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连锁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连锁经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并且有很多国外物流行业进驻我国,让我国物流市场逐渐缩小。在这种环境中,我国物流企业想要在保住现有的市场,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是最佳的经营选择。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不但可以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在物流行业中的适用性,也可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在市场中得到更好发展。
一、物流行业连锁经营绩效评价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所谓连锁经营,就是在企业内部设立统一领导机构,并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多个企业经营网点,并在各个区域内开展相似业务。在建立过程中,核心企业作为总部或者是总公司,而分散至区域内的公司作为企业分部。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和管理中,基本上都是利用这种发展模式,来实现市场的最大化,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采用专业化、统一化的经营模式,来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二)理论发展
企业通过实施连锁经营,可以让企业效益得到提高,而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可以引入绩效评价理念,来验证连锁经营模式对企业效益提升的实际作用。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中,学术界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观点。比如说国外的很多学者提出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订单完成周期,而且在订单完成率和支付性能等方便得到很好保障。在1997年,国外学者Lee建立了一个物流管理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在该体系中包括以下几个评价指标:存货周转率、订单执行率、总订单的循环周期以及退货率等。在物流行业连锁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中,虽然我国走在了研究之路的后方,但其发展速度却比较惊人。2010年,我国学者全春光将绩效管理评价模式运用到了国内二十几家上市物流公司中,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造成我国物流行业整体绩效不高的原因就是规模无效率。虽然我国成功的将这种评价体运用到了物流行业中,但却无法总结出影响绩效评价的具体因素,因此,本文采用BSC绩效管理评价和DEA交叉对抗理论来建立物流企业连锁经营中的绩效管理评价模型,介绍了两种评价模式的优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1]。
二、基于BSC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BSC的概念
所谓BSC,全称是BalanceScoreCard,是一种平衡计分卡,它是根据物流企业连锁发展中,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系统衡量,之后再根据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战略绩效建立评价体系,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对企业财务运作指标、客户满意度以及内部运营服务绩效等指标进行评判和总结。在BSC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站在企业经营者和顾客两种角度去考虑,对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机型综合评定,最终对连锁物流企业实施全方位评测和考量,实现对绩效的准确评价。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对于连锁物流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来说,主要是为了衡量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企业整体财产影响,通过BSC,可以将企业整体盈利情况进行分解,确保评价工作简单、准确进行。在分解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绩效分为生存、成功和价值三方面的增长,从而最终确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在物流企业连锁经营过程中,由于流动资产较大,所以在生存指标的确定中,常以企业应急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为主,以净利润和平均资产来确定成功指标,以市场份额和增长率来确定其价值指标,通过上述指标的量化和确定,平衡计分卡可以识别出企业连锁发展中业务服务流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这对连锁企业未来发展和管理中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客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物流连锁企业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客户绩效评价的作用就是将外部客户效益达到最大化的过程,以此来实现与外部客户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并对绩效实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客户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确定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客户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最终实现客户数量的增加。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评价指标的确定,一般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保持和获得率,客户满意度等,这对于物流连锁企业来说,有利于市场份额的保持和绩效最终评定,通过这些评价指标的确定,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是否完善,这也是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的重要发展战略。
(四)内部运营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对于内部运营指标来说,能够反映出物流企业在连锁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有效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成本竞争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进行管理绩效评价,成本竞争力可以通过物流成本指数来确定,资源配置效率可以通过物流信息传输能力以及网络化管理普及率等数据统计来进行最终确定。综上所述,通过BSC平衡记分卡,来构建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系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效率,并在连锁经营中建立各分部的快捷相应机制,使企业整体管理更加顺畅。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反映出连锁经营对绩效的影响,而且在建立过程中并不复杂,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还是能体现出一定局限性,因此,该种绩效评价模式适用于连锁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可以为其长期业绩增长做出巨大贡献[2]。
