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7-10 17:2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

篇1

社保卡不可以异地激活,因为目前各省市地区社保网还没有统一网上办理,各银行也是各自为营,无法在异地激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由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一条,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地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后,可发行社会保障卡。其他任何机构和组织均不得发行社会保障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社保卡 通读 通用

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61-02

目前各地市对于参保职工的社保卡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发卡管理、卡的日常管理、卡的身份识别等三方面。为了实现社保卡省级通读通用,首先要进行社保卡省级发卡中心建设(简称省卡管系统),各地市的制发卡管理和卡的日常管理纳入省级中心统一管理,在此前提下,各地市如何读取识别原地市系统已发行社保卡和省级系统新发行社保卡,需要进行规范,统一设计。

各地市卡的读取主要包括两种典型的应用:社保卡身份识别和社保卡PIN码校验,通过规范化统一设计,可以实现社保卡省级互读互用。

1 社保卡身份识别设计(见图1)

1.1 读卡信息

地市业务系统客户端调用读卡器商提供的动态库模块,读取卡内信息,应包括:卡类型、省卡识别码、省个人识别码、原市社保卡号、业务系统个人编号等信息。本设计给出统一读取卡信息接口名为readCard,具体参见3.3章节说明。

1.2 判断卡类型

地市业务系统根据卡类型(应包括:省社保卡、原市社保卡、未知卡)选择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如果是未知卡,则业务系统应能给出明确提示,不能进行后续业务办理。

1.3 地市统一校验卡状态服务

对于卡类型是省社保卡的,需要根据省卡识别码、省个人识别码通过省卡管系统校验其状态。由于定点医疗机构PC机及其它终端不能直接访问省卡管系统,故建议在各地市业务系统网内部署地市统一校验卡状态的服务。此种办法可以有效兼容解决各地原市社保系统不同架构(C/S或C/S/S)实现客户端访问省卡管系统的问题。

1.4 校验省社保卡状态

由省卡管业务系统提供校验卡状态的服务。

1.5 获取本地个人编号

若卡状态校验正常,各地业务系统根据记载在本地的省个人识别码与本地个人编号对应关系查询出此卡对应的参保人员的个人编号。

1.6 校验原市社保卡状态

对于卡类型是原市社保卡的,需在本地业务根据原市社保卡卡号和个人编号采用原先校验卡状态的方法进行检验。

1.7 办理相关业务

根据本地业务系统的参保人员个人编号进行正常的业务办理。

2 社保卡PIN码校验设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在业务系统相应业务模块内灵活增加此流程处理。对于启用社保卡PIN码保护功能的参保人员,其在使用社保卡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将会得到很好的保障(见图1)。

2.1 读卡

地市业务系统客户端调用读卡器商提供的动态库模块,获取PIN码校验功能启用信息。本设计给出统一判断卡是否启用PIN码校验接口名为isPIN,具体参见3.1章节说明。

2.2 判断是否启用PIN码校验

地市业务系统客户端根据读卡返回的结果进行判断,确定参保人员是否启用。

2.3 输入密码

对于启用PIN码校验保护的,需要有地市业务系统提供输入密码的界面入口,以便用卡人输入其设置的密码。

2.4 验证PIN码

地市业务系统调用读卡器上提供的读卡接口,传入用卡人输入的密码,并由读卡机进行密码校验。本设计给出校验PIN码接口名为checkPIN,具体参见3.2章节说明。

2.5 判断校验是否通过

地市业务系统根据读卡接口返回的结果,判断PIN码校验是否通过。

2.6 提示密码校验未通过

若PIN码校验未通过,需要由地市业务系统提示其密码校验未通过信息。

3 本地读卡封装接口建议

3.1 判读卡是否启用PIN码校验(见表1)

3.2 校验PIN码(见表2)

3.3 读卡信息(见表3)

4 结语

通过社保卡省级发卡中心建设,按照社保卡通用通读设计,能够快速实现社保卡“一卡多用、省级通用”的目标,各省参保人就可以持社保卡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等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人民银行颁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Z].2010.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Z].2010.

[3]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的通知[Z].2012.

