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7-11 17:5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可穿戴设备正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词。除了创业者和投资人,政策方面也在关注。国家发改委的《实施移动互联网及4G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亮点被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大,这种以往更多令人联想到医院、疾病等概念的可穿戴设备正渐行渐近,走向普通人。
可穿戴设备时代到来
一颗芯片,放置在随身的手环、腕表、眼镜、戒指上,它就可以测量和记录你的全部健康数据,如运动量、睡眠深度、血糖、血压、体检结果、治疗效果等,并传输到后台,为你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这颗芯片,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在芯片背后,是通过软件支持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及处理功能的体系。
受智能手机销售疲软影响,三星已经加快可穿戴设备和无线接入的家用电器两大类产品的研发步伐。苹果推出的iPhone6Plus威胁到了由三星盖世系列主导的大屏智能手机市场,而小米和联想等竞争对手也在依赖价格优势蚕食着三星的市场份额。因此,三星将继续推出新产品来应对在智能手机市场遇到的严峻挑战。三星将斥资15.6万亿韩元(约合150亿美元)在韩国兴建一座芯片制造工厂,以此来满足智能手表、健康监测设备等可穿戴互联产品的动力需求。
继乔布斯之后,苹果公司现任掌门库克终于推出第一款属于自己的“革命性”产品――Apple Watch。针对运动需求,这一系列预计面市单价为300多美元的Apple Watch专门推出两款健身新应用。库克说,这将改变人们的健身方式,比如设置运动类型、设立目标、记录数据、记录心跳、测量热量消耗、锻炼时间和距离等。
“果粉”一如既往地追捧,很可能使百花齐放的可穿戴领域变更格局。可穿戴设备在业内被称为继电视、PC、手机之后的“第四屏”。世界范围内,谷歌、苹果、三星等各大科技厂商均提前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中国国内也由百度、华为、TCL、小米等公司牵头,颇有掀起一场可穿戴设备革命的势头。小米了价格低至79元的智能健康手环,已经打起了价格战。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智能跑鞋、智能戒指、智能臂环、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纽扣等。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人机接口、传感将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据互联网权威咨询机构艾媒咨询最近的《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各种设备出货量达到23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达到114.9亿元。
崭新的商业模式
在细分领域上,健身医疗等初级领域仍然被研究机构看好。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健身和医疗是当前最被看好的细分领域;据百度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研究报告》指出,运动和健康监测成为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需求。
可穿戴设备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在商业模式的构建上,一是直接卖硬件赚毛利;二是硬件产品上面叠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做增值收费;三是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相关数据,配合云计算技术,向特定企业售卖云端数据。
通过卖硬件赚毛利是比较传统的做法,硬件产品具有天然的现金流,大量硬件产品的售卖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比如,小米手机售卖了300万到500万部手机,而小米手机相关配件销售2013年达到6亿销售额。除销售智能手表外,可穿戴设备公司还可以附带销售配件设备如DIY的颜色、蓝牙耳机、充电底座等外设,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另一方面,硬件设备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作为创业型的新兴公司在没有大销量的情况下受到上游厂家的挤压,成本上升,需要应对多方面的威胁,光靠硬件赚钱成为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奇虎360董事长周鸿曾经说过,未来硬件不赚钱,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来盈利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通过硬件产品上叠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做增值收费是一种倡导的趋势,比如亚马逊卖的kindle平板电脑几乎成本价出售,但是它依然可以从用户买书、买视频、买游戏、买各种各样的服务中赚取大量现金。比如,未来的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公布一部分表盘,然后对另一些精美的表盘进行收费类似的模式。
通过手机用户的个人相关数据,结合大公司的云计算技术,向特定的企业售卖云端的数据或者自己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推荐相关的服务,是一种各大智能手表厂商都比较看好的模式。智能手表具有贴身的特性,可以收集用户运动、睡眠、心率等身体特征数据,基于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精准的推送健康相关产品的消息,从中获取分成。
国内产业现状分析
业内人士认为,可穿戴设备成为科技及医疗器械领域重塑产业格局的重要机会。在医疗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诊断、监护、治疗、给药等环节,都有可能全面实现智能化。国泰君安的一份研报曾指出,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的新技术或将全面颠覆传统医疗器械和医院治疗的商业模式。
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南的制造业产业链比较完善,整条产业链从原材料、方案设计到制造加工都比较完整和成熟。不过,华南的这些可穿戴设备创业者,从硬件开始创业的不少厂商缺少互联网思维,不明白怎样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增值开发,也不太明白构建设备背后数据挖掘的价值。
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行业应用、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环节。不同的创业公司从不同的切入口进驻掘金。各地也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但到目前为止,可穿戴设备产业初步形成的两个地区,只是深圳和上海。
深圳今年将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精密检验检测仪器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作为未来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发展。深圳市长许勤表示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的战略意义,加快完善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前瞻把握未来市场需求,抢抓机遇,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规划,深圳将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国内一流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深圳在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设备、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体制等方面的优势,瞄准网络化、智能化、精密化的趋势,大力培育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中国目前最大的智能穿戴公司――上海果壳电子有限公司自201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后,9月上旬,果壳智能手表二代面世,该款智能手表也是世界首款圆形智能手表。
