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镇银行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镇银行的前景

篇1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建议

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于2007年,一些欠发达地区甚至更晚。在村镇银行发展的最初阶段,四川省和吉林省等地区村镇银行相继成立,经过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发展到了相对的规模,很多地区都收到了“服务三农”的政策。然而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并不尽人意,本文结合这些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1.村镇银行的定义与特征

2007年,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有关依据,经过相关法律法规批准,建立的村镇银行,其服务主体是当地农民以及当地的银行金融机构。自从村镇银行的建立,让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也有了落脚点,填补了农村银行发展的空白。

从难易程度上看,村镇银行的起点相对较低,比较城市的银行发展来说,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的下限低至一百万元,这一决策意义重大,让村镇银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在政策上,村镇银行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三农,所谓服务三农就是面向农村村民和农业活动需要进行贷款的服务。同时作为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也要在三农的政策下谋求发展,将银行自身利益_到最大化。村镇银行由于服务人群相对单一,规模较小,使得业务范围不像城镇银行一样全面,必须精简快速的为村民办理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节约资金,相对灵活的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资金服务。

2.现状

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发展迅速,之前的三年都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但近些年来,其发展脚步又逐渐慢下来,尤其是在2012年以后,每年新增的村镇银行也只有几十家。经过细致的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村镇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出现了阻碍其发展的困难,致使金融机构知难而退。从贷款额度上分析,近些年来贷款的兴起,近年来的贷款额度占同期贷款增量的三成以上。最后,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化,不能应对村镇金融的发展,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不断促进村镇银行推陈出新。

二、问题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发展并不顺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让银行的发展陷入困境,使得金融人员面对比较棘手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讨,深入的研究问题所在,究其原因进行整合。我国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发展滞后的几大原因如下:

1.服务的宗旨动摇

前文中提到,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三农,优惠农民的,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许多的村镇银行背离了这一服务宗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已经很难维持银行生存的情况下就必须首先要考虑发展而不是惠民。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属正常现象,毕竟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状态。究其原因,继续进行服务三农的宗旨,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在政策上又缺乏政府的保护,所以偏远地区的村镇银行不得不放弃了初衷,在尴尬的处境中谋求自身发展。

2.规模相对小,资金有限

之所以称之为村镇银行,就是因为这一类的银行普遍存在于县城以下的区域,实际上就是农村人的银行。建立初期,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村镇银行更是被人们称作是穷人的银行,因为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经济来源少,收入微薄,直接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量非常少,银行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3.贷款风险相对较大

村镇银行的业务中也涉及到贷款业务,但是其风险相对来说较大,主要是又两方面的原因导致:

(1)客观原因

上文中提到,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三农,在贷款方面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但是农业发展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自然灾害,银行将面临非常大的损失。

(2)主观原因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思想水平也相对落后,在受到损失时,侥幸心理认为村镇银行也具有扶贫义务,贷款有钱则还,没有的情况下即使拖着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4.缺乏专业性人才

金融人才相对于其他专业人才来说,就业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一旦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很少有人愿意到偏远的山区进行金融工作。首先,村镇银行由于自身发展原因员工待遇较差,薪资较低,其次,工作环境不尽人意,年轻的金融人员很难在村镇银行扎根。以上原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匮乏,服务质量和发展都得不到保障,恶性循环。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要想确保银行的经营与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就必须及时健全相关法律。首先,及时修订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行业监管法》等,在这些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哪些适用于村镇银行;其次,对于现有的村镇银行的相关管理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让这些法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若条件允许时,可以由有关部门提出和起草拟定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最后,尽快对村镇银行的相关税收优惠和存款贷款定价进行统一管理,进行相应的金融监管。

2.补充资金来源,降低银行风险

(1)补充丰富资金来源

与上文中提到的建议相同,要想村镇银行坚持惠民政策,坚持服务三农的初衷不变,就必须对村镇银行进行资金补充,通过一定的手段建立完善的补充机制,让村镇银行,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保证资金的充足,才能保证村镇银行的相关业务得以顺利开展。在相关政策上,加大对所有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通过宣传来扩大和丰富银行资金来源,鼓励大型企业或者现有的金融体系对村镇银行进行支援。

(2)将村镇银行贷款风险降低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贷款的制度还不是非常了解,法律和人情不能等同。在银行成立初期,应该进行劳动人民的普法大会,有需要贷款的村民应该首先了解贷款的意义,通过相关的法律教育让村民了解贷款不等同于民间借款,如此一来,村民拖欠贷款的情况就会普遍减少。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建立风险补偿和风险转嫁机制,与保险公司协议,按照“银行+保险”的形式进行贷款,在贷款成功后,由保险公司和农户签订相关协议,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欠收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方面,以此来维护村镇银行的贷款安全。

3.引导村镇银行发挥自身优势

(1)正视自我,准确定位。村镇银行的主旨是服务三农,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将银行的市场定位放在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上来。

(2)进行员工培训。进行自我升级,就要对银行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加快建设更好的农村金融团队。

(3)适当增加营业网店,增加辐射面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银行网点相对较少,可以将仅有的办公场所适当的延伸到村镇,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行存款和贷款业务。

四、总结

本文从村镇银行的成立初期开始梳理,介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列出,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综上所述,要想村镇银行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银行自身也要究其原因进行自我提升,保证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在政府的支持下引进资金,招揽金融人才。以上内容希望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北京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以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2015.

篇2

近来,外资银行在内地跑马圈地不断加快脚步,网点从长三角、珠三角开到偏远的中西部,从城市开到农村。一些新进入中国的外资行甚至还没来得及本土化,就急着撒开大网奔向全国各地建立分行。

开银行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为了盈利,但这样迅速而大规模的群体行为有何原因?是否能达到最终目标?

跑马圈地:外资行网点猛增

从去年底到现在,记者就不断收到各家外资行支行网点开张的消息,简直有些应接不暇。

3月31日,花旗中国正式揭幕了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全方位服务零售银行网点,这家“智能银行”内覆盖了Wi-Fi,配备了多台触屏电脑,提供花旗操作平台,并有交互式视频会议服务,客户可通过视频电话,获得花旗银行专家远程提供的咨询服务。

花旗集团亚太区消费金融业务及银行卡业务总裁Jonathan Larsen表示:“开设这个先进的智能银行网点充分说明了花旗在中国市场长期深入发展,以及用创新的方式为不断增长的客户群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决心。花旗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中国投资,这个新网点开业显示了我们对重庆以及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3月28日,花旗银行在北京金宝街开设了在京的第二家“智能银行”。自去年9月份花旗在北京开设首家“智能银行”以来,这一全新概念的金融服务模式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目前,花旗中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大连、重庆、贵阳和南京拥有11家分行,36家零售银行网点。

据悉,东亚银行金融街支行将在4月份开业。东亚银行(中国)常务副行长林志民向记者表示,东亚中国将以每年不少于10间网点的速度发展,并且今年有增开村镇银行网点的计划。

林志民表示,东亚中国将参考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政府的鼓励政策和支持力度,以及现有分行的网点分布等因素,来选择新增网点的布局。

东亚银行近期开设网点的动作十分频繁,3月18日东亚中国在郑州市开设了新的分行,东亚银行主席兼行政总裁、东亚中国董事长李国宝在主持开幕仪式时表示:“郑州分行的成立,印证我们持续拓展中国中部地区业务的决心。”

2011年1、2月份,东亚银行分别在广东江门、肇庆开设了两家异地支行,同时在成都还开设了第三家支行。在去年12月份,东亚银行在一周时间内,就分别在青岛、上海、杭州、武汉各新开一家支行,创下外资银行单周新开网点数量记录。

渣打银行在华中地区也展开了布局。3月16日,渣打中国武汉分行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中国开设的第18家分行。目前,渣打银行在全国拥有18家分行、47家支行和1家村镇银行。同时,已获准筹建西安分行。

