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平衡;开发;利用;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70-1
1 水利工程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水利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地区均衡,防止洪涝灾害而修建的工程。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河流分布也不同,这就造成全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比如西北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为了满足全国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们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实行南水北调等工程,一方面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缺水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主要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要从全局考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②修建水利工程,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或者对自然植被的破坏等;③工作环境很恶劣,条件复杂,要考虑到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还有受力承受强度等问题;④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群众,有很好的群众基础;⑤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大,耗资巨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较长。
2 目前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们讲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将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总的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解决了很多地区的饮水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的供水能力。水利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保证国家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2.1 节水灌溉事业稳步发展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大力兴建,为农村的节水灌溉事业提供的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2 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修建水利工程,帮助了很多缺水地区的人民解决了饮水问题。改善了农业发展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3 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水土保持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通过修建大型的水电站,可以提高泄洪能力,控制水流,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大力种植保持水土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扩大绿化面积,全方位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2.4 农村的水利水电项目得到不断发展
农村很多地区都在进行良种实验、推广先进的技术、防止虫害对粮食作物的侵袭等基本建设,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
2.5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追随网络时代的潮流,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3 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水利工程的特点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水利工程的修建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可用淡水资源不断减少,能源短缺等情况的不断出现,改变这种现状,大力修建水利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
3.1 在防止洪涝灾害的工作中,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注重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
加强河岸的绿化面积建设,禁止滥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电站的作用,提高泄洪能力和蓄水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
3.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朝着综合性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的水资源利用不仅包括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还有工业用水。我们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污水的处理,净化污水,节约水资源。在农业方面,采用滴灌技术,使水资源能够被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3.3 水利工程的作用不断的得到延伸
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工业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不仅可以减少洪涝灾害,还可以为人们的生活用电提供方便。如三峡大坝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供游人旅游参观,为附近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3.4 修建水利工程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减少生态破坏
在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注意转移一些动植物或者人文景观,减少因为修建水库而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文物被掩埋等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因此,修建水利工程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实现区域平衡,从而为后代子孙造福,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红.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需要[J].黑龙江水专学报,
1994,(02).
[2] 董哲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与补偿[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篇2
【关键词】 农田; 水利; 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目前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况
我国的节水灌溉农业起步晚,发展慢,同时我国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已迫在眉睫。这也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况
纵观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正在研究或已经得到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多达数十种。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只是一些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一些技术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完善。一般条件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水方法、灌溉方法、灌溉系统、田间辅助等环节,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2.1 输水过程中的节约措施
在漫长的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农业生产采取的大都是采取挖渠道把水输送到灌溉地头。但在输送过程中,许多水资源被蒸发掉,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专家调研统计,当前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渠道未能得到充分运用,一般来说仅有 50%~60% 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剩下40%~50%的水并没有被输送到它应到的地方去,在水资源输送过程中,渗漏和蒸发是导致水资源流失的“罪魁祸首”,这些都表明节约农田用水的重点,是要搞好的输水环节,为农业用水开辟一条更节水的“道路”,这对于节约农业成本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2.1.1渠道防渗
为防止渠道渗漏,我们有多方面的材料选择。一般运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砌块石、浆砌块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等。当前水利建设运用较多的则是“ 三面光”渠道。在运用砼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则选择用U型砼渠,从而有效改善了输水流量,使得过水断面变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渠道防渗是解决渗漏的主要方法。
2.1.2管道输水
只要是渠道输水,在输水环节中总会出现水面蒸发、渠道渗漏等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发生,若采取管道输水就能显著减少这些输水损耗。如果对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要求较严格时,则进行地面灌溉择就要选择低压输水管。以便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
2.2 节水灌溉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田间配水,当灌溉水被输送到农作物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不同。由此节水灌溉方法可分为微灌、喷灌、灌溉渠道防渗、步行式灌溉等方法。以下详细讲解:
2.2.1微灌
现代农业生产中对于微灌技术的运用,常会涉及到的技术是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按照不同的方法划分,会有不同的分类。若按照设备性能进行划分就包括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若按照灌溉设备的情况来划分则包括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消耗进行严格的控制,其包含的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结构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
2.2.2喷灌
喷灌技术的使用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设备,一般采用的设备有加压水泵、动力机等,不过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动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然后完整而均匀的抛洒在整个田里,为农作物提供水源。从已运用的技术中来看,喷灌技术的运用范围是所有节水灌溉方法中最广泛的,其在所有的农作物灌溉中都能得到普遍的运用,是极值得推广的节水灌溉方法。
2.2.3灌溉渠道防渗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的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其已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基本解决渠道渗漏的问题。
2.2.4步行式灌溉
步行式灌溉的优势之一是其设备在拆装改进时非常的快捷方便,能够快速组装灌溉设备组,运用于拖拉机实施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从根本上实现节约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标。
2.3 节水灌溉系统制度
2.3.1不完全灌溉
在灌溉时选择较为充分的方式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较为充分的利用,但在单位水量中得到的产量并非最高。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限制。
2.3.2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现代技术中对节水灌溉系统制度提出了薄、浅、湿、晒等,可以解决早期的水稻灌溉中的各种弊端,以保证良好的节水作用。
2.4 节水田间处理
