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的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此时我们必须要承认这种思维方式的存在,承认传统文化表现难度的必然性。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文化表现成为我们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可以恪守的最牢固的阵营和拥有的最强大的资本。它给我们提出了难题,也为我们在设计上的发展提供了突破点。数字技术相对其他平台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他提供了更多解决难题的手段和寻求实践发展的空间。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通过数字技术更易得到实现
(一)从我们的社会发展环境来看,传统文化的表现最容易在数字技术这一载体上得到实践。我国设计的发展环境使得我们在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上往往是有心无力,数字技术反倒得益于其萌芽状态和产权制度的不成熟,更得益于信息技术、网络传播、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成为少有的能够自由体现独立意识的现代技术平台。较短的时效性特点和互动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文化的表现可以在这一平台中获得较为宽松的环境。大量独立制作者无论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个人意愿,都可以有足够的机会和条件结识和掌握这一技术来进行相对灵活的创作。表现传统文化的这一“情绪”则自然而然会在这一平台上得到释放。
从制作和技术层面上看,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表现的实践上相比其他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三维和特效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我们的制作表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技术与应用技巧上的发展日新月异,灵活自由的创作方式和较强的随机性可以时常获得计划之外的惊喜。制作者们往往会在尝试使用新技术的时候获得很多意外的效果。并从中获得新奇的。正如大自然永无止境的变化和不息的生命力使得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陶醉其中,数字技术的魅力也同样在于满足了设计者乃至受众者的这种状态需求,进而激发人们更多的创造力。从这一点上看,数字技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的优势便尤为突出了。
(二)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自然》环节的太极表演为例,表演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追求“天人合一”。表演主要是表现太极拳本身,通过展现太极拳者的舞拳来表达主体,要充分表现出太极拳“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拳路特点。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舞拳上。则必然要使用很少的演员,但是偌大的舞台上主体演员太少,又仅仅通过太极拳的外在来呈现效果,这样是很难向观众传达表演主题的。如果通过其他的舞台道具,舞台背景等硬件设施手段来辅助表现就很容易失去律动感,同时也势必影响拳路本身的主体地位。此时数字技术的丰富表现手段可以充分满足表演过程中时间、空间的跳跃转移和虚虚实实、时隐时现的效果需求。尤其在表现太极拳“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特点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主题时,可以通过数字影像的运律节奏变化来配合太极拳的拳路表演。运用数字模拟来表现自然万物的生命节奏状态,再将这些视觉效果巧妙灵活地穿插隐现于表演者周围,造成一种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场”,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流动的“气”,“气”的循环贯穿使得表演者的舞拳行为同数字技术效果实现了那所谓的“同类互动”。
通过表演者和数字技术的默契配合,再加上音效。这一视听盛宴对西方人而言是使其“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中国观众而言则是成功的经历了一个对“天人合一”这一文化精髓的“体知”过程。数字技术的表现优势在这一精彩的巨作中充分表现了出来。
二、传统文化表现在数字技术平台上更易得到发展
(一)数字技术手段和应用技巧的不断进步,大量制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尝试,使得传统文化表现效果的发展在这一平台上有更多可能:另一面,数字技术这一新兴的视听表现形式本身也对传统文化的表现造成积极的影响。
即便是短短几年,传统文化表现在数字技术这一平台上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简单动态罗列,还是通过数字技术来模拟人与自然的状态关系。数字技术所具有的综合表现手段都是其他传统手段所不及的。尤其是数字技术可以从视觉上轻松的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连接、跳跃和互动。传统文化别是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动”与“静”,“虚”与“实”,“物”与“人”这些对立共融的关系。其通过数字技术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生动效果,虽然从美学欣赏的角度看不能说是相比传统绘画、书法、诗歌等表现手段的进步,但是从传统文化的信息传达和直观形象表现来看,这种表现方式绝对是一种发展进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上,数字技术的传统文化演绎所呈现的强烈效果和营造出来的氛围,以及传达信息的综合能力着实让人感动和叹服。
(二)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使我们以往的表现内容有了更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表现思路提供了更多新颖的变化选择。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场环节的“击缶而歌日晷映射光阴”,“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缶”是中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开场要就将“日晷”和“击缶”这两个传统文化符号同“倒计时”这一现代元素联系在一起,从创作思路上看正是借鉴了数字视频的演绎形式。日晷将光反射到场地的缶上,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缶”上的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数字。如此精彩的开场博得了满场欢呼,这便是传统文化借鉴现代数字技术的成功演绎,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也许仅仅是短时间内的发展成果,传统文化也更多地只是得到浅层的表现,展望传统文化表现在数字技术这一平台上的未来,其无限的发展空间更让人充满期待和畅想。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55-62.