三、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
(一)交叉对抗绩效评价的含义
所谓交叉对抗绩效评价,就是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让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对多个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多组与评价有关的权重指标,从而得出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的多个评测单元整体效率值。换句话说,交叉绩效评价方式就是通过每一个相同类型的输入单元的最优权重法对每一个输出决策进行计算,并保证其计算效率得到最大化发展,为最终评价结果提供数据基础。这种评价方式含义可以通过关系式进行明确表示:(1)该式中的Xj和Yj分表代表第j个投入量和第j个产出量。aT和bT代表优化条件下每个评测标准的最高权重值,而dM表示在经过多个最优化处理之后的评价效率值。一般评测单元的数目用DMUP(p=1,2...n)来表示。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有效计算出MDUp的最优权重值,然后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每个决策单元的最优权重值对物流行业连锁经营绩效进行有效评价,从而评价最终形成直观的矩阵,这种矩阵被称为交叉评价的最终结果。当然,想要得到dM最终的评价决策值,就要首先计算出DMU的最优决策值,也就是评价矩阵中的两条对角线交叉数值,得到最优数值之后,便可以对所有非对角线上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交叉评价[3]。
(二)构建DEA交叉对抗模型
在交叉模型建立过程中,由于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数据较多,会导致在计算过程中aT和bT的计算结果并不唯一,最终影响到dM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取最佳数值代入法,并在DMUP最佳数值确定之后,将其它决策单元的优化程度进行降低,以保持dM结果的准确性。在构建EDA交叉对抗模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自我评价标准进行合理假设,在假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不可因为盲目设定造成最终结果产生误差。第二,要根据自我最优评价标准降低其它决策单元的效果值。要想实现上述两个方面,可以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要根据构建好的交叉模型,对DMUP和dM具体数值进行计算,也就是自我评价数值的计算。第二步,建立起DMUj的线形评价模型,其中j代表的决策单元个数,并利用模型和相关公式,来对aT和bT的最终准确结果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2)第三步,将(2)式的计算结果带入(1)式的中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交叉对抗矩阵。第四步,在对抗矩阵对角线之中,其数值所代表的最终含义指的就是自我评价元素,通过自我评价元素和其它评价元素进行对比,在经过相关计算得出DMUP最终数值,对于此计算结果来说,数值越大就越能证明评价结果越优化,决策的效果也就越佳,反之,则评价效果相反。第五步,为了保持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将自我评价抛开,而将其它评价数值进行计算,求出其平均数,利用这个平均数值计算出矩阵的平均数,如果矩阵的平均数值越小,则说明评价结果越优化。
四、实例印证和分析
(一)数据的测量过程
从整体物流行业发展总结来看,物流行业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显示出较为粗放的特性,在运行过程中也很少有人进行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工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总结了我国各大物流行业的运行数据,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八家企业详细研究,包括职工工资情况、实际运营盈利情况、总资产等,并通过统计学理论的应用,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由于数据分析和处理难度较大,但还要保证数据具有较高准确性,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让研究过程中的计算更加准确与方便[4]。
(二)计算最终分析
通过计算,相关工作人员得到了具体的计算结果。当评测单元的具体数值达到1时,就难以让评价工作继续进行,原因就是不同的评测单元具有不同特点,如果数值为1,就会使这些不同点无法显示出来,因此在评价计算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通过交叉对抗模型对评测单元进行具体评价,有利于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的有效评价,也可以将传统评价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另外,通过这种较差对抗模型分析,突出了管理绩效对企业发展的具体作用,也证明了管理绩效可以对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发展优势。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环境的不同,对企业管理方式也起着一定影响,因此,在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应该将这一影响因素合理考虑在其中,确保绩效评价更加准确。综上所述,通过利用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可以让物流企业管理者清楚了解到连锁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有效提高了管理者的主观能动程度,更反映出了企业连锁经营的管理水平,从而最终确定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为企业连锁发展提供向导。
五、总结
在目前市场合作竞争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建立BSC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来进行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建立,不仅为连锁物流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新生,张长生.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绩效评价[J].物流技术,2015,(17):212-215.
[2]贾曦.基于BSC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物流技术,2015,(09):61-64.
[3]杨俊峰.基于管理有效性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4,(21):240-243.
