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的劳动合同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机构的劳动合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二、合同期自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起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止。
三、受聘方的工作任务(另附件1 )
四、受聘方的薪金按小时计,全部以人民币支付。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
1.聘方向受聘方提供意外保险。(另附2 )
2.每年聘方向受聘期满的教师提供一张_________ 至_________ 的来回机票(金额不超过人民币_________ 元整)或教师凭机票报销_________ 元人民币。
六、聘方的义务:
1.向受聘方介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聘方有关工作制度以及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
2.对受聘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对受聘方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4.按时支付受聘方的报酬。
七、受聘方的义务:
1.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
2.遵守聘方的工作制度和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接受聘方的工作安排、业务指导、检查和评估。未经聘方同意,不得兼任与聘方无关的其他劳务。
3.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
4.遵守中国的宗教政策,不从事与专家身份不符的活动。
5.遵守中国人民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八、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双方应信守合同,未经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解除和终止合同。
2.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后,可以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在未达成一致意见前,仍应当严格履行合同。
3.聘放在下述条件下,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受聘方解除合同:
a 、受聘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经聘方指出后,仍不改正的。
b 、根据医生诊断,受聘放在病假连续30天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的。
4.受聘方在下述条件下,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聘方解除合同:
a 、聘方未经合同约定提供受聘方必要的工作条件。
b 、聘方未按时支付受聘方报酬。
九、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合同期满后即自行失效。当事人以方要求签订新合同,必须在本合同期满90天前向另一方提出,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签订新合同。受聘方合同期满后,在华逗留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
十、仲裁:
当事人双方发生纠纷时,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若协商、调解无效,可向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的外国文教专案局申请仲裁。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劳动者;法律地位
Abstract: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is the core of reform of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while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ng and realizing this system.However,the affirmation of 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in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 by the operating statutes of our country is either obscure or contradictory.Theoretically,teachers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workers,who are legally related to schools by working contract based on equality and willingness.The teacher's right and obligation in teaching should be clearly claimed,which will make active effects on protection of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Therefore,to complete the 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the teacher's legitimate identity as a work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set up a set of systems based on the working contract for protection of the teacher's legal right and interests.
Key Words:teaching faculty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system of teacher appointment;worker;legitimate identity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教师任职终身制,实施教师聘任制,建立以自由流动和竞争上岗为特征的师资管理体制。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法律地位定位含糊,导致高校教师聘任制偏离了预期目标。
一、教师法律地位的混沌
教师的法律地位指教师在法律规定下与其他主体之间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其性质与内容具体体现在我国现实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中[1]。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教师在聘任制度中的法律地位的定位是模糊的、甚至是冲突的。
《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17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校之间是基于合同的聘任关系具有合同关系的基本特点,即:(1) 双方地位的平等性。教师和学校是平等的法律主体,学校具有完全的聘任自主权,不受他人干涉,教师也具有完全的选择权,有受聘的权利也有拒聘的权利;(2) 聘任关系的契约性。一旦双方就聘任达成意向,签订聘任合同之后,双方都要受到合同的法律约束,不得违反,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3) 聘任的自愿性和互利性。这一规定基本明确了教师聘任的形式和内容,对教师与学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作了相应规定,为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教师法》对双方在聘任过程中产生纠纷的救济途径,除申诉(这一方式也仍有许多争议)这一方式外,却没有再明确其他途径,使得教师聘任合同的性质成了一个十分模糊的问题,也成为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一个障碍。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法释[2003]13号),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辞职、辞退及履行聘任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为解决教师聘任中的法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这一规定又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对“劳动者”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1994年9月5日劳动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指出,“本法的适用范围除了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但由于我国一直实行劳动与人事双轨管理,在教师的身份仍被视为“干部”的情况下,教师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并不被认为是“劳动合同关系”,其后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未进一步明确;同时根据《教师法》,由于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待遇存在一定比照关系,因而事实上《劳动法》将教师与学校聘任纠纷排除在其调整的范围之外。
其次,《教师法》在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这一规定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1)申诉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方式之一,如果教师是劳动者且与学校签订的聘任合同是劳动合同的话,申诉这一方式自然是不合适的;(2)这一条规定除了提供申诉这一救济方式之外,没有规定其他的救济途径。由于申诉是一种非诉讼意义的救济制度,因此,这一规定有排除其他救济手段的嫌疑。朱应平也认为《教师法》、《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规定申诉这一方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目前对教师法律地位规定不明,认识不清,甚至认为教师与学校之间属于内部行政管理关系。[2]
二、教师法律地位的合理定位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参照相关的法理学理论,笔者认为,在聘任法律关系中,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应定位为劳动者。
1.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劳动和人事双轨并存的管理体系,在立法时对普通工勤人员与干部做出了区别对待。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立法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已完全发生了改变: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经初步完成,通过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现了职工身份的融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已经被淡化和取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虽然滞后于企业单位,但各个事业单位也已经初步建立并实行了聘任制,逐渐通过人事、全员招聘等形式实现了人事管理的合同化。在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中,虽然机关法律法规仍有欠缺,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总结,专兼结合项目合作等用人模式,外聘、特聘、兼职、返聘等多元聘任形式已被广泛接受、推广,按需设岗、灵活流动、严格考核、重视保障等观念也已为大多数教师与管理者所接受。从这一意义上讲,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已经初步满足了《劳动法》对“劳动者”这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条件的要求。
