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集权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采取集权式管理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旦企业的规模扩大,就会暴露出很多的缺陷与问题,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管理者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仅依靠管理者个人力量,是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也发展;其次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系统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与企业的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与目标,把发展目标局限于某一阶段的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等经济指标范围内,很少分析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竞争对手实际情况等,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再次,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融资较为困难。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主要向银行借贷,受银行贷的审核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需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企业又会选择短期借贷,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弊端,财务报表不完整且有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导致民营企业信用度低,银行贷款审核较为严格,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企业主素质水平不高。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主素质不高,虽他们有经济运作积累方面的经验,但却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市场的运行规律缺少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仅是凭着经验进行决断,可能会由于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与流程也会有所改变,相关部门在新业务管控模式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制定符合新业务变更的先关制度以及流程,并在每年年底修订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实际操作与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在更新制度时应该由综合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其他部门辅助完成,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由综合管理部门进行裁判与决定。
(二)对民营企业融资管理进行优化。当前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融资管理,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率很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融资管理进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以及扩大内部盈余积累等方式对融资管理进行优化。民营企业应给根据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充分且全面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融资结构,首先可以根据融资来源结构与数量入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企业未来的融资能力;其次,科学合理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投资方案;再次,以各个项目资金需求、项目需求特性及融资来源资金成本为依据,更好的解决融资分配的问题,使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以及创造价值之间达到平衡,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股权激励员工,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想象,有助于企业管理短腿与技术团队的稳定,也可以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民营企业根据各部门职能不同设置不同的管理团队,并要加强各团队部门的协作与分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要利用先进技术需要构建新型组织结构,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增强企业主管以及员工的知识水平与素质。企业要坚强管理创新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从精神上受到熏陶,引导日常经营行为,提高诚信意识,推动企业健康开速发展。
总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优化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促使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经营管理 改革创新对策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为此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虽然最萧条的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但由于发展的渐进性规律,企业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阻力在危机爆发后逐渐显现出来,它们有了发展模式转型的压力。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订单不足、生产过剩、货品积压、等一些严重的经济问题。这些现象说明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经来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同样面临着机遇。我国企业在这一特殊时期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优化改革,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就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优化改革的思路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危机爆发后,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如今也有了解决的迫切性,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样面临着少有的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实现与时俱进,转型成功,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无疑是很关键的。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优化改革,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改革的步伐。在改革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内部和外部两部分的竞争环境,不能只是单方面地进行改革。只有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企业才能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茁壮成长,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企业经营管理,首先思想观念要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创造性地思考,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才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危机管理思维引入进来,注重以战略思维引导企业发展,以创新思维拓展业务领域,以危机管理思维把握企业全局。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够永葆活力。
(二)创新企业经营策略
