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投资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货投资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在诸多的教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根据黄甫全教授提出的教学方法层次构成分类模式,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而模拟投资教学在诸多的教法中其综合性更强,在原理性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了技术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目前还没有哪种教学方法同时涉及到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模拟投资教学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根据多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首选模拟投资教学法。
1.2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教学的效果更好
模拟投资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其运用于《证券投资分析》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把《证券投资分析》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了一体,能够将证券市场基本分析方法和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实际情况有效结合了起来,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是由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所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和策略,能够体会到证券市场的喜悦和辛酸,加深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模拟投资教学法的特点
2.1真实性
证券模拟投资使用的是真实的证券投资软件,提供股市、期市的实时行情,包含沪深股市实时行情、港股行情、全球股市走势、权证、基金行情、期货行情、外汇行情、债券行情、黄金行情等,学生是在真实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交易,让学生进行的是真实模拟投资综合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证券投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们在跨证券、期货、外汇和股指期货市场的模拟投资环境下,充分融合课堂上财经理论与交易实践经验,为未来在金融领域的事业发展铺垫专业基础。
2.2趣味性
模拟投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投资者的角色,在模拟投资中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投资技能,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跃和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此外,证券的行情软件上有股民学校、博客、论股堂和网上客户论坛等,在观盘时,可以与其他的投资者在网上进行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实现参与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交流投资经验、分享投资成果。
2.3实用性
学生在证券模拟投资中所运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如OX图、移动平均线MACD、相对强弱指数(RSI)、腾落指数(ADL)、涨跌比率(ADR)、超买超卖线(OBOS)OBV线、随机指数(KD线)、乖离率(BIAS)、动向指数(DMI)、心理线(PSY)、人气指标动量指标(MTM)、震荡量指标(OSC)、威廉指数(%R)、成交量比率(VR)、均量线抛物线转向(SAR)、逆势操作系统、成交笔数指数点成交值宝塔线逆时钟曲线等)和证券投资理论(如K线理论、波浪理论和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等),在实际真实操盘中也同样实用。
2.4综合性
在模拟投资教学中,其综合性主要是体现在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术分析的各方面。首先是理论知识,模拟投资教学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财政学》和《财务管理》、《税法I》、《税法II》、《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理财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对这些课程的综合应用的基础上。比如,在对公司的分析中,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会运用到《会计学》、《财务管理》、《高等数学》和《微积分》等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在投资中可能还会运用到一些专业学科的知识,比如,重庆啤酒的“乙型肝炎疫苗”事件,这支被乙肝疫苗概念捧至近400亿市值的股票,在重庆啤酒披露乙肝疫苗数据结果之后,出现连续9跌停,使很多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其次是在投资技术分析方面,需要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数理统计等知识,对证券投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分析。在运用证券投资的组合管理理论进行组合投资时,经常涉及到资本资产定价的分析、套利定价分析和证券组合的业绩评估等方面,这就需要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最后,证券投资的交易实际操作中,涉及到数学、金融、财政、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扩展其知识面,培养其综合、全面地使用各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涉及范围广泛,综合理论运用程度比较高。
3模拟投资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目前在大部分的高职学校使用模拟投资教学法
教学时,大部分是以股票和期货的模拟投资为主,最多的是股票模拟投资,缺少黄金现货、外汇等一些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模拟投资,不利于学生风险意识的培养。另外,期货的模拟投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套期保值的投资理念,不利于提高学生归避风险的技能培养。解决办法:套期保值是以规避现货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通常是企业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由于套期保值时间跨度长,期货与现货市场变化莫测,对于学生来说操作难度很大,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操作,只能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3.2模拟投资教学法自身的缺陷:
模拟与实际的差距。模拟投资不是真实的投资,学生在教学中的全心投入有限,影响教学效果。在模拟投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无法全心投入,这部分的学生女生占了大部分,这些学生一般情况下,过多的只注重操盘,忽视操盘前的投资分析,买卖有价证券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完成任务,资金账户的盈亏根本不放在心上,所以对于这些学生的训练和锻炼没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还有,模拟投资使用的软件和真实软件也有差距,模拟投资使用的软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会出现系统风险,不能够及时买卖股票。另外,由于是模拟投资,所以教师过多的注重技术分析、基本分析和投资技巧,而忽视投资风险的分析。
3.3模拟投资与真实投资的心理差距。
在模拟投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状况一般来说主要有:非真实感、无风险性安全感、新鲜感和沉浸感;而在真实投资表现出的心理状况一般是:紧张感、严肃感和真实感等。在模拟投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使学生在进行模拟投资时的心理状态和其在真实投资时的心理状态相接近,接近程度越高,学生掌握投资技能的效果越好,所花费的时间也越少。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模拟投资时是否能真正完全进入投资角色心理而不是进入虚拟的投资环境,需要注重模拟投资教学所引起的心理反应。要随着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心理趋近的程度不断地进行修正教学策略和训练指导,努力缩小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的心理差距,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负责、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模拟投资教学。在模拟投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分析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的心理状态,监控和检测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两种状态中的心理状态是否相近,如果心理状态趋近,说明模拟投资教学达到了目的,反之,就需要分析心理差距的影响因素,然后再对模拟投资教学进行调整和完善。
3.4教学时间与学生操盘时间的矛盾。
学生上课的时间是从早上8:00到12:00,下午2:30至6:30,而股市的开盘的时间是早上9:30到11:30,下午是13:00到15:00,学生只有1:00至2:30的时间操盘,观盘时间有限。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课程的时间安排在上午3、4节课,上课的时间是10:00~12:00;下午可以提前到1:00观盘和操盘,将课程安排在下午1-2节课,上课时间是2:30~4:20左右,这样可以协调教学时间与学生操盘时间的矛盾。
3.5学校硬件和软件的不足。
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中使用模拟投资教学法需要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需要仿真的电子实验室,该电子实验室具有先进的证券模拟实验软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联结我国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实用和真实的投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实时交易进行模拟投资,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建立仿真的电子实验室并有质量保证的硬件和先进证券交易软件是进行模拟投资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可是目前很多的院校由于经费的问题,难建立健全的仿真电子实验室。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抽出一定的教学时间,带学生到证券公司的投资大厅,让学生真实体会真实的投资环境。
4结束语
篇2
