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土方工程;施工;地基
一、施工准备
土方工程通常需要完成下列准备工作:施工场地的清理;地面水排除;临时道路的修筑;油燃料和其他材料的准备;供电与供水管线的敷设;临时停机棚和修理间的搭设;土方工程的测量放线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
1、场地清理
场地清理包括清理地面及地下的各种障碍物。在施工前应当拆除旧有的各种房屋和古墓,拆迁或者改建通讯、电力设备上下水道以及地下建筑物,迁移各种树木,去除耕植土及其河塘淤泥等。此外场地清理工作中还要通过具有资质的拆卸拆除公司或者建筑施工公司完成,发生费用有业主承担。
2、排除地面水
场地内低洼地区的积水必须进行清除,同时更是应当注意雨水的排除,使得场地保持干燥,以利于土方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地面水的排除一般采用排水沟、截水沟、挡水土坝等措施。
应当尽量利用自然地形来设置排水沟,使的水能够直接排至场外,或者刘翔低洼的地区再用水泵抽走,主排水沟最好设置在施工区域的边缘或者两旁,其横断面纵向坡度应当根据最大的流量确定。一般排水沟的横断面不小于0.5mx0.5m,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场地平整的过程中,要注意排水沟的畅通,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置涵洞,山区场地平整施工,应该在较高的一面山坡上开挖截面排水沟。在低洼的地区施工的时候应当除开排水沟外,必要的时候应当修正挡水土坝,以阻止雨水的流入。
3、修筑临时设施
修筑好临时道路及其供水、供电等临时设施,做好材料、机具及其土方积雪的进场工作。
4、工程测量与放线
放置灰线的时候,可用装有石灰粉膜的长柄勺靠着木质板侧面,边撒、边走,在地面上洒出的灰线,标出挖土的接线。
基槽放线:根据房屋主轴线控制点,首先将外墙者优先的焦点用木桩测设在地面上,并在桩顶钉上铁钉作为标志。房屋外墙轴线测定以后,再根据建筑物平面图,将内部开间所有的轴线都一一测出,最后根据中心轴线用石灰在地面上洒出基槽开挖边线,同时在房屋四周设置龙门板或者在轴线延长线上设置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的时候符合轴线位置。附近若有已经建成的建筑物,也可以使用经纬仪将轴线头侧在建筑物墙上恢复轴线的时候,只要将经纬仪安装在某轴线一段的控制装上,瞄准另一端的控制桩,该轴线即可恢复。
二、施工排水
在土方施工中,做好施工排水工作,保持土体干燥是尤为重要的。施工排水可分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
明排水法:就是采用截、疏、抽的排水方法。截,是截住水流;疏,是疏干积水:抽,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这样,可使基坑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既防止流砂发生,又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到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甚至地面塌陷,因此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主要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1、轻型井点。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此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K=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轻型井点3~6m,多级轻型井点6~12m。
2、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时,宜采用喷射井点,其降水深度可达8~20m。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在内管下端装有与滤管相连的喷射扬水器。当高压水经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喷嘴喷出时,地下水即被吸入而压出地面。
3、电渗井点。电渗井点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于0.1m/d,用一般井点不能降低地下水位的含水层,尤其适用于淤泥排水。
电渗井点排水的原理,以井点管作负极,以打入的钢筋或钢管作正极,当通以直流电后,土颗粒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土颗粒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现象,水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现象。
4、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20~50m的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抽水,从而降低地下水位。此法适用土壤渗透系数大(K=20~200m/d)、地下水量大的土层。
5、深井泵井点。如果要求降水深度较大(降水深度大于15m),在管井井点内采用一般离心泵或潜水泵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特制的深井泵。
三、填土压实
为了使得当前土方工程施工中其施工强度能够满足当前设计要求,其在土壤填筑中必须要结合当前设计要求对水稳定性和填土强度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施工模式的设计,选择正确的土料和填筑方法是保证土方工程施工质量中重点的关键。有机物含量大的土壤、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壤、其冻结和液化状态下对泥炭和粘土在施工中由于其结构稳定性能不够很少被当做填实土采用,这样能够保证施工基础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填方工程应分层铺土压实,最好采用同类土壤填筑。这样的填石方式能够在施工中保证土壤的融合性和整体性,如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严禁将不同土壤不均匀地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分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压实机具的性能确定:羊足碾每层铺土厚度为200~3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8~15遍;平碾为200~300mm,压6~8遍:蛙式打夯机为200~250mm,压3~4遍;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压3~4遍。
回填土含水量过大、过小都难以夯压密实,为此要求回填土应有最佳的含水量。当回填土过湿时,应先晒干或掺入干土及其它吸水材料;过干时,则应洒水进行湿润,尽可能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最佳范围内。
回填前,应清除填方区的积水和杂物。如遇软土、淤泥。必须进行换土回填。在回填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并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一般不得超过填方高度的3%)。
篇2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中图分类号:TU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市政排水工程中的箱涵、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一般都需要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工程按照工序可分为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养护等几方面,就实践中所采取的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与管理方法作些介绍与探讨。
一、工程概况
某该工程所在地常年地下水位高,施工场地狭小。该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安全等级为2级。污水生化处理池共两个,其中东区池体平面尺寸为30m×15m,埋深10m,西区池体平面尺寸为25m×18m,埋深9.5m。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池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S6,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
二、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1.模板制作安装工序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模板制作安装的几何尺寸、标高、结构是否合理,均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重视。
2.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密合不漏浆,坚固不变形,吸水性要小。因此本工程采用了钢模,每隔一定时间把模板内表面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保证混凝土有光滑的表面。
3.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模板拼缝严密,不得漏浆。浇筑前,把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入其中,成为渗漏水隐患。工程的侧墙防水混凝土结构壁厚只有30cm,为保证构件的几何尺寸,采用内外螺栓拉结的措施。为了防止水沿着螺栓渗漏,形成引水通路,本工程的模板固定不仅仅采用螺栓拉杆对穿,在拉结螺栓中间还设置了止水铁板。
三、钢筋的制作与绑扎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工程中的“筋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材料之一。钢筋工程的制作绑扎质量直接影响钢筋在使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因此,钢筋工序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极为重要。防水混凝土对钢筋也有较高的要求,本工程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增加握裹力和止水能力,钢筋全部采用了螺纹钢筋,钢筋接头全部采用焊接接头,不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绑扎钢筋时,铁丝头均向内弯曲。钢筋遇到空洞时,均尽量绕过,如必须截断时,则与空洞加固环筋焊接锚固。
2.施工时注意将撑环、撑角设置在双排钢筋之间,对应的位置也相应加设了保护层垫块,撑环或撑角的每一端均采用了焊接的方法固定在钢筋上。
3.保护钢筋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和模板。对现场的管理人员要求做好钢筋保护工作,同时对混凝土浇筑的工人进行交底,要求在现场行走中不得踩踏钢筋,保证钢筋受力有效高度。
