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培养方案

篇1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专业 培养方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0-01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学科,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2013年,我国首次设置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在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借鉴财经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课程设计,结合院校实际,依托学校建设应用型教学的平台,来确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并建立课程和实训设计体系,进行经济统计学的培养方案设计。

一 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分设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保险精算(开设保险学、保险统计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5门课程)、金融统计(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资产评估、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 5门课程)和商务统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经营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方法5门课程)方向。

篇2

关键词:应用型;统计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40-02

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调整中,将应用经济学、数学等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的统计学分支整合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统计学一级学科分类,可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位[1]。统计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后,全国各大院校对统计学的办学与教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在当前本科教育规模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初建玮[2]总结了西安邮电学院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尝试;李春艳[3]结合重庆科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经验,从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内外的研究[4-6]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统计学升为一级学科的时间不长,而国内对统计学师资及人才培养均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进课程设置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便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办学背景为基础,从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案、其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探讨地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办学情况,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湖北工业大学是传统的工科院校。经过长达6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05年,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首次面向全国招生,迄今已经有九年的办学史。统计学专业的开办,是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对理科人才的渴求,特别是为了满足对既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又能灵活运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当然统计学专业的应运而生,对开拓学校理科办学格局,形成比较全面的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也功不可没。在开办之初,由于当时统计学专业的在学或毕业学生人数相对不多,市场属于相对稀缺阶段,因此学校对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培养出在企业、事业单位或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市场调研、数据处理分析、教育教学以及科研的较高层次人才。尽管几经当时各位领导和专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这种定位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硬伤。

首先,统计学专业属于理科范畴,自然逃脱不了理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的作用,基础性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性强,实践性相对比较弱。而地方工科大学主要致力于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侧重于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湖北工业大学属于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统计学的开办如何与教育部直属等重点大学以及普通地方弱势的本科院校拉开办学层次的距离,形成专业办学的错位竞争,这也是统计学专业的办学载体的档次定位的问题。

最后,统计学专业跟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最终到底应该跟谁联系更紧一点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湖北工业大学顺应时代潮流,英明地做出统计学专业应当服务于工科,突出理科,与经济管理相互融合渗透的办学方针,具备一定理论基础侧重于应用的学科定位,符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与要求。近年来,学校发挥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在与学校经济类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逐渐形成了金融统计、经济统计等热门办学方向,不少学生毕业后就业于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形成良好的办学声誉;在与机械学院的质量检测与管理类专业的合作中,也发挥了统计推断在自动检测中的理论优势。此外,统计学学科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科研项目与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在服务于本校特色优势学科的过程中,也通过其他学科的平台优势,顺利借力完成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目前统计学专业正在朝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目标前进。

二、课程设置方案

统计学专业在开办之初,积极借鉴和学习了武汉地区老牌财经类院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相关课程设置方案,也参考了重点理工类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新办的统计学专业起步阶段的课程设置方案。同时,由于统计学的申报学院是以数理基础擅长的理学院,因此,在办学之初,受制于师资力量、办学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当时前几届的学生学习了较多的数学基础课程,比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抽象代数、运筹学等,旨在让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突出理科特色。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胆开设了统计软件分析、可视化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风险管理、管理学等经管类模块课程,而形成了“数学+计算机+经济”模块形式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在后来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发现学生考研时都呈现朝经济学类一边倒的趋势,而且高质量就业人群也集中于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或工商、地税等部门,同时,前几年风生水起的信息技术类行业逐渐出现疲软的势头。为了顺应时势,突出应用理念,理学院及时调整了统计学专业中数学、计算机、经济类课程的构成比例,压缩了一些理论性过强的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数学专业课程;压缩了部分计算机的课程;增强并优化了经济、金融类的课程,并且增加了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课时比例。同时,让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重心前移,使得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就可以相对完整地接触到统计学的核心类课程,为后面多元化的学科方向分流与就业赢得了可贵的机遇与时间。

三、其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统计学专业开办九年来,一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统计实验室、资料室、实验实训中心等。统计学专业试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同时,每一班级均会安排负责又具有爱心的导师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全程进行指导。统计学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经常邀请统计界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职业生涯指导,促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学术能力的稳步提升。

每一门课程也会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教师担任,并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及时发现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这种积极畅通的师生沟通机制进一步疏通了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让教学相长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学改革之花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目前统计学专业的已经毕业的学生去向来看,考研率、就业率以及就业的质量均取得相对满意的结果。在统计学专业近九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培养了两名教授、三名博士(外加引进了一名博士),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专业影响力也逐步提升。

四、结论

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统计学专业的办学实践为例,介绍了统计学专业在开办过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案,以及其他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措施,旨在指出在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背景下,地方多科性大学应当积极地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搭建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学科课程构成为基本元素,以实用统计方法和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模式主导下的课程框架体系,积极探索多层次化教学改革实践方案,促进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壮大,为构建和谐的大学育人环境做出贡献。

致谢:感谢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的教研课题的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28(11):3-10.

[2]初建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3):130-133.

[3]李春艳.普通工科院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37-38.

[4]王炯琦.吴翊.周海银.美国一流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3):61-64.

[5]王金华.吕效国.统计学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5):46-48.

