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理财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年人理财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件事让很多人大跌眼镜,24年的念想成空,那究竟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5年期存款去哪儿存最划算?就说5年的定期存款,央行是4.75的利率,渤海银行的利率则为5.75!三里屯就有!就这么说吧,10万块钱,您存在央行了,5年后您连本带息能拿到102375,可如果你存渤海银行了,同样的10万,您最后就能拿到102875!5年,您就少了500块钱!2013年6月7日,央行了一则公告,规定了各个年限存款的基本利率,同时也公布了在基础利率里,各银行可自主调整利率,但不能超过基本利率的1.1%。2013年9月,利率为全年利率市场最为惨烈的一个月,10月10日,北京继几个月前光大银行、中信银行首先将2年、3年、5年中长期存款利率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1倍之后,上月底,民生银行已紧跟而上。据悉,华夏银行和工商银行可能也会在近期有所行动。
“理财”一词,最早见诸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1952年全国人均存款仅1.6元,主妇得算计怎么把钱花到月底。30年前银行只能存钱汇款,普通人一年到银行不过两三回。上世纪80年代民间金银买卖松动,实物黄金进人百姓家庭。21世纪“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以前北京人不爱折腾,有了钱一存了之。但是现在,兜里的钱越来越多,不理不行了,可是你要不会理,又可能掉进陷阱。专家会告诉您:现在的理财产品都有哪些大坑,这些大坑您可别再跳了!
理财产品哪款才最适合您
手里有闲钱该怎么办?专家提醒您如果有5到10万元,钱少也要分开投!很多人因为钱少就全投资一种,这是重大的误区!如果有50万或更多,就要看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了,如果是年轻人,基金配置比例为:黄金30%+存款30%+货币市场基金(短期,不超过一年期的投资)30%。中年人喜欢追求风险,但要坚持双十原则:60%可购买股票类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剩余的35%可购买一些保险类,证券类的理财产品。根据您家庭处于的不同时期,可以适当做调整,另外二次投资置业也不失为较好选择,建议可将15万到20万元资金分配到房产投资上去(按揭购买)。
老年人则以国债为首选,或者全部存银行。
每月收入怎么理财
可以去银行购买一款理财产品,和你的某一张银行卡挂钩,每个月固定从卡里扣除相应的金额,这是最简便的方法啊,我现在可以给你算一笔账,你每月用100元买基金,从20岁开始买一直买到到60岁,你可得637800万,从30岁到60岁就缩水到22万!50岁到60岁只有两万!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冒险期货股票,这是不对的。专家教您理财方案:
年轻人——理财要保守
理财要趁早。基础是关键。举例:每月挣一万元应该如何理财:比如月入1万8000元是要做低风险保收益的理财,2000可以拿去做防风险的。别看2000不多,可以做资金定投。每期100元,不少于5年,每年的收益在10%以上。如果收入增加,个人理财方案调整,可以追加。理财金字塔:另类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定投、债权管理、保障管理、现金管理,这六种投资理财,严格按照收入,钱不够,不能越级!而且要有保底存款!
中年人——基金不是坑
现在95%的家庭理财金字塔都是错搭的!这都是不健康的!中年人家庭理财的三个时期:
家庭形成期——15年:家庭形成期(每月收入2万左右)——15年,结婚生子,经济收入增加生活稳定,重点合理安排家庭建设支出。理财建议:50%股票或成长型基金,35%债券、保险,15%活期储蓄,保险可选缴费少的定期险、意外险、健康险。
子女教育期——20年:子女教育期(赵姐的例子)——20年,孩子教育、生活费用猛增。理财建议:40%股票或成长型基金,但需更多规避风险,40%存款或国债用于教育费用,10%保险,10%家庭紧急备用金;
家庭成熟期——15年:家庭成熟期(徐老师的例子)——15年,子女工作至本人退休,人生、收入高峰期,适合积累,重点可扩大投资。理财建议:50%股票或股票类基金,40%定期储蓄、债券及保险,10%家庭紧急备用金。接近退休时用于风险投资的比例应减少,保险偏重养老、健康、重大疾病险,制订合适的养老计划;
老年人——理财保本是目的
老年人理财,首先要做到先别给孩子分钱,其次每次去银行时直奔窗口,别听那些所谓的理财推荐。老年人理财保本是目的——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收益性可以不考虑。应该选择各种储蓄、银行理财、债券投资类的基金。选择银行存款是因为随时用随时取。
专家揭秘理财误区
专家说银行里的所谓理财专家都不太靠谱,他们都是谈判高手心理专家,他们一般都会让你觉得你很幸运,或者制造紧张气氛,让你冲动地购买他们的产品。别轻易地以为你遇见好人了!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注意理财误区
保险类理财,最好选消耗类的。
很多人现在都选择返还型的保险类理财,其实大错特错,返还类的更适合企业家,或者资产比较多的人,比如你决定购买50万保额的保险,返还类的,需要每月交16000元,可消耗类的每月只需要4000元,你可以拿剩下的12000元去做别的定投或者基金等,这样比返还类的理财可以多挣至少300万。
不可单一投资,应选择投资组合。
很多人听到预期高收益率的产品,便一哄而上争相购买,却没有关注它的风险。他们往往会将资金投向单一的投资领域,一旦发生投资风险,财务危机随之产生。
专家建议:投资组合
篇2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家庭投资理财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42
1 引言
跟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体制变革的改进和家庭剩余资金的增加,把多余的资金进行投资来获得更多的财产行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发展起来。对以前的人们来说,在银行存款是他们主要的生财之路,因为银行提供了存款、汇款、兑款等业务,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随着通货膨胀的预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后果使人们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投资渠道。跟随经济变革的深入,投资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厚使投资理财选择也是百花齐放的,为人们选择多种理财产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如基金、票据、房地产、外汇、金币、信托等渠道;随着渠道的多样化和利益的驱使,及养老、住房等体制变革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人们必须要考虑一生所要面对的现实的问题,如自身的健康与否、受教育的程度、以后的老年生活等等,这些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问题促使人们更多考虑如何利用资金获得更多资金。
2 生命周期的一般理论
2.1 其假说
它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的,又称为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它认为人们去消费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一生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和资产的全部,而有规划的人则会依据这一生的每个阶段的收入来合理的去消费和储蓄,这样使他整个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实现他效用的最优化。也就是说他会想到现在获得的资金预期未来获得的资金、以及生命终止时间、工作停止时间等要素来决定现下的消费和储蓄,以使他本身的消费水准在整个生命中都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不会出现某一阶段没有资金消费或者某一阶段有除了正常消费之外的多余资金情况。
它将人们的一生分为了3个时期: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有规划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都是比较安逸的无忧的生活,让自己一生的资金和所需要的消耗相等。一般说来,家庭的收入有劳动和财产两部分;在青年阶段,人们所获得的资金比较低一些,但会预料未来会获得很高的收入,所以,在这一时期,人们往往会把所获得的资金大部分都消耗掉,剩余的资金比较少,从而消费的倾向较高而投资的倾向较低。到了中年阶段,所获得的资金会增加,用来消费的部分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会减少,还要留一笔钱来养老,所以这个时期去消费的倾向会有所下降,用来储蓄的倾向较高了。到了退休之后,所获得的资金会迅速收缩,那么就会使用之前所储存的资金,那么这个时期的消耗倾向就会高,用来储蓄的资金就很低了。因此,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资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消耗资金的倾向和用来储蓄的资金是此消彼长的。它认为,社会中的各个家庭处在生命周期不同的时期,因此,人口结构没有多大变化的话,长期来看人们的消费倾向是不变的。
2.2 国内的一些理财研究
董振海(2000)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就我国目前的消费和储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自身认为人们正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所阐明的道理来消费和储蓄的。从失业预期增加、为了指出预期增加、人们对高档产品的需求、当代人给后代人留下的遗愿、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利息税收等6个方面对人们消费和储蓄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
黄向阳(2004)对西方的生命周期理财的概念进行的评析,总结了对我国的发展启示。他认为生命周期理论的根本支柱就是在科学的方法评估和管理的同时要关注人们的幸福指数。指出金融业关注利润、政府关注增长,而人们的福利却被忽视,对现代具有很好的意义。
张曦元(2005)说明了生命周期假说对理财工具选择策略的影响,认为在人们一生的不同阶段应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而人生目标按其年限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提出了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就应有不同的策略,将一生分为老年阶段、青年阶段、少年阶段,并分别说出各个阶段的目标。
陈登峰(2007)介绍了生命周期理论,即将人的一生分为成长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成熟时期和老年时期五个时期,并且依据每个时期不同的理财需求给出一个收支曲线,还探讨了生命周期理论在人们理财中的应用。
姚瑶(2011)分析了生命周期理论在人们理财方面的应用,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对家庭理财具体进行了分析,分析它的优势和劣势,并给出了指导人们理财的建议。
3 家庭生命周期对人们投资工具选择策略的影响
3.1 对人们资金的影响
3.1.1 年龄因素
年龄是人们去选择投资工具和组合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决定了处在哪一阶段,也说明了整个家庭在生命周期的哪个时期。随着年龄的渐长,所获得的收入资金和所面临的责任压力都在变化,那么做出的消耗资金和风险投资都在一定水平上受到影响。从一个人的工作时间看,家庭会随着时间的增长积累更多的财富资金。从理论上看,一个人在一定时期的所得都影响着他如何分配消费和储蓄以及对未来做出预期。从家庭方面说,不同时期的家庭在结构安排上也有所不同:年轻人的家庭收入资金少一些,消耗多则储蓄欲望相对低;中年人的家庭收入相对较多,且收入比较稳定,有了一定承受风险的能力,就可以把自己多余的资金投入到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上,但还是要考虑到以后的养老、小孩的教育支出和住房问题;老年人的家庭,因为退休后资金大大缩水,消耗的是之前所储蓄的资金,就比较乐于选择风险低的产品。
3.1.2 教育程度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是对未来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收入资金多少和职业的定向;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在投资时所掌握的知识和辨别风险的能力;一般来说,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他们主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所获资金比较少,获得职业的灵活程度低,一般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低,接收到有利信息的渠道也少,学习的能力有限,因此,一般只会选择风险较低的产品来投资,如国家债券。而教育程度高的人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多少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分析能力相对高一些,获得信息的途径多一些,也更加会关注一些有关方面的走势有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承受风险的能力大一些就会选择一些风险性高且收益大的产品,那么理财的渠道就宽泛一些。
3.1.3 家庭收入资金
收入资金是财富积累的结果,收入资金高的家庭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就大一些,人们可以依据当期的收入资金和对未来收入资金的预期来合理规划消耗和储蓄的分配比例,把多余的资金用来投资以期望获得一生资金的最优化。对于高收入资金的家庭来说,受到的约束就少一些,高收入可以使他们有能力来应对未来的风险,这样他们就会乐意选择高风险的产品来投资;而收入较少的家庭,也许温饱都是一问题,所以除了平时的开销之外剩余资金也不是很多,那么他们来进行选择的能力受到很大的束缚,且由于生活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准上,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很弱,甚至无力抵抗,所以有规划的人们就会选择把那么剩余的资金投向于安全性较高的产品甚至与无风险的产品。
3.1.4 总财富量
它是所有的成员的资金的集聚在一起的成果,这些财富一部分是劳动所得,一部分是投资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从多种资产配置来看,可以把财富重新整合进行合理规划来选择最优的组合实现资金的最优化,这就考验了人们对市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了。理论上说,总财富是和风险的喜好程度成反向关系的,厌恶程度随之财富的增加而减少。
3.1.5 住房因素
房屋是一个耐用品,具有使用上的价值,同时随着现资工具的多样化,它也变成了一种投资产品。我们也知道,近几年房价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且房屋的成交成本比较高,风险是很难分散的,但是它却是可以租赁和买卖的,所以需要认真考虑。
3.1.6 社会保障因素
它主要是为人们的将来生活提供一种保障的而收取的费用,会约束人们的投资资金力度,影响资金配置比例。
3.1.7 家庭的无收入人口
上面我们也讲到人到了中年阶段就有承担抚养子女、照顾老人的责任,而这些人员的开销都影响着人们去考虑如何分配资金实现最优的消耗和投资决策。
3.2 对投资工具选择策略的影响
3.2.1 稳健型的
如银行储蓄:利息是它的主要收益,风险很低,流动性高但是也是收益比较低的,毕竟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债券:这类资产也具有和储蓄一样的特点,不过其稳定性比较高,特别是像国家债券。
3.2.2 增值型的
如股票、信托、房地产等等,这类资产一般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流动性高的特点。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人们偏向于稳健型的,而中年时期的人们偏向于增值型的,这是各个方面所共同影响的结果。
4 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政府层面上:提高人们的资金才是根本,那么就加大经济发展,建设一个使人们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使其收入资金的结构得到合理的规划,使人们的剩余资金提高,这样来促使其消费和投资;合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行使再分配的权利,合理利用税收来实现资金的合理转移,合理实现收入资金的分配。
(2)社会方面上:使保障制度得到改善,使人们的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减少使有剩余资金的人们无后顾之忧,预期和投资者的信心对其运行的影响是很大的,只有使其制度更完善,才能更合理的去规划。
篇3
不知不觉尹先生就人过四十了,事业稳步上升的同时,身体开始渐渐发福,精力、体力都不似之前充沛,养老这个话题也开始在他和身边的朋友更频繁的出现。经常算算离退休还有多远?算算退休需要准备多少钱?
