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疗行为归根到底是一种服务,而服务高下辶分在于细节。对病员要求的服务,对于医院内部又是针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一方面,由于少数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淡薄,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院工作制度和医疗技术规范,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不仅引发了医疗纠纷,有的还对患者造成了伤害;另一方面,患者及亲属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及亲属一旦认为医院人员的医疗行为对其权利有所损害,就会提出异议,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众所周知,医疗活动中医院有过失的医疗事故,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提出经济赔偿,从而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而在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患者大都有经济赔偿的要求。据五年前的文献记载:全国一年医院医疗纠纷的索赔金额高达42亿!这个数字占全国县以上医院医疗收入的5.9%。在相当一部份县级医院 医疗经费本身投入不足,医院经营困难,高额的医疗赔偿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提高医疗质量,抓好医疗安全的管理,是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该共同努力抓好的一件大事。
在医疗过程中少数医疗护理人员因种种原因造成与患者的纠纷,医疗安全部门在处理所发生的纠纷事件时,首先应分析其纠纷产生的原因:是患方因素,还是医院方面的因素。若是医院方面的因素,那么是诊疗、还是护理上的过失;还是医院服务质量不高。若是后者产生的过失行为引发的纠纷,应追究其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及医务科至分管业务的院长的责任。在医院一定局限范围内(暂定为本科室内部)予以通报批评教育,让其他同志引以为戒,汲取教训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医疗安全部门应力争将医院损失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只是提高医院内涵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医疗活动即然是一种服务,那么服务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一切成功来源于细节和细小的事情组合而成。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对患者的一个小小关心,甚至一句温馨的问候,都将给患者带来无比的欣慰。患者的欣慰就是医务人员的成功。
篇2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
成立汤旺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已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并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依法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篇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医疗机构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对病人权益和价值观的尊重、环境设施条件、技术服务水平、费用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有鉴于此,我院充分研究新形势下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积极借鉴质量管理方面的经典理论及先进管理方法,针对医疗工作中的隐患、质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构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量化管理,突出全程全时的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质量战略意识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质量文化氛围。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原则,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文化及服务艺术,在全院形成一个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共识。二是开展全方位、多途径、多层面的质控教育工作。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各项医疗护理技术规章制度、质控评分标准及评估方法等医疗质量的文件汇编成册下发到各科室,并在质控科网站卫生法规及信息,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讨论;各科室主任根据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结合每季度医疗质量统计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质量教育及讲评;为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医疗法律法规、维权自律及医疗安全讲座,加强依法行医法制观念,增强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能力。三是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新进临床医师进行岗前培训、轮转和考核,加强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认真抓好在岗人员的业务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形式多样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对住院医师加强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规范化培训;对不具备执业资格或达不到执业标准的医务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执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二、抓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质量检查标准
通过制定职责标准、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制约,使医务人员在专业工作和日常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查,确保了医疗质量监控与考评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是健全医疗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使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以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实际,组织各部门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医疗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对频发的医疗缺陷问题出台相应的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建立预防措施监控和防范医疗质量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有效控制医疗风险。二是建立专业质控标准,使操作常规化、评估标准化。制定具体、明确和可衡量的服务质量指标如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指标、医学检验技术指标、病人效用指标、病历质量指标、质量成本控制指标、机器运作指标等,组织专家修订各项医疗质量检查评分标准。三是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管理,防范医疗风险, 保证医疗安全。四是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利。
三、完善质控体系,强化质量监督
一是健全医疗质量监控组织,各级组织严格履行职责。我院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网络(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科室质控、医护技质控员自查互控),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个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各级组织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地进行自控和互控,实施环节和终末医疗质量全面监控,促进了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之间管理上的互动,形成全员共参与、全院齐抓共管医疗质量的良好格局。二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加强薄弱环节质控。实施以环节质量为重点的全程控制管理模式,尤其抓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对易出医疗安全问题的重点质量环节采用全面检查、抽样检查或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三是强化约束机制,严格实施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责任明确。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交叉检查的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与科室奖金分配、人员评聘晋升晋级挂钩,增强质控工作的约束力;设立医疗质量优胜奖、质量控制奖,每年评选一次,并对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者坚决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按《缺陷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延迟责任人评聘及晋升,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四、健全质量信息体系,拓宽质控信息渠道
