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界定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策略的界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策略的界定

篇1

【关键词】基因分离定律 假说――演绎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定律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发育、遗传的物质基础等,它以减数分裂为细胞学基础,是学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的基础;是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运用“假说――演绎”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获取结论”建立起来的,揭示了杂合子内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分离性和随机结合性等一系列连续的遗传行为。它是由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一系列概念组成的严密逻辑体系,它不仅是构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石,而且本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与多种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采用启发式与发现式、合作式与讨论式、研究式与实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结合教材图表、多媒体教学课件、鼓励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等教学媒体。

在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诱导启发阅读讨论,分析问题寻求解法,重点讲解得出结论知识迁移,效果检查。

二、帮助学生构建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一节的内容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或多媒体展示),同时还要尝试用这些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生产中、社会中的生物学问题。

注重相关遗传学术语的说明和解释,包括杂交、自交、正交、反交;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建立遗传图解的基本符号并理解其含义――P(亲本)、(母本)、(父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

通过师生互动,逐渐展开、逐渐生成完整的概念体系。主要有:①揭示基因分离定律过程的知识体系(见表1:引入探究学习内容并进行板书项目);②采用概念图建立有关基因与性状关系的概念体系;③采用表格式建立等位基因的概念;④采用比较表比较纯合子与杂合子;⑤构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图。

三、以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训练为核心统领教学

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以下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总结规律。孟德尔是通过“测交试验”来证明假说(理论)的正确性。孟德尔设计的科学实验程序可以概括为:从“实践”到“理论――发现问题,得到结果,建立“假说”,解释问题和结果;从“理论”到“实践”――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假说上升为“真理”。微观的基因传递规律是由宏观的性状来推知的,透过生命现象理解生命本质。[2]

1.凸现科学思维过程(表2)

认真领悟“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提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原则,主要包括:人工杂交方法、统计学方法、“假说――演绎”方法、概率论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选择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程序性原则等。

2.凸现孟德尔采用的“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运用“假说――演绎”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获得结论”建立起来的。

(1)领悟“假说――演绎”方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内涵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当前最流行的“假说――演绎模型,其意义是:某项研究从解决一个问题(P)开始,通过逻辑推理或想象(……),导出一个假说(H),由此推演出(∝)必然的可观察的待检验陈述(Oc),如果这些陈述被证明是正确的,就得出()被确证的结论(Hc)。[3]

(2)引导学生弄清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后来改称为基因)假说。

1)假说(推测性成分):用文字叙述(略)和遗传图解(略)表示。

2)假说的作用: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科学事实),具体内容(略)。

(3)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进行的演绎推理及测交试验

演绎是在假说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逻辑产物。具体包括:演绎推理内容(略)和验证方法(测交试验):①预期或预测;②测交试验及结果;③理性分析,获得结论。

四、以科学思想的确立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现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充满艰辛的,成功背后蕴涵着无数次失败,因此,不仅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且要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科学发展要受到重视和公认,必须要有更多、更有力的佐证,需经历“试验(现象)解释(思考)验证(确认)结论(确定)的过程。领悟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最大价值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起指导作用,即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五、强化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下列问题:

1.向学生提供3种验证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方案――①F1Dd×DD;②F1Dd×Dd;F1Dd×dd。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选出最佳方案,以验证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真实性。

2.请从细胞水平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要求:用文字叙述并用遗传图解表示)。

3.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4]

教师引导:

假设1(假说):甜是显性性状,由基因R控制;非甜是隐性性状,由基因r控制。

预期:

(1)在甜玉米果穗上:

1)P:RR(甜玉米)×RR(甜玉米)F1:RR(甜玉米)

2)P:RR(甜玉米)×rr(非甜玉米)F1:RR(甜玉米)

(2)在非玉米果穗上:

1)P:rr(非甜玉米)×rr(非甜玉米)F1:rr(非甜玉米)

2)P:rr(非甜玉米)×RR(甜玉米)F1:RR(甜玉米)

结论:预期与试验结果(现象)不相符合,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以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假设2(假说):

预期:

(1)在甜玉米果穗上

(2)在非玉米果穗上

结 论: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问题情景及问题探讨教学模式”,即介绍杂交试验过程得出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解释加以验证总结规律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思考探究过程中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采用文字描述、绘图描述(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定量数据描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贴近生活、低起点、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使其亲历科学探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积累各种学习的策略。适时组合精讲、设疑、启发、讨论、观察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 苏明学.“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教学分析与设计.生物学通报,2006.41(1):30~32

2 龚雷雨.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课说起.生物学通报,2002.37(12):26~27

篇2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科技和人才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与时俱进。有效教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要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渗入当前教学中,以适应时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有效教学的内涵

学术界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并不统一,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目前主要有两类定义:一是从教学的投入与所得两者间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类定义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即有效率的教学。另一类界定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出发点,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依照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维,有效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本研究综合以上两类有效教学的定义,认为有效教学是在考虑教学投入和所得比例的前提下,要实现教学目标并促进学习者学习与发展的教学。而有效教学策略便是达到这一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2、初中英语采取有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重视语法和词汇的传授为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出发,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掌握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技术,使新课标、新理念落到实处,是解决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问题的方法之一。另外,教学应从过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全面提高的思想素质,在这种趋势下,英语课程也迫切需要改革,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获得最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探讨出一套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探寻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是英语教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及周围老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尝试总结出一套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下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3.1加工整合教学内容

有效教学是以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标准的,加工整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是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标准,在实施此教学策略时要做到:认真分析整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寻找巧妙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转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此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操纵中可通过多样化导入和背景知识输入等方法和活动。

3.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努力调动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给予学生反思的空间和时间,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主动参与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讨论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方式,具体的方法比如在文章阅读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不认识的词组进行问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提问,主动寻求答案,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3.3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会产生厌烦、消极和逆反等不良情绪,这些都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咨询,以此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实施此教学策略时要注意始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适时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活动层面可以采取引导性提问的方法,前面提到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有指导性地去提问。

3.4实行多样化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我学习的特点与不足,发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教师通过评价得到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准。目前的评价多是终结性评价,因为我们关注的只是学生的成绩,而非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状态和情感态度的情况,这与新课程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的目标的相悖的。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还需关注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过程。本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英语有效教学与有效评价的统一。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具体方法有:教师评价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可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随堂测验成绩及学生平时实践活动的表现等评价。

篇3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英语教师素质结构、教学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教师教学策略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并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出两大教学策略,即兴趣教学策略和活动教学策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活动教学策略是兴趣教学策略的基础,兴趣教学策略是活动教学策略的目标。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兴趣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

1概念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芒给教学策略作了极为精确的定义: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的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由李芒教授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教学策略是一个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它具有具体明确的内容,它可提供给老师与同学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其次,教学策略不在仅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它摆脱了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再次,教师在进入课堂进行教学前需对教学策略进行筛选、确认、编排、确定,从而保证课堂的生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因此,教学策略具有提前预设的性质;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必不可少。

2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

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作为学生各项素质中的一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的高低。因此,就英语课堂教育而言,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研究英语教师该教什么,该如何去教,又该如何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学策略问题。可以说,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是英语教师教学的核心工作,因为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的质量。

3英语课堂教学的两大教学策略

目前,在许多中学,很多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突出,但其教学效果却比不上比他(她)们低的英语教师。同时,前者在与同学们的亲密度上也不及后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教学策略的运用差异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就这一热点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师有部分为中、老年教师,其英语水平较高,资历较深,在教师各项素质中无不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年龄的问题,致使他们对过于活跃的课堂模式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他们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现代的中学生拥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迫切地需要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来与其适应。学生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在初一1班就采取了活动教学策略,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英语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学英语教师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经过两次调查后,笔者总结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两大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即活动教学策略与兴趣教学策略。多动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学生学习任务的整体方案;兴趣教学策略即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任务的总体实施方案。初中学生的学习情绪至关重要。英语学习情绪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持有的心理体验(《课程•教材•教法》,1999),对英语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积极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愉悦的、轻松的情绪。英语活动教学策略的运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够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周边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使每位同学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而使每位同学开口说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转变到积极态度上来。