摘要:目前证券投资实脸成为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在当前证券投资实验中仍存在若干问题,如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脸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论文结尾处提出了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证券投资分析;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正从规模和数量的发展向规范化和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成为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活动体现着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因而,课程活动作为先于教学活动的预设育人方案的规划,对于教学的正常运行有先导作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于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1 职业技术院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1.1 课程内容稍显呆板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太适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导学生。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1.2 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院校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1.3 实习实训环节需要加强
我国目前很多院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院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院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网络教学资源亟待开发。
2 职业技术院校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
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文、音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工具,再结合现实的证券市场案例加以讲解,既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成为参与其中的一份子。例如,在每节课刚开始,让学生来介绍证券市场最近的行情动态,最新发生的事件以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由教师作出点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太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及时掌握市场的各种讯息很重要,因此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交流,既能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能锻炼其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2 改革相关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
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同时,编写并选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材。
2.3 明确实训任务,落实实训成果
实训课程的开展应根据每次需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及其难易程度由长短不同的课时组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目标。根据前文分析的工作任务,基本上是由软件操作、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K线分析、形态分析、常用指标、综合实战任务模块组成。历经四个环节完成一个任务模块,八个任务模块组成一个实训体系,真正落实通过实训来让学生掌握工作技能的目的。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模拟证券投资交易大赛,让学生在赛中学,以赛代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2.4 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模拟炒股及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手段。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5 丰富考核方式,动态考查能力
对于该课程的理论考核,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投资分析科目的重点为纲,鼓励学生以证代考,对于那些通过了该科目从业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于其参加理论考试。另外,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期末总评中应占有一席之地,要动态地考查学生在实训环节中的综合表现。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达到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正视现存的一些问题,并积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尚运生.关于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 于志武.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8)
[3] 沈雪达.对证券投资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
篇4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实践教学;《证券投资分析》课程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型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原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鉴于模拟教学法所具有的这种特点,在《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立综合模拟实验室
在教学中设置模拟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等机构,模拟主要是证券投资业务流程。通过设立模拟实验室,学生可以真实地充当上述模拟机构中的任一角色。设立模拟上市公司,学生可以参与股票发行及其上市的一系列过程,如公司股票发行前的准备、发行的过程以及最后的上市交易,学生可以参与制定上市公司的章程、相关的制度以及模拟证券发行的过程,从而较为熟练地掌握证券市场中的专用术语,如“IPO、路演、股东大会、分红配股、资产重组、破净、破发”等。设立模拟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了解整个证券业务交易与结算流程,明确证券交易中的开户、委托、竞价、清算、交割、过户等流程和具体操作。
(二)利用模拟软件进行证券投资模拟交易
证券投资模拟交易采用学校提供的专用模拟仿真软件,该软件可以提供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实时行情价格走势,包括沪市以及深市的实时行情的推送以及全球股市的走势、基金以及期货的行情等。通过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盘水平,帮助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技巧和方法,便于学生在不同的证券市场进行模拟交易,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以股票市场为例,阐述学生利用模拟交易软件的具体过程。根据课程的安排,教师统一规定一个时间段(一般为1-2个月),让学生在这个规定的时间段里进行股票模拟操作,模拟操作结束后根据个人账户中的总资产、收益率等确定模拟交易的最终成绩。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通过学校提供的专业模拟软件进行模拟交易,考虑到用户上网方式的多样性,学校提供的软件要能够满足多平台运行的要求,同时要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便于学生进行跨系统和跨平台的操作。其次,学生要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进行模拟股票交易平台的注册,注册成功后,系统给每个用户提供10万元的虚拟资金进行模拟操作。学生在实际的股票交易时间段内进行交易,模拟系统自动记录模拟者的交易记录,核算交易成本、持仓数量、股票市值、浮动盈亏比例等内容。学生通过模拟平台进行选股及其买卖的时候,要写出投资分析报告,对股票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从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方面进行。基本面分析包括相关个股的背景资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展望、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一个成熟的证券投资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指标很多,比较经典的有移动平均线MACD、相对强弱指数(RSI)等指标和一系列证券投资理论。由于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有关证券投资的技术面分析种类也非常多,同时新的方法和技术指标也在不断涌现,加之现在的股票交易软件均支持自己编制指标,导致技术分析种类非常繁杂。对于技术指标的应用,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模拟操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零风险的真实股票交易,使学生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股票市场的关注,激发学生对证券投资知识的兴趣,并将课堂中所学到的基本面、技术面分析知识应用于投资实践中,切实加强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到证券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设立模拟证券公司可以较为直观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流程,但同时也要加强同证券公司的联系。学校可以与证券公司联合建立校外“证券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参观和相关岗位的实习。学生在证券公司进行实习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开户、委托、买卖、清算等一系列市场交易行为以及证券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熟悉证券公司的运作机制,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同时通过和股票交易大厅中股民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融入股票投资中去。
二、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运用注意的问题
(一)缩小虚拟与现实的差距
由于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中的资金是虚拟的,学生在运用虚拟资金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常常会忽视投资的风险和成本,在操作中随机性强,同时多进行满仓操作,风险加大。对于模拟炒股来说,要控制模拟资金的规模,过于庞大的虚拟资金会直接影响现实中股票价格的走势,使得模拟操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成果。同时,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态度,认识到模拟炒股就是在一个没有风险和压力的环境下检验自己的选股策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努力缩小模拟和真实之间的差距。建议学生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小规模的实盘操作,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体会模拟与实战的区别,尽可能减少投资的盲目性,进而减少损失。
(二)不能完全以盈亏评定学生成绩
