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劳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造性劳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造性劳动教育

篇1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具体指的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境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机智的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并能预测该措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能使教师发挥他的课堂讲授技巧和艺术效果;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是沟通师生关系的一座理想之桥;同时有助于教师缓和教育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使其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这一点,可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证明。

在许多青少年的心目中,教师往往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新学期到来时,我们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制订了许多管理细则,其中对学生仪表有一条要求:不准穿拖鞋进课堂。初一年级的新生来自不同的小学,进入中学后,对执行这一要求并不容易。有一名同学屡屡“犯规”,一次班主任见他又穿拖鞋,就问他为什么总改不过来呢?他说:“我习惯了,况且我们原先学校的教师都是经常穿拖鞋进教室。”他把原先的教师搬来做挡箭牌,班主任没有生气,而是说,“在我们学校,如果你什么时候看见老师穿拖鞋进教室,你也可以。”这个学生自然是没有机会穿拖鞋了。这位班主任处理这件事时,没有对学生加以训斥,而是表现出善于运用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抓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心理特点,循循诱导,机智地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取得了成效。

对于初次离家住校的学生来说,最难抑制的情感即是恋家。有位住校生三天两头就要回一次家,学习耽误了,还影响班里纪律。特别有一次,他先斩后奏,回了家后才打了一个电话,说病了,要休息几天。几天后他回校了,班主任正好在走廊上遇到,于是马上扶他进教室,并热情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看,谁来了?某某同学的病已经好了,让我们向他祝贺。”几句话,教室里气氛活跃起来,而那个学生则满脸通红,不知是羞愧还是感动。怎样斩断学生的恋家情绪而使他安心学习,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该班主任及时抓住这一机会,运用多变灵活的教育策略,从而对该生起到了婉转批评的作用,又向他表达了教师和全班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之情,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所应具备的热爱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没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又缺乏灵活的教育策略,那么碰到此类事情时,可能就是另一副面孔:“你怎么不请假?功课落了这么多,看你怎么办?你还知道回来!”这样简单的训斥,必然给学生心里负担和压力,师生这间就难沟通,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篇2

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进入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大班生活期间,如不及时地加强对其自理能力的更高要求与锻炼,就会前功尽弃,达不到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目的。为此我在设置劳动活动之前,首先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如快速整理床铺;自己穿脱衣服,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同伴分发学习用品玩具等。在每周劳动日里,我把全体幼儿分成几个小组,交给他们不同的劳动任务(清洗墙壁、玩具、桌椅、整理图书等),并提出具体要求。每次劳动后都要进行评比,对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使受表扬者得到鼓舞,能力较差的幼儿也受到了教育与鞭策。活动中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及劳动技能技巧,而且使幼儿把自己对劳动的需求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知道劳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二、根据季节,对幼儿进行不同内容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带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期中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强烈地吸引这孩子们,幼儿由好奇到自觉主动参与劳动,从中获得许多科学知识。通过管理自然角,孩子们在不断的劳动观察中,知道大豆、马铃薯发芽早,豌豆、辣椒发芽迟;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空气、温度、水分)缺一不可;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水分不同;要使小苗长得壮就必须不断浇水、施肥和锄草。幼儿在好奇的促使下,不断地进行探索劳动,不但获得了丰富的自然知识,而且从中受到了爱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教育。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又不失时机地带孩子们到野外采集植物的种子、落叶、花瓣,并引导幼儿把采集来的种子进行归类;通过想象,用采集的落叶、花瓣剪贴各种各样的图案。通过这些有趣的劳动,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种子的采集方法,认识了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硬度,知道了各类种子收获的季节、用途等科学知识,而且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热爱劳动、喜欢劳动的种子。

三、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劳动材料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就充满幻想。这是幼儿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珍稀保护孩子们的这种求知欲与创造力,合理地利用各种材料,让孩子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技巧去进行劳动创造。如:孩子们利用自己收集的旧挂历折出栩栩如生的小鸟与水果;用废纸盒剪粘成娃娃家的小沙发、电视机、小板凳等;利用废糖纸折美丽的花蝴蝶;从过时的旧画报上剪下需要的图案,经过排列布置出美丽的画面;在边角料上刺绣出色泽艳丽的图案;把不起眼的橡胶泥捏出形象逼真的老虎、马、长颈鹿、孔雀等;在喜庆的节日里(元旦、六一、国庆节)还会剪出各式各样的窗花、拉花来装饰环境,制作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孩子们通过自由的想象和劳动创造把废旧的物品变成有价值的欣赏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把这些劳动成果布置在活动室内,幼儿亲身感受到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懂得了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四、进行个别委派、轮流值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与为他人服务的品德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许多成人只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在家中有求必应,事事如愿,来到幼儿园,生活在这个“孩子”的大家庭里未必能事事如他(她)的心愿。如:发(水果)时把大的、多的留给自己或好朋友,做值日时溜边等。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全班幼儿进行重新编排(按能力进行搭配)四人一组,委托有些自私毛病的幼儿担任组长,要求搞好本组的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各组值日生进行轮流值日,并每日同小朋友一起对值日生进行评议,比一比谁做得最好。并请小朋友为其鼓掌或说一句鼓励的话,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正确的形象,促使个别孩子自觉地克服自私的心理。