[2]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263-265.
篇2
作为中国传统饮食器具之一的筷子,从古至今在不断地传承着,其中不仅蕴含器具进化的道理和中国古人的设计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自然融合方式。这种融合并不仅仅是元素、造型、工艺、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文化、理念、智慧的融合。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传承的本质来研究筷子,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物质表现形式的规律,启迪现代创新思维,设计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产品。本文由收集整理
传承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字典中“传”是传递、接续;“承”是承接的意思。与继承不同的是:继承是指完整的承接过来,不做改变;而传承中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把先进的理念、符合时代要求的元素流传下来,在继承中寻求发展。筷子,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代表,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从中发掘文化表现规律,找寻传统文化中可以继续发扬的智慧,力求将传统文化思想、概念特征与现代化的经济、技术、材料等时代要素完美融合,创造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产品。
筷子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从手抓到借助于工具进食,筷子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索引。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影响下产生的,加上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光辉灿烂的中国饮食文化才得以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出独有的中国传统气韵。
与西方借助于刀叉工具不同,中国文化偏向于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性。这主要表现在筷子的取材和使用方法上:从最开始的两根小木棍到后来的竹筷、象牙筷等都取材于自然界。另一方面,相对于西餐餐具的切、戳,筷子使用方式所反映的中国饮食文化不是侵入式的,而是努力寻求一种平衡的和谐,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意蕴,更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谦让有礼的民族气节。
中国传统文化在筷子上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如果只是在外观上的纯粹拷贝或简单挪用甚至生搬硬套并不是我们意图得到的文化与产品的契合点,而是要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分析总结出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风格元素中的精神寄托与内涵表现点,以应用和体现在我们的产品上,使之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精髓。
1. 中庸之道与对称之美
中庸之道一直是中国人所推崇的至高精神境界,《中庸》中提到“大中之道是社会人生对平衡、和谐、对称宇宙法则的本质观照”,可见中庸体现了一种对称与平衡,而对称与平衡,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所追求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追求。以故宫为例,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空间位置的这种对称性设计,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崇拜,也体现出了其中所蕴含古典艺术中的仪式感和高贵感。
对称美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庄重大气的代表,也是结构设计中受力均衡的有效手段,体现在筷子上就是一双筷子两只,一般对称地成双成对的出现。而每一只筷子上纹理及图案的变化可以是任何无序的元素,这些元素经过对称都会出现一种平稳的秩序感,这样既在统一中变化又不失稳重大气。
2. 方与圆
中国传统文化信奉“天圆地方”的理论,崇尚“天人合一”,效法自然,追求发展中的变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赋予古钱币,虽然朝代更替,但这种方孔圆钱币形制一直持续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可见它作为钱币中所蕴含的文化被历代君王和百姓所接受;尤其是正圆与正方的形态与其相互组合方式,一直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人文文化形态,应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筷子在方与圆上已有体现,在使用时方端放置可以稳定而不至于滚动,圆端进食时没有明显的棱线,方便夹取:“方头圆身的筷子,两头代表了天与地,天圆地方,天长地久,历来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而筷子若能与筷架有正方与正圆的搭配,或相切或相交的结合,一定能在统一中体现变化,既突出了传统文化中方与圆的关系,又可以迎来不凡的视
觉效果与人文体验。
3. 厚重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积淀和蕴涵着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它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其厚重程度是其他民族文化望尘莫及的,在经历了历代的社会变革后已经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是非一般外力所能渗透和破坏的。
应用在筷子上,其厚重感主要体现在材质、重量、声音等方面:塑料的材质重量偏轻大约20g,声音发脆、急促;银质和不锈钢材质的筷子大约110g,过于重而且导热快,容易烫伤,而且其声音短促、刺耳;象牙材质重量适中31g,声音温润、悦耳,不过价钱昂贵,容易发黄;竹木筷子的口感和触感都比较舒适,只是重量偏轻只有18g,声音柔和,也是从古至今使用人数最多的筷子。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方面,30~40g重量的筷子最易操作和接受,若将竹木筷柄上部配合以其他材质,使之重量增加更显厚重,长度更显悠长,改变其耐热性不强的缺陷,也不应失为运用现代手段表现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
4. 优雅
古往今来,各种流传下来的具有文明进化感的如出行阵仗、典礼奏乐等仪式,都是人类迈向优雅的前进步伐。古琴是让我联想到的最为优雅的代表:从意境上讲,它独有的注、揉、吟的指法,让人体会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恰似中国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似浓又淡,绵绵不断,古琴妩媚优雅的魅力尽显其中;从形态上讲,古琴不仅是金属丝与木头的结合最典雅的方式,同时在线与面或者说线与体的对比与结合上,也表现出脱俗的特质。