股市变幻莫测,难以准确地加以预测,市场上的各种因素都会对股票市场的行情走势产生影响。股市中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投资结果,短短几个月的模拟交易成绩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可以说,模拟炒股的成绩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这就要求评定学生成绩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结合其他方面的表现加以综合评定。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便于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促进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的创新,如采取权重系数不同的平时形成性考评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三)教师要及时跟进指导
模拟炒股持续时间比较长,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操作结果进行点评,将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模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指定不同的小组,由小组推举一个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模拟炒股成绩,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成绩进行排名和点评,这样不仅会使得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加浓厚,而且可以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加以纠正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投资分析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四)用实践指导理论教学
由于股票市场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有些理论还没有学习到而在实践中就已经发生了。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可以考虑打破教学常规,用市场指导理论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先体会市场的各个环节,回过头来再学习理论知识,而不应该教条地一味只根据授课计划安排教学。同时,还可以考虑以市场行情特点来安排教学。模拟投资教学法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是在教学效果方面,都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继续进行分析与探索,弥补其不足,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
作者:张建江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证券期货;实训环境;平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经纪和投资顾问业务,直接服务于广大投资者。随着我国证券与期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对所获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宽泛的与投资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更要有将这些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满足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对证券与期货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方针,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质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高职高专证券与期货专业特点和实训内容,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依托,探索一种途径或者方法,将原先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以该平台为基础,建立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一、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现状
通过调查国内几所高等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我们发现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软硬件实训实施虽然都较为完善,能开展包括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业务在内的专业实训项目,但普遍存在实训项目系统性整合不足的问题,使得专业实训实施还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训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实训项目分散,缺乏整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方面稍显不足。随着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使得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掌握综合职业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证券与期货专业的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等实训课程彼此独立,各实训项目之间没有建立相关性链接,这些都不利于发挥实训设施整体性效果,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第二,开放式、互动式的实训教学模式还没有建立。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实时性,因为我国证券交易或期货交易都是在某个设定的时间段,不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就无法进行模拟实际交易情景的实训项目。这使得整个专业的实训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此外,投资较大的软件资源并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只能在上实训课时在实训室使用,业余时间无法操作,且缺乏教与学的互动性。
二、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目标
按照培养符合证券与期货市场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如下目标:
(一)实时性
实时性是证券与期货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我国证券和期货交易所每天只能在规定的交易时间内进行交易,瞬息万变的证券与期货市场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实时处置交易的能力,因此,高质量的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能满足学生的实时交易需求,能采用交易所实时的行情和交易信息,并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仿真实训项目。
(二)开放性
对于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课堂实训还远远不能熟练掌握社会对其所要求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课后自我实践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此要求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该具备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实训的形式是开放的,即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实训平台,进行相关的实训项目操作;实训的内容是开放的,即相关实训项目的要求、步骤、所需资料等都公开,便于学生正确操作。
(三)互动性
证券与期货专业大多数同投资有关的实训项目都是实时完成的,学生要根据金融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指导,因此,证券与期货专业的实训环境具备良好的互动手段和互动平台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综合性
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包括股票分析与交易技能、期货分析与交易技能、基金分析与交易技能、债券分析与交易技能等。这些技能并不是彼此孤立的,本质上是互相关联的,是属于投资技能的一部分。因此,证券与期货专业实训环境应该是综合性的,集成式的,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可以实现所有的核心技能实训,并且在各技能之间建立关联性,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综合的投资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训效果。
三、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
根据目前各院校证券与期货专业已有的实训实施,遵循专业实训环境应达到的目标,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可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
证券与期货专业在进行模拟交易实训或投资分析实训项目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经济数据、浏览相关的财经网站及投资分析网站。因此,实训平台应能整合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及教师实训指导,另一方面实训平台应具备将实训相关的重要数据与信息进行后台备份,这样日积月累逐渐会形成适合专业教学且使用方便的庞大数据信息流,有利于提高实训效率。
(二)现有软硬件资源的整合
要想建立一个综合实训平台,必需对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列出本专业开设的实训项目所对应的软硬件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为了节约成本,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设备,如对于实训软件来说,可以通过开发少量的接口软件就可以将原先的软件资源利用起来。
(三)综合实训环境的建立
将证券与期货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包含若干个实训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由若干个具体实训项目组成,并利用校园网,将上述任务集成在一个网络界面上,从而实现单界面下可进入所有实训项目。此外,在相关联的实训任务及实训项目之间建立相互链接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四)开放式环境的建立
上述综合实训环境建立后,将所有具体的实训项目的全套资料和实训流程在网上公布,学生可按流程自行操作。同时,利用互联网,建立开放式的实训环境,学生无论在实训室还是在课余,都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登陆实训平台进行操作。
(五)互动式实训环境的建立