之前尹先生认为这不是太大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就尹先生的家庭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再来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尹先生目前家庭月收入2.5万,消费1万,以5%计算通胀,30年后,如想保持目前生活水平不变,需要多少呢?答案是4.32万。什么概念?其实就是现在每月有收入,支出其中一万,六、七十岁时还想过今天的日子,没了收入,支出却要四万三。假设按这样的标准,尹先生从55岁退休,退休后生活的近30年,需要准备大约1500万,现在大家觉得退休的费用是不是大问题呢?
目前年龄在15岁以上、55岁以内的人,超过半数老年生活尤其是老年中后期生活会异常窘迫,这些人收入(或未来收入)良好,开销很大,多数没有完整科学的退休规划,根本没有意识到未来不工作的30年,需要至少之前20—30年的认真积累才能供养;而55岁以上的人,大多则没有尹先生这样的顾虑。即便他们工作期间收入少,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低、储蓄习惯好,年轻时国家包分配工作,退休后的生活仍保障良好,老年生活问题不大;1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至于大面积重蹈覆辙的原因有二:一、他们自小学习的不光是语、数、外,还会接触财商等相关概念;二、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有了上辈人真实的窘迫老年生活的预警。
以房养老?
尹先生有两套房子,每月能收约1万多租金,就目前而言,他觉得养老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以租金真的能够养老吗?
打个比方,有一款理财产品,描述如下: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且灵活性小,一旦急用,可能本金都会受损失,该产品收益仅为2—3%,这样的理财产品你会买吗?其实房子出租,与其一样。
尹先生每月能租一万多元的几套房子,经评估后卖出价格应该在600—800万,租售比例仅有2—3%,而且还是毛收益,物业、供暖、再装修、家具电器的维修及再购买…… 均未计算在其中,这也还未考虑将来房子老旧后房租下降的因素。
另外,当尹先生急用大笔资金,只能通过卖房获得时,未必能获得合理的回报。但是像他这样手握几套房的还好,对于普遍的上班族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笔者一位同事的母亲生病了,急需大笔治疗费用,希望在一、两个月里卖房变现,但原值300万的房子最终只卖到216万……
说到利用房产养老,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房产是否会一直增值。从2003年到2012年,其中去掉金融危机那个阶段外,大约7年里房价确实在增值。而且还基于2003年之前,房地产价格在“价值洼地”里。现在,北京的房地产价位已比肩其他国际大都市的价位,是否还有支持持续增长的理由,值得考虑。
规划四要点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做好养老规划呢?要先从养老生活包括的内容说起,主要是四个方面:一、基本生活;二、品质生活;三、疾病控制;四、传承和税务。
基本生活指的是日常开销、柴米油盐、物业供暖、朋友小聚、车的相关费用、电话费用等,特点是生活中必须有的,而且不论活到多大岁数,不论当时有没有理财能力都需要的。
品质生活指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在旅游中享受惬意人生、给子女在财务上支持等,特点是可高可低,当财务规划做得好时,尽享人生,如果不是太理想,也不会影响基本生活。
疾病控制主要是针对未来疾病特点做好预准备,未来的老年疾病大体表现在多发、可治愈性强、治疗费用不断增加、需要紧急现金流等方面。
传承及税务问题则是资产量较大的家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为中年人的普遍代表,我们给尹先生做以如下养老规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效建议。
针对基本生活,我们给尹先生推荐的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养老年金,因为它的特点是安全且持续,完全符合基本生活的要求,它很像一个大水桶,年轻时我们坚持一瓢一瓢地往里盛水,上年纪后打开水桶上的龙头持续放水,和一般水桶不同的是,这个神奇的桶,里面的水永远放不光,只要人生存,不管活到多老,都会有水喝,这是其他金融工具根本无法达成的。
由于尹先生本身对股票基金小有兴趣,并且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针对品质生活方面,他可以把一部分闲钱利用于预期收益率相对高的投资工具,比如股票、基金,虽然看似有一定风险,但毕竟是一个关于几十年后的规划,“时间穿越牛熊”,“定投平抑风险”,如果选择相对稳定的投资工具,佐以科学的投资方法,还是有机会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获得较高收益,保障老年品质生活。比如,他可以选择指数基金作定期定额投资,时间相对长的情况下,达到8%左右的年化收益应没有太大问题;而选择复利滚存的方式又可以让多年后的收益增加数倍。即便是遇到某个阶段收益受外界因素影响处于低位,也因其主要针对品质生活部分,并不至于影响到他及家人的日常生活。
针对老年疾病控制,我们发现仅靠医保无法解决医疗费用不断提高的问题,而只针对“初次罹患”重大疾病的商业险又不能解决疾病多发的问题,所以,尹先生需要用医保作疾病控制的基础部分,而商业险则是治疗品质的保障,它的现金价值提取功能则能部分解决紧急现金的需要。
针对传承和税务问题,保险和信托为尹先生起到了其他金融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信托将资产所有人的意愿充分体现,而保险则是实现其梦想的载体。保险除了避税,其非显性资产的特点也为提升资产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的遗产税草案早已出台,实施应只是时间问题,保险因其标的物是人的健康和生命这一特殊原因,成为唯一零税率的金融工具,到那时,必然是解决遗产税的最佳工具。
另外,谈到退休规划时间的问题,建议最晚应该在预计退休年龄提前20年做准备,所以尹先生现在就必须要做计划了。因为当大家真正看到退休后那个巨大的缺口时会有感受,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补得上的;而退休规划最合适的开始时间则是在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养成习惯,哪怕我只有3000的月薪、只能拿出300开始积累,都说明你那个巨大的人生工程开始动工了。
篇4
你的状态:开始稳步积累财富 提到退休,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许多美好的画面。在你的想象里,退休后的生活可能和现在差不多,只是多了更多闲暇时间,你可以环游世界,或是养上宠物,或是早起早睡。这幅在你脑海中呈现的中性图案,就像你在想象一个陌生人的情况,而并非你自己。由于不能真正意识到将来的状况,你或许不会考虑把今天的钱存下来,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 如果你正处于30岁左右,在事业的起步期,一般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家庭开支也将不断上升。如果不做好理财规划,可能会造成“月光”的尴尬境地。 在不考虑社保养老金和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如果你从35岁开始着手养老金储备到60岁退休,希望退休后收入是退休前收入的60%,你现在每年需要存53064元,大约是2 .65个月的收入(按照每年4%的投资回报计算)。 如果你现在选择每月只存下很少的钱,或者你是“月光族”,那么现在的身着光鲜,意味着年老后的生活就会很糟糕—因为仅靠社会养老金,你显然无法维持现有生活。 与其他目的的存钱不一样,养老金的储备是一种低风险的长期投资。你可能不买房,那么你不再需要储备购房款;可能没有孩子,这就不必为教育费用担心;但是你不可能不老,所以养老金的储备要带有强制性,不能因为家庭临时用钱而中止储备。在进行养老储备时,首先要规划好家庭经济,留够备用金,这样才不致轻易中断。 尝试这样做 01 积极地开源节流。首先努力工作、提高自己、提升收入;同时养成记账的习惯,通过记账规划预算,可以减少很多随意性支出,家庭支出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现在有很多手机终端的记账软件,每笔消费随手记录,月底就能生成一份详细的报表,还有预算超支的提醒功能呢! 02 每月结余用于基础养老金储备。养老金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生活养老金,通常包括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费用,这部分需求是非常刚性的,所以一定要用保证性强、非常安全的方式来准备。保险是一种合适的工具。每月拿出收入的10%做一个20年期以上的养老年金,到了退休的时候,基本生活养老金就准备好了。 03 准备生活品质养老金。退休后旅游、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有较大弹性。在确保正常开销和基本养老储蓄的基础上,可以关注一些有一定波动性和收益性的投资产品,比如定期定额的投资某个熟悉行业的龙头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当然,也可以定期定额投资基金。 04 只需留出3个月至6个月生活费。如果你习惯于把结余直接存进银行,这就降低了投资性收入。如果你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建议预留3个月生活费,其余资金可以考虑投入你的投资组合。如果你的工作并不稳定,那么预留的资金可以增加到6个月生活费。 05 略为激进的投资偏好。这一阶段的投资组合可以略为激进。根据10 0法则,你可以考虑把3 0%资金放在现金、债券、保险、年金,40%资金放在价值型股票、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30%资金投入不动产、衍生性商品。如果你认为不具备股市投资知识和运气,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型基金可以尽量规避主动投资风险,长期投资平摊风险。
2nd 什么时候要调整养老投资组合?
生活总不会遵循你的计划,应对的方法就是及时修正和调整原来的规划。
你的状态:着眼于中长期投资 人到中年,收入的增长开始慢慢放缓,“养老”的脚步却越走越近。你可能已经事业有成,一切都上了轨道,养老金有关的投资组合就需要重新调整了。 在不考虑社保养老金的情况下,如果你从45岁开始进行养老金储备,到60岁退休,同样按照每年4%的投资回报计算,希望退休后收入是退休前收入的60%,你现在每年需要存110858元,大约是5.5个月的收入。 在这个年龄阶段,你需要重新考虑购买或者增加商业养老保险。很多人不买商业养老保险,或是不愿意缴纳养老金。人们普遍担心现在就失去对钱的控制,但时一个人所掌控的财产远比他不能掌控的要来得重要,即便那些不能掌控的财产确实有价值。退休金的存储就存在这种偏见,因为你需要从银行卡里拿出一部分钱,存上30年以后再用。抛开偏见,你会发现养老保险的优点不仅在财务上。有保证收入的退休者会比没有这些的人过得更加开心。 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要高估了通货膨胀。在预算未来的生活费时,你一定会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这是正确的做法。但如果你太高估通胀,会给自己造成无谓的压力,甚至失去存钱和投资的信心。合理的通货膨胀率可参照过去10年的平均标准,预估在4%至5%之间。不愿意看到财富白白贬值,你就得开始研究和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计划。就像72法则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财富的贬值,还可以用来计算财富增值。所以你不必过于为通货膨胀担忧,因为你所积累的财富同时在收获投资收益。 尝试这样做 01 考虑一些中长期投资。如果你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可以考虑投资一套可获得稳定租金收益的住宅或商业房产。建议年租金超过本金的4%以上。 如果资金量不大,可以投资债券类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用5年至10年的投资心态,定期回顾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每年收益目标和买入目标可预先设定(如相比年初的价格上涨6%和下跌15%),达到收益目标就抛出,达到买入目标就买入。 02 增加节余投入养老储备。每月的收入节余中要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养老金的准备,一般建议不少于30%。可以采用商业养老年金险与基金定投相结合的方式,做一个15年至20年的长期投资组合。这样既确保了基本生活养老金的安全性,同时一部分养老金投向有一定风险和较高的收益可能的基金,正好用于生活品质养老金的准备。这种组合适合中年人的风格,不会太激进,也不会太保守。 03 新增三项投资品种。适合这一年龄段投资的品种除去前一阶段的,又多了几项:信托、收藏与房产。养老金的储备有很多种方式,这几项投资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类型,信托属于约束性较高的品种,而收藏与房产属于流动性较差的品种,需要好好组合,而不是鸡蛋全集中在一个篮子里。 04 调整投资组合比例。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投资组合大致可以参考如下的比例:总资产40%投入现金、债券、保险、年金,总资产40%投入信托、指数型基金、价值型股票,总资产20%不动产、收藏、衍生性商品。
3rd 现在,你需要稳健的投资组合
当你临近退休,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也面临大幅下降。你的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安全。
篇5
离退休还有多远?退休需要准备多少钱?之前尹先生认为这不是太大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就尹先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我们来算一笔账,再来看看您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尹先生目前家庭月收入2.5万元,消费1万元,以5%计算通胀,30年后,如想保持目前生活水平不变,需要多少呢?答案是4.32万元。什么概念?其实就是现在每月有收入,支出其中一万元,六、七十岁时还想过今天的日子,没了收入,支出却要四万三。假设按这样的标准,尹先生从55岁退休,退休后生活的近30年,需要准备大约1500万元。现在大家觉得退休的费用是不是大问题了呢?