3.1活动教学策略

上述实例同时也说明了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正好适合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能激起内在的潜力,发挥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能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迫。同时,英语教师能通过英语活动课,把握学生的这些情绪变化,让新的事物,新的新鲜,源源不断的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保持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活动教学策略在中学课堂内、外运用比较方便,开展活动课不需要特殊工具、器材,随堂即可进行,开展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如:开展英语游戏,英语演讲,英语知识竞猜,单词大接龙等。

3.2兴趣教学策略

兴趣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早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从想学、爱学到乐学。在教学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爱学、乐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英语活动课研究》,1997)。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和原动力。兴趣教学策略运用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正好迎合了初中生内心的需要,适应了初中生那种积极、活跃的个性,更满足了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教学策略的运用将赋予课堂以生动、活跃、愉快,既注重了学生在乐中学,又注意到学生在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终从乐学到爱学。笔者也曾在班级开展过一堂兴趣教育课,让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用英语写下来,并将其藏起来,由另一组跟英文提示找出这些宝贝,最后同学们在活跃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兴趣教学策略是一种不断刺激学生感观心理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整套教学方案,笔者在文中提到的活动教学策略正是激发兴趣的一种形式,除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外,笔者还将向大家介绍几种激发兴趣,完成兴趣教学策略的方法。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谚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情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具有持久性。一旦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及其个人赋予一种亲情或友情,那么,他(她)将对这位老师所说、所讲的一切发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同时也激发了老师的激情,使其倾囊而授,最终走向师生互利。

4结论

篇4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169-01

游戏是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如何将游戏作为教学手段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的实质就是自由轻松愉快地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众所周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于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人格。目前,游戏化教学已广泛被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他们为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1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界定

1.1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游戏中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和情境性三大特点,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形式。从定义上来看,游戏化教学是借游戏手段来承载教学内容,并与教学环节达到情境交融。因此,游戏化教学既能保留趣味性,又能优化教学策略,实现知识探究与游戏任务的统一。

1.2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将教学活动与游戏精神统一于教学内容中,经游戏化加工,使学生能在游戏化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开展语文学习。人们都能看到游戏中的巨大教育价值,从学术界到教育实践界均在探讨游戏化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实现生活经验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统一。

2 当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2.1教育界虽然看到了游戏的教育价值,但在教学观念上对游戏化教学不予认同

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一线的教师均认识到游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但从教育观念上来看,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到普通的教师都认为游戏化教学操作难度大,如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游戏成瘾,因此,教师们对游戏化教学认同度还不够一致。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多数语文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严肃的活动,虽然游戏能适当地调节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但一定不能与教学混为一谈,导致玩没玩好,学没学成的结果产生。

2.2相比常规教学,游戏化教学策略单一

常规教学模式是经过多年实践教学论证过的教育模式,拥有众多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的性质灵活地选择,游戏化教学虽然提出已经多年,但真正实施在教学中,还是近些年的事情,游戏化教学策略过于单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一些游戏化教学策略很难与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有效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游戏化教学仅仅被用来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来使用。当然也有些教师将其作为教学任务结束后而课堂时间富余情况下的游戏奖励来使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策略只有学生表演节目和讲故事等。这远远不能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2.3教师游戏化教学的能力有限

前面已经论述了游戏化教学操作难度大,课堂实施要求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教育学术界仅从理论上论证了游戏化教学的价值,但对于如何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并非进行深入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课堂游戏组织能力也不强,他们习惯了规范理论教学模式。师资水平跟不上,也是游戏化教学实施的一大障碍。有近半数教师反映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课堂秩序很难控制。

3 提高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质量的对策

3.1充分重视小学语游戏化教学的功用

愉快教学的主旨就是寓教于乐,游戏化教学也是以这一效果为目的的。在很多情况下,游戏化教学只是作为愉快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新型教育理念来贯彻。当前课改主趋势就是要将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主流理念来执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其教育功用,结合小学生身心特征和创新思维水平,以体验式来感知语文知识,养成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改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挖掘游戏教学的功用,借鉴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精髓部分,引入新型教学理念,让自己走出游戏化教学认识的误区。