依托校园网和互联网,学生在实训中可随时请求指导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也可利用实训平台随时了解学生实训情况并进行指导,达到教与学互动的目的,教研室也可利用平台掌握各年级学生整体实训情况来改进教学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证券与期货专业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开设的一个新兴专业,实践教学是证券与期货专业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的教学对增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的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体现了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摒除了传统实训模式的弊端,对于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水平,培养适应证券与期货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该平台的主要特色如下:一是改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职业技能。本研究设计建立的综合实训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将分散的实训项目集成在一起,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实训环境,且在各相关的实训任务及实训项目之间建立了相互链接关系,能有效培养学生掌握综合职业技能。二是实现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登陆综合实训平台,完成实训操作,并可得到老师的指导,此外教研室、教师及学生都可通过综合实训平台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综合实训平台建成后,一般可容纳专业全部学生同时在线操作,全体专业教师可同时登录平台实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待该平台运行成熟后,可以逐步将学校中其他与投资有关的专业的实训项目移植到本平台,形成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赋予专业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形成一个可供全校学生使用的校内投资实训环境。
在此基础上,将该平台对外开放。由于本平全基于互联网建设而成,因此非常便于外界使用,使得实训平台的推广具有可行性,且推广的流程简单、便捷。 完善自身的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全新的理念下做好证券与期货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构建,做好长远发展的准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科技进步”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金融与证券;教育;应用
一、金融学科的发展与金融人才培养
金融理论是随着经济、金融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金融活动主要围绕货币和货币运动,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1952年马可维茨的博士论文《投资组合》发表为标志,现代金融学起源了,从此,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开始偏向微观层次、资本市场,研究方法也更加技术化。
受国外金融学科发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学科也基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经济学院模式”,即金融学科设在经济学院,这种模式特别关注金融理论和宏观问题,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作为最重要的课程来开设;另一种是“商学院模式”,即金融学专业设在商学院中,这种模式特别关注金融领域的实践问题或微观问题,金融学作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金融与公司管理的相结合,资本市场、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期货期权等课程成为最重要的课程。尽管如此,微观金融学仍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与国际学界存在差距最大的领域,国内各高校普遍存在微观金融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宏微观课程比例严重失衡,使金融应用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档。
在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在财经大类、财政金融小类目录中,与金融学相关的专业有13个,包括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与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证券与期货等。
二、当前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对照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培养目标的确定决定着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努力方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与证券专业教育在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过多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该专业的毕业生难以符合市场对应用型人才要求。
(二)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
金融与证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集中体现在专业定位方面,这是该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着金融与证券专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金融学(本科)被定义为“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属于经济学,大多设在经济学科门类下。传统的金融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内容包括:货币本质、信用形式、银行职能、利息和货币流通等,其实是以货币和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核心是货币问题,这是我国金融学学科领域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也一直是金融学专用的正统名称。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内容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制度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凸现,以金融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证券投资学,也成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国家教委对我国金融学科目录进行调整,将原来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以及“保险学”合并,统称为“金融学”。目前,金融学科大的专业方向,比较普遍采用按行业分工的方式,设置为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这种专业方向的设置方式,既因专业口径偏窄而滞后于目前金融业务范围自由化的趋势,也因方向设置过于专业化而不利于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总体仍倾向于间接融资领域。
受本科教育的影响,金融与证券专业设在经济学科门类下,在课程设置上,偏向理论教学。
(三)师资队伍建设亟须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近年来,高职高专金融与证券师资队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梯队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尚不尽合理,难以适应新金融教育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许多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接受的是传统金融教育,知识结构侧重于宏观金融理论和定性分析方法。虽然这些教师也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但面对当前金融与证券专业教育教学微观化和研究方法定量化的趋势难以适应。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代金融实务,尤其是能够胜任微观金融实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明显不足。
三、根据金融与证券行业需求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思路
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证券投资领域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合企作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与银行、证券公司、股份公司紧密联系的优势,使教学与金融与证券投资实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基本金融知识,证券发行、承销、上市、交易和投资分析知识,相关法律知识,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包括证券投资、期权期货投资实际操作能力、项目投资分析评价及监管能力、企业资本运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取得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并举”的要求。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针对性”;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专业设置要体现“职业性”。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敬业、创新精神,适应证券及相关行业对大量从事于基础性、程序化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要求,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合理规划和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证券金融行业的工作环境,掌握证券经纪岗位、投资理财岗位、投资分析岗位、发行承销岗位、证券会计管理岗位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零距离就业的真实情境并为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和学生就业提供双向选择机会。同时满足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教学案例收集、专业技能研发等需要,提高教师投资银行综合业务实践技能水平。
2.建立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可采取顶岗实践、国内高水平高校学习培训、证券市场热点探讨与国内交流、证券公司实践和学历提高等模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高学术造诣的专业教师理论指导和高业务技能水平的实践教师的指导,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3.建立符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按照金融与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培养金融与证券投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大资本市场案例在教学内容中的教学篇幅,满足投资银行证券发行师、证券交易员、证券基金经理人、期货交易员、客户经理、证券分析师等岗位的人才需要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迎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C].广东白云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研讨论文汇编》.
[2]李海.金融工程案例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8).
[3]张方.关于金融学案例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09(12).