一是收集内部质量信息。通过多途径、多层面、多形式收集来自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后勤科室员工反馈的准确、及时的质量信息;要求科室及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在质控科主办的质控通报开设医疗质量论坛,为医务人员提供在网上交流医疗质量信息的讨论平台,并有利于质控科实时收集来自医院内部各层面的反馈信息。二是收集外部质量信息。从有关部门、单位聘请社会监督员,每半年组织召开传媒和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反馈外界对医疗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每季度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每半年组织召开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座谈会,认真分析和评价病人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及时了解患者对医院的需求和查找质量隐患。同时建立病人投诉制度,医务科设立医疗质量投诉电话、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加强工作。
篇4
[关键词] 医疗质量;监管;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c)-0164-03
A literatures review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 Yanfang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Hubei Medicine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A long time th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has been a weak link in medica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is study, Bibliometric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review the research status, topics,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theory of medical quality reg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literature number, th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in research areas, but the number of closely literature in china is fewer; as the research topic, in the international main research focuses on terms of quality, service, costs, standards, but domestic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necessity, importance and concepts,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the regulatory system, regulatory content are still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Bibliometric analysis is helpful for scanning the topics of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depth study.
[Key words]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Bibliometric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医疗保障、融资机制、付费方式、治理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都开展了重要改革和探索,推动和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但是对医疗服务的监管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中医疗体制不协调、改革措施不配套、医疗市场扭曲、医疗机构治理失灵、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等各种弊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服务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医疗行业整体监管滞后,医疗政策决策规制化程度低、医疗服务监督制度缺位[1]。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治理机制、供给筹资机制、竞争机制、监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2]。考虑到目前我国医改工作的现实需要,在系统比较和深刻理解各国基本医疗服务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我国基本医疗服务监管机构的设置,基本医疗服务监管的工具,以及重要监管内容(如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和收费)如何监管,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医疗质量监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医疗质量监管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现状及主要概念等方面进行文献内容分析,对目前已经形成的监管理论进行归纳,为深入研究我国医疗质量监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1 文献数量分析
1.1 中文检索
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检索1989~2009年的数据。文献检索具体情况及结果见表1。
表1 医疗质量监管文献检索结果
注:检索式中“+”表示逻辑或(.or.),“*”表示逻辑与(.and.)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医疗服务监管研究密切相关总体数量偏少,密切相关文献只有39篇;从文献发表时间来看,重要文献主要集中在近5年内。
篇5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224300
【摘 要】随着时展,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在现代医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给治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隐患。然而,医疗器械又是特殊的产品,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因此,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管理与治疗控制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就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介绍,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探讨
近年来,随着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研究员致力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研究,紧随而来的商机,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它给我们的医疗治愈方面带来的效果,以及在方便地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同时,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了使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更好地发展以及更好的为人们服务,研究者、管理者及技术评价者都应该认真地思考如何发挥其临床优势和特点,以及如何保证质量和减少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
1 对现阶段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回顾及认识
我国医疗风险管理从1998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逐渐成熟完善,在医疗领域已经延伸到了各个方面。为了更加规范合理地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我国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我国食品药品监督局于2007年发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2008 年制定《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以及2010 年正式颁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虽然合理良性的大环境已经营造的很好,但是由于医疗器械具有客观性、不定性、危害性等特征,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问题仍然不时出现。所以,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监管和管理仍需加大力度。
2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
2.1 质量控制的含义
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技术程序,以保证生产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其目标不仅仅在于保证质量的可信度和可用度,还在于保障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掌握具体的控制方法,并通过合理检验过程,以期达到重要的质量标准和经济效应,是保证医疗设备准确、有效、可信、安全的手段。
2.2 质量控制的两种基本模式
