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健康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农业产业是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它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产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当前,生物农业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生物育种、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农业动物疫苗与药品、农业生物能源、农业生物制造和农业生物环保等。加速发展我国生物农业产业,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依靠现代生物技术,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变革,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抗逆等目标;生物良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和可降解地膜等的应用,将大幅减少化学农药、化学废料对农田、环境的污染,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将以动植物作为化学工厂,生产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医用蛋白、工农业用酶、能源替代物、功能性食品等,促使农业向工业化转变。
当前,我国面临发展生物农业的有利时机。全球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为我国现代生物产业在局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国际合作将是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利于我国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利用全球化机遇,广泛参与国际交流与分工合作,有利于加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对生物能源和生物环境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巨大,从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主题和做大做强生物产业的总体目标,加快建立促进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组织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聚集和产业化发展。
加快建设生物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业生物技术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快速提升农业生物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扶持一批生物农业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提高生物农业的技术转移与集成能力;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形成生物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优化完善生物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在产业基础好、技术条件成熟、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领域,通过市场带动、优化布局、联合协作、产业示范等组织方式,加快产业规模化聚集,形成强势生物产业基地;在有一定技术基础、产业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领域,通过政策引导、择优扶持、强化技术、优化链条等组织形式,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形成新兴生物产业集群。
形成生物农业产业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预警与环境影响评价等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生物产业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评价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生物产业(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第三方中介性质的生物产业服务企业。
建立健全生物农业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生物安全法规,加强国家生物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生物物种资源对外输出、出入境审批与查验制度。制定产业发展专题规划,明确产业布局和产业重点,建立生物产业产品的技术标准。加快制定鼓励与限制、奖励与惩罚相得益彰、严肃高效的产业发展监管制度。
篇2
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分工分业不断细化、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对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具有深远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成为现代农民发展的舞台。
当前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稳定是基础
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处理好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的关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就是不得改变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得侵犯农民的财产权和生产经营自;合作经营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上,鼓励农民开展合作经营。家庭承包经营是基础,使前提;合作经营是出路,是方向;合作经营是为家庭承包经营服务的,两者相辅相成。
二、规范是手段
必须始终坚持把握一个原则、突出七个规范,即始终把握“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突出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股金设置、内部管理、社员管理、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维权是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过去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很不健全,有的没有章程,有的产权关系不清晰,有的被少数人控制,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关于合作社及其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必须做到三个正确把握,即正确把握发展方向,不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纯营利性的公司;正确把握根本宗旨,不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少数人受益的经营性实体正确把握基本原则,不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办成官办的自收自支单位。
三、扶持是重点
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急需外部力量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一方面从立法本身看就是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种支持,另一方面,该法还专设第七章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对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国家与社会急需的重要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优先扶持。
四、发展是目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新农村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就是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生产的发展。实践证明,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好的地方,基本上都出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可喜局面,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了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我省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省份,根据试点要求,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十一五”目标是:力争全省3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3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60%以上的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途径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围绕“以钱养事”新机制,引导农民和技术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服务竞争。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基层部门结合“以钱养事”服务新机制,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法。各基层相关部门要适应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和技术人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服务竞争,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
