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经济;水利现代化;水利建设
中图分类号:TV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08-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水利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经济的发展也尤为乐观,不仅给社会带来了良好的效绩,同时在水利行业的运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江苏省靖江市拥有长江水域面积108.9km2,拥有长江岸线50.65km,处于沪宁长江水道的中心地段。同时,为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江苏省委政府1号文件、泰州市5号文件等,靖江市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等建设,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安全保障与高效利用、水环境治理与环保等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正是由于区位优势、条件优势和政府主导,靖江市依托水利资源,形成了船舶制造、机电及汽车配件等主要工业门类,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水利发展现状与成绩
水利发展必然提到水利经济学这个概念。水利经济是水利行业各类经济的总称,是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的一种行业经济,是水资源的整合利用、保护、管理以及旱涝灾害防治过程中各种社会生产的总和。他包含水利建设中内部及其相关联系的外部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水利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与民生背景下水利经济的发展。以靖江为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水利相关企业收益、水利环境收益、水利民生收益。正是靖江政府长期以注重水环境为前提,结合政策的辅助,才实现了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
水利发展成果:如何评价水利发展水平,目前主要依据水利现代化的标准。水利现代化是指在水利领域利用现代思维转变人类传统水利观念,广泛采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工艺设施,新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方法和网络化新型系统装备管理水利,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治防水污染,建立供需协调的发展机制和决策科学化、新型化的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靖江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步跟上了水利现代化设施配备,从除涝减灾到水生态保护体系,再到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水利管理服务对应的系统设备。本文主要以靖江为例,在建设水利现代化背景下的水利事业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水系布局。靖江市充分利用南临长江,北接界河的区域优势,大力开挖整治内部河道,形成县级、乡级、村级三级河道管理体系,纵横交错,互相贯通,并与长江、界河相连的江河一体,融为贯通的水系网络,为城乡供水、防洪除涝、航道养殖以及治理水环境奠定了基础。
2.初步建成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通过长江、界河等的综合治理,已经形成了以长江和结合堤防为屏障的防洪除涝体系,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靖江长江江港堤防长达95.69km,防洪能力达到设防标准。农村80%的区域达到了1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20%的区域达到了5~10年一遇的除涝标准。
3.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增强。靖江全面实行区域供水,开展了许多水资源调配方面的工程,实现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供给,重要工业和生活供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0%和95%。在注重用水的同时,靖江市也关注节水工程的开展,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用水效率有所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46%。
4.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取得了初步实效。为加强靖江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监督力度,对城区河道进行疏浚驳砌,大力实施农村“双清”工程,且为了处理好垃圾问题,以防出现垃圾入水现象,市财政划拨专款用于河道管理经费补助,伴随城区污水处理厂的落成,工业、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率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靖江市的水利现代化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投入放在了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更新改造排涝站、灌溉站、防渗渠道等,农田灌排能力不断提高。
二、水利建设取得的效益
水利事业的发展,一定的投入是必要的。当政府投入或者自身融资时,要充分论证投入的产出,即效益。也就是涉及到水利经济发展的目标取向问题,国家、群体(行业)、单位(个人)三者目标取向理论上是一致的。首先要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其次是水利行业发展的良性的运行,再次是单位和项目的个人的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高投入,靖江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环境和社会效益。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本源,随着人类对于优良环境意识的增强,大家认为现代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必须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皆佳的城市,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水环境。靖江由于水环境整治滞后于开发,损失了不少亲水经济资源。近年来,靖江市政府在专门派专员前往新加坡学习水管理模式之后,针对靖江水利当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矛盾加剧的趋势,成功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水、治水经验,从污水处理入手,在民众中宣传环保意识,在规划中编制条例,在宏观层面进行机制改革。采取大力宣传人水和谐相处,形成亲水概念。编制并实行《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开展水利机制改革,科学利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城市科学发展。随着靖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政府工作的大力宣传下,人水和谐共处的新型人水关系形成,水文化理念将逐步扎根于人们的思维之中,形成强烈的亲水概念。同时,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地产价值被提升,并带动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水环境的治理,改善了城市环境,客观上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价值,以城市增值盘活城市资产,高速地集聚城市财富,并可以以其丰富的经济实力反哺环境综合整治,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2.民生效益。在与水利相关的工业、服务业新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也为靖江市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在水利经济新局势下,也有许多农民开始了创业之路。同时,靖江市的环境日益优越,人民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靖江的消费需求稳定增长,零售、餐饮等传统消费市场进一步巩固,文化、养老、健身等消费渐成热点,网络购物、仓储式销售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
3.企业经济效益。靖江依托水利优势,大力发展与水利船舶相关的工业与服务业,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自身优势资源结合,使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成功经济转型,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靖江企业发展的道路。靖江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而凭借水利资源的船舶行业积极转型,先后承建集装箱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汽配、电机等传统产业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投入,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依托港口货源优势,推进“两业融合”,延伸加工、配送等产业链条,“四位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也已经成为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伴随开放水平的提高,港口开放功能日益强化。在四大联检机构的正式运行中,建成靖江港进港专用航道,疏港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港口经济的发展无疑带动了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同时,增加外向输出。
正是企业响应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水利优势,才能开创水利工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为今天靖江市工业、服务业新型发展做好了准备。