篇2
1.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当前,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营销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营销管理理念缺乏创新,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营销管理还缺乏正确科学地认识,将营销错误得理解为产品的推销,缺乏对营销环境的深入分析,尤其缺乏市场营销理念,仍沿用“产品生产与产品推销”为主的营销理念,导致部分连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偏低,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品牌形象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在其营销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尚未充分确立起来,加之品牌运营经验不足,品牌管理意识薄弱,使许多连锁经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之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缺乏规范性,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过分注重市场行为的短期效应,而对品牌的投入需要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致使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建设力度都相对较低。
3.营销渠道尚不完善多数连锁经营企业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策略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IT投资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尚无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致使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多数连锁经营企业在其经营管理实践中,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点通常仅局限于大城市的商业中心,而城乡地区的销售网络点却乏善可陈,导致多数连锁经营企业的消费市场覆盖面较窄。
二、连锁经营企业营销管理的优化策略
1.更新营销理念,开拓潜在连锁市场在现代化市场背景下,连锁经营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营销管理,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服务层次,创新产品设计,从而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同时,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应全面收集产品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连锁经营企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以产品生产、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树立起“以服务质量为中心”以及“以消费者满意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着力提升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优势。
2.实施品牌形象战略,优化企业形象在2007年,率先在电气零售行业中采用明星代言的品牌策略,使苏宁品牌具有市场化与年轻化的特点,为其市场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当前,苏宁积极转变品牌形象建设策略,实行“幸福”品牌战略,积极打造起顾客服务周到的市场形象,最终树立起值得信赖、规范经营的一流企业综合形象,造就了苏宁品牌产品的成功。可见,在某种程度上,品牌就是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命,在未来的连锁市场竞争中,品牌竞争必然成为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为此,制定品牌形象战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加强信息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苏宁而言,信息化也是其核心产品之一,并将信息化作为其神经系统,积极建立了系统综合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监控、语音等多种功能。并以SAP/ERP系统为载体,辅助运用B2C、B2B、CRM、TMS等系统,实现“消费者、供应商与职工”的综合化信息管理,在提升其生产效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在采购与销售中,充分重视信息化采购系统与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全面增强了其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应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保障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实习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中国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活力,提升办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常常被人们理解成为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的合作单位,企业也只是表现为简单接收学生,共同教学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结果通常是,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欠缺实践环节,不能满足企业目前的需要。企业也十分困惑:为什么都是学过的知识,学生不能良好运用呢?如何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是保证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认清校企双方合作的目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给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将合格的学生输送给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研究力量,加强对企业实践规律的总结和探索,并能对企业遇到的技术、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参考意见,提高企业理论水平。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给学生提供教学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并参与教学,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负责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缩短企业适应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校企合作要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充分就业,受企业的欢迎,实现个人成功;企业得到充足的人才储备,具有得心应手的员工,为竞争积累优势,使企业发展更快。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合作中受益,在合作中求发展。
二、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及合作策略
(一)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校企合作虽然进行了多年,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发展,这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不良影响。高职院校要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只有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才能积极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的进程。
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企合作所签订的协议,大多以短期合同为主,协议中对企业培养学生的内容很少涉及,合作协议的签订存在漏洞。