围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板块基地优势,引导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维护自身权益。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种植业板块和畜牧小区、水产片带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化服务优势,连接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民。要通过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维护农民权益,增强竞争能力。
围绕农村能人、大户的智力和现实优势,引导创办相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的能人、大户,懂技术、懂经营,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引导能人、大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子。
篇3
[关键词] 农业机械管理 农业机械化发展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S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07-01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实行机械化操作成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农业机械的研究和制造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操作这一目标,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虑到当前农村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需求,农业机械管理具有强劲的动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水平和研究成本的影响。
一、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机械管理的发展速度十分快,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渐的上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受到经济体制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充足的重视。
1.农业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受到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科学研究成本和技术瓶颈的制约,农业机械产品总体上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在高尖端技术方面依然落后发达国家很大一段距离,多数农业机械设备都比较低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资金和体制因素的制约之外,核心创新技术是制约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向高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技术水平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到农业机械市场扩张的一个制约因素。
2.农业机械设备市场定位不准确不清晰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市场比较大,前景比较广阔,但是很多农业产品在定位过程中,由于存在市场定位不是很准确不够清晰。我国很多生产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厂家虽然定位于瞄准了大型农机市场,但是自身生产的设备在功能和使用性能上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求。而很多中小型生产厂家,虽然在客户群体上比大型设备生产厂家较为广阔,但是设备的定价和使用能力极不协调,无法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需求。
3.农业机械设备的定价偏高
由于农业机械设备和制造成本一直较高,由此也就导致了农业机械的最终销售价格平偏高。在农机市场不管是小型的农机设备还是大型的农机设备,虽然在购买过程中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额外补贴,但是由于销售价格偏高,导致了消费者只能望尘莫及,暂时不会购买农机设备,这对农业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管理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考虑到农业机械设备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过程中机械化应用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提高。针对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促进农业机械管理的快速发展。
1.加快创新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
要想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就要在设备技术创新方面做文章。在研发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还应该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各项工程的研发和使用,使农业机械能够与农业生产联系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不断的创新研究,保证农业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2.准确定位市场,明确产品的各项功能和客户群体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都应该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客户的实际要求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使农业机械产片能够在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目的。基于此,需要农业机械的生产企业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完成农业机械产品的总体市场布局,保证自身生产的设备和市场的定位都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都比较科学合理。
3.优化农机产品制造工艺,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
对于目前,农机产品销售价格偏高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实现产品价格的降低。首先,要不断降低农业机械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各项成本,提高产品技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其次,要不断优化弄进产品生产制造的各项工艺,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从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的成本;最后,要建立直营的渠道,减少中间的经销环节,从研发、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最终降低产品的人销售价格。
篇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意义重大。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的“绿莹”高丽米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黑龙江省级龙头企业――瓜瓜叫食品集团为龙头,吸纳密山市裴德镇及周边108户村民为社员,逐步发展成为集水稻生产、加工、储运和精品米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莹”合作社的实践和经验,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效益好、实惠多是吸引农民入社的根本原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快速致富奔小康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绿莹”能够吸引农民积极入社的根本原因,是入社后风险小、实惠多。社员在加入合作社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己找市场、卖原粮,既受奔波之苦,又卖不上好价钱,更享受不到加工增值的利润。加入合作社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去年水稻价格偏低、其他水稻种植户普遍减收的情况下,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0.06元/斤的价格收购社员的水稻,仅此一项就使全体社员增收140多万元。2007年,“绿莹”108户社员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超出当地农民平均收入水平1.5万元。由此可见,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一定要把立足点放在为农民服务上,努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只有农民真心支持、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有效解决企业难题是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的关键因素。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必须依托产业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企业在加入合作社前,由于缺少基地支撑,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比如,企业向分散的农户收购原粮,品质难以保证;由于利益联结不紧密,企业与农民签订的订单缺乏约束力,农民随行就市、不肯履约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收购原粮需要大量现金,而银行贷款难度大、利息高。现在,瓜瓜叫食品集团通过加入“绿莹”,建设了2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建成年产5万吨的现代化精品大米加工厂,不仅获得稳定和高品质的原料来源,而且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企业的品牌经营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合作社已被浙江省温州市政府确定为指定大米供应商,其生产的“绿莹”牌精品系列大米销往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瓜瓜叫食品集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迅速提升。