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技巧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品投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一槌定音》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演播室艺术品投资电视栏目,该栏目由朱轶主持。节目重点突出大众对艺术品投资的认识与参与,以“寻找最具眼光的艺术品投资人”为栏目宗旨。
2、该栏目突破了以往艺术品投资节目以鉴定为主的单一形式,用模拟真实交易的方式,向观众传播艺术品投资的技巧、知识、风险防范,更加凸显财经特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半个世纪以前,《财富》杂志就曾断言: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事实正如预言,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时不时就爆出一个成交创天价的新闻。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热火朝天有目共睹,蕴藏无限潜力不言而喻,艺术品投资正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更有专家大胆预测,艺术品投资至少还有十几倍的利润空间!
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投机者多,收藏家少;外行多,懂艺术的少;盲目者多,理性者少;艺术市场的计划性多于市场性,艺术市场的一系列规范性机制尚未出台,真正懂行的专家没有几个,批评家缺席,部分艺术家市场观念缺乏,艺术经纪人还在各大院校的摇篮里。
而艺术品天价的神话还在继续,那么,在神话的神秘面纱后面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正如同世界上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所以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在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之前请先问一下自己:你有足够的闲钱吗?你做好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了吗?你能否承受比证券投资更大的风险?你具备一定的艺术品投资知识吗?你真的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吗?
调查研究,胸有成竹―艺术品投资前期准备
艺术市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有形和无形的综合体,艺术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最大特点是艺术品背后丰富的精神和人文因素。它较大范围内包括艺术品拍卖、艺术博览会、画廊的经营、民间艺术品的流通、艺术品的国际流转、艺术品的鉴定、艺术品的展览、艺术立法和批评、艺术品的管理及各项机制等。在投资艺术品之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让你在艺术品投资浪潮中免交成千上万的学费。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一)了解近现代艺术品
近现代艺术品投资主要分为近现代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西洋古董和古籍善本名人信札五类,邮币卡作为消遣品一般不包含在其中。艺术品投资的渠道有拍卖公司、画廊、文物商店或文物市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拍卖公司。
(二)了解近现代艺术家
书画家是书画作品的直接生产者,直接与作品发生关系。因此,建立书画家个人的资料信息库是很有必要的。这个信息库包括书画家的身世、生平、籍贯、一生居住流转、生活环境、社会地位、职业、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学艺经过等。这些信息如何获得呢?以下几个途径可供参考:第一种是历代画史、画论、著录、传记、历史(正史和野史)、小说、笔记、信札等;第二种是书画作品上的题跋、款识和印记所透露的信息;第三种是考古发现,如碑刻等不易腐蚀毁坏的文字材料。艺术家个人资料的获得,还只是很浅显的收集资料,资料的整理更重要,必须对资料进行编选、甄别和研究考证,书画家的这些信息对鉴定他的作品有时会有直接的作用。书画家本人的自述、日记、随笔或画稿等,或同时代人的描述,则是书画鉴定最准确的信息。
(三)了解书画所用材料
从硬件上看,书画材料的构成,主要指书画芯所用绢帛、宣纸、毛笔、墨彩、印章等,装裱所用材料及附件。一定时期的材料有它的特性,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装裱方法,这就要求清楚把握不同时期的特征。材料的鉴定往往比书画家风格的鉴定要来得简单,可以借助科技的手段。比如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绢帛、纸张、墨、印泥等进行成分、结构和成色分析,建立资料档案,这是硬件方面的鉴定,从而比较容易分辨大的时序空间。书画的装裱也有不同的材料、形制和特点。首先要分辨出是原裱还是重裱,原裱是什么风格的装裱,若是重裱,结合书画的流传,分析重裱的特点。装裱的材料也不同。
(四)了解技法的多样构成
技法的鉴定在中国书画中是难度较大的一个层面。对不同的艺术家而言,技法是不定的变数。而且基本上所有的画家都不是单一的技法。书画家技法的成熟往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起初接受的传统可能会很多,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这是由中国书画的师承传统和自律性决定的。中国书画技法的构成,集中体现在用笔、用墨上。于是形成了不同的线型,如十八描等;各种皴法,如披麻皴、钉头皴、雨点皴等;各种墨法,如泼墨法、积墨法、宿墨法等。这些元素的鉴定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标准,需要从画家的传世真品、同时代的相关画家和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中综合出书画家的技巧构成特点,这项工作异常艰巨、难度极大且必不可少。
(五)了解题材的复杂性
中国画早在唐代就进行了独立分科,主要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鞍马、鬼神等。而中国书法则可分为篆、隶、行、楷、草等书体。大多数书家和画家不只擅长一种题材或书体,这便给鉴定带来了难度。画家对题材的选择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他的兴趣爱好、心境和时代特色,一般而言是没有规律可寻的。
(六)了解艺术品的时空意义
任何一件绘画或书法作品,它都有特定的时空。也正是有了时空,美术史才显得有序和严谨。画家的生卒年构筑了时序,画家的籍贯、一生的流转落定了空间。这两者的统一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的绘画、书法作品上画家经常会题上纪年或创作地点。
(七)了解艺术品的画题、题跋与印款
画题是指画作的题目或名称,有明确具体的,也有模糊抽象的,有些画作起初是没有题目的,也有后来人加上题目的,画题有时会给我们透露一些信息。题跋,是指题于画上或题于画外的题记,有作者自己题记,也有鉴藏者或其他人的题记。题记的内容多为创作此画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环境等)、收藏此画的情况、此画流传的情况、对画的评价等等。题记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将画作的年代距离为我们拉近了,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著录,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很多画外的故事。
印款的种类也很多,有画家自己的,也有鉴藏者的。有名章,也有闲章。有阳刻也有阴刻,也有阴阳合刻的。有单一印款,也有组合印款的,如“乾隆五玺”等。一些鉴藏家喜欢用很多印,如明代的大收藏家项元汴等。这些都是鉴定画作时要注意的要素。
篇3
关键词 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体系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2-0185-0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艺术品的日益增多,艺术品投资被更多的人认为是除了黄金之外,另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因而艺术品市场活跃程度空前。根据Artprice在网上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已经超越美国,艺术品销售额超过500亿元位列全球第一,占全球销售市场的近1/3。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2010年4月,国家九部委下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改善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服务状况,逐步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程度,增强扶植文化产业的力度。在鼓励金融业不断创新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有大量金融资本涌进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投资,逐步实现了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联姻”,市场上开始出现了艺术品金融资本化的创新。
艺术品金融化是指金融机构将艺术品视作资产管理的目标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在对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评级过程中将艺术品当做一种资产形式,艺术品金融化是艺术品投资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模式。在金融投资与艺术品交易“联姻”的过程中,有金融机构主导参与,有金融资本注入以及将艺术品视作一种金融资产,这些都是艺术品金融化最重要的标志。