三、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存在着很多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时灌溉非常必要,但是,在灌溉过程中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主要的问题就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出现,因此,在灌溉过程中排水也非常重要。在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对灌溉和排水都要进行重视。在一些湿润以及湿润地区,降水量非常大,因此,农田水利的主要作用就是排水,但是,降水过程很难实现合理的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补充性灌溉也非常的必要,农田水利的主要作用就是灌溉和排水。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要进行重视。
一、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农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保障的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仍比较滞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村水利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1、规划散乱,难于管理
最初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修建,是因局部有灌溉、排水或者防洪排涝的需求,从而进行小区域、局部的建设,而未统筹考虑流域或行政单位的总体情况,缺乏整体规划或全局布置,使水利项目出现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等特点,给管理和运行造成不少麻烦。
2、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现有的部分水利工程修建年代久远,经长时间的运行,渗漏、淤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严重,很多已成为病险工程,运行效率极其低下,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且存在安全隐患;再者,工程设计要求低、配套设施跟不上,使得灌溉保证率较低,灌溉系数低,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工程很难发挥最大效益。再加上农民群众局限在使用主体上,没有成为工程管理的主角,由此,类似水库出险、提防坍塌、河道淤积、渠道渗漏、泵站老化、饮用水工程瘫痪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3、项目建设监督不到位
项目建设不规范,监督不到位,质量不高。水利工程筹划阶段,设计方案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研究,缺乏科学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缺乏可行性。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取贪图便宜,没严格按照工程标准选取,就地取材方便省事。同时缺乏规范的监管体系,多数水利工程实行自建自监,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发挥质量监控的作用,由于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限,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工程质量因而得不到保证。尤其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事出有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追根溯源,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意识不高,各级各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淡化,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发展上,抓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不高;二是投入机制不灵,水利项目审批监管不严,财政虽然每年建设资金投入不少,但真正落实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上的资金微乎其微,乡镇财政无力对水利设施进行投入,群众投入难以自行组织自筹自建,加之民间资金无法大量进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三是管理体制不优,农村水利设施量多面广,但管理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较大型灌区都由市级层面管理为主,且属于公益性质,政府责任大,而镇、村、组管理力度欠缺,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四是打击处理不力,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打击处理水利违法案件上缺乏合力,没有形成惩戒机制。
三、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保障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对症下药,攻克难关。
1、做好统一规划建设
农村水利的建设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质量。一个好的规划,可以为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付诸实施后也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相关水利部门和人员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农村水利存在瓶颈问题,各主管部门应从农村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入手,逐步规范完善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按照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思路,结合当前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在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编制重点工程规划,对项目和投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报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模式。
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深化各项改革,积极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个水利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以身作则,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有效的检查水利工程安全运行跟相关的管理养护工作。各级相关的管理单位,要按照实际的法律法规,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工程产权所有者或人要在充分考虑用水群众利益的基础上,选择有利的经营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涵盖的内容也在增多,因此需要相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不仅需要加大相关预算,还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鼓励当地的先进企业和个人为家乡建设尽绵薄之力。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需的巨额投资,无论靠国家、集体或农民个人的单方面努力都是难以承担,必须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渠道投入为补”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
4、加强农村水利队伍建设
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基层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农村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招聘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补充新鲜血液,逐步改变水利专业队伍人才短缺的现状。要充实和稳定乡镇水管人员队伍,乡镇水利站已核定的在编人员,其人头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并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各类保险。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建设好水利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打硬仗的水利队伍。
5、不断强化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水利发展与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利建设责任体系,把水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要高度重视加强农用田水利基础设施与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班子,加强组织领导。要提高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结束语
尽管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水利规划,科学的水利管理,就能够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构筑一道坚固的防护墙。我们相信,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和民众的支持下,农村水利建设定能全面出击,各个击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必将大刀阔斧,走进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08):123.