[6]周涌.对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再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2):70-71.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综合研究。

篇3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 铋剂; 药敏试验

doi:10.14033/ki.cfmr.2017.10.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56-0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黏膜组织的致病微生物,属革兰氏阴性菌,是消化系统许多疾病的重要致病原。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总体上仍然很高,成人感染率达40%~60%,尽管有多种根除方案,由于耐药的日益严重,初治的失败率超过了30%[1-2]。这些患者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幽门螺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在理论上看可以有效根除,有学者对此作出有益的探索[3]。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指出,对于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但作用可能有限[4]。那么,药敏试验对于临床应用的价值如何?为此,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标准方案初治失败的Hp阳性患者114例,完成了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在补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符合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且经标准方案初治失败的患者114例纳入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其按1∶1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临床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幽门螺杆菌的药敏试验 将纳入研究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取得的胃黏膜组织4块,置于装有幽门螺杆菌保存液的增菌管中,于37 ℃培养箱中培养,在合适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在35 ℃、10%二氧化碳和85%氮气环境中培养4 d。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从患者胃内采集到的幽门螺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目标抗生素主要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呋喃唑酮片、甲硝唑片、克拉霉素、四环素。

1.2.2 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含铋剂的四联方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左氧氟沙星2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2次/d,14 d为一疗程。研究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种抗生素(剂量采用指南标准剂量)加用雷贝拉唑10 mg,2次/d,14 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1)Hp根除疗效判定:以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判定的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后4周复诊,行呼气试验,阴性者认为根除成功。(2)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反酸、上腹痛)的改善情况,分为完全缓解(症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症状减轻)及无缓解(症状类似甚至加重),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腹泻便秘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呋喃唑酮片、甲硝唑片、克拉霉素、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7.2%、22.1%、86.0%、24.6%、15.8%、82.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

研究组Hp根除率为94.7%(54/5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19/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反酸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反酸改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有效率为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上腹痛改善情况比较

篇4

 

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学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它贯穿于生物医学研究流程的始终,不仅提供试验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和数据描述的基本方法,还提供合理选择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的重要原则[1]。因此,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统计思维,正确选择、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生物医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科研论文撰写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但生物统计学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包含大量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普遍反映授课难度大、学生积极性不高、遗忘快。因此,必须针对该课程特点,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常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目的。作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浅谈自己的体会,为提升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体系建立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应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课程特色和教学要求,从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环节入手,组织整合教材内容,精心提炼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以期给予学生在生物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中以科学、合理的引导。首先,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而教材则是教学体系是否完整而有效的基础与核心。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是贯穿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材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了教学内容覆盖的全面性,在教学中指定李春喜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第五版)作为教材,根据本科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授课教师归纳和融合其他参考书的优秀教学内容,透彻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打造适合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其次,生物统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是生物统计学教学的另一关键,也是检验课程实际效果的最终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引入生物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向学生介绍Excel、SAS、SPSS等经典统计软件的特点,在不同章节教学中穿插具体统计方法的统计软件实现,讲解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步骤,达到将抽象统计理论与直观形象操作相结合的目的。统计软件引入生物统计学教学既体现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又适应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方面,我们以具体的科研案例为基础,指导学生运用生物统计学知识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将实验方案和统计方法运用到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中,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环节,加强对学生论文中统计学方法运用的培训和规范化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多元化教学,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

 

传统的生物统计教学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教师掌控课程内容和进度,但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课堂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生物统计学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概念多、关联度高,公式多且难记忆,学生在被动听课的过程中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欠佳。同时,单一的讲授教学使学生在课后除完成习题外,无任何其他检测手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也难于感受该课程的现实意义。从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依靠传统教学模式,尽管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不会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结束一到两年后,学生会遗忘学过的大部分知识,面对毕业设计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筹莫展。因此,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富于变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板书教学

 

板书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在讲授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方差分析的分解等重要的统计学原理和相关公式的证明和推导时,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讲授的知识,学生可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因而在理论教学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

 

(二)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能给予学生直观的图形、图像,能使得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对于生物统计学这样抽象概念众多的课程来说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我们精心制作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学生能多角度地直接观察对象,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统计学概念;而通过搭配课件中不同的背景、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使得课件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交互性好的特点,基于本校课堂互动系统,要求学生接入该系统在线实时答题,师生共同批改检查并进行当堂评价,使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内理解掌握重要知识点,有效解决了知识缺陷累加的问题。此外,在目前还没开设课内上机实验的情况下,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实验,如:随机抽样分布中的随机数生成,介绍Excel、SAS、SPSS等统计软件在统计推断、方差分析、一元回归等方面的应用,讲解利用上述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图表绘制的要求和流程等,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掌握抽象的概念及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呈现研究数据的综合能力。

 

(三)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该方法将工作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课前/后独立学习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我们遵照“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寻求解决—理论讲授—实践运用”的思路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讲授前将要分析讲解的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预先寻求解决方案,课堂上先由学生讲述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再由教师分析讲授相关原理和正确方法。案例式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案例,获取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真正认识到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统计思维。此外,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要对材料进行消化并查阅各种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教师要对学生的解决方案给以引导,并不断整合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生物统计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4]。

 

