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标准差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标准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平均差优于标准差这一观点一直以来都存在一定支持者,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一观点根本不能成立。从计算方式、数学关系、敏感性和正态分布下的换算公式推导四个方面对标准差与平均差展开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标准差与平均差有着统一公式和数学关系。第二,平均差计算过程有低估变异性问题。第三,平均差难于动摇标准差在统计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统计学;平均差;标准差
中图分类号:O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03-02
1 问题的提出
标准差与平均差都是人为构造出来,使用统计学手段,反映统计样本或总体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一般来说,标准差在实际应用中要比后者广泛一些。多数国内统计学教材在编写时对两者采取了平行介绍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从实用角度出发,偏重介绍应用更广的标准差,并认为平均差计算存在不便。对此,十余年来一直有学者提出反驳意见,认为平均差优于标准差,相关论文和著作较多但观点较为相似,试总结如下:
(1)认为在数字计算时,平均差计算不存在乘方和开方计算,计算量低于标准差,由此认为平均差更简便,并使用例题举证;
(2)从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发现标准差计算结果往往大于平均差,由此提出观点,认为标准差存在高估变异性的问题,并使用例题举证;
(3)从测量离差一般水平的思路出发,进而认为标准差是平均差的代替,所以标准差不如平均差;
(4)认为在高性能计算机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平均差即使有计算不便,但两者在计算上的差异是可以被忽略的,使用哪种区别不大。
由以上观点,进一步得出了平均差优于标准差,并且应当大力推广平均差的结论。
2 平均差优于标准差的观点不能成立
对于此种观点,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校统计学教学的教师,委实不敢苟同,现将以上所列论点进行逐条分析:
(1)对于平均差计算更简便的问题,上述论证只能说明平均差在进行具体数字的手工算术计算时计算量要小于标准差,而对代数计算只字不提,对于具体数字来说,绝对值计算不需要讨论正负问题,当然计算量要小,但对于不涉及具体数字的代数计算来说,绝对值的讨论当然要复杂一些。平均差计算更简便的观点只在算术领域成立,在代数领域难以成立。
(2)标准差计算结果往往大于平均差是一个实际计算观察的结果,而且也确实符合实际情况,后面笔者也会对此进行代数证明。但是标准差计算结果大于等于平均差这一现象其实无法得出标准差存在高估变异性的问题的结论,只能说明两者对变异性的测量存在差异,到底是标准差高估了变异性还是平均差低估了变异性,这一现象是不足以说明的。
(3)与其说是标准差代替了平均差,不如说是由于标准差的优点获得了广泛使用,变异指标的意义在于衡量分布的变异性,并不是说越接近离差的一般水平变异指标就越好。
(4)即使在高性能计算机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平均差与标准差的差异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是标准差函数可导,平均差函数不可导,这一区别导致两者在微积分处理上存在巨大差异。其次,标准差对应的是二阶矩,对所有平方可积的函数适用,平均差对应的是另一种范数,其适用函数的空间不同于平方可积函数的空间。而平方可积函数的空间具有许多更好的性质。平均差与标准差函数的可导性和可积空间上有很大差异,没有了导数存在且连续的标准差,大量的数学推导都无法展开,所以建立在标准差基础上的数理统计体系很难使用平均差代替。因此平均差与标准差的差异不光在算术计算上,更重要的是在数理推导上的差异,而后者与计算机性能的高低并没有太大关系。
综上所述,认为平均差优于标准差的观点无法成立。
3 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理关系分析
3。1 平均差与标准差的计算方式的联系
平均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式都是以离差概念为基础的,离差是单项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公式可写作,离差是一个向量,其绝对取值代表了单项数值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正负号代表了单项数值偏离平均值的方向,如果想要构造一个衡量总体变异性的统计指标,使用离差来作为构造的基础是很自然的选择,但是也很容易证明,由于离差取值的方向性,其数学期望恒为零。因此,取消离差的正负号后再来构造统计指标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构造出方差和标准差两种指标,即和。前者是离差平方的数学期望,后者是离差绝对值的数学期望,而方差本身计算出来的指标要比统计量高一阶,所以可以对其求平方根进行标准化,就得到了标准差。由此可见,平均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式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中,平均差的计算公式可以转化为,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可以转化为,所以,平均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可以统一为:,其中平均差为该统计量取一阶的结果,标准差为该统计量取二阶的结果。因此,平均差和标准差应当看作同源、同类但不同阶的统计量,不存在谁是谁的替代品的问题。
3。2 平均差与标准差的相互关系
在得出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一般公式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计算过程存在比较紧密的关联,但两者呈现的数量关系却无法直接显现,前面提到,实际数据观察似乎支持标准差大于等于平均差的观点,但直接对两者进行相减的话,绝对值号又影响了进一步的讨论。但是,既然平均差和标准差都大于等于零,如果可以证明标准差的平方即方差与平均差的平方之差大于等于零,其实也就证明了标准差大于等于平均差。计算如下:,所以标准差确实大于等于平均差,其中只有在离差绝对值的方差等于零时两者相等。但这一结果不能说明标准差高估了变异性,前面的证明可以看出,方差之中包含了平均差包含的所有用离差反映的变量值的变异性信息之余,还包含了离差本身的变异性信息,进一步来说,既然方差可以被分解为变量值的平均差的平方与离差绝对值的方差之和,那么离差绝对值的方差也可以被分解为离差平均差的平方与离差的离差绝对值的方差之和,由此可以形成一个关于平均差的无穷级数,而这一无穷级数之和收敛于变量值的方差。由此可以看出,其实方差包含了变量值各级离差的平均差所反映的所有变异性,而且这些变异性之间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而标准差正是方差的标准化,所以,并非是标准差高估了变量的变异性,而是平均差只测量出了变量值包含的所有变异性的一部分。
3。3 平均差函数与标准差函数对变异性敏感程度的比较
如果从平均数的角度观察平均差函数与标准差函数,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区别,平均差函数可做如下变化:A.D.=,可以看出平均差函数即离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大小并不影响其权重,所以对于平均差来说,极端变量值的变异性被同等看待了。而标准差可做如下变化:,可以看出根号内的公式可以看成以离差本身大小为权重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所以越极端的变量值会被给予越多的关注,这一点更符合人们对于数据变异性的直接感觉。可以直观的构造如下两组数说明这种区别:1,1,0,-1,-1和2,0,0,0,-2,两者拥有相同的均值0和平均差0。8,但直观感觉前者的变异性较小,如果使用标准差,则前者标准差为0。89,后者为1。26,就有效的衡量出了这种变异性。
