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验证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验证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电针; 环跳穴; 炎性疼痛; 完全弗氏佐剂; 脚掌回缩潜伏期
【Abstract】 Objective:To introduce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EA) alleviates inflammatory pain on Huantiao acupoints (GB30),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EA analgesic effect and treat chronic pain.Method:(1) After CFA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was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o the left hind paw of male Sprague Dawley (SD) rats,the inflammatory pain model was successfully made.(2) The method of EA on GB30 acupoints was introduced.Result:After the injection of CFA,PWL markedly decreased,while that could be reversed by EA on GB30 acupoints.Conclusion:EA on GB30 acupoints can alleviate CFA-induced inflammatory pain.
【Key words】 Electricacupuncture; Huantiao acupoint; Inflammatory pain;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Paw withdrawal latency
慢性炎性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疼痛类型之一,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外周组织受损而引起的持续性的疼痛状态。实验室中常给动物皮下注射一些化学药物,如formalin、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角叉菜胶、蜂毒等建立炎性痛模型。CFA炎症痛模型因其操作简便、致炎迅速、炎症局限、持续时间长而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炎性痛模型的制备[1]。CFA是一种油包水的乳浊液,能够非常有效地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它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成分,可加强对抗原的抗体反应。佐剂活性来自油滴中免疫原的持续释放,并刺激局部产生免疫反应,注射入哺乳动物皮下之后,会产生炎症和疼痛反应。在注射CFA后,动物局部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以及对热或机械刺激反应敏感的特征[2-3]。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都是中医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并在许多国家中广为传播,其中缓解疼痛就是针灸治疗的主要应用之一[4]。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针刺麻醉,很大地推动了针刺镇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5]。大量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针刺具有镇痛、消炎、解痉、脱敏等作用[5],加之其操作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电针治疗是在传统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利用电针仪器输出不同的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相关的经络穴位而治疗有关疾病的方法。电针刺激特定穴位可以缓解炎症性疼痛[6-7],电针通过一定频率、强度的电刺激模拟了传统手针中捻、提等手法的作用,同样起到了缓解治疗疾病的作用。针刺或电针治疗在临床上已被广为应用,但其作用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
对特定穴位的针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在临床上常选用下肢足三里、环跳穴、阳陵泉、承山穴、委中穴、合阳穴等穴位作为刺激部位。实验室研究中为了便于对清醒大鼠进行针刺操作,环跳穴(GB30)是一个可以被很好应用的穴位。刺激环跳穴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而且还避免其他穴位上电针难固定、易脱落的缺点。环跳穴位于靠近髋关节(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可以有效地固定针灸针避免滑落,固定后大鼠可自由活动且不易咬到针和导线。本实验室近期对电针刺激大鼠双侧环跳穴缓解CFA诱导的持续性炎性痛及痛情绪进行系列的研究,在此将本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取1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重量250~270 g,均由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分笼饲养在动物房内,自由进食,室温控制在(22±1)℃,12~12 hrs昼夜循环光照。正式实验开始前3~5天大鼠先初步适应实验室环境。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足底皮下注射CFA+假电针组(CFA+sham EA)7只和足底皮下注射CFA+电针组(CFA+EA)7只。
1.2 试剂与药品 注射用CFA为CFA原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1∶1混合液。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热板测痛仪: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RWD Life Science Co.,Ltd. MODEL39。针灸针:北京中研太和医药有限公司,规格:0.30×25。电针仪:ELECTRO-STIMULATOR 4-C Acupuncture.Tens。
1.4 实验设计 大鼠在实验室适应2 d后,在脚掌注射CFA前1 d分别用热板测痛仪检测大鼠的脚掌回缩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第2天注射CFA后随即对两组大鼠分别给予EA/sham EA处理(整个过程约120 min,具体方法见后),电针结束休息30 min后再用热板测痛仪检测大鼠的PWL。比较EA/sham EA处理组大鼠的PWL,衡量大鼠的疼痛缓解与否。
1.5 实验方法
1.5.1 大鼠足底注射CFA CFA原液用振荡器混匀,将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1∶1配成混合液,再次用振荡器混匀后抽取0.08 mL配制好的CFA液备用。足底注射药物前,先轻柔地抚摸大鼠使其放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大鼠左侧足底皮肤,然后一个实验者控制住大鼠,另一个实验者轻轻将抽取的0.08 ml CFA的针头刺入大鼠左侧足底皮下,针尖到达脚掌正中,左手固定住大鼠足部和针头刺入点,右手将CFA缓慢推入,左手紧压针眼处拔出针头,右手轻柔的揉搓大鼠足底使CFA充分吸收,避免从针眼处流出。
1.5.2 测量大鼠的PWL 将大鼠放在罩有有机玻璃盒的热板上适应30 min,随后将大鼠取出。让热板自动加热到50 ℃后保持温度恒定。将大鼠再次放入罩有有机玻璃盒的热板上,盖上有机玻璃盒的盖子,当大鼠舔或者抬起后肢时,停止计时,把大鼠取出。测量大鼠从放入热板到后肢抬起的时间为PWL。正常情况下,PWL保持在10~15 s,如果动物没有反应,在超过20 s后将大鼠取出,以避免大鼠组织损伤。每只动物测试3次,每隔15 min测量1次,求均值。
1.5.3 电针刺激大鼠双侧环跳穴 环跳穴(GB30)靠近髋关节,位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给动物电针刺激前2~3天每天轻柔把持大鼠30 min使动物适应环境。在注射CFA后立即给予电针刺激。电针前用酒精棉球清洁大鼠皮肤,然后一个实验者控制住大鼠,另一个实验者轻轻将针灸针插入环跳穴,并用胶带固定于大腿。通过导线将针灸针与电针仪相连。刺激参数:频率10 Hz,电流3 mA,波宽0.1 ms。刺激时间为:电针刺激20 min,中间休息80 min,再给予电针刺激20 min,流程见图1。刺激开始后大鼠的状态为电针周围肌肉的轻微震颤但不会引起大鼠狂躁、嘶叫等异常行为。假电针组(sham EA)只给予针刺操作不进行通电。
图1 电针刺激及PWL检测流程图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GraphPad Prism 5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图,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组大鼠电针后PWL值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大鼠足底皮下注射CFA+假电针组(CFA+sham EA),注射前后测量PWL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说明电针双侧环跳穴可以缓解CFA导致的大鼠热痛行为。
3 讨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存质量。疼痛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四大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8]。慢性疼痛严重影响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尽早控制疼痛可使人们回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临床上常采用一些方法去缓解慢性疼痛,如采用甾体类药物注射、服用镇痛药物、局部封闭、手术等,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都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不良反应。电针刺激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耗材较小、操作简便、疗效较确定、副作用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采用电针缓解疼痛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但是选取的部位以及电针参数的选择方法各异,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结合实验室的条件选择了环跳穴,观察到很好的镇痛效果,且定位简单,操作方便,详细描述了具体的刺激参数以及操作手法。这为利用电针缓解疼痛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新选择。
CFA在皮下注射后并不立即出现强烈的疼痛,在作用2 h后疼痛才达到较大峰值,并且可以持续几天以上[1-2],因此我们选择了在脚掌注射CFA后立即进行电针刺激。电针刺激的流程没有选用单一的持续性刺激,实验中发现,给予大鼠电针刺激20 min后休息80 min,然后再给予20 min的刺激,这样产生的镇痛效果更为有效[9]。120 min的电针流程恰好也是CFA产生疼痛作用达到峰值的作用时间。实验结果也证实,给予环跳穴电针刺激可以较好地缓解CFA皮下注射产生的炎性痛反应。
电针刺激大鼠双侧环跳穴注意事项:(1)固定大鼠时应在牢固的基础上确保大鼠处于比较自然的状态,避免因固定过程粗暴操作导致大鼠产生应激反应或遭受其他伤害而导致实验数据偏差;(2)针灸针应该选择合适的型号,且为一次性使用,以免造成大鼠的感染;(3)为使针灸针更好固定,进针部位在大鼠大腿中下部,与大腿骨一定角度穿行股四头肌,尖端达到环跳穴附近;(4)插入针灸针的过程应该准确且迅速,行针部位过浅于皮下,针刺效果不佳,针刺过深,易扎伤骨膜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刺激;(5)胶带要牢固的固定电针,防止电针在实验过程中脱落影响实验效果;(6)电针过程中大鼠应处于清醒、放松状态,根据大鼠的反应适度调整并固定刺激参数,以臀部及大腿肌肉轻微震颤,大鼠无不适反应为准;(7)同时做多只大鼠时应注意避免大鼠之间的情绪感染,给其中一只大鼠固定及插入电针时应将其与其他大鼠分开。
篇2
1.强调教学案例的经典性,忽视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
学科基础课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案例或多或少受到使用的教材案例的影响,教材中的经典案例虽然影响大,但是往往背景复杂,编撰案例时前因后果的交代不是很清楚,不利于学生对实质性问题的把握。同时,忽视了案例在内容和作用上层层递进,一方面案例教学在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方面做得不够扎实,另一方面没有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案例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强调教学实验的演示性、验证性,忽视综合性、设计性
在诸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学科基础课中,往往安排有教学实验课,但是这些教学实验课主要是演示性、验证性的,而不是综合性、设计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以直观演示的形式,增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识,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在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强调教学实验的演示性、验证性,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其结果是学生的潜能难以得到挖掘,学生只会停留在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层面,不利于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3.强调期末教学考核,忽视教学过程考核
学科基础课现行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诸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课程的实验成绩往往单独计算)。一般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主要根据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计算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计算依据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教学过程考核,其结果造成过程管理缺失,考试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等问题。