五、家园密切配合,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

篇3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劳技课在注重通过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应用科学技术于生产劳动之中的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渗透其中,以使素质教育的重点能在劳技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近年来,我们结合小学劳技课教学,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实际出发,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重视激发创新动机

以往的劳动教育主要以“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引自《劳动课教学大纲》)为基本目的,尽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同上),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是被忽视的。正如德国心理学家威台海姆所说:“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想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见,当今的小学劳技课,如果仅仅以传授学生从事某些劳动技能为目标,只是机械地教会学生重复操作,就不可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跟上经济、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1.结合劳技课教学内容,及时介绍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科学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是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独创性思维的辉煌成果,凝聚了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学生直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涌现的新发明、新创造、新产品,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如我们结合《养蚕》《采桑》和《学刺绣》等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了日本的养蚕研究最新成果――他们养的家蚕不吃桑叶,而吃科学配制的饲料。这一养蚕新方法大大提高了丝绸生产质量,对我国的丝绸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我国的最大丝绸生产基地吴江市也已引进这一养蚕技术。这就是国际竞争,也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了解了传统养蚕技术的创新成果后,学生普遍感觉到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民族生存的危机感和面对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竞争意识。

2.结合劳技课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包含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创造发明经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生动的现实教材。劳动课教学中,给学生适当介绍科学家的生平故事,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奋发学习的榜样,更能激发学生确立长大后为创造发明奉献终生的大志。如结合学习农业种植劳动内容,我们给学生介绍袁隆平培育超级水稻,登上世界绿色革命顶峰的故事;结合木工制作劳动内容,介绍鲁班、蒯祥的传奇故事;结合学生家电使用的劳动内容,介绍爱迪生、钱学森终生致力于科学探索的故事。由此,教育学生向科学家学习,胸怀大志,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使命感。

3.结合劳技课教学内容,适时介绍有关的历史故事。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惨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历史。结合劳动教学师生共温这段羞辱史,可使学生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从而坚定未来从事科技创新的决心。如我们结合学习《制作“动”画――》《做舰艇》等内容,向学生简要介绍林则徐,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个壮举,但当时满清政府腐败,武器装备非常落后,最终归于失败。这一历史故事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教兴国”的紧迫感。

二、勤于引导创新实践

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曾指出:“至于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实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给他们一些例子,让他们参与,在一种从头到尾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创新,只有通过直接经历,才容易理解创新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创新实践――创造性劳动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积累和形成是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获得创新灵感的基础。学生的创新实践可以在课内通过完成劳功作业来实现;也可在课外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兴趣小组活动来实现。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共享创新过程和可能产生的成果,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到新的境界。

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举办的“做风车”比赛中,当三(3)班48位学生各做成了一个纸风车后,教师向他们提出:“能否为全班48只风车做一个精致的造型?”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出了一个方案:做一辆小火车模型,把风车插在火车两侧,一定很新颖别致。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小火车能不能开呢?”有学生提出,车轮就用现成的赛车轮子代替;又有人提议,可以给小火车装上赛车的小马达,一只不够就用两只、三只……使它能开动起来;火车一开,车上的风车受流动空气的推力就会转动起来。他们说干就干,分工合作。通过全班学生动脑动手,一辆电动小火车模型终于制成了,上面插满了五彩缤纷的纸风车。开关一开,小火车自己跑了起来,纸风车跟着飞转起来,孩子们禁不住拍手欢呼。在全校50多个班级的风车比赛中,他们获得了全校唯一的大奖。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大家普遍反映获益匪浅。