法兴银行的杭州分行也于3月底开始正式对外营业。杭州分行是法兴银行在中国内地的第六家分行。

政策扶持:外资行扎堆二三线城市

目前,外资银行网点扩张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针对二三线城市的网点建立,另一个则是针对村镇银行的开发。

外资银行热衷于在二三线城市建立网点的原因并不难理解,首先是潜在客户的开发,其次是当地政策的大力扶持。

2010年12月23日,东亚银行武汉分行在光谷开设了第一家支行,今年3月渣打银行武汉分行正式成立,至此,包括汇丰银行、法兴银行、东亚银行、瑞穗银行、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6家银行进驻武汉。

外资银行扎堆并非偶然,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优惠政策息息相关。

据了解,2006年,武汉市政府即对外公布《促进外资金融机构来汉发展的政策意见》,设立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同时对新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按照注册资本,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另外,外资银行在武汉成立网点,将得到一定金额的办公用房屋补贴等。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汇丰银行某高管说,当时在武汉的拓展,一方面得益于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时,实施的众多优惠政策有效地为市场带来了信心。

东亚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林洁霖表示,对于武汉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预计3-5年内在武汉建立9个网点。

今年2月,摩根大通、东亚银行双双入驻哈尔滨,并计划于今年年中对外营业,至此,哈尔滨的外资银行达到6家。

东亚银行哈尔滨分行筹备组组长刘健伟告诉记者,由于地缘原因,以往外资银行对黑龙江的了解有限,希望通过银行网络的建立,将外资银行的先进服务体系引入进来。在哈建立分行,政府的支持是我们最主要的信心来源之一。

村镇银行:意义大于形式

外资银行也秉持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原则,不断将触角伸向经济并不发达的村镇市场。据统计,近4年来,外资银行共建立了40多家村镇银行,并且这个数字还有迅速扩大的趋势,除了花旗、渣打、汇丰等老牌外资行之外,一些新兴外资行对开设村镇银行相当感兴趣,并有计划进入这一领域。

外资银行和村镇银行,两个似乎差了许多等级的银行放在一起,不免令人质疑,到底外资银行的村镇银行能否盈利?

村镇银行的回报周期很长、盈利能力有限,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一直被中资银行冷落,某国有银行信贷部经理告诉记者,外资银行乐于介入无非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希望通过建立村镇银行,用较少的注册资本和比较短的时间获得零售网络的许可证,拓宽网点;二是希望利用建立村镇银行,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未来在当地的重点城市中开设网点。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2.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网络支持。主发起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村镇银行依托发起方网络优势,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篇4

[关键词]村镇银行;新形势;财政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5

[中图分类号]F832.3;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村镇银行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镇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村银行同样得到了重视。村镇银行作为银行金融机构,主要为所在地常住人口、农业及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方面的服务,能够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专业良好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村镇银行相关办事机构驻地与对外服务范围均设立在县、乡镇等地区,相对于其他银行来说,其对于注册资金与规模的要求多有所降低。村镇银行多面向于当地村民与当地的小型企业,满足村民需求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运行机构较大型银行来说较为简单,故而其能够及时地对客户需求进行及时满足,进而更好加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在实际营运过程中,村镇银行规模小、功能全,业务办理落实手续少耗时短,但其建立成本与运营成本同样十分可观。村镇银行的出现能够填补村镇金融服务方面的空白,顺应了村镇经济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社会趋势。村镇银行具有极为明显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其定位极其明确,其次是注重经济体制的灵活性,最后是其为村镇居民与乡镇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极好。

2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政策方面还是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村镇银行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所在地经济水平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出资机构或个人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建设管理运营方式也对村镇银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村镇银行的发展起到难以忽视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同样面临村镇居民的其他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优势十分明显,故而其发展的前景明显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所在地居民与小型企业,因此,监控方面明显优于其他金融机构,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风险不易控制,监管成本也相对较大。受到相关政策的鼓励,村镇银行在很多经济条件不足以满足其自行发展的地域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村镇银行的投资方多规模较小。农村所特有的业务盈利少、成本大的情况使得很多大型银行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村镇银行的建设与发展中去,故而,村镇银行的建立多由规模较小的金融企业机构进行投资。

3 现行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3.1 承诺难以兑现

村镇银行对于农村金融来说是一个极富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的大市场,能够帮助农村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镇常住人口及村镇企业,很多银行投资管理人员在银行建设初期会对服务对象作出一定承诺,但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够兑现这些承诺。村镇银行多非由国家投资建设,故而其对盈利目的的关注明显高于其他目标,但农村经济极易受到自然条件与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故而相对于其他经济主体来说,以农民作为主要参与人的农村经济处于弱势地位。与农业相关的政策并不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基本保障,故而,多数村镇银行并不能将作出的承诺真正的实践于日常营运过程中去,使得村镇银行难以获取利润的同时,逐渐失去村镇居民的信任与原有的市场份额,迫使村镇银行不得不进行从新考量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村镇银行多以为村镇居民服务为基本目标,但实际营运过程中,并不能真的将所有业务围绕着村镇居民开展,故而随着银行逐渐发展,多将自身市场发展重点转移到其他方面去,进而影响其为村镇居民服务的原有主旨。

3.2 难以获得发展资金

村镇银行的建立能够为村镇居民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这些银行在实际营运过程中多以农民为服务对象,因此,居民的收入水平对银行的营运有着难以忽视的影响。多数村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农民及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极为有限,这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储蓄金额。村镇银行的建立时间较短,村镇居民多对其了解较少,无法正确地认识到金融管理能够带来的利益,故而对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的观念并不强,进而影响到村镇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多数村镇居民对银行的认可多建立在其能为自己提供贷款的条件之上,对村镇银行的存款增长有着严重的制约,进而影响到村镇的经济发展。村镇企业的控股方多难以与大型银行相比较。多数大中型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建立并不感兴趣,因对村镇银行投入的回报周期长、盈利有限,且若经营不善会影响大中型银行自身的声誉。而这些因素也同样对民营资本的投入有所影响,故而村镇银行并不能获得多数投资者的认可,进而严重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

3.3 风险难以控制

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多为村镇居民,其收入来源多以农业为主,故而受到的制约较大,因此,村镇银行为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当下,国家对农民的扶助力度逐渐加大,很多惠民政策逐渐得以实施,而农民对这些政策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大。很多村镇银行对村镇居民所发放的贷款都被认为是另类的扶助资金,故而极少村镇居民对这部分贷款存有及时归还的意识。村镇银行的对外业务多以贷款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的风险难以控制。很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信用意识、法律意识等明显较其他地区淡薄,多数村镇银行向村镇居民发放的贷款并不能及时得到偿还,甚至大部分最后无法追回,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安全,进而对村镇银行的营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多数村镇银行无法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竞争,多无法适应农村的复杂情况,其市场份额极易被其他机构所占有。

3.4 存在相对孤立

村镇银行多数对于加入现有银行业内已经形成的结算网络并没有准确的认识,故而对此并不积极,这样的情况使得客户难以从其他银行进行存取业务,故而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的客户受到的制约不仅仅是存取款的不方便,还有汇款、转账等业务的费用问题等,因此,很多村镇银行的客户并不愿将大笔款项存入村镇银行,故而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很多村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多为农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外出务工,故而资金的流动对于居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村镇银行的孤立性会使其失去这些潜在客户,进而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3.5 经营方式的问题

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的经营方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多数村镇银行并不能将传统经营方式应用于对农村市场的拓展中去,故而,相当一部分村镇银行并不能快速的改变自身经营方式,进而受到了极大地制约。很多村镇银行投资方原本就有一定的金融产业经营管理经验,在村镇银行建设初期多以这些经验作为参考,实际过程中多以这些经验作为依据并不能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及时作出调整,使得村镇银行难以获得更好地发展。