创新企业经营策略是企业创新经营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的方法,它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企业经营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企业联盟,是指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在一些领域(比如生产、销售等)进行必要的联合,从而建立起一个相对固定的企业经营联盟;另一方面是创新企业品牌,它是指企业通过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属品牌,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占有市场。因此,企业在经营策略方面应加快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我们都知道,企业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态在存在于企业各个部门有关资金的活动中的,它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要特别强调上级与下级的组织关系,要在管理层面上注重柔性管理,较好的体现人性化和灵活性的要素。这样一来,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还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增加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最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为此要完善诸如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部门财务预算制度、企业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一些制度,这样一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才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企业管理者才能更好的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从而更好地对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调整。
三、结束语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唯有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使得企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师率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方法探讨[J].企业管理,2011.
[2]李嘉琪.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J].市场论坛,2010.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私企早已融入了这个行列,有的甚至打入国际市场。但是国企市场化启动却比较缓慢,直接造成许多大型国企走到了破产的边缘。目前国企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具体措施,这是我们在国企工作的每名经营管理者都应该好好思索的问题。我们要以此来适应市场化管理的需求。
一、目前国企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体制是相对过去的计划经济而言的,其目的是将资源置于市场,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将资源合理运用,达到最大化地利用资源的目的。所以市场一发出信号,市场的主体就会马上发生反映。这样才能达到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适应市场,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地做出反映。由此看到,企业经营与市场化是一体的,所以企业的经济管理机制应该与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兼容性。这样的国企才能充满生机。
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体制没有得到真正的置换,从而使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仍然是“行政化”,国资委成了国有企业的“婆婆”,是所有国有企业总法人代表。企业是国资委的“小媳妇”,一切“听吃听喝”。这样企业经营活动受政府的干扰,负债经营受到银行的支持。导致许多国有企业只关注目前的经营效益,缺乏长远的经营目标、营销策略、发展战略。这种表面上喊着改变经营理念,实质上还是计划经济下的运转模式,是无法与市场化管理需求相一致的,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还会给企业在经营中带来巨大的风险。
2.财务管理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导致企业在开发与营销过
程中缺乏理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为了业绩,只关心的是安全生产与销售数量,对财务分析与利用却视乎很淡薄,尤其是在企业的开发上,缺少有效的经营预测与财务分析,就盲目地扩大投资,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运转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正常经营。在销售上,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客户,加大赊销力度,大搞价格战,不去分析自身的经营状况与市场的经济走向,结果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3.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导致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人才潜力的挖掘地与能力的释放地,但是现在许多人力资源部门还是停留在过去较低层次的内容上,如招聘、培训、内部人员调动、档案管理等肤浅的操作流程上,缺乏实质上的技术含量。从而导致经营管理人员业务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如登统、考核,缺乏深层次地问题分析与评价。进而使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过硬的综合素质。
三、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政府“放手”,市场引导,企业制定长期战略
国有体制要想得到真正地置换,那么政府必须放下“老板的架子”,真正地让企业成为所有者、让企业自己经营。否则政府总是掌握着所有权、经营权、人事权,总是全面呵护永远长不大的国企,那么国企就总是离不开政府这片赖以生存的潮湿土壤,永远长不成一只独立飞翔在蓝天的雄鹰。因此政府转换职能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前提。但是也不是说政府就“袖手旁观”,政府要积极地引导市场,搞好宏观调控,让市场经济公平化。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导向开始治理内部环境,使之与市场外部环境相适应。首先要有长期发展战略,其次要详细分解,最后要彻底地贯彻实施,并加以评价与改进。
2.开拓市场、调整产业结构
在市场的引导下,企业的经济结构要调整,随之而来的是要调整产业结构。这样才能不断地发展企业自身在市场的份额。企业在市场的大背景下,就要通盘考虑自己,一方面要淘汰落后的产能,一方面要发展技术、提高产业层次。如在刚刚开过的“两会”提出的去产能、调产业等号召下,企业会根据国家的优化政策“量体裁衣”,最终留下适合市场的那份“额度”,并将这部分份额重新组织业务流程、管控系统,将其置于市场之中,并且准确定位其发展领域与销售策略。使其达到具有特色的绿色品牌,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升企业文化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重要要素之一,人的潜在动力推动了企业内部技术的发展与效益的提高。在外部可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深层的高档次的开发与利用。在人才的引进与后期的利用以及评价上多多下功夫,以确保人力资源的优化。同时企业更应该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可的,积极向上的取向。这种企业文化是生硬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无法替代的。它能有助于企业创造独特的品牌、加倍的效益。
四、结语
总之通过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全球的经济低迷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国有企业的确面临着诸多的压力,但是有压力才能转化成动力。国有企业应该甩掉政府的“拐棍”,面对当今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加以科学的改进,树立经营市场化的理念,大胆地进行产业结构与经营体制的创新,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陈勇 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蔚州销售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一、引言
今时今日的煤矿业处于经营复杂期,内有频发的各类煤矿事故,外有国家对能源战略发展宏观调整,再加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都使得煤矿企业的经营越来越难。对国有煤矿企业的经营情况,一定要重视并加强管理,实行先进细致科学的管理方式,让企业不断的发展,适应现代的市场环境,而且在此环境下,把握机会,勇于改革,让我们的企业更加科学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前所谓的经营就是在对煤炭经营过程中,认定质量、运输产品、销售点的确定及人员管理等,在这些方面尽可能的节省成本,让效益提高。但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强调内部价值耗费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已经不适用了。我们一定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去改变适应并实现持续发展,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成本管理进行改进,对成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让国有煤炭企业能在市场上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进而更加发展壮大。1.安全工作不够到位。近些年来,煤矿单位的事故率其实是下降的,我们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安全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有些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到位,致使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2.经营管理意识不强。