篇3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利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1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乃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由于表层土壤,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2.3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凼、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2.4 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3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1)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4)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结束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黄和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
篇4
水利施工企业的建设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建筑在离城市比较远的山村、乡下,这样就会出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并且在水利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复杂程度,导致建设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作用得不到有效地应用,在数据统计、成本预算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使水利施工企业在财务上出现预算超额、资金流失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水利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管理,不断的强化财务部门的执行能力。
水利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资金成本的控制,有效的控制成本,是企业平稳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的企业财务控制主要是根据国家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规范》等等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条款执行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有效结合,能够利于我国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并且能够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有效的保证了财产安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收益。
一、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
从我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现在有许多的企业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普遍都比较重视财务控制,并且正在不断的探索能够适合自己的财务体系,将传统的财务观念转变成为采用各种有力的措施,使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使财务控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彰显出其独立、特殊的个性。
随着我国的发展形势,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已经逐渐的成为财务管理中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水利施工企业对财务控制的现状是十分乐观的,因为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逐渐的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财务控制具有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敏感的财务敏感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逐渐的将理论作为指导方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二、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原则
(一)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内部牵制原则
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内部牵制要能够对每个岗位、部门、人员进行合理的职权划分,使企业中的所有有效机制之间相互共存,不同的职位和权力有着不同的定位,确保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的各项机构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二)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适用性原则
水利施工企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运用财务控制制度,有效的管理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支出和分配,将建设中的各个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资金费用统一管控,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
(三)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全面性原则
水利施工企业在建设中的特点就是施工地点分散,在实际操作工程中会出现各种现实性的问题。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作为整个企业施工中的重要管理手段,要认清自身的重要责任,其目的必须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获取。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真正把内容落实到各个环节。
(四)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经济性原则
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就是能够在建设合格工程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因此,财务控制的建立必须要考虑到实际建设成本,在经济获取的方面要科学合理。
(五)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适应性原则
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的修订企业财务控制的规范。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制度,必须能够将工程中的所有资金支出进行统一的管理,以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势态。
三、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发展
(一)完善水利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根据水利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其中还要包括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在进行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将资金的支收进行准确的预算,保证资金流动的透明性;财务管理制度就是为了严格的控制招投标、材料的采购、项目的管理、内部的审计、人员的培训、定期的盘点、适时的监督和定期的考核。
(二)制定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牵制制度
这种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能够将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进行统一的核算,使资产和经营活动都能够隶属于企业总体。因为,在水利建筑企业拥有着许多的下属部门,而且这些部门所分管的项目不同,相应的资产使用和经营活动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制定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牵制制度,能够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的行为,有效的对企业风险进行了控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加强水利施工企业内部重大风险控制
对于企业内部的重大风险控制,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企业内控缺陷,防止出现因控制不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有以下几点:一是质量成本的控制,其中包括了企业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监控成本、产品养护成本、监理核查成本;二是时间成本的控制,其中包括了资金筹集使用成本、工程准备工作成本、工程进度跟踪成本、工程竣工验收成本、工程延期成本、利润稀释成本;三是材料成本的控制,其中包括了招标成本、采购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库室管理成本;四是设备成本的控制,其中包括了机械维修检查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设备损耗成本;五是管理成本的控制,其中包括了人工费用成本、物资成本、岗位责任成本、监督检查成本。
(四)加强水利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
对于水利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要根据企业工程的实际情况,远离财务管理部门的特点,要求水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对工程的监督管理要到位,定期的检查与不定期的抽查,对企业成本的费用支出进行详细的核算,并对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提出整改的对策。
总结:总之,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是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控制手段,是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财务控制不仅仅要在水利施工企业中应用,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都要运用这种手法,来促使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对水利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够为我国水利施工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锴,李芸.如何提升财务执行力.财务与会计.2006(04).