4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砂浆垫块做保护层时,均用预埋在砂浆块内的铁丝与钢筋绑扎牢固。本工程防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底板厚度为35mm,池壁、柱子为30mm,其余均不小于25mm。浇筑混凝土前经监理检查均没有发现有负误差现象。
四、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防水混凝土要求较高的密实性,为此,对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拌制及运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齐全。混凝土中水灰比对抗渗性起了决定性作用,增大水灰比的,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其抗渗性变坏。因此,须严格按照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浇筑防水混凝土时遇到下雨天时,项目部对水泥、砂子、石子过磅外,还测定其含水率,调整用水量,严格控制水灰比。
2.把现场搅拌的塌落度控制在3-5cm,施工过程定期抽查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保证连续均衡,间隔不超过1.5h。并应严格防止漏浆和离析,如发生离析、泌水现象时,均在浇筑前进行了二次拌合。
五、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防水混凝土浇筑是其保证其抗裂防渗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应重视模板的清洁,不应有积水,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次混凝土浇捣前,对现场管理人员及混凝土浇捣工人,特别是振捣混凝土操作人员进行班前技术交底,并书面签字后保存。
严格做到定量下料。根据分层浇筑高度和翻斗车的容量,严格进行定点定量下料,这是提高防水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一环。施工员在模板上做出标志,进行定量下料,保证下料均匀,经振捣后就成为均匀的一层混凝土。防止出现不定量下料出现一些大的骨料集中到一起,造成局部缺浆蜂窝,成为日后渗漏的一大隐患。
2.本工程基坑深度大,属深基坑。混凝土由高处自由倾落,其落距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不产生离析采用了溜槽下料。这样就可以防止水泥浆与骨料分离,同时也避免水泥浆或混凝土松散地堆积于钢筋交叉处和水泥浆溅到于模板表面,既造成后面下料困难,又影响结构表面光滑,成为日后渗漏隐患。
3.混凝土振捣时,要求现场旁站管理人员密切注意操作人员操作,及时提醒工人按要求施工,防水混凝土采用插人式振捣器,做到插入要迅速,拔出要缓慢,注意上下层的衔接,震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混凝土因振捣不密实容易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而影响其防水抗渗性能。同时,振捣也不宜过长,以防止骨料加速下沉表面产生浮浆,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插点间距应不大于40cm,严防漏振。
六、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防水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工作的好环,不仅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本工程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进行浇水养护,本工程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适逢7、8月份,正值炎热多雨季节,在每次混凝土浇捣完后终凝时采用带孔塑料薄膜保护,并派专人浇水进行养护7天,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水分过量蒸发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防水混凝土养护不应于14d。
防水混凝土拆模要求也比较高,拆模前先往模板上浇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有充足的水分。拆模后应立即浇水养护,并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或喷涂养护剂,以避免和延缓混凝土失水过快。本工程拆模均在早晚时间进行,防止防水混凝土在中午或温度最高的时间拆模出现失水过快出现干缩裂缝的现象。此外,拆模时也精心操作,防止用大锤硬撬,避免混凝土遭受损伤。
七、防水结构的土方回填
地下防水结构的回填土是最后一道工序,是防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个主要环节。压实时应注意其含水量、土质、压实功能、压实工具及压实方法等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回填时,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等有机物质。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为了防止水池上浮,当构筑物满水试验合格后,就立即进行回填土施工,尽量缩短水池的外露时间。回填前先清理基坑四周的杂物和积水。地下防水结构周围一层夯实的回填土本身是一道可靠而又经济的防水帷幕,因而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八、结语
综上,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积极地采取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参加工程施工的意识,监理有效地责任制,并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标准,按照合理的施工程序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法进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混凝土,防渗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具有地质条件适应性较高、防水防渗漏性能较好、承载能力较强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工程快速建设发展的今天,如何使混凝土防渗墙技术日益完善,更好的满足于现代化的建设施工需求,便成为了现如今从业人员所面临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经过近年来的实际应用,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强化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的关键在于提高开槽的连续性、浇筑的及时性以及施工环节衔接的科学紧凑性。一旦其中一项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将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从而造成延长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等后果,因此,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与发展已刻不容缓。下面本文将对射水法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二.混凝土防渗墙的布置与构造
混凝土防渗墙应用于土坝坝基防渗时,墙体与大坝防渗体相连接,所以防渗墙一般沿坝轴线进行布置,坝体或堰体中的防渗墙一般在坝轴线附近布置。
(一)平面上,为避开不良地基或因特殊原因,防渗墙可布置成折线或者曲线。防渗墙的剖面形式可分为封闭式和悬挂式。封闭式是防渗墙插入不透水的岩石层中,该方案可完全截断渗流。当不透水层较深时,防渗墙未插入不透水岩石层中则为悬挂式,悬挂式无法完全封闭,只能增加渗径。封闭式防渗墙的入岩深度应从防渗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二)对于完整的基岩层面,一般嵌入深度为0.3~1.2 m,若嵌人深度太深,对防渗虽有利,但施工困难,同时增加了基岩对防渗墙体的约束,对墙体的应力并不利。对于风化程度高,裂缝发育的岩层,一种是穿过破碎的地层伸入完整地 基层。另一种是深入破碎层一定深度后,下接帷幕灌浆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
(一).施工工艺流程及槽孔划分
槽孔分两期施工,先施工I期槽孔;再施工II期槽孔,II序槽孔利用成槽器侧向喷嘴和安装好两侧的钢丝刷冲刷一序砼墙段侧壁,浇筑混凝土建成地下连续墙体。
1. 施工临时设施
导墙也称导向槽,是防渗墙施工之前修建的临时构筑物,导墙的中心线也就是防渗墙的中心线。导向槽顶面高程也是墙身、混凝土浇注高程的基准。导向槽的深度一般为0.5~1.0 m。槽口宽度,应大于设计墙厚5~10 cm。导向槽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在导向槽两侧或一侧设施工平台,施工平台要求平坦、坚固、稳定,平台高程略高于导墙墙顶,平台宽度必须满足施工机械及运输机械施工要求。
泥浆系统是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关键,由制浆站、供浆管路和泥浆回收净化设施等组成 。制浆站的位置应尽量靠近防渗墙施工现场,并设置在地势较高的位置,以便于自流供浆。上部的液态部分用泵抽出做为造孔浆液重复利用,下部的固相部分捞出,堆放到弃渣场,施工供电系统包括变压器以及各种线路设施。
2、 设备型号及成墙原理
一般粘土、沙土地质采用第四代CSF-30型射水机建造防渗墙槽孔,CSF-30型射水机建造防渗墙槽孔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泥浆泵抽吸泥浆池内泥浆到成型器中喷嘴,利用高速射流的冲击力破坏地层结构,加之主卷扬机提落成型器的重力冲切作用,形成有规则的槽孔,同时将槽底夹带地层颗粒的泥浆用砂石泵抽排至浆渣沉淀池,经沉淀除渣后回到泥浆池重复利用,槽孔建造完成后,采用常规的水下直升导管法浇注混凝土防渗墙,形成单槽板。槽段连接采用平接,II期槽孔接头处理采用侧面压力泥浆喷嘴冲洗,以形成连接完整的防渗墙。
3、 施工平台
本工艺是三机均在已铺好的同一铁轨上协同作业,故需要纵横方向上的平台、铁轨铺设平整稳固,孔位轨面纵向坡度<2‰,横向高差<1cm。
4、 成槽施工
钻机就位后,调整校正机架和成槽器钻杆的垂直度。利用射流泵及成槽器中的射浆喷嘴形成高速泥浆液流泥切割地层结构,卷扬机带动成槽器及整套钻杆系统做上下往复冲击运动 ,加速凿碎地层。原地层颗粒与泥浆混合渣浆由砂石泵抽出,成槽器上的高强度刃口切割休整槽孔壁,形成具有规格尺寸的槽孔,槽孔长度一般不大于3m。槽孔垂直度误差应小于0.3%。造孔时,孔底浆渣经反循环泵排至回浆池,沉淀后上部含砂量较少的浆液流入泥浆池回收使用。
5、固壁泥浆
采用孔口加膨润土及外加剂,孔内循环自造混合泥浆,为保证造孔时孔壁的稳定和设备安全。成槽中的泥浆性能指标为:密度宜大于1.20g/cm3,粘度30s以上。
6、 终孔及清孔验收
槽孔施工至设计孔深后,停止下放成槽器,将成槽器提离槽孔底部50cm左右,继续喷射净化后的泥浆,当返循环泵返浆或槽孔内泥浆比重≤1.2g/cm3,含砂量≤10%时,停止清孔换浆,可进行下道工序。
清孔验收标准:清孔后1h,应满足:
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cm;
泥浆密度不大于1.2g/cm3;
泥浆粘度不大于40s(马氏漏斗);
泥浆含砂量不大于10%。
