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节能行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工业锅炉运行的节能问题是工业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对节能措施的研究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能耗问题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工业锅炉运行中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原因及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拓展节约能源的方法及改善能源消耗问题的措施,是促进能源有效利用,保障工业锅炉使用效率的基础,也是促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保障。
1 工业锅炉运行中能耗较高的原因分析
1.1 锅炉管理人员缺乏节能意识
锅炉管理人员缺乏节能意识是导致锅炉运行中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锅炉管理人员对锅炉运行中的能耗问题不关心,缺乏主动管理意识;其次,锅炉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节能管理能力及管理经验,导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再者,锅炉应有的能耗剂量设备及器具缺乏,不能够有效的对锅炉运行中的能耗进行统计,甚至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能源消耗严重;另外,对于燃料的管理不到位,导致采购的燃料不符合规定的品质及规格,在使用之前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检验及筛选,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进而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
1.2 锅炉运行中水质管理力度不足
锅炉运行中水质管理力度不足也是导致能源消耗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锅炉所配置的水处理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很多工业企业的水处理设备被长期闲置;其次,没有专业的水处理人员配备,且水处理人员的能力及素质较差,在锅炉运行期间不能够合理的进行水质监测化验;再者,锅炉运行中的水质监测结果达标率较低,存在很严重的结垢问题;另外,不能够很好的根据锅炉的水质变化来进行排污率的调整,锅炉的排污率较高导致热量过量的流失。水质管理中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锅炉运行中能源的消耗,不利于节能工作的开展。
1.3 锅炉能量回收效率较低
锅炉能量回收效率较低也是锅炉运行中能源消耗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燃料问题及设备问题,导致锅炉运行中存在严重的机械不完全燃烧现象及排烟温度过高、过量空气系数偏大的问题,导致大量的能量损失;其次,冷凝水不能够有效的回收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在锅炉的设计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冷凝水的回收利用问题,因此没有进行冷凝水回收装置的安装,导致冷凝水存在不合格现象而无法有效回收;再者,在进行冷凝水装置的安装时,没有充分考虑工业锅炉冷凝水系统的酸腐蚀问题,进而导致冷凝水含铁杂质比较高,影响其利用。
1.4 锅炉设备自身问题不利于能源节约
锅炉设备自身问题导致能源过度消耗,不利于能源的节约。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锅炉的机械炉排侧密封不严且漏煤量大,不利于煤炭的有效利用;其次,锅炉漏风严重,导致空气过量系数偏大,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再者,锅炉的管道保温性能较差,导致散热损失偏大;另外,锅炉缺乏相关设备的配备而影响节能。如自动控制装置配备不全,不利于对燃烧状况进行调节及管理。锅炉的鼓风机及引风机和水泵的配套偏大,可靠性差且效率低,不能够根据运行情况而进行变速调节,导致能源浪费严重。
1.5 司炉人员操作不当
司炉人员操作不当是工业锅炉运行中能源过度消耗的又一重要原因。首先,司炉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现象,从而缺乏必要的节能意识,在工作中不能够有效的控制能源的利用;其次,司炉人员对必要的操作技能掌握不全面,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从而导致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能源消耗过度;再者,司炉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且待遇不高,导致其工作积极性较差且流动性大,不利于锅炉运行中节能措施的开展。
1.6 节能监管措施缺乏
工业锅炉运行中能源消耗严重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节能监管措施的缺乏。首先,由于节能技术及开展节能工作的人员缺乏,导致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于购买或者仿造相关的节能产品,而在节能产品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节能效果不理想;其次,水处理药剂及锅炉除垢用品市场混乱,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影响锅炉运行中相关处理措施的使用;再者,锅炉除垢产品市场上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且没有良好的监督管理条件来配合除垢的检验工作,从而导致除垢效果难以保证,节能措施起不到应用的效果,能源消耗依然非常严重。
2 工业锅炉运行中节能途径及措施探讨
2.1 完善节能监管体系
完善节能监管体系是做好工业锅炉运行中节能工作的基础。首先,建立工业锅炉节能管理机构及节能监测机构,并形成工业锅炉节能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相关的锅炉运行节能标准,对水质合格性及结垢超标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范围确定,并建立针对不合标准问题的处理方案;再者,对锅炉设计、安装、运行中的相关图纸、文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及审核,以便及早的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在对锅炉设备进行节能监管的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设备及时的进行淘汰处理,以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导致的能源过度消耗。
2.2 加强对司炉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加强对司炉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是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加强对司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其在司炉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影响节能工作的开展;其次,加强对司炉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通过节能宣传及组织开展节能相关活动,来使得司炉人员明白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提高责任心及节能意识,积极配合节能工作的开展;再者,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对司炉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及考核,确保其具备司炉工作能力,并通过增加司炉人员福利待遇等措施,来提高司炉人员的稳定性及工作积极性,促进节能工作的有效落实。
2.3 加大节能产品的引进与研发力度
加大节能产品的引进及研发力度是工业锅炉运行中的重要节能途径之一。首先,要对能耗较高的锅炉进行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锅炉给煤装置及燃烧系统的改造,以促进煤炭的充分燃烧,避免能量的浪费;二、引风机、锅炉鼓风机及油泵等锅炉辅机的改造,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三、对有回水的锅炉进行凝结水回收装置的增设,对燃油锅炉进行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置,在供热系统中进行锅炉变压蓄热器,安装及改善排污装置等等,来促进锅炉的整体运行效率的有效的提升。其次,加大锅炉运行节能技术的研究,对节能技术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激励,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节能新产品及新技术等措施来提高锅炉节能技术的研发成效。进一步加大对锅炉燃烧技术、能量回收技术、节能监测技术等的研究力度,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4 加强对锅炉运行中水质的管理
锅炉运行水质管理也是锅炉节能的重要方面。首先,加强对锅炉水处理的监管工作,通过定期检验对不合格的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其次,加强对锅炉水处理相关联单位的监管,促进锅炉水处理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再者,加强锅炉运行中的水质管理,对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药剂等进行检查,同时要配备专门的水处理工作人员,对水质进行定期的化验及检测,对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另外,还要对锅炉的排污状况进行科学的控制,避免回水系统出现酸腐蚀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善武.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潜力分析与建议[J].工业锅炉,2005(10).
