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屋主体结构设计

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结构设计;裂缝

一、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八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向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二、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者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图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因一些结构设计手册中规定:当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4时,计算简图中梁柱节点可简化为铰支),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即忽略了柱对梁的约束弯矩,加之柱截面和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强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及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铰。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铰工作。这不但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将会倒塌,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三、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砌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破坏,将导致构造柱下沉,引起其周围的墙体出现裂缝。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梁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后,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四、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故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的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1、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为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2、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除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

3、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采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个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出现裂缝的现象。

五、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手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挑梁的变形引起梁上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着挑梁变形的加大而加宽,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据笔者观察,这种挑梁的变形发展到后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此时梁已接近破坏。当为托墙挑梁时,梁过大的挠度会引起梁上墙体在梁支座附近出现裂缝。裂缝在梁支座处沿竖直方向向上发展,当到一定高度时沿斜向延伸,缝愈靠上愈宽。挑梁的截面过小对结构的抗震也很不利。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的作用最为敏感。梁高小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六、框架结构带楼梯、电梯小井筒

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梯、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存在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剪力,相应地减少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础设计也比较困难,故这些井筒多采用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当必须设计钢筋混凝土井筒时,井筒墙壁厚度应当减薄,并通过开竖缝、开结构洞等办法进行刚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单排钢筋,以减小井筒的作用。设计计算时,除按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并计算外,还应按带井筒的框架(当平面不规则时,宜考虑耦联)复核,并加强与井墙体相连的柱子的配筋。

七、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引 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人们的高水平生活,他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也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房屋建筑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够更好地促使发展城市化。

在房屋建筑行业中,房屋建筑的设计是整个工程的最核心的部分,设计是整个房屋建筑结构建造的图纸依据,如果我们想要使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房屋建筑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在房屋建筑设计图纸的设计前期阶段,我们要做足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实地考察房屋建筑的场地现状,找出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然后重点设计,减少以后的安全隐患。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业越来越被重视,房屋建筑的设计也要求有创新性。但我们首要做的还是要使建筑物有较好的安全性,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的打折扣。

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

1.1 基础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建筑物的基础是整个建筑物的支撑部分,是整个建筑物能否安全屹立的关键,所以基础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再实际的设计中,大多数的基础设计都不够完善。在设计前的准备阶段,一般没有比较详细地地质勘测报告,仅有的资料就是甲方单位根据周边建筑物的基础来粗略的制定一个地质情况,依据这些资料就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这使得基础设计资料可靠性大大的降低,所以为了让基础设计更合理,必须的进行详细地地质勘测,有一个可靠地地质资料。

对于需要加固处理的建筑物,不进行专门的软基处理设计,仅仅参考以往的经验或者直接套用以前的设计,而不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对症下药,严重的影响以后建筑物的安全性。

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一些设计工作者未按照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对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柱,梁以及地基的荷载乘上相应的折减系数。这就造成了荷载取值不合理,导致了基础设计不合理。然而在当下,几乎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是高层的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如果荷载取值不合理,使得地基不能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最后导致了地基下沉,建筑物整体倾斜等严重情况。

1.2 框架结构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如图1)的设计中,一些设计工作者只设计了横向框架却忽略了纵向框架,按照房屋建筑规范的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从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计算,各方面的地震和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所以。框架的纵向设计应该和横向设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建筑物框架的非抗震设计,有些设计工作者就按照一般的连续梁进行设计,而不考虑梁的纵向作用,最后使得配筋以及箍筋不符合规范要求,框架的稳定性得不到满足,容易出现配筋不足的情况。

此外,在框架结构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承重柱的截面的设计高度太小。这主要发生在六度的抗震设防地区,一些设计工作者错误的认为,当在六度设防地区的时候,就可以不做防护措施,设计工作者为了计算简洁就故意把承重柱的截面高度做得很小,这就导致了梁的线刚度比增加。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样设计的话,在受力分析上是相对简单了,但是这会严重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能。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然而柱截面的配筋都是比较小的,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不能有足够的抗弯强度,从而柱子以及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饺工作,严重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如果这样的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有很大的倒塌可能。

最后是关于连续梁的设计按单梁进行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阳台梁的设计中。因为阳台梁的荷载较小,所以设计者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而把实际的连续梁按照单梁来设计,这样就会引起支座附近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再加上该梁暴露在外面,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这就会使梁的承载力降低,影响了梁的使用安全问题。

1.3 楼板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楼板(如图2)作为主要承重的构件,用来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送到周围的墙或梁上。因此,楼板的设计出现问题将影响到梁、墙、柱等构件的安全。对整个设计要有周全的考虑,否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下列几个问题在楼板设计中经常发生的。

(1)由于设计工作者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清楚,在设计时简单地将双向板用单向板进行计算,出现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相符合,这就导致了一边配筋过大,一边配筋不足的情况,容易使板出现裂缝。

(2)设计工作者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在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这样板就承受线荷载,影响板的寿命。

(3)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有的设计工作者为图省事,配筋计算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导致了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降低配筋,导致结构构件存在质量隐患,严重时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2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解决措施

