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篇1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均有不同,为了使不同学生都可以接受所学的知识,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在讲解之前,可以布置课前复习作业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一定的了解,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弥补知识缺陷,消除畏惧感,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修改和剔除,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思维能力、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补充一些具有探索性、思考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删除一些复杂性的内容,补充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以消除此类学生对学习产生的畏惧心理。

二、设疑导思差异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设计差异性问题给学生,为其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正确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逐渐熟悉知识的构建。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会搭建不一样的认知桥梁,确保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例如,问题的难度系数比较大,可以找一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回答;难度系数低的可以找一些基础稍差点的学生来回答,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差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学习的基础和学习的特征,自觉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独立学习并开展学习成果展示。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由最开始的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索。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通过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学习的探索,并在课堂上展示学习的成果,交流学习的经验。教师要针对学生成果的展示加以评价和总结,尤其是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也要鼓励那些做得不好的学生下次努力。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差异教学模式适用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帮助每位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共同发展。根据本文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针对化学教学模式提供一点个人的见解,也希望给其他从业人员提供一点思考途径,以便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手段。

篇2

关键词:继续教育;因材施教;特性划分;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68-03

终身教育概念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强大推动力,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表现,但是学生来源的多样化使得教师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兼顾全局,对于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教育日渐趋向普教化,失去继续教育的特点。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终身教育的大背景,要想使我国成人教育继续保持活力,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众多学者也论证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李志强提出,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1]。黄友安提出,在我国,成人教育具有办学主体多样性、学习目的多维性、学习主体差异性、教学效果直接性、学习容易受多种因素干扰等特点,成人教育中的学员,每个人的生理素质、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程度等具有差异性,主观努力和学习风格不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需要在成人教育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王本洋与罗富和提出,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及其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3]。针对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必须在教育目标上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文通过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的量化划分方法,将学生依照其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应该采用何种教育方法。

一、构建学生特质评价体系

构建能够反映成人继续教育学生个体特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继续教育学生进行基于特质区分的首要环节。众多专家和学者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领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4-6],指出在进行学生素质评价时,要综合考虑目标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主客观一致性、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多种评价原则。

成人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较广,学生的来源多样,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走上社会的成人学生,更涌现出大量高考落榜的学生和希望获得更高学历的大专生。目前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主要有高中起点攻读本科的、专科转本科和攻读第二学历的,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学生更大,一方面继续教育个体年龄的差异大,各方面条件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差较大,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使得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表现中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差异特点,我们根据成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对继续教育的“学生特质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本文对于普通高校成教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主要从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素质三个维度来进行。

道德修养指标主要体现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对于该指标的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实现。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自我导向、自我意识。到底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多少,态度怎样学生自己最清楚。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方面[7]。学生对道德修养的自我评价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政治态度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学生要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的进行自我评估;专业素养指标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考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这一指标也可称作学校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任课老师最清楚,而学习结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体现。专业素养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创新实践素质指标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指标的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参与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科学研究情况、业余参与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其中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责任情况主要通过社会评价实现。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由成人教育学生较强的社会性决定的。成人继续教育学生参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较多,通过对他们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察也能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评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创新能力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考察。

三、针对学生特性制定个性化教育策略

成人继续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学有专长、素质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在基于学生特质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学生所适合的发展方向。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可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它的具体内容是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变差异指的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可变差异又称之为“学习结果”的差异,不变差异是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教学和评价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才能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发展差异[8]。

通过设置的学生特质评价体系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进行划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承认学生之间的不变差异。例如,部分学生学习用功,但不具备独立创新精神和意识,引导他们进行针对实际应用的理论学习会比引导他们进行面向创新研究的学习取得更大的成果;反之,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如果一味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知识,可能会束缚他们的创新思想;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在社会实践上表现突出,则应该在保证他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保证他们的人性得以发挥。