除了果壳以外,欧孚通信、云蚁科技等也将可穿戴视为未来的蓝海,推出了系列产品,国产智能穿戴正在浦东落地生根,有望在新一轮IT变革浪潮中弯道超车。据百度《可穿戴设备用户需求研究报告》显示,果壳智能手表已经占据7.4%的市场份额,是唯一入榜的国产智能手表品牌。2014年3月,果壳的订单量突破30万台,超过美国pebble智能手表28万台的出货量。
果壳这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是一个“山寨”的拐点。果壳电子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全球排名第七大智能穿戴厂商,在智能手表领域按规模计算,果壳电子位列全球第四。
篇2
传承瑞士医学精粹
中国科学院提交的一项关于我国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报告显示:75%的慢性病与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有关。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严峻,国民面临着雾霾、酸雨、自来水污染、食品安全无保障、辐射等威胁,这极大增加了中国慢性病与癌症的发病率。
华裔科学家李薇博士从事药学研究十多年,见过很多中国家庭饱受慢性病的困扰,这些痛心的经历让她将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视作自己的使命。2002年,李薇博士与瑞士serolab sa实验室医疗团队共同参与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研发。该实验室于1958年成立于瑞士洛桑,近60年来始终专注于单抗活细胞的研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并成功发现了人体免疫组库中的1000多项指标的针对性抗体,积累了超过26000个遗传基因数据,构建起不同人种的免疫系统多样性数据库,更研发出了一系列免疫抗体,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失眠、便秘、皮肤病等的栓剂、针剂、滴剂、口服及外用产品等,并已获得瑞士联邦医药认证,近60年临床应用无一副作用,被业内誉为生命科技领域的灵魂实验室。
研究交流中,李薇博士认识到中国在疾病预防干预检测与定位上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那么是否可以沿用serolabsa实验室的技术和经验,从细胞和基因层面分析病因和病灶,从而制订适合亚洲人的精准治疗方案?
服务中国造福国人
基于以上认识,李薇博士开始了针对亚洲人的环境与体质的研究,并于2007年回到中国创立了洛伊克巴德年轻化a业集团,与瑞士serolab sa实验室展开长期深入的合作。并且和她的团队坚持多年如一日地反复奔波在一线临床和配伍之间,通过精密仪器对亚洲人的1000多项基因数据进行监测,并上传至瑞士云端数据库与瑞士serolab sa实验室数十年来积累的数据库做对比,将东方人基因与慢性病病理数据与西方医学病理数据系统对接,获得了符合亚洲人体质的重大医学突破。
“比如东北沈阳甲状腺病发病率与饮食水土基因有关系,实验室会针对东北地区制订一套调控和改善治疗的方案;而西南地区潮湿,所以风湿的发病率较高,我们将据此制订另一套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我们会使用瑞士检测仪器对客人进行从全项医学检测到神经检测到细胞深层检测到能量磁场检测再到基因检测的全项体检,从生命表征递进深入至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多维解析人的身体状况,相比常规医院的临床检测可提早3~5年发现潜藏在你身体中的“易病变细胞”和“疾病易感基因”,形成可视化数据化的智能预警报告。同时经过中瑞专家的联合会诊,更结合能量医学、营养医学知识,向客户出具系统的私人健康管理方案。
经过9年的临床实践,基于实验室的世界先进生物制剂提取技术,serolab sa实验室和洛伊克巴德共同研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亚洲人的普发型慢性病的病理配方及干预体系,可针对人体九大系统进行调控,对中国当前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抑郁失眠等慢性病均有显著效果。
“洛伊克巴德所使用的设备、技术和产品都经过了欧盟认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安全有效的医学管理干预体系”李薇博士解释道。
医学界最时尚的引领者
10年来洛伊克巴德在李薇博士的带领下,以瑞士尖端抗衰老生命科技为基础,整合全球高端医疗资源,融合国际与中国专家,为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提供全面的生命健康管理和治疗服务。构建了涵盖预防医疗、精准医疗、康复疗养在内的全产业链生命健康管理服务和业务体系。目前洛伊克巴德年轻化产业集团在大连、西安、沈阳、重庆、深圳、南宁、武汉等地均建立了门诊部与运营中心,同时成为在欧洲、北美和亚洲拥有广泛技术业务应用和运营机构的国际性生命健康服务企业。其优秀的业绩与服务也获得了业内的普遍赞誉,李薇博士本人更是得到了瑞士医疗抗衰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
篇3
杨永强:这很正常。因为早期我们也关注IT产业,就是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领域,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中国除了概念驱动之外,传统IT产业已经比较趋向成熟,也就是说,能赚钱已经在赚钱了,不能赚钱早已证明自己的模式在中国是不行的,这意味着IT方面投资回报率在下降,而投资的风险在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风险投资开始流向了传统产业,比如能源、连锁、医疗、教育、健康等领域,是一种趋势。
《经济》:导致这一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永强:我觉得主要是政策的因素多一点,因为我相信,国家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政策调整的目很明显,是要繁荣整个中国的证券市场。而本土的投资机构的退出大部分都在中国的证券市场,这意味着政策的调整方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
《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外资创投一直是中国创投市场的主角,而且占整个行业投资总额的比例一度超过70%,众所周知,这与外资创投在“红筹模式”上市上的优势有关,如果A股退出已经成为主流,那么在您看来,与外资风投A股退出相比,中国本土创投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杨永强:从投资者的角度,国内的一些券商与一些投资机构合作相对来说,会比较紧密一点。因为外资投资机构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国际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于海外上市模式,他们是更有优势。如果国内上市,本土的券商、投资机构相对来说居多一点,在本土上市,中国的企业家的主导性更强一些,与此相关中国本土风投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
但是,纯意义上的VC和PE还是外资居多一些,本土的相对少一些。外资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合伙制,本土的投资机构一般都是公司制。两者相比较,一般后者决策比较麻烦些。
《经济》:清科集团第二季度研究报告显示,从投资行业差异上看,外资VC在广义IT、服务业、生物科技、健康等行业占据主导,在传统行业和其他包括环保、新材料和清洁能源等高科技行业,本土VC则相对更加活跃。为什么本土的VC更倾向于传统产业?