篇3

一、完善补贴资金直补个人办法。

严格执行“学员自主择校、资金直补个人”的办法。农村劳动者自行选择定点培训机构,足额缴纳学费,培训合格后,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办机构或指定的培训补贴经办窗口按规定申领培训补贴(对于缴纳学费低于补贴标准的,据实给予补贴)。培训工种、培训时间和补贴标准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印发的《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执行。对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在按所学工种(项目)补贴标准给予培训补贴的同时,给予技能鉴定补贴。技能鉴定补贴标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补贴120元;取得专项能力证书的,补贴80元。技能鉴定补贴方式、申领程序同上。

各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可以预拨部分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资金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资金支出专户,各县区人社部门按季度与财政部门进行清算。

资金直补到个人有两种方式:一是打卡发放方式。学员在入学时,由本人提供个人实名银行卡(粮补卡)账号。培训结束后,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和个人实名银行卡(粮补卡)账号(留复印件)向所在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经办机构或服务窗口申领补贴。二是现金发放方式。为方便学员,在学员离校前,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办人员到定点培训机构对培训合格人员发放现金,由学员本人凭有效身份证签字领取,他人不得代领。

二、推进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免费技能培训服务。

2012年,将在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开展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为主体的免费技能培训。公共职业训练基地依托政府举办的职业院校设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被认定的公共职业训练基地要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免费培训补贴标准,原则上按技能培训工种目录规定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参加技能鉴定的,按技能鉴定补贴标准,将鉴定补贴拨付给本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免费培训补贴资金由各县、区财政局根据培训进展情况按季度核拨到公共职业训练基地银行账户,也可根据培训任务将培训补贴资金预拨到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年终进行核算。具体补贴标准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规定的标准确定。

三、开展企业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

2012年,全市要将农民工技能培训指标优先用于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工,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用工。要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农民工从输出前培训转变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从民办培训机构培训转变为企业培训为主。

对企业招用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企业培训机构对其进行技能培训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实施技能培训的,可向所在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申请培训补贴。培训项目可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允许企业采取工学结合办法且不受农民工户籍区域限制,但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培训结束后,根据企业报送资料,经所在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财政局复核后,按培训合格人数,以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的一半给予补贴,并将补贴资金拨入企业的基本账户。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鉴定补贴拨付给本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四、加强监督管理。

篇4

关于印发《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人社〔2017〕152号

各县(市、区)人社局、财政局,东侨人劳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7〕31号)、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印发宁德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33号)和《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9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德市财政局

2017年6月20日

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7〕31号)和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政府投资开发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城市非营利性、辅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和城市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如: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卫生保洁员等。)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开发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为主;

(二)以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为安置对象;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顾困难;

(四)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持规模、动态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

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规模控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本地公益性岗位规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每年7月底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报下一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年度公益性岗位资金使用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进行审核,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和就业资金预算安排。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确定下一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后,应将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情况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的开发计划,征集辖区内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对用人单位申请开发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拟核定的岗位数量、时限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及资金需求,提交《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表》(附件1),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核意见,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第七条 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A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根据岗位劳动贡献、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不高于工资指导价位标准确定岗位补贴标准,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B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

第八条 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由当地财政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应由企业(单位)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享受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前年度已享受过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人员,享受期满后,不再重复享受该政策。

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与管理

第十条 公益性岗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兼顾困难的原则共同负责招聘。具体程序:

(一)方案上报。用人单位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同提出招聘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定。

(二)信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广泛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三)组织报名。乡镇或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应根据招聘要求,积极推荐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人员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也可自行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报名人员应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公益性岗位登记表》(附件2)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相关证明资料(原件和复印件)。

(四)推荐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并会同用人单位组织招聘,进行面试(如因工作需要可增加笔试)。

(五)拟用公示。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名单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就业困难人员户籍所在地乡镇或社区(村)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聘用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招聘结束7个工作日内将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用人单位或其委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在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不超过3年的书面合同,并将劳动合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用人单位依法处理。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二)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三)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四)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出现解除劳动关系以及自然减员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即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如确有需要,可按规定流程聘用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已满继续留用的,可由当地财政提供适当的岗位补贴。

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的申报和拨付

第十三条 对A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按季预拨、季末结算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A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3);