因此,在进行了基于学生特质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大体上对学生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了了解,从而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针对学生特性的个性化教育策略。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能力导向,突出个性”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继续教育目标的落实。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制定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无论学生具有怎样的特性,都必须掌握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涉及较宽泛的知识背景。其次,针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群体制定其个性化的培养策略。通过将学生的特质与学校采取的培养手段相结合,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方面地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逐渐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必须及时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在此教学方案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保证对学生的培养能够朝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四、结论

成人继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并且日趋社会化、大众化,这导致继续教育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高效的方法管理成人继续教育学生,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继续教育学生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学生进行基于特性的划分,实行基于学生特性区分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探索一种适合成教学生的教学新模式,这是终身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建立适合成教学生的创新教学模式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阈下的因材施教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4):65-67.

[2]黄友安.成人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4,(4):35-38.

[3]王本洋,罗富和.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1-4.

[4]张杰,李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3):174-175.

[5]姚宏,叶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17-25.

[6]贾金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个体差异开展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均能获得发展。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相比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出现问题,也因缺乏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也降低学习效率。因而也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教学策略,训练不同层次学生思维和技能,不仅能提高生物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全体学生均衡发展。

一、整合生物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毫无疑问,课堂主体是学生,但每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认知水平都不同,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如果依旧按照生物教材开展教学,极有可能出现学生实际情况脱离教材编写意图。生物教师在备课中以实际教学进度为主,因为不同班级在每堂课完成不同教学内容,所以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例如理论课和实验课先后顺序、重点和难点顺序,但无论如何调整都应坚持由浅入深和由易到难的原则。以《细胞中生物大分子》一课,该章节涉及脂质、糖类、蛋白质等相关鉴定实验,以往教学步骤为先理论教学后实验,很多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接触实验依旧不会操作,没有深入掌握知识。对此可提倡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开展实验,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生物教师可以将课堂理论知识都转移到实验室讲解,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载体之一为教材,更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之一。生物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适当添加新内容功供学生掌握,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教材篇幅很少描述细胞膜和细胞壁,因而教师就可为学生深入讲解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知识内容,促使学生了解生物模型的同时也能形象理解细胞膜结构形态,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也可称为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分为不同层次小组,以获得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首先学习目标分层,以《减数分裂》一课为例,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为生物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概括本章节基础知识,如观察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时的变化,或理解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概念。B层则为中等水平,要求学生能概括各个时期细胞结构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以及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等。C层学生则为优等生,可以掌握较高难度的知识内容,例如让学生归纳总结该章节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在教学中均可得到提高,也能有效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其次学习活动分层;素质教育明确指出应尊重学生个体性,感悟学习快乐。以《有丝分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之后给出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制作模型,其中小组成员一人负责对染色体摆放和绘图工作,其余学生则负责捏制染色体模型,最后选派一名学生上台阐述小组制作染色体特征,生物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存在不足,不仅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注重多样评价,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即课程评价,不仅能有效推动学生发展,最重要能考察教师教学水平,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在实际评价中也做到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等,更要坚持可行性、多元性和发展性等原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小组自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因为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只有个体了解自身才知如何高效学习。而小组之间评价则在于考察学生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习态度,便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和关系,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评价则能改进学生存在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每个学科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展开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对于生物这项抽象性较强的科学,因材施教可以打破传统单一沉闷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生物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巧玲.关于高中生物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4(8).

[2]胡海岩.因材施教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8):159.

篇4

关键词:差异教学;因材施教;公共英语;案例

学生在自身发展中认知结构的差异客观存在,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适应班级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被分为“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学习困难生”三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的分布通常呈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创造条件,使其有所提高,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不能歧视,要使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能力。

一、研究背景

1、从生源角度看,生源情况复杂多样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包括来自农村的各个角落。他们的家庭教育、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和学生自身的素质、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我们难以对他们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

2、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必然使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差异性,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3、从教学结果看,学生成绩的分化有低龄化的趋势

我们倡导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可是,在应试教育还占主导作用的今天,我们还是以笔试成绩来考核和评价学生为主。因此,学生学习的压力也不断低龄化,成绩的分化也随之产生。学生的个性差异情况更为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采取的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水平、非智力因素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分层办法。