2.从关于“劳动者”主体界定标准的理论发展来看,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劳动契约关系存在应以同时具有从属关系存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合致为标准,即:(1) 雇主可单方决定劳动提供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工作任务的具体种类等劳动条件。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处于雇主广泛的单方决定劳动条件权限下,为适当地保障其人格、身心健康及经济利益,当然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2) 雇主拥有对劳动提供者的惩戒权。在此情形下,劳动提供者更具有或者具有和前者相同的人格从属性,原则上应将其纳入劳动者范围;(3) 劳动提供者提供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劳动者须自行提供劳动,原则上不得由他人代服劳务。若劳动提供者根本无须自行向雇主服劳务,而可另行聘用他人服劳务,则显然因免于直接受到雇主指示权约束而欠缺人格性上的从属性,不宜纳入劳动者范围;(4) 雇主对劳动提供者的劳动报酬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并且从劳动提供者的角度观察,该劳动报酬与其提供的劳动具有一定的“对价性”。[3]
比照教师的工作,可以发现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聘任关系也符合以上特点:首先,教师的劳动时间、地点、任务等劳动条件一般情况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教师有服从的义务且不得随意更改;其次,学校对教师的劳动具有管理和惩戒权,学校可以按照校纪校规对不服从学校管理或者不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分;第三,教师的劳动具有专属性,即教师的劳动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人来实施,不得由他人代劳;第四,在实行财务包干以后,各高等学校对财务收支具有独立自主的支配权,因而对教师的劳动报酬具有较高的自主权。由这些条件和劳动者主体的界定标准相对照,公立高等学校教师基本符合界定标准的要求,因此从法理上讲可以定位为劳动者。
3.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师作为劳动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聘任制经过试点、推广,1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规定实行教师聘任制,其目的就在于打破教师终身制,希望建立起公立高等学校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教师与岗位的有机结合,使公立高等学校能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聘用到符合资格要求的教师;使成千上万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也有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加入到教师队伍,使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和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顺利分流到其他行业,实现教师队伍合理的人才流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使国家做好教师队伍的监督与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4.在法学理论上,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教师通过基于平等自愿的劳动合同与学校产生法律关系,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权利义务明确化,将对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是从事教育公务的机构,是作为特别公法人执行教育公务,必须通过其法人成员的活动得以实现,而教师是高等学校法人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参与高等学校的管理、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公务得以顺利实施。而高等学校作为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它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公法或私法的方式管理其工作人员,其聘用应该纳入到行政合同或者政府雇佣之中。[4]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地方,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中国家教育权的存在。[5]但是也应看到,我国法学理论由于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我国商品(市场)经济严重滞后,以及相应的民商法和私法精神不发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法学一直拒绝接受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方法,从思想认识的角度看则是与列宁关于国家干预“私法关系”的理论是分不开的,虽然这一观点在后来被认为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6],但却导致了我国在所有的部门法体系中都贯彻有一种行政干涉的思想,大多奉行“管理主义”思想,将整个学校内部的所有人和物都视为管理的要素,因而导致对其中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足,甚至出现暴力干涉、侵害其成员合法权益的情况。而只有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三、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完善
综上所述,完善教师聘任制,应从教师的劳动者法律地位的确立入手,建立一系列以劳动合同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第一,应该将以主体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改为以内容确定法律适用范围的方法,即将《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的表述改为“用人单位聘用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公务员、军人、武装警察及国家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就将教师明确地纳入到了劳动者的范围之中,为其权利、义务的框定与实现、法律救济的途径与程序等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通过加强对教师行业的监管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有人担心,如果将教师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其所担负的教育职责这一涉及社会发展的目的如何实现,这实际上就需要政府真正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能。因为根据《教育法》及《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涉及教师的制度主要有3个,即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职务制度。而从教师资格制度来说,它是保证教师队伍来源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教师职务制度则是评价和考核教师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系。从其性质上看,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家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属于行政权范围,国家负有监管和认定的责任;教师职务制度是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教师不同岗位职务的统称。虽然在教师职务评审中还存在着高等学校在教师职务评审中居于何种法律地位、职务评审是学术行为还是行政行为等许多法律问题,但从目前实施的现实情况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其地位更类似于一个独立法人内部设立的工作机构,只是负责评议、审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组织。从其权力渊源上看,这种权力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一部分,《教师法》第16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高等教育法》第47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制定。”[1]325-329因此只要国家通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资格和教师职务制度的监管力度,完全可以保证国家教育权的实现。
第三,按照《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的相关具体措施。如根据要约与承诺的步骤设计聘任合同,对格式合同的内容、集体合同的制订与范围的规定等进行完善,对教师报酬与工作条件保障、权利与义务等进行详细规定,对教师救济程序进行必要的规范与明确等,使教师与学校所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成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权责清晰的法律关系。
第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障教师基本权益。如教师与学校聘任合同的签订必须遵循合法原则,相关内容及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机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应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考核制度;应规范解聘条件及相关程序;要落实好落聘人员的安置等,从而使劳动合同真正起到择优的作用,又能有效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7]只有这样,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才能得以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陈鹏,祁占勇.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00.
[2]朱应平.教师权益法律救济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2000(4):178-187.
[3]吕琳.论“劳动者”主体界定之标准[J].法商研究,2005(3):30-36.
[4]申素平.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67-71.
[5]吴开华,覃伟桥,论教师聘任制的法律性质[J].教育评论,2002(5):45-47.