7、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泥浆下直升导管法”。由于混凝土浇筑是特殊过程,是防渗墙成墙的关键工序,对成墙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1)混凝土应有较好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一般要求防渗墙混凝土的人孔坍落度为18到22 cm,扩散度为34到40 cm 坍落度保持在l5 cm 以上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 h。
(2) 混凝土应有较小的泌水率。一般要求在2 h内,泌水量不大于混凝土体积的1.5 %。泌水率在1.2 %到1.8% 的混凝土拌合物有较好的黏聚性。
(3) 混凝土应有初凝时间不小于6 h,终凝时间不宜大于24 h。
(4) 混凝土应有密度不小于2100 kg/m3,不要采用密度过小的骨料。
开浇:在每个槽孔开浇前,导管内放置略小于导管内径的软球作为隔离体,隔离泥浆与混凝土,开浇时,预备好一定数量的混凝土,一次性对导管进行封堵。
浇筑过程的控制:混凝土面上升速度应不小于2m/h。浇筑时应随时测量混凝土顶面位置,并在现场及时绘制浇筑图,以指导导管的拆卸工作。当浇筑方量与计划中的混凝土顶面位置偏差较大时,应及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处理;浇筑时,导管的埋深控制在1.0~6.0m之间。
四、 施工质量控制
(一)墙段连接和接缝质量控制
I、II序墙段连接采用平接技术,在I序槽浇注砼初凝后,施工II序槽时由成槽器的侧向喷嘴不断冲洗一序槽砼墙板的侧面,形成两侧冲洗干净的砼面槽孔,浇注砼后I、II序槽孔连接成一道完整墙体。
相邻墙缝的连接质量和墙体垂直度存在密切关系,对此必须加以重点控制。主要技术措施是控制相邻槽孔轴线的偏差、垂直度和接头冲洗质量。轴线偏差控制:导墙修筑间距50cm,铺设轨道时严格控制;垂直度在施工过程中加以监测、控制和调整;接头刷洗质量在二序槽孔造孔时进行控制,主要方法为:待I序槽段浇注的砼初凝后,施工II序槽孔时,开启成型器两侧的扇形喷嘴和安装好两侧的钢丝刷洗刷两侧一序槽段的砼面。施工时,侧向喷嘴距砼面2~3cm,喷射流体压力为0.5-1.0MPa,反复上下运动,每分钟20~30次,运动幅度50cm左右,形成两侧冲洗干净的砼面槽孔,浇注砼后I、II序槽段连接形成墙体。
(二) 孔斜控制
钻机就位开孔前,应严格控制孔位偏差,检查钻机是否固定牢固,刚开孔时应放慢速度,在钻孔过程中,依据实际地层特性,确定所用喷射流体的性能指标、泵压和泵量、成槽器上下频率和造孔进尺速度等参数。尤其在砂层中要适当降低钻进速度,保证槽段的搭接厚度。
(三)墙体质量检查
依据以往工地的施工经验,对于薄墙而言,质量控制主要为过程控制和检查,为检查和评价防渗墙总体质量,可对坝前后水位进行观测和外观质量检测,有时采用比较直观的局部开挖检查,方法为沿防渗墙轴线选定开挖点,开挖深度2.5~4m,槽长4~6m的深坑,检查混凝土墙面整体性是否完好,质地是否坚硬,有无疏松点,墙面是否平整、垂直,相邻槽孔孔斜率是否达标,墙缝有无夹泥,墙厚是否达到设计墙厚,墙体表面有无蜂窝孔洞,外观是否符合要求等。
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安全 管理 措施
正文:
1、土木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起源于国外的生产实践,在自然发展阶段中,安全管理只是被动不式的应急管理,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是以安全文化为核心,施工项目确立以后就要建立一整套符合项目工程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培养安全专业人才,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在开工前应根据施工图编制。
2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1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要搞好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但目前在工程现场的安全工作中,一方面管理人员缺少责任安全意识,作为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的项目经理一味为完成项目进度,而对安全施工的态度不明确,安全施工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施工摆在工作重心,没有正真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由于从管理层面到施工人员都缺乏安全施工的意识导致现场施工安全措施没有做好,管理有没有跟上,都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处理某些问题,一贯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来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为现场施工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2.2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施工人员中,总共有 3000 多万人。其中农民工加大概占到了 59%,甚至有的施工现场其农民工比例可以达到 95%,很多农民工在上岗之前严重缺少对安全生产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的了解学习,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淡薄,再加上有些单位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
2.3监管落实不到位
在现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形成注意,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只是口头上说,并没有落实到位,或者有些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只是注重做好一些外在的安全工作。对于一些实际的安全监督问题,安全监督部门不仅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现状实施调查,同时还要和安全管理中的资料相对照,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工程现场的安全状况。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安监部门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跟踪检查中,必须重视对隐患的治理。
3、改善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强化有关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安全文化的建设,它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迈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加速企业安全的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施工、安全生产应该为企业安全文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它是明确与指导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方向与目标指南,能激发出全体员工主动配合与积极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的培训机制,全面贯彻以人文本的生产理念,将施工人员作为培育出安全文化的立足点与对象,搞好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员工养成良好地安全行为习惯。
3.2加强责任意识与安全教育,提升现场施工安全与员工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要贯彻至工程项目的始终,贯彻至技术、工期以及质量的所有要素中,在所有的要素组成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安全问题,将有极大的可能性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单位要始终坚持做到安全生产,以人文本。所谓施工安全无小事,要始终将施工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与意识。强化责任制,充分落实安全施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强化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对于现场施工的安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安全生产首先就要对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有关安全教育的培训,以提升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当自身的安全意识提升了,那么安全施工其可能性才会增大,更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落实责任生产安全制度责任
生产安全制度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基础保障,它是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根本。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必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制度,在具体的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要确实把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放在安全生产的核心。对于负责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员要采取责任到人,权责明晰化、具体化,安全生产从安全生产的管理抓起,做好责任工作的跟踪检查,出现对于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做的很差的个人或组织,必须要依据责任要求实施责任追究。
3.4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质量
通常情况下,现场施工的操作技术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规范的施工技术操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对规范的操作技术重视。加强现场的施工技术操作的专项治理工作,将操作技术进行统一规范,坚决杜绝因为技术原因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加强对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的考证,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从施工现场的实际出发,对于施工现场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充分做好专项的安全技术方案,以保障施工的安全 ;其次,脚手架的搭设一定要规范 ;最后,将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与搭设工作规范好。
