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商现状及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的思考
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新时代下工商管理的职能所在
房地产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低碳经济中林业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发展趋势
论房地产评估市场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
论建筑蒌程中施工质量管理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对策
浅析“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
试论新形势下铁路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之路
农村经济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当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化工循环经济思考及建议
中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对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企业民主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对贸易融资业务初探
浅析银行海外代付业务发展
我国银行业的历史问题与对策
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住房保障制度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抉择
黑龙江省工业经济景气预警指标研讨
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贷款难点与策略
低碳经济中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解决我国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策略
关于财政如何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探讨
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持研讨
国际贸易企业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现状
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外贸企业重要性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块的探究
政务信息系统的成本测算与控制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
我国促进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法律对策
论当前我国地勘单位人才机制建设
论房地产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试论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篇2
关键词:沭阳县;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沭阳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物流企业301家。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2000万元左右)有四家:沭阳物流中心、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泰捷信(水上)物流。两家农村物流试点企业:一是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形成的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二是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的贤官汉楼板材物流中心;其余均为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或门店。各类运输车辆3万余辆,其中办理道路运输证的货运车辆20665辆,吨位257233吨。水上运输企业两家(沭阳县江海运输公司、沭阳县正航水上运输公司),船舶数184艘,吨位30796吨。
2011年通过招商形势吸引外资到沭阳兴建沭阳县物流产业园,投资主体为江苏百盟投资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月17日完成公司注册,注册资金5000万元。沭阳物流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05.05亩,计划总投资约8.6亿元人民币,秉承公路港物流模式,是一个以物流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公、水、铁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物流枢纽。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建设用地265亩,总建筑面积14万㎡,计划投资2.6亿元人民币。园区规划建有信息交易中心、司机旅馆、仓储中心、零担快运中心、车源中心及招商楼、总部经济楼等。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进入墙体和附属设施施工阶段,计划2012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
2 存在问题
沭阳县物流业虽然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极不不平衡。恒通物流、神舟物流、沭阳物流中心、泰捷信(水上)物流四大物流龙头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服务形式由起初单纯提供货物运输发展到目前初步形成以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较为健全的物流体系,但他们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且规模较小。由于全县物流主体多且分散,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成本高,因此导致发展极不平衡。
2.2 企业物流比较分散,物流量不大。全县四大物流中心比较分散,泰捷信(水上)物流专门从事水上运输,运输的货物以钢材为主;沭阳新河花卉物流配载中心依托颜集、新河、扎下花木生产基地主要从事花木的配载等业务;宿迁汉楼板材物流中心依托桑墟、贤官的板材加工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板材的配送等业务。其余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乡镇,根据各乡镇的轻工产业、农副产业等需要从事物流活动,这就形成了我县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的特点,物流基础实施较弱,运输单一,大多数物流业户仍以提供信息、配货为经营目的作坊式经营,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形成了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物流环境。随着沭阳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物流作业的物流量也在快速递增, 2009年约为50亿吨,2010年约为60亿吨,2011年约为75亿吨,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全县的物流量不大。
2.3 物流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由于目前全县物流业只停留在传统货运经营模式上,物流企业竞争力弱,物流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优化,导致物业作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流通不畅,这是该县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物流业的市场监管不够规范。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是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物流业不发达,对物流业的管理也就无法实现规范化。由于沭阳县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产业发展缓慢,企业物流发展不平衡,对物流企业的市场监管多以扶持为主,对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往往是放松要求,不能形成规范的市场监管体系。
3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出现新的变化,现代物流正向着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沭阳县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加速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物流有着明显的优势。
br>
3.1 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目前,全县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344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南到淮安机场只需35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5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3.2 企业物流需求大,物流市场供需两旺。随着沭阳县工商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生产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日益扩大,企业生产和销售急需功能齐全、服务半径大的物流网络支持。因此,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和物流外包的趋势带来了物流供需市场的繁荣。
3.3 企业物流经营理念正在转变,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由于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正在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沭阳县物流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在催生第四、五、六、七方物流的发展。
3.4 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增大农村物流的需求。商务部2005年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沭阳县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开拓了稳定的新农村市场,为完善农村市场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沭阳县的区位 、交通、产业、新农村建设等优势明显,积极推动全县物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的物流园区模式将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县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定位合理、目标明确、规划统一的具有我县特色的物流产业体系。