篇3
一、职业教育概况
我县目前拥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44家,其中公办职业学校3所,乡镇成人学校15所,社会力量办的技能培训机构26家,现有教职员工498人,在校学员6467人。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发展,全县具有初、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教育、岗前职业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下岗再就业培训班等多种职业教育载体,已初步形成以县培训机构为骨干、乡镇成人教育为依托、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培训模式。其中县职教中心、二职中、技工学校是以全日制为主的职业教育核心培训机构。
**********县职教中心是在2002年由原县职中、电大和8所行业职校合并而成,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一体,拥有服装加工、电子、电工、机械、烹饪、市场营销、化工等10多个专业,现有教师近300人,在校学员3867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读学生3100多人,高等职业教育在读学生72人,开办教育专科9个班524人,本科6个班243人。由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近两年招生形势很好,中职班2003年招收1100多人,2004年招收1869人,增幅达到56%,位居全市之首。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较好,从2001年起,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超过96%,其中对口单招占50%以上,县外就业40%,县内就业6%。
**********第二职业中学,是1992年创办的以农字头为主专业的职业学校,现有在校生1145人,开设了现代农业、计算机应用、化工、电子技术应用、消防警卫、焊接工艺、服装制作、旅游管理等8个专业,2000-2004年,共为社会输送1316名毕业生,其中有688名学生被高校录取,其余毕业生中的95%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县技工学校,是面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三年全日制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现有机械、计算机、电子技术应用、服装加工、建筑、化工、财会等专业。2003-2004年共有821名毕业生,其中有89人在县内就业,占总数的11%。他们主要分布在森达、同一、金龙马、环宇、特达、农工商和世纪联华,从事的都是相对轻松的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这三所职校的毕业生30%通过对口高考升入高一级学校,60%到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留在本县就业的学生很少,即使留下来的,也大都处在管理岗位,一线工人少之又少。
二、原因分析
据调查,全县企业缺岗达15000人左右,虽然县里组织了大规模的赴安徽、湖北等地招工活动,但招回的工人大部分已流失。截至目前,定报企业仍缺5000多人,其中制鞋业缺500人,纺织企业缺900人,服装行业缺800人,玻璃制品业缺200人,机械加工企业缺150人,服务业缺800人,新上项目缺2000人。面对如此紧迫的县内用工需求形势,职校的毕业生90%却流向县外,究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校生毕业后,家庭并不急于让孩子承担养家的重担,而是希望让孩子到外面闯一闯,学生也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去见见世面,锻炼自己,主观上不愿留在县内就业。而职教资源是我县最早推向市场的教育资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维护学校利益,学校必须用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回报来争抢生源,以“出口”带动“进口”,因此学校也倾向于把学生送往工资高、环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2、县内外就业待遇不接轨。从县内外横比看,学生在县内外就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学生不愿留在县内就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般的职校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及其他福利待遇在内每月可以挣到1200元左右,而在我们县内好的企业也就拿到800元左右,差的企业甚至不足300元。而且有些企业主认识不到职工是企业的财富,无视劳动法规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导致学生对留在县内就业丧失信心,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合同法规执行难到位。部分企业工资标准过低,随意增加企业职工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有的企业职工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常年没有星期假日,但都不按照《劳动法》规定发放加班工资。有的企业虽然与职工订立了劳动合同,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合同的应有作用。企业经营缺乏诚信,随意拖欠和克扣工人工资。二是社会保障相对滞后。一些企业不注重工人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吃饭、住宿条件差,安全保护不到位,灰尘污染超标准,毒害工种无津贴。没有依法为职工解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保障问题,有的企业劳动社会保障基本处于一片空白。三是“人性化”管理比较缺乏。有的企业没有很好地树立工人当家作主的思想,不懂得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的重要意义,而是想方设法侵害职工的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的企业等级制严重,与企业职工缺少感情交流,缺少人情味。
3、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我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县财政运转十分困难,客观县情决定了我县办大教育、办大职教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职业学校的经费、设备投入不足已严重影响了职教事业的发展,县职教中心欠债3000多万,直接面临着保吃饭和促发展的矛盾,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都遇到了很大阻碍。县技工学校为了生存,采取教职工集资的办法购进教学实习设备,教师采用工厂里“三班倒”的方法,轮流让学生实习操作,尽管这样,学生还是多人合用一台机器,这些困难都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4、校企合作对接不够。一方面专业设置与地方支柱产业不接轨。皮鞋、纺织服装、农药化工、节能灯具、油田机械、花炮是我县的六大支柱产业,六大支柱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特别是纺织服装和制鞋业,缺工都接近千人。但在职中、二职中和技校三所龙头职校中,却没有开设纺织、制鞋、灯具、花炮专业,服装专业虽有开设,但学生数太少,仅有1-2个班级。一方面校企合作缺少平台。企业用工与学校培训缺少对接沟通,有的企业用工缺乏计划性、超前性,大多是临时性紧急招工,使得学校无法利用培训的方式为企业储备操作技术工人。
三、对策思考
我县企业用工十分紧缺,而县内培训的技术工人却大量流失,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也关系到全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的逐步深入,企业用工短缺矛盾将进一步凸现,针对这一情况拟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以不断加大我县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
(一)加大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现在,许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持怀疑态度,认为职中毕业最多只能当个工人,没出息。因此,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许多家庭宁可高价集资让其上普中,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甚至放弃继续上学。据调查统计,今年我县有20000名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剔除走向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仍有约5000多人将走向社会。对此,我们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职业教育对学生就业及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为社会作奉献、为家庭作贡献、为自己闯路子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让职业教育是现实生产力、职业中学是农家子弟成才和创业的摇篮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扩大职业教育生源。职业教育机构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另一方面,宣传本地优秀企业。对我县用工条件好、劳动保障待遇高、生活条件优的企业予以大力宣传,改善学生和家长对本地企业的不良印象,同时对不执行法律法规、无视工人利益的企业进行曝光,用社会舆论来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二)加强规范,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县劳动保障、监察、总工会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对企业贯彻落实《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障费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经常检查,对欠缴社会保险费、克扣拖欠工人工资、非法用工等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以规范和净化我县企业的用工环境,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技术工人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引导广大企业家正确认识到这一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研究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情况、新特点,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保障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条例,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全面履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是国家强制性保险,各个企业要依法为工人参保缴费,缩小与苏南等先进地区企业在劳动社会保障上存在的落差。规范工资支付行为,确保企业职工的合法工资收入兑现到位。杜绝无故拖欠、克扣企业职工工资的现象,严格贯彻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切实维护企业合法经营、诚信创业的良好形象。企业负责人要加强与工人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真正做到以待遇引人,以感情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技术工人到企业上班,缓解我县企业用工短缺的矛盾。
(三)加大投入,为职教事业服务地方经济奠定物质基础。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抓经济必须抓职教。要发挥职业教育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重普轻职”转向普职并重。相对于我县如此紧迫的用工需求,目前我县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全县上下、各层各级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严格按照建政发[2004]89号文件精神,实施公共财政体制职业教育拨款政策,努力改变当前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确保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企业上交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同时,县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各职业教育机构也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县政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学校在抓好“对口单招”的同时,更多地为地方经济培训和输出人才,吸引优秀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篇4
今年来,县委、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五原县转移就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的五年,我们将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对外输出和就地转移的原则,使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县农牧民转移和培训规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版权所有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市场就业机构,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我县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为农牧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50%以上;农牧区劳动力培训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围、产业集中和要素聚集,积极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就业,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到2010年,全县城镇率达到53%以上,为有效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好第一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摸清情况、统筹安排,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列入当地发展计划目标,层层分解,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的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工作。
(二)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渠道
发展经济是解决城乡劳动者的根本出路。要把经济发展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民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我县新兴的重化工等龙头企业和特色市场以及工业园区、商业区和生活区的建设,促进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农牧区劳动力就业的规模效益。