三、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评定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依据,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系统总结已学知识,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生物统计学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闭卷考核为主,考察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平时听课作业不认真,考前突击也能通过考试;即使是掌握了知识点的学生也可能不会灵活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改革考核方式,结合平时含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口头讲述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期末考试形式为“一纸开卷”,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梳理后归纳至“一纸”上供考试时参考。考试内容加入大量案例分析内容,更为灵活。实践证明,上述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降阶梯方案;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64-02

降阶梯治疗是一种对重症感染患者较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其目的是在感染早期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尚未出来之前采用最佳的抗生素组合[1],力求最大限度地使用药物覆盖所有革兰阴性和阳性致病菌,尽早控制感染[2],待感染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明了后再给予相关的抗生素治疗。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的6月31例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此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2的6月62例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50.5±14.5)岁;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9.5±1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符合以下项目中一项以上者即可确诊: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超过20x109 L-1;②合并休克;③X线显示炎性病变超过两个肺叶;④合并多脏器损害。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31例患者首先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实验数据未明了之前选择强效广谱抗生素治疗,治疗方案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万古霉素,3d后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2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31例患者首先取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实验数据未明了之前根据我院近期细菌谱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3d后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效果及感染控制时间。感染控制效果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细菌学指标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显效:细菌学指标、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体征中三项恢复正常,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细菌学指标、实验室检查未正常;无效:用药3天以上所有指标均无好转或加重。以痊愈和显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感染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67.7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2.2感染控制时间:观察组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7.8±2.3)d,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医院感染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密切相关的重症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危重,如感染不能得到及时控制,极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3]。由于降阶梯治疗在感染初期就给予最强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尽可能地扩大抗菌谱[4],迅速控制致病菌感染,因此,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从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案的效果显示,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67.7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7.8±2.3)d,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在重症感染的初始阶段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缩短疗程。

降阶治疗方案效果确切,但并不是所有的感染患者都可采用,一方面由于降阶治疗初期采用的强效抗生素会增加治疗成本,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在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对于中轻度感染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此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昆,王瑾,王珊珊,等.亚胺培南,两司他丁对重症肺炎的降阶梯治疗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805-807.

[2] 苏春燕,张宏伟,袁宝生,等.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687-688.

篇6

一、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功底存在欠缺。现在许多高校在经管类专业招生时是文、理兼收,同一个专业内文理科学生共同学习。由于高中文理分科教学,文科生的数学功底相对薄弱。从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大纲来看,与理科相比,文科去掉了所有的概率、排列组合等相关知识点,同时对大部分的统计内容都只了解层次,而这一部分知识都是经济统计中的基础部分。即使同为理科学生,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难度要求也不相同。学生对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不同,使得统计学的学习效果差异明显,容易导致课堂上有的学生认为内容非常简单,有的学生却像听天书一样,无法理解。

(2)学科思维方式不同。统计学作为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涉及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特别是在推断统计部分,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与统计学要求恰恰相反的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追求的是创新能力与创造性,体现形象思维,因此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这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受不到统计学的乐趣,进而对统计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3)对统计学学习缺乏重视。高校学生大多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专业,在选择了经管类专业后,大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与自己专业关系并不密切,与未来升学就业距离更加遥远。在实际教学中,统计学因大量应用数学知识而被认为是一门枯燥难懂、不易学的数学课程,甚至有学生认为统计学比高等数学还要难学。相当一部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了文科专业,跟数学没有关系,进而对统计学的学习非常不感兴趣,对统计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y计学和其他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三开课,学生课程负担较重。同时,这段时间往往学生也在努力学习,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学生认为统计学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联系,学得好与不好关系不大,而且也不是考研主要科目,所以对统计学的学习缺乏重视。加上学习考证压力较大,时间精力有限,导致对统计学学习要求停留在及格就好的学生大有人在。基于以上种种情况,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赖多媒体。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图表以及数据,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往往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讲授。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力强等种种优点,但是由于提高了讲课速度,教师在课堂时间内可以讲授大量知识,反而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进而使学生无法完全记忆、领会、消化所学知识。同时,由于教师按照多媒体设置好的内容讲解,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与内容,与学生缺少及时的沟通与互动交流。

(2)过分重视数理推导。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其他应用型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相比,大部分教师还是侧重于基本数学原理的讲授。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统计学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往往从概念讲到公式推导,再到例题讲解和习题的联系。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种过分重视数学推导,缺乏统计应用方法讲授与统计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使得统计课程与现实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缺乏专业针对性。目前的统计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统计理论进行介绍,而这些理论知识无法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紧密结合,使得学生无法理解统计学对经管类专业的支持作用。在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教师不进行区分,不管哪个专业都是用同样的教材、教案,甚至是相同的案例,不去考虑教学内容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重视程度,甚至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4)考核方式单一。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查主要是以闭卷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种考试模式严格依照教学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公式为主,可以充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却无法考查学生对统计学知识运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方法也导致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3.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课程教学不连贯。高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两门课程,市场营销专业还开设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则开设了“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上述课程都是统计学课程或者是统计学的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各高校现在往往是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多数教师只关注于自己所教学的课程;学校在制定课程标准和培养方案时也没有通盘考虑课程之间的联系与相关性。由于相关课程教学不连贯,很容易导致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大量重复的内容,每门课程所独有的内容也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浅尝辄止,无法进一步深化学习。

