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采购管理;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目前,水利水电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中标率,施工企业往往以低于业主标底中标,而且,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水电施工项目在远离城市的老少边穷、资源困乏、交通不便的山区,在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下,施工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才有可能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物资部门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降低材料费支出已成为施工企业内新管理的重要内容。规范采购管理,利用批量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实现“降价节支”;优化采购方案全面分析采购成本、加强供应管理、控制供应成本,实现“降费节支”,是物资部门围绕企业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合理的采购分工,科学的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根本保障。

1.坚持集中采购制度:形成企业总部(或区域采购中心)和施工项目两级采购平台,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设备物资采购程序,构建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作为一个整体市场的规模优势积极推进集中采购,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建立集中市场、集中资源、共同参与、分散操作、有效控制的集中采购模式,着力抓好物资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水平,努力降低物资设备采购成本只有将物资、设备采购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有效的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2.实行归口管理是物资采购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尽管有点多、线长、不便管理的特点,但归口管理的原则必须坚持。物资采购只有归口物资部门,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打下基础。反之,不实行归口管理,造成多头采购,必然形成管理混乱、成本失控的局面。

3.科学的采购分工是实现批量采购、降低成本的基础。施工企业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很大。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非常必要。将施工消耗的物资划分为A、B、C三类,由公司、项目部实施分级采购。通过采购分工与贯标认证相结合,并严格制定采购程序,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既保证了施工生产的需要,又为集中批量采购创造了条件。

4.集中批量采购是实现降价节支的前提。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物资部门对施工生产起着基础保障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控制大宗、主要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实现的。要实现控制,首先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才可能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生产企业对不同的订货批量,采取不同的销售价格,对需求稳定、需求量大的用户,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此外,集中批量采购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具备分散采购无法比拟的优势。实行集中批量采购,企业内部与流通环节接触的人少,便于管理。同时大批量采购主要与规模相当、信誉可靠的企业往来,经济关系以合同加以约束,而非个人行为。批量大,生产企业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为需方提供更优惠的价格,供需双方均受益。反之,对供需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采购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

5.加强料源渠道管理是确保供应、降低价格的重要手段。买方市场为物资采购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如何净化渠道,规范市场行为,从多渠道中选出主渠道,形成以主渠道为主,多渠道为辅的采购方式,尤为重要。评价进料渠道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确定长期的采购供应渠道,建立名册,并对渠道实行动态分析管理,定期评审。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另外还要继续开辟更优的料源渠道,以形成渠道间的竞争扭转,为保证物资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条件。

6.合理制订采购方案,是降低进料成本的有效措施。物资采购是企业与市场联系的纽带,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对需采购的物资,要依据企业审定的渠道,根据到站情况、运输方式,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以到达使用地的“到达价”作为比价依据,用采购成本比较法进行核算,据以确定最佳方案。

篇2

关键词 集团管控 采购价格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采购工作是企业产品生产的第一步,采购成本比重高、资金投入大,确定准确合理的采购价格始终是企业物资采购单位最关心的问题。据统计,采购环节每降低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有效的价格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需要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大型企业或集团企业普遍建立了采购部门,承担采购管理职能,并借助于信息化系统对价格数据进行管理,采购价格的规范、公开透明程度不断上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为:

(1)采购事前、事中监督较弱。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通常由一个职能部门来完成,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弱,仅对采购价格事后进行审核,事前、事中管理还比较薄弱。(2)价格管理中性价比分析环节弱。与市场价格脱轨,采购中主要关注价格,未综合比较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等因素。(3)管理的精益化程度不够,集团管控能力不强,缺乏系统、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同一集团内部价格不统一,综合采购成本增加。(4)采购机构臃肿与人员结构存在结构性矛盾,采购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较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5)采购价格管理还不系统、不全面,实物类的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相对完善,劳务费用类的采购价格管理还不到位。

2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的设计

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是国内外大型企业通行的办法,是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改革确定的主线和大势所趋。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内涵是集中、统一、精益、高效。实践证明,建设集约化采购管理体系,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运作效率,产品及时供应,应急反应能力增强。

2.1基本目标

(1)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物资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平台、统一运作流程。(2)制度化。采购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职责到位,流程规范,体系正常运转。(3)信息化。采购业务推行ERP 管理模块,各级物资管理业务的纵向信息贯通和横向信息集成共享。(4)精益化。抓住物资管理关键环节,强化物资计划管理,深化招标采购管理,全方位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运转效率与保障能力。

2.2基本原则

(1)集中管理,分级负责。集团公司成立采购集中管理机构,如采购中心。采购中心负责制定采购原则和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监控大宗原材料的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通过招标进行价格管理和监督。子公司负责采购实体操作。

(2)分类管理。依据ABC分类原理,根据采购品种和价值,将物资划分为特别重要的物资(资金占用的比重大,而且单价比较高)、次重要物资(资金占用的比重较大,平均单价比较低,通常进行批量采购)、普通物资(资金占用比例最小,单价也低),进行对症下药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3)协作化采购。随着采购的品种数量和频率的增加,企业内部协作化和企业外部协作化作用越发明显。内部协作化强调企业内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 、财务部门等各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进行相关数据的维护和交换。企业外部协作化强调与供应商在库存需求等方面信息的共享。企业可以根据供应链的供应能力调整采购计划及执行的过程。同时,供应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库存、采购计划调整供应计划。

(4)全过程价格监督检查。企业监督委员会对物资采购价格事前控制、过程监督和事后检查。

2.3业务模式

根据分类管理原理,实行采购招标定价与非招标审议价格相结合的业务模式。采购部门编制准确细化、可操作性强的采购计划和预算,建立物资采购价格档案,确定采购批量、次数和运输方式,制定采购方案。对超预算和预算外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及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1)招标采购。对划分为重要的物资、次重要物资的,或通用性强、供应商资源市场充足的物资,通常情况下批量大、涉及金额大,均要通过委托招标或企业自行组织招标确定采购价格。对年度同类小型业务和有季节性差价的物资利用季节性差价一次性“捆绑式”招标。

(2)非招标采购。对供应渠道来源单一、小额零星业务、临时紧急需求的情况,以及不具备招标条件或招标成本相对较高的采购,进行非招标采购,采用比质比价方式采购。一般情况下,计划办先择两到三家行业内规模大信誉好、售后服务优良的企业进行询价、商谈并提供资料,价格办应重点从采购方式、报价合理性、供方选择范围及供方资质信誉、供货周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选择性价比高的采购报价,监督部门参与过程监督的方法。

2.4操作流程

(1)掌握采购物资信息,科学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和预算。(2)进行市场调查与价格分析,确定采购价格上限。(3)在资质合格的资源市场范围内合理选择供应商。(4)结合需用物资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选择采购方式。(5)签定采购合同,细化合同款项。

3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

集约化采购价格管理模式下,必须构建相应的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信息化手段和供应商管理等部分。