3。4 在正态分布下平均差与标准差的取值讨论
如假设X服从正态分布,,则有,由此可以看出,在正态分布下,平均差与标准差的取值存在稳定的倍数关系。同理其实不难证明,在参数确定的特定分布下,平均差与标准差的取值都存在该分布特有的稳定关系。至于是否可以在具体数字计算时结合这种稳定关系,使用平均差估算标准差,还有待后续研究证明其可靠性。
4 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见,标准差与平均差是有着统一公式和数学关系的两种变异指标,并不存在排他性问题,其中平均差在具体数字计算时有一定优势,但不利于代数运算和数学推导,同时平均差在计算变异性时存在信息损失低估变异性的问题,因此难于动摇标准差在统计学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韩兆洲,杨林涛。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之间测度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04)。
(2)桂文林,伍超标。标准差和平均差的内在关系及应用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02)。
(3)赵海燕,陈立秋,张晓方。平均差和标准差在变异指标中的代表性浅议[J]。统计与咨询,2002(04)。
篇2
关键词:图解法;标准差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在学习统计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会觉得很多的统计指标很抽象、很难理解,比如标准差的意义:标准差越大,说明离散程度就越大,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反之,标准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就越小,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好。很多学生在离散程度大小上感到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通过图解法,许多学生就觉得标准差的意义好理解,非常的简单。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图解法来讲解标准差。
例:有三组资料:
甲组4,5,6,7,8,9,10;
乙组2,3,5,7,9,11,12;
丙组2,4,6,7,8,10,12;
若用均数来描述其集中趋势,均数均等于7,但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三组资料的分布并不相同,或者说离散程度不同,这是在分析资料时必须加以考虑的。表示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极差是观察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大,说明离散程度大,极差小,说明离散程度小。=10-4=6,=12-2=10,=12-2=10。<,说明乙组的离散程度大于甲组。但=,能不能就说乙组和丙组的离散程度一样了呢?显然不能,极差只和观察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关系,跟组内其他数据无关,大家一看就知道,乙组和丙组内部数据分布并不相同。下面我们就画个图(如图1)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
大家一看图便知,乙组的5和9、3和11比丙组的6和8、4和10离均数7都更远(这两对数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来),其他2和12相同。显然乙组内部分布比丙组内部分布的离散程度大。这是极差所不能反映的。也就提醒要考虑组中每一个数与均数的离散程度,也就是可以用离均差表示,
但数理统计可以证明,由于正负号相互抵消,各观察值的离均差之和必等于。
这样还不能反映各个数的离散程度,那我们可以用离均差平方以后再相加,这样负数也变成正数,离均差平方和即可以把乙组和丙组的数据代入计算,得乙组的离均差平方和
=(2-7)2+(3-7)2+(5-7)2+(7-7)2+(9-7)2+(11-7)2+(12-7)2=90
大于丙组的离均差平方和
=(2-7)2+(4-7)2+(6-7)2+(7-7)2+(8-7)2+(10-7)2+(12-7)2=70,
而乙组和丙组的变量个数相同,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结论,离均差平方和越大,离散程度就越大(这个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
L(x-e)2=70+(m1-7)+(m2-7)就要大于70了(在离散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得出m1=7-,m2=7+)。
为了消除变量个数对离均差平方和大小的影响,可以考虑取离均差平方和的均数,得到的是总体方差,如下式所示。
由于各个离均都经过平方,原来的度量单位都变为平方单位了,为了用原来单位表示,可以把总体方差开平方,得到总体标准差,公式如下
由于变异度越大,则离均差平方和越大,标准差就越大,故标准差越大,说明个体变异度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
我们再把前面本组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计算
可得
从乙、丙二组的标准差可以看出,乙组的标准差大于丙组的标准差,可以认为乙组的变异度大于丙组。再结合前面的线段,可以很直观看出乙组的变异度大于丙组。可以认为均数7作为丙组的代表性要好于乙组。
篇3
关键词:高血压;血脂异常;血压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在一定之间内的波动程度,可作为一项独立的反应心血管功能的指标。血压变异性的增高会增加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并且常伴随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出现。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会导致脂代谢或者转运异常,使血浆中的脂质高于单纯高血压者,因此研究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明确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血脂异常的关系,进一步为临床提供高血压患者降压和调脂的治疗,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1]。本文结合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合并血脂异常。单纯高血压组58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48.67±4.5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8±1.62)岁。高血压并血脂异常组4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5.89±5.0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2±2.1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高血压 受检者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2]。
1.2.2血脂异常 受检者血清TC(≥5.18 mmol/L)、TG(≥1.70 mmol/L)、LDL-C(≥3.37 mmol/L)、HDL-C(≤1.04 mmol/L)中有一项异常者为血脂异常者[3]。
