课程的学习内容,一个题目中会涉及到多个章节的内容,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分为理论知识的考核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
1.理论知识的考核。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原理、案例分析、统计思路等,这部分以笔试形式进行。但不局限于死记概念和原理,需要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案例辨析”这一题型,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目的是要考核是否能够将所学统计方法正确进行应用,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
2.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考核。目前计算机的普及,对统计分析软件的广泛应用,解决了过去冗长的统计分析计算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分析。对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熟练操作和结果正确读取的考核则可通过上级操作考核完成,通过它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并把它作为考核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篇8
摘 要: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统计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发展潜力也很大。各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统计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统计学,才能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学一般分为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本文侧重于对经济统计学的讨论,从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入手,探究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统计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定义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3)统计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在统计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处理过程等方面都为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统计与网络和计算机的结合,能更好发挥统计的作用,使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课堂总结;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17-02
课程总结是教师在即将结束某一教学内容时,通过归纳总结、提问、讨论等方式回顾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使授课内容系统化的行为方式。作为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总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及兴趣,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课堂总结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意义
医学统计学是将统计学的原理及方法与医学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生从事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预防及卫生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课程。作为一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医学统计学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概念抽象,很多基本概念例如t分布、p值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十分生涩难懂的;二是知识点既分散又相互关联,例如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应用起来需要同时掌握这两部分的知识,以便根据数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三是方法选择容易出错,在卡方检验中,不同的计数资料数据应该采用不同卡方检验方法,甚至有些计数资料不能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因此,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把概念讲解得十分清晰,学生的知识体系可能仍然是零碎的,甚至可能出现学生越学到后面越糊涂的现象。[1]所以,及时利用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抓住知识要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统计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
二、课堂总结的设计要点
要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而应该通过对课堂总结进行精心设计,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对课堂总结进行设计,首先是要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重点和难点的再次强调,及时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问题。其次,要设计课堂总结的时间。课堂总结是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总结,它并不一定在整个课堂结束时才进行。再次,课堂总结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其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学需求也不一样。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得课堂总结既能涵盖本次授课的重点内容,又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要注重课堂设计的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不同的授课对象改变课堂设计的形式,使学生能及时吸收和消化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达到对授课内容进行“画龙点睛“的目的。笔者下面对常见的课堂总结形式进行总结。
三、课堂总结的形式
(一)结合哲学思想,启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医学研究中很多知识都体现了哲学的思想。[2]在授课内容结束之际,将统计知识与哲学思想结合,让学生体验医学统计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是一种有意思的课堂总结方式。
假设检验是医学统计学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所研究的总体作与待研究问题相反的某种无效假设,在该无效假设成立的条件下,由实测的样本计算出统计量的值,根据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在一次抽样中发生的思想和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做出是否拒绝无效假设的判断。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假设检验是学生公认的难点,而很多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既然已经从样本数据中看到了差异,为什么还需要进行复杂假设检验?利用哲学中的“现象与本质“原理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
以下面的例子为例:欲考察某种疾病对男性血红蛋白的影响,收集了20名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值(g/L),算得均数为104.4 g/L,标准差为19.48 g/L。当地健康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40 g/L,问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既然104.4g/L与140 g/L是明显不同的,为什么还要做假设检验?”
在哲学中, “本质”揭示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在本例中,欲回答的是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而所观察到的104.4g/L与140 g/L只是一种现象。因此,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就必须借助假设检验来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回答关于男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与健康成年男性是否不等这样一个关于本质的问题。
(二)巧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医学统计学的很多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孤立地学习某一章节必然会导致“学用脱节”的现象发生。在一个章节学习完毕时,及时利用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或者区别,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参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等知识后,可以询问学生要证明两地高三男生的身高是否不同,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将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总结相互有联系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传统的课程小结往往强调知识点的罗列,教师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对课程的重要概念及理论进行简单的总结。这种总结忽略了前后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及全局的视角思考问题。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通过构建系统完整的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综合,进而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整的统计知识框架,使其避免局限于若干抽象概念的机械记忆当中。而图像的使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把有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对教学有积极的作用。[3]下面以计量资料相关知识为例。
(四)融入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讨论也是课题总结中常见的方式。在授课之后,由教师根据此次授课内容,准备一些综合性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修改意见。案例结课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案例结课可以使用导课时的案例,这能使授课内容首尾呼应,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又照应了开头,使一节课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记忆。案例结课也可以采用错例辨析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消化知识难点,建立正确的统计思维。例如,在学习卡方检验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本该使用校正公式进行检验而未使用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找出案例中存在的方法误用问题,进而总结卡方检验中不同公式各自的适用条件,让学生在以后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四、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方式外,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总结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课堂总结就是一种积极思考的方式,它使得学生由单纯地接受知识到综合地吸收知识。在总结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框架,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学习过的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如果说精彩的教学如同乐曲,那么课堂总结则恰似一首乐曲的“终曲”,要做到“余音绕梁”。授课者要充分重视课堂总结的作用,对课堂总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做到艺术化的课堂总结。
[ 参 考 文 献 ]
[1] 金丕焕. 中国生物统计学的现状与挑战[J].中国处方药,2002(9):62.
[2] 贺幸平.论统计学的哲学意蕴[J].统计与决策,2007(13):31-33.
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育改革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培养了学生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具有一定规律的方法,因此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类领域更是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统计学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教师更多地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教学过程。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统计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过程非常枯燥无趣,而且统计学需要背的数学公式较多,但是没有实践的体会是很难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统计学公式的。统计学就是为解决人类现实问题才出现的一门学科,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就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对于日益兴起的统计学工具不太重视,缺乏利用现代科技的意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工具,日益发展的计算机行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们办公的效率,特别是统计学方面各类数据处理的软件,极大地改变了数据统计处理的效率。然而高校对统计软件的教学和训练非常少,学生只能简单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没有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学生很难掌握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很难深有体会地去理解统计学。
二、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国家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符合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作为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教师一味地把知识点不停地讲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相对快一点的学生来说,还可以理解消化掉新知识点,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大学教学速度快的情况下,很难消化理解新知识,导致学生只好狂记概念和公式,然而对于统计学的知识点的本质认识却非常模糊,从而造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而经济管理类对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就造成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要立足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统计学学科特点,改革统计学教育方法,改善统计学教学手段,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术强、理论水平高、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变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知识被动地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统计学的知识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如果仅仅只是通过教师的课堂灌输,学生是很难理解统计学知识点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要多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讲授基本知识点的时候,多引导学生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发挥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思考。(二)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在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培养,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还提高了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好统计学这门学科是每一位统计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统计学教师作为统计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人,应该要理解学科特点,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熊沙沙 单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 下一篇: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