篇7
投资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技术面分析、基本面分析、Top Down分析、Bottom Up分析等,交易策略的选择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知道未来的“趋势”,是上涨趋势或下跌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策略和资金配置。基本分析中的GDP、CPI、利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等景气信号,都是属于落后指标,在实际投资上都不是用来判断多空转折点,运用基本分析资料来判断市场多空,有几个问题难以克服:一是政府机构或投资银行,对于公布经济数据及研究报告内容,常常一修再修,过于信任信息,引用错误信息,用于判断市场,难免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二是虽然由正确的数据推出合理的结论,但是市场已经反映过度了。三是期价基本面与国际经济趋势不同,期价无法反映其基本面。不管是基本分析,或是技术分析,没有哪一种工具是百分百可以完全适用的,所以许多研究的重点在于找出特定环境下适用的指标,以提高交易胜率。而这些因素更不可能永恒不变。因此,给投资人一条鱼,不如给他钓竿,更不如教他怎么自己造钓竿。
二、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现资理论主要区分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领域,近年来研究偏向于技术分析居多,但事实上两者各有其优劣,但在不同时机各有其适合发挥的空间,如同投资大师索罗斯把景气与股价比喻为老人与狗,虽然终究价格与景气最终会抵达相同的地方,但也代表是常会有被高估和被低估的现象。总之基本分析是我们用来衡量投资期价内含价值的方法,而技术分析却常是我们用来决定买卖时机的方法。因此,两者各有其研究价值。
(1)基本分析:是指投资分析人员根据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对决定投资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公司销售和财务状况,评估投资价值,判断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以下一个前提条件之下,即任何金融资产的“真实”(或“内在”)价值等于这项资产所有者的所有预期收益流量的现值。基本分析的架构可分为三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分析,产业分析及公司分析,总体经济分析又可以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利率、汇率、货币供给额来做研究。
(2)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通过图表型态解析(Chart analysis),或计量化技术指标(Technical index)的买卖信号,分析过去及现在价格变化的走势,以推演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Trend),但不予深入探讨其变动的理由。图表型态解析的技术分析,是运用股价变化走势所构成的各种图形,以推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及由趋势线所画出的支撑线、阻力线、W底、M头等价格型态,皆属于此种技术指标。技术分析是以统计学为工具,发展出一些可以帮助投资人,以较客观及科学化的市场信息,通过明确的数值及机械化的买卖信号来研判买卖时机,寻找能预测出期市买卖点及超买超卖现象的指标。因此,技术分析的目的,在决定买卖时机。技术分析在以交易资料侦测市场供需变化,掌握套利机会并借此获取超额报酬。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如下:一是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以形成趋势型态变动。二是历史将会一再地重演,投资人可利用过去价格的变动资料或趋势,预测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也就是贪婪与恐惧(或害怕)是影响投资人的主要情绪。实务上,技术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图表型态及计量化指标分析。
三、研究设计与结论分析
本研究运用移动平均线和VIX指数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期货市场上的农产品、能源化工和金属三大类期货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区间为金融危机之后的2008年11月至2014年7月。
(1)VIX指数:VIX(Volatility Index),又称之为波动率指数,此指数的编列起源来自于1987年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后,美国政府为了稳定股市且保护投资人,纽约证交所因而衍生出断路器的规则,也就是说当美股市场波动过于剧烈,此刻将采用人为方式停止任何的交易活动,以此降低市场波动率,VIX指数编列的方式主要以S&P500指数选择权权利金价格反推所得的隐含波动率,并利用插补法的方式将买卖权以及近远月份等波动率编制而成,由于隐含波动率主要反映市场投资人对于未来指数波动的预期,这也意味着当VIX指数越高时,表示投资人预期未来指数波动将加剧。反之,当VIX指数走低,这也表示投资人预期未来指数波动将趋缓,指数也将陷入狭幅盘势格局,VIX也因而不仅代表着市场多数人对于未来指数波动的看法,更可清楚透露市场预期心理的变化情形。因此,又称之为投资人恐慌指标。
篇8
1.1经济风险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天然橡胶价格的主要因素,影响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经济因素包括许多方面,笔者主要介绍库存、进出口及汇率变动等。(1)库存。目前,国内天然橡胶进口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下游主要产品轮胎产量的增长速度,导致国内形成大量的库存,从而影响了天然橡胶的正常价格。国内橡胶库存包括现货和期货库存两种。现货库存集中在农垦仓库、青岛保税区仓库、贸易商库存,这些库存数据是不公开的,可以称为隐性库存。其中保税区的库存由一些资讯网站不定期公布,保税区库存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国内近期进口数量及需求方面的信息,是分析期货价格不可或缺的因素。期货库存集中在上海期货交易所认可的交割仓库当中,每周都会有数据,称之为显性库存。上期所库存周报中,将显性库存以期货库存和注册仓单两种形式公布,是分析胶价的重要依据(见图1)。(2)进出口。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的进出口贸易对于期货价格的作用是由天然橡胶供应国和使用国博弈的结果,为数不多的几个天然橡胶主生产国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主导了全球天然橡胶的供应,而美国、日本等天胶的消费大国由于国内不种植天胶,所以需求都要依靠进口完成,由此也产生了对于天胶期货和现货价格强大的支撑作用。作为全球第二大天胶进口国家,我国对于天胶的消费需求也直接影响着国际胶价的走势和波动。(3)汇率变动。汇率影响的主要是不同国家期货市场之间的交易,而目前全球各大交易所都是相关联的。而且,近几年全球经济局势不稳定,汇率变动频繁,对天然橡胶价格,尤其是进出口业务都有一定的影响。资料和数据显示,通过相关性分析,日元对美元汇率与TOCOM天然橡胶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因此,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对进口天然橡胶的成本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引起国内橡胶价格的变化。
1.2政治风险因素
政治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国及进口国对天然橡胶的进出口政策,国际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等,这些因素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影响一般是即时的,而且是长期的。对天然橡胶期货市场影响较大的政策干预主要表现在:(1)主产国对于橡胶价格的干预。主产国对于橡胶价格的干预,主要手段是橡胶减产计划,限制橡胶出口、规定最低出口价格等措施。一旦天胶现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价格持续走低之时,各国政府大多会出台干预政策。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作为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国,于2002年成立了天然橡胶地区销售联盟。该联盟统一实施了一系列对天然橡胶的限产保价措施。其中尤其在2009年前后,橡胶价格屡屡受挫暴跌,这种干预政策对于橡胶现货和期货的价格的稳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2)关税政策调整。关税的调整一般通过本国天然橡胶进出口成本的变化,继而对供需和价格引起变化。比如中国从2010年1月1日起,烟片胶进口关税调降至20%或1600元/t择低收取;进口标胶关税税率为20%或2000元/t择低收取;天然胶乳进口暂定税率为10%或720元/t。而泰国2011年10月1日起上调天然橡胶出口关税,如果FOB价格低于40泰铢/kg,出口关税为0.9泰铢/kg,如果高于100泰铢/kg,则关税上调至5泰铢/kg。显然灌水的调整增加了天然橡胶的出口成本。(3)产业政策的调整。汽车工业是橡胶的主要消费领域。汽车工业对于橡胶的需求,直接影响天然橡胶现货和期货的价格。中国在2009-2010年为了抑制经济危机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实行的车市刺激政策,包括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细则,令我国汽车产业在经济危机中产销同比增幅达48.30%、46.15%(2009年)和32.44%、32.37%(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受到旺盛的刚性需求的持续增长不断的向上攀跃,在缔造全世界汽车工业奇迹的同时,也为我国轮胎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对于天胶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1.3自然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对天然橡胶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应环节,从而影响天胶期货市场。天然橡胶来源于天然橡胶树,既然是一种植物,其生长情况一定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影响天然橡胶价格波动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季节因素。每年割胶都在一定的季节进行,当处于割胶季节时,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当处于停割季节时,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其次,是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主要是指一些灾难性天气情况的出现影响期货价格。其次是病虫害因素。橡胶树上多发的红根病、白粉病、炭疽病都会影响天胶产量及价格。