一、艺术品金融化的现实意义
第一,丰富了市场的交易模式。目前运营的比较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以画廊、画展等为主的分散化市场交易模式,即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以拍卖会等中介机构为主的集中竞价交易模式,即艺术品二级市场。而艺术品金融化交易实现了对艺术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延伸,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类证券化的符号资产交易模式。在不需要标的物实际完整交割的情况下,投资人对艺术品产权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连续交易。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品投资流动性差、投资回报时间长等的弊端,对于艺术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具有创新和拓展上的或者说具有启发意义上价值。
第二,满足了大众的投资需求。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现代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但是,普遍来说,一般的艺术品投资门槛比较高,草根阶层很难参与,尤其是一些珍贵稀缺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在股市低迷、房地产投资受阻、艺术品估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艺术品金融化就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普通投资人参与到高估值的艺术品投资领域,从而有机会分享稀缺艺术品增值所产生的收益。这种形式既丰富了艺术品的投资模式,也比较好地满足了多元化的社会投资需求。
第三,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在传统市场规模比较小的社会中,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的是其文化价值,其市场价值往往得不到展现。在现代社会,艺术品的价值除了其艺术文化价值之外,一级市场是通过买卖双方的议价来确定艺术品的交易价格,二级市场是通过拍卖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撮合,由多个购买者以竞价的方式来实现艺术品的价值。而艺术品金融化交易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艺术品价值实现的交易中来,在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交易环境中,将艺术品交易的知识、信息和关系市场化、透明化,在减少了赝品欺诈等不良交易行为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实现艺术品的附加价值。
二、艺术品金融化的历史借鉴及其特点
在西方社会中,早在18世纪艺术品金融化就盛行于欧美,许多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投资资产组合中都配备了艺术品资产。例如,历史上名声远洋的艺术品基金是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熊皮基金是一批金融家在1904年号召专业投资人出资而建立的。他们通过购买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而运营基金。之后就是1974年发起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由于当时处于英国经济低迷,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严重的大背景下,该基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就拿出一部分钱投资艺术品。为了保障其专业性,还请了苏富比拍卖公司为其做投资顾问。
我国艺术品收藏历史可能不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但是将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相结合,实现艺术品金融投资的时间并不长。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艺术品与金融资产结合的步伐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势头明显。除个人爱好者外,在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进程中,投资者机构化趋势明显,但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诉求增加。目前,参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企业主要来自文化传媒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二是大量金融投资机构开始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试水。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同,其借助的是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更专业的资本化操作方式。由此推断,随着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将逐步从散户市场向机构市场转变。
第二,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产品逐渐增多。以艺术品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是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标志。目前我国推出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主要有: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保险产品等。
艺术品基金的发起人通常是一些艺术家或者金融投资人,召集拥有一定经济实力或对艺术品有投资计划的投资者,通过组合多种艺术品,获得理想收益。艺术品基金投资市场的发展经过了散户阶段、专业机构投资阶段和艺术品衍生品投资阶段。专业基金投资艺术品和个体一易受个人喜好影响的方式不同,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艺术品的未来出售增值价值,因此,前一种方式的收益率往往要比后一种方式收益率高。随着我国提供给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长环境逐渐向好,艺术品投资基金市场频传捷报。2010年各种艺术品基金开始试水,先是年初中国民生银行消息称推出“非凡资产管理一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再是同年6月怡桥财经艺术基金宣布启动。同年7月,德美艺嘉艺术基金正式,发行规模数亿,发行面向全球。目前情况下,由于艺术品投资基金的门槛不高,其广泛参与性使得艺术品投资的另类价值显现了出来。同时,艺术品基金让投资者不用费心思去照顾那些娇贵的艺术品,还能有所收益。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所以其未来十分值得期待。
把艺术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机制和过程称之为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与信托的结合有两层不同的含义:一是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时发挥作用,即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二是首先将艺术品资产化,然后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发行投资基金;最后,将整合的资金重新投放到艺术品市场中。艺术品信托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阶段:一是以散户市场为主的起步阶段,即个人或者投资机构在没有采纳任何专业指导和咨询的情况下,作出的个人直接购买行为。二是以机构购买为主的发展阶段,例如,购买由金融投资机构发行的艺术品按揭产品、艺术品基金产品等。这种背景下导致的问题是艺术品没有所谓的所有者,只有当投资者收购后,才能获得艺术品的所有权。三是交易艺术品衍生品的成熟阶段,即跨过艺术品变现的过程,通过艺术品指数挂牌上市进行交易。
与之相适应,艺术品保险业务也开始起步。2010年12月,我国《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定了一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确定了11个与文化产业“联姻”的险种业务。自此,保险公司就有资格提供从保管、展览到运输等环节的艺术品综合保险项目。但考虑到艺术品确真估值以及出险后评估的瓶颈,保险公司目前只向公信力强、规模大的机构提供这类保险服务,艺术品个人持有者的保险服务尚未出现。
第三,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另一大特点,是艺术品正逐步实现由商品向资本的转变。艺术品投资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年增长率达到41%,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所占份额已超过英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闲散资金,使艺术品交易市场成为金融资本寻求利益的价值洼地。