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团队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落实学校2010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不断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以校本教材为抓手,在兼顾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针对性
组织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优秀师资或联合省内外同类院校编写校本教材。截至目前,已编写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在把握学科基础课教材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内容的可读性,注重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同时,考虑到学校地方性的特点,注重引入本省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安排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目前情形下,我们不能减少思想政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一般为英语)、计算机工具类课程、数学类工具课程等四类课程的学分,也就意味着专业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只能在有限学分的情况下进行。具体到学科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精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学科基础课的系统性要求,而且可以挤出一定时间安排“以创新性的案例研究法为主,以情景模拟法、实践性教学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提高教学案例的编选质量,注重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案例编选时,在案例的内容和作用上考虑理解性案例、对比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的层层递进,在案例的形式上考虑文字型案例、视频型案例和情景型案例的有机组合。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的反馈,另一方面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案例教学中。
4.重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在强调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如在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安排了“用Excel作统计分析图形”“、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用Ex-cel作数据透视表、模拟抽样”“、用Excel求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等六个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和一个“综合业务实验”项目。通过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对统计学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统计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统计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力地助推了学生突破一般技能型人才这一基本层面,迈向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阶段。
5.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全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学科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基础课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科基础课课程特点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成绩比例由80%降低为50%,将原来单一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改为平时课堂案例讨论和发言占20%,作业占20%,出勤占10%。这种改进后的考试方法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间的相互竞争。通过综合而定量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奠定了学生后续专业类课程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未来人才市场上较强竞争力的基础。
三、结束语
篇3
一、统计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再认识
“一般来说,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并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探索本专业课程内容的发展规律,提出在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实验环节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传统的专业课程建设理念虽然也涉及对实验教学环节的要求,但基本上流于形式。通常是买几台电脑装几个软件,并没有在教学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实质性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统计学专业各课程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黑板粉笔型”;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进行描述性教学;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陈旧,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就是缺乏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方法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目的仅仅是应付考试。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加强统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这同时也是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统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应该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大力推广实验教学,从而达到巩固学生的统计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其统计思维方式,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实验教学环节的再认识
随着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展示、挖掘,以及研究事物数量关系、趋势和规律的分析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丰富,操作性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传统的实验教学活动,即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几个统计指标,验证几个分析过程和数量模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统计学专业的发展进程,同时亦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需要了,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实验教学环节,重新设计其操作规范和流程。
对实验教学环节的再认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对实验教学环节狭义的认识,即简单地把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教室搬到实验室去完成。从教学过程上看,在完成统计学专业各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大量统计方法和数量模型的掌握和运用必须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例如,模型参数估计、检验等过程的分析计算和大量样本数据的处理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完成,这是提高学生运用分析方法和数量模型解决数量分析能力所必需的,但也仅仅是实验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统计工作能力不仅仅表现为数量分析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加工的能力,这需要有较强的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敏锐的观察到事物的细微变化,能够清晰的分析事物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正确地设计指标体系来描述这些变化和因素,在此基础上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能力是在实验室中无法培养和训练的,必须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验中才可获得。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两个内容:首先是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其次是实验室中数量分析能力的训练。
三、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教学环节要符合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统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不是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并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的。应该结合基础理论的教学进程有针对性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例如:在“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等等。
2.全面性原则
实验教学环节要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与过程,既包括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包含在实验室中的数量分析能力的训练。
3.系统性原则
统计学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所以必须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4.可行性原则
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环节。同时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枯燥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5.前瞻性原则
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要具有前瞻性,能够反映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随着专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调整。
四、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
1.调查与数据搜集环节
“调查与数据搜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一方面,根据课程的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系统开展问卷设计、社会调查、汇总调查表、归纳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等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误差控制、数据处理、分析报告撰写等统计活动的理解,特别是对各种资料搜集方法与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锻炼学生的统计调查应用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某宏观范围的现象,组织学生通过统计学年鉴、专业期刊等方式搜集次级资料,为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积累资料。
2.数据分析环节
“数据分析”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环节。属于验证型实验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对所学的分析方法和数量模型进行验证,以达到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一部分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同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个环节中需要有大量的数据资料支撑,这些数据资料一方面可以利用在“调查与数据搜集”中搜集得到的各种数据。但这些资料是有限的,其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为保障该环节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收集各种数据并建立起一个能与实际接近又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数据库。比如,模拟的各类金融数据,可以实时接收的股票市场信息的数据库,等等。
3.统计软件应用环节