杨永强:从TMT行业向整个非TMT行业过渡带来机会,因为在TMT行业我们知道,大多数“海归”的比较多,但是在整个消费行业和整个传统行业却不完全是这样子,因为在这些行业中国本土的企业家居多,他们了解这个市场,熟悉用户需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们很容易抓住市场机会,而很快的发展起来。
消费品,零售、连锁、包括地产行业、能源行业,在这些行业,我们看到许多本土的企业家更有机会,本土企业家的崛起也给本土的投资机构带来机会。因为本土的投资机构能够与本土的企业家进行很顺畅的沟通。因此我们认为在投资的方向发生转移的时候,给本土的投资机构带来新的机会。
《经济》:现在中盛更倾向于哪些行业?未来中盛投资的企业是否决定A股上市?
杨永强:我们很看好电信、终端的行业,也看好能源环保、医疗、新媒体、快速消费品等行业。未来中盛投资的企业当然希望能够实现从A股上市。
篇4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篇5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商
1.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和服务,从安全保卫和环境监控到推动个人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日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物联网采取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处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采用,极大增强了边缘网络的快速反应能力,物体可嵌入智能芯片,让物品“更智能”,反应速度更快,边缘网络的处理能力更强。
物联网自身具备三个特征:(l)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包括:智能控制,信息识别,位置监测和动态监测功能等,在业务上分为垂直应用模式,行业共性平台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垂直应用是针对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开展业务,满足特定的行业和企业要求,例如电力,石油、铁路、公路的企业应用;而行业共性模式是一类行业及其相关的行业和企业,例如物流相关领域,医疗相关领域等。虽然目前物联网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但是应用已经较为广泛,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系统、物流信息化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及基础设施安全系统等。2009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物联网的初级业务,其中包括中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手机购电业务;中国电信的“平安e家”业务;联通的无线环保监测平台等,正在用创新的应用来吸引客户。行业应用在最近的1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扩展智能物流、智能楼宇、金融安防,工业监测、智能交通、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保护、政府工作、食品溯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2.1智能交通
现在各地城市遍布交通摄像头和一些交通情况检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连接到交管中心,形成了一张城市交通监控网络,目前的摄像系统功能比较简单,基本上是纠察违章行为,可以称为“交通监测传感网”。在此基础上,补充信息处理的软件硬件,充分利用获得的信息,进行交通流量实时分析、预测,建立一种向车辆反馈指挥的体系,诱导、分流车辆,预判和防止交通事故,将会大大改善现有城市交通状况,我们将会在一个更加智能的交通环境中行车。这就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2.2智能家庭
“智能化家庭应用”系统依托移动网络、固定电话网、宽带城域网和具有网络计算机功能的家庭生活设备组成的服务系统,采取目前国际先进的西门子技术,由家庭网关,智能化安全防护系统,智能化家庭生活设备,例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生活电器、电视、电脑等组成。它具有安全防护,家庭电器设备管理,家庭娱乐,家庭通信等智能化功能。
2.3医疗保健
医疗健康工作与物联网结合将给国家的医疗事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距离市区医院或医疗机构数百公里之外的欠发达社区。结合3G网的移动医疗健康工具无疑是解决农村地区专业医疗人员及医疗设备匾乏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4食品溯源
食品溯源是指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加工、分送以及销售等)中,食品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追踪和回溯,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有效地监控之中。不过,食品溯源的定义有多种表示,即:(l)国际标准化组织(1509000/2000)将食品溯源定义为:溯源产品的地点、使用、以及来源的能力;(2)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食品溯源定义为:鉴别/识别食品如何变化、来自何处、送往何地、以及产品之间的关系和信息的能力:欧盟将食品溯源定义为:在整个食物链全过程中发现和追踪食品生产、加工、配送、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的饲料或其它原料的可能性。
3.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细分市场有公共管理与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部分。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类: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先关心的是低级需求然后才关注高级需求。
智能家居的特点:智能,低碳概念,舒适,实用和个性,因此归为自我实现需求;智能交通的特点:安全,快捷,属于安全需求;远程医疗涉及诊断、监测,属于生理需求;食品溯源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属于安全需求;环境监测涉及环境卫生,健康,属于安全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和探索人的激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人的需要发展规律的。这个理论本来是用在人事管理领域的,但是这里用这个分类标识物联网新应用对人的需求满足的层次。因为人总是会优先满足底层需求,所以可以分析出各个应用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当个人用户可以自主选择物联网服务时,定位在满足生理和安全的大众需求会在物联网发展初期会较快的满足客户,快速实现规模化。从现在的情况看,即使定位于高层需求的智能家居,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是把推广家庭安防作为优先推广的应用。对于企业和组织客户来说,那些能够解决当前问题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应用是最需要的,也会是市场接受程度最高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美]著,梅清豪译,《Marketing Management》(Eleventh Edition),中文名称《营销管理》(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篇6
今年1月15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除了对建立国内远程医疗的服务体系要进行全面规划之外,也重点提出了建设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需要考虑保护患者信息隐私要求、保护会诊机构内部信息需求、业务数据库的安全防护需求,安全管理制度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及互联网领域专家对远程医疗的关注点包括:医生私人提供远程问诊的合法性,从事远程医疗的运营平台如何管理个人的健康信息数据,如何建立统一的远程信息系统的标准协议等等,几乎都有所涉及,而这一切起源于“2014年远程医疗元年”的时间线亮相。
匆匆而过的远程医疗“元年”