3.5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素进行统计处理,建立判断矩阵。矩阵的内容包括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建筑安全生产激励机制不足够、建筑安全生产教育不充分、责任不落实、意识不到位、基础不扎实、素质不合格、操作不规范。针对这些因素,施工阶段必须增强法制宣传、组织法制教育、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执法力度,要明确激励目标、提高激励标准、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宣传力度、明确宣传教育目标,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施工阶段要不断实行安全生产惩罚制度,明确素质要求,提高从业门槛,建立操作规范的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6在施工阶段安全管理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并熟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力度;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依据制定的具体条款,逐项检查落实;坚持领导负责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督,更好地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加强职业教育,营造安全文化环境。具体要做到试行一线班组长培训上岗制度,推进一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建筑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结语
除了以上措施,还要增加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网络体系,落实经费,实行目标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工人进场时应该组织安全三级教育,职工全员都要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要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安全动态,监理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机械设备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房建工程软地基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追寻目标。但基于软土自身的特点,对地基的处理和施工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与施工,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提高其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不断加强技术和方法创新。本文将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与施工技术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施工技术施,以供参考从而保证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软土工程的性质
软土指的就是天然的含水量较大大、可压缩、而且承载力比较低的饱和黏土,这种土分在我国的沿海、大陆、平原山区的河滩沼泽等地区分布的比较广泛。软土地基的工程有以下几个性质:一、触变性。软土地基在还没与未破坏的时候,是固态的,在被破坏之后就变成了稀释流动的状态;二、高压缩性。压缩的系数越大,许多的压缩变形都在垂直压力为0.1MPa是时候发生,从而造成了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很大;三、低透水性。软土地基的透水性比较的低,因而软土地基的排水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建筑物沉降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十年左右;四、不均匀性。细小高分散的颗粒构成了软土,因而软土的土质不均匀,一旦地面上的建筑超载或是不均匀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沉降,使建筑物出现裂缝;五、沉降速度快。沉降的速度与承载量是正比的,六、流变性。在应力的作用之下,就会有缓慢变形的性质。
二、房建工程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
对于房建工程来说,软土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
是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与沉降量比较的大,同时沉降的时间也比较的长。因此如果在房建工
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房建工程的质量同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一般原则
在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工程施工组织和设计的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四、常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深层水泥的搅拌桩技术
深层的水泥搅拌桩用来处理淤泥、泥炭土以及粉土,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搅拌桩用水泥为固化剂,并用特殊的搅拌机械将软土与固化剂搅拌,从而让软土冷结,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
2.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
深层的石灰搅拌桩适用于软黏土性质的地基,在同样的条件之下,石灰的临时加固的效果要比水泥的效果更好。深层的石灰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对石灰和地基土进行搅拌的,让地基土与石灰发生了反应,当地基土稳定的时候,来提高地基强度的方法。此方法有很多的特点:以简单而且经济合理,二能够有效地使软弱地基得到加固,从而减少软土层的沉降,四提高软土层的承受能力。
2.1对材料的要求。石灰应需要细磨,同时在搅拌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石灰的聚集,石灰最大的粒径要小于2mm。而且石灰要选取无杂质的石灰,石同时氧化钙与氧化镁含量最少为8.5%,其中氧化钙含量最好大于80%。
2.2施工的准备。当施工地的表层硬壳比较薄的时候,要先铺一些砂、砾石垫层,从而便与机械在场工作的开展;通过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所得到的各种指标,选取最好的含灰量为掺灰量;在确定设置搅拌的范围,并选择桩长、桩的截面和桩的根数。
2.3施工要点。粉体搅拌法施工的步骤为:第一步、桩体对位,第二步、下钻,第三步、钻进,第四步、提升,最后提升结束。并依据结构承载力的要求,选定初步桩间距,从而定出搅拌桩所占的面积。同时搅拌桩的排列一般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但是也可四方形。空压机的压力不一定要很高,风量也不宜太大。钻机和桅杆应该安装在载体之上,同时操作要在在地面上进行,而且要达到耐压力。最重要的是在施工的现场要有石灰池,石灰粉要遮盖住,它有很大的作用:一是为了防止飞粉的污染,二是为了防止在遇雨水之后产生了化学反应,而溅伤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带上眼镜。
3.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砂垫层与砂石垫层是使用夯实的砂来替换软土层,其作用就是提高地基的强度、承载能力,并且减少沉降量,同时加速软土层的排水作用,这种方法是现在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方法。
3.1材料的要求。材料的使用最好采用坚硬的砂石屑或者其他的工业废料颗粒。在砂石缺少的地方可以掺入一定量的碎石或者是卵石。所使用的砂石,不能够有草根、垃圾等杂质。同时用来排水的材料,其含泥量最好小于30%。碎石和卵石最大粒径最好小于50mm。
3.2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之前要先检验槽,清除浮土,稳定基坑,草地和孔洞。同时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地面的时候,要采取排水措施,让基坑处于无水的状态。
3.3施工的要点。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铺设应该在同一高度,当深度不同的时候,施工先潜后深。在分段施工的时候,接头的地方应在作成斜坡,并且充分的捣实。在用碎石垫层的时候,为了防止基坑底面的破坏,要在基坑的底部和四侧铺砂,最后再铺碎石来垫层。
4.其他软基处理方法技术
软土地基的方法还有:振冲地基、碎石挤密、砂桩加固、塑料板排水加固、石灰粉煤灰等软基的处理方法。
4.1振冲法加固地基现在已广泛的使用。当用于软黏土时一定要适当的控制水压、电流和填料的密实度等才能保证效果。碎石桩挤密加固地基的方法是用先振动沉入土中然后再灌入碎石。
4.2砂桩加固地基的方法也是适用于软土、淤泥质土等,砂桩就是用振动灌注机械,沉入钢管灌注砂料,能起到排和水固的作用。
4.3塑料板排水加固的方法是将带状的塑料排水板,插入软土之中,然后在加载预压,让土中水溢出,并从砂垫层之中中排走,从而使地基得到很好的加固,但是这种方法施工的工期比较的长。
4.4石灰粉煤灰桩的施工方法和深层石灰搅拌桩的方法比较相识,不同的只是在石灰中再添加一些粉煤灰或者火山灰采用掺合料之后就能够很好的防止石灰桩的软心。
5.高效的施工过程
确保垫层的高效的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施工过程,在进行换填垫层时,应严格按设计施工过程进行。②做好接头处的处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接头处呈斜坡状,同时层与层之间应错开0.5m~1m,并将其充分捣实;③的铺设方法的合理选择,有许多种类的铺设,包括夯实法、平振法、碾压法、插振法及水振法等。压实方法主要是建筑用砂垫层,插振法和平振规则适用于除细砂和泥质含量大于砂垫层施工垫层施工,由此证实高效的换填垫层施工,需要仔细的选择和敷设方法。
6.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6.1遵守施工工艺流程
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桩位放样钻机就位钻机的调整、检验正循环钻进深度高压注浆泵的开启反循环提钻及喷水泥浆下钻的重复搅拌、喷浆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
6.2确保管道良好的畅通性。
6.3保持规范的垂直度。
6.4加强对成型搅拌桩的检查工作。
6.5水泥搅拌的配合比例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建工程中软土地基根据在特定的土壤条件下,采用对不同的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目前除垫层法的施工技术,深层水泥搅拌桩和石灰深层搅拌桩法外,还有其他的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如砂桩加固地基、振冲法加固地基等。总之,在建筑工程中,应在软土地基的处理做的很好,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科技资讯》.2008年03月.