不管采取何种灌水措施,主要是对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进行湿润,这样才能达到让作物充分吸收水源的目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中耕保墒主要是利用在灌后把土表耙松,从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的方法来阻止水分过分蒸发,从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麦秆覆盖主要是把麦杆切碎后铺在土表上,建立一层覆盖膜后防止水分蒸发。其原理与大棚蔬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种方法是目前运用的最广的田间节水处理办法,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虽具备一定的基础积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重要的技术瓶颈,尚不具备为建设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下几方面为笔者归纳的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3.1应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植物本身节水潜力,从作物本身机能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技术是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但其技术研究在近期仍属于储备阶段,大面积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3.2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其研发的主要内容应集中在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近期我国应大力支持与加大投入研发力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3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3S技术在不断推进节水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作物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一工作的研发力度有利于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将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先进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促进了节水产品开发与升级换代,耗能低、环保化是节水灌溉产品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应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加快了节水产品开发进度,改善了产品性能,让节水产品为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结语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发展高产,高品质,高效率农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国成为真正的农业大国的重要的一步,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最大的前提,快速、大幅度地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面积与范围,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普特,冯浩.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5
篇3
水利工程建设在其功能上划分,一般分为三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公益性效益。但是根据实际出发,大多数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主,在投资方面多数项目由中央投资、地方配套各个流域机构的参与,各省、市、直辖区共同组织施工,或是由地方投资、中央补给。而这些项目的法人代表并不是实际的投资人与受益者,所以在风险上也不承担问题,所以对于行为上,就难以去严格的规范。现如今,还存在着某些项目的法人代表干涉实地勘测、违规招标等等,给项目的开发与进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在实施阶段干扰施工的进展越权监管,直接导致各个相关单位的错乱,给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了混乱,而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建设制度,建立具备资质的水利建设施工管理机构、成立有针对性的公司,或者在已有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上建立一些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在已有的人力资源上,最大程度的挥发人才优势,使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得到全方面的发挥,用项目承包的方式去承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落实法人代表职责,引入市场竞争的机会,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项目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一个相互协作,相互共赢的软件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针对水利工程的信息、安全、成本、进度、质量的控制,从传统化向集约化进行转变。
(一)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一系列过程中都是要通过互联网或是依靠电子的介质进行,且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在施工现场实现信息化管理,能通过上网就可以掌握进展情况,结合上网技术,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参与的工作人员,在工程期间与结束后都可生成资料进行随时储备。
(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拥有与自己相适应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在用于勘探设计的信息上可以对设计人员的信息、项目过程与审核等方面进行管理。但是在信息处理上大多数企业在对信息的产生、整理、利用、加工上都还采用传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即利用纸作为介质进行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才会应用PROJECT或者是P3等软件进行现场的操作,且在全部过程中,信息的处理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在我国对信息的处理上还是相对薄弱的,且流动性很大,都是在现场几个监管人员携带简易式电脑记录成果,而在整个市场上的监管软件却几乎匮乏,且还在逐渐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但是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管理现场也才刚刚采用摄像监管系统,用来监管施工现场的消防与安全,所以信息化管理相对于建设水利管理工程还远不可及。因为我国在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个别企业才使用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还没有达到资源共享、随机交流、全面互动、所以信息化的道路还有相当长远的路要走。
(三)借鉴信息化管理的成功经验
信息化管理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依据这些进行计划安排与优化管理。同时在外部还应当进行信息的交流,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实现科学的、高效率的、稳定的监管系统,实现优化与办公室无纸化、科学决策化的生产。在内部达到全网共享、专用的数据达到分级分权限共享,彻底实现快速监控,在网上就可以进行采集管理所需要的材料报表,从而确保所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安全、有效。实现管理层的消息可以直达各个相关部门,也可使各个部门的意见能快速的反应到管理层,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在安全、物资、质量、造价、进度上的信息可以得到监管与控制。
三、加强风险管理水利工程项目
水利工程在建设与多方面原因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风险,在过去,水利工程建设多以国家为主,参加项目的单位也大多都是国有单位,一旦出现问题也都是由国家承担,利益关系不大,所以风险意识淡薄,但是随着改革的开放,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多元化的开展,参与单位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风险的承担者不在是国家,而涉及到各个参与单位了,再有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事故的风险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则也会影响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事故,造成经济的损失。在于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项目管理水平上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在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有风险意识淡薄、相关的保险行业体系尚不成熟、没有相应的担保与保险合同范文标准,可供参考。
四、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具有美学性的水利工程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设水利工程不在是仅限于其自身的用处了,而开始研发相应的精神愉悦层次,发展趋势也是具有美学性的水利工程建设了,通过利用施工所在地的人文特点,地理环境的优势,通过艺术的设计,把水利工程进行优化,充分运用美学知识,使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水利工程具有了观光的价值,同时还促进了水利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二)发展具有程序化的水利工程行业
为了更好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实施水利工程投资招标,引进竞争的机制,择优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充分的调动参与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水平与质量,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加大了控制水利工程造价建设的设计力度,使其不断向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好的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
(三)发展具有标准化得水利设计行业
大力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进行,提高设计的效率,加强设计部门与科研部门的联合,节约社会资源。通过设计与科研部门的衔接与全面的沟通,共同建设水利资源建设的规范性,推动标准化的进程。
(四)发展具有生态、多功能化得水利工程
篇4
关键词:水利 工程设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生态等的影响。
1.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 . 1水利工程设计决定施工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主要受到施工队伍管理和施工资金的落实情况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起主导作用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这个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制作的过程中,需将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施工地的地质地貌、施工的条件和步骤等因素考虑到位。一旦出现考虑不到位或者设计出现漏洞,就会在具体的工程操作中出现问题,影响施工的进度。所以,给予水利工程设计高度的重视,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拟定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并逐一将其设计方案实施到位,就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地完成。
1 .2水利工程设计影响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设计中需对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合理操作。水利工程设计中每个阶段都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产生影响,任何的纰漏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质量事故已经成为水利工程的主要事故之一,因为设计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机率也大大提高,可以说,水利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优良。
1 . 3水利工程设计决定工程成本
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对水利工程规模、施工的标准、工程功能等进行合理规划,并将其设计方案具体落实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中。由此可知,水利工程设计决定着水利工程的成本,如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改正,就能节省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水利工程设计能够节约工程成本的同时,也能抓好工程质量。
2.水利工程设计的要求
根据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的模式,再加上新时代设计理念,得出了水利工程设计需遵循的要求主要有:基本要求:水利工程设计需满足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设计要遵循安全运行要求,因此,需考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特殊要求:工程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不能太散乱,导致重点不突出。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要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布置施工场地时要有针对性,在场地选择时要遵循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污染少等原则。工程设计需有科学性,设计的方案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建筑物布置以及其尺寸的大小等都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工程设计需有专业性:对于前期水利工程的设计可以比较浅显,但越到后期设计的深度就越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如对坝址、坝型、修坝的资金投入等等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设计。其他要求:水利工程设计需具有实用性要求,设计施工的技术时,需运用成熟的技术,以降低施工中的事故风险;工程设计需具有环保和美观等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影响当地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水利工程属于一项功在千秋的项目,因此,对其的设计一定要实用美观,也可将其当做旅游项目工程进行设计。