(2)教学实验、实训环节安排不合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作用以及设备条件的限制,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目前的统计学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知识作为一项补充,学时普遍较少,且课时设置不合理。其次,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的手工计算为主,实验手段落后。最后,实训课程欠缺。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都应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为目的,而实训项目则是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最好的方式。但是目前高校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训项目设置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

二、对策与建议

1.强调人文统计,培养统计思想

统计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小组工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理思维方法的重要课程,它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所提供的帮助远远大于统计知识本身。统计学为人们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具体方法。因此统计学属于方法论科学。因此,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统计教学应注重人文统计、统计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统计素养,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一方面,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注重统计思想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统计思想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地看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运用统计来进行定量分析。

2.学大纲,提升教学水平

目前,学校往往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后开设“经济统计”,之后继续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 “计量经济学”等课程。而推断统计在数理统计和统计学中都有涉及,抽样方法等内容在市场调查与统计学中都是主要内容,而回归分析也出现在“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学”中。所以在编写统计类课程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应注意前后的连贯性,突出每门课程色的部分,避免重复知识点的出现。

在授课过程中,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大量数据的呈现、图表的展示以及课堂练习可以使用多媒体,而公式的推导、习题的解答过程应采用板书的形式,这样可以控制课堂进度,既提高效率,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

3.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应用

经管类的统计学教学不是培养统计学专家,而是培养掌握一定的统计技能,具备应用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数理公式的教学是不合时宜的,而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与具体专业相联系,让学生迅速掌握统计的应用。因此,在统计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

4.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增加教师科研项目

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验课程的课时。如果没有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试验,则课堂教学中只能采用小样本的手工计算的方式进行讲解,效果不明显,应用性不强,只能停留在理论介绍的层面上。因此,合理的实验课时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加强试验课程的同时,实训课程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感兴趣的方面,选择一个需要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的现实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再到选择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并得出结论,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可行的实训方案,同时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案例积累,为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授课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进考核方式

在学习评价环节,应避免单纯地使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要把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包括进最后的考查范围内。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用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实验课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提交分析报告。而实训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提交报告。而利用最后的考试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每一种考查方式按比例计入最终成绩。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单纯书本知识的掌握不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才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本科层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导向,培养能够运用定量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统计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55-02

作为一所综合甲等的二级医院,主要肩负着医疗、科研及教学的职能,而带教老师带教水平的高低以及带教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实习生或培训人员的学习质量,因而研究切实可行的临床带教方案一直是医院带教研究的热点。在临床产科带教中,急重症的临床护理教学极为重要,其护理效果与质量直接对患者的临床预后结局、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既往传统的产科急重症临床教学主要是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讲解、传授,但实际带教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并且知识与技能掌握也不牢固,影响医院整体带教水平及培训质量[1-2]。本组研究通过比较新型带教方案与传统带教方案,旨在探讨循证护理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接收的护理专科实习生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实习生均为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已在校学习2年,完成基础及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已进入临床护理实习阶段。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实习生40例,观察组中男1例,女39例,年龄20~23岁,平均(21.9±0.8)岁;对照组中男2例,女38例,年龄20~24岁,平均(21.5±1.0)岁,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产科危重症临床护理教学方案,主要包括定期进行理论课程教育,以及真实病例的护理操作技能讲解与指导等。观察组实习生则接受循证护理急救演练,具体措施如下:(1)首先,组织实习生参加前期的护理教学查房,主要面对产科病房内常见的急危重症病种,并明确护理教学的查房病例,带领学生查房过程中应通过病例的观察论证使学生充分认识疾病,了解在急救护理中已采取的措施;(2)提供成熟、完整的急救演练病案,带教老师从临床中收集本次讨论病种的各类临床表现形式,以文字、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解释导致产科急危重症的诱因,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变化与临床转归,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遇见并解决问题,同时应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3)明确问题,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当前病种发生急危重症的原因,鼓励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与表现,并询问急救时的相关处理措施与护理干预方法;(4)查找文献,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通过网络计算机数据库及文献检索对该病种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相关文献进行查找、阅读、研究,并获取一些相关临床护理的最新进展;(5)急救演练,学生自发组成小组,采用角色扮演法由1名学生扮演该病种的患者,其他组内学生作为急救护理抢救人员,带教老师设定病情的发展及各种表现形式,要求真实再现该病种的患者在实际病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其他扮演护理抢救人员的学生应明确自身在抢救中的角色与职责,通过不断地轮换演练寻求最成功、最理想的病例抢救合作策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调查两组实习生对临床护理带教方案的评价效果,调查统计学生主观认为通过临床护理带教是否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内容是否易于理解,是否能够提升学习主动性、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推理与评判思维、护理合作能力、急救判断与应对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单项评估方法仅为是与否;另采用试卷及演练操作的方式考核两组实习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分值均为0~100分,60分为及格,分数越高表示?W生理论、技能掌握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案的评价结果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对产科急重症临床带教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实习生带教前后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实习生带教前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循证护理观念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真实、可靠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践方案,目前循证护理已作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前沿方向逐步渗入到临床各个领域之中。临床护理带教作为大型综合医院主要担负的责任之一,其带教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合理、有效的带教方案一直是临床护理带教的研究热点[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循证护理干预开展的临床产科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观察组学生对带教的评价,明显高于常规带教的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学生带教后的理论、技能考核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循证护理急救演练教学能够显著提升产科护理带教水平与质量。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循证护理急救演练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重在培养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临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4],带教质量是促使学生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循证护理急救演练与传统的带教模式不同,其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设计学习并主动参与,通过带教老师的引导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护理干预方案及应急对策,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国内外相关新的进展与知识[5],通过实操演练及互动讨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改善初出茅庐的学生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并且通过轮换的急救演练可使每个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为补充护理方案的完整性及可行性提供基础[6]。