由此可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社经营,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发展合作社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只有依靠科技,走精深加工、提升品质之路,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农民的科技意识虽然比较强烈,但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学习和掌握先进适用技术的渠道还不畅通。组建合作社后,专家定期向社员传授种植技术、提供科技服务,社员平时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直接向专家咨询。“绿莹”从东北农业大学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水稻种植先进适用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品质,而且增加产量2000吨,带动社员增收312万元。该合作社引进国内一流的精品米加工设备,利用优质水稻生产出的“绿莹”牌绿色精品大米,市场售价是普通大米的4倍。由此可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和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合作社的凝聚力源自体制机制创新和民主科学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明晰的产权制度和规范的内部运行机制,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绿莹”以章程的形式,对合作社的机构设置、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作出明确规定,入社农民不论出资额多少,都享有一票权利。在“绿莹”,大到投资兴建精品米厂,小到水稻品种的选择,都由全体成员平等协商、民主决策,入社农民是合作社的真正主人。“绿莹”建立了“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农户+基地”的新型合作机制,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加工、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六统一”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合作效益。由此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奥秘在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按照合作社法,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通过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保障合作各方的权益,将有力地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7.22.010
档案具有历史价值,是对历史原貌的再现,档案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不得伪造档案,档案必须真实。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份责任很大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专业,必须有责任感,必须有法律意识。总之,档案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新时期的农机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得忽视,尤其是信息时代,科技进步很快,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真实、有效、完整地记录下农机化工作的发展,这将成为重要的历史凭证和工作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今后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1农机化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农机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我国农机化事业起步较晚,所以农机化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稍显不足,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影响农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甚至影响到农机化发展的大局。
当前影响农机化档案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很多地区对于农机化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作用。其实这是非常不客观的理解,必须及时转变;二是农机化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力度不够,建档、存档等一系列工作有待完善和提高。
2提高农机化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分析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档案管理工作地位
农机档案管理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所以导致很多人对其不够了解,认为并不重要。所以农机化部门首先自身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到农机化工作的发展、放到整个大局中去考虑,努力做好农机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普及农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呼吁其他部门要配合农机档案管理,以提高农机管理工作的效率。
真实有效的农机档案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不可再生的,其记录了农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一些农机化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档案管理工作是很保密的,农机档案也不例外,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必须妥善保管,不能随意损毁或者丢失,这些都是农机化发展的宝贵凭证。可见农机档案十分重要,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呼吁身�的人重视农机档案管理,配合农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
2.2在做好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向电子档案管理转型
很多单位暂时还不能脱离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仍按照购买档案盒,采取建档文件的方式,建档、存档,将档案保存于档案柜里。立即由传统档案管理跨越到电子档案管理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很多单位都是两种方式相结合,依据单位以及具体档案的现实情况采取具体的建档方式,这是一种比较弹性的做法。但是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提倡电子存档,因为纸质存档存在保存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照片和视频等,电子存档更合适。再者纸质存档对于档案室的条件要求较高,不得受潮,必须避免火灾,对于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要求。再者纸质档案如果多次调档,也可能会破损。相比与传统档案,电子档案也更方便、更省时省力。
2.3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的农机化档案管理团队
农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而且该工作还涉及保密,必须聘用工作纪律严明,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的工作人员。建议农机化部门要定期给工作人员做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尤其是向电子档案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必须给自己充电,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建议农机化部门也可以聘请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时展,保质保量地完成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
2.4注重农机档案管理,落实责任制
对于农机档案要适时清理,分类归档。平时注重加强档案资料整理收集,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扮演好“收藏家”的角色,从个人经手办理的工作、股室业务中收集清理资料,要按照归档制度要求适时对各类文件、机构编制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并分别建立台账,编排分类目录号,编写相应的档案分目录,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充分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奠定基础。
农机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繁琐,所以一定要落实责任制,赏罚分明。各农机档案管理部门要注重抓好档案工作,把档案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来抓,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同时定期组织会议,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化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帮助,希望在农机档案管理工作者以及大家的帮助和配合下,农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军.探讨提高农机档案管理水平的路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01).
[2]周国祥,滕旭光,赵艳平.规范管理 严格要求 努力提高农机监理档案管理水平[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03).
