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管理数字化

篇1

为了理解什么是数字化管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讲,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化管理思想、管理、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充分加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由于国际互联网技术及电脑技术的飞速进步,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理想,是一种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数字化管理将改变什么

数字化管理更加支持Y,强调要给员工授权,要激励员工各种能力,相信员工能做得更好,要让他们充分掌握智能化工具。

数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些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形式,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界限越来越淡化,更加强调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数字化管理更加强调管理是一种服务,管理要创新,要面向未来。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能利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与全体员工成功地走向未来的人。

数字化管理强调竞争,但更强调合作。日本人创造了“竞合”这个词,实在是一个很好的管理理念。知识要分享,才能更有效率,大家只有合作,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才能拥有更多的知识。

数字化系统将是一个速度快、效率高的数字神经系统,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员工不再是机械工作者,而是知识工作者、信息和知识共享者。工作作风将更加务实,更加强调运用数字事实的力量。

数字化管理是使数字化的重要保障,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是使知识资本成为共识和可能的前提。数字化管理的本质就是更加强调要尊重人的价值,确认知识资本的存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知识资本的能量。知识资本等于人的能力乘以人的激情。数字化管理时代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时代,是人的价值充分实现的时代,是使员工基本上都能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时代,人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战略设计和决策,人们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满足。

数字化管理是通过改变组织的神经系统,从而达到全面改变组织的物流系统、资金流系统、决策指挥系统,全面改善循环系统,提高企业素质。

数字化管理将改变管理和决策的速度,使组织的运作更加稳健和有效,对危险和机遇都能迅速作出反映,信息能快速传递给需求者。

数字化管理可以打破个人和组织固有的边界,把他人甚至全世界的智慧都集中起来,以快于思考的速度管理好组织。

数字化管理将使那些单一和机械性工作全面被淘汰,管理者和员工将自主地、创造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工作的附加价值。让生产部门、其他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员工利用好财务、成本数据,主动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

数字化管理对于改善企业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扩展企业业务空间,使用商务系统,可以实现及时生产,实现零库存境界,减少中间商,降低营销成本,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三、我国财会管理工作与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差距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财会管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数字化管理思想已经在一些先进的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中初见端倪。他们已经开始建立自己需要的数字神经系统,单位成员开始融入到数字资讯流当中,快速、准确、广泛地接受、传递、反馈、数字信息,初步实现了财会工作过程整体的计算机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化,比较高效率地开展各项财会管理活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财会管理工作距数字化管理时代还有一大段距离,需要我们加快速度,缩短差距。

我国财会管理工作现代化标志之一是许多企事业单位实现了的电算化。但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表面上虽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质上只不过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翻版,仅仅是信息处理手段有了改变,并没有实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没有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改造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这一宏伟目标。目前我国会计软件的最大缺陷是财会工作参与管理的功能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离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还很远。1989年,我国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是为了规范商品化会计软件而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的基本要求。1994年又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对会计核算软件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1998年又进一步提出会计软件应当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要求。金蝶2000在财会软件上有较大突破,但我国财会工作电算化总体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企事业单位数字化管理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管理人员中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实在有限,财会人员中真正懂电脑的也不多,需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另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都是一些“孤立”的子系统,没有能够真正融入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去。比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目前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还没有一家全面成功地实施过。ERP作为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目前数字化管理的象征。90年代初期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提出,很快掀起一股ERP热潮,也很快超越MIS(管理信息系统)和MRP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为许许多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从1998年以来,ERP在我国也正红极一时,国内许多软件厂商推出自己的ERP软件,很多企业也跃跃欲试,纷纷上马。这是我国企业初步进入信息的必然要求。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与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且是人、财、物等基本资源的表现形式与载体。企业需要综合管理人、财、物、信息、知识等资源,ERP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我们的电算化系统也只有融入ERP系统中去,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才更有价值。但也应该看到ERP的实施绝非一件易事,国际上实施ERP的失败率高达60%以上,80%~90%的信息投资没有取得相应的回报!对于广大而言,更是困难重重,而且还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难题,如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特殊的企业机制,管理不规范,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等。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企业将无法实现数字化管理理想,无法真正提高管理水平,无法抢占经营管理的制高点,无法与国际上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ERP将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通行证。我国许多新兴企业正在准备应用ERP系统。虽然我们面临许多困难,但不能等待,必须迎头赶上。

四、数字化管理重构我国的财会管理

首先,应当转变财会管理观念,紧跟数字化管理潮流。传统的财会管理观念认为财会工作是企业的一种具体的资金管理工作和帐务处理工作,重复性的工作较多,执行性的、创新性工作较少;主要目标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管理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财会管理者是监督者;财会管理手段主要是人工模拟系统。数字化管理则认为财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资金管理工作和帐务处理工作,而是企业综合资源的运筹帷幄工作;不是仅仅变动地去执行某项工作,而是创造性地去开展各种工作;财会管理工作者要掌握更多的智能性工具,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财会管理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和化,财会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容易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人士进行沟通。财会管理人员不仅仅是监督者,而是服务者、创新者,是知识工作者,要与全体和企业有关的财务关系人共同分享知识,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更高的回报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其次,加强统一领导,制定数字化管理的财会管理工作规划。数字化管理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管理的一场伟大变革,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制定数字化管理时代财会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包括数字化管理时代的财务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传播体系和知识应用体系。规划应当有目标、有重点、有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并且组织落实,按期完成。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科研基地、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技术中心等。要完善数字化管理的保障体系,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如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紧跟时代潮流的社会风气。同时,政府还要搞好协调工作,加强数字化管理的学术、经验交流与合作,建立起分工明确、步调统一、团结协作的政、产、学、研之间的新型关系,促进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有效结合,创造我国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体财会人员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知识创新能力。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时代的管理潮流,其灵魂是不断创新,而创新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这有赖于科教事业的发展。虽然“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落实方面,以及人们对“科教兴国”的具体认识方面尚存在诸多。我国会计人员之所以还不能在数字化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与我们的财会人员的素质上不去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动员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科教事业的发展,才能保证我们的财会人员及其他人员跟上数字化管理的步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管理创新中心,要使有关的高校、科研院所成为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和培训基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及时更新会计电算化软件,使会计电算化软件向管理型、智能化、通用化、兼容化方向发展。要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培训方式,应当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思想落到实处。

篇2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Cermet成立开始,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数字化校园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和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与应用系统支持平台建设,从最早期的“单机应用阶段”和“基础网络化阶段”,目前已进入到“应用普及阶段”和“数字化阶段”。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等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存在盲目性,资金使用效果不佳

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装备具有特殊性,一是品种层次多、设施设备投资数量大;二是要求特殊、专用电子类设备多;三是非定型、非标准的软件开发费用多;四是高技术类设施设备时效性强、采购的计划性较差。一些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了解并不深入、不全面,数字化建设方面盲目跟风,事先没有进行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在缺少细致的研究论证条件下,就开始草率投资、采购等建设活动,等校园网建成了,却成了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高校教育的要求,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标准,但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审计中暴露出了一些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在系统建设中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自行筹资,自行采购的问题。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开发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软件技术,造成应用系统各自独立,缺乏统一规划下的访问接口。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各不相同,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互联互通。应用不集成,数据不共享,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致使投入的资金效率不高。