4 新形势下支持村镇银行发展财政政策研究

4.1 引导支持投资方

在村镇银行的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出台相应政策,为投资方提供一定支持,促使更多的投资方对村镇银行的建设营运产生兴趣,进而促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对于外来投资方,可以通过为投资方提供地方规定的详细介绍以及一定的补贴,帮助其更好地在当地取得更大的竞争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效果调整补贴比例与补贴数目,使市场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而对于本地投资商可以采取适当降低纳税比例的方法,减少建设投资,根据村镇银行的建设地区不同调整纳税额,保证投资方看到实际利益的同时,不过分依赖相应政策的扶助。

4.2 增强银行经营能力

村镇银行的日常营运期间,与客户之间的接触往往建立在金融业务的来往之上,可以通过将扶贫资金下拨到村镇银行账户下进行管理与发放,减少相应部门的工作量,并增加村镇银行的存款额进而增强其经营能力。在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以便适当降低村镇银行贷款的风险,使村镇银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在对于企业最为重要的人才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职员福利待遇的方法,提高村镇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吸引更多专业人士,为村镇银行提供更好地发展条件。

4.3 调整各方关系

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适当的使用财政政策进行适当引导,能够帮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但在这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调整各个方面之间的P系。如税收支出与财政补贴、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支出以及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为村镇企业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不影响市场的正常发展。

5 结 语

村镇银行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当下使用财政政策为村镇银行提供良好条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再者,政府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更可以极大地缓解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参考文献

篇6

但是,说到底村镇银行也仅是小微金融机构,作为拥有全银行牌照的独立法人,300万~500万元人民币的的注册资金却难以让村镇银行独立拥有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被逼无奈下,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办法。

从服务“三农”入手

“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这句谚语说的就是,牲畜不能算在农民家庭财产范围内,这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种养业在风险控制方面的担忧。与此同时,种养业风险的不可控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尤其体现在种养业的贷款方面。

记者在湖南省岳阳市市政府网站的市长信箱中看到这样一封来信,岳阳县柏祥镇文付村一位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一家养猪场,在一家人早出晚归的努力下,养猪场的生意红红火火,于是家人商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但是,扩大规模首先就要解决钱的问题,笼统算下来,新的场地、畜舍、养殖器具以及人力这些需要一大笔钱,钱从何来?辗转之下,四处筹钱无获的村民只能求助于市长信箱。

据了解,以养殖业为例,目前小规模的农户养殖,多数都能通过自筹或以小额农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大规模的养殖户的筹资却是“对看两难”。大规模的养殖户通常要占用大块的土地建造畜舍,这些“不动产”大多是养殖户与地方政府协商租赁来的,而养殖场内的设施除畜舍、房屋外,剩下的就是养殖器具,这些资产都不符合银行的抵押条件。另外再加上目前各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对养殖实行授信,在得不到信贷支持的情况下,想扩大生产规模的养殖户不得不采取吸收股金或者向民间高息借贷“伸手”,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如果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或疾病,即便是优质的养殖户也随时面临破产的可能,而这种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人为因素引起的重大损失,养殖户却不能获得相关保险赔偿和补偿。

与此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在改制的同时将县域和农村的网点取消,收拢触角专心于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城市经济,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最后,只剩下农村信用社和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两种金融主体,金融服务的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此,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政策,一方面对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另一方面调低注册资本金。2007年 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随后,银监会在2009年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确立三年填补近3000个乡镇金融空白的目标,以期补齐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支撑的短板。

小银行大作为

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即肩负着扶植“三农”经济的政策性任务。和大型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资金规模、用户规模、市场定位、业务类型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村镇银行针对的是分散、小额、个性化的低端市场,开展“短、平、快”的业务, 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这些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在5月末即达到1492.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70.5亿元,负债总额1217.9亿元,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12%和810%。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外包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邱宏德表示,虽然从总量上看,村镇银行的盈利状况与城商行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的很顺利。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的建立必须由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发起人的资质以及在该村镇银行占据股份的多寡也直接影响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风格。邱宏德透露说:“银行的盈利与业务的开展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发起人为国有大银行的村镇银行来说,当地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业务灵活性方面更有优势。在我们接触的村镇银行中大多数的盈利状况都很好,有些甚至在开业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是村镇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优势所在。以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为例,其微贷部对于1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10万元~30万元以内的贷款,4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一些村镇银行还创造了“公司+农户”的信贷模式,村镇银行与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给农户及农产品经销商提供贷款,由于三者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对农户及经销商进行筛选和推荐,并提供担保,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缺少抵押品的问题,银行也能有效控制风险。如此“短、平、快”的业务模式更能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

无奈的新选择

“如果个人能开办村镇银行,我都想办一个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跟记者开玩笑地说。虽然是玩笑话,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业内人士对于村镇银行前景的看好。

据央行统计,2011年末全国村镇银行实收资本合计370亿元。北京怀柔融兴村镇银行自2010年成立至今,共发放贷款308笔,贷款余额3亿多元,成立当年即实现盈利18万元。哈尔滨银行在甘肃会宁设立的村镇银行,2011年的盈利已达1200万元。业绩不错的村镇银行不在少数,尤其是度过最初的拓荒期后,盈利数字呈几何级数增长。

业务量的递增对于银行信息系统的要求更高,但是对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先天不足的村镇银行来说,资金的缺口让村镇银行很难拥有一套独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虽小,但是毕竟是独立法人。银监会有明确规定,发起行仅是村镇银行的股权人,在村镇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上不能等同于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来简单建设,村镇银行需要架设完全独立的银行信息系统。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董事长马伟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系统对于银行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在银行筹建初期,我们也曾想购买银行核心系统自建数据中心,但这种模式资金花费高、系统建设周期长、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另外,银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对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我们需要建设专业合规的机房、采购大量高性能硬件设备、选择优秀的核心业务软件,还需要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些要素都不是仅开业初期的村镇银行能具备的。”

缺钱、缺人的村镇银行对IT系统的要求却丝毫不能凑合。目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可选择的方案有三种,自建、联合组建、付费使用和直接购买成熟的IT运营外包服务。村镇银行发展前期,一小部分选择了自建信息系统,但因为资金有限,银行只能选择一些中小方案商。这些方案商因自身能力有限,在一段时间后有些就直接倒闭了,即便没有倒闭,在后续的配套服务上中小方案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几番折腾下来,缺少方案商后续服务的支撑,缺乏技术人员储备的村镇银行只能望“核心”兴叹,量身定制的核心系统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自建IT系统既不现实也不明智的情况下,一部分村镇银行也会选择直接拷贝发起行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模式就像小孩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既不合身又不适用,发起行的系统庞大复杂,对村镇银行来讲,往往意味着负担。另外,如果发起行足够强大、同一发起行的村镇银行数量足够多的,通常会由发起行统一建设信息系统外包中心,村镇银行购买发起行的服务,采用这两种模式的村镇银行在总数中占了大半。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像元氏信融村镇银行这样选择购买第三方IT运营外包服务了,有业内人士把这种建设方案称为“被逼无奈的选择”。马伟国在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信息系统没有放在银行内部,的确还是有些担心。但是,虽然这个选择有些“被逼无奈”,却也是可行的,从目前真实的使用情况看,这个选择倒是让村镇银行另辟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蹊径”。

SaaS云探路

河北元氏信融村镇银行2011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在银行筹建初期,银行负责人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犹豫再三。考虑到人员、技术和资金三个方面的短板,元氏信融村镇银行最终选择购买第三方提供的金融云外包服务。