4.1 整合资源,兴建物流园区。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物流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市场资源,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公、铁、水路各自的优势,突出各种物流方式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套,坚持建设物流园区、大中型物流企业与专业配送中心有机结合,互动发展。2012年,在沭阳县南部新城区规划了10.47平方公里的市场物流园区,该园区的规划形成,必将推动全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2 明确目标、服务本地,辐射周边。以县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龙头,根据全县的交通运输网络、区域经济特色及物流流向流量的发展态势,进行规划,并确定各自的功能,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及布局要能够满足本地需求,服务于本地产业,也要构筑对外通道,辐射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周边县市,甚至是更远的地方。
4.3 打造全新投资环境,加快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物流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流市场环境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物流发展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间的协调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二是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三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四是以增量发展引导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城乡配送体系建设与服务周边的配送体系建设相结合,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体系框架;五是积极探索以物流产业园为龙头的“一园,五中心”物流基地的物流网链建设;六是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配送网络体系;七是加快物流产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企业物流系统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达到物流作业的无缝连接。
随着沭阳县物流产业园的即将建成,全县将小、散、乱、弱的物流企业进行整合进园经营,对无证的物流企业将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治理,符合条件的作出许可后引导其
驻物流园经营,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
篇3
【关键词】农产品 电子商务 信息化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市场具有信息闭塞、地域分散、物流成本高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大有发展前景。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 要遵循循序渐进、政府主导、教育先导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协调投入。政府应加强引导与培植, 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 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加快软件服务平台构建, 以便增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实用效果。
1.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浅析
1.1现如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浅析
现阶段,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与其他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成熟的国家相比还存有较大的差距,而现阶段找出一种符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需要的电子商务模式尤为迫切。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有政府组织的供求信息服务型和各种经济实体组织创办的商务服务型。由于政府等一些组织投入资金有限,大量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数据资源库与设备等没有普遍的在农村应用。而且现阶段农村电脑还没有像手机那样普及,所以电子商务的物质基础还是很薄弱,致使农民信息闭塞,错过了许多的商机。
1.2现如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不足
(1)基层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认知性较低
我国基层政府对计算机网络认知性和熟练程度较低,电子商务人才、观念缺乏,而导致对不够透彻的理解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眼光狭窄,对网络经济的作用不能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信心。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农村人口众多、基础差,所以农村教育也相对比较落后,导致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并且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对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认识不清楚,这也是使农村电子商务难以得到应用推广重要因素之一。
(2)电子商务的不充分利用
就现在来讲,电子商务新平台对于习惯于买卖的农村而言实属新鲜。不仅仅是消费习惯,而且农民的思想保守对于不能够大胆尝试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商务形式,因此,在农村电子商务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3)农村电子商务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
近些年来,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网络不健全,在农村上网成本很高,并且,现阶段电脑并不像手机那样普及,从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安全与迅速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并且各地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分析,而且传播的软硬件的设备不足,电子化程度偏低。而在电子商务软件设施方面,由于农村相较城市而言经济条件差、环境恶劣等问题,导致一些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不愿去农村发展,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
(4)农产品非标准化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了减少买方的不确定性的顾虑,因此商务中都是包含保质日期或者生产日期等标准化或可鉴别产品,然而绝大部分农产品都不符合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前不能准确得知农产品的保质期、质量等信息,只有使用后才能得知这些信息,因此农产品的这种非标准化大大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开展。
2.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深远意义
2.1电子商务发展改善农产品贸易流通
(1)电子商务发展将有利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善
本质上是凭借其发达的信息和购销网络的传统中介组织,将自销能力弱、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一起进入市场,从而使农户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市场经营风险。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严重动摇了传统中介的存在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下,生产者可以和消费者及时交流沟
并且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使信息的交流能够自主地进行。大大的加强了农产品自销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农产品信息的获取能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传统中介的依赖性。在电子商务中中介环节可以减少,通过电子商务我们可不仅以对附加值高的流通环节进行选择和保留,还可以对附加值的渠道进行合并或去除。因此,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载体,去除中间商的环节,新型的电子商务流通链因此而构成:生产者—电子批发市场—(网上)零售商—消费者,大量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提升商品和信息的流动的速度。
(2)电子商务将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电子商务在降低农产品流通的运输成本的同时还能降低保鲜和时间成本。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生产者可以迅速、准确、直接的了解市场动态需求,从而可以生产出适销、适量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产品过剩而导致超额的储藏、运输、加工及损耗等成本。
(3)电子商务将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和功能
首先,借助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信息闭塞和市场割据的局面将被打破,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平价格、反应灵敏迅速的机制,构建了透明度高、竞争充分、规模大、信息流畅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而且,电子商务有更多可拓展性的空间,给传统交易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来自各交易者,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零距离的交易和沟通,构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电子商务网站在提供各类信息增值服务同时还提供信息,而且还能够提供信息整合,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使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各个方面得到满足,这对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也十分有利。