(三)逐步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
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所有求职的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农牧民工的职业素质,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规定,规范企业招工行为,消除一切制约农民工就业的障碍,维护农牧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方位地为农牧民开放,实行免费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训练等一系列就业服务。全县利用五年的时间完成镇(街道)劳动保障平台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网络建设,使全县的镇(街道)办事处的劳动保障平台真正达到符合“六到位”的标准。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建立以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院校和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社会力量和民办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城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农牧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农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对农牧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开展以就业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怎样找工作、劳动合同、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维护权益和城市生活常识为主的引导性培训。还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定向培训,使更多的农牧区劳动力掌握专项职业技能,对职业培训结业的农牧区劳动者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行“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鉴定,鉴定促进就业”的机制。
(五)加快农牧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农牧民工的特点,实行相关的社会保险措施,用人单位和农牧民工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城镇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失业保险条例》为其招用的农牧民合同制工人办理参加失业保险手续,由单位履行缴费义务,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为符合条件的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版权所有
全县所有用人单位都要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农牧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逐步要为不稳定就业的农牧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探索和建立适合不稳定就业农牧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进城就业农牧民权益保障制度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职业病防治、使用童工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支付工资和兑现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七)取消限制农牧民进城务工的一切不合理规定
各有关部门应对现行有关政策进行清理,对不利于农牧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性政策应坚决取消。要进一步疏通农牧民进城务工的渠道,改善农牧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单位用工、子女入学、管理监督都要一视同仁。
篇5
一、民办幼儿教师待遇状况
从当前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上来看,各省市、各区域之间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从总体上来讲,工资待遇要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一些,社会保障力度要比中西部地区大一些;同一省份的城区、镇区、乡村之间幼儿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力度也不尽相同。省会城市的幼儿园普遍要比经济稍微落后的城市之间工资待遇要低,社会保障力度不够。
(一)东部民办幼儿园
笔者在天津、北京等地调研发现,民办幼儿园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同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2013年北京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9521元,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027元,幼儿园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500-4000元左右的水平,占到了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85%左右。天津市2013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1120元,月平均工资为426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幼儿园教师月平均工资在2000-2500元左右的水平,占到了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80%以上。有些民办幼儿园已经达到了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本科化的水平,同时持有小教二级以上教师资格,拥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于部分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外语水平较好的民办幼儿教师,收入已经超出了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同时,用工单位也完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为幼儿教师购置五险一金,提供餐饮、住宿等条件。从整体上说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要高出许多。
(二)中西部民办幼儿园
笔者从2013年到2014年间,先后走访了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多家民办幼儿园,明显发现中西部民办幼儿园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力度较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在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市的民办幼儿园工资普遍要比经济稍微落后的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水平要高,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幼儿园要比农村幼儿园工资水平高,城市的民办幼儿园要比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幼儿园工资水平高。2013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1795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9830元,四川省民办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基本占到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80%左右。在西宁市,笔者走访了多家民办幼儿园,也发现因为普遍待遇不高,导致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过大。比如,刚毕业的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才进入幼儿园幼儿教师只能做保育教师,工资待遇基本在800元-1000元之间,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能稍微高一点,干满三年以后,基本可以转到幼儿教师岗位,工资能拿到1500左右,为了提高工资待遇,一些民办幼儿园只能将养老、医疗保险等折算成现金发放到教师手里。在甘肃、陕西、河北等地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也明显比其他地市工资水平要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省会城市经济水平普遍要高一些。经济水平较好的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要多一些,这样投入到幼儿教育领域的资金也相对较多一些,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学杂费收入要高一些,有利于提升民办幼儿教师待遇。二是相对优秀的资源都往城市集中。优秀的幼儿教师资源总是稀缺的,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已经结束,二期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当中就有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和继续实施“国培计划”,这一系列的国家性动作无不表明优秀的幼儿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从目前就业形式来看,幼儿教师的首选就是部队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其次才是民办幼儿园。三是省会城市发展的空间要大一些。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所以专门培养幼师为主的高等专科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一般都是选择城市当中比较好的民办幼儿园作为毕业首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好点的民办园更能带来比较好的待遇。
部分民办幼儿园在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并未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与在园民办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依然存在支付违约金、试用期过长、扣押劳动者证件或收取押金的方式招录幼儿教师。很多用工单位也逃避为幼儿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义务。而幼儿教师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幼儿教师好岗位资源的稀缺性也决定了幼儿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选择性较小。
二、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职业安全感的保障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民办幼儿教师而言,职业安全感是其工作当中的最大困扰。目前绝大多数的民办幼儿园在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第一次签订的服务期限一般都是五年,第二次一般都是四年,究其缘由,来自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关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签订无固定劳动期限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也比较难辞退劳动者。因此,对于民办幼儿园而言,一般都会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此而导致了民办幼儿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
(二)继续教育权的保障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这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教师享有继续教育权的权利。但当前民办幼儿园办学比较困难,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扶持。笔者在陕西调研时,多家民办幼儿园园长都说:“民办幼儿园是自负盈亏的,开支只能靠学费,如果幼儿园小,生源不是太好,因此学费也不能收太的高了。”笔者了解到,目前幼儿园的收费都需要物价部门定价,不能高于物价部门的定价。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基本都低于物价部门的定价,因此,办学成本的有限性成为了幼儿教师行驶继续受教育权的瓶颈。
(三)职业认同感的保障问题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民办幼儿教师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幼儿教师在初次就业时,对职业的期待性还是比较强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近400多名即将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谈话时发现,有近90%的学生都期望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发挥自己跳舞、绘画、讲故事、唱歌等特长。但在从事一年工作之后,因为民办幼儿园待遇低、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很难发挥自己特长等因素,导致民办幼儿教师缺乏工作热情,流动性逐渐增大,从而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目前社会认识角度来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还停留在“保姆”类型上,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照看小孩,能让孩子吃饱不出事情就好了。而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单一的低学费成为了孩子在园基本上吃的不是特别饱的状况,也引发不少家长的不满。加之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造就了民办幼儿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缺失。
四、解决民办幼儿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民办幼儿教师待遇