在描述“远程医疗”的时候,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实际上已经包括了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等范畴,这一概念在医疗业内也是非常认可的。
2014年当之无愧是“中国远程医疗元年”。1月,瑞士知名远程心脏监控服务提供商lifewatch宣布与中国电信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中国电信将开卖lifewatch生产的全球首款医疗诊断手机,3月,华为在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向运营商客户展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表达了其致力于解决百姓看病难、看名医更难问题的决心。可以说,远程医疗的巨大潜力,已搅动了通信行业、医疗行业整合的市场。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而在大中城市中又有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各大知名医院。”对此,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建议,加速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惠民工程,让优质医疗资源能惠及更多地区的患者。
一些传统医院中的远程医疗科室在过去填补了空缺,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真正在中国走出了医院内的空间。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通过7―8年的发展,和国家卫计委合作在安徽、重庆、山西等5个省市建设示范试点,与当地基层医疗机构达成远程医疗合作。
但是这样的合作模式仍需要时间来推动,“目前从投入及发展趋势上来看,传统的诊疗方式仍占90%以上,在服务方面远程医疗可能稍微多一些优势,但是也只能占到当前诊疗服务的10%左右”。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介绍,目前有数字统计,约有85%的医疗投资被用来投入到大型诊疗设备的更新中,医院根本没有更多精力来发展远程医疗。
2014年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加快了国内远程医疗的发展速度。百度的咕咚手环是一款基于百度云开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打“运动状态提醒”、“睡眠监测”、 “智能无声唤醒”等功能。瞄准可穿戴设备的还有联想、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据国内研究机构艾瑞咨询预计.2016年中国穿戴设备将央速增至7350万台,市场规模达169.4亿元
同样在这一年,互联网行业几起高达数千万美元的融资事件也都发生在移动医疗领域。春雨医生、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专注移动医疗市场的网站通过引进传统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并通过和线下就诊合作打造了互联网医疗的产业模式。这种崭新的诊疗模式因为服务可靠、价格便宜在网络上吸引了数百万的拥趸,成为中国医疗行业新的生力军。
远程医疗是把双刃剑
远程医疗的优势很多,简单来说它不但能产生经济效益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还能给保险公司和远程医疗提供商带来收益,同时能提高医生们工作效率,减少病人上门求医次数及成本。
国外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远程医疗能将医生会诊次数减少93%,这样就能为消费者每次会诊节省103美元,紧急救助会诊节省1067美元。根据研究报告50%的医生可以提供远程服务,70%的病人电子病历也可以通过远程获取。在不断腾飞的远程医疗中.最大的受益者将会是病人。随着技术的发展,病人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在推广远程医疗方面也不遗余力,从政府、市场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拉动。今年1月19日由总I里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
对于中国远程医疗市场的诱人前景,不少投资机构和企业表示会抓住机遇,推动远程医疗逐渐在全国普及 但实际上在医疗界人士看来,国内远程医疗发展并不如外界认为的那么乐观。目前国内医疗机构改革尚未完成、医疗设备技术标准不统一及传统的就医习惯等因素,导致了远程医疗在发展之初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对于安全性的问题,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全科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杰对记者表示,院院之间的诊疗一般是采用VPN专网通道,两边各自对接自己的数据源,所以安全性问题不大。远程医疗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指的是院外服务,患者端数据通过传感设备采集上来,服务端连接外部的广域网,这就存在一部分安全问题。此外,大范围的远程医疗包括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患者的一些信息是可以被平台运营商获得的,平台运营商本身的安全问题会变得更敏感,未来国家要在法律层面上对远程服务做一些准入和认证限制。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也列出了一些重点,比如远程医疗中涉及到的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会诊信息、影像数据等,其安全性都是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目前最大的障碍是没有统一的规范 “只有当每个医院对标准的对外接口达成共识的时候.远程医疗产业才能踏上一个更高台阶,目前一些医院也苦干没有标准的接口来上传数据而束手无策。”郑杰表示,真正做到标准统一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如何解决安全隐患?
随着在线诊疗模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可观的收入。据专家反映目前患者和一些医护人员对互联网医疗好评如潮;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方便性,也减少了大医院的压力但是也有一部分网络用户对于那些由医生私自提供的远程服务安全性及后续的保障仍有些担心。针对此2014年国家卫计委曾经专门出台了一项通知,禁止医生私自提供远程服务,违者将会面临吊销医师执照的惩罚。
在今年《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公布之后,多位医疗行业人士也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王磊表示,这是对当前所有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的一种规范行为,重点包括:制定医生和诊断机构诊疗业务流程,在个人健康信息数据的传输存储等方面建立统一的通信标准;同时在技术和设备提供方面,更需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措施 “ 现在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正在和各地合作远程医疗服务项目,我们可以通过配置专用的计算机设备和操作系统软件,来保障远程医疗的安全,患者和用户的健康数据也不会泄密。”
篇7
21世纪是一个新技术、新服务综合发展的世纪,伴随人类对生命探索的深入及世界范围内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越来越重视,特别是我国医疗体制的落后及医疗卫生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等。这时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出现,又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服务呢?他又是以怎样的服务模式来为我们提供更高、更新、更好的服务呢?就这些问题,记者专程来到了爱康网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对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黎刚先生进行采访。(以下简称“爱康”)
记 者:张总,最早是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下,经历多少次的思想斗争,坚定了您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健康管理事业当中的呢?成立爱康的初衷是什么?