[3]牛新博.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2).
篇6
一、科学定位,选准发展方向
搞好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拜泉县结合县情,立足实际,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2008年在兴农镇进展村进行先行试点,在6屯组建了巨龙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县铺开。巨龙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以土地为资本,采取统一计划、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分配、统一销售 “七统一”运作方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吸纳农户44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 709亩。一个生产周期全屯实现土地收入95万元、非农收入127万元,实现人均收入13 700元,为非入社农户收入的3倍。2009年已发展到5个自然屯,入社农户达到214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增加到4 131.5亩。巨龙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事例,得到了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同时也成为引领全县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面旗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其经验与做法。并组织乡村干部、种田大户深入合作社考察学习,通过算账对比,现身说法,教育干部,鼓舞农民,切实增强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使合作社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扩大规模,2009年县级重点扶持了18个合作社,全部实现了整屯推进,全县31个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劳动力分工分业9 394人,其中从事种植业1 980人,外埠从事务工、经商、贩运、客运等6 176人,就地进行粮食收购、开办粉房、畜禽养殖、创办苗圃等二、三产业1 238人。
二、加大投入,破解发展难题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保障投入是关键。拜泉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克服财政资金紧张的压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拿出真金白银重点扶持合作社发展。一是积极向上争取。2009年共向上级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 139万元,其中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购机补贴资金289万元。争取扶贫开发互助资金300万元,扶持10个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培育主导产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共为合作社投入资金922.1万元,其中,投入资金900万元,加上购机补贴共1 189万元,为18个县级重点扶持的合作社各配置迪尔多功能整地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小四轮拖拉机2台、精密播种机2台;投入资金22.1万元,为入社农户全面积提供了种植业保险,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了自然风险。三是采取乡村自筹。乡村共自筹资金223万元,建设钢架结构或砖瓦结构农业机械库房31个、9 920平方米,三道镇竞业合作社自购大小农机具14台(套),实现了合作社生产全程机械化。四是搞好政策扶持。从农业和水利建设、林木采伐、产业化扶贫、信贷以及税费减免等13个方面优先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倾斜,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五是企业服务让利。拜泉县丰农农资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由企业提供测土、信息等无偿服务,并以低于市场价每吨200元的优惠价不计利息赊供化肥,以进价不计利息赊供种子和农药,以每公斤高于商品粮大豆0.2元的价格加价收购并现金结算。今年共签订订单合同14.5万亩,其中大豆良种回收合同8万亩,定向为企业生产高油、高蛋白大豆2万亩,其他粮食产品,也都直销给粮食收购企业,确保最高价结算,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六是节约运行成本。以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实行团购,按照季节、工作性质、工作量确定用工量、完成标准和用工价格,做到精打细算,仅以上两项31个合作社就节约资金500万元以上。
篇7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综合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22
我国经济体制的持续深化改革,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出现无人种田的情况,因此,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以及推动农业升级具有关键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培训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不能满足农业需要以及农民需要。因此,一定要灵活设计培训课程,搜集农民的反馈意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改进,为新时期开展农民培训提供参考。
1 影响培训效果因素调查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随机抽样访谈法,从扶持政策需求、政策评价、农民接受培训情况以及受访者情况四方面开展调查。在调查中发放问卷400份,收回400份,其中对培训比较满意的农民为205位,对培训感觉意义不大的农民130位,对培训感觉不满意的农民为65位。
2 调查结果分析
2.1培训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1.1 双培训模式 主要以农村金融服务、品牌服务、社会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为支撑,其特点如下:一是这种培训具有两个重要环节,即农民培训环节和经纪人培训环节。通过现场实践、课程教学、技能操作以及理论知识充分结合的形式,对农民开展经理人培训,当农民获得相关证书后,再对经理人进行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扩大农民的培训范围;二是丰富学习平台,将基层专业和县级专业充分结合到一起,并且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对农民经理人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为农民提供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以及生产技术等服务,丰富学习平台,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2.1.2 依托产业型模式 主要通过产业实践的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其特点如下:一是重视当地产业优势,从培训内容以及学员遴选方面,以产业为根据组建培训小组,并且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制定培训方案和内容;二是实现点面充分结合,“点”主要代表科学筛选学员,对学院开展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将农民培养成懂经营、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面”主要代表当地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通过产业优势,对农民进行产业培训。
2.1.3 依托院校型模式 主要依靠当地的农业院校的教育优势,邀请农业的技术专家担任教师,对农民开展培训和教育。其特点如下:一是将农民细分为社会服务型、专业技能型以及生产经营型,并且根据产业种类和生产环节的不同,对农民进行针对性指导。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对农民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满足学员需求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专业化作用;二是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当地政府相关政策,利用周边农业学院的教育资源,对农民开展专业化培训,进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
2.2不同模式异同点的比较
这三种培训模式在管理制度和认定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培训方式和产业构成方面。