2、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简单地把学生推送到企业,而企业也只是表现为简单接收学生,共同教学参与度非常低,学生感觉所做的工作很难与所学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使校企合作没法长期进行。
3、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在企业急需时充当临时工,学院派遣的指导教师也只是充当学生管理的职责,合作中的管理存在漏洞。
以上的问题反映出校企合作双方对教学实践的目标、态度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疏漏。校企双方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制定校企合作发展策略,保证合作在各个层面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二)校企合作策略
校企合作首先要坚持“双赢”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参与到对方的教学或生产中,在合作中取得双赢。只有把握住这个校企合作教育的基本特征,合作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1、合理制定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涉及到课程学习及就业,所以校企合作协议应该分长期协议及短期协议。长期协议应就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及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约定,并且对合作中涉及到的利益有明确的规定,从而激发企业和学院合作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让学院免费使用企业资源或企业廉价地使用学生。短期协议是就每门课程实习进行签订,对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等进行商议,并确定短期合作中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保障教学实习的质量。
2、整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由学生直接进行生产操作。这种工学结合既完成了实习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了企业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在这期间,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师资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关键。
3、加强校企合作与管理
高职院校教学侧重于操作应用,需要企业提供实践的平台,企业需要高索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是企业人才供应的重要来源。校企合作做的越好,职业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在校企双方合作中,加强合作中的管理是保障校企合作质量的根本,必须通过校企密切合作来实施。比如,学校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时,双方必须坚持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制度,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和学院专业老师有效地组织起来,结合企业需求制定符合企业需要和学生长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课程负责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要组成教学和考核小组,加强教学实习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按照标准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环节必须通过严格管理帮助学生完成。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选择的校企合作单位是百盛连锁集团和7-eleven连锁集团,目前学院已经完成了与这两个连锁集团的对接。下面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教学实习过程。
篇4
[关键词]连锁经营 人力资源 高绩效 校企合作
一、我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情况
连锁经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到我国以后,被越来越多我国零售企业采用。我国的连锁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6年我国连锁企业的年销售额就已超过万亿元。但伴随着连锁经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在我国全面开放市场后,国内引进了大批的国际市场中成功的连锁经营企业,在这种学习与竞争中,可以说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我国连锁业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各方面管理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连锁企业如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解决其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是连锁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缺乏人才储备、人才培养、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认识不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几个方面。
1.缺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方面人才。现代意义的连锁经营模式在中国起步较晚,因此掌握连锁经营专业能力的人才也较少,各高校开设此专业也是近几年的事。对人才培养的速度没有跟上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速度,因此造成了由于缺乏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由于缺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对连锁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受传统的企业或者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连锁经营模式的特色,致使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岗位职责不明确,对自身应具备的能力不具备,造成了连锁企业经营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影响,使得连锁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基层员工职业能力不高。连锁经营企业迅猛发展,对员工的需求数量巨大,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方面人才的短缺,所以造成了企业在招聘时对基层员工的入职门槛放低了要求,导致了企业基层员工职业能力水平不高,不利于门店的经营管理和发展。
3.缺乏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职能作用。有的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仅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即事务性工作上,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很多连锁企业也只是人员流动、补充,这样的简单人力资源招聘方式。企业不做任何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不做人才战略。因此不具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影响着连锁门店发展战略,出现人才短缺,对企业目标实现造成重大影响。
人力资源规划之于企业应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人才战略。企业成功和发展得益于人力资源的实现,人才战略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相辅相成。作为连锁经营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及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形象力,必须将人才战略放在重要位置。不仅仅要有做好选人,也要做好留人和育人的功能。