张黎刚:健康管理对于中国人是一个新概念,而在美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但国外的健康管理与中国的健康管理有很大区别。做健康管理对我来说或许是偶然,但做健康产业则似乎是一种必然。
1998年,我放弃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遗传学博士学位的机会,回到中国参与搜狐网络公司的创办,时任网络产品部总监。1999年遇到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e龙商务旅行网,任四年的首席执行官,2003年5月我把e龙公司扶上正轨后并把公司带入纳斯达克,后因各种原因吧,我经几次稀释了自己在e龙的股份,开始第三次创业。我在上海收购了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但很快发现靠新药发展的业务模式周期太长,用5―6年的时间推出一种新药已经算是很快的了,但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在IT领域已经诞生了无数成功的神话。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在国内几乎空白却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健康管理。新的创业点子起源于一次飞机上的旅行,在阅读一本女性健康杂志的时候,我被文章女性健康档案所启发,而且敏锐地意识到健康管理在中国应大有作为。“当时就是一种直觉”,后来做了大量调研验证了我的想法,也坚定了我的决心。健康管理这一领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在提高我国人民健康素质上是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情,在提高人民健康和更好的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对我国医疗体制的变革也是一种触动。
记 者:您认为健康管理这一服务性行业市场在哪儿?如何更好地完善爱康公司的服务?
张黎刚:说一个现今中国医疗行业中存在的现象:“现在有些医生是处方药的销售员,你一分钟没讲完,就开始动笔开方子,巴不得你多吃药、吃好药。在一个这么差的行业,你说我有没有市场?”而且,据2004年10月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卫生部和科技部的《中国居民与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人数达1.6亿;糖尿病患病率为2.6%,人数达2000多万;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来自哈佛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称,50%的肿瘤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80%糖尿病和中风的原因是人为引起的;70%冠心病也是人为的不健康习惯造成的。中国有6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个市场足够大。
目前,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健康管理的缺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人们长期习惯“生病就医”医疗模式,在尚未完全发病或身体处于“亚健康”的情况下,由于自己对健康状况的不重视加之医保单位的不确认,当病魔袭来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及提供医疗服务解决方案是爱康公司业务范畴。爱康的模式与e龙很相似,以网络为平台、会员制、不经营实体、只做桥梁和管理。结合医学与IT现代管理手段,在推广爱康公司的健康管理理念同时,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将为客户健康进行360度检测、分析、健康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跟踪与干预服务等,更好地为我国那些需要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记 者:爱康公司自成立到现在已初具规模,请您谈一下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及目标?
张黎刚:作为一直学习医学的我,知道健康管理在美国是一很大的产业,超过9000万美国人在使用健康管理服务,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2004年12月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成立了四家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分别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阳光健康保险公司、正华健康保险公司和昆仑健康保险公司。因为这4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是我国刚刚出现和成立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尚未开展业务,但我们与这四家公司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一旦他们的业务开始,我们就有相应的服务体系为他们的被保人提供服务。
篇8
摘要:十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多,养老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的机遇,并分析了河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 现状 趋势
一、河南养老服务业现状分析
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多,养老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截至2010年11月,河南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7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36%。老年人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他们具有区别于年轻人的特殊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都需要一套特殊的行为法则,才促使了养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河南养老服务业还存在种种问题。
(一)社会化养老设施和保障机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1.供需差距大。截止2009年底河南兴办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点)等220所,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3605家、238741张床位。河南全省养老床位还不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河南养老产业还有较大的缺口。与此同时,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床难求”与“床位闲置”现象同时存在。与床位紧缺相对应的还包括养护人员的匮乏,仅河南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二十万以上。还存在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年龄偏大且流动性强的状况,由于护理人员目前薪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特别是老年护理员的工作招聘难度更是逐步加大。这些都为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2.养老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盈利能力比较弱。现在河南的养老服务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老年人需求迫切的生活照料、长期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发展都比较缓慢。另一方面,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亟待建立完善。
目前河南很多社会养老机构盈利能力较差,例如郑州半数以上养老院都处于亏损状态。河南民政厅曾对郑州市舒心老年公寓、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爱馨老年公寓进行过抽样调查,投资自建房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投资5万—6万元,租用房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投资约在8000元到1.2万元,而收益甚微,舒心老年公寓投资近400万元,每月只有1080元的利润;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目前则处于亏损状态。省民政厅也证实,这两家还属经营较好的老年公寓。养老机构有着广大的市场需求,养老机构“吃不饱”和亏损重要原因之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护理不到位等。要想改变现状,养老机构应该尽力提高各方面的服务水平,打造特色护理模式。
3.政策丢失。2006年以来河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好政策,在土地、水电气暖、通信、有线收视、床位补贴等方面,养老院享受减免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往往被“架空”,时至今日,除免税优惠外,其他政策大多未得到有效落实。这些都阻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二)河南的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
对于跟养老服务业一脉相通的养老地产业,河南的养老地产业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需求量大;(2)开发建设量小;(3)赚少赔多,成功案例少;(4)医疗服务差;(5)开发商专业度不够,因为养老地产横跨房地产和服务业两大领域,不少开发商缺乏实际经验。