(二)资产采购重视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与成本控制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软硬件相结合,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应用”倾向,使得投入大,收益小。一些学校在硬件方面不遗余力,舍得投入,采购高档的设施设备,而在软件投入方面极其吝啬。另外,有些髙校政府采购观念淡薄,采购没有按计划和程序办事,采购到货的物质类资产价格高,质量差,难以投入使用。具有了先进的网络系统,拥有了数字化校园环境,但数字化校园的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如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率却不高;一些系统硬件设施高配,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设施显得相对贫乏,不能彰显信息化带来的效率和益处。在资产投入方面存在重视硬件采购,轻视软件投入及应用现象;热衷立项开工铺摊子,忽视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

(三)资产采购周期长,手续繁琐,成本增加

高校设备采购一般流程较长,平均下来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除了商品进销直接费用外,还有许多间接费用。釆购周期过长,容易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难以满足高校采购工作的需要。首先学校要有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再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批准后,随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政府采购机构根据批准的采购项目计划确定招标相应程序,通常需要经过确定招标方式,在指定媒体上公告和招标文件。通过投标、开标及评标等程序后,才能在媒体上评标结果,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学校需求方签订合同后,双方才能进入合同实施阶段。采购环节多,手续繁琐,势必使成本费用增加,采购成本增加。

(四)资产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准确性差

政府采购预算是政府采购计划执行的前提和依据。数字化校园所需的设施设备的类别和性能,随着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变化,其技术含量、实效性及品种规格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这些特点本身就给采购预算的编制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时间早、跨年度,在实践工作中就难以准确预见未来市场价格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得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距。加之高校釆购预算的编制本身就缺乏准确性,在实际执行采购计划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随意更改采购用途,没按采购预算安排采购资金等问题,这些情况就会使预算执行脱离计划,造成采购成本难以准确控制的局面。

(五)政府采购价格与高校期望价格存在差距

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电子类设施设备和应用软件来说,政府采购的优势会打折扣。特别是根据实际需求专门开发的软件,其技术含量和成本价格的差别较大,尤其是软件开发的报价也很悬殊。政府采购往往选择信誉度好,规模大的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投标的一般都是商,其本身是以赢利为目的,实施政府采购后,也就意味着增加了中间商的环节和费用,价格自然就高了。一些有实力的小公司由于缺乏大公司的信誉和品牌,低价报价不被看好,很难取得中标的机会,大公司或垄断公司中标的机会较大。因而,政府采购到的一些资产价格与高校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专用设备和软件类产品,供应商数量有限,采集到的价格信息不全,价格差异较大,给成本分析也带来困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缺少有效的保障机制。公立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公共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社会捐赠等,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都应当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范围内。但多年的自行采购方式,对部分高校来说其切身利益之根深蒂固,思想深处不十分接受政府采购的形式。一是有些学校不热心政府集中采购,片面地认为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政府采购实际上是限制和削弱高校的自主权;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会形成新的暗箱操作,由个人转向集体形成“新的集中腐败”;担心政府集中采购的价格不如自行采购理想,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时间;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保证不了采购项目的需求,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影响了效率和质量,因而存在认识的偏差甚至存在有抵触情绪。二是一些部门政府采购观念淡薄,不按采购程序办事,有的想方设法将整个项目化整为零逃避集中采购,将应公开招标的不经审批变为擅自采购,或寻找理由尽量采用单一来源招标形式。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制度的缺失,在一些高校的自主招标过程中,缺少严格的信息方式和公平的交易程序,使得供应商有限,缺乏有效竞争,造成资产实际采购价格比市场价格高的多现象,在总体上使项目采购成本费用上升。

2.采购管理机构多样化,缺乏专业性人才。一些高校的采购管理机构大多是挂靠机构,附属于设备、教务、财务或后勤等部门,造成采购管理职责不清,关系不顺。采购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顾此失彼,很难全面掌握高新技术、财务成本、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隔行如隔山”,采购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和配合,极易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大增加。还有一些高校采购机构不熟悉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不能定期对所需产品规格及结构成本进行调查分析,不开展对供应商信息及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收集,对专用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知识了解甚微,采购中难以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资金浪费的现象,使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的水平难以达到应用的标准。

(二)客观原因

1.《政府采购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对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起到巨大作用。由于政府采购的起步晚,采购的经验不多,加之我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规定,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仅为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这对于作为采购人的高校,其威慑力并不大,违法成本太低。另外,尽管现行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了监督的范围及主要内容,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和可行的监督标准,政府采购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缺乏依据,因此,采购实践的不断深入,有待于法律法规的配套与完善。

2.政府采购电子信息化的程度尚待进一步普及。由于政府采购信息化水平较低,缺少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平台和交易平台,极容易出现采购过程不透明,采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购需求双方很难对各种商品价格数量作出合理的判断,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诱导和欺骗。在政府采购交易信息披露监督薄弱的情况下,采购当事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倾向于人为制造失真的、虚假的采购信息。由于缺乏规范的信息交流平台,市场交易难以透明,结果导致部分潜在供应商不能入围,而使寻租的供应商极其轻易的获得合同,从而增加了交易风险和采购成本。

三、加强资产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采购已经不单是个成本的问题,它是当今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规范公共资金支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制度

公立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强化政府采购观念,围绕国有资产采购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活动。一是应当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健全统一权威的采购机构,合理配备采购人员。在机构组建中,注重吸纳精通业务和法律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采购队伍,形成高层次、高水平的采购运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管采分离”的管理体制。明确采购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职责,严格落实采购决策和采购执行的责任制,用制度来保障资金支出管理措施的落实。三是细化和优化采购作业流程,在对采购价格、方式和检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就有效的规避了暗箱操作的行业,从而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首先,要做好比价采购,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标准采购,这是降低采购价格的有效手段;其次,进行周密的研判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价格最低化采购,以低价格获取高质量的采购指标;再次,建立项目审计监督制度并加大项目检查力度,推行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在资产采购和工程服务全过程中实施“阳光工程”,用阳光的防腐剂抑制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达到对采购成本进行科学控制的目的。

(二)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控制机制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渐激烈的大环境下,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开展对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的分析,从高层管理者层面做起,建立科学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通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拟定建设目标,提出设计原则、制定设计路线,最终规划出技术路线。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机制运行,才能保证最终完成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应根据自身发展规划情况及政策要求,认真进行拟建项目技术和经济上的科学评估,保障项目在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资金限额控制投入;其次,无论是资产采购还是设施建设,都应当按照项目计划建设,保证项目不突破总定额,运用科学的投资决策来进行成本控制;最后,通过界定政府采购指标体系入手,分析高校政府采购绩效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进行优化研究,确保建设资金的利用效果和效率。

(三)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高校投资管理的核心是立项的合理性与使用的有效性,部门采购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关乎政府采购是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现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药效之一。首先,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之初,髙校就应当加强资产采购预算编制和规范资金支出的管理程序,在编制资产采购预算计划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项目的不同资产,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制定详细的项目需求和完整的收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其次,在建设过程中,对确因项目需要追加资金的申请,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保障措施,确保资金人员和工程的安全。再次,注重从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入手,采购活动的失控极其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起全程监督的机制。通过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强化资产采购的制度约束,才可能有效抑制采购活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

