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增长动力,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生产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生产条件设施化。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模式,通过兴修水利,建设防涝排灌、防雨保温、防病灭虫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生产过程机械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四)生产组织社会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资金投入渠道增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种经营主体合作和产业融合的程度将不断提高。
(五)增长方式集约化。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通过扩大农业投入,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企业化管理,来规范生产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
(六)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农业要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到实现。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伟大实践。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开始,就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突破口。
指导思想: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园区,以市场化办法经营园区,以高科技手段提升园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县为平台,市场运作”的方式,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省建设100个左右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先行区、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基地。
主要功能:一是生产经营的功能;二是成果展示的功能;三是科普宣传的功能;四是观光休闲的功能;五是技术培训的功能。
建设内容:1、按示范功效分,包括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 2、按产业功能分,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农贸物流区、展览培训区、观光休闲区。
基本要素:建设规划、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生产设施、管理机构。
年初,市委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总体部署,下发了2号文件,农历新年上班伊始就召开了“三升级”动员会,吹响了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借此机会,我把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作个解读:
1.指导思想“三个以”。第一个“以”是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我们已经享受了40年的改革红利,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的矛盾、新问题,根本出路依然在改革。当前,从农业方面而言,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的改革,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二个“以”是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市委2号文件提出了主推五大产业,涉及农业的有四大产业。我们的思路是: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肉牛产业;发挥生态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抓绿色有机农业;发挥资源优势,拓展产品功能,抓富硒农业;发挥产业优势,通过“接二连三”,抓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和休闲农业。第三个“以”是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有力有抓手和重要突破口,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基本原则“三个动”。即市场驱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原则。市场驱动主要是坚持市场“第一信号”,尊重市场法则,注重比较效益,不搞强迫命令。政府推动主要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对园区建设和四大产业予以倾斜支持。龙头带动主要是把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每个农业主导产业必须引进培育1-2个关联度高、实力强的品牌龙头企业。
3.主要目标“两区一基地”。努力把__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样板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和全国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落实到每项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建立10个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强力抓好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全市肉牛出栏达到40万头,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万亩,开发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休闲农业综合产值15亿元。
1.抓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委、政府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领导。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做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农业四大产业认证等奖补资金、农业企业用地等难题;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
2.抓基地建设。各地要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规范和引导土地流转,规划布局和重点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是在昌铜高速沿线,以铜鼓、__两个整县和万载、奉新、宜丰部分山区乡镇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在其他县市大力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在丰樟高和袁州区、明月山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重点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逐步把我市打造成全国有名的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在建基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
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积极性,通过规范流转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同时,依托我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在除铜鼓、__之外的8个县市区,发展一大批牧草种植基地和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为打造“江南第一牛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3.抓经营主体。要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农业四大产业,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抓品牌战略。鼓励扶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等工作,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注重引进国内外农产品知名品牌,嫁接我市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对引进和创建农产品著名品牌的企业,县市区政府应给予奖励。对假冒我市名优农产品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
5.抓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各地要积极开展与农业类高等院校合作,加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加快制定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建立由市、县、乡镇(街道)农技部门为主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加强对农民进行肉牛养殖、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培训,完善各环节操作技术规程,督促和指导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趋势 现状 要求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而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先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与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也是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科学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粮食增产、企业增收为核心,认真落实集团及农场各项农机管理条例,立足大种植,发展大农机,促进全程机械化、全场机械化,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机生产现状
目前,八五三农场全场6个管理区,52个作业站,耕地面积6.8万公顷,农场现有4个标准化农机装备服务中心,拥有各类农用拖拉机、收获机2071台,配套农具3256余台件,田间标准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农具场标准化建设和农机标准化检修率达100%,农机总动力25.51万千瓦。农场农机部门在全场普及、推广、应用大中型农机具,对农田标准化作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农业机械先进化程度走在了垦区前列。
三、农机发展规划
1、农机装备更新规划
(1)拟投资1200万元,在第二管理区建设标准农机装备园一座;拟投资1800万元,在第一管理区建设具有农机人员培训功能的标准化农机装备园一座。继续完善第三、四、六管理区现代化农机装备中心设施建设。
(2)拟投资500万元补贴资金购置进口旱田精密播种机10台,购置卫星导航15台。100%的旱田作物使用精密播种机播种,100%旱田卫星导航耕整地及播种作业,选配大型拖拉机旱田整地配套农具20台套,购置大豆、玉米配套中耕施肥机10台。
(3)拟配套水田筑埂机,加快老稻田改造,水田筑埂机械化程度达到85%。
2、基层农机管理规划
(1)抓好农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年度农机工作要点,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措施,坚决取缔无证驾车、黑车非驾现象,安全教育签字率达100%。
(2)抓好农机标准化常态化管理。抓好机务区标准化环境建设,机具停放有序、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做好机务区的安全管护工作,防火、防盗。
(3)做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应用工作。
(4)加强农机监理工作,加强田查路检工作,清理黑车非驾,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5)加强基层农机管理内业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档卡资料,及时做好各类活动、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的记录和机车台帐的登记工作,做到数据翔实、准确可靠。
(6)继续抓好农机队伍建设,抓好各类农机培训工作。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做好驾驶员的考前培训和上岗培训工作。
3、制定标准化管理
(1)制订《农机具保养标准化操作规程》,认真贯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抓好农机具维修保养工作,经过保养的机具都要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检修后机械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参加作业。
(2)健全奖励机制,认真落实奖励罚劣,树立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差有处罚。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给予处理。驾驶员实行定额管理,任务到班组,责任到人,作业有定额,质量有标准;搞好单车核算,做到任务有要求,消耗有定额,质量有检查,成本有核算。
(3)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机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技术、业务考核制度。驾驶员每年进行一次技术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任职、评级及各类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四、未来农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1、坚定不移地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总局、分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农机监理执法、农机培训教育、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四大职能,把关系理顺,积极认真做好农机化工作。
2、坚定不移地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思路,加快高科技含量机械的发展步伐。
(1)推动农机装备机构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转变,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
(2)由单项作业机械向复式作业机械转变;
(3)由传统型装备向高新技术装备转变;
3、坚定不移地搞好机械化服务。
(1)面向农民增收。重点做好保持劳动力稳定转移和在农机化领域内扩展就业空间,突出做好为务工农民家庭提供机械化服务,为工业化、城镇化解放、提供劳动力。