2.2电子商务将扩展农产品交易渠道
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发展壮大,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逐渐缩短化的农产品渠道结构
在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以及新的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首先网络信息技术为异地的农产品交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便是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流通的速度。农产品可以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渠道道路从而完成了分销的整个过程。形成了全球发展的趋势是环节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结构。
(2)一体化渠道系统
一体化的渠道系统主要分为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以及渠道集体化。垂直一体化是由生产者和中间商之间的一种组合。水平一体化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渠道成员集合各自的优势起来,一起增加开拓农产品市场的机会。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同雀巢公司共同成功开发出国际饮料咖啡等。渠道集体化,也称为多渠道化,主要是指可以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通路而进入某一细分市场。例如农业综合商社等。建立农产品交易渠道系统的一体化是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
2.3电子商务大大的有利于适应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
根据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6个省(区、市)中,有20个存在卖难问题。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存在着买难的情况。由此可见,农村市场信息供给和沟通存在严重的问题。农村市场化程度逐步发展,农村生产经营企业对于信息有更多的需求,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对农村经济有重要促进作用。
2.4电子商务加速流通农业信息
目前,由于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较多的原因, 农民之间几乎是零信息交流, 所以农民只是根据去年的价格经验来确定自己现阶段的生产项目规模,这种信息流通不畅单凭自我评估,是农产品的价格和销量趋于不平稳,从而降低了农民的积极性。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就可以使供需双方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及时交流,与此同时,农民也可以根据得知的市场农产品需求情况的及时信息,来合理安排生产,避免效益的波动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2.5电子商务有利于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
现阶段, 在实现正常的产品流通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还存在一切问题, 在实现功能上也不是很完善。信息的不流畅导致了农产品的零售价和收购价之间的巨大差额。单凭农民的努力和市场经验仍然很难跟上市场经济的节奏。并且农民总是在被动地等着市场的择选,而没有主动的去销售。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解决的农产品等的流通问题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利用电商技术来形成了有效的供应链,建立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产品流通流程, 促进农村农产品的新形式的发展和行成。。
br>
2.6电子商务有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
电子商务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流通效率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大大的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突破自然资源的限制有很大的利处,还可以拓宽多元化市场,提高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度;有利于降低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较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经济;对于农业生产格局的改变有很大的利处,实现了跨地区进行农产品的营销活动。开展电子商务是像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中的市场开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阶段无法直接代替传统业务方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探索和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的。但是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它的信息共享和优化的供应连、降低运营成本等特点。它将促进农村信息流通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全面的繁荣发展,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时代。
参考文献:
[1]彭璧玉.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
[2]于聚然. 扶植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j]. 农业网络信息
[3]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
[4]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浅析 郭军明
篇4
关键词 葡萄;电商;贮运技术;浙江嘉兴;南湖区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96-02
1 嘉兴市南湖区葡萄产业现状与电商葡萄优势
嘉兴市南湖区葡萄种植时间长,生产规模、种植面积、产量与产值均居嘉兴市首位。南湖区葡萄甜度高、品质好、货源丰富,很适宜发展电商葡萄。2015年嘉兴市葡萄种植面积为7 246.67 hm2,产量15.54万t,产值12.63亿元,仅南湖区大桥镇葡萄种植面积就达1 200 hm2,总产量2.8万t,葡萄总产值2.03亿元,分别约占全市葡萄总面积和总产值的16.5%、16.0%。南湖区大桥镇葡萄已成为嘉兴市葡萄产业的一张名片。
目前,嘉兴市葡萄销售主要为批发,销售模式较为单一,在采收旺期,易发生销售不畅,造成葡萄价格低、效益低;e压的葡萄因难以贮藏发生的品质下降、丧失商品价值的现状已成为嘉兴市农业推广工作者和农业科技工作者迫切所需要解决的难题。根据嘉兴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精神,培育发展电商农业,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农产品大宗交易平台开展网上营销,加强生鲜农产品网络直销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电商拓市,着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可依托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及商品销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南湖区集中销售葡萄难度大、葡萄损耗大的现状,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尽管南湖区葡萄采用了设施大棚栽培、套袋提质护果技术及选用了耐贮运新品种,但在电商新销售模式下,葡萄在密闭、高温、颠簸震荡等电商运输环节中,易出现生理品质劣变,如质地软化、褐变、腐烂及霉变等,若不进行适宜的电商贮运处理,在短时间的运输销售过程中内即开始软化、流失营养物质、容易受机械伤及病原菌侵染腐烂,从而影响网购消费者满意度。在新形势、新销售模式下如何补齐此项科技短板,研发出一套可操作性强、高效简便的电商葡萄贮运技术是破解南湖区电商葡萄发展瓶颈的关键。
根据南湖区名优葡萄品种生产实际情况和生理特性及气候特点,模似电商运输环境开展研究。研发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成本合理、可指导生产、简便的“分级挑选―预冷处理―冷链保鲜运输技术―抗震包装”技术。此项技术的研发使葡萄在电商贮运密闭环境中,保持葡萄的水分、新鲜度、硬度与感官品质,降低葡萄在快递运输过程中掉果率、降低腐烂率及延缓乙烯催熟葡萄造成衰老;同时通过控制运输时泡沫箱内温度进行保鲜,可降低葡萄采后的呼吸速率、延缓果实后熟、抑制果实软化和腐烂,使葡萄销售向互联网主动宣传销售转型,以增强葡萄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流通和果农增效,将南湖区优质葡萄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2 葡萄贮运保鲜影响因素
2.1 品种
不同品种葡萄物生理特性及其耐贮性有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比美洲种葡萄耐贮藏,欧亚种东方群的品种比西欧和黑海群的品种耐贮藏,晚熟品种比早、中熟品种耐贮藏[1]。美洲种葡萄其乙烯排放量大,成熟后易落粒;欧亚种葡萄的果穗大,穗梗木质化程度高,果肉丰满,果粒硬度大,营养物质积累较多,含糖量较高,并且采收期气温较低,呼吸作用较弱,处于较低的代谢水平,因此较耐贮藏。一般认为耐贮品种应具有果皮厚韧而富有弹性、果面及穗轴含蜡质较多、穗梗木质化程度高、果刷较长,果肉丰满致密、含糖量高等特点[2]。大量试验证明,葡萄的采收质量对其贮藏效果有很大影响。葡萄是非跃变型水果,贮藏用的葡萄应尽量晚采。
2.2 贮藏环境条件
贮藏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等。一切有利于抑制葡萄生命活动的要素的合理配合均能使葡萄延缓衰老,保持长期贮藏后仍有较好的商品性;反之,任何一个因素不适宜,都可能导致贮藏失败。
冷藏技术可大大降低果蔬采后的呼吸强度,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延长其保鲜期。因此,现在常用的葡萄贮藏保鲜方法多为低温结合其他技术。温度越低,葡萄保鲜效果越好,且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贮藏时间不断延长,但当超过葡萄的冰点时,葡萄的贮藏时间却会缩短且可能引起冷害。而果蔬在贮存时失水率达到5%就会萎蔫、疲软、皱缩、失去鲜度,葡萄还会出现干枝、掉粒现象,因此一般的冷藏法不够理想[3]。
2.3 热处理