(四)灵活运用多种采购方式,减少采购环节和周期

在政府集中采购活动中,高校应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特点和要求,采用针对性强的,灵活多样的资产采购方式。除公开招标方式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财政部门同意后,采用邀标招标、竞争性机制、询价或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和一些不必要的费用,缩短由于过多程序而导致过长的时间,从而使资产的采购成本大大降低。对技术复杂的数髙,数量较小的固定资产,在取得财政部门同意后,也可申请由学校按照要求组织招标采购,既能缩短采购供应链,同时也能节约采购相关费用。这样能够比较好的解决采购周期与髙校所需货物类资产时间要求紧之间的矛盾。髙校还应当根据采购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和利用降低采购成本的其它有效方法和手段。适度竞争对高校政府采购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关键是如何在竞争中引入、调节和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可以通过付款条款的不同方式选择来降低采购成本;充分把握价格变得的时机,利用货物类资产销售旺季和淡季间的价格波动变化来择机采购;条件具备时,几个学校可以结成同盟实施联合采购,以规模数量来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信誉好的商家通过签订长期合同,除可得到质量保障和及时的售后服务外,还可得到其付款和价格的优惠,学会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降低采购过程的成本。

(五)积极推广和实施采购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管理交易一体化系统。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的最优化。通过政府采购网络化,能够实现在接受采购委托、在线组织专家议标、评标,在线汇总评标结果,在线产生评标报告,在线审批采购文件。货物类资产采购的申报、审项、竞价、议价,履约主要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改变以往手工操作的模式,用户可在办公室直接上网申请采购,供应商也可在网上采取背对背的方式竞价投标,职能部门也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审批,这样不仅能够缩短采购周期,节约采购费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髙采购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同时,网络化的采购留下的每笔交易痕迹,在采购平台上的操作留下的采购记录,也为日后的监管提供了原始资料和依据。

篇3

关键词:项目型制造业;数字化项目制造;大规模定制

一、引言

当前中国项目型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得益于两大原因。一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2000年的36.2%提高到了47.6%,但是和国际平均65%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和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差距更大,所以未来20年加快推进城镇化将成为项目型制造行业的主战场。其次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加大,2009年在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建设规模达到了64.7万亿,比上年增长29.8%;而项目型制造业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仍会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适应个性化需求、解决客户最终目标为导向的EPC模式(设计、采购、生产、建造、安装、维护、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型制造模式;项目制造是一种面向订单设计的生产制造模式。项目制造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其产品(如大型专用设备、飞机、船舶和坦克等)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项目制造具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对资源计划、能力平衡、成本控制与交货期控制要求高等特点。

数字化项目型制造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项目管理思想为核心的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供应链、项目生产、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支持项目管理与业务的集成、支持多种及其混合的制造模式(如按单设计、按单组装、按单生产、预测生产、预投生产、项目关键件计划等),强化基于项目的计划排程和优化,强调项目驱动的采购和物料控制,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的管理和基于项目的成本控制。而国内项目制造业的数字化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十分显著,尚未走出传统工业的大量消耗资源老路。而传统ERP管理还无法支撑数字化制造需求。因此,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技术管理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客户管理为主线的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已成为支撑新型现代项目型制造业的转型最重要的手段。

二、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的全流程管理

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围绕整个项目制造的全程规划、执行、监管和控制,主要适合于合同制造和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型制造企业,同时在航空、国防、船舶和钢构也需要项目制造的全面解决方案。

首先是项目前期的客户需求管理,包括投标、商务和技术报价、项目可行性论证、客户订单管理;其次是技术设计管理,包括产品配置管理和两层工艺路线设计、工程变更管理和生产准备;第三是项目生产制造管理,包括项目网络进度控制、项目生产计划、外协管理、装配或部装的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第四是项目敏捷供应链管理,包括预采购计划、协同生产和供应计划、发运过程跟踪、项目质量追踪追溯;第五是项目的安装和交付,包括现场安装管理、现场调试管理、产品交付和售后维护服务支持。

因此, 数字化项目制造解决方案重点包括技术管

理(物料主文件ITEMDATA、物料清单BOM、工艺路线ROUTING、参数化产品配置管理、工程变更等)、敏捷询单、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作业控制SFC、支持流水线的重复式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产品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检验和试验、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的追踪和追溯)、能源管理、敏捷询单、样品管理及协同生产。

数字化项目制造特点决定了信息化解决方案还必须具备以下性能:①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解决方案的敏捷性是项目制造企业的主要竞争能力;②安全性,因为项目制造的产品是以装备、国防、航空航天为主的国家重点行业,因此在这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③可靠性要求高,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数据量大、数据维护困难,与PDM或PLM系统集成是保证数据同步的及时性、一致性,准确性要求高,减少手工干预并减少错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④灵活性,项目制造企业的产品复杂,涉及的领域多,因此不可能由一个软件或一家软件提供商解决所有的项目制造问题,所以解决方案必须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可配置性、可操作性。

三、数字化项目制造的关键技术

虽然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我国项目制造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粗放式的管理没有根本转变,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尚未走出传统工业化大量消耗资源的老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产业集中度低、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的结合度低,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使实施了ERP管理的项目制造企业尽管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使用不方便、成功率低等现象,抛开企业对信息化不重视、或者实施规范性差等原因,针对采用通用ERP软件的项目制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本身的主要问题是:①关键需求缺乏适合的解决方案,例如由于无法事先预测顾客可能要求的所有产品配置,结果造成大量人力输入一些只能用一次、甚至从来没有客户订购过的产品,造成效率低下和过高的维护与管理成本;②软件功能与项目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例如缺乏项目进度监控功能,容易造成订单脱期;由于缺乏动态的成本预测,造成产品报价的盲目性;③缺乏熟悉项目制造企业特点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无法理解两层工艺路线;④项目制造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的实施没有和项目制造企业战略转型接轨,例如向联盟体协同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因此,数字化项目制造的关键技术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1)基于敏捷询单的项目报价管理:敏捷询单(Agile Order Response,简称AOR)技术是面对客户的询单和招标请求时,应用异构环境工作流技术使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客户需求,并对这些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并及时回应客户的请求。主要特点是: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快速排产计算来预测交货期;快速的成本估算和报价;使客户能够了解项目订单的生产进度。

(2)支持大规模定制的技术管理: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又称为大批量定制)是一种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高速度和低成本、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的生产方式。首先它能够生产大量的不同变体产品,其次满足客户做期望的各种可能的、特定的最终产品,第三由于是大量生产,因此制造成本是低的项目制造产品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型。

(3)支持工程变更的PLM/PDM集成技术: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是一个用于追踪和管理零件配置、物料清单还有版本和产品设计历史的系统。它设计版本,分发设计数据到多个生产基地,并且以闭环的方式管理对设计的变更。它提供的基础功能来控制设计循环流程和管理变更。PLM/PDM还必须与ERP集成。

(4)支持参数化的产品配置管理:参数化产品配置是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型产品基础上,通过变型设计和模块化组件的选配实现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最终产品组合的过程。依据用户指定的规则对产品结构进行匹配,生成最终配置产品的物料清单BOM、物料属性、事物特征表、工艺路线等。它把产品定义的全部数据,包括几何信息、技术说明、工艺文件、合同订单和质量文件等,都与产品结构建立了联系,使用户能够很方便地知道某一项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5)支持两层工艺路线的工艺路线管理技术:两层工艺路线主要是指大型成套装备横跨各部机和设备专业制造工厂生产协作的第一层工艺路线,和各工厂内部各工步组成的第二层工艺路线。从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案的角度,第一层工艺路线设计实质就是项目工作结构分解WBS的制定,而第二层工艺路线设计就是项目活动的定义。因此,要支持两层工艺路线关键必须实现多项目进度协同技术。