二、河南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河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每年约以3.5%的速度递增),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突出特点, “四二一”代际结构趋势背景下,对养老设施和社会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老年人社会照护需求日益增大。随着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人们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养老的社会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养老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而政府财力有限,这也给民资发展养老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更让大家振奋的是国家越发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好政策。比如,十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此次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措施。一是积极完善投融资政策,从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积极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合理安排养老用地需求,多渠道保障土地供应,着力解决“用地难”问题。三是积极完善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着力解决“运营难”问题。四是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大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应届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业,着力解决“用人难”问题。这些都为河南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三、河南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由于河南属于“未富先老”,居民收入水平总体来说还不是很高,所以,河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进行立体式的服务,从物质到精神,到社会参与,从个人利益到权利,要形成一个立体式的服务。根据河南养老产业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等,本研究认为,河南的养老服务业市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着力发展老年住宅业。可以根据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房。比如老年公寓型住房、亲子套间、小区老年活动中心等。
(2)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医院、社区调解中心、社区敬老院、社区托老所、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婚介所和家政服务中心等为依托,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构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3)兴办老年医院,发展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就医是老年人生活的大难题,许多老年人不是因医院离家太远而耽误治疗,就是在一些大医院东奔西跑,不知找哪一个科室就诊。因此,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市场巨大。对此可根据各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规模兴办一些老年医院,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疾病治疗、护理、咨询服务。
(4)可适当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休闲旅游产业。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体育保健、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要求的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的这些需求推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无线城市云计算物联网
1概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市通讯技术及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前进”的发展方针。无线城市无疑是未来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无线城市逐步选择由政府指导,运营商承建,这样既充分利用运营商的运营经验和成熟商业模式来保证无线城市的健康持续,又可以由政府通过指导、管理、规划实现无线城市的最大社会效益。
云计算技术是IT产业界的一场技术革命,它已经成为了IT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需求驱动、技术驱动和政策驱动三大驱动力给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随着后IP技术和新的IT架构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已从一个技术理念逐步落地,形成技术驱动力。不少国家对云计算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产业机遇高度关注,纷纷出台相关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以加快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抢占未来云计算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2基于云计算构建无线城市IT系统
2.1 无线城市IT需求分析
无线城市的用户涉及所有城市居民。政府用户作为无线城市的重要服务对象,无线城市应满足其专业需求:市政执行公务,政府公众信息,实现电子化市政服务;警务人员随时随地安全接入网络,以查询必要的信息和记录;交通部门在各交通要道和重点地区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紧急救护部门进行远程医疗救护,远程监控和诊断;市政监察进行实时的市政工程监督和管理。对于企业用户,要满足企业电子商务交易、企业员工进行移动办公、企业员工之间协同办公、企业信息等需求。对于城市居民,需要满足其以下需求:了解政府信息,进行电子化市政服务操作;享受无线社区业务,了解社区信息,享受社区服务;享受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如网上信息浏览、资料下载等。此外对于旅游城市而言,还应满足旅游人员旅游信息咨询,方便、快速获取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的需求,提供旅游人员的信息沟通的快速稳定渠道;提供旅游商务撮合等。
从无线城市的职能又可以细分为无线政务,无线电子商务,无线城管,无线社区,无线景区,无线医疗,无线校园,无线古城等。
2.2 无线城市IT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从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整体出发,立足现实需求,适度超前服务,制定统一的“无线城市”发展规划,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试点一个、推广一个、成熟一个”,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实施。
(2)整合资源,区域共享:依托无线宽带城域网,进一步整合城市网络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类城市公共资源,打造无线数字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统一平台下的区域资源共享共用。充分考虑现在和未来的互通性,归避投资浪费、保护应用演进。
(3)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制定统一的接入和应用标准,通过网络互联充分共享业务资源,尤其完善的固定网络,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光纤进行建设。重视终端的推动作用,推广能够兼容多种接入方式的终端。做到账户互通,以市民使用方便为重;推动多网相通达成漫游协议,结合政府监管的统一认证;确保应用互连,要促进应用联合,减少信息孤岛,来凸显信息增值。
(4)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政府牵头组织,运营商具体负责,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采取“上级争取一块、政府投入一块、社会筹集一块”的方式,按照社会化运作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系统管理和社会服务。
3 基于云计算的无线城市IT建设方案
无线城市的IT系统是以电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为支撑,基于运算与数据资源共享,依托信用与透明度保障,通过信息与应用聚合而实现的无线城市信息服务模式。
如图3所示,无线城市的IT系统需要基于云服务,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技术聚合的形式给传统IT业务带来产业生态系统的转变。通过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对等的云服务平台,向政府、创新性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和软件云服务。
3.1基础设施云服务
数据中心(IDC)是现代城市信息系统的中心,通过网络向企业或个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目前IDC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各个企业、部门独立建设和维护私有IDC,形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信息和IT资源的共享,资源平均利用率在10%~30%,超过一半的IT投资都在被浪费;其次,随着信息系统业务的发展,各个企业、部门的信息数据量呈几何曲线性增长。电信运营商在基础架构方面拥有先天优势,拥有IDC资产、网络连接和计费系统等基础架构,具备丰富的IDC服务经验,可以在基础设施云服务产业生态系统中承担重要的黏合和作用。在无线城市建设中,由政府牵头,运营商承建提供基础设施云服务,采取按需分配、按使用另计费的方式,将IDC的硬件、存储、网络带宽等资源租赁给用户,直接服务于个人计算、企业计算、科学计算三大客户群。