3.2营造和谐的游戏教学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更需要融洽的氛围,游戏化教学一定要立足游戏精神的真谛,发掘其教育功用,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构筑拓展小学生思维的高效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番茄太阳》一课时,一定要选择一个暖暖的晴天,将教学的场地由教室改为操场,让小学生在在暖暖的阳光下,轻松地走进课文,大家都能沉浸在课文描述的意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参与到课堂中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3.3多途径实施游戏教学策略

一堂高效的游戏化教学,不可能只有一个实施途径,一定要采取“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实质就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游戏化教学策略有角色扮演、成语接龙、朗读游戏和猜谜等。这些教学策略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的,因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和创造潜能。

3.4对游戏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作业要以参与性话题作业为主,在评价时要兼顾个别评价、整体评价和作业精品展读三种形式。评价结果也要定时向在班上公布。成绩好的学生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表现一般的学生,也会知耻而后勇,给自己敲响警钟。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2]杨九民,张锐,蒋玲,黄磊.基于博客提升师范生反思能力的策略及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

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某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核心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教程,该书的编写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具有清晰的体系结构、丰富的图表、精练的言语,包含了教育技术领域新近发展和研究成果等[1]。本研究没有从教师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策略,而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情况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改进建议,最主要的原因是现今课堂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正是突显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认识,在本研究中,采用乌美娜的定义可表述为:对完成现代教育技术教程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就是教学策略[2]。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策略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策略情况,问卷是根据学习策略量表中的三个(态度、动机、时间管理)分量表以及该校公共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对已完成该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的部分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有100名学生参与,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本研究的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有以下几点。

(一)态度类学习策略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尽管有大部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教程这一课程都有正确的认识,但是从分析的数据可以明确地看出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在学习该门通识课时态度不够认真,没有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认真仔细地听讲或认真仔细地自习,在自习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这门课程在以后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重要性,知道从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最终端正学习者对该课程的态度。

(二)动机类学习策略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学习者学习的好坏,能否将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完成,这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对待学习是否认真努力,对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是否恰当,而不是抱怨老师讲解的知识不易理解,抱怨有的知识太抽象,抱怨设备不易操作等。有些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够正确,对此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应用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学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时间管理类学习策略对教学策略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有两种教学形式,就理论知识来讲,一般是应用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可采用黑板加粉笔;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操作性强的知识,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后一种教学形式,每个学生都有电脑,对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来讲,更是绝好的放松机会,导致时间安排不合理,做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一些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策略产生相应的影响。再者,学习者在该课程的课后学习中,有些学习者不能主动花时间学习。总之,学习者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不足对教师教学策略有一定的影响。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

(一)教学的程序方面

比较普遍的教学程序有旧知识回顾、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练习、课堂评价、学习效果反馈。首先教师在新课导入之前发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者,要让学习者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者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在课堂评价时,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比如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测评等。

(二)教学的方法方面

教学的方法方面主要是针对教学方案的设计,让学习者亲自分析案例,或上网搜集相关的知识,并筛选要点知识,然后掌握它,这样学习者会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最后由教师来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

教师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但同时也会采用小组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在小组学习时,要让小组成员明白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评价时要注重公平、公正。在个别化学习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较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者去完成,并在最后做出奖励性评价。经过自主性学习,让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教学的媒体方面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许多学生会受到教学媒体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些影响,教师可以进行监督,通过提问引起他们的注意,提醒他们要完成教学任务;提示学生在机房上课时要认真;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多媒体教材,根据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进行重点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波,官敏.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阅读课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4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课的教学质量逐渐成为高中英语教学关注的焦点,英语教师也在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运用新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教学。

一 有效教学的含义

美国鲍里奇教授指出教师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清晰授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前者强调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后者是以学生发展为取向即教学的有效结果来界定教学是否属于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只有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促使学生进步和发展,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又能进一步激励教师总结有效的教学行为并运用于课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有效教学。

二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教师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注重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