1.3方法 使用便捷式动态性血压监测仪,对2组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时间设置为清晨8:00~24:00,每30min监测1次,并在24:00-次日清晨8:00期间,每隔60min监测1次血压。注意在血压监测期间,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依次记录患者24 h、白天、夜晚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各时间段的血压标准差/各时间段平均血压×100%[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24 h血压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组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2组患者日间血压指标 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对比2组患者夜间血压指标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血压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对患者血压的动态监测,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自主神经参与了脂代谢,会增加胰岛素的释放,利于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同时患者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明显减弱,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阻力的增大,进而增加了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伤。此外,高血压患者处于血脂异常的状态下,血管内皮明显受损,加重了血管的重塑。
通过以上的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对于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在控制血压达标的同时,还应该有效地干预血脂代谢异常。通过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患者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有效地降低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轻对患者靶器官的进一步损伤。临床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满足降脂降压要求,要进行科学合理配伍,充分发挥药物的相互作用,控制血压的同时,有效调节血脂异常。
参考文献:
[1]王煜,邓洁.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8(4):46-49.
[2]杨秋萍,张溪,李力,等.成人血脂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5,14(4):64-68.
[3]张清琼,张新军,常彬宾,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1):252-255.
篇4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性;靶器官受损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057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已在高血压的诊治、预后判断方面广泛应用。本研究以动态血压监测为研究手段, 探讨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左心室肥厚、尿蛋白/肌酐比值、动脉粥样硬化等高血压病靶器官受损直接证据的关系, 旨在为寻找更好的指标来早期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为保护靶器官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为本科2012年1~10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50例, 女36例, 年龄29~80, 平均年龄(57.80±12.95)岁, 排除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及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 排除脑、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 且口服降压药物至少1年以上。所有患者分为血压变异正常组(49例)及血压变异异常组(3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24 h血压监测 使用AMR-4便携式血压心电监护仪(北京同仁光电技术公司) , 袖带束于患者左上臂, 每隔30 min自动充气测量血压, 监测时段为8:00~9:00到次日8:00~9:00时, 在监测期间患者从事日常活动, 每例患者24 h有效监测次数均达到95%以上, 其有效读数标准:舒张压4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 收缩压70~260 mm Hg, 脉压20~150 mm Hg, 监测参数:日间收缩压标准差(>17 mm Hg为异常)、夜间收缩压标准差(>13 mm Hg为异常)、日间舒张压标准差(>13 mm Hg为异常)、夜间舒张压标准差(高于10 mm Hg为异常), 按上标准, 血压变异性正常49例, 血压变异性正常37例。
1. 2. 2 心脏超声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PHILIPS M2540A型), 线阵探头, 其探头频率为3.0~3.5 MHz。在二维心脏长轴切面控制引导之下, 固定在M型的理想图像中测量, 测量同一心动周期的左室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室舒末内径(LVDd)。将所得数据代入公式左室质量(LVM)=0.8×1.04[(IVST+PWT+LVDd)-LVDd2]+0.6(g)计算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LVMI=LVM/体表面积(m2)]。按左室肥厚诊断标准(男:LVMI>125 g/m2, 女:LVMI>120 g/m2。)
1. 2. 3 尿蛋白与尿肌酐值的测定 所有患者于第1天收集清洁中段晨尿于清洁容器中, 所有标本均使用 BEACHMAN 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蛋白与尿肌酐值, 尿蛋白/肌酐比值>30 mg/g为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
1. 2. 4 颈部血管超声及腹部血管超声 采用PHILIPS M25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 探头频率3.0~3.5 MHz。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经超声证实颈部血管或腹部血管有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发高血压病患者。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血压变异性异常组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变异性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尿蛋白/肌酐比值的关系 血压变异性异常组患者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变异性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压变异性异常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变异性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压变异性为一个量化指标来描述在某段时间之内血压波动情况。早期通过有创持续动脉内血压监测方法来研究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情况, 尽管该方法能提供准确的数据, 但由于其为有创操作, 因此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 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使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到广泛开展。