(6)支持多工厂的生产进度计划:项目型制造业的多工厂的协同生产是最普遍的特点,数字化项目制造必须支持两层主生产排程,上层主生产计划重点解决以总成套为主的跨各专业制造工厂之间的协同多工厂生产计划,第二层主生产计划是各专业厂内部的主生产排程。

(7)支持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合同管理: 按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简称ETO,又称为按订单定制、专项设计)是一种根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装配、发运的生产模式。客户在招标或下订单时提出产品的功能和规格要求参数,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和工艺设计,设计结果经双方认可,签订合同后才进行生产、采购、装配、发运、现场调试、交付、后期运行维护支持。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合同管理重点是按照项目各阶段进度实现价值的资金计划、结算、支付、决算的管理。

(8)基于项目看板的项目定义:项目看板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实时管控,重点支持项目制造现场的视频监控与隐患分析、资源优化配置和制造信息实时公告。

(9)支持WBS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制造中必须实现设备、工装模具、资金、关键工种技工等项目关键资源计划,而基于工作结构分解WBS驱控创新技术是实现项目资源计划的关键,因此必须突破传统项目管理软件无法实现的企业级多项目物资需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资源优化和业务流程协同。

(10)支持软/硬追溯的项目MRP:项目MRP(Project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在项目型制造中,创新的提出以单个项目或订单为需求进行物料需求计划计算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报价中的交货期预测,以及频繁插单的项目生产计划安排。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可对项目中的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追踪。这里的硬追溯指所有的库存的物料都必须和项目号联系在一起,软追溯是指每个物料都是为每个项目通过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所分配的。

(11)支持高级计划协同的供应链管理:项目制造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高级计划与排程技术(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简称APS),并通过高级计划系统(APS)生成准确的生产计划和排程来保证按时完成订单。APS与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不同,它试图在直接考虑潜在瓶颈的同时,找到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可行最优(或近似最优)计划。

(12)支持子项目招标的采购管理:项目型制造的采购管理还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专业分包,因此通过信息化实现子项目招标流程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关键。

(13)基于BI的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采用商业智能BI技术建立项目风险监控的指标和模型,可以及时预警报告给风险责任人。

(14)基于灵动项目成本的成本控制技术:项目制造中除了采用赢得值技术实现项目预算和实际项目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获得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以外,更需要的是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而实时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

(15)支持按项目/任务采集的质量管理:按项目的质量数据采集方法不仅包括项目产品和设备的质量的数据采集,更关键的是从材料源头批次号、炉批号的数据采集开始,它是项目质量的追踪和追溯的基础。

(16)支持按项目控制的物流管理:在项目制造中,有时客户和项目制造商对跟踪和转移物料有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对库存的物料按项目进行分配,指定该物料只能用于某个项目,项目经理可以随时查看该项目所有物料的库存情况。按项目分配库存的物料时每个在库存中的物料(除公共物料和未分配的物料以外)都必须记录该物料对应的项目号,同种物料不同项目中不得挪用,除非做借用或转移到另一项目的处理,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将按项目分配的物料做批量转移处理。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攻关,重点解决项目制造快速投标报价方法、项目制造产品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型、PLM/PDM与ERP集成技术、产品配置的自动生成工具、两层工艺路线的维护与应用模式、项目合同管理体系、项目看板的运用技术、项目资源计划的方法、项目MRP的计算、项目制造的供应链管理、多工厂生产计划排程问题、子项目招标的采购管理、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手段、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按项目的质量数据采集方法、交期控制下的发货管理、基于预防性/预测性维护的设备维护管理等关键需求,从而提升项目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项目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和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从而扩大项目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结语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特威盾门业、河北宏业、华鹏集团、音飞货架、捷森成电机和六维物流设备等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①客户化设计要求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传统的企业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产品,而项目型制造企业的产品都是客户定制的,每个客户对产品都有着比较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项目型制造产品的可重复性利用性很低,客户化设计工作量大,生产准备周期长,制造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多。因此,项目计划和任务的调整和变化、工艺路线的细化、工程变更、订单拆分、例外情况发生是经常性的。②精细化管理与项目型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例如缺乏项目进度监控功能,容易造成订单脱期;由于缺乏动态的成本预测,造成产品报价的盲目性。③项目型制造的产品很多需要在客户现场完成安装,以每个部件组装为小节点,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同时还可能采用预投、库存计划、外协、提前采购等手段保证交付,由此配套成为生产最大的瓶颈。④单项管理无法支持项目型制造企业战略转型接轨,例如向联盟体协同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其中江苏六维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实施实现了面向客户需求的敏捷报价系统(创新地提出了快速技术响应、基于动态成本的快速报价、交期评估功能)按项目的精细化合同管理、全程项目制造的进度跟踪、支持大规模定制的参数化产品配置、项目派工单、与立体仓库软件的ERP集成,使得企业实现了销售增长83%、利润增长139%、成本压缩60%及订单兑现率提高75%。

参考文献

[1] 李伯鸣. 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的联盟体资源计划(URP)系统的总体架构. 2010中国建筑业年鉴,2011.3.

篇4

[关键词] 数字化;职工书屋;建立;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76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126- 03

2008年,“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由全国总工会组织召开,会议对建设职工书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建设职工书屋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优势,为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更多的努力。

1 数字化职工书屋的发展

1.1 职工书屋的定义及其发展现状

所谓“职工书屋”实际上是全国总工会为了保证广大职工的文化权益,尤其是一线农民工、职工等的基本权利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公益工程,在丰富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由全国总工会统一命名的“职工书屋”一般将工业园区、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等作为主要的建设场所。其图书配送以及书屋办公室建立和管理等都是由全国总工会主管。另外,中国工人出版社在全国设立了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的图书配送中心,主要负责对各个企业书屋进行图书配送,同时还要负责《职工书屋》专刊的编发、图书馆业务的指导和服务等日常相关工作。

全国总工会在2012年年底之前建立了1 000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并几乎完成了对所有的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图书配送,并在全国多个省市和企业建立了职工书屋。

1.2 数字化技术对职工书屋建设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职工书屋建设成为了提高效率、完善职工书屋管理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职工书屋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图书查询、使用、阅读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资产登账、读者注册、图书查询、借阅管理、图书入库等一系列环节。数字化职工书屋建设需要一套专门的信息化软件以及配套工具,并且不断改进,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工具,有效实现职工书屋的数字化升级。

另外,在传统的职工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图书采购、资金运用、还书过程等会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对一些条件较差、规模较小的职工书屋来说,如果采用传统手工管理的模式,会给职工书屋的运转带来很多问题,管理员会十分忙乱,容易出问题。因而,数字化技术有助于企业形成高效、科学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2 建设数字化职工书屋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数字化管理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手段不断改进,职工书屋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也大大提升,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2.1 有效消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职工书屋由于信息处理的速度缓慢、人工审核效率较低等原因,通常会在图书采购、账务、借还手续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