笔者通过调研认为,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工资收入应占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80%以上才较为合理,并且应当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第十七条之规定:“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民办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特别是民办幼儿教师待遇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民办幼儿园有义务提高民办幼儿教师工资水平,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学位、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的多种方式支持民办园发展。
(二)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障
1.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权。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背景制度之下,民办幼儿教师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也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用工单位的民办幼儿园也应当依据当地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鼓励幼儿教师,特别是年轻的幼儿教师、骨干优秀教师进修、培训,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
2.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办幼儿园是否为民办幼儿教师购买“五险一金”列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内容之一,让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安全感,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篇6
关键词:民办教育;绩效考核;工资制度设计
无论绩效考核如何实施,教职工最终是以物质利益(即所得薪酬)为最关心。所以如何制定合理的绩效薪酬,使他们劳有所得,对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优秀者予以相应的奖金尤为关键。
一 、民办教育机构岗位绩效工资的组成
由于民办教育机构的用人、招生、内部管理等都是遵循市场规律运行的,因此,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是否流失和流失率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待遇,因此需要制订合理的薪酬体系,采用合理的绩效评估办法,就在工作实绩和薪酬待遇上体现出公平、合理从而达到吸引、稳定教师的目的。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其组成及比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岗位绩效工资的组成
二 、民办教育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设计
(一)岗位工资的设计。岗位工资决定了个人在工资表中所处的位阶,并决定了他在薪级工资表中的起点薪级以及绩效工资基数的大小,所以它是决定个人薪酬总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对于高校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人员的的工资级别标准,国家的相关文件都有明确的规定,民办高校可以借用,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造。一般来说,岗位工资应占岗位绩效工资总额的1 /3 左右为宜,其与薪级工资之和( 基本工资) 能达到工资总额的60% 左右。
(二)薪级工资的设计。全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时,薪级工资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并且跟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相联系。在民办高校,制订比较科学的薪级工资制度,可以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薪酬制度的完善。
民办高校专业技术岗位的薪级工资设置三个影响因素: 岗位级别是第一个层次( 纵向坐标) 。第二个层次是任职时间或者资历( 本设计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高低二档) 。与岗位工资相对应,初任岗位的薪级工资级别,按同类型的低档执行,继任岗位且考核称职的,可根据任职年限( 如二年一档)和工作表现,按照具体细则的规定适时在同类型中上调。校龄作为薪级工资第三个层次( 横向坐标) ,在前两个层次依据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来讲,随着校龄的增加,学科知识、工作经验和教学效果会随之提升,对学院的贡献也越大,相应的薪级工资也应增加。在宏观上,每个岗位级别的起点薪级及其对应的薪级工资标准,可以参照国家的规定,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效益上下调整。与同地区同档次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不仅岗位津贴少,而且“五险一金”执行的是企业标准。为留住和吸引人才,各类各级岗位的起点薪级应比国家规定的同类公办高校平均高上若干级,当然也可以重新设定每个薪级对应的薪级工资标准。民办高校还可以设立快速晋升机制,即在前一、二个聘期( 3 年) 每年晋升两个薪级,之后每年晋升一个薪级。快速晋升可以在头几年稳住教职工( 对优秀人才用高套来解决) 。当然,为防止一些人不求上进,出现“熬年头现象”,薪级工资必须适时封顶,岗位级别越低,校龄封顶年限越短; 岗位级别越高,校龄封顶年限越长。这样,经过一定校龄的正常增长后,要么在岗位级别或者档次上晋升,薪级工资继续增长,要么维持较低的薪级工资,不能承受就走人,可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三)绩效工资的设计。绩效工资是按照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学校要尽可能地在留足发展基金和以丰补歉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绩效工资的稳定。一般情况下,绩效工资应该占到工资总额的40%左右。如果学校办学效益好,可以加大比重; 如果学校办学效益不好,也可以缩小比重。这样,广大教职工的薪酬就与学校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都要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质和量,不断地增收节支,这样工资总体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两者的比例可为7∶ 3。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及其履职情况等因素,在每学年的10 个月内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质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合理拉开差距,在每年2月、8 月分两次发放。优秀、称职的全额发放绩效工资,优秀的还按照学校的规定发放奖金; 基本称职的不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不称职的不发整个绩效工资。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的专任教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是教职工薪酬体系的一部分。在确定为教职工交“五险一金”的比例时,既要维护教职工的社保权益,又不要使学校交保险的压力急剧增大; 应参照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普遍做法,教职工的“五险一金”,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中的基本工资为基数按规定比例缴纳,少数基本工资达不到当地规定的缴纳保险最低控制线的按最低控制线执行。
(四)津贴补贴的设计。清理和规范各种补贴、津贴和奖励补贴、津贴和奖励主要是对特殊岗位工作人员、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政策倾斜。在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同时,要对以前实行的各种津贴和补贴等支出项目进行清理。民办高校还应专门制订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补贴或奖励办法,实行重奖的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拔尖人才的作用,必要时可实行协议工资制或者股权激励。
篇7
一、发挥工会作用,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
沁阳市总工会结合自身职能,一是在全市开展了对农民工有关情况的全面调查,共发放《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有关情况调查问卷》2万份,成立了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宣传站,开展了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维权宣传周活动,发放《进城务工人员明白卡》3万余份,咨询1500多人次。二是把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进城务工人员中组建工会组织作为维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引和组织到工会中来。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会组织600多家,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14个,村级工会85个,发展会员35600多人,基本上覆盖了我市90%以上的农民工。三是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救助基金。四是建立了企业欠薪报告制度,要求企业于每月五日前,书面向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送企业欠薪情况。五是设立了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站,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劳动争议调解、政策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六是指导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目前,全市13个乡(镇)办事处全部签订了区域性集体合同。
二、推动农民工加入养老保险进程,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为解决农民工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沁阳市总工会积极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规定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按单位参保;不具备单位参保条件的小时工、临时工等自由职业者,可以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从而将农民工纳入了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目前,已为21家私营企业1230名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
为了使所有在城市中合法居留的农民工子女都能接受正规教育,沁阳市总工会与市教育局协商,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实行就近入学的通知》,规定全市教育机构禁止以任何借口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让农民工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市总工会结合实际,在努力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把“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对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年龄、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档案,并每月对留守儿童状况进行走访,随时掌握变动情况。
四、启动“阳光工程”,帮助农民工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围绕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沁阳市总工会制订了农民工培训规划,并与市农业局、农广校、劳动就业局、海泉中学培训基地等机构合作,实施“阳光工程”,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两项劳动技能后,再成建制地输出。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民工1014人,有序劳务输出800余人。
五、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沁阳市总工会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委等单位结合,成立专门组织,采取查看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和工资发放表、与职工座谈、发动职工举报等形式,组织人员深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建筑行业、餐饮服务业、乡镇集体企业等进行调查摸底,并开展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活动,以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农民工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开展了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向9800多名农民工发放拖欠工资176.48万元,立案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5起,结案11起。
六、开通“绿色通道”,查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篇8
关于事业单位劳动合同范本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地址:
性质: 全额事业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居民身份证号码:
XXXX学校制
劳动合同签订注意事项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保证向对方提供的与签订、履行劳动合同有关的信息真实、有效。
2、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3、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4、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签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①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②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③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
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第三条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 办公室干事 岗位(工种)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是:
第四条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标准工时工作制度(标准工时工作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不定时工作制度)工时制度。执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乙方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休息日为 。
甲方安排乙方从事的岗位(工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或者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应当事先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五条 甲方每月以法定货币足额支付乙方工资。甲乙双方约定,月工资按其毕业时间套专技人员工资,按所聘专技岗位执行相应工资,月工资(含社保金)为 元。试用期期间,不享受学校福利待遇。试用期后与在职职工享受同等福利待遇。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当月发放工资的清单。
第六条 乙方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的,甲方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150%的工资报酬;安排乙方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200%的工资报酬;安排乙方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乙方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甲方安排乙方工作在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乙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甲方安排乙方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乙方工资300%的工资报酬。安排乙方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与在校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请事假、病假与在校正式职工同等标准扣除工资。
第七条 乙方在婚假、产假、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标准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
第八条 暑假期间根据学校需要安排乙方上班,乙方必须服从甲方安排。安排上班的按月工资标准计发实际工作时间工资,未安排上班的,不计发工资。
第九条 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基本社保费用。个人缴纳部分,甲方可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或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
第十条 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乙方工伤待遇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执行。
第十二条 乙方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等各项待遇,按国家和地方有关生育保险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本人后解除本合同,也可以在额外支付乙方一个月工资后立即解除本合同。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政策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时,甲方应当另行安排乙方其他工作岗位,乙方仍不能从事其工作的;
2.乙方不能胜任工作,或在工作考核中不合格者;
3.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本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十四条 乙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如果乙方在试用期内的,应提前三天通知甲方。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变更、续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怀化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合同范本。
乙方应当按照甲方有关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甲方依法应当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第十七条 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十九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协商解决或与今后国家和怀化市有关规定相悖的,按国家和怀化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存乙方档案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 章) 乙方(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鉴证机关盖章:
鉴证日期: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格式范本
甲方(聘用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委托人: 职务:
所有制性质: 主管部门: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受聘人员)姓名:
性别: 民族: 身份证号码:
出生时间: 参加工作时间:
学历: 毕业时间和学校: 专业:
职称或技术等级: 取得时间:
个人住址: 联系电话:
法定监护人: 与乙方(受聘人员)的关系:
工作单位:
个人住址: 联系电话:
根据《xx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本聘用合同。
一、聘用合同期限
本合同为聘用合同(空白内选填短期、中长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
合同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止(空白内选填年 月 日、完成工作任务)。其中:试用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二、聘用岗位及其职责要求
(一)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及乙方所具备的工作能力,聘用乙方在岗位工作;在聘期内,甲方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征得乙方同意,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
(二)乙方应当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按照岗位要求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三、劳动保护和工作条件
(一)甲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根据乙方的岗位及工作要求,为乙方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保证乙方能够正常工作和在工作中的安全、健康。
(二)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四、工作报酬
(一)甲方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根据乙方的工作岗位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乙方工作报酬。
(二)乙方工资的增减,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的发放,
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以及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
五、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甲、乙双方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医疗、
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按期足额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其中乙方个人缴纳部分,由甲方在其工资中代为扣缴。
(二)乙方在休息、休假期间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乙方患职业病或者因公(工)负伤的待遇,因公(工)或者因病死亡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等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公(工)负伤的医疗期及其待遇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工作纪律
(一)甲方有权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乙方实行管理和奖惩。
(二)乙方应当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并保守甲方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七、聘用合同的变更
(一)本合同确需变更的,甲、乙双方应当协商一致,并按照规定程序变更合同。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乙双方可以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
1、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对部分条款进行变更的。
2、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本合同无法完全履行的。
3、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已经修改或者废止的;
4、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形。
八、聘用合同的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即行终止:
1、本合同期满,或者甲、乙双方约定的本合同终止条件出现的。
2、乙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乙方按照有关规定提前退休或者退职的。
4、乙方死亡或者被有关机关宣告死亡的。
5、甲方被撤销的。
九、聘用合同的续订
本合同期满前,甲、乙双方任何一方提出,经与对方协商一致,可以按照规定程序续订聘用合同。
十、聘用合同的解除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
(二)乙方在聘期内辞职、自动离职或者被辞退、开除、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本合同自行解除。
(三)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聘用条件的。
2、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3、未经甲方同意,擅自出国(境)的,或者出国(境)后未经甲方同意逾期不归的。
4、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5、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者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
6、严重失职、徇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1、患病或者非因公(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安排的其它适当工作的。
2、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4、甲方由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事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
甲方依据前款第4项规定裁减乙方,在6个月内又聘用人员的,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聘用乙方。
(五)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依据第(四)款的规定解除本合同:
1、患职业病或者因公(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3、患病或者非因公(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5、自接收之日起,甲方接收聘用的军队转业干部在3年内及内调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在2年内的。
6、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结案的。
7、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形。
(六)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告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工作的。
3、甲方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履行本合同的。
4、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的。
5、考入教育机构接受高等学历、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
6、依法服兵役的。
(七)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解除本合同:
1、担任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点)科技攻关项目、工程建设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
2、被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选派到其它单位支援工作,时间未满的。
3、从事国家安全、机密工作,或者离开国家安全、机密工作岗位后在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的。
4、正在接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结案的。
5、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形。
十一、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
(一)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要付给对方违约金。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实际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二)属下列情形之一终止、解除本合同的,甲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乙方一定的经济补偿:
1、甲方被撤销,乙方不愿服从新的工作安排的。
2、由甲方提出并经乙方同意解除本合同的。
3、按照本合同第十条第(四)款规定或者第十条第(六)款第2、3项规定解除本合同的。
(三)乙方被终止或者解除本合同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甲方的规定,泄露国家和甲方的技术、商业秘密,损害国家和甲方的合法权益,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十三、附则
本合同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相抵触的,以及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甲、乙双方协商约定。