2.2.1 在培训方式方面 一是培训对象。依托产业型模式要求培训对象更加年轻,保证农民可以保证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进而发挥培训效果;二是培训内容。双培训模式更加重视农民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并且尊重当地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当地的农产品生产提供品牌价值;三是培训方式。依托产业型模式缺乏实践环境,对实际操作不够重视;四是培训师资。依托院校型模式拥有更加丰富的师资力量,在资金方面也更加充裕,减少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的资金压力;五是培训硬件。以上三种模式都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保证培训的专业化和现代化。
2.2.2 在产业结构方面 要根据当地的优势产业,种植经济利润更高的农作物,并且保证农民具有较高的营销能力和种植能力。由于当前我国农民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趋利性,自费培训并不现实,因此,新型职业培训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且以产业机构为基础,实现生产丰富以及品种多样。
2.3培训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农民的个人素质以及个人能力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的培训没有系统的体系及政策,导致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政策因素可以对农民产生激励作用,让农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强化培训效果,政策因素还对培训资源带来一定影响,而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促进农民学习的重要因素。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也对培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政策扶持可以改变学员 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效益,并且起到模范作用,提高培训的辐射范围,增加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政策宣传也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让培训更接近生产,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
3 结语
篇8
关键词 水资源现状;节水抗旱农业;问题;发展建议;辽宁阜新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27-01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灌溉节水农业工程建设,从2012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在全省实施66.67万hm2农业节水滴灌工程。阜新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作物品种的原则,周密推进工程建设,已落实节水灌溉农业工程面积6.67万hm2以上。
1 阜新市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部,属于半干旱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9 m3,仅是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2,是全国人均占有水源量的1/5;农业占有水资源量2 235 m3/hm2,不足全省的1/3,全国的1/12。阜新全市可划分为辽河和大凌河2个流域,辽河流域支流有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及秀水河共4条;大凌河流域有细河、牤牛河2条。阜新境内多年平均降水480 mm,年降水总量49.7亿m3,柳河、绕阳河上游稍小,少于450 mm,秀水河、细河下游稍大,接近500 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汛期(6—8月)较为集中,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68%,径流基本与降雨同步,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根据经济转型区的范围和总土地面积1 266 km2分析各转型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城市中心产业区和农业示范区水资源总量为9 966万m3,仅为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0%,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 139万m3,仅为全市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7%。如采用滴灌、喷灌、膜下灌等节水技术,现有农业水资源量是可以保证13.33万hm2耕地发展高效作物对水的需求,农民旱涝保收田面积人均可达到666.67 m2。
2 阜新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居民生活用水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工业污染[1]。二是农田灌溉方式落后。目前,农业仍以水稻、粮、豆为主,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等避旱农业发展仍未达到要求,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有效灌溉和节水灌溉面积所占比例不高,造成了水资源极大的浪费[2]。
3 节水抗旱农业发展建议
3.1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避旱农业
应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以及畜牧业、林果业,为农民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依托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同时在庭院中实施“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建设[3]。二是依托土地资源优势,促进林果产品优势产业上台阶。突出梨、葡萄等经济林项目,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抓好矿区绿化、封山育林、农田林网、村屯绿化、防沙治沙、荒山整治、特色生态经济林基地、杨树商品林基地等8个子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彰武县林业的宏观布局。三是依托产业优势,建立起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4]。
3.2 搞好各项抗旱农业措施的综合配套措施,做到节约用水
单一的水利措施除受水资源限制外,还存在生产成本投入过大问题[5]。对即将配套水利设施的地块和现有的水浇地,农机措施、气象措施、农艺措施、生态措施等其他各项抗旱措施要围绕能够进行水浇这一优势条件进行系统组装、综合配套。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6]。该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可以节水50%~80%。温室大棚中使用滴灌能明显降低湿度和提高冬季地温。滴灌时地面湿润范围较小,还能减少病虫危害,可提高作物产量20%~100%。同时,还可降低操作管理费用以及减小盐碱对作物的损害,对地形适应能力强,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7-8]。 3.3 建立水利设施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县、乡镇对口各部门的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指导和帮助农民落实各项水利抗旱措施。成立联网的旱情监测系统,每个乡镇设立旱情监测站点,编制节水抗旱预案[9-10]。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的良好氛围,支持、帮助和服务农民,建立起持续增收的节水抗旱农业产业体系。成立节水抗旱农民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与水利设施综合配套工程的建设,分享项目成果。
4 参考文献
[1] 丛俊良,潘枫.农垦牡丹江管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2):193-195.
[2] 赵会民,裴燏,牛晓梅.绥棱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3):37-39.
[3] 刘艳萍,杜金凤,何艳玲.泰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信息,2007(28):277.
[4] 魏萍,高秋惠.齐齐哈尔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34(3):148-149.