关于养老问题,一部分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即便他们工作期间收入不高,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低、储蓄习惯好,年轻时国家包分配工作,退休后的生活仍保障良好,老年生活问题不大。但另一部分中老年人在老年中后期生活会异常窘迫,这些人多数没有完整科学的退休规划,根本没有意识到未来不工作的30年,需要至少之前20-30年的认真积累才能供养。
以房养老并不靠谱
尹先生有几套房子,每月能收1万元租金,就目前而言,他觉得养老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以租金真的能够养老吗?
打个比方,有一款理财产品,描述如下: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且灵活性小,一旦急用,可能本金都会受损失,该产品收益仅为2-3%,这样的理财产品您会买吗?其实房子出租,与其一样。
尹先生每月能收一万元租金的几套房子,经评估后卖出价格应该在600-800万元,租售比例仅有2-3%,而且还是毛收益,物业、供暖、再装修、家具电器的维修及再购买均未计算在其中,也还未考虑将来房子老旧后房租下降的因素。
另外,当尹先生急用大笔资金,只能通过卖房获得时,未必能获得合理的回报。但是像他这样手握几套房的还好,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如一位同事的母亲生病了,急需大笔钱,希望在一两个月里卖房变现,但原值300万元的房子最终只卖了180万元。
说到利用房产养老,还有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房产是否会一直增值。从2003年到2012年,其中去掉金融危机那个阶段外,大约7年里房价确实在增值。而且还基于2003年之前,房地产价格在“价值洼地”里。现在,北京的房地产价位已比肩其他国际大都市的价位,是否还有支持持续增长的理由,值得考虑。
养老规划四个要点
如何才能真正做好养老规划呢?要先从养老生活包括的内容说起,主要是四个方面:一、基本生活;二、品质生活;三、疾病控制;四、传承和税务。
基本生活指的是日常开销、柴米油盐、物业水电、朋友小聚、车辆保养、电话费用等,特点是生活中必须有的,而且不论活到多大岁数,不论当时有没有理财能力都需要的。
品质生活指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在旅游中享受惬意人生、给子女在财务上支持等,特点是可高可低,当财务规划做得好时,尽享人生,如果不是太理想,也不会影响基本生活。
疾病控制主要是针对未来疾病特点做好预准备,未来的老年疾病大体表现在多发、可治愈性强、治疗费用不断增加等方面。
传承及税务问题则是资产量较大的家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作为中年人的普遍代表,我们给尹先生做了如下养老规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效建议。
针对基本生活,我们给尹先生推荐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养老年金,因为它的特点是安全且持续,完全符合基本生活的要求。它很像一个大水桶,年轻时我们坚持一瓢一瓢地往里盛水,上年纪后打开水桶上的龙头持续放水。但和一般水桶不同的是,这里面的水永远放不光,不管您活到多老,都有水喝,这是其他金融工具根本无法达成的。
由于尹先生本身对股票基金小有兴趣,且有一定的经验,所以在针对品质生活方面,他可以把一部分闲钱利用于预期收益率相对高的投资工具,比如股票、基金,虽然看似有一定风险,但毕竟是一个关于几十年后的规划。“时间穿越牛熊”,“定投平抑风险”,如果选择相对稳定的投资工具,佐以科学的投资方法,还是有机会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获得较高收益,保障老年品质生活的。比如,他可以选择指数基金作定期定额投资,时间相对长的情况下,达到8%左右的年化收益应没有太大问题;而选择复利滚存的方式又可以让多年后的收益增加数倍。即便是遇到某个阶段收益受外界因素影响处于低位,也因其主要针对品质生活部分,并不至于影响到他及家人的日常生活。
针对老年疾病控制,仅靠医保无法解决医疗费用不断提高的问题,而只针对“初次罹患”重大疾病的商业险又不能解决疾病多发的问题,所以,尹先生需要用医保作疾病控制的基础部分,而商业险则是治疗品质的保障,它的现金提取功能能部分解决紧急现金的需要。
针对传承和税务问题,保险和信托为尹先生起到了其他金融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信托将资产所有人的意愿充分体现,而保险则是实现其梦想的载体。保险除了避税,其非显性资产的特点也为提升资产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国的遗产税草案早已出台,实施应只是时间问题,保险因其标的物是人的健康和生命这一特殊原因,成为唯一零税率的金融工具,到那时,必然是解决遗产税的最佳工具。
另外,谈到退休规划时间的问题,建议最晚应该在预计退休年龄提前20年做准备,所以尹先生现在就必须要做计划了。而退休规划最合适的开始时间,则是在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养成习惯,哪怕我只有3000元的月薪,只能拿出300元开始积累,都说明你那个巨大的人生工程开始动工了。
篇6
1.更多的钱:72.68%
据《新周刊》报道,近日,借助网络投票的形式,一份“中国欲望榜”新鲜出炉。
多达七成的人毫不犹豫地把“更多的钱”作为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欲望。不过中国人大都对自己的收入保持着神秘和低调的作风。家庭的收入和女人的年龄一样,永远是秘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个希望更多,一个希望更年轻。
2.环游全世界:65.12%
看微缩世界之窗是十年前的国人旅游世界的心态表露,如今的中国人,更喜欢拿着护照,举起数码相机,在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取景地拍下留念照。
3.中国世界第一:54.09%
这个欲望排列第三,也有不少人不认同中国可以做“老大”的说法,但绝大多数中国人愿意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而存在。
4.开名车:48.50%
中国人的名车定义是德国奔驰和宝马,在对待汽车的态度上,却与美国人相似:热衷粗暴的SUV,热切希望结束步行的出行方式。此欲望能名列第四足以对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5.住别墅:48.27%
作为国人对豪宅的终极标准:拥有一栋超然的别墅,是中国人所能想到的“最诗意的栖居”。带有西方住宅形式沿袭的别墅是“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的现代升级版。
6.博览群书:45.23%
相比上一代人的本本式阅读,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更乐意在新的传播媒介下获取新知:网络、手机,甚至是游戏中。此欲望名列第六,从某种角度来看,并非中国人是如何地好读,而是资讯年代对国人生活的渗透的反映。
7.朋友遍天下:44.39%
本欲望的入选显得顺理成章,由于调查通过网络进行,更凸显出网络通信年代之下,朋友遍天下的心态,在QQ、MSN和视频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天涯若比邻。
8.做老板:37.03%
“老板”在成为服务业对待每个男性顾客的称呼时,这个国度已经纳入一个“老板社会”中。对有着做小生意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拥有支配权和控制权是他们“做老板”欲望的心灵根源。
9.中大奖:26.85%
一度火热全国的即开型福利彩票虽然因为发现黑幕而暂时休止,地下或来自海外的“”处于被禁境地,那些“中大奖”的欲望仍然能在“足彩”、“体育彩票”、“福利彩票”中得到莫大的满足。
10.桃花运:25.67%
中国人的爱情拿“桃花”作比喻,便很能说明问题:来得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今年没有了,来年开春再去桃花处转转。
二、股市,让我欢喜让我忧
(一)探秘股市症候群
在股民大扩容的时代,股市症候群的感染范围很广;在大牛市的时代,股市症候群传染速度很快。不管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学历、长相、血型……只有不想挣钱的人可以免疫。
究竟什么是“股市症候群”?“股市症候群”有哪些症状?该怎么医治?
股市症候群泛指染上了跟股市息息相关、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诸多症状的股民或非股民。写股市症候群,写这些股民的生活百态,是想做一面镜子,让股民梳理好得失,调整好心态,健康再出发。
工作日综合征
症状:一时不看股,则生活无味;一日不谈股,便面目可憎。宁可食无肉,不可心无股。
不到9点半,办公室里大家都端坐在电脑屏幕前,像是等待洗礼般郑重而严肃地等待9点半――股市开盘。下午接近3点,空气里的烦躁因子活跃起来,像是孕育着一场疾风暴雨。3点一过,再也憋不住了――办公室的男男女女要么三五成群在一边窃窃私语,要么一个人发呆若有所思。表情只有两种:掩不住的欣喜和藏不住的苦闷。
符合以上基本表现的办公室被戏称作“93学社”,9点和3点成为其间社员们工作日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当然,很多人可以处理好工作和炒股的关系,但这两个时间节点,他们还是难免不平静。
有这样情况的股民千万小心情绪的波动。股市行情瞬息万变,经常处在紧张、压抑、焦虑情绪之中,人体的免疫力会大大下降,极其不利于身心健康。加上交易大厅人满为患、空气流通差,会对每天去交易所“上班”的股民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处方:做长线。不用天天盯着股市曲线,不用影响工作,不用病入膏肓,也一样可以让钱生钱。买基金,让别人替你理财、替你算计,既不会影响工作,又不会影响健康,还节省时间和精力。
假日综合征
症状:对股民来说,没有起落涨跌的假日才是最难熬的。
以前只知道星期一有上班综合征:经过了双休日的调整,周一一开始上班总难免走神,工作效率降低。然而习惯了股市节奏的股民们恰恰相反,周一到周五,因为神经亢奋而神采奕奕,一旦进入假期,没有了心中那份寄托,反而浑身不自在,惘然失落。
处方:精神转移法。不让股民脑子里老想着股票似乎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听之任之显然更不合适,建议这些股民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也可美其名曰为股市革命锻炼身体。
上涨综合征
症状:我的眼里只有“你”。
女人的消费欲望突然缩减,男人开始减少抽烟,这是一种典型的上涨综合征,省下每分钱,倾其所有投入股市,恨不得连自己都卖了,换钱进股市“钱生钱”。在这种极度亢奋的市场情绪中,过激行为开始出现,理智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脆弱。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案例,某些股民因暴涨若干倍后欣喜若狂,精神的亢奋在极短时间内使大脑大量充血,血压急骤升高,会给机体造成难以承受的“负荷”,高血压病人易发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病人易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处方:斩仓。心痛归心痛,如果确定有不适合情绪激动的疾病,还是快刀斩乱麻。生命重要还是金钱重要,相信谁都会做出选择。
下跌综合征
症状:天天穿红衣,看见穿绿衣的人就莫名紧张。
上涨会让人情绪失控,诱发疾病,下跌就更不用说了。在如今的大牛市环境下,跌更难以接受,因此也更容易让人跌破健康底线。悔恨症、抑郁症、妄想症、癫狂症……都是下跌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所谓悔恨症,就是一种强烈的自责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济,才会让血汗钱付诸东流。研究发现,股市悔恨心理只要持续一周以上,体内免疫球蛋白便会降低。
处方:割肉。对于拿着血汗钱投资股市的股民来说,下跌无异于割他们的肉,“割肉”一词无从考究是谁发明的,但实在形象不过。
实在下不了狠心,就找准时机买进摊薄成本,说不定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未入市综合征
症状:今天你开户了吗?