董事长马伟国表示:“考察了各种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经过反复的比较和慎重的考虑,我们选择购买金融云外包服务。这种模式下的核心系统上线快、完全支持业务发展,而且银行还不用建设数据中心和购置主机设备,同时服务商提供7×24小时的运维人员,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期投入,非常适合微小银行金融机构。”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财富村镇银行行长陈辉也认为,具有较高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的云计算能让中小银行发挥其灵活、动态、按需、高效的特性,―方面可以使村镇银行的科技系统快速上线并投入运营,另―方面也为村镇银行建立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目前,元氏信融村镇银行只需部署柜员终端,就可以获得所有银行需要的IT系统支持。马伟国表示,“我们在使用金融云服务之前,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对各种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为银行提供信息技术的国内众多服务商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对比,并对几家公司进行了考察。我们在选择服务商方面,主要考虑服务商在金融行业的经验、以往针对村镇银行服务的成功案例、国际认证和监管机构的认可的公司资质,以及具有优质的公信力等。”

在金融行业浸多年的邱宏德今年终于松了一口气,2011年度客户的签约率完成了260%,但是在外包服务事业部刚成立时,作为事业部总经理的邱宏德感到心里压力很大,“事业部成立第一年,虽然来自市场的呼声很高,但是签约客户还是不多。”

篇7

关键词:村镇银行 信贷风险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65-03

村镇银行出现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机构单一,存在金融支持面狭窄,功能服务不全,农村信贷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村镇银行设立开辟了通道。自此,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开始逐步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其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

一、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其中开业987家、筹建84家。从覆盖范围看,全国已有31个省份,1083个县(市)设立了村镇银行,占县(市)总数的57.6%;从地域分布看,组建的1071家村镇银行中,中西部地区665家,东部地区406家,占比分别为62.09%和37.91%;从经营情况看,已开业的987家村镇银行中,有739家实现盈利,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455亿元,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1825亿元,占发放贷款总额的90.31%。

从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到2013年末的1071家,短短数年间我国的村镇银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增量改革”的重要成果。然而,向好的发展局面并不能掩盖村镇银行所面临着的严峻风险形势。据统计,2013年末,村镇银行吸收存款4631亿元,发放贷款3632亿元,村镇银行整体的存贷款比率为78.43%,已经超出了中国人民银行限定的存贷款比率近4个百分点。说明有数量众多的村镇银行在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情况下,过度追求高盈利,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信贷风险形势相当严峻。

二、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及成因

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村镇银行在从事传统信贷业务或其他表外业务的过程中,由于贷款对象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多变性以及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或实际收益小于期望收益而承受损失的不确定性。信贷风险会造成村镇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在危及资产存量安全的同时,使信贷资产质量整体恶化,甚至可能引发村镇银行倒闭。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大体可以将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划分为内源性风险和外源性风险两类。

(一)内源性风险

1.管理风险。当前,许多村镇银行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为淡薄,对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往往不够重视。由于没有引入精确管理、定量分析的风险防控技术,使得部分村镇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还处于经验判断阶段,这就很可能出现因管理者判断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信贷资产损失的情形。另外,由于村镇银行规模有限,虽为股份制银行,但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由行长或大股东一人左右村镇银行的经营行为,将金融机构变成个人的小金库,致使村镇银行出现大量内部关联人贷款或关联方贷款,在损害小股东权益的同时,使村镇银行出现严重信贷风险。

2.操作风险。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小型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地域性决定了村镇银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因经营市场受限、业务范围小、网点布局单一,部分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非常有限,利润主要来源为存贷款利差。为维持自身生存,这部分村镇银行必须在不断吸收外来存款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放贷款。在合乎贷款条件的客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受绩效压力驱动,村镇银行部分信贷人员就可能会为一些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客户擅自放宽贷款条件或帮助其达到贷款条件。这将严重削弱村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为信贷风险蔓延埋下隐患。另外,村镇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还有待完善。部分村镇银行重制度建设、轻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村镇银行为节约资金成本、提高放贷效率,“重发放、轻管理”,对贷后管理重视不够,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对资金流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有限,增加了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道德风险。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新成员,多数员工在入行前没有金融机构从业资质或经验,对信贷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制度缺乏了解。因部分村镇银行培训经费不足、培训经验欠缺,新招录人员的岗前培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些人员对信贷岗位的胜任度不高,从事该岗位工作,只会使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部分有经验的信贷人员,因村镇银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机构小、发展空间有限,很难扎根留住。基于以上情况,村镇银行很可能由于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低,风险防控意识差,对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状况把握不准确,而产生信贷风险。此外,个别道德素质低下的信贷人员,可能利用我国农村的“熟人文化”,以贷谋私、假冒贷款,甚至串通客户恶意骗取贷款,给村镇银行带来风险损失。

(二)外源性风险

1.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户和当地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村镇银行发展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极易产生信用风险。一是农村与大中城市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有较大差距。村镇银行在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客户信息时,没有相对便捷完备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容易导致风险控制出现漏洞,无法及时对不良贷款做出判断和处理。二是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性长、前期投入大、见效缓慢,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信用风险;另外,农村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较差,容易在市场风险侵袭下停业或倒闭,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也会导致出现信用风险。三是农村某些个人诚信意识淡薄,对申请贷款没有清晰的认识,将贷款视同为“政府补助”,主观还款意愿不强,经常逾期拖欠甚至恶意逃债,也会给村镇银行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

2.政策风险。村镇银行的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由于国家在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上的不连续性,可能恶化村镇银行生存环境,导致村镇银行不能持续健康经营,从而形成信贷风险。一般情况下,这类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随着我国银行破产条例的加快酝酿和制定,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在微观层面,村镇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较易受当地政府影响。当地政府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往往是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重点介入的融资项目,在不对等的依附关系下,当地政府若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进行行政干预,将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发生损失。

3.法律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强了银行业立法,对包括商业银行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为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相对充分的法律依据。但总体而言,村镇银行所处的法律环境仍需改进,与其经营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不配套。受到法律环境的种种限制,村镇银行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另外,因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大多没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人员,员工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利用法律武器防控信贷风险方面存在短板。

三、加强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高效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由于农业属弱质产业,加之我国农村信用资本欠发达,村镇银行发生重度信贷风险的机率较大。根据JP摩根等大型商业银行的研究数据:在信贷风险暴露前18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至2%;提前9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3%至6%;提前30天预警并采取预防措施的,平均损失率为10%至20%;没有采取任何预警措施的,风险损失率达50%以上。因此,构建高效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帮助村镇银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使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依靠主观判断走向量化分析,从事后处理走向事前预警,提高贷前分析效率,改善贷中决策质量,优化贷后管理技术,最终减低或规避信贷风险。

由于人力、财力资源有限,村镇银行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如与专业机构或大型商业银行合作,由其代为提供信贷风险预警服务,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也可以集中自身力量,在综合分析客户守信状况和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状况和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状况和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归集信贷项目指标、动态环境指标以及贷款风险度、单个贷款比、不良贷款比、贷款集中度等内部控制指标,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本征向量法(TE)来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搭建数理框架模型,利用SAS、MATLAB等软件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进而构建完成整个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强化对宏观经济、行业、区域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以提升预警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健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当前部分村镇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风险管控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所引起的,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健全董事会运作架构。2013年7月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董事会应当认真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判断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确定适当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督促管理层有效应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董事会应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贷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各委员会间相互独立、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二是董事会与管理层各司其职、互相监督。董事会授权管理层经营,有否决权。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报告重大风险事项。行长不得兼任审贷委员会主任,并且银行前台与中后台相互监督制衡。三是不断优化内部决策机制。完善议事规则,建立民主、科学、高效的决策流程,从根本上降低因决策失误而导致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

2.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周密严谨的内控制度是村镇银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必须先行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一是修订完善已有制度。根据内外部情况的变化,对操作效果欠佳、不符合当下实际的制度条文予以修订或废止,以构建符合内外部监管需要、操作性强的信贷风险内控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灵活的制度更新机制。建立信贷风险内控制度的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或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织开展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以更好地应对信贷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三是不断优化操作流程。明确风险控制要求和不同岗位职责,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指引和内控管理指引。在指引中细化信贷业务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将内控制度条文转化为信贷人员的具体行动守则,进一步增强内控制度的明晰性和操作性。