首先,在图书采购的过程中,企业会为职工书屋提供大量的图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传统的图书采购管理模式,采购人员就不能有效获得职工书屋中的藏书状况,容易发生采购人员重复购置相同图书的状况,最终导致同一图书的复本过多,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在图书的借还过程中,由于图书和借书人的数量过多,图书管理员无法获得相关有效信息,容易出现差错率高、手续繁琐等状况。另外,由于传统的借书证通常都是一样的,图书管理员在管理、登记以及时间、书名等记录方面容易出现纰漏,最终引发矛盾,导致资产的流失和读者的投诉,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三,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对于读者借阅图书等也造成了很多不便。由于图书数量和种类众多,读者对图书的检索也十分麻烦。很多读者找了半天才发现书已经被借走了。而在数字化职工书屋当中,图书管理员可以对图书进行数字化管理,在图书馆的数字化系统中对图书进行统一录入,并对借阅情况等进行管理,以此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2.2 充分保障职工的学习权,提高其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来重要。如今一个企业是否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能否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决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就在于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否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利用职工书屋,让员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建设企业数字化职工书屋的过程中,职工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可以在知识储备量上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其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的更新,以此满足职工更高层次、更多方面的需求。在运用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职工也可以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不仅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专业知识,在专业上有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自身的知识广度。

2.3 创造企业文化,为企业培养和谐高效的氛围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当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代表了企业的道德规范、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在向社会展现企业的信誉、影响力、整体形象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日后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成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进步。企业职工书屋在建设的过程中,在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创造和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形成更具活力、更具特点的企业精神,并让企业文化成为连接企业和员工的文化枢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发展。

3 如何建立与管理数字化职工书屋

数字化职工图书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数字职工图书馆在近几年已经较为成熟,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职工书屋数字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构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期科学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

3.1 确保正常的职工书屋投入是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

要建立数字化职工书屋,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书屋的设施,更换旧设备、增加新设施,确保对于书屋建设的总体资金投入。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对书籍的补充。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科技和知识层出不穷,涉及新的领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的图书也是不断推出。如果职工书屋无法提供全面、多样的书籍,尤其是部分专业知识的书籍较少,那么就不能满足员工学习和阅读的需求,无法丰富职工的阅读生活,更不利于他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3.2 提升职工书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职工书屋的投入还涉及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数字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甚至影响到职工书屋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首先,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于管理软件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管理软件都是单机版,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一台电脑上完成对图书借阅、图书编目、资料检索的管理工作。另外,数字书屋的管理人员还需要通过软件来帮助读者注册。第二,数字化职工书屋建设还涉及软件的维护,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具有维护系统的能力,以此来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

3.3 构建长期有效地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

企业职工书屋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发展到单机系统管理,再逐步发展至网络系统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图书管理软件,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一方面,企业职工书屋应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明确提出该软件需要具备的功能,定制网络版的图书管理系统。例如,职工书屋中的图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更新,便于员工检索;通过对员工借阅图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帮助不同需求的读者查阅图书,并可以让读者通过图书书号来进行查询等。

另外,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软件的逾期提醒功能,找到长期借书不还的员工,以此避免图书馆的资源和财产损失。另外,数字职工书屋的软件还应当提醒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定期清理或备份,大大提升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 利用条码扫描等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化职工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通过更加便捷、更加科学的方式让员工去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并且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从而让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延伸,营造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因此,在具体操作上,图书管理者可以利用单机版本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对程序的不断修改和扩展。另外,不干胶条形码等也可以应用到馆内所有图书和借书证当中,并且输入图书和读者的信息,这样还书、借书时,管理员只需要扫描一下条形码,避免了读者排队的状况,使管理效率倍增。

4 结 语

总而言之,构建数字化职工书屋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职工,而且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项有利于长久发展的大计。企业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办职工书屋,提升职工的知识修养和阅读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文化素质,构建和完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企业在建立数字化职工书屋的过程中,还应当不断适应当前的社会竞争环境,完善数字书屋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保障数字化图书馆实现更为长远、科学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边志文.职工书屋建设初探――以大同市工人图书馆承办书屋为例[J].晋陶学刊,2009(3):50-52.

篇5

【 关键词 】 管理系统;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组件式开发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Hospital Drug Purchase

Tang Long-kai Zhang Xin Pan Da-zhao

(The 98th Chinese PLA Hospital ZhejiangHuzhou 313000)

【 Abstract 】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drug stock in hospital management proces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human error, saving costs, from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 convenient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keep the system stable start, "No. 1 Military" database as the foundation, uses the object-oriented component development metho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drug stock in hospital desig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ich can meet the need of medicine purchasing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and can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and management of drug procure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provides a powerful support for the management of drug stock in hospital.

【 Keywords 】 management system; drug purchas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component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院药品采购流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医院药品采购是为了保证医疗活动正常开展而进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药品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健康发展,并且加强药品采购管理,规范药品采购流程,也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然而,一直以来人们都是采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药品采购流程,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工作效率低、信息保密性差、运行成本高、监管力度弱等问题,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保存、查找和统计分析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 设计思想

2.1 总体规划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系统研制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以及与“军字一号”系统信息的高度集成和信息共享,在人机对话界面上尽量做到人性化,操作简单;同时尽量节约系统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2 业务流程

该系统在原有药品采购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医院药品采购管理规定,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闭环管理的新模式,加强了对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有效管控。如图1所示。

2.3 开发方法

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组件式程序开发方法,该方法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使开发软件的方法与过程尽可能接近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运用平台化和构件化的思想,封装成组抽象类,定义类协作标准途径,整合各种技术与资源,以通用组件构成系统支撑平台,公用组件构成业务支撑平台,专用组件构成操作界面,实现软件开发的工艺化生产和一体化管理,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软件质量。

3 功能作用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系统可分为六大功能,分别是采购目录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订单管理、采购入库管理、系统查询统计和系统设置维护。如图2所示。

3.1 采购目录管理

药品采购目录管理主要是对医院药品的中标目录、采购目录和供应商目录进行维护与管理,是整个软件系统的基础。根据医院药品采购管理规定,所有需要采购的药品都应该在中标目录范围内,同时结合医院临床实际使用情况,对每一种药品的名称、规格、单位、供货商以及采购方式进行定义,从而产生医院药品采购目录。该目录是整个医院药品采购管理流程的基础,通过对该目录的有效管理,避免了目录外药品违规采购现象,杜绝了目录内采购药品属性的随意更改问题,实现了对药品采购范围与采购途径的有效管控。

3.2 采购计划管理

该模块主要包含药品采购计划申请与药品采购计划审批两大功能。根据临床科室的药品实际使用情况,对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库存量进行上下限定义,使药品采购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制定出计划内药品采购计划单,同时还可以因突况紧急制定出临时采购计划单,从而大大提高了采购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采购数量的差错率。确认无误并提交后的计划单通过信息提醒的方式自动流转到主管部门负责人或院领导的计划审批功能中。通过逐级定向审批,使主管部门负责人或院领导对计划单中所需采购的药品一目了然,快速区分出哪些药品属于常规采购,哪些药品属于计划外新增采购,哪些药品属于供应商调整采购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审批级别权限查看计划单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或计划单已审批至什么程度,实现了药品采购计划审批的流程化与自动化。

3.3 采购订单管理

该功能模块主要是将审批完成后的采购计划按供应商进行自动归类生成采购订单,并借助手机短信平台或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将采购订单信息分发给每一位药品供应商,使其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所需采购药品的所有信息,并做出快速响应及回复。改变了以往靠打电话或邮寄订单的传统模式,即节约了电话费、纸张等办公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率,同时还可以追溯采购订单分发时的供应商回复情况,避免了双方因沟通不畅而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