3.1组织架构

为实现有效管控,必须强化职责分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采购管控体系(如图1所示)。集团公司层面设立采购委员会,由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制定采购政策、评价指标和重大采购事项审议,执行决策角色。

下设监督委员会,由财务处、纪检监察、审计处、职工代表等组成,负责全过程监督。

下设采购中心,负责日常价格审核、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招投标的组织管理、供应商的选择等。内设招标办(负责招投标组织和合同管理)、计划办( 采购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供应商选择和质量管理)、信息办(负责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维护)、资金办(负责计量管理、资金的申请和支付工作)、价格办(专业的价格管理部门,多渠道收集价格信息)。

子公司采购部门受子公司行政和集团公司采购中心双重领导,具体执行申报采购计划、审验采购物资、供应商管理和评价、相关票据的处理。

3.2管理制度和流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一系列相关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包括确定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与考核等方面内容,做到责权分明、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供应商选择、管理和评价办法、采购合同管理办法、价格管理办法、采购质量评审办法、风险管控办法、采购监督检查监察办法等。

3.3信息化手段

(1)推行ERP系统管理。所有的采购业务流程都纳入ERP系统管理,运用EDI数据交换技术和产销系统的现有集成模块,完善CRM系统功能,实现了采购业务的操作、管理和监督线上运行。

(2)构建采购价格信息平台。建立反应灵敏、传递迅速的市场价格信息平台,主要做法:一是根据历史价格建立采购物资价格档案;二是利用互联网、查阅大量物资信息报刊、杂志,收集物资价格信息;三是通过电话、电传、信函、现场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3.4供应商管理

(1)建立供应商选择准入制度。对供应商选择和准入环节设计一套严格的程序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察,了解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价格、销售服务、技术水平、企业信誉、企业内部管理等情况,建立供应商档案。

(2)建立重点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与服务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稳定、互惠的供需关系,在采购量、付款顺序等方面给予照顾。

(3)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由专人负责供应过程中对物资价格、质量和消耗进行跟踪,掌握物资的使用情况,评价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供应能力,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进行处罚。

4采购价格管理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队伍管理

首先把好采购队伍选择关。要将责任心强、心细、勤政廉政的员工选择为物资采购员,培养采购员责任心,打造高素质的队伍。其次是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培训采购人员形成科学的价格分析能力,培养采购员工密切关注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规律与趋势的职业素养,全体采购人员务必要熟悉采购策略和流程。最后,加强采购全过程绩效考核和监督。

4.2加强采购价格分析能力培育

物资采购价格分析工作特别重要,采购价格管理部门应以企业内部指导价格为依据,比较分析实际采购价格与上年同期价格、历史最高价格、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差别,找出影响价格的主要原因。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时捕捉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市场价格做一些调查了解。

4.3提高采购透明度

采购行为必须规范化、程序化。采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范围和采购原则必须公开,提高采购的透明度。

4.4建立与竞争机制相配套的评价、监督、激励机制

竞争、评价、监督、激励等四个机制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竞争是核心,评价是关键, 监督是保证, 激励是动力, “四个机制” 互为条件、 相互协调。利用采购方地位,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利用厂商相互竞争,不断调整采购价。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坚持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建立监督机制,要将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完全隔开,加大监督的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要奖惩分明,充分运用价格手段和经济手段,对那些产品性能好、质量优、交货及时的供应商进行奖励,对服务较差的供应商进行适时处罚。

4.5适时推行电子采购管理模式

据统计,运用电子采购管理能够获得 5%-30%的总节约,还能及时寻找并评价供应商、询价、形成采购单、审批、跟踪采购任务完成。运用电子采购管理,应该及时对采购数据的唯一性录入、动态更新和维护,信息快速传递,数据进行共享。

参考文献

[1] [美]蒙茨卡,特伦特,汉菲尔德.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2] 李之奇,王珂,刘荣.企业物资采购价格管控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冶金财 会,2011(7).

[3] 翟光明.采购与供应商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篇3

大型土木工程中的采购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采购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购买有所不同,工程采购是指通过努力以各种方式从工程组织外部获得货物和服务,它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大型土木工程采购按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货物采购、工程采购和咨询服务采购,其中货物采购和工程采购为有形采购,咨询服务采购为无形采购。本文主要研究货物采购和工程采购的管理。货物采购包括机器、设备、仪器、建筑材料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运输安装、测试、维修、培训等服务。工程采购是指通过招标或者其他形式选择合格的承包单位来完成项目的施工任务,并包括与之相关的人员培训和维修等服务。目前,我国大型土木工程的物流采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为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需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细化完善土木工程系统的材料设备采购管理机制。

1.1细化材料设备品种分类的采购管理

土木工程架构庞大、细目众多,所涉及的材料设备的品种浩繁,所以相对应的采购管理方式也可谓林林总总,具体到部门环节的管理核算途径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进行的采购流程包括材料设备造价编制、物资品类统筹、运输装卸费用支出等关键环节,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务必在相关主管部门的规章细则指导下,分阶段、多渠道、细途径地进行采购成本的总体核算,尤其是对于材料设备的收发登记、帐表账册记录整理,都需要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基本操作。而伴随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适配,使得之前普遍通行的原材料设备进场模式逐渐衍变为现阶段的成品、半成品采购模式,这种新阶段下的新态势也直接增加了材料设备采购作业的难度系数,特别是对于成本核算部门的作业结构调整、操作手法改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相关采购管理人员立足企业实际,反复参照对比,有针对性地制定契合实效的物资采购与成本核算机制。

1.2拓宽纵深材料分类管理方法的途径模式

一方面加强对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工程消耗量大、适用范围广、成本投入多的A类材料设备的重点管理,尤其是在采购分类上,需要单独列出造价采编清单;另一方面,需要同时兼顾砖石、砂料、土灰等种类繁多、小项细碎的B类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针对归纳,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这种突出重点、兼顾细节的灵活多样的分类管理方式,不仅在宏观整体上保障了基本导向的正确,而且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针对改进、有序调节,从而快速有效的提升分类管理的总体效能。在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预算定额编制作业之时,相关人员需要秉持指标性限额管理的基本原则,组件式、系统化、时效性地对工程项目所需材料设备的种类、造价、装运等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对应备录,在严格依照采购物资预算定额分析总量的基本原则导向下进行合理实际的供应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过量供应导致的货币消耗与效益损失。

1.3贯彻落实公开平等的材料设备采购投标

相关决策管理人员务必保障土木工程材料设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导向,严格规范采购招标的操作流程,并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审核,确保“阳光投标、阳光报价”机制的稳定有效铺展。工程项目的采购部门务必依照本项目的预算总量与工程实际进度规划制定具体细化的采购方针计划,在进行公开招标之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必须邀请三家以上的相关竞标单位参与全程投标竞价。而相关主管领导、采购管理部门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也务必参与旁听监理,从而增加采购投标的透明度,有效地保障竞标单位以及工程项目的利益。