[2]王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分析.消费导刊.2008(04).
篇5
关键词 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浙江丽水;莲都区
中图分类号 S794.4;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60-02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的《山海经》中载有“员木,南方油食也”,可见我国民间早在2 300年前就已经开始榨食茶油。莲都区地处浙江西南腹地,位于丽水生态示范区的西南部,瓯江中游,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浙南油库”之称。笔者结合莲都区当前实际,介绍莲都区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莲都区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1 莲都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莲都区油茶生产大致经历了、低谷和稳定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油茶发展期,油茶面积有2.2万hm2; 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之油茶品种混杂、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茶油价格低等,油茶种植经济效益差,严重挫伤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油茶产业陷入低谷,产量逐年下降。远山、高山油茶林荒芜,近山、低山油茶林改种,油茶面积逐步萎缩;90年代初,莲都区雅溪、黄村、老竹、太平、大港头、碧湖、高溪、联城、仙渡、丽新、水阁、紫金等乡镇连续实施2期林业部“油茶低改项目”,收到一定成效。进入21世纪,随着油茶加工业的迅速发展,面积减少的状况得到一定控制,经营管理水平和茶籽产量开始回升。近两年茶油市场看好,价格上升,调动了农民培育油茶的积极性,油茶产业逐步恢复,低改和新造林面积也有所增加,油茶籽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据调查,莲都区现有油茶面积约为1.4万hm2,占林业用地的11%,2009年全区油茶产业产值达7 446万元,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面积萎缩,生产经营粗放
现存油茶栽培面积1.4万hm2,与1979年2.2万hm2相比,减少36.36%,油茶籽产量虽然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平均油茶籽产量为322.5 kg/hm2,折初制茶油60~75 kg/hm2,低的只有7.5~15.0 kg/hm2。可见莲都区油茶生产经营粗放,基本靠“人种天养”,全区约有5 733.33 hm2油茶林处于长期失管的荒芜状态,实际经营面积估计约6 666.67 hm2(表1)。目前,莲都区相当多油茶林处在山高坡陡、土壤瘠薄的山地上,立地条件好的油茶林较低。因为当时盲目发展,栽种时不能适地适树,造成相当部分油茶低产林受立地条件的制约,难以通过改造实现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2.2 油茶品种混杂老化,林分老、弱、病、残、劣状况严重
20世纪60―70年代造的油茶林,都是实生苗上山,由于种苗源于未经选择的集团种和实生子代林,株间产量差别很大。从个体结构看,劣株、弱株占60%以上,丰产性植株占30%左右,在同一林分中,丰产株年产果可达50 kg/株以上,而低产株却只有0.5~1.0 kg/株,甚至颗粒无收;从群体结构看,油茶老林和疏林占绝大多数,而且品种混杂,良莠不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部分林分没有抚育管理,致使林地杂草灌木丛生,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影响油茶的生长和产量;同时由于缺乏管理,油茶抗病力弱,病虫危害严重,尤以炭疽病、煤污病最为严重,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坐果率下降,大多数油茶林地力退化严重。
2.3 林区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现存的油茶林主要分布在一些偏远山区,山高路远,人少地广,交通非常不便,由于油茶产业长期处在边缘化状态,林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几乎空白,远远落后于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明显滞后于其他农业产业。各地从林农到政府长期忽视油茶产业作用,对其各种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方至今没有发展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1-2]。
2.4 农民年龄结构老化,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社会经济活跃,山区青壮年劳力多数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短缺,留守在家里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比较低,部分人的体力、精力和管理能力较差,难以胜任油茶林集约经营的强度。同时,由于油茶林基本上是分散经营,多数农户油茶面积不到1 hm2;加之油茶林经济效益低,产业近几年才开始复苏,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油茶产业合作社数量少,带动能力弱。目前,莲都区油茶专业合作社还不到2家,入社社员农户、经营面积很少,带动力不强。入社农户还不到全区油茶产区农民数量的0.5%,覆盖面很窄,这将影响到油茶规模化生产和技术推广。
2.5 油茶科技投入不足,示范带动不明显
由于受油茶林经济效益相对不高、各级乡镇政府重视不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油茶的科技研发投入不足。2000年之前一段时期只有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专家在莲都区的碧湖、高溪、雅溪、黄村等地从事良种、栽培等科研活动,当地只保存少量种质资源,其他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曾一度停止对油茶科技的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工作。2004年后,油茶产业发展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科技研发和推广逐步恢复。引进少量优、新、高产品种造林,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项目,并开展油茶森林食品基地认定工作,使油茶研发推广逐步走上正轨。由于项目规模不大、系统性不强、补助资金偏少等原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影响力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国家和林农对科技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3-4]。
3 对策
3.1 加强油茶种质资源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加强油茶优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开展本地优良单株选育相结合的良种基础工作,加大油茶芽苗嫁接、容器育苗等先进技术推广力度,确保良种油茶苗的生产与供应。推广落实油茶种苗“四定三清楚”的要求,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苗木品系清楚,接穗来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建立浙南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油茶种质资源;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在油茶采穗圃、苗木基地等良种基地建设中,必须使用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同时加强引进新品种的区域化试验和中试研究,确保新造和改造油茶林的高产高效。
3.2 加强油茶造林基地建设和低效林改造
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推广油茶标准化生产,加强抚育管理,建立油茶高产品种示范林;按照低改类型和低改技术要求和标准,开展低产林改造,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建立油茶低改示范林,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丽水市莲都区计划改造面积,2009年、2010年均为500 hm2,2011年、2012年均为666.7 hm2, 2013年、2014年均为823.3 hm2,2015年为1 020 hm2, 2016年、2017年、2018年均为1 800 hm2,2019年为1 333.3 hm2, 2020年为933.3 hm2。
3.3 加强油茶林区道路设施建设
针对莲都区山地面积广、交通不便、油茶林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开展油茶生产,在油茶主产区集中连片的油茶林分和油茶示范林内修建林区道路。
3.4 加强油茶科技人才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油茶科技人才队伍,完善技术推广体系。聘请科研院校专家对莲都区油茶产业进行指导,广泛开展对基层林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的技术技能培训,大力推广油茶良种壮苗扩繁、科学管理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
3.5 加强油茶龙头企业培育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大力扶持和培育油茶加工企业,油茶主产区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能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质检中心。加大茶油产品研发力度,提升茶油的精深加工能力,全面提高茶油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要鼓励油茶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加强品牌建设,利用媒体开展宣传,创办营销窗口,推动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积极鼓励加工企业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和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积极开展油茶生产。
4 参考文献
[1] 回良玉.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建设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林业,2008(10):1,4.
[2] 周席华,徐永杰.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林业科技,2008(6):50-51.