2.1 基础设计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为了高层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我们必须把基础设计的安全可靠。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加,我们要对基础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基础设计中,设计工作者要结合实际的考虑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各种因素,在实地勘察的准确的勘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结构基础的设计。此外,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并且对地基容许承载力进行验算修正。在持力层的承载力计算方面,设计工作者要按照勘测资料中土质的类型进行力的计算(土质不同,容许的承载力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房屋建筑地基的设计中的计算,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认真计算力。此外还要建立标准的模型,并且对现有的实践经验修改与校核,确认满足设计要求,方可使用。

总而言之,在地基基础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多方比较和计算,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使得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满足承载力、刚度、稳定性的要求。

2.2 框架结构设计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1)在对房屋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时要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要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一块设计,综合考虑。

(2)就是在框架结构参数的选择上不仅要选取楼层地震剪力系数、电算的自振周期、楼层的侧向刚度比等,还要综合地考虑其他指标进行电算结果的验算。

(3)就是要在结构配筋上注意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的限值。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每个部位所需要的延伸、搭接和锚固长度,材料的强度也要达到要求。在地震发生时要具有一定的延性,还要满足强度的要求。还有就是建筑物的顶层是特殊部位,要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设计实施,以防因为屋面温度的变化而引起墙体的开裂。

2.3 楼板设计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对于楼板的设计,设计工作者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减少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就要对设计工作者加强培训的力度,例如定期的安排设计工作者学习新的规范内容,并且要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对每个设计好的建筑进行总结,并且、进行考核,设计的比较好的人员要进行奖励,从而提高设计工作者的责任心,促进他们的工作动力。

3 结束语

随着我们房屋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所以我们要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加以重视,并且设计也是建筑施工的参考,为了全方位的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加强房屋建筑设计,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性能,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革新与建筑施工的同步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25~26.

[2]何凤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8):37~38.

篇3

结构设计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结构语言就是结构师从建筑及其它专业图纸中所提炼简化出来的结构元素,包括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图等。然后用这些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再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传递至基础。

1. 地基与基础方面

1.1 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地下室底板设计中,容易忽视因建筑物沉降所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因为实际上整个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将会一起发生沉降变形,共同受力,如未考虑因此产生的附加应力,对底板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可能会导致地下室底板承载能力不足而开裂。尤其对于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时,其影响则更为显著。对于总沉降量较小的工程,可考虑在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采取褥垫处理措施,当然,是否采用,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1.2 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在室外地坪之下的结构部分,外轮廓形状应尽量简洁,这样有利于建筑防水的施工。尤其对于柱下承台的形式,更为明显。此时,由于柱下承台的影响,基槽地模形状很复杂,有很多的阴阳角和放坡,即加大了防水施工的难度,有加长了施工时间,都不利于保证质量,并且还增加工程造价。对于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大家考虑反承台法,即统一地下室底板和承台的下皮标高相同,承台需要加厚部分向上作,然后地下室内部作滤水层和覆土等地面做法。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基槽地模形状很简单,方便施工,利于施工质量得保证,同时也缩短了施工时间。

1.3 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配筋计算时,往往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分析,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砼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

1.4 天然地基锥体独立基础设计问题,有的基础设计锥体斜面坡度大于1:3,该锥体部分砼很难振捣密实,现场施工往往是砼自然堆上,采用铲子或抹灰刀拍捣成形,其锥体部分的砼很难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因此建议优先采用阶梯形独立基础,利于施工,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2. 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做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墙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强度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将出现裂缝。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合格,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3.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者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图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即忽略了柱的约束弯矩,加之以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强度必然不足,从而使柱子与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铰。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铰工作。这不但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

4.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的设计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各方面的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就是说,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有同等的重要性。一些结构设计者对以上非抗震设计,只按纵向的普通的连续梁进行设计,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无法满足框架的构造要求。由于没有考虑地震的纵向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现象。

5. 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挑梁的变形引起梁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着挑梁变形的加大而加宽,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这种挑梁的变形发展到后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也会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此时梁已接近破坏。挑梁的截面过小对结构的抗震也很不利。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的作用最为敏感。梁高小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大,梁的延性减小,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失去承载力。

6. 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这种情况多发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这样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进而引起梁上部拦板出现竖向裂缝。如果该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该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产生的梁上裂缝处,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直接影响了使用安全。

7. 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楼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楼板设计中常见如下几个问题。

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常采用立砖斜砌顶紧上部分的楼板、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板增加了一个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顶出现裂缝。

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个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缝的现象。

8. 结束语

总之,以上提出的都是些房屋结构设计中出现的易疏忽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或计算过程中未加考虑便会导致结构不合理,甚至结构不安全。设计人员在精于结构电算分析的同时,更应注意到以上所提到的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类似问题,使施工图的设计更完善,保证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解决措施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屋内部设计问题不断增多,建筑质量出现波动等现象,房屋建筑行业在未来要发展为环保节能型建筑,保证在建筑市场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建筑设计。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不仅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还要设计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高质量设计水平的房屋建筑设计,从而保证我国房屋在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都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2.1对房屋设计重视度不足

房屋设计是建筑施工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施工的根本依据,因为房屋设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房屋建筑质量高低。但我国目前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建筑企业并没有形成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认识,反而以经验型理念进行施工,利用之前建筑中总结的施工经验实施策划、施工[1]。在传统的施工形式下,不仅不能设计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也会面临较大安全风险。而且,虽然有些建筑企业已经设计了施工图纸,但在实际建设期间,并没有根据图纸严格施工,图纸的设计只是施工建设的一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设计图纸只是将图纸当作政府检查的相关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图纸信息施工。