筷子中的优雅与写意体现在筷子的使用方式上,使人自我感觉有餐饮仪式感,优雅自然地夹起食物。从眼睛看到筷子到手拿起筷子再到夹起食物后总入口中,筷子充当的不仅仅是餐饮的工具,更是餐饮仪式的载体,使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优雅内涵。形体上表现为形态修长,曲线流畅写意;筷架若是能与古琴有异曲同工之妙,使筷子悬浮于“琴弦”之上,既体现出其优雅空灵之感,又有东方禅意之美。另外,筷子与盘子、碗的组合与摆放方式也是一种线与面的结合,相切与相交的变换中更能透露出优雅的使用方式。
结 论
篇3
关键词:现代标志;传统文化;符号;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53-01
我国的传统文化辉煌灿烂,拥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些设计师开始在标志设计领域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并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本文便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符号中汉字的运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便是一种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符号。起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运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形概括模仿实际事物,这种文字不仅具有记事功能,还具有审美因素。这也是汉字与其他文字最大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汉字在符号设计领域中进行运用的基础。其运用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三方面:其一,象形是汉字创造的基础,无论对任何事物的模仿,文字都可以运用简单的笔画来完成,与符号的特征相符;其二,汉字不只象形,还表意,每一个汉字都拥有完整的表意功能,甚至一个汉字能够表达多种含义,这也是汉字在标志设计中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其三,汉字字形的可塑性非常强,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这与标志设计过程中所崇尚的特殊符号性也不谋而合。
汉字的这些特点对于标志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以汉字为基础元素的标志设计也普遍非常优秀,如中国银行的标志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圆形方孔钱币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标志性象征,有着非常吉祥与深刻的寓意。中国银行的标志在设计过程中,利用钱币的方形孔串以绳结造型,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字,不仅表现出“银行”这一标志主题,还蕴藏着安全诚信的经营理念。
二、传统文化符号中图形的运用
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无论在语言上,还是信仰上,都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趋同性,视觉语言的表达方面也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审美判断标准。传统图形的历史悠久,其诞生远在文字以前,石器时代所出现的彩陶纹便是中国传统图形的典型性代表。传统图形的表现非常多样,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也更富有表现力,在人们生活中遇到传统图形时,给人们的感觉更加淳朴而亲切,如中国结、印章、阴阳鱼等图案,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文化寓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图形,更能够吸引人们的目标,让人们对标志所要表达的内涵有深入探究的欲望。
对于现代标志设计来说,图形是一种比文字更好驾驭的设计元素,在很多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中,都可以发现传统图形的身影,最典型的便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印章是中国传统图形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元素,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中,印章是作者的标志,一幅书画作品如果没有印章,它就不算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北京奥运会会徽运用印章为设计元素,通过艺术变形,不仅表现出了中国特色,也将奥运会的运动精神融入其中,有着浓厚的艺术韵味。
三、传统文化符号中祥纹的运用
祥纹是中国古代人们为祈福而创造的文化符号,其中蕴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祥纹分为装饰性纹样与写实性纹样两种,但无论哪种纹样,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符号设计领域中,祥纹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如游鱼纹、稻穗纹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龙纹”和“凤纹”了。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龙这一物种,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龙早已成为一个代表文化的图腾,其吉祥的寓意也是其他任何纹样所无法比拟的。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更注重标志中“设计文化”的凸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文化与象征融入到设计作品中,这就赋予作品一定的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受众的文化心态以及标志的文化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图像的解读能力远大于文字,祥纹对受众来说,更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引起受众心理层面上的同构意识。
四、结语
传统文化符号属于一种视觉性语言,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运用传统文字、图形以及纹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的。两者的完美结合能够让现代标志更具有民族特色,审美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凸显,现代标志设计的"符号化"特征在传统文化符号的烘托下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谢婷婷,何征.杭州老字号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传承发展研究――以胡庆余堂国药号官方商城为例[J].设计,2013(05).