统计软件是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工具。数据分析过程大多数是通过统计软件实现的。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高低,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是实验教学环节必须达到的目标。在实验教学体系中应该使学生对以下软件有详细的了解:Excel、SPSS、Statistic、EViews、SAS,等等。Excel在目前的日常报表工作中相当常见且较为普及,同时其描述统计的功能已完全具备,能满足简单的统计分析与处理,主要用于描述统计分析的课程实验;SPSS是社会科学用的一个组合式统计软件包。从其功能来看,包含了统计类课程的许多方法,例如,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等。但由于本软件主要是针对社会科学而设计使用的,所以对不同类别的统计数据不一定能全部处理;Statistic有功能强大的数据管理系统,便于资料的再开发;EViews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之一;SAS是大型应用集成应用软件,拥有众多的功能模块,可完成不同的任务,包含了广泛的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具备了质量管理、运筹决策和计量经济的时间序列模型等方面的专门分析计算功能。由于各种软件模块和特点、优势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相应的软件构建统计软件应用环节,其中,Excel作为基本数据分析工具是必须包含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的,其他软件则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相关课程的设置进行选择,但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则必须掌握SAS软件的应用。
五、实验教学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课程学时的限制。由于学时的压缩,统计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必须协调好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实验环节可以适当地拿到课外进行,从而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验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因此,要求教师本身必须精通从问卷设计、数据搜集到软件应用全过程。
第三,加强教材建设,把实验教学环节的内容充实到教材之中。
第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不能仅仅只有几台计算机,装几个统计软件,而是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源,并提高其利用效率。
篇4
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疼痛科,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 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可靠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情况。结果 ①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6.6393,P=0.0000);②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2=7.0834,P=0.0078)。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理想选择之一。
关键词 针灸;骨质疏松;疼痛
[中图分类号]R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3(c)-0075-02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Treating Osteoporosis Pain
FENG Yanbin
Rheumatic pain of Wuha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4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reating osteoporosis pain. Methods 108 cases of osteoporo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December to 2013 Decemb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ain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①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level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6.6393 data p=0.0000);②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2=7.0834, P=0.0078).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by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is one of the ideal choi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pain.
[Key words]Acupuncture; Osteoporosis; Pain
临床报道证实[1]: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群晚年生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以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其心理健康。基于此背景,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可靠方法,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实践提供借鉴依据,该次研究选取了该院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相关患者为例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次研究的病例资料均为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全部患者共计108例。108例入选该次研究病例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如下:①性别情况:男性68例,女性40例;②年龄情况:
61~73岁,平均年龄(65.43±3.45)岁;③病程情况:4~10年,平均病程(7.64±2.34)年。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2]:①选取以下穴位为治疗穴位:腰阳关、命门、大椎、肾俞、脾俞、腰部阿是穴、委中、大杼、大肠俞、秩边。均采用用2寸毫针,经过酒精消毒后直刺1~1.5寸,得气后连接D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频率进行刺激,以患者耐受的强度为宜,1次/d,每次时间保持在30 min。②选取以下穴位为治疗穴位:关元,肾俞,足三里。用艾绒做成圆锥状置于附子饼上进行隔物灸,每穴二柱,1次/d。
1.2.2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均采用降钙素50IU,肌肉注射,1周1次,联合钙尔奇D 1片,含碳酸钙1.5 g,维生素D125IU,口服,1次/d[3]。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为两组入选对象实施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和实施治疗后疼痛治疗有效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以PEMS3.1 for Windows 软件包为数据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的统一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在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时,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并且认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选对象实施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结果
实施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水平差异相当,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1,P=0.9768);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水平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该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178,P=0.0000;t=6.5891,P=0.0000);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393,P=0.0000)。具体数据比较结果详见表1。
2.2 两组入选对象实施治疗后疼痛治疗有效情况比较结果
治疗组54例患者中,显效34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5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54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4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3%。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验证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7.0834,P=0.0078)。具体数据比较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口寿命被大幅延长,而与此同时,全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随之增强[4]。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水平也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我国相关研究的同类报道数据结果显示[5]:我国老年人群规模占总人口数的比较已经超过了12%,而其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水平也超过了23%。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为疼痛,一般疼痛位置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临床针对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6]。
既往研究报道结果发现[7-8]: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案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整体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往往并不十分理想。而近年来有报道证实,采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比较优势。
中医理论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早,将骨质疏松症纳入“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脾胃为后天之本” [9]。因此,肌肉相关组织的丰满强健和消瘦程度与脾之运化功能息息相关。按照中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即“健脾和补肾”。按照现代中医的临床经验分析:针灸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纠正激素紊乱状态以及改善代谢等诸多功效。采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要遵循“辨证”和“辨病”的有效结合。按照“健脾和补肾”的治疗原则从适当的穴位入手,可实现标本兼治[10]。
该研究中的数据比较结果显示:采用针灸治疗的患者,与传统西医治疗的患者相比较,一方面是在VAS评分水平上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结果分别为(2.78±1.23)分和(4.32±1.18)分,另外一方面是在疼痛治疗有效率指标上,其指标水平更高(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0%和79.63%)。与文华[5]报道的疼痛治疗有效率水平基本相符(95.80%)。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和阐述,该研究认为:在临床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理想选择之一。
[
参考文献 ]
[1] 蒙家辉, 罗小珍, 罗盛华, 等. 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19):2155-2157.
[2] 谢凤云, 段岚, 谢小兰. 生物全息针灸联合生命力保养减轻骨质疏松症疼痛[J].护理学杂志, 2010,25(14):71-72.
[3] 梁鑫, 王鸿度. 中医中药及针灸对调节骨质疏松症局部因子和基因的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5):551-554.
[4] 欧阳钢, 王东岩, 徐小梅.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1,31(1):23-25.
[5] 文华. 探究针灸结合蜡疗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治疗效果[J].健康必读, 2013,12(7中旬刊):88-89.
[6] 李国瑛, 唐慧, 童琴. 针灸加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18(2):168-170.
[7] 张雪英, 麦合木提·阿木提, 谢川. 新疆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针灸辨证治疗[J].新疆中医药, 2012,30(5):24-26.
[8] 陈爱萍, 肖林, 王娴默, 等. 臭氧注射联合中药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3,28(8):1131-1132.
[9] 康轶鑫, 王道全, 刘忠厚. 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1,17(1):73-79.
