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价值投资的精髓和方法

篇1

关键词:人力资本价值;关键业绩指标;平衡计分卡;EVA;模糊层次分析法

一、人力资本价值的界定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说,首次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人力资本的增长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比物质资本和单纯劳动者数量的增长重要,现代经济生产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是凝聚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积累的结果”。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分析,贝克尔提出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理论。国内外学者都对人力资本价值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普遍学者均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是获得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可以在未来特定的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主体带来剩余价值获取利润收益。

二、人力资本价值测评方法

在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本能够为经济主体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其贡献将远超物质资本。但是人力资本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等特点,使得人力资本较难具体测评,下文将以四种非货币测评方法进行说明。

(一)平衡计分卡测评方法

1990年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在一项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并创建了一套用于评价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以实现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实现全方位的“平衡”,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保持在动态的调整中向目标前进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四个方面的平衡:一是短期和长期目标间的平衡,引导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在员工自我实现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以充分体现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价值;二是外部衡量和内部衡量间的平衡,企业只有平衡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才能在创造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不能缺少对人力资本的利用;三是成果与动因间的平衡;四是可以实现财务方面与非财务方面之间的平衡。

该方法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测评仅是平衡计分卡方法中的一个平衡方面,其精髓是将全方位的因素综合考虑其对企业的价值。因此该方法始终无法全面、系统的解读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并且需要分析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管理者解读测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灵活运用该方法,体现其精髓所在。

(二)关键业绩指标测评方法

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组织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工作目标的工具。该方法将企业业绩指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并将企业战略目标细分至企业的业绩指标。但是该方法忽略了将目标分解到几层管理者及操作人员的环节,同时该方法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三)经济增加值(EVA)测评方法

1982年斯特恩提出了EVA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模式,使EVA方法在财务策略和资本负债结构等方面到了运用。EVA是公司业绩的度量指标,其目标是通过激励来提高企业价值。EVA是公司经过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NOPAT)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EVA全面调整了公司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它克服了会计报表上没有全面考虑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权资本的成本)的缺陷。EVA是对一个企业真实经济利润的判断,代表了扣除权益资本成本后的盈余,考虑了股东的机会成本,因而比单纯的会计利润更能反映一个公司的盈余状况。EVA指出,企业价值等于未来各期EVA折现值加期初账面投资,未来各期实现的EVA越多,企业价值就越大。EVA衡量了公司在何种程度上增加了股东价值。如果公司的人力资本强调并重视EVA,那么他们将在一个最大化股东财富的平台上为企业效力。

该方法的运用能更好的体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所创造的价值,更注重人力资本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增量”,使人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人力资本给企业所创造的贡献。该方法的计算是基于每年的实际收益额,不必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较好的体现了客观性。

(四)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AHP)

20世纪70年代,运筹学家A・L・Saaty提出了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即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并以结果选择最优方案。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将模糊数学的方法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模糊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得出一个模糊一致性。

与其他的方法相比,其精髓在于能较好的迎合人力资本自身不确定性、易变性的特点。FAHP通过建立一种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衡量人力资本价值,并最终能够确定出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能够用较简洁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是FAHP始终算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不能单独运用其分析人力资本的价值,需要与其他测评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值。

三、人力资本价值测评的瓶颈

目前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测评方法分为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由于人力资本自身的特点,该方法的计量难度较大且测评复杂,因而在实践中较少应用货币性计量。相应的,非货币测评方法因其操作性强,在实践中运用较为广泛。同时该方法是从较主观的角度入手分析,所以如何保证测评结果的客观性,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每一种方法分析的角度或是侧重点不同且都具有局限性,所以在分析时中需要将测评方法相结合,有利于得出一个较综合、全面、系统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张萍,许光红.人力资本理论及测度研究综述[J].社会与法制,2008,(2).

篇2

在解决学习问题的时候,高考状元们的视角与一般学生完全不同。这些状元们都是各省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满分750元,他们往往超过700多分,他们的答案几乎就是标准答案。他们的学习方法被认为是适合中国学生、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方法。他们的方法实用性、操作性强,能够直接锁定每门功课的核心知识点、必考点,精辟分析知识的用法和考法。学生这边看完,那边就能用得上,效果令人振奋。编委之一著名高考研究专家王薇薇教授被称为教育奇人,她的方法精髓完全奉献在这套方法里面。

《状元高分学习法》光盘由北大博士、专家和高考状元主讲英语、数学、语文等每一门学科最精妙的学习方法,只看一遍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只需10天就能让孩子脱胎换骨,直接模仿或套用即可掌握,效果立竿见影。实用性强:日常学习+复习冲刺+考试技巧,学习手册内容是各科重点、考点的精辟解析,光盘和手册配合使用,每天仅需30分钟,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疯狂爱上学习,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参加《状元高分学习法》应用实验的1250名毕业生中,在高考中有1173人考入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升学率高达93%,其中两人成为高考状元,创造了惊人的神话!《状元高分学习法》是适合中国孩子的学习方法,应试教育体制下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成绩最快,考试得分最高,学习只要稍加应用,成绩即可得到不可思议的迅速提高,《状元高分学习法》自问世以来,已经让上百万名学生鱼跃龙门,圆了梦想!