2、本季度《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附件4)(首次申请无需提供);

3、本季度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首次申请无需提供);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报材料予以审核,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四条 对B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按季申报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一季度已发放的岗位补贴和已缴纳的社保补贴。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B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5);

2、《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

3、上季度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申报材料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每半年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六章 公益性岗位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在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聘做到公开公平、兼顾困难。同时,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及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虚设岗位、冒名顶替、空岗挂岗、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的,要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的资格并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省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城镇居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包括离校未就业一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具有宁德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以下人员: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年满40周岁以上、女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篇5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以务实举措弥补疫情影响,切实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为35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必要的种养殖生产资料扶持,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同步如期脱贫。

(二)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修订完善《市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考核和资金补助管理办法》。对省州市三级基地进行全面调研核查,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确保基地更好地发挥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作用。截止目前,全市扶贫(就业)基地总数为20个,其中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0个,安置和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132人,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10人。

(三)建立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共享机制,主动联络对接。及时更新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与人社、民政等相关部门共享信息,并落实相关政策。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上半年重新核查了全市“两项”补贴基本信息,现有401户、446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政策。

(五)制定了3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残疾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由于疫情原因暂停了培训工作,计划下半年根据情况完成培训工作。

(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无障碍改造覆盖面。目前为止,为全市28户、28名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家庭残疾人配发了30件辅助器具。正在筹备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管理和资金扶持,发挥好基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共享机制。

(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

(四)完成3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残疾人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2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任务。

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保业务档案管理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篇7

健全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会同自治区财政部门在全区各市、县(区)建立了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共筹集资金2450万元,有效解决了因欠薪给农民工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会同自治区住建厅等13个部门制定下发了《自治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2012年全区共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3.18亿元。

积极推行农民工工资一卡支付制度。会同自治区住建厅、总工会在中卫市召开现场会。代拟了《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一卡通工作实施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市县的意见和建议,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计划从2014年开始,在全区推广农民工工资支付“一卡通”模式,从源头上堵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和不法“包工头”携款逃匿等现象,规范建筑企业用工行为。

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为有效解决恶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问题,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会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建立了联系协调机制,对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查处和司法移送程序进行了规范,并在全区范围内对以转移资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的案件进行了清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逃匿行为。

篇8

关键词:社保卡;安全体系;COS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495-03

The Security of Social Security Card System

ZHENG Bin1,2, ZHANG Ren-bin2, SONG Wei2

(1.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2.Bengbu Labour Security Information Center, Bengbu 233000, China)

Abstract: IC card as a kind of micro intelligent products, is widely used in all fields. Social Security Card uses one of IC cards, which is known as the CPU card. Social Security Card as the sole electronics certificate for authentication-related affairs and transactions in the field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the security of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troduc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security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of Social Security Card. In the whi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ecurity applications, we focused on how to compartmentalize the security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Card(security status, security attributes, security mechanisms,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and key management), and how to manage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rough the card operating system (COS) and how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user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a secure channel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with the outside.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card; security system; COS

IC卡(Integrate Circuit Card)是将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它因体积小、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 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IC卡分为存储卡(Memory Card) 、逻辑加密卡(Logical Encrypt Card)和CPU卡(CPU Card)。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简称社保卡)使用的是CPU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9年制定并了《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此规划,社保卡将实行“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社保卡作为劳动者在劳动保障领域办理有关事务的身份验证和交易消费的唯一电子凭证,其安全性尤为重要。

1 社保卡内部结构

1.1 物理结构

社保卡的内部包含五部分:CPU及加密逻辑、RAM、ROM、EEPROM及I/O,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安全体系[1],如图1所示。

其中,CPU及加密逻辑保证EEPROM中数据安全,防止外界用非法手段获取EEPROM中的数据;RAM存放命令参数、返回结果、安全状态、临时密钥等数据,掉电后自动丢失。社保卡操作系统COS掩膜在ROM中,保证COS的代码安全。用户信息以文件形式存放在EEPROM中,在拥有相应权限的前提下可进行读或写。