篇6
关键词:催化湿式氧化;催化剂;废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O643.36文献标识码: A
1.催化湿式氧化的发展
湿式氧化技术(Wet Air Oxidation)简称WAO,是从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处理有毒有害、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但WAO法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WAO氧化反应需要在高温(125~320℃)、高压(0.5~20MPa)下进行,去除率不好,氧化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某些有毒的中间体等问题;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开发新的水处理技术,以期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出现了在WAO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技术,例如使用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的湿式氧化技术(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简称CWAO)、加入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二氧化氯等)的湿式氧化技术(Wet Peroxide Oxidation,简称WPO)和利用超临界水的良好特性来加速反应进程的超临界水湿式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et Oxidation,简称SCWO),它们能大大地改善WAO法的工作条件和降解效率。催化湿式氧化根据所用催化剂的状态,可将催化剂分为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两类,催化湿式氧化也相应可分为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和非均相催化湿式氧化[1]。
2.催化湿式氧化的机理
由董俊明[2]的过氧化氢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技术的研究表明湿式氧化去除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主要属于自由基反应。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链的引发、链的发展或传递和链的终止。
2.1链的引发
由反应物分子生成最初自由基,这个过程因为断裂分子中的键需要一定能量,常加入引发剂,如双氧水、热离解等方法诱发。反应如下:
RH+H2O2======R・+2 HO・+H・(RH为有机污染物) (1)
2RH+H2O2======2R・+2 HOO・+H・(2)
RH+HO・======R・+H2O(3)
H2O2+M====2HO・(M为催化剂) (4)
在催化湿式氧化条件下,也可能发生下列反应生成自由基:
H2O2=====H O・+HO・(5)
HO・+H2O====H・+HOO・ (6)
2.2链发展或传递
即自由基与分子相互作用的交替过程,包括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破坏和再现,此过程易于进行。
RH+HO・======R・+H2O (7)
R・+H2O2======ROO・+2 H・(8)
ROO・+RH=====ROOH+R・(9)
2ROO・======2RO・+O2 (10)
ROOH=====RO・+・OH(11)
ROOH=====R・+R1O・+H2O(12)
2.3链的终止
若自由基经过碰撞生成稳定分子,则链发展被终止。稳定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分子间重排形成。
R・+R・=====R―R(13)
RO・+R・===ROR(14)
RO・+RO・====ROOR(15)
ROO・+R・==ROOR (16)
ROO・+ROO==ROH+R1COR2+O2 (17)
R・量与氧分压成正比,但随着氧分压的升高,R・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将保持常量。当氧分压低时,水中DO也低,反应式(8)和式(9)变慢,导致〔R・〕>>〔ROO・〕,促使反应式(13)发生。因此,反应式成为限速步骤。同样地,氧化速率随〔O2〕增加而升高,当DO高时,反应式(8)变快,〔R・〕
3 催化式氧化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现状
3.1化工废水
含酚废水的来源十分广泛,焦化厂、炼油厂、石油化工、煤气发生站等都产生含酚废水,通常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致癌性,利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去除含酚废水可以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李宁[3]等人考察了,研究催化剂粒径、反应温度、系统氧分压、配水苯酚质量浓度、催化剂投加量、配水pH值等参数对湿式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100℃,氧分压1.0 MPa,配水苯酚质量浓度2000 mg/L,催化剂投加量2.5 g/L,pH为5.9时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周文俊[4]等人考察了几种催化剂发现,CuO/CeO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COD为3000mg/L左右含酚废水其在160℃和氧气分压1.6MPa的条件下,反应50min后降解97%。
3.2制药废水
制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常含有大量的生物抑制剂,难生物降解。蒋展鹏[5]等分别以Ti-Ce-Bi和CuO/Al2O3作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废水的初始pH对催化湿式氧化处理VC制药废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催化剂后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提高23%左右,同时处理后废水的BOD/COD从0.17提高到0.6以上。但CuO/Al2O3溶出问题比较突出,而Ti-Ce-Bi则较稳定。
3.3农药废水
杀虫剂、除草剂、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等废水所含的有机污染物毒性大,可生化性差,具有生物积累性。杨民等人[6]利用担载型双金属活性组分催化剂处理某农药废水,对于该种废水在4.2MPa、245℃、空速为2.0h-1、V(空气):V(H2O)=300的反应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1.3%,经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0.5。
3.4含油废水
含油废水成分较复杂,不仅含油浓度高,且常溶有大量的苯类、酚类等有机污染物,难于生物降解。吴爱明[7]系统地研究了在高压反应釜中,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炼油碱渣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式氧化以反应温度190℃,压力2.5MPa,MnO2加入量1g/L,转速400r/min,反应时间1.5h为宜,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79.9%。
4.结语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来自化学、石化、制药等领域的许多废水都含有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或是有机污染物浓度太高,无法直接应用传统的生物法处理。而催化湿式氧化技术正是在处理这一类废水的传统湿式氧化法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和发展,它具有应用范围广、催化效率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二次污染低等优点。但是,催化湿式氧化法存在着对反应设备要求高,催化剂的溶出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如何加强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器和换热器及其结构材料的研究以及研制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催化效率比较高且价格低廉的催化剂,便成为废水处理催化湿式氧化技术研究应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Pradt LA,Developments in Wet Air Oxidation Chem Eng Prog.,1972,68(12):72~77
[2] 董俊明 过氧化氢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技术的研究[J].湖南大学.2006;40(172) :78~80
[3] 李宁,李光明,赵建夫,吴春笃 储金宇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质量浓度苯酚废水[J].江苏大学学报2008;29(4):1~4
[4] 周文俊,钱仁渊,金鸣林,史美仁 催化湿式氧化酚废水[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26(1):63~67
[5] 蒋展鹏,杨宏伟,谭亚军,祝万鹏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VC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给排水2004;30(4):41~44
篇7
关键词:小微企业 税务管理 会计核算 经济效益
一、小微企业财税管理现状