3.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 . 1水利工程设计缺乏技术经济理念
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因为设计部门收集的资料不足,或者对收集的资料整理或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整个设计工作缺乏技术经济理念和科学性时有发生。也存在过水利工程设计考虑不足,设计方案有待优化,从而导致设计进度滞后,或者施工样图反复修改,严重的还引起法律纠纷,令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等问题。
3.2具体设计不规范
传统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是按照招标进行设计,只进行施工详图设计,对于工程结构图、工程量以及工程的资金投入等均不纳入设计范围,从而使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设计方案脱离了工程实际情况。同时忽视了人文、环境、生态等客观因素,导致具体的设计不规范合理,给工程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工程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3 . 3水利工程设计质量考虑不到位
传统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质量问题考虑不到位,从而忽略了工程质量的控制,导致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事故。同时由于施工部门领导对于设计中的质量不重视,导致无质量保证的设计图在实际的施工中对工人造成直接影响,加上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赶工期和节约成本,过多干预工程设计工作,使水利工程设计无科学性,给实际施工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
4.水利工程设计的优化措施
4 . 1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增加技术经济理念
设计部门需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增加技术经济理念,在设计之前,需要综合整理和分析资料,如施工地的水文环境、气候特点、施工成本预算等情况,同时进行实地考察,使水利工程设计更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改动,让其更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
4.2对水利工程设计进行规范化操作
水利工程的设计部门应该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和专业培训,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强其责任心和专业能力,使工程设计更科学合理。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应当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实地探查,充分了解水利工程施工地的地质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等信息,保证设计的工程既不会影响环境,也不会破坏生态,还能以最小的成本建造最美观的建筑物。
4 . 3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设计部门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具有质量意识,还要将这种质量意识融入设计方案之中,在与监理单位等协调时,一定要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将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思想里,不能让设计方案成为一张废纸。设计部门的管理者也要重视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将质量意识落实进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使其能指导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5.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5 . 1发展生态水利工程
随着水利工程设计技术日臻完善,人们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水利工程的功能更多。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外形美观等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水利建设部门应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已经成为时展的新趋势。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建设的新趋势,它不仅要求水利工程具有其本质的发电、储水等功能外,还要求将保护生态,维护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作为水利设计的主题,具有环保、节能等功能。
5.2发展美学性水利工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只限于其自身的功能或作用,而是提升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层次。水利工程中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是进行美学性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与美学原理相结合,凸出其水利建筑的美学价值。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其施工地点临近自然山水这一优势,通过人为的艺术设计,将其进行环境优化,使其能具有观光的价值,达到水利工程和景观建设双丰收的目的,以水利带动景观建设,以景观建设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水利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等的破坏,以寻求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建设方式。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退台和缓坡等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水利设计部门还要树立一种新型的工程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坚持保护生态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时还要迎合人们的对美的追求,在水利工程中融入美学理念,将水利建筑和旅游景观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具有美学价值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 尹三春.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J].硅谷,2008,(17).
篇5
关键词:水利 工程设计 研究
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关键的环节,也是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必要步骤。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也决定了水利工程投资的效益以及施工安全性,所以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生态等的影响。
1.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 . 1水利工程设计决定施工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主要受到施工队伍管理和施工资金的落实情况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起主导作用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这个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制作的过程中,需将水利工程的建设任务、施工地的地质地貌、施工的条件和步骤等因素考虑到位。一旦出现考虑不到位或者设计出现漏洞,就会在具体的工程操作中出现问题,影响施工的进度。所以,给予水利工程设计高度的重视,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拟定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并逐一将其设计方案实施到位,就能够保证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地完成。
1.2水利工程设计影响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设计中需对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合理操作。水利工程设计中每个阶段都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产生影响,任何的纰漏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质量事故已经成为水利工程的主要事故之一,因为设计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机率也大大提高,可以说,水利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优良。
1 . 3水利工程设计决定工程成本
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对水利工程规模、施工的标准、工程功能等进行合理规划,并将其设计方案具体落实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中。由此可知,水利工程设计决定着水利工程的成本,如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改正,就能节省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水利工程设计能够节约工程成本的同时,也能抓好工程质量。
2.水利工程设计的要求
根据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的模式,再加上新时代设计理念,得出了水利工程设计需遵循的要求主要有:基本要求:水利工程设计需满足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设计要遵循安全运行要求,因此,需考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特殊要求:工程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不能太散乱,导致重点不突出。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要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布置施工场地时要有针对性,在场地选择时要遵循安全性高、环境影响小、污染少等原则。工程设计需有科学性,设计的方案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建筑物布置以及其尺寸的大小等都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工程设计需有专业性:对于前期水利工程的设计可以比较浅显,但越到后期设计的深度就越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如对坝址、坝型、修坝的资金投入等等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设计。其他要求:水利工程设计需具有实用性要求,设计施工的技术时,需运用成熟的技术,以降低施工中的事故风险;工程设计需具有环保和美观等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影响当地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水利工程属于一项功在千秋的项目,因此,对其的设计一定要实用美观,也可将其当做旅游项目工程进行设计。
3.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 . 1水利工程设计缺乏技术经济理念
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因为设计部门收集的资料不足,或者对收集的资料整理或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整个设计工作缺乏技术经济理念和科学性时有发生。也存在过水利工程设计考虑不足,设计方案有待优化,从而导致设计进度滞后,或者施工样图反复修改,严重的还引起法律纠纷,令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等问题。3.2具体设计不规范
传统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是按照招标进行设计,只进行施工详图设计,对于工程结构图、工程量以及工程的资金投入等均不纳入设计范围,从而使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设计方案脱离了工程实际情况。同时忽视了人文、环境、生态等客观因素,导致具体的设计不规范合理,给工程建设带来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工程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
3 . 3水利工程设计质量考虑不到位
传统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质量问题考虑不到位,从而忽略了工程质量的控制,导致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事故。同时由于施工部门领导对于设计中的质量不重视,导致无质量保证的设计图在实际的施工中对工人造成直接影响,加上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赶工期和节约成本,过多干预工程设计工作,使水利工程设计无科学性,给实际施工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
4.水利工程设计的优化措施
4 . 1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增加技术经济理念
设计部门需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增加技术经济理念,在设计之前,需要综合整理和分析资料,如施工地的水文环境、气候特点、施工成本预算等情况,同时进行实地考察,使水利工程设计更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改动,让其更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
4.2对水利工程设计进行规范化操作