1.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和掌握外语教学法及理论,关注英语教学前沿动态,不断给课堂教学内容注入新观点、新方法;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增强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积极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参与多样的科研活动,并将科研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科研方法和经验,将自己打造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爱好阅读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首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另外,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融入大量的音频和视频内容,使阅读内容具有直观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进行限时阅读,指导学生掌握预读、略读、查读、研读等阅读技巧,并且边读边加工信息、边理解,树立语篇宏观阅读意识等。科学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使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导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课也是一门技能训练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文章的类型和阅读的目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理解词义和句意的训练,细节理解的训练,把握作者态度和意图的训练,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训练,归纳主题的训练等。通过对这些策略和技巧的指导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阅读策略,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4.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很有必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加强文化教学的意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的前提。英语教师在平日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扩大学生阅读材料的范围,注重讲解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以帮助他们积累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深入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知识,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三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有关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于“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片面,有效教学研究结合具体学科的研究更是不够系统和深入,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特别是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研究就显得薄弱。大多数学者的观点都是围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展开的,很难提出有突破性的、可操作性的观点,教学理论没能真正结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因此,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及与具体学科和具体学科的具体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形成真正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一、教育思想的确定

教学的三维目标有一条:知识与技能,何为技能?是解题的技能,还是熟记数学公式、定理的技能,可能我们自己在真正界定技能含义时都有点模棱两可,专家给技能的界定就是一句通俗的话:已有的知识未见过的题,是呀,这是我们的目的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急功近利地想通过讲授、模拟、暗示,试图让学生学会我们要他们掌握的“知识“,却忽视了他们对知识的咀嚼和吸收。教育本就是一门慢的艺术――我们得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学习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耽误了我们的教学进度,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需要等待,等待他们思维并理解,这是教学目标上你必须确定要做的事。现在本不是收获的季节,你非要把青色的果实摘取下来用以应付“收获的任务”,无论对于果实还是收获者而言,都不再是一种收获的乐趣而是一种扼杀的伤害。要让学生获得能力,我们得尊重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蹲下来看他们,接近他们,让他们从活动积存更多的经验,要孩子脚印深深地留下,真的教学不应该是有目的地提取知识让学生接受,而是引导学生解“心中之惑”。

教学要有“融错”的思想,错误如同河蚌体内的沙粒,针对教学而言,拒绝接受错误,就等于是拒绝了真理。我们在授课时,特别是公开课,总奢望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答对,绝不要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出现,如若出现一个孩子“极不识趣”地出现一个错误的答案,我们会显得相当愤怒,甚至会大声呵斥他赶快坐下,以免影响我们的“教学秩序”,这是拒绝错误的一种方式,也是拒绝真理的方式。卢梭曾经说过:错误可能有无穷的结合方式,而真理却只能有一种存在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正确的,可能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现在你来选择,可能答案早已明了。课堂是准许出错的地方,但我们一定不许学生犯同样的错误。

再就是教学一定要遵循一个发展性的原则,小学教学的目标要注重一个长远和长效,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并具发展性的事业,作为基石的小学教育要发掘出教材的隐性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情感),让学生会学、爱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曾经代表学校到贵阳参加了关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培训,受训期间的每堂观摩课对于听者而言都是一种享受,我们在折服于授课者的教学艺术时,也在热议着他们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策略:

徐长青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慢”的艺术:徐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故事,做了个搬椅子的游戏(3人)和一个猜拳的游戏(4人),其中一个学生既参加搬椅子,又参加了猜拳,这就造成了后面的矛盾冲突,在要求做游戏的学生起立时发现了是6个学生而不是7个,在老师坚称做游戏的同学4+3=7个学生的同时,设疑让学生用一个事实让老师信服是6个学生做的游戏,这时候,学生用一种期待,甚至是等待的眼神等待老师来提示答案的时候,徐老师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转过身“不管不问”,直到孩子们找出了处理方法――做了两个游戏的同学站在了交叉位置――他既属于搬椅子的游戏,又属于猜拳的游戏,而这一等就是整整7分钟,直到听众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徐老师才转过身来表扬了孩子们的成功,这时候,徐老师说:这等待的7分钟才是这节课的精华。

华应龙老师极力表现一个“引”:在出场介绍的时候,他介绍的方式就是那么独特,先板书“华佗”,问学生:认识吗?认识,中国古代的名医啊!接着书写“华罗庚”,他呢?也认识,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啊!最后“华应龙”呢?不认识了,呵呵,这就是我,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师。单一个自我介绍,华老师就让学生认识了中国古代的名医和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应龙老师对“引”的重视已是无处不在。