面对牛市赚钱效应,很多非股民得了比股民更严重的综合征。他们急,他们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入市;他们犹豫,他们挣扎。于是,虽然今天的指数、今天的股价已经相当高了,他们还是迫不及待地跳进去。“我知道有风险,我知道现在的风险更大,但不炒机会是零,我不能再错过了,趁这个机会赚一笔我就收手。”一席话恐怕道出了大多数新股民的普遍心态。但恐怕没有人会在赚到钱后,挥一挥衣袖,潇洒地转身。
处方:要不就从此断了入市念头,理财途径有很多,基金、保险、国债……何必为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要不就赶紧入市,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摆脱未入市综合征后,有可能感染以上四种更难医治的病症。
虽然是老生常谈,还是要再重复: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入市前先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吗?”
(二)“炒股病”的“七情疗法”
文 苏渝
“炒股病”袭击众股民,眼下的社会已经出现了一种群体性心理疾病――“股市症候群”。成都中医药大学汪亚强教授指出,长期过度紧张,会引起失眠、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疲劳、情绪失常等精神疾病,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紧张、焦虑还易引起血流加速、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剧烈,如果血压波动过大,还有可能导致中风、偏瘫、心梗、猝死等。前不久,因股市盘中跳水,河北一位60多岁的唐姓老汉猝死在股票交易机前。
“炒股病”是股民常见多发的一种情绪病,是由暴跌暴涨的股市波动引发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于强烈刺激,过于深痛,使人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从而影响到脏腑、经络、神经,以致出现无药可救的独特病理反应。
既然股市病是由七情引发的,要医治它也只能用“七情疗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医所云的“五行相生”、“阴平阳秘”、“以毒攻毒”的和谐境界。何谓情疗?即用一种情感去抑制另一种情感,其疗法如下:
喜疗:暂时忘掉手上套牢的股票,多看喜剧,多听相声小品。实在喜不起来,就窃喜,想象股市2008年能上8000点,套牢只是暂时的,用希望的快乐去克服忧伤、恐惧和愤怒等情绪。
怒疗:怒可抑悲制恨。感到悲伤怨恨时,设法让自己发怒起来,痛快淋漓地大吼或大骂,实在不解恨,也可去网上发一通怪论,把不敢说的龌龊话,都一股脑倒到网上去,将愤怒与同病相怜者一起分享。
忧疗:忧伤可以控制过度的快乐。有的股民老是沉浸在赚钱的快乐之中,回忆抓翻倍牛股的辉煌,没法让自己忧伤起来。丢掉幻想,告别昨日,展望明日,不也是一剂良药吗?
思疗:总结失败经验,对狗年“二八现象”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操作进行反思,找出猪年正确的操作思路,比骑上了十匹黑马都管用,思考能使你弃病除邪。
悲疗:时刻想到自己的钱是劳动得来的,是养命钱,不是偷来的抢来的圈来的,更不是贪污受贿来的。惜财爱财,让悲来掩盖哀,才能防止因想不通而走极端,走上绝路。
恐疗:恐能抑制忧悲喜怒,恐也能使你对后市绝望,及时止损离场,避免行情见顶后越套越深。对于那些问题股和做假的上市公司,应视为怪兽,有恐怖感,坚决不碰不摸,倘不幸捏上,应果断离场。
惊疗:一惊解万愁。对于突发性的利好,应感到惊讶,怎么会这样?只有惊,才能使你抓住突发利好产生的抄底和抢反弹或逢高减磅的机会。要知道,能让你吃惊的利好,已经所剩无几了。
以上七情疗法并非孤立,应综合调剂,才能补偏救弊。各位股民,赚钱事小,健康事大。愿天下股民吃好、睡好,无灾无痛,抱上健康这头金猪。
(三)炒股,别“炒”掉了健康
文 李芩
近段时间股市火爆,数年不见的红火现象,引得很多人纷纷入市。可是,股市不是一帆风顺的,霎时天堂霎时地狱的心理冲击,并不是每一颗心脏都能承受得起。据记者调查,各大医院里,因玩股票玩出病的患者也悄然增多,高血压、血糖波动、干眼症、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问题构成了对股民健康的“七宗罪”。
[门诊现象]各大医院康复科门诊的颈椎病、腰椎病患者有所增加。相关推拿康复科专家介绍,前来门诊部做理疗、按摩放松的人群中,炒股族占了一大半。泌尿科医生告诉记者,他在门诊接诊了好几位因担心一不留神错过股指变化,长时间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憋出泌尿系疾病(前列腺肥大、尿道感染等)的患者。此外,因炒股过于紧张疲劳造成的突发性耳聋、视力急剧下降、炒股炒得上瘾失眠、胃病复发的患者也不少。
1.银发股民首防心脑血管疾病
今年67岁的杨爷爷,平时身体很健康,退休在家没事干,看到不少街坊炒股赚了钱,也将多年的储蓄投入股市。上个星期二,他重仓购进的一只股票持续下跌,算起来亏了好几万元,心里很不痛快,动不动就长吁短叹,吃饭不香,连续几天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天半夜,老杨又睡不着,觉得心慌憋闷得厉害,他自己意识到不妥,赶紧叫醒家人,连夜送到医院急诊科。最后确诊他患的是“急性心肌梗死”,马上转到心血管外科做介入手术。
所幸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杨爷爷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入市的,“听说牛市好赚钱,反正也是退休在家闲着没事干。”他说近来和一帮股友聊天,感觉大家的士气都低了很多,“都这把年纪了,难免会有些老毛病,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颈椎骨质增生什么的,这阵子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睡不好、血压血糖波动的……没想到现在却轮到自己了,幸亏捡回条老命。”
“股市是一个风险场所,老年人的承受能力比较弱,与投资上潜在的风险相比,健康问题更为重要。”专家提醒,老年股民面临的健康危机主要来自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两个方面。炒股时心情随着股票的涨跌起伏波动,交感神经容易兴奋,心血管就容易收缩,对脑、肝、肾等都不好。近些时,炒股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原本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银发股民身上。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弹性差,过度激动、过度沮丧更容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温馨提示:
老年人多有基础病如高血压、血糖高、冠心病,或曾有过中风病史等,不管股价暴涨还是暴跌,都可能引起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所以老年人炒股要心态从容,不盲从,对盈利预期不宜太高。有心血管疾病史的股民,其家人或患者本人一定要小心,注意每天出门前最好量量血压,出门时也要随身携带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若血压出现升高现象,要及时吃降压药。
2.持续仰头颈椎病复发
在一家广告公司当设计师的王先生说,自从今年年初杀入股市后,他的生活就明显“充实”了很多:早上不再坐在公车上睡觉了,而是看报纸的财经版;上班时和老板“打游击”,一有空就上网看股市行情;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敢离开电脑,因为想听听同事的指点,还加入了一个股票群,而每天中午,“高人”都会出来分析一下当天的股市情况。
前几天股市大跌,人心惶惶,王先生更是熬夜奋战,每天双眼紧盯显示屏,匆匆吃几口饭就坐到电脑前做“功课”,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半年不到,我发现体重增加了快10斤,啤酒肚也凸了出来。视力明显下降,眼睛干涩很不舒服。而且还动不动就闹肚子,脖子、腰经常感觉很僵硬。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我患了干眼症、颈椎病、胃肠功能紊乱等,要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对着电脑。”王先生说,“入市这半年来,好像钱是赚了不少,可自己的身体却远不如从前了。真是得不偿失呀!”
在不少医院的康复科,最近前来治疗的股民特别多。专家指出,办公室一族颈腰椎的毛病本来就多,更应时时提醒自己保护好颈腰椎。不少办公族在单位看股票行情分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下班回家后,还要上网查行情,坐在电脑桌前的时间大大增加。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让身体处于紧张、疲惫状态,易使颈椎、腰椎受损。尤其是中年人,其肌肉、韧带的弹性不如年轻人灵活,对颈椎的支撑能力下降,颈椎腰椎就更容易劳损了。
温馨提示:
看电脑的时间超过1小时要起来活动10分钟。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要注意勤转动脖子。下班后要注意颈腰椎的休息,不可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睡觉时应科学合理地选用枕头,在卧床时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性前凸,使颈部的肌肉、椎间盘、韧带等均处于自然放松的休息状态。
3.紧盯屏幕诱发干眼症
电脑显示屏与手机、微波炉一样也有辐射,人们长期盯着它对身体不利。很多股民为了看行情,每天几乎不间断地对着电脑,即使在外出差办事的路上,也利用手机小屏幕看行情。专家提醒,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各类大小不同的电子屏幕,它的亮度和色彩反差很大,易损耗视神经,短期出现视觉疲劳,长此以往可加快视力退化。同时,由于盯着电脑,眨眼次数减少,角膜不能得到充分的滋润,从而发生了眼睛干涩的症状,也就是“干眼症”。
温馨提示:
不要长时间一直死盯着显示屏,可看一会儿,然后走出去,适当地远眺,看些绿色植物;“办公室一族”每天要控制用电脑时间,即使在看电脑时,也要提高效率,不要一天8小时以上都泡在电脑前,对于有干眼症等眼疾的患者,可适当滴些人工泪液。
4.饮食不规律诱发胃肠道疾病
大部分股民像上班族一样,上午9点左右就赶到交易大厅,下午股市停盘才走,中午也不回家,在门口随便吃个盒饭、快餐就打发了。而办公室一族股民呢,可谓“一时不看股,则生活无味;宁可食无肉,不可心无股”。边吃饭边炒股,吃完了就坐着不动或者干脆来个废寝忘食,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很坏的饮食习惯。
专家指出,由于炒股时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此时胃肠道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抑制和兴奋功能就可能失调,从而出现胃酸分泌过多、呕吐、腹胀、便秘、胃炎或厌食等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温馨提示: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饮食要注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等帮助消化的食物。
5.憋尿禁水易发泌尿系感染
在一家服装公司做会计的李女士说,看见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纷纷投入到股市大军,买车的买车、买房的买房,自己也禁不住诱惑入了市。自从加入了股市后,自己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股市行情,中午吃饭的时候还不忘找来报纸,一边吃饭一边看财经版,听听业内人士怎么分析的,往往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因为自己是新手,属于学习阶段,所以很担心一不留神就错过每个股指波动,弄不好会倾家荡产,再加上自己常在报纸上听说炒股跳楼自杀的报道,所以就更加担心。为此,李女士就很少喝水,甚至连去小便的时间都不敢耽误太久。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时间长了,我憋尿的功夫也厉害了很多。”可是后来,李女士发现自己的情况好像有点异常,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每次刚解完小便就又想去,频频有尿意小便又很少。最近,股市大起大落,李女士晚上也经常睡不着觉,心里老是想着自己的股票明天是跌是涨,晚上睡不着,白天工作也没精神,老是出错,还差点丢了自己的工作。医生检查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坐太久、喝水太少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此外,她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焦虑症。建议她去心理科看看来解决根本问题。
泌尿科医生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以来,因为排尿不好而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比以前多了10%~20%。其中不少人是股民,由于担心一不留神错过股指波动影响收益,经常不喝水或养成了憋尿的习惯。
医生解释,膀胱充盈相当于细菌培养基,长期久坐、少喝水、憋尿等,女性容易引发尿道感染、阴道炎等,而40岁左右的男性往往有前列腺增生的现象。由于炒股久坐,心情紧张,生活习惯不好,细菌容易在体内滋生,诱发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的机会更多。
温馨提示:
建议股民不要长时间坐着,要多喝水、别憋尿,有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减少泌尿系感染几率。
6.指数涨落辗转难眠
许多人对股市一窍不通,尤其是老年人、女性。只是看到或听到有人赚了钱,便盲目跟进,投入了大量甚至是全部的积蓄在里面。结果心理上没有对它的后果产生足够的认识,一旦受到挫折,便会导致心理问题,“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担心自己会倾家荡产。
医生指出,这样长期过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可引起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兴奋机能失调,从而引起失眠、焦虑、抑郁、自卑、自闭、嫉妒、疲劳、情绪失常等精神问题,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温馨提示:
心理脆弱的人群和老年人不宜炒股。股民或准股民们,入市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如果发现自己心理上有焦虑的苗头,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7.炒股引发的其他疾病
静脉栓塞――长期久坐不动,血流自然缓慢,双下肢可引起静脉血栓。这如同经济舱综合征患者,因长时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坐着不动,导致双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所出现的疾病。出现静脉血栓,下肢会有疼痛、肿胀感。栓塞或血栓一旦进入肺部,则可能出现肺栓塞,直接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定时起身活动腿脚,促进血液流通。