篇2
经济可持续发展亚需升级,电力消费有制约,节能减耗是关键,从三次产业的平均电力成本与边际电力成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消费增长迅猛。但这种以提高能耗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将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挑战。若这种以投资拉动工业快速增长的现象持续下去电力供应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将对有些增长较快行业的发展前景埋下隐患。所以.无锡目前处于升级转型发展经济中紧抓黑色金属业、化学原料业、电力和热力生产与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等六个高耗电行业节能降耗工作步伐使电力消耗明显降低高能耗企业发展趋缓。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从2005年到2。。g年增长了104.9%,单位产值电耗从0.0607千瓦时/元降到了0.0463千瓦时/元降幅达23.7%:高耗能行业之外的行业产值从2005年到2009年增长了139.1%单位产值电耗从2005年0.0292千瓦时/元降到了2009年的0.0235千瓦时/元降幅为19.5%。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已经成为无锡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旋律,高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从2005年到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39.1%,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引.50/0比2005年提高了11.2个百分点。
济发展的影响重大、意义深远鉴于电力消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促进无锡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从整体上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得电力资源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首先,电力消费在无锡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且近年工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波动下降。准确判断理解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毋庸置疑,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产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个角落。无锡市规模工业的生产活动中电力消费量要占到终端能源消费的近30%充足的电力供应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1990一2010年无锡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表明长期趋势中无锡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有着较强的依赖性,从近几年情况看,工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从2。。2年并始全社会工业用电增速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较发现。2年为1.28,2003年开始下降为1.21,2004年下降到1以下为0.95到2007年下降为0.85,其中2005年为最低值0.72。这说明无锡市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对电力的依赖有增强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无锡经济的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从能源消费结构观察,也是近年从逐步降低煤炭的直接消耗向清洁优质高效能源消耗的体现。其次,无锡电力消费通过科学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逐步走上节能降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值得肯定。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变量中电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经济的发展还受到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供求关系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如产业技术进步会提高耗电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电措施的实施会间接增加可用电量等等因此在评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时不能一味地、机械地以用电量水平为依据特别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调整经济结构、限制“两高一资一剩“行业发展、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是以电量的增长为注脚.而应是以降低电量为目标要充分认识电力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目前无锡市电力供需处于相对缓和阶段但在实行大力加强节能减排、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保持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再次无锡推进多元化电源结构发展,优化电力消费结构积极打造资源节约新城市。电力工业事关国计民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不言而喻。
当前,在电力供需矛盾有效缓解,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阶段应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并以此作为实施电力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地优化无锡市电源结构.呈现电源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全市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总量在不断增加中出现结构优化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焦炭、热力、洗精煤和天然气等六大能源品种为主体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另一方面2012年工业用电量增长的基数相对较高.相应拉低了用电量的增长率,此外.企业能源替代成效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电消耗。从技术装备结构调整看,呈现“节约化“趋势节能技术水平有效提高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单位GO尸能耗分别下降428仇。、5.86%和6.51。一。呈逐年加速下降的良好势头,三年累计下降15伙,节约能源536万吨标准煤.其中节约工业用电!亿千瓦时.2007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实施了186个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约60.94亿元.可节约电量231亿千瓦时在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提升步伐加快发展形势下.无锡市还需要积极加强电网建设保持输电与配电的协调同步发展,不断优化电网质量确保发电能力和输配电能力都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者:王泊 单位:江苏无锡供电公司
篇3
关键词:福建省;低碳经济;思路与对策
一、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密切
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量也在大幅增长。近二十年来,我省能源消费呈现出冲高回落的弹性趋势。在“八五”和“九五”期间,由于产业结构仍以低能耗的产业结构为主,我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进入“十五”后,随着机械、石化、电子作为主导产业和实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大型火电项目的投产使万元GDP能耗不断上升;“十一五”期间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与力度的加大,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耗能产品出口受限,能源消费强度有所减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和不断增长的能源客观需求,这种现象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
2.能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结构优化进展缓慢
近几年来,虽然原煤产量、火电、成品油供应、生物质能发电、水电、风能等能源供应总量不断增加,但能源生产仍远跟不上能源需求的增长。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钢铁、机械、化工、水泥等重工业部门的发展,不仅使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突显,而且造成我省对调入能源的依存程度越来越大。为解决能源问题,我省十分重视能源建设,“十一五”期间随着一系列新能源项目全面付诸实施,我省能源供给逐步向低碳、高效、绿色方向迈进,但可再生能源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缓解能源供给压力的效果还不明显。目前我省能源供应结构还未得到实质的改善,2009年煤炭消费比重为67.6%,煤炭消费仍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
3.产业结构层次偏低,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占较大比重
我省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这种产业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羁绊。“十五”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呈现出重工业化的趋势。200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7%,但工业能源终端消费6059.65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67.7%,其中高耗能六大行业,如火电、建材、石化、冶金、化工、造纸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3%,而能源消耗总量却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1%。这几个重点耗能行业在我省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加剧能源消耗度的上升,决定了福建能源消费延续居高不下的局面。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以及工业重化趋势,造成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存性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4.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措施有待加强和完善
一方面我省小火电、小水泥、小煤窑等企业由于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随着能源消费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这些小企业是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淘汰落后产能存在一定的压力。此外政府在推进节能降耗的财政性资金投入方面的预算严重不足,尤其是对政策研究、标准编制、信息传播、能力建设等这样公益性非常强的基础工作支持不够,节能专项资金在资金的规模、配置、管理等问题上落实不到位,致使这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另外实行税收调节、加强金融扶持、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市场化手段和经济性措施尚未形成。
二、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从各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其实质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关键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转变。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形态。
1.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战略措施。
(1)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引导企业从节约成本的目的出发,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强全社会的节能理念。一方面,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在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争取把我省的基础产业做“粗”,产业链做“长”,把初级能源“吃干榨净”,走规模经济、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能源的路子。
(2)要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加快建设宁德核电与福清核电,优化我省能源消费结构。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沼气、生物柴油、垃圾发电等生物质能发电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火力发电。电力上网条件应从“竞价上网”向“竞耗上网”转变。
2.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减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一是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L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等作为主攻重点。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等资金支持,用好新兴产业专项基金,培育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业、文化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要调整高耗能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通过严格项目审批,利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提高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主要的高耗能行业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3.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一是综合运用财税、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我省电力、钢铁、水泥、造纸、铁合金等13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行整顿,确保落后产能在规定时间内淘汰。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指标约束。对淘汰落后产能实行问责制,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加强环保监测和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二是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完善可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