篇5
[关键词]书法景观;限制;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协商过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7—0028—07
引言
书法景观是由成批书法作品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外部视觉特征和特殊地方感的场所环境。作为人地关系中重要的地理环境元素,书法景观的体验和欣赏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环境感知、场所行为模式以及地方感形成等方面。旅游场所中的书法景观体验将会影响旅游的参与、动机、需求或满意等等方面。然而,书法景观作为书法——“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的客观存在和具有明确物质载体的文化景观类型,在旅游活动中往往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被旅游者忽视,不被旅游者加以环境的使用(如活动的参与),导致不能显著提升旅游者场所感知、参与或满意度等,最终成为旅游场所的“摆设”。
“限制”的概念广泛运用于休闲领域已近40年,西方休闲限制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形成期、试验期、假设驱动期和理论驱动期4个阶段。早期学者关注休闲限制的定义,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拓展了休闲限制因素的类别研究。克劳福德和戈比(Crawford&Godbey)将休闲限制分为3种类型:个体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以及结构限制因素。克劳福德等又以三类休闲限制类型为基础,提出了休闲限制阶层模型。休闲限制阶层模型认为,个体是以阶层方式逐一面对不同类型的限制,并进行协商,进而影响对于活动的参与。
虽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旅行阻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直到最近,休闲限制理论才被引入旅游研究中。研究者针对大自然旅游、博物馆旅游、节事旅游、体育旅游、邮轮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进行了旅游限制因素研究。对于不同的游客特殊细分市场如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研究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旅游限制的影响也有所探讨。虽然休闲限制理论极大地拓展了旅游限制的研究,但是该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①特定的旅游活动形式下的旅游限制因素和结构不同于休闲活动背景下的休闲限制因素和结构;②旅游活动中的旅游限制因素并不是同质的,不同的活动下旅游限制因素不同。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综合休闲和旅游研究中限制因素的概念框架,结合书法景观体验场景进行整合修正,形成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量表。使用该量表进行调查,验证书法景观体验中是否存在限制阶层模型以及限制协商过程,对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书法景观体验限制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对于休闲限制阶层模型在旅游中的应用场景有所拓展。针对书法景观这一特殊的旅游体验对象的限制因素探讨将有助于对不同活动场景下的旅游限制因素的研究。
1 研究路线与方法
1.1书法景观体验限制定义
本研究根据休闲限制定义以及其在旅游中的定义拓展和修正定义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是抑制人们欣赏书法景观,忽略书法景观存在,导致不能或者不能持续进行书法景观体验、参与书法景观体验活动,进而产生旅游体验质量问题的一切因素。
1.2量表设计
本研究根据丘吉尔(Churchill)提出的测量量表设计规范进行书法景观体验限制的量表设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书法景观体验的自身特征,设计了一套含14个测度项目的量表。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以及网络预调研的结果,删除了其中3项相关性不强、选择频率较低的测度项目,最后形成一套11个测度项目的书法景观体验量表。
1.3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验证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阶层模型,分析书法景观体验中的限制是否存在三因子维度,本研究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可以检验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可以说是结构方程模型当中最基础的测量部分。它不但是结构方程模型中其他后续高等统计检验的基础,更可以独立应用在信度的考验和理论有效性的确认上。在旅游研究中,验证性因子分析经常作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前的一个前置步骤或基础框架。
此外,本研究还将采用雷默尔等(Raymore,etal.)提出的系列方法(含中位数分割,同步性z检验以及元模型)探讨书法景观体验限制的协商过程,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研究人口社会学特征对书法景观体验限制的影响。
2 实证研究区域与数据
2.1研究区域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始建于公元589年的大雁塔脚下,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大雁塔北广场作为通过书法景观来增强休闲内容和活动的辅助主题休闲广场,通过大量的地面表现(地景浮雕)、雕塑表现(大唐精英雕塑)、小品表现(水景雕塑小品)等书法景观形式展示中国书法艺术,供游人参观欣赏,寓教于乐。对大雁塔北广场中书法景观这一特殊的文化景观的展现形式已引起了当地书法家的关注,游客书法景观体验的研究对未来文化景观规划有重要价值。
2.2数据获取与调查样本分析
2.2.1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测量量表、旅游者书法欣赏偏好、参与及满意度测量量表、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出游特征等内容。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因素测量量表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满意),2表示不同意(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同意(满意),5表示非常同意(满意)。调查小组一行14人于2010年8月11-13日及16-20日在大雁塔北广场对游客展开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及访谈,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9份,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486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8%和83%。
2.2.2样本描述统计
从表1的样本统计结果可知,被访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学生、技32/1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居多,学历层次和收入水平较高;绝大多数被访者是第一次来到大雁塔北广场;而从距离上一次拿毛笔写字的时间来看,58.7%的被访者上一次拿毛笔为一年前或者从未写过,说明对书法的了解和掌握水平并不高。
3 结果分析
3.1书法景观体验限制阶层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1.1数据检验
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检查,对于异常数据进行必要的核实、校正和剔除,而对缺少的数据则采用样本均值进行替代处理。对于由11个限制性因素项组成的量表进行问卷效度分析和信度阈值0.5,说明模型中的观察变量对于潜在变量的平均解释能力一般。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是显著的,取值介于0.35~0.69。实证结果支持理论假设,说明书法景观体验的限制阶层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此外,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反映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构因素与人际因素的路径系数大于人际因素与个人因素的路径系数,而后者又大于结构因素与个人因素的路径系数,这反映了限制阶层模型中各层级间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协商”。
3.2“协商过程”验证
为探讨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结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协商”过程,可以采用雷默尔等的研究方法:①计算三种因素的平均得分,该得分分别由三种因素的各个体观察变量得分做算术平均。②采用中位数分割手段将三类因素均划分为低与高两类,由此划分出8组,任何一个受访者都只可能属于这8组中的一组。第一组:低(个人因素),低(人际因素),低(结构因素);第二组:低,高,低;第三组:低,低,高;第四组:低,高,高;第五组:高,低,低;第六组:高,高,低;第七组:高,低,高;第八组:高,高,高。利用同步性z检验对样本分布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除第四组与第五组差异不明显外,其他组差异显著,显示分布并不遵循概率分布,而是存在关系或层级。③用元模型来研究“协商过程”,即从一个层级的限制因素到更高一级的限制性因素。假设存在这类“协商过程”,则存在四种限制条件群体,即个体因素高感知群体,人际因素高感知群体,结构因素高感知群体及全因素低感知群体。
个体因素高感知群体由第五、第六、第七、第八4组组成,本研究中的观测样本数为195。人际因素高感知群体(n=112)由第二、第四组组成。结构因素高感知群体(n=50)为第三组。全要素低感知群体(n=129)则为第一组(表3)。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协商过程产生的金字塔型阶层理论,4个群体的大小关系应当是个人因素高感知群体>人际因素高感知群体>结构因素高感知群体>全因素低感知群体。从4个群体的观测样本个数来看,个人因素高感知群体>人际因素高感知群体>结构因素高感知群体是符合金字塔形规律的,但是全因素低感知群体观测样本个体数目较大,这是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参与到旅游活动和书法景观体验的游客,所以全因素低感知群体比其他3个群体大是合理的。比较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协商过程”的存在,证实了限制阶层模型在书法景观体验中是适用的,说明个体克服个体限制因素后才会逐步转向人际限制因素与结构限制因素。
3.3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响的多元方差分析
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进行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水平、月收入等)对个人因素、人际因素以及结构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模型结果仅保留0.05水平下的影响显著因素。根据限制性因素类别建立独立的3个多元方差分析模型。为保证结果的解释有效合理,多元方差分析模型采用非饱和模型,影响因素包括纳入分析的所有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所有主效应和所有变量之间的二元交互效应。