4、从教师队伍的结构看,青年教师比例很大

锻炼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实施分层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逐步做到大面积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目标分层

教师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基础水平,分成 A、B、C三组,在教学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使优秀生提高冒尖,大部分学生正常发挥,稳步提高,后进生得到转化,努力赶队。

三、教学分层

1、分层备课:注重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考虑三类学生不同接受能力,配置相应的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目的就是使全体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中、上等学生能有所提高,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分层授课:坚持“进度一致,程序不同,分层施教”的原则。做到不同授课内容区别对待,搞好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

3、分层作业: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

4、分层评价:在确保考核内容中包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将评价起点放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可适当提高评价起点,让优生“跳一跳摘到桃”,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此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研究依据

1、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2、符合学生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需要。每个人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必然使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差异性,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3、符合课堂的教学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等,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4、符合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重要标准就是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此,只有使教师的“导”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而实施分层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促使“教”与“学”互应,这就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五、开展分层教学意义

1、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推广,学生的差异越来越大,高校迫切要求研究学生的差异教学与个性发展的评价问题;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分层教学研究对如何扎实推进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实施分层教学监测模式——“跟班监督”,“阶段性调查”,建立“学生档案”运用各种方式有效解决分层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高效推进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因此,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对于推进专业学生的进程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3、通过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对广大英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授化”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教学策略具有指导意义。此项研究将为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在理论指导、目标、评价标准及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提供可选择的新的思路和操作样式。

六、结语

篇5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德育管理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3-02

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工作,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系统地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深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400份,经筛选,选出来有效问卷376份,其中男生203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55.4%,女生173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4.6%。

(一)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内心情感。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关于对数学的感情中,对数学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4%,不讨厌的比例为48%,明确表示不喜欢数学的比例为18%。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内心情感没有足够重视,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因此,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喜欢数学的学生作为实施生本教育的基础。让喜欢、不讨厌数学的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同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印象,进而喜欢上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成绩。

(二)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查显示出来,如今的课堂,仍然78%的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仍只占22%。而84%的学生很想自己参与到课堂之中来,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由于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认为老师讲太多了,自己不能参与其中。因此,做为老师可以对此加以改善,及时改变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接近,这样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二、打造生本课堂, 把握“五个教学策略”

教师在打造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课堂,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

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

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习活动,整个过程都必须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运用面向全体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个非常安全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进一步挖掘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

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与学生互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

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等条件的差别,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某些困难,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还要注意有效克服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

概括总结策略,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时地进行沟通以及信息传递的教学策略。概括总结,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我们所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这个概括总结策略,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

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以及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的素质人才。

三、结语

总之,在打造学生数学生本课堂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运用五项教学策略,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旨,同时也是关键策略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本次统计学生的问卷总数为500份,经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476份,其中男生243人,女生233人,基本实现性别平衡比例。

(一)大多数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于地理的感情,对地理比较喜欢的比例为32%,不讨厌的比例为47%,明确表示不喜欢地理的比例为21%。由此可见,对地理多多少少有一些喜欢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明确讨厌地理的学生还是小部分的,喜欢地理的学生是我们实施的生本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所做的是让喜欢地理、不讨厌地理的学生更喜欢地理,同时那些讨厌地理的学生,要弄清楚他们不喜欢地理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们改变对地理的印象,进而喜欢上地理课堂,最终提高地理成绩。

(二)大多数高中生参与地理教学的程度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如今的课堂,仍然77%的以老师讲课为主,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和师生互动的课堂只占23%。86%的学生很想要自己参与课堂,喜欢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合作的这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分析,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地理课没意思;老师讲太多;我不能参与其中。既然知道学生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原因,老师就要加以改善。因此,为了教学更有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改变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应当和学生多加沟通和交流,多多接触,这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会有所帮助。

二、打造高中地理生本课堂的教学策略探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打造生本课堂时要重点用好以下五项教学策略:

第一是面向全体策略。所有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整个过程师生都必须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是互动探究策略。这一教学策略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传统的“授人以鱼”,这样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互动探究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因材施教策略。因材施教,是指老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班级课堂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智力因素差别的问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只有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实施有差别性的指导,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精心设计教学,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辅以必要的个性化辅导、练习、作业等,使教学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和成长。当然,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有效补接受式教学的不足。

第四是概括总结策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活动过程中,要实时进行沟通及信息传递。老师不仅能够全面巩固和加强学的和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同时能掌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当堂调整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要及时记笔记并且及时总结,记笔记有助于学生观察时集中注意力,增强鉴别力与思维的敏捷性,及时记下当时自己的思维活动和捕捉到重要信息,有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课后复习,是温故知新的助推器。

第五是多元评价策略。多元评价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激励、肯定、鼓励和赞扬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取尊严、自信和胜利的经验;积极的鼓励、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多元评价,跟踪系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成就,而且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发展自信,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新一代素质人才。

多元性激励评价策略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潜能。

三、结语

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知识;或者包含重、难点知识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一步步攻克难题。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合适地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旨,而且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切都要基于高中生需求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华而不实,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是孔子针对于不同的徒弟给出不同处事方式的时候说出的言论,这也是我国教育教学一直倡导和遵循的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在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原则的引导下,相继诞生了很多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分层教学法为例,集合当前中学羽毛球教学的案例,来探究分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效益,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法 中学羽毛球教学

一、引言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差别,有差别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之下还形成了因性别教学,因龄教学和因性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在实现方式上也比较多样化,比如新课改之后使用比较频繁的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全新的教学策略。探究其在中学羽毛球教学中的作用,是当前很多羽毛球教育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1]。

二、因材施教原则下分层教学法运用到中学羽毛球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教学法集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其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别化,可以依照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实现教育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调整,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分层教学法符合当前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也展现出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很值得将其运用到中学羽毛球教学中去。另外一方面,当前中学羽毛球教学的现状是:中学生体育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以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羽毛球教学,部分学生从小就有着比较好的羽毛球锻炼的经验,这就造成羽毛球教育教学学情的差别化,要想保证中学羽毛球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以因材教学理论为引导,以分层教学法贯彻为途径,改变当前中学羽毛球教学的现状[2]。

三、因材施教原则下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的层次化改造,是分层教学法融入中学羽毛球教学的第一步,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于整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羽毛球学习情况进行掌握,对此可以使用多种学情调查方法,比如以设计中学羽毛球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的方式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羽毛球锻炼的基本情况,或者以开展羽毛球课堂教学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反馈信息,将其纳入到学生羽毛球学习档案中去,由此获得全班每个学生羽毛球的学习情况。其次,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比如第一组羽毛球基本知识缺乏,很少接触到羽毛球体育锻炼;第二组具备一定的羽毛球基本知识,偶尔会参加羽毛球体育锻炼;其三组羽毛球基础知识方式,常常参加羽毛球体育锻炼。在这样的分组的基础上,第一组以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为主导,第二组以提升基本知识系统,适当加强羽毛球锻炼为主,第三组以提升个人羽毛球操作技巧和战略战术为主导。最后,在进行学生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精细化,最好细节到每个打法需要进行多长时间,需要达到怎样的动作标准和规范,细化到每个羽毛球知识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因为只有细化到这样的程度,才能够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才能够更好的在羽毛球教育教学中去进行操作。

(二)选择有效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法教学目标设定之后,接着就需要考虑有效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这是分层教学法效益全面发挥的关键性环节。经过大量实践教学经验方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在面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学的时候,分别选择同质学习小组和异质学习小组,来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这里提及到的同质学习小组是指对于羽毛球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融合为一个组别,使用同样的学习目标,同样的学习课程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得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小组羽毛球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活动;同理异质学习小组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融入到一个小组,以小组内部羽毛球知识夯实,羽毛球操作标准的学生为组长,发挥其引导作用,由此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实际分组教学工作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法符合中学羽毛球教学的基本原则,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营造良好羽毛球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查缺补漏,打造全新的中学羽毛球教学格局[3]。