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物流;物流运输能力;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一、引言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产业,推动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发展,同时对于保障社会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物流发展则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农业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配套的现代农业物流也并没有趋于完善,从而导致现代农业的服务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1]。因此,从现代农业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物流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相关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运输总额已经达到了102.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工业生产原料以及工业商品的物流运输总额为89.2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物流占物流运输总额的87.1%。同比增长了1.6%[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阶段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当中,但是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促进了物流运输产业发展,农业物流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2015年只增长了3.2%,与工业物流增长速度相比根本无法同年而语。自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组成形式,在改革初期,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这种生产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单个农户家庭的发展已经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在传统农业时期,市场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农民只需要关注生产问题,而并不需要对市场给与高度的关注。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前进,传统农业已经逐渐转向现代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市场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就要求农民必须要直面市场变化。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机制还是以传统渠道为主,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推广获取相关的农业市场资讯,这种信息渠道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同时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依赖于过去的市场价格以及之前的经验来确定商品价格,这必然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出现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农产品的积压,这也对农业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使得许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投入到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去,最终导致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二)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代农业物流的市场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首先,目前对农业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论是设施设备还是技术都无法为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生鲜农产品运输当中,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几乎每年都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冷链运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大量的蔬菜水果在运输过程当中腐烂,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了900亿元[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在冷链运输方面则较为规范,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失只占到5%以内。从软件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都是搭载在大型C2C、B2C以及O2O网站当中,例如天猫生鲜、顺风优选等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综合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态度并不是十分热情,只是将其作为业务发展中的一个补充,并不是其核心业务,因此,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当中,并不会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新农村电商网,但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并不大,用户体验不高,用户数量也不多[4]。此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信息更新滞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因此,从总体上来讲,现阶段我国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也严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农业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对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不仅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规定了对应的运输设备与操作规范,同时还将物流运输的标准融入到政府的各个监督部门当中,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管力度。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物流配送状况来看,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首先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物流企业在进行农产品运输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许多物流企业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根本无法达标[5]。此外,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机制也并不标准,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统一性,农产品物流在运输衔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多式联运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物流运输与设施标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业物流发展提升策略
(一)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农业物流发展,多渠道入手,拓展农业物流发展渠道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农业物流在产业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业物流的重视程度,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全面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必须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物流的流入,吸引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投入到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机制。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物流企业从事农业物流运输。其次,政府部门还需要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例如,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二)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
根据工业物流的发展经验,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有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划,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由于部分农产品对于运输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是提高农业物流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第三方物流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专门以农产品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专业化的农产品运输服务,并促使其成为现代农业运输的示范者。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成立之初,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让利降费等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生产用户选择第三方物流作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新成立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其渡过发展前期的难关。最后,促进传统的农业系统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壮大第三方农业物流的实力与规模,例如,传统的农村供销社、粮食部门等都可以参与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当中。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物流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信息共享。其次,鼓励农业物流运输企业实施信息引导以及技术创新策略,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电子商务体系以及农产品消费服务体系[6]。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逐渐成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市场信息与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从而为现代农业物流企业与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实现物流运力的有效规划,同时也允许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对自己的种植计划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引导信息技术企业投入到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当中,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中的应用,在农业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当中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商品信息等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消费信息以及物流配送信息进行有效搜集与分析。
(四)加强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建构
农产品物流运输是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内容,只有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才能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向前推进,而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则是提供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成立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化管理组织,从体制上确保物流标准化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从整个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宏观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不同环节进行组织协调与标准化对接,从而确保所有环节的畅通运行[7]。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明确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避免整体计划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最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广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国在进行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在建构国内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过程当中,同时实现与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标准的有效接轨,为跨境农业物流运输与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 乌昌城市圈 现代农业 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73
Abstract Since 2004, the integration of Xinjiang Urumqi Changji area started, modern agriculture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Wu Chang City Circle, has the important leading enterpris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and an important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market concentrated 3 advantages. In order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Wu Chang city circle integration,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Urumqi Changji area,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upply side of Urumqi Changji area,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 accelerate the "Internet plu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promot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leisure tourism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tegration.