虽然发展势头向好,但是,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火爆的场面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业界人士提出异议,即过分强调艺术品在资本投资市场的作用,会磨灭其自身的文化属性,让艺术品单纯沦落为金融炒作的工具。西沐教授也曾指出:“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还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缺乏有力的风险监管体系,等等,都需要政府政策与时俱进”。
三、目前我国艺术品金融市场面临的三大问题
第一,发展环境问题。首先,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携带资金进入市场从事交易活动,但相应的市场监管与法规建设缺位,这一不利因素在金融资本大量介入之后显得尤为突出。艺术品交易市场涉及的资金量大、专业化要求高、风险程度大,没有专门化的监管机构与法规规范就容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规则失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其次,在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缺乏对于软性方面的有效控制,例如,职业道德等。此外,大多数扶植艺术品投资的金融服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无疑都是阻碍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因素。另外,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差也是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绊脚石。首先,自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后,艺术品造假现象就从未停止,这也使得我国艺术品的投资风险居高不下;其次,由于综合性人才以及专业鉴定机构的稀缺,对于艺术品的确真鉴定目前没有公信的方式,许多所谓的鉴定专家以及专业机构唯利是图,缺失职业道德,有意推高艺术品价格。
第二,发展体系问题。我国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处在初始阶段。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品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紧密程度上,而且还体现在配套金融服务不完善等方面。在艺术品交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与艺术品相结合的资本市场,那么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就将前景灰暗。
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实现艺术品与资本的结合。例如,艺术品估值体系随意,缺乏公信的艺术品鉴定机构,都增加了专业金融机构对艺术品进行资产化的难度,从而使金融机构在面对艺术品投资时只能望而却步。另外,专业监管机构的缺失以及税收制度的不明确都是制约我国艺术品金融化市场发展的因素。
第三,运作制度问题。与证券的标准合同化方式相比较,艺术品金融化在完善运作制度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必须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化交易、完善体系建设,才能保障艺术品金融化市场的平稳发展。
四、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述情况,对未来我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
第一,转变传统艺术品交易观念。有质疑者指出,非理性炒作与投机是艺术品金融化的最大特点。而其实,目前进入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很多都是有金融投资背景的专业人士,他们不是利益的投机者,他们的关注点放在运用现资理念投资艺术品上。所以,艺术品金融化并不是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倒退,而是新理念、新观念介入后的一种良性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抛弃传统观点,不断提高投资技巧,总结鉴藏经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品金融化,在充分研究艺术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把握投资机会。
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艺术品金融化的法律规制,需要在传统立法的基础上,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立法。在立法层次上,可先出台行政法规或者多部门联合规章,形成多部门法律、法规共同规范的局面。
第三,完善艺术品金融服务体系。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使得艺术品交易市场得到了扩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也提到了战略高度。面对这样的历史性机遇,如何建立与艺术品交易市场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我们研究的紧要课题。艺术品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有利于国家对艺术品交易市场进行保护;充分考虑艺术品金融化的特殊性;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
第四,大力培养专业化的艺术品从业人员。苏富比拍卖公司专业投资人员的大力协助是英国铁路基金会能取得辉煌成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虽然艺术品金融化交易是非实物的交易模式,但是其专业化、科学化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此,要加快艺术品金融化的进程,完善艺术品交易投资市场,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专业鉴藏知识,经验丰富,熟知金融市场的综合性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建议设立国家级艺术品鉴定估值资格考试系统,培养专业性人才。国家级艺术品鉴定估值资格证书可以隶属于国家艺术品登记鉴定机构,凡是由持有资格证书的鉴定估值人出具的鉴定估值结果都具有法律效应,受国家保护。此举不但能改变多年来鉴定人员一直处于“有岗无职”的无执业资格证书状态,而且将推动艺术品投资与经营市场的健康、繁荣和有序发展,并为艺术品的规范鉴定、修复、经营等经济行为提供保障。
第五,建立完善的艺术品等级鉴定制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艺术品投资,如果不解决艺术品的确真问题,其金融化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存在公立鉴定与民间鉴定两类艺术品鉴定机构,但均不能出具被法律认可的鉴定估值证书。面对这一问题,建立完善的艺术品交易登记鉴定制度势在必行。
篇4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举办的“中国瓷器和艺术品”拍卖中,一款绘有“鬼谷下山”情节的元代青花瓷罐被华尔街金融大鳄以1400万英镑拍走(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一老外用来存放DVD光碟的瓷罐,竟价值连城,让人瞠目结舌。
只要在互联网上点击“天价拍出”,顷刻间,一条条新闻会让你应接不暇、兴奋不已。人们为何惊诧于天价?媒体为何关注于天价?之所以称其为天价,就是它出乎所料、一跃升天,不免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中国股市。
天价不足为惊,藏品是永恒的,藏家仅仅是“天价藏品”接力当中的一棒,然而,屡屡天价,对艺术品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是骄傲、荣光?还是虚幻、警钟?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本期特约:叶佩兰(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柄(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继海(中鼎信文物公司总经理)、希利(伦敦佳士得中国陶瓷及工艺品部主管)、周文翰(《新京报》记者)
天价拍品震动藏界
这件拍出1400万英镑的元青花瓷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罐子上的情节来自《战国策》“鬼谷下山”的故事,画面有一个人坐在虎豹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着一面旗,写有“鬼谷”二字,这件元青花瓷器出品于我国青花瓷烧造鼎盛时期,距今700年,且保存完好,施釉精良,画工细腻,烧制工艺极为高超,堪称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
在北京预展期间,有专家预言此罐成交价将在1000万美元以上。此前,中国瓷器的拍卖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但也有专家认为对此罐估价太高,底价应在50~60万美元。如今这件元青花瓷罐以天价成交之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海内外业界引起极大反响,震惊者有之,欢欣者有之,忧虑者有之。很多海外媒体给予极大关注。美国一家媒体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亚洲人的骄傲。”著名收藏家、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虽然2亿余元的成交价让人有些吃惊,但却很正常,很公平。台湾著名收藏家王定乾是此次拍卖的竞争者之一,出价高达1000万英镑。他表示,虽然最终未能得到这件元青花罐,但1400万英镑的价格,却提升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地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将迎来新一轮涨势。
2.3亿是天价吗?