在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财税管理的意识,企业当年的财务收入和会计核算不明确,采用简单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每年的收入、利润、负债的等业务账务混乱,报表登记缺乏条理,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甚至没有定期缴税,造成国家的税务损失;加工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分析等仅能凭借积累的工作的经验,无法根据科学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走向分析制定当年的任务和计划;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繁荣,出台了一些鼓励小微企业、促进贷款、降低税负的政策,但是不少小微企业老板,对于政策的解读偏差,认识错误,未能实现对发展机会的充分利用。这些小微企业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二、小微企业财税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采用传统记账方式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历史较多,生产寂寞小,不少企业仍保留者“小本微利”“薄利多销”得经营模式,贯彻着经验主义的经营理念,甚至采用传统的收入与成本之差来计算利润的简单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科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较多的小微企业老板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核算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这样的核算方式,无法对每年的净收入和成本消耗进行合理的计算,采用错误的材料采购和成本计算方案,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规模的成本核算,同一的材料采购模式,无法形成的资源的优化合理组合,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思维的滞后和管理的僵化,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专业人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小微企业采用小规模、低成本、低投资的生产方式员工数量不多,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原始资本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所以通常聘请一些具有薪酬较低、缺乏专业会计知识的核算人员。在一些小微企业中,财务机构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是没有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被大型企业和官方所认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习惯以工作经验作为判断依据,不考虑国家法律规定和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有些会计决策方式甚至较为落后不符合国家现行的财税规定。会计人员所掌握的实践知识缺乏时代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机构及基本的岗位设置不健全,执行人员和监督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明确,出纳会计和账务核对人员的职能交叉,会计核算中要求的相互监督不到位,岗位任命不科学,在小微企业内部容易发生、虚假伪造的事件发生。
(三)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旧不完善,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窄,很多行业未能真正感受到国家税制改革带来的优惠;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法律领域仍处于空白,造成工商管理部门的税收征管职能贯彻不到位,在财税方面,小微企业既无法正确合法的缴税,也不能及时享受税收带来的优惠;我国小微企业数量繁多,遍及不同行业,且分类标准、划分依据、应缴税额等部分各不相同,有关政策的出台缺乏时效性和时间应用性,造成小微企业的登记管理困难,优惠政策的落实困境。
三、浅谈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核算体系
即使是简单生产模式的小微企业,也要全力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和税收核算意识,既是增加国民经济和加强政府税务管理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微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树立长远的战略目光,认识到企业财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自身做起,对企业的财税制度采取严肃的态度;聘请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采用符合国家和法律规定的发票、记账凭证、核算账簿,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体系,在符合企业规模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前提下,认真贯彻钱帐分离、钱权分离、岗位制约、相互监督等会计基本准则,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
促进人才培训,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对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审查,通过专业院校和会计机构的辅导,进行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从整体提高我国小微企业的会计部门执业质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利用人才作为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的保障。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专业的统计,国家有关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要实现全面理解,充分利用,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方案和财务计划,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税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对于提高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上,笔者结合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财税管理工作,促进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读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现广.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
[2]刘丽.财税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
篇8
针对上述水利经济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水利事业应该“对症下药”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根据长期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我认为,水利经济要想实现良性循环和长久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改进。
1.构建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机制的前提是建设良好有序的水利市场
因为营造水利市场对实现水利事业长久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现实社会要求。此外,建立水利市场是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经济实力提升。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下
国家应当加大政府在水利事业中的宏观调控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水利事业的支持。由于水利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民生关注热点,因此要发挥政府的财政作用和资源配置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水利事业健康发展。
3.完善水利事业的投资制度
提高水利事业的回报效益,增强水利事业对企业家的吸引力。此外,还要完善水利经济的收费制度,制定标准合理的收费体系,使居民和农民自愿缴纳水费,从而保障水利事业长足发展。
4.培养一定的管理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从今往后,在水利事业中要像以往一样重视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和使用。从经营管理中增加效益:一方面要在思想观念上做文章,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和觉悟,从而在领导的带领下使全体职工重视水利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倡导尊重知识、培养人才,使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在水利事业中发挥能力和价值。中国是大河文明的发源地,以农耕文明享誉世界,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发展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农业灌溉更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历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农业灌溉问题,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当今社会发展中,农业依然是立国之本,是关系国家民生的首要问题。水利经济不仅关系农业,而且关系中国这片大陆上生存的每一位中华儿女。
二、结语
篇9
【关键词】水利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人员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企业用人制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水利事业单位管理中,人才的大规模利用使得水利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其工作的重点,更是促进我国水利部门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得我国水利部T在此方面的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水利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只有针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才能使其更快的发展。