4.突破技术、融资、政策瓶颈,坚定低碳发展之路
应对当前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技术创新是核心,融资创新是手段,制度创新是保证。
(1)着力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低碳经济发展最终要有低碳产业技术来推动,一方面我们要研究提出我省低碳技术发展的蓝图,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创新平台,集中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规模市场的需求支持和生产企业的资金、技术联合的内部力量和外部技术引进,逐步形成官产学研资于一体的低碳技术创新及应用机制;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台海优势,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开展标准管理,使我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突破融资瓶颈,实现低碳经济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高新技术的低碳产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新兴领域,要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机制,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次创新的大胆尝试,都要经历成长的阵痛,需要资金的注入,只有拥有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才可以增强新兴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推动技术创新,蓬勃低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低碳经济的广阔前景也为金融资本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难得的机遇。银行必须不断优化,打造适合低碳金融市场的信贷评审标准和风险管理体系。
篇4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SWOT分析;扬州;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55 -02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即为“经济新常态”,也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在江苏视察时,提出江苏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迈出新台阶,这为江苏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扬州作为江苏重要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更应牢牢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找准发展的方向。
二、扬州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扬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业的贡献,而其中又以机械制造业、建筑工程业、石油化工等为主,这些行业均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扬州作为“宜居城市”更应发展绿色经济,从而维持生态平衡,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维护生存环境的发展。近年来,扬州也开始着重发展绿色经济,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改变产业结构,改善传统制造业,利用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吸引节能环保产品型企业入驻扬州;2.全市范围内建设餐厨垃圾、工业固废项目,将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全面处理生活垃圾;3.鼓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并提倡企业进行专利发明和创新等。
三、SWOT分析介绍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Learned等提出SWOT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即态势分析法,本文运用此方法对经济新常态给扬州的绿色经济带来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分析,对扬州绿色经济的现状进行描述,从而形成相关的发展战略。
四、运用SWOT分析经济新常态对扬州绿色经济影响
(一)经济新常态下扬州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Strength)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
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接近50%,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接近16.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达28%。农业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首位,多产粮食、畜产品、湖鲜产品、优质棉等产品,一直享有“鱼米之乡”的盛名。
2.高污染企业减产,推进绿色环保进展
扬州多家水泥企业均为粉磨企业,年设计产能约1600万吨,近年来经政府同意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实施水泥生产线技改外,没有新增任何项目,实践生产能力有所减少。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有着高污染的特点,产品的减产可以一定程度推进扬州绿色环保的进展。
(二)经济新常态下扬州绿色经济发展的劣势(weakness)分析
1.农业装备水平不配套,耕地质量问题突出
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工业进程不断加速,为了增产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此外工业污水的排放、重金属等的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环境也不断被侵蚀。另外,农作使用的设施设备陈旧,农田间道路坑洼,缺少晒场,存储间不配套,设施化水平低,耕地质量问题较大。
2.高耗能行业未得到抑制,节能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扬州市的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仪征化纤等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上升。工业的快速发展仍然占整个产业结构的比重较大,其中这些高耗能产业又是扬州的发展重点,其投资总量维持不变,而整体投资环境变小的情况下,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反而增长,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导致扬州的气候污染较重、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三)经济新常态下扬州绿色经济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经济增量可观,发展空间充足
近年来,在市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努力下,扬州的经济总量有所突破。截止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7.8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比例均突破两位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扬州经济发展后劲足、空间大、弹性强。特别是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尤为明显,伴随大规模人口进入城市,大力推动了消费增长,成为扬州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这为扬州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2.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在扬州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势头下,在经济新常态不可逆转的趋势下,给绿色经济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政府意识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有助于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工作重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体制上、机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水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议》等,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作用,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四)经济新常态下扬州绿色经济发展的威胁(threat)分析
1.创新挑战明显,科技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然而,扬州因为工业起步较晚、企业数量有限、科技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面临技术创新的挑战明显较大,依靠“技术革新”来发展绿色经济还有较远的距离。
2.经济结构比例不平衡,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
经济结构的优化对绿色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扬州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和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的大力发展虽然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是更容易出现废水、废气、废渣,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居民生活受到困扰等问题,因此这些因素在制约着扬州绿色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经济新常态下对扬州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
首先优化结构调整,利用扬州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继续提升各县(市、区)特色农业发展质态,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和布局;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建设,重点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如江都设施园艺、广陵食品加工等农业特色;现今市场竞争激烈,网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扩大农业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可以引入互联网+概念,提升销售数量,拓展市场。其次是扶持农业大户,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相关维修中心以及农机手培训体系,整合农机散户向大户发展、促进农机作业公司转型升级,让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再次,发挥高校作用,进行农产品改良、农产品耕作设施设备改进、减少化学产品的施用等合作。特别是利用扬州大学农学院在扬州的优势,调动学校与乡镇合作,给予政策的扶持和基金的下发,充分发挥绿色农业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
(二)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改高耗能行业向低耗能行业发展
鼓励企业转移高耗能中间产品的生产,转向低能耗、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重点瞄准石油化工、纺织品、水泥、钢材制造等高耗能行业领域的企业,进行排查筛选:其中优势企业采取政策扶持,引进人才,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达到产品改进、企业优化、产业链提升的水平;对于夕阳企业或劣势亏损企业进行改革,或者进行补贴迁址其他地区。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污染行业,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因此,扬州绿色经济可以注重服务业大项目的引进与投产,促进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利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足的特色,重点投资旅游业,同时不放松金融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呈现从生产业为支撑、消费业为导向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在提升服务业的档次和品质的同时又能快速发展绿色经济,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宣传力度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深入,扬州绿色经济的发展仅靠企业和政府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全民的参与。可以通过整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宣传资源,发挥各类宣传媒体的优势,利用媒体扩大宣传,如:“三报”(《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二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三网”(中国润扬农网、中国扬州政府门户网、江苏农业网)。利用多媒体和大数据,如: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传递,抓住年轻人的聚焦点,发挥年轻人在绿色经济中的作用。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优惠政策进行宣传鼓励让全民全员参与到绿色经济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杨雪星.新常态下中国绿色经济转型发展与策略应对[J].福州党校学报,2015,(02).