3.4 采购入库管理

当供应商将药品组织完成并送达至医院后,药品库管员根据送货单或发票信息将所有采购来的药品,包括名称、规格、单位、批次、数量等信息手工录入到药品库房管理系统中,由于工作量大、责任心不强,导致药品库存信息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临床用药,特别是因采购员与库管员的分工不同而无法核对入库药品与采购订单内容的一致性,产生了“答非所问、张官李戴”的现象。该模块就是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由库管员核对并确认送货单与采购订单一致后,将订单自动转成采购入库单进行入库处理,同时更新药品库存信息,解决了药品库房系统中采购入库手工录入的弊端,实现了与“军字一号”系统的无缝连接。

3.5 系统查询统计

该模块主要提供药品采购、供应商目录查询,药品库存、上下限量查询,药品采购计划申请单、审批单、订购单状态查询,以及药品入、出库单据查询等功能。各级用户可以根据相应的权限设置进行信息浏览和数据查询,同时系统还根据不同的用户与医院管理者的需要自动定期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将各类错综复杂的数据通过汇总、筛选、透视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

3.6 系统设置维护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及便于用户的操作使用,该模块设置了用户权限分配、公共字典维护、系统参数设置、数据结构管理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通过使用该模块可以使用户快速完成系统初始设置与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4 系统特点

4.1 设计理念与管理思想相结合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药品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制约和监督机制,尽可能减少一切手工干预环节,同时强化药品从采购到入库整个流程的闭环式管理,确保了数据真实有效,信息流转方便快捷,建立了规范合理的药品采购管理机制。

4.2 数据独立与信息共享相结合

采用独立的数据库管理模式,数据结构的设计遵循“军字一号”数据库的总体设计理念,脉络清晰,命名规范,结构严谨。并且与“军字一号”系统采用数据库链路技术进行相互访问,充分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独立性,实现了与“军字一号”系统的无缝连接。

4.3 开发技术与工艺化生产相结合

运用面向对象和业务建模的组件式程序开发方法,结合完善的业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驱动,集“设计、生产、测试、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思想,充分整合各种技术、各种资源,实现了软件开发的工艺化生产,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与软件质量。

4.4 系统发展与应用效果相结合

从开始研发到正式使用以来,得到了医院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并多次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完善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根据我院的药品采购管理模式对系统的下一步发展提出新的意见和要求,使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

5 结束语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是医院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正常开展医疗工作的物质基础,管理好药品采购的“计划、审批与采购”的各个环节对于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该系统在我院正式使用以来,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人工管理药品采购的老模式,增强了管理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开支,实现了医院管理从传统模式向“以人为本”转变,从投入驱动向科技推动转变,从而为数字化医院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晨,蔡周权,罗军.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药业,2012,21(12):77-79.

[2] 曲秀君,张 君,徐德丽.医院药品采购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0,10(5):271-272.

[3] 陈禹,殷国鹏.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2006:225-226.

[4] 崔敏.提高医院药品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四项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3):286-287.

[5] 张伶俐,李枢.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61-62.

篇6

(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也将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对国民经济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就要不断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最基本的战略措施就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供应、流程处理、资本运作、客户服务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软硬件设备加工生产新的信息资源,直观了解迅速做出反应,推动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各流程的不断完善。使企业将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使企业有效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把握国家的政策,明确自己的目标,有利于了解社会现状,市场需求,提出可行方案。掌握市场销售动态,做出适时调整。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是自己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信息的处理可以让企业销售主管了解销售过程的进展阶段,判断下一步的应对对策,以及对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改善售后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通过信息数字化管理健全呼叫中心、在线技术支持,实时关注用户动态,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顾客满意度。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才能推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创新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客观公正。信息数字化管理能有效支持管理复杂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无法完成的管理瓶颈。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对订单迅速反应,保证客户需求。根据订单交货期合理安排企业生产过程,对订单的生产进度进行监控做出实时调控。信息数字化管理与生产各个环节不断融合渗透,尤其是在研发、设计、生产、组装等制造领域,使传统的机械化被自动化代替,柔性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多种新型生产方式不断普及,优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成本核算、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企业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了解企业各环节资本投入,分析优化。

(二)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企业信息化具有创新效应。[2]有利于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它使得以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客观上就要求企业能够依靠信息化管理改变自身,包括研发设计阶段的创新应用,生产过程加工工艺的自动化应用,销售、服务网络化。企业信息化具有优化效应。有利于将企业原有的物质主导型向知识主导型转变。原有企业主要依靠物质和资源实现企业增长,而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合理优化现有资源,强有力地推进产业信息化,资源合理化,生产订单化,从而催发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具有开拓效应。信息化管理能使企业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明确产品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服务于客户。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依靠信息化管理方法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企业信息化具有整体效应。有利于我国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通过网络结构,将国内外产业信息连为一体,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加速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开拓市场,走向世界。信息数字化改革为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三)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和企业信息化进程相辅相成。企业信息数字化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而国民经济现代化又对企业信息数字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可以为企业现代化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根据国民经济现代化与企业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可知推动和加速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让社会可以充分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现代社会中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进步的信息资源,使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主要比重。

(四)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如何应用

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建设基础环境是人的因素、规范化和系统运行平台等。人永远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方法的建设涉及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设计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甚至还会涉及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因此首先需要改变人的经营观念和传统的企业思想。企业需要合理设定信息技术人员的地位,而信息数字化管理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辅助完成,因此,企业需要合理设定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地位。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规范基础工作,使企业的基本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规范企业数据,规范企业业务和信息处理流程。建立企业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企业软硬件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二、结语

篇7

传统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迅速的了解所有信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2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的影响

2.1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由于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企业所面对是成千上万的网络消费者以及各种电子商务网站和各式的商品,其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企业要尽快了解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爱好等,并将所取得的信息迅速的反馈给管理层,故企业不应有较多的管理层次。由此可知,传统企业如若想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则应对其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及分权化处理。其中,扁平化是指中间管理层要扩大管理幅度,了解企业多方面的信息,降低管理的层次,以提高效率;而分权化则指增加中间管理层的决策权力,分散权利以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第二,电子商务促使传统企业的运作向虚拟化方向发展。由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也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虚拟企业。这种虚拟企业既可以是企业内部要素,也可以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要素组合。各要素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势必使得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且这种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第三,企业组织向专业化和小型化的趋势发展。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诸如重复设置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低,专业生产能力和规模经济的水平都不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然而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过于追求企业的过规模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开始认识到“船小好调头”的道理,小型化的组织结构在全球范围也越来越普遍。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组织结构的小型化与专业化将越来越受欢迎。第四,企业组织结构的弹性化更加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所谓弹性化即企业把各个领域的具有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集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具有很强执行力的团队,待这一团队完成了特定的项目之后,各团队人员再返回原来各自所在组织。这种团队组织具有很强的弹性,且在执行项目时的效率很高。