一、水利部门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水利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水利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保证部门人员的专业性,促进水利部门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对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体制建设,并且相关责任也没有落实到个人,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分工不明确。虽然有些水利事业单位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汲取很多成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但是缺乏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使得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对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反而造成很多的约束,阻碍其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更新管理理念
在很多水利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以计划经济体制的形式呈现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管理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很难建立。但是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不足以支撑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往往由于观念的陈旧,造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的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水利事业单位是民生发展的基本保障,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仅局限于人和事,但是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于如何合理的分配人力,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的目的。正是由于管理理念的陈旧,使得水利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单位的发展,很多单位不重视其观念的更新,造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低效率。并且在人员的聘用制度上,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也没有做到绝对的公开公正,很多人员的调动由内部决定,使得单位内部的人才损失情况严重。
(三)业绩考核过于形式化
一个单位的发展在于其内部员工的整体能力的提高,在现如今社会高竞争压力下,不论是企业单位或是事业单位若想发展,就必须提升内部员工专业素质以及业绩。但是在很多水利事业单位,虽然有着业绩考核的程序,但是考核效果却不显著,甚至更多的水利单位的业绩考核仅为一种形式。在水利单位中,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原因,使得很难有一个适合的环境使考核工作更好的完成。其次,由于水利事业单位体制问题,业绩考核模式过于陈旧,不足以支撑单位对人才新的要求。并且很多水利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考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考核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对员工的管理机制较为松弛,更加使工作人员不注重业绩考核,没有很好的激发员工对业绩考核的激情。除此之外,由于对业绩考核的不重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难及时的得到员工工作的反馈,对人员的调动难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四)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水利事业单位是民生建设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但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工作内容较复杂,存在着用人数量庞大特点。很多水利部门事业单位的员工没有意识到其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在事业单位工作就相当于拥有铁饭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不用担心裁员丢失工作等问题。由此一来导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并且缺乏竞争意识,使得员工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得不到重视。对知识更新的不及时造成员工整体的专业水平低下,致使水利部门高技能人才的匮乏,阻碍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解决水利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策略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发现自身问题,完善自身管理体制。作为水利事业单位,若想长久发展,就应借鉴其他企业或单位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根据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安排相关水利工作,合理的进行人调度和分配,避免盲目分配使得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并且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层次的对员工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每个员工的工作欠缺与强项,根据系统的分析综合评价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以及员工的工作状况,及时对工作不努力的员工进行监督,完善各岗位工作情况
(二)更新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个部门或单位发展的核心思想。在水利事业单位,若想从根本上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优化企业体制,就用从根本上更新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理念。人的行为是受思想的影响的,所以在思想观念上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深入改革,是极其具有意义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水利单位发展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才能使水利部门发展呈现最优化姿态。所以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理念更新的重视,定期安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培训,为其更新理念知识提供条件,增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对其工作的认识。将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管理精神更新与所有员工的业绩考核联系在一起,增加员工的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同事间的竞争精神,共同进步。
(三)落实考核体系
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单位的业绩考核过于形式化。针对此种情况,应在考核制度上进行完善,充分落实单位内部员工的考核,并且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核力度,使业绩考核有一个充分稳定的环境。并且,在业绩考核过程中,水利事业单位应从上至下,从领导层职员工,加大对业绩考核的重视程度,完善考核过程中的反馈机制,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到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公平、公开、公正考核结果。除上述策略之外,水利事业单位还应将考核制度贯穿整个工作过程,不应仅在年终时进行考核工作的完成。应该在整个个过程中实行每月、每季度的考核制度,综合的评价每个员工一年内的工作情况。
(四)增加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水利事业单位中领导是整个单位发展的决策者,但是其发展基础还在于员工的整体水平。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视员工整体水平的提高才可以促进企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并在培训之后及时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员工,将重新进行培训以及考核。并且将其考核成绩与其奖金挂钩。在考核成绩结束后,对员工的成家进行综合的分析整理,全面的对员工各方面能力以及欠缺进行分析,针对每个员工的欠缺进行主要的增强与提高。并且在人力资源调动上,充分的依据人员能力业绩考核,以及人员的工作强项,使人员的调动与升迁公开透明,促进员工间形成竞争意识,不断的完善与提升自己的同时,为水利单位的发展尽一份力。
(五)人力资源配置合理
水力资源事业单位存在着工作种类繁杂,工作人员数量庞大的特点。在此特征下,若是不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员安排中,一定要慎重更慎重,根据员工擅长的部分,以及员工的综合能力,根据员工业绩评价合理的安排工作,是水利事业单位人员的分配形成最优化的组合以及最合理的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员的潜能,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三、总结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作为人民生活最为基础的保障,水利部门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其关键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只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传统的观念,加大对员工的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落实员工业绩审核制度,减少树立事业单位在工作中的资源损耗,才能更好地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将单位的管理责任合理的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调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内部合作,进一步促进水利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升.浅谈对我国水利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28:206.