Key words Wuchang City circle;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和新兴城市发展,形成了多个区域城市圈。新疆乌昌地区于2004年启动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经过前后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目前乌昌城市圈格局。本文讨论的新疆乌昌城市圈即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和五家渠市行政区域范围。在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融合优化了农业资源的配置,将农业相对低效率的发展与二三产业高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加速了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1 新疆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优势
乌昌城市圈是新疆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聚集区域,加工制造和服务业发展在区域范围内领先,基础条件完善,具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快速发展的优势。
1.1 重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优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支柱经济力量,具有促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并促进农工商一体化的多重功能。乌昌城市圈在新疆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的优势。截至2015年,新疆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共394家,其中仅天山北坡地区即达到173家,占全区的约44%;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家,仅乌昌地区合计14家,占全区的约45%。不仅从数量上,在考虑企业产值和规模,乌昌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多个领域属于区域市场份额最大企业。
目前乌鲁木齐市范围内有北园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东宝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新疆东宝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为例,冷冻食品交易占全疆销售量的90%以上,是带动全疆、影响西北地区最大的冷冻食品集散中心。该企业以“冷库+市场”为核心平台,构建了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冷链物流、运营管理、销售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化的食品供应全产业链,2013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被列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新疆肉食供应和肉食市场调节的主要菜篮子工程单位。
昌吉州范围内有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昌吉市。以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开发区域特色农业资源的农牧业企业集团,主要产业包括高蛋白原料、饲料、畜禽养殖,在全疆各地成立了21家子公司,是自治区饲料企业联盟牵头单位。截至2013年底,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1.2 重要区域农产品专业市场集中优势
专业市场对优势农业产区的形成和发展作用重大,对现代农业商品化、市场化有直接促进作用。乌昌城市圈在新疆范围内具有重要区域农产品专业市场集中的优势。
以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毗邻重要高速公路,规划占地面积16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分为蔬菜瓜果、干果副食、冻口保鲜仓储、水产海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五大功能区功能区,总计可供超过2500个商业单位入住。市场于2013年3月投入运营,运营第一年实现年交易量209.5万吨,交易额173.18亿。市场所经营的农产品覆盖32个省市,已发展成为新疆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地。
1.3 重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中优势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具有转化农业高新科技功能。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扩散带动,会对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新疆重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乌昌城市圈较为集中。例如位于昌吉的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成立于2002年,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2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亿元,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2 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内部城市结构
在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中,乌鲁木齐、昌吉等城市呈现不同分工侧重结构。其中乌鲁木齐市是乌昌城市圈中心城市,昌吉、阜康、五家渠等城市是乌昌城市圈次中心城市。
作为乌昌城市圈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发挥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创新和服务功能。首先,在乌昌城市圈内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社会资本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乌鲁木齐汇集,使乌鲁木齐获得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不断降低,同时汇集了更多创新要素,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其次,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乌鲁木齐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和质量得到不断发展,中心城市职能不断升级和完善,进而通过市场变化引导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转变。再次,城市圈中心城市是区域对外经济的前沿,是区域外向型现代农业与世界经济联系的纽带。
作为乌昌城市圈次中心城市,昌吉、阜康、五家渠等城市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支撑点。作为乌昌城市圈次中心,昌吉等城市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功能是承接和放大中心城市服务农业的效能。首先,由于乌鲁木齐在城市圈中的生产制造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过程中,一部分加工制造业在城市圈内迁移到次中心;同时从其他地州或乌昌地区农村移向乌昌地区的部分企业选择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的次中心,使得昌吉等城市成为制造业和人口集中区域。
3 促进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速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加快乌昌地区一体化,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调整乌昌地区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和质量,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速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营造宽松市场环境,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市场发展,使产业融合在产业集群内部和产业集群之间进行。基于产业集群发生的产业融合会放大或加速市场竞争时生产要素的创造力,并鼓励专业化和投资。虽然乌昌城市圈各地建立了一些农业产业园区,但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较弱,并没有产生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为此,应按照产业集群模式打造乌昌城市圈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园区,采用产业链引资方案,完善农业产业集群前后产业链。在园区内成立农业产业集群协调组织,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集群内企业合作,打造集群信息化平台,开展跨区域、跨国业务。
3.2 加快“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结合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农业生产与相关的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一体化农业产业格局新产业链条,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带来了契机。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加速发挥互联网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将以往通过农民的经验来操作的生产过程转变为基于智能设备搜集生产数据的大数据管理生产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
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宽农产品的传播途径。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工具。例如充分利用在国内较成熟的农产品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为农产品的销售扩宽渠道。
三是借助互联网提高农村金融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创新企业,通过互联网终端的普及,解决传统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农村金融覆盖的低成本和风险控制;通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来促进乌昌城市圈现代农业产业融合。
3.3 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乌昌城市圈同时具有巨大的都市农业休闲市场和旅游资源。乌昌城市圈推进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首先要根据乌昌城市圈的自然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条件,规划郊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产业和景区布局,设计自然主题、人文主题产融结合主要类型。
其次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和经营机制。鼓励疆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于乌昌城市圈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灵活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机制。乌昌城市圈要尽早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降低准入条件和放宽市场领域,鼓励民营投资进入本地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洪银兴.都市圈内发展现代农业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中州学刊,2008(3):42-46.
[2] 蔡世忠.区域增长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4):57-61.