[2]沈王仙子. 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企业选址规划――以扬州市为例[J].市场周刊,2014,(08).
篇5
“十五”时期,吉林省经济规模实现了迅速扩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821.19亿元扩大到2005年的3620.27亿元,五年GDP年均增量为359.82亿元,超出“九五”时期的年均增量202.89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长,据吉林省能源平衡表显示,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5957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3655万吨标准煤增加2302万吨,增幅为63%,年均增长10.3%,比同期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幅高0.2个百分点。“十五”后期,吉林省万元GDP能耗水平有所下降,但2005年吉林省万元GDP能耗1.65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22吨高出35%,在全国30个省份中排第20位,与能耗水平较低的广东(0.79吨)、北京(0.80吨)、上海(0.88吨)和浙江(0.90吨)等省市相比差距仍较大。万元GDP耗能1.65吨标准煤,意味着吉林省消耗1吨标准煤创造的GDP价值是6060元,仅相当于全国的74%、广东的48%。可见,吉林省的能耗现状不容乐观。
二、吉林省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吉林省万元GDP能耗不但与沿海一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与吉林省历史形成的耗能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吉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意识淡薄等有直接关系。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省是耗能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近年来虽逐步进行调整和优化,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工业仍是能源消费的主体,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比重偏低。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4017.6万吨,占全省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68%。其次,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工业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重工业的增长来拉动。2005年,吉林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7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轻工业仅占20.2%,轻重工业比重明显不合理。最后,从行业产出比看。高能耗行业能耗比重高,产出比重低。2005年,吉林省冶金、电力、造纸、建材和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共消费能源3293.2万吨,占工业部门消费总量的55.9%,而实现的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24.8%。
(二)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从产品结构看,由于吉林省工业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为主,吉林省的工业经济形成了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及初级化、低层次产品多,和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的特点。在终端消费品市场上,吉林省工业产品除汽车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外,其他终端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从2005年全国主要工业产品反馈情况看,在电子、通讯等19种高技术产品和10种耐用消费品中,吉林省仅能生产6种,并且大多数产品吉林省占全国的比重不到1%。
(三)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从吉林省一次能源生产构成看,2005年生产原煤2715.1万吨,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58.8%,而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生产量所占比重相对偏低。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抑制了优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能源工业内部看,缺少深加工和精加工能源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比如,从消费结构看。一是煤炭消费比重过大,煤炭消费总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具有以煤为主的低级消费特征。二是居民燃煤较为分散,集中供热比重不高,不仅浪费能源,而且对大气环境污染破坏较为严重。三是第三产业特别是农村能源消费水平低,吉林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仍以薪柴为主。四是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优质能源在终端消费中所占比重偏低,不利于节能。
(四)能源利用效率低。据吉林省节能检测中心对全省200余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的实际监测,吉林省平均能源利用率仅为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比上海市低1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约低20~30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看,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15%左右,比先进省份高20%。可见,吉林省能源利用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低效率现象还相当严重。
(五)节能意识淡薄。近年来,由于能源供需相对宽松,人们的节能降耗意识逐渐开始淡薄,尤其是部分地区和企业忽视节能降耗工作,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对节能的投入少,节能更新改造步伐缓慢,粗放经营意识不断抬头,跑冒滴漏等浪费能源现象比比皆是。
三、吉林省节能降耗的主要方向
(一)优化产业结构。影响吉林省能耗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因此,吉林省节能降耗工作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一是调整
一、
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重点应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二是调整轻重工业结构。应发展能耗相对较低的轻纺工业、精细化工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从而不断提高轻工业的比重,以逐步改变吉林省偏重型的工业结构。三是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和生产低能耗、高附加值产品,选择有市场前景、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改善能源品种结构。在吉林省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相当大的比重,水电、天然气所占比重很小,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几乎是空白。这种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既非常落后,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全与稳定。为此,吉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应走多种能源相结合之路,近期以煤为主,加快原煤的有效利用研究,同时大力推广运用可再生能源,加速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清洁能源比例。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因此,吉林省节能降耗,必须同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一方面应积极研究与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努力降低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使全省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另一方面政府要从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对循环经济试点地区和生态工业园区给予积极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循环经济的各项要求,使吉林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节约型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四、吉林省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较快,但从根本上看,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切实把节能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监测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争取在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上取得突破,使吉林省走上能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能源消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导向,着力营造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唤醒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关心和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全民对能源等资源的节约意识,推动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法规和政策。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节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节能降耗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要明确各级政府节能工作的职责,建立和完善节能监督机制。二是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加快制定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包括工业能耗设备和重点工业耗能产品能效标准等。三是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并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和专项奖励资金。
(三)建立能源效率水平监测体系。吉林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占全省终端能源消费的70%以上,而290余户年综合耗能在一万吨以上的企业能源消费又占工业消耗的60%以上。可见,这290户重点企业是节能降耗的关键。目前,这些企业节能机构、能源监测和能源统计工作等都很薄弱。当前必须尽快加强节能降耗的基础工作,建立全省主要耗能产品单耗监测指标,建立健全节能机构,完善能源监测和统计体系,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行业的跟踪监测工作。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吉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心环节。因此,要全面实现吉林省节能降耗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节能降耗中的支撑作用。一是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增效。三是加大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优质、清洁和高效能源的使用率,通过节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五)在重点领域的降耗上取得突破。要确保完成吉林省节能减排任务,必须抓住几个重点耗能领域的节能工作。一是在工业领域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和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的耗能大户实行综合治理。二是在投资领域设立以能效大幅度提高为标准的准入门槛。三是在运输领域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总之,抓好重点领域和节能减排大户,逐步构建节约型的消费结构,才能使吉林省走上能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
篇6
十大新秀闪亮登场
方大集团(000055):将节能进行到底
临近两会,节能减排政策有望再出重拳,节能减排概念股有望在A股市场上持续走强,享有节能减排行业“领头羊”美誉的方大集团无疑最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LED完整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强。方大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设备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三大产业体系。三大产业均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是我国节能减排行业的“领头羊”。其中半导体照明产业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装饰、普通照明灯等领域。方大集团在我国率先进军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一条从氮化镓(GaN)基LED外延片、芯片、封装、荧光粉到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产品开发、制造直至终端市场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实现氮化镓基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中国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公司作为LED产业龙头之一,核心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将受益于国家LED产业的飞速发展。