水利工程的设计部门应该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和专业培训,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强其责任心和专业能力,使工程设计更科学合理。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应当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实地探查,充分了解水利工程施工地的地质地理环境、水文条件等信息,保证设计的工程既不会影响环境,也不会破坏生态,还能以最小的成本建造最美观的建筑物。
4 . 3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设计部门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具有质量意识,还要将这种质量意识融入设计方案之中,在与监理单位等协调时,一定要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在施工的时候,需要将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思想里,不能让设计方案成为一张废纸。设计部门的管理者也要重视设计方案的质量管理,将质量意识落实进具体的设计方案中,使其能指导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5.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5 . 1发展生态水利工程
随着水利工程设计技术日臻完善,人们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水利工程的功能更多。人们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外形美观等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水利建设部门应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生态水利建设工程已经成为时展的新趋势。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建设的新趋势,它不仅要求水利工程具有其本质的发电、储水等功能外,还要求将保护生态,维护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作为水利设计的主题,具有环保、节能等功能。
5.2发展美学性水利工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只限于其自身的功能或作用,而是提升到一种精神的愉悦层次。水利工程中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是进行美学性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设计与美学原理相结合,凸出其水利建筑的美学价值。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其施工地点临近自然山水这一优势,通过人为的艺术设计,将其进行环境优化,使其能具有观光的价值,达到水利工程和景观建设双丰收的目的,以水利带动景观建设,以景观建设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
美学性水利工程的建设设计,不仅需要设计人员从美学的角度看待建设,也要设计人员具有和谐理念,将建筑材料进行合理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在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进行科学的布局,寻求最美观的建设造型。将河流自身的属性与美学价值完全应用于水利建设的设计中,将美学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综上所述,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水利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等的破坏,以寻求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建设方式。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退台和缓坡等设计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水利设计部门还要树立一种新型的工程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坚持保护生态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同时还要迎合人们的对美的追求,在水利工程中融入美学理念,将水利建筑和旅游景观进行结合,形成一种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具有美学价值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塔娜.浅析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3):176.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质量检测资料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的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搞好这一项工作,必须得抓好质检队伍中的自身建设,但同时也给予质量检测部门较大的质量管理权,以便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质量检测应贯穿水利建设全过程,水利行业建立多层级的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质量检测制度体系,工程参建各方和质量监督,验收主持单位应努力做好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检测单位应规范检测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引导质量检测单位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应用现状
1.1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目前,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很多都不具有独立法人的地位,这些年来一直隶属于施工单位或者科研单位,检测的业务跨省或跨行业的比较少,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多属于建设“同体”。检测机构依附感强,服务意识淡薄,缺少竞争机制。
1.2从业人员少,执业水平低
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统一考试于2010年首次举办,因此持证上岗人员较少,而这些人员中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相对较低,形成目前大多检测单位人员紧缺、执业水平低的局面。
1.3检测费用标准不一
首先,检测的价格标准不统一。以山西省为例,建筑检测市场依据山西省物价局颁布的《关于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收费标准的批复》,而水利检测市场并无收费标准出台,由于该标准取费相对较低,未涵盖的非常规项目较多,所以有的水利检测机构参照该标准执行,有的检测机构参照国内其他检测单位的收费情况执行,有的检测机构参照别的行业标准执行,最后导致各检测机构收费差别较大。其次是因工地现场抽检项目的检测费用在工程概算中没有明确的列出,收费性质较大,个别机构为了揽活来压价,形成恶性的竞争趋势,甚至出现低于检测成本报价的无序状况。检测机构要取得检测数据的话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是检测费用不能及时到位,很容易造成不进行检测、事后编造数据的现象。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全面引人国际通用的检验和校准实验室的能力的通用要求,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保证了质量体系持续、有效、不断完善的运作中,保证了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够丰富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放弃,而更应该努力的向同行学习检测行业方面的经验,增加知识,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还要因地制宜的逐步完善适合检测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正常、有效、持续的运行。
2. 2树立服务观念
水利工程检测是一种技术性的服务,既然是带有政策性的,就必须讲究信用、端正好正确的态度和提高服务好质量,这种服务理念应是在确保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行业服务的满意度。只要是能确实做到提供满意的检测单位,就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2.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进行观念转变,检测单位应该从事业单位的属性逐步向企业的属性转变,检测机构从属性地位开始逐渐向独立法人单位的方向进行转化,将决定了检测机构走市场化,用市场来控制,市场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为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需要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走企业化管理,借鉴利用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利用“S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水利施工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手段来提高自己检测机构的市场和社会信誉度等,淘汰原有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2. 4树立人生观
今后的水利检测单位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其它的行业是一样的,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目前在国家政策性的指导下,水利检测行业最最缺乏的就是专业性的检测人才。所以,要具有可以竞争的能力,必须要有开阔的思路、用才的气魄、聚才的办法,来想方设法的吸引和凝聚留住社会中的人才,为此解决检测行业人才不足这一大问题。为此,还需要加强与水利方面的大专院校的多种技术的合作,建立专业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联合、定期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相关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2.5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行为
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以及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执业行为,水利部相继出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文件,在此基础上,建议各省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成立行业协会,以利于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检测市场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他行业检测机构进入水利市场应通过资质审批、信用备案和严格的年检制度,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编造试验数据的检测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责令退出水利市场。
2.6扩充检测机构规模,拓宽业务范围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来看,现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和检测能力相对薄弱,很难满足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检测机构规模应适度扩充,使业务范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7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投入力度,逐步更换老化设备,添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工地实验室投入,使检测设备满足工程建设现场必检项目的配置要求;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对检测仪器进行计量检定;通过改善环境等措施提高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实行独立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工程建设“同体”现象,逐渐适应市场需求。
2.8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根据水利检测行业的情况,逐步实现网络化监管,从登记到领取报告全程网络管理,实时上传业务量统计、试验过程监督、试验费统计、不合格报告统计等信息,尽快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沟通与共享,充分利用检测成果,科学、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在水利系统内部建立水利行业检测的参考价格标准,对外业检测合同额进行监督管理,杜绝竞相压价或随意抬价行为,让水利检测市场成为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的市场,以更好地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服务。
3、推行第三方检测
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测是从内部进行的全过程的全部质量的检测工作,是其他各方检测的基础。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而进行的检测。第三方的检测是对工程的质量实行的质量监督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维护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大力推行第三方检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个检测行业的广阔前景,以及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杜绝任何安全隐患,我们应从自身出发提高每位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增强每位检测人员责任意识,相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定可以使得我们的检测市场更加严格、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检测规模得到扩大、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的未来一定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素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特殊性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3):42- 45.