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LO)02-0017-05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的产业支撑条件。能否尽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深入研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支撑体系,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现代农业建设能有效推进并达到预期目标。本文以四川省这一农业大省为分析案例,对上述重要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作为一个特定和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提出的,它是按照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最新发展的一种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分析,现代农业就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对中国现实而言,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也即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现代农业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五大特征:一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构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二是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并且构成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三是先进科技广泛应甩,技术进步成为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四是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其构成和效率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五是生态环境愈益重视。注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二、四川农业的现实基础
四川是一个地处西部内陆、自然资源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悬殊的人口大省和农业人省。全省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总人口8700万,居全国第3位;耕地面积6089.6万亩,居全国第2位。由于气候、土壤地域分布的多样性,四川适合多种动植物繁衍和生长,经过两千多年的培育和筛选形成了不少独特的优质特色品种。但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有较大差距。综合而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工具由手工农具、半机械化农具和机械化农具共同组成,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上不高,手工操作仍然在农业生产中居主体地位。
二是农业动力为人力、畜力、机械力、化学力、电力等同时并存,但仍然维系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基本格局。
三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但靠天吃饭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体系还突出地存在功能不全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四是农业技术体系中包括传统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但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生产技术仍是主体,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还相对有限。
五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与科技素质还相对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均衡流动的负效应日渐显现。
六是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产品的商品率还较低,开放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仍较为突出。
从总体上看,尽管四川农业取得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进展,已经为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初始条件,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统筹城乡发展任务十分紧迫和粮食安全问题有所凸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矛盾正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由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生态负荷日趋沉重,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四川农业将主要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非均衡流动矛盾日益显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外部流失愈加严重等关键性制约因素,由此成为四川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中难以回避的严峻挑战。
三、四川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
四川农业的发展还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初始阶段,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四川农业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从四川人多地少、资源约束严峻、生态负荷较重、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出发,四川现代农业建设必须高度注重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在模式选择上必须充分体现自身特点,突出发展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模式、区域特色型现代农业模式、可持续型现代农业模式。为此,必须在加大投入力度,显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推广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六大支撑体系,确保我省现代农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一)农业财政金融与保险支撑体系
由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加之农业对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依赖较强,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一方面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动力较小,另一方面农业内部积累能力不强,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农业发展投资不足。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大投入,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因此,有必要构建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及保险体系。
1 构建高效的财政投入体系
财政支持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需要划清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在农业投入中的界限和范畴,建立政府投资的长效机制,以保证现代农业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应进一步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和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并要依法加大对农业部门基金和预算外支农资金的筹集力度,积极开拓农业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加大财政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和补贴力度,一是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物抵资、以工代赈等方式,增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二是加大财政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民购买良种、大型农机具的直接补贴力度,加速农业的科技
化、机械化和良种化水平;四是增加对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科研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2 建立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化运作为基本特征的高投入、高效益的农业,相比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农业所需的金融支持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形成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的三大主体;二是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制度,保障农业经营者和金融机构双方共同利益;三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做好政策性金融服务,发放优势特色农业开发贷款、生态环境建设贷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改革试点成果,使其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五是积极探索民间金融机构准人的政策调整试点,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组建村镇银行;六是培育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规范引导民间借贷,有效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口。
3 建设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为有效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有效支持保护现代农业发展,要尽快建立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体系,设计适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具体险种及风险防范措施。一是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经营范围,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保险业务给予适当补贴;二是支持农民规范建立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互助保险合作组织,通过财政补助、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壮大;三是创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为投资较大、有一定风险的种养业项目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二)农业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
农业科技落后、科技人才匮乏是制约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主要障碍之一,建设现代农业首先需要构建农业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
1 强化农业科技研发体系
一是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农业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为依托,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同时对全省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分类改革、分层改革和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建立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体制。省级农业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重点完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重大农业技术研发;市县级农业科研机构则在省级科研机构的指导下完成本地区农业技术配套研究,并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二是支持各类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行环境,加快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化科技研究开发体系。
2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在以政府主导的传统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益瓦解的现实背景下,必须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创新。一是进一步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二是分类整合现有农业部门的资源,对公益性机构,由财政全额供养;对中介性机构采取“养一段,扶一程”,让其逐步走上半自给道路;对经营性机构则大力扶持,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政府充分发挥引导、组织、协调作用,增强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科技带动力及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辐射功能。
3 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现代农业还必须全力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一是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造就一批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民专业技术人才,为农业科技进步培养高素质的梯队人员队伍;二是进一步培训农业中初级技术人员。加强农业技术职业教育建设工作,将职业教育建设成为四川省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的重要平台;三是加强农业科普知识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科技观念。
(三)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从本质上看,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同时就是用现代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和用现代经营方式来推进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具有一个健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四川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人手,尽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1 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
应在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重点是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实施“订单农业”,让农民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等环节带来的利润。
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要积极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来促进和规范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一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和组织作用,使之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推广农业技术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有效组织载体;二是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开展产品营销和加工的运行模式,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经济实体,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主体。