很多国有煤炭企业中,对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相关条例遵守和执行,重视销售成本核算就是它们的经营管理,对消耗成本所对应的市场价值不关注,也没有从煤炭企业本身的特点去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的经营管理方法。对经营管理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一些国有煤炭企业中,财务部分或者更少数人来承担这项工作。国有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重视购买成本而忽视了销售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市场敏感度不够,无法调动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浪费。3.财务管理不够完善且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国有煤炭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管理办法通常都很简单,成本核算与资金运行的管理比较简单,对成本核算以及资金运行的管理也不够严谨。不客气的说,是不科学的财务管理,对于过程中每项资金的支出与收益没有有郊管理起来,低效的资金运用,成本的不精确投入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相当多的企业中,成本核算这块都做得比较简单,就是“产品价格减去投入的资金”来进行最终的成本核算,而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没有仔细的核算,这对人力及物料资源及原料利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成本核算应该有效的把资源、生产、销售等多种要素连接在一起,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4.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瓶颈”制约。“人身依附”现在成为了煤矿企业中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在这个环境中,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企业只只重视前期的招聘、后来的薪金、绩效及合同管理方面,却忽视了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使企业员工过份的固定,使其创新性和潜力不能被激发出来,让企业的发展如同一潭死水,无法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上面说的是管理人员,他们在改革之后与企业形成了依附关系,还有我们的岗位,有的由于薪金问题、有的由于发展空间、还有的因为职业病等问题,而且致使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很多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管理较混乱,技术差,队伍不稳定。5.客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不稳固。在产能一直过剩的煤炭市场中,有稳定的客户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但我们有些企业一直有国企的优越感,而对维护发展与客户之间良好的关系的事情不是太重视,对市场风险也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这种环境下,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合作就很难保证。而且国有煤矿企业面对终端市场的时候,其服务水平往往都不高。在改革中,还有许多企业盲目的“占地盘”“扩大经营”,一直没有改善的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原因。
三、强化措施
1.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设。无论在哪个行业的企业管理中,管理的核心工作都是财务管理工作。企业最终要实现的经营目标往往与财务管理的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不断完善财务的管理监督机制,财务的收支、监督核算是重点内容,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和计划,而且贯彻实施,加大控制财务预算的力度。此外,也要加强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建设应用,通过科学的信息化财务系统实现对每个流程的信息数据采集,而且对数据及时分析整理共享,为企业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服务。2.加强对产品营销工作的管理及客户的管理。产品的营销工作,是国有煤矿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让自己脱颖而出,是产品营销工作的内容。第一,对经营目的要确定。经营目的是所有营销工作的目标与核心。明确目标后,各相关部门就会根据本部门所负责的工作,来确定其工作职责。这样,整体的目标就分成了多个小目标,企业经营的管理体系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第二,对产品营销的意识也要加强,不要因为煤矿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不可再生资源,而忽略了其营销工作。企业中的客户管理工作也应该得到重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求我们的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对产品有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达到“双赢”,从而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不可放松的问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不变的方针。科学健康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每个煤矿企业都必须有的制度,确定安全,才能生产。对生产现场严格监督检查,杜绝违规操作,充分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对作业现场定期定时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在作业现场带班,能让管理者与一线员工同时进出矿井,对安全措施做到面面俱到,完善紧急救援体系,有突发事故时,有及时高效的应对方案及措施。4.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优良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人才能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效率进一步提高。良好企业文化与高素质的人才为煤矿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国有煤矿企业应该顺应时展,把以人为本做为企业文化理念的基础,重视人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们企业中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科学且人性化、公平化,对于引进专业人才的应聘要加强重视程度,让企业有充足合理的人力资源,为国有煤矿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对绩效考核也要加强建设,与薪酬制度完美结合,公平公正的制度来激励员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也能主动参与其中。第三、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重视起来,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让煤矿企业的员工掌握最先进最科学的专业技能知识,让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能源产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的调整,我们国有煤矿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这种环境下,就要求我们企业先要加强优化自身的经营管理,让我们能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键.试论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3NO.08
[2]尹彦宏.如何加强国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J].管理观察,2013年6月中旬刊
篇5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问题;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88-01
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科学和标准的基础上,在整个生产和管理流程中都进行科学的细化,其强调社会分工、服务质量、工作标准等方面的优化。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开始面向整个市场,接受整个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实行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供电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定位
1.1 供电企业应更新员工的电力营销理念
我国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将会是一个买方市场,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建立在卖方市场体系上的电力营销方式,积极寻求建立一个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完善充满市场活力的电力营销机制和体系,不断更新员工电力营销市场理念,增强电力市场竞争意识,强化电力营销管理,提高电力营销工作效率。
1.2 电力市场营销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