[2]葛兴杰.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质量.2009(1):23- 126.
[3]黄海田,顾文菊.江苏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法人委托质量检测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水利.2009(16):21- 23.
篇7
[关键词]物理化学方法;水处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93-01
前言:针对于污水的处理,当前物理化学方法已经被用于其中,其主要利用物理和化学方式之间的有效作用来去除水中很多的杂质,其主要的处理对象包含污水中很多无机溶解物和有机溶解物,还包含很多胶体物质。污水可以利用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实施简单的反应操作将污水进行净化,将杂质去除,物理化学方法的应用范围集中于杂志浓度相对较高的污水,可以作为污水再利用的有效方式。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针对污水处理的具体实践来看,城市污水的处理多数都采取生物法的形式,由于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污水的成本相对较高,污水处理厂可能无法接受,成本太高,但是在处理工业废水、垃圾水和含油废水的处理首选应该是物理化学法。
一、物理化学方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中和法
很多污水中含有很多重金属离子,可以采取投入中和剂的形式在污水中形成氢氧化物之后沉淀,沉淀之后实施分离。中和法的污水处理方式有最合适的pH值和处理之后残品占到整个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的浓度比。该种方式常使用的材料包含生石灰、消石灰、碳酸钙、碳酸钠等,消石灰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和法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分析杂质的共沉淀现象和络合现象[1]。
(二)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形式主要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溶解在废水中的很多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体当中,将其中的重金属进行去除或者回收。离子交换法的形式主要是基于固相离子交换剂和液相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的,离子交换树脂通常的基本题都是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聚合物,
由于离子交换树脂的价格比较高,再生的费用也很高,由此可见,通常的废水处理方式使用次数很少,但其处理量比较小,毒性太大,如果存在具有回收价值的重金属也是行得通的。
(三)吸附法
吸附法实际上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水处理方式,其一直都是研究的核心问题,2013年的时候,肖蓝,王t龙,于水利等人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沸石的对污水的处理价值,之前美国的UCC代表公司已经成功研制了沸石晶体,经过了水热合成工艺的创新之后,开始对沸石矿物质实施广泛应用。就目前来看,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重金属离子的消除上,除此之外,其中一种十分常用的吸附剂实际上属于一种活性炭,有人利用该种方式来有效的消除汞污染,当污水的含量中汞占了0.1~1.0ppm时,经活性炭吸附后可能减少到0.01~0.05ppm[2]。
(四)混凝
混凝实际上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水处理物理化学方式,利用向污水中投放一定的混凝剂,促使其中的胶粒物质出现凝聚和絮凝的状态,由此将水质进行净化分离。混凝实际上属于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的一个综合性称呼,凝聚实际上是电解质的投放,减少胶粒电动电势或使其消失,由此降低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脱稳胶粒相互凝Y形成,后者实际上是高分子物质的一种吸附性连接,促使胶体颗粒相互凝聚。
二、物理化学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由此才能实现自身的光化学降解作用,其类型主要被分成均相降解和非均相降解两种。均相光催化降解的介质是Fe2+Fe3+H2O2其主要利用光助芬顿反应的发生来良好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非均相催化降解需要在污水中投放适当的光敏半导体材料,例如,常用的TiO2、ZnO等,之后由于光的辐射作用,导致光敏半导体材料基于太阳光的照射出现电子空穴,由此良好的将污水中的溶解氧、水分子等产生作用,由此产生氧化能力强大的自由基[3]。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
膜其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分离功能性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方式能够实现料液的良好区分,实现污染物的分离,之后纯化水,该过程就被看作是膜分离的过程。该种污水处理技术和传统型的过滤方式存在差异,其差异化表现在膜可以在固定的分子范围完成分离,且是物理过程的表现,不需要添加其他的物质。膜的孔径通常是微米级的,主要按照孔径的尺寸来划分类型,即常见的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等;还会按照材料选择分成有机或者无机的,无机膜主要包含陶瓷膜和金属膜两种,由于以上两种材料的过滤精度相对很小,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4]。有机膜实际上都是高分子材料制造的,例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等。
反渗透法实际上也被划入到膜分离技术中,其依靠半透膜的实际作用,将溶质阻挡在外面,如果污水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的范围,废水可能流入到清水中,利用反渗透的形式,废水被浓缩,良好净化水质,作用显著。
(三)超声接入技术
声化学技术出现之后,功率超声一杯应用到污水的处理中,是污水处理的有效方式,由于该种降解方式相对比较温和,且降解的速度很快,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还能单独的和其他类型的污水处理技术结合应用。超声接入技术针对于工业废水的有机物降解作用最显著,处理效果更加直接,能直接将污水中很多有害的物质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机离子比有机物的毒性显著降低,且不出现二次污染的状况。
综上所述,处理降解难度大且浓度高的有机废水时,物理化学方式实际上是效果最好的,其污水处理具有普遍性和高效率的特征,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中将会面对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郑利兵,佟娟,魏源送,王军,岳增刚,王钢.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6,(09):3103-3117.