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尚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 靶器官损害已经开始[1]。常用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指标包括左心室肥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动脉壁增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等[2]。本研究通过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变异性正常患者, 正是血压变异性指标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存在明显关联, 因此启发可以将血压变异性作为一种预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的较好指标, 为高血压靶器官保护提供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要阻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不能仅仅依靠降压, 而应同时注重降低血压变异性, 使患者的血压处于平稳的低水平, 最大限度的遏制或延缓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丽霞, 王佳瑞, 钟扬, 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北京医学, 2014(5):387-389.
篇5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狭窄;血压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a)-0047-03
血压变异性表示被测者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血压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人们能够观察血压变异性变化[1]。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提示,脑卒中与血压变异性关系密切,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占60%以上[2]。而颈动脉是脑部供血主要血管,其与脑梗死关系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3]。本研究对2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声检测颈动脉,通过观察颈动脉狭窄及程度推测血压变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脑梗死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于唐山市协和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其中,男139例,女97例,平均年龄(60.2±8.7)岁。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并经头部CT 或MRI 证实;②愿意并能够配合血压监测者。排除标准:①需要立即升压或降压治疗者;②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心肌病、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 、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试验期间必须同时服用其他影响血压药物者;③需抗凝治疗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及严重血液疾病不能接受动态血压监测者;④不能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患者入院3 d内采用德国I.E.M公司MOBIL一〇一GRAPH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由专业人员安装血压监测仪。嘱患者从事一般日常活动,将袖带缚于受试者优势手臂,袖带下缘位于肘弯部以上2.5 cm,与上臂紧贴,不得过松或过紧,该侧上臂应尽量保持静止状态,以免袖带松动或脱落,袖带充气时应取坐位或上臂垂直不动,避免上肢肌肉活动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睡眠时避免上臂被躯干压迫而影响读数的准确性。测试时间为8∶00~次日8∶00,白昼(7∶00~20∶59)每隔15 min测量1次,夜间(21∶00~次日6∶59)每隔60 min测量1次。有效测量次数占总测量次数的80%以上视为有效,否则重新测量。动态血压监测仪每次自动充气测量后记录并储存收缩压和舒张压,监测24 h后将测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并输出结果,包括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舒张压标准差(nDSD)。用夜间血压下降率即动态血压监测昼夜血压均值百分比值来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100%,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分为4型:杓型(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反杓型(夜间血压不下降,反升)、超杓型(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均以收缩压为准。
1.2.2 颈动脉超声检查 由彩超室年资较高的医师进行超声检查。检查时受检者取仰卧位,颈后置一低枕,头略向后仰,偏向检查的对侧。探头于胸锁肌前缘或后缘,从颈动脉起始处开始,至颈内动脉入颅显示不清为止。检测部位一般分为3点,即颈总动脉远端(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连线下方1~1.5 cm)、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叉水平上方1~1.5 cm)和颈动脉分叉,同时检测颈外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以及管腔是否狭窄、狭窄程度。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常见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为[5],①轻度狭窄:狭窄率为1%~49%,灰阶图像显示局部斑块形成,管径相对减小,血流无明显变化。②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狭窄段血流出现加速度,狭窄远段病理性涡流形成。③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狭窄段流速进一步升高,狭窄近段流速相对减低,远段出现涡流和湍流混杂的血流信号。④血管闭塞:血流信号消失,无血流通过。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狭窄程度≥50%组和狭窄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Excel软件建库,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颈动脉狭窄组患者206例,其中,男109例,女97例,平均年龄(64.4±7.8)岁;非狭窄组患者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3±8.2)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狭窄程度≥50%组患者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4±8.2)岁;狭窄程度 0.05)。
2.2狭窄组及非狭窄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狭窄组患者dSSD、dDSD、nSSD值高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nD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狭窄组杓型节律患者比例低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与狭窄程度