个人因素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0.05水平下显著影响个人因素的变量包括年龄、月收入、年龄与民族的交互作用,年龄与月收入的交互作用,民族与受教育水平的交互作用,民族与月收入的交互作用。
从人际因素的多元方差分析(非饱和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来看,在95%置信区间下显著影响人际因素的有年龄与受教育水平的交互作用,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单个变量的主效应影响均不显著。
最后,结构因素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选取的人口社会学变量的主效应及所有的二元交互效应对于结构因素影响均不显著。
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结构因素三种限制性因素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人口经济学特征对于个人因素影响明显。年龄因素说明不同的个体生命周期阶段,个体因素存在差异;月收入水平也对个体因素产生影响;不同年龄民族、月收入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受教育水平、月收入的差异都会影响到个人因素。②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人际因素影响相对于对个人因素来说减弱,仅有年龄与受教育水平的交互作用,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产生影响。③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结构因素影响不显著。4结论与讨论
本文引入休闲限制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书法景观体验中的限制因素的类别、结构以及协商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人口社会学特征对书法景观体验限制的影响。
(1)本文针对书法景观体验中阻碍性因素,借鉴休闲限制概念定义了“书法景观体验限制”,并借鉴休闲限制测度量表以及该量表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结合书法景观这一特殊的文化景观类型体验时的限制因素,构建了书法景观体验背景下的限制测度量表。经实证研究,该量表虽需改进,但已具备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了书法景观体验背景下的限制三因子结构和限制阶层模型。结果发现,书法景观体验限制存在个人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与结构限制因素的三因子结构,因子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呈现相邻相关性强、远离相关性弱的现象。由于实证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正在进行参与活动的人群,全要素低感知群体会较大,其他三类群体包含的个体数呈现了良好的大小关系。研究虽然证实了在书法景观体验这一特殊的旅游场景中存在限制阶层结构与限制协商过程,但是书法景观的体验限制因素并不等同于以往研究中的限制因素,书法景观的体验限制因素更加侧重于地方景观的感知以及中国艺术的审美。
篇6
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例,均采用调强放疗治疗。治疗前进行CBCT扫描验证,并将影像资料与CT定位图像行重合对比分析。
结果:本组11例患者治疗期间共取得88组正侧位图像,左右、头脚、前后三个摆放的误差率分别为5.68%、4.55%、7.95%,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CBCT扫描验证能够了解到患者的调强放疗期间的误差,对提高临床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鼻咽癌 调强放疗 CBCT 摆位误差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0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03-02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该部位的重要器官非常多,治疗期间若未正确进行摆放,易对临床治疗造成影响。传统的临床治疗以常规放疗为主,但是在治疗期间,患者往往会并发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临床不适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调强放射治疗逐渐广泛的应用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该治疗技术不仅能够保证肿瘤部位得到高精度的剂量照射,还能减少对肿瘤周围器官、组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强调放射治疗对患者的具有较高的要求。对此,我院主要采用对患者的进行CBCT扫描验证,达到减少摆放误差的目的。笔者对医院近几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年龄为32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51.07±2.11)岁。本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2个月(8周)。
1.2 一般方法。辅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固定面罩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采用CT观察患者鼻咽腔,确定中心位置。采用CT扫描时,可将等中心位置作为正侧标志,行CT扫描时,应先调整层厚,并确定扫描范围(即眉弓-锁骨),对影像资料中的靶区、正常器官进行勾勒区分,明确病灶区域。调强放射治疗前先进行CBCT扫描验证,并记录下各方向的偏差值。当偏差≤3毫米时,可对患者实施治疗。当偏差>3毫米时,应对患者的进行调整,若进行调整后,偏差值未得到改善,则需要重新进行CT扫描。
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期间,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CBCT扫描验证,根据扫描图像进行对比研究:即将扫描图像与CT定位图像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其各个方向上的偏差。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P
2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期间,共取得88组正侧位图像,经分析,最大误差范围为(0.4±4.4)毫米。根据表1中相关数据观察患者的摆位误差(>3毫米),其中88组左右图像中,5例出现误差,误差率为5.68%;88组头脚图像中,4例出现误差,误差率为4.55%;88组前后图像中,7例出现误差,误差率为7.95%,三组数据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膜瘤磁共振波谱特点。很多学者认为,人体神经元标志物是NAA,在脑损害的情况下,NAA的浓度会呈现降低的现象。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不存在神经元,所以不会产生NAA峰。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脑膜瘤MRS产生NAA峰,通常会位于患者肿瘤周边区域,其原因可能是肿瘤对正常脑组织形成侵犯,或者肿瘤边缘体素容积效应。一些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脑膜瘤磁共振波谱特征是Cr下降、NAA缺失,同时Cho水平上升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在氢质子波谱上,Ala在1.48ppm的位置,呈现倒置双峰性。
到目前为止,氢质子MRS是唯一的用于研究生化变化与活体组织代谢、无损伤性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方法,因为受外界条件的制约,MRS通常对磁共振设备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会超过1.5T,其精确性具有很大差异,氢质子MRS可以用于对组织代谢情况进行了解,能够将其作为MRI关键性补充。常规MRI和MRS有效结合一方面能够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对有效鉴别肿瘤良恶性也非常有利,同时还可以对脑膜瘤评价预后与治疗效果进行检测。
研究表明,1H-MRS能够提供有效的代谢与组织生化信息,可以为鉴别与诊断脑膜瘤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冬,王文献,舒通胜.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10):152-153
篇7
【关键词】 调强放疗; 替吉奥; 食管癌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004-03
Clinical Analysis of Elderl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Tegafur Gimeracil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WANG Wu-long,WANG Chun-lei,YU Bai-qi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9):4-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elderl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and Tegafur Gimeracil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Method:53 elderl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from October 2011 to October 2013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RT and Tegafur Gimeracil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MRT.Result:The side effects of the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 differenc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group was 84.00%,the control group was 57.14%,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33),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of the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0.84 months and 9.36 months,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44),the survival rate in one year of the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8.0% and 85.7%,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75).Conclusion:Effectiveness of elderl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RT and Tegafur Gimeracil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 is definite.