[2]黎文俐.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探讨.工程技术.2010年08月.
篇6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湖南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地下室底板由主塔楼底板和裙楼及回迁楼、公寓楼底板组成,总面积约3.18万m2。根据后浇带把地下室底板划分为18块,每块底板的混凝土单独一次连续浇筑完成。其中主塔楼地下室底板厚度为中间核心筒部位4.5m、外框筒部位4m,再向外厚度变成2m,面积约3000m2,浇筑混凝土量约14300m3,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2、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
2.1设备及泵管布置
主塔楼底板混凝土需要8台输送泵同时浇筑A区底板,1台备用汽车泵。现场有出入口4处:南大门、东南大门、西北角大门及东北角大门。混凝土浇筑时,各大门均设混凝土泵送设备。
2.2浇筑及振捣
由于主塔楼A座底板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约1.35万m3,每台泵的泵送能力为30m3/h,需采用8台泵浇筑,另准备1台汽车泵备用,施工中应确保每台泵连续运转。每台泵在现场至少有2台罐车供料,确保混凝土连续施工。布料时,相互配合,平齐向前推进,以提高混凝土泵送效果,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为杜绝混凝土接槎处出现冷缝,计算混凝土浇筑的最小需求量。若不出现冷缝,则混凝土浇筑需求量为:53m(南北向长度)×0.5m(浇筑分层厚度)×20m(流淌长度)×2(按2层考虑)/8h(缓凝时间)≈132m3/h。现场应将混凝土入模坍落度控制在(160± 30)mm。
为保证浇筑对周边不产生太大影响,将考虑在周五晚交通高峰后开始,周一早高峰之前结束,因此考虑在2.5d内浇筑完成塔楼底板,混凝土需求量为:14300/(24×2.5)= 238m3/h,因此塔楼计划混凝土需求量为238m3/h。
初始浇筑筏板时,由于板厚>3m,采用串筒将混凝土自泵管出口送至作业面,以减小自由落差,防止混凝土离析、分层。串筒架设如图1所示。
浇筑方法采用“斜向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浇,一次到底”的连续施工方法。
为保证每处混凝土初凝前被上一层新浇混凝土覆盖,采用斜面分段分层踏步式浇捣法,按1∶6坡度自然流淌,分层厚度≤500mm,分层浇捣使新混凝土沿斜坡流一次到顶,使混凝土充分散热,从而减少混凝土热量,且混凝土振捣后产生的泌水沿浇捣混凝土斜坡排走,保证混凝土质量。
图1串筒架设示意
2.3泵管加固措施
整个底板均采用混凝土固定泵浇筑。由于基坑较深,泵管必须按阶梯形设置,防止堵管,泵管架需与基坑腰梁拉接以提高稳定性。为避免泵管振动影响底板钢筋位置,泵管需架设在支设的钢管架上,在钢筋面上采用垫橡胶轮胎的措施,缓冲输送泵的冲击力。如图2所示。
图2 混凝土泵管竖向加固示意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3.1浇捣时间控制
根据超厚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流淌摊铺面及收头等因素,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8h以上,两层混凝土浇筑时间差≤6h。
3.2泌水处理
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必然会有游离水析出并顺混凝土坡面下流至坑底。为此,在基坑边设置集水坑,通过垫层找坡使泌水流至集水坑内,用小型潜水泵将过滤出的泌水排出坑外。同时在混凝土下料时,保持中间混凝土高于边缘混凝土,这样振捣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得到克服。当表面泌水消去后,用木抹子压一道,减少混凝土沉陷时出现沿钢筋的表面裂缝(见图3)。
图3泌水处理
3.3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须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刮尺抹面和木抹子打平,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促进混凝土养护。在终凝前再进行抹压,要求抹压3遍,最后1遍抹压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3.4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混凝土配合比(kg/m3)为:P·O42.5水泥∶水∶中砂∶5~25mm石子∶5~10mm石子∶Ⅰ级粉煤灰∶S95矿渣粉∶SP-8CR泵送剂=245∶102∶724∶945∶ 105∶100∶95∶4.4,水灰比为0.38。
3.5混凝土测温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底板浇筑量大,且要求一次连续浇筑,浇筑后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容易产生较高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处理不好会导致温度裂缝,影响结构使用性能。因此,对于塔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监控成为本工程的难点之一,必须予以重视。
测温时应记录表面温度(即覆盖层和混凝土表面间温度)、20cm处温度、中心温度、底部温度。测温时,升温阶段(一般在浇筑后72h内,具体以测温数据为准)2h测量1次,降温阶段每4h测量1次。当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
先用温度计测试环境温度及混凝土表面温度,然后用测温仪按测温点的编号顺序测试,待测温仪的显示数字稳定后(一般每点≥3min)读取数据,并与前一次测试温度数据对比,当温度升降变化确定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才予以记录。如发现温度数据异常,应在该测试之后0.5h进行1次复测。
3.6混凝土养护
3.6.1保温保湿自然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接近初凝时,在上部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分散发不会太快。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在上面覆盖3层麻袋(总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并在上表面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加强保温层的不透风性能,及防止突降雨水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
3.6.2模板带水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后,模板不予松动和拆除。对于无模板部位(如采用快易收口网的侧面部位),则需在外侧用铁钉钉上1层或数层麻袋,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25℃。
由于在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比较快,在第1~3天每2h进行1次测温;第4~28天每4h进行1次测温。内外温差25℃,及时增加覆盖保温。养护层厚度应根据混凝土温度情况及时调整,如内外温差
3.7底板后浇带
后浇带混凝土要求掺膨胀剂,强度提高1个等级,接槎处设置膨胀止水条。后浇带混凝土使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施工时应先进行清理、调直钢筋,在凿除松动和不规则的混凝土前,在其两边弹墨线,然后按墨线凿除,使后浇带两边整齐,成一条直线,安装止水条,用水泥钉固定。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先浇水湿润,使旧混凝土充分吸水。底板后浇带的做法如图4所示。
图4底板后浇带
图中A为C15混凝土垫层厚度;C为建筑防水层厚度,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缓膨胀性能,其7d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止水条应采用水泥钉固定,间距200~500mm。
3.8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本工程为超高层建筑,其基础部分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块体相对较厚、体积相对较大、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渗等级较高的特点。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温度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裂和抗侵蚀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
3.8.1混凝土级配调整
采用掺粉煤灰的方法,优化混凝土级配,减小水灰比。应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经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商,确定混凝土采用90d强度进行评定。但增加留置3,7,10,14,28,60d强度试块各1~3组,用以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变化情况,为工程施工(如钢结构安装)提供强度依据。90d试块按规定留设,用以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评定。
3.8.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最高温度控制在35℃内。混凝土采用斜向分层浇筑,并注意加强混凝土振捣。
3.8.3加强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表面标高控制完毕振捣密实后,在其表面覆盖1层塑料薄膜,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外泄。混凝土初凝可上人后,即在上面覆盖麻袋及最顶层塑料薄膜。在墙、柱中部,也需将塑料薄膜剪成小条覆盖保水养护。
3.8.4防渗措施
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监督,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严格按设计要求的防渗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力求做到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优化,同时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加强现场混凝土的收料及泵送管理,严禁向混凝土中添加生水和超过初凝时间后向泵车倾倒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应密实,振捣棒应连续振动,不能漏振。