2套利交易的宏观风险因素分析
2.1开平仓风险
开平仓风险是天然橡胶跨期套利风险投资交易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型。在进行套利风险投资交易时,交易者注意的是不同月份或者不同市场的期货合约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如果期货的价格的变动方向与当初的预测相一致,交易者即可从两合约价格间的关系变动中获利。其主要有两个风险因素构成:一是投资者错误估计了均衡价差范围。二是期货合约价差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偏离均衡价差范围。
2.2比价稳定性及市场风险
比价稳定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天然橡胶的跨市套利过程当中。天然橡胶的跨市套利是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东京商品交易所各自的天然橡胶寻求套利的风险投资机会。考察均衡比价是根据一系列经济社会及行业情况(如关税、汇率、贸易配额等)后综合分析的客观结论,一旦其中的条件发生改变,比价关系的稳定性就会带来波动甚至破坏。而天然橡胶跨市套利的市场风险是指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上海期货市场或者东京商品期货市场行情发生剧烈变化例如单边行情持续扩大,套利合约价格波动剧烈,期货交易所在化解危机,处理异常行情带来的高度风险时,就会将盈利头寸第一时间平仓,而亏损头寸却单边。由此形成的风险称之为市场风险。
2.3信用及政策风险
信用和政策风险也是进行跨市套利交易中存在的风险类型。中国国内法令严禁未经允许的境外期货交易。现今多数企业和个人风险投资者只能通过各种变通途径寻找投资公司等机构进行外盘操作。但因为缺乏有效监管,这种操作方法存在诸多的信用风险。比如委托机构境外开设账户会造成风险投资资金的安全隐患等等。天然橡胶跨市套利的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因为调整橡胶相关商品进出口政策、对关税和其他税收政策进行大幅变动时,导致天然橡胶跨市套利的均衡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从而影响套利的成功实现。
2.4增值税风险
增值税风险是进行天然橡胶期现套利时需要考虑的成本风险。依据交易规则,正向期现套利交易者是期货市场的卖方,假如进入交割程序,必须向买方提供增值税发票,而这部分税款应当列入交易成本。因为期货市场上最终成交价是依据最后一个月的结算价来计算的,所以增值税就成为持有成本计算中唯一不可控的因素。假如在天然橡胶期现套利时期,天然橡胶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则会极大地提高天然橡胶现货的结算价,从而使套利者需要支付更高的增值税额,从而造成收益的缩水甚至亏损。
3天胶期货风险投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进行动态数据观测,反馈期货市场信息
天然橡胶作为我国期货市场中的传统投资型合约品种,其价格波动受到来自全球多领域的因素的影响,又由于期货保证金交易的独特属性,当经济环境不稳造成的期货价格剧烈波动时,其投资风险就随之加剧,期货经纪公司应对期货市场相关的领域进行动态的实时数据观测和信息收集,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期货交易软件的信息平台对投资者予以告知,使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走势作出合理预期并采取相应操作。
3.2设置风险投资顾问,完善期货交易咨询
期货经纪公司应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分析团队,对不同品种的商品期货应有专业人士针对不同的风险投资方式进行相关风险评估的研究,并完善自身的期货交易咨询体系,最大程度保证客户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性,降低投资风险。在客户进行天然橡胶等相关品种的风险投资交易时,可开通咨询热线,一方面为需求客户对市场基本面行情和期货价格波动情况予以分析指导,另一方面可根据客户的交易资金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给出止盈平仓或者止损平仓的建议指令。
3.3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有效结合
由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系紧密,应在投资决策时随时关注现货价格实时动态,通过分析天然橡胶的供求情况以及上所述影响因素,来有效预测和判断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基本趋势。在对基本面进行宏观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技术分析,通过考察具体的技术指标,结合相关的投资模型,通过实时数据得出开仓和平仓的时机指令,当与基本面的分析趋势相一致时,将有效的降低天然橡胶期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4观测历史各期收益,每年末追加保证金
篇9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期货公司 套期保值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企业竞争能力思想的提出,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在这本书里,斯密提出了企业内部分工决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思想。斯密认为,分工意味着某些企业专门从事某一行业、某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从而能形成比别的企业更强的能力。随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认为企业之间内部能力的差异与企业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而企业内部能力源于企业内部职能分工中的知识积累。
1933年,罗宾逊夫人与张伯仑提出了“产品差别”的概念。这一概念认为,每个生产者的产品由于在价格、品质、商标、包装、商店的位置、经营方式、服务态度、信誉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产生一定的差别,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包括产品价格的竞争,还包括其他方面差异性的竞争。他们认为,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产品之间的差别可视为企业之间的差别。有差异才有竞争的可能,“企业异质”不仅是竞争力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是竞争力问题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竞争力就是研究企业之间的差异。有了罗宾逊夫人与张伯仑的“企业异质”思想之后,有关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才真正得以展开。
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普拉哈拉德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尔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被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形成的标志。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他们把核心能力当作一组相互关联的技术、知识、能力的集合体,认为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知识管理的倡导者巴顿(Barton)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认为仅仅强调核心能力“独一无二”、“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无助于人们理解这种能力,而应该把核心能力定义为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从四方面加以衡量:一是组织成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企业的专有技术和员工掌握学习科学技术的能力;二是企业技术系统之中的知识,即组织成员知识的系统合成,如工艺流程、数据库和产品设计规则等;三是管理系统,企业管理制度影响员工创造知识、学习知识的途径和热情;四是价值系统,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实际上贯穿以上三个方面,这些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继承性又与核心能力的继承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巴顿指出,“核心能力的优势之一在于其独特的继承性,这意味着不易为将来的竞争对手所模仿”。
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是珍贵的)、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难以替代(没有战略等价物)的标准时,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套期保值理论的演变
在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套期保值的理论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演变的过程。迄今为止,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套期保值理论:即,传统套期保值理论、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和现代套期保值理论,本文将就这三种理论分别展开分析。