篇8

[关键词] 黄体期促排卵;卵泡期促排卵;微刺激;卵巢低反应;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8-006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ovariectomized pati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Methods 37 poor ovarian respon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switched to undergo the promotion ovulation at luteal phase in the second cycle after the failure of promoting ovulation at follicular phase. And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109 cases undergoing micro-stimulation to promote ovulation. The embryo development and pregnancy outcome between the two ovulation promotion program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120 ova in the luteal-phase ovulation promotion group and 379 ova in the follicular-period ovulation promotion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number of obtained ova between the two groups[(4.37±1.07) vs (4.79±1.12)]. Normal fertilization rate[(93.3%)vs.(73.4%)], good quality embryo rate[(88.7%) vs (78.7%)]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27.0%) vs (13.4%)] in the luteal-phase ovulation promo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llicular period ovulation promotion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Ovulation promotion at luteal-phase; Ovulation promotion at follicular period; Micro-stimulation; Poor ovarian response; Pregnancy outcome

卵巢低反(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主要表现为促排卵获卵数少,卵子质量下降,临床妊娠率低等。探索合理个体化的促排卵方案以提高卵子质量,改善妊娠结局是目前的一大难题。过去我们认为,在卵泡早期一批卵泡开始募集发育,最终只有一个优势卵泡排卵而其他卵泡发生闭锁凋亡,这成为卵泡期促排卵的理论基础[1,2]。直到2003年,有学者提出,正常月经周期中存在2~3个卵泡募集波的理论,利用排卵后FSH峰或者外源FSH/CC的作用,使黄体期卵泡募集继续发育为成熟卵泡而供取卵使用,这为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3]。据有关报道,某卵巢低反应患者多次常规促排卵失败后,经一次黄体期促排卵后获得临床妊娠,本文将进一步比较黄体期促排卵与卵泡期促排卵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就卵巢低反应诊断在博洛尼亚达成的共识,以下3条至少符合2条者定义为POR:(1)高龄(妻40岁)或具备低反应的任何危险因素;(2)前次低反应(常规刺激促排卵获卵≤3个卵子);(3)一个异常卵巢储备实验结果(如AFC

1.2 方法

1.2.1 黄体期促排卵组 自然周期监测卵泡直径≥18~20 mm,当晚注射HCG 10000 U,34~36 h后穿刺取卵,阴道超声监测卵巢内有一个或者多个6~12 mm 的小卵泡,当日即口服克罗米芬(CC)100 mg/d 直至注射HCG日,根据卵泡大小、生长速度及激素水平适时调整果纳芬(Gn)用量75~150 IU/L,当有1个卵泡直径≥18~20 mm,或者有2~3个卵泡直径≥16 mm,停用Gn,当晚注射HCG 10000 U,34~36 h后阴道超声下取卵,根据质量选择授精方式,卵子体外培养4~6 h后行体外授精(IVF)或行单胞浆内注射(ICSI)。并行全胚冷冻,待下一周期移植。

1.2.2 卵泡期促排卵组 月经第3天起口服来曲唑(LE)5 mg/d,连用5 d,第8天起隔日或每日肌注Gn150~225 U,同时严密超声监测并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调整Gn每日用量。当LH及P值较基础明显上升,皮下注射短效达菲林针0.1 mg至注射HCG日。当主导卵泡直径≥16 mm 时HCG 10000 U肌注,34~36 h后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根据质量选择授精方式,卵子体外培养4~6 h后行体外授精或行单胞浆内注射。

1.2.3 体外培养及胚胎评分 卵子体外授精或行单胞浆内注射后,18~20 h 后观察受精情况。将双原核双极体者(2PN)视为正常受精。选取正常受精卵继续培养,每 24 小时观察受精卵发育情况。胚胎的评分[5]:Ⅰ级:卵裂球大小均匀,形状规则,透明带完整,胞质均匀、清晰,胚胎内碎片

1.2.4 胚胎移植 黄体期促排卵患者在下一个月经周期当子宫内膜厚度>8 mm 时,按照常规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卵泡期促排卵患者在受精后2~3 d 后行胚胎移植。移植后10~14 d 检测血清 β-hCG 水平确定是否妊娠,移植后 4~6 周后行 B 超检查,以 B 超见到宫腔内妊娠囊有胎心搏动诊断为临床妊娠。周期取消率指因为取卵后无可移植的胚胎而取消移植。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FSH值及窦卵泡数、血清AMH值等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