3.2平台云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及应用需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一些创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如Google、Amazon、MSN、eBay、Yahoo、Facebook、MySpace、LinkedIn、Twitter等,倡导“互联网即平台”的开放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依托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业务(如搜索、SNS、IM等),提供开放的平台和简单易用的API(如Google Map API、Facebook API等),吸引开发者以至最终用户加入,形成开发者社区,进行应用的融合(Mash-up),从而将自身的业务能力嵌套到以往看来完全无关的应用当中,提高业务使用量的同时催生了新的应用和业务模式。
无线城市的平台云服务需由政府牵头,由电信运营商承建,依靠电信运营商现实的客户关系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以更有感知性、场景性的方式进行。电信运营商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并适应变化,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寻找新的角色定位并开拓新的赢利模式。
无线城市运营商要改变业务产品的提供方式,以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外部开发者三家互动、共同开发并提供引用电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的模式,即,屏蔽电信内部网络的复杂性,提供开放的平台和简单易用的API,使得外部开发者乃至最终用户无须电信经验就能在其应用中嵌套和使用电信能力来开发产品。要取得平台云服务的成功,关键就是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对等、繁荣的第三方开发者社区。无线城市运营商必须制定流程,保证开发者社区的开放模式,同时,提供一个完整的测试平台,
3.3 软件云服务
电信运营商应与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安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部门合作,完善无线城市业务系统,向公众提供各种软件云服务。电信运营商加入软件云服务市场,既是电信运营商出于自身业务拓展的需求,也是作为国有企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这是因为,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如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安保等),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纯粹依赖政府投资建设,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配备,同时进程缓慢。电信运营商不仅早已掌控了数据中心和直接到达用户的各种通道,还由于其在信息产业生态系统内具有核心地位,可以整合、调度大量的软硬件厂商和内容提供商的优势资源,因此可以帮助实现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快速信息化。此外,这些领域涉及用户隐私和国家安全,因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极高,也只能交付给具有国企性质的电信运营商来提供服务。
具体来说,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可以与医疗、交通、教育、文化传播、安保等部门合作,通过电信用户的终端(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智能手机、游戏机、电视机顶盒等),直接提供各类贴近生活的软件云服务。例如,电信运营商可以与软件厂商合作,开设软件应用商店,通过终端为电信用户提供各种娱乐/信息类软件云服务,如E-mail、桌面支持虚拟化、办公自动化、业务服务应用、维基、博客、社交网络、音乐等。
3.4分众云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无限丰饶的世界,消费者开始拥有无限多样的选择机会,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为消费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产品的主动推送服务,可以有效满足人们节约搜索成本的本能需求,并缓解品种丰富带来的选择焦虑。
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拥有大规模用户的海量信息资源,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消费特征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可以开展分众云服务,通过挖掘用户数据,研究用户价值,在提供自身分众服务、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业务交付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与广告主合作,向上下游商业资源管理领域拓展,开展精准营销服务,帮助有个性化产品和业务需求的用户找到最适合的个性化产品,实现消费者与产品的有机契合。
通过自主学习用户的网络操作,逐渐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而后将用户的兴趣以一定的形式表达,用以指导信息的搜索和推荐,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还可以主动、持续地在网上寻找各种最新信息和变化信息,以满足用户关注变化信息的需求,减少用户信息查询的负担,使用户可以腾出时间进行高附加值的创造性工作。
3.5医疗卫生云服务
目前医疗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存在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看病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在无线城市中需要进行医疗云的建设,开展医疗卫生云服务,建立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通过终端为电信用户提供呼叫中心、医疗服务配送、预约挂号、结果查询、会诊、咨询、健康教育、个人健康档案门户等增值服务,这将给传统的医疗服务业带来一场变革。首先,医疗卫生云服务能够改革医疗挂号模式;其次,医疗卫生云服务能够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起层次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患者可以实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生病了先去社区看,社区无法解决再向大型医院转诊,从而有效疏导患者,缓解病人看病难的问题;再次,医疗卫生云服务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最后,医疗卫生云服务还能提升医生查房的工作效率。
3.6交通云服务
现在,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目前,在国家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硬环境”的情况下,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依靠科技进步,尽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结合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设备收集路况信息来分析、利用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移动基站实时定位功能,对移动用户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在大大节省路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同时,还实现了数据的全覆盖。基于此,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开展交通云服务。一方面,可以发挥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优势,提升交通信息实时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交通路况分析系统中,引入基于移动网络的信令采集与分析模块,通过分析海量移动用户的定位及行为轨迹,作为基于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设备收集的路况信息分析结果的有益辅助,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实现路况分析;此外,还可以基于移动网络以及其他终端,立足于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为电信用户提供实时定位、实时路况查询、动态路径引导、公交查询、停车场车位查询和预订、交警服务信息免费告知、高速公路信息查询等增值服务,帮助用户了解准确、动态、实用、综合的出行信息,有效提高城市交通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在未来,无线城市建设运营商还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4小结
无线城市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无线城市的运营模式优劣决定了无线城市的是否能科学可持续发展,目前由政府指导规范,运营商承建并运营无线城市是很好的无线城市发展路线。而云计算是目前适合无线城市IT系统的新技术,本文针对针对无线城市业务进行细入分析,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无线城市信息化架构,并从IaaS到SaaS对无线城市云架构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清金,孙海滨. 基于WCDMA网络的无线城市建设[C]. 山东无线城市高峰论坛,2009.8.