篇4
论文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包装设计中传统图形的应用,视觉文化对发展传统图形的影响,利用视觉文化传统图形的发展,深入揭示如何更好地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图形,在视觉文化时代背最下如何更好地使传统图形创新发展形成独特的中国包装设计风格。
在社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化通过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智慧的提炼与概括,逐渐形成一系列优秀的文化特质,其中,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也同样在社会变革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优秀的传统设计文化固然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但由于其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孕育而成,故而其设计理论常以中国哲学、传统文学、东方史学等形式间接地被表达出来,具有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质,对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传统图形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图形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需求和审美方面,它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前进步伐产生与变革,来源于生活和历史,又是人类社会性、个体性、群体性等方面的文化基础与发展动力,是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交际生活以及其他生活浓缩的产物。
在我国,可以被称为“传统图形”的符号和图形,数量是非常多的。一部视觉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历史,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设计也逐步从平面向三维四维延伸,设计中的空间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图形符号。
中华民族历经了13个朝代,具有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载体,中国设计艺术曾一度引领世界风向标,而在传统图形艺术的发展上,中国设计艺术一向具有独特浓郁的东方风格和高度的艺术表现形式,国际各国设计界都为其丰富性、多变性及如诗般的奇思妙想所深深吸引,作为一名中国人则为其成就感到自豪。曾有学者说,“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的”,而图形则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它和生活的脉动息息相关,社会大环境影响艺术的生成,同时艺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形态,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并伴随着现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填充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上,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这些图形在各个时代呈现不同的风貌,历史条件决定了图形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就艺术的精神层面而言却是一脉相承,它们有的精致秀美,有的粗狂雄浑,有的朴素,亦有潇洒,相互交错,相互攀生,为中国文化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巫术礼仪、自然崇拜、图形记事,使晟早的传统图形得以产生。图形在设计中三种作用是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图形在设计中起着象征的作用,它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没在的关系,它是约定成俗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正式以图形的潜在象征意义展示在人们面前,它含义表达准确有效而且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图形由单纯的视觉图像作用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具有指示作用,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作用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图形意义不断升级的过程,由此可见,图形为了使设计中具有思想感情的信息更准确有效地传达,需要一个图形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如果一味盲目地追求传统图形,是不责任的行为,设计者只有认真了解传统图形与设计的关系,才能合理准确地把图形运用到设计中。
二、中国传统图形在包装视觉设计中的体现
设计文化中的包装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只有这样的包装设计才更具有内涵、更有生命力,这不仅是设计质量的好坏,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在世界局势稳定的条件下,各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硬件实力上升为软实力,文化科学的高度直接影响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尖端的科技、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众多的设计人才为其争得了设计界的绝对话语权,作为中国,一个曾今的世界文明古国,一个有着曾足以影响世界的国际地位的国家,我们的包装设计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自己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古老的东方文化,并融合吸收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最终发展为既符合国际化视觉语言,同时又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是值得思考的。
随着当前“视觉文化”设计风潮的到来,使我们处于一个像通货膨胀的‘非常时期’,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读图时代”,可见视觉因素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图片相对于文字具有更直观、更有效、更快速、传播途径更广阔的优势,这决定了视觉文化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设计主流。在这个时代,图像将压倒文字,图形语言将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主流传播方式。图像,已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进而形成我们今天的文化形式。“形象”符号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到来,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在推翻旧有的实际思想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机遇。
对于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来说,突出视觉效果最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传统图形拥有丰富的符号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视觉魅力,因为缺乏媒体的关注和传播的渠道而渐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将给传统图形带来新的机遇,将大众化的文化形态,通过极具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使传统图形的视觉魅力得以充分发挥,用通俗易懂和传播途径广泛的视觉语言,使传统图形更具亲和力和大众性,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产品的信息传播有效率。视觉语言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视觉表现可以让不了解传统图形的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更加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传统视觉符号的大众化让人们更容易读懂传统文化。