《状元高分学习法》分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小学版(1本书+8张光盘)、初中版(1本书+12张光盘)、高中版(1本书+12张光盘),每个版本原来的定价都是498元,本刊读者购买特别优惠价只收298元,您只需一天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就能迅速提高您孩子的成绩,让您的孩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名列前茅,彻底改变您孩子的命运,您还在等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最有价值的投资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对孩子的投资。汇款购买时请注明版本。

邮购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篇3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的精髓:“精”――意为精简、精细、精良,旨在提高效率;“益”――意为趋利避害,旨在提高效益。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仅要关注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简言之,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降低成本。

(二)精益管理对烟草企业的特殊意义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卷烟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同时政府控烟措施不断强化,烟草企业面临外部市场萎缩的风险,要继续保持利润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就必须实现管理转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尤其是推行精益化财务管理。

二、精益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

精益化财务管理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既是局部细节的精细化,也是总体目标的最优化。精益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管理等过程中,要求消除每一个环节、流程的误差和缺陷,不断关注并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利用最小的资源、较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

精益化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无间断流程,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精益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精准有效的财务数据库和数据链,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把握生产经营动态指标,以便于“围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适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策略。

三、烟草企业推进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要点

烟草企业要深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措施,强化关键性财务指标管理,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和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推进财务流程优化再造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理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与业务协同,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规范和核算制度、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监督等制度体系,重视过程控制的精细化和财务监控,构建精益化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二)建立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烟草企业把投资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精益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评价投资方案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从更多的方面和更细的层次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

?⒆式鸸芾硖岣叩胶诵哪勘辏?强化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提高货币资金保值增值水平。不仅要侧重于企业账上的现金或现金流,更要拓展到整个产业链条上,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将上下游的现金流打通,提高调动资金资源的能力。同时,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管好钱,用好钱,建立全省统筹的资金营运增收机制,提高资金资本运作水平。

(四)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

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适当、精准、合理的持有现金额度,运用理财方法,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保持适当的存货规模和数量。仅仅把“现金为王”作为一句口号已远远不够,资金管理者应该调查现金的来源和走向,获知现金赤字或者盈余的时间轴。

篇4

关键词:价值投资;安全边际;金融市场理论

一、价值投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及策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尽管证券的价格波动很大,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可测量。短期内证券市场价格会经常偏离其内在价值,但市场存在自我纠偏的机制,长期来看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趋同。价值投资的精髓是在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买人证券,在显著高出时卖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额——安全边际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小。预期收益就越高。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通过分析资产价值、盈利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来计算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关于备受争议的公司成长性价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成长是那些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增长,只有具备经济特许权(企业受壁垒保护,对手难以进人该行业)的成长性才是有价值的。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启蒙和经典,其实质便是选择买人被市场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并且在其被高估时卖出。

《证券分析》出版之际,正值1929年-1933年美国股灾结束,华尔街处于历史性的熊市,市场中充斥着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此时,通过大量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格累厄姆及其追随者找到无数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并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获得巨额收益。但是此后数十年,随着公司财务信息日益透明,投资者素质提升,想在美国证券市场找到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股票已经日趋困难。到20世纪70年代大牛市中,市场中已很难找到传统价值型股票,格雷厄姆本人也宣称随着市场越来越有效,投资者运用传统的价值投资策略很难再获得超额利润。然而此时及以后的数十年间,沃伦·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继承和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并创造出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投资记录。巴菲特认为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上市公司。他的投资策略便是以合适的价格购入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股票并长期集中持有。在权益证券评估方法上,只认可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即任何证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贴现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虽然价值投资方法的本质依然是通过判定证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偏离而寻求投资机会,但具体的投资策略却有着极大发展并各有特点。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成为了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由此逐步形成了从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到公司分析和证券定价的三步定价法。从过去仅仅侧重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到关注报表数据之外的因素(如品牌、技术领先程度和管理层品质等);从过去地关注上市公司历史和现状分析,发展到现在兼顾公司未来成长性分析;指标分析上亦从侧重于市净率和分红派息,到现在对一揽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市盈率、价格销售额比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逐步得到优化,内在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得以扩大,分门别类的价值投资也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安全边际的留存,使得买入的股票相对比较便宜,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熊市中操作较多,在股市泡沫中操作较少;(2)更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相对不敏感;(3)投资组合相对集中;(4)更适用于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

二、金融市场理论对价值投资策略的解释及争议

金融市场在整个20世纪有着长足的发展,分门别类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亦层出不穷,各有发展。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基于空中楼阁理论的技术分析和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指数化投资。而行为金融学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起便逐步异军突起,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金融理论。