(四)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必然依靠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有效提高。农业信息如何进村人户、如何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仍是四川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目前四川省农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必须把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 逐步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覆盖全省所有县并延伸到大多数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以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基础,构建农产品质量预警体系和农业市场风险分析体系。
2 重视农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本土化开发
充分重视农业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建设和开发,建立计算机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具有更强的服务功能。同时,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必须重视本土化开发工作,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平台自主开发,有效地提升本地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能力和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3 建设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
培养一批具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农业技术人员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在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能有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是以农业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为基础,通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引导等途径,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投人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
人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基础支撑体系。四川省这方面还十分薄弱,同样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尽快突破的一个重要领域。
1 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一是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标准清理和修订力度,解决标准陈旧、技术指标落后、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二是要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现行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对标准实施动态管理;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四是要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
2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整合优势,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区域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市场(企业、基地)速测点为补充”、分工明确、定位清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建立健全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上下贯通、有效运行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能力和水平。
3 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一是规范认证行为,严格标识管理,构建完善的名牌农产品的培育、认定和质量跟踪机制;二是建立以产品认证为重点,产品认证与体系认证相结合的认证体系;三是加强对认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认证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
(六)现代农业市场支撑体系
加快发展我省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培育农业市场体系。在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支撑,必须构筑农业市场体系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和联动的格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产业拉动作用。农业市场体系的建设必须进行重大创新,不能沿袭以政府为主的传统模式,而是要运用政策有效引导和启动社会资本进入,坚持企业主导,业主经营,探索全新的农业市场体系发展模式。
1 兴建农村集贸市场
农村集贸市场以向农民提供农畜产品收售服务为主,为广大农民提供十分重要的产品交易平台,能够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满足农民日常的消费和销售需求。应当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大力兴建中小型农村集贸市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仍然较为突出的“买难”和“卖难”问题,消除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中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2 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业市场化支撑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商品集散、价格发现、信息传递等功能。应当依托全省各地的特色资源和区域优势,建设符合四川省情、布局合理、辐射力强、信息灵敏、功能齐全、交易方式先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全省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网络。
3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
在全省农村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村现代物流业,在城乡之间搭建起资金、物资、信息畅通传递的桥梁。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业态,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物流网络,促进农村流通设施的升级和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四、四川建设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
(一)因地制宜。选择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四川幅员辽阔、区域类型多样、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现代农业发展不能实行“一刀切”,采取统一模式。从四川实际出发,应当因地制宜地重点选择四种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是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从总体上看,四川农业资源严重短缺,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资源与农业粗放经营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农业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因而建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模式成为四川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积极发展“精准农业”、“无土栽培农业”、“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走一条高度注重资源节约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是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模式。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应在加强农业实用人才培训,显著提高农民技术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畜牧、水产等劳动密集型农业,在较大程度缓解四川人多地少矛盾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业的效益水平。
三是区域特色型现代农业模式。四川自然条件的区域性、垂直性、过渡性分布特征,为全省发展区域特色型现代农业提供了多样化条件。应当根据各地的资源、技术和地理地貌等特点,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优势资源的比较和筛选,发展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重点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注重提高农业的整体功能与综合效益,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和产业带,通过突出产业特色的方式发挥区域优势。
四是可持续型现代农业模式。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尽快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应当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确化,实行精耕细作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广泛应用立体种植技术、作物固氮技术以及利用生物链防治病虫害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显著提高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四川人地矛盾尖锐,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以保证农村内部稳定为基本前提,必须防止出现农村土地过度兼并倾向,避免在外部条件不具备时贸然将大量农民变成“无地农民”。在经济发达的成都平原区,应规范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在确保农民自愿和充分参与基础上合理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集中。通过土地向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的方式,稳步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同步积极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在二三产业就业,从根本上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在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区和山区,由于区位和资源条件的限制,短期内不具备龙头企业进入进行农业开发的条件,因而必须避免使用行政手段强制推动土地集中,应当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以土地人股、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土地经营,克服小农户低效经营土地的弱点,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更适宜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
(三)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农业区域布局
四川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的资源禀赋客观地决定了主要农产品只能自求平衡,很难与其他资源相对丰富省区在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增长方面一争高下。因此,四川在农业发展中必须十分注重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四川的现代农业应当是以优势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四川农业的结构调整也应是以优势特色农业为主线的结构调整。一是要制定并实施四川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分区重点建设优质粮油、畜产品、果蔬、中药材、林竹和茶叶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六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应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进
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优势特色农业的连片分布,规模发展,通过推进基地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培育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以此为基础不断延伸加工环节,扩大市场份额,进而提高四川现代农业的效益水平;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道路,在全省每个县逐步培植起1~2个真正具有产业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以其为产业主体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农工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构建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四川实际出发,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突破:第一,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点和连接城乡产业的链条,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实施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第二,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布局县域范围,与城市工业形成梯次分布,依靠靠近农产品原料产地的优势,既有效增强产业竞争力,又充分发挥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第三,培育有知名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和补贴力度,着力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
(五)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后续管理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四川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跨越的过程中,如何持续有效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出现疏于管理、日久失修的问题,必须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注重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经营,务必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一是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分类,对于受益面较窄的准公共产品,按照“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将产权界定到个人,鼓励农户直接参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理过程;二是通过村民公选的民主方式,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管理小组。管理小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的方式,化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间产生的纠纷;三是政府相关部门为项目后续管理提供指导和服务。要改变以往政府只管投资建设,不管经营管理的弊病,相关部门应当负责指导和协助农村社区构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后续管理机制。
篇6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 建设 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