定向增发扩产能节能建筑前景广。公司拟定向增发解决公司产能瓶颈问题,做大做强公司主业。2009年公司公告,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000万A股,发行价格不低于5.39元/股,用于节能幕墙及光电幕墙扩产项目、地铁屏蔽门扩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以促进我国在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更快的发展。按照国务院建筑节能改造安排,2008-2010年要完成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而2008年仅完成4000万平方米的改造,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公司作为国内节能幕墙业务的开拓者和地铁屏蔽门的领导者,市场占有率高,日前公司又中标深圳湾体育中心幕墙工程,是继中标深圳大运中心主体育馆幕墙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大运会幕墙工程。但公司的发展已处瓶颈之位,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此次定向增发若能顺利完成,公司将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为依托,有效整合公司的现有资源,扩大节能幕墙及光电幕墙、地铁屏蔽门等具有竞争优势产品的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在目前的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司未来在节能建筑领域也将大展拳脚,前景看好。
宝新能源(000690):新能源发电担大旗
公司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1亿元,同比增长104.83%,大幅增长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1)2008年两次电价调整在2009年释放全年效应;2)2009年全社会用电量“前高后低”,下半年用电量逐月回暖,3)荷树园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相继于2008年6月14日和9月18日投入商业运营,2009年公司装机容量大幅提升。公司未来两年具有良好成长性:电力项目:甲湖湾陆上风电一期已经于年底投产;甲湖湾陆上风电二期有望在2010年投产;荷树园三期已经取得前期路条,有望在2010年上半年核准获批,预计于2011年投产;房地产项目:公司以6亿元取得了梅县GP2009-15号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总占地面积为951933平方米,预计该项目可以产生5.57亿元。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施工设备,近期重点推进陆丰甲湖湾发电厂超超临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的立项工作,打造陆丰甲湖湾清洁能源基地,力争实现公司电力装机容量较大规模的增长,以达到公司做大做强新能源电力产业的战略目标。公司的风电项目将成为其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同时也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金风科技(002202):风机龙头业绩超预期增长
金风科技是我国风电整机行业的三大龙头之一,日前公司公布业绩增长预告,风电场销售进度快干预期是公司2009年业绩超出预期的原因。
目前国内有利的风电发展环境造成公司业绩超预期。发改委在2009年公布了风电上网标杆电价,针对国内风资源不同情况划定了四类风区,并规定了对应的标杆电价,这给国内的风电场开发带来了稳定的预期。同时,在2009年,由于国内风电整机产能提高,规模效应显现,产业配套更加完善,国内风电机组价格大幅下降,大大降低了风电场投资成本,使风电场投资更加有利可图。
在2010年风电发展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当年新增装机我们预计会超过1000万千瓦,并且由于行业产品特点,市场会向行业领先公司集中,对金风科技这样的龙头公司非常有利。
从公司的产业基地布局来看,基本都位于国家重点发展风电场的地区。公司的这种布局有利于公司在当地生产风机以减少产品的运输成本,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目光远大,国际化序幕已经拉开。公司的目标是在保持国内较高市场份额(25%以上)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收入分布中国、美国和其他区域三分天下,同时争取在未来几年内达到行业前五。公司H股拟上市主要是为了配合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风电作为在目前条件下除水电外最有优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中国在很长时期内优先发展风电的政策不会改变,国内市场我们预计在未来3年内仍然可以维持20-30%的年增长。金风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商,未来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过程中,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江苏国泰(002091):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池
公司控股子公司华荣化工是我国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龙头企业,电解液一般来说占到了锂电池成本的25%左右。公司IPO项目的投产将使产能从2009年底的2500吨提升至5500吨,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此外,江苏国泰和子公司华荣化工还投资了亚源公司,拟投资8000多万建设300吨的六氟磷酸锂项目,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最核心的原材料,其成本占到电解液生产成本的60%左右,目前公司原料依赖进口。如果未来能够顺利生产出合格的六氟磷酸锂产品,实现原材料替代,公司将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具备长期核心竞争优势。
锂电池产业链的行业机遇:锂电池产业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下游的需求增长来之多个方面,包括而不限于:1)对传统铅酸电池的替代,例如电动自行车领域;2)新能源汽车局面的打开会显著的拉动动力电池的需求,而锂电池是最佳选
择之一;3)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的继续增长,包括手机、电脑等;4)配合新能源发电系统而需要建设的电网储能,锂电池也能分得一杯羹。江苏国泰作为电解液的龙头企业,公司锂电池电解液定位高端市场,产品质量高、价格优势突出,应用广泛,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值得重点关注。
奥特迅(002227):两市唯一的电动车充电站概念股
关注电动车充电站的潜在机会。电动车充电站作为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必然在电动车市场启动之前爆发。公司作为在国内A股上市的唯一一家拥有电动车生产资质的生产商,拥有大量在手现金,产能弹性极大。如果电动公交车价格瓶颈和充电站标准问题得以解决,公司有望在充电站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市场可能认为,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我们认为,随着低碳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运输载体,以V2G汽车充电平台为分布式储能手段将成为汽车和电网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近期将密集出台,从而加快电网企业建设充电站的步伐。
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4年市场空间近90亿。我们以深圳为样板分析,结合对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的成本结构判断,前瞻性和定量的计算出V2G充电平台充电系统4年的全国总市场容量将达到近90亿元,其中充电站充电机69亿,交流充电桩市场17.7亿。
公司具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和先发优势。公司是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对公司而言是成熟产品。公司的400V*30A大功率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在输送相同功率时,具有模块数量减少,大功率模块对节约充电站占地及采购成本等显著优势。公司和南方电网合作,完成了深圳大运中心、和谐两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134个充电桩的设备供应,具有突出的先发优势。同时,以电网为主要客户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对竞争对手形成资质和市场壁垒。
作为V2G汽车充电平台主要受益上市公司,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业绩弹性值得长期看好。
天威保变(600550):输变电+新能源
公司是两市最著名的太阳能龙头企业,其在新能源产业上的布局基本成型,“输变电+新能源”的双主业、双支撑战略初见成效,在变压器、多晶硅、薄膜电池及风电设备领域具备强劲的实力。
2020年前,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作为国内大容量、高等级变压器的三强之一,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变压器类业务将维持稳定增长的局面;风电业务今年完成了产能的建设,具备了年产500台1.5Mw凤机的生产能力,并在国内、外分别获得了风电场订单,凭借多年积累的装备制造经验及与各大电力集团长期的合作关系,明后两年,风电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天威薄膜一期46.5Mw单结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经开始试生产,并与泰国绿色能源公司签订了“东南亚薄膜市场独家合作协议”,2009-2011年,分别提供5Mw、25Mw、40Mw的薄膜电池组件。总投资31亿元的二期项目(150MW)也已经开工,预计2010年底投产。总投资1亿元的天威薄膜研发检测中心也于近日挂牌成立,成为全世界技术最先进、涵盖工艺最全面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之一;天威四川硅业、乐电天威硅业两条年产30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今年全部投料试生产,明年产品开始批量下线,继新光硅业(1260吨/年)之后,公司多晶硅业务规模大幅扩张。
随着国内“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的启动,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也将大幅上调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去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光伏产业开始走出金融海啸冲击的阴影,需求开始复苏。电池企业景气迅速回升,各大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多订单充足、满负荷生产,对公司的电池和多晶硅两大领域都会形成正面刺激。
我们估计2010年将是太阳能行业新一轮高速成长的开始,全年装机达到10.38GW左右,增速近70%,而且我们认为超预期的可能性很大。太阳能行业的迅速增长有助于电池和组件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这对天威英利、天威薄膜以及尚在集团中、的天威新能源都将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
法拉电子(600,563):携手比亚迪新能源订单有望超预期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薄膜电容器及铝金属化膜生产企业,目前主营业务仍然是薄膜电容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市场格局依然是绿色照明、家电和通讯领域,但未来新能源领域用交流电容大有可为。国内直流电容市场规模约为100多亿,交流电容市场规模与直流电容市场规模相当。公司传统优势在于直流电容领域,近年来逐步加大在交流电容领域的研发与投入。从产能情况来分析,目前位于海沧新区的新厂址有四个厂房用于生产传统直流电容,一个厂房用于生产交流电容,从收入比例来分析,当前交流电容占公司收入10%以下,规模仍较小。交流电容可应用于节能及新能源领域,如变频空调电机、风电电机、混合动力车用电机等,主要起逆变作用。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交流电容用于动力管理系统、刹车能量储藏系统以及直流转交流的过程,因此,一辆混合动力车需要配套三个交流电容;电容单价在千元以上。公司目前有产品配套给比亚迪公司,但该业务产生的销售金额占公司全部销售金额的0.1%以下。我们认为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公司将提高在新能源领域的知名度,并有望带动公司交流电容的销量。新能源领域用交流电容是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产品。
基于节能灯市场繁荣与新能源订单有望超预期增长,公司盈利前景值得期待。在政策法令的强制推动下,节能灯外需市场需求超预期的增长,我们认为这种景气情况有望持续至2010年全年,这是原因之一。比亚迪F3DM已上市,这无疑对法拉在混合动力车领域的订单获得提供了超预期空间,而在风能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的准备,2010年也将步入初步收获期。2010年,法拉新能源领域订单有望超预期,这是原因之二。
金晶科技(600586):发力太阳能超白玻璃
公司是玻璃行业龙头之一,国内领先的超白玻璃供应商。超白玻璃是薄膜电池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部分用薄膜电池建造的太阳能电站其发电成本已经逼近甚至低于当地火电成本,作为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系统的基片,是目前国际上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为太阳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超白玻璃价格相对稳定。超白玻璃需求较为温和,价格也相对稳定,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用超白玻璃上半年已获得瑞士奥瑞康认证,该认证能为业内广泛接受,有利于促
进公司超白玻璃的推广应用。预测2009年超白玻璃销量维持在200万重箱,低于年初预期。此外,三季度公司纯碱项目已接近达产,但仍处于微亏状态,如果纯碱价格回升乏力,则四季度纯碱业务仍难于实现盈亏平衡。
开启产业升级破冰之旅。在太阳能超白玻璃需求尚未集中释放之时,在多晶硅行业被列入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之际,公司率先逆市加码上新项目,超白玻璃产能大规模扩张,开启产业升级破冰之旅。公司从产品结构调整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出发,决定以太阳能特种玻璃基片生产建设为起点,拓展生产太阳能深加工玻璃,拟投资151627万元建设600T/D和1000T/D的太阳能特种玻璃生产线和一个太阳能功能材料加工中心。该项目可年产1000万重量箱太阳能特种玻璃,年产1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加工玻璃,项目达产后公司玻璃产能增长50%,超白玻璃产能占公司玻璃产能的40%左右。