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同属于基本分析范畴,二者都强调严谨的独立分析,在理论的内在逻辑上趋于一致,但实际投资风格差别较大甚至完全相反。前者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认为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盈利高速增长,当前股价的高低并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所选择股票往往市盈率较高。在成长投资者看来,价值投资利用市场波动在安全边际下购入股票。P/E、P/BV和P/S等指标值较低,风险固然相对较小,但投资风格显得保守单一,得不到高增长企业带来的超额回报。从美国股市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各有其风行周期,呈现周期轮动的态势,各自在其风行周期中的表现均好过对方,但从长期回报来看。价值投资收益要明显高于成长投资,而收益波动却小于对方。

相对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波动是由大众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决定,聪明的投资者所要做的仅仅是购入大众认定可以涨价的股票,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即可。在此理论依据下,技术分析方法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技术分析师认为价格变动受长期趋势影响,对新信息并不是立即做出精确的反应,而是逐渐反应,因此投资者只需计算未来的趋势,没有必要进行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分析。但大多数对欧美证券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结果证实,证券价格并不按照一定趋势变动,技术分析的前提假定条件难以成立。

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现资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反映公开市场已有的全部信息,因此价值投资分析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的额外收益。然而在欧美市场上的大量实证研究并不能证明证券市场完全有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有效性证据,包括风险溢价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市盈率效应、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率和日历效应等。同时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价值投资群体的长期超额业绩回报也从实践上对半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极其有力的反驳。

在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对现资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行为金融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该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如有效市场理论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有一种偏差会使人们更注重最近的消息,存在着“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证券价格偏离价值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身上出现的类似认知偏差还有: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损失厌恶等等。这个发现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从短期来看,市场只是一个投票机,股票价格不仅决定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影响于投资大众的心理认知偏差。证

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使得价值投资策略利用市场波动寻求套利成为可能。来自基本面的逻辑因素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心理因素则影响其短期的市场价格。

三、价值投资策略的实践效应

价值投资方法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稳健性使其逐渐成为欧美成熟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美国华尔街90%的证券分析师都声称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随着证券分析业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欧美证券市场上越来越难以发现内在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特别是在几波大牛市中,市场中多数股票都被严重高估,此时价值投资者只能选择有所不为。难以分享证券市场空中楼阁所带来的超额投机收益。当证券价格普遍达到甚至超越其内在价值,股市若长期处于高涨状态,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的机会成本也较大。

另外,在买人证券之前的价值评估环节中,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来源有限,信息可信度有时也不高,已有信息中,无形资产等项目的价值也难以确定,由此造成其资产价值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企业未来的盈利和增长更是不易预测,很多复杂和随机的因素都会导致原先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相差极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虽然在单个股票上所花工作量巨大,精确度却未见有多高,因此,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在抵消风险和获得盈利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此一来,一些未来成长性极佳上市公司便很容易被忽略掉。一些能力和精力均有限的投资者往往只能选择那些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股票,近似达到和实现价值投资的效果。彼得·林奇曾将利润增长率指标结合考虑,提供一个新的价值指标公式:K=增长率/市盈率,K值愈大,投资回报愈大,这样能够兼顾分享到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回报。

来自欧美、日本以及新兴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坚持价值投资方法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JosefLakonishok和AndreiShileifer(1994);Fama和French(1997);Hart和Slagter(2001);Chan,Hamao和Lakonishok(1991)]。我国学者对于内地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郝爱民,2006)。价值投资的业绩不仅超越纯粹的技术分析投资,也明显超越了成长投资和指数化投资。与此同时,其遭遇风险而损失的可能性却小于成长投资,稳健性更是明显好于对方,尤其是在熊市中,价值型投资组合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

篇5

古董收藏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更高精神追求的一种象征,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特殊的投资产业。收藏者中不乏真正的雅士,但就中国目前而言,能真正解读古董价值的又有几人?更多的是盲目附庸以及投机者。因此,打算收藏并投资古董,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开始。正处发展过程中的中国艺术品投资产业,我们会一直关注。本期从古董家具的收藏谈起。

2004年秋,南京一位赵姓人士,倾其家财以26万元人民币从两个文物贩子手中购得一件自称是祖传的明代紫檀木卧榻,如获至宝。但经专家鉴定竟是赝品。近年来,这类事件屡有发生。

当今,在全世界艺术品投资热潮中,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在国际市场不断升温,古董家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高档名贵的硬木与传统国粹文化的融合使它成为高品位和高价位的代名词。收藏古董家具已经成为一桩颇为风雅且迅速流行的活动,致使许多原本就缺乏起码鉴赏力的人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性;古董家具市场亦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本期,我们采访了三位古董家具的业内专家,听听他们解读古董家具的收藏价值与投资误区。

收藏投资古董家具的成熟期

马未都(北京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著名文化学者,古董家具收藏鉴赏专家)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董家具,一般意义上就是指紫檀木、黄花梨木以及红木家具这三种硬木家具。紫檀木家具在同时代、同品种的家具中卖价最高,其次是黄花梨木,再次为红木。

解放初期,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古董家具的收藏并非是一种投资行为,仅限于民间的少量流传和交易。“”时期,古董家具被错误地认为是腐朽文化象征,遭到肆意破坏。在六七十年代,许多有眼光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收集古董家具,许多珍品流失海外。