2提升土木工程仓储作业水平

2.1夯实物资入库检验基础

由于运送至仓库的待入物资的运输流程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制约,相关采购人员务必在到仓前1至2天通知库管人员,以便让其统筹安排物资到库后的安放储存位置。而在物资到库进行仓检之时,相关库管人员应当协同物资采购人员、技术督导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监理单位代表人员共同进行实地实时、逐一比照的开箱验收,依照合同条款的细则条目,详细反复地对入库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检验,同时也要对重点物资进行随机清点、抽样核实,对于数量短缺、规格不符、质量低劣的物资要坚决不予入库,从而确保物资整体质量的良好稳定。而在确认物资的整体检查结果符合相关规定之后,参验的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开箱验收单据的签字核对,然后将到库的物资有序入库安放,最终完成一整套严密规整的流程操作。

2.2科学集约地进行物资储存安置

鉴于在工程运转高峰期的物资入库流程繁杂、种类繁多,尤其是一些质量体积大、应用范围广的大宗物资需要根据施工作业需求随时调拨、反复调换,所以科学有序、规范集约的物资储存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情况,相关库管人员可以采取班组结合、分工负责,即将常用的水机设备、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物资等都交由专职专业的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理,并具体划分明确权责归属,杜绝班组作业安排上的人员交叉重复,做好分区、分架存放及时迅速,明码标识规范严格。而在具体细致的流程性操作中,相关库管人员首先需要进行仓储区货物设备的整体化分区摆放安置,力求类别了然、标识醒目、台帐明晰;其次货物设备一经检测合格准予入库后,分类管理的相关人员务必及时迅速地进行货物设备的类别规格、型号标识、数量质量、分类别排放安置的条码标贴,以便于相关人员的查找调拨,并做到定时盘查、实时排查、随机抽查,最大限度保障货物设备基本信息的准确全面。

2.3严格细化物资出库的操作程序

物资出库是土木工程物资供应链条上的最后一道流程,也是必要而关键的决定性组件。严格实施规范细致的物资出库手续,预防控制冒领、误领以及领后补办手续等现象的发生,是物资出库管理作业的核心环节。在进行物资出库操作时,一方面出库手续务必要具备施工方领用人、施工单位物资负责人、仓库管理人员以及公司仓库主管部门负责人四方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库,对于一些签字部门不全、签字不明确的不合规范的提交手续,坚决不予出库;另一方面,严格把关物资出库的货物设备对应调拨,最大限度地降低冒领、误领、领后补办相关手续等现象的发生频度,明确划分相关手续经办人员的权属责任,加强其职业道德塑造与实践技能锻炼,形成认真踏实、切实沉稳的管理氛围。

3优化土木工程系统物资配送体系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立足企业整体实际,切实合理地选择经济实用的配送中心规划理念与组建模式,基于生产集约化、流通专业化、效益最优化的原则导向,合理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确定规模,避免重复浪费规划建设,立足工程系统现有的仓储运输的基础设施,及时有效地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车库库区改造、运输车辆更新换代、运输人员技能培训等适配措施的全面升级,进一步拓宽配送业务的渠道,从而在整合优化物流配送组件配置的基础上形成高效专业的物流配送运营机制。

其次,系统的领导决策层应当选择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集约的运营机制。首当其冲的是建立铺设结构严整、人员充足、调运迅速的配送管理中心,从而确保配送作业的物资采购输送、物资调度划拨、信息数据管理的迅捷高效;其次需要突出转运中心的辅助效用,有效担负配送中心运转职能分化适配,加强进货提运以及内部分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力度;最后要巩固加工中心的物资加工、类别分装、装运配组,做到协调同步、迅速高效。

篇4

我国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政策制定、预算编制、购买方式决定、资金支付、监督检查等工作都由财政部门掌握,权力相对集中,如何正确使用权力,避免公共权力对政府采购各个程序的干预,成为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度建设是使各项权力得到约束、制衡和监督,政府采购执行得到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保证。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重要基础

为了规范和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国家制定了《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

规章,这些是进行政府采购活动的基本依据。但这些法律规章只是从全国政府采购工作总体要求出发制定的,尽管在制定过程中尽可能考虑了不同地区、部门、项目的政府采购要求和特点,但相对于具体的政府采购活动而言,国家的法律规章的各项规定仍需结合具体政府采购项目、方式和管理特点,要求进行具体化,并作必要补充,以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能渗透到政府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种对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具体化的办法和措施,就是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所需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是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秩序的客观要求

政府采购工作涉及使用财政性资金政府各部门、供应商、招标投标机构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因此政府采购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从我国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来看,在采购过程中走后门、送回扣、假招标、扩大预算、高价围标低价抢标等腐败行为屡有发生,一些单位或人员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推行和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才能保证政府采购工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要求

我国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通常由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四个层次构成。显然,内部控制制度是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原则、基本方法和程序作了规定,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只是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要实现目标还需要根据规定并结合管理要求进行充实和细化,才能使政府采购法律规定落到实处,进而保证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四)是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供应商与国内供应商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可以平等地参与我国政府采购招标活动(同志在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因此,必须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避免在政府采购中行政干预过多,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才能使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渗透到政府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不仅有利于政府采购的公平竞争,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树立政府形象。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即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规定。依法办事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首要准则,也是制定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原则。因此,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规定,以避免扰乱政府采购市场经济秩序。

(二)适应性原则

即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体现我国政府采购的特点和要求,不能因追求先进而脱离我国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才能使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适应政府采购管理要求并发挥作用。

(三)规范性原则

即应当全面规范政府采购的各项工作,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体现控制的全面性。从控制范围看,内部控制应涵盖政府采购的每个过程、部门、环节和每个人,包括单位内部相互牵制和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从控制内容看,不仅要对具体业务活动进行控制,还要把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纳入政府采购范畴;从时间上看,不仅要事中控制,还要实施事前和事后控制;从纵向层级看,要从一般员工控制逐步扩大到决策层甚至最高决策者,形成人人、事事、时时都能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要体现方法的科学规范性。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并体现政府采购方法的科学性,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并体现政府采购活动中诸如采购方式、评标方法等的科学性,不能与一些与政府采购活动相关的会计、统计、管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相违背。

(四)科学性原则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政府采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在各控制关键点或风险区域时段,要明确与该控制点相关的操作步骤、各步骤涉及的部门或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权限。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便于操作和执行,缺乏和科学性和不易操作的管理制度,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二是利于控制的相互牵制性。即一项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在横向关系上,一项工作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从纵向关系上,一项工作至少要经过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严禁一个部门既管审批又管执行,支付款项所需印章全部由一个人保管等行为。

篇5

关键词:物资采购、降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认真贯彻执行“精细管理、降本增效”政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各种方法,紧抓采购环节,注重物资采购技巧、过程和方式方法等措施,在“降”字上下功夫降低项目的非生产性支出和物资损耗,达到降本增效的预期效果。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挖潜增盈、降本增效,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管理,就是要加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点指标、重要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

二、四战略提高企业采购绩效

采购供应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企业供应链体系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活动。从供应链运营的层面看,企业采购供应管理涉及两个重要的管理要素:一是采购资金管理,涉及企业流动资金运用效率;二是到达物流管理,涉及企业采购物料的可得性。那么,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来优化企业物料采购供应?