随着供电企业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和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网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举措的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供电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和经济实体。供电企业必须顺应改革,建立和完善新的营销管理机制和市场营销体系,增强企业的应变力和竞争力,赢得市场,提高效益。
1.3 电力营销应遵循“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当前“两网”改造的大好时机,迅速解决限制供电企业供配电网的“瓶颈”,以此来满足供电企业客户的基本需求,不断运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以规范、严格的营销管理手段对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各环节流程进行监管,这样才能使供电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
1.4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要与自身实际相结合
供电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对于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过程以及目标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性和灵活性,科学掌握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性地开展电力市场营销工作。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电力营销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供电企业开展电力营销的时间较短,电力营销人员缺少丰富的营销经验,缺乏主动服务的营销意识,营销模式也比较单一,这些因素都影响供电企业的营销效果。另一方面,很多电力营销人员缺少大量的电力营销专业知识,很多营销人员都是临时从其他岗位调换过来,没有专业的电力营销背景,这也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 电力营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营销商品,时刻影响着产品的销售。供电企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整个工作都是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门行业。过去一段时间的垄断地位,使得企业员工恶劣的服务态度一直沿袭至今。在对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值上,供电企业缺乏近距离的深入了解。在顾客反映很多问题上,没有及时的进行备案处理,很多时候甚至是视而不见。顾客在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的时候,员工缺乏必要的热情的服务,因此,要想改进供电企业现在不断下滑的企业形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3 电力营销电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供电企业的电价的定价机制很明显缺失市场调节,这是由于电力市场的管理不够完善所引起,从而缺乏了合理的电价机制。价格一直都是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杠杆,但是现在很多供电企业一直都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系统的电力定价机。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很多的供电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管理的时候,电价的定制并没有以市场为依托导向、生产运营成本为参考,而主要是根据政府部门的工作指令作为依据。这种电价的定价机制很明显缺失市场调节,因此很多时候不够灵活和合理,并不能真正的反应供需之间的波动变化,成为影响供电企业营销的消极因素。
2.4 电力营销竞争意识淡薄
目前为止,供电企业一直处于行业垄断状态,这种零市场竞争压力的市场经营状态,导致了电力营销企业竞争意识淡薄的弊病。因此,在面对当前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由于供电企业自身竞争意识差,而造成的对电力市场的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而导致了错失市场发展良机。具体而言,电力营销企业因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的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等状况,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电企业销售业绩的提升。
3、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电力营销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供电企业要重视不断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供电企业要积极地为电力营销人员开展多种培训工作,加强对电力营销人员的专业指导,激励营销工作人员学量的营销知识学习,培养电力营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电力营销能力和营销素养。
3.2 加强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
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是提高供电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在当前形势下,电力营销可以说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因此,供电企业应该为广大客户端正服务态度,提供热忱的服务,树立好企业优秀的形象。在便民咨询、故障抢修、设施建设中都要进行细化管理,任何流程和环节都把服务做好。
3.3 强化电力营销技术专业化
供电企业对所拥有的用电客户覆盖面广,这就意味每一个企业都会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化境。那么,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以及营销服务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建立现代化营销理念,努力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电力营销服务管理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以营销技术的创新,推进管理的创新,从而提升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3.4 强化电力营销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手段,供电企业应该从市场的供需情况出发,建设好科学电力营销的管理制度,细化其中的各项规章。比如要建设好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作为营销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完善员工的绩效和考核制度。供电企业的员工也必须要了解营销的目标和战略决策,紧密联系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3.5 加强员工市场忧患意识的培养
供电企业已经不是过去的垄断企业,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电企业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经营,因此,员工必须要有市场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在市场大环境中充分考量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供电企业应该制定符合市场要求的电价,在市场中长远规划战略目标和营销管理策略。
4、结束语
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是供电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供电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以技术作为保障、专业化作为基础、信息化作为手段、数据化作为准则。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制,转变观念,推行营销的精细化管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和服务,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健.电力营销精细化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
[2] 王平.有关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
篇6
一、管理会计应用主要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作用于企业整体管理,自然会影响管理会计应用。在西方国家,多数应用管理会计的企业都为股份制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制约系统,这就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较为优良的环境。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多数企业已经开展了股份制改造,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并没有改变,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还不健全,企业资源无法得到更深入的优化,管理会计应用存在问题。应用过程中,不少企业将管理会计视作财务职能,将管理机构也设在财务部门中,这是不合理的行为,应将管理会计与战略发展结合。如海尔集团,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企业将利润表分解至经营个体、单独员工上,实现了索引的细化,把传统报表分解为日清表、损益表、流程表与人单酬表,将员工待遇与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大大降低了产品库存,提高了应收账款周转率,实现了利润增长。