70年代,黄花梨木古董家具国内也就几十元一件,在当时美国索斯比拍卖行拍到了十几万美元。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人们对于古董家具的热情空前高涨,更多百姓开始关注古董家具。一张红木八仙桌如今可卖到1万元以上。而且现在的旧家具市场,能看到的也只是木箱、梳妆盒等小件器物,大件的像桌案、柜橱、床等极为罕见。据业内人士分析,古董家具在短短的十年间,价格翻了近五倍。

现在收藏家收藏古董家具大多还是为了装饰和使用。古董家具存世少,不可复制。加之本身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艺术文化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增值迅速而稳定。可以说,现在是收藏投资古董家具成熟期。

收藏投资免入误区

张德祥(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

现在民间珍藏的有价值的古董家具可谓凤毛麟角,其价值与日俱增。正因为如此,许多不法的商贩将目光投向古董家具市场,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借机谋取暴利,这是造成古董家具市场比较混乱的根本原因所在。

收藏古董家具主要还是靠经验,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收藏者都是专家,可以掌握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看家具中最不起眼的“四足一底”。首先看家具外表陈旧的颜色是否自然、花纹是否丰富。其次,四条腿脚应该是糟糗的,一般新做家具都是外观旧,中心硬。所以,只旧不糟一定不是老家具。

收藏古董家具切忌贪图便宜,要想在市场上买到又好又便宜的古董家具是不可能的。不要盲目收藏,只有艺术价值高并具有较大升值空间的古董家具才具有真正的投资价值。因此,进入市场之前应该先多读些与古董家具相关的书籍,先在理论上多做准备,然后再去市场。初涉收藏者购买家具应该首选拍卖行,那里可以保证家具的质量。

古董家具市场潜力巨大,但风险也很大。要保持理性,做到成竹在胸,才能在古董家具投资和收藏中免入误区,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艺无古今,要以创新的精神对待传统文化

夏振南(香港伟邦集团董事长,佐丹诗红木首席设计师)

家具行业一直有一种说法,古董家具是一种永恒的时尚,是主人身份和品位的一个重要的外在体现。

然而,作为古董家具制作材料的珍贵木材已经砍伐殆尽,有的也成为濒危树种被相关机构严加保护。古董家具上那些传神的雕刻都是手工完成的,但现在精通木材雕刻的人才越来越少。古董家具传世的毕竟少数,而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其数量只会越来越少。喜爱和收藏古董家具并非是个人可以企及的梦想。

篇6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实际利率法探讨

一、实际利率法相关理论

在购买债券时,除票面价值外还有一个票面利率。票面价值和票面利率相乘就是债券每年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总额。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同,票面利率是债券规定的名义利率,债券持有者可以根据债券的票面价值与票面利率向债券发行者领取利息,作为对放弃资金流动性的补充,而实际利率却考虑到企业持有债券的成本,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收益率。在债券存续期内企业将以这个收益率和债券摊余成本来获得投资收益。

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在实际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但是,当实际利率下降时,它们增值的潜力较大。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实际利率时,投资者乐意购买这样的债券,因为可以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而筹资者却不愿意为此付出较高的利息费用,要使这种高利率债券发行成功,就要以超过面值价格发行,也就是投资者除了支付面额外,还要多支付一些资金。这就是溢价发行。当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实际利率时,筹资者乐意以较低的利息费用来发行这种债券,而投资者宁愿将其资金存入银行,获得同期较高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要使这种低利率债券发行成功,就要低于债券面值的价格发行,也就是投资者按低于票面的金额购买。这就是折价发行。溢价看似多收或多付,折价看似少收或少付,其实,他们都是在债券存续期内对投资者利息收入和筹资者利息费用的一种平衡调整。溢价,是投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多得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是筹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多付利息而预先得到的补偿。折价,是投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少得利息而预先得到的补偿;是筹资者为以后按票面利率少付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

新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主要反映的也是摊余成本。所谓摊余成本是指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计利息和溢价摊销以后的余额。在其账务处理中,按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利息,借“应付利息”,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银行存款”等,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一般而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其初始入账成本减去已偿还本金和已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后的金额,再调整溢折价摊销金额确定。

二、实际利率法具体的应用及相关账务处理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207259元购买某4年期债券,并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面值为200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

【正确处理】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2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259

贷:银行存款207259

各期的摊余成本、溢价摊销、票面及实际利息如下表所示:

含尾差调整。

2007年12月31日账务处理:

借:应收利息10000

贷:投资收益829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710

以后各期账务处理同上,到2010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利息时的账务处理:

借:应收利息10000

贷:投资收益807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22

至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7259元已经全部摊销。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利息10000

2011年1月1日收回本金时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200000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193069元购买某4年期债券,并准备持有至到期。该债券面值为2000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

【正确处理】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2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931

银行存款193069

各期的摊余成本、溢价摊销、票面及实际利息如下表所示:

含尾差调整。

借:应收利息1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84

贷:投资收益11584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利息10000

以后各期确认投资收益及债券到期收回本金的账务处理同上。

总之,只有加深对实际利率法理论精髓的理解,牢牢把握住其运算的内在规律,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曾艳芳.谈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2]王金凤,徐广成,吴光华.巧用Excel实现融资租赁业务处理———出租人会计处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07).