1.2 文件组织结构

社保卡的文件系统是完全遵照《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2]和ISO/IEC 7816-4[3]来组织的,它是具有树型结构的多级目录系统,由主文件MF(Master File)、目录文件DF(Directory File)、和基本文件EF(Element File)组成,其中包含下级目录的DF为DDF,不包含下级目录的DF为ADF。文件系统在社保卡的EEPROM中建立。MF在社保卡内唯一存在,在MF和DF下可以有多个EF和多个下一级DF。社保卡支持多层目录结构,同层目录中文件不能有相同的ID。在应用系统中,各个不同的应用可以创建不同的DF,使一张社保卡可以适用于多个应用。社保卡具体的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2 社保卡安全体系的设计要求

社保卡的安全体系有以下几个阶段:在芯片制造商完成芯片的制造后,社保卡处于未初始化状态;卡片制造厂商封装完成后进行初始化和检测,此时社保卡处于初始化阶段;初始化和检测完成后社保卡处于未个人化阶段;发卡方使用专用密钥进行个人化,此时处于个人化阶段,这个过程中发卡方设计自己应用的安全体系并封装到卡片中,当个人化过程结束后,社保卡在发卡方规划的安全体系的保护下对《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和ISO/IEC7816-4中的指令进行解释和执行。因此,社保卡安全体系的设计需具备以下要求:

从设计上保证即使攻击者(含设计者)得到社保卡代码,也不会影响卡片安全性。

卡片中所有密钥(口令密钥、密码算法密钥)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均不可由外界读出,因而卡片密钥内容是不可复制的。

卡片中对文件的读写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安全级别,必须保证拥有相应的级别才可读或写。

无其它隐含命令可直接读写卡中的数据。

ROM中的代码不能从外部读出,也不能被驻留在EEPROM中的程序读取。

EEPROM中的数据只能通过社保卡命令访问。

3 社保卡安全体系划分

社保卡的安全体系可分为社保卡自身安全与应用安全。应用安全又分为安全状态、安全属性、安全机制、密码算法和密钥管理等几个方面。社保卡的核心软件是卡内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on System)。社保卡通过COS来管理卡内软硬件资源,并通过安全通道与外界交换信息,保证用户数据安全的传输,达到社保卡安全应用的目的。

3.1 安全状态

安全状态指的是一种安全级别。在环境目录(DDF/MF)和应用目录(ADF)中各有15个等级的安全状态。环境目录下的安全状态,称为全局安全状态字;应用目录下的安全状态,称为局部安全状态字。如果卡工作在环境目录下(DDF/MF),则局部安全状态无意义。

安全状态是通过对KEY进行外部认证后,将KEY数据信息中的安全级别字(SSB)映射到安全状态字上。若认证密钥在DDF/MF下,则映射到全局安全状态字上;若认证密钥在ADF下,则映射到局部安全状态字上。SSB的高4位表示安全级别的下限(1~15),SSB的低4位表示安全级别的上限(1~15)。假设KEY的SSB为‘XY’,表示认证KEY成功后可获得X至Y区域内的安全级别。例如:在DDF/MF下有Key1,其安全级别设置为‘46’,即SSB=‘46’。Key1认证通过后,卡的全局安全状态为4,5,6三级。若在ADF下有Key2,SSB=‘AD’,则Key2认证通过后,卡的局部安全状态为10、11、12、13四级。若SSB=‘00’表示Key认证通过后对安全状态无影响。‘X’>‘Y’的组合为不合理数据。

3.2 安全属性

安全属性是指对社保卡的操作权限,用户只有达到安全属性规定的权限才能通过COS命令对卡内文件和KEY进行操作。Right定义了对文件和KEY操作的权限,用2个字节表示,高字节对应全局安全状态,低字节对应局部安全状态。每个字节的高4位表示安全状态的下限,低4位表示安全状态的上限。假设权限的高字节为‘XY’,若‘X’‘Y’表示文件或KEY的全局安全级别在‘X’至‘Y’区域内,对文件或KEY访问前,先要满足文件或KEY的访问权限;若‘X’>‘Y’,表示文件或KEY被禁止访问;若为‘0Y’,表示对文件或KEY的访问无安全级别限制。