2.2图纸结构设计不合理

只是利用施工图纸还不能完全实现建筑的规范施工,房屋建设的图纸设计并不是随意设计的,房屋图纸不仅仅体现了整个建筑的房屋设计理念,还是房屋建筑在外部、内部结构设计的整体搭配以及合理规划。但目前我国很多房屋建筑设计中,对图纸的设计并不科学,设计者只是将房屋建筑的外部美观理念作为重点,忽视了房屋建筑的内部结构;还有在建筑设计中,扩大了实际的占用面积,减少了建筑存在的内设问题。

2.3结构缝设置不合理

结构缝的设置无论在房屋建筑设计环节,还是在房屋施工环节都是重要的技术难题。由于不同地区形成的自然条件、气候变化对建筑形成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就要对房屋结构缝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但我国建筑行业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对结构缝问题进行严格考虑,很多建筑企业在完成施工后,只是利用灌浇方法解决结构缝,在这种施工条件下,不仅影响了建筑的设计美观、降低建筑的使用年限,在以后房屋维护过程中也会带来较多困难。

3解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措施

3.1严密设计房屋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建筑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地理位置等要素进行调查、分析,还要了解当地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等因素,并利用相关措施严加防范,根据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分析,将相关要点设计在建筑图纸上。房屋建筑在设计期间,一定要保证设计图纸的严密性、精确性以及完整性,根据设计图纸中的相关内容才能构建合理的房屋结构,并完成有效的房屋建筑施工。因为确定房屋建筑图纸是房屋建设施工的根本条件,为了体现房屋建筑的有序实施,构建一份质量高、无误的房屋建筑图纸不仅能够保障施工建设的有利实施,还能为建筑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与保障措施。

3.2合理遵循房屋图纸

建筑企业在房屋设计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经验型”设计理念,保证房屋建设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能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图纸严格实施,并在根本上降低房屋施工中出现的误差。如果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的图纸严格施工,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理念实施房屋建设,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房屋在建设期间利用图纸严格施工,不仅会明确建筑在各个方面的数据精确性以及规范执行,还能体现出我国建筑行业中各个技术指标与执行要求的合理界定。因此,如果不利用设计的图纸严格施工,不仅会导致已经完成的房屋建筑与预期的房屋标准不符,还会引发施工期间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所以说,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图纸规范施工,不仅要以房屋建筑的设计图纸作为施工依据,还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保证设计图纸应用期间产生最大效果。

3.3重视结构缝设计

结构缝设计是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在建筑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忽视结构缝问题,并没有对该问题及时处理,导致房屋在建设完成后出现整体偏移、倒塌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设计结构时,还要重视施工缝问题[2]。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首先应对建筑施工地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等条件进行合理判断,特别是对建设地区四季变换的温度、水温以及太阳辐射条件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各专业设计人员相互探讨,根据不同的建筑地区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有利实施。一般情况下,如果对结构缝设计不合理,房屋就会出现渗漏水现象,因为结构缝位于施工接茬处,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施工缝现象,而且,由于我国受经济条件制约,在各种处理问题上都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施工缝常规留置方法,主要在混凝土强度较低、剪力与弯曲最大处产生的渗漏水现象。

4结束语

房屋建筑是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随着新兴建筑的不断优化,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与安全,避免房屋建筑在施工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就需要在设计阶段,优化技术手段、实施规范标准,同时不断推动建筑改革,做到精确建设,以保证房屋建筑设计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李能能,董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73-75.

篇5

关键词:砖混结构;设计;问题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一、砖混结构住宅的优点

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③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④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⑤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一、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应注意的问题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中10的二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3、圈梁、构造柱布置。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坡屋顶为双层圈粱。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

4、过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粱,如果不够,则应圈梁兼过粱或圈梁局部加高。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过粱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

5、雨蓬、阳台、挑檐的布置注意事项: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预制,与挑板的预埋件焊接。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应使用轻体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凿掉。

2、基础平面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或将基础局部降低。(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粱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3、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疆土。(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3)基础留洞大于400的应加过粱。暖沟应加通气孔(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5)首层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4、楼梯图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00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l/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

5、关于墙体问题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地基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不仅决定着房屋建筑今后的施工状况,同时还决定着房屋建筑今后的整体投入使用。在整个地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对工程的地基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在基础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此外,设计人员在地基设计的过程中,除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外,还应结合着相关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查资料,确保在施工之前将基础工作打牢,此外,在房屋地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及时的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房屋建筑设计的整体性。

设计人员在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过程中,除了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多种不规则因素影响。针对工程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很难对其进行一一定量划分,同时也无法确定工程各个部分的实际建筑范围。一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对工程设计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整体设计中,无法从整体进行设计,无论是工程使用性能还是工程的抗震能力,都无法在工程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对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只有真正做到心知肚明,才能绘制出科学、完善的设计图,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真正理解建筑图纸上的每一个环节及设计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明白设计图的具体内容,从而制定与之相符的施工方案。例如:设计人员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屋面起坡造成阁楼部分墙体超高,针对这一状况,设计人员应结合着阁楼门窗的实际设计高度降低阁楼墙体的总高度。并在不影响建筑图纸的情况下,将详图绘制到建筑图纸上,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从而采取与之相应的施工方案。此外,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工程标高及外形尺寸,设计人员必须精确的对其进行测量、计算,以便从根本上确保其与建筑专业协调一致。在楼梯梯板挠度控制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意梯梁下的净空以及梯板宽度的实际要求,在楼梯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将其与上下楼的位置统一,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整体,针对局部不合适使用的地方,可以适当的使用折板楼梯。在折板楼梯钢筋安装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从内折角处将其断开分别锚固,以此来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在首段梯板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意到基础沉降的问题,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设置相应的梯梁,在整个基础设计中,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除了使用混凝土进行标号外,还应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具备耐久性的特点。此外,设计人员在整个工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局部墙体中存在较大荷载时,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宽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设计人员可以在基础图中将构造柱的实际设计状况绘制在整体结构图中,确保构造柱的准确定位。