1、供应商开发管理战略

实施供应商开发管理战略,即将供应商培养成策略合作伙伴,让供应商与企业共成长。显然,在获得稳定供应源的同时,与选定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意味着供应渠道的收窄,供应源趋向单一,于是供应商应变能力、品质保证、风险控制,以及到达物流的可靠性就成为企业采购供应管理的要害。这时,企业采购的已不是单纯的物料,而是供应商的供应能力;狭义的采购活动“退居二线”,供应管理成为工作中心。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切实的行动计划,帮助供应商持续提高供应绩效,不仅要帮助解决当前问题,而且要注重增强供应商学习能力。当然,“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规避风险基本原则仍然适用,特别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经济法制不太健全、社会诚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也可能是我国企业现阶段对集中采购心有忌惮的主要原因之一。

2、批量集中采购管理战略

集中采购的道理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但究竟如何对企业所需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却往往有欠功力。企业采购供应管理的集中化程度是一个市场情景决策过程。企业无法在所有业务领域、所有市场环境、对所有物料都实行批量集中采购,因为集中采购本身也是有成本的。集中采购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拥有总成本最佳,特别是对技术装备类产品的采购来说。集中招标采购通常采取“价低者得”原则,但对服务价值含量较大的产品可能并不适宜。事实上,即使那些全球领先企业在采购供应管理上也往往实行差别化原则,即对所需物料分门别类采取不同采购管理模式。因此,批量集中采购只是企业采购管理的一般原则,而非采购供应的商业模式。

3、采购价值管理战略

企业采购供应管理面对的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问题不是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总量优化能够解决的。那种分类的或者行业的采购集中度数据指标和要求,除了给“有形之手”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提供借口之外,对企业运营并无实际指导意义。强行规定集中化采购率要求很可能会降低企业采购效率,甚至可能导致企业总体采购供应成本的上升。企业要做的最重要功课就是对物料、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的采购价值做结构性分析,测算他们各自对产品市场价值的贡献。众所周知,产品价值由市场价格但最终由客户价值来牵引,领先的企业会根据市场价格来设计产品。因此,采购供应源于市场营销,采购成本跟随产品价格,而采购绩效依赖客户价值。企业采购供应管理必须为客户创造新价值。

4、共同采购管理战略

当一个企业某种物料的采购规模不足以撬动市场价格杠杆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实施多企业共同采购管理战略,这在企业产品和服务趋向个性化的时代非常重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将分散的采购信息和知识集中起来实施共同采购成为可能。以电子商务为经营模式的第三方采购供应平台的集单、采购、结算、分配、交付、信用等服务,将为共同采购提供便利。实际上,第三方平台采购是企业批量集中采购原则的延伸应用,而第三方采购供应平台则成为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不过,一旦实施第三方平台共同采购,企业就将加入全新的平台竞争。显然,实施共同采购管理战略需要确立企业间直接或间接联盟伙伴关系,不仅需要企业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文化,更可能要求企业改变采购管理战略,甚至是商业模式。当然,对第三方平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诚信和中性。

三、“牧人”方式助力企业采购降本

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管理中亘古不变的一个话题,像通过谈判降低采购价格、通过强化内部管理降低采购费用、通过价值工程降低产品成本等,都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方法。如果把视角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供应链的角度,变供应商管理“猎人”方式为“牧人”方式,也是从根本上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体来讲,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本着长期合作的态度选择供应商,是采购降本的一剂良方。与供应商长期合作,能够降低供应商的学习成本,减少供货出错率;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更稳定,双方配合更默契。久而久之,企业会成为供应商的大客户或老客户,更容易得到供应商的重视,供应商也会主动配合交货期与加急订单,当然供应商在合理的利润下,也能配合降低采购价格;甚至在市场波动时,能够患难与共、共兴共荣。尤其是企业像个牧羊人,帮助供应商长大、强大,对它知根知底,当提出合适的降本理由时,它若真拒绝,是不是该好好掂量掂量呢?

试制与量产采用同家供应商,让供应商乐意合作与帮助降本。现实中,有些企业在新品试制时选择A供应商,量产后采用B供应商。究其原因有很多,有A供应商实力原因,有B供应商不接小活原因,但企业要做的是在“试制与量产采用同家供应商”原则下做好平衡与取舍。只有两个阶段的供应商一致,试制供应商才有动力、才乐意配合研发试制。他知道后续会有长期的生意伴随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否则,供应商不会与你共享研发资源,共同推动甚至倒逼新品开发,更不会从价值工程的角度乐意帮助降低产品成本。所以,从研发试制阶段就应把供应商拉到“同一条船”上,做好一个“牧人”,供应商后续才会主动配

合降低采购价格,甚至一道儿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

让供应商围绕核心企业落户,抱团打天下,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据报道,韩国三星供应商管理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让供应商在三星产业园安家落户。部分供应商的车间与三星车间通过传送带相连,供应商的产品不用装车,通过传送带就直接进入了三星车间,这物流成本能不低吗?配送效率能不高吗?

其实,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都可以借鉴三星思路,让某些供应商围绕核心企业落户,不一定都建产业园。比如,笔者去年去过河南一家企业,它并不是行业翘楚,但它给供应商免费提供场地,让几家供应商在企业内部落户,彼此合作的非常深入。当然,采用此种方式,一定是有吸引供应商落户的理由,并具备供应商落户的条件。这,背后不也是蕴含供应商管理的“牧人”心态吗?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涉及到的面较广,但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在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从业人员的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对企业采购成本的管理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驱动下,企业应不断的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的运用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策略,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田华:《如何规范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8期

[2] 王焕新:《浅议企业挖潜增盈、降本增效的措施》,《有色矿冶》,2009年05期

篇6

【关键词】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构建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亟待建立

政府采购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为了开展日常财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手段、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服务和工程的行为。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相当规模的我国政府采购,缺乏完善、统一的法律制度规范。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政出多门,没有进行统一的论证和科学的制度设计,条块分割情况十分严重,政府采购仍处于较混乱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一)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需要

在我国不同地区和部门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律文件中,对政府采购的界定、政府采购主体、政府采购包括的内容、管理政府采购的机构等都规定的不尽相同。如对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规定,财政部规定:“财政部负责全国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北京市规定:“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市财政局所属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政府采购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上海市规定:“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是本市政府采购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审议政府采购目录、协调政府采购的日常管理工作。采购委员会设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的日常工作。”在其它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差异,因此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和采购上的不规范。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可以克服上述弊端,统一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二)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需要