目前关于质量控制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戴明循环即PDCA,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PDCA 循环式按照设计、执行、检验、评估的程序进行无休止的循环,适用于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可以进行制定质量计划和实现质量组织的过程。另一种就是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即FMEA,是一种应用质量管理技术,来预测潜在的缺陷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3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用范围广、使用面积大,而且与人体血液、组织和药物接触密切,由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是重点监管产品。而且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由于产品规格、产品材质、对药物及人身体造成的影响都是引发医疗风险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尤显重要。下面就风险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介绍及讨论。
3.1 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是指对医疗器械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定位确定,并对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探讨,力争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由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产品不同的预期用途会有不同的潜在的风险,即使同一件产品,不同的临床的定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风险。
3.2 风险评估标准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估是产品是否可以上市的参考标准,也是对产品合格率的把关。产品的风险评估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审核,即原材料要求、机械要求和生产条件中的灭菌要求。原材料方面,要求制备纯度高、稳定性强、抗老化等特点,并且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于溶出物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还要确保要有较好的使用性能;机械性能方面,要求有良好的连接强度、一定的韧性和延展性、较好的滑动和弯曲性能以及物理特性和技术指标;生产条件方面,要有严格的灭菌措施,首先要防止微粒和微生物的源头污染,其次要做好洁净区的监测,保证空气的干燥清洁,控制好环境卫生,最后要有严格的灭菌程序和检测方法,确保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无菌无毒。
3.3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使用后的信息追踪经过上述的生产控制和监管监控之后,产品一般就可以上市了,但上市后产品仍然不能脱离监管部门监控,要及时收集产品使用信息,根据市场反映情况实时改进生产和监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要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性能问题重点收集反馈意见,如与药物的相溶性、吸附性以及残留毒性的监测。
4 结束语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复杂,影响安全性的因素也比较多,需要从各个环节严格控制,确保上市后的产品卫生清洁。即使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生产流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小成效,但是仍然不能阻止医疗器械的风险问题。因此,这就该引起有关人员的思考,除了对现有生产流程的优化外,还应该积极探究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以期共同推进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叙天, 刘胜林, 张强. 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05).
篇6
【关键字】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
1 前言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11年01月04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办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广东省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以及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安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作为行政处罚以外的处罚措施,能弥补行政处罚手段的不足,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
具体在深圳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不仅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密切相关,还被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年度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评分依据。因此,大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于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甚至比行政处罚更为看重。然而,《办法》出台至今,尚缺少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某些关键部分规定很模糊,对于卫生监督员的具体实施有一定难度。以下将着重指出《办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模糊点以及给予相应的解决意见,并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2《办法》的几处模糊点
2.1《办法》中提到,在查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10个工作日内制作《广东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查实”的时间概念没有明确给出。
2.2《办法》中规定,“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此处是理解为“不管有多少个不良执业行为,只要每一个不良执业行为单项分值为2分(含)以下的,无论最后累计记分是否超过2分,都可以当场记分”,还是理解为“最后累计记分2分(含)以下的,才可以当场记分”,还有待明确。
2.3卫生监督员将制作好的《通知书》送达医疗机构,由谁签收,《办法》无明确规定。
3 解决意见
根据《办法》的制定精神,以及深圳市卫生监督员执行的具体情况,以下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供大家参考应用。
3.1对于当场记分的情况,“查实”的时间即为当天;对于非当场记分的情况,一般会伴随行政处罚,这里,“查实”的时间应规定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时间。
3.2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对于医疗机构的年度校验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固综合考虑,当场记分的条件,应该是:当场可以查实不良执业行为,且医疗机构该次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累计在2分(含)以下的。累计超过2分的,应当进行领导审批程序,不能当场记分。
3.3《通知书》的签收人,是得到医疗机构相关授权委托的人。签收人要填写好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的授权委托书,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签章,相关授权才能成立。
4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
《办法》实施至今已超过两年,逐渐显露出滞后性,以及与当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不相匹配,下面将对《办法》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1前面已经提到,《办法》作为一个试行的管理办法,而且实施已超过两年,相关部门亟需出台一个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者规范性流程,解决模糊点、争议点,尽可能地统一各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操作流程,更好地监管、规范执法人员的具体操作。
4.2《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有待商榷,例如: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一次才记2分,而另一常见的不良执业行为“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却记4分。医疗机构超范围执业和任用超执业范围人员同属严重违法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两者的处罚相当。再例如:前面说到,医疗机构“任用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执业范围以外或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一次记4分,而“使用一名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一次却记12分。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明确注明“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可见两者是等同的。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办法》规定的某些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还有待修改,使之趋于更加合理、公正。