呼吸系统疾病――证券交易大厅空间密闭狭窄,同时又人员密集。人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空气流动不畅的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人们吸入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一方面使大脑处于相对缺氧的迟钝状态,导致人们的思维、推理能力受限,反应力下降,耐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不洁净、被动吸烟等因素,可引起肺功能受损,导致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温馨提示: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据《今日健康》
三、向理财专家学习
(一)做乌龟别做兔子
文 十分公子
与普通人相比,富翁理财不在乎一年的回报率有多高,他们大部分注重“持续性”的增长,“年年赚最重要”。这是一个很重要及正确的理财观念。也就是说,在投资这个领域里,我们宁愿学迟缓而富有耐心的乌龟,也不要做因心急而盲目出击的兔子。
统计:只有1%股民赚钱
美国加州大学的巴伯和欧丁教授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理财专家李怡宗和刘玉珍,在2004年针对台湾股票交易所中单个股民的交易数据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内容显示,台湾股民在连续两个半年期间,只有百分之一的股民获利,而利润大概只有4000美元,还不及打工挣的辛苦钱。这与股民们的一些错误观念有关,由于老百姓一般都缺乏“理财教育”,他周边的朋友也基本不是这行业的高手,很容易一错再错,几乎一辈子都掌握不到投资应有的技巧。我在下面试举一些案例,希望投资者能从这些失败的案例中吸取别人的教训,从而改良自身的方法,来达到理财成功。
股市走势规律:盛极必调
散户们一心希望2007年股市连创新高,我感觉不切实际。事实上,从专家理财的角度,市场调整也一样能赚钱,只需要用不同的产品来部署便可以。
以我们内部的研究,根据以往15年股市的历史,股市到高峰时,便会有一次大幅度的调整(约25%),
任何人在3000点以上,购买基金及股票,都可能会亏本收场。其实,高手操盘有很多技巧,例如:“涨”市,用“攻”策略;市场下降,用“守”策略,工具可以改用债券基金,认沽权证及封闭式基金。市场徘徊时,可以离场休息。
正确的理财态度:年年赚最重要
假如潜心进行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富翁理财不在乎一年的回报率有多高,他们大部分注重“持续性”的增长,也就是说:“年年赚最重要。”这是一个很重要及正确的理财观念。
散户们经历过2006年的市场旺季,很容易产生“追涨”的误区,去年闭着眼睛赚到50%至80%的话,2007年不断加码,也希望追求50%至80%的回报。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士,我们敢说2007年他一定亏本收场。由于他们还在加码,所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今年会亏掉30%至40%。你可以看到,虽然2006年老百姓回报率高达80%,但两年后的结果,他的资产只是由10万元变为10.08万元而已。
富翁或专家理财方式可不大一样,2006年的回报未必有老百姓高(因为他们的组合含低风险的外币及债券基金,只有五成在股票型的工具上),但两年后的结果,是由10万元变为15.6万元。
投资提示:别把股市当赌场
老百姓买股票,很少有风险管理意识,以为股票只涨不跌。专家理财,首先要考虑风险,以不亏本为前提,第二考虑才是回报。老百姓与富翁的差异,就在老百姓是:一年偶然赚他一把,纯靠运气,没有技术,以后几年就做不到。富翁却是年年赚,能“持续性”赚下去,不靠运气,靠技术,每年回报不一定很高,但能平衡风险。
启示: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举个例子:巴菲特投资平均年回报25%,三年翻番,维持了70年。
再看其他实例:美国耶鲁大学的基金,每年平均增长17.2%;哈佛大学基金,每年平均增长15.2%;普林斯顿大学基金,每年增长15.6%。这些数字代表什么?美国耶鲁大学的基金,从20年前的10亿美元,到现在是200多亿美元,也就是靠每年17.2%的增长。
其实,理财关键在于:
(1)不要冒太大的风险,年年赚10%以上;
(2)维持10年以上。
由此可以推断出:要想成为百万富翁,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每年储蓄万元;
(2)年回报12%以上;
(3)维持10年。
10年以后,你便成为百万富翁。
(二)退休老人买基金保本是关键
文 金锐
过去一两年中,伴随着一轮牛市中的基金热,使不少人对基金的赚钱能力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似乎只要买基金,就一定赚钱,而且赚大钱。
于是我们看到不少人倾其所有投入基金中,其中也不乏退休老人,基金投资也存在风险的事实正在被人淡忘。
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是,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平均分别高达121.4%和40%~50%的回报是在特定的大牛市背景下取得的;如此高的回报率无法长期维持,也不具有可复制性。基金的本质是众人集资买的“一篮子”股票和其他证券产品,“篮子”里的股票下跌了,基金也就会亏钱。
退休老人买多少基金,“保本”是首要的,“创收”在其次,选择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通常来说,退休老年人购买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等风险类投资产品的比例,应该不大于100减自身的年龄,比如一位65岁的退休老年人,最多只投资35%的资金用于购买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等风险类投资产品,其他的资产则可以投资于银行活期或定期、国债和债券基金及货币基金等收益类的产品。有了这样的资产配置,基本上可以做到能攻善守,退休老人也可以安心地享受晚年生活。
据《卫生与生活报》
四、常让心灵“打个盹”
文 陈铮凡
一位老人,嗜好下棋,闲暇时便上街与人对弈。他心强好胜,常常想“出阵便捷”,所以,棋着略有点“闪失”,便捶胸顿足,愠色满面。一次,他与一位年轻新手对阵,竟连输三盘。老人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当场诱发脑溢血,被人及时送往医院才幸免危险。
现实生活中,心欲太强的人比比皆是,可谓司空见惯。其主要表现为:贪心、过求、好胜。有的人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娶得美妻,还想生得贵子,贵子长大,又想让其出人头地;有的人做事过求,苛刻繁琐,购物买货想物美价廉,房屋装修想工精料省,上街乘车想一路绿灯;有的人心强好胜,争输争赢,常为一个门球失误而懊悔自责,为一盘棋输赢而面红耳赤,为一次钓鱼不着而怨天恨地。这些人活得自私,活得心累,愚不可及。
谢德林有句名言:“人往往异想天开,竭力追求得不到的东西,做办不到的事,结果不是后悔就是苦恼。”古人也说:“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望船。”可见,心欲太强是有害人身心健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块精神磐石,是一团“心理死结”,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屏障。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心欲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
篇7
关键词:家庭保险;问题;误区;建议
课题项目:中华女子学院2015年度北京市大学生创新课题:“我国家庭保险规划现状及投保策略研究――基于北京、重庆和亳州的实证分析”(编号:11000499113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0日
国务院颁布的新“国十条”明确把商业保险定位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在家庭医疗、养老等风险防范方面成为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本研究以家庭投保策略为研究对象,旨在解析家庭保险的重要性,投保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家庭保险的功能
(一)保险的分散风险功能。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和一系列意外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损失范围也是不确定的。而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行为,选择保险就是一种选择主动管理风险的方式。保险把集中在某一单位或个人身上的因偶发的灾害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分摊给所有被保险人,起到了转嫁风险的作用,即投资界的理论――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
保险机制产生的真谛,是针对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损失,无论是人生的疾病、意外还是死亡风险,还是财产的损失、责任风险,保险都能通过相应的产品给予保障。所以说,保险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将人生风险转嫁给商业保险,仍然是现代人“最划算”、“最安全”的一大途径。
(二)保险为家庭人身财产提供保障。对于一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健康平安地成长、生活,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持续稳定地存在下去。一个家庭或个人一生辛苦劳作用来支付庞大的生活支出、子女的教育费、婚嫁费、医疗费,都想赚钱过上理想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敢说一辈子不遇到点什么难事。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无事时风平浪静,有事时危机四伏。尤其是家庭支柱受到风险,若一个家庭的家庭支柱不幸病故,主要经济来源就会缺失从而导致家庭破裂。因此,进行家庭保险规划是解决后顾之忧的最佳选择,对发生人身危险的人及其家庭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按不超过家庭收入的20%比例购买保险,编制合理的家庭保险规划,为家庭构筑起安全的心理防线。
(三)保障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一个家庭是由多个成员构成的,又因年龄段的不同、家庭责任的不同,每个人需要的保障是不同的。30岁以前,处于求学、就业、结婚的阶段,意外发生率较高。可以选择保费低廉的纯消费型定期寿险。30~50岁,孩子的增加加大了家庭生活开销,教育经费、房屋贷款使责任更加重大。作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应当为自己提供充分的保障。中年人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压力和责任,要考虑家庭、家人健康的双重保障,根据家庭状况选择适当的寿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需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再配合住院险和津贴型保险,万一发生意外,可使孩子和家庭得到经济保障。
(四)分红保险兼具理财防通胀的功能。由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可知,2012~2014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显著提升。把钱存入银行是一种储蓄方式,但存取方便的优点并不利于储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进程日渐加快的背景下,家庭对资产保值、增值有了更强烈的需求。有效的家庭保险规划就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分红保险或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除了可以得到传统保单所规定的保险责任外,还可以分享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取得超额收益。从长期看,分红险具有较稳定的收益性,可以帮助投保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对家庭资产的不利影响。
(五)保险隐含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保监会和各省区政府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保险密度为1,766.49元/人(271.77美元/人),同比增长19.44%;保险深度3.59%,同比增长0.41个百分点,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态势较好。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从我国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的指标看,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家庭财富不断增加,百姓的理财观念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业将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机遇,无论从金融业稳定,还是增加社会就业,都是巨大的潜在市场。
二、家庭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家庭保险分为家庭财产保险和家庭人寿保险。家庭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力,也是保险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和服务社会的主要着力点。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当前家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现在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二是家庭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多的20%的家庭和收入最少的20%的家庭相差19倍左右;三是家庭养老需求和医养结合的需求比较强烈。
家庭小型化使家庭作为传统的风险自保和抗风险能力下降,促进风险保障的社会化,需要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合力,形成风险转移和保障。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查显示:我国计划生育家庭约占全部家庭的七成,从统计来看,计划生育家庭一旦“失独”,将面临生计、生活和精神上的困境。我国已有100多万“失独”家庭,每年的新增数据高达7.6万,60岁以上“失独”老人的规模日益庞大。由此可见,家庭保险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发挥的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作用日益凸显,家庭保险的市场需求上升,发展空间巨大。
尽管国家密集出台“新国十条”并加大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我国家庭保险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由于历史和行业原因,中国商业保险的推行之难依然如履薄冰。保险市场发展还存在制度障碍和体制机制的问题。
(一)保险运行欠规范,保险理赔能力有限