2 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地基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最根本的环节,也是结构设计的基础部分。地质因素是地基结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水文条件、房屋建筑的承载力情况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因素都要被结构设计综合考量。在认真比对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经济的基础形式。

基础宽度小于2.5m 时,要最先考虑诸如灰土条形基础、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刚性条形基础。在基础宽度大于2.5m 时,要采用比较柔性的基础。对于没有地下室、承载多的多层内框架结构,设计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后浇带设计对于保证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对应调整具有现实作用,后浇带的设计范围应该有效的限定在800~1000mm。灌注后浇带所使用的材料要选择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并且要确保后浇带的梁板的牢固。

2.2 承重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理论上,承重强越是多的房屋建筑,该建筑的安全质量就越好。但是,过多的承重墙应用不符合结构设计中美观大方的原则。结构设计者要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承重墙的设计,对于不可取代的承重墙,要提高其抗剪的强度,选用强度等级高的承重墙建筑材料,提升承重墙抗压、抗震能力。

2.3 地梁设计问题

在框架结构中,地梁的设计是结构工程师经常遇到的。它的作用是,地梁与基础连接,地梁对基础起拉接作用,一定程度的调整基础不均匀沉降;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地梁与框架柱连接,降底了框架柱计算高度,地梁对框架柱内力分析有一定的影响;# 地梁是支撑底层墙体的受力构件。地梁的受力状态与普通的框架梁的受力状态不同,普通的框架梁在荷载作用下,梁产生变形不受其他介质约束,梁上荷载传递给框架柱;而地梁在荷载作用下,梁变形受到土的约束,一部分荷载通过梁底土的反力和梁侧土摩擦阻力传递给地基;另一部分荷载传递给框架柱。由于土反力的复杂性,目前定量确定土反力和梁侧土摩擦阻力还有困难。在工程设计中,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把地梁按一层框架梁计算,不计地基土的影响,把荷载全部传框架柱。这种处理方法使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地梁与框架梁不同,地梁处没有风力、地震作用,也没有水平变形,按嵌固考虑。结构电算时,往往“底层层高”不高(即地梁与基础顶面距离),形成“底层框架柱”为短柱或极短柱,使电算结果很不合理。第二种是把地梁不参与框架结构的整体计算,当作简支梁,地梁的剪力传递给框架柱,不计地梁弯距的影响。笔者认为,尽管二种方法都有缺陷,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要相对合理些。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桩间距过小,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桩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对桩的最小中心距的规定,特别是试桩、锚桩之间的间距,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这直接影响了试桩结果的正确性。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对挤土灌注桩,桩身钢筋笼长度没有穿越软弱土层的层底深度,不能满足桩基规范。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是根据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地面以下或室内防潮层以下的基础不得采用多孔砖砌筑。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就现行的规范、规程给出了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某些房屋建筑房屋高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或高宽比超出规定限值,甚至个别建筑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房屋高度、高宽比和体型复杂程度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高层建筑,应按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同时、另一点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房屋适用高度除与结构体系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外,还与场地类别与结构是否规则等因素有关。结构尽可能规则,结构的布置才能更趋于合理,这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

板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给其周围的墙或梁上,有些工程师在设计中为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假定为单向板进行初步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楼板的设计问题必将连带梁、墙、柱等构件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很容易出现设计质量问题,有的还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

目前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异形柱结构房屋的高度超高、体型不规则、结构布置不合理、抗震构造措施不当等方面。应当说,目前国内对异形柱的受剪承载力、节点承载力和结构延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还不多,对异形柱结构抗震性能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异形柱结构时,对房屋高度、结构规则性及抗震措施等方面宜从严掌握。

篇7

关键词:结构设计;原则;问题;解决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on problems, and aimed at these questions to propose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meet people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ords: structural design; principle; problem; solv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1.1适用性

建筑结构设计适用性原则是指未来的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任何一个建筑物,都有一定的建造目的,该原则说明,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建筑物的建筑功用,即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如蓄水池能够蓄水,如果底部有裂缝,则蓄水池就失去了蓄水功能。当然,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物适用性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施工技术水平、建筑材料、地理环境、用户对建筑物的外观要求等因素。

1.2 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原则是指建筑物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应该能够承受苦难出现的各种荷载和变形作用而不发生破坏,在偶然事件发生条件下,这里的偶然事件多指自然灾害如强震、剧烈爆炸、强风等,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用到的杆件,对其安全性要求就要考虑杆件的材料、压杆的截面形状与大小、压杆的长度和压杆的支撑情况等内容。作为一个建筑物在保证适用性的同时,也要保证安全性。

1.3 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寿命,在设计时应考虑到结构和所用材料保证建筑物有一定延续时间。