【Key words】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Tegafur Gimeracil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 Esophageal cance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3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09.002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在高龄人群中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而高龄老年患者的一般状况往往不适宜手术治疗,且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意愿相对保守,所以目前针对这样的患者多采用以放疗为主同步化疗增敏的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调强放射治疗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此类病患中。本文旨在观察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吉奥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为高龄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步组(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吉奥组,25例)和对照组(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组,28例)。同步组男21例,女4例;年龄65~79岁,中位年龄69岁;ECOG评分1~3分;鳞癌22例,腺癌3例;病变部位:胸段22例,颈段3例;肿瘤最长径:1.0~6.3 cm,中位值3.5 cm;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5例;年龄65~82岁,中位年龄68岁;ECOG评分1~3分;鳞癌24例,腺癌4例;病变部位:胸段25例,颈段3例;肿瘤最长径:1.5~6.1 cm,中位值3.3 cm;TNM分期:Ⅱ期16例,Ⅲ期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情况、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同步组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吉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调强放射治疗。
1.2.1 调强放射治疗方法 在NeuViz Dual螺旋CT模拟定位机诊断床上放置体部定位板,胸段食管癌患者脱去上衣后仰卧其上,双手交叉置于头顶(颈段食管癌患者脱去上衣后仰卧其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采用热塑膜固定,确定体表标记点。在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50~100 ml碘伏醇后直接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下咽、食管和全胃,扫描层厚为
5.0 mm。扫描后CT图像经由网络传至飞利浦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勾画靶区(靶区包括原发肿瘤病灶和淋巴引流区)和危及器官,采用5f-IMRT技术设计物理计划,评价DVH符合要求(Dmax脊髓≤45 Gy,Dmax胃≤52 Gy,Dmax小肠≤45 Gy,V20肝脏≤20%)后使用德国PTW验证系统进行调强计划剂量验证,验证结果满意即通过计划。经EPID位置验证无误后,使用瑞典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为患者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放疗限定:6MV-X/
90%~95%PTV/DT 56~66 Gy,分割剂量:2 Gy,1次/d,每周5次。
1.2.2 同步化疗方法 放疗第1天即开始同步口服替吉奥胶囊(江苏恒瑞公司生产),早晚餐后分别服用40 mg,直至放疗最后一天。
1.3 副反应观察及疗效评价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同步组患者治疗期间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期间给予胃复安、磷酸铝凝胶等药物口服以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必要时给予七叶皂甙钠注射液静滴以减轻局部水肿,如患者出现血液学毒性反应需给予对症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临床症状以及颈胸部CT图像扫描结果依据RECIST标准进行实体瘤疗效;记录两组患者12个月随访期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1年总生存率。
1.4 随访
全部病例均需随访12个月或截止于患者死亡之日,从治疗结束后开始计算随访时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53例全部随访,其中46例随访达到12个月,7例因患者死亡随访未达12个月。
2.2 副反应
同步组较对照组的副反应略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均未出现Ⅱ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食管气管瘘、消化道穿孔以及大出血等严重副反应。
2.3 近期疗效
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咽食疼痛及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颈胸部CT图像扫描后依据RECIST标准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显示,同步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00%和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见表2。
2.4 生存情况
随访截止到2014年11月。同步组和对照组患者12个月随访期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84个月和9.36个月,差异统计学意义(P=0.044),见图1;同步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见图2。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同期放化疗是无法手术或为了保护器官功能而拒绝手术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1]。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态势正在加剧,老年食管癌患者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在身体机能、耐受力、免疫状态上常低于年轻患者,且常合并内科基础疾病,不能接受手术和耐受高强度的同步化疗方案,但目前关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充分报道,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尚不统一[2-4]。
随着技术的进步,调强放射治疗已经取代传统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成为应用最为普遍的放射治疗技术。所谓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全新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它融合了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精确适形治疗,利用物理补偿器、多叶光栅等工具,调节射线的强度,相对于三维适形放疗和普通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能够使高剂量分布与肿瘤的形状一致,既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器官,又提高了肿瘤靶区的剂量,显著地改善了放疗疗效[5]。替吉奥作为5-氟尿嘧啶的衍生药物,抗癌活性更强,同时药物中的吉美嘧啶成分能够阻滞氟尿嘧啶活化物的降解,抗癌作用强,同时药物中奥替拉西钾能够对胃肠黏膜形成良好保护,对消化道刺激较小,安全性高[6]。替吉奥用药途径简单,患者依从性好,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替吉奥与放疗同步的联合应用既可做到局部控制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又可作为放疗增敏剂提高食管癌的放疗效果。
RTOG完成的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直接比较了同期放化疗与单一根治性放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与单一根治性放疗比较,联合放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4个月、9.3个月);联合放化疗患者和单一根治性放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7%和0;接受同期放化疗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有所下降[7-9]。目前,同期放化疗在欧美已成为无法手术的局限性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食管癌NCCN指南将同期化放疗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同期化放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毒副反应[10-11]。对于机体能力已经下降的高龄食管癌患者,如何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又尽可能少地发生副反应,是肿瘤学医生无法回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中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同步组较对照组患者的副反应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步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00%和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组和对照组患者12个月随访期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84个月和9.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证实: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吉奥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显著提高疗效。
因本研究开展时间短,随访时间仅为12个月,尚无法体现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吉奥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且样本量小,亦不能分层进行多因素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该综合治疗方法具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期待后期的总结能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一些帮助。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对放化疗敏感,虽然食管癌发病率比较高,但有关高龄食管癌患者治疗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小样本数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调强放射治疗同步替吉奥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Takeuchi S,Ohtsu A,Doi T,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Am J Clin Oncol,2007,30(6):607-611.
[2]王玉祥,祝淑钗,苏景伟,等.老年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29(2):131-134.
[3]孔洁,李晓宁,韩春,等.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5):421-424.
[4]杨成梁,李炜,翟冲亚,等.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17-20.
[5] Petera J,Kasaovu L,Paluska P,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ubhepatic carcinoma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1,58(3):331-335.
[6]张蕾.替吉奥联合顺铂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4):106-107.
[7] Cooper J S, Uuo M D, Herskovie A,et al.C'hemoradiotherapy of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long term follow-up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RTOG 85-01)[J].JAMA,1999,281(17):1623-1627.
[8]马胜禄,陈利辉,刘向军,等.周剂量紫杉醇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93例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6):714-717.
[9]李金瑞,徐世杰.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1):861-865.
[10]张永喜,刘淑媛,李君艳,等.老年食管癌替吉奥同期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9):686-688.