本合同依法订立后,甲、乙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本合同一式 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1份存入乙方档案。本合同如经鉴证,则应当交鉴证机构留存1份。
本合同于 年 月 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盖章) 或者法定监护人:
法定代表人 (签章)
或者委托人:
(签章)
年 月 日
鉴证机构: 鉴证人员:
(盖章) (签章)
年 月 日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标准版
编号:_________
聘用单位(甲方):
受聘人员(乙方):
人事部
填写说明
1、本聘用合同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XX]35号)制定,作为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的范本。除本合同所列内容外,经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协商一致,可增加有关条款。
2、填写聘用合同书一律用蓝、黑墨水书写,字迹清晰、工整,涂改处必须加盖校对章,否则无效。
3、本聘用合同书须由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双方当事人亲自签订,因故确需代签的,须经本人书面委托,否则代签无效。
4、本聘用合同书内的年、月、日一律使用公历,除落款日期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工资报酬等金额一律使用大写。甲方(聘用单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聘人员)
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XX]35号)和________________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如下聘用合同条款,共同遵照履行。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一、聘用合同期限
本合同期限按下列第__项执行:
(一)本合同期限为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试用期为 个月,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二)本合同期限自签订之日起算,至乙方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之日终止。
(三)本合同期限自签订之日起算,至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试用期为个月,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二、聘用岗位及职责要求
(一)甲方聘用乙方在_______部门从事_________岗位的工作。
(二)由甲方确定乙方的岗位职责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乙方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按照岗位职责要求按时完成甲方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规定的工作质量标准。
(四)在聘期内,甲方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与乙方协商后,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
三、岗位纪律
(一)甲方有权按照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考核制度,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二)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纪律,服从甲方的领导和管理。
(三)乙方如违反规章制度和岗位纪律,甲方有权进行批评教育,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四、岗位工作条件
(一)甲方保障乙方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有效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甲方提供乙方的岗位工作条件须以书面形式告知乙方。
(二)甲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工作时间和工休假日等规定,对乙方实行符合职业特点的工作日制。
(三)甲方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为乙方提供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业务知识、安全生产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
五、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待遇
(一)甲方根据国家政策和单位的有关规定、乙方从事的岗位以及乙方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果和贡献大小,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乙方的工资待遇。乙方工资的构成和标准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方工资调整,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均按照国家政策和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乙方享受国家和单位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本合同中未尽的权益,乙方在合同期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致残、疾病及死亡等事宜按照国家政策和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甲方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按期为乙方缴付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以及其他社会保险金。乙方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可以由甲方从乙方的工资中代为扣缴,统一办理有关手续,并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乙方。
六、聘用合同的变更
(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的相关内容。
(二)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已经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法变更本合同的相关内容。
(三)本合同确需变更的,由甲乙双方按照规定程序签订《聘用合同变更书》(附件一),以书面形式确定合同变更的内容。
(四)乙方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甲方可以调整乙方的岗位或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调整岗位,并向乙方出具《岗位调整通知书》(附件二),对本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
七、聘用合同的解除
(一)甲方、乙方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合同。
(二)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1、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2、未经甲方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3、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4、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甲方、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5、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甲方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三)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单方面解除本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1、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安排的其他工作的;
2、乙方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甲方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
(四)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本合同:
1、乙方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3、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4、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5、乙方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6、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本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考入普通高等院校的;
3、被录用或者选调为公务员的;
4、依法服兵役的。
除上述情形外,乙方提出解除本合同未能与甲方协商一致的,乙方应当坚持正常工作,继续履行本合同;6个月后再次提出解除本合同仍未能与甲方协商一致的,即可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六)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双方均可以单方面解除本合同。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应当根据乙方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1、甲方提出解除本合同,乙方同意解除的;
2、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安排的其他工作,甲方单方面解除本合同的;
3、乙方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甲方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者虽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甲方单方面解除本合同的。
经济补偿以乙方在甲方每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的上年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八)合同解除后,甲方应当为乙方开具《解除聘用合同证明书》(附件x),并办理相关手续。甲、乙双方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乙方的人事档案,乙方不得无故不办理档案转移手续。符合规定的经济补偿条件的,甲方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乙方经济补偿。
(九)乙方在涉密岗位工作的,解除本合同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
八、聘用合同的终止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终止:
1、本合同期限届满;
2、甲、乙双方约定的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3、乙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退休或退职的;
4、乙方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
5、甲方被依法注销、撤销或者解散的。
(二)聘用合同终止后,甲方应当为乙方开具《终止聘用合同证明书》(附件x),并办理相关手续。
九、聘用合同的续签
本合同期满前,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续签聘用合同,续签聘用合同应当在聘用合同期满前30日内办理。续签的聘用合同期限和工作内容等由双方协商确定,并签订《聘用合同续签书》(附件五)。
聘用合同期满,没有办理终止聘用合同手续而存在事实聘用工作关系的,视为延续聘用合同,延续聘用合同的期限与原合同期限相同,但最长不超过乙方达到退休年龄的年限。
十、违反聘用合同的责任
(一)甲方违约责任
1、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乙方支付赔偿金:(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乙方工资的;
(2)解除本合同后,未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乙方经济补偿的。支付赔偿金的标准为:
2、因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而造成乙方损失的,甲方应当按照乙方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造成乙方中断履行合同的,应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负责赔偿在合同中断期间乙方的经济损失。
(二)乙方违约责任
1、乙方经甲方出资培训,原约定的服务期未满而提出解除本合同的,应当向甲方赔偿培训费,标准为:
2、乙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甲方的知识产权、技术秘密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因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而造成甲方损失的,乙方应当按照甲方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造成甲方中断履行合同的,应继续履行合同,同时负责赔偿在合同中断期间甲方的经济损失。
(三)双方共同约定的其他违约责任条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一、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当事人也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甲方所在地或者聘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十三、附则
1、甲方有权根据国家和本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以适当方式公告,或告知乙方,作为履行本合同的依据。乙方应当熟知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
2、本合同一式三份,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一份存入受聘人员个人档案。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一:
聘用合同变更书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同意于___年___月__日变更___年___月__日双方签订的聘用合同(编号: )。聘用合同的内容作如下变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聘用合同书未变更部分的内容,双方仍继续遵照执行。
篇9
【关键词】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法律保护