4.员工薪资水平偏低导致流失率过高。连锁经营企业是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体现。配备员工手册等管理文件。很多工作操作简单,由于工作需求量大,因此在招聘时对员工入职门槛放的很低,但这些人往往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职业素质缺乏,影响门店的形象。不仅如此,这些职位薪酬水平比较低,不管是企业开除不合格员工还是员工自动离职,薪资水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它直接影响着选拔员工的素质情况,影响着人力资源对员工的培训开发、造成人才流失。这大大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增加了企业招聘、培训成本,形成了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系统是我国连锁业必然的选择。
二、建立连锁经营企业高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践意义
高绩效人力资源系统是一个能够充分配置组织人力资源,从而满足顾客需求的人力资源实践措施组合。在国外近10年的文献里,这个系统中,被提及最多的实践包括:基于团队的工作、严格的招聘、知识分享、基于团队/绩效的薪酬、广泛的培训、授权与参与管理。简言之,是一个强调劳动力市场内部导向、赋予员工自的高承诺型人力资源实践组合。以下提出三点建议,希望规划出绩效的人力资源系统,以支持企业的良性发展。
1.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作为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应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是要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包括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等;第二个层次是指人力资源业务计划,它包括企业员工补充计划、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等。
2.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体系和薪酬体系。员工培训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减轻需要招聘的成本,提高企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建立培训体系需要科学的将所需培训的对象予以确定;增强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并将其与岗位说明书相联系;科学选择培训方式。
3.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体现培训的真正意义。建立健全连锁企业薪酬体系,使薪酬体系更具有刺激性,确保人才的稳定。可制定一定的激励薪酬方案,根据岗位情况,工作难易、工作量等,拉开员工薪酬差距;对外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有利于吸引人才流入和留住本企业人才。
4.增加校企合作,做好人才储备。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壮大,势必也会带动相关学历教育的发展。这会为连锁经营企业输送大批的专业人才,有利于连锁经营企业人才素质的保障。但是企业需要什么样职业素养的员工,需要与教育机构进行合作,订单式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杨梅儒.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时代,2003,(9)
[2]阮平南.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基于管理哲学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篇5
中国的美容企业连锁经营走过的路很短,并且由于多数是民营资本经营,这样的特征使得企业在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摆脱不了经营战略上的思维局限,对于连锁经营这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的驾御能力也比较欠缺,学习国外先进品牌企业经验未尝可以适宜自身体制需要,所以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上的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举措,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行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改造管理现状正是美容企业来提升管理水平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明智选择。
管理咨询公司最早出现在美国,1926年,一位芝加哥大学教授创建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咨询业的诞生,他就是Mckinsy,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成为大名鼎鼎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
80年代初,我国的咨询行业应运而生,从最早的“脑筋急转弯”式的点子,发展成为逻辑的直线创意,直到现在的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运作、CI策划、营销管理融为一体的复合型策划,我国的管理咨询行业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路。
90年代中期随着国外咨询公司进入(如麦肯锡、安盛),我国咨询公司才进入全面管理咨询阶段。随着国内咨询公司的成长,依靠提供点子经营的初级咨询企业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提供真正管理咨询。
美容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咨询专家获得专业化的管理知识来保证美容连锁店的高效率运作,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的原因正是其能为市场提供专业的管理知识。为企业提供赖以生存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水平、优质的产品。使得美容企业能长远的生存和健康的发展。管理咨询公司中类似于麦肯锡、安盛、德勤、北大纵横、G管理模式、A管理模式、毕马威、波士顿、形形商务咨询公司、知识管理顾问公司就说明了这一点。
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分为两类,一类是咨询服务专家,另一类是行业专家,咨询服务专家对某些咨询项目有权威的理解和经验,这些专家一般都具有5-10年以上的多行业咨询经历,如战略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而行业专家是指在某些行业具有多年经验的顾问,其对行业的宏观特点和细节问题了如指掌,对这些行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管理咨询公司能为美容企业做什么
1.人力资源设计
是围绕美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才结构设计、工资结构设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设计、人才培训计划设计、人才招聘计划设计;
2.管理信息化设计
是通过市场信息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服务,为美容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完善的辅助信息,是对美容企业全方位的系统建设,包括企业的管理模式的设计、业务流程的设计、管理软件的应用、建立顾客档案库、绩效分析的设计。该系统的建设要求咨询公司应与美容企业核定的人员共同组成项目工作小组。
3.战略咨询设计
战略咨询是管理咨询的最高层次,为美容企业提供营销战略的设计及竞争策略,业务领域、美容产品的开发、行业法规的学习。
4、品牌形象策划
是全方位、标准化、高难度的系统化工程,包括基本设计系统(美容企业的品牌标识、中英文标准字等);应用系统(事物用品类、POP设计等);美容企业连锁店面设计系统(陈列规划、店面招牌等);广告设计系统(电视广告、音响广告、报纸广告、产品画册、服务项目手册、DM单的设计等)
5、INTERNET网站设计
协助美容企业设计、建立、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正确选择管理咨询公司是必要的第一步
首先,美容企业要确定咨询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咨询服务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战略决策支持咨询、管理体系(制度规划)咨询、企业文化咨询和专项业务(技术)咨询。其中,前三项属于综合咨询。作为美容企业,应先充分研究自身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点才能确定所要咨询的内容和与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作方式。
其次,了解以下问题的答案可以使选择更为正确。
1.管理咨询公司是否值得信任?
2.管理咨询公司是否有长期合作的企业及与其他企业合作的项目?
3.管理咨询公司是否有美容行业的成功经验?
4.该咨询项目的组长对要设计的细节是否了如指掌?