1.4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这里有两个层面的经济性,一方面是说建筑物在满足适用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造价经济、划算,另一方面说的是在耗费造价一定的条件下,产生收益最大化,这里的收益也就是效用最大化。

1.5美观

对于建筑美观的追求没有止境,它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师应考虑美学因素。就是要求建筑设计师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既要做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前提,还要融入时代的美观因素,才能使得设计的建筑物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满足了建筑物所赋予人们在精神上的感受。

1.6施工方便

建筑结构设计对施工难度影响很大,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师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便于施工,施工者不满意的设计就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这些经验是可以汲取的: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截面种类,免得制模麻烦;各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能统一尽量统一;要充分了解使用功能,把握业主的要求,可避免后来业主要求的变更;必要时可实地踏勘,对基础设计很有必要;钢筋排放不宜过密,太密捣砼的振动棒不好操作、梁柱节点处施工难度大,特别是顶层与边柱或角柱相连的梁负筋不宜配双层,因为钢筋都要锚入柱内,配双层对浇筑砼影响很大;梁、柱、基础编号时,尽量归并;配置板钢筋时,板钢筋间距不要太多;注意有些结构做法,在施工图上看起来可行,觉得没什么不妥,但不一定能在现场施工,或很难进行施工;对一些复杂的建筑,应考虑它周边的建筑环境,还有和其他建筑物的关系以及施工队的装备情况。

2、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2.1建筑结构设计基础方法

建筑结构基础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我们所要选择的混凝土的标号必须要和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相互符合,建筑结构基础所配的内筋必须要适合最小的配筋率,在条基交叉的部位基底的面积不能够进行重复的使用,并且要注意不断的对基础宽度进行调整,此外,当我们在基础图中所绘制构造柱的定位不明确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2.2建筑大样详图设计

想要保证建筑大样详图设计的质量,就必须要建立在建筑详图绘制准确这一基础之上,建筑大样详图绘制的工作不仅仅能够在这一基础上面直接进行,同样能够在对那些已经完成了的详图修改这一基础上面来进行绘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外形进行保证,并且在这一前提下尽自己最大努力使建筑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化,使建筑施工方便简单,在建筑外形以及标志高度规格方面,必须要和建筑专业相互一致。

2.3建筑屋顶结构图设计

当我们所设计的建筑是坡面时,我们所进行的结构设计应该使用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包括折板式和梁板式。在通常情况下,折板式往往在梁板式相反建筑结构中应用,而梁板式往往被用在建筑面不规整,板跨度也比较大的坡屋面。折板式和梁板式这两种结构设计方法的板往往都是偏心受拉构件,这就要求板厚度不能够小于一百二十毫米,此外,进行梁板式钢筋设置时,我们必须要绘制出大样示意图,设计和绘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人员必须要把建筑结构十分熟悉,同样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感,这样能够保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图纸进行正确的理解。

2.4建筑平面结构图设计

当建筑的地点在六度抗震设防烈度区时,我们必须要根据相关建筑抗震设计的规范来进行设计,我们在进行建模时,可以不使用建模软件,但是,我们所进行的建模必须要符合有关抗震措施最为基本的要求。对于那些砌体结构建筑物,并不需要进行软件建模,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设计,但是,我们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对建筑物局部受压和整体受压问题进行充分的注意。在其时问比较充分这一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对其进行软件建模,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所进行的建筑物地点在抗震设防烈度七度以上,包括七度时,我们就必须要利用软件来进行准确的建模计算工作。

3、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3.1低含钢的追求

近些年来,建筑商工程的数量与日俱增,因此,建筑商就对建筑材料低含钢率进行盲目的追求,有些建筑商把含钢率标示在了设计合同上面,这种情况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加了很大压力,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要采用一切办法,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将含钢率降低,有些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的计算书上面做了很多文章,这样也就对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过程中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单纯的看建筑结构含钢率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建筑质量这一背景下尽自己最大可能做到节约、经济。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不同建筑地区和不同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含钢率的确定。

3.2建筑悬挑梁梁高度选用小

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经常对梁饶度计算这一环节进行忽略,在对建筑物进行正常使用这一状态下,梁高的选用往往都比较小,这也就造成了建筑物梁截面受压区应力过高,梁截面受压区也就产生了非线性的徐变。伴随着进行建筑物使用时间的不断推移,梁饶度也就不断加大,建筑物挑梁变形也就导致了建筑物梁板出现了裂缝,因为建筑物挑梁变形情况不断加大,裂缝的宽度也就伴随着挑梁的变形不断的变宽,这也就对建筑物正常使用产生了影响。如果我们进一步发展挑梁变形,梁支座的截面上部的受拉区也就经常会出现一些竖向裂缝,这些竖向裂缝的跨度也就比较大。受到了支座附近剪弯作用影响,竖向裂缝也就不断的向下延伸,进而成为了斜裂缝,这时,建筑物的梁也就已经接近了毁坏的程度,建筑物裂缝在梁支座位置的斜向延伸,那些靠近上部的缝宽度也就越大。