[2] 肖蓝,王t龙,于水利,唐玉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Z1):419-430.
篇8
【关键词】:水资源 管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紧缺,水资源这一基础性资源已转变成战略性经济资源,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为当前工作重点,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理念,采用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求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水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与合作共治性等基本属性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实现生态发展的平衡。此外水资源的管理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各界都应加入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队伍中。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体制不健全,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缓慢
政府作为单一的管理主体,存在政府部门的行为目标与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的现象,政府虽然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但实际运行上,政府并不能永远做到公正无私。政府机构的各层管理人员也是理性经济人,也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并非是一个超然的实体组织,而也会考虑政府机构利益。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政绩目标,使得水资源利用的效益不断下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也就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出现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等问题。政府垄断型管理模式,导致政府水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效率低下,还有就是政府能力的局限性,而水资源非政府组织也存在较浓的行政色调,个体对水资源的利益诉求不能被很好的解决,使得水资源管理缺乏公正与效率。大量水资源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利用,违反自然规律的水资源开发项目遗留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等都使得水资源管理没有达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2、未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水意识淡薄
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现在实行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等政策,都会影响水价,水价过低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导致水资源浪费。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现象还存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农田还沿用过去土渠漫灌方式,使得大量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缺水和浪费水并存的尴尬现象。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导致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缺乏统一规划,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资源的供给通过政府调控手段大量补贴城市,城市居民享用水资源的条件远优于农村居民,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价格背离价值 ,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意识淡薄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对我国现行的水资源政府垄断型管理模式对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形成的制约有一定的缓解。但是,减少用水浪费,提高用水效率,还需要公众参与。目前水资源最大的危机是水管理与水利用的危机,景观等奢侈用水消耗较大,且二次利用效率较为低下,类似水资源浪费现象无法强制管理。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有利于节约用水才能成为社会风气,单从这一方面考虑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大部分公众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导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一直存在。应当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管理队伍中来,自觉节约水资源。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1 、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
鉴于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现状,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并加大监管力度,以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因而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要求水资源管理人员根据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合理分配水资源,在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同时,着力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水资源管理人员应不断参加各类培训,丰富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2 、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针对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混乱的现象,作为水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制定水长期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切实履行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分配计划,致力于自身监督职能的发挥,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3、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
鉴于当前很多人的节水意识不强,旧有观念没有完全摆脱,不仅不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爱护,还导致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体现水的真正价值所在,因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不断完善现有的水资源价格体系,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能促进节水的水价政策,试推行阶梯式水价,适当提高新水价格,合理制定中水回用价格。
4、科学规划管理水资源的利用
作为专业的水资源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城市等多方面的用水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地下水、地表水的储量实际情况,并掌握丰水期、枯水期等各时期的水资源状况,为更好地制定科学的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的计划做准备,使有限的水资源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应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水资源管理部门与环保部门等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技术、新理论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5、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推广高效用水新工艺
为更好地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作为管理部门应加大推广高效用水的新技术和提倡高效用水的宣传力度,呼吁公众参与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行动当中。特别是工农业用水大户,必须规范和整顿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推广宣传节水方式。就农业方面来看,政府安排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应尽一切可能地摒弃传统的灌溉技术,而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技术。又如在工业方面,应当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可以要求其通过工艺设备的革新、废水的回收和利用、高效换热技术、汽化冷却技术等一系列高新节水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水的浪费和用水量,从而提高节水效果。城镇生活方面,首先要减少管网漏损率,铺设中水回用管道,鼓励市民除饮用水外,尽量使用中水。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节水的重要性,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只有公众真正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成为水资源管理坚定的维护者,才是节水的长久之计。
结束语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与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造福大众、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充分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持久之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水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还应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安刘书俊.水资源管理模式与方法研究[J].开发研究,2008(3).
