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现状

篇1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实验教学;作品;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5.011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软件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提升了多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艺术的交互与融合,同时也对多媒体设计在高校实验课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对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应用策略、多媒体设计的作品应用、多媒体设计的软件应用、多媒体设计在不同专业的应用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实验教学的水平,提升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1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应用策略

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设计应按照整体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等多个方面科学规划设计策略,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活力。

1.1 注重系统知识的建构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观点对学习与教学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建构主义的课程观是与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种课程设计理念。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事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以教学目标作指引,以大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探究与反思中注重多媒体系统知识的建构,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多媒体系统知识的实践操作性和社会应用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于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所应起到的积极功能。

1.2 注重分类教学的设计

进入大学校园前各地域或家庭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同。来自偏远山区的大学生接触多媒体信息技术偏少,实践机会也少,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为此,高校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设计时,应融入分类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采取个别化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努力补齐大学生间的差距,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1.3 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大学生上机的指导,培养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合理安排大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突出重点,不能过多过杂,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教学。及时发现并纠正大学生操作错误,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教会大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素材,共同精心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资源。教师还应对大学生的作品给予综合评价,鼓励创新。

1.4 注重学习情景的创设

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过程要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相结合。“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多媒体软件的设计制作要使用相应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包括文字、图片与动画、音频与视频素材的制作。设计时要注意界面简洁有序,进行情境创建。演示图文声并茂的作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悬念”,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能使学生在掌握软件功能和制作技巧的基础上,启发设计灵感,开拓设计思路,提高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2 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作品应用

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上。

2.1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原则

多媒体作品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作品的色调风格整体上保持一致,不要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内容上应相互衔接;其二,美观性原则。作品应避免颜色的搭配不当,使画面不协调,尽量选用丰满的字体,图文混排上做精心的安排;其三,重点性原则。作品背景画面色彩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清爽淡雅,与主题内容形成一定的影调和色调的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其四,艺术性原则。如通过合理的选择某种特效,产生局部动画,体现艺术性,吸引人们的目光;其五,协调性原则。如需加入背景音乐,应注意和主题内容相协调,节奏与韵律也均相适合。尽量选择清心、舒缓而又悠扬的音乐;其六,交互性原则。作品的结构设计要周到合理,增强交互性,达到与心灵的碰撞,发人深思,耐人回味。

2.2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要素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多媒体作品需先进行选题构思,接着进行具体制作,最后实现内容播放。多媒体作品设计过程包括信息设计、互动设计和视觉表现。加工制作过程要做到精益求精。制作出好的作品除了要有制作技术外,关键在于创意,即根据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所需,设计出符合规律,能激发观看者兴趣,同时揭示出所要表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多种形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对具体内容和操作应做研究,包括界面各元素与布局、页面的时间长度与切换方式、人机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的呈现方式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密切配合。作品设计还应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围绕主题需不断收集、选择、加工信息,从而实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信息化环境演示功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3 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的软件应用

多媒体创作软件包括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等,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等,网页制作软件如Dreamweaver等,图形图象处理软如Photoshop、PhotoImpact、CorelDRAW、美图秀秀等,音频处理软件Windows自带录音机、cooledit等,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等,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Director等。

3.1 PowerPoint2010软件的应用

目前PowerPoint2010软件是制作课件的常用的软件,简洁直观的控制界面令人耳目一新。作为演示文稿已能给人们带来很多活力和视觉冲击。新增和改进的图像编辑和艺术过滤,提供的内置图片修改器相当于有了isee软件的模块,能对导入的图片进行模板式修改。新增功能包括对图片色彩、艺术效果、图片样式和裁剪形状都很方便做变换并且选中某项预设能直观的看到最后编辑的效果,而这些功能却不会对原位置存放的图片作真正的修改,这样修改后不必担心原素材找不到。新增功能可使图片变得更鲜亮引人注目,也能使图片方便的应用某种艺术风格。它的艺术字效果也更丰富,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设计主题都新增了许多。PowerPoint2010可插入视频和音频。这使得它成为一款简单易操作且更能直观的表达你的创意优秀软件。可以说PowerPoint2010软件将Photoshop中对图片的部分加工功能和Authorware按某种路径运动的复杂加工过程在它身上能够直接应用却无需考虑其复杂的原创作过程,应用起来更具有便捷性和实用性。

3.2 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

每种软件有其突出的特点,譬如Authorware的设置按键交互响应,下拉菜单界面的设计,密码输入的文本响应方式等都是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所不能替代的。当然Authorware在艺术字加工方面可以说是没有,这就可引入其它软件如通过office办公软件中已加工出与艺术字应用相结合的word版面或演示文稿,当然也可以导入Photoshop加工的图片及艺术字。因为Authorware能有效地添加flas、声音文件、电影、演示文稿、word、gif动画,可以说Authorware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不同艺术效果加工出的作品在此软件上的得集成并有机结合,并通过合理组织编排流程线上图标,使得声音、图像、文字及动画得以完美的整合与展示。

3.3 Photoshop软件的应用

对于图片的内部细节的加工PowerPoint2010还是不能实现的,还需Photoshop来实现。如以前的旧照片由于保存不当,造成图像的划痕、污渍,我们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对其拍摄,再利用Photoshop修复画笔工具,用图像中的样本像素填充,去除岁月留下的斑点、划痕,这样可使图像恢复到十分自然和谐的效果。

3.4 音频、视频软件的应用

利用音频软件可以配以背景音乐进行人声的录制,美化声音,从而可为制作课件提供锦上添花的素材。当然还能进行声音切换效果和特效的制作。视频制作软件注重视频切换效果和视频滤镜效果,优秀的静态字幕或动态字幕会为整个作品增添艺术性,使视频内容更加连贯。而且视频特效有助于渲染影片气氛,影片中许多唯美的效果都离不开音频视频的特效。

3.5 Flash软件的应用

Flas是利用“遮罩+补间动画+逐帧动画”与元件(主要是影片剪辑)的混合物,通过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从而可以创建千变万化的效果,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网页动画制作软件。

通过掌握多种软件的加工过程,就有可能加工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当然,众多软件均有其各自特点,还需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巧。总之,要想出色的完成设计作品,需利用不同软件各自的优势,再将其巧妙地结合使用。

4 高校实验教学中多媒体设计在不同专业的应用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深化,多媒体设计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多媒体技术的渗透和应用成为了高校诸多专业实验教学的必然选择。为此,各专业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需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技能要求,进行具体的多媒体设计要求。

4.1 计算机专业的应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前述软件的基本加工过程,还应深入学习掌握过程控制函数的编写,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出动静结合、形式多样的课件或者是能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具有宣传意义小作品。

4.2 美术专业的应用

美术专业的学生还应专门学习更多的图形图像加工的软件,这样可结合多年的艺术鉴赏力创作出风格迥异的广告封面和海报,如能再配合二维动画及三维图形加工软件,还会构思出更奇特的效果图,使科技与艺术得到融合和升华。

4.3 体育专业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解决教师讲解和示范的难点,改进传统的教学单一,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视觉去观察和理解动作,从而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为此,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多媒体实验教学应用不足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优化多媒体设计运用的实验平台,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积极作用。

我校已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到各个不同的专业。使得多媒体部分软件得以推广和应用。就今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机试100分各小题分值如图l所示。

上表可反映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说明在学习课时量分布不足的情况下,某些知识难以达到熟练掌握,故应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从各学院班级整体答题情况来看学生们对于office办公组件word文字设计和段落排版掌握的较好,excel电子表格加工方面还有待提高,ppt演示文稿按要求设计方面也已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初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和大一的继续深入学习普遍熟练掌握了office常用办公组件。由此可见,多媒体软件是需分阶段学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