希利: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们估计他们(买家)认为这个青花罐物有所值,但不至于到如此高的价值,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李辉柄:很难说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瓷器
从报道来判断,该瓷应制造于元代后期。当前全世界元青花瓷器大件仅几十件而已,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由于它们的图案各异,可以说各个都是绝无仅有,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目前,海外收藏的只有伊朗、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其中,收藏最多的是伊朗和土耳其。伊朗大概有20件,土耳其大概有40多件。国内发现这样的大件,保存完整的非常少,但故宫博物院也有类似的收藏。虽然这只元青花罐以2.3亿元成交,但很难说它是全世界最值钱的瓷器,因为竞拍中的价格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周文翰:没有明确证据支持艺术品是比投资股票、地产更高效的投资
这个天价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价格的时期出现,意味着什么?首先,应该说这个价格是收藏界看好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的结果。瓷器价格走高也可以说是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整体走高的反映。由于中国经济继续走强,拍卖市场也前景光明。 但是在这藏品拍卖烈火烹油、新闻频爆的时代,艺术界、经济界的确有人也在担心是否是泡沫,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未来走向如何?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拍卖市场已经出现明显的游资炒作现象,某些投机行为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因此有人把炒作地产、股票的技巧也用到拍卖上,比如有买家在香港春拍买下藏品,再拿到上海的秋拍中卖出,在频繁换手中赚取巨额差价,从长期看这种行为对市场有害无益。 另外,内地市场呈现跃进式大发展局面,难免泥沙俱下,造假、联手拉抬价位等弊病也时有暴露,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让重估价值的企图、短期投机的心态、看好中国经济的远见、炒作牟利的阴谋等等因素都同时呈现在这个艺术和金钱交织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狂热。如部分媒体从业者轻率地“艺术品是股票、地产之后的第三种投资浪潮”之类的言论。其实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看,股票、地产投资都是主流的投资方式,而艺术品是相对更为狭小、专业的投资方式,形成商业方式操作的拍卖也只有三四十年历史,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艺术品比投资股票、地产更高效更保险的论点。事实上,由于审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也会转变,并影响到价格。比如以前欧洲古典画家的宗教题材绘画是主流,可是今天的价格就远远不如印象派。假如100年后,中国人对于中国书画的某一风格的认识发生变化,那书画市场恐怕又是一种新的格局吧!
周继海:2.3亿这个价格还没到位
我可以很确切地说,“鬼谷下山”元青花拍出这个价格远远没有到位。不要把2.3亿当成一个多了不起的价格,我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出2.3亿只是开始。因为就这件东西而言,它本身承担价格风险能力非常强,还有升值空间。很多人都问这件元青花凭什么值这么多钱?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青花这个品种是中国陶瓷的著名品种,量最大,表现方式最多,工艺手段最精湛,同时又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特别高,是一个大品种,皇家民间都烧造,创作空间特别大。其次,元青花是青花的鼻祖,成型的青花就出现在元代,几乎是被历代仿效的。第三,元青花在当时就是外销瓷,很多是带料加工,是中东的商人不远万里带着钴料到中国委托景德镇的瓷窑烧造的,所以中国出土的元青花特别少。这件东西器型完整,传承有序,无论从拉坯、发色、画工来看都是一流,这些工艺性可以说是元青花的至高点。“鬼谷下山”这种题材又很罕见。品种一流、工艺一流、题材罕见,就它本身价值而言,它几乎囊括了一件艺术品的所有价值优势。又正好赶上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期,诸多因素成就了这件拍品成为中国艺术品有史以来拍卖的最高价。
元青花鉴定辨伪及收藏价值
篇5
书画经纪人中国书画鉴定书画拍卖市场艺术品投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与伦比的。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就诚恳地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中国,他的绘画,特别是草虫、耕牛之类,摹拟了中国画的笔法。著名画家梵高,在他的绘画中,也吸取了中国画线条的技法。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成套地引进国际拍卖市场的规则、操作办法,又不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华民族的特点进行改造,制定出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则和操作办法,实现了从商品的价位到买、卖双方遵循的规则,与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都一次性接轨成功。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文化经纪人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他们直接参与到艺术品的拍卖过程中,为艺术品拍卖市场规则的制定,成为联系艺术家和竞买人的桥梁。但在书画拍卖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创造了新的纪录价位,同时也引发了种种问题。
一、中国书画的鉴定
当谈及中国书画的拍卖时,最为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辨别它的真伪。一幅作品的真伪对其价格和是否值得收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1.时代风格。所谓时代风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某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在书画创作中留下的特征及痕迹。它包括每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穿着打扮、建筑样式和审美倾向。二是特殊书体和画风都有其来源和基础。
2.个人风格。每个书画家由于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而其各具特色的性格修养,不同的师承关系和审美观,以及使用工具和运笔用墨习惯的不同,都使作品反映出多姿多彩的个人及流派特色。
3.笔法。指书画作品中点与线运行的形态和方法。从形式上看,笔法可以分为中锋、侧锋、逆锋、偏锋、拖锋、回锋等。又由于每位书画家执笔与下笔的不同,会产生轻重、徐急、偏正、曲折、方圆和虚实的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及流派在用笔和用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4.墨法。即指用墨的方法。它包括浓墨、淡墨、泼墨、破墨、积墨、焦墨和宿墨等。概括的说,就是在水的作用下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程度的变化。和笔法一样,每位书画家所处的时代的影响和个好不同,对墨的使用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墨法特征。
5.设色法。主要分为青绿色、金碧法、浅绛法之别。不同的年代对设色有不同的喜好,收藏者应充分了解不同时代主流色彩的变化,从而在收藏时对书画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
6.结构章法。它包含书法的结体、布局和行款,绘画的构图、布置和剪裁。
总体上来讲,书画的鉴定带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不论是书画经纪人,还是书画收藏者,在进行书画鉴定前应对不同时期书画的主要特征具备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二)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书画鉴定的辅助工具很多,一般来说,它包括款识、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这些主要是根据书画作品的内容,作为主要依据之外的旁证。
二、中国书画经纪人现状