安全属性往往和COS文件系统相关联, 根据对不同文件类型的操作权限,可以设计不同的安全属性。

增加权限: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新文件的权限。

激活权限:激活失效安全机制的权限。

终止权限:永久终止的权限,对于MF来说表示卡锁定,对于ADF文件来说表示当前应用永久锁定,即: 应用失效。

读权限:对EF文件内容的读 操作权限。

写权限:对EF文件内容的写操作权限。

安装权限:表示安装密钥或密码的权限。

使用权限:表示使用密钥或密码的权限。

修改权限:修改密钥或密码的权限。

解锁权限:解锁密码PIN的权限,此权限只有PIN才有。

3.3 安全机制

安全机制是指安全状态的改变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安全属性和安全状态之间的控制关系。COS命令在执行过程中,首先要检查COS环境所处的安全状态是否符合执行命令要求的安全属性。假设当前COS所处的是安全状态A,执行COS命令安全属性要求安全状态B ,在执行COS命令前要通过安全机制涉及安全提升方法,将安全状态提升到安全状态B ,这样COS命令才能正常执行。安全状态、安全机制、 安全属性,三者的关系见图3。

社保卡的安全机制根据《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规定,有三方面的要求,即:内部/外部认证、PIN验证和安全报文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3.3.1 内部/外部认证

内部认证和外部认证是一种互认证过程。内部认证是用读卡设备来认证卡, 保证卡的合法性,内部认证可以防止伪造的卡在读卡设备上进行操作。外部认证是用卡来认证外部读卡设备的合法性,外部认证可以防止恶意对卡进行操作,读取和更改卡内信息。

外部认证还可以改变社保卡的安全状态,一般卡内存储了多个外部认证密钥,每个外部认证密钥所能改变的安全状态不一样,在进行外部认证时,必须通过密钥索引参数选择相对应的外部认证密钥完成外部认证。

3.3.2 PIN验证

PIN实际上就是密码,根据《社会保障(个人)卡安全要求》[4]规定,社保卡只有一个密码PIN,持卡用户可以修改密码,通过密码验证,改变卡的安全状态,达到安全要求。

3.3.3 安全报文MAC

传送安全报文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发送方的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对发送方的认证是通过使用MAC来实现,数据可靠性通过数据域的加密来得以保障。

3.4 密码算法

社保卡用的加密算法都是对称分组加密算法,一般通用的对称加密算法主要是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DES算法,见图4,需要满足4个要求: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护,防止数据未经授权的泄露和未被察觉的修改;具有相当高的复杂性;使得破译的开销超过可能获得的利益;便于理解和掌握;

DES算法的入口参数有三个:Key、Data、Mode。其中Key为8个字节共64位,是DES算法的工作密钥;Data也为8个字节64位,是要被加密或被解密的数据;Mode为DES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加密或解密。如果Mode为加密,则用Key去把数据Data进行加密,生成Data的密码形式作为DES的输出结果;如Mode为解密,则用Key去把密码形式的数据Data解密,还原为Data的明码形式作为DES的输出结果。在使用DES时,双方预先约定使用的“密码”即Key,然后用Key去加密数据;接收方得到密文后使用同样的Key解密得到原数据,这样便实现了安全性较高的数据传输。

3.5 密钥管理

社保卡的密钥的装载、更新和下发都有一整套安全管理办法。社保卡的密钥分为三个级别:国家级密钥、省级密钥和地市级密钥,采用多级密钥管理方式,逐级分散下发。从而保证用于加(解)密算法的非对称私有密钥或对称加密密钥在没经授权的情况下,不会被泄漏。如果增设个人密码,则应保证其在社保卡中的安全存放。社保卡的COS在设计、封装时将所有密钥存放在专用的文件中,即:密钥存放到密钥文件中,密码存放到密码文件中,并且外部不能访问这两种文件,每一种密钥只能执行特定的功能,这样可以保障密钥和密码不外泄漏, 同时又能正常使用。

4 结束语

为了适应社会保障信息化发展要求,满足社保卡系统建设、应用和管理的需求,实现“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社保卡安全体系的研究是解决卡片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技术。随着社保卡应用领域和功能的不断地扩展,社保卡安全体系的研究和设计也将随之发展,从而保证卡内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GB/T16649.1-1996.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S].