普及多媒体知识到各个专业,才能更好地将各专业学生的特长通过课程考核和作品设计得以体现,并将多媒体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高校根据各专业针对自身的特点,积极开设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高校教师仍需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多媒体技术的自主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今年我校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已针对音体美学生的个性和专业特色,对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掌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阶段制作小作品和大作品,并结合平时成绩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创造力。

篇2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生源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54-01

国内高等院校中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从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创办之初,到现在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这门专业,而且现在仍有很多高校还在积极申报开设这个新兴专业。这个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和复合,这是以前艺术设计课程所不曾涉及到的,这势必会对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出更为严苛的挑战。所以本文将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和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一,从生源结构来说,国内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分为纯理科招生和艺术类招生两类。对于理科生来说,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需要掌握计算机等相关理性思维的软件等课程知识,这对于长于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很合适的,但对于培养这部分学生艺术感性思维和艺术基础能力就显得有些问题。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因为之前无任何艺术造型方面的基础,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和负面情绪,这无疑会对之后的技术层面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肯定是其优长所在,而他们之前学习的素描、色彩等基础类课程如何把传统媒材表现思维方式转化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面的思维是很多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这两种生源类型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各自不同的重心。对于艺术类学生,应该在媒体表现、界面、文学创作、动画、外观设计、影音等领域加强教学,而且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往往强于理科生,学生的就业很多都是针对于动画公司、动漫产品营销、网络游戏公司等行业,这些行业对从业者的艺术创新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所偏重艺术创新能力。而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数据库、软件编程、英语、应用软件的学习能力更加突出一些,所以技术操作性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更重要一些。

第二,教学内容名不副实。很多高校的师资队伍都是从原来从事传统设计方向的教师组建来的,因为这部分教师大部分接受的都是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计算机教育,很多教师对这门新兴学科也并不了解,于是在教学中就存在“旧瓶装新酒”的教法。因为这个学科涉及有信息设计、网络传媒以及人机界面、多媒体、交互设计、游戏、动画等多个方面,所以这就决定了这门新兴艺术区别于传统的绘画、雕塑和简单的平面设计,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想当然的就把这门专业与传统的平面设计类的课程设置相混淆,也开设了大量的设计类的基础课程,比如色彩构成、设计素描等,而且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还占有相当多的课时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于学生长远的艺术发展是打基础,但实际上这也削弱了这门实践型应用型学科的专业特点。要么重技术操作,要么偏重基础美术教学。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与其他院系甚至是其它学校的合作,优势互补,因为一个教学单位的软硬件设备都是有限的,盲目扩大规模或是增加教学资源投入肯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整合学校内部之间的资源,比如在软件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工业设计系、电信系的老师来教学,更可以加强与其它院校的相关优势专业合作,这样再结合传统艺术设计系中的动画、玛雅等软件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更深入,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成本,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篇3

摘要:文章以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社交媒体下阅读特点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了基于微博和微信这两种主流社交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并针对微博阅读推广、微信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社交媒体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沟通方式,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经历、感悟成长、聆听声音,并将其逐渐固化成一种自主行动。当前基于移动平台的数字阅读正逐步兴起,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一个重要媒介,高校图书馆在工作重心转变过程中,把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这归功于阅读推广的开展。鉴于社交媒体对用户阅读习惯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将社交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成为诸多图书馆的共识。

1.社交媒体下阅读推广

1.1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

1.1.1回归图书馆基本属性的需要。文献载体形态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阅读在启迪个体心智、开拓个体事业、推动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而文化功能是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传统“重藏轻用”的观念束缚了图书馆管理者的手脚,图书馆营销更是一件“稀罕事”,更不用说去发掘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在面临最为严峻的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图书馆举办了“读书节”“微书评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以期重新获得读者的青睐,这些活动不论内容、形式如何,实现了纯信息输出到文化传承的转变,是对图书馆文化基本属性的回归和重视。

1.1.2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在组织架构、服务范围、人力资源等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对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最好诠释。图书馆的物理形态、人员构成、功能、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主要价值已不再是其拥有的海量文献,而在于依托文献提供的各类服务,特别是在文化建设领域有所作为。

1.1.3社交媒体等技术不断出现所带来的生存压力。社交媒体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发展的速度却超乎想象。纸质媒体时代,读者习惯于通过直接阅读纸质文献的方式来满足阅读需求,所以图书馆的入馆人数及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网络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成为一种主流,图书馆为了应对这种冲击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人馆人数虽然没有减少,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却持续降低。此外,网络的出现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垄断地位土崩瓦解,强大的搜索引擎以及网络百科全书已经取代了图书馆在信息来源中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不得不面临存在和发展的危机。

1.2社交媒体下高校读者的阅读特点

1.2.1社交媒体的特点。社交媒体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和平台,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个体之间的一种有机链接,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时代个体的个性化社交需求。社交媒体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给它带来了十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微博、微信的用户群体都以数亿计。社交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及时和精准的特点,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内的社交媒体,能够起到富媒体传播的功效。此外,社交媒体如微信本身具备十分强大的可扩展性,为机构和组织使用社交媒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2社交媒体下读者的阅读特点。社交媒体的涌现深刻改变了读者的阅读特点:①阅读趋于碎片化。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内容篇幅都比较短少,如:微博在早期是一个只允许用户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后期在字数上有所扩展但总体依然比较短少,微信同样也是如此。篇幅的短少性决定了社交媒体上的阅读内容较为浅显、零碎,阅读总体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特点。②阅读的主动性和分享性增强。社交媒体是熟人、陌生人社交而组成的一个虚拟平台,平台上的内容以读者感兴趣的领域为主;在阅读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复制、收藏、转发到朋友圈来实现对内容的分享和赞赏。③阅读的移动性和浅显性。各个社交媒体的使用更多地依附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读者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实现移动式阅读。社交媒体的阅读内容层次比较浅显,主要是以“心灵鸡汤”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些领域为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须进行过多的思考,内容上讲究趣味性,而学术类研究的文章很少。

1.2.3社交媒体与当代大学生。高校图书馆面向的读者群体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社交媒体承载内容的浅显、短少及对个体心灵的慰藉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社交媒体中的内容采用了图片、声音等形式来进行表达,其语言风格较为活泼,更容易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社交媒体也具有分享、及时传递的功能,可实现内容的快速分享、传播。

1.2.4社交媒体对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将社交媒体运用于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契合了读者的使用习惯。读者只要进人社交媒体就可以看到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更容易使x者关注和接受,同时通过精细设计内容的推送可以弥补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问题。②扩大了阅读推广的受众面,完善宣传效果。社交媒体的用户群体十分庞大,宣传内容在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更易于实现宣传目标。③改善了图书馆的形象,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问的距离。新技术的采用能够更加贴近读者,使图书馆更具时代感和亲近感。

2.社交媒体与高校阅读推广的结合

2.1社交媒体下的阅读推广现状

微博和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受众面广、用户使用率高、信息接收度高,并且具有即时同步性及信息的到达率达100%的特点,且都是作为用户信息沟通、传播和分享的平台;不同点是微博起源于传统的博客,而微信则是中国人创造的一款社交媒体且具有更为强大的朋友圈。当前利用微博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活动包括以下几类:①资源介绍及利用。主要以微资源、微书评、微分享、微图片、微话题为主。②微宣传。包括业界新闻、活动公告、日程安排等。③微服务。具体包括好书推荐、微电影分享、读书节、读书沙龙、微讲座等。