公司目前三大业务板块中,纯碱和普通玻璃市场波动性较大,行业前景堪忧,惟独超白玻璃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未来发展成败系于太阳能产业的兴衰。
东方电气(600875):打造中国的新能源旗舰
公司是新能源领域典型的绩优蓝筹股,主要产品为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气电的发电设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公司于2009年底通过定向增发顺利完成集团主要资产的整体上市。随着风电和核电业务进入成熟期,公司将华丽转身为新能源旗舰型上市公司。
风电业务上,2010年将进入风电收获期,杭州基地投产产量增加20%至1600台,待结算风机有1431台,前两年的质保金退回提高毛利率,风电业务使公司成长性得到保证。
核电业务规模化效应已经显现,核岛产品毛利率赶上火电2010-年将达到1520%,收入达到30亿,2011年核电收入超过100亿元,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看点。
低碳业务快速崛起,公司成为中国新能源旗舰。火电、风电、核电毛利率稳步提升,净利润增长确定性大。在同行业公司中,东方电气的市销率偏低,期指推出后,蓝筹股价值将被发现,东气市值有望被修正。相对于同行,公司股本较小,资本公积很高,未来股本扩张潜力很大,这更增添了公司在目前股价下的吸引力。
上海电气(601727):核电设备制造业龙头
公司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型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综合竞争优势显著。电力设备板块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约50%60%左右,其他还有机电一体化板块、重工设备板块等,一起构成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环保成套装备以及精密数控机床分别属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重点发展的行业。公司在相关行业具有突出地位和显著优势,曾经制造出一大批代表国家装备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产品。公司在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位列第148位。
公司在核电设备领域具有强大优势,龙头地位日益牢固。公司与东方电气一样,既是火电领域龙头,又是核电领域龙头。在核岛领域,通过与美国西屋等公司合作,基本可以实现核岛部分的所有设备制造,包括核锻件、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核泵、安注箱等核心设备。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AP1000和EPR两大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厂商,核岛主设备国内市场份额达46%,为国内电站设备商之首。公司位于临港工业区的核电生产基地建成后,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的产能将大幅增长一倍以上。增发项目达产后,公司核岛主设备产能将由目前的2.5台套升至4-6台套,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产能由目前4.5台套升至8―10台套。
为适应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上海电气正在扩张核电成套设备、大型风电机组、极端重型铸锻件、低碳火电设备、超特高压变压器等大型设备产能。经过本轮产能扩张之后,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核电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和全球最强的极端重型铸锻件制造企业。鉴于公司在电力设备行业中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未来在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大量在手订单可保障公司未来4-5年业绩,投资者可密切关注。
篇7
北京:“三高”企业退出
近日,北京市经信委透露,该市今年有40家“三高”企业退出,加上已退出的144家“三高”企业,目前退出的“三高”企业已达184家,自觉退出的83家“三高”企业获得政府财政奖励总计9580万元。
为鼓励企业自觉退出,本市创造性地制定了“以奖代补”的财政奖励资助政策,每年从工业结构调整资金中拿出数千万元对按期退出并通过验收的企业进行奖励资助。
天津:建节能降耗预警机制
面对天津市部分区县、行业和企业单位能耗增加的形势,市政府日前出台《天津市2010年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方案》(下称《方案》)。天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的出台,是本市面对严峻节能形势及时采取的有力措施。
《方案》确定全市节能降耗预警调控目标为:前三季度,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全年万元GDF能耗下降4%。各部门公司要按此目标控制能耗增速和增量。
太原:建设世界“镁都”
近日,太原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元亮表示,目前太原已掌握了原镁冶炼及镁合金制造的核心技术,也标志着太原迈入了国际镁产业的先进行列。在此意义上说,建设世界镁都,我们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镁及镁合金产业产值已达到100多亿元,如果规划顺利实施的话,到2015年全市镁产业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600亿元,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太钢积极介入镁合金轧制工艺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唐山:重组模式获认可
近日,唐山渤海钢铁集团的重组模式终于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了。唐山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唐山探索的将淘汰落后与企业转型升级统筹考虑的路子,有可能成为国内钢铁企业淘汰落后、整合重组的样板。”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提醒,淘汰落后产能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家及各种资本向先进产能聚集。淘汰落后是“指挥棒”,引导地方政府不能再追求带污染的GDP,而要千方百计为转方式、调结构搭建平台。
华东
潍坊:照明产业基地升级
7月12日,潍坊市市经信委表示,科技部日前下发《关于认定有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的通知》,高新区申报的潍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批,成为全省首家获批的国家级半导体照明特色产业基地,也是我市继去年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之后的又一新突破。
半导体照明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
南京:创新园引领智能产业
近日,南京市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南京物联网产业规划中,麒麟科技创新园是其中主要的发展平台,物联网高端的研发中心将向创新园集聚,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并向全市其他园区辐射。”南京物联网的领衔企业三宝科技也与园区签订了全面合作的框架协议,现位于马群的三宝科技与麒麟科技创新园有地缘上的优势。三宝科技也有意在物联网方面进一步扩大研发领域以及产业规模。
麒麟科技创新园建设的立意很高,首批进驻的是以物联网和智能交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项目,这里将成为南京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地。
镇江:软件产业快速增长
近日,镇江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5个月,全市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4.35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了年度目标的49.28%,列全省第四位,比排名第五的常州多7.55亿元。其中软件业务出口额1255万美元,同比增长98.58%。全市新增载体面积45.8万平方米,累计达到了70.8万平方米。新增软件类企业31家,软件类企业累计达183家。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可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60%,完成年度目标的57%。
马鞍山:保障汛期安全生产
面对近期强降雨带来的严峻汛情,马鞍山市经信委多措并举,切实做好中小企业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该委近期集中力量对各类矿山、高危建筑物、地质灾害隐患点等易受大风、暴雨、雷电影响的重点行业(企业)等重要环节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各类隐患,及时落实整治责任。近期对全市30个城市排灌站和38个市郊排灌站的供电线路进行检查清理,发现私接排灌站线路4处,均给予了及时处理,排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青岛:打造一流“智慧岛”
近日,青岛市经信委副主任尚立群表示,“青岛已基本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卫星、微波、海缆为辅,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为一体的,覆盖全市、通达市区乡镇(包括90%以上的村庄)的立体通信网络,为发展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网络资源。”青岛在通信应用层面走在全国前列。
6月份,《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制定工作启动。有关人士透露这一将于年底前出台的规划,明确了青岛物联网发展的短、中、远期目标,高起点确定青岛物联网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发展原则和应用领域。
东北
牡丹江:工业经济全省领跑
近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工信委表示,随着“工业裂变工程”的逐步实施,全市工业打了一场“上项目、搞改造、强管理、增效益”的战役,全市工业呈现出高速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1亿元,同比增长38.7%,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据测算,全市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去年同期的6倍。吉林:签署电力发展协议
7月5日,市政府与省电力有限公司签署电网“十二五”发展协议,协议涉及双方在“十二五”期间共同推进电网发展、设立电网发展资金、保障《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有效实施以及服务低碳经济发展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协议,在“十二五”期间,省电力公司在吉林市的电网投资将达到74亿元,是“十一五”建设总投资的1.8倍,投资总量和投资增幅在全省9个地、市(州)均居于首位。
鞍山:GDP越来越绿
鞍山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鞍山的节能降耗目前已经走在省内前列,在国内率先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
市经信委全年安排节能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节能重点项目予以支持。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今年1~6月,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5%。
中南
武汉:企业库存增多
武汉经信委统计,截至5月末,全市工业产成品、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上升49.6%,
44.7%,比一季度扩大27.2和17.8个百分点。
武汉有关部门认为,除国家宏观政策收紧外,欧洲危机,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持续升值,是出现库存、应收款增多的缘由。
西南
重庆: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投资处罗明泽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向我市下达了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国家计划任务,其中炼铁40万吨,炼钢15万吨,水泥200万吨,玻璃40万重量箱,印染0.3亿米,化纤55.8万吨,小火电机组12.75万千瓦。
据介绍,7月底该市还将公布一批即将被淘汰的落后企业清单,包括企业名字、责任人、设备清单及批号等,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铜梁:宏高电子入驻
近日,铜梁市经信委表示,台湾宏致电子投资的宏高电子近日与铜梁市正式签订项目协议,生产连接器,预计今年8月投产。据介绍,该项目规划用地300亩,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该公司首期已租用标准厂房15000平方米,投资500万美金,计划年产连接器3.4亿个。目前,正在装修厂房、安装设备,预计8月份投产。宏致电子于1996年11月7日成立,主要生产电脑、通信等产品使用的高精密连接器,在中国台湾省、东莞市、昆山市等地,以及新加坡均设有工厂。
郑州:引进汽车产业
据郑州市工信委汽车处副处长乔斌介绍,近日郑州下辖的几个县市区都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当做支柱产业。
郑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表示:“目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成为我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预计20i5年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将成为河南省打造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的战略支撑产业区。”
西北
兰州:建设LED生产基地
7月13日,兰州市工信委透露,东莞康力森实业有限公司将投资2亿元,在兰州建设LED生产基地。目前,兰州市工信委已与康力森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LED生产基地协议。
根据协议,建设LED生产基地将分为两期进行,投资金额为2亿元,占地300亩,初步选址在兰州市彭家坪和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生产基地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0个亿。
西安:节能监察有法可依
《西安市节能监察办法》于7月9日施行。根据此办法,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电话、信函或者登录西安节能监察网来举报身边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或案件。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市节能监察执法工作将有法可依。该办法重点检查国家淘汰或者限制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设施、工艺和材料等目录的执行情况,市民身边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或案件等。