在现代多层次交叉的信息环境中,创造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将各有利于强化视觉冲击力,起到出奇制胜的传达效果,同时它吻合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视觉环境,更加适合于视觉传达的表现。视觉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在让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冲击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走出国门创造了机遇。这需要我们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坚持作品中视觉文化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运用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字和传统色彩,再融汇国际潮流设计理念,不断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统文化的大发展。 针对处于在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包装设计,提出“在传统 文化精髓与世界先进文化融合中创新”“创新中求发展”的设计观点,就传统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视觉文化时代我们的包装设计发展道路以及我们传统图形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系统论述。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图形、传统文化、视觉文化的研究,来挖掘包装设计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内在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与世界各个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利用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国际竞争大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要相当理解,把握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于意义,把设计过程做到一个去伪存真,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创意的过程。视觉文化时代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融合,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的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传统图形的表现意义
通过了解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更加深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传统文化表现、设计思想与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人的文化意识形态、设计思想都有各自独特的源流和特点,两者互不冲突,相映生辉。西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其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民族风气,体现出一种扩散式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带有表现独特个性的特质,在视觉设计作品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自由性和个人意识,崇尚个性张扬,不受束缚的思想,西方的设计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具有严谨紧密的科学系统理论依据。其根本目的是求知,因此对所有的问题都要究根求源,都要经过形式上的逻辑思辨来把握,都是发散性思维与跳跃性思维的结合。
东方人的文化表现和设计理念,由于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表现比较集中,更加注重综合思考,带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质,更加客观,追求事实依据,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把握和直陈式的描述,具有含蓄低调典型的中国人作风,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人只是宇宙渺小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对抗衡,而是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为宜,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四、总结
中国传统图形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文化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图形才能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视觉文化对于传统图形创新的意义是,为传统图形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视觉表现对传统图形进行创新,同时形成系统详细的理念指导,如对西方传统图形中的现代性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开发等,更好地为传统图形创新中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传统图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最终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视觉文化的传播要想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形成文化体制建设,使视觉文化体制更加健全,加强我国视觉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体制,提高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形成结构趋于合理、体系科学完整的视觉文化产业。另外要加快改革我国的文化外贸体制改革与建设,积极鼓励文化产品参与到国际文化交流与市场中去,通过参与不断竞争,强化自身水平,不断进入,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杭 间,何 洁,靳埭强冲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5
[2]罗 虹,葛 凌,黎典明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3]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4]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1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
[5]李慧娟.包装设计:品牌的塑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篇5
毛焰是将西方的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融合得比较完美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淡泊致远的文人画气息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的倾诉。
表现主义绘画
毛焰是将西方的表现主义和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情趣融合得比较完美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淡泊致远的文人画气息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的倾诉。
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画面中的客观形态采用夸张、变形甚至怪诞的处理手法,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西方表现主义画家们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的,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很多中国油画家已经熟练地把表现主义的人文关怀契合到自己的艺术中,以写心、写意的自由感为核心,强调艺术家主体心灵的高度自由,高扬主体内在的激情和艺术的自律性。在毛焰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捕捉到席勒的一些影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疾驰而起伏的表现每块紧张的肌肉,粗糙的笔触,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性和表现性。他所描绘的的形象表现了人的精神,表达了痛苦、压抑和迷惘的状态。