由于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各自为政,环节多,单价高,采购方式不规范、不透明,导致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据有关专家对政府采购试点地区招标采购的情况分析,节约率普遍在10%-15%以上,部分项目达到30%-50%。对于滚存赤字已达千亿元的我国财政来说,实行政府采购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很难达到上述效果。尽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颁布实施有关规定,但由于其效力低,内容差异大,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需要

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每一级政府都会参与物资和劳务的采购,而且数量可观,金额巨大。但许多官员或一般公众对采购程序却知之甚少,这就给采购人员使用种种方式来操纵结果提供了可能。厂商为了销售常常采取各种利诱手段诱使采购者购买质低价高的商品,导致腐败现象发生。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使政府采购过程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增加惩罚欺诈行为和行贿受贿的条款,可以对腐败现象进行有效防治,从而促进政府采购过程的廉洁。

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三公”原则

“三公”原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是世界各国管理公共支出的一个共同原则,因为政府采购合同是采购机关使用纳税人税款和其它公共专项投资签订的买卖合同,在采购中必须对纳税人以及社会公众负责。因此,要求政府采购依据的法律、政策、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预审和评价投标的标准等都必须对社会公开,以便公众和检察、监督机构进行审查、监督。公平原则是指所有参加竞争的投标商都能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并受到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对所有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提供商等,应一视同仁,不得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但为发展本国经济,推进国内就业而歧视外国竞争者的情况除外。因为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竞争的作用,才能保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公正原则是指评标过程中应客观公正,防止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以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政府支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在支出管理领域的最佳结合。

(二)坚持竞争性原则

世界各国都将竞争性原则作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政府采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促进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最大程度的竞争来实现的,通过卖方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可以促使投标人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并且设法降低产品成本和投标报价,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政府采购的买方市场,从而使用户能以较低价格采购到质量较高的商品,实现政府采购高效率的目标。

(三)坚持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也是各国常见的采购原则。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两个方面,经济效率要求政府在采购过程中,能大幅度的节约开支,强化预算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市场机制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管理效率原则要求政府经常公布招标信息,减少中间环节,及时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使财政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规范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能。

(四)坚持合理保护民族工业原则对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适度放开并有效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为止,只有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国,才按照协议的要求开放国内政府采购市场,大多数国家还只是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竞争,以保护民族工业。如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国内产品优先原则,日本和其它国家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国内的政府采购市场,适当限制外国产品的数量(尤其是电子、汽车等幼稚产品),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政府采购需要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现和重要依托,对政府采购进行法制化管理是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府采购规则,如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政府采购协议》、欧盟制定的《关于货物、工程及服务采购的示范法》、世界银行实施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贷款采购指南》等。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足,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些地方和部门才开始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但至今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的、专门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府采购实务中,采购部门都是根据不同的采购行为,适用不同行政部门的规章、办法、规定和条例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政府采购活动急需进一步规范,要求健全政府采购的统一法律制度。

首先,政府采购基本法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政府采购的最主要依据。具体内容应包括:总则、采购方式及程序、监督、履约、纠纷的解决、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总则部分应明确规定本法的宗旨、适用范围、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的主要管理部门及其职责。采购方式及程序部分应规定采购的主要方式、其它方式及其程序。主要方式应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投标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开的、规范的竞争。监督部分应规定质疑和投诉,主要内容是作为公众、检察、监督机构有权对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评标标准、采购从业人员资格、采购管理和经办人员行为规范等提出质疑和投诉,以充分体现公开原则,节约财政资金。履约部分主要规定采购人员代表政府和投标人订立合同后,签约双方应如何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规则等。纠纷的解决主要是规定在履约过程中发生纠纷后,是诉讼还是仲裁解决,或是采取一般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裁或审。法律责任部分既应包括招标投标中的法律责任,又应该包括履约过程中的法律责任;既应规定招标方的责任,又应规定投标方的责任;既应规定单位的责任,又应规定直接责任人员和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的责任。

其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除了政府采购基本法外,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等。

招标投标是政府采购中最富有竞争的一种采购方式,能给采购者带来价格低、质量高的工程、货物和服务,有利于节约国有资金,提高采购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专门法律,特别是从事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有了法律依据,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法律。

合同是政府采购的法律形式,合同法也就成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政府采购的订立过程与一般合同的订立过程不同,它不像一般合同那样完全是双方当事人自由意思的表示,而是一个完全公开的过程,受公众及有关部门监督检察的过程,也是一个招标投标的竞争过程。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作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是政府采购基本法的补充,当政府采购基本法没有规定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产品质量是政府采购质量的重要标志。被采购产品质量过硬,被采购服务优质上乘,被采购方信誉可靠,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经济、高效目标,才能达到节约财政开支,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目的。因此,产品质量法也应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管者的商品”,“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它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等规定,其目的是为了鼓励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而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采购促进正当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它部门法律比如国际贸易法、国际税法、公司法、行政法、刑法等法规中与政府采购有关的规定,都应属于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构成内容。此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可根据政府采购基本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参考资料】

[1]谭刚.改革现行采购模式,建立政府采购制度[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3).

篇7

政府采购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为了开展日常财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手段、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服务和工程的行为。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相当规模的我国政府采购,缺乏完善、统一的法律制度规范。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政出多门,没有进行统一的论证和科学的制度设计,条块分割情况十分严重,政府采购仍处于较混乱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一)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需要

在我国不同地区和部门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律文件中,对政府采购的界定、政府采购主体、政府采购包括的内容、管理政府采购的机构等都规定的不尽相同。如对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规定,财政部规定:“财政部负责全国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北京市规定:“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市财政局所属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政府采购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上海市规定:“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是本市政府采购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审议政府采购目录、协调政府采购的日常管理工作。采购委员会设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的日常工作。”在其它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差异,因此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和采购上的不规范。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可以克服上述弊端,统一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二)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需要

由于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各自为政,环节多,单价高,采购方式不规范、不透明,导致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据有关专家对政府采购试点地区招标采购的情况分析,节约率普遍在10%-15%以上,部分项目达到30%-50%。对于滚存赤字已达千亿元的我国财政来说,实行政府采购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很难达到上述效果。尽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颁布实施有关规定,但由于其效力低,内容差异大,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需要

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每一级政府都会参与物资和劳务的采购,而且数量可观,金额巨大。但许多官员或一般公众对采购程序却知之甚少,这就给采购人员使用种种方式来操纵结果提供了可能。厂商为了销售常常采取各种利诱手段诱使采购者购买质低价高的商品,导致腐败现象发生。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使政府采购过程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增加惩罚欺诈行为和行贿受贿的条款,可以对腐败现象进行有效防治,从而促进政府采购过程的廉洁。