社交媒体出现后,一些高校图书馆积极地将其应用于阅读推广实践活动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堪忧。以清华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为例,截至2016年3月23日,其官方微博拥有粉丝48,542人,微博条数6,538条,关注微博的有387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开放的微信公众号将社交媒体应用于“读书节”活动的宣传中,通过后台统计,2016年2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期间总的点击次数为17次,同期消息发送次数为7次,发送消息次数为10次。尽管从数字上看各个图书馆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实际效果较差,但由于社交媒体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应用的时间不长以及社交媒体对读者生活、学习的逐步渗透,社交媒体应用于高校阅读推广工作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社交媒体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办了官方微博和微信的图书馆较多,同时开设的大学亦不在少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12所“211工程”大学中同时开通微博、微信的有52所,其占比为46%。基于社交媒体进行的阅读推广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喜忧参半,存在着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①缺少主题化的“微语录”、一体化的“微体系”,这是很多高校微博阅读推广共同存在的问题。主题化标语的缺失使图书馆的定位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很难明白图书馆微博、微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②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平台,都涉及平台内容以及相应平台的设计问题。现有的微博、微信推广平台更多的是把图书馆网站搬到了社交媒体上,没有实现对社交媒体特点的有效挖掘。③宣传推广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官方微博、微信以后,虽然在平台的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实际的效果却不甚理想。④微信、微博的管理问题。现阶段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起与社交媒体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其中一些高校图书馆还面临着微博、微信这两种社交媒体如何融合的问题。

2.3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改进策略

为更好地发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高校阅读推广中的作用,笔者针对当前微博、微信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①瞄准社交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定位构建推广规划。高校图书馆需要对阅读推广工作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明确各个阶段的主题,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微语录”与之相对应;在高校线下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开展有人文关怀的主题,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官方微博的“泡图书馆才是正事儿”,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注意,产生心理层面的共鸣。因此,在社交媒体阅读推广活动中要喊出口号,点亮特色。②“内容为王、颜值担当”,社交媒体将“眼球经济”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极致。社交媒体中的内容及版式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具体的阅读推广过程中注意微博、微信内容的搭配、构思,能够紧密契合当代读者的阅读特点,如:图书馆可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用较为诙谐的语言尝试对热播剧进行点评;在具体的版式设计上要体现出浓浓的地域风、文化风,打造属于图书馆的个性风采。③加强考核,实施病毒式营销。高校社交媒体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活跃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保持,通过忠实粉丝的口碑、朋友圈进行病毒式的营销,也可以通过“校园快闪”“二维码扫码有奖”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激起广大师生的好奇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推送,实现病毒式营销。④构建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科学管理制度及运转体系。微博、微信平台初期建设的难度不大,热莸陌才乓约昂笮日常管理才是确保其建设有所成效的重要环节。现阶段诸多高校的微博、微信管理是一种不规范管理,其表现为内容随机、更新缓慢、对读者留言回复过慢等,直接影响了读者的使用体验。通过科学管理制度以及运转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依托专人负责、科学、有序管理实现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渗透与变革,从而利用社交媒体的特点将读者重新纳入图书馆的影响范围内,最终实现高效阅读推广的目标。

篇4

关键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研究

一、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体现在营销环境的变化。一是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汽车巨头进行合资或合作,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提出,在管理思想层面上促使了客户关系管理概念在汽车制造企业实践中的出现。二是汽车客户差异化需求的拉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技术的变迁,消费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同时客户对企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些都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客户关系管理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三是市场竞争的加剧。当今世界,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和客户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关税降低后,更多的国外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客户分流现象就很严重,企业之间为留住客户而展开竞争,如果不能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就将面对客户资源的丧失、盈利能力的萎缩等难题。差异化竞争导致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取得竞争优势。四是新技术的推动。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提高,汽车企业要建立和客户之间的长期关系,双方之间的双向、及时沟通是先决条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Internet的普及使得这个瓶颈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实践终于启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使现代的客户关系管理才能成为可能。同时,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为汽车企业带来以下效益:一是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客户保持率。据研究,企业的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而这20%的客户大部是老客户。同时开发新客户的费用成本是维护老客户成本的6倍至8倍。二是改善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向客户提供主动的关心,根据销售和服务的历史纪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知识库的支持下向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通过在线磋商等,并根据汽车客户的特点,较好地实现存货水平和订单处理方式。三是提高效益。借助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客户的一次“点击”就可以完成多项业务。四是扩大销售。客户关系管理能使销售的准确率和客户的成功率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提高,销售的扩大便成为必然。五是口碑效应。据相关人士研究,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3个~5个潜在的顾客,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客户关系管理等于企业花最小的成本去做最有效的广告。由于汽车技术升级带来的价格提升和汽车客户在购车时对汽车实用性和品质的要求,使得口碑宣传在汽车企业的营销中尤其明显。

二、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网络的主流应用,大量消费者聚集于此,使得企业很难忽视这样的一个意见集散地。如果企业缺席社交媒体,可能因此错失大量用户。同时,无法对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进行维护。 其次,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不仅要关注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还要注重消费者之间的互动。社交媒体绝大部分的用户群是像消费者这样的草根群体,他们利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在于结交朋友、获取信息、娱乐。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受企业控制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可能包含关于品牌的信息,因此,企业不仅要展开与消费者的互动,还要注意消费者A和消费者B之间的互动。加入消费者的舆论场,与他们展开真诚沟通,是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一个做法。 第二是社交媒体强调消费者的参与。社交媒体是一个典型的UGC,即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用户的参与是社交媒体的生命。过去,消费者如果要参与到与企业的沟通中,只能通过客服电话、网站留言或经销店留言等手段,对品牌的参与程度有限。但在社交媒体上,品牌作为用户的朋友,邀请消费者对品牌的发展提出建议,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变得十分容易。社交网络的出现给品牌厂商一个好的途径去听取消费者反馈并和消费者交流。比起传统采样调查,品牌社交媒体可以做到样本更大而花费更低。第三是社交媒体上主要的信息与品牌无关,与企业无关。社交媒体首先是一个用户进行社交、交换信息的空间,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

三、结语

正因为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障碍,但同时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求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这些障碍,让全体员工都有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企业文化,并通过业务流程的变革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中体现这种理念。

【参考文献】

[1]张荣梅,孙洁丽.论客户关系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建设[J].经济经纬,2015(06)

篇5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社交媒体凭借其自身优势和媒介环境优势,给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本文以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完善社交媒体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校;传播内容;校园文化;社交媒体;对策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建设已初见成效,社交媒体给校园文化传播带来了强大推动力。新媒体具有“平民参与,自发传播、分享和互动,即时性,海量信息,操作简单,虚虚实实、真假末辩、良莠不齐的特征。”[1]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导致社交媒体传播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传播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使传播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高校要积极进行社交媒体传播建设,一方面规范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广泛推行媒介素养教育,趋利避害,让校园文化传播不断融入新媒体环境,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传播内容的社交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内容表层化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是整个传播过程的最核心部分,其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特定的校园文化内容传送给学生,让他们注意、理解、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2]目前,传播内容表层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往往属于表层文化,例如自然人文的景观、校园建筑、教学设备,校园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不仅易于传播,也往往受到传播者的青睐,传播效果也好。而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往往难于传播,这种深层文化的心理穿透力较弱,它需要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长期传播积累,方能体现效果。因此这往往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短板,是传播的难点,但是深层文化是一所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真正精神内核,恰恰是需要传播的重点。其次,由于社交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自身的特点,其、交流的传播内容往往十分简短,它呈现的是简洁的“快文化”,因此在有限的文字或其它符号的表达范围内,传播者很难表达出较为深层的涵义,这是信息传播的表层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传播内容同质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高校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展了校园文化传播的内容,社交媒体上的校园文化信息实现了随时随地更新。新闻传播方式也丰富多彩,有简讯,有深度分析,视听兼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齐全,[3]可以让高校师生有选择地接收任何方面的校园文化信息,同时不会对不同社交媒体报道的同一校园资讯有过于重复的感觉,但在目前实际传播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稿多用、缺乏深度、不能根据社交媒体特点用稿等问题。传播内容的选择往往过于单一,经常反复推送个别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也不经修改就将相同的稿件,传播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传播效果。