2.法律环境。
管理会计作用于企业内部,注重内部规划及控制,强调实用、相关两大特性,因此,在法律环境上,管理会计并没有财务会计的法律环境依赖性强,法律约束力度明显较弱。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多数数据都来自财务会计,若法律环境不健全,很可能导致会计核算的失真,管理会计的实效就会大打折扣。如,税法与会计法二者对于企业利润与费用的规定存在差异,这就会导致会计差异,进而导致管理会计处理的差异。同时,在法律环境不健全的状况之下,不少地区的法制条件并不好,企业管理上,常常出现权力大于法制的现象,如政府干预、地方保护等,因此,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净化,就必须完善法律环境。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不如经济与法律环境明显。我国的社会文化与西方国家社会文化不同,传统文化思想、管理思想存在较大差异,由历史条件造成,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首先,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谨慎、中庸,因此不少企业的经营策略都较为保守,在应用上不愿意采用管理风险较高的管理会计手段,也不愿意对自身会计方法、管理方法进行重大变革,一方面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推行,另一方面更是不利于众多先进管理方法的吸收。第二,行政思维较为严重。不论是在政府机构还是企业管理当中,不少人心中管理的行政性还是非常强的,这样的行政性思维集中体现于上下级观念,管理会计的应用中,上级领导的意见、意志很可能直接凌驾于管理会计体制之上,管理会计也成为了管理层使用的一项工具,其实用性与相关性大打折扣。
4.技术环境。
管理会计的实现需要企业技术实力的支撑,这种技术环境集中体现于企业信息化水准与计算机技术水平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在管理会计应用上,相关软件及系统的开发还是较为落后,企业管理会计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也不足。应用中,管理会计软件及系统对于企业作业流程及工作设计的要求很高,既需要设立科学的管理流程,也需要严谨的计算程序,导致企业内部资源无法满足管理会计需求,企业对管理会计使用的积极性降低。同时,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使用中还存在部分技术领域尚待深入研究,如弹性预算、本量利等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庞大的数据量作为支撑,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对技术操作水平的要求还很高。国内常用的分析方法为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成本法为例,不少企业都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以提高成本管控水平,但是,就目前来看,作业成本法需要精准界定企业生产作业中耗费的资源量,如果单纯利用软件进行计算,那么计算结果的全面性将大打折扣,且即便利用软件计算,对软件及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软件上,需契合企业管理流程,操作上,必须由专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把控,而多数企业并不具备那么高的技术水平及人才结构。
二、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方案设计
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目的在于:以最小的应用成本取得最大的信息效用。从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来看,优化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市场背景下的企业行为调整。
企业作为市场资源运作的集合体,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让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具备市场化观念,按照市场分配规则与企业效益实行绩效奖惩,维护企业内公平,提升现代企业内部制度的规范性,从而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同时,在调整企业内部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强化领导者的重视,要使企业从上至下贯彻管理会计工作,在全企业内构建管理会计企业文化,让所有员工尤其是战略管理与财务管理两大部门认识到管理会计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分析能力的效用,为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基础。
2.强化会计管理。
管理会计的基础数据来自于财务会计数据,因此,在优化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强化会计管理,提升会计监督,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
完整性,并行强化会计操作者的专业技能。强化过程中,企业可将传统的成本会计进行优化改革,将成本会计转变为以企业经营流程为出发点的成本核算,实现高效成本控制、核算、质量控制、价值对比的结合。同时,企业当强化绩效考核建设,转变单一财务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可结合自身情况引入平衡计分卡、基准指标等办法,实现企业会计指标与战略的融合,避免短期行为。 3.提升竞争及合作意识。
市场经济的发展会提升企业间的竞争强度,竞争意识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有着极大帮助,管理过程中,竞争意识的强化关键点在于风险观、成长观、信息观,要提升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关注企业内外部风险,科学评估企业自身的利润增长、发展能力,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土壤。同时,企业还当提升合作意识,其关键点在于价值链分析。管理会计的应用离不开业务流程梳理及优化,价值链分析中,企业当将价值链的上、中、下游结合在一起,可运用价值链成本法等方法,让企业价值链节点联系紧密程度提高,构成战略联盟,实现成本节约、信息共享、价值增值。
4.强化管理会计实施的持续性。
管理会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有着各自的特点,管理会计的普遍方法只能为企业提供借鉴。因此,管理会计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不断深化对自身的了解,让管理会计的普遍方法与企业业务、管理、价值链充分融合,并随着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入不断引进适合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先进方法,从而实现管理会计持续指导企业经营的格局,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篇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洛阳
摘要:燃料管理是火电厂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该文结合洛阳石化煤焦管理的经验、方法和措施,阐述了如何从关键环节着手,优化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和燃料水分、杂物含量,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关键词 :煤炭接卸;采制样;煤焦管理;优化提升;石化企业
1 概述
为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业务管理标准化的目标,中石化洛阳分公司动力生产管理部燃料车间于2012 年10 月份成立,肩负起动力部两台220t/h 高压煤粉锅炉、一台310t/h 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进煤、输煤任务。动力生产管理部三台锅炉2014 年消耗煤炭48.42 万吨,焦16.09 万吨,费用达4.3 亿元,煤炭采购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70.3%,煤焦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动力部经济效益。
本文从煤炭接卸、采制验收、煤场管理全方面阐述,指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实现管理精细化,经营成本降低。
2 煤炭接卸
进厂煤炭的接卸工作是煤炭验收管理中第一个环节。高效、有序的做好煤炭的接卸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强化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畅通
目前,到厂煤焦的相关信息还靠手机短消息的形式与反馈,有时并不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与畅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建立燃料管理系统信息平台。
2.2 及时清理洒落煤炭,降低运损
卸煤过程中洒落煤炭是造成的运损原因之一,为此,应认真做好洒落煤炭的清扫工作从而降低运损,真实反映到入厂煤炭的吨位。
2.3 异常情况处理
汽车煤和火车煤入厂时,煤炭管理员对于多矸石、多水、装车过载、上下煤质不符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接卸,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3 采制验收
在煤的采样、制样、试验三个环节中,如果用方差来表示误差的话,采样的影响占80%,制样占16%,试验占4%,故在煤质验收过程中,采样是关键,其次就是制样。同时,煤样的质量也影响着入厂煤指标的化验结果。
3.1 完善入厂煤采样方案
2013 年3 月份开始,初步实现机械采样。3 月至9 月,汽车煤采样实行对角线布点三点采样。实践发现此采样方案存在着实际的偏倚,也完全不能避免人为的掺假。
自2013 年9 月份开始,按照最新国家标准《GB475-2008》,对车厢采用分块随机采样的方法。新方案实施后,解决了煤炭装车过程由于离析作用导致的偏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为因素。同时增加采样单元,提高采样精密度,减少试样放置而产生的水分损失。