近年来,随着港闸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用地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农业收入所占全区GDP的比例越来越小。然而农业对于城乡建设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积极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下,南通市制订并了《南通市港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港闸区建设为“品质新城”和“四优强区”,同时奠定南通“两大转型”排头兵新形象。要切实的加强港闸区都市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应深刻了解港闸区目前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现状,从而采取形影的对策实现港闸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概述
都市型现代农业,即在城乡边界靠近都市的区域,能够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健康的农副产品,并营造出优美、和谐生态环境的集约化、多功能化农业。2010年底,港闸区开始实施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即用3到5年时间,实施全省单体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致力于打造36000多亩精品设施园艺种植、优质稻米种植和农贸科技综合服务三个功能区,全面建成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通过产业布局规划、招商引资政策等措施,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招来了台湾、上海、浙江等地区的100多名农业投资者前来咨询洽谈。截至目前,港闸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随着港闸区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强农业发展不容忽视。而当今形势下,农业的发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性农业,而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和社会为一体具有多重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但对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港闸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港闸区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二、关于加强港闸都市现代化农业建设与发展的
由上文所述,新形势下农业的发展必然向着具有生产、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此如何实现港闸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成为焦点问题。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1.积极坚持以预期规划、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为建设、发展原则
建设、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应从城市和农业两方面抓起,本着以服务城市发展需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趋势与城市功能相符为切入点,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1.1预期规划
任何工程及事物的建设与发展,都应积极进行预期的规划工作,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都市型现代农业,从其文字表面即可知,此种新型农业是建设在城市圈内的,与其他产业的建设、发展不同,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因此做好预期的规划工作可有效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相反,未经规划的农业发展模式,势必将对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有效的将都市型现代农业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功能之中,明确规划农田保护区、绿化自然保护区及农业生态功能区等农业项目,并确保现代农业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促进城市和农业的共同发展。
1.2政府引导
在港闸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中,政府应给与规划和招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通常政府负责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以通过科学决策和政策引导,实现港闸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快速发展。
1.3市场推动
市场推动主要依靠发挥市场社会作用而实现的,即市场充分发挥对农业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要达到市场对新型农业的最大推动作用,就应按着相关市场经济规律,丰富农业发展的多元化方法与途径。
2.加强对土地的结构调整,以优化农业结构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运作、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不同,因此需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方法来实现。传统农业的通常以规模较小的家庭个体为单位,而当今形势下,此种农业运作模式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规划、调整和高新技术的推广,为此加强对土地的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对于新型农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要实现土地结构的调整,就要做好土地的流转工作,对于此应加大对农民承包权和收益权的维护工作,从农民切身最根本利益出发。此外经时间证实,调整并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效、增收和提高农业经济素质和效益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农业土地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优化产业内部有的品种结构,实现由传统的数量型农业向当今质量型农业的转变,以实现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3.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关键性因素
3.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及农业化和商业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因此积极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具有重要作用。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模式,针对于不同地区、城市有所不同,对于港闸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主张以生态休闲、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其规模在200亩~500亩最佳。
3.2坚持科技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思想是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工作、争取项目支持,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大先进农业设施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先行条件。
3.3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增高是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业产业化水平是通过农业增长方式、专业性合作组织及壮大龙头企业等方式来提高的,为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3.4切实加强农业的法制建设
良好的法制建设,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加强农业法制建设能够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依法治农,首先应做到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其次依法做好动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最后加大对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另外还应加强对农用机械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稳步、有序发展。
总而言之,对于港闸区来讲,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港闸区政府各个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切实的做好土地调整、政府引导及市场推动等相关工作,以促进港闸区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佚名.全力推进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日报.2012年05月.
[2]佚名.江苏港闸区快速推进现代化农业项目.南通农业信息网.2011年05月.
篇7
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我国农业尤其重要,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程度,我国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意识到如今形势的紧迫性,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经济支持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依然得不到政府的重视,将给我国发展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其他方面经济的发展一旦少了农业的支持,也必将出现大的问题。所以,加强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增加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
农产品也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必然受到市场的影响,所以农业生产与经营也将受到市场活动的调配,方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农民到底应该种些什么、养些什么也必将由市场决定,绝不是农民与政府脑门一热就决定的。但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迟缓,农民不能得到足够的有效信息的支持,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生产策略。而且,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完全不顾市场发展趋势,造成了粮食生产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农民却得不到十足的利益,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负担。
1.2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政府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并没有制定出一个稳定的投入计划,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有很大的随机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对于农业发展支持不到位,造成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还是上世纪修建完成的,这些基础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
1.3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依然劳动力过剩,城乡户籍差异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进入城市,破坏了正常的劳动力流动秩序。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市场,受制于户籍制度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农村人口也很难享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权利,进一步影响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2.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2.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科技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农业创新体制的建设,设立国家级的农业创新基地以及地域性农业创新示范单位。企业也要增大对于创新型农业发展的投入,国家要加大对于创新型农业生产单位的支持。加大对于高科技农业的研发力度,实施现代农业高科技项目,争取尽快地获得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重大农业生产成果。针对我国目前农业生产需求,加大对于优良农作物以及禽畜良种的推广,积极进行动植物疾病的防治,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政府要加大对于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对于农业科研的经济支持力度。
2.2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调整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要以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高产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力推广绿色农业,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加大农业主导产业比重。增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增大对畜牧业的补贴力度,推广科学的生产方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优良畜牧业试点单位建设。加大对动植物疫情的预防,增大基础建设,完善对突发疫情的应急机制,构建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养殖,推广优良品种的养殖力度,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产品出口贸易,提高我国农业对于国际市场变化的调整能力。
2.3加大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受国际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目前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困难重重。按照国家相关文件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生产规划,加大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实行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适当调整目前的粮食直补标准,增大对农资综合的补贴力度,实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实行综合性补贴制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调整农业生产,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准则,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金融体制,确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放弃地域思想,开展跨区域、多要素、多形式的资源共享,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
2.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现代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加快基础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增大这些对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增加农业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改善目前的农业生产条件,还要配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通信水平,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机械化水平高、信息化范围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同时,发展现代化农业也要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大招商引资,引导国外投资商多关注我国农业发展,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坚决打击环境污染的行为,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
结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势在必行。 .