[2]康旗,吴钢. 中国联通WLAN业务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联通集团年度研究报告,2009.10
[3]陈宁夏. 中国无线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探讨[J]. 福建电脑,2009,Vol.25.
[4]冯小芳. 无线城市将成"第五公共事业"运营模式亟待明晰[J]. 通信世界,2008,Vol.15.
【作者简介】
篇10
与饮用含糖饮料有关。在中国,年轻人和小孩已经慢慢养成了
喝含糖饮料的习惯,其潜在危害非常大。
近日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哈佛大学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因肥胖致死上千万人,其中有18万人的死因与饮用含糖饮料有关。这份报告指出,当人们饮用过多的含糖饮料,将导致体重的增加,从而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患病几率。
150毫升含糖饮料能量=1小碗米饭
含糖饮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触手可及,各种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能量饮料或运动饮料不胜枚举,虽然名称有所不同,但在它的配料表中,人们都可以清晰地看见诸如白糖、蔗糖、葡萄糖、高葡糖浆等字眼,而它们都属于含糖饮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告诉记者,在饮料生产中,所有加了糖类的都称为含糖饮料,人们以为自己喝的是饮料,不是能量,但实际上这些饮料会给身体增加不少的能量。
过量饮用含糖饮料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在营养学界早有公认,首当其冲就是造成肥胖。翟凤英举例说,根据调查,一杯150毫升含糖饮料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能量,但很多人不觉得是吃了米饭,时间长了养成习惯,身体就会积累过多的能量,造成体重过重。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区徐书杭博士告诉记者,业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研究一般是针对总热量的高低,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成分的高低可能对人体的影响,具体涉及含糖饮料这一项的并不多。不过,含糖饮料中的糖是碳水化合物,饮用过多导致血糖升高,或者说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恶化血糖,这是可以确定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西方对含糖饮料与各种疾病的关系做了很多调查,他们发现含糖饮料除了能引起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外,还证实含糖饮料与包括骨质疏松、肾结石、痛风、龋齿以及一些癌症都有关联。“总之,说含糖饮料好处的几乎没有。”
喝含糖饮料已成青少年习惯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总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才是含糖饮料的“重灾区”,但实际上中国的情况一点也不容乐观。“横向比起来,我们的消费量不如他们高,但中国的危险就在于年轻人和小孩已经慢慢养成了喝含糖饮料的习惯,这种潜在危害非常大。”翟凤英表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执行的一项名为《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状况纵向追踪》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对饮料的平均每日消费量年年在上升,10年前平均每天在3-5毫升,现在达到了平均每天十多毫升,其中农村和县城增速尤其快。
调查显示,2-6岁组喝饮料的每天能量摄入比不喝饮料组高300多千卡,7-17岁组高500-600千卡。翟凤英认为,单纯从体重来说,喝饮料组一般比对照组体重要高,而它对慢性病的影响更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在未来,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会逐步显现出来,这将给我国的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青少年如果喜欢上含糖饮料以后,他们再喝白开水就接受不了,会觉得没味道,所以说形成这个习惯是非常致命的。”翟凤英说。
消费者要学会看营养标签
在食品营养标签中,碳水化合物一栏表示的就是含糖量,因为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淀粉,而饮料中一般没有淀粉。范志红告诉记者,市售饮料的含糖量从4%到16%不等,大部分都在8%-10%之间,除了饮料中糖分确实很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乎被含糖饮料“包围了”,“现在除了矿泉水,你只能买到甜饮料,完全不含糖的饮料太少了。”范志红表示。
按照营养学的建议,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只有水到体内才能起到把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2500毫升的水,而含糖饮料没有推荐值,摄入量越少越好,最好是完全不喝。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翟凤英提到,不健康的饮料已经广泛进入了学校和周边商铺。此外,媒体宣传也在起着负面作用,“垃圾产品的宣传是有钱就做,在电视里面,都是一些大家喜欢的明星在做宣传,小孩会说,你看明星都在喝,我们为什么不能喝?”翟凤英对此非常担忧。
翟凤英认为,消费者首先要学会看营养标签,认识饮料里面的营养特点和对健康的危害,自己进行控制,特别是孩子,要从小养成喝白开水的好习惯,避免对甜饮料的依赖。另一方面要对饮料产业进行规范,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标准,控制不健康饮料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按照与健康的关系饮料消费指南,指导公众消费,“在饮料生产时就可以列出等级来,比如第一类是完全健康的饮料,第二类是奶类, 接着是低糖饮料,都标示在瓶身上,这样对消费者有一个提示。”
翟凤英相信,通过持续的健康科普,公众消费习惯是能改变的,“我们有减盐运动,从1989年开始,盐的摄入量从15克降到了现在的10克以下,连吃盐都能改变,糖也是可以克服的。”
1200 毫升
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
每日最少饮水量。
如何选择饮料?
选择饮料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而定。果蔬汁饮料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运动后大量出汗时可选择富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对于需控制能量或糖分摄入的人,可选择能量低的饮料。由于目前市售饮料都含有一定能量,因此,不宜摄入太多饮料。
中国儿童青少年饮料类零食消费指南
- 上一篇:采购管理重点
- 下一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