4、结语
本工程由于施工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及养护措施落实到位,效果良好,施工结束后,跟踪观察未发现底板裂缝。实践证明,要防止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温度裂缝,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浇筑层厚度,浇筑后要进行测温,随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降温及养护措施,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 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篇7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渗漏水
地铁工程的防水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因隧道、车站等结构渗漏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甚至影响人身安全的事例在国内外都屡见不鲜。在广州,据了解2002年投入运营的地铁二号线,至今仍有渗漏水不断地出现。
在防水措施各个环节中,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最易发生一些细节上的疏漏,这些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往往是设计图中没有明确要求的,需要靠施工及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保证的,而正是这些设计中都无需再“赘述”的细节要求未能达到,才容易导致工程渗漏水的出现。
1 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
矿山法隧道工程初支经常出现超挖、欠挖现象,如果施工二衬前未对欠挖部位进行处理,则容易导致局部钢筋保护层过小。由于防水混凝土中水泥固有收缩作用的弱点,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客观影响,如保护层过薄则极易开裂,地下水极易从这些薄弱部位渗入,并沿钢筋爬向混凝土内部,在混凝土不密实处出现渗漏。
防止措施:矿山法隧道二衬施工前,应对开挖断面或初衬基面进行复测,根据复测结果对欠挖部位进行处理,保证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及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绑扎二衬钢筋时,应以合适的间距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垫块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在钢筋工程全部完成浇筑混凝土前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看有无垫块被压碎或移位的情况,并及时补放或调整。
2 防水混凝土一次浇筑量不能过多
篇8
关键词: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钢支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1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
本工程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修整的办法施工,配备一台W)1001,1 m3反斗挖掘机,边挖边退,由于场地标高在-2.8 m左右,基坑底标高为-5.5 m,开挖高度约为2.75 m,故采用一次开挖完成。挖出的土方由自卸车拉至附近第二期C栋工程用地内临时放置,由于土方量超过3 000 m3,故需配一台推土机把堆土层叠高。基坑开挖采用大放坡方案,边坡按50b角开挖,面捣C20混凝土100 mm厚,纵横配
2 基坑内、外排水措施
由于本工程土层中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做好基坑内、外的排水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使地下水顺利排出,开挖至相应标高,沿基坑周边先挖一条深1.3 m、宽1.5 m的沟槽,随挖随填3号~5号石子形成盲沟,其上砌明沟。地下水通过盲沟排入集水井,地面雨水通过明沟排入集水井。基坑内集水井井内积水由潜水泵抽出。土方开挖阶段的排水沟在基坑内和基坑外分别设置。坑外排水沟在土方开挖前设置。基坑内沿四周设置200 mm@400 mm的排水沟,并在四周分别设置集水井,排水沟采用砖砌,集水井采用钢筋笼包钢丝网,周边填石子的办法做成。基坑内随土方向开挖,在基坑四周设置简易排水沟和简易集水井,随挖随设。土方全部开挖后,将四周的盘水全部疏通,使水排入集水井内,用潜水泵抽至地面排水沟,然后排至市政下水道,使基坑内保持干燥。
3 土方开挖问题的控制及预防
3.1 基坑变形控制
深基坑土方开挖一般为垂直开挖,支护措施不当会造成边坡失稳而产生整体滑移。 在本工程中,近距离的较高层已建建筑、土层搭配不尽合理,造成边坡的大荷载、水压力大、土体透水性强而稳固性较差等问题,这些都是基坑开挖的不利因素,易造成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基坑变形,所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控制。
(1)垫层加厚。 为了避免局 部 开 挖 对 支 护结构的变形 影响,挖至基坑阴角处,达到设计槽底标高后立即浇注混凝土垫层,厚度 200mm,配 Ф8mm@200mm 单层钢筋网片,起到支顶作用。
(2)降水控制。 工程两侧毗邻原有建筑物,为了保证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严格控制降水井的水位,采用测绳测量井内水位。 开挖第三步土之前,统一大口井内水泵的深度,一律控制在比槽底设计标高低 1 m 的位置。 抽水时,水位回升较快的井 0.5h 抽一次水,水位回升速度慢的井一般 1h 抽一次水。对于水量较大的井、水质混浊的井及时上报监理并采取有效措施。
(3)后浇带加设支顶。 由于后浇带是贯通设置的,为了避免工程桩侧向受力过大而被破坏,在后浇带位置设混凝土垫做支撑作用。
3.2 基坑壁侧位移控制
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的位移是正常的,但如果监测位移累计 30mm 或位移发展超过 3mm/d,则为超过报警指标。 措施包括加快垫层施工、加厚垫层厚度,采取随挖随浇的方法,是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它对于制止位移发展也有一定作用。 为尽早发挥垫层的水平支撑作用,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掺入早强剂。 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 基坑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回填碎石垫层,浇注混凝土垫层。
3.3 基坑壁渗水处理
在基坑壁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虽然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方法。 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墙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 20~30mm,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支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 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的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对渗漏水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漏水位置离地面较浅, 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 500~1000mm,在支护墙后用密实混凝土进行封堵。 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墙后采用压力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 采用压力注浆时会产生一定压力,引起支护墙向坑内的侧向位移,必要时应在基坑局部回填土, 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3.4 坑底隆起变形处理
坑底土体隆起是坑底土体在原有应力状态下因垂直卸荷而产生的结果。 随着开挖深度不断加大,坑内外土面高差不断加大,到达一定程度时,将导致基坑坑底产生塑性隆起,同时在基坑周围产生较大的塑性区, 甚至会引起地表的沉降。 可采用以下处理措施:井点降水正常进行,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应降至底板下 0.5~1m,避免产生橡皮土。尽快浇筑垫层和底板垫层可加厚或加放钢筋,减少坑底暴露时间。 对坑底土层进行加固,必要时,采取压密加固深层搅拌桩。
3.5 基坑流砂处理
在细砂、 粉砂层土中往往会出现局部流砂或管涌的情况。 如流砂等十分严重则会引起基坑周围的建筑、管线的倾斜、沉降,对基坑安全非常不力。 对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土方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注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0.5~1m,降水是防治流砂的最有效的方法。
3.6 基坑管涌的处理
管涌一般发生在钻孔灌注桩附近,造成管涌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坑底下部钻孔灌注桩中出现断桩, 或施打未到标高,或由于排桩径距较大,其后止水帷幕又出现漏桩、断桩或孔洞,造成管涌通道所致。
4钢支护支撑体系施工
第一步开挖挖掉了上层杂土及碎砖石和工业垃圾,下层主要为粉土和粉质粘土。地质较软,地下硬块较少,便于静力压钢桩。
4 1 钢支护体系预制钢支护体系包括:钢立柱、钢支撑和钢拉杆等。钢立柱下端要做成尖头以便在静压时减少阻力,钢支撑和钢拉杆应按图示尺寸提前下料以便快速施工。钢支撑和钢柱在焊接时要保证焊接质量,并做防腐处理。
4.2钢支撑及护坡体系施工
考虑到节点受力主要为轴心受压,钢支撑就位时应保持中心线一致,为保证钢支撑就位和连接,安装前应搭设安装平台,钢支撑就位后,各分段钢支撑的中心线尽量保持一致,必要时应调整支托位置(辅以仪器配合),用千斤顶对钢支撑施加预应力,接下来焊接拉杆,安装护坡板,当土体下滑时,护披板可以挡住土方,阻止土体进一步下滑
结语