张齐华老师雕琢“问”的艺术:老师问学生问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张齐华老师的“问”可学问,他的问题总是让你欲罢不能。他发问总是由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学生慢慢掉进他的“圈套”,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当学生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会适时地挑起学生的积极性来,他常常会这样“煽动”引导学生的好胜心:这个问题想要老师告诉你们答案吗(想)想!想的美!你自己有手有脚,有脑袋瓜子,为什么不自己把答案找出来啊?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 项目

标准

一、引言

项目教学,又称作专题研究、项目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香港和台湾称作专题研习、专题导向学习、专案式学习、主题探索等。英文为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project based method,project based m'structlon,projectmethod,project approach。虽然项目教学的中英文的名称各异,但是其核心的理念和蕴藏的义涵是一样的,其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是一致的{杨文明,2008)。

项目教学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策略、一种学习策略、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学习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这些说法都有道理,首先,项目教学秉承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是一种突破传统教学――“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导从研究生教育,到高职教育。到中小学。乃至幼儿教育的不同层次的教育,因此可以界定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项目教学有先进理念的支撑,有教学策略的指导,还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实施程序和技术,因此,项目教学也可以界定为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模式。如何判定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是项目或项目教学,可参照下属项目的标准和项目教学的标准。

二、项目及其标准

项目(project,传统上译作“设计”,香港和台湾译作“专题”或“专案”)一词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初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杜威的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9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期上发表了《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了项目和项目教学的概念,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这篇论文也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学理论论文。克伯屈说:“我采用‘项目’这个术语,就是专为表明有目的的行动。并且特别注重‘目的’这个名词”(单中惠,2002)。可见,项目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和需求之上的。经过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它对于打破学科体系,实施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Adfia Steinberg{1997),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可以参照如下六个方面确定教学项目的标准:

1.真实性(Authenticity)

真实性的项目可以将项目工作与学生关心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工作更有目的性,学生对学习更有激情。

(1)成人可能在“真实世界”的什么环境处理难题或项目提出的问题?

(2)如何了解难题或问题对学生的意义?

(3)学生所作的工作的适当观众是谁?

2.学术性(Academic Rigor)

具有学术性的项目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掌握内容标准,运用专业的思维技能。

(1)项目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项目所设计的知识领域和核心概念是什么?

(3)学生需要培养怎样的思维习惯(如质疑和提出问题;语言与思维表达的准确性;做事的持久性)?

通过项目解决那些学习标准的问题?引用资料,比如,用市里的还是省里的资料。

3,应用性(Apphed Learning)

具有应用性的项目会促进学生马上就应用所学的内容,锻炼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重要技能。

(1)学生将开展哪些活动将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复杂的问题之中?他们将设计产品、改进系统还是组织活动?

(2)项目可以提供机会培养哪些高效工作单位所预期的能力。比如,团队工作;正确地运用技术;表达思想;搜集、组织和分析信息等?

(3)项目需要学生运用哪些自我管理技能,比如,编写工作计划。排列工作的优先顺序,按期完成任务,寻找和分配资源等?

4.探究性(Active Exploration)

具有探究性的项目可以通过实用的、现场工作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1)项目要求学生开展哪些现场活动,比如,采访专家或参加现场调研等?

(2)在调查活动中期望学生使用哪些方法和信息,比如,面谈和观察,搜集和审查信息,搜集数据,建立模型,使用网上服务等?

5.成年性(Adult Cormection)

具有成年性的项目通过在教室外与成年人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支持和激励学生学习。

(1)学生是否有机会接触至少一位与项目相关的校外专业人员?该专业人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并提出建议。

(2)项目是否为学生提供至少一次到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现场的,与成人一起观察和工作的机会?

(3)是否至少有一位校外的成年人帮助学生培养对工作现实标准的感觉?

6.可评价性(Assessment Practices)

具有高质量评价行为的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项目实施期间和之后得到适当的评价的反馈。

(1)测量学生预期成果的标准是什么?如学科知识、思维习惯和应用目标等。

(2)学生是否参与审查和制定项目标准?