文人画
何谓文人画?陈衡恪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指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必于艺术上功夫欠缺,节外生枝,而以画外之物为弥补掩饰之计。殊不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从陈衡恪对文人画的解释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文人画重在文化意蕴,而不是技法功夫。性灵和思想才是文人画的灵魂之所在。在超越形式规范和物象,使主体获得自由的艺术境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把技巧、技法形式因素和规范融入人格、性情之中,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以技巧本身出现,而以性格人格出现。毛焰的作品正是契合了陈横恪对文人画的定义。任教于中央美院的青年美术评论家皮力说过:“毛焰所试图捕捉的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像’,而是一种心理学层面的‘像’。我们将他的绘画理解为当代人的精神肖像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毛焰的作品在造型方面并不是遵循客观的准确,而是根据对象的精神感受以求得心理上的到位。他的画面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叙事性的诉说,也不是一个完整的情节的表达。他的作品题材是单一化的,画面构成和图式也是单纯的。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局部的、片段性的,仅只是为了传达某种思想或观念。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和敏锐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他艺术形式上的唯美和矫饰成分。
中国传统文人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完美融合—毛焰油画
毛焰早期的作品通常只画一个或几个站立的人。他的“朋友系列”中的人物的衣着趋于怪诞,可能是整齐的凌乱,也可能是色彩的不确定。毛焰用独特的笔触,明暗斑驳的技巧塑造出人物的面部。人物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安的神色,呈现出一种神经质的敏感和紧张感,每一个细小笔触的起伏都牵动着一个神经末梢。还有嘴角和扭曲的躯干,都在犹豫、紧张、恐惧、焦虑……现代人所有的心理变化,在画布上都会呈现。这种不可为具体感官所把握的形象,虽然很难唤起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也很难为欣赏者提供一个有限的审美框架,但是在另一层意义上,这又使其形式内涵具有了非限定性的意义。当这种具有非限定性艺术特征的文人画艺术作用于欣赏者时,形象的内涵就变得多维、多义和不确定。文人画艺术这种内涵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是冲破感官限定性的结果,欣赏者在摆脱了感官的束缚后,便具有多角度地接受同一形象内涵的可能。非限定的艺术形象,具有把欣赏者引向“象外之象”、“味外之外”的诱导,它可以激发欣赏者参与艺术审美的再创造。1995年以后,他的作品变得更加简练和单纯,基本上都是以头像或半身像的形式,连人物的衣饰部分都被舍弃掉了。所有的叙事性背景都被省略掉了,画面中只剩下人物肖像。他在处理造型的过程中,笔触细微灵动,节奏感强,色层也进一步的压缩。“清”的品格为文人画的基本审美品格。画风中清格表现为:意象孤洁静谧,情思高拔幽远,意境空明灵动。画品之清与人品之清一脉相承。毛焰此时的油画更加符合文人画中这种“清”的品格。又和坡所说:“笔势峥嵘,文才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极其吻合。他简练的画面中传达出的一种淡漠而有节制的悲伤,深深触动着我们。如此有节制的表现内心伤感的画家,在国外大师中都是罕有的。毛焰的画也颇得“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而”的真谛,简练却不简单,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极具思想内涵的人物。看似简单的画面和古代的文人观物一样,其实更为精准。作者必定是经历长期的观察、比较之后,才能从纷繁物象中提炼出这样完美的构图。《托马斯》系列中,人物的形象在画面里若隐若现,有的部分甚至溶入到灰色里去了。这种难以觉察出变化的灰色,透露出一种文人画的笔墨情趣。笔墨,是文人画家用以表达胸中逸气的载体,虽淡而厚,虽灰冷而富有意味的变化,足以从容地表现画家的个性和风格。但也只有成熟的笔墨功力,才有可能注入画家的思想感情,显示出来一种氛围和情调,并于自然的状态中生出一种无尽的诗意来。文人画的笔墨重写意。所谓写意,从表现对象的要求上说,主要是取神,从笔墨运用上说,是重简不重繁。明人唐志契说:“写意亦不必写到,笔笔若写到便俗。笔笔之间,若欲到不敢到便雅……神到笔不到乃佳。”这也符合了张彦远的“笔不周意周”。这种“笔不周意周”的意境和成熟的笔墨功力在毛焰的《托马斯》系列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托马斯》系列的画面里几乎找不到完整清晰的面部,仅仅是用凝练的线勾勒出托马斯得五官,而这五官所表现出的扭曲表情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比如脸庞、额头、脖子等,常常被画面中的灰色吞噬掉了,使这些五官变成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性。不断放弃,不断减弱,不断虚化……同时又在不断突围,不断深刻,不断强烈。这种运用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使得毛焰笔下的托马斯已经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肖像画,而是一种人的内心世界的呈现。这个内心世界不仅仅是托马斯的内心世界,也包含了毛焰的内心世界。我们在观看这幅画作时,从中感受到的却远不止托马斯和毛焰的内心世界。在那一片虚无缥缈的灰色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焦虑、彷徨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他的油画作品也充分体现出了西方表现主义油画家的追求:把人的问题放在艺术的首位,充分肯定人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追求真理的自由。提倡人的尊严、权力和自由,强调个人价值,关怀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困境和命运难题。毛焰的油画也和西方表现主义油画表一样,超越客观物象的外在形式特征,对物象进行自由变形与重塑,使画面一切符号服务与艺术家强烈的个人情感,将现实中的人生境遇和个人对生命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强烈的充满自由精神的符号和表现形式。
结 语
正是由于毛焰将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植入到西方表现主义油画中,将传统和个人的情感经验相融合,强调对社会文化和自然生命的关注,使得他的油画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因此,他的绘画语言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定格动画;运用
定格动画是最为基础的动画表现形式,其制作过程最接近动画的本质,也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动画创作形式。其制作过程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和灵活的影像。这种动画表现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古老。定格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离不开历史、文化、地域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走民族化、国际化的道路成为动画制作团队创作努力的主要方向。走国际化的动画创作道路,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和根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将传统文化放在全球的背景上,以全球的视角来俯视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我们对传统文化元素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和超越。动画创作团队越来越重视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旨在使作品中体现出更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个性。因此,如何努力发掘传统文化,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动画创作进行提升,创造性地理解传统文化精神,创作出既具有鲜明特点,又具有国际性的动画作品,是摆在当下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定格动画艺术