三、注重激励创新精神

教学评价既指向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还指向学生今后的学习行为,它对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发挥着导向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评价”部分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往的劳动课成绩评价,偏重于对劳动成果和劳动态度的评定,显然,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劳动课评价体系必须加以完善和改革。为此,我们把“有无创新精神”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把劳动成果、劳动态度和创新精神综合起来考虑,并改变以往的百分制和单纯的等级评定方法,采用“三星制”方法评定。基本上达到目标就打一个星(“”),较好地达到目标就打两颗星(“”),三个方面都很好的打三颗星(“”)。倘若在创新思维和创造上有突出表现的甚至可以打上四颗星“”。每次上劳动课,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不忘创新,提示学生要“多想一想有没有更好一点的设想和办法”。每节劳动课的总结评价,都要对有创新尝试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例如在学习《清蒸鳊鱼》一课时,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烹饪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操作实践。同时,教师提出:“怎样使你们一组的清蒸鳊鱼在色、香、味、形等四方面胜人一筹?”学生们积极动脑,纷纷出谋划策:有的给鳊鱼背上划出花纹;有的把葱花、姜片围成图案,并加上好看的红辣椒丝;有的在出锅时淋上香喷喷的麻油;也有的给蒸好的鳊鱼浇上番茄酱。由于大家都有创新探索,清蒸鳊鱼制作得各有特色,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打上了“”。

又如,二年级学生学习《剪贴小鸟》时,有位学生没有按规定要求把材料上印制的“小鸟”剪贴到底版上,而是把材料边角上一群小鸟图样的花边剪贴了上去。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原来的小鸟太大了,贴上去不好看。边角上的小鸟贴上去,才像是天空中飞鸟。”虽然这样的剪贴似乎不合“要求”,但从实际效果看这位学生的想法又合情合理,于是评价时老师给他打了四颗星“”。

篇4

关键词:美育 化学教学 情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老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一个优秀的化学老师在教学中更应以美的语言,教态的自然大方创造出美的意境,和谐的气氛,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来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熏陶,启迪聪明和智慧,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化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史和化学家献身祖国的爱国情怀等情感内容,曾留下许多科学家呕心沥血、执著追求真理的动人篇章。我们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情感教育。从而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

1.挖掘化学的内容美。在备课中,教师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出美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最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享受认知,才能让其带来,牢固地掌握知识。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CO:,CH.,P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给人以整齐美;NaCl,KAI(S04):等晶体结构给人以均衡美。S在0:中燃烧的火焰、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给人以色彩美;Fe在0:中燃烧、铝热反应给人以壮观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有规律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辩证统一美;等等。事实上,化学的实际应用,正表明人类有关无限丰富的想象与智慧,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挖掘美的内容,能够起到“以美激情”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发动自己的动力系统,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寻求美的兴趣与信心。

2.掌握化学的语言美。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要给学生一个严谨而活泼的语言影响,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严谨中学会思之有序、言之有理、论之有章。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鲜明、有针对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诱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热情。三是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使学生随教师的思路而学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学会课文知识。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时,这样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图景:日升月沉,斗转星移,星河灿烂,天外有天,这是天体大自然,即宇观物质世界;山岳合流,沧海桑田,百草丰茂,燕舞莺歌,这是地球小自然,即宏观物质世界;借助电子显微境,洞察物质构造,小小微粒,历历在目,运动不止,瞬息万变,这是粒子小世界,即微观世界。字美,句美,意更美。它不仅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而且使学生如亲临自然界美的境地,产生了美的情感。再如,学生在解答“为什么误服氯化钡等可溶性盐之后,可服用硫酸钠解毒?”时,常会这样回答:“硫酸钠可能和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硫酸钡。”我们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中毒的是钡离子,再分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本质,最后启发学生精练为“硫酸根离子可沉淀钡离子。”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精练,有一种简明的美感。

3.探析化学的社会美。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它是现实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如果说雷利发现氩气、拉瓦锡测出空气成分的故事包含了严谨美,那么凯库勒“梦”到苯的环状结构则包含了神奇美,如果说侯德榜痛斥德国化肥商表现出了民族气节的崇高美,那么玻尔在法西斯眼皮底下保存诺贝尔奖牌,则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美,如果说海边、湖边盐田给人的壮阔中充满了勤劳美,那么小猫立在2200C火焰(绝热板)上给人的神奇中充满智慧美。所有这些,又构成了一幅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真理、不屈斗争的壮丽景象,这其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斗争,也有富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生活。发掘社会美,能够起到“以情喻礼”、“以情喻德”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4.鉴赏化学的艺术美。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们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现实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艺术美不仅加深人们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和体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进行“碳酸钙”教学,向学生展示出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大理石柱照片,那栩栩如生、穿云破雾的飞龙,集中体现了一种庄严、向上的美,巨龙腾飞的民族精神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把学生曾学过的《石灰吟》巧妙地与教学结合起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全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教师吟来抑扬顿挫、情调激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韵律美,并且领悟了诗人经受考验,坚强不屈,廉洁奉公、胸怀坦荡的崇高品德的美。“铁和铜”及“合金”教学,可以联系青铜器艺术;商代的司母戌大方鼎突出地表现了威严、神秘、活泼的崭新面貌,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的艺术标志。鉴赏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