1、我国居民保险意识滞后、薄弱。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继而带动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了企业和个人。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不少居民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不愿意参保。因此,我国人民的风险意识相对滞后,保险观念单薄,这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长期并且重要的问题。
2、早期保险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对保险业形象影响深远。在长期的保险业经营中,形成了经营粗放,再加上保险人员误导客户的时间偶尔出现,从公众的角度,保险被误认为有“欺诈性”。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重庆、亳州三地的样本中对保险业务员表示不满意的样本比例达到了20%。另外,据调查,一些保险业务员由于缺乏职业道德,缺少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产品时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极其严重地损毁了中国保险业的声誉。在家庭财产保险的宣传推广中,保险业务员侧重说明其投资的收益率,从而淡化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对消费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因而从总体来看,在保险业形象不好、信誉遭受质疑的情况下,整个保险业形象的不佳对家庭保险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财产保险的普及率不高,保障范围狭窄
1、居民对财产保险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在保险经营机构高度集中、保险推广十分频繁的“北上广”也存在这种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其他地区的居民就更不了解家庭财产保险了。
2、家庭财产保险投保面小,家财险业务面临的风险高度集中。如此一来,保险公司不愿意拓宽保险责任范围、增加险种、提高保险金额,造成的结果就是小的表面覆盖的形成,家财险赔偿条件苛刻,高风险集中。加上人们对家庭财产保险缺乏了解,家庭财产保险的投保率较低。
3、家财险险种偏少,险种设计不合理。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家庭年收入、家庭财产的数量、流向结构等。因此,人们对家财险的需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目前家财险险种偏少,没有很好地去适应各类家庭的投保需求,从而也就限制了人们的投保意愿。并且现已初具规模的险种还在费率、保险责任等内容方面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从而对居民投保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人寿保险遭遇诚信危机,产品同质化,人才短缺
1、家庭人寿保险市场诚信缺失严重。我国家庭人寿保险市场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为降低保险费用、谋求最低消费、更高保障等个人利益的考虑,会对自身的家族遗传病、既往病史以及当前的健康状况进行虚报隐瞒,甚至是捏造事实欺压保险人,造成保单质量与预期质量不符,在后续的赔付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2)在保险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有部分保险销售人员和保险人为了追求保险公司规定的销售目标,夸大保障性产品的保障功能和范围,吹嘘投资类产品的保值功能和盈利水平,误导消费者做出决定,在后续履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经济纠纷。
2、产品同质化,创新动力不足。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升,居民储蓄余额也不断上升,加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即将到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我国的寿险产品在销售市场上却出现了“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的不足在于已有产品的种类与人们的需求类型存在着差异。纵观我国寿险公司的险种,各家保险公司产品严重同质化,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因自身和家庭情况不同所提出的具有一定差异化的保障需求。
三、保险业发展分析
(一)投保人提高保险意识,避免投保误区
1、提高保险意识,倡导全民风险意识。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家庭保险相关知识,倡导全民风险意识,正确对待风险,消除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和投机心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保险行业,虽然保险行业曾经存在很多问题,但它是一个朝阳行业,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期待。
2、保险误区的避免。家庭投保的`区主要有以下方面:(1)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保险的最主要功能就是保障;(2)保费越多越好。保费不是越多越好,总的保险支出额度应严格控制在其年收入的10%以内才合适;(3)先保小孩,再保大人。大人是家里的收入支柱,应先保大人;(4)有社保就不买商业保险。社保是最低保障,商业保险应作为社保的补充。
(二)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
1、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各保险公司应重视目前在经营方式和产品设计上面的同质化现象,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从而创新、优化自我的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设立具有特色的家庭保险产品,扩大业务范围、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责任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才能有效地发展家庭保险业务。
2、为投保人提供专业的后续服务。保险公司应该把服务质量摆在第一位,不管是保单营销过程中还是后期售后服务中,都应将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保险公司应该建立健全驾驭培训体系,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
(三)从政府角度来讲
1、增强保险宣传,提高社会保险意识。首先,要改变社会对保险业的传统认识,提高社会对保险业的正确认识。保险监管部门、保险业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加强对保险知识的正确宣传,充分灌输保险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正传统对保险业“坑蒙拐骗”的错误认识,提高保险业的社会诚信度;其次,要使居民了解保险知识,提高居民的保险意向,同时要通过让居民认识家财险的特殊保障功能、改革政府救灾方式来促进居民参保意向的提高,以此促进居民家财险需求的增长。
2、加强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保险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我国保险体系的有序进行。完善保险监管体系,首先要职能分工明确;其次完善保险监管工具;再次加强保险体系中法律法规的建设。
四、对家庭理性投保的建议
(一)谨慎选择保险公司。应了解保险公司的历史情r;了解保险公司的诚信度;了解公司的规模;了解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
(二)因人而异配置投保产品。作为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家庭结构、风险状况、收入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规划,既要能负担得起,又能得到较好的保障。总体而言,保险主要是为了应付意外状况,不是储蓄更不是投资,不需要投入过多,一般而言保费应该占据家庭年收入的10%。
(三)合理搭配险种。在选择保险品种时,应该先选择终身寿险或定期寿险。通常而言,一个城市的三口之家,保额大约在50万元比较合适。在寿险之外,家庭要考虑意外、健康、医疗等险种,通常健康大病保额在10万~20万元之间。大病保额在实际中建议30万元起步,最好是5~10倍的年收入。总体而言,寿险及意外的保额以5年的生活费加上负债为较合适。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再买一点储蓄理财类保险,如子女教育,或养老、分红类保险。
投保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保险产品的组合,如购买一个主险附加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险,以得到全面保障。但是要注意综合考虑,避免重复投保,使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
不同生命周期的保险规划,如表1所示。(表1)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家庭保险在家庭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家庭保险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储蓄的余额也不断攀升,加上我国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例如政府“国十条”政策的颁布使得保险公司服务不断改善和每个家庭投保观念的改变,家庭保险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定富.保险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李丞北.保险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
[3]孙大维.怎样做好家庭保险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詹朝学.保险理财重规划[J].晚晴,2010.9.
篇8
有一种现象让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一大早,很多老年人携带菜篮或挎着购物包在某一超市门口排着长队等待开门购物?为什么在某一食品连锁店,从早上7点开始,到上午10点,前往买早点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是别的购物中心没有他们需要的商品吗?是别的餐点的食品质量有问题吗?顾客缘何喜欢去那儿购买?答案可能有N种,但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能想到的就是购物中心、早点店的促销模式吸引了他们,这就是促销的“魔力”。
众所周知,中国零售业曾以每年翻番扩店的形式在发展,并拥有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然而,物极必反,在经历一番粗放式的野蛮增长后,开始逐渐放慢了“脚步”。毋庸置疑,造成传统零售业的困境并不是偶然的,除了资本对零售业的兴趣下降、电子商务的冲击、营销策略、盈利模式、管理成本增加等因素外,传统的促销方式也是导致其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那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零售的促销方式有哪些方略呢?
第一式:饥饿促销
——让消费者感觉买到的数量太少
超市在某天、某时对部分商品实行限时、限量销售,且每次让消费者感到“买不够”或“量太少”,促使他下次“不请自来”;不仅增加店铺人气,还能增加消费者光临频率,让其产生按时光顾购物中心的消费习惯;比如,“购物中心每日8:00-9:00内对部分货品打1折”,让客户抢购”。
第二式:利用“童趣”促销
——打好“儿童”消费牌,带动家庭消费
某跨国顾问市场研究公司对城市青少年消费的抽样调查,一是城市少年儿童人均每月生活消费高达897元,占家庭消费总支出超过30%;二是少年儿童对成人(家庭)消费的带动作用;三是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非常高,少儿成了家庭的“太上皇”,全家围着小孩转,在家庭消费中的角色由“影响者”更多变成了“发起者”和“参与者”,甚至是家庭购物的决定者;缘于此,零售业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来巧做儿童文章。比如,购物中心为了吸引儿童,可免费为儿童摄影、增加儿童娱乐场所、免费儿童点歌、进行童趣文艺汇演、真人版愤怒的小鸟游戏等措施……。由此可见,零售业要设法增加儿童们对店铺的兴趣,只要让小孩子乐于进店,家长们就会“被迫”光临,既培养儿童们的忠诚度,又增加店铺的客流量,而且还能带动零售业的销售机会,从而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第三式:“摇色子”促销
——给消费者一种娱乐购物体验
店铺开展每日开展“摇色子”购物活动,具体方法是:每个光临的客户,只有一次机会,当客户摇出的点对应为三个“2”、三个“4”、三个“6”时,即可享受“优惠30%”的机会,目的让客户感到快乐,顾客才会愿意光顾此店,才会给店铺带来创收的机会。客户参与互动得来的实惠更让他感觉购物“有意思”。
第四式:消费58送优惠卡
——让购物中心有稳定客源
购物中心利用“58”数字的“我发”寓意,让购物中心和消费者认为是“吉利数”,凡是光临门店的客户,只要一次消费58元以上,就送优惠卡,以后客户只要手持优惠卡就能享受5%商品的打折;一次消费满100元以上的,就送“状元卡”,全年集齐8-10张状元卡的,就送“精美年货”大礼包一件;全年10张以上的,送2件“精美礼品“,这样购物中心就有了稳定了客源不仅达到了吸客效应,还能让客户重复进店,增加“回头客”。
第五式:月满600送米油
——增加消费者购物次数
针对每个光顾店铺的消费者,凭购物小票,每个月消费金额达600元或600元以上的,月末就可以凭消费小票到购物中心兑换一瓶价值20元的精装食用油和5斤精包装的大米;针对消费者消费金额满500以上,而不足以600元的,就送5斤精包装大米。这种促销方法即实惠,又能让消费者积极购物。
第六式:消费“逢10”即送礼
——增加购物中心客流量和客单价
不管客户购买什么商品,只要消费金额“逢10”,购物中心就会赠送礼品;礼品随10的倍数而价值也不同。比如,假设满10元消费,送2枚鸡蛋,20元送4枚,30元送6枚依次类推…。(礼品可有购物中心根据实物价格而确定,可以是食品;也可以是其它小商品:生活洗漱品、电器等等)
第七式:选准竟品做狙击
——挖掘对手客户,拦截潜在的消费者
了解周围其它购物中心促销的商品的名称、价格、折扣点数、赠送的礼品及促销方法等,制定有效的“竞品促销”方案,同样的商品,一定价格要比对手抵2个百分点,让同行业的客户心动,吸引到自己的购物中心来,此方法目的是吸引潜在的消费者及拦截卖场客户。
第八式:对效期商品打包
——让客户觉得便宜
针对效期已过三分之二时间的商品,要集中打包销售,争取在有效期内“甩货”。比如:饮料、月饼、糕点、水果、蔬菜等其他保质期比较短的商品。
第九式:精准微信促销
——建立客户的忠诚度
寻找大众感兴趣和普遍关心的内容,如养生、美容、理财、购物、买房、升学、致富、成长成才等知识或小窍门,在购物中心建立的微信平台上,以建立客户对购物中心及店铺的忠诚度。
第十式:通过游戏促销
——向实体店引流客户