[5] 叶文生,叶鋆.寿宁县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建议[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4(1):39-41.
[6] 高书银,黄启海,于海景.冠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地下水,2004,26(3):165-166,184.
[7] 侯玉玲,张艳红,李春辉.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4(6):11-13.
[8] 司恩来,王坚.泰来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29(4):68-69.
篇9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建设现状、问题及措施
在当今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极大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之下,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但面临城乡地区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各项基础设施在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一个时间长远、系统性较长的工程,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加强管理。通过有效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带动先进生产技术的有效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包括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多方面内容。农村经济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注重加强对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程度,因为基础设施是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对助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指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对推动农村全方位发展有利的各项设施和措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水平,助推经济健康发展,将高科技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农村生产当中,真正实现农业操作的自动化、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了改善农村面貌,进行有效的规划,建造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简单说来,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未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从“三农”问题角度入手,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开展针对性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更好地梳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部脉络,保障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
1.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加大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地区服务职能、服务效率,促进农村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反映,也有利于增加广大基层群众的经济收入,助推乡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诸城市下大力气划拨出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更好地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生态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强化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80%的村庄达到潍坊市一类村庄标准。完成农村改厕12万余户、建设农村公厕171座、生活污水治理村庄477个。30%以上农村居民实现清洁取暖。社区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改造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2处、卫生室150处。统筹基础设施建管,推进水、路、气、暖、物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为农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让美丽宜居乡村创造美丽经济。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高度重视,势必会对未来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是制约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存在总量不足,农村生活设施建设任务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结构不平衡,项目基本是直接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在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服务设施投入存在不足,在整体布局上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和设计,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难以和当地的实际农业发展相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现象,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后期管理,导致有的工程成了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2],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短时间内出现了运行障碍、缺陷,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中央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抓住利好政策,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等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具体工程建造过程中,经常存在资金供给不足或者各项资源利用不到位的现象。广大农村地区所建造的各种基础设施普遍表现为运行效率相对较为低下,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由于受到建设资金不足和当地农业发展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效率低等特点,有的工程还存在建设完成能不能有效运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造成了设施建设效率低下,建设质量相对较差,项目后期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影响到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既浪费了国家资金,又影响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2.3地方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一旦脱离了政府部门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步履维艰。但从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地方年度财政收入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不足。由于扶持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落地,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影响到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同时也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各个工作部门的具体职责,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作用,加强对资金资源项目的有效整合,形成合力,不断向前推进,切实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级政府部门应该对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负总责,并将建设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明确建设工作,重点落实各项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在人员部署、人力资源组织、财政安排方面进行有效协调。另外,应该因地制宜地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技术扶持和技术引导,积极扶持新科技新技术的有效应用[3]。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技术革新,积极开展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带动作用,为技术革新创造更多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行水平。