篇7

作为一代宗师,他的投资哲学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等大批顶级投资大师所推崇,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资产规模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他的信徒。

1.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被誉为”美国股神“,“价值投资”理念最伟大的践行者。他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他认为自己的投资理论中,有85%来自于格雷厄姆。他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霍华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纪念恩师。

他说:“57 年来,我一直遵循着两位恩师阐述的投资路线图。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寻找其他的投资方法。”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积增长361156%,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积增长幅为6479%。

2.约翰・内夫(John Neff)

约翰・内夫是市盈率鼻祖、价值发现者、伟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经理人。他是格雷厄姆学生的学生,非常重视“价值投资”。

他执掌温莎基金长达30余年,期间创造了让人瞠目的记录。在承担远小于市场平均风险的情况下, 温莎基金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领先市场超过3%,能够长期取得这样成绩的只有巴菲特等少数几人。

他是对格雷厄姆的“投资者应该在牛市开始时就抛出股票”这一观点实践得最好的投资大师。他认为卖出股票不能等到股价涨到顶点,要给其他投资者留有赚钱的余地。

3.约翰・博格(John Bogle)

约翰・博格是基金业先驱,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锋集团创始人,第一只指数型共同基金建立者。他被誉为为“指数基金教父”。他被《财富》杂志评选为“20世纪四大投资巨人”之一;被《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右影响力和感召力的100人“之一。

截至2010年6月,先锋集团旗下共有160只基金,规模最大的4只基金都是指数基金;先锋集团管理的净资产规模达1.4万亿美元,居美国各基金管理公司之首。

格雷厄姆曾提出:“金融分析师只要恪守相对不神复杂的良好投资规则即可,并不需要成为挑选股票或预示市场走势的行家。”约翰・博格非常赞同格雷厄姆的观点,他本人也是遵循平衡、多样化和着眼长远的简单原则。

4.欧文・卡恩(Irving Kahn)

欧文・卡恩是华尔街最长寿的投资人,他在107岁的高龄依然担任卡恩兄弟集团主席,投资者如果在1978年向卡恩兄弟投资100万美元的话,如今这笔资金已经上涨至4000万美元。

他与沃伦・巴菲特一样,是直接受教于格雷厄姆的硕果仅存的几位投资大师之一。他曾经担任格雷厄姆的助手长达27年之久。

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净流动资产价值”概念的严格实践者。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格雷厄姆。他认为自己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抵御赚取快钱诱惑的能力。

5.马里奥・嘉贝利(Mario Gabelli)

马里奥・嘉贝利被华尔街称为基金业“超人马里奥”。他是嘉贝利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在1997年被晨星公司评选为“最佳基金管理人”。

他是一位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从1977年创立嘉贝利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就执著于价值投资理念,公司的王牌基金嘉贝利资本基金在成立后的20多年时间里保持了优异而稳定的业绩,平均年利润率超过20%。

他一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他认为价值投资的精髓,并不在于发现价值,而在于发现价值的变化,这对于剧烈变动的新兴市场更有借鉴意义。

6.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沃尔特・施洛斯是沃尔特?施洛斯有限合伙公司的创立者,该公司在经历了18次经济衰退后,仍为所有股东赢得了20%的年复合回报率。

沃尔特师从格雷厄姆,是比巴菲特更坚定的“格雷厄姆”追随者。他被巴菲特称为“超级投资人”。他长期坚守简单的价值投资原则,在九十岁高龄时仍保持着高度机敏的投资嗅觉。

沃尔特说;“我们的投资方式关键在于,我们的买入是与市场反向的,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的,如果你买股票,就像你买杂货店,不是买香水,那就对了。”

7.迈克尔・普莱斯(Michael Price)

迈克尔・普莱斯是美国价值型基金经理人中的传奇人物,他于2006年入选《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

他1976年开始成为共同股份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当时基金管理资产只有500万美元,截至1996年,他管理的四支基金资产达130亿美元,20年间成长了2600倍。 2001年,他创建了自己的基金。现在他管理着16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钱。

他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他认为只要做对三件事,价值投资即可成功:股价低于资产价值 ;公司经营阶层持股越高越好 ;干净的资产负债表,负债愈少愈好。

8.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

塞斯・卡拉曼是Baupost基金公司总裁,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投资者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边际》已成为重要的投资经典著作。他还是《证券分析》第6版的首席编辑。

他仿效沃伦・巴菲特和本杰明・格雷厄姆,专注于购买低估的股票和破产或者出现财务危机企业的证券,并且通常不会使用杠杆和做空。 他相信,格雷厄姆和多德学说的基本原理在如今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仍然能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