篇7
关键词:良性位置性眩晕 颜氏益气聪明汤 复位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74-02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之一,年发病率为约64/10万,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复位已是治疗BPPV较为成熟的方法,其即时疗效肯定,但经复位治疗后的患者常遗留头昏重、恶心欲呕、心悸汗出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对生活及工作造成较大影响,而中医药的整体调理疗效肯定。颜氏益气聪明汤是颜德馨名老中医治疗眩晕的经验方,临床运用多年,疗效肯定,故现将该次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观察病例均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急性发作时到本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治疗组20例(男3例,女17例)。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1]制定眩晕的诊断、辨证标准(气虚痰瘀证)。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6年贵阳眩晕会议制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眩晕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属气虚痰瘀;②符合原发性良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③发病年龄≤7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中医辨证和诊断标准者;②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Meniere病、脑源性、颈性、心源性、眼源性、外伤性、药物中毒性及全身疾病性等所致的眩晕;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疾病;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⑤精神病患者,或妊娠、哺乳期妇女;⑥同时使用研究规定以外的其他治疗眩晕药物。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单纯复位法治疗,每天1次。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颜氏益气聪明汤(主要组成:黄芪、葛根、升麻、白术等),水煎,取200mL左右,早晚温分服,每天1剂。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4天,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相关治疗用药。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眩晕症状评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6月的中医病诊断、证候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与随访3个月各评估1次。
3.2 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与随访3个月各评估1次。
3.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4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眩晕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眩晕症状和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上两组存在显著差异。
4.1 治疗前基线情况比较。
表1 治疗前眩晕症状积分、中医证
4.2 治疗第14天眩晕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2 治疗第14天眩晕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4.3 随访3个月眩晕症状积分和中医积分比较。
表3 治疗3个月眩晕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5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很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目前认为多种原因可引起该症,临床特点为当头位改变时诱发短暂眩晕和眼震。其临床检查以位置试验为诊断BPPV的金标准。现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以复位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颜老认为眩晕病位在脑,病本在中焦,病性以虚为主,治宜从脾胃入手,立益气升阳、活血化瘀为法,用黄芪、升麻、葛根、白术等组成本方,用于眩晕急性发作和缓解期的治疗,临证每获良效。故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益气聪明汤加复位法与单纯复位法治疗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治疗第14天、随访3个月两组病例的眩晕症状、中医证候改善程度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通过初步评价了颜老的经验方“颜氏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痰瘀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结论肯定,虽然由于受到样本量较少及观察指标尚不全面等局限,仍不失为临床治疗眩晕病提供了一种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新思路,也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方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59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 并在上述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护理干预,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且均满足诊断标准。男28例, 女72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66岁, 平均年龄 (46.50±6.54)岁。
1. 2 治疗方法 选取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 500~1000 mg的甲基强的松龙, 互溶, 完成静脉滴注, 1次/d [1]。甲基强的松龙剂量为: 20例患者为500~1000 mg, 80例患者为500 mg。3 d为1个疗程, 严格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 在1个疗程结束之后间隔5~16 d进入下一个疗程, 由病情转归来决定治疗疗程数。输注时间需要>1 h。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适当的减少输注量。
1. 3 护理措施
1. 3.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耐性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详细说明病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同时还要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正确引导谈话方向,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不断稳定患者的激动情绪以及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认真解答患者的问题, 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并根据患者个性化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及时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及时为患者提供主动服务。
1. 3. 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安慰, 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心和鼓励, 最大限度地使患者保持平和的精神状态。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1. 3. 3 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1. 3. 3. 1 消化道护理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会导致患者大量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 胃黏膜分泌受到抑制, 胃黏膜屏障作用减弱, 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溃疡。所以患者是否有胃肠道反应需要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 同时观察患者的呕吐物颜色、性状及量。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使用一定剂量的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3]。
1. 3. 3. 2 水钠潴留护理 每天询问患者出入量, 出入量需要准确记录, 制定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严格控制患者摄入钠的量。如果是严重低蛋白血症并发重度浮肿、腹水、心包积液等的患者, 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脱水治疗。提高胶体渗透压, 补充白蛋白, 严格按照患者血压的实际情况调整降压药[4]。
1. 3. 4 病室管理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维持合适的温、湿度;同时还需要病房内的光线柔和, 进行卫生清洁的过程中需要对病房的地面以及各物体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工作, 需要保证不存在灰尘扬起的问题[5]。