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发一种与购物中心购物相结合的游戏,在消费者靠近零售连锁购物中心登陆玩游戏时,便可以获得一定的奖牌;另外,当客户从购物中心的海报上进行扫码时,同时可以提升游戏的等级,让客户可以获得购物中心购物的“游戏币”,这种促销方式,不仅能开发潜在的会员客户,还能将客户引流到购物中心购物。
第十一式:利用“道具”吸引
——增加店铺客流量和人气
购物中心联系有关制造电子“机器人”的厂家,制作一款能让老少皆爱的“机器人”道具,一是能让客户准确地看到测量自己身高、体重、腰围的具体数据(现在很多医药城市的电子称只能让客户测量体重,却不能测量客户的身高、腰围);二是机器人要能与客户“互动”和“实际检测”,针对各种年龄段的客户说出“问寒问暖”的语言来进行互动,让客户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何,像该注意身体健康哪些方面,是身高、体重,还是腰围等;目的不仅能让客户得到免费的“健康体检”,又能让客户体验一种“测量的乐趣”,比如,当为某中年人服务时,机器人会说“你好,你要注意减肥了,现在你的体重已超过正常身高的体重,请注意你的饮食问题,每天别忘加强锻炼啊!”、为青少年(包括儿童)服务时,机器人会说“哇,小伙子(小朋友),你很棒,请下次来电继续测试”…
第十二式:实施知名美容美发店铺捆绑促销
——满足客户潜在需求
针对每个光顾店铺的消费者,凭购物小票,每个月消费金额达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的,月末就可以凭消费小票到购物中心兑换一张价值10元、20元、30元的理发劵;每个月消费金额达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的,月末就可以凭消费小票到购物中心兑换一张价值50元、100元、150元、200元、300元的美容劵;该促销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被捆绑的美容、美发店铺要就近该百货商店附近;二是被捆绑的美容、美发店铺要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信誉度;三是要保证对客户服务的质量。
第十三式:设置客户“体验场所”
——满足客户“感知”体验
如果说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客户真正体验为是真。购物中心若在大厅的一角,设置一个客户体验的场所,满足客户对商品的“感知”体验,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客户高兴的事。比如,可以在购物中心中设立一个“体验场所”,重在让客户消费体验,就像购物中心销售儿童家教机一样,销售人员,演示以后,要让儿童及家长进行免费的使用体验,当他们使用体验以后,觉得产品确实是有像导购所介绍的如此功能后,就会欣然买单。同样,这一促销推广模式,也可以用在很多产品的销售推广上,像销售推广按摩器、清洁机、儿童车等各种产品的,都适合这一促销方式。
第十四式:邀请客户参加现场或网点大促销
——加强CRM管理,开展精准营销
购物中心可以利用“填姓名、留号码”的方式,在商业街或人流量比较集中的场所,收集客户资料,只要客户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及手机电话号码留下来,就可以凭购物中心服务人员开出的“凭证”,到购物中心指定的地址、门店领取相应的“赠品”,购物中心利用这种促销的方式,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赠品”而来,在客户来电领“赠品”时,用电话核对客户号码的同时,更能准确把握客户的年龄段、购物喜好及有关客户的精准资料。另外,顺便向客户介绍门店新品和赠送“购物劵”,如果客户消费后,再让该客户说出对店铺产品的“购买心得“和“产品体会”,并把这些整理出来当做“客户购买案例”再向潜在客户宣传,从而进一步做好CRM模式的销售。
第十五式:利用“购物中心偷菜”游戏
——消费者边玩边体验,培养忠诚度
购物中心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或开发一种“购物中心偷菜”游戏,游戏中各种“蔬菜名称”及“种植地块”与购物中心陈列实物的布局要一一对应,游戏中的每种“蔬菜”都和购物中心中每一物品对应编号,偷菜游戏规则设置为每获得X棵菜,便可到购物中心内享受30%的优惠购物体验。注意购物中心陈列改变,游戏中有关对应的“蔬菜”布局也要随之改变;该促销方式主要是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对零售购物中心关注,实现线上、线下真正意义上的O2O互动。
第十六式:开发导购APP软件
——提升购物中心管理绩效,引导即时消费
移动互联网长尾时代来临,在购物中心或公共场所所建立的电子导视系统,一般都放在楼梯或电梯旁边,也可以安装在手机端使用。导购APP促销作用:一是能为顾客及商家提供指引服务,各个品牌商品促销信息;二是实现网络店铺购物;三是帮助购物中心实现非现场的现场管理,比如,提供路径指引,商家定位指引,商家活动指引,购物中心内部结构指引,商家会员特权指引等服务;四是实现人、店、货管理过程的O2O,能让购物中心的管理绩效得到一定的提升。
第十七式:平台共享协同运作
——让零售业实现无缝对接
篇9
众多文化产业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城乡接合部”不断生根发芽。
1999年,当北京万豪天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后称万豪卡通)董事长陈雷把企业从国贸搬迁到三间房乡时,这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家文化企业;而在他16公里外的798艺术区内,破败的工厂大量闲置,几乎无人问津。
15年过去,798成为北京无可替代、难以复制的艺术展览区,而三间房乡则逐步成长为全市的“动漫产业”基地。
尽管前者名声显赫,追随者众多,但在国务院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后称国研中心东方所)副所长黄斌眼中,三间房乡具备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普遍性特征,其城镇化路径的价值尤为可贵。
从798到三间房乡
近年来,张国华一直与798艺术区的商业化进行着斗争。
在这个国内最为知名的艺术区内,随着房租的上涨,艺术家陆续迁出,餐饮酒吧却逐渐进驻,曾经的艺术家聚集地正在变为艺术机构的总部和展览场馆。只有公共设施还保持着原貌:这里没有竖立着的园区地图,每个艺术品工作室都没有门牌编号。逛完一圈后,你甚至看不到一个公共厕所指示牌。
“艺术家们喜欢清静,越难找、越隐秘的地方就越好。”作为798艺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国华通过这些小小的努力,为当代艺术争取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曾有出版社希望在北京地图上添加798艺术区的名称,也被他婉言拒绝。
不过,从城镇化角度看,商业机构的进驻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而部分艺术家转移至更边缘的村落,也推动了当地城镇化进程。“包括后来出现的宋庄,也是承接了798溢出的艺术家资源。”张国华对记者说。
798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政府前来学习,“高仿版”频频出现,被冠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旗帜。对此,黄斌深感忧虑。
“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城镇化,798其实并没代表性。国内大多数城市远郊没有废弃厂房,更没有自发聚集的艺术家群体。”黄斌真正推崇的,是在798艺术区东南方向16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城乡接合部”――三间房乡。
朝阳区三间房乡,具备所有大都市郊区的共性特征:流动人口集聚,人口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区域承载力接近极限。而拆迁腾退、回迁安置、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涉及民生的问题相互交织。
虽然辖区内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颇具影响,这本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但这些资源并没有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起步。当陈雷来到三间房乡时,全乡只有两三家文化企业,而且规模都很小。
改变发生在2003年,当时三间房乡被纳入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大部分区域被规划成为绿化区域,使得辖域面积窄小的三间房乡发展越发捉襟见肘。由此,乡政府决定利用高校聚集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产业。
十年间,三间房乡已经在北京文化领域占据较高地位:万豪卡通动画原创产量接近全市总量的一半;1919音乐产业基地成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国家级音乐基地;北京市影视动画协会则是北京唯一的影视动漫行业管理机构。
让“候鸟”留下
特大城市远郊区一般都会有大学城,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但只有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充分利用,才能够形成产业集群。
由于房租便宜、距离学校近,本世纪初,不少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区域内创业。一台电脑,再租间屋子,上百家文化公司就这样诞生。而“外来户”陈雷正是被这里的创业环境所吸引。
和各地政府对待大部分新兴产业态度一样,时任三间房乡乡长的冯永忠发出“集聚令”,以集约化的产业园区形态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有序引导。
2006年,冯永忠先以乡里已小有名气的动漫产业为切入点,选择北双桥村的北双菜市场进行动漫孵化器的建设改造,希望把分散的、办公条件较差的企业集中起来共谋发展,并给予优惠政策。
“当时我们觉得很开心,因为终于有个能与众多同行集中办公、交流的场所了。”陈雷对本刊记者说。
不过,国内很多文化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虽然开始时很红火,但政策红利释放之后,企业就转投其他园区的怀抱。而文化企业的轻资产特征,更使其迁徙特别容易。这种“候鸟现象”,一直是制约地方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难题。
这种情况下,三间房乡用什么方法来留住这群“候鸟”呢?
一般人倾向于从政策的角度寻找答案,比如政府拿出多少补贴、给了多少土地等等,陈雷对此却有不同的解读。
“三间房乡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是持续性的,总在最困难时候给予企业最实惠的解决方案。”陈雷表示,乡政府会不定期地召集当地企业开座谈会,“2006年,几乎每个月都开会,如今乡里领导也经常来走访,收集大家的诉求。”
在2008年,万豪卡通原有的办公地面临拆迁,而企业的迅速壮大也需要更大的办公空间。当时,万豪卡通一度在总部附近另外租用了5块办公区。陈雷表示,由于找不到合适的集中办公场所,他动了搬走的心思。
当时,有其他区县提供的诱人方案。但就在他准备跟乡政府“辞行”的时候,地理空间并不宽裕的三间房乡帮他从开发商那里争取到一块地。8个月后,分散各处的部门终于聚到了一起。
自万豪卡通的发展逐步壮大以来,多地政府不惜重金“挖墙脚”时有发生。陈雷均一一婉言谢绝,他深有感触地说:“每次遇到困难,乡政府都会适时出现,一事一议,量身服务,这让我感觉在这里发展很舒心。”
从园区到“社区”
即使交通不便,对三间房乡村民而言,四环以内依然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原因无非是那里有更多的挣钱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如果吸引不了“人”,任何城镇化探索都难以成功。三间房乡的思考是,将当地产业发展好了,村民不仅能够就近就业,并且可以过上与市中心居民同样的生活。
根据这种思路,陈雷与三间房乡政府在园区基础上继续合作:打造“动漫社区”,在居民区里将村民的生活品质与就业问题“一把抓”。
记者走进三间房乡时,第一印象是这里与其他城市城乡接合部差不多:新建成的高楼中夹杂着不少低矮平房,正在施工的楼房和路面,见证着城市化的快速步伐,也让周边有些嘈杂和喧嚣。
但当万豪卡通投资建设的“北京卡通博物馆”映入眼帘时,这里的风景才显得与众不同。博物馆门口的广场免费开放儿童游乐设施,馆内有正热映的电影《变形金刚》的模型在展出。引人关注的是,博物馆里有个特殊的培训班,不少中年人正在这里学习上色、描线等动漫制作的基础技术。
这便是动漫社区的“动漫创收计划”。陈雷介绍说,万豪卡通将选择动画生产中的一些环节,面向4050名社区居民开设相关知识的免费培训。培训合格,便可担任万豪卡通提供的兼职。
“一般人眼中,文化产业很‘高大上’,就业门槛很高。其实不然,文化行业也有大量普通村民可以做的工作,比如制作模型、动漫图片、手工制品。”陈雷表示,现在动漫社区培训每年能为周边培养很多产业工人。
目前,万豪卡通与三间房乡签订协议,为残疾人士提供免费动漫培训,并承诺接收业务合格的残疾人士100%居家就业。陈雷表示,他们虽然在听力、语言、行动等方面存在障碍,但动漫制作在这方面没有太多要求。
不仅如此,万豪卡通还不定期举办以下活动:免费向动漫社区成员开放卡通博物馆的动画影院,定期播映国际国内优秀动画电影;邀请高校和企业的动漫专家在周末开设绘画培训班,对居民进行绘画培训。
不过,动漫社区的这些服务由谁提供?答案是:企业从创意、技术、资金方面为社区建设提供支持,以回报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扶持。
作为动漫社区倡建单位,万豪卡通不仅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还承办各项创意活动。陈雷表示,“政府支持了我们的发展,我们当然也要回馈社会。”
用地制度创新
用地制度创新,是三间房乡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另一重要举措,深受国研中心东方所所长杨晓东的好评。
过去城镇化客观上依赖土地财政,由政府将土地收为国有进行一级开发,大多“只要农民的地,不要农民的人”,通过“征收-补偿”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被征收土地的农民以实物或货币补偿。
这种情况在寸土寸金的特大型城市远郊表现尤为明显。而在征地过程中,一方面,部分地区农民得到的土地增值收益较低,另一方面,农民因土地征收领到一次性补偿款后,因理财观念缺失、就业技能不足而埋下了社会隐患。
“改革传统城镇化的用地制度,不仅成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共识,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间房乡的做法十分巧妙,通过实行土地股份化,有力地推动了这一片区的城镇化进程。”杨晓东说。
“村里出地、企业出钱”,三间房乡让企业直接与村土地合作社合作,共同打造文化产业园区。
在国际动漫游艺产业园项目中,三间房乡允许当地金家村、东柳村、西柳村等地区以集体土地入股方式,与北京信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京漫园雅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后称漫园雅创),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规模化开发和经营,用以发展文化产业。
其中,金家村的农民合作社以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占漫园雅创30%的股份,并将在50年后逐步增持,直至70年后达到100%。而信通投资70%的股份将在50年后逐步减持,70年后完全退出。
由于集体建设用地未通过征地等形式,而仅仅是以入股的形式投入规模性开发,因此地价较低。目前,周边区域写字楼租金达到5-6元/,三间房国际动漫游艺产业园预计写字楼的平均租金成本仅为2-3元/。