(三)处理好不同层次之间互动环节

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因材施教原则下分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最棘手的就是不同层次之间的交流,因为如果层次之间关系处理不好的话,可能对于部分学生造成负面印象,使得其感觉到受到歧视,从而诱发不良的学习行为。对此,应该着手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向全体学生阐述分层教学法融入中学羽毛球教学的必要性,鼓励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样的教学策略;其次,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高层次的学生可以给与低层次学生帮助和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激励,最好形成一对一的互助小组,营造团结友爱的体育教学氛围;最后,在不同层次之间进行竞争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进行,不要以太过固化或者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进行,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竞争中都能够得到自我的调整和提升,还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不同的时期对于学生的层次分组进行调整,以展现出分组教学法的动态性特点。

参考文献:

[1] 徐哲.北京市羽毛球传统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篇8

【关键词】职高;数学;理论;实践

一、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教育工作对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扩招等因素对我国职业高中带来的冲击,职高生源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使教学难度不断升高。渐渐形成了老师缺少教学热情、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的不良现象,尤其体现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上。针对职高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遵循理论依据,同时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对改变现有的不良现象十分关键。

二、教学的理论依据

结合以往的研究,和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教学理论,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的职高数学教学中大致应该遵循了下述几种教学理论:因材施教理论;智能多元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笔者将对这几种理论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1.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出自《论语·为政》“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收益。

2.智能多元化理论

多元智能在八十年代由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已经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中广泛使用,同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同于传统的智能一元化思想,智能多元化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认知世界,学习知识。所以明确学生个体只能的差异对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为了改变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这一理论主要要求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寻求合理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学生在未来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掌握学习”理论

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教授布卢姆提出,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下,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不应该形成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考试不及格的思维定势,不应该出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牺牲大多数学生来培养少部分优秀学生的做法。

5.“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的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在这一理论中提出了学生都存在这两个水平:一个是现在学生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指学生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两者直接的发展区被称为最近发展区。而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将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有水平的过程,所以进行的教育策略应该同时考虑学生之间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

三、职高数学教学的具体做法

针对职高数学教学的问题,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了上述几种教学理论,笔者提出了下述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即: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巩固基础。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职业高中的生源问题,职高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数学的了解、认识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不能使用统一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否则如果要求过高,讲授的知识过难,则会使基础差的学生更加跟不上教学进度,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教师先要了解班级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程度和接受能力,按照学生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几个层次,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适当的降低教学要求,让他们先掌握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主;在对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求他们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以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主;在对成绩优等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求他们熟练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为主。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层次的学生作答,让全体的学生都能参加到课堂的交流中来,而不是只将回答问题的机会交给成绩优等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作业布置时也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布置一些有助于基础知识学习的题目作为必答题,在提出几个较难的思考题。这样的作用安排,不仅能让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锻炼,较难的思考体也能培养优等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2.优化教学,巩固基础

职业高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差的普遍现象,所以对于职高学生来说,不能进行盲目的教学,而是要优化教学过程,巩固学生的基础。职高的数学教学有一部分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教师要明确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把握程度,不能因为是旧知识,就在教学过程中一笔带过,也不能占有大量的时间讲解,影响应有的教学制度。在讲授职高数学的新知识时,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能过快的讲解,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情况,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正确的优化,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四、结语

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应该遵循理论,同时也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巩固基础;针对专业,分类教学这几种教学策略对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效益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晓乐.新课改下对职高数学教学的一些感悟[J].现代阅读.2012(9)