1. 3. 5 其他护理 因为该疾病的详细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发病可能与患者的职业、饮食、精神压力、吸烟或者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在被确诊的时候, 患者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压力, 所以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学会放松,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鼓励患者散步、听轻音乐、阅读、观赏风景以及打太极等。
2 结果
100例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之后, 血清补体升高或恢复正常、尿蛋白降低、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面部红斑变淡以及关节及肌肉疼痛缓解的患者有90例;有2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在接受相应治疗之后出院;有8例患者精神行为得到明显的控制。
3 讨论
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过程中, 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特异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其涉及到很多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在抗体进行免疫复合物等途径的基础上对患者身体的各个系统、脏器以及其他重要组织造成损害。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治疗完成之后发现, 90例患者痊愈, 2例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在接受相应治疗之后出院, 8例患者精神行为得到明显的控制。由此可见,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 并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但是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全身情况差, 如果对其进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
总之, 对患者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促使冲击治疗取得理想效果, 使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梅培培, 周兰兰. 循证护理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18-20, 24.
[2] 于华, 刘璐, 刘世萍.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48例临床分析. 中国药业, 2005, 14(6):343-344.
[3] 曹玉琼, 贺吉林.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4(4):25-26.
[4] 史群, 孙冬红, 马秀萍.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陕西医学杂志, 2000, 29(2):98-99.
篇9
【摘要】
通过对医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方式方法和内容,对加强综合性医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疗质量环节质量质量管理
【Abstract】The medical link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modern hospital,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medical activities.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By specifically practicing,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and contents of medical link quality management. It ha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s to go by in strengthening the medical link quality management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Key words】 Medical quality, Link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30 PRC?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49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具有110余年悠久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培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尤其是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每年均确立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多年来先后提出了“医疗质量年”,“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细节管理” 等质量管理主题,在实践中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1健全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1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五层结构?
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是对医疗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实践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病人从就诊到入院、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出院等全部医疗过程??[1]?,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参与,共同进行管理。我院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分为五层结构,质量决策层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组成,主要负责医院总体质量管理目标、方案、计划、措施的制定、体系建设及重大问题决策;指挥协调层由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督促考核及结果使用;质量控制层由医疗质量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文明优质服务办公室等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环节医疗质量监督、考核和评价等工作;科室层由科室医疗副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科室质控组构成,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确保医疗质量,杜绝安全隐患;操作层包括各医疗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医生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是决定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医疗组及医务人员的自我控制,是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的基本点。?
1.2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我院组织编写的临床诊疗丛书;结合医院的实际现况,系统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流程、标准等,如医疗管理制度及医务人员岗位职责汇编、病历书写质量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汇编、医疗应急预案及管理制度汇编、病历书写质量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汇编。?
2规范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手段?
制定系统的医疗质量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从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规范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方式方法,综合采用关键性环节、流程和重点对象的管理,全面检查、抽样检查、现场检查相结合,电子系统自动控制与人工实时抽查相结合等方式落实环节质量管理。
3环节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做法?
3.1流程优化再造?
梳理医疗流程,查找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因素,进行流程优化再造,提高工作效率。医院聘请专业公司对门诊流程进行全面诊断,并根据建议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全面升级门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公共区域导医导诊服务,增加大厅引导地标,开通门诊医师工作站,实施分诊叫号系统,努力做到小细节、小流程、大促进。?
3.2关键流程、环节监管?
医院重点针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关键流程及薄弱环节,如急危重症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特殊有创诊疗操作等和医疗安全的高危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重点监管,有效保障医疗安全。此外,医院在全国创造性地实施手术总监制,成立专门的手术总监部,重点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严格首台手术划刀时间和急诊手术医师到位时间,切实保障手术安全。同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一直将新生儿科、血液净化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手术室等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测对象,每月进行监管。?