篇8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鼻炎;麻芪细蝉汤;治疗效果
伴随近些年来空气污染的加剧,造成了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小儿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性和突发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流清涕等,对小儿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1]。从中医上讲,小儿过敏性鼻炎属于"伤风鼻塞"范畴,相比于成人,小儿治疗更加容易,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其复发率[2]。而在临床上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虽然治疗效果可以,但是容易复发,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麻芪细蝉汤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为1组,其中对照组由20例男性患儿和13例女性患儿组成,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9.2±2.1)岁,病程为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1±0.5)年,其中有4例伴有支气管哮喘,1例伴有细支气管炎;实验组由18例男性患儿和15例女性患儿组成,年龄为4~12岁,平均年龄为(8.9±21.8)岁,病程为5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0±0.9)年。其中有5例伴有支气管哮喘,1例伴有细支气管炎,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并不明显,研究中对比数据可比性较强,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2次/d,早晚进行喷鼻,氯雷他定进行口服,5mg/次,1次/d,治疗时间为期1个月。
实验组则采用麻芪细蝉汤进行治疗,其处方为:黄芪15g、炙麻黄3g、蝉衣6g、北细辛1g、辛夷6g、藿香8g、蛇床子6g、苍耳子6g、白芷6g,首次煎熬,用16ml清水进行浸透,取60ml,二次煎熬要加入100ml水,再取药剂60ml,两次药剂混合平均分为2剂,上下午各为1剂,采用温服的方式[3]。治疗时间为期1个月。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其复况。
1.3疗效判定标准[4] 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鼻粘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细胞也消失,经过1年的随访,没有复发的情况视为治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在1个月内消失,鼻粘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细胞也消失,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再发症状减轻明显,并经过相应治疗症状消失视为显效;在治疗中症状改善明显,经过1年的随访结果症状期在8个月以上视为有效;当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者存在并发症,经过1年的随访症状期大于4个月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对比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
2 结果
经过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达到治愈的例数为17例,显效的例数为10例,有效的例数为5例,无效的例数为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中达到治愈的例数为8例,显效的例数为6例,有效的例数为4例,无效的例数为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4.55%,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验证,结果P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当患者与过敏原接触时,鼻部会发生过敏现象,其临床症状为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其具有反复发作性,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其临床治疗中,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常见,一般为局部应用激素、脱敏疗法等,虽然其临床症状可以很快地被控制,但是却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而且很容易复发,无法进行彻底治愈。小儿与成人相比治疗更加容易,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其复发率,促进其痊愈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小儿过敏性鼻炎属于"伤风鼻塞"范畴,本研究给予患儿麻芪细蝉汤进行治疗,其中主药为麻黄和黄芪,其中麻黄具有驱邪外出、疏风散寒的功效,而黄芪则具有益气固表的功效,阻碍被邪侵入,添加辛夷、北细辛、苍耳子、白芷可促进鼻窍通畅,而蝉衣均有疏风宣肺的功效,蛇床子及藿香,可祛湿解表,此药方的总体功效为通窍固表、疏风散寒[5]。在西医看来,麻黄可将鼻部毛细血管进行收缩,将鼻部充血卡他性炎症减少,而黄芪的作用为对免疫功能抗过敏有调节功能,白芷、细辛、苍耳子及辛夷则可将由于毛细血管渗出造成的鼻粘膜血管收缩现象减少,而蝉衣具有抗过敏的作用[6]。本研究为探究在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中采用麻芪细蝉汤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54.55%,差异经统计学软件检验,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麻芪细蝉汤对小儿过敏性鼻炎进行治疗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萌,魏肖云,汪受传,等.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药辨治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3):353-355.
[2]李瑞,张茂,黄舒,等.穴位敷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36-637.
[3]魏玮,刘大波,黄振云,等.生理性海水洗鼻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36):4542-4543.
篇9
【关键词】小梁切除 激光冷凝术 丝裂霉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阻碍房水排出引起的青光眼。本病极顽固,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反复发生前房出血,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本院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3例(53眼),男35例(35眼),女18例(18眼),年龄32~73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5例,高血压眼底出血11例,外伤性病变4例;单纯虹膜表面布满新生血管25例,瞳孔边缘新生血管、虹膜表面少量新生血管28例;无光感13眼,光感40眼;眼前手动15眼;53例均伴不同程度眼胀痛,术前平均眼压(35.24±3.68)mm Hg。
1.2治疗方法 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充分降低眼压,以双路球后注射麻醉,作以角膜缘为基底舌形结膜瓣(11-1点),分离结膜下筋膜组织,先应用激光冷凝术烧灼暴露部分虹膜上的新生血管,以角膜为基底的板层巩膜瓣,两瓣下置 0.4g/L丝裂霉素C(MMC)棉片5min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再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三角形巩膜瓣,基底5mm,厚约1/3-1/2巩膜厚度,用刀片分离至角膜透明区约1mm,穿刺入前房,缓缓放出房水,作虹膜周边切除,同时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然后复平巩膜瓣后尖端间断缝合一针,最后结膜切口两侧原位间断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纱布覆盖双眼。术后1周内眼压的密切观察,注意观察眼压的波动,观察角膜的变化,若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应加用甘露醇等降眼压药对症处理,否则易引起角膜大泡,浅前房,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由于视网膜冷凝范围广泛,术后有眼球萎缩的可能,应加强随访,作好心理准备。
1.3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6~21mmHg者为成功,术后眼压>21mmHg应用降眼压药物不能使眼压下降者为失败。术后门诊随访6~15个月。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2眼失败,有效率96.2%,术前眼压:(35.24±3.68)mm Hg,术后眼压在(11.17±5.25)mm 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病发症 术后3眼发生前房出血,占总数的5.66%,经止血治疗痊愈。
3 讨论
正常状况和疾病状况下都会发生新生血管,前者的血管形成是被机体权衡和控制的,而后者则是无规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相当棘手[1-2],常继发于某些引起视网膜缺氧的疾病,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脱离和颅动脉炎等,尤以前两种病比较多见。临床特点是在原发性眼病基础上虹膜出现新生血管,疾病前期由于纤维血管膜封闭了房水外流通道,后期纤维血管膜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引起眼压升高和剧烈疼痛。
常规滤过性手术效果不佳,常常失败,现在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术前激光冷凝术将新生血管退化,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再行小梁切除,临床验证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本研究结果得出,53眼患者经手术治疗,2眼失败,有效率达96.2%,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用于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已得到临床验证,但术中新生血管易出血,从而导致大量纤维蛋白释放而阻塞滤过口,影响手术成功率,我们在小梁切除术前采用激光冷凝术对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进行烧灼,使血管闭塞萎缩,经临床验证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避免术后纤维膜阻塞滤过口[3]。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保持滤过道通畅,促使新生血管消退,减少了前房出血,进而避免了积血阻塞滤过口,促进了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较好地控制眼压,保留有用视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李裕钦,薛雨顺,车选义,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眼科新进展,2005,25(4):358-377.