3.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信贷文化是银行在长期的信贷管理工作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相比制度规定,其影响力更加深远持久。健康的信贷文化既能为信贷业务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撑,又可以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村镇银行基于自身的高风险特性,应主动加强信贷文化建设。一是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自觉抵制各种违反信贷工作制度、有损职业形象的行为或事件发生。二是高度重视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培训。应以打造高素质信贷人员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使信贷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升业务理论和工作技能,成长为信贷工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加强内、外部监督。构建内外联动无死角的监督机制,推行贷款监督、岗位监督,对违规贷款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监督工作威慑力,消除个别信贷人员的侥幸心理,防止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发生。

(三)完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

1.探索新的信贷抵押担保模式。基于我国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户和小企业难以实现“完全抵押”的现实,村镇银行有必要探索尝试一些新的抵押担保模式。一是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贷款小组”模式。按照生产相关性,将农户分成若干小组,以村民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这种模式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信用关系紧密联接,既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改善经济状况,又有助于农户增强还款自觉性,减少信贷风险。二是采用企业联合农户的信贷模式。将处于同一生产链条上游的企业和下游的农户联合起来,互相为对方担保贷款。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支持当地某一产业快速发展,增强还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探索新的抵押方式。银监会和林业局已于2013年7月出台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规定银行可以接受借款人以其本人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林权作抵押担保发放贷款。这使得村镇银行在传统方式外,又多了一种新的抵押方式。此外,村镇银行还应积极行动,探索尝试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在内的其他新方式,在更好满足农户和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规避信贷风险。

2.健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一方面,村镇银行应成立多方参与、公正高效的资信评定小组。该小组应由村镇银行信贷人员以及农户、小企业代表等多方人士组成,有科学、合理的信用等级评价程序和量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高效地对申请贷款对象偿债能力进行评价。信贷人员应充分搜集农户家庭人员、承包土地面积、产出、年收入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小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收入、利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由此形成真实可靠的调查意见,以便为资信评定小组评定贷款者信用等级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建设,将农村信贷全面纳入国家信贷登记系统,形成城乡统一、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以便村镇银行更好地开展信贷工作。

3.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村镇银行应针对自身信贷客户数量多、分布广、交通通信不便等特点,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备、实用便捷的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度,通过“谁经手、谁负责”的方式,将贷后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信贷人员身上,促使其高度重视贷后管理环节,主动加强有关工作,从而减少村镇银行发生信贷风险损失的可能。另外,村镇银行还应健全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信贷人员贷后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的结果直接与信贷人员的考核以及工资奖金发放情况挂钩,确保信贷人员认真履职,在贷后管理工作方面不走过场。

(四)增强独立经营能力

村镇银行底子薄、实力弱,要抵御政策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强自身的独立经营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自身吸储能力。充分发挥服务“三农”职能,打造本土品牌形象,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尽可能增布经营网点,扩大服务半径,提升结算便捷程度,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农户储蓄闲置资金。此外,还可凭借自身熟悉当地风俗、物产、民情的优势,充分吸纳农企、农产资金,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其次,要增强经营独立性。应注意调控对公存贷款规模,以免同政府形成依附关系,丧失经营独立性。对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推荐的贷款项目,要严格执行信贷审批制度,坚持独立审贷、实地考察、自主决策、择优选择,降低政府因素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再次,要持续关注农村产业发展状况。充分了解当地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掌握其发展前景,根据客户所属行业的不同,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以进一步提升村镇银行经营能力。同时,掌握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可以有效降低某些客户因所属行业与国家发展政策不符,而造成信贷风险损失的可能。

(五)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也以追求营利为目标,但不同之处在于村镇银行以服务我国“三农”事业为根本宗旨,并在经营规模、客户群体、产权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防范降低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国家应在综合考虑农村地区信贷风险情况和村镇银行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如: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事业中的信贷市场定位、营业范围、经营领域,以及村镇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以期在进一步规范村镇银行信贷业发展的同时,为确保村镇银行的经营独立性得到有效维护、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得到真正落实提供法律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吟秋.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初探[J].金融经济,2009(20)

[2] 沙曼.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1(11)

[3] 余迪.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

[4] 蒋玉敏.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11(5)

[5] 张炎.村镇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法律对策[J].农村经济,2009(2)

[6] 程海彦.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J].河北金融,2012(6)

[7] 马富华.农村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J].新经济导刊,2012(7)

[8] 隋剑雄,林琪.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金融论坛,2004(8)

[9] 张丽屏,付剑平.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与应对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11)

篇8

在全国拥有82家村镇银行,77家支行网点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下简称“中银富登”)再次在村镇银行布局上开拓疆土。

4月27日晚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就收购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家开发银行”)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公开转让其持有的15家村镇银行股权事宜公告。

公告显示,中国银行于2017年4月27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本次收购支付予国家开发银行的对价约为人民币9.78亿元。

在此次收购国开行村镇银行中,中国银行及富登金控作为联合收购方,中行和富登金控联合体摘牌价为10.87亿元,已经按照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北金所”)网站的程序、规则及要求递交了相应摘牌文件,获得北金所认可并成为合资格的最终受让方。

目前,中国银行正在与上述15家村镇银行的若干其他股东商谈收购其所持目标银行股权事宜,本次收购还需相关监管部门审批及其他交易先决条件达成或获豁免后方可交割。

其实,这一消息早在4月17日就有媒体爆出,值得注意的是,消息出来不久,中国银行股票出现连续近一周价量齐跌。4月17日-21日一周中行股价跌幅达1.67%。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股票下跌主要受此次收购影响。

不过,亦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源于国家对三农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银富登在村镇银行路上已经颇有成功经验,中行此次收购国开行15家村镇银行或成为其布局县域金融的又一尝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有1000多家村镇银行,作为一个群体总规模很大,但由于主发起人不同,地区不同,内部分化比较明显,那么,主发起人对村镇银行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异。

“银行转让村镇银行不代表村镇银行自身不好,而是结合自身的战略定位,国开行转让村镇银行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能主要与自身定位不同。” 曾刚说。 国开行“甩卖”

早在3月20日,国开行就在北交所披露15则村镇银行股权转让的消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5家村镇银行全部为国开行发起设立,国开行的持股比例在20%-75%之间,其中持股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富民村镇银行20%,持股北京通州国开村镇银行75%,此外,总共对11家村镇银行的持股达到了51%以上。 如何将原有沉重历史包袱变轻,并将现有的商业模式引入15家村镇银行,是中银富登需要解Q的难题。

当时,国开行在受让条件上提出,意向受让方参与受让标的的时候,需要同时受让国开行在北交所挂牌转让的全部15家村镇银行股权,不得仅受让部分村镇银行股权。此前的挂牌价格显示,单只标的价格范围为1029万元到1.43亿元之间,总挂牌价格为10.9亿元。

“打包出售意味着,国开行将整体退出村镇银行领域,这与国开行村镇银行的业绩发展不无关系。”某银行业分析师向《财经》记者坦言。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上述15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64.3亿元,资产规模最大的达到29.8亿元。其中,8家在2016年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总额接近3亿元。亏损最多的湖北宜城国开村镇银行,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达7061万元,此外,多家村镇银行同期亏损超过4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开行控股的个别村镇银行已经出现总资产下滑状况,例如,2016年6月底,北京通州国开村镇银行总资产仅为9.6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近13亿元,总负债为8.3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2.94亿元。