(三)传播内容碎片化校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应是分散的,要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传播要有系统,要明确传播目的,只有这样传播者才能依据传播目的规划传播内容。同时,在高校发展的不同时期,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也不应相同,例如学校起步初期,传播内容应着重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信息,保证学校生源及初期发展;而当学校进入成熟期时,校园文化传播则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信息的积累和沉淀。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媒体传播带来信息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很难整合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目前很多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往往不成系统,管理者没有近期及长期规划,盲目地进行传播,造成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不同媒介的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相互之间没有配合,内容也零星分散,这种不成整体随意性地传播往往无法达到传播目的。

二、社交媒体传播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高校的社交媒体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仍受到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阻碍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影响了传播效果。

(一)传播内容受多元文化冲击多元文化冲击是影响高校传播校园文化内容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交融,网络文化逐渐渗透,我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校园里,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多元文化冲击造成的价值观冲突中,学生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校园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工作成员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探索精神且积极向上的特点,很容易接纳外来的思想,但分析批判能力不强,当遇到传统文化中的问题和矛盾时,容易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片面的看法。此时,如果学校对社交媒体传播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过程的管制,社交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很可能会出现与核心价值观背离的信息。此外,当今非主流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应有的效果。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的每个角落,网上很多低俗文化意识形态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校园媒体传播的高雅文化并不感兴趣。没有受众就会迫使校园文化社交媒体试图以各种娱乐的夸张的庸俗的形式来展现文化,以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进一步使学生的价值观陷入了追逐现实利益的误区。

(二)传播内容受传播者个人素质的约束传播者在社交媒体传播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新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文化信息传播的质量。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管理者是否具备优秀的新媒体战略眼光,是否重视对社交媒体传播的经费、技术投入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新媒体修养,对社交媒体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作为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力量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直接限制了校园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完善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内容的对策

解决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遇到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传播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加强传播队伍建设以及整合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资源等方式提高传播效力,进而使高校校园文化传播更加畅通,效果更加显著。

(一)完善校园文化的传播内容首先,在传播中应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努力从多个视角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的物质文化,着重传达学校所具有的深厚、广博的文化气息,例如通过学校的园林绿化、教学楼及名人雕塑等设施的介绍,提升学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和归属感。同时,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同质化问题,要根据不同的社交媒体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文化信息进行传播,不断丰富其内涵。其次,在传播中应强调制度文化的意义。在传播制度文化过程中,应着重传递给受众学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及群体行为规范及其教育意义。再次,在传播中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弘扬。一所高校其文化核心在于精神,高校在发展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和特点,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塑造独特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关怀精神,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积极乐观的氛围,在思想上、行为上和道德上与本校的精神文化相契合,提高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度。要深挖精神文化的内涵,避免传播内容表层化,通过对于深度精神文化的传播,逐渐积累形成校园文化底蕴。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交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系统化,即制定统一的指导思想及清晰的传播脉络,让传播的内容自成系统,不同的社交媒体传播作为其系统的一个分支,统筹规划,这样可以避免网络信息碎片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二)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于让更多受传者理解和认同校园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创新传播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新传播文化的表现形式。社交媒体作为一种快节奏的媒体形式,长篇累牍只会让用户反感,高校的学生往往浏览信息喜欢简洁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则会吸引他们的眼球,使他们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要改变传统的严肃的表达形式,使信息表达更加活泼更易于受传者接受。社交媒体可以融合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传播者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例如通过生动的微信、微博语言及歌曲推送等新的尝试,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第二,创新传播的符号形式。通过加入一些新的符号形式,用其补充、替代文字符号,使传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简单易懂,调动受传者接受信息的积极性。例如,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可以插入声音符号、图像符号等等,把这些符号加入到所要传达的内容中,多样的表情符号,校园文化的传播便不再那么无趣乏味,情感表达也更加丰富,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加强社交媒体传播队伍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传播者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自身优势和媒介环境优势,加强社交媒体传播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社交媒体传播人才的同时提高校园传播者的新媒体素养,才能营造一个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的社交媒体传播队伍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及学生骨干。一是管理者要做好“把关人”,要把握本校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理论水平,重视对新媒体传播的投入;二是教师树立正确的传播观,把握舆论的正确方向,作践行社交媒体传播观的楷模,引导学生思想和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加大对学生骨干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新媒体素养,发挥引导作用。

(四)整合校园社交媒体传播资源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由不同部门管理,校内各媒体都有独立的班子和通讯员队伍,各自采写稿件。这种现状不仅常发生新闻简单、重复、撞车等现象,而且还极大浪费了校园媒体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4]因此高校可由宣传部统管,成立全媒体中心,将电视台、广播台、新媒体、记者团、校报编辑部等整合旗下,优化信息结构,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校园文化传播的效率,增强学校对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的控制力从而实现传播的系统优化,形成校园文化全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孙岳.新媒体能为我们带来什么[J].中国科技信息,2011,(06):131—132.

[2]殷莺菁.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

[3]王贤修.作为内部传播的高校校园媒体的整合与架构[D].山东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处理;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214-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w,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now the mainstream of society. Mainly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Multimedia in bring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at the same time, als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Multimedia has quick upd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system. Thu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now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must to explore of th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了进一步了解多媒体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们就要对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多媒体具有识别声、像、图的功能。多媒体是由单媒体组成的,主要包括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储存媒体和传输媒体五个部分。本文主要从多媒体的功能角度出发,探讨当代社会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图像合成是多媒体常用的一个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对多媒体的设置编程,构建出二维的图像空间。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 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制定好图像的大小、颜色、版式。这一部分主要需要专业美术人员的参与制作。

2) 采集图片素材。使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对所需的图片内容进行选景拍照。整个过程最好由专业的摄影人员进行操作。然后将所得到的素材传入到计算机中,并对多媒体图片素材进行筛选。

3) 进行图片处理,合成和编辑。对筛选出的图片进行合成修饰和编辑。按照客户的需求,将二维的图片进行处理。

4) 在图片中加入特效文字。图片处理完成后,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加入一些特效的文字。特效的文字可采用透明、火焰等二维文字,也可采用立体的形象生动的三维文字。

利用多媒体进行图像合成与编辑可以应用在摄影图片、宣传广告和商业用途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 多媒体与三维动画

现代动画的制作都离不开多媒体的制作合成。动画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二维或三维的动画图像、配音、字幕和背景音乐。通过动画制图软件,构建立体的三维动画,使其运用到商业广告、宣传片或动画片制作中。动画对于多媒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它所需要的素材内容信息量较大。而且现在对动画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三维动画,让三维动画的虚拟空间更加接近现实空间,是现在多媒体动画制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成为了现在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3 多媒体与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教育只限于黑板教学,费时费力。教师不但要提前备好课,在批改作业方面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多媒体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校。上课前,教师们的备课只需要制作PPT课件来准备所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能省去在黑板上写版面的时间,还能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教学的内容。多媒体的课件一般采用图、文字和视频的方式展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同学们能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另外,也能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下课后,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写作业。写完后发到老师的邮箱。这样,不但能省去批改作业时,众多作业本的烦恼。还能提高批改的速度。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的选择了互联网的沟通方式。微信、QQ和MSN等社交软件,方便了人们的交流沟通。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可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传达。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和增加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4 多媒体与管理信息系统