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三公”原则

“三公”原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是世界各国管理公共支出的一个共同原则,因为政府采购合同是采购机关使用纳税人税款和其它公共专项投资签订的买卖合同,在采购中必须对纳税人以及社会公众负责。因此,要求政府采购依据的法律、政策、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预审和评价投标的标准等都必须对社会公开,以便公众和检察、监督机构进行审查、监督。公平原则是指所有参加竞争的投标商都能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并受到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对所有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提供商等,应一视同仁,不得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但为发展本国经济,推进国内就业而歧视外国竞争者的情况除外。因为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竞争的作用,才能保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公正原则是指评标过程中应客观公正,防止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以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政府支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在支出管理领域的最佳结合。

(二)坚持竞争性原则

世界各国都将竞争性原则作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政府采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促进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最大程度的竞争来实现的,通过卖方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可以促使投标人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并且设法降低产品成本和投标报价,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政府采购的买方市场,从而使用户能以较低价格采购到质量较高的商品,实现政府采购高效率的目标。

(三)坚持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也是各国常见的采购原则。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两个方面,经济效率要求政府在采购过程中,能大幅度的节约开支,强化预算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市场机制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管理效率原则要求政府经常公布招标信息,减少中间环节,及时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使财政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规范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能。

(四)坚持合理保护民族工业原则对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适度放开并有效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为止,只有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国,才按照协议的要求开放国内政府采购市场,大多数国家还只是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竞争,以保护民族工业。如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国内产品优先原则,日本和其它国家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国内的政府采购市场,适当限制外国产品的数量(尤其是电子、汽车等幼稚产品),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政府采购需要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现和重要依托,对政府采购进行法制化管理是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府采购规则,如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政府采购协议》、欧盟制定的《关于货物、工程及服务采购的示范法》、世界银行实施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贷款采购指南》等。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足,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些地方和部门才开始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但至今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的、专门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府采购实务中,采购部门都是根据不同的采购行为,适用不同行政部门的规章、办法、规定和条例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政府采购活动急需进一步规范,要求健全政府采购的统一法律制度。

首先,政府采购基本法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政府采购的最主要依据。具体内容应包括:总则、采购方式及程序、监督、履约、纠纷的解决、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总则部分应明确规定本法的宗旨、适用范围、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的主要管理部门及其职责。采购方式及程序部分应规定采购的主要方式、其它方式及其程序。主要方式应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投标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开的、规范的竞争。监督部分应规定质疑和投诉,主要内容是作为公众、检察、监督机构有权对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评标标准、采购从业人员资格、采购管理和经办人员行为规范等提出质疑和投诉,以充分体现公开原则,节约财政资金。履约部分主要规定采购人员代表政府和投标人订立合同后,签约双方应如何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规则等。纠纷的解决主要是规定在履约过程中发生纠纷后,是诉讼还是仲裁解决,或是采取一般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裁或审。法律责任部分既应包括招标投标中的法律责任,又应该包括履约过程中的法律责任;既应规定招标方的责任,又应规定投标方的责任;既应规定单位的责任,又应规定直接责任人员和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的责任。

其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除了政府采购基本法外,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等。

招标投标是政府采购中最富有竞争的一种采购方式,能给采购者带来价格低、质量高的工程、货物和服务,有利于节约国有资金,提高采购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专门法律,特别是从事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有了法律依据,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法律。

合同是政府采购的法律形式,合同法也就成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政府采购的订立过程与一般合同的订立过程不同,它不像一般合同那样完全是双方当事人自由意思的表示,而是一个完全公开的过程,受公众及有关部门监督检察的过程,也是一个招标投标的竞争过程。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作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是政府采购基本法的补充,当政府采购基本法没有规定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产品质量是政府采购质量的重要标志。被采购产品质量过硬,被采购服务优质上乘,被采购方信誉可靠,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经济、高效目标,才能达到节约财政开支,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目的。因此,产品质量法也应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篇8

【关键词】 电力企业 物资管理 模式 改革

1 物资管理模式

现场管理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现场管理而言,电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缺点在近年来极端天气的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突显。特别是 2008 年发生的特大冰雪灾害,使电力企业的电力设施破坏严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保障电力生产的供应,进而实现安全生产。物资管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1.1 计划阶段

根据相关部门需求,进行物资计划是在进行物资管理前首先要做的。尤其是施工项目,必须分析和讨论相关的物资,对前期市场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对可能发生价格变化的物资,更要安排好相应的物资计划,防止预算成本由于物价波动造成增加。

1.2 物资采购

就公司要求而言,物资的采购方式主要包括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其他采购方式。在采购大宗物资时进行行市场比对,包括保证物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成本的可控的“比质比价采购”方式。招标采购是指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邀请招标或者是公开招标的方式,优先保证物资质量优良,利用市场运作公开性的优势,千方百计达到有效减少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物资采购要遵循“质量优先,价格控制,信誉优良”的基本原则是。要按质量高低选择同一商品,按采购综合成本来确认能够符合采购要求的物资, 按供应商的信誉程度选购成本基本相同的物质,进行物资采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1.3 流程控制

物资进厂后进行储存继而分配,再到使用及消耗,整个过程称为物资流程控制。电力企业的物资流程控制,要想突出并加大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需要在流转过程中对重要物资进一步实行跟踪服务。为使企业能够有效控制物资成本,实现资金的时间价值,就要通过控制过程能够对物资计划的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2 物资管理在电力经济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行,我国电力企业开始实行 “走出来”的发展方针。国家电网公司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行了在菲律宾的电网经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球采购不可避免,这是由电力工程需要进行采购与使用的各类物资数量庞大所决定的。利用全球资源,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让有限的资金实现更大的价值的有效方式。

2.1 合理调配

电力企业应当确立成本目标的控制核心,强化流程控制,合理调配资源,提高物资管理精益化水平,这样才能达到建设物资采购标准化体系的目标。减少或避免闲置物资占用资金,通过全面的分析,使电力企业物资采购过程尽量接近于标准化、科学化、精益化,实现采购管理流程的控全机制,减少电力物资综合成本,从而建设电力企业的标准化体系。

电力生产物资作为保障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的条件,需要储备足够的物资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生产要求。为保证物资供应的实时性与科学性,要使作为成本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的物资管理实现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合理调配。

2.2 成本控制

首先要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甚至提高,对企业的物资所处的用户层面的需求进行分析,对物资的市场占有份额进行充分考虑,降低紧急采购的次数。利用合理使用采购资源等各种科学分析控制方法,实现控制采购目标成本的目的。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必须为可靠的电力供应这一最终产品的提供坚实保障,充分对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进行考虑,不能一味地控制甚至降低成本,要通过调节与改善企业的具体成本行为,对具体作业活动的细节管理好,进一步对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实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3 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采购物资成本核算同样是采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采购成本综合核算,可以更加有效的为物资管理工作提供成本信息。因为物资成本信息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所以准确的成本信息至关重要。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方面,如果认真分析了对采购活动产生成本问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改善。物资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企业行为的内部定额后,要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分类管理,规定定额对标准的实物控制量,并且只要动用事故备品等重要物资就必须对其库存立即补充。

3 物资管理新模式的探讨

3.1 加强信息管控,降低综合成本

在正常情况下,物资供应的综合成本称为标准采购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在典型的物资成本管理中,物资的成本由直接成本、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构成,实际上,在控制原则方面,大多数都是要求降低直接成本,而忽视其他成本。在物资管理中,应当充分对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加以考虑,进一步加强控制综合成本。

3.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作为一种技术策略,可以对材料供给成本进行控制。在采购过程,一定的数据分析对于如何科学实现物资经济批量采购是很有必要的。例如采购经济采购批量大小应当视成品油的市场行情与成品油的需用量来决定。应当积极寻找国外进口设备的替代产品。配合生产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实现降低物资成本的目的。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优先考虑库存条件优越的供应方物资采购,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遵循“以厂代库,以市场代库”的思想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成龙.对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03).