篇8
【关键词】攀枝花;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策措施
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是古“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1965年建市,辖三区两县,面积7440平方千米,总人口121.99万,其中城市人口75.19万。2012年1月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获得农业部批准,这标志着我市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笔者通过分析我市农牧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如何加快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思路、对策和措施。
1 攀枝花市农牧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滞后。
(2)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3)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够。一些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被弱化或撤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少,科技推广力量薄弱;现代农业中的新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我市的科研机构在一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方面研究不够等。
(5)特色农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方面存在单打独拼、各自为阵的现象。六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攀枝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转变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我市特色农业的发展;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以效益为目标,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
3 加快攀枝花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大力配合和协作,细化分工,强化责任,进一步创新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机制和体制,组建运转高效、推进有序、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业推进机构,切实为我市现代农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制定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各种优惠政策,促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除国家、省上安排的各类项目和资金重点向示范区倾斜外,在金融、土地、税收、产业等政策方面,也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强我市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3.3 科学编制规划,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综合考虑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的农业功能区划、流域生态类型、环境承载能力、生产技术条件、优势农产品集中度、产业链内在联系及市场等因素的前提下,突出我市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茶叶等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在示范区建设的规模上,应根据我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点布局,点、面结合的方式,科学编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规划。
3.4 创新发展机制,转变发展思路
进一步统筹协调各方参与主体,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既符合本地区特点又顺应发展规律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在生产模式、经营方式、土地流转、合作社培育、利益联结、社会化服务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要始终坚持以发展方式转变和机制体制创新促进制度完善。推进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与农民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农户”、“专合组织+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畅通流转渠道,创新流转模式,积极推进示范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设施化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化水平、设施农业和良繁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6 加强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进一步加强对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科技创新,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深化“市校”、“市院”合作机制,形成科研、推广、生产“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农业发展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各种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田间学校、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科技“三下乡”等措施,大力培养有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转化,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示范区的农业,促进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对示范区建设的贡献率。
3.7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我市农村发展活力,使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快完善我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机制体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3.8 强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我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一是积极培育、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二是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利益联结、组织、服务和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畅通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专”的品牌意识,在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同时,加大对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品牌。
3.9 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起步阶段,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既不照搬照抄,又不失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制定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文彦.浅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J].河北农业科技,2006(07)
[2]聂文彦.浅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J].河北农业科技,2006(07)
[3]聂平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J].农村发展论丛,2000(Z2)
篇9
一、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创新
1.盈利模式创新。在我国现有银行业,利息差是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在五大国有银行中,利息差占银行总利润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这一比例有的甚至高达90%。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息差在商业银行利润中的占比通常只有50~60%,来自中间业务的利润则都在20%以上。努力拓展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各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拓展中间业务,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是农村合作银行重要创新。
农村合作银行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品牌、网络、网点、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根据期货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需求,加快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处理好基金、证券、保险行业的发展导致的金融脱媒现象带来的挑战,切实保障中间业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合作银行还可以根据国家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积极开展中间业务联动,即在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间实现联动,着力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例如为政策性银行开办金融债券代销买卖和委托贷款业务;对保险、基金、证券及期货机构开展资产托管、资金清算、产品代销等业务。
2.金融产品创新。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因而,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该紧紧抓住农户的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按照银行业务来分,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围绕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来展开。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多元化的情况,农村合作银行可以在资产业务方面拓展新的贷款品种,以适应乡镇企业、农民等不同类型客户不同的贷款需求。农村合作银行应该意识到小额信贷广阔的市场和较大的盈利空间,要把小额农贷当作农村合作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合作银行可以尝试建立贷款超市,推出建房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助学贷款、消费贷款、经商贷款、农机具贷款等全新的贷款产品,解决农村贷款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
在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农村合作银行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丰富存款业务的类型,开办医疗保险储蓄、养老储蓄、婚嫁储蓄、子女教育储蓄等新业务。农村合作银行要特别注重在农副产品收购季节和春节前后的揽储工作。
在中间业务方面,农村合作银行要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逐步扩大委托、、信息咨询等风险较低的中间业务市场,在业务上,农村合作银行应积极与当地其他部门联合,努力扩大代收电话费、水电费、养老金、代缴税款、保险的范围,争取为信用社的社员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3.金融服务创新。第一,改进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服务方式,强化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服务功能,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发挥农村合作银行对市场动态及经济运行状况信息灵通、反映灵敏的优势,积极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咨询。拓宽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渠道,通过开通漫游汇款、网上银行等功能,改善农村金融网点少、服务不全的问题。第二,建立服务于三农的资金结算系统。以县级信用联社为中心,建立同城信用社清算网络,调剂县内各信用社的资金缺口。尽快建立省级农村合作银行资金结算系统,并逐步建立全国联行资金结算系统,这样可以实现异地存取、网络兑汇、快速兑汇等功能。
4.信贷结构创新。过去农村合作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为小额信贷,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这种小额信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农村合作银行应及时创新信贷结构,在发放传统小额信贷的基础上,拓宽信贷支农的业务范畴,加强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农村合作银行应根据龙头企业的分布及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分布,加强对现代农业项目的筛选和甄别,重点支持以农副产品加工、畜牧饲养和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营业务产品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有特色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二、农村合作银行金融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