篇10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法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066-04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全国各地区均产,资源丰富。现代研究显示,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甾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及一些小分子成分等[1-3],其中挥发油、黄酮类为主要有效成分[4-6]。艾叶是我国历史悠久且临床常用的中药材[7],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等[8]功效,现代实验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平喘镇咳、护肝利胆、止血与抗凝血及抗自由基等作用[9-11],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药效成分群之一,提取方法和工艺是挥发油质量和药理活性的保证,对于艾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艾叶挥发油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12],为将其研制成抗乙肝病毒新药,研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水蒸气蒸馏法适合工业生产推广,环保、经济。本文以正交试验法[13-14]对艾叶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提高挥发油的收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材
艾叶产地河南省驻马店,由河南省中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科董诚明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使用时粉碎使通过二号至三号筛,混合均匀。
1.1.2 仪器及试剂
挥发油提取器(相对密度小于1型);KDM-4型电子可调自动恒温仪(山东菏泽市仪器制刷厂制造);电子天平AR1530(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制造);蒸馏水(自制)。
1.2 方法
1.2.1 艾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ⅩD 挥发油测定法(甲法)[15]。取粉碎的艾叶约100.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适量,浸泡,加热提取,收集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密封,冷藏保存。艾叶挥发油得率计算公式:挥发油得率(%)=A/B×100%。
1.2.2 单因素试验
分别考察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1.2.2.1 料液比的影响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料液比(W/V)分别为:1∶8、1∶10、1∶12、1∶14、1∶16,浸泡2 h,提取3 h,各条件分别平行3次,考察不同的料液比下艾叶挥发油的得率。
1.2.2.2 浸泡时间的影响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料液比(W/V)1∶12,浸泡时间分别取:0、1、2、4、6 h,提取3 h,各条件分别平行3次,考察不同的浸泡时间下艾叶挥发油的得率。
1.2.2.3 提取时间的影响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加蒸馏水,料液比(W/V)1∶12,浸泡2 h,提取时间分别为:1、2、3、4、5 h,各条件分别平行3次,考察不同的提取时间时下叶挥发油的得率。
1.2.3 正交试验及最优提取条件的验证
1.2.3.1 因素水平设计 由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考察因素为提取时间(A)、料液比(B)和浸泡时间(C),各因素分别设3个水平,考察指标为挥发油得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见表1。
1.2.3.2 正交试验设计 取粉碎的艾叶约100 g,精密称定,按表2设计的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
1.2.3.3 最优工艺条件验证试验 以优选出的提取条件进行试验,重复3次,以RSD值小于5%为必要条件,确定优化条件下艾叶挥发油的得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16-17],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料液比的影响
料液比(W/V)分别为:1∶8、1∶10、1∶12、1∶14、1∶16时,对应的挥发油得率依次为:(0.350±0.017)%、(0.424±0.013)%、(0.421±0.016)%、(0.414±0.021)%、(0.408±0.014)%,二者关系见图1。
由图1试验结果看出:在浸泡2 h、提取时间为3 h的提取条件下,料液比各水平间的挥发油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10>1∶12>1∶14>1∶16>1∶8。料液比为1∶10时得率最高,为(0.424±0.013)%,与料液比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与1∶12、1∶14、1∶16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即料液比为1∶10、1∶12、1∶14、1∶16对挥发油的得率并无太大影响,但由于料液比在1∶10、1∶12时挥发油得率较高,且综合考虑工业生产成本,选择正交试验中料液比的各水平为1∶10、1∶12、1∶14。
2.1.2浸泡时间的影响
浸泡时间分别为:0、1、2、4、6 h,对应的挥发油得率依次为:(0.343±0.021)%、(0.378±0.014)%、(0.425±0.013)%、(0.417±0.012)%、(0.365±0.022)%,二者关系见图2。
由图2试验结果看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为3 h的提取条件下,依艾叶挥发油得率高至低顺序的浸泡时间为:2 h>4 h>1 h>6 h>0 h。艾叶经浸泡后提取较不浸泡挥发油得率提高。其中浸泡2 h的得率最高,为(0.425±0.013)%,约高于不浸泡时得率的23.91%,与浸泡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浸泡时间超过4 h后,挥发油得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浸泡1、2、4 h挥发油得率较高。因此,在正交试验中浸泡时间水平选择为1、2、4 h。
2.1.3 提取时间的影响
提取时间分别为1、2、3、4、5 h,对应的挥发油得率依次为:(0.312±0.012)%、(0.365±0.019)%、(0.412±0.014)%、(0.418±0.014)%、(0.420±0.016)%,二者关系见图3。
由图3试验结果看出:在料液比1∶12、浸泡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提取时间各水平间的挥发油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 h>4 h>3 h>2 h>1 h。挥发油得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提取时间由1 h增至3 h时,得率由(0.312±0.012)%增至(0.412±0.014)%,增加约32.05%,且3、4、5 h得率显著增加,与2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 h后得率间的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5 h比3 h仅增加约1.94%,综合考虑成本,正交试验中提取时间选择1、2、3 h三个水平。
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利用正交试验软件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3得知,RA=0.096、RB=0.007、RC=0.021各因素主次顺序为A>C>B,即直观分析:A是最重要因素,对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C,B是最次要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艾叶挥发油得率的影响,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和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者结果一致,提取时间是艾叶挥发油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挥发油提取条件的优选原则,由表3可知:kA3>kA2>kA1,kB1>kB3>kB2,kC3>kC2>kC1确定艾叶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A3B1C3,即料液比选择1∶10,浸泡4 h,提取3 h。
2.2.2 验证试验
由表5结果显示,在优选的提取条件下,艾叶挥发油平均得率为0.416%,RSD=2.64%(n=3),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3 讨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并选择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用正交试验对艾叶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对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验证,证明重复性好,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挥发油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法、溶剂回流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其中水蒸气蒸馏法是分析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传统提取技术,操作简便、效率较高,适合工业生产推广,环保、经济[18-19]。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时,挥发油由水介质慢慢浸出,随水蒸气蒸出,因此应适当选择艾叶与水的比例。水量少时,水散作用进行不彻底,艾叶不能被充分浸泡,蒸气量生成的就少,得油率将受到影响,试验中当料液比为1∶8时,上述原因使得挥发油得率不高;料液比为1∶10、1∶12、1∶14、1∶16时,挥发油得率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水量增大,水与挥发油两者的接触界面浓度差增大,更利于挥发油的扩散和溶解,从而使传质速率得到提高;若加水量过多,会增加耗能,从而使工业生产成本增加,因此试验中料液比的水平为1∶10、1∶12、1∶14。
艾叶挥发油得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 h前挥发油得率增加明显,3 h后得率增加缓慢,与艾叶挥发油不断蒸出后含量的减少有关。
艾叶是我国传统中药,挥发油是其诸多药理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群,艾叶挥发油质量的稳定是其药理活性的保证,因此其提取工艺的研究具有应用价值[20-21],尤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环保、经济,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川.艾叶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3.
[2] 段蓉.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11.
[3] 吉双,张予川,刁云鹏,等.艾叶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8):617-619.
[4] 刘先华,周安,刘碧山,等.艾叶挥发油体内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8):25-26.
[5] 侯迎迎.艾叶乙酸乙酯部位抗乙肝病毒活性研究及成分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3.
[6] 程慧.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4,29(9):2015-2016.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3.
[8] 梅全喜,高玉桥.艾叶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7):1030-1032.
[9] 张袁森,张琳,倪娜,等.艾叶的体外凝血作用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2):156-157.
[10] 费新应,余珊珊,韦媛,等.蕲艾提取液抑制免疫性肝损伤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1):11-13.
[11] 周英栋,费新应.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75.
[12] 赵志鸿,黄勇勇,张小俊,等.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45(2):80-84.
[13] 刘瑞江,张业旺,闻崇炜.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52-55.
[14] 姜丽红,田汝芳,马宏伟,等.正交试验优选藏茵香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J].中药工艺与制剂,2014,25(23):2139-2140.
[1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63.
[16] 方积乾.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41-553.
[17] 李艳玲,范艳花,陶偌偈.SPSS16.0软件在化学正交试验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1,6(1):17-19.
[18] 温悦.挥发油提取方法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10,19(12):84-85.
[19] 张丽珍,詹晓如,胡奕勤,等.四味清口含片中挥发油的微波-超声辅助协同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27-30.
[20] 张小俊,赵志鸿,张壮丽,等.艾叶顶空萃取的挥发油指纹图谱[J].中成药,2014,36(6):1222-1249.
- 上一篇:统计学的论文
-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