(一)传统套期保值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和希克斯(Hicks) 最早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套期保值理论进行了论述。他们认为,期货交易中的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而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由于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基本相同因素影响,两种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在期货合约到期时,套利行为将使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趋于一致,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市场的利润来弥补另外一个市场的损失。传统套期保值理论认为,套期保值者的目的不在于从期货交易中获取利润,而是要回避现货价格的波动风险。
(二)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
投资者一旦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则面临的不再是基础资产绝对价格变动的风险,而是面临基差风险(basis risk)。在任何交易日,基差等于现货价格减去远期合约价格。由于基差的存在,投资者在期货市场的获利不一定能完全弥补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为克服基差风险,美国人沃肯(Working)于1960年提出了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该理论是指买卖双方通过协商,由套期保值者确定协议基差的幅度和确定选择期货价格的期限,由现货市场的交易者在这个时期内选择某日的商品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在所确定的计价基础上加上协议基差得到双方交易现货商品的协议价格,双方以协议价格交割现货,而不考虑现货市场上该商品在交割时的实际价格。基差交易的实质,是套期保值者通过基差交易,将套期保值者面临的基差风险通过协议基差的方式转移给现货交易中的对手,套期保值者通过基差交易可以达到完全的盈利或保值的目的。沃肯强调套期保值的核心不在于能否消除价格风险,而在于能否通过寻找基差方面的变化或预期基差的变化来谋取利润。
(三)现代套期保值理论
约翰逊(Johnson)和艾丁斯顿(Ederington)最早提出用马克维茨(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来解释套期保值。他们认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必须计算合适的套期保值比率(hedge ratios),即计算为每单位现货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期货合约数量。具体方法是选择使套期保值头寸净利润的方差最小的合约数量,以使收益风险最小化或者效用函数最大化。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的比率是可以选择的,最优套期保值的比率取决于套期保值的交易目的以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而在传统套期保值交易中,套期保值的比率恒等于1。
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套期保值的涵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在期货市场建立一个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而是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作为一个组合投资,在风险最小化或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考虑现货市场头寸与期货市场头寸比例的优化问题。因而,进行高水准的套期保值往往需要事先制定详尽的方案步骤,在实施中还要适时调整,提高所需要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基于现代套期保值理论的我国期货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普拉哈拉德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哈默尔教授的观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并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
当前我国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和培训服务,还不允许开展期货自营、期货资产管理、设立期货基金等项业务。就经纪业务而言,期货公司实质上起到交易通道的作用,即把客户的买卖指令通过计算机交易系统传输到交易所。提供交易通道,是期货公司最基础的服务。该种服务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于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营业网点的数量、营业部装修的档次等硬件条件。期货公司采用更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增加营业网点数量、改善营业部的室内环境和条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公司的竞争力。
期货交易手续费高低,是客户在选择期货公司时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手续费价格战略,也成为我国期货公司惯用的方法。但是,长期的低价恶性竞争已经使期货公司出现交易量增长的同时手续费收入却下降的局面。现在期货行业的手续费已经降低到无可再低的地步。所以,从上述情况来看,如果只靠降低手续费,则不能形成期货公司的核心优势。
期货行业是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很高的行业,投资者需要的不仅是交易通道服务。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是为了回避现货商品价格波动风险或获取投机利润,因此手续费高低也不是投资者的核心考虑所在。现今的投资者往往对高水准并且个性化的信息提供、投资咨询、培训指导、套期保值方案设计、风险管理等服务有强烈的需求。
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进行期货交易需要的信息量庞大而繁杂。不论是个人投资者、企业客户,还是在期货公司开户的私募或公募基金,都可能需要期货公司及时有效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并迅速传递给他们。初入市的投资者,一个新品种上市时,投资者也需要期货公司提供高水准、专业化的咨询和培训。
现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早已不再简单地在期货市场建立一个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而是要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作为一个组合投资,在风险最小化或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要考虑现货市场头寸与期货市场头寸比例的优化问题。现货生产和贸易企业因为缺乏专业的期货知识和期货人才,往往需要期货公司为其事先制定详尽的套期保值方案步骤,在实施中还要适时调整,在套期保值结束后要对该期货公司的方案设计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取得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估,以决定是继续合作还是改换其它期货公司。
因此,一个期货公司的竞争力虽然体现在研发能力、服务能力、营销能力、技术水平、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但是,竞争力的核心应该是期货公司的研发能力,即通过为客户提供高水准、专业化的套期保值方案设计、投资咨询、培训指导等项服务,为客户带来增值回报的能力。基于此,国内很多大型期货公司已经成立了期货研究院,比如中期研究院、永安期货研究院、中大期货研究院等。这些期货研究院专门负责品种走势研究和套期保值方案设计,并定期向各类投资者寄发研究报告或期刊。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徐飞.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黄.期货套期保值决策模型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7)
4.[美]弗兰克・K・赖利.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5.巴曙松.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选择.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6(5)
6.易远宏.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特区经济,2009(3)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投资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规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投资学》是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证券市场瞬息万变,为培养能适应金融行业相关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生源相对较差