他的基金从建立起到2009年12月的27年间年均收益率为19%,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率仅为10.7%。1998―2008年,这只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15.9%,而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率为1.4%。

9.约翰・邓普顿 (John Templeton)

约翰・邓普顿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 “全球投资之父”,2006年,他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

他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

篇8

首先,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对原制度而言,《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新的计价模式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能更好地反映资产、负债的现时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抑制了关联方操纵,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能有效遏制盈余管理行为;《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科目,取消了部分过渡性科目,如将销售环节以外的应收款项全部归入“其他应收款”,能提高会计信息清晰度,使报表使用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轮廓与线条,清醒地评价过去,准确地预测未来。

其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行,会计人员必须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我国会计标准日趋简略,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能力才能如实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才能正确积极地运用职业判断。

二、关于股权投资核算的相关问题及思考

(一)部分股权投资重分类为金融资产带来的核算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不再按持有期间划分投资,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与“长期债权投资”科目。除单独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外,《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定义了四类金融资产,分别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投资重分类的难点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资产的划分,对这三类金融资产的归类将导致后续计量的截然不同。例如,某企业支付100万元购买随时可进行交易的尚未到期的3年期国债,该国债购买后可以进行以下三种归类:(1)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要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将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2)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要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将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3)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则在资产负债表日要计算本会计期间因持有该项投资而实现的利息收入。我公司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把经股权分置改革的原法人股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在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应将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转回。例如某公司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万元,年终时该项资产公允价值增涨20万元,此时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假定该公司处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净现金流量为13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3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投资收益 30

以上是制度规定,如此转回处置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好理解。若为上期或更前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已结转到当期利润分配科目。本人认为转回时应冲减(增加)留存收益更符合会计期间匹配的会计原则,否则在公允价值出现持续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会出现很难让报表使用者理解的情况。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同时在处置时将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转回。与前几项金融资产不同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公允价值的变动是从所有者权益科目转回的,对当期损益不构成影响。即,在经营利润一定的情况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将导致资产和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加,从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降低,反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将导致资产和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从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增加。同时,不论持有期间其公允价值如何变化,处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原始投资金额的差额全额反映在处置当期损益中,即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额等于持有期间的累计收益。

目前,证券交易市场价格是公认的最为公允的价值,但在资本市场尚欠成熟的情况下其公允性仍然值得质疑,如2007年大家公认的股市泡沫就是很好的佐证。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追溯调整时历年的公允价值取值问题值得商榷。在全流通时代到来之前,原法人股是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原法人股东向当期流通股东支付了或多或少的兑价。显然在此之前,法人股公允价值低于同期同权流通股的市场价格。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的追溯调整期间大都是股权分置改革前期或法人股限售期间,其公允价值的取值依据就值得研究。若高估或低估,以后计入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不仅限于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关于投资等资产减值的规定让执行者难以把握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九条规定存货的减值可以转回,两项准则不一致。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去向唯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尽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的去向为资本公积,而未进入损益,故仍需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指出,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同时,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累计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解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已同公允价值变动挂钩,因此减值损失的计量过程应当是将公允价值变动由资本公积科目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这两者又不太统一。

《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还指出,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又不一致。

(三)关于所得税的规定与税收法规存在分歧,执行难度太大

长期股权投资的时间跨度较长,涉及的一些纳税调整事项不能用简单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进行概括,所得税纳税调整十分复杂。自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以来,税收法规没有跟上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已缴纳了所得税,按税法规定投资企业不能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因此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利润的份额没有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显然违背了税法公平、合理、不重复纳税的原则。 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和分配利润本是相互联系的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企业按净利润确认收益,而税法规定分回的利润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利润进行纳税处理,使得投资企业只能将这两事项分开进行纳税处理。

自财政部1994年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来,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是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并存。绝大多数公司采用了简单的应付税款法,因此许多会计人员对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处理相当生疏。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执行难度很大,尤其是规模小的集团三级控股子公司几乎不可能实行。

(四)关于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的规定让人费解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但要为编制合并报表调整为权益法另设完整的账簿记录。这就造成了一项投资母公司个别报表上的确认与合并报表上的确认方法不同。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二十四规定:“合并现金流量表应当以母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在抵消母子公司之间和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

部交易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这种编制方法在我国属首次提出,会计人员确实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设计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工作底稿。

三、更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人着手,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企业会计准则》需要会计人员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长期费用摊销、收入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的运用等方面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学习的能力,不断训练,长期积累并不断提高这种职业判断能力。

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使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以及在实务中的操作做到了然于心,还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的需要。

(二)加强内部监管,更新企业系统,保证良好的执行环境

在提高会计队伍素质的同时,还应加强企业管理,树立风险观和战略观,让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全面控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技术和办公现代化技术等作为完成基本工作的手段,更新企业的系统,保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能够以有效率的、兼顾成本与效益、及时的和适合持续操作的方式生成数据信息。

(三)加强公司治理,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加强公司文化治理、行为治理和财务治理,并且促进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进程。只有在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下才可能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财会[2006]18号,《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4] 姜美华: 实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的建议,《财会月刊》,2006/21。