果实采后热处理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贮前处理方法,它具有推迟果实软化、抑制果实成熟、控制果实某些生理病害、防止果实腐烂及无化学污染物等优点。热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热水浸泡、热水冲刷、热蒸气处理、微波加热处理等。热激处理可以推迟葡萄的成熟;热激处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热激处理能明显抑制主要病害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延长了葡萄的贮藏期。热激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持果实的品质,延长货架期,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极易造成热伤害。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热激处理的时间和温度。
2.4 葡萄采后病害
引起葡萄果粒田间和采后腐烂的病原菌有30个属的真菌及一些细菌[4]。鲜食葡萄的所有采后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灰霉葡萄孢所引起的灰霉病是鲜食葡萄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在黑暗和潮湿的条件,灰霉病从一个浆果迅速扩展,大面积连片发展,从而造成整袋葡萄被侵染而腐烂。裂果是葡萄贮藏期易发生病害之一,因此贮藏与装箱时,每串葡萄之间空隙要适宜,防止因晃动或挤压而造成裂果。
3 嘉兴市南湖区葡萄电商贮运技术关键措施
3.1 选用适宜品种
嘉兴市南湖区葡萄品种多,收获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品质口感差异大,因电商销售的特殊性(小包装、长途运输及高温密闭环境),且消费者对网购葡萄要求较高(新鲜性、质地、感官)。因此,筛选出适合电商销售的葡萄品种至关重要。
3.2 分级挑选,预包装
根据电商葡萄销售背景,确定葡萄产品成熟度和规格,并设计合适的葡萄泡沫箱及相关防震缓冲装置。通过检查葡萄运输后掉果率、挤压伤程度、便捷性等指标,确定葡萄电商防震缓冲方法。
3.3 葡萄采后前处理
夏季葡萄不耐贮运,如采后直接包装销售,葡萄衰老软化速度快,色泽变化大、损失(腐烂、掉果)约20%,且影响后期运输冷藏效果,对消费者满意度有较大影响。针对电商销售葡萄要求时效性、新鲜程度与便捷性,在快递运输包装前应对葡萄进行预冷。
3.4 葡萄运输保鲜技术
根据普通快递运输时间为15~35 h(近至江、浙、沪,远至四川、重庆),如不进行冷藏方式运输,葡萄易衰老掉果、果皮色泽变黄及果实软化,商品性下降。
4 结语
嘉兴市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业,现仅葡萄种植面积就已超过6 666.67 hm2,产量超过15万t,产值逾12亿元,且还在逐年增加。电商葡萄的贮运环节技术是制约葡萄电商销售发展的关键,研发无毒、安全、高效的“预冷―冷链保鲜运输―防震包装”联合方法,保证葡萄的品质与安全,对开拓电商葡萄销售市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葡萄收获季节正值盛夏高温,电商销售葡萄可有效降低葡萄集中销售压力,减少葡萄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的损耗,保证其品质稳定,拓展葡萄销售半径。在电商销售农产品成为社会主流方向的背景下,将嘉兴市优质、绿色葡萄农产品推向市场,增加电商市场份额,有利于嘉兴市葡萄产业发展,同时也可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途径。
5 参考文献
[1] 饶景萍,任小林.园艺产品贮运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10-11.
[2] 罗国光.世界葡萄产业的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5):22-24.
篇5
一、河北省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现状及问题
(一)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短缺。电商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途径,即高校、企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2014年,河北省正式启动百万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线上培养75万人,高校培养15万人,企业培养10万人。目前河北省共有5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其中高职高专33所,本科院校24所,初步统计约有1.5万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加上企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500万的缺口。随着“互联网+”行动口号的提出,技能型人才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整体水平不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从高校电商就业情况来看,专业对口率不到30%,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难以胜任企业的职业岗位。河北省电子商务教育从2002年起步,但是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电子商务企业实践,重学历,轻技能,大部分高校机制不够灵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楚,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多而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隔离开来,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二是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属于短期强化型,知识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社会培训机构一般以盈利为目的,培训费用较高,且缺乏统一监督和管理,不能科学设计电商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零散、缺乏系统性与知识的融会贯通,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三是企业在岗技能型人才,没有建立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缺乏对员工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分布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体现在企业规模和地区分布上。一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成为电商高技能人才的首选,刚刚创业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陷入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从地区分布上,省会及各市区相对于县域较容易获得电商人才。如河北省在2014年共有25个村入选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淘宝村,数量在全国排第四位,淘宝镇2个,数量仅次于浙江和广东,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而更多的求职者却不愿意到县级农村发展,成为阻碍电子商务现代化运营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河北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目标,找准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最新职业岗位设置以及岗位任职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紧跟实践,切勿闭门造车,与实践脱节。2.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学创深度融合。高校要依靠社会资源办学,向企业开放,真正做到校中厂,厂中校。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新路径,如企业参股等方式。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订单班特色模式,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方式,把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前置到高校,学生不仅仅是在校生,同时也是企业的未来员工,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团队意识、职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3.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最直接的扮演角色就是指导者。一是毕业生在入学前,要进行专业教育,对专业现状、发展趋势、就业方向和目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专业情况以及就业状况有一定客观认知,进而制定出详尽的行动方案。二是强化就业指导部门的功能,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就业招聘信息,定期组织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就业心理、安全性教育等培训工作,并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完善社会化培训体系。高校教育与社会化培训互为补充,二者不能割裂。劳动者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就业前、任职中以及再就业过程中均可以接受社会化的技能培训。一是电子商务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保障。目前很多电商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对于电商人才只注重实用,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而造成人员流失等恶性循环。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计划,帮助员工迅速提高工作技能。二是社会化第三方培训机构要依法办学,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没有办学资格的机构坚决取缔,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课程设置要与高校教育互相补充,真正能够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篇6
关键词:双向流通;连锁经营;阶段性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安徽省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27%左右,因此在合理配置流通业资源、改善流通业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农村实际、满足现代流通发展需要的商品双向流通体系,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安徽省应在继续解决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问题的同时,积极发展以城乡双向互动为特点的“双向流通”连锁经营,提高农村物资流通效率。