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dSSD、dDSD、nSSD值高于狭窄程度 0.05),见表3。颈动脉狭窄程度≥50%组杓型节律患者比例低于狭窄程度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起始段。高频彩色超声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内中膜厚度、斑块存在及管腔狭窄等情况,且费用相对低廉,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相关[6],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患因素之一。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使血管内横截面积达血管总横截面积的50%时,可出现脑低灌注症状, 随着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内径达总横截面积80%以上时, 该血管狭窄更加明显。颈动脉的狭窄, 降低了血流灌注压,可引发分水岭区的供血不足, 形成边缘带梗死或低灌注性梗死[7]。如果斑块发生溃疡或破裂形成易损斑块,可导致远端脑动脉闭塞。
血压与身体其他生理参数一样并非一成不变,正常人和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随着睡眠和觉醒、白昼和夜间、休息和活动及变化,血压也会有波动,这就是血压变异性,是体内神经内分泌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8]。自20世纪80年代血压变异为人们所认识以来,近几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血压变异作为观察血压波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被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一般以血压监测的均值标准差反映变异的幅度。血压变异性与动脉弹及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Mancia对166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研究后发现,不仅24 h收缩压水平,而且血压波动性都与大动脉结构变化有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24 h收缩压和脉压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在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9]。张云枝等[10]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性相关。且有研究显示,以标准差表示的血压变异每增高1 mm H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就增加0.005~0.012 mm/年,并且随着白天收缩压变异的增大,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加[11]。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早期诊断,从而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12]。本研究发现,狭窄组dSSD、dDSD、nSSD值高于非狭窄组,狭窄程度≥50%组患者dSSD、dDSD、nSSD值高于狭窄程度
正常人昼夜血压波动多为夜间血压较日间下降10%~20%,呈现“双峰一谷”或“双峰双谷”的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多为杓型血压, 有的呈非杓型、超杓型,有些甚至会出现夜间血压的升高(反杓型)。血压昼夜正常节律改变现象不仅是急性卒中后血管调节机制失衡的结果,也是促发脑梗死的高危因素。黄琪等[13]研究表明,合并心、脑、肾损害的高血压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靶器官损害组以非杓型节律为主(占41.0%) ,反杓型及超杓型分别为20.8%、6.5%,在脑血管损害病变中反杓型及超杓型的发生率分别为23.8%、7.5%。本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组杓型节律患者比例(18.9%)低于非狭窄组(40.0%),狭窄程度≥50%组杓型节律患者比例(28.1%)低于狭窄程度
综上所述,血压变异的高低对判定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它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指导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药,可改善患者血压变异,纠正异常节律,从而可能对动脉硬化的预防及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晓红,朱蕾,魏熠,等.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780-1781.
[2] Petrea RE,Beiser AS,Seshadri S,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roke incidence and poststroke disability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J]. Stroke,2009,40(4):1032-1037.
[3] 胡滨,罗兰,胡兵,等.高分辨力超声评价高胰岛素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0(8):59.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0.
[5] 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79.
[6] 张玉玲,康素玲,张燕.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0):51-52.
[7] 范焕青.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6):118-120.
[8] 侯斌,陈明.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8):594-597.
[9] Mancia G,Parati G,Hennig M,et al. 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carotid artery damage in hypertension: baseline data from the European Lacidipine Study on Atherosclerosis(ELSA) [J]. J Hypertens,2001,19(11):1981-1989.
[10] 张云枝,黄黎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变异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9):666-669.
[11] 卢敬红,张蕊,裴茁,等.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0,29(2):140-142.
[12] Mark R. Detection of presymptomatic atherosclerosis:a current perspective [J].Clinical Science,2009,97(2):615.
[13] 黄琪,刘筱,翟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8,32(6):381-382.
[14] 刘国正.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研究[J].医学综述,2012,18(23):4104,F0003.