篇9
关键词:给水厂;给水处理工艺;改进;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给水厂水处理传统工艺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居民对饮用水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给水厂不仅需要提供满足当前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更需要不断提高水处理工艺,提供更高水质标准的饮用水。二是日益严重的水源污染,生活饮用水水源中污染物逐渐增加 , 特别是工业污染、禽畜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杀虫剂及除草剂等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给水厂水处理传统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理论是建立在以粘土胶体微粒和致病细菌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基础上。随着污染物种类的增多,原水成分的更加复杂,要求给水处理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给水处理工作,进行给水处理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也是未来水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给水处理工艺改进和提高的方向进行简单的归纳,为给水处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1、原水预处理
原水预处理是设置在给水厂水处理传统工艺之前的一种原水处理措施,包括格栅去除原水中较大悬浮杂物、预沉池、预加氯、调节原水水质、活性炭吸附以及生物过滤等各种水处理措施。我国的原水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格栅去除原水中较大悬浮杂物、预加氯以及预沉池。而活性炭吸附对给水处理成本影响较大,一般采用较少,只有当原水水质的污染较为严重时,为了去除臭味和大量的有机物而采用。
在发达国家的原水预处理措施中,采用调节原水水质作为原水处理的常用手段之一。如日本东京朝霞水厂常规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当原水 PH 在 7 ~ 8 之间时,其混凝效果最佳,为了提高混凝效果,水厂采用氢氧化钠作为调质剂来调节原水 pH 值,并根据不同时期原水水质的变化来调节加药量。由此可见,如果原水碱度不足导致混凝效果不佳时,投加碱来提高碱度是非常必要的。类似朝霞水厂的原水水质调质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技术难题,较容易实现,在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处理工艺中已普遍采用。
当前国际上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和去除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改变加氯消毒方式,在水处理初期不采用氯气。当采用其他处理工艺使水中有机物含量降到安全线以下后,再投加一定量的氯,用以控制管网中细菌的再生。另一种办法则是在原水预处理时,将有机物去除。一般采用预曝气法或生物化学方法对原水进行有机物去除,预曝气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消耗掉有机物,但其处理工艺由于水停留较短,不能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而生物滤池单位处理效率较低,且占用较大,运行管理复杂,需要进行改进。现在日本研制生物过滤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原理是在滤料上培养形成微生物膜,当原水通过滤池时,微生物膜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分解。由于滤料表面凹凸不平,生物膜可以良好的附着,使得单位体积生物量增多,提高了原水中污染物与生物膜接触概率,分解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兼具慢滤池的过滤机理和快滤池的分解效率。
目前,我国在调节原水水质和去除原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应用的较少,具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空间。
2、絮凝控制技术
絮凝控制技术决定了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如果控制不好,既浪费药剂又影响后续的沉淀效果。目前,我国给水厂大多仍沿用取样后烧杯搅拌试验的方法来估算加药量,并结合经验进行人工投加。该方法的缺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烧杯试验的水力条件与实际生产时的差别较大,二是试验的滞后性,使得试验结果与水质水量的变化不同步,提供的加药量仅为参考,不能及时调整加药量,三是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需要。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给水处理工作者研发了两种絮凝控制技术,分别为模拟滤池法和前馈数学模型法,通过两种技术的实验和生产结果显示,其对絮凝过程具有自动监控和调整絮凝剂投加量的功能,可节约絮凝剂投加量 15% 左右。但以上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受到模拟水力条件或者原始资料准确程度的影响较大,未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外絮凝剂投加控制方法向单因素控制模式发展,单因素控制模式不需要建立繁杂的多因素模型,检测传感器只需检测单一指标,连续检测非常方便,降低了管理维护的难度,经过国外给水处理工作者的研究,相继出现了絮凝控制在线检测仪和流动电流投药控制系统等絮凝控制技术。
英美等发达国家已有数十家给水处理厂应用流动电流投药控制系统进行絮凝过程检测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平均节约絮凝药剂 20% 左右,证明该技术在混凝过程控制方面的应用是成功的。絮凝控制在线检测仪器是一种新型的用来检测控制絮凝过程装置,其原理是通过检测絮凝过程中生成的胶体所产生的浊度,来反应絮体的形成状态,能够非常灵敏地进行实时检测,进而确定最佳投药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两种单因素自动控制絮凝检测装置是当前给水处理絮凝控制工艺的先进技术,而我国给水处理絮凝工艺中,絮凝药剂投加控制方面,处于一般水平,因此应对上述絮凝控制技术进行积极的引进、研究和发展,建立符合不同城市和不同原水水质的控制方法,提高我国在混凝控制方面的水平。
3、水处理工艺强化
目前我国给水厂水处理工艺最经济可行的方法是在已建给水厂水能经济净水工艺基础上进行改造。
3.1 强化混凝工艺
混凝工艺强化手段 ,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增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来压缩有机物的水化壳 , 继而中和有机物阴离子,使无机胶体脱稳,消除有机物对无机胶体的影响。二是投加絮凝剂 , 增加吸附、架桥作用 , 通过絮体粘附有机物,并随着絮体共沉而得到去除。三是投加强氧化剂 , 使有机物被氧化。在以上强化改造的同时 , 改进水力条件,调整混凝反应的时间 , 充分发挥混凝剂的作用。
3.2 强化过滤工艺
强化过滤手段是对常规给水处理的过滤环节进行强化的给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对已建水厂原有的滤池进行改造,采用活性炭替换一定厚度的原滤料。二是采用生物滤池代替常规滤池。强化后的滤池,可使进水中的污染物在滤池中产生物化和生化作用,可使水中的污染物等得到更有效的去除。
4、优化消毒工艺
4.1 更新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加氯消毒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消毒方式,常规消毒工艺采用的消毒剂一般为氯气和次氯酸钠,其优点灭菌能力强,并能产生防止二次污染的余氯,抑制在输配水管线中产生病菌和生物膜,但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卤代烷副产物以及致突变物 -- 有机氯化合物。氯代烷对人体有毒性且破坏臭氧层,因此,未来给水消毒的发展方向应减少氯及其化合物使用量或者使用代替氯及其化合物的新型消毒剂。这类新的消毒剂主要为二氧化氯和臭氧。通过对各种消毒剂消毒试验的结果来看,臭氧的消毒能力最强,二氧化氯次之,都比常规加氯消毒的效果要好,并且在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卤代烷副产物以及致突变物 --有机氯化合物,为后续的管网余氯投加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水质。近些年,二氧化氯和臭氧的发展研究非常迅速。