增加涮样环节,器具煤炭管理人员上锁保管。
3.2 整改入厂煤采样机问题
先后对火车煤采样机破碎环锤、破碎电机、皮带拨料电机,实现低故障采样;汽车煤采样头加长处理,实现截取煤流全横段面采样,杜绝粒度离析导致的采样误差;加长采样机采样头运行轨道,实现全方位随机采样。
3.3 增加入厂煤全水分样
2013 年7 月份,开展人工采取全水分与常规送化验煤样全水分(共用煤样)对比试验,根据比对结果修改入厂煤据水分扣吨的标准。
3.4 摸索改善入炉煤采样不合理之处
对入炉煤采样机问题排查,后通过大量的停皮带采样实验验证,确定有三点原因:采样头切割器为铲式而非斗式的设计问题;切割器旋转切割时难以做到全截面采样;破碎机下部无筛板,造成缩分随机偏差。车间随机分别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整改,消缺了设备方面的不合理之处。
3.5 制样过程把控
车间购置3mm 筛板和标准筛,人工碾压过筛,实现国标要求的3mm0.7kg 送样,为打破制样机设定最小破碎粒径为6mm 的限制。增加人工缩分次数,提高煤样的均匀性。
制样实现全程监控。2014 年1 月,通过增加摄像头和原有摄像头移位整改,终结了监控盲区的问题,使得采样过程受控。细化存样管理。煤炭加密条由普通白纸更换为牛皮纸,提高密码条机密性,并在每次存样后对存样柜加封条、签字、拍照处理,定期查看监控录像,当煤炭化验出现争议时作为复查依据,避免了煤炭供应商偷梁换柱。
4 煤场管理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煤场的各个项目进行彻底整改。
4.1 煤实现分堆分烧
分干煤棚为南北两跨,北跨配套振动式给煤机,南跨称重式给煤机。结合建业汽车煤质细、粘度大,山西火车煤流动性好的特点,分别将汽车煤堆放至北跨,火车煤全部堆放在南跨,实现了不同煤种的区分存放。上煤期间煤流稳定性大大提高,使煤机堵料、跳停的次数也大大减少,缩短了上煤时间,消除了故障隐患。
4.2 焦的堆放
临时焦棚内外由西向东分为5 跨,干焦棚由南向北分为3 跨。干焦棚分别作为汽车临时卸焦区域、干焦使用区域、备焦存放区域。临时焦棚作为来焦晾晒存放地点,当水分到达入炉标准,再由汽车转运至干焦棚内。晾晒、倒运按跨实行,实现轮转。
4.3 控制煤焦水分、杂物
增加人工翻焦工作频度。抓斗司机增至2 人,上下午轮换上焦、翻焦,实现人歇机不歇,保障干焦库存,缓解雨雪天气上焦作业压力。
对于杂物的处理实行“把住入口,过程受控,奖惩结合”的原则。安排采制样人员在卸车过程中严把来煤焦质量关,及时清理燃料中掺杂的杂物;班组在上煤过程中发现杂物并予以清理;保证除大块器、筛碎设备的投运率。确保了入炉煤焦的清洁,降低了因燃料问题引发的设备运行故障,进而降低了经营成本。
篇8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企业;经济效益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96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23-01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采购逐渐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好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生产活动采购成本,让企业的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多重需求。在传统经济体制影响下,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仍存在问题。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优化,是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 物资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物资采购管理随意性
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没有预算,缺少物资采购预算计划,物资采购行为随意性较大,容易引起企业内部库存积压。在没有预算的前提下,物资采购人员的采购行为缺乏科学性,根据自身经验对他们认为企业发展需求的物品进行采购。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质量。如果采购物品数量过多,就会造成许多原材料的库存积压,在无形中加大企业生产成本。
1.2 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
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较低,且存在采购成本高的问题,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极为不利。许多企业的物资采购者没有对物资的价格、质量等进行多方面比较,采购渠道较为单一,竞争意识不足,导致了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不科学,引发了企业物资采购支出较多与采购成本增加的问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较低还体现在物资决策透明度不足中,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由少数领导与采购人员负责,与供应商进行一对一谈判,个人因素对采购行为影响较大。物资采购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足,会造成人情交易与权钱交易问题的产生,直接损害企业利益。采购工作做不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企业市场份额也会下降,直接影响企业名誉与发展前景。
1.3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足
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的重要规章制度。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但却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中。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不足,使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开展工作时缺少规范和指引,没有意识到肩上的重任,造成许多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2 物资采购管理优化方法分析
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需要从制度建立、管理方法改进等多个角度做起。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才能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
2.1 加强物资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
采购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使采购行为更有计划性。企业采购预算应当根据企业生产部门的需求计划制定。在进行采购预算之前,采购者与物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库存情况进行核实,考虑经常性储备、保险性储备与季节性储备等多种因素,合理制定企业物资采购的数量,杜绝物资积压问题的产生。在制定物资预算计划之前,采购者需要深入到市场中,了解物资市场价格,以市场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预算计划的编制、审核与执行。在执行物资采购预算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其进行监督,了解预算与实际花费之间的差距,找到原因,及时修正物资采购预算计划。对采购预算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企业采购预算,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加强物资采购预算的建立,有利于物资采购行为的动态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2 规范物资采购程序
现代化企业的物资采购程序也是十分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物资采购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采购程度与采购方式,加强供应商的选择,促进采购过程的透明化,有利于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升级。降低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好运输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巨大作用。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采购与企业招标采购的形式开展物资采购,促进采购程序的规范化。
2.3 加强物资采购合同管理
做好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物资的有效验收。在现代化的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合同的签订必不可少的。签订合同是企业避免采购欺诈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做好物资质量管理的方法。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当根据相关部门规定,与物资的供应商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在对物资供应商进行评审与审批之后,共同签订合同,按照合同内容采购物资。企业验收部门要根据合同内容,参照物资品种、类型、规格、数量等对物资进行验收,保护企业采购利益。加强合同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物资入库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也能在发现问题时,拿出真实凭证,维护企业利益。优化合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采购行为的科学化与维护采购权利有着积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潘绍欢.做好物资采购监督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广西电业,2002(5).