篇6
关键词:左室舒张功能;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3.021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3029602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心搏间期的微小差异,其实质是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分析HRV的大小,可间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HRV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也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相关性较好的指标[1]。关于HRV与心功能的文献早有报道,但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文献少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比较43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和26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HRV时域指标,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心内科2010年―2013年住院患者69例,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16岁~84岁(60.74岁±16.13 岁)。病因:冠心病57例,高血压25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3例,病毒性心肌炎9例,高脂血症9例,脑梗死5例,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病2例。排除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房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及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患者。按E/A比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左室舒张功能正常26例)和异常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43例)。
1.2方法
1.2.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7PRO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 MHz,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心尖处,取心尖四腔切面和两腔切面,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上,检测二尖瓣血流并记录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取三次结果所得的平均值,计算E/A比值。
1.2.2HRV测定所有病例均按标准方法记录3通道24 h动态心电图,心电分析系统,应用人机对话方式检出24 h窦性心率进行HRV时域分析。观察指标为[2]:① 总体标准差:24 h全部窦性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② 均值标准差:24 h每5分钟窦性心动周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③差值均方根连续窦性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④百分比:即24 h窦性心动周期标准差>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
1.3统计学处理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血脂、空腹血糖(FBS)、射血分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组别1n1 男(例)1女(例)1年龄(岁)1 FBS(mmol/L) 1EF(%)1TC(mmol/L)1TG(mmol/L)1LDLC(mmol/L) 正常组 126113113 152.74±19.541 5.92±2.32161.11±6.9214.46±1.1311.51±1.16 12.32±0.98 异常组143 124 1191 55.88±10.961 6.76±7.001 58.98±6.9014.67±1.0811.61±0.88 1 2.43±0.79注:与正常组(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比较,P>0.05。2.2两组患者HRV时域指标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HRV时域指标的比较(x±s)组别1n1SDNN (ms)1SDANN(ms) 1RMSSD(ms)1pNN50(%)正常组1261127.95±42.521186.94±82.53166.66±48.04 115.43±18.15异常组1431100.47±36.721)1147.62±88.221)127.58±31.611)15.99±10.871)与正常组比较,1)P
3讨论
HRV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无创、定量检测指标,其大小取决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大小及两者的平衡关系。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代表总体的心率变异程度,SDANN代表心率缓慢变化的成分,反映了交感神经的功能,RMSSD,pNN50代表心率快速变化的成分,反映了迷走神经的功能[3]。对患者进行HRV分析,有助于判断其自主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提供一个重要指标。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是以左室舒张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女性比男性多见,常发生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厚型心肌病、肾病患者,其发病机制是心肌缺血、纤维化、心室肥厚导致心肌僵硬度增加,引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本研究资料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降低,提示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均受损,迷走神经受损更重,交感神经张力则相对占优势,这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4],但左室舒张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因果关系并不清楚,有待进一步阐明。
参考文献:
[1]赵祥峰,杜晓辉,王志权,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3):354356.
[2]杨秋萍,张溪,李力,等.成人血脂变化与心率变异相关性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6468.
[3]Grenvik A,Schaefer JJ,DeVita MA,et al.New aspects 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raining [J].Curr Opin Crit Care,2004,10(4):233237.
[4]田明玉,朱桢燕,张海锋,等.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J].中国高血压杂志,2012,20(1):3136.
篇7
【关键词】患者数据均值质控法,室内质量控制,临床化学