一、安徽省农村流通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安徽农村流通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流通渠道不断拓宽,连锁、配送等新型经营业态开始进入农资、农产品流通领域,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截至2008年,全省累计建设29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7000个连锁乡村农家店、50个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30个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4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培育5个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家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但从整体上看,安徽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在流通渠道建设、信息共享、品牌构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冗杂、中间环节多
目前,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主要有国有经济渠道、集体经济渠道、股份制经济渠道、个体私营经济渠道、农村流通合作社等。诸多的流通渠道造成商品流通中间环节效率低下,费用过高。
(二)市场信息与生产脱节
农村商品交易信息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多,使得一方面是农民盲目生产,另一方面是零售企业被动的销售,这就容易导致产品的供不应求或是供过于求。此外,由于农民获取信息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导致农民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农副产品产量时多时少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忽略了农副产品的品牌价值
品牌不仅能为产品提供质量保证,还能为企业增加附加价值,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农副产品如果缺乏品牌的支撑,不仅价格波动大,而且容易导致农副产品特别是特色农副产品价值被低估、被贱卖。
(四)废旧物品回收效率低、处理不规范
目前,安徽省农村市场的废旧物品大都是由社会个体以低价回收,对废旧物的处理不当造成了利用效率低和二次污染。此外,由企业专门组织回收利用的废旧物主要局限于有色金属和电子产品,其他如农资产品外包装等低利润的废旧物并未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二、“双向流通”涵义
“双向流通”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上看,“双向流通”是指实现物流过程中的“双向”流动,主要解决农副产品的流通、销售问题。这里的“双向”是指零售连锁企业,利用自身的物流通路介入农副产品的流通,在往农村连锁网点配送工业品、农资等产品之后的返程中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回城市,配送到城市的连锁店。这样既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的需求指导农民生产畅销的农副产品,也可以培训或引导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品质。
从广义上看,“双向流通”的范围可以衍生到品牌建设与回收物流。
首先,“双向流通”可看作是品牌经营的“双向”渗透,主要解决销售的稳定性问题。这里的“双向”是指零售连锁企业,凭借完善的经营管理和物流配送体系,以及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在进行工业品、农资等产品经营的同时选择部分特色农副产品作为自有品牌商品在自己系统内进行销售,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销售。其次,“双向流通”可以指废旧物品的回收物流。这里的“双向”是指零售连锁企业,在进行工业品、农资等产品经营的同时,回收相关的废旧物品(如农药的包装物),交由上游的生产商进行加工处理再利用。
三、“双向流通”连锁经营阶段性发展模型
“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综合考虑目前安徽省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政府支持力度、企业发展趋势等因素,笔者将“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设定为以下4个阶段:
(一)流程改进,打造双向流通渠道
在“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发展初期,零售连锁企业另起炉灶横跨城乡进行“双向流通”是非常困难的。但现行农村市场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特别是供销社资源。供销社不仅在农村市场的工业品经营和农副产品收购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而且在把企业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那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又该如何打造“双向流通”连锁经营渠道呢?
首先,零售连锁企业应联合政府、供销社等对现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改进,剔除冗余环节,寻找共同流通节点,为实现“双向流通”奠定基础。其次,选择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运营模式。借鉴部分地区如合肥官亭、河南南阳等地成功案例,可以采用以下3种形式。一是契约合作,分享经营利润的联盟形式。零售连锁企业与供销系统的基层社、龙头加工企业、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合作,通过契约的形式形成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即企业委托这些机构指导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待农副产品收获后,再由这些机构按照合同代为收购农民已经进行初级加工的产品。专业质检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查,贴上商标后就可配送到城市社区的各个超市销售。二是建立综合服务中心,聘用专业人员,参与农技服务和产品生产管理。该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农副产品与日用消费品双向流通渠道的统一。三是与上游的生产厂商合作,实现部分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
该阶段“双向流通”连锁经营运营模式如图1所示:
(二)功能整合阶段
整合地方资源和企业固有资源,实现功能互补,保证农产品收购正常高效运行,是“双向流通”连锁经营在该发展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
连锁经营企业原有业务是工业品单程配送、销售,对农副产品的收购、配送、销售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农产品的季节性、保鲜性、不易储存性等还不能及时应对。这就需要连锁经营企业与当地的从事农产品经营的机构进行联盟合作,特别是基层的供销社,然而合作双方因业务、功能、组织结构等具有较大差别。因而连锁企业在合作初期就要与其他的农产品生产、收购等机构进行交流,整合资源、功能互补,并以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农副产品及相关废旧品收购与品牌输出中心。
(三)品牌整合阶段
连锁企业实现“双向流通”是为了企业自身和农民的双赢互利,农产品价格低廉、销售不稳定将有损于双方的切身利益。农产品要获得稳定的销售量和价格,必须要有品牌支撑,这也是“双向流通”发展的必经之路。
品牌建设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就是进行品牌整合。品牌整合有“单品牌”与“双品牌”两种整合模式。以农副产品为例,“单品牌”整合模式有两层涵义:一是知名企业委托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农副产品,并利用知名企业的品牌把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即贴牌生产;二是把各地农产品生产企业自有的区域小品牌产品的物流范围进行整合,借助双向物流网络扩大销售。“双品牌”整合模式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品牌整合方式,即知名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委托具有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资质的企业生产,生产企业在不放弃自有品牌的同时,共享知名企业大品牌的无形资产。
(四)双向农业供应链管理阶段
“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经过以上各阶段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此时,各种实体和信息将构成以连锁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双向农业供应链。这里的双向是指围绕连锁零售企业为核心,将工业品从生产地,经过销售网络流入农村消费市场,同时农副产品从生产地,经过相同的流通网络逆向流入城市消费市场,各环节的供应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双向功能网链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对农业生产相关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农业产前、产后物流的科学管理,使产前、产中、产后与市场之间形成循环系统。
理论上,双向农业供应链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农业供应链管理下的各方组成的循环网络结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是一种动态的联盟。二是双向供应链管理中各个节点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是共享的。
四、对政府支持引导“双向流通”连锁经营发展的建议
“双向流通”连锁经营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地支持引导其向前发展。首先,应发挥政府的监督引导功能。政府掌握舆论导向的主导权,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导向性文件,并发动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可以引导区域内零售连锁企业投身于“双向流通”连锁经营的建设中来。同时,政府应监督“双向流通”市场建设,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以免企业走弯路。其次,要发挥政府财政支持的作用。政府可以给予“双向流通”零售连锁企业必要的税收优待,并应设有专项资金来支持和鼓励“双向流通”连锁企业到农村中心集镇设立连锁网点,对这些将城市的连锁超市向农村延伸的连锁企业给予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林素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南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08(13).