黄体期促排卵组,Gn用量及Gn刺激天数少于卵泡期促排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G注射日抽取血清激素发现,黄体期促排卵组的雌激素、孕酮及大卵泡个数均显著高于卵泡期促排卵组,LH值水平却因为高孕酮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由于抑制了LH峰的出现,卵子早排几率下降,获得卵子质量也有提高,主要表现为黄体期促排卵组卵子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卵泡期促排卵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还显示卵泡促排卵期组的周期取消率高于黄体期促排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因微刺激方案,卵泡发育不同步或者没有进行垂体降调,过高的LH值导致优势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导致卵子提前成熟、黄素化,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无可移植胚胎。见表2。

3 讨论

卵巢低反应(POR)是指卵巢对促性腺激素(Gn)刺激(超促排卵)反应不良的病理状B。主要表现为卵巢刺激周期发育的卵泡数量少,血E2峰值低、Gn用量多、周期取消率高、获卵数少和较低的临床妊娠率,并常伴有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低和胚胎质量低下[6]。有研究报道,年龄、基础AFC、基础FSH及血清AMH是临床预测卵巢功能低下较好的指标[7-9],本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5岁,平均基础AFC≤5个,基础FSH>10 U/L,血清AMH低,均提示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研究具有可比性。通过超促排卵从卵巢低反应患者有限的储备卵泡中获得足量、优质的卵子是我们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以往临床常用的促排卵方案以卵泡期促排为理论基础,包括改良超长方案、拮抗剂方案、长方案、微刺激方案、短方案及自然周期方案等,其中微刺激因其减轻了患者的卵巢损耗,保持卵巢对Gn的敏感性,可重复性高,OHSS发生率低,被认为是卵巢低反应或多次IVF-ET失败患者的首选。但其获卵少,正常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低,再次迫使临床医生寻找新的方案。近年的研究显示人类卵泡募集形式是多个卵泡波模式,即一个排卵间期(interovulational interval,IOI)内有2或3个卵泡波。黄体期出现的卵泡在发育过程中不一定闭锁而是另一批卵泡募集发育的开始[3]。Hall JE等[10]提出LH峰后12 h FSH升高,可见黄体期卵泡募集就已经开始,而卵巢低反应患者相对更早,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发现黄体期给予FSH或CC等可使卵泡在高孕酮的环境下解除闭锁,继续生长发育,引起黄体期出现卵泡周期募集从而获得成熟卵[11]。这提示我们可以根据特有的卵巢周期变化特点,一个月经周期多次促排以获得有用卵泡,增加胚胎利用率,以使POR患者获得临床妊娠。有学者[12,13]对卵巢反应正常患者行黄体期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率。Wolff MV等[14]对40例要求保留生育能力,即将接受化疗的癌症妇女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卵泡期和黄体期促排卵均获得成熟卵泡和优质胚胎。Bedoschi GM等[15]对1例24岁患有霍奇金淋巴瘤的未婚女性,采用黄体期促排卵,经过7 d 卵巢刺激,共获得12枚成熟卵母细胞行玻璃化冷冻。Maman E等[16]研究显示卵泡期和黄体期来源的卵母细胞,其成熟率、受精率并无统计学差异。这与Buendgen HK等[12]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Y果显示,黄体期促排卵患者在HCG注射日的E2、P均显著高于卵泡期促排卵,LH低于卵泡期促排卵的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已经接受过内源性FSH刺激的小卵泡发展到卵泡后期,颗粒细胞数目增多并出现FSH受体数量也随之增加,有的或许已经具备分泌雌激素的能力,黄体期在大量外源性CC及FSH的继续刺激下,颗粒细胞进一步增殖,加上内源性雌激素和高水平孕激素协同作用,促进了雌激素的大量分泌,从而导致黄体期促排卵的卵泡刺激天数和Gn的用量少于卵泡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Li YM等[17]研究结果一致。高水平的孕酮反而抑制了LH分泌,另外CC竞争性结合下丘脑受体,负反馈刺激FSH释放,促使卵泡发育,其次,通过使高水平E2对下丘脑的正反馈作用减少,抑制内源LH的分泌,从而出现卵泡期促排卵的LH值高于黄体期促排卵。即使在高孕激素浓度下,黄体期促排卵获得成熟卵母细胞并不少于卵泡期,其受精率和优质胚胎形成率也明显升高,表明黄体期高孕激素对卵母细胞和胚胎无负面影响。这可能与孕激素抑制LH峰出现,进一步降低卵泡内雄激素,从而解除卵泡对自身及其他卵泡发育的抑制,改善卵母细胞受精潜能,可用胚胎数增加。近期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也显示黄体期促排卵组的受精率高于卵泡期促排卵组,但其没有进一步研究胚胎发育情况。这与Kucuk T[18]和Kansal Kalra S[19]等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因为外源性高的FSH作用下抑制了卵泡的闭锁,使获得卵子数量增多,导致优质胚胎的数也增加。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黄体期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没有一种绝对优良的促排卵方案针适合卵巢低反应患者,其促排卵方案也是多样性的,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25]。针对卵泡期促排方案失败的POR患者,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取卵可作为新的值得探索促排卵方案,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行临床效果验证。

[参考文献]

[1] Pache T,Wladimiroff J,Dejong F,et al.Gowth patterns of nondominant ovarian follicles during the normal menstrual cycle[J]. Fertil Steril,1990,54(4):638-642.