【中国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5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verage of normals(AON) algorithm for quality control(AON-QC) in clinical chemistry which utilize the data of patients. Methods Using AON patients judge data mean quality control method in clin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application. Results The AON algorithm can detect systematic errors and random errors simultaneously. Conclusion The AON algorithm is coincident with the routine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 in the detection of large systematic errors and random errors. I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average of normals,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clinical chemistry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是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可否发出。尽管室内质控在我国各级临床实验室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目前进行室内质控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的定值质控法,该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基于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1981年,Westgard J.O.等人提出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1],该方法在临床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定值质控法在临床实验室已经应用了很多年,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基质效应的存在质控物可能没有完全反映实际标本的情况;某些参考实验室检测标本的数目远大于质控检测数;质控物未反映检测前和检测后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2],而利用患者检测结果进行质控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的问题。
AON-QC是一种利用病人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将某个范围内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的均值与靶值及控制限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实验室的运行是否在控。AON-QC最早是由Hoffmann R.G.和Waid M.E.于1965年提出[3],1984年Cembrowski G.S.等人利用计算机模拟出该方法的功效函数图并总结出影响该方法效能的五个因素:人群中某分析项目的标准差(Sp)与该项目分析方法标准差(Sa)的比值(即Sp / Sa),计算患者样本均值的样本量(Np),控制限,舍弃极端检测结果的截断限,以及截断限外检测结果的数量,并提出了使用AON-QC进行室内质控的应用规范,此外还提供了检出系统有2 Sa偏移时确定Np值的关系图[4]。随后Douville P.和Cembrowski G.S.等人提出了Np值的计算公式:Np=2(Sp2/ Sa2)*Nc[5],这个公式为临床实验室AON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996年,Westgard J.O.等人提出在实施患者数据均值法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最大可容许误差TEa来计算实验室有决定性意义的误差,并以此来确定AON的各项参数,尤其是Np值[6]。1997年Cembrowski G.S.比较了分别由Douville P.和Westgard J.O.提出的计算Np值的两种方法,发现实际上由这两种方法估计的Np值是比较接近的[2]。本研究着重于AON-QC在临床化学实验室内的实际应用,对本实验室进行了回顾性的质量控制,通过对AON-QC与常规质控方法的比较来对AON-QC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系统的组成 检测仪器:奥林巴斯5400检测系统(试剂、校准品均为奥林巴斯公司配套产品)。
1.2 分析前过程 本实验室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标本的采集及检测前处理作出了严格详尽的规定。
1.3资料来源 常规质量控制数据选取2010年7月-2011年4月奥林巴斯5400检测系统对14个临床生化检测项目四个水平质控血清的全部检测数据;患者检测数据来自2010年6月-2011年8 月所有进行过常规生化检测的住院患者。
1.4 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的LIS系统从数据库导出室内质控数据及患者检测结果,将收集的数据作适当的统计学处理后分别作出常规室内质控图及AON质控图。
(1) 常规质控图 计算2010年7月-2010年12月各检测项目各浓度水平的累积均值和累积标准差作为2011年1月-2011年4月常规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2) AON质控图 包含以下步骤:(1)作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各检测项目患者所有检测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目测选取中间大致呈正态分布的数据计算其均值 Xp及标准差Sp。(2)选取均值与Xp接近的质控血清的标准差作为分析标准差Sa ,利用公式Np=4Sp 2/Sa 2 估算应用AON法进行室内质控所需的最小标本量Np。(3)筛选出2011年1月-2011年4月各项目截断限 Xp±2.58 Sp内的患者标本检测数据,分别计算其均值即AON值。(4)以Xp为均值, Xp±2.58 Sp/Np 为控制限利用Excel 2003作出各检测项目的AON质控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进行频数分布直方图及散点图的绘制,各控制图之间相似性的比较用相关分析,控制图的趋势判断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2. 结果
表1 提供了本实验室进行AON 质控方法的一些基本参数,其中分析方法标准差Sa来自于与患者结果均值 Xp 接近的质控血清的累积标准差,所需最小患者样本数Np根据Doville P. 推导的公式 Np=4Sp 2/Sa 2 计算所得,截断限为Xp±2.58 Sp,保留了99%患者检测结果,舍弃1%极端的患者检测结果,控制限设置为 Xp±2.58 Sp/Np ,检测系统处于稳态时为患者检测结果均值99%可能的分布范围,所以理论上假失控概率为1%。
Np最小患者样本数 TL截断限 CL控制限
表1提供了本实验室常规工作量时实际检测患者样本数,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实验室达到Np值的检测项目相对较少,可能与佛山地区人群中生化项目的分布及对中间区域的主观选择有关,此外与检测系统的精密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表2提供了我们对ALT、AST、ALP、GGT四个生化项目的四个浓度的常规质控数据和AON质控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出的相关系数及其对应的P值。我们可以看到,在ALT和AST 两个检测项目中,相关系数相对较大,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性意义;而在ALP和GGT两个检测项目中,相关系数相对较小,且大多无显著性意义。
质控数据L2相关系数; rAON-H1 AON质控数据与高值质控数据H1相关系数;
rAON-H2 AON质控数据与高值质控数据H2相关系数
显示的是我们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2010年6月—9月质控数据进行的趋势性判断,数据显示AST、ALP和GGT的质控数据均存在显著性的趋势变化,其中ALT和AST向下漂移,GGT向上漂移,与质控图上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AON-QC与常规质控显示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3.讨论
篇8
一、统计资料的来源
东南大学02级、03级、04级、05级、06级男生各4个自然班(平均每班30人),在一年级时立定跳远的成绩,据此计算出各年级平均成绩及其标准差。见表1
表1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及标准差
二、选择统计资料的方法
1.项目选择。本文所选项目是经过与其它身体素质资料对照比较而选择的,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资料选择。本文在收集资料时,最大程度地剔除了原始资料不可靠部分,保留了可信度较高的部分。
三、制定预测评分表
1.求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数和标准差的预测值
第一,求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数的预测值。本文采用K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预测值。为计算方便,把02年、03年、04年、05年、06年简写为1、2、3、4、5。设“Xi”为年份,成绩为“Yi”,首先列出Xi和Yi的回归计算表(见表2)。