2、高青松.连锁零售企业城乡市场“双向流通”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9(2).
3、阳征保,高青松,肖淑葵.以双向物流与品牌整合方式构建湖南农村新的流通局面[J].中国集体经济,2008(9).
4、林素娟.构建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商业研究,2006(24).
5、王耀球,施先亮.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对策;青海湟源
1湟源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优势产业不明显,集约化程度较低
湟源县大多数农村经济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并伴之劳务输出,在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有部分群众积极发展各式农业产业,成效显著,如苗木种植、养殖业等。但其间产业的发展,多为农民自发盲目的自主型农业,缺乏集约型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优势产业不明显[1-2]。
1.2传统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
在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仍普遍看重自家土地,个体经营性较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大部分人没有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1.3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化、破坏现象普遍
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家庭经营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对以集体劳动方式修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只使用、不维护的现象比较普遍,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破坏严重,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
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为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当务之急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目前有些农业机械不适合小块土地的耕种,需要改良。应鼓励工厂生产适宜不同地块类型的机械,并扶持农民购买,对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帮助。
2.2加大宣传力度,妥善开展流转工作
基层干部要从为民办实事出发,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的引导,并将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应通过以下2方面来实现:第一,要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宣传工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农民群众对流转的认识度和知晓度不充分的现象,应在思想上做好群众工作;第二,要多形式、多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对土地流转法规政策要进行广泛宣传,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工作,改变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有效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3-4]。
2.3进一步维护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维护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会浪费大量资源,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维护。
2.4强化统筹理念,加快整合各类资源
一是整合资金资源。实现“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发展。二是整合部门资源。整合分散在计划、财政、农业、农发、扶贫、科技等部门的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整合交通、水利、电力部门资源,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所需的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加快电子农务服务站建设,鼓励支持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公司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确保每村每户在2010年底至少有1个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
2.5强化规划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特色产业
在规划编制上,根据湟源县区域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坚持规划到乡镇、到村组,明确每个乡镇的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稳粮、兴牧”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地膜马铃薯种植,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县域粮食安全;积极实施奶牛基地建设、饲草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企业招引、奶畜配套产业建设四大工程,建立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监测、技术推广四大体系[5]。
2.6强化工业理念,加快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
迅速组建龙头企业,坚持把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招商引资、县传统企业的挖潜改造、乡镇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以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使其惠及于民。
2.7强化市场理念,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目前湟源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6个,拥有会员8 000人,涉及种养业、加工业、流通业等领域。针对不同产业建设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有以下几种组建方式:一是由农村专业大户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二是由农村能人牵头,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三是由村委会牵头,吸纳该村或周边从事同一产业的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四是由农牧部门牵头,依托其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户联合发展主导产业。五是由供销社牵头,联合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建立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可提高农民及相关产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促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3参考文献
[1] 牛树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6):5-7.
[2] 张宇松.略论农业产业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5-8.
[3] 柯瑜.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方向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90.
篇8
关键词:汽车维修保养;现状;对策
F426.4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汽车供应量不断增加,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以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降低汽车维修的成本,提高汽车运行的可靠性,进而保障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笔者结合汽车行业维修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
1.汽车维修技术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汽修行业投入方式多层次化,有些维修企业因循守旧,对新的仪器缺乏认识及了解,怀疑汽修过程中使用电子检测仪器所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日常工作中他们认为使用敲击等手工方式比电子检测方式来得更直接、生动,所以他们仍然依靠传统的手摸、耳听、眼看等方式判断和检测问题;有些维修企业认为新的仪器程序复杂且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成本周期过长,所以不愿意购置;有些维修企业即便是已经购进了新的仪器和设备,也会由于操作麻烦,长期搁置不使用。[1]
2.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落后
对于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监督不力。首先是对个体维修及保养的企业设备和技术监管不力,使汽车维修及保养设备不全、技术参差不齐,这对汽车维修及保养形成规模效应极为不利。其次对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布局极为不合理,造成维修及保养资源浪费,同时不同维修及保养企业收费标准也不统一,造成维修保养乱收费现象。再次维修及保养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使维修及保养质量得不到保障,再加上部分企业资金不足、设备较差、检测手段单一,就使维修及保养质量整体较为低下。
3.缺乏汽车维修行业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含量越高的行业,越需要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批的从业人员,许多不能接受继续教育的初、高中生和企业下岗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汽车维修市场,这些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维修技能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目前,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初级人才基本饱和,中、高级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电工、电路、机修方面的熟练技工人才并不多,有一定理基础且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工更是一将难求。
4.汽车维修及保养方式存在缺陷
汽车维修及保养方式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汽车的维修及保养延续传统经判断,而不对汽车故障进行科学检测、综合评定,汽车的维修及保养方案缺乏科学的依据,使得汽车实际状况与汽车维修及保养方案不相符合;第二是,汽车维修与保养脱节,很多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往往只重视对汽车的维修,而忽视对汽车的维护保养,使汽车在维修之后还需要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补救。第三是,随着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相关的汽车维修及保养的检测设备不断发展,但是实际的维修及保养中,对新的检测设备应用较少,仍是延续传统的维修与保养方式,使检测技术与维修及保养的方式分离开来。
二、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1.做好汽车维修技术宣传工作,改变维修观念
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可采取让各汽车维修企业参加全国各种大型的汽车维修会议或聘请汽修专业人员以知识讲座等方法,普及目前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情况、对比汽车新技术、新工艺,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改变观念和自身技术落后的情况。按照我国《汽车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规定,根据汽车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地区成立试点汽车维修厂,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严格执行维修作业技术工艺规范,健全各项制度,全面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2]
2.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