多媒体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条件。多媒体给当代的许多管理方面带来了不小的价值。例如,利用多媒体,我们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在刑事案件的破案中,这些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破案的关键。我们在出行时,各种售票服务窗口都与多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办理银行业务时,金钱的存入与输出都离不开多媒体的服务。所以说,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离不开多媒体,因此,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是当近社会不可小觑的问题。

5 多媒体与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使用的人数正在快速增加。因此,利用多媒体制造商业服务价值也越来越多。例如,现在常用的社交软件,微信、QQ等利用人们的交流沟通的需求制造的一个服务平台。随着人们的需求,这个服务平台的内容也在逐步的更新。如微信的红包功能,增加了人们交流的乐趣,也方便了人们之间的金钱流通。还有一些服务软件,像滴滴打车、饿了么等软件,都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和解决餐饮等设计的软件。这些软件不但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给一些网络公司创造了商用的价值。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 多媒体与科技的发展

众所周知,多媒体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多媒体的支持与运用。现在的一些科学技术,如航空航天的应用操作技术,都是是多媒体为基础的。 多媒体运用它的储存、编制、设计的功能,对专业的技术进行操控,才能使得这些技术得以研发。未来,我们要持续重视多媒体的发展,开拓创新,为科技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7 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注点。多媒体的发展更多的是来自当今社会的需要。多媒体给现在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想要发展多媒体,必须要将多媒体理论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探究的课题,走上科研与需求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当今社会需要探究和发展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 王强.电子分色机原理与技术[M].武汉:武汉测绘大学出版社,1993.

[3] 金惠娟,吴东,张晓式.微机动画制作的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4,11(3):8-17.

[4] Petra H. Synchronizing the presentation of multi-media objects[J]. Computer Communication,1992,15(9):557-564.

[5] 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与发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篇7

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正在帮助培育一个遍布全球的大型充满活力的消费者社区;各家企业也希望在组织内部复制其成功模式,以促进员工更有力地合作。

协同软件市场发展迅速,根据Forrester公司的报告,仅去年,就有52%的企业及机构开始投资这个领域。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建立企业内社交网络的过程一直令人失望。根据Dachis集团的调研报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反映,仅仅10~20%的活跃用户能积极利用企业内部社交平台。

对企业社交的质疑从未中断

社交软件的部署通常作为一个垂直平台,独立完成。因此,业务人员很难理解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企业最终利润,而且企业内的社交网络不像其他业务应用平台,例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没有办法找到社交平台与有形的商业利益间明显的直接联系。

许多高管甚至把社交媒体看成一种“分散员工注意力,令他们无心安于本份工作……诸如此类的想法也正是他们认为对社交媒体需要加以控制,而不是再追加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Gartner公司的马克·麦克唐纳认为,社交媒体的倡导者和企业高管所面对的关于企业内部社交网络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究竟要不要社交,而在于企业内部社交网络的正确结构是怎样的?

如果不能捋顺社交网络和企业业务的关系,可能致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没有明显的商业应用的情况下,就不必引入

如果不引入,就没有内容产生

如果没有内容,更不会有相关的商业应用案例

实现企业社交存在发展瓶颈

SAP公司的企业社交软件业务主管萨米尔·帕特尔在其关于社交商业现状与发展博文中指出,“我们并不具备完整的知识和技能来定义、传播、实施我们所宣称的‘社交化商业’,这是基础条件。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在机会。”

许多观察家都认为,提高社交媒体利用率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与其业务流程和商业价值的连接。据Forrester研究表明:“在那些已经开始引入企业社交网络解决方案的企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调查数据表明,缺乏商业价值(46%)以及缺乏整合工作流程与业务应用程序(50%)成为两项关键的障碍。”

根据Venture Beat发表的预测,2013年是“单一商业社交软件倒闭年”,因为“只有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沟通才是有价值的沟通。”

成功部署的四项原则

为了更好地协调企业业务与企业社交的关系,同时成功地予以部署,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第一:无缝整合社交与业务

社交软件应该是这样一种工具,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可以用来帮助你顺利开展正在执行的工作。它应该解决一些离散问题,而且直接改善现有的业务绩效指标。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停留在“替代电子邮件”上,而是要让商务人士更加高效地工作。

企业需要详细了解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哪里最需要这种协作方式,也更有意义。比如,销售人员的协作方式必然不同于人力资源团队。

协同工作应该是现有工作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应该可以直接从每天使用的CRM应用系统进入协作平台。

根据Forrester的报告,连接到CRM系统中的信息流将会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而连接到社交业务平台的CRM系统可以将业务层的信息及时选择提供给最佳销售人员,更可改进销售人员的销售方式。

集成协作在金融领域也是非常有用的,各种企业或组织都经常需要应对很多看起来很奇怪的票据。不管是某些数据丢失,还是出现意料外的发票,应对这类发票异常处理的过程,则需要很多人共同协作,尤其是在审计过程中更需要及时顺利解决这些难题。预算则是另一个关键的金融业务过程,需要与不同组织的很多人员通力合作。使用协作工具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将会实现更好的财务管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社交化企业的概念表面。

第二、选用正确的工具

仅仅采用当前那些功能很全但深度不够的协作工具是远远不够的,如feeds、论坛、博客或维基,这些只是提供简单的应用程序接口。社交网络工具对那些希望广泛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员工来说,是最佳解决方案。

比如,营销人员寻找见证客户。但是如果见证人一下子就收到几十个回复,他会怎么办?他就需要在所有回复中找到两个或三个最好的答案的人,然后再与他们合作,收集更多数据信息,分析排列不同的可能性,最终作出决定。

这类合作需要不同的协作观念来适应更为专业的重点工作任务,例如,协作过程中的优势及劣势对比表、排名、议程创建等等。将社交平台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从而可以简化协作平台界面,任何时刻只给用户显示最重要、最恰当的工具,使之更容易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例如,销售副总裁并不关心社交网络的普遍价值,他们更希望看到协作学习工具如何有助于加快新入职销售代表的学习周期,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比其前任更加高效。社交工具公司成为销售前沿的另一种工具,提高销售业绩。

第三、争取更具主动性的初次经验

为了迅速启动项目,企业内部社交系统应该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各种信息。除了员工自己已建立好的社交网络以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内部系统所产生的大量信息,提出明智的建议。例如,根据员工的角色以及在企业中的位置,人们可以自动加入到某些类型的群组,推荐可关注人员、可阅读文件、培训课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应该可以不断地学习所积累的数据,从中归纳总结并不断提出恰到好处的建议。社交首页可能作为动态的更新区域,而不是在浏览器中跳转到一个新页面。

第四、普及简化社交应用平台

当今很多企业内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庞大的企业级系统。将企业社交平台整合到业务流程当中,也意味着按照不同的需求,可轻松地与企业内外部本地部署系统整合,甚至通过移动设备轻松接入。