2.2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因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传统企业之前所采取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受到冲击,企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的生产过程逐步走向现代化。由于电子商务参与并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可在DSS实施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现控制与操作,从MRP发展到MRPII和ERP;可在MIS实施的基础上运用CAM/CAD,进一步建立GIMS。以上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采取的新的生产方式能够把信息与生产技术很好的结合到一起,从而促使以前落后的生产方式得以升级改进。第二,企业向低库存生产目标转变。传统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加强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一改以前较落后的直线串行式生产模式为更加先进的并行生产方式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许多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JIT生产方式,达到降低库存量的目的。传统企业多数是先预估市场需求,根据需求量再进行生产,然后将生产的产品投放到商场等场所等待出售,这种方式不仅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也增加库存量,导致大量的浪费。然而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更加迅速、准确的预测市场需求,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再根据市场新的需求量进行生产,这样就不会因盲目生产而造成浪费,弥补了以前生产方式的不足。第三,更加灵活的数字化定制生产方式。所谓数字化定制生产就是规模顾客化生产,这是一种综合运用信息、网络和管理等技术的生产方式,它的定位是在满足大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兼顾单个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生产不同标准化的部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组合成各种产品。数字化定制是满足规模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定制化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对产品的制造实施系统化管理。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企业数字化定制生产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的数字化定制生产成为必然的趋势。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各异,他们可以从各个消费网站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产品,如果企业只提供较单一的产品很可能就不能满足的需求,而错失大量的客户。

2.3对营销模式的影响

首先,网络宣传,降低成本。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前,大多数传统企业的营销手段基本都是通过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纸质等层面的宣传,其成本很高,而且效果不是很显著。而再电子商务发展以后很多企业都使用网络宣传,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投入成本,也能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诸如加多宝赞助中国好声音,特步赞助快乐大本营等等,他们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宣传效果。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网络营销比传统营销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企业通过在网络上介绍各个产品的相关信息,不但方便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产品功能等,也比电视广告等营销的时间长,且方便随时查看,这都是传统营销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再次,营销无需中介机构,更加直接、高效。由于产品的制造者与消费者之间在时空上存在诸多障碍,因此企业要宣传其产品就必须寻找中介,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效率。第四,销售流程简化,网络直销效率更高。以前企业都是将生产的产品批发给零售商或者商场,再销售给顾客,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现在直接从网上销售产品给客户,这种网络直销的方式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传统企业的营销方法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但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还能够帮助企业开发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2.4对采购管理的影响

从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来分析,电子商务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渠道,而且对企业的采购环节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多供应商的信息,因而可以找到更加适合本企业的供应商,可以降低采购原材料等成本,且有利于降低交易费。以上影响又会促使企业改变其采购制度、组织等以便适应企业发展。企业采购的电子化也即利用网络,通过电脑系统的管理原材料等的采购业务。具体的说,企业的采购业务的电子化就是供应商在网站上公布自己产品的信息,而需要采购的企业则会通过网站公布本公司的需求,需要采购的企业通过网络了解各个供应商的信息后,通过比较分析选出更加适合的供应商,然后联系供应商并进一步展开后续的采购工作。通过这种电子化的采购方式,企业在采购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通过利用市场竞争可以采购到成本更低的原材料等,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商品的质量、提升采购工作效率。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物资管理;信息化;应用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资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物资管理方法不仅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的发展,对物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物资管理中已经成为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物资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过程中必走之路。信息时代物资管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对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物资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物资管理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产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物资信息化建设不单单是购置相关的硬件设备,还需要建立相关的软件系统,对物资管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分析、处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1.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共享物资数据资源

传统的物资管理方法大多是采用手工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对产生的大量物资管理数据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查询、处理极为不方便。通过信息化的建设,物资管理企业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将物资管理数据录入计算机,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规范物资管理数据的流程,实现物资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物资管理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数据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大大方便了物资数据的查询,如对物资的库存情况的查询、采购情况查询等,及时掌握第一手物资管理数据,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在提高物资流转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控、了解物资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物资库存、流转、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物资相关信息,使物资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透明化和人性化。

2.提高物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居高不下的物资管理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物资管理的弊病,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总成本。人工成本是物资管理的主要支出之一,复杂繁琐的物资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企业通过建设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得物资实现数字化管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快速数据处理能力使得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使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物资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也使得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物资的调配、流转速度大大提高,仓库的使用率得到很大提升,进而降低了存储成本。

三、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及应用

1.开发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科学的物资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在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简单的购置电脑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而对软件的开发、购买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软件这方面的投入,只是安装常见的办公软件,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特别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物资管理的效率,经过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准确性比较高。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管理者可以轻松实现物资的入库、出库、库存、信息查询等功能,高效配合企业经营生产。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要充分做好需求分析,与第一线的物资管理人员深入沟通,了解其实际需求,开发出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应用后,实时监控物资的采购、使用、流动状况以及实际消耗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关策略。企业管理层要为物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企业物资管理决策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建议,帮助企业管理者对物资的信息进行查询、处理、分析等工作。通过有效物资管系统的建设,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

2.加强信息利用,实现库存物资网上管理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体系框架上,按照管理的职能分析,应分为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管理等四个部分。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经过对各种采购订单、发票、结算单的统计与对比分析,以其低廉的成本、多元化的选择、端对端的服务、透明简短的过程等显著优势,实现采购业务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事后分析。同样,实现物资出入库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保证在物资库存数量随物资入、出库实时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库存信息始终保持真实准确。因此,通过库存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物资在库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3.注重采购以及库存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

在物资管理的采购系统管理运行过程中,相关的采购和订单管理也实现了全程的电子化,这对于物资的管理来说是较为关键而重要的。与此同时,实现采购环节的电子化,也可以很好的进行物资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配合和统一化。

四、结语

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了企业信息流的融合与传输速度,对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重要的意义,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参考文献:

[1]沈芝春 杨爱娟 孙建仁:强化物资管理消除效能“短板”[N]:华东电力报;2006.

[2]朱同兴:强化物资管理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物资信息报;2005年.

篇9

一、生命周期的流程规划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包含前、中、后三个时期,并贯穿于整个流程中。采购流程即设备规划、购置、安装,为设备前期管理;设备预防性维护、维修为设备中期管理;而设备的更新和报废属于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同时也是设备的后期管理。基于以上一般设备管理流程,医疗设备数字化管理流程可分为设备主要数据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状态管理和设备维修管理四大管理模块。

(一)设备主要数据管理流程医疗设备主要数据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建立和维护医疗设备管理业务所需要的各类设备基础和静态的信息,包括设备分类名称、使用科室、物料清单(BOM)、设备技术参数、设备巡检标准和设备保养标准等。该模块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设备采购、设备资产和设备维修等方面数据的创建与维护,包括支持自动或手动生成设备编码,设备编码进行分段管理,每段由管理员自定义;与固定资产号相对应,支持建立设备位置的编码系统及层次结构;建立多级的设备和配件的分类目录,避免重复编码;记录设备安装日期、供应商信息、设备参数等静态信息;查询设备的状态、异动信息以及维修历史;建立设备与其配件的对应关系,包括配件名称、常用数量等;根据设备各类属性进行分类,方便维修人员查询和统计等。该模块管理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每台设备在系统中唯一的编码,每个编码都对应地包含了设备的基础和静态信息,同时也包含设备的各类技术、维护、检修等信息,供管理人员检索和查询。因此根据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划分,为保证医院医学装备系统中设备编码与固定资产管理代码相对应,采用统一编码格式,并与固定资产系统中的编码关联。设备基础和静态信息的分类,按使用状态可分为待用、在用、投放、停用、待报废和报废,按质量状态来分类可分为合格、限用、故障、停用和不合格。前者用以区别设备资产当前的详细情况,后者用于计量检测以及安全和质量管理。设备主要数据管理流程包括:设备主要数据维护、设备零部件清单维护、设备技术参数维护、通用检修任务清单维护、通用故障清单维护、设备使用科室维护。