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对促进行业统一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主管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相关部门(如交通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要加强合作,使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管理形成合力,加强对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监督力度,共同管理好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其次,由于汽车维修及保养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所以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管理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管理,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发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一个针对汽车维修及保养市场的动态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现代汽车的发展要求汽车维修及保养的从业人员首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使自身的维修技术与新高科技维修技术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从业人员不会随着汽车的更新换代而被淘汰。其次作为现代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要重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对员工技能进行考核,并以市场需求的员工技能为参照,针对员工的薄弱技能环节着重培养,对于员工维修及保养基础较低的,要加强基础技能的培训,从而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再次企业要处理现代的维修及保养理念和现代维修及保养人才培养模式,要使企业的维修方式与新技术相结合,使企业员工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培养现代维修及保养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全力打造企业服务品牌
作为汽车维修及保养企业,要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需要企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在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锻造出自身的优质服务品牌。维修及保养企业在对客户提供服务时,要采用科学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综合评定汽车故障,以科学的分析为依据给客户量身定制优质维修及保养方案,优化自身服务品牌。
结语:
由于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维修和保养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汽车维修企业应该不断发展维修技术,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等,以提升在同行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三网融合背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三网融合的程度逐渐成为衡量国家信息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越来越对广播电视引起重视,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条件。三网融合的工作在不断推进中,但是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考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面临的新形势
1)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之下,网络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让广播电视的观众开始了分流,这对于广播电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宽带、移动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让广大用户体验到了便捷的网络技术,并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网民的数量开始剧增,电视观众老龄化问题严重,上网的时间与电视黄金时间发生冲突。因此,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对广播电视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挑战。2)IPTV的内容丰富,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有融合性。其技术包括三网融合中的语音服务、数据服务功能等。到现在,三网融合已经从小范围的竞争、融合,到最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城市光网在不断的进行改造,IPTV业务也在不断的进行部署。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停滞发展的IPTV业务将走向正常的发展轨迹,如今全国IPTV用户发展的越来越多,其发展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互联网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电视相继不断的在推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背景之下,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得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节目的自定义化、个性化一度的受到高端用户的体验追求。移动多媒体技术简单来讲就是手机电视技术,在三网融合背景之下广播电视系统研发出新的电视技术。通过手机、PMP等设备就可以观看广播电视节目,让用户享受便捷的电视体验。也达到了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的“口袋模式”。这项广播电视的新应用,带动了手机业务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技术是一项高端的信息应用技术。卫星直播技术是以卫星技术为基础,以三网结合为背景的新型信息技术。将广播电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普及,“村村通”真正达到了偏远的农村也可以接收到信号强度强、频道选择多的广播电视。让广播电视技术真正的走入了民心,贴近了群众的生活,也让每一位偏远地区的群众都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广播电视节目。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网络视频用户逐渐增多,网络通讯视频也被广泛运用到广播电视之中,增加了广播电视的使用方式。
2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2.1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
如今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果还是继续保守的发展方式不创新,则很难实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整合,那么对于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主体,组建国家级的广播电视技术,积极的参与‘三网融合’市场的主体。带动国内的全部广播电视平台的技术发展、完善、升级,从而实现我国广播电视的统筹发展,包括技术、运营及管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当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进行融合,并且需要融合‘三网融合’中的优势,才能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实现长久发展。
2.2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双向发展
对于网络的升级、改造,是在如今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需要进行的工作,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不断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要更加注重广播电视的高质量与功能使用性。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双向化发展是其重要的发展内容。构建网络信息技术的承载力,做好双向化的建造,建设好NGB的全程性网络,满足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媒体终端人们的观看需求。为谋求新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对媒体系统进行建设,整合分散的系统。
2.3广播电视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逐渐的体现出人性化的趋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商品质量、价格逐渐升级到人性化的服务之上,对于售后服务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人性化的服务必然会成为观众们的首选理由之一。在三网结合之前,广播电视相对于三大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弱势,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在当前的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上依旧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计算体系杂乱,各个地区的收费标准不同。因此,需要广播电视的不断改革、完善。广播电视拥有庞大的群众基数,其播出的视频受到群众的肯定,若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方案及服务方式,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其自身的发展也更加稳定。
2.4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理念的发展趋势
运营理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质量,都与运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运营理念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不仅要将技术与业务整合,还要在新形势之下改变、提升运营理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服务类型。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调整网络设备与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投资成本。
2.5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的新渠道。同时扩大覆盖力、提升影响力、增加创新力等。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当前的通讯技术还相对处于一个传统的地位,其中的应用功能、特点也较为普通,增加亮点,通过应用的亮点与特色,提高自身面对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提速,人们对于网络互联视频节目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而这正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优势。同时还要时刻的对市场保持着关注,努力引导观众树立全新的观看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三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将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系统的优化处理,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同时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挖掘新型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的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作者:熊俊侠 单位:青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J].新闻记者,2011(7):61-65.
[2]张群,三网融合下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傅雪鹏,彭洁颍,任天铮.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8):22.
[4]毛英健,浅析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的技术和未来[J].科技致富向导,2011(9):396.
[5]李新民,以我为主推进三网融合——关于广播电视参加三网融合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25.
[6]宋迪.‘三网融合’,广电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传媒科技,2010(8):48-51.
[7]石长顺,石婧.三网融合下的传媒新业态与监管[J].现代传播,2010(8):1-4.