(3)期望学生运用哪些结构式的自我评价方法?比如,日志、同辈评价、教师会议、指导书、以工作计划为基础的进度审查等。

(4)学生是否可以得到教师、导师和同学对其开展的工作的及时反馈?

(5)在项目执行期间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工作要求?比如,建议书、工作计划、反思总结、小型汇报、模型、示例等。

(6)在项目结束时,学生是否准备最终的成果展示或汇报,以展示学生对获得知识的运用能力?

将上述六个方面的标准细化。可以评判所计划的或已经开展的项目是否符合各项的具体标准。

三、项目教学的标准

为了明确项目教学的特性,提供辨识项目教学的依据,John w. Thomas(2000)提出项目教学的五项标准:核心性、驱动性的问题、建构性的调研、自主性和现实性。

1.项目教学中的项目是课程的核心。而不是附属于课程

本标准有两层含义:首先,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项目本身就是课程。在项目教学中,开展项目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项目遇到和学到学科的核心概念。有些教师先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传授知识,然后用“项目”作为传授知识的应用或例证。按此标准,这种应用式的“项目”教学不是真正的项目教学。其次,核心性还意味着学生学习课程之外,知识的项目也不能认作项目教学。

2.项目教学关注“驱动性”问题,以使学生接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本项标准的表述较为微妙。学生要开展的教学项目在设计时一定要

考虑项目活动和学生要获得的隐含的概念知识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通常通过“驱动性的问题”(Driving quesUons)和“结构不良的问题”(Ⅲ-structured problems)来实现。教学项目应该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也可以围绕两个或多个学科的主题交叉部分展开。学生花时间解决的问题,开展的活动,制作的产品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必须像演奏交响乐一样统一协调,以实现重要的智力目标。

3.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开展建构性的调研

调研具有目标导向性,其过程包括探究、知识构建和问题解决。调研可以是设计、决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建模的过程。但是。要成为项目教学中的项目,项目的主要活动必须包含学生知识的转变和构建。或者说新理解、新技能的产生。如果项目教学的主要活动对学生没有难度,只需应用已知的信息和技能即可完成,这种项目只算做练习,不能称其为项目教学中的项目。比如说,在花园种花、清理河床这种简单的服务“项目”,按照本条标准不能算作项目教学中的项目。

4.项目教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学生为主导的

项目教学大体上不是教师主导的、照本宣科的,或者打包配套的教学形式。尽管实训练习、教学手册是问题定向的,而且是课程的核心,但是它们算不上项目教学中的项目。项目教学的结果不是预先确定的结果,也不会因循预先确定的路径完成。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和传统项目相比,更多地融入了学生的自主、学生的选择、无人监控的工作时间和承担的责任。

5.项目教学具有现实性,而不是学校虚构的

项目的特点就是能够给学生一种真实感。这种现实性体现在项目主题、任务、学生的角色、项目实施的环境、项目中学生的合作者、制作的产品、项目产品的受众、项目产品以及学生绩效的评价标准等。Gordon(1998)对学术挑战、模拟情景挑战和现实生活的挑战做出了分辨。项目教学中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挑战,其关注点是真实的问题,而不是模拟的问题,其解决方法有可能会得到实施。

篇9

题目: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据一项研究显示,“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听力测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学阶段,听力水平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样运用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是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1*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新课标的提出,英语听力成为陕西省高考英语的“焦点”,英语听力课也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所着力探讨的课题。“听”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快速做出反应的积极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以致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常常有先翻译后理解的心译倾向,严重影响信息的输入,导致学生可能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词或句子,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听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教学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给出的阐释不一。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但无论何种解释,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在现行条件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而听力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截取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典型的听力教学现象及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此课题确定我校高中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定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听力教学,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的目标达成度,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总结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在听力课上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

(二) 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了解目前中学听力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这些策略的长处和不足。

(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语音、语义以及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开展听力教学,并且选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实例来与以往的听力教学策略相比较,观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两个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更佳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和提升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问题。

(二)实验法:建立课题实验班,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跟踪式调查,并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

(三)比较法:比较实验班与其它班级的效果。

(四)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四、研究步骤

(一)研究时间:一年(201*.12——201*.12)

(二)研究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2——201*.03)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4——201*.09)