[2] LB002-2000.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S].

[3] ISO7816-4:1987.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4部分:行业间交换用命令[S].

[4] 社会保障(个人)卡安全要求[S].

[5] 尚为兵.CPU卡芯片设计研究[J].上海:复旦大学学报,2004.

[6] JR/T0025-2005.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S].

[7] 周爱兵.一种高安全性CPU卡芯片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1999.

篇9

(1)预、决算是财务规划工作的基石,是规划工作的具体表达,起到领事业发展的作用。其包含人社系统部门概况,详述主要职能和单位构成;部门和“三公”经费预算表,详细罗列各分项预决算数据;编制报表说明和对报表中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标准解释几部分。对各项收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电算化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杜绝手工记账,分设会计、出纳。账目、钱款、实物专人专管,各项汇拨、报销、支付凭证齐全,经手人,复核、财务负责人统一办理。通过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做好基金预决算编制工作,并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和程序执行。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形成统一工作流程,规范各类项目经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2)建立健全规划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考核联动机制。通过科学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制定具体的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开展年度综合考核,推动规划总目标的全面落实。年度综合考核实施细则,依据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完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标准、考核形式,把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起到奖励先进、改进不足的作用,把考核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3)开展社保基金预决算专项审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跟踪,及时整改,加强社保基金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反馈、奖惩等制度。通过建立常规化、多手段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专款专用和使用效益。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对重点工作的资金保障,处理好部门预算与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统筹安排好各类专项资金,增加预算调控能力,实行预算决算全程监管,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分析、绩效评价融为一体,对重要经费或重大项目支出,边支出边审计,做到公开透明,实施任何重要工作、重大政策和重点建设,都要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不断规范财务管理,依法理财。通过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监督、控制经费支出,防止铺张浪费;

(4)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对公开后可能出现的舆情情况进行评估,提前制定预案,时刻关注发展动向,主动引导,积极回应,避免引起公众误解。

二、加强人事计划管理

(1)进一步健全完善人事计划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指导、分级调控、分类管理”的思路,改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管理办法。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卡”办法,凡机事业单位增加职工,包括社会招收、录(聘)用人员、政策性安置、调入人员、成建制划入人员和其他增加人员,须先填写“增人计划卡”,经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后,凭卡到有关部门、科室、单位办理录(聘)用、调动、核定套改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手续,最后收回“增人计划卡”。一卡一人,当年使用,跨年度作废。“增人计划卡”由市统一制定,分发县区,保证政策上的一致性。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动态管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强化统筹协调和分工协作,规范进人程序,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优化人员队伍结构,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提高机关事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篇10

据统计,法国年人均光顾医疗机构14.8次,每年有1300余万人次住院治疗,约占全国人口的22%。1995年,法国人均医疗支出12000法郎,年人均向社会保险机构报销医药费20次。法国用于医疗方面的总支出为7820亿法郎,其中69%由社会保险报销,约5400亿法郎。

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和承载方式

法国医疗保险是其12种社会保险之一。它主要分为三种主要保险制度。第一种是基本保障制度,由医疗保险组织起草。据2009年底的统计,基本保障制度所惠及的人数已经接近5700万人,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89%。基本保障制度主要对抗五类风险,即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工伤或者其他职业病。它是改善人口健康状况的一种有力管理手段,能在加强健康保障系统工作效率的同时,调整健康及医疗的支出改革。

第二种是农村特保制度,由法国农业社会互助组织管理中心起草,辐射所有农业及矿业劳动者。

第三种是个体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艺术家、商人及其他自由职业者。

此外,还存在针对特殊行业、特别工种的医疗保障制度,如法国国家铁路公司的医疗保险制度。如此一来,法国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了全民。

法国医疗保险的运作机制同其他类型的保险一样,建立在如何应对疾病治疗引发的经济及财务风险之上,还同时承担着社会财富包括政府支出的分配任务。

医疗保险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承载形式。

其一,医疗保险涉及经济支援保险。社会个体由于面临风险而得到保险,比如事故或者疾病;以及个体需要照料关怀而得到保险,包括医疗药品的支出成本、医疗护理、健康体检等。这两项将根据法国医疗保险费率表进行补偿。