去年末,国务院审批同意的《国开行章程》中,明确国开行的定位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在退出村镇银行问题上,国开行对媒体发声表示,国开行转让村镇银行利于贯彻国家“三农”和小微金融政策要求,同时,已具备市场化退出条件;监管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规模化、集约化收购其他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股权,有利于批量化扩大村镇银行的规模。

村镇银行业务板块不能与国开行的主业定位有很好的呼应,同时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较高,与市场需求不能较好对接,也被认为是国开行退出村镇银行的重要原因。

十年前,2006年底,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成为村镇银行放宽准入的重要时点。

2007年初,国开行在甘肃泾川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此后,在四川、湖北、青海、深圳等地发起成立多家村镇银行,国开行此次转让股权的15家村镇银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退出村镇银行的并不仅仅是国开行,2016年1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称“重庆农商行”)以9291.8万元的价格,挂牌转让其持有的云南大理渝农商村镇银行36%股权。不过,2016年2月23日,大理渝农商村镇银行36%股权再次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价格下调至8455.54万元。

此外,2016年10月,经银监会批准,渣打银行将持有的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4000万股股权,全部转让给包商银行。转让后,包商银行持有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100%股权。 中银富登接盘

此前,国开行的交易条款中,除了要一次性付清价款外,对受让方的资格条件也提出了要求:截至2016年6月30日,境内意向受让方作为主发起人设立并持续持股的村镇银行不少于20家且该境内意向受让方合并口径下经审计总资产不少于5万亿元。

而满足上述条款的,只有五大行以及一些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据《财经》记者了解,因中银富登还未通过银监会批复尚不属于独立法人,此次收购,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中国银行村镇银行项目筹备组的身份推动此次收购事宜。

从各项业绩来看,被国开行转让的15家村镇银行某种程度上被市场看作是一个小的“包袱”,不过,亦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接盘者的状况来看,现在定论似乎还为时过早。

那么,上述15家村镇银行去年上半年接近3亿元的亏损,是否会对中银富登构成极大的影响。据《财经》记者了解,中银富登旗下,睢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2013年6月正式对外营业,该行在上述82家村镇银行中排名居前三,去年实现净利润接近1300万元,今年预计2000万元。

另据接近中银富登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中y富登村镇银行集团今年税后净利润预估为3亿元。“中银富登特殊,因为有新开行,前期运营成本高,肯定是亏损状态。”

面对接盘的15家村镇银行,如何将原有沉重历史包袱变轻,并将中银富登现有的商业模式引入,是中银富登需要思考、解决的难题。

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中银富登主要的村镇银行布局以中西部为主,国开行转让的村镇银行也是中西部居多,如果中银富登将中西部村镇银行发展经验复制给上述15家村镇银行,未来或扭亏为盈。

中银富登成立的背景是,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融合作,借助中国银行的品牌和资源优势,结合富登金融的微型金融经验,自2011年起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接近中银富登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中银富登始终坚持“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在商业模式、风险内控、IT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在解决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匮乏、融资难和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也积极探索,作出了很多贡献。”上述接近中银富登人士说道。

在规模化、批量化布局中,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业务保持稳健增长,资产质量稳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辖存款余额为202.2亿元,较年初增长51.4亿元,同比增幅34%;全辖贷款余额为185.1亿元,较年初增长32.7亿元,同比增幅21%;全辖不良率为1.7%,保持在合理水平,拨贷比3.55%,拨备覆盖率209%。

2016年末,中银富登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设立82家村镇银行和77家支行,其中78%在中西部,33%是国家级贫困县。

中银富登的发展与中行、富登金融强有力支持不无关系,作为中银富登的大股东,中国银行一直在人才培训、信息科技、结算体系、运营服务及流动性保障等方面对村镇银行项目给予支持。例如,村镇银行依托中行的结算服务体系,以低成本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中国银行承诺给村镇银行项目30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保障。

另外,富登金融作为合资方,主要派驻专家长期参与项目的日常管理,不定期通过人员交流的方式分享其成熟的小额信贷技术,帮助村镇银行开发了丰富的产品线。

相比一二线城市,农村地区发展小额信贷,最大的挑战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成本、高风险。据《财经》记者了解,中银富登建立了基于县域金融大数据平台,为旗下各村镇银行提供参考数据。

曾刚认为,中银富登已经具有庞大的规模优势,形成了规模效应,可能也有特有的经营模式,一方面经验更加丰富,另一方面,银行虽小但是多了之后可以形成协同,可以形成竞争优势,这可能也是中银富登比较看好的。 村镇银行困局

2006年底,银监会宣布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建村镇银行、贷款管理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四川、湖北等被列为首批试点6省(区)。

上述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从村镇银行的盈利指标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亏损在村镇银行中并不鲜见。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显示,在2014年前村镇银行盈利能力确实在不断改善,盈利面已经接近90%,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也逐渐提高。但2015年较2014年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下降0.2个和0.7个百分点。而进入2016年,盈利仍然在继续下滑。截至2016年一季度,全国村镇银行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1.11%和8.32%,均低于商业银行1.19%和15.96%的平均水平。

2015年全年,全国254家村镇银行经营亏损,亏损面接近20%,其中31家机构净亏损在1000万元以上,开业三年以上的110家机构净亏损合计达到8.5亿元。

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中西部共组建村镇银行980家,占村镇银行总数的64.5%。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达到12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021亿元,农户及小微企业贷款合计6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80%,户均贷款41万元,支农支小特色显著。引进民间资本815亿元,占资本总额的72%,成为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时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组织开展村镇银行投资管理模式试点,增强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规模化发起水平,同时,出台村镇银行监管指引,完善规制、加强监管,指导其正确定位,发挥支农支小作用。

上述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村镇银行应该改进支农支小再贷款的使用方式,增加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缓解农村地区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农村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村镇银行在落后地区是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村镇银行业务上的优点是短平快。

睢宁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钟生辉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村镇银行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连接性,主动上门服务,争取最快时间给客户发放贷款,很多客户对我们的评价都是:服务最好,效率最快的银行。

篇9

【关键词】 村镇银行; 运营模式; 农村金融; “三农”经济

2006年底,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获银监会准入设立。发展至2011年末,已有726家村镇银行金融机构先后设立,并在支持“三农”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当前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亟需探索创新运营模式。

一、村镇银行发展背景与概况

(一)发展背景

2006年之前,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大部分农村地区仅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两家金融机构独撑大局。在国有金融机构风险规避、严格审批以及繁琐手续的限制下,农民、农村个体业主甚至是农产品企业的银行融资渠道受阻,大部分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信贷需求却日趋迫切。一方面,伴随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对文化医疗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支出中文化、教育、医疗等比重不断提高,农村消费信贷需求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三农”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相当一部分农民拥有一部分闲散资金,并开始寻求包括存款、银行理财、养老保险在内的多样化理财产品。

在此背景下,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重点支持“三农”与乡镇经济发展。

(二)发展概况

1.开业机构逐年递增

自2007年四川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全国村镇银行数量逐年递增,并由2007年的19家,发展至2008年的91家、2009年的148家、2010年的349家,并于2011年跃增至726家,年均增长率154.4%。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2.法人治理结构清晰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设立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至少有1家银行,这一设计可使村镇银行承接股东银行的品牌影响力与资源技术优势,同时允许自然人与法人企业入股,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并带来灵活的决策机制。村镇银行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董事会,或只设置一名执行董事,另设独立董事;村镇银行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还可根据需要设立各种专业委员会。

总之,相较很多未改制的国有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显得更加灵活、透明与合理。

3.经营效果逐步增强

村镇银行业务速度发展较快,资产效益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全国村镇银行存贷款余额均达四百亿元左右,净资产一百余亿元。

得益于法人治理、人员精简、包袱少等优势,与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往往具有服务对象更集中、决策链条更短、贷款审批更快等特点。如果村镇银行能够进一步贴近农村经济市场,创新服务产品,无疑将进一步强化信贷竞争优势,提升金融资本运营实力。