[2] Hodgen G. The dominant ovarian follicle[J]. Fertil steril,1982,38:281-300

[3] Baerwald AR,Adams GP,Pierson RA.Characterization of ovarian follicular wave dynamics in women[J]. Biol Reprod,2003,69(95):1023-1031.

[4] Ferraretti AP,La Marca A,Fauser BC,et al. ESHRE consensus on the definition of poor response to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The Bologna criteria[J].Hum Peprod,2011,26(7):1616-1624.

[5] Davis OK. Brinsden PR. A Textbook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Assisted Reproduction. New York:The Parthenon Publishing Group,1999:1-564. Price:$110.00[J].Fertility & Sterility,2000,73(6):1270-1271.

[6] KovacsP, BargPE,Witt BR. Hypothalamic-pituitary suppression with oral contraceptive pills does not im prove outcome in poor responder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cycles[J]. Assist Reprod Genet,2001,18(7):391-394.

[7] Watt AH,LegedzaAT,Ginsbuig ES,et al.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ge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levels in women over forty years of age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J Assist Repro Genet,2000,17(5):264-268.

[8] Bancsi LF,BroekmansFJ,Eijkemans MJ,et al. Predictors of poor ovarian response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basal markers of ovarian reserve[J]. Fertil Steril,2002,77(2):328-336.

[9] Creus M,Pearrubia J,Fábregues F, et al. Day 3 serum inhibin B and FSH and age as predictors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treatment outcome[J]. Human Reproduction, 2000,15(11):2341-2346.

[10] Hall JE,Schoenfeld DA,Martin KA,et al.Hypothalamic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 seretion and follicle-stimulation hormone dynamics during the luteal-follicular transtion[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2,74(3):600-607.

[11] Baerwald A R,Adams G P,Pieron RA. A new modet for ovarian follicular development during the human menstrual cycle[J].Fertil Steril,2003,80(145):116-122.

[12] Buendgen HK,Schulze-Mosgau A,Cordes T,et al.Initiation of ovarian stimulation independent of the menstrual cycle:A case-cortrol study[J]. Arch Gynecol Obstet,2013,288(356):901-904.

[13] Kuang Y,Hong Q,Chen Q,et al.Luteal-Phase ovarian stimulation is feasible for producing competent oocytes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 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stion treatment,with optimal pregnancy outcomes in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cycle[J].Fertil Steril,2014,101(32):105-111.

[14] Wolff MV,Christian JT,Torsten F,et al.Ovarian stimulation to cryopreserve fertilized oocytes in cancer patients can be started in the luteal phase[J].Fertil Steril,2008,92(4):1360-1365.

[15] Bedoschi GM,Albuquerque FOD,Rui A F,et al. Ovarian stimulation during the luteal phase for fertility preservation of cancer patients: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2010,27(8):491-494.

[16] Maman E,Mcrirow D,Brengauz M,et al. Lutcal phase oocyte retricval and in vitro maturation is an optional procedure for urgent fertility preservation[J].Fertil Steril,2011,95:64-67.

[17] Li YM,Ba LL,Zhao ZT,et al. Application of sequential ovarian stimulaition during follicular and lteal phase in women with poor ovarian reserves undergone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J]. Reproductive Medicine,2004, 23(9):728-732.

[18] Kucuk T,Sozen E. Luteal start of exogenous FSH in poor responder women[J].J Assit Reprod Genet,2007,24(12):635-638.

[19] Kansal Kalra S,Ratcliffe S,Gracia CR,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 ofluteal phase recombinant FSH stimulation in poor responders[J].Reprod Biomed Online,2008,17(6):745-750.

[20] Tarek A,Gelbaya MD,Maria Kygiou MD,et al.The use of estradiol for luteal phase support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cycl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Fertil Steril,2008,90(6):2116-2125..

[21] Kuang Yanping,Hong Qingqing,Chen Qiuju,et al. Luteal-phase ovarian stimulation is feasible for producing competent oocytes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treatment,with optimal pregnancy outcomes in frozen-thawedembryotransfercycles[J]. Fertil Steril,2014,101(1):105-111.

[22] Kuang Yanping,Hong Qingqing,Chen Qiuju,et al. Double stimulations during the follicular and luteal phases of poor responders in IVF/ICSI programmes Shanghai protocol[J]. Reprod Biomed Online,2014,29(6):684-691.

[23] Oliveira JB,Baruffi R,Petersen CG,et al. Administration of single-dose GnRH agonist in the luteal phase in ICSI cycles:A meta-analysis[J]. Reprod Biol Endocrinol,2010, 8(8):107-118.