3.3 独立基础结构设计中荷载取值不合理

那些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框架的房屋往往都采用柱下独立的基础,如果在地基主要的受力范围里面,没有粘性的涂层,那些高度在二十五米以下的建筑物就不需要对基础和地基验算其抗震承载力。这一情况也就说明了,在八度地震区,很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完全可以不对其基础和地基验算其抗震承载力,但是,就这些特地区域内的建筑物而言,我们在进行建筑物基础设计时,应该对其风荷载力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上的种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尺寸比较小,配筋的数量也比较少,从而会影响到建筑物基础本向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节能环保

引言

依据当前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规划、建造,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以及节能、人文、建筑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现阶段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节能环保的房屋建筑不仅能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的情况,还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1 节能环保对现代房屋结构设计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注重以人为本的节能建筑,房屋建筑节能包括照射、采暖和利用空调等方面,并在房屋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施工设备和技术、产品等,执行节能标准,加强对可生能源的再利用,减少供热供应、照明、热水等能耗,加强对自然光利用的同时提高空调的制冷、制热系统的效率等措施。节能环保对房屋建筑施工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对可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缓解目前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局面。随着房屋建造工程的日渐火热,减少能耗,实施节能,就成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2 建筑结构设计中节能环保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很多房屋建筑在节能方面,验收和检测方法也并不标准,测试时只是采取几个代表性的测点,所以测得的传热系数值并不准确,而且也不能对建筑物的屋面和建筑墙体得到全面的认识。建筑用材、热环境用设备和本体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包括在房屋建筑节能范围内,所以改善这些技术也是解决房屋建筑能耗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房屋设计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复杂性,所以进行节能改造并不是件容易事。

2.1对于节能技术和传统措施不能科学的运用

节能设计讲究的就是自然通风、建筑遮阳,但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理念的不断提升,却忽视了传统的建筑措施,导致许多房屋建筑不能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对节能高科技的注重,对低成本的节能技术却忽略不提,导致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十分的昂贵,由于设计的标准太高,不能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只在一味的追求理想化,使得整个建筑最终达不到建筑设计的标准,达不到节能环保的效果,若在以后的设计中,还是不能权衡好节能高科技和传统节能措施,将很难满足我国的房屋建筑事业。

2.2 建筑结构设计对节能环保不够重视

要想建筑设计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就必须使整个房屋建筑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然而,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建筑设计人员对房屋建筑的实用面积、结构安全、美观时尚较为重视,很少去考虑房屋建筑性能、品质及环保等因素,经过审查才发现施工设计图中对这些因素的反映情况还不能完全达到房屋建筑的需要,可此时建筑设计方案已经确定下来,接着设计人员就只能对施工设计图进行微调,为了争取时间,设计人员就只是对整个设计简略的计算了一下,效果可想而知是不理想的。

2.3 建材选用不合理

建材是房屋建筑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经济利益的关系下,我们的结构设计应用的金属材质很容易生锈及腐蚀,还容易结垢或产生渗漏,而且金属材质的耗损量十分严重,还会生成二次污染物。

2.4 建筑节能理念和技术不先进

许多建筑设计师没有节能的意识,更谈不上节能技术应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师不能只是一味的去套用标准图,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建筑的环境及条件来实施房屋建筑的设计,设计时,要明确节能环保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意义,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另外,有些建筑设计师十分注重建筑的独特性,完全没有节能的理念,使得许多房屋建筑达不到相应的设计效果。

3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节能环保改善措施

3.1 推行建筑绿化

运用绿化来减少和防止噪声,调节建筑物温度,尤其是可以降低房屋建筑夏季的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以及相邻物的反射热、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建筑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比较大。合理的建筑绿化,不仅对社区环境有巨大的优化作用,而且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关键作用。

3.2 门窗结构的节能设计

门窗的保温性与气密性是房屋建筑中的重点,在传统设计中,通常使用单玻实腹钢窗,而它的气密性和保温性能都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国对门窗保温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要加强阳台和窗户的保温,改善门窗保温效果,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等,因此一些弹性密封条就成了很好的节能材料,比如在窗户门框边沿都抹上密封膏,在门框与窗户之间使用一些泡沫、橡胶密封条,在扇与玻璃之间可以使用一些弹性压条来处理等等。

3.3 屋顶结构的节能设计

施工人员在选用适宜的保温材料时,要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应用情况,选用的材料通常要具备导热系数较低,强度较高,吸水率较低的保温材料,然后再将选取的材料合理的置入防水层和屋面板中。另外,施工应用的保温材料有很多的类型,例如轻骨料混凝土板、聚苯乙烯板等。要想在实际的施工中实施浇筑工作,就要合理的应用散料及水泥胶结料等。另外,要保证材料具有防水防潮性能,再调整材料的配合比,从而达到保温效果,还可以应用倒置式屋面,调整保温层与防水层的位置,因为在防水层上设置保温层能够加大保湿力度。

3.4墙体结构的节能设计

我们可以在墙的内侧或外侧设置墙体保温层,此设置可以在抹灰、粘贴或复合法的方式下进行,此外我们还应有效地去结合实际所需的保温材料,使整个施工效果达到合理的状态。施工人员在调制砂浆时,可以在轻骨料当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石膏、石灰、水泥或化学聚合物,使砂浆具有保温的功效,然后再采用抹灰技术,在保证基层洁净、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喷涂,并注意涂层时的均匀性,层面不要太厚或太薄,要符合涂层的实际标准,施工中若想墙体达到外保温的效果就必须采用干挂工艺,此工艺既能很好的保证墙体的温度,也能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为了实现隔热效果,我们可以应用空气层,达到防水的效果,但是在此方法下却不能很好的去节省成本,比较适用于公共建筑。