篇9

关键词:企业采购;物资采购;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54-02

1 概述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竞争与挑战,尤其是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物资采购管理往往会涉及到诸多环节,具体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以及储备管理等。其中,计划管理可谓是物资供应的起点,同时还是物资成本的开始;降低物资进价及控制成本是采购管理环节的关键、重点所在;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库存量不仅能够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相满足,而且还能够实现最小化的库存,也就是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企业如果无法有效地监督与控制物资采购,那么便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且难以补救的资金流失。所以,在物资采购环节上,企业应当以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为重点,切实地将采购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起有效合理的运作机制,以便于提高企业效益,降低企业运行

成本。

2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重要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企业的整个持续经营过程来看,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因而企业利润的决定因素可以说就是成本。从企业成本的构成来看,物资采购成本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其大小会对企业利润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企业时时刻刻均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层次也处于持续提升状态,所以,采购成本的控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杠杆作用可知,通常认为,企业采购成本每降低1%,能够提高5%~10%的企业利润,甚至提高的幅度更大,特别是采购资金在企业平均销售额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的趋势下,采购成本的降低不仅是企业第一利润实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现代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可以说是面向市场按时、按量、按质、以低成本采购企业所需的各类物资,其借助于采取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当地调节库存,合理地安排购进物资,进而最大限度地将物资采购成本

降低。

3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有着许多问题存在,具体包括:其一,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最新市场动态了解不到位;其二,采购过程监督控制力度缺乏,监督机制有待于完善;其三,采购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其四,采取传统滞后的物资管理模式。在现代采购物流发展及现行规模化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摒弃滞后的供应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传统供应管理模式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不利的,而且还会导致私自采购等不良状况的频繁出现,造成企业规模无法扩大,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效益也会由此而缩水。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中,通常一叶障目,一味地追求商品价格的大小,而对整个采购成本的高低造成严重忽视。部分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中饱私囊,无法协调合作与供应商,供应商的频繁更换使得企业采购成本大大增加。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因技术手段与信息系统的滞后,无法及时把握市场的供需情况、物资价格的变化规律等最新的市场动态,在购买时往往会买高价格的产品,使得采购风险与采购成本增大。企业监督控制采购过程的力度不足,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性,使得采购业务以事后分析和讨价还价为主,而极大忽视了监控采购过程以及选择供应商。

4 强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有效途径

4.1 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物资采购计划的制定,是在对当前库存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恰当的物资采购数量、品种、到货时间以及预算价格等行为,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稀缺资源和各项工作的合理配置。采购预算的制定是在物资采购行为具体实施前来预测及估计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方法,是理性的一种对采购资金的整体规划,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保证采购资金的稳定。只有真正地有了这些约束及管制,才能够实现物资采购成本有效控制。

4.2 合理经济地选择供应商

众所周知,供应商是物资采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要提供均等的机会给全部符合条件的物资供应商,不但要将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关规则体现出来,还要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降低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所以,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应当综合性地考虑运输成本、采购价格,既要最大限度地确保及时供应,又要防止渠道单一,以此实现采购支出的有力控制,促进采购物资供应质量的提高。

4.3 重视市场信息管理

企业应当对市场信息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强化学习信息化管理技术,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系统,比如引入电子商务,搭建供应物资管理网络平台等,以便于对企业人员合理地加以配置,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最新的市场动态,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应当重视对物资供应的监察,加强约束制衡机制,也就是事前要做好采购计划,并且做到采购供应商信用等级的事前确认,事中要全过程地监督控制采购过程,充分地确保供应商与采购人员的正确交易,事后要分析采购中的问题,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4.4 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

首先,要将市场调研制度建立起来,尽可能保证价格的真实可靠性。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好价格的浮动比率,与供应商的现场洽谈是一种价格,电话咨询则是另一种价格,而期货交易和钱货即时交易却又是一种价格。所以,要将市场行业掌握好,建立起信息网络,优选价格于市场信息中;其次,要与资质好、物资质量好、价格优惠且信用等级高的经销商切实地构建起长久合作的关系,借助于经销商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来更好地了解市场,真正地做到统筹规划;再次,要主动积极地开展营销策略,新企业为了能够使产品打开市场,与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企业相比,通常同等材料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在确保产品质量且抓好新企业上市心理的基础上,企业要积极地与其合作;最后,为了更为准确地对市场物资动态加以掌握,还应当对物资传真快讯进行订阅,并且由专门的人员总结分析,优选价格,实施限价控制,以此实现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的目的。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往的物资采购管理方法已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所以,企业必须强化物资采购管理,要构建科学的信息系统,学习及掌握先进的信息系统,以便于尽快地得到最新市场动态,与此同时,还应当完善及规范物资供应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全过程的物资采购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获取最大利润,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现昌.强化煤炭企业集中采购管理努力降低物资采

购成本[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15):67-68.

[2] 李建生.强化物资采购管理对减少采购成本投入的分

析[J].管理观察,2012,27(10):90-91.

[3] 吴丽威.浅谈钢铁企业如何强化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2(2):167-169.