二氧化氯的氧化能力是氯气的三十倍左右,有效氯的含量是氯气的三倍左右,是一种强氧化剂。可采用二氧化氯进行预加氯,进行原水的初次消毒处理,并且可以有效的去除原水中有机物,有效的降低了余氯投加时,管网中卤代烷副产物以及致突变物 -- 有机氯化合物生成的概率,提高了水质安全性。我国给水厂多采用加氯消毒系统,二氧化氯的投加方式与氯的投加方式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在已建水厂的加氯消毒工艺基础上加以改造,简易可行。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作用,其强氧化性可以快速杀灭细菌、病毒和分解有机物,使消毒后的水在后续的加氯中致突变性降为最低。臭氧杀菌具有彻底性,因此国际上已普遍应用臭氧在水处理过程中替代加氯。但是使用臭氧消毒存在应用上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臭氧的制造成本较高,当前国外每制造一公斤臭氧约需耗电二十二度,综合设备人员等开销,总花费约四千美元。二是经臭氧消毒后的水中臭氧不易存留,细菌容易再生,存在明显的后增长现象。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给水处理工作者研究臭氧的综合使用技术,产生了比如臭氧消毒与紫外线消毒相结合的技术、臭氧消毒与氯消毒相结合的技术等,不仅能获得有效的杀菌效果,还能有效地去水中有机物。
因此,采用新型消毒剂并使用多种消毒剂联合消毒,是我国未来给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
4.2 优化检测投加装置
我国给水厂余氯检测一般采用容量分析比色法,根据比色检测结果,采用浮子加氯机或真空加氯机人工加氯。其缺点主要是实验的滞后性,比色结果与当前水中余氯含量不同步,提供的加氯量仅为参考,不能及时调整加药量。而自动余氯检测仪可以实时检测水中余氯含量,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节投加量,是我国余氯检测发展的趋势。
5、水的深度处理
水的深度处理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其措施主要包括: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生物活性炭技术以及臭氧与活性炭联用技术等。
膜分离技术多用于硬度和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地下水处理,主要包括超滤和反渗透技术等。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过滤性能,主要依靠其内部众多的空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的去除小分子有机物,被广泛用于水的深度处理,但其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则有限。因此,近年来,活性炭吸附技术在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臭氧与活性炭的联用技术。先通过臭氧极强的氧化性,分解污染物成为小分子状态,再经活性炭吸附,充分发挥了臭氧和活性炭的能力,有效的降低了水中有机物含量,还起到了杀菌消毒的作用,使得出水的化学稳定性极强。二是生物活性炭技术,其本质是使活性炭表面附着一定量的生物以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当被处理的水经过生物活性炭时,通过生物降解的能力分解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再由活性炭吸附去除新生成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与原先单独使用活性碳吸附工艺相比,降低了氯化时的 Cl2 投加量,降低了 CHCl3 的生成量,而且延长了活性碳的再生周期,减少运行费用。
目前,我国在水的深度处理方面普及度不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6、结语
我国给水处理工艺在原水预处理、絮凝控制技术、消毒方式、消毒检测技术以及深度处理等方面,与当前世界发达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后的给水处理工作中不断引进、研究和发展新的先进的处理工艺,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建给水厂,综合考虑城市和原水条件,选取合适的处理工艺。对于已建传统处理工艺的水厂,优化或者改造部分处理工艺,创造出水质更好的生活用水。
参考文献
[1]赵欣华.浅析农村饮用水源污染原因及改善措施 [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
[2]屠延峰.浅谈我国给水工艺与外国先进技术的差距 [J].电大理工 , 2010(3).
[3]原盛广 , 王东红.给水厂不同净水工艺对持久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5).
篇10
进水口前3.27m处水面降幅及纵向流速变化过程线见图2.140s后持续保持在1.67m低水位.上游引航道最大纵向流速达4.8m/s(最窄断面),而且在高流速情况下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对引航道内停泊的船只存在很大的威胁.对应的最大水位降幅达1.5m,此时测点处水深仅1.4m,低于进水口的高度1.8m,所以进水口露空,会出现贯穿性漩涡,进水口大量进气又将恶化闸室流态从而危及船舶停泊安全,同时引航道流态极有可能出现急流流态甚至水跃(红水河大化船闸调试中中间渠道曾经发生该流态),不仅严重影响引航道口门区船舶安全,而且对上游人字门运行将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草街船闸施工期通航安全,须通过调整阀门开启方式降低输水系统流量的方法,解决施工期通航因上游水深较浅所带来的引航道非恒定流水力学问题.
原型调试解决引航道内水力学问题
在明确了灌水阀门不能采用连续开启至全开的运行方式后,首先进行了阀门开启至0.3开度的局部开启方式.船闸灌水初期,大量水体进入闸室,引航道水位急剧下降,在120s左右水位下降到最低,引航道内流速达2.6m/s.观测发现由于上游水库不能及时补水到引航道内,导致引航道内水位下降严重,上游浮式导航墙斜流及回流强度较大.
由于纵向流速过大,停靠在靠船墩边的船只可能被水流拉断缆绳,从而危及船舶安全及对人字门形成威胁.人字门前水位波动过程如图3所示,最大波幅达0.6m,进水口也出现明显漩涡.因此,此种运行方式下上游引航道水流条件对口门区船舶航行及停泊存在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减小输水流量.原型调试中,分别比较了阀门局部开启至0.15,0.2开度情况下,上游引航道内水流波动情况和流量变化过程.观测表明:引航道浮式导航墙及进水口流态明显改善,水位波动小,可以满足通航要求.因此确定的控制流量为110m3/s,相应的停机开度为0.2.
如果一直采用0.2开度局部开启方式,尽管流态较好,但输水时间过长,影响通航效率.为缩短输水时间,进行了间歇开启方式研究,间歇开启方式的原则是,第2次开启阀门后输水系统流量峰值不能超过第1次的峰值,因此对第2次开启的时机(即剩余水头)和停机开度进行了试验.阀门开启方式:第1次开至0.15开度停机,当剩余水头5m时再开至0.6开度,实测的流量过程线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第2次开到0.6开度后,流量达到130m3/s,超过了控制值110m3/s,不能满足要求.
为此重新调整了阀门第2次开启方式,确定4m剩余水头时开至0.4开度,实测的流量过程线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第2次开启后的峰值流量与第1次停机时相当,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在这种开启方式下,测试了上游引航道和人字门前水流流态,实测的结果如图5所示:输水系统最大流量控制在110m3/s以下,引航道测点1水面最大降幅为0.34m;引航道测点2(人字门库前)水面最大降幅仅为0.28m;离船闸最近的隔流堤柱墩断面流速控制在1.0m/s左右;进水口上方仅仅有旋转水流,未形成穿心吸气漩涡.上游引航道的非恒定流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导则
- 下一篇:统计学变量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