篇10
【关键词】 家电企业;农村市场;市场营销
城市家电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饱和,增长缓慢。与城市家电市场相比,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购买力日益增强,农民对家电的需求增长迅速,农村家电市场潜力巨大。这使得我国很多家电企业已经把目光瞄向农村,拓展农村家电市场。
一、我国家电企业拓展农村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很多家电企业先后进入农村市场,但我国家电企业在拓展农村家电市场的时候出现不少错误,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 产品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我国大多数家电行业由于多年来一直将市场定位在城市,因此企业在产品生产、开发和销售重点方面都向城市市场倾斜。一些厂商在没有对农村市场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及并不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的情况下,将以往在城市销售的产品往农村市场倾售,在农村市场销售和城市市场相同的产品。这就造成了家电产品不适应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2、产品价格过高,不适合农村居民消费:受物流及配送成本较高影响,有些农村家电产品价格往往还高于城市。因为农村要相对偏远一些,虽然进价和城里差不多,但是还得加上运输费用,而且还要加上售后的送货上门费等等。这些费用都得由农村经销商自己负责,经销商再将这些费用摊进产品销售价格,就导致有些家电产品价格相对于城市价格偏高。
农村家电产品价格过高,也使农民消费意愿受到严重影响。
3、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模式单一:我国的家电企业思想观念都没有跟上来,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把营销工作提到战略的高度上来。虽然他们都努力想要搞好企业的经营活动、扩大市场,但是,单纯追求广告的投入、宣传手法低劣、竞争手段单一(多次的价格大战)、品牌意识淡漠、短期行为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落后的经营观念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销售渠道不畅,渠道经营者素质不高:中国农村基层零售网点建设基础十分薄弱,销售渠道不畅。个体商业户是农村市场流通经营的主体,这些农村商店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对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的了解都很有限,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偏差的局面。有的经营者只要能获取高额利润,不管商品是否出自正规厂家,也不管商品质量好坏就盲目进货,对进货渠道把关不严。由于这些个体商户大多实力不强、素质不高且经营分散,虽然在一定程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个体商业户在经营、仓储等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不具备经营耐用消费品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造成家电产品等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农村市场上不管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自身实力都比较薄弱,加之经营者文化素质多不高,因此家电企业往往很难找到成熟的经销商。
5、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当前农村市场家电售后维修服务工作还很薄弱,农村市场由于维修网点少、交通条件差、通讯设施落后,造成了企业在售后服务、维修方面的被动。商品出了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维修收费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维修备件不足等等
二、加强我国家电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
1、 提供适合农民需要的家电产品:进军农村市场的产品一定要针对目标市场的状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这是企业成功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结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家电企业应实行以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进行产品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不高,农村居民收入相对偏低,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需以“经济实用型”产品为主。因此,家电企业研发产品必须立足于增强产品的基本功能,减少实用性不强的附加功能。从产品的设计开始,企业要深入农村目标市场,推向农村市场的产品必须注意其差异化研究,调查影响居民消费环境的主要因素,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即企业推向农村市场的家产品的功能设计应充分考虑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摆脱城市市场产品的老套路,去掉一些在农村不适用或农民不易学会的功能来降低价格,创新、添加一些适合农村消费者心理、并为其所喜爱的功能,尽量做到功能适当,操作简单易学。产品的生命来源于质量,在农村市场,产品质量同样也非常重要。产品的低故障率可以免去农民修理难的麻烦。这样做既可以提升农村消费者的满意度,也可以为企业在农村市场获得良好的口碑效应,便于品牌的深入和推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制订适宜农民消费水平的价格:在定价策略上更应该考虑到农村的消费特点,产品定价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消费特点,并权衡企业自身利益、竞争对手、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关产品的价格。对低档次的家电产品可以采用成本定价法,以吸引农村市场的大量购买者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对高档的家电产品则可以采用需求定价法。农村市场的消费属于谨慎性消费,对于品牌和品质的认可程度还不是太高,企业可以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产品,来进行前期市场的预热工作,使农村消费者接受,也为企业带来利润。产品的基本价格制定后,企业还要依据市场需求和产销的具体情况,随时对基本价格进行调整,以达到营销目标。
3、 选择便利农民购买的分销渠道:家电企业可以适当地构建“自控”渠道,通过挑选和扶持来“自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经销商,来共同做大农村家电市场。一方面避开了与家电大连锁卖场的冲突,温和地施行自有渠道建设,另一方面,也是在当前家电大连锁尚未进入到农村市场的良好时机,完善自有渠道的良性建设。企业自建分销渠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自建自营的专卖店、自建他营的专卖店、通过组建一个新的公司,以特许加盟的形式构建分销渠道以及采取资金扶持核心经销商来控制分销渠道。由于农村市场的分散性,差异性等特点,大多数家电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远不如格力那么强大,农村市场过于分散,对流通的过度渗透比如自建渠道、全面直营,势必会导致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靠完全的自建网络是不现实的。家电企业可以充分地发挥商业企业的作用与商业企业联手开拓农村市场。企业可采用如经销制制等现代交易方式及相关的资本运营方式,如参股、联营、合建等模式占领市场。家电企业也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来扶持、培养、辅导、帮助经销商完善、提高经营能力,实现经营管理正规化以提高由于农村经销商自身实力弱、素质不高等问题。家电企业也可采用直销的方式,通过收集购买意向,集中定向送货上门。如康佳的大篷车送货上门,带着产品深入农村,当场为用户安装,讲授使用方法,使得农民能够更容易的选择该产品。这种方式既节省了农民进城购买的路途费用,对家电企业而言,又做到了有的放矢。
4、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改进销售服务:家电企业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形成以便民店、专卖店和配送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生活资料服务体系和以配套供应、维修、租赁等多种形式为特色的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企业应为农村居民提品售前、售中及售后的服务。售前要对消费者进行售前教育,如产品介绍、信息引导、技术培训等以方便消费者的购买。售中要应提供送货上门、免费安装调试以及提供使用培训、供应零配件等多项服务。售后要承诺维修和产品保证等服务来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金融服务方面可以倡导农民信用消费,适当开展租赁经营,以利于促进生产、激活消费市场、提高农村市场的消费启动力度。
参考文献
[1] 杨淑红.浅析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高 慧娟,袁建明.开发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