本本文提出的监测数据处理方法是可行的。通过钢支撑两端的弯矩可以求出腰梁或冠梁与钢支撑连接处两侧的弯矩。对腰梁或冠梁的一系列截面弯矩加以分析,可以近似得出腰梁或冠梁的弯矩分布图,从而反映出灌注桩传来的土压力分布状况。这样有助于结合其他监测项目的数据分析施工过程中基坑的稳定性。重点说明了其施工工艺及其方法,是我对深基坑土方开挖及钢支撑施工工艺的几点看法,如有不足,望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吴恒立.计算推力桩的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6.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混凝土 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33-01
引言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腐蚀,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为重点,并对混凝土发生裂缝的类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与防治策略。
1.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而言,混凝土工程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裂缝病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1 温差和干缩性裂缝病害
干缩性裂缝病害常见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或在工程施工中后。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混泥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在凝固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表面散热较快,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内外形成较大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力。拉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表面水分散失较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这种不同步变形使混凝土结构内部受到约束,结构表面产生拉应力,形成干缩性裂缝。
1.2 塑性收缩裂缝病害
所谓“塑性收缩裂缝病害”,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前,因其表面出现了严重的快速失水而产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该种裂缝容易在较为干热或大风天气条件下形成,裂缝中间宽、两端细、长短不一,且互不连贯。该种裂缝短则在20~30cm之间,长可达2~3m,宽度一般为l~5 mm。之所以会产生该种类型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强度不达标,或者在混凝土终凝前强度相对较小时,高温、大风天气使其表面出现了快速失水现象,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混凝土的强度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出现裂缝。
1.3 沉陷性裂缝病害
沉陷裂缝病害产生的主要是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地基浸水挠动,模板刚度不足支撑底部松动等原因导致。尤其在冬季施工时,模板通常支撑在冻土之上,冻土融化后可能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该种裂缝通常是深进、贯穿性的,一般情况下,走向与沉陷状况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沿地面垂直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会出现错位现象。模板支撑间距过大难以支撑混凝土结构的重量时,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下沉或裂缝。
1.4 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
除以上物理学病害外,还存在着一些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比如骨料中含有氧化硅等物质容易和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Na2O、K2O)起反应,即碱骨料反应,显然这是一种化学病害。该反应会吸收其中的大量水分而增大体积,导致混凝土酥松、膨胀,最终形成裂缝。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透过混凝土中未完全充水的粗毛细孔,扩散到混凝土内部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的空隙液所溶解的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碳酸盐或其他物质,使混凝土中钢筋的钝化膜破坏,钢筋发生锈蚀。钢筋生锈后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开裂,碱性骨料反应性病害、钢筋锈蚀性裂缝病害等。这些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较为普遍的裂缝病害问题。通常发生在混凝土结构应用期间。一旦出现该种病害,则很难进行有效的补救。
2.裂缝病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防治上述裂缝,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构建原材料的质量对裂缝病害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构件原材料的质量,比如采用杂质少、粒径适大、强度高、级配好的砂石骨料,尽量减少混合料孔隙率;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标号和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对于标号相同的水泥,当其活性出现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配合比;通过掺加减水剂和缓凝剂等外加剂,减小砂率,减小塌落度。使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2 混凝土配制方法要科学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按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配料,严格对混凝土拌和用水进行检验,避免氯离子含量超标。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为减少用水量,改善和易性可使用合适的外掺剂;用水量误差不得超过1%,外加剂控制在2%以内。采用电子称或其他现代配料机械设备准确配料,尽量不采用人工手推车按车计量的配料方法;材料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只有保证其配制方法的科学性,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2.3 改善水工混凝土施工工艺
采用分层分段法进行浇筑,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化热散失非常有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小内外温差,减少裂缝病害发生的概率。优化配筋,以免应力过于集中,并强化其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尤其是孔洞四周、变断面和转角位置的配筋,可能会产生集中应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孔洞周围增配适量的斜向钢筋或钢筋网片,并对变截面进行局部处理,确保截面能够有效地过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增配一些抗裂钢筋,以防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平面尺寸相对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影响。
2.4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各构件或整体结构出现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施工质量问题,对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控制施工中各工艺环节,比如水泥、砂、石的用量、水灰之比和含砂率等。混凝土施工要事先制定完备的温控措施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改进施工机械,改善施工操作方法,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不受影响和破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尽早洒水、保养,要从养护方法、时间和材料等方面下工夫。
3.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其内因与外部条件,非常复杂。既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因此我们对某一种裂缝的产生,应综合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裂缝产生的原因,为以后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积累经验。出现裂缝的时候想办法进行弥补,减少裂缝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混泥土施工进行严格把关,从原材料的控制入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之间通力协作,及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免延误补救时机。这样才能能够真正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达到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学龙,刘金梅.谈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
[2] 李华东.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8).