1、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跟踪式调查,了解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实际及听力教学现状,将本课题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际,并比较教学效果的差异。

3、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0——201*.12)

1、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

2、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

五、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孙娟,为本课题的总策划人与负责人,负责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整体指导与监督工作,开展课题实验教学活动,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申报书填写,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和理论指导,及时检查与督促课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雷静、李向力、茹静静负责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班听力课的调查,收集好教案、课件、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试卷等。开展听力教学策略的研修活动,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组其他成员:课题组成员梁晓花负责资料分析整理,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篇10

关键词:故事教学;教学策略;小学美术;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健康发展。故事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美术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扩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创造性。这也是本文重点研究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维的指导下形成的方法模式,是基于教学目标而制定、并付诸于教学实施的整体方案。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手段。

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达到良好的课程效果。因为教学并不是单方面的,除了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是教学策略有效的具体体现。可见,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2 故事教学的内涵

通俗一点讲,故事教学就是借助于故事进行美术教学。美术老师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运用故事创设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可见,故事教学主要是抓住了小学生们爱听小故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更好地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

2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分析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将故事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故事情节,让知识点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

2.1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

美术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是需要花费精力、时间去好好准备的阶段。首先,老师应该对课程的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精心编写或者选择故事,做好课堂教学的情景预设,该阶段是确定选择何种故事以及怎样进行故事教学的重要阶段。

其次,教师要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准备好自己的教学用具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具。其中,教学用具除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包括故事教学相关的布置工具,比如:头饰、音乐、挂图以及场景挂饰等。学习用具包括美术绘画工具(铅笔、油画棒等)、教材以及学习资料等。

另外,该准备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进行教案的设计,这是故事教学策略能否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后,对课程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出合理的教案。

2.2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阶段

教师希望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很重要,这就好比歌唱家定调,第一音是否定准极其重要。上好一节美术课也是如此,老师要力求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独特的故事创设情景的导入方法抓住小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进行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再配上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就能够让孩子们分散的神经一下子集中起来,并融入故事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也是有技巧的。美术教师必须准备好课堂预设,掌握课堂进展情况,避免在创设故事情节导入环节遇到突况而不能很好地应对,比如:故事的导入让小学生们兴奋过度而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课堂秩序;故事情节过于拓展而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相去甚远,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故事教学策略的导入必须以教学目标与内容为中心,并不是单纯地取悦孩子们。

2.3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

美术课程的具体讲述阶段是一堂课的主体,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知识传授与体验等各个方面。该阶段也可以采用故事教学,分为两种教学模式。其一,教师可以完全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帮助学生回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其二,故事教学策略作为讲述阶段的辅助教学手段,巧妙化解课堂突发事件。

该阶段的注意点是:美术课堂中的故事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在单纯讲故事,也不是机械式的问答,而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创作火花。教师通过造型语言、技能技巧将美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创设的故事情节有效融合,这才是重点。

2.4美术课程的最终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对于任何一堂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借助于故事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之后,应该给他们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肯定小学生们的成绩,也让他们拥有更强的自信心。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让小学生根据绘画作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创作结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同学间的互评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们在积极创作绘画后,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更喜欢自评方式。具体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该对其作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如果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可以以和蔼、平等的口气与之交流,如:“你画得真棒,老师能提一点小小的意见吗?这样你下次画得会更棒哦!”,这样的语气互动会让小学生倍感亲切,更容易接受意见。当然,坚持做好每个环节,不仅需要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需要教师有来自于内心的对孩子们的爱。

3故事教学策略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故事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随机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故事教学。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方法有教学日记、教育叙事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借鉴优秀课例等方式进行总结。

美术教学的整个环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去参与,如果学生对美术不能很好地感受,对美术造型语言没有足够的认知与训练,美术能力就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和绘画作品,可以有效反思课堂引导是否得当,绘画作品是否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等等。如果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了故事教学策略,但发现学生的最终绘画作品与故事没有关联性,或者故事重点不突出,那么就有必要思考一下,选取的故事是否得当,故事讲述的方式是否合理。如果小学生们在教师的故事创设情节引导下很好地完成绘画作品,且表现比较丰富,学习情绪较往常高涨,就很有力地说明故事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中发挥了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