高职院校生源的现状和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纯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尽管一些老师学识渊博、科研能力很强,但因为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其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就业困难,生源不尽如人意。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1.《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投资学理论的掌握离不开实践,如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经济的、行业和区域的,还包括公司层面的;涉及政治、经济、自然灾害和投资者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仅仅靠教师的课堂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接受和掌握。就当前情况看,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实验室,部分学校也没有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检查的摆设;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投资学》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教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等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两者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理论课和实践课分离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模拟交易相结合,可以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国内高职院校实训室大多比较紧张,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课和实训课分离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不良结果是,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缺乏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践过程中,投资学的理论体系不清楚,不利于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投资学》的教学中,还是采取“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当然,也有一些学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课件通常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展示,对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也仅限于纯粹记忆性投资技巧的灌输。由此,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积极性不高;不能对基本理论进行独立思考;不能对投资技巧产生感性认识;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五)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
学生是否对一门课程感兴趣,适合他们特点的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场上关于高职高专的《投资学》教材并不多,并且这些教材大都是本科教材的浓缩版;而本科的《投资学》教材很多也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二、改革《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
《投资学》课程的特点包括:应用性强、创新性强、综合性强和动态性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同时应符合高职高专“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金融实验室要能够开展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外汇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期货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及保险实务模拟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同时还能收集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的股票指数、上市公司基本财务数据、政府债券、期货、汇率、利率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能让师生使用数值分析、仿真操作等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突出实用导向,科学编制教材
教学改革,教材先行。《投资学》教材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实用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教材的编写应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应用项目为导向。对企业经常发生的投资业务以掌握基础理论为前提,结合知识性和拓展性,突出实用性。对较深的投资理论,为方便学生学习,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通过大量的投资案例和大量的图形资料进行实战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系统的讲授《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授课内容,避免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的重复和交叉。在备课时必须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成果、最新知识以及金融市场上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时的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2.案例教学
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投资案例。在此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认真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主要通过对各种媒体中推荐的股票和学生模拟交易的股票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授课效果。
3.模拟交易
证券投资模拟交易是指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各种分析软件,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模拟分析和判断,对《投资学》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实际验证,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通常安排四大实验:证券资讯阅读分析、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证券模拟交易。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进行投资的实战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投资技巧。
4.实践教学
鉴于《投资学》课程的特点,《投资学》教学应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加强实验室教学的同时,通过与证券投资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应当与当地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定期的邀请金融行业的专家、投资分析师来学校作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深化教学效果;定期安排学生参加证券模拟交易比赛,激发学习的热情。
5.远程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更先进,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效果更显著。通过浏览财经网站,学生不仅能了解国民经济、国际收支、就业等宏观经济数据,而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股票、债券、基金、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最新前沿资讯。笔者在《投资学》教学过程中,还经常要求全班同学都加入一个QQ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股票行情和分享投资经验与心得。
(四)变革考试形式,完善评分标准
本课程考核改革形式为“理论+实训+平时”三部分。理论部分为课程的基本理论考试部分;实训部分为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和实验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和上课表现。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其中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和上课表现各占总评成绩的10%,理论考核成绩占40%,实训成绩占30%。
三、结语
《投资学》教学应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加强实验室教学的同时,通过与证券投资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
高职院校《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实施。教学改革包括实验室建设、教材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适应市场发展和行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2]陈建忠.“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8)
[3]韩凤永.《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