(二)设备采购数字化管理流程1.采购计划形成与审批设备采购计划是在依据科室采购申请和医院正常设备更新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年度采购计划,可在系统中实现自动形成计划申请单并完成在线审批流程。2.合同验收与资产卡片的创建采购人员依据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并签署合同,设备到货后经过验收和安装,在系统中生成资产卡片和对应的条码管理,保证各类信息、资料和设备的完好性,起到监督作用。3.发票校验与财务结算设备验收完成并确认后,财务在系统中进行发票校验等操作,进入支付环节,财务按约定方式进行支付,而设备资产折旧从验收后开始,由财务部门定义设备折旧的方式和年限。

(三)设备维修数字化管理流程1.设备技术状态通过系统设计实现设备测量点巡检状况过程控制、结果分析与处理、设备停机控制与分析、设备保养管理、设备周期性检验管理等功能。2.设备测量巡检在系统中建立详细的点检作业计划,涵盖点检责任人、位置、设备、时间和频率,并对点检结果进行分析,在系统中形成表单,规范日常及专业点检。3.设备状况分析根据系统中详细记录的设备故障史定义故障类别,通过问题描述、故障原因分析,基于测定的标准值范围、警告值范围和操作值范围提出应对措施,以进行设备状况的分析。4.设备停机管理通过建立通知单的方式进行停机状态的记录和跟踪,详细记录停机的发生时间、结束时间、影响时间、故障部分、事故定性、发生区域、处理措施、处理意见等信息。5.设备保养管理在系统中通过选择对应设备的状态分析,结合预防性维护的时间策略制订保养计划并在系统中生成,输入计划运行周期,系统将在周期内自动生成各个保养工单。6.设备周期性检测计划在系统中管理设备需要周期性检验、检测、校准和维护的项目,通过建立周期性检验计划,确定自动形成的检验工单的内容,并在系统中监测执行情况。7.设备检修管理设备检修管理可在系统中制订标准化的执行流程,包括创建工单,制订工单工序、部件计划,工单审批、下达、打印,工单发放、执行与工序确认,工单关闭与结算。

二、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以设备资产和全寿命信息为基础,对设备及备品备件的计划、采购、库存、使用和维修等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

(一)资产管理模块设计资产管理数据包括资产类别、来源方式、合同信息和折旧信息等。该模块主要数据结构的设计参考了省级固定资产系统,包括编号、资产分类、资产名称、采购组织形式、预算项目编号、取得方式、经费来源、品牌、国别、购置日期、启用日期、折旧方法、月折旧额、累计折旧、残值率、使用年限、合同号等项。

(二)设备管理模块设计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包括分类管理、安全、质量和效益管理等。在资产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产品序列号、验收日期、保修日期、质量状态、检测日期等项目。设备分类参考固定资产分类规范医疗设备分类名称,字典库中规范注册证名为仪器通用名,以免出现名称,混淆,不利于设备管理。

三、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设备管理要达到通过完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形成有效的设备保障体系,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目标。设备管理模块以设备信息模型、检修作业规范为基础,以预防性维修与检修任务规范化执行相结合的定点维修体制来有效对设备进行管控。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实现包括设备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管理功能实现。设备前期管理能够建立合理的资产信息模型,满足设备寿命周期的管理需求,为制订检修计划和备件计划打下基础,也能够规范、优化采购模块流程,并在购置过程中留存记录,为设备维修和资产管理做好支持工作,利于设备运行绩效的统计分析。设备中期管理可以监控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实时进行维护通知和维护请求、建立完善的设备检修作业技术规范、合理进行设备检修任务的计划和调度、结合预防性维修进行管控、完成备件的采购和库存管理以及设备的核算管理,还可以对由设备的计划、图纸、资料、卡片等各类文档所形成的设备档案进行实时、动态地管理,并提供文件审批的功能。设备后期管理能够实现规范系统中调拨单申请,完善设备调拨管理的有效性和设备报废全过程的记录管理。

四、设备运营绩效的数字化管理

现代化医院要加强医疗设备运营管理,提高综合效益,必须注重对设备投资、成本和绩效的信息化管理,并对重点设备进行单机核算,对基础设备进行分类核算,以提高绩效管理意识,改进设备运营管理水平。设备绩效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成本费用指标、设备运营效率指标和设备效益指标。设备效率指标在体系构建时主要考虑设备临床使用、维修和质检三个方面。设备临床使用指标包括开机率、停机率、治疗数、检诊数、设备治疗收费、设备检诊收费、更新率和设备年投入率等;设备维修指标包括故障停机次数、停机时间、故障率、维修和保修工时、自修率、保修率等;设备质检指标包括受检率、合格率、不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等。设备成本指标主要包括设备折旧和设备运营成本。设备折旧包括折旧方法、累计折旧、月折旧额、残值率、使用年限等。设备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修费用、配件费、耗材费、自修费、保修费、折旧成本、年费用比率等。

设备效益指标包括设备资产原值、设备收益、设备投资收益等。同时根据医疗设备的管理属性,可对大型医疗设备如加速器、MRI、CT等进行单机成本效益核算,对基础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高频电刀等进行分类成本效益核算。

五、结束语

篇10

(一)销售业绩上新台阶

销售总体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增长,销售管理流程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产品也逐步由超小、超薄向着新型数字化方向迈进。要做好销售工作,必须以了解市场需求为前提,同时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了解的“根”越深,发挥的“叶”愈茂,收获的“果”愈丰。为了做好销售工作,我们在市场调研等方面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工作,从而实现了准确掌握市场需求。

(二)技术工作实现新突破

我们的小型化新品比重提高、结构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工艺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使得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如虎添翼,技术得到快速进步。今后我们将继续根据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走“技术占领市场”的发展道路。

(三)采购管理更加完善

通过细化采购计划,控制采购价格,加大新材料的运用和新供应商的开发,多渠道多途径降低成本。同时继续加强每月的库存分析,拟定材料预警流程,完善库存控制。我们在采购管理方面更加规范,管理程序更加完善,在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运用pmc加强生产计划管理

我们运用pmc系统对产品生产和原料到货进行实时跟踪管理,防止因缺料造成闲置窝工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物料损耗和工模夹具制作成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活动,杜绝批量性质量事故的发生。实施固投计划,改善作业条件。

(五)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制定实施了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如客户服务方面,坚持以顾客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满足并力争超越客户期望来促进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加强了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

(六)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在财务管理方面做了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制定好预算,做好决算;第二,深化财务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财务信息参考;第三,确保帐实相符,保障资产安全;第四,加强外协工作,争取各项优惠,合理安排资金,降低运营成本。

(七)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更加健全

一方面加强了对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使新员工能更快的熟悉工作;另一方面今年一月份开始实行新的薪酬方案,对稳定员工、提高员工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员工食堂、宿舍进行改进和粉刷并安装空调,提高了员工生活质量和生活舒适度,营造了拴心留人环境。

当然我们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首先是总工程师和资深设计师的招聘困难,导致研发能力薄弱,设计创新成了公司当前发展最大的瓶颈。其次是新产品开发跟不上市场节奏,部分技术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再次是市场结构趋于恶化:一是出口业务大幅递减,二是数字产品严重萎缩,公司所面临的销售力量不足、贴片能力欠缺、生产自动化程度低,这些仍旧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我们的很多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还需要同仁们的努力奋斗。 成绩是属于过去的,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我们不敢有丝毫马虎和大意,我们必须一如既往的紧跟市场,围绕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创新技术,满足消费者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思想重视,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