[4] 陈静.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J].铁路

篇10

关键词:政府采购; 法律制度; 构建

一、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亟待建立

政府采购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为了开展日常财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手段、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服务和工程的行为。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相当规模的我国政府采购,缺乏完善、统一的法律制度规范。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政出多门,没有进行统一的论证和科学的制度设计,条块分割情况十分严重,政府采购仍处于较混乱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一)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需要

在我国不同地区和部门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律文件中,对政府采购的界定、政府采购主体、政府采购包括的内容、管理政府采购的机构等都规定的不尽相同。如对政府采购管理机构的规定,财政部规定:“财政部负责全国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北京市规定:“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市财政局所属北京市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政府采购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上海市规定:“上海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是本市政府采购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政府采购政策、审议政府采购目录、协调政府采购的日常管理工作。采购委员会设立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的日常工作。”在其它方面,也存在同样的差异,因此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和采购上的不规范。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可以克服上述弊端,统一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二)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需要

由于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各自为政,环节多,单价高,采购方式不规范、不透明,导致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等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据有关专家对政府采购试点地区招标采购的情况分析,节约率普遍在10%-15%以上,部分项目达到30%-50%。对于滚存赤字已达千亿元的我国财政来说,实行政府采购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很难达到上述效果。尽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已颁布实施有关规定,但由于其效力低,内容差异大,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的需要

在日常工作中,不仅每一级政府都会参与物资和劳务的采购,而且数量可观,金额巨大。但许多官员或一般公众对采购程序却知之甚少,这就给采购人员使用种种方式来操纵结果提供了可能。厂商为了销售常常采取各种利诱手段诱使采购者购买质低价高的商品,导致腐败现象发生。建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增强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使政府采购过程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在政府采购立法中增加惩罚欺诈行为和行贿受贿的条款,可以对腐败现象进行有效防治,从而促进政府采购过程的廉洁。

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三公”原则

“三公”原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是世界各国管理公共支出的一个共同原则,因为政府采购合同是采购机关使用纳税人税款和其它公共专项投资签订的买卖合同,在采购中必须对纳税人以及社会公众负责。因此,要求政府采购依据的法律、政策、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预审和评价投标的标准等都必须对社会公开,以便公众和检察、监督机构进行审查、监督。公平原则是指所有参加竞争的投标商都能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并受到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对所有参加投标的供应商、承包商、服务提供商等,应一视同仁,不得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但为发展本国经济,推进国内就业而歧视外国竞争者的情况除外。因为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竞争的作用,才能保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公正原则是指评标过程中应客观公正,防止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以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政府支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在支出管理领域的最佳结合。

(二)坚持竞争性原则

世界各国都将竞争性原则作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政府采购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促进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最大程度的竞争来实现的,通过卖方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可以促使投标人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并且设法降低产品成本和投标报价,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政府采购的买方市场,从而使用户能以较低价格采购到质量较高的商品,实现政府采购高效率的目标。

(三)坚持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也是各国常见的采购原则。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两个方面,经济效率要求政府在采购过程中,能大幅度的节约开支,强化预算约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市场机制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管理效率原则要求政府经常公布招标信息,减少中间环节,及时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劳务,使财政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规范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能。

(四)坚持合理保护民族工业原则对本国政府采购市场的适度放开并有效保护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为止,只有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的成员国,才按照协议的要求开放国内政府采购市场,大多数国家还只是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竞争,以保护民族工业。如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国内产品优先原则,日本和其它国家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有效地保护国内的政府采购市场,适当限制外国产品的数量(尤其是电子、汽车等幼稚产品),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政府采购需要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现和重要依托,对政府采购进行法制化管理是对政府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府采购规则,如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政府采购协议》、欧盟制定的《关于货物、工程及服务采购的示范法》、世界银行实施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贷款采购指南》等。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足,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些地方和部门才开始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但至今没有全国性的、统一的、专门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府采购实务中,采购部门都是根据不同的采购行为,适用不同行政部门的规章、办法、规定和条例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政府采购活动急需进一步规范,要求健全政府采购的统一法律制度。

首先,政府采购基本法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政府采购的最主要依据。具体内容应包括:总则、采购方式及程序、监督、履约、纠纷的解决、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总则部分应明确规定本法的宗旨、适用范围、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的主要管理部门及其职责。采购方式及程序部分应规定采购的主要方式、其它方式及其程序。主要方式应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投标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开的、规范的竞争。监督部分应规定质疑和投诉,主要内容是作为公众、检察、监督机构有权对采购项目、合同条件、投标人资格、评标标准、采购从业人员资格、采购管理和经办人员行为规范等提出质疑和投诉,以充分体现公开原则,节约财政资金。履约部分主要规定采购人员代表政府和投标人订立合同后,签约双方应如何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规则等。纠纷的解决主要是规定在履约过程中发生纠纷后,是诉讼还是仲裁解决,或是采取一般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裁或审。法律责任部分既应包括招标投标中的法律责任,又应该包括履约过程中的法律责任;既应规定招标方的责任,又应规定投标方的责任;既应规定单位的责任,又应规定直接责任人员和负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的责任。

其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除了政府采购基本法外,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等。

招标投标是政府采购中最富有竞争的一种采购方式,能给采购者带来价格低、质量高的工程、货物和服务,有利于节约国有资金,提高采购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已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府采购方面的专门法律,特别是从事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有了法律依据,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法律。

合同是政府采购的法律形式,合同法也就成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政府采购的订立过程与一般合同的订立过程不同,它不像一般合同那样完全是双方当事人自由意思的表示,而是一个完全公开的过程,受公众及有关部门监督检察的过程,也是一个招标投标的竞争过程。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作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应是政府采购基本法的补充,当政府采购基本法没有规定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产品质量是政府采购质量的重要标志。被采购产品质量过硬,被采购服务优质上乘,被采购方信誉可靠,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经济、高效目标,才能达到节约财政开支,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的目的。因此,产品质量法也应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管者的商品”,“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它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等规定,其目的是为了鼓励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而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通过政府采购促进正当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它部门法律比如国际贸易法、国际税法、公司法、行政法、刑法等法规中与政府采购有关的规定,都应属于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构成内容。此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可根据政府采购基本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政府采购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统一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

参考资料

[1] 谭刚.改革现行采购模式,建立政府采购制度[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3).

[2] 何静.政府采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J].山东经济,1999,(4).

[3] 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中国法学,2000,(2).转

(下接第96页)

条理不清晰的情况,而且教学策略同样包含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的基本内容。就一节课而言,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应做出系统谋划,并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要把教材、教法、学法的解说与教学过程的叙述统一起来,可以使说课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组合性、灵活性的特点。比如,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的问题上,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考虑什么因素,要选择哪种方法,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又有怎样的安排等。

四、说明理论依据

说课不但要说清“教什么”“怎样教”,最重要的是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说课要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美术专业的一些学生疏于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在美术说课环节很难说出专业术语的理论,说课实践显得苍白无力。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而脱离教材以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牵动了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目前,后者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还带有某种滞后性。美术新课改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挑战,在理论知识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如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课程改革的通识学习,研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学习新课程试验区的调查报告,总结中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得与失,积极参加职后专家培训与相关研讨会,做好校本研究等。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内容丰富,说课必须重视这些理念:终生学习的理念、快乐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理念、自主创新学习的理念等。另外,美术教师必须掌握讲授、演示、示范、合作学习指导、讨论、营造情境、练习与实践指导、案例学习指导、展示、辩论、问题结语

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的说课非常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这是研究美术教学非常好的平台。新课程改革给美术说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说课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明确该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谋划好教学策略,找到理论支撑,使美术说课条理清晰、策略详尽,方法灵活多样,并做到有理有据。

(注: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08)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