二、村镇银行发展制约因素

村镇银行历时六年的发展,在支持涉农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看到,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村镇银行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瓶颈与困境:

(一)市场定位偏离

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设立的根本初衷和政策使命,但从已开业的机构来看,大部分村镇银行设立在经济发达的县市,即使先期设在乡镇的村镇银行,也通过开设分支机构或总部迁移等方式,业务重心已转至城市。

从业务操作来看,由于农业领域贷款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很多村镇银行无心专注经营,转而寻求大金额、低风险、高收益的规模工业企业信贷合作,加剧了信贷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经济之间分配的不均衡,严重偏离了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

(二)社会信誉度不高

在城镇与农村范围领域,农村信用社与邮政储蓄银行是广大农民与涉农企业一直信赖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可度低,甚至被误认为私人银行,吸储能力不高,资金规模紧张,反过来进一步减弱了贷款提供能力。

从自身原因看,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设置较高,一般按普通商业银行标准执行,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竞争力,从而影响了村镇银行的社会信誉。

(三)贷款风险较高

从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来看,贷款主要来自农户、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商户。这部分客户的特点是信用差甚至无信用记录,无有效抵质押资产,一旦出现风险,贷款即转为不良最后形成坏账,因此对村镇银行业务风险抵御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村镇银行往往局限于一个区域的农业经济,风险集中程度较高,一旦遭遇旱涝等自然灾害,将会出现大量贷款难以收回的风险。

从村镇银行自身风控机制来看,村镇银行大部分招聘人员来自村镇,风险意识有待加强,加之人情世故等非理性因素,往往会产生人为操作故意风险。

三、村镇银行服务客户分析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村镇银行客户有以下三类:

(一)优质客户——农村中小企业

第一类是村镇银行的优质客户,即农村中小企业,一般而言都是乡镇地方特色产业企业群。

这类企业一般有固定销售订单,企业实力雄厚,自身现金流稳定,经营实力较强,是各农村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客户。例如,山东临沭县就形成了农业化肥产业集群,拥有大小化肥企业40余家,这些企业就是村镇银行的优质客户,需要村镇银行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对接客户的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

(二)重点客户——农村个体商户

第二类是村镇银行的重点客户,即农村个体户,一般是个体门头店、批发商贩或专业作坊。

这类客户往往有一定的货物存货,拥有固定消费客户群体,有一定的经营现金流,也是村镇银行需要重点开拓的客户群体。例如,河北清河除了拥有纺织生产企业150家外,还有上千家作坊式的个体工厂,这部分个体商户就是村镇银行需要重点开拓的客户群体典型。

(三)潜力客户——农户

第三类是村镇银行的潜力客户,即农村大量的从事农作物耕作、蔬菜种植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户。

这类农户一方面扩大种植规模,实施农业产业化可能会产生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相当大一部分支出来自于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以及为子女建设婚房。该类客户是农村金融的空白区域,也是村镇银行需要开拓创新的信贷服务对象。服务好这部分潜力客户,也是村镇银行优越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体现。

四、村镇银行创新运营模式

(一)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应该明确“支农”发展定位,力求在农业领域、农村小企业领域以及农户信贷领域专业化经营,并通过客户细分实施差异化服务,根据优质客户、重点客户与潜力客户的不同层次需求,从融资服务、理财服务等不同角度提供个性化产品。

(二)融资服务模式

1.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

对农村中小企业,除了正常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以及项目贷款外,还可释放占用大量资金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等,为其设计存货质押融资、固定资产售后回租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产品,甚至可为上下游企业做供应链融资。

同时,加强与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第三机构的合作,提升企业信用并为企业提供信托融资、租赁融资等其他方式资金。对发展为一定规模的农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可为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私募股权融资,并为其协调推荐有资质券商保荐上市。

2.农村个体商户个性化融资

对农村商户,可为其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对存货量比较稳定的个体商户,可根据其平均存货占有资金量,按一定的质押比例提供存货质押融资,或对有固定需求订单的客户提供订单融资。对有固定设备的个体商户,还可聘请评估机构对设备进行估价,以一定的抵押比率提供设备抵押融资。

3.农户打捆融资

由于普通农户一般仅有集体耕地、农宅等有价值财产,对其提供贷款风险较大,可采用几户联保、互保等方式打捆贷款。对在农村中小企业打工的农户,如能提供所在企业的担保,也可为其提供贷款。

(三)理财服务模式

对于企业以及农户的闲散资金,村镇银行可提供多样化的理财模式供其选择。

1.债权类理财产品

村镇银行可积极引导企业与客户结构性存款,并可推荐其购买央票、国债、控股股东商业银行各类理财产品,还可购买信托贷款等固定收益类产品。

2.股权类理财产品

对于有炒股需求的客户,村镇银行可为其设计打新股产品,还可推荐其购买股东商业银行针对股权投资的信托产品、基金产品以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3.其他投资产品

对于有投资理财经验的高端客户,村镇银行还可为其提供权证、商品期货投资等产品。

(四)风险管理模式

1.分散业务集中度

为分散贷款集中度风险,村镇银行要加强产业分析研究,合理配比贷款在不同产业占比。比如,棉农与蚕农的耕作周期不同,业务风险也不同,村镇银行要在恰当的时间段营销信贷业务,保证贷款的合理产业分布。

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客户,村镇银行还要建立、完善评级制度,对不同分级客户分类管理,并对贷款在不同分级客户的比例加以控制。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可采用土地、厂房、设备、存货抵质押以及第三方有资质担保人担保等方式。

对个体农商户与农户,一方面可引入专业为中小农户与商户提供信用担保的担保机构,另一方面也可引入专业办理集体土地、农宅等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通过担保机构担保或土地房地产抵押,为农商户办理抵押贷款。

另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式是,贷款农户彼此互保或联保。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地方政府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对贷款农户予以信用担保。

3.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大股东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优势,由其提供技术及人员,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排查业务流程潜在风险关键环节,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强化风险管理奖惩力度,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村镇银行运营保障机制

村镇银行的成立,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盲点,是顺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生产物,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发展制约瓶颈,但随着村镇银行业务的纵深开展,对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探索,必将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三农”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做好自身运营模式的建设外,还要健全外部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打造自身社会信誉

前文所述,在城镇与农村范围领域,村镇银行社会认可度相对低,为获得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等的信任,村镇银行需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情形下,国外通行的经验是提供最后贷款人与存款保险系统。

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村镇银行应综合考虑自身风险状况和财务承受能力,合理核定存款保险费率,并实行优惠费率。当然,对已经不适合农村金融市场的村镇银行,必须提供退出通道,建立、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确保资不抵债的村镇银行及时退出。

(二)争取政策更大扶持

村镇银行,本质上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本身即是政策扶持的结果,其纵深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优惠政策予以倾斜。

一方面,人民银行应多措并举帮助村镇银行加快支农发展步伐,借鉴国有商业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经验或渠道协助村镇银行理顺结算渠道,同时适度提供支持农业经济再贷款;另一方面,地方财政可以通过成立担保基金,分散村镇银行支农贷款风险,也可出资设立奖励基金,对涉农贷款金融机构予以一定比例奖励。

(三)完善信用记录体系

首先,地方政府层面做好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并对违反村镇银行管理规定的恶意逃贷和故意骗贷等相关有贷户、信贷人员追究相适应的刑事责任,逐步在乡镇区域培育农村信用意识和信用文化。其次,建立农户与涉农企业信用档案,健全信用记录体系,对不良信用信贷个人和企业实行黑名单机制,并与商业银行信息共享。最后,对担保机构与评估机构加强监督与管理,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村镇银行贷款第二还款来源充分、可信。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介的合作与沟通,广泛宣传个人征信与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增进对村镇银行机构性质、业务范围的了解。

(四)强化内外部监管

为加强村镇银行潜在风险防范,必须加强来自村镇银行内外部的金融监管。

外部监管,即强化公众社会监督,规范村镇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披露信息准确、及时、完整;内部监管,则是在村镇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从运行管理、内控制度、风险预警及处置等方面,对运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及时处理,防止扩大。

【参考文献】

[1] 刘凯,尹泽东,管龙.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47-48.