[5] 范翠玲:“不同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财会研究》,2006年第6期。

篇9

“时间”就是金钱

现如今,怀表也好,腕表也罢,它们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计时,而成了彰显个人风格、生活品质、品味喜好的“道具”,所以,手表的收藏价值与投资价值也日益突显。

国外数据表示:这两年人们的热情以及居高不下的价格已经使手表成为了与红酒、古董车和艺术品并列的可投资产之一。可见,女孩对手表的爱,除了它本身的魅力,也验证了一句常用的谚语――时间就是金钱。

岁月就像“百达翡丽”

20世纪70年代,石英表的诞生与普及一度使机械表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随着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将机械表作为身份和生活品质的象征,钟表行业迎来了新生。近年来,投资者的追捧促使钟表制造商们不断推陈出新,制造出功能齐全又兼具艺术美感的机械表。

20世纪80年代,钟表收藏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钟表每年的升值幅度都达到了50%。随后,钟表的价格涨势趋于平缓,但基本上一直保持向上的趋势。

以百达翡丽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的价格涨幅达到了200%~300%。一块产于1939年的万年历加三问白金腕表,1981年的售价为152000美元,2003年拍卖成交价为1715000美元,13年间超过11倍的投资回报绝对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有金融分析家经过计算得出,投资手表的年回报率可达两位数,当然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只有经典才能永恒

许多人以为价格越贵的钟表就越高级,这是一个误区。价格仅仅是钟表价值的体现,而不是“高级”的体现。要界定一个品牌钟表是否高级,主要看它是否拥有品牌历史、品牌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以及对钟表艺术性的探索,当然还包括它对钟表业历史所做出的贡献。

手表收藏要素

手表的收藏价值,一般以五个方面来评估:款式、外形、牌子、年代及机芯的完好状况。手表的升值潜力有大有小,有的款式潜力还很大。面对琳琅满目的手表,你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财力,收藏某一类型或专题的手表。

1.专收名表中的经典名作,这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大手笔。因为身为“名表”本身售价极高,若是经典名作其价格更是高得惊人。

2.专收同一类型的表。有如集邮中的专题集邮,如专用运动表、万历年表、军用表、水手表、珠宝表等。

3.专收同一材质表。有人喜爱18K金的雍容,有人喜爱白金的高贵,有人喜爱不锈钢的沉稳,还有人喜爱塑料的轻灵。

4.专收特殊材质的表。随着科技的发展,表已不再拘泥原有的制作材料,现在已有木质表、纸质表、玻璃表、花岗石表等。

5.专收有特殊功能的表。许多表已突破了单纯的计时功能,因此,收集有其它功能的表如电视表、传呼表、对讲表、血压表、测病表等,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6.专收同一品牌的表。这种收集有利于对该品牌的研究,收集好了,就是一部该品牌的生产发展史。

7.专收各种纪念表。纪念表通常具有历史意义,且代表了各厂商的传统精髓,如日本西铁城公司为纪念生产标准型手表20周年而特制的超薄型手表。为重大事件生产的纪念表多数有编号,一些特殊编号常被收藏者追逐,如1226号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表。

8.专收造型独特的表。各名表厂家都有一套专门设计艺术表的创作班子,这些表或造型独特、或图饰别致。收藏这种表,可以纯粹艺术的眼光鉴赏设计师的创意和制表大师的工艺。

可选的第一款表:

推荐一

卡西欧技术实力雄厚,设计时尚,手表质量一流,更是推出了10年电池系列的高科技腕表,价格还蛮合理。

浪琴,在1869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首次为世人所认识,做工考究,质量一流,设计风格适合我们东方人佩戴。

天梭的运动款触摸屏手表令人垂涎!

推荐三:

西铁城(日本)。

西铁城的光动能手表覆盖正装表和运动款手表都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二

机械自动表,人工动能表的代表品牌:精工(日本)。

推荐理由:

自动追时!依靠利用表壳里自动盘的旋转来驱动电能,并利用IC控制储存能量。与自动机械表相类似之处是,也需要利用平常手腕的运动来保持能量的产生。除此之外,当久未佩戴使用的时候,为省能量,手表本身会自动停止指针运动,同时并记忆时间的运行。当再次佩戴当手腕运动而产生能量的同时,所有指针将会立即旋转至佩戴时当下的时间,并继续运行。

小贴士:

世界名牌手表系列排名

百达斐丽(Patek Philippe - PP)

江诗丹顿(Vaucheron Constaint - VC)

爱彼(Audermars Piguet - AP)

积家(Jaeger Le-Coultre - JLC)

宝玑 (Breguet - BG)

宝珀(Blancpain)

万国(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 - IWC)

劳力士(Rolex)

篇10

仔细分析下来,这一轮的太阳能租赁模式并非看起来那般单纯,它或许已经构建成为光伏产业的一套新兴的价值链体系。在此次的租赁业务中,最大的创新不在于政策或者技术,而是金融。