4 结语

总之,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从业设计师必须要有节能环保意识,才能节约原料、节约能源,实现房屋建筑节能环保的目标,缓解当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使我国的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房屋设计的状况与存在问题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审美、欣赏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设计已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与比较的时代,由于房屋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极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风格各异的住宅都涌现出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设计不合理的现象。房屋建筑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结构设计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创新的思维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加深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结构设计水平。由于对规范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或认真程度不够,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

1. 地基与基础方面

1.1 柱下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时,容易忽视因建筑物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应力的影响。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整个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协同受力,共同发生沉降变形,如不考虑因此产生的附加应力,会使地下室底板设计偏于不安全,可能会导致地下室底板因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裂缝。尤其对采用天然地基为基础持力层的情况,其影响更为显著。

1.2 对于带地下室的建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室外地坪以下结构部分的外轮廓形状力求简洁,以利于建筑防水的施工。柱下承台相对于防水底板下反时,因柱下承台放坡的影响,基槽形状变得很复杂,并且会出现较多的阴阳角,这不但增加了防水施工的难度,延长了施工的时间,而且防水施工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还增加了工程造价。

1.3 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配筋计算时,易出现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以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为例,不少工程设计人员不区分地下室外墙所带扶壁柱尺寸大小,均按双向板来计算地下室外墙配筋,扶壁柱则采用地下室整体结构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未考虑地下室外墙双向板荷载对扶壁柱的影响。实际上地下室外墙与扶壁柱协同变形,共同受力,这种计算方法使地下室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偏小、扶壁柱配筋偏小、外墙水平分布筋偏大。

1.4 天然地基上锥形独立基础设计的问题。锥形基础斜面坡度大于1:3时,锥体部分砼难以振捣密实,施工现场容易出现是砼自然堆上,采用铲子或抹灰刀拍捣成形的现象,锥体部分的砼难以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 房屋建筑设计构造柱兼作承重柱

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构造不仅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并且通过与圈梁整浇使砌体形成约束砌体,一方面提高了砌体结构的竖向承载力,另一方面,限制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以及增强砌体结构建筑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在设计此类结构时,将构造柱截面尺寸加大后作为房屋建筑的承重柱使用,这种设计方法会使当房屋建筑遭遇到地震作用时,因该位置的构造柱截面尺寸较大,会在此位置形成应力集中,用作承重柱的构造柱会先遭到破坏,这种情况下的构造柱不仅不能够起到其自身该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房屋建筑中一个十分薄弱的部分。

3.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人员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使结构受力分析方便,故意将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的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一些结构设计手册中规定:当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4时,计算简图中梁柱节点可简化为铰支)。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此种处理方法虽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建筑留下了安全隐患。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并且柱截面尺寸及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因抗弯强度不足而使柱子在梁底附近将会出现水平裂缝,从而形成塑性铰。

4. 悬挑梁问题

4.1 因受到规划等因素的限制,悬挑梁的设计普遍存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悬挑梁悬挑部分的荷载远小于非悬挑部分的荷载的情况,所以造成悬挑部分梁截面宽度与高度小于非悬挑部分梁相应的截面尺寸。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常常简单地将非悬挑梁顶部纵筋向悬挑端延伸便认为满足了设计要求,忽视了因悬挑梁截面宽度小于非悬挑梁截面宽度而使非悬挑梁顶部两侧的纵筋无法延伸到悬挑梁内。

4.2 建筑结构施工时,普通梁箍筋的接口位置一般在梁上部两角交替绑扎,对悬挑梁箍筋的接口位置,规范和相关构造图集没有给出明确规定,仅要求悬挑梁箍筋通长加密,弯钩不小于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借助箍筋对梁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梁纵筋通过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摩阻、咬合等形式共同抵抗外力。箍筋的作用是协助混凝土抗剪,而箍筋接口是箍筋的薄弱部位,施工过程中因箍筋制作绑扎不规范,大大削弱了箍筋对构件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约束作用。

4.3 悬挑梁设计时,设计人员仅对梁的强度和抗倾覆问题进行设计验算,忽视了梁挠度的计算。因悬挑梁截面高度选用不足,导致悬挑梁截面受压区的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悬挑梁变形过大而引起梁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悬挑梁变形的加大而加宽,严重影响了房屋的正常使用,并且这种挑梁变形发展到一定时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

5. 房屋建筑楼板设计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因楼板的存在,墙、柱等竖向抗侧力构件共同变形,共同抵抗水平地震荷载、风荷载等水平荷载,故楼板的合理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整个设计,楼板的厚度及配筋应结合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房屋高度、不同部位的受力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楼层平面中的楼板尽量少开洞,如开洞面积较大时应增加洞口周边楼板厚度及配筋,必要时将楼板设置为弹性板进行计算分析。建筑物屋面及端部开间是温度应力较大的部位,在楼板设计时,可适当增加建筑端部开间的楼板厚度,屋面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并且端部开间及屋面板采用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在楼板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应加大配筋。在楼板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建筑中不同部位楼板的实际受力状态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否则楼板易出现温度裂缝或其他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

6. 结语

总之,我们设计工作者应严格按照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的隐患。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朱江雁.《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新疆化工,2006,01.

[2] 唐海珠,周波,刘星彤《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研究》.山西建筑,2009,03.