[2]张宝霞.浅谈通过物资采购管理过程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6).
篇9
1 传统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物流管理存在三大缺陷:
(1)库存太大。传统供应链上的库存缓冲,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存有某些产品的库存,而这正是造成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缺货的原因。在供应链上,如果各个公司的仓储和存货点不一致,库存问题就会扩大化。由于供应链的每个参与方都有库存,再加上库存管理的失误和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相互影响,当货物到达供应链的最后环节时,库存水平与实际的货物需求几乎毫无关系。
(2)反应太慢。传统的市场配销渠道的松散是固有的。由于在供应链上再订货过程的脱节,其可能从未满足热销产品的销售需求。
(3)处理需求单一。传统的物流管理处理产品的方式单一。如公司关于挥发性产品和非挥发性产品的库存水平相似,并通过同一种物流网络对它们进行分发。
在过去,仓库主要用于储存和处理货物,货物周转和循环很慢。一个卡车给配销中心运来一车货物,配销中心收货并进行实物存储。过了一段时间,当产品被记录进公司的库存系统后,如果有订购,它就会被装到出库的卡车上运出。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其他货物则放在库存中。
电子商务时代,在物流管理较好的公司,当产品在运送途中时,配销中心就已接到电子通知,并知道卡车将于某时到达。这可使公司对该卡车货物进行征订。当卡车到达时,工人可将产品卸下来并通过扫描输入到系统,此时库存记录会马上变更。计算机根据征订结果,通知工人将某种产品取下来并与库中的某被选产品匹配打包,并装入出库的卡车上运交客户。这样,货物可不在仓库停留,进出库几乎是同时的。
2 电子商务中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以生产为中心,力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成本,来获得利润。在销售方面则采用促销方式试图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顾客,并通过库存来保证产品能不断地流向顾客。而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顾客的实际需求和对顾客未来的需求的预测来拉动产品和服务。基于这种思想,产生了多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如快速反应策略、有效客户响应策略、电子订货系统和建立企业间网络式供应链系统等。
2.1 快速反应
快速反应 ?quick response,QR?,是美国零售商、服装制造商以及纺织品供应商开发的整体业务概念,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QR的着重点是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实施QR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所有的商品单元条码化,即对商品消费单元用EANUPC条码标志,对商品储运单元用ITFil4条码标志,而对贸易单元则用UCCEAN--128条码标志,利用EDI传输订购单报文和发票报文。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与内部业务处理有关的策略,并采用EDI传输更多的报文,如发货通知报文、收货通知报文等。
第三阶段:与贸易伙伴密切合作,采用更高级的QR策略,以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一般来说,企业内部业务的优化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在贸易伙伴间进行合作时,往往会遇到诸多障碍,在实施的第三阶段,每个企业必须把自己当成集成供应链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2.2有效客户反应
有效客户反应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是在食品杂货分销系统中,分销商和供应商为消除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
ECR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高效反应能力和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系统,使零售商及供应商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提高整个食品杂货供应链的效率,而不是单个环节的效率,从而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库存和物资储备,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要实施“有效客户反应”这一战略思想,首先,应联合整个供应链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改善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使其最合理有效;然后,再以较低的成本,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具体地说,实施ECR需要将条码、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在供应链?由生产线直至付款柜台?之间建立一个无纸系统,以确保产品能不间断地由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同时,信息流能够在开放的供应链中循环流动。这样,才能满足客户对产品和信息的需求,即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适时准确的信息。
2.3 电子订货系统
电子订货系统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EOS?,指将批零售商场所发生的订货数据输入计算机,即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连接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业、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因此,EOS能处理从新商品资料的说明到会计结算等所有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业,可以说EOS涵盖了整个商流。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零售业已没有许多空间用于存放货物,在要求供货商及时补足售出商品的数量且不能有缺货的前提下,更须采用EOS系统。EDIEOS因内涵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手段,因此在国际上使用非常广泛,并且越来越受到商业界的青睐。
EOS系统并非是单个的零售店与单个的批发商组成的系统,而是许多零售店和许多批发商组成的大系统的整体运作方式。EOS系统基本上是在零售店的终端利用条码阅读器获取准备采购的商品条码,并在终端机上输入订货材料,利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传到批发商的计算机中;批发商开出提货传票,并根据传票同时开出拣货单,实施拣发,然后依据送货传票进行商品发货;送货传票上的资料便成为零售商的应付账款资料及批发商的应收账款资料,并接到应收账款的系统中去;零售商对送到的货物进行检验后,便可以陈列与销售了。
2.4 建立企业间网络式供应链系统
网络式供应链系统的建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相关企业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根据企业的实际,企业在供应链的策划上,可以选择3种模式,包括?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系统?与其他企业合作提高供应链效率?直接接受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即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一些企业选择了第一种模式,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努力降低操作经营成本,使客户的满意度最大化。但是,其结果往往是增加合作伙伴的成本,对其合作伙伴造成损害。实践表明,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完善其组织结构,懂得协调、利用和管理与伙伴企业之间关系的企业,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客户的需求。因此,一些有远见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外部供应链的重要性,认识到协调企业间商务活动的必要性。
第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分享被认为是供应链整合的基础,信息流被认为是对供应链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尽管有许多企业都制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但是由于无法及时获得客观真实、充分反映客户需求的数据,这些企业都只能根据其过去的经营或库存量的变化情况,做出市场预测,并进而通过生产和库存使这些预测变为现实。其结果就是所谓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即定单信息变动沿供应链呈现倍增效应,从而导致生产商收到的市场信息与实际的市场信息之间有相当大的误差,从而导致供给不足或过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更有效的客户需求预测方式的出现,使企业直接从产品消费场所或产品使用地点,搜集客户需求的真实信息,并直接对市场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没有信息技术或信息流作为基础,是难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的货物流动。
第三,要有懂物流的中、高级人才,参与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人才应当具有新的企业经营理念,能及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能够熟练驾御新的技术,并有能与商业伙伴的合作精神。
依据物流的基本过程,以客户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要实现货物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高效率流动,最完美的供应链应当是企业间网络式的供应链系统。其基本特征为“三个能力”,即:与市场需求同步的反应能力;对信息充分而又同步的传输能力;处于物资采购、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上的商务运作能力。要建立一个这样的供应链系统,存在种种的限制条件,既需要有外部条件的支持,包括行业壁垒、地区壁垒的消除,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等,也需要在供应链中的企业具有相同或至少是相似的信息设备,能够被相互接受的标准化操作方式,即相关企业能够实现网络式的供应链操作。当这种网络式的供应链系统可能产生的效益被所有企业认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就可能升级为多条供应链效率之间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消费者的满意度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化。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换为了市场经济,并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取得的效果显著。在逐渐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紧抓市场机遇,合理调整经济,在满足新时期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新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1.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论述