一、我国法律对残疾人的界定及劳动保护内容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根据《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残疾人和其他人一样拥有选择职业的权利,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才能、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残疾人参加劳动,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及劳动合同的规定取得报酬。随着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劳动报酬条款已成为残疾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中的必备条款。(3)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创造相应的安全条件和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从事劳动的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安全。(4)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并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5)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可能因为年老、失业、生病、工伤等原因而陷入经济困境,社会保险通过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方式,使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残疾人劳动者和其他劳动者一样,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此外,残疾人还享有参加工会、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残疾人劳动就业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1)残疾人总体就业水平低,就业形势严峻。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等原因,他们在就业竞争中的劣势更为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资金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而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许多残疾人因此失业。(2)残疾人教育和培训状况不尽理想,就业能力尚待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残疾人受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国残疾人的受教育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与数量庞大的适龄残疾人相比,这些职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显得非常有限,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的就业结构。(3)残疾人就业扶助制度不健全,扶助措施不到位。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并改善残疾人的就业结构,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扶助措施。但是,我国现有的残疾人就业扶助制度并不完善,许多扶助措施不到位,这限制了相关扶助制度和措施的作用的发挥。
三、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1.完善扶助残疾人就业的立法规定。在劳动就业方面,残疾人是弱势群体,要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劳动就业权,必须对残疾人进行特别扶助。《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对残疾人就业进行扶助的总体原则和基本制度。然而,仅仅依靠《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进行保护是不够的,在关于保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规定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细化和补充。
2.加大行政扶持力度,促进残疾人就业。由于残疾人自身存在局限,仅仅依靠残疾人自身的力量往往无法很好地实现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因此,必须对残疾人采取特别扶助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就业的扶助既要依靠明确的法律规定,也要依靠切实有效的组织落实。政府在扶助残疾人就业方面须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指导、协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
3.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司法保护。目前,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受到侵犯的情况还屡屡发生,为了有效保护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有关部门必须依法惩治侵害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各种行为。在劳动就业权遭受侵害时,残疾人有权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由于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经济条件较差,其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给予残疾人必要的法律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对策》.2003年第51期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中国残疾人事业》.2006年第21期
[3]王淑娟.《修改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广播网
篇10
【关键词】高职;紧密型;产学合作
一、产学合作教育提出的背景
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教学观认为,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突出能力,选取教学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努力开发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其次,教师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备课、上课应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如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而产学合作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因此,产学合作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的目的就是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地方或行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二、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研究
1.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现状
①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双元制。学生既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又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这样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他们有两个学习训练地点:培训企业和学校;考试则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以及技能性等特征。这就保证了德国高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将是长期、稳固和紧密的。
②英国。英国采用的是学习—实践—学习,工学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又被称为“三明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习结合起来,很容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2)工作实践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制学生的工作实践时间不少于12 个月,而且学生的工作实践是授予学分的。(3)学生的工作实践是有薪酬的。(4)学校按企业需求分阶段、分批次安排学生在企业工作。
③美国。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强调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是一种合作关系, 参与的各方都有自己特定的责任。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大学生自入学起授业半年后, 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以两个月为期交替进行, 到毕业前半年, 集中到大学授课, 最后完成毕业计划。参加实习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用人单位可以发现优秀学生,并在实际工作中考核、录用未来员工,减少了员工培训费用,有利于雇佣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高校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
④日本。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来源于美国的“合作教育”, 1956年日本通产省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提出了“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1958年7月设置了“产学合作委员会”。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产业教育机构;另一类是日本各专业研究机构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是由日本各个协会创立的,在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积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体制基础,为产学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资金支持;大学与企业建立了灵活有效的产学合作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了开放性的产学合作网络体制。
2.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现状
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系列文件的提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兴起了产学合作热潮,产学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成果显著。目前,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高职示范性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代表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产学合作形式表现如下:
①企业冠名班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集团、敏实企业、华丰集团、华建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实行了紧密型合作,建设了以企业命名的海天学院、华丰对外经济合作学院、minth学院、华建软件学院4个二级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好集团的合作成立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二级学院)。并进一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紧密型产学合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例如,2006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湖北省40多所职业院校和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组建了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和湖北旅游三大职业教育集团,为产学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2007年,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学院设立校企合作与职教集团管理处,积极寻求和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运作逐步规范。
三、我国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的途径
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产学合作:
1.综合考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拟定规章制度以及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校企共育共管学生;专兼职教师考核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毕业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可直接就业,又可继续学习深造。
2.学校宜选择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合作。大企业组织机构完整,管理规范,技术领先,工种齐全,环境优越,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先进设备工具,学到标准技能。如学校可以以大企业命名二级学院。由企业出资在校内兴建实习实训室等。
3.校企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为企业提供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承担其职工培训,参与技术开发和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业实践和实训的机会,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还应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培养过程、方法和内容提出要求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芹.高职产学合作教育内涵解读[J].前沿,2007:65-66.
[2]宋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0-101.
[3]汤毅平,喻焕新.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途径和方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