其二,医疗保险组织构建了一张关怀网络。医疗保险协会联系相关的药品供应商及医生,通过订购一系列的医疗服务,对网络内的会员进行健康关怀,或者将所购买的药品卖给需要的人群。在这种组织形式下,最极端的形式就是被保险者没有自己选择医生的权利,但是他们享受免费的诊疗或者获得全额补偿。

公共医疗保险体系制度可以由国家承担,也可以由相关的私人机构承担。医疗保险的组织形态完全自由。医疗保险的受益人在参与公共保险的同时,可通过保险公司或者互助组织选择购买私立保险。

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法国医疗保险制度包含两种补助形式,一是与疾病相关医疗开支的部分及全部补偿,即非现金补偿;二是因停止工作造成阶段性工资损失而进行的现金补偿。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疾病医疗保险还包括残疾抚恤金。

法国政府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了医院收费、自由医师酬金、医保药品范围和价格标准。医院收费、自由医师酬金由疾病基金会与代表医师的劳动工会间签约确定;由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服务、药品范围及其价格,由中央政府卫生健康经济委员会与药厂和行业协会协商后统一确定,并不定期调整;医保范围外的药品遵循市场自由定价,由个人自付。

法国的医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医生是普通全科医生和一般专科医生。第二类医生是有名望的专科医生。他们可自由选择工作地点,拥有提供医疗服务数量的自由权利,其报酬来源于对患者的服务次数和按服务项目的收费。

因为医疗资源非常丰富,法国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自由执业医生和医院过剩的现象,这也给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在法国,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生。不过88.7%的参保患者在生病后还是会首选第一类医生。

不得不提的是,法国的药品消费位居欧洲之最。在90%以上的就诊中,医生都会开药,年人均消费50盒以上的药品。参保人一般个人自付30%的医疗费用,有的药品要自付65%,其余费用由医疗保险地方管理处与自由执业医生或医院按月结算。

一般医疗补偿金将在患者使用健康保险卡就医后的五日内,通过银行转账,将资金划转至被保险人及权利所有人的账户内。但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或者与医疗保险支付中心签订协议的医生、药剂师,可以采取第三方发放医疗补助。被保险人只能针对没有得到社会保障补偿部分的医疗支出进行申请补偿。该部分费用将由第三方直接划转至医生或者药店账户。

除了医疗补助,在职人员在病假期间可以领取原工资50%的生活津贴,产假、工伤获全额补贴。经济困难人员还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比例。

三大管理体系

法国医疗保险体制采取“政府决策,民间运作,垂直管理”的模式。医疗保险决策由中央政府提交议会批准,法令通过后颁布实施。中央和地方医疗保险机构作为政府的受托人,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协议具体实施政策规定,经办社会保险业务。

法国的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主要分为基金征收体系、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和医疗保险支付体系。

法国基本社会保险是混合筹资体系。疾病医疗保险在垂直管理模式下,实行基金“收支两条线”。基金由国家社会保险基金征收中央管理处,及下属的地区社会保险金征收办公室统一征收。社会保险费征收又称社会保险金的分摊。个人基于工资收入水平分摊一般社会保险金,雇主依法每三个月主动缴纳一次社会保险费。逾期未缴纳的人员,地方社会保险金征收办公室先电话提醒,两周后仍未缴的发书面警告,对拒不缴纳的有权直接用其账户或财产强制抵费。

医疗保险管理体系是由国家医疗保险管理结算中心及下属的医疗保险地方管理处组成。它是法国医疗保险管理的领导和核心部门,在医疗保险中起着重要作用。

顾问医生是法国医疗保险地方管理处中一个特殊的角色。其直接隶属于中央管理机构,在地方社会保险机构中独立行使控制管理和调控职能。其控制管理包括对失业、残障、工伤等的保险金赔付、过度医疗服务等滥用行为的控制,及对医疗服务契约双方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其调控职责主要体现在通过加强与医疗机构的交流来控制和规范医疗行为,清算卫生事业管理经费;协调医药公司与医保的关系。