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成熟完善的经纪人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优秀的书画精品要进入书画市场进行流通、保值和升值,就需要艺术家背后的经纪人和专业机构来进行操作。职业书画家通常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中,并不了解市场的需求,而职业书画经纪人更为了解书画市场环境和主流需求,可以对书画家的作品、出席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有计划地通过其安排展会、出画册等手段提升或保持艺术家的知名度。书画经纪人的出现使书画家从自我作品经营过程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去,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书画经纪人的含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书画经纪人立法,根据《辞海》中对经纪人的界定,书画经纪人可以被简单定义为:在书画市场上为交易双方充当中介而收取佣金的人。他不是一个直接的经营者,而靠为双方服务抽取佣金。书画经纪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自然人也可以是经济组织。
(二)中国书画经纪人现状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家与艺术经纪人的合作是多方位的。随着我国书画收藏拍卖市场的不断完善,书画经纪人制度将会成为市场规范运行的必备条件。书画经纪人的存在保证了书画市场上流通作品的质量。就目前而言,主要的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收藏鉴定拍卖公司有本土的北京嘉德,北京荣宝,上海敬华和外资的苏富比佳士得等。这些公司作为书画经纪人在整体上对书画作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做报关,并对艺术品进行包装。
但由于我国收藏市场的起步较晚,专业书画经纪人的数量极少,行业内部整体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发展。经纪人通常为艺术家的亲属或朋友传播,专业的公共关系、营销知识匮乏,且系统的运作经验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也较为淡薄。在未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大力提升整体的行业法规、定价标准及对书画经纪人的专业要求。
三、书画经纪人的作用
在书画市场中,书画经纪人是属于书画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他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双方,传递彼此的需求,促使书画这种艺术品的市场化,保证书画所有权发生合理转移。在书画收藏交易过程中,书画经纪人为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书画经纪人的出现架设了艺术家与市场的桥梁。一方面,由于经纪人长期活跃于书画收藏市场,他们更了解在每一个固定时期最主流的书画主体及风格,经纪人的存在让书画家更好地了解市场,创作出能满足大众期待的作品。另一方面,书画经纪人也自主地塑造和影响着主流审美。当书画经纪人推出艺术家时,通常会对其进行大量的包装和炒作,通过其宣传,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会引起收藏投资的风潮,因此经纪人是书画市场的剂。
2.书画经纪人为市场挖掘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书画家。由于艺术家更注重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和造诣,常不注重对自身作品的经营炒作。职业书画经纪人的出现,为市场发掘出优秀的艺术家,实现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其谋取了经济效益,此外,不同书画风格的发掘和宣传有利于我国书画界的百花齐放,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文化市场百家争鸣的良好状态。
3.职业书画经纪人的出现提升了书画鉴定市场的专业性。就目前国内的书画市场而言,仍非常混乱,对书画买卖管理的法律等还不够完善。书画作为纸面艺术,被临摹仿造的难度较低,很多赝品充斥市场,很多收藏者在投资过程中“打眼”。而通过专业书画经纪人购买艺术品时,经纪人需与客户签订保真协议,以此对收藏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四、书画经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书画经纪人所经营服务的对象是书画艺术家、收藏家以及他们所拥有的艺术品。书画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给书画经纪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书画作为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书画收藏者通常为社会中上层人士,这就对书画经纪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对书画的鉴定和理解水平
由于书画比较容易临摹和伪造,这就要求书画经纪人必须具备较为专业的书画鉴定技巧,即对书画风格的发展沿革历史的了解,对不同时期书画作品章法、笔法和墨法的熟练掌握,以及常见仿造方法的积累。除此之外,经纪人还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和欣赏能力。通过艺术感悟力的提升,书画经纪人需要能够敏锐地发现一幅作品的买点并成熟地将其推销出去。
经纪人不应盲目追求西方艺术,过度炒作西方作品的价格,而是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利用自身的艺术修养,经纪人可充分发掘本土优秀的书画家及一些具有现代时尚张力的艺术作品,促进本土文化的活跃。
(二)较高的公关推广能力和诚实经营的态度
作为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纽带,书画经纪人需积累广泛的人脉关系,从而对书画作品进行有效推广。书画经纪人应积极建立起与主要目标受众即与购买力强劲的消费者和主流推广媒体之间的关系,利用现在化的新媒体手段在网络和传统平台上推广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在维护老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更为宽广的客户群体。经纪人在实践中应不断积累和改善自身的沟通技巧和灵活变通能力,协调处理艺术家、消费者及自身的利益关系。经纪人可为艺术家在博客、微博和一些艺术品拍卖网站开设个人账户,为艺术家与消费者搭建直接沟通的平台,打破艺术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感,为艺术家打造更具社会性的良好形象。
此外,遵纪守法、讲究信誉、遵守职业道德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信用是经纪人的生命,在书画艺术行业一样如此。书画作品尤其是名家和年代久远的艺术品通常价格昂贵,这就要求经纪人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保证所经营书画作品的真实度,同时适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艺术家的名誉。
(三)对书画作品和艺术家的发掘和管理能力
在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操作过程中,书画经纪人可根据自身对艺术的理解,结合对市场需要的了解自主的选择经纪经营的对象。经纪人需在市场中敏锐的把艺术家的创作亮点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合理为艺术家造势。同时,时刻关注书画收藏市场最新流行动向,预见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时与艺术家沟通,确保其可以长时间的保持艺术风潮的第一阶梯地位。
艺术的价值贵在创造。书画经纪人应鼓励签约画家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充分创新,发掘有不同特色的艺术作品。在对书画产品进行经营管理时,应注意到书画作为艺术创作过程,不能进行模范的工厂式标准化生产,正是由于书画作品的独一无二性才导致了其较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在经营时,经纪人还应充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对书画作品进行合理定价,保证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合理对等交换。对作品进行销售时,书画经纪人应担负起保证作品收藏价值的责任。
五、结语
随着中国书画拍卖不断创下新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来关注这一市场。书画经纪人作为书画拍卖收藏市场的催化剂和中转者,成功地联系其买卖双方,传递彼此在市场行为中的需求,促成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转换。一方面,书画经纪人把大量各具特色的艺术品带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作品的真实性和收藏价值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消费者通过书画经纪人的发掘,找到称心如意的投资产品。
书画经纪人在书画作品交易中的巨大作用要求其具备市场经济学和相当量的文化积累,并运用现代化的公关手段建立强大的人脉关系网,遵循职业道德,促进书画市场和理性健康发展,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保障其多元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东.艺术品拍卖市场热从何来.艺术市场,2006,(12).