篇9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克洛;临床疗效;费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11-02

含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复合制剂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1],并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是有效的[2]。头孢哌酮/舒巴坦广泛用于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为了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成本,笔者采取了头孢哌酮/舒巴坦加头孢克洛序贯疗法治疗,并以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为对照,进行了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的观察、成本效益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住院患者,均符合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年龄61~86岁,平均71.5岁,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头孢哌酮/舒巴坦加头孢克洛)和对照组37例(单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给药天数、病情严重程度等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药物剂量及给药方法

治疗组先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含头孢哌酮1 g、舒巴坦1 g,批号:09094,山东洛欣制药厂生产)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然后给予头孢克洛(批号:091009,广州侨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 mg,po,bid;对照组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bid,对照组和治疗组疗程均为8~10 d,治疗过程中停用其他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各种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治疗前后细菌培养检查;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胸部X线检查,不良反应观察;其他观察指标如病情严重程度、药品使用情况、临床疗效、住院费用等。

1.4治疗前老年患者痰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情况

1.4.1受株菌株供试验菌株为78例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菌株鉴定用VITEKp-AMS和GNI试卡。

1.4.2 ESBLs的检测按文献[2]方法进行筛选和确认试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ESBLs确认参照NCCLs推荐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标准判定。治疗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4株、大肠埃希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对照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5株、大肠埃希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两组产ESBLs的细菌菌株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5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抗菌药物指导原则》的规定,临床疗效可分为治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治愈和显效合计为总有效,据此计算总有效率。细菌学疗效分析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替换3级标准进行评价。

1.6数据分析

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作统计比较,计量资料作t检验,计数资料作χ2检验求出P值。

1.7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全部成本和疗效,选择当中成本低而疗效好的一种优选方案。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同或接近时,成本低者为优选方案;当两种治疗方案成本相同或相近时,疗效优者为优选方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见表1。对照组37例中痊愈23例,显效11例,进步2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62.1%,总有效率为91.9%。治疗组38例中痊愈24例,显效11例,进步1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63.2%,总有效率为92.1%。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细菌学疗效评价

结果见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8%和86.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成本分析

如表3所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医疗费和治疗药费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头孢克洛是第二代头孢菌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笔者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头孢克洛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作为治疗组,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总费用和治疗药费,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于勇,常东,蒋伟,等.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的关系[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2):93.

[2]皮雁玲.肠杆菌科三种主要细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6):341-342.

篇10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急需一线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统计学》主张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规律进行研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学生只有学好这门课程,掌握具体的统计操作方法,进而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因

(一)《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统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实践技能,其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就业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统计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强大武器,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要真正发挥《统计学》的作用,我们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学习有效性的需要

《统计学》是历届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分析,学生练习”来完成,教学效果差。犹他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学生如果单纯听课,只能记忆5%的内容;单纯读书能记住10%;如果在听课或读书过程有听觉或视觉辅助,记忆有20%;如果其间有讨论,记忆会增加到50%,而如果学生有动手参与的机会,记忆会达到75%。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给学生提供讨论和动手参与的?C会,需要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需要

以往的《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各阶段的设计都是学生在教室讨论制定,统计工作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始终未能走出校园。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单一的校园环境和学生将来要步入的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单纯的校内实践,统计工作涉及面相对狭窄,学生无法应对一些特殊问题和突发事件,无法真正适应市场。《统计学》教学中,应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四)知识能力系统性的需要

《统计学》教学围绕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展开,每个阶段都配备有具体的操作方法,配套有例题和练习题,但是各阶段之间是脱钩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片段,没有围绕某一目的和任务系统性地学习。《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阶段围绕同一目的和任务展开,提高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承担起具体的统计工作。

二、《统计学》教学中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一)深化《统计学》课程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对《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提高了学生的《统计学》学习积极性。据统计,该系学生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高达98%,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其次,更换了教材,将传统的教材更换为项目化教程,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目的和任务展开,提高了《统计学》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新开发《统计学》课程

笔者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在班级中分组,每6人一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统计设计阶段各小组确定好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可以由教师给出任务,小组选择,也可以由小组自拟),然后编制计划任务书。接下来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部围绕已选定目的和任务展开。最终,小组要上交的资料包括:计划任务书、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报告、整理方案(含分组表、汇总表等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等。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也是学校教育与模拟工作场所的有机结合,创新开发了《统计学》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以学徒制试点为契机,培养“统计调查员”的岗位能力

2014年8月,我国《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标志着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但是,学生直接到企业统计部门参与统计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涉及企业机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问题,企业一般都不愿学生直接到企业统计部门去实践。

企业要占领市场,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向,经常进行市场调研,然而调研项目费时费力,企业很难从工作岗位上抽出太多人力资源。而学校的人力资源得天独厚,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的市场调研,或调研项目中的某一专题调查,企业有师傅指点迷津,徒弟(学生)按照要求带着任务进行市场调研,既解决了企业的市场调研难题,也让学生真正当好了学徒,接触了市场实践,培养了学生“统计调查员”的岗位能力。

三、完善《统计学》课程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

《统计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融入情境,才能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整个实践过程中难免有滥竽充数者,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各小组要做好讨论记录,一方面,可以督促小组成员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有区别的确定实践成绩。

(二)教师严格把关,提高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

《统计学》课程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必须要严格把关。统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是在最初就确定下来的,整个统计工作阶段必须围绕目的和任务展开,后续工作可以不断补充和完善,但不可以中途变换目的任务,不能“知难而退”,更不允许后续的调查分析和前面的目的和任务脱节。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统计工作流程,提高知识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任务驱动模式和多种实践指导手段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统计学》课程构建多元化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任务驱动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它注重“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带着任务在不断探索中学习。该模式偏向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可是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将多种实践指导手段结合。我们可以借鉴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聘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统计人员对各小组的统计设计方案进行评判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