[3] 董建华.《房屋节能设计体系施工技术应用》.山西建筑,2009,03.

[4] 朱姝卿.《浅谈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措施》.民营科技,2009,06.

篇10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问题的分析 解决措施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关于平面结构图的设计

在平面结构图的绘制进行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在运用结构设计软件是否要进行建模。比如有一建筑基地位于抗震辐射地区的时候,我们就要以是否符合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来规定抗震设计规范是否可以使用建模软件。但是有一些建筑物是不需要软件来建模的,可以直接进行设计,如砌体结构的建筑物,虽然此建筑物可以直接设计但还要考虑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受压的问题。但是,如果时间允许我们最好还是采用软件建模进行设计比较好。

2.关于屋顶结构图的设计方法

当把建筑建成是坡面的时候,结构设计图有两种方法――梁板式和折板式。梁板式的结构一般是用于建筑面不是很规整、板跨度比较小的坡屋面;而折板式则是与与梁板式相反的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一般梁板式和折板式的板的厚度不能小于120毫米那是因为梁板式和折板式的结构是受拉构件的。

3.基础的设计方法

基础的设计方法就是应当注意结构耐久性的混凝土,其标号要与结构相符合。最小配筋率要与基础所配相符合。在条基交接处的钢筋布置应该与详图或标准图所匹配。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1.基础拉梁的设计不够合理

当多层框架房屋基础的埋深值比较大的时候,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 可以在适当的位置架设基础拉梁, 但是不适合按照构造要求设置的,可以按照框架梁设计,并且按照相关规定更加钢筋加密区。但是根据抗震这方面来说,采取短柱的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有些 多层房屋建筑基地无地质详勘,仅仅是依据有关建设单位口头上或是笼统参照其附近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就草率的进行施工设计图。这不仅仅给建筑事业带来麻烦,还会给将来在此生活的百姓们早成一想不到的损失。

3 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设计中,构造不仅能够提高墙体的坑剪能力,而且圄梁与构造柱联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维持竖向的承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限制了墙体裂缝,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

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承重柱通常也会被结构柱来代替使用,这种作法也会引起一些问题:

承重柱被构造柱所代替使用后,不仅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就会造成构造柱的拉结和约束力的降低,当地址灾害降临如地震的来临,构造柱的位置集中的环节必遭破坏。这就成为房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使构造柱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4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只注意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了纵向框架

现在的抗震建筑设计规范则是按照两个方面来计算的,各方面的应用都是应该由方向抗侧力的构件来决定的。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图中,纵向与横向的框架同时又具有着相同的作用。一些结构设计者只考虑了横向的作用,而忽视了纵向的结构设计作用,使设计中出现了梁的支座负筋,梁柱的节点和框架纵筋的配置无法构成框架的构造要求,也导致了配置不足的现象。

5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

往往设计者忽略了对梁手挠度的验算,只对梁的强充和倾覆进行验算。在选用梁高大小的时候,忽略的只选了梁高小的就会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从而使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受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此时梁已接近破坏,当为托墙挑梁时,梁过大的挠度引起梁上境况体在梁支座附近出现裂缝。裂缝在梁支座处沿斜向延伸,缝愈靠上愈宽。挑梁的截面过小对结构的抗震也很不利。

6悬挑梁的梁高度选用过小

一部分建筑结构设计者经常忽略对梁挠度的计算。梁高选用大都比较小,造成梁截面的受压区的应力过高,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之下,梁截面的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梁挠度逐渐加大。挑梁的变形导致梁板出现裂缝,由于挑梁变形的不断扩大,裂缝的宽度也随之不断加宽,这样就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如果挑梁变形进一步发展,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经常会出现跨比较大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的剪弯作用影响,竖向的裂缝不断向下延伸成为斜裂缝,这个时候梁已经接近毁坏。裂缝在梁支的座位置斜向延伸,缝越靠上宽度越大。挑梁截面过于窄小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影响很大。悬挑结构对非水平地震的作用极为敏感。

7 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

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如果较小荷重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很严重。因为较小荷重的边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这样就会受到很大的环境温度影响。梁的伸缩也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这时梁的伸缩就会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的内部就会产生收缩应力,这种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因为边梁上的荷重较小,而没得到设计者的重视,导致了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痕现象,所引起梁的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严重的影响了使用安全。

8 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楼板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建筑工程中的梁、墙、柱等构件安全取决于楼面,屋面的荷载。如果在整个设计中考虑的不周到,很可能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但在楼板设计中也会出现下列几个问题:

由于一些设计人员在民用建筑中,会将楼板上安装一些不能承受重量大的隔墙楼板上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

9独立基础的结构设计荷载的取值不合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框架房屋通常采用柱下的独立基础,当在地基的主要受力范围之内没有粘性土层的时候,高度在25m之下的建筑物不需要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抗震承载力的验算。这就意味着,在8度地震区,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房屋可以不需要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但是这些特定地区的建筑物在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风荷载力的影响。在进行设计独立基础的时候,在基础顶部发生作用的外荷载只选择轴力设计值及弯矩设计值,没有剪力设计值,有的甚至仅仅选取轴力设计值。

当今社会,把经济放在首要的地位不是不可行的,但也应该在不影响建筑结构中的质量为前提呀!我们应该做到不同的建筑结构、不同的建筑地区确定符合实际的含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