业务转型的良机

篇8

陈韬文:传播学范式的转移——对数字化和全球化影响的反省

西方传播学认为,信息的传播是通过信道由信源编码、受者解码、受者反馈再到信源编码的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而在数字化媒体深入发展的当下,传播的过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第一,信源和受众的边界趋向模糊。传者既是受者,受者也是传者。第二,信源和受众之间的反馈加快,从延时到及时,速度越来越快。第三,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渠道不断混合、日益丰富。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以及传播模式并未发生改变。传播过程的变化不是传播过程的改变,而是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的变化;不是产生了新的传播的要素,而是改变了信源、渠道、受众、反馈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在人际传播层面还是组织传播层面,不论是在社会、国家传播层面还是全球传播层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新媒体影响下全球传播中权力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去中心化不断增强;第二,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在文化帝国主义影响下,文化有单一化趋向,但是文化的混杂性则是更主要的方面;第三,国界依然存在,然而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刘冰:人即传媒——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平台

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现状,SNS社交网站将互联网平等性发挥到极致,通过对传统媒体、Web2.0和SNS的对比可知,Web2.0时代,把关人作用减弱,传播门槛降低,传授关系颠覆,草根阶层获得更充分的传播能力,同时信息过滤机制缺失,造成互联网信息过载,而到了SNS社交因素融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过滤机制,也就是以用户的社交网络为基础筛选信息。由于SNS提供了高效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有效的信息过滤机制,“社交化”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并融入到各种互联网应用中。SNS的出现使“六度分割”理论出现了变化,互联网的出现正史无前例地破除物理距离,随着Facebook的出现,用户之间的平均距离缩短到4.74人,而在一些地方甚至更低。

微博是网络新媒体特性的极致发展,微博有三方面特征:一是碎片化,碎片内容使写作门槛进一步降低,碎片时间和微博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等特点,降低了微博的阅读门槛;二是互动性强,具有评论、转发、群主等多种功能;三是轻便、简单,它的形式简单,功能强大,用户体验良好。例如姚晨的微博就说明了单个微博名人的传播力可以媲美传统媒体。

张国良:多种声音,两个世界——中国舆论生态观察

为了了解媒介现实与受众现实之间的关联,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对媒介议题、媒介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以“媒介素养”为主题,面向一般大众,以上海市民为对象进行了调研,具体了解三个问题:第一,媒体使用与媒体素养情况;第二,对新媒体的认知、评价与感受;第三,新媒体使用对媒体素养的影响。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的研究方法,把样本分为两组,一组为基本学历组,另一组为较高学历组。首先,对他们实施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分析。紧接着再通过小组访谈,进行定性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媒体显著改变了受访者的媒体使用习惯与生活形态,他们已离不开网络。第二,虽然新媒体的使用频率已明显高于传统媒体,但他们仍对传统媒体中的电视较为信赖。第三,在新闻渠道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年龄较大的女性主要收看电视新闻,而年龄较小的男性更多阅读网络新闻。第四,在媒体素养方面,新媒体使受访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知识面更宽广,但依然存在刻板现象、将新闻等同于现实、对媒体参与不够、相信权威等问题。第五,在新媒体感受与评价方面,受访者对新媒体的评价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第六,总体而言,新媒体带给人们更便利的生活、更丰富的信息,并提供个人对大众发声的渠道,有助于提高民众的基本媒体素养,较高学历组的媒体素养分数总体高于基本学历组,但并不显著,也许,新媒体使用有助于缩减教育程度造成的差距。

孟波:社交媒体对媒体传播的影响

受众对于微博存在十大质疑,包括谣言、负面情绪、碎片化、认证身份虚假、盈利模式、粘性不足、管理过分严格、社交性差、用户关系薄弱、获取信息的成本高等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将受众对于微博的质疑一一消解。新媒体对时效性和空间性的追求已经进入了全时性和全域性的阶段,同时,由于许多突发事件都是由网友最先报道,新媒体也显示出全速传播的特点。此外,新媒体由于其视听一体的优势成为全媒体和全渠道的代名词。最后,在受众接受信息的角度来看,新媒体也已经形成全互动、去中心化、去议程设置化的传播,受众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商业网站的发展完全是在商业体制下进行的,并且具有敏感、快捷的特点。同时,对于时下微博运营中的种种问题,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为错误找原因,让未来的新媒体向着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呈现新媒体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话题二:新媒体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胡彬:天涯——无处不在的相逢

天涯社区网站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健康、有社会价值、又有一定商业价值的网络社交平台。当前,网络媒体在反腐倡廉、提高言论自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等负面影响,因此,网络社区必须要有一定的自我净化功能,防止社会混乱,但是光靠自净功能无法完全避免网络的混乱和负面效应,必须要有相应的合理的网络管制措施才能使其回归理性。

韩国率先实行的网络实名制只是一种尝试,还没有绝对成功。网络实名对流量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天涯自从推出所有新注册用户必须通过手机认证的举措后,使得流量由原先的7万~8万下降到5万~6万。但是,秩序比流量更加重要。

童兵:关于当前新闻宣传若干问题的六个思考

篇9

平台融合的成功案例

怎样才能做到在平台方面的“深度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彭兰认为,全媒体融合业务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在同一平台上特定主题报道中的多媒体手段的深层结合;其二是各种媒体平台的报道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全媒体新闻既意味着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也意味着多种平台的利用。③美国媒体同行最近几年较为成功的平台融合实践或许可以为对外传播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

案例一、多媒体手段深层结合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经营的KBIA广播电台(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基站)记者雅各布·芬斯顿(Jacob Fenston)于2011年10月8日播发的《风灾6个月后,乔普林市路跑爱好者重新振作起来》(Six Months After the Storm, Runners in Joplin Get Back on Their Feet )便是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网(National Public Radio,简称NPR)的平台上通过文字、图集、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深层结合的报道。

2011年5月22日,密苏里州乔普林市曾遭受龙卷风侵袭,导致161人死亡、1150人受伤,全市1/3被毁,直接经济损失约28亿美元。奥巴马总统曾亲赴灾区视察,并称之为“国殇”。④因此,灾后重建是围绕该市报道的一条主线。然而,芬斯顿选取的并非楼宇建设、道路翻修等常规题材,而是聚焦在了一群参加该市第二届“母亲之路”马拉松比赛的路跑爱好者身上。通常情况下,业余马拉松赛前训练需要18周,这就意味着路跑爱好者应在风灾后两周左右开始训练。但很多人的跑步装备连同房屋都被龙卷风摧毁了。

“对于路跑爱好者来说,跑步是一种常规;回到原来的跑道上是风灾后重归正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拉松比赛恰好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芬斯顿说。⑤

共有来自六个国家以及全美25个州的600名选手参加了马拉松比赛。芬斯顿在参赛的同时携带手持录音机,沿途采访了部分参赛选手,收录他们急促的脚步声,倾听他们气喘吁吁地回忆风灾前的生活、对跑步的热爱、对失去家园的惋惜,以及外州参赛者对乔普林灾后重建的支持……参赛者通过同期声传递出的真情实感被记者浓缩在了八分钟完整版和三分钟剪辑版广播报道之中,分别在KBIA和NPR播出;包括消息、特写、采访手记等与该报道相关的文字、图集及音频文件则在网络平台以多媒体专题形式呈现。芬斯顿因其在该报道中对声音的运用而获得了2012年爱德华·莫罗(Edward Murrow)奖。