用
1.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是影响农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介质。农村合作银行的金融创新一方面加速了货币储蓄替代农民实物储蓄的过程,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农村的储蓄主体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有了更多的选择,因而提高了农村的储蓄率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这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所需要的资本。
篇10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措施;对策;江苏句容
中图分类号 F303.3;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80-02
近年来,句容市充分发挥丰富的丘陵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等综合优势,坚持走差别化、特色化、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实现产业集中、项目集聚、经营集约[1-4],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建设采取的措施
1.1 产业向园区集聚
2011年全市规划建设十大农业产业园区,句容市(白兔)应时鲜果产业园区于2010年7月被认定为江苏省级园区;句容市天王有机农业农业产业园区于2011年7月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动态监测。句容市新天地现代种业产业园区、句容市华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句容市后白现代草业产业园、句容市天王苗木产业园、句容市郭庄应时鲜果产业园、句容市东方紫现代果业园区、句容市茅山观光农业产业园于2011年12月被认定为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植了应时鲜果、苗木草坪等二大产业集群,果业面积发展到5 733.33 hm2,其中葡萄3 066.67 hm2,水果年产量7.2万t,其中葡萄产量5.2万t。苗木面积发展到5 466.67 hm2,年产优质苗木4 000万株。创建了白兔镇应时鲜果产业集中区、茅山镇葡萄产业集中区、后白镇花木草产业集中区和天王镇苗木产业集中区。2010年句容市被认定为江苏省特色产业基地、茅山镇丁庄村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村,2012年,天王镇、后白镇又被认定为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镇,茅管会天乐村、茅山镇丁家边村被认定为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1.2 市场向园区集聚
加强农产品产地物流中心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流通、便于检测、适度集中”的原则,把市场建在规模化产业园区。2010年以来先后争取省级标准化园区示范园项目、镇江市重点农业项目资金240万元,支持新建了华甸农产品物流中心、天王唐陵苗木市场、丁庄老方葡萄市场等3个产地专业市场;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门资金80万元,用于举办葡萄节。通过一系列营销推介活动,向都市推出句容农业“三大名片”,即:有机农业名片、观光农业名片、应时鲜果名片。2012年10月天王唐陵苗木市场、丁庄老方葡萄市场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1.3 科技进向园集聚
围绕现代农业和“一园一品”对园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以及开拓市场,增收致富的本领。2011年组织农业技术骨干200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形基层领导、农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人员在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了短期集中培训,2012年又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2 000户参加市场营销培训,农民2万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种植业主导品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多熟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果全园套袋及设施栽培技术等主推技术。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方式,建立了专家教授、推广人员、乡土人才“三结合”式讲师团队伍和科技研发队伍。
1.4 标准进向园区集聚
以园区为载体,先后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基地2个,省级标准化基地3个。有3个农产品品牌成为江苏省级品牌,32个农产品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园区生产的能力和实力迅速提升。每年从园区中推出30个农产品产销质量信得过合作社、基地、企业,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档案记录、包装标识、产品质量等监管,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提升园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1.5 组织向园区集聚
园区建设的主要功能是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近几年来,以园区为核心,句容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逾100家。创建了8个省级“五好”,4个省级“四有”,14个镇江市“四有”或“五好”专业合作社,并组建了白兔应时鲜果、镇江万山红遍、茅山镇春腾葡萄等3个专业合作联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开发的主体,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有机整体。
1.6 资金向园区集聚
强化资金和项目整合,彰显了丘陵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特色。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工流通业。2011年,十大园区共引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入6.62亿元。“三资”进入不仅带来了发展资金,还带来了新技术、新信息、新的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东方紫酒业、华甸农产品、唐陵苗木市场等一批“三资”项目的落户,为解决当地农产品出路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开发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以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为苗木、草莓、葡萄、草坪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水泥路、砂石路1 155 km,机耕桥106座,电路58.2 km,电站36座,衬砌渠道240 km,涵闸1 139座,农田配套建筑物1.2万座以上,林网133.33 hm2。整合现代农业项目资金扶持设施农业。2010年以来,先后利用省高效农业、镇江市重点项目共计47个,重点扶持发展了钢架大棚281.8 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56 hm2。
1.7 政策向园区集聚
2011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对创成句容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镇江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创成国家级、省级、镇江市级、句容市级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100万元;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句容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在各大商场、超市开设专柜,在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播出本地农产品推介广告的,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置高炮广告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均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5万元。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单位,一次性奖励1万~5万元。对当年获得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行政村,奖励5万元。当年全市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句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新增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家。全市新增注册商标共111个,新增产品质量认证22个单位60个产品,获得江苏省、市名牌农产品共18家(其中省级2家),2012年共兑付奖励资金521万元。
2 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对策
2.1 打造句容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立足丘陵特点、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把提高丘陵地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优质、生态、安全、高效作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张庙茶场省级茶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省级草莓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力争新建1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公共平台(有机农业、葡萄、彩色苗木),特色农业的科技创新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2.2 打造句容现代种业产业集群
全市重点打造5个种业创新基地,依托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技术和白兔镇、茅山镇产业基地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的葡萄、草莓种苗繁育中心;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中江种业、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建设省内一流的水稻种繁育基地;依托瑞繁农艺有限公司技术和产业基础,建设省内一流蔬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绿苑公司、江苏新天地农业园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省内一流的彩色苗木(乡土树种)等良种繁育基地;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种猪场,建设省内一流的三元杂交猪等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通过3~5年的建设,使句容市成为江苏最大的现代种业产业基地。
2.3 打造句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把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作为培植龙头企业的重要抓手,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2012年规模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力争突破9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0。把同步推进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升十大农业园区建设档次。把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新亮点,加快省级出口花卉蔬菜种子示范基地建设,争创江苏句容台湾农业合作示范区,增强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广华甸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对接、与院校对接、与企业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模式,推广茅宝葛业有限公司进入高端视频、参与高端活动的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推广茅山人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上销售模式。力争在四大产业集中区实现农工贸全面发展,产、加、销立体经营,彰显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3 参考文献
[1] 张廷海.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述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8-9,34.
[2] 贺义敏,宋立英,吴利生.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大同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