5.项目成员是否客观,是否愿挑战美容企业原有观点,做好成为不受欢迎者的准备? 有效沟通使管理咨询更加准确有效
一个美容企业的现状各不相同,管理咨询公司应根据美容企业的需求采取恰当的咨询方式了解美容企业的真正需求,对美容企业的高层管理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并对美容企业总部的人员进行访谈或采取电话、传真、书信、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要对市场一线的营销进行个别访谈,收集营销人员和顾客的意见,最后向美容企业供一份咨询建议书,列明改进的项目和所期望的结果。
管理咨询公司要重视美容企业最高领导者的意见和见解,将此作为咨询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进行某个项目计划时,管理公司要组成一支由高级顾问领导的项目工作小组,针对美容企业的现状,优化小组成员所具备的技能,指导项目业务工作的展开。保持与企业高层的紧密联络,保障研讨的课题质量。
管理咨询公司所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必须与美容企业在一起办公,要有进行案例问题的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寻找解决方案,进行修正。
每个项目结束后,必须向美容企业提供书面项目报告,可行性设计文稿,由美容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进行研修,然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及需要修改的地方,交由咨询项目工作小组再次修正。 美容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关系的处理
首先,只有美容企业的管理者最了解自己,专家的优势是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观察企业,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成功的完成企业所要咨询的服务,必须是在双方密切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目的,这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买卖关系。因为企业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组织,有决策系统、行政指挥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技术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和企业文化系统等相互联系并相互交织,再加上企业规模、地理位置、企业背景、管理风格和企业发展规划的因素,使得深层合作更加必要。
其次,管理者本身也是存在角色划分的,各自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差别。高层管理者往往侧重监控,中层管理者往往侧重于工作程序,一般管理者往往侧重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业务指导。“要他干”和“他要干”之间的工作态度有较大差距。只有“他要干”才能干好。所以咨询服务的成功程度也取决于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程度。
作为一个美容企业,不要期待着通过咨询服务可以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的指导来改变自身的思路。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药方,能够在原有的问题上解决80%的问题就是成功。因为企业在新的时期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美容企业在咨询服务时可接受专家培训、可聘请顾问、可聘管理请咨询公司进行系统设计、也可以实行示范管理。当然,合作的深度和难度是有区别的,代价和所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
美容企业在项目咨询时一定要与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成员会面,并邀请该项目专家在适当的时间对要咨询的课题进行演讲。然后确定大致的项目范围,找合适的企业医生。
篇6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优势扩大化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商品、服务优势。连锁经营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商品,同一服务,满足各门店顾客需求,这样连锁经营管理总部可以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顾客信息,连锁经营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产品和服务改进或研发,及时推出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各门店共享,从而适应市场,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二)连锁经营管理的价格优势。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如单位产品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宣传成本降低、单个门店CIS设计成本降低、单个门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等,使最终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商品价格优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三)连锁经营管理的促销优势。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门店执行,这样,其促销策略可以覆盖所有门店,除了各门店权限的促销以外,所有门店受益于总部统一促销,促销优势明显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形成连锁企业有力的竞争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的品牌优势。连锁经营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四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企业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消费者,在理念、商品、服务方面也给消费者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
(五)连锁经营管理的3S优势。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把作业流程尽可能“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高供货效率,实现“简单化”管理;其次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店铺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另外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职工、店铺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的3S原则使之与非连锁经营企业拉开差距,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
二、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扩大策略
怎样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本土推广、扩大,使经营企业更受益,提出以下策略。
(一)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企业连锁经营,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他们也针对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制度。我们的政府也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首先,规定政企分开,让企业商户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其次,要求连锁总部向所在地统一缴纳各地门店的增值税,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参与连锁经营,扩大网点的覆盖了;最后,政府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方便物流配送,提高产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二)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如配供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市场部人员等技术性人才,企业要加快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对于负责信息工作、电脑技术的人员,应该首先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本领,促进企业连锁业务的不断进步。
(三)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我们在建立连锁经营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让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内容并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因为这些是对客户的承諾。所有政策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先进行市场考察,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协调利益、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为准。如果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民族因素、客户观念的转变等,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因素,适度的变革标准。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开放管理,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要总结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抓住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时机,不断完善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和消化跨国连锁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技术,以现代化、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要注重加大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商业的力度,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真正建立属于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三、总结
篇7
在我国,由于连锁企业的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企业内部有很多岗位的层次较低以及工作比较辛苦,而大部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甚至于在毕业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入职初期都是在连锁企业中从事理货员、收银员或者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比较迫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然而无论在哪行哪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的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具备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连锁企业亦然。所以,学生若想在连锁企业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先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学习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体验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加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也更加了解连锁行业的市场形势,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二是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连锁经营行业具有多样性和岗位复杂性等业态性质,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应当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以及连锁总部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作为学生的实训工作内容与任务,并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基地实习以及校外定岗实习这四大实训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以此来创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系,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自身文化素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实力。