案例二、多媒体多平台深度融合

代表美国新闻报道最高荣誉的普利策奖在突发新闻报道(Breaking News Reporting)奖评选上,则充分体现了通过多媒体多平台融合报道构建立体报道体系的特点。虽然该奖项曾在2011年出现了首次空缺,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起的获奖理由中都出现了“同时刊发在纸质和网络”(in print and online) 的表述,可见“刊网融合”在当时已蔚然成风;2012年至今的三届获奖理由,无一例外地提到了社交媒体这一新兴媒体在整体报道中的作用,并将其放在了与传统的纸质与网络媒体同等重要的位置。换句话说,无论是评委、新闻工作者还是受众,都充分认识也感受到了平台融合的重要性。《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和《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的采编团队作为2013年度及2014年度普利策奖突发新闻报道奖得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2年7月20日0点39分,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一座影城在电影《黑暗骑士崛起》首映现场发生了枪击案,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伤,犯罪嫌疑人在影院外被捕。⑥《丹佛邮报》夜班总监即刻通知夜班编辑及采编团队到岗工作。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及视频记者兵分多路前往案发地点采访,并在社交媒体和网站上实时消息。第一条推文在1点47分发出;已经核实的消息于2点42分在网站,并在案发后的18小时内更新了36次;12小时内制作出了互动地图和时间轴;来自警方的语音通话记录作为音频报道上传至网络专题。推特和脸谱账号是信息汇总平台——该报所有文字和摄影记者均在各自的账号消息和图片,后方编辑则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稿件的细节进行再加工;脸谱上的评论和网站上的评论平台为惊慌失措的民众提供宣泄的出口。视频内容来自采编团队的现场报道和在案发现场的普通民众。社交媒体团队建立了直播博客,并在案发后运行了四天,采编团队和社区居民均为供稿人。案发后的第一天,该报的所有数字平台上更新信息的频率以分钟为单位。与此同时,报纸为第二天的出版策划了长达14页的深度报道,内容包括案发现场示意图、已确认身份的死难者、幸存者、影院内舍己救人的英雄、犯罪嫌疑人及其预先安装在居室内的爆炸装置。

案发后的第二天,该报的采编团队在犯罪嫌疑人居室外实时报道了警方拆除爆炸装置并公布死者名单的消息,在报纸和网络并行刊发。奥巴马总统前往医院探访伤者以及犯罪嫌疑人出庭受审则是第三天和第四天报道的重点;关于救护车应急反应不足的企业报道以及枪支售卖许可的讨论也作为相关报道逐一呈现。此外,报纸和网站首页的PDF文档、《英雄在身边》专栏以及相关视频也被及时到了各种数字平台上。“我们下决心在报道上要做到既有侵略性又有节制,既快速又准确——这些正是我们的社区所需要的。在其他媒体上,关于遇难者的人数、犯罪嫌疑人的背景以及警方的调查信息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但这些错误在我们的所有平台上都没有出现过。”《丹佛邮报》总编辑格里高利·摩尔(Gregory L. Moore)在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委会的推荐词中写道。⑦

“在枪击案的报道中,该报利用各种报道工具, 包括推特、脸谱、视频和文字,捕捉到突发事件的同时也提供了深度的内容。”⑧来自2013年普利策奖突发事件报道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对《丹佛邮报》通过多媒体多平台深度融合构成的立体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3年4月15日,第117届波士顿马拉松赛期间在终点线附近发生了连环爆炸案,造成了三人死亡、264人受伤。⑨从第一次爆炸发生到第二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五天内,《波士顿环球报》的采编团队102小时不眠不休,报道内容覆盖了社交媒体、网站、多媒体音视频以及报纸。

社交媒体成为了立体报道的最前线。第一条消息在当天下午2点53分发出,即第一次爆炸发生后的四分钟,来自体育部门视频记者的推特。报纸所属的网站则在推文发出七分钟后了关于爆炸案的第一条消息,内容来自于在终点线驻守记者对案发现场的细节描述。摄影记者近距离捕捉到了爆炸瞬间。“我们被袭击了!”来自视频记者的现场报道。在案发后的第一天内,采编团队从犯罪手段、伤者、调查进度等多个角度准确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社交媒体团队即时建立了直播博客,汇集推文、图片、视频、相关媒体及专家的解读。随着信息采集的不断增多,网络专题增加了最新绘制的爆炸案示意图以及城市道路封闭的地图,以帮助读者更为立体地了解事件进展。至少14名记者在4月19日也就是案发第五天凌晨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过程提供网络实时更新,吸引到41.5万人次的浏览量;最新一期报纸则在黎明时分送达到16万订户的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家族的报道,最先刊发于网络;长达3000字的深度报道则刊发于次日的报纸上。报纸所属的两个网站Bostonglobe.com和Boston.com在五天之内共录得8680万的页面浏览量;与此同时,采编团队即时撤掉了针对网站订阅用户的收费墙,使得网站流量猛增了六倍;推特的粉丝激增到了将近25万人。“那真是可怕的一周。我们竭尽全力为我们的社区和读者服务。作为伤痛时期不可或缺的消息源,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读者、同行、甚至总统先生的广泛认可——奥巴马说‘如果有谁认为报纸是老掉牙的东西,那么你真的应该去阅读或者登录像《波士顿环球报》这样的报纸。’”该报总编辑布赖恩·麦格罗(Brian McGrory)在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委会的推荐词中写道。⑩

对此,2014年普利策奖突发事件报道奖评委会给予《波士顿环球报》的获奖理由是“报道详尽而令人感同身受。采编团队后续报道了覆盖整个城市的嫌犯大搜捕。通过摄影及一系列的数码工具捕捉到了这一悲剧所产生的全部冲击。”11

平台融合的启示

上述案例的成功可以归纳为几点:

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在新闻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中,以报纸、网站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社交网络、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平台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一线记者还是后方编辑都能够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在多个平台与受众进行交流与互动,满足其信息需求,发挥出该媒体的整体优势,突发事件报道尤为如此。

内容具有核心竞争力。平台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是内容为王。无论是灾后重建报道视角独特的人文关怀,还是恶性暴力事件报道中对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再加工,渠道的权威性、采编流程的规范化以及新闻生产制作过程的专业化,都为立体报道的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提供了品质保障。

重视并善于利用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对于社交媒体,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詹姆斯.C.福斯特(James C. Foust)博士概括出了三种主要功能:作为宣传工具,推广文章及其他内容;作为读者评价与反馈工具,培养受众的参与感;作为报道来源。《丹佛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均将社交媒体作为第一消息源并连续数日进行准确的实时更新,巩固话语权的同时也为包括网站、报纸、多媒体音视频等在内的其他平台聚集了更为广泛的用户来源,形成了立体传播体系,提升了传播效果。

「注释

①洪宇:《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3期

②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人民日报》2014年4月23日③彭兰:《如何从全媒体化走[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向媒介融合》,《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7期

④Barack Obama: Joplin tornado ’a national tragedy’,BBC,2011年5月30日http://bbc.co.uk/news/world-us-canada-13587654

⑤Jacob Fenston:Reporter’s Notebook: Running in Joplin,KBIA,2011年10月14日http://kbia.org/post/reporters-notebook-running-joplin

⑥Aurora Theater Shooting,The Denver Post Website http://denverpost.com/theatershooting

⑦Gregory L. Moore: Cover letter for entry,The 2013 Pulitzer Prize Winners Breaking News Reporting,2013年1月24日http://pulitzer.org/files/2013/ brea k ing-news-repor ting/ denverpostentryletter.pdf

篇10

[关键词]SNS 盈利模式 facebook

2010年3月,年仅25岁的Facebook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以净资产40亿摘取了世界首富头衔。根据美国网络市场调查机构“聪明点击”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前三个月,Facebook的首页在美国用户中的访问量比例为7.07%,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185%。从而使facebook首度超越Google,成为最多网友访问的网站。同年,马克•扎克伯格又当选为戛纳广告节年度媒体人物。这个奖项是颁给那些毕此一生为革新媒体和营销方式作重要贡献的人。上述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网络媒体已经彻底从门户第一代,搜索引擎第二代,过渡到了微博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体。