[2]郑子瑜.略论职高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篇9

关键词:因材施教;声乐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是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使用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的教学,使学生的长处都可以发挥出来,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高校声乐教学来讲,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够掌握声乐知识,又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和进步,培养出更多声乐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一、因材施教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声乐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业学科,声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师生之间增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传播艺术文化,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声乐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会受到心理学、审美学等的影响,这直接决定了声乐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声乐教师要想更好的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兴趣、基础以及自身性格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找到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细节的处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提升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校一般都会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展开声乐教学,这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教学,而由于近些年来专业扩招、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声乐教师还无法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正努力朝着这一教学方向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必须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注重使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就艺术学科来讲,有个性的学生更具潜力和培养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发掘学生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特性,充分展现出个人的风采。

(二)应面向所有学生

有一部分声乐教师将因材施教四个字中的“材”字片面的认为是具有初中能力与才华的人,认为只有某个方面特别出众的学生才具有可塑性,认为只有这一类学生才能够学好知识,而对于那些不够出众的学生则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育思想不仅不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同时也不能够让不同类型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难以调动全体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无法建立起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所以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声乐教师不应该片面解释因材施教的内涵,只重视才华较为出众的学生培养,而忽视普通学生。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是不同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音乐感觉,只要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设置培养计划,让学生的潜力充分被挖掘出来。

(三)改革考核方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声乐专业主要的考核方式是由学生进行独唱,声乐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将教师考核的曲目变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只针对考核曲目进行反复练习,直接导致“万人一腔”“万人一调”现象的出现。如果教师只重视运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忽略了应用方式,就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在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教师一般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需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并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等充分的了解,再制定出符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唱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建立自信心,激发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培养对于声乐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授课模式和授课方法

声乐教学一般需要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声乐教学,但是,在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相同的问题的时候,教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时候也应该灵活变通,对于学生的集中问题可以集中的解决。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解决问题,创新授课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三)对学生特点准确分析

要想更加合理的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发声、嗓音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首先,要确定学生发声的特点,进行声部鉴定。其次,把握适合学生的风格和路线,进行定向指导。最后,要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因材施教的效果和优势性。

四、结语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遵循因材施教教学法的原则,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法,才能够培养出更出色的声乐专业学生,使我国的声乐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宏健.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4,(03).

[2]张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3]井艳红.新型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5,(03).

[4]王琛媛.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2).

[5]曾皓.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戏剧之家,2015,(24).

[6]刘跃华.因材施教,彰显不同的歌唱风格———声乐教学笔记[J].中国音乐,2010,(01).

篇10

关键词:分层多级 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 探究实验 策略

物理的实验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无法发挥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分层多级教学策略的出现,有效创新了物理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要求,对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完成课堂教学要求。

一、分层多级教学策略概念及理论依据

分层多级教学策略与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存在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特性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多级教学策略指的是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接受知识能力的条件下,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层多级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包括个体差异、可接受原则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分层多级教学策略是有着强大理论作为支撑的,在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受社会环境、成长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差异性,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这就是个体差异理论;因材施教是优秀的教学方法,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充分遵循了这一基本原则;可接受原则,指的是教学方法充分适应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的接受范围能力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1.能力分层法。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既要兼顾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力、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强大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每一个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程度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些能力,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分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接受知识,适应学习环境,完成学习要求。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能力分层的时候,还应该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感受,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提高他们的物理水平。

2.目标分层法。教师在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到教学内容,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目标不宜过大,但也不能过于简单,每一节课都应该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按照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将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的进步。

3.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分层是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分层的质量决定了探究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课堂分层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实验导学纲要的形式分发给学生,使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技巧,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完成实验,达到学习要求。第二,教师集中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实验导学纲要中也存在一些重难点,学生不充分理解这些知识就不能顺利完成实验探究。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第三,团队合作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在试验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提供相应的物理情境,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实验要求;然后,在探究实验完成之后,每组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最后,通过总结结论,分析学生试验中存在的一些漏洞,补充、完善结论,使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三、结语

总之,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探究实验要求,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确保学生接受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教师在实际应用分层多级教学策略的时候,必须结合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情况,按照能力、目标以及课堂教学进行分层,保证分层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实现分层多级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实现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