具体来说,连锁经营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连锁实训室的实训,校内的连锁实训室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它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建设有完善的采购配送、门店运营以及门店设计等一系列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项目,能够对学生开展模块化的仿真模拟实训,令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也即是采购、仓储、配送、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等的业务流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校内基地的实习,学校同样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并以其自身的场地、设备以及政策等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并以此来建设连锁经营企业,从而令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够得到与连锁企业真实生产经营过程完全相同的生产性实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第三个层次是校外的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与了解连锁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过程、更加掌握连锁企业中职业岗位的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篇8
在我国,由于连锁企业的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企业内部有很多岗位的层次较低以及工作比较辛苦,而大部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甚至于在毕业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入职初期都是在连锁企业中从事理货员、收银员或者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比较迫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然而无论在哪行哪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的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具备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连锁企业亦然。所以,学生若想在连锁企业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先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学习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体验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加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也更加了解连锁行业的市场形势,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1世纪是“连锁的世纪”,早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在“十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将连锁经营作为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方向。我国连锁经营业经过初期开创、中期酝酿之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连锁经营行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现状
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零售市场占到60%以上,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
(1)连锁经营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连锁企业(集团)逐年增加、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连锁经营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流通业与服务业,同时还在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规模扩张迅速,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经营的重要方式。(2)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规模巨大。从我国连锁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空间、国外连锁企业人才本土化的实际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巨大。一般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入世后国际连锁业巨头将进一步加快拓展我国市场的步伐。这一现状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市场对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需求。(3)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规格高。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可复制性模式”实现品牌、技术、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经营优势。从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计划的制定、物料采购、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选点布局、物流配送、店面规划设计等都要求更专业的人才,这就决定了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传统企业要求更高。(4)连锁经营人才需求专业性强。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产业业态不同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就会不同。就连锁经营企业的本质属性而言,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三大类人才是与其他企业存在核心差异的关键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总体上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企业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专业人才供给的质量与企业要求差距较远,数量上也严重不足。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人才培养机构匮乏。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二是各类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总体上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需求。(2)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3)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欠缺。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4)教学体系设计脱离人才需求实际。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特点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企业发展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岗位、连锁门店管理、折扣店、便利店、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岗位从业能力。(1)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连锁经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明确,因此应从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企业岗位标准构建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连锁经营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实用型、技能型课程,如《店铺开发规划》《卖场营销管理》等。此外,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以证书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2)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高职连锁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三大模块教学”培养特点,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重点,通过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备连锁经营企业的基本管理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3)推行“332”的弹性学期制。逐步推行“332”工学交替弹性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原有两个学期之间,利用元旦、春节销售高峰期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小学期,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各为3个学期,并按照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要求学生在第1、3、4、6个学期依次掌握操作技能、仓储配送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4类岗位核心能力。同时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连锁经营行业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定岗实习工作的开展。第三学年的2个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分别为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深化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广泛进行企业行业调研,吸纳行业企业的意见。校企双方在明确了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之后.应据此共同开发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基地”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标准化实用型教材。连锁业的“3s”特征之一的“标准化”也应有标准化的教材与之对应。有些课程可以编写为企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如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准化手册。(5)积极推进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践到案例实践,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项目化教学是满足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缺口的有效途径。具体改革内容还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综合实训、考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考核体系构建等。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随着连锁行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连锁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人才荒”,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为连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补充,但这些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企业、社会培养出更多更符合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