[2] 李向,贺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6):11-12.

篇10

一、拓展迅速,成效凸显

(一)存款快速增长,信贷支农力度强劲

一是存款增速迅猛。截至6月末,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18,518万元,月均增长额为3,000余万元,已完成其全年目标任务数的73%,存款业务拓展呈现稳中有快的态势。其中,单位存款占比为84.9%,储蓄存款占比不足其存款总量的2成。

二是支农力度强劲。截至6月末,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各项贷款7,340万元,占人行昆明中支年初下达其新增信贷控制额度的73.4%。其中,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2%,充分显示了村镇银行对富民县域“三农”发展的强力支持。

(二)内控制度逐步建立,执行基本到位

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相继制定印发《富民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富民浦发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基本制度》等10余个重要内控制度,其规章制度涵盖面广,相关规定严谨规范,管理工作逐步做到“制度先行,内控优先”。同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安全制度,层层落实各项责任,有效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力。开业近半年来,村镇银行经营规范,运作平稳有序,无挤兑事件或安全事故发生。

(三)“三会一层”搭建合规,公司治理初步完善

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公司法人治理设计合理,结构完善,建立了健全的“三会一层”(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和高管层)治理结构。强化约束制约机制,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公司治理工作起步规范。有健全的“三会一层”议事制度和对应的基本流程,明确了“三会一层”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高管层设一正两副,内设综合管理部、市场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和营业部,从业人员24人。

(四)深入调查县域市场,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富民浦发村镇银行自开业起,即致力于把村镇银行打造为富民县三农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结合富民县小微、三农客户特点,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业务营销,近半年来,陆续推出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产品,并初步拟定《中小企业及商户联贷联保业务产品办法》,预计年内推出实施。

二、瓶颈突出,问题隐现

(一)存款结构单一,存款稳定性偏弱

从存款结构上来看,其对公存款占比一直保持在80%以上,对公存款占主导地位,储蓄存款业务发展相对缓慢;存款波动较大,特别在月初与月末时点上的变动更为明显;就其存款期限来看,活期存款一直保持80%以上的占比,显示其较强的存款流动性。

(二)贷款投放意愿强烈,信贷规模受控严格

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开业商业银行,按其年初财务预算,其年末信贷规模大致需达到2亿元才能实现扭亏转盈。5月,人行昆明中心支行下达富民浦发村镇银行的信贷年度控制额度为9200万元,与其预期规模相差10800万元。截至6月末,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存贷比为39.64%,同业存放13,788万元,显示其信贷资金储备充裕,可贷资金较为充足。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其贷款投放热情和意愿表现得异常强烈。

(三)征信查询业务量日增月激,系统接入条件受限明显

因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有较为严格的软硬件条件限制,富民浦发村镇银行自开业以来,所有的个人征信查询均借助于人民银行的客户查询平台。截至6月末,富民辖内人民银行客户查询平台共发生个人征信查询277人次,其中,村镇银行客户查询占85%强。自富民浦发村镇银行2月开业以来,人行富民县支行征信部门半年办理的个人征信查询人次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征信查询人次。

(四)现代支付需求旺盛,支付结算受阻严重

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必须有先进、便捷而高效的支付系统及产品作第一支撑,富民浦发村镇银行开业近半年来,现代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等系统开通进度缓慢,银行卡开发举步维艰,现代支付系统开通和支付产品开发处于滞后状态,个人卡业务、对公票据业务等现代支付业务仍无从谈起。其个人业务的拓展仅仅依托存单、存折两种原始的结算工具完成,对公业务则采用提前向客户说明和解释暂不能使用票据的方式开展,通存通兑、网银支付、电子商业汇票等现代电子银行业务暂为空白。

(五)银政协议条款明确,部分优惠政策尚待落实

2012年10月18日,上海浦发行与富民县人民政府签署的《银政合作协议书》中的部分优惠事项尚未落实。诸如:给予村镇银行享受在富民县辖内金融机构同等的优惠措施和奖励政策;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建设经费;协助争取税收“免二减三”(开业后,1-2年企业所得税全免,3~5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等优惠政策。

三、厘清路径,稳步发展

(一)立足县域,准确定位

村镇银行只有把主要金融资源投向辖内“三农”和小微企业,才能获得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

1.市场营销管理。始终奉行服务县域、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以农村客户为导向,创新金融服务,打造特色产品,扩大服务半径,拓展营销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吸储”能力和“信投”效能,继续把上门服务、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特色招牌业务别开生面地推广下去,以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不充分的现状,并适时推出“浦惠民”、“银农通”等特色产品。

2.人力资源管理。选用恪守从业操守、专业对口、具备一定县域金融营销经验的业务骨干出任业务部门经理,切实发挥其挖掘市场的营销能力,并起到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的承接作用。

3.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上海浦发行要长期不懈地强化对村镇银行的管控和支持,在品牌授权、传帮接带、系统支撑、流动性支持、风险管理引导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要长期深入农户和企业,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和自我营销,悉心培植优质客户,对市场前景广阔的金融资源进行深挖细作,坚持走创新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依托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银农合作、银银合作等平台,强强联合、充分借力,稳步提升村镇银行的社会知名度和企业文化形象。

(二)结合实际,适量增加信贷额度

一是结合新开业商业银行急需拓展业务、扩张信贷规模的实际情况,建议昆明中支适量增加村镇银行2013年度新增贷款控制额度,以量换增、以量求进,扶持村镇银行及早摆脱“有钱不能贷,不贷即亏损”的尴尬局面,及时破解制约其信贷业务拓展的额度问题,确保村镇银行年内信贷适度扩张,业务稳步拓展,最终实现扭亏转盈。二是村镇银行必须坚守信贷风险防控底线,强调“风险防控优先”的信贷管理理念,有效分散信贷风险,做实做细信贷“三查”,突出风险的可控性,力保不良贷款严格控制在监管部门的指标底线内。

(三)因地制宜,适当降低征信系统接入门槛

考虑到村镇银行开业初期规模小、底子薄、资金紧,而个人征信查询业务量日渐增加的客观现状,作为地方小型支农类法人金融机构确实难以承担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所需的过多设备和技术投入,建议上级人民银行为村镇银行这一类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设计一个相对简化、安全,且接入成本较低的征信端口。

(四)抓紧金融电子产品开发,加快现代支付系统建设步伐

银行卡、网银、电子汇兑等金融支付产品的推广及使用对于现代金融服务业而言已是势在必行,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上海浦发行应加快村镇银行的银行卡开发步伐。建议其采取由上海浦发行昆明分行的方式申报接入人民银行现代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及早实现结算支付电子化。建议上级人民银行对新开办票据业务的地方小型支农法人金融机构,适当简化票据业务开办审批手续和流程,促使其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切实满足客户对现代支付产品的需求。

(五)建立互信共赢机制,逐一落实地方政府优惠政策

地方政府应注重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和推荐,村镇银行需做好自我营销和提升。地方政府与银行间要建立长期的互信共赢机制,搭建高效的银政合作平台,共同把富民浦发村镇银行打造为地方财政的主办银行。建议重点从财政资金的存入、优质客户的推荐,税收“免二减三”的落实等方面着手,划定时间表,逐项兑现银政合作协议。建议:参照农信社现行优惠政策,首先落实给予村镇银行享受在富民县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同等的优惠措施和奖励政策。即:营业税税率由现行的5%调减至3%;企业所得税由现行的25%调减至15%;及时划转5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建设经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