顾问医生还有权检查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缩短和取消休假;对发放残疾补助金的患者进行残疾程度的鉴定;检查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服务的真实性和必要性,拒绝支付虚假病情的治疗费用等。

医疗保险支付体系由国家和地方医疗(养老)保险结算中心组成,主要是直接支付经审核合格的医疗保险费用。

法国个人医疗费用的77%由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其余的12.5%由补充医疗保险支付,1.5%由国家救济补助,9%由家庭及个人承担。

振兴计划抵御危机

社会医疗保险经费的筹措完全受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办法的制约,当然该项法案对社会保险资金的筹措也起到了保障作用。每年,议会根据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办法所确定的预算支出进行投票,进而确定每年医疗保险支付的主要目标。

近年来,法国社会保险的预算赤字已经出现急剧恶化的趋势,赤字从2008年的440亿欧元发展到2010年的1160亿欧元。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社保基金缴纳总量的下降,对整个预算赤字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法国健康卫生部与预算部已达成较为一致的协议,即控制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并于2015年实现医疗保险账户的收支平衡。

医疗保险戒备委员会是由议会负责的致力于医疗保险事业支出改革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解决如何在遵循议会卫生预算的前提下,改变政府及社会保险账户与预算不协调的问题。

法国各届政府采取的措施,无一例外都是在确保卫生健康蓝图不变的背景下,探索如何在短期内重建预算平衡。所有这些医疗卫生制度的计划与改革的目标都存在局限性,无非一是针对医疗卫生的费用支出,二是增加有关此类项目的资金筹措力度。

针对增加医疗卫生资金筹措的方案,有如下四个方面:通过扩大社会缴费基数及重塑资金筹措体系,包括完善医疗津贴、家庭补助津贴及工作补贴,增设社会基础交费项目等;在失业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协调处理自主缴费比例;将养老金账户中更多的收入结存至社会保险账户,以便用于将来的养老支出;改善政府资金筹措方式,设立社会保险资金筹措管理办法。

对于医疗保险组织而言,如何做好风险抵御对策才是他们的工作核心。为此,法国医疗保险在2004年经过一次变革,并将其抵御危机的规划与行动进行了新阐释:发展医疗卫生预防工作;医疗卫生系统内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尤其是加强医疗保险受益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控制医疗资源减少,或限制不必要的支出;建立医疗服务尤其是提供保健服务的相关组织;正确引导及控制医疗服务体系。

公共补充性医疗保障

基础疾病保险制度不能报销的部分是患者医疗费的自理部分,额度随补助金类型、保健产品的不同而不同。法国建立了补充性社会保障,以此抵御健康风险。如果缺失补充性社会保障,将直接导致其受保人放弃保健。

居民放弃保健的意愿和收入水平成反比。收入越低,放弃保健的意愿就越大,家庭受补充性制度保护的程度就越小。求助于保健体系的程度取决于投保者收入剩余的负担程度,即他们需要直接从收入中缴付的金额,而不是由第三人缴付的金额。

1999年7月27日,法国通过的普遍医疗保障法案是一个补充性疾病保险制度。它面向所有月收入低于606欧元的人,取代了省级免费医疗救济。受保者在支付费用后,便可以免费享受一揽子保健措施。

普遍医疗保障包括医疗费自理部分、医院包干费、假牙和眼科基本价格的有限超出部分。根据宪法对最低收入人群保健的保护原则,这些享受普遍医疗保障的人不能享受医疗费豁免。

普遍医疗保障的建立,使受保人放弃保健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为了获得这一体系中的补充性补助金,受益者可以自由向四个机构求助,分别是基础性疾病风险组织、互助机构、互济机构和保险公司。

截至2006年底,普遍医疗保障基金的受益者共有490万人。在这个补充性医疗制度服务途径的选择上,88%的人选择疾病保险互助会,12%的人选择互助机构或者保险公司。

普遍医疗保障基金按包干的形式报销健康支出,其资金主要来自补充性疾病保障组织营业收入的分摊金、国家疾病保险基金的捐赠、国家财政补贴和酒类饮料分摊金的调拨,以及部分烟草消费税。2007年,法国普遍医疗保险保障基金的预算为17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