[2]王林花.浅析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科技智囊,2007,(1).
[3]张新建,李蕊.热市场,冷思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态势.中外文化交流,2006,(9).
[4]刘尚勇.艺术品拍卖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书画世界,2006,(5).
[5]周祥.浅析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6,(12).
[6]张延华.正直崛起的艺术品拍卖业.中国拍卖,2006,(7).
[7]祝君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局限.上海艺术家,2007,(3).
篇6
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且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当前国内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艺术品投资的空前火热局面。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挺进。
这一收藏的社会化除了市场的规模性和民间性不断扩大延伸外,还体现在由媒体参与的互动性和专家指导的经常化上。而作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无疑在文物知识以及收藏导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报刊、电视、网络等传媒纷纷上马收藏、鉴宝栏目,而由媒体牵头组织的各类专家鉴宝活动也频繁举办,更是促进了收藏社会化的进程。
媒体与藏识
文物古玩的收藏、传承与交易,最重要的基础是辨识。有“辨识”才可能有“收藏”。而对一件收藏品作出准确的判断,则需要具备丰富的收藏知识。藏识即财富,这是收藏界公认的真理。藏识越多获利越丰。而通过媒体获得藏识,已成为目前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各类媒体数目繁多的收藏、鉴宝栏目,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广博的藏品知识,如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天津电视台的《艺品藏拍》、河南电视台的《盛世收藏》,以及各类报刊上的收藏板块,都成为收藏爱好者学艺的好途径。以中央2套的《鉴宝》为例,通过收藏品这一载体,利用收藏者与鉴定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发掘宝物所折射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收藏鉴定内容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传递相关投资技巧和市场行情的同时,也使受众了解了更多的收藏知识。
媒体与藏品鉴定
凡是以收藏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书刊报纸都会对收藏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最基本的就是普及了文物鉴定,促使更多的人关注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同时也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收藏和投资。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流入艺术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二是涉足艺术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三是创新高的艺术品越来越多。这种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热潮催生了各地艺术品真伪的鉴定活动,近两年来,由各类媒体收藏、鉴宝栏目牵头举办的收藏品鉴定活动不胜枚举,这些节目、活动将文物艺术品鉴定活动的程序、方式、依据、方法等具体内容,通过文字或图像形式,鲜活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把社会各层次的公众对收藏投资文物艺术品的心态、行为、水准等一系列现状展示给大家,更重要的是把每个鉴定人员的仪态、举止、学识及道德水准、功利追求暴露在公众面前,使受众既丰富了收藏知识,也以此为鉴,形成更加理性的收藏价值理念。尤其是在各种类型的鉴宝藏宝电视节目里,来自各个岗位的鉴定人士和持宝人用自身的表现,使这个舞台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媒体收藏栏目的娱乐化生存
当央视古玩收藏类栏目《鉴宝》的收视率竟然超过了其他貌似更大众的综艺节目的时候,大家才知道,收藏也终于被“娱乐”了。
《鉴宝》的前身,是很严肃而且一本正经地做“收藏文化”的,可从收视率上看,则属于边缘化节目。在唯收视率论的今天,末位淘汰市场效应是铁的法则,收视率是一个电视节目存在的“硬道理”,即使是收藏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节目,如果不大众、不娱乐,也不会有收视率,当然也就没有广告商,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目前央视的《鉴宝》栏目,无论是主持风格和专家鉴定的过程与结果,还是藏品的玄机和受众评估,都明显表现出一种娱乐化的成分。尼尔・波兹曼在《娱乐之死》中这样写道:“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而在这个文化话语的场域里,电视节目必然只能选择娱乐化。
报纸杂志也同样如此,如果一个报刊的收藏版,在开设的时候就被捆绑了销售广告版面的任务,这个版面能做成什么样呢?可以想象,在短期内:第一,它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去吸引最大多数人的注意;第二,它可能被迫去取悦包括拍卖公司在内的广告商。在市场的压力下,每个媒体都面临着生存的问题,而娱乐化、大众化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仓廪实而知礼节,国家兴方重收藏。收藏事业的繁荣是一个渐进式过渡和阶段性突破的过程,需要更多社会层面的互动参与、呵护关注,而媒体作为导向和展示的平台,对于引导收藏爱好者科学理性投资、提高对古玩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传播文化历史知识、推动收藏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7
2007 年5月30 日,香港佳士得在维多利亚港旁的会展中心推出“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的专场拍卖。将近3亿港元的成交额和80% 以上的成交率,在整个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相当抢眼。429 件拍品中有353 件拍出,总成交额高达294,919,000 港元。而由于收藏习惯和文化差异,国际高档珠宝首饰的收藏与投资,恰是中国内地爱好者和藏家颇有兴趣但尚不太了解的。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人一富裕,就会爱上珠宝。大多数中国人一般购买珠宝仅仅是为了佩戴。相形之下,珠宝投资更关注其保值增值,要求珠宝具有完美无暇以及珍罕的特点。投资者不仅要掌握辨别珠宝品质的一般常识与技巧,更要在珠宝投资理念上向国际上靠拢。
高档珠宝不仅仅是作为首饰的装饰美化的功能而存在,它同时也是一种贵重财产,一种可以进行投资运作,使货币保值增值的理财品种与实现财富盈利的手段。在国外,高档珠宝首饰作为一种投资与理财的方式已经普遍存在。高档珠宝是全球通行、几乎没有贸易壁垒的硬通货,国外的富有个人、大公司、大银行的投行部门、基金的投资组合中都有高档黄金、钻石、珠宝,是国际上公认主流投资理财方式之一。
它的投资理财优势具体体现在:
首先,珠宝首饰受货币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绝大多数产品价值跟随着国际市场变动,可以放心地进行个人资产的储藏和增值。