3.3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控?
医院结合电子病历系统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对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实行电子化管理,将每日医嘱自动整合到电子医嘱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医务人员的记录工作量,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减少诊疗活动的随意性??[2-3]?,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医疗管理部门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的相关质量监测指标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进行监管,保障实效。 ?
3.4强化医疗安全管理?
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前移医疗安全管理工作重心,重在预防。坚持重点科室、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的防范,提前发现、处置可能诱发医疗纠纷的风险要素,努力减少或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和处理,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系统、非正常二次手术报备系统、重大手术审批系统,实现电子报备与书面报备双保险。?
3.5标准化管理?
引进JCI咨询,系统梳理医院管理及医疗管理的各个流程环节。引入德国KTQ质量认证理念,开展认证评审,将其与“医疗质量荆楚行”、“优质医院评审”及“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等相结合,按照PDCA基本理念,从“以病人为中心”、“以员工为导向”、“安全”、“沟通与信息管理”、“医院领导”、“质量管理”等六个方面完善医院质量体系建设,经过德国专家前后两轮严格的评审,我院医疗质量、病人安全与员工个体发展得到德国同行的高度认可,顺利通过KTQ评审,成为亚洲第一家。同时在各个专科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认证和操作流程,检验科是全国第一家全面通过ISO15189认证的医院,积极参加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临床检验项目归口管理。?
3.6强化科内质控?
健全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规范医疗组配置,实行医疗组长授权管理;编制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手册,明确科内质控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内容;加强对医疗副主任和科室质控员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医疗主任每月绩效考核挂钩;统计指标细化到专科、医疗组及个人,每月公布科内质控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3.7定期现场实时督查?
医务处定期到临床医技科室检查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查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手册、医生交接班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临床危急值登记本等,每周组织人员检查医生值班情况,院感人员定期下病区抽查Ⅰ类切口手术的用药和感染情况等,各部门对于现场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沟通、表彰或惩处,重点强调整改落实。?
3.8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手段?
建立电子病历自动评分系统,每月对所有运行病历进行批量自动评分;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结构化病历模板的建设,规范文书格式,自动提醒医生病历书写错误、流程逻辑控制、手术申请前必须有术前小结或讨论、知情同意等,杜绝矛盾错误;重点做好手术分级管理系统、手术风险评估系统、临床危急值自动预警系统、住院超过30天管理系统、院内会诊管理系统、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傅雅丽等??[4]? 通过信息化质控,实现了116个质控点的实时环节全程监控,达到了事前预警、检查缺陷、统计分析等目的,对医院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4成效与体会?
我院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了对医疗环节、医疗行为过程的控制,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医疗秩序逐步改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2013年上半年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明显改善,病床周转次同期增长0?72次,平均住院日同期缩短1?06天,住院CT检查时间同期缩短1?09天,住院MRI检查时间同期缩短1?19天,出院患者诊断符合率同期提高0?4%,甲级病历率同期提高1?03%,患者满意度同期增长0?53%,而且每百床医疗纠纷发生例数持续下降,医院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同时,虽然上述举措是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作持续改进。如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优势,不断进行流程优化再造,建立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完善的医疗风险监测体系;如何做到日常现场检查和信息化实时监控相结合,努力做到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弥补现有环节质量控制手段的局限,提高整体医疗质量水平??[5]?。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张和医疗需求市场的急速改变,做好环节医疗质量离不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决心与指导,离不开医院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需要持续强化职工培训、规范医疗行为,需要各级员工共同参与,也即必须抓住关键制度、关键环节、关键时间、关键患者、关键科室和关键人员,才能提升医疗质量??[6]?,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完善考评细则和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患者安全的目标。只有不断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内涵建设,丰富和改进相关制度及内容,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和谐医患关系??[7]?。?
参考文献?
葛建忠,王凯红.浅谈医疗质量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9,7(4):25-27.?
[2]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3]李彬,樊光辉.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控流程及特征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2):183-185.?
[4]傅雅丽,陆敏,罗毅,等.基于信息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初步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4-115.?
[5]李玉明,张瑞军,韩晨光.军队医院环节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1059-1060.?
篇10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