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一般采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这一方式是在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计划性、目的性特点。同时,这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加成本的有效途径。在计划经济过程中,政府负责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在里面起到了辅助作用,企业依靠政府帮助而运营。市场经济环节中,市场指导企业经营方向,市场决定了其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征,结合优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产体系,确保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稳定经营和发展。
2.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历程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一般是通过筹划、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经营和开展。总体而言,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现状和运营理念,科学的选择与之相符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标准的经营管理模式,能够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性,以此减少企业成本输出费用,这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可以将发展历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系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是在国家政策支撑的基础上出现的,由国家提供相应资金,并且负责企业运营情况。第二,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其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以市场为指导,将内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建设出经济管理模式。
3.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将企业资源扩散到最大化。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不断进步,它为企业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对企业管理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有效节省成本输出,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质量。(2)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改进,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改革,以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无法顺应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脚步。在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的现状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有所改变,使得企业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引起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创新这一模式,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活力,从而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不具备完善性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组织结构不具备合理性,限制了企业稳定发展。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经营管理期间,组织结构不完善,很多人员只是一昧的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组织结构灵活性不好,没有受到合理的规划,因此,没有办法跟随市场进行改变。再者,企业管理人员对经营管理结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受某种因素的干扰,严重限制了企业发展。第二,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不完整,没有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建立企业管理经营组织过程中,因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得结构混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
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环节中,经常出现制度建设不健全情况,引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企业过于重视生产,对经营管理积极性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②企业经营管理层思想理念保守,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对市场认识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办法全面提升员工工作兴致,再加上企业内部人员流动性高,所有人员自身素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工作的稳定进行。第二,企业员工上升空间不大,全能型人才较少,导致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具备不合理性。第三,企业员工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技能低下,没有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限制了经营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三、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对策
1.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对企业人力资源展开合理配置和优化,能够提升企业整体水平,推动企业全面进步。在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现状,合理配置资源。因此,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第一,引进专业性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储备,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另外,要建设人才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员工工作兴致,不断创新,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第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对企业员工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以此提升业务水平。
2.引进新型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一般在企业管理资源中,就需要引进新型的资源管理理念,来完善对我国经营的制度。这样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自身国家尤其是在合适的法律基础上,完善对企业的制度。并且随时关注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以此调整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变化,制定出合适的市场发展体制,如果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解决,同时,要加强企业员工的交流和沟通,整合企业各项的资源。
3.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为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应当从管理体制开始,对其加大重视,建立完善的体系,使企业内部呈现规范化管理,确定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定期参与考核,将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发挥到最大。另外,还要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灵活的组织机构,保证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四、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为良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应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找出现有经济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高效组织部门,并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人本化管理。引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荣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
[2]弓慧玲.论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J].企业导报,2015,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