篇10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水利关系着国家农业、生态等多方面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水利发展的好坏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否,加强和改善水利行业发展成为重要任务,这要求加强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而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的基础,有必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征,探寻解决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水利事业单位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需要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在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属于行政性事业单位;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发电、旅游等商品性产品和服务,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单位性质。
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统一体,其管理模式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模式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水利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别。在具有混合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里,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具体会计项目难以确切计量和界定,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复杂及财务管理的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的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我国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对水利事业单位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并且逐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规范和管理,这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改进财务管理也存在很多挑战。首先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检查与管理,使很多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压力加大,各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用于经营管理的精力减少,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财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操守使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不利环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财务风险加大。
三、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缺少健全的内控环境
首先,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要使财务管理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健全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乃至国企的普遍问题。由于没有经过市场化改革,所以对市场经济相关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存在歪曲。水利事业单位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反而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看成强化员工束缚和管制的条条框框。
其次,财务管理内控系统不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有许多水利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便没有时间限制,再加上意识薄弱,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处于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有的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缺乏合理性,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迎合形势的需要,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最后,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是内控制度运行的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受到财政支持,不存在市场上的压力,对资金只注重分配和使用,不重视其使用效益,因此也缺乏内部审计和会计控制的环境。偏行政性的水利事业单位往往缺少内部审计机构,偏经营性质的水利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已有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财务预算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效果与预算管理有密切的联系。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水平不高,影响了财务管理整体效果。
首先是财务预算的理念没有在水利水利事业单位深入。集中表现为领导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编制的预算不合理。预算管理面较窄,很多应该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既定预算方案的执行不严格,存在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其次,财务预算的编制不科学。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保留了计划经济编制的痕迹,方法比较简单,新的预算是以去年的预算计划为基础,往往重视数据的变动,没有考虑本单位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缺少对预算计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规划,一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特殊的情况,便会使资金陷入短缺的境地。
最后,没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必然选择。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时,采用分部门预算最后汇总的方法,预算缺少整体性和协调性,无法对资金的使用做出弹性调整,增加了预算执行的被动性。
(三)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
规范的收支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保障。没有规范的收支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便会无法覆盖整个单位,无法做到单位情况相符,也无法达到财务预算的目的。水利事业单位收支的不规范涉及到诸多情况。
1.私设“小金库”。水利事业单位既有行政性质又有企业性质,每年会有财政性转移收入,但是转移性收入管理并不规范。存在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情况,或者不将财政性资金转移,不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大账内,私设小金库。另外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收入核算,逃避财政的监督管理;将正常的经营收入等转移到工会或单位食堂账上,用于发放福利津贴或请客招待等也存在。
2.逃避收税。主要通过会计手段到达逃避税收的目的。采取将本应作当年的收入挂往来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办法和标准,调节成本和利润、对外经营项目不开票不结算等手段调节收入,达到减少利润少交税金的目的,造成水利事业单位收入反映不真实。
3.票据使用不规范。规范使用票据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规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抵制财政和上级统一票据的现象,继续在使用自制的票据和市场渠道购买的收据。再加上票据使用管理不严,出现领用票据不登记,开出的票据多少不清,票款两空的情况。
(四)基建管理亟待规范
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于,水利事业单位要向社会提供服务,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基建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部分水利事业单位存在建设项目资金延迟到位的情况,部分项目不能严格按计划和批复的项目内容实施,存在超规模和超预算的情况,而前期项目的经费支出也存在费用串项现象。
三、完善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1.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水利事业单位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理念,应该接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形成开放、动态、有活力的财务管理理念。必须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建立是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该起到带头作用,重视内控的规范和实施。将目光转到市场中去,自觉以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管理事业单位,把内控制度看成财务管理提高效率的保证,而不是单位和员工的束缚。
2.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系统。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对内控制度持有正确的态度,积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参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财务内控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重视财务监督。财务监督是财务管理有效执行的保证。改变过去那种对财政的依赖思想,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紧迫感,重视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改善财务管理制度运行环境。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主动的和科学性。全面预算管理是实施时代形势的预算管理方法,水利事业单位是为市场经济各个主体提供服务的特殊事业单位,只有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主体提供服务。应该改变过去预算分割汇总的旧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单位预算时,应给结合单位自身的人员、资金和项目情况,提高资金预算的前瞻性,防止出现资金短缺,逐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强化全员教育,贯彻财务预算的思想。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往往有个贯彻推广的过程,水利事业单位应该在全单位内部推广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领导层要首先做到重视,然后从上到下逐层强化,一旦形成执行的环境,全面预算管理的才能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实施。而原有预算方案执行不严格、资金被挪用、违规操作等现象便会杜绝。
(三)规范财务收支
一方面要清理“小金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规范管理财政转移性收入,发挥内控的监督作用,杜绝截留、隐匿或者转移财政拨款的现象,规范管理预算外资金;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服务观念。水利事业单位虽然具有企业性质,但是其使命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因此要防止事业单位成为部分个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要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达到规范收支的目的。
(四)强化基建财务管理
做好基建的资金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加以执行。同时建立基建项目应急准备金,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预算资金延期到位以及超预算的情况,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基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五)加强财经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水利事业单位是为社会主体服务的,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财经法规也随着市场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水利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判断决策,必须要了解相关规定和宏观经济形势,否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秋林,张国华,王小林.英法等国非营利农业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1(11).
2.桑琳.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审计,2008(3).
3.李娟.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的解决及几点建议[J].对外经贸财会,2006(1).
- 上一篇:劳动教育课程收获
- 下一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