在维基百科里,对于社交网络的定义是:社交网络服务(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建立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网际网路,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等。他们通常通过朋友,一传十十传百地把网络展延开去,极其类似树叶的脉络,所以中国大陆上的人们称类似的网站为脉络(人面)网站。我们研究的SNS通常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2.社会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3.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目前我们讨论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第三层含义。本文也是从社交网站这个角度来研究SNS的。

SNS作为新媒体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在alxa全球网站流量排行榜上,facebook紧随google,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应用。如图1,图2所示:

从facebook上线以来,网站的流量排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目前,已经稳定在全球第二名的位置,仅次于搜索引擎google。

下面再来看一下Facebook的用户量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facebook的用户量也处于上升阶段。与此同时,alexa显示,facebook的用户日平均访问时间一直保持在32分钟以上,这说明facebook的用户黏性也是相当不错的。

一切数据表明,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一颗万众瞩目的新星,吸引了众多的网民眼球,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一种模式。但是巨大的流量未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何创造持久有效的网站盈利模式,成为摆在网站运营者面前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2010年7月,曾经获得过3000多万美元的融资的SNS网站“360圈”宣布关闭运营,业内传言它倒闭的原因是:投资中断,现金耗尽。据360圈网前离职员工透露,360圈从2009年第四季度起就没有再拿到投资人的资金支持。当月15日,真人社区网站蚂蚁网也宣布关站,停止运营,原因同样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这一切,为SNS网站的经营者敲响了警钟。

那么,SNS网站的可行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呢?下面笔者重点分析一下四种盈利模式:

1.游戏模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从网络游戏中获取利润成为一种常见的思路。作为拥有5亿用户的SNS网站,Facebook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平台。网络游戏和游戏应用中的虚拟商品(如游戏道具)成为一个巨大的利润来源。据有关资料报道,Facebook从网络游戏道具的销售中获得约30%的提成。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风风火火的社交游戏不久即将灭亡。由于社交游戏具有用户粘性并利用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所以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用户,但是这种游戏缺乏本身实质性的吸引力。国内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目前迅速退潮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这说明社交网站的网络游戏只能吸引短暂的注意力,真正的核心还是需要应用社交网站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

2. 移动增值业务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移动增值业务也成为SNS网站可以考虑的一个盈利模式。而且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互联网用户的一些局限,具有显著的优势。

(1)精准营销,定向广告

目前,移动SNS已经逐步掌握用户的详细真实资料。同时,用户的消费行为也更容易挖掘。所以我们不难做到投放定向广告。

(2)虚拟增值服务

通过SNS我们可以方便的销售一些虚拟商品。

(3)流量分成

流量分成是移动SNS一个可行的重要盈利点。移动SNS运营商和第三方业务提供商可以相互合作,实现流量分成。

3G网站开发SNS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手机社交网络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好。

3.广告模式

通常而言,大多数网站会采用先提升网站流量,然后通过大量的流量来获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力图在网站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对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知晓之间建立连接。今年第一季度期间,Facebook显示广告收视次数已超过雅虎。而在未来的几年之间,这个数字还将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传统企业也开始加入这个市场,从而大大拓展了网络广告市场的容量。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eMarketer调研公司的最新调查表明,社交网站用户的广告点击率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网站,其比例为4/10000∶20/10000,也就是说,对广告主而言,在Facebook、Twitter这类社交网站上做广告的效用有限。

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社交网站的核心在于人际关系,他们访问人人网或者facebook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交友。

所以,长此以往,广告主是否会抛弃社交网站这个平台,回到搜索引擎等效果更好的广告平台上面,不得而知。而随着SNS的退潮,如果流量的增长不再迅速甚至下降的话,这种广告模式赖以存在的命脉将遭遇危机。

那么,是否在SNS网站广告模式不能成功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几种方案可以探讨。

建立群组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群组由关注于相同主题的人们组成,它需要一名协调员来协调组里事务,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阻止不必要的活动。组可以视为讨论新产品的地方。在这里广告主的产品信息可以通过群组讨论的方式有效的传递给用户。

另一种营销方式是开发品牌粉丝网页。与Facebook组不同,粉丝网页不需要监督。它包括每周新闻、特定的服务、比赛、问答以及投票等。粉丝网页可方便地与博客实现整合。通过组和粉丝网页,一个品牌可以在Facebook中形成跟随者。

还有一种利用口碑营销的方式。在这种广告形式中,用户可以看到哪些好友对广告中的品牌或产品感兴趣。当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引起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担忧,不过采用opt-in的方式可以较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给广告带来更好的效果,通过数据挖掘可以获知顾客的潜在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广告给消费者。基于数据挖掘的行为定向广告就是一个好的选择,通过对目标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广告会更有针对性。

4.电子商务模式

SNS网站无疑不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但是电子商务和SNS这种模式的结合,能给网站带来未来更加稳定的盈利。有专家称,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发展的高峰期,这不仅表现在网民数量和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持续增长,更重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传统企业大量进入电子商务市场。

目前,大量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悄然向SNS化发展。无论是B2B,B2C还是C2C网站。阿里巴巴推出了“人脉通”、淘宝网有“淘江湖”。马云还将淘宝的SNS化作为阿里集团今年的三件大事之一。拍拍网也确定了未来发展战略就是“电子商务+SNS”。亚马逊也把眼光转向了facebook。据有关媒体报道,2010年10月,facebook为亚马逊带来的推介流量同比增长328%,facebook已经成为网络零售商重要的利润来源。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有人群聚集就有消费的可能,而SNS网站的活跃用户大多数在年龄20-30岁之间,属于网络购物的高消费人群,因此,利用SNS丰富自己的营销渠道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上佳选择。

同时,SNS网站也开始布局电子商务。开心网引入电子商务类应用程序,就是一种对于市场需求的回应。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社交网站人人网的千橡集团推出了团购网站―糯米网。上线当天,糯米网推出的成龙影城40元双人套票就吸引了超过15万买家,总计成交额超过600万元。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人人网的人气已经相当有效的转变为糯米网的财气。对于团购这种行为而言,社交网站的特性恰恰可以有效的放大团购的规模和影响。糯米网的推出是依托集团优势进行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

Facebook花了大量的时间实验各种各样适用的电子商务形式。现在,facebook已经正式投入人员研发一种适合SNS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系统,这种系统的作用和paypal类似。一旦研发成功,也许会成为SNS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从中可以获取的利润非常可观。

利用社交网站销售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的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渠道.笔者认为,未来几年,SNS的电子商务化,将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而这种盈利模式,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SNS盈利模式。借用淘宝官方的说法:当你的店铺掌柜说(淘宝平台上面的店铺掌柜微博)超过100粉丝,你就是社区小卖部,超过10000000,你就是沃尔玛商业帝国。

无论业界如何质疑,SNS网站的前途仍然可以乐观,因为他们基于神奇的六度分隔理论而建立。社会交往是人类永恒的需求,关键是如何找到这种需求和企业的利润之间的一个更好的结合点。无论采用什么盈利模式,用户和企业的双赢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陆绮雯.互联网变革:SNS开讲盈利故事.[N].解放日报. 2010年3月

[2] 艾瑞资讯 省略/

[3] 董昊.手机版SNS社交网络趋向“移动”化.[J].通信世界.2009年27期

[4] 王乐鹏,李春丽,王颖.浅析SNS网站的盈利模式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年5期

[5] 林燕德.聚人气难聚财气?--SNS网站的现状与盈利模式分析.[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