习惯了杠杆化的美国投资机构,是无法容忍没有杠杆的商业模式,而这一次金融杠杆的支点却来源于政府的补贴。

对比中日美三国看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

在中国,虽然政府没有对光伏生产企业给予直接补贴,但是“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和“出口退税”成为了两项最主要的间接补贴。此外,还有各地方政府给予光伏企业的新能源优惠政策、税费返还等。目前,光伏电站项目的增值税为8.5%,仅为普通增值税税率的一半,且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细则也即将出台……总之,从我国目前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以上政策最终使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实质上的优惠补贴。

在日本,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电力,日本政府规定10家大型电力公司有义务在未来20年内全量购买利用,10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的收购单价为42日元/千瓦·时。

在美国,为了促进设备投资,联邦政府制定了投资税减免制度(ITC,减免额为系统安装成本的30%)及加速折旧优惠(适用5年折旧期,而非15—20年)等税收优惠政策,虽然美国财政部现金补贴计划(1603计划)已在2011年末到期,但税收抵免政策和加州太阳能计划(CSI,美国最大的电力用户分摊补贴法案)都将延续至2016年到期,此举有效保障了补贴政策的延续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侧重于向生产制造环节进行重点补贴,这种方式最为直接也最有效率,可以快速形成生产制造集群;日本的再生能源固定价格20年全量收购制度,是以建立电价保障机制的模式催生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群体的扩大;而美国的模式则是对安装商实施联邦税收抵免而非直接给予制造商,这一政策则强化了中间商的角色地位,相对于中日两国一头一尾的补贴,更具产业和市场的桥接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对这一政策的运用对光伏产业价值链进行重构,可形成一项新的金融产品—税惠权益融资基金。

租赁融资机制:美国太阳能产业价值链核心

在太阳能租赁业务中,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只有依靠真实的安装需求才能获得政府补贴,而真实需求的表现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真实的交易和真实的合约。

通过真实的交易,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通过融资手段获得资金以购买太阳能发电系统,随后进行安装、维护,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在收取租金的同时也获得了赋税减免。但存在的问题是,这种简单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为它无法对整个光伏产业形成快速助推作用。

但通过真实的合约,太阳能发电系统租赁公司将这些屋顶太阳能发电服务租约打包成有价证券,最终形成了“税惠权益融资基金“,不仅可以出售给各类机构投资者,更可以直接出售给个人,这其中也包括租用发电系统的那些用户们。近日,Solar Mosaic的三个新太阳能项目获得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项目审核时间之快超出了业界之前的预期,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该公司从事的项目非常新奇”。这种“次级太阳能贷款”充分发挥了杠杆效应,解决了租赁公司的采购资金来源问题,将极大助推光伏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将形成光伏产业价值链的核心。

太阳能租赁企业的这种租赁融资机制使用了美国国家税务局和财政部的相关规则,目的是尽可能地让每次安装都成为有价值的税收资产。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要将合约打包成为有价证券,又必须将租赁的结构设计成真正的以物为标的的财产租赁,而不能设计成为以税为导向的资本租赁(即融资租赁),避免与美国公平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和通用会计准则(GAAP)规则中表外融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冲突。

因此,太阳能租赁的结构必须设计成为“运营租赁”,此结构具有避免触发“融资租赁”的特性。通过加州一个大型租赁企业所申请专利中描述的金融结构,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设计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遵照合同的租赁付款不得超过设备公平市场价值的90%。如果按照3.5万美元的系统,即总的租赁付款不得超过3.15万美元。

2.租赁期限必须短于光伏系统使用寿命的75%。用于租赁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寿命一般预期为15-20年,即一般约在15年左右。

3.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不能获得所有权。即使在租赁失效后,租赁企业仍可保留系统的税收折旧和系统的剩余价值。

4.如果承租人需要取得系统的完整所有权,则购买价格必须约等于市场公平价值。

对于潜在投资者,次级太阳能投资项目可配置成长期投资,尽管风险较低,回报率却相当稳定。并且,随着光伏技术日趋商业化,太阳能的成本、持续时间和回报率也将变得相当透明。

虽然将太阳能租赁企业合约打包形成有价证券这种融资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这一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将生产商、终端用户、安装运维商和金融机构有机串接到一起,可谓在“光天化日”之下便可以完成光伏产业价值链的系统化构建。

后续的思考:现代制造业是否在“制造”

笔者认为,现代制造不仅仅是生产,更在于“组装”,而“组装”的精髓在于匹配性的组合可具操作性的“概念”以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这正是美国人在光伏产业中所做的事情。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板征“双反税”是真的想摧毁中国光伏的制造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美国必须要掌握定价权,必须要宣誓它作为定价权人的存在,为了维护尚有薄弱之处的光伏产业价值链,美国必须加强光伏发电系统的价格可控性,它急需这样的定价权,否则上述在美国本土的整个光伏产业价值链将可能会发生问题。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问题绝对不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因为中国不会允许自己的光伏产业倒掉—可以说,美国这条产业价值链已经将中国光伏企业紧紧地套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