定格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离不开历史、文化、地域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走民族化、国际化的道路成为动画制作团队创作努力的主要方向。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对动画创作进行提升,创造性地理解传统文化精神,创作出既具有鲜明特点,又具有国际性的动画作品,是摆在当下动画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课题。
创作中应用的必要性定格动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受到创作者和观众所处的历史时代、地域及其所属的传统文化现象的影响。这些影响缔造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创意的差异。传统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语言、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诸多元素。定格动画艺术为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式。三维立体和真实的材料使定格动画在制作上具有很大灵活性,定格动画中塑造的形象和场景以及一些细节通过特定工艺制作和安排,结合现代摄影、电影的相关技术手段,在视觉上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定格动画艺术在偶和场景的设计与制作工艺上可以对传统文化艺术加以借鉴。许多具有传统文化特点的优秀定格动画艺术作品,借鉴了传统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工艺,如:绘画、雕塑、皮影、折纸、木偶等。黏土动画作为主流的定格动画表现手段,从民间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中获取了经验。例如:民间玩具在制作中采用了捏塑、堆塑等轻松随意并充满趣味的塑造手法,非常适合表现在定格动画的角色造型和动作设定之中。不少定格动画作品借鉴了民间剪纸工艺,用成熟的剪、刻工艺进行造型创作,利用皮影戏中的角色制作工艺为偶装置关节以控制其动作表演。利用这种工艺技法动画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定格动画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的《三个发明家》,中国的《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葫芦娃》等。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定格动画创作与制作中的具体应用
定格动画也是动画,但从发展的历史来看,受到经济、技术和制作团队等因素的影响,使定格动画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走向了电影特效、动画短片和电视偶卡通片的格局。目前,定格动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会以更加丰富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美国和日本作为动画发达国家,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综观这两个国家的优秀动画作品,我们发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历史不长,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有限,在动画创作上可利用文化素材不多。因此美国动画师非常善于利用他国传统文化和相关元素,借助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打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历史上第一个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就是改编于德国著名童话集《格林童话》;而《阿拉丁》也是改编于阿拉伯国家关于阿拉丁神灯的神话传说。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动画影片内容向着其他国家的文学、故事题材进一步扩展,不仅丰富了影片内容,更拓展了创作思路。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千与千寻》是以日本的传统神话为素材结合日本传统的民俗进行创作的典型作品。这部动画片中运用了许多日本神话、传说、仪式、意念中那些既有趣又被观众熟悉的传统文化符号,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观看趣味。故事既还原了原著中那些来自民间的美丽传说,也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重新建构了原作鬼故事中的“雅趣”。
定格动画作品多以短片的表现形式为主,除了能在主题上直接植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外,为了能更快地获取观众的审美认同,需要在情节和细节设计上运用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大型定格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以令人熟知的万圣节作为故事背景,通过童话故事的演绎,全新的再现了万圣节这个西方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巡游和万圣节鬼怪等传统文化。中国也曾经有过20世纪50年代的 《孔雀公主》,《神笔马良》到80年代 《阿凡提的故事》 等许多令我们记忆犹新的木偶片,根据新疆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中国优秀定格动画系列片《阿凡提》,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新疆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在内容上表现了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格言和谜语等等,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更是将新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风俗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给观众一种截然不同的异域风情。以上这些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出特有的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动画片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
三、定格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定格动画创作中的演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可以直接作为定格动画作品的表现题材,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在动画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定格动画作品中应用的传统文化元素不是单一的,需要借助多元的文化形态丰富动画作品中的表现内容。用本传统文化语言去解读他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和符号成为现代定格动画艺术创作中研究的重点。在定格动画创作中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创作观念上需要对其展开思考,并灵活转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
随着现代科学和动画技术的飞速发展,定格动画的制作手段和技术也丰富了起来。我们既可以选择用成熟的传统定格动画制作工艺进行创作,也可以利用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手段加以创新,使定格动画作品具备了多样化的视觉表达方式。动画技术的飞跃发展给定格动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因此,在表现同样的题材或相同的传统文化元素上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定格动画技术将以更诙谐和细腻的手法对其进行表现,为观众创造出更加生动丰富的视觉体验。
总之,在定格动画艺术的创作中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元素,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创新的思维方式与先进的动画表现技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定格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婧.定格动画与民俗元素的结合[j].东南传播,2011,(10).