其次,珠宝首饰投资基本不受政治、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得当,几乎不会贬值,永远有最低限度的资金可以收回。在已知投资品种中,珠宝首饰是风险最小、非常稳定而又收获很高的品种之一。
再次,珠宝首饰精品的原产地资源的稀少性决定了需求永远存在,供给日益缩小,后入市者只能从原投资者中获得转让的筹码,这就保证了高端珠宝的价格是整体向上的轨迹。
篇8
上个世纪初,水彩画开始进入中国,由近代我国留学海外习画者将此画种带回国内,水彩画在中国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水彩画颜色的透明性、重色彩技法、干湿技法的运用,使画面显得水融,画面中水的渗化作用、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变化的笔触,带着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中国水彩画相比西方水彩画,具有更为迷人的魅力,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绘画原理,以其独具魅力的笔墨技巧,已潜移默化到每一位中国画家的性灵之中。水彩画家们在这种文化精神的熏陶下,讲究意境、注重构图、追求虚实节奏水色趣味,以优雅、清新的唯美情调为主流,中国式的诗意化和纯粹的审美形式是其审美主调。
水彩画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过程,也是中西绘画、中西美学融合的过程。由于西方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相通的共性,同时暗合了中国画家对生活和艺术独到的认识与把握,因而水彩画在中国不仅得以继承,而且得到发扬光大,特别是在近年来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艺术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水彩画以西画的基础,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内涵,使水彩画呈现出独特的中国式东方意蕴,在艺术品的收藏上具备了很高的学术和美学价值。
水彩画市场异军突起
中国水彩画经过近百年的曲折发展,从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图画馆走到现在,艺术地位不断提高,经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和创作风格。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兴旺,势态可佳,是艺术、学术活动力最强的画种之一。
在各种绘画种类走上拍场之后,水彩画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去年春拍,上海泓盛拍卖就推出了水彩画的专拍,推出500幅水彩作品,这批水彩画作品时间跨度将近40年,最终拍卖的成交率和成交额颇为喜人。但这场拍卖更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成交额,而在于这个专场所引起的艺术品市场对水彩画的关注,以及由其成交成绩所反映出的水彩画的市场潜力。虽然成交结果目前还无法与国画和油画相比,但这也标志着进入中国已经百年的水彩画,渐渐地从市场边缘走出来,中国水彩画市场呈现出逐渐崛起的势头。
相比较水彩画在近期拍卖市场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水彩画在收藏市场上的价值还未得到大多数藏家的发掘。造成近年来水彩画在收藏市场被冷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过去在中国美术界,水彩画相较于国画油画等主要画种,曾经显得有些边缘化,普通观众也习惯性地认为水彩画不过是花卉静物,用来“补壁”的小情趣。由于长期对水彩画存在偏见,其市场重视程度和价位远低于油画和水墨画,如吴作人的水彩画价位只及其油画的三分之一。另外,国内水彩画创作团队的自身宣传比较少,与画廊、拍卖市场的接触不多,跟市场配合度也比较低。
但随着水彩画艺术的发展,艺术家逐渐打破传统对水彩的理解,对色彩的力度、画面的厚重、多层画法等绘画技法进行革新,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水彩的认识,独具一格的品格和审美眼光,赋予了水彩画特殊的格调和美学样式。水彩画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从水彩画拍卖成交排行榜可以看出,进入前10位的大多是名家之作,价格也比其他拍品高出许多。这是由于老一辈画家大多受过严格的水彩画创作训练,他们在写生时,往往选择用水彩画记录自己的观察和色彩感觉,他们的水彩画不仅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往往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相比其油画作品的昂贵身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以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水彩画家殷保康先生为例,其个人对水彩画的创作、学习、研究的60年艺术生涯,映射了20世纪后半期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其作品不仅包含艺术美学价值,同时具备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收藏投资空间不容小觑。
而今,一些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大陆外的收藏家已经开始了针对中国水彩画的专门而系统的收藏。总的来说,中国水彩画的收藏尚是一座未被挖掘的金矿。
水彩画收藏持续升温
篇9
舆论关注度极高。西泠拍卖可能是近一周来被普洱茶圈频频提及的个热词,大家都在企盼或者等待一个结果。当年的那场拍卖会也是如此。
现场的参与度也高。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来了,提供或者不提供藏品的来了,卖普洱或者喝普洱的来了,爱普洱的或者不爱普洱的也来了。当年的那场拍卖会也是如此。
对普洱成为拍卖主角的认同度不高。虽然来者众多,但在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普洱茶能否真正成为一场普通拍卖会的主角,其实还打着问号,更多的人来到现场是一种观望,一种对市场的观望、对前景的观望。这种观望其实与品饮无关,更多的与投资相关。这和当年的那场拍卖会也相仿。
在20年前,人们想的是书画可以在画廊里买到,可以在艺术家的画室里买到,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用得着到这个拍卖会里以高价竞得,而且还需支付令人心疼的10%佣金吗?当初几乎所有人都不可能想到如今艺术品二级拍卖市场的令人观止,谁也想不到拍卖最终会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和价格决定者。
竞标者不多。意念决定了行动。正因为认同度不高,真正举牌的人必然不多,希望能以市场价或者略高于市场价的竞标者也必然不多。当年那场拍卖会的结果也是如此。
但我依然看好普洱茶的拍卖市场。艺术品市场是经过了十年的培育才有今天的风景,普洱茶才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当一件物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愈发显现她的价值时,它一定会具有投资价值,也就一定会真正成为拍卖市场的主角,哪怕它只能成为一个配角。
市场是需要培育的。需要拍卖行具有前瞻性地投入予以扶持,更需要一些技巧性的方法来吸纳买家,消解障碍和顾虑(我也注意到这场拍卖会前所未有地给所有普洱茶注明了来源,还加注了品饮体验);需要卖家更有耐心地寄希望于这个市场;也需要给买家有更多的理由和时间。因为,只有拍卖场成为了一个完成投资梦想的场所,才能够真正成为投资的场所。否则,别急,再等等。
这场拍卖会的另一个特点是中生代茶进入了拍卖行。中生代茶进入拍卖看似生突,实际却是顺理成章。经过十年的陈化,她该到了一个体现价值和价格的时间点了。十年,这是一道槛。除了某些茶品(这并非虚指而是有所指),成千上万吨的普洱茶经过岁月的洗尘,褪去了当初的种种虚幻,该是露出她本来的华质了。
篇10