篇10
关键词:石灰土基层;施工工艺;质量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U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t aims at the lime soil compaction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common disease produces seriou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lime soil grassroo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common faults
石灰土强度的形成原理,是在粉碎的土料中掺入适量的具有一定细度石灰,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后,既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石灰土的强度。灰和土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板体,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
一、施工工艺
(一)施工准备
1、材料要求
(1)石灰:石灰土所用石灰宜用1-3级新石灰。
(2)土:石灰土所用土以就地取料为上策,凡塑性指数在4以上的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均可用于修筑石灰土,塑性指数7-17的土最好(易于粉碎均匀,便于碾压成型)。
(3)水: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使用。
2、机具(以机械拌合配备)选择
(1)水车(3.5-4.0t)2-3台,消解石灰,拌合灰土用。
(2)压路机8t一台,12t一至二台。
(3)拖拉机
履带式54-75HP(马力)或胶轮55HP(马力)3台,4-5铧犁一台,耙(缺口重型圆盘耙)1台,平耙1台。
(4)找平机1台。
3、作业条件
(1)土基(路床)已验收合格(地下管线已竣工),中线高程等的测量工作已能满足铺土要求。
(2)石灰土已消解过筛,数量能满足施工拌合段需要。
(3)备土
①是不作路床利用路床标高以上的土层,预留好灰土层需要的土层度,其上直接铺石灰就地翻拌;
②是路床成活后,摊铺拌合好的石灰土。
(二)施工程序
1、拌合
(1)碎土
利用拖拉机牵引(悬挂)多铧犁,干拌2遍,先从拌合段(一般200-300m)起点边线插犁(内翻)向内逐次耕到中心,从中心向外逐次绞耕(外翻)到两侧边线,如此反复两遍,然后重耙四遍,轻耙两遍使土翻向中心,外翻四遍,轻耙一遍将土犁到设计深度,不留空白。
(2)干拌
用重耙在已翻拌松动的混合料上进行碎土拌和,翻拌遍数应视碎土和翻拌均匀程度而定,一般不少于四遍并使耙过的混合料达到基本平整,有时可使重耙尾随铧犁配合作业,然后轻耙两遍,再使土翻向中心;犁耕一遍,又重耙四遍,轻耙两遍,检查犁的深度,土的颗粒符合要求,使灰土拌合基本均匀,表面比较平整。
(3)湿拌
干拌完毕立即测定含水量,并视施工季节控制洒水量,加至最佳含水量,洒水量须严格掌握,宜早洒、勤洒、细洒,洒水完毕进行湿拌,先外翻一遍,将上层加水的灰土层翻入下层,又将底层未拌匀的灰土翻至表面,再用重耙四遍,轻耙两遍,达到灰土拌合均匀一致,表面均匀平整、基本符合路型,及时用按设计要求整出路拱。
2、检查调平整型
(1)检查项目:在湿拌结束即进行下列各项检查。
有无遗漏未犁到之土埂。
灰土厚度、标高、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灰土外观拌合均匀、色泽一致。
④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的土的简单鉴别法:用手捏灰土可成团,较费劲,手掌无水印,灰土团自50cm处落在地上散成蒜瓣形块状,自1m高处落在坚实地面上即松散,这些现象接近最佳含水量。
(2)整形
①掌握虚厚
用边桩拉横断平线下反尺寸掌握灰土虚厚=施工层厚×1.6-1.8(实验得到)。
②采用找平机找平。
③施工段落严禁行人及一切车辆通行。
3、稳压
(1)稳定是灰土进行压实前的试压阶段,灰土内部和外部的某些缺陷,可通过稳压予以补救。
(2)灰土整形约50m即可开始碾压,稳压是碾压的开始,用8t碾稳压必须重轮在前自路边向路中央大摆轴匀速碾压。
(3)如发现高程及平整度差异较大,应及时翻松找补找平。
(4)如发现有横向均匀裂缝,可能是含水量不够所致,须补洒水花,拌匀整流器平,局部有软弹现象是含水量过大,须翻开,掺拌干灰整平。
4、碾压
(1)用12t以上压路机,自路边开始向路中心碾压4-6遍,压实度即可达到或接近要求。即时检验,如发现压实度未达到要求时,尽快补压。
(2)灰土整理后应及时碾压,当天碾压成活。
(3)碾压方法:先从路一侧边缘开始,外侧的1/2压在路肩上,以60-70m/min的速度,每次重轮重叠1/2-1/3,逐渐压至路中心,再从另一侧边缘同样压至路中心,即为一遍,碾压一遍以后,应再仔细检查平整度和标高,即时修整。
(4)每层摊铺虚厚不宜超过25cm。
5、养生
石灰土在碾压完毕后的5-7天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利于强度的形成,避免发生缩裂和松散现象。
二、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搅拌不均匀
1、现象:石灰和土掺和后搅拌遍数不够,色泽呈花白现象。有的局部无灰,有的局部石灰成团。更有甚者,不加搅拌,一层灰一层土,成夹馅“蒸饼”。
2、原因分析:无强制搅拌设备,靠人工,费时费力,加上管理不严,便不顾质量,粗制滥造,搅拌费力,不愿多拌。
3、危害:如果掺和不均,灰是灰,土是土,土与灰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不完全,石灰土的强度将达不到设计强度。
4、治理方法:按施工技术规程的规定
人工搅拌:(1)将备好的土与石灰按计算好的比例分层交叠堆在拌和场地上;
(2)对锹翻三遍,要求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花白现象。土干时随拌随打水花。加水多少,以最佳含水量控制。
机械搅拌:方法很多,有用平地机搅拌,专用灰土拌和机搅拌,农用犁耙搅拌。不管用什么方法就地搅拌,都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均匀度、结构厚度、最佳含水量。
(二)掺灰不计量或计量不准
1、现象:在石灰土掺拌过程中,加灰随意性较强,不认真对土、灰的松干容重进行试验计算,或虽有计量只是粗略体积比。
2、原因分析:(1)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了解剂量是直接影响着灰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2)管理人员未经试验计算或虽经试验计算但对操作者交底不清。
3、危害:在生产实践中,石灰剂量应不低于6%,不高于18%,如果计量不准,低于6%或高于18%都会使灰土强度降低。
4、治理方法:石灰土的石灰剂量,是按熟石灰占灰土的总干重的百分率计算。要取得准确的剂量,就应经过试验。取得最佳配置方法。
(三)石灰过干或过湿碾压
1、现象:掺拌摊铺的灰土过干或过湿,都偏离最佳含水量较大。往往是过干时,在进行碾压后,再在表面进行洒水,这样只是湿润表层,不能使水分渗透到整个灰土层。过湿是碾压出现颤动、扒缝现象。
2、原因分析:(1)土料在开挖、运输或就地过筛翻拌过程中,土料中原有水分大量蒸发,翻拌过程中又未重新加水。
(2)所取土料过湿或遇雨或灰土掺拌后未碾压遇雨,没有进行晾晒,在大大超过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
3、危害:灰土在过干或过湿状态下碾压,均不能达到最佳密实度。过湿的土料或过湿的石灰均不能搅拌均匀;过干的灰土层,只在表面洒水,只能使表层达到较低高密实度,整流器个灰土层不会达到一致的最佳期密实度。这样将导致灰土层承载能力的降低,危及整个结构的寿命。
4、治理方法:(1)石灰土搅拌必须具备洒水设备,如果在取土、运输、翻拌过程中失水,就应在翻拌过程中随搅拌随打水花,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同时在碾压成活后,如不摊铺上层结构,应不断洒水养生,保持经常湿润;灰土强度形成过程中,一系列相互作用都离不开水。
(2)取来的土料过湿或遇雨后过湿都应进行晾晒,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行加灰掺拌。如拌和后的灰土遇雨,也应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如灰土搁置时间过长,还要经过试验,如果石灰失效,还应再加灰掺拌后碾压。
参考文献
[1]《钢渣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