表2Xi和Yi的回归计算表
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数预测值的具体计算略,其结果为2.28米。
第二,求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标准差的预测值。数据见表1,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标准差预测值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同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数的预测值计算,具体计算略。其结果为:S=0.1362
2.求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60~90分的预测区间
假设低于60分和高于90分的学生各占总数的5%,显然60~90分之间的人数占90%。查表可知置信概率0.90的预测区间为
若求这个预测区间,可用2007年预测标准差代替剩余标准差。
在回归方程:的上下两侧分别作一条与回归直线平行,并符合上述条件的直线,则为取整计算方便,2.053932取2.06,对应60分,2.50对应90分。
3.根据预测采用累进评分法制定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评分表
第一,求累进评分数学模型的抛物线方程
累进评分法的优点在于使分数的累进与成绩提高的难度相适应,并能对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其数学模型为
Y=KD2-Z
其中Y为累进分数,K为系数,D为某成绩在正态曲线图横轴上的位置,Z为基分点以左的分数。把X-1S的位置定为60分,X+3S的位置定为90分,查D值表知,-1S位置的D=4,3S位置的D=8,代入公式得:
90=K.82-ZK=0.625
60=K.42-ZZ=50
代入数学模型得抛物线方程:Y=0.625D2+50
第二,求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所对应的D值
把60~90分之间2007年全校男生立定跳远距离按递增0.02米进行排列:2.06、2.08、2.10、......2.50,其间隔为22个。
与之对应的D值间隔为:8-4/22=0.1818。见表3
表3立定跳运成绩对应D值表
第三,将表4数值代入抛物线方程:
Y=0.625D2+50
Y2.06=0.625×42+50=60
Y2.08=0.625×(4+0.1818)2+50≈60.93
Y2.10=0.625×(4+2×0.1818)2+50≈61.90
Y2.12=0.625×(4+3×0.1818)2+50≈62.91
中间数值计算省略
Y2.50=0.625×82+50=90
Y2.52=0.625×(4+23×0.1818)2+50≈91.83
Y2.54=0.625×(4+24×0.1818)2+50≈93.71
Y2.56=0.625×(4+25×0.1818)2+50≈95.64
Y2.58=0.625×(4+26×0.1818)2+50≈97.60
Y2.60=0.625×(4+27×0.1818)2+50≈99.60
注:小于2.06的得分略
第四,把上述数据列表,并按四舍五入进行修正。见表4
表4立定跳远得分表
四、结论与建议
1.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以作者多年积累的学生身体素质资料为根据,以东南大学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为素材,详细叙述了该项目评分表的制定过程。
2.这种评分表与传统的评分表相比,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它为教师提供了把握学生及格率以及平均成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本研究采用的累进计分的方法,使学生的最后得分与成绩提高的难度相适应,方法更科学,结果更合理。
4.用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再造出其它身体素质评分表,特别对于成绩越好,提高难度越大的径赛项目,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篇9
【关键词】马来酸氨氯地平片;高血压;心率变异性;影响
高血压患者常存在心率变异性下降现象,心动过速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率变异性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先兆及重要预测指标[1]。多项研究表明,马来酸氨氯地平片降压效果较好[2],本文旨在分析其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40-81岁,平均(50.5±8.9)岁;病程5-25年,平均(16.8±9.5)年;均为轻、中度高血压;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过抗胆碱能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6岁,平均(48.1±7.5)岁,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史。检查前2周均无药物使用史。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片5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6周。
1.3检查方法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HP-9000型超声心动图监测24h动态心电图,并分析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包括: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R-R间期均方差(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超过50ms所占百分率(PNN5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心率变异性比较观察组治疗前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降压效果及心率变化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常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交感肾上腺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受损[3]。心率变异性是指机体的状态及时间的变化使心率随之产生变化的程度,可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功能情况,为定量检测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一项无创、方便、经济的重要指标[4]。心率变异性可客观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预测心血管疾病预后,随着病情的恶化,心率变异性逐渐降低,猝死发生率亦随之上升。心率变异性检查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识别高危人群意义重大,可有效预测并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因此,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除了要注重其降压效果,还要注重其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有效预防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马来酸氨氯地平为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降压作用显著,持续时间长,1次服药即可使血压平稳控制持续24h。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许晓琼,郑昭芬.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79-2181.
[2]张启高,江时森,陈锐华,等.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90-1092.
[3]王锋,于芳.比索洛尔对轻中度高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48-49.
篇10
1、布林线口诀布林线是利用统计学原理标准差求取其信赖区间。布林线无敌战法由于其兼具灵活和顺应趋势的特点,使它成为目前资本市场中被普遍使用的技术指标之一。
2、布林线(Boll)指标是股市技术分析的常用工具之一,通过计算股价的“标准差”,再求股价的“信赖区间”。
(来源:文章屋网 )
- 上一篇:采购管理价值
- 下一篇:施工单位投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