杨晓东表示,对众多文化类企业而言,低廉的租金成本对处于起步阶段、以创意为核心、地租承担能力较弱的文化产业而言,是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这一模式还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长期利益。按照股份制合作方案,漫园雅创将从项目建设年开始就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保底收益。而社员作为股东参与园区管理,满足了部分就业需求。”杨晓东说。
篇10
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处长 郭武平
“在银行业下一步的市场格局中,市场营销显得更加重要”
银行业下一步的市场格局有几个特点:其一,国有银行股份化,这一步现在已经实现了,从市场竞争和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他的意义在于,国有银行在过去的经营目标和股份改造上市之后的经营目标有很大差异。在过去,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等。股份制改造上市后,经营目标就是,要有合理的股份回报。经营目标的变化就带来了市场意识的增加,特别是现在国有银行由于股份制改造上市,主动营销明显增加,这是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其二,区域银行全国化。大家知道,现在的银行体系是国有银行是第一层次,12家股份制银行是第二层次,省会级的商业银行第三层次,地市级商业银行第四层次。城市商业银行过去的经营地域仅限于城市,现在可以跨区域经营。比如,上海商业可以在宁波设分行。地市级的商业银行现在展开了自主行业重组和并构。比如,徽商银行就是安徽省内的若干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合的;其三,外资银行法人化。在去年入世过渡期结束之前,有200多家外资银行,但90%以上是外资银行的分行。现在,我们修改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其中一个政策就是,鼓励外资银行按照自愿的商业原则,在中国本地注册法人银行之后,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所以我们讲,国有银行股份化,经营目标变化了;区域银行全国化,经营地域扩大了;外资银行法人化,竞争更加全方位了。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市场一体化、客户同质化这两个特点。
在这五个特点的基础上,本人认为,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细分更加明显,市场营销更加重要。
B2B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马修
“确保从现在开始,将客户更换供应商的几率降低到最低。”
是什么才能真正让客户更换供应商?究竟什么可以改变人们的判断或行为?这些问题对任何市场商人来说都是至关紧要的,金融服务行业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在金融服务市场中,决策的制定通常受到多个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感性和理性因素,也包括事实和无知因素。
为了解读“是什么让客户更换供应商”,首先要知道在我们的目标受众中,存在具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群组。正所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当然,这需要我们事先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并知道如何根据不同需求来划分客户群组。
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购买者”更换供应商的影响因素。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根据安全性制定购买决策的人,我们可以提供值得信赖的知名品牌促使其转向新的供应商,而那些追求最优价格的客户,往往对金融优势非常敏感。然而,这些只是粗浅的观点,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
为了弄清金融服务市场中购买行为的驱动因素,我们首先要对购买者进行细分。在探讨转而购买其他金融服务类型的行为时,会涉及到哪些因素?我们注意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感性和理性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决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这些金融服务的购买者发现,感性作用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很难界定。
市场研究人员试图从不同的级别上权衡供应商行为的影响因素。当让客户简单地描述为什么要选择某家金融服务公司或者更换供应商时,通常的回答都是处于最明显的“潜意识”级别。这不足为奇,既然是潜意识,我们可以大体猜到答案是什么。“我会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
一旦赢得了新客户,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确保从现在开始,将客户更换供应商的几率降低到最低。因为,与给现有客户提品和服务相比,寻找新客户的成本要高出 10 倍。
TNS中国研究总监 张弘
“零售银行的营销模式应该是“客户关系驱动型”。”
银行服务的本质有别于有形产品。银行服务等于无形的产品加上无形的服务,也等于有形的客户关系。零售银行客户关系是由客户关系因子形成的。
银行综合能力之一是产品,其表现在拥有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适合我的产品;金融产品申请/购买/赎回/提取手续简便;银行业务处理无差错等方面。之二是价格与费用,其表现在提供优惠的金融产品交易价格;服务费用设置合理等方面。之三是信息查询,其表现在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银行的金融产品;通过各个渠道都能很容易的找到办理各项业务的要求;可以定期并准确的告知客户各账户内资金的情况;提供方便的投诉渠道等方面。之四是渠道管理,其表现在容易找到银行网点;容易找到自助服务网点/设施;容易打通银行的热线服务电话等方面。
银行的网点服务分为网点一般性客户服务、网点销售人员的服务、网点整体环境、其他渠道,如网络银行服务等几个方面。网点一般性客户服务质量表现在网点营业时间长;网点内工作人员着装整洁统一;网点内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得当、态度热情诚恳等几个方面。网点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表现在产品销售人员了解各种具体产品信息,产品销售人员了解客户需求差异,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建议;产品销售人员对于法律文件的签署,能给予详细清晰的指导等方面。网点整体环境质量表现在网点外周边环境整洁;网点内环境整洁;网点内设有专供客户等候或休息等方面。网络银行服务质量表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网络银行;产品信息完整全面;产品信息容易理解;页面指示易懂容易操作等方面。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金融事业研究总监 张朋
“在俘获“优质客户”上,大银行表现不及小银行”
为什么要编制零点金融指数?原因之一,为各金融机构提供一个来自客户感受的行业标准;原因之二,揭示行业现状与特点,为各金融机构提供互比依据;原因之三,是因为国外现已经发展了各类行业指数。
2006年零点金融指数有几点核心发现。其一,银行服务相对成熟,满意度高于寿险服务。银行和寿险行业在“尊重”客户方面做的都比较好,而与客户的“默契”做的比较差。两个行业的主要差别在于银行在规范、事前保障等指标上表现较好,而保险服务的“快速”相对较好。其二,基础和提升不及“规范性”建设。相对说来,银行服务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人制度使得保险客户赢得了被尊重感觉,但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基础层面的“便利性”和“快速性”表现不佳;顶端的默契化程度也不高。规章制度容易拷贝,服务的价值要真正有所体现,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其三,满意度有提升,但与客户期望还有较大距离。其四,存在优质客户流失的风险。对于银行服务低满意度的群体主要集中于高收入、高学历的青年群体;优质客户动摇性更高,他们未来将转换现有银行的比例接近七成。其五,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南方城市满意度低。
另外,银行指数还有一些其他的关键发现。其一,银行服务体现规范、尊重;快速、默契是软肋。规范是银行安身立命之本,目前已有较好表现;基本的快速价值和高端的默契需求难以体现。其二,银行服务,等待很无奈,特别是一些“大”行。虽然业务前等候时间与银行客户总量规模有必然关系,但四大银行业务办理时间更长、动态窗口设置方面的表现、公众心目中认为四大银行员工专业能力不及股份制银行员工……这些方面差异折射出的是这些大银行在服务效率方面的问题。其三,提升银行服务默契性需要三化,即个性化、专业化和细节化。其四,银行服务,“事前服务”比“事后服务”更重要。包括事前的信息充分知情以及事前的隐患排除,但目前事前知情服务水平尚处在较低水平。其五,银行服务水平与其规模间不匹配。工农建交几大银行的服务不尽人意,一些新兴“小”银行表现较佳。除此之外,在俘获“优质客户”上,大银行表现不及小银行。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服务满意度较高的“愉悦人群”主要是51-60岁的低端客户,而其它股份制银行则获得了相对更优质的中间客户的青睐。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其它股份制银行“差异化精准定位”的策略做得比较成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四大行服务离中高端客户的需求仍有相当差距,存在优质客户流失的潜在危险。
数字100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彬
“零售银行应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
老牌国有商业银行现代感与创新感缺乏;新型股份制银行形象感知雷同;外资银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尚无明确的品牌形象感知。银行品牌的情感价值定位,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第一,开辟特定领域。
世界级的理财品牌三大特征之一就是“产品与服务有特色”。在消费者心目中造成该银行品牌等同于某类产品的印象,以成为某类产品的代名词或领导品牌.特色服务定位,首先是确定服务的顾客群体。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服务要求,他们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而银行的特色服务应针对目标顾客最关心的服务项目设计;其次,服务流程设计人性化。
目标市场定位,重点在于:针对所有人等于没有针对任何人;没有传达等于没有定位。要根据影响客户选择银行的关键要素进行客户定位。第一类消费者,可称作产品关注型消费者;第二类消费者,可称作服务导向型消费者;第三类消费者,可称作渠道影响型消费者。目标市场的定位,要根据影响客户选择银行的关键要素。这里,影响客户主要分为产品关注型、服务导向型、渠道影响型等三个类型。产品关注型,主要是高收入的中年人,尤其是家庭月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人士。他们看重金融产品种类是否丰富?特色如何?投资回报率是否高?增值服务怎样?信息是否丰富、及时等?另外,他们对银行规模、实力、设备、技术等比较看重,认为是产品投资回报率等的保障。服务导向型,主要是女性、年轻人、中等收入者,尤其是家庭月收入在1万至2万元之间的人士。他们看重的是服务人员及环境形象,营业厅环境、银行品牌形象也是他们所在意的。关于渠道影响型,男士比女士更看重渠道,与两种渠道相对应,这类人群也明显包含两个不同群体。看重营业网点的主要是老年人、低收入者,看重网上银行的主要是高收入者。他们看重的是金融业务的渠道,包含两部分――营业网点和网上银行。
综合来说,有一个清楚的定位策略;能清楚地把定位交代给顾客;足够的营销支持,保证定位方面的努力非常重要。零售银行应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零售银行的营销努力应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努力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优势的地位。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研究总监 占向东
“网点是银行最核心的竞争力。”
银行价值链机构主要分为业务资源,渠道,客户三部分,渠道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是营销竞争的关键。如今,银行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新兴渠道蓬勃发展,但网点功能无可替代,依然是最总要的银行渠道。对于银行来说,网点具有强大品牌功能,适合复杂产品/服务的销售,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愿意通过网点和银行直接接触,视电子渠道为满足有限/特定需求的额外银行渠道,而不是网点的替代者。所以,网点非但没有消亡,反而数量在持续增长。
现阶段,银行网点建设面临布局规划和网点转型两大关键议题。网点布局规划的目标是,优化网点布局,形成网络效应。在这一点上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网点的合理数量应该是多少?网点应该如何分布?网点类型应该如何定位?网点布局首先应确定合理的网点数量,确保网点的网络效应最大化。基于GIS系统,市场研究可以为网点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网点功能转型的目标是:实现网点由交易型转向销售服务型的转变。在这一点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网点转型?网点转型的内容是什么?网点转型所面临哪些挑战?网点转型面临哪些挑战?现有网点承担所有的金融服务,导致效率低下。网点转型,是零售银行战略成功的重要保障;多元化渠道体系的发展使网点转型成为可能。为此,各银行已经或正在进行由交易型网点向营销服务型网点的转变。但网点转型面临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客户分流?如何建立销售文化,提高销售业绩?如何提供令人愉悦的网点体验?系统使用市场研究,将对网点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上海勺海市场研究公司总经理 吕亮明
“神秘顾客是管理者的眼睛”
对银行服务来讲,低投诉率并不等于高满意度。对于银行和信用卡服务来讲,保留客户保持率上升百分点会带来利润得增加。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顾客的终身价值。银行服务的竞争焦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服务的一致性与服务的一贯性。他的标准就是靠神秘顾客来维持。对于银行来讲,应该吸取尽量多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要用神秘顾客的方法。
- 上一篇: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
- 下一篇:风险投资理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