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做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迅速成为目前世界上商业流通领域内最流行、最有效率的商业形式之一。中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的成立,成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成立;1990年广东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的成立,是大陆首家国有连锁超市。虽然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目前我国拥有5000多家连锁体系,连锁经营体系总量占据世界第一,连锁店的需求每年以接近30%的速度递增。与连锁业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按保守推算,目前来说,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至少缺口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补充。
作为连锁经营行业的管理型人才,其培养就不能像普通的营业员、仓管员那样,而是要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它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从业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工作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更好地就业服务。因此,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对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们都知道目前连锁行业的人才缺口巨大,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连锁专业人才,但是,通过走访企业后我们发现,企业普遍觉得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后才真正建立起教学课程体系,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很多学校的分析都不够透彻,目前大多数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偏向物流管理或营销管理,未能真正体现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很多学校来说,都是新开设的专业,因此,学校对该专业的关注度不够,给予的资金支持不够。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挂靠在工商企业管理或物流管理专业下,作为一个方向开设,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实训设备。而且现在社会上销售的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教学软件很少,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生产,导致可选择、可使用的软件也少,这就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师资队伍缺乏,特别是一体化教师缺乏,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都不是真正的连锁专业毕业的,都是跟连锁相关的管理或营销专业毕业,对连锁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且很多教师自身缺乏企业经验,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谈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未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很多连锁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不给学生转岗学习,不给太多的培训,导致学生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后都不愿意再留在企业,长效机制不明显。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一般高职学校都要求学生在大三期间要完成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职业实践能力。但是,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行工作轮换,学生无法将书本中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长期从事专业技能单一的工作,对实习产生厌烦、枯燥心理,实习结束后不愿加入实习单位就业,导致合作企业人才流失,本来的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变成了“三输”。
5.现在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在较优越的物质生活下,他们比较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大多数都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且这些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对这种角色的转变还未能接受,导致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不符,顾客观念、安全观念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等,致使企业认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高,不愿意接受这些学生。
二、培养和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以上分析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地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产生阻碍或影响,通过多年的高职学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首先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则反映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2012 年6 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这几个词,明确强调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改革目前的每学年两个学期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构建弹性学期制,即结合连锁企业周期性、季节性强的特点,企业忙时让学生去企业参与实习实践,企业闲时学生回到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行这种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的一体化素质教师队伍。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出现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过渡,再向“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发展。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渡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就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让专业教师长期稳定地对接一家合作企业,通过参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不断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围绕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建立“校企互聘”师资共享机制,实现校企师资共享,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专家走进课堂,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或者以讲座形式传递行业最新讯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变期末的一次性考核为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过程性考核,同时在校期间要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加大实践教学和改革的力度,增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都是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到期末了,老师给复习提纲,然后学生按照复习提纲背几天,就可以考试合格,平时去不去上课都没有关系,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一次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同时加大实践考核力度。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一门课程是《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我们根据连锁商业企业门店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门店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线索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九个项目,分别是:卖场布局、商品陈列、理货作业、收银作业、进存货与盘点作业、促销管理、盘点防损、顾客投诉处理、店长作业等。上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店长和若干店员,选择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模拟该门店的运营与管理,每个项目都进行小组考核,记录考核分数。同时安排学生到校内8字连锁便利店进行顶岗实践,看哪个小组经营期间便利店销售情况最好,也作为一次考核,记录考核分数。最后将这几次考核分数结合平时考勤和表现评定出最终的期末成绩,这种综合的考核评定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
4.加强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共同做好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综合反映,顶岗实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企业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对每个学生完成的实习表现、工作业绩、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等,分项目以评价表的方式作出过程评价;学校根据企业给出的评价结果,结合学生撰写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结,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了解,综合评定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以此证明学生顶岗实习的经历和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5.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由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并且缺少社会经验,刚开始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如纪律意识缺乏,质量观念淡薄,顾客观念、安全观念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等,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被企业淘汰。因此,我们应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连锁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社会对连锁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贺翔.从职业能力培养定位探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J].科教导刊,2010(5):68-69
[2]陈中耀,杨翠.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学园,2012(1):47-48
[3]刘必千,曹林峰.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08(9):46-48
[4]穆阿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2(2):153-154
[5]蔡中焕,朱彗敏,王蓉.连锁零售企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8):127-131
[6]陈兰剑.综合职业能力导向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11
[7]鲍玉鑫.高职连锁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探讨[J].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11(2):7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