3.2完善投入机制
为了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应该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投入机制,实现对各项资金的针对性整合,要按照专项资金专用,用途不变,统筹合理安排,集中投入,集中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针对性地利用好各项资金资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应该加快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按照谁投入、谁运行、谁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针对性管理,保证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运行效率。
3.3建立长效机制
应该坚持政府为主导,农民参与为主体,落实各项责任,注重建设成效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城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形成全新的公共服务机制,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运转机制,加快培养市场化的运转,维护队伍,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评价机制,加强对农村建造的指导和有效监督,对于工作不积极,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建造和发展过程中,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改进,切实提高整个设施建造质量和建造效率,保证各项基础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此来带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J].农业经济问题,2000(7):2-3.
[2]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30(3):113-116.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工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72
合理应用农机工程开展农业生产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机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客观的讲,我们要意识到在农机工程发展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机工程的发展与进步,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机工程的具体做法,仅供广大同仁参考,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1 农机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机工程近年来发展良好,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是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机工程服务体系薄弱、对于农机工程的投入力度有待提高以及受到农民收入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1.1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地^出现大中型农业机械不多,但是小型机械过多的情况,农业机械结构不平衡;部分地区还出现动力型机械较多,但是与之配套使用的农机具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存在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太低,很多非常实用的农业机械还没有得到普及和利用;还存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的情况。农机工程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较差,投入到农机领域的资源较少。
1.2 资金和技术投入少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大国,农业发展决定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虽然政府一直重视农机程的发展,但在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还是比较少的,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专项资金。同时在一些大型设备的研发中政府也没有给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农机研发受到影响。
1.3 农民收入不高
我国农民收收入增长缓慢,收入不高,影响了其对农机配置的积极性,不利于农用机械使用效率的提升。而且很多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购买力出现落差,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2 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机工程发展
要想进一步做好农机工程发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是关键,同时还要健全农机工程服务体系,还要对农机工程发展的大局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以及大力培养农机工程新型人才等。
2.1 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农机工程事业发展良好,成绩喜人,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于农机工程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农机工程要想健康稳定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在资金与政策上都要适当的倾斜。建议农机工程扶持要因地制宜,保证农机工程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普及农机使用常识,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家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利用率。
2.2 健全农机工程服务体系,保证农机工程良性发展
健全的农机工程服务体系是保证农机工程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为了推动农机工程顺利发展,建议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机服务体系进行调整,使农机工程服务顺应市场发展要求,尽快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同时农机工程的管理者也要以身作则,明确自身工作责任,树立榜样的作用。更要加强各个部门构之间的互动,团结协作构建更适合的农机工程发展的服务体系。
2.3 对于农机工程发展大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农机工程发展大局战略性调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机械设备量变增长到质变增长的过程,努力研究复合式多功能的作业机械;农机工程的发展要根据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发展精深加工的机械设备,注重推进优质品种工程,进一步推广节能环保的机械设备;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将自己的农产品经过精加工和深加工,以便进入国外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机械化,建立集约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2.4 大力培养农机化人才,提高农机化人才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