篇8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5户,比年初增加262户;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30.9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10.1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4.96亿元,增长42.99%;实现利税63.88亿元,利润34.47亿元,分别增长53.32%和58%。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131户,利税过千万元企业68户,分别比上年增加34户和21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9.99亿元,同比增长30.95%,连续22个月增幅超过3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0.18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位。二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私营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4.88亿元,同比增长30.83%,占全市总量的52.0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5.15亿元,同比增长31.09%,占全市总量的48.96%。全市各经济类型企业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111.88亿元,占总量的46.62%,同比增长43.89%,在各经济类型企业中增长最快,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县区发展较为平衡。各县区工业增加值增幅除东明县增长28.39%外,其他县区均在30%以上。四是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市重点统计的24种主要产品中,20种产品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40%以上的有布、服装、家具、水泥和铜材5种产品。
(二)效益大幅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4.96亿元,同比增长42.99%;工业产品销售率98.67%,同比提高0.3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3.88亿元,增长53.32%;实现利润34.47亿元,增长58%。二是总体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96%,比去年同期提高20.9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4.58次/年,同比加快0.3次。两项资金占用62.83亿元,增长22.36%,增幅比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分别低8.57和20.63个百分点。在重点考核的7项相对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7.5%,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3.64%,比去年同期下降6.2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5.26%,比去年同期提高2.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94%,比去年同期提高0.3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1310元/人,比去年同期提高20292元/人。
(三)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六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6.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3.74亿元,实现利税54.6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08%、43.27%和55.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2.05%、83.29%和85.53%。
60户重点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3.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8.96%,同比增长2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5.97%,同比增长29.6%;实现利税29.83亿元,其中利润16.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40.7%,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6.69%和47.14%;上缴税金17.6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0%,同比增长27.5%。60户重点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53户。其中,过百亿元的1户,过10亿元的7户;利税过千万元企业38户,过亿元的8户;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33户。
虽然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仍然偏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1.82%,总量不足滨州、德州和聊城的1/2。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产业结构上看,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只有17.92%,比全省低11.29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上看,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产品省外销售比重32.9%,比全省平均低10.3个百分点;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企业单体规模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6395万元,户均利税489.5万元,均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1/2。三是企业融资难度大。国家实施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多次提高,利率上调,给项目建设和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困难。三利纺织100万锭、玉皇化工间戊二烯等一批重点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建设速度缓慢。睿鹰药业、华星油泵、交通集团、现代达驰等重点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据初步统计,我市项目资金缺口70亿元,流动资金缺口40亿元。四是增支减利因素增多。煤电油运供应趋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价格上涨相对滞后,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致林木加工和纺织行业利润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许多企业出现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五是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发展能源空间不足。受万元GDP能耗基数低、工业占比提高快、工业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能源空间严重不足,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难度很大。“十一五”我市平均每年能源总量增长不足80万吨。按照市政府和各县区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2%,达到1.875吨。全年80万吨的能源增量,即使全部用于工业发展,也只能支撑大约43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0亿元的发展目标,能源缺口在50万吨左右。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体系,开放步伐较慢,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发展影响不大,最受影响是对美国市场具有依赖性的外贸行业,特别是大宗产品、奢侈品的出口商。但从我市情况看,我市对美国的出口以纺织品、轻工制造品等基础性产品为主。目前受次贷危急影响,美国经济衰退,但对中国基础产品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特别是我市劳动力成本低廉、产品质量过硬、产品价格便宜,在美国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由于大型出口企业固定生产成本高昂,一旦市场购买力下降,很可能导致持续亏损,甚至倒闭,而这些需求和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向中小型出口企业转移,这就为我市中小型出口企业提供了增加出口量的发展机会。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迫使低附加值的订单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总起来看,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对企业产品出口带来一定影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去年以来我国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保障中国金融安全,对企业融资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对我市企业并不明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寻找到新的商机和市场。
三、国家宏观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以从紧为主调,而我市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其他渠道较少,从紧的货币政策势必造成贷款难问题的出现。同时,今年各金融机构贷款门槛提高,贷款授信最低标准由A级提高到AA级,而我市近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4户,这些企业目前都处在三年以上才能授信的规定之外,基本都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据调查,全市多数企业都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现象,资金缺口达到39亿元。利率的上调也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和利息支出,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对企业提高效益带来较大影响。达驰电气一季度订货量4.8亿元,但由于缺少流动资金,企业仅完成3.5亿元,对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睿鹰集团由于在建项目较多,资金缺口达到6000万元。
四、价格变动情况
受原油、煤炭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工业生产用原材料、煤电油运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原材料、动力价格的上涨对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小工业企业影响尤为突出。我市中小企业一般产品品种单一,且主要以原材料加工为主、技术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进入今年以来,由于南方冰雪灾害,交通不便,再加上电煤供应紧张和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的影响,造成部分原材料、煤、油、运价格全面上涨。据调查,目前我市企业用煤价格上涨20%,运输费上涨15%;棉花价格上涨500元/吨,达到14600元/吨,而棉纱价格每吨上涨250元左右,低于棉花价格上涨幅度;高粱每吨达到1660元,同比上涨240元;牛羊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500-10000元/吨;桐木材价格每立方米1520元,同比增长27%;杨木材价格每立方米1650元,同比增长15%。其他生产要素也都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郓城县去年被评为“中国日用搪瓷生产基地”,所生产的搪瓷产品60%出口国外,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受钢材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今年该县搪瓷生产企业所用钢材价格每吨上涨600元,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加速,造成企业利润同比减少18%。煤炭价格的持续上涨,造成我市地方电厂亏损较大,企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持续满负荷生产。同时也造成所供气企业生产受到影响,青岛啤酒菏泽公司由于颐海热电供气不正常,导致该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生产能力只能达到满负荷生产的40%,造成青啤菏泽公司1-2月份亏损470万元。
五、主要出口产品、企业和市场情况
我市出口产品目前主要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市是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在国际价值增值链中处于低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在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而无法提高价格,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不断冲高的人民币汇率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劳动密集产业,利润本来就非常有限,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至少要增加3-4个百分点,加上人力成本的增加,如果无法提高出口价格的话,企业可能无法生存。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我市以出口为主的林木、纺织服装来说,会降低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纺织服装行业原材料主要来自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使得纺织服装行业对人民币升值异常敏感。根据测算,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利润下降4%,而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仅有3.3%至3.4%。现在很多订单一般都是三个月以后交货,但三个月以后的价格很难确定。只能按预计来定价,但客户又很难接受产品价格包含未来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因此,人民币继续升值将严重影响到我市林木和纺织产业的发展。