如果说2003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爆发“井喷”、艺术品收藏领域开始出头的一年,那么时隔三年之后的2006年即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收藏市场迈向全面兴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与成长、正日趋完善和成熟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开始走向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一些新兴的艺术品门类凭借自身长久以来的积淀或来自于国际市场上的推动力,开始突破中国传统艺术品主宰天下的局面,中国的广大藏家和买家也正逐渐打开视野,将注意力转向这个时代的新的强音――正在崛起中的中国“边缘”艺术。
油画:堪与国画共天下
就绘画领域而言,中国内地市场一直呈现国画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中国现当代油画的拍卖早已有之且已形成一定规则与规模,然而与传统的中国画相比,油画却仍始终处于一个被漠视和忽视的地位。
在全球艺术品收藏、拍卖领域,油画都是毋庸置疑的龙头老大,而惟独在中国,油画市场本应该有的繁荣局面却始终难以打开。原因不难理解,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油画的势力虽然遍布全球,然而一旦遭遇到中国本土势力的抵挡,则依然显出一副势单力薄、形单影只的疲软态势。就传统而言,油画属在国内毫无根基的“舶来品”;就审美而言,国画无疑更接近国人传统的精神追溯;就基础而言,国画更有着油画无法媲美的创作和受众群体。两相比照,悬殊的实力对比不能不让关注油画市场发展的人们捏一把冷汗。
然而,自2005年起,一直以来独领的国画市场开始遭遇到空前的动荡,此消彼长中,油画的潜力逐渐被激发,以势如破竹之势打破中国画的垄断地位,开始以平等的姿态争夺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市场中最肥厚的一块领地。至2006年,油画与国画共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基本完成,这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最重要的转变。
为什么油画能够以如此强劲的态势异军突起?
就其本身而言,国际市场的强势影响为油画在中国内地的崛起打造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正在逐渐融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来说,油画的普及和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再者,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成长,培育了一大批中青年的新型收藏家,这个人群普遍有较高的西方文化修养和对于油画的一定的审美认知,需求促进生产,他们无疑是油画市场崛起过程中最大的推动者;再次,“西风东渐”所带来的油画标志着一种新兴的力量和时代的风貌,虽然在西方世界它是传统的,但是在中国它却是年轻的,等待激发的潜力促使着人们去探寻和挖掘,其所引发的新的审美感知也将引领起一个新的收藏热点;另外,相比较于国画而言,油画在现代家居中具有更强的装饰性,融艺术性、收藏性、投资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特征必将使油画在多个画种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反观国画,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成熟,已经在国人心中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其弊端却也随着这发展而始终不灭。究其弊处,首在一个“赝”字,中国书画的赝品自古有之,且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发展近乎完善的行当,一整套历史环境中成熟起来的制假、造假的技巧和贩假、卖假的流程,使得赝品问题成为了中国书画领域中不可规避的问题,鉴别真伪更成为了所有涉猎中国书画的人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作伪手段高超的赝品,即使再资深的书画鉴定家也不能保证可以一鉴真伪,这道门槛使得相当多藏家对于中国书画领域望而却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各类质量不等的赝品也大有泛滥之势,这对于国画的市场发展和进军国际艺术界来说都不失为一个极大的阻碍。
再来从市场角度考量,油画在主流收藏与交易市场的介入虽然对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绘画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门类,多方竞争的结果是促使各方都向更加完善和理智的方向发展。在2006年里,国画与油画遥相呐喊、精品迭出的景况成为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也为中国绘画市场中各方力量的均衡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当代艺术:墙内开花墙外香
2006年初,震动中国艺术界的讯息接连从海外传来:3月30日,纽约苏富比举行以中国为重心的名为“亚洲当代艺术:中国・日本・韩国”的专场拍卖会,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包揽成交价前三名,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张晓刚创作的大幅油画《血缘:同志第120号》更是拍出了近百万美元,霎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总成交价达到1.3亿港元,成交率更是高达98%,打破了此前刚刚在纽约创造的苏富比同类拍卖纪录,其中位列成交价榜首的常玉创作的油画《花中君子》拍出了2812万港元的天价。
真正意义上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大致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只是一些理念前卫、自我的艺术家们纯艺术的自娱自乐,以出生于60年代、经历了朦胧而疯狂的童年岁月的一批人所创作的具有不确定的“情结”和“偶像崇拜情结”的红色题材作品为其代表。90年代初,第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出国门,并开始逐渐受到海外的关注。至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长久的积淀之后终于爆发,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新贵。
中国当代艺术具有独特而明显的“中国”标识或说“当代中国”标识:一种根源于中国传统精神层面、养成于大众视野下的平民生活之中、敏锐把握当代中国国情特点、调和以前卫而超越的当念所创造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于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的探寻。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家的不自信和“”心理的体现,然而对于当代艺术这样一个诞生于西方、成熟于西方的全新艺术理念来说,似乎只有将其置于深厚而强大的中国文化背景之下才有独立和个性发展的可能。
自中国当代艺术诞生伊始,就吸引了部分海外艺术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重视,可以说在海外收藏领域它从来就不是空白,而只是一直引而不发,默默等待时机的成熟。而在国内,虽然当代艺术早已存在于人们的视野,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种少数人实验性的艺术游戏,要上得台面似乎还要经过长久的磨炼,但不得不承认的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堪称当代中国最活跃、最纯粹的一批艺术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