5.揭示化学的真、善、美。只有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并运用于实践达到了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我们在教学当中就应当以大量的美的事物,如居里夫人不受利诱、侯德榜公开联合制碱工艺、许多化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投身于祖国建设等,使学生懂得只有现在勇于探索,严谨治学,将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才算是真正的美。

篇5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班委会;三位一体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一个学校要良好、有序、和谐的发展,与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优劣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要把一个班级培养成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又体现新教改理念,这就需要班主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管理。

一、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的首要任务。

新时期,未成年学生思想观念出现了偏差,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思想不断滋生,未成年人道德素质有下滑的趋势。这是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挑战,同时也鞭策着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即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作为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坚定学生的信仰。德育教育也可以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国情国策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等,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寓教于乐,体会成功之悦。还要注意,要实现德育目标,真正体现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在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中应注重情感投入,给学生以更多的“师爱”,这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只有给学生付出真挚的爱,做到“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与仰慕心理,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老师就能对“对症下药”进行说教,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要坚信,只有把博大爱心和高尚人格奉献给学生,他们才会带给我们更多感动,更多奇迹,甚至会换来学生美丽的一生!

二、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爱心。这种爱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班主任工作,二是爱你的学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里,要有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心态。有人以班主任为乐,有人以班主任为苦,特别是城市教师认为班主任是一个苦差事,责任大,麻烦多,吃力不讨好。把班主任工作当成是一种体力活,而不是一种脑力活。有的学校主要靠班主任津贴来增加吸引力、鼓励并调动积极性;也有的学校则干脆实行“轮流坐庄”的方式,以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把班主任工作当成格外负担,甚至精神折磨,自然很难搞好班主任工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这个工作,对它有兴趣,你自然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在当班主任的这几十年中,我就只是把做每一件事都当成是一种享受。”因此对于那些已经在这个岗位上的,你以前不爱,现在也要爱,实在爱不了,就转行。对于那些将要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也要问问自己到底爱不爱这个工作,不爱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了。因为班主任是一个很神圣也很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甚至是他们的一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奥秘。虽然学生的生命不是班主任赋予的,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种爱,是一种比母爱更高尚、更理智、更无私的情感。只有洋溢着师生互相愉悦的气氛,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爱教育、主动承担班级工作。公平公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因个人的好恶和学生的优劣而影响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尤其是对那些受过“病虫害侵袭的花朵”更要倾注热情、精心培育。切忌不能讽刺、挖苦、歧视、谩骂甚至体罚与变相体罚。我们在形容一个老教师很有成就时,就会说他“桃李满天下”,这种提法真是妙极,学生时代都被看做是花朵,通过老师的呵护,精心的培养,才能长成“桃李”。这个过程与老师付出的爱是分不开的。

三、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溃,因此特别需要心理辅导与重视。班主任要明确这种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应做好呆滞期和侵袭期的工作,这两个阶段时间不长,应当冷静地守候在当事人身旁,不要喋喋不休地劝慰。冲突期是班主任干预的最佳时期,应在这一阶段组织一切可以组织力量,让了解支持当事人、当事人又信得过的人一起来帮助,援助之焦点是帮助当事人必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让当事人有被遗弃和孤立无援的感觉。消化期是学生自我调整的最佳时期,班主任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止心理反复。还要注意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有些事情宜让同学知晓并帮助,如家庭遭劫、亲人亡故等。

四、采用“三位一体”法科学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三位一体”法就是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工作,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育方式。此法变教师与家长两方“密谈”为师生家长三方“恳谈”,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进入新的境界。三方恳谈时教师不可直接“告状”,如确实有“状”可告,要在气氛融洽后有分寸地讲出来,并与家长约定不能“秋后算账”。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将来要对家庭、学校、社会负责,以唤醒其“自律意识”,促其自我约束,激发其高质量生存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要多谈学生的优点、特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永远是受赏识的人,以此树立其“自信意识”,使之在体验赞誉中解读自我,振作精神,等等。教师在谈话中或结束后,要注意引导家长充分发表意见,鼓励学生恳谈认识与感受,以全面了解情况,增强教育效果。“三位一体”法的转化,既高度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大大增强谈话内容的透明度,又能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感动家长,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蕴含着教师的纯真爱心,应该用心去做。

五、班主任要学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