篇7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拓展创作的自由空间,本文强度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60-01
在媒体媒介逐渐发达的今天,广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能够看到各种形式的广告。广告行业的竞争也逐渐加强,好的广告创意不仅能够为产品带来可观的销量,还能够带动同类广告的发展。现代广告设计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创意的竞争。近年来,许多生活中的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设计中,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使得广告设计开辟了新的创新方向,普遍受到大部分人的欢迎。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的文化也得以不断的壮大,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意蕴十足。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保罗万象,中国书法、纂刻印章、中国结、中国脸谱、皮影、兵马俑、桃花扇、玉雕、中国漆器、甲骨文、汉代竹简、文房四宝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保留下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同时,由于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元素种类繁多,涉及面比较广,并且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其自身的思想,需要对其进行深刻的探讨挖掘才能够较准确的理解其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独立于世界文化之中,与它的世代相传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元素的欣赏中,大体上会从“色”、“意”、“味”、“形”几方面来体会,“色”即是传统文化元素对颜色的运用,“味”是指中国传统元素的独特韵味,“意”是指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的独特意义,“形”则是传统文化的图像图形。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能够使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的运用
颜色是构成传统文化元素的主要部分,许多传统文化对于颜色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和区分。在传统文化元素中,红色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象征着激情、奋进;黄色则是权利、富贵的象征;绿色象征着希望等。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色”,将其与自身广告设计紧密融合。雀巢咖啡的平面广告设计中,整体的颜色选择上均是以红色为主,咖啡的效果是振奋人们的精神使人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这与传统文化元素中对于红色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视频广告中,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广告给人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大面积的蓝色运用,不仅体现了酒的系列特征,同时还具有了深沉、静谧的蓝彩特征,恰到好处的表达了洋河蓝色经典的内涵。
(二)“意”的运用
现代广告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中“意”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各种要素组合向观众传达广告的含义。在传统文化要素中“意”主要表现在家本理念上,一些爱国、正直、团结的民族意气,孝道等深受传统文化的青睐,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也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这一理念。
(三)“味”的运用
现代广告设计中由于增添了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在广告中较多的表现了浓厚的中国味道,包含了许多的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水墨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它有着独特的韵味,形象简洁,内涵却非常的丰富。水墨画在现在广告设计中也得到很多的运用。靳埭强的广告设计中就充分运用了水墨的中国传统元素,在设计08年奥运会的平面广告时,它的每一幅奥运作品都非常的简洁,只有几笔勾勒的水墨线条,但是却将奥运的标志符号表现的恰到好处。
(四)“形”的运用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会将中国传统的图形结合到自己的设计中。其中较多的运用了中国汉字这个传统元素:大篆粗犷有力,小篆圆润柔婉,隶书端庄典雅,行书欢畅,草书流动性强。在民生银行为其新业务即帮助企业应付帐款的收缴问题进行广告宣传时,就很好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字元素,将“帐”作为广告主要内容,进行拆字解释,很好的表现了中国文字的优势所在,并且起到了广告宣传的效果。利用汉字做为现代广告设计,既简洁又有效果。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给现代广告增添了许多创新元素,同时也使广告设计有了鲜明的感彩,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是设计的独特之处,在未来必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柳国伟.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与再创造[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4(01):27-28.
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实体;共时态;整体
篇10
艺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尤其传统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艺术承载而传承的。本文主要通过对艺术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深入理解,以高校艺术教育的角度,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艺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
一、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短缺的内容,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对青少年传达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过程,对提高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文艺艺术涵养尤其重要。优秀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我们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我国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中,有的成为物质文化遗传,如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有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针灸、昆曲、古琴、木卡姆。艺术教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教育不单单是画画、舞蹈、唱歌、雕刻等各种技艺的传授,更多以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等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如齐白石的草虫游虾会使人耳目一新,心目一爽,正是它体现出了对生命的热爱、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一种精神。此外,传统精神中的“忠孝仁义”在中大多的绘画、雕塑、戏剧都得以展示。艺术教育是为了有更多更好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出现,是为了展示或宣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健康等思想的,故而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华传统精神得以延续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首先要形成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名师队伍,制定高标准高要求,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体系,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传承及发扬,培养出了各类精英人才和优秀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在艺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保证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位置,如服装学院开设汉服研究、清装研究,戏剧学院除学习电影艺术之外更应该加上京剧、昆曲、黄梅戏等各种中国传统戏剧,同时还有各类古诗词、中国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具备传统文化的修养,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二)、相关院校的创作和科研
1、艺术学院在创作中应主动自觉地在主题、题材、人才塑造、表现形式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承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如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可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小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传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各种古典著作中,《庄子》的豁达智慧,《孟子》的家天下等等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包容、仁爱诚信、礼义廉耻。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摒弃中外糟粕腐朽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现代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从1975年到1985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特别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2、艺术学院在科研中要有足够的分量去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广阔领域,如建筑学研究,不单单是有现代建筑,还有更多的古典建筑值得研究,如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故宫、西递宏村等,宏村村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其间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甚至吸引了日本、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同时,在推广支持传统文化的研究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科学方式,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结语
总之,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很多都是通过艺术形式表现而传承的,所以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的重要特殊性非常明确。而且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本身的传承教育,更多的是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为载体,传承并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高校承担着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应为建设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作者:刘磊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宇宁.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2.
[2]籍之伟.艺术教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J].《艺术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