为保持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针对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影响,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关键是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改变产品结构,在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鼓励企业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二是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下大力气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档次,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无论在哪种汇率机制下,企业都要找到其适合的生存模式。企业最重要的是适应新环境,然后发展自己,而不是靠原来的汇率政策去生存。企业要进行汇率风险防范。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企业应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速产品换代,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三是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引导和帮助企业利用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汇率避险工具,实现保值增值。
六、重点企业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调度的60户企业运行态势良好,多数企业都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产值、收入、利税等主要指标的增幅都在20%以上。1-2月,60户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15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利税3.19亿元,利润1.67亿元,分别增长19%和37.9%。60户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到全市总量的40%以上。由于近几年我市工业投入较大、新扩改建项目较多,持续增长能力不断增强。山东步长制药投资1.5亿元的丹红注射液项目今年元月份开始正式生产,企业1-2月实现收入、利税、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3.7%、128%、243%;菏泽黄河纺织新上二十四万精梳纱项目已有12万锭于今年初开工生产,生产能力翻了两番。
虽然重点企业运行情况整体较好,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土地、资金、节能、环保以及劳动力资源等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增支减利因素增多。基础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企业提高效益的难度加大。二是国家实施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且费用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急需项目资金73亿元,流动资金39亿元。睿鹰药业、华星油泵、交通集团、现代达驰等重点企业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难问题突出。新《劳动法》的实施,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大。据测算,由于各类保险标准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每年每个职工多支出450元,全市工业企业增加支出1亿元。
七、节能降耗情况
今年我市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压力。我市一产比重大,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低于全省水平14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省9个百分点,造成我市万元GDP单耗水平只有全省90%。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市工业比重将不断提高,由于工业能耗高,将拉动全市万元GDP能耗不断上升。我们不仅要克服工业比重上升拉动万元GDP能耗上升的压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节能降耗下降5.2%的任务目标,节能降耗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经济跨越发展带来的压力。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建立煤炭化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四大基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未来五年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煤炭化工、石油化工属于高耗能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都在4吨标准煤以上。以年产150万吨焦炭的煤焦化企业为例,煤焦化企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200千克/吨,每年将增加能源消费量30万吨。煤炭化工、石油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拉动全市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加。据测算,要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2%目标,全市的能源综合消费增加量平均每年不能超过80万吨,节能工作的压力非常大。
三是节能管理工作薄弱带来的压力。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管理薄弱,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机构不建立,人员不到位、政策不完善、执法不到位、投入不落实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是从紧货币政策和煤电油运紧张带来的压力。我市把今年作为节能技术改造年,在全市筛选了100个节能技改项目,总投资79.43亿元,项目投产后年可节约标准煤39万吨,节水1645万方。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对企业节能技改的积极性和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都带来不利影响。受供需矛盾影响,煤炭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而且煤坩石含量增加,燃烧热量明显下降,一方面造成企业单位产品煤耗增加,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高,利润空间缩小,单位产品增加值减少。火力发电企业受煤炭紧张、价格上涨、煤质下降和电价基本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万元增加值能耗明显提高。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但成品油市场价格受国家宏观政策制约,保持基本稳定,炼油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单位产品能耗明显提高。
八、下步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四高”标准和“落实落实再落实,干事干事再干事”的工作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节能降耗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00亿元,增长40%;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工业技改投入完成260亿元,增长20%;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2%,万元GDP取水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7.2%,万元增加值取水下降10%。具体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四个一批”,狠抓技术改造。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年活动,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四个一批”,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一是传统产业提升一批。以纺织、食品、林木、机械、化工行业为重点,在全市筛选100个重点技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实现规模膨胀和结构调整。二是产业链条拉长一批。围绕培育能源化工支柱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全市选择10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技改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拉长产业链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扩张。三是规模企业膨胀一批。在全市选择一批发展速度快、支撑作用强、财政贡献大的规模工业企业,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扶持,加快技术改造和规模膨胀。重点抓好60强企业发展,确保60户重点企业完成投入100亿元。四是中小企业成长一批。选择100家主导产品好、发展潜力大、成长速度快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二)完善创新体系,推进技术创新。一是加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前200家规模企业技术中心建设,60户重点企业全部按照省级标准建立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抓好天宇科技、呈祥电器、银河纺织三家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年内完成省级认定。加大市级技术中心评审力度,力争完成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二是狠抓企业科技投入。60户重点企业、市级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5%以上。加强企业科技经费支出的调度考核,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取消重点企业和技术中心资格,停止执行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扶持政策。三是提升产学研联合层次。抓好前200家规模企业产学研联合,在积极参加全省产学研洽谈会的同时,三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菏泽市产学研联合创新推介会,重点推进我市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学术研发机构、著名院校的联合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150项。四是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产业集群,选择10项核心关键技术,集中力量攻关,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力度,力争全市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58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120项。
(三)围绕节能促发展,大力加强节能降耗。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突破口和战略性措施,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组织开展节能降耗攻坚年活动,推动节能降耗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是深入开展“比算强”对标节能活动。组织企业对照“十一五”节能规划和同行业先进水平,找差距、挖潜力、定措施,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领导、加强节能管理、加强节能目标考核、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力争420户重点耗能企业主要能耗达到行业标准或行业平均水平,300户企业达到省部级标准或同行业先进水平。上半年,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年底,召开总结表彰会,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分别授予“节能明星企业”、“节能先进企业”和“节能标兵”称号。
二是突出抓好节能技术改造。在全市选择10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实现节能10万吨标准煤。突出抓好锦江环保能源公司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睿鹰集团的高温动态降解处理装置改造、百隆纺织余热余压利用、圣奥化工三废综合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组织实施,年内全部完成市重点管理的420户企业工业锅炉、变压器和电机节能改造。实施“阳光宾馆”工程,上半年完成5家三星级酒店的太阳能改造,实现节能2000吨标准煤。加大节能灯推广力度,全年实现节电1000万度。
三是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严格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和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利用价格政策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对所有新上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对钢铁、焦炭、水泥、煤炭等10个高耗能行业和年综合能耗2000吨以上项目,由市节能主管部门进行节能评估审查。抓好高耗能企业和60户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强制淘汰改造高耗能设备。
四是加强调度。建立节能调度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各县区及重点企业调度会,研究解决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重点用能企业调度制度,对60户重点企业用能情况实行月调度、月公布,对420户重点企业实行季调度、季通报。
五是加强节能执法监管。建立市、县两级节能管理机构和节能执法队伍,加大节能执法监管力度,重点组织好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执行情况、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聘任、重点行业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四个节能监察专项行动。
(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一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规划自查论证,聘请市外专家,对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逐户帮助研究发展定位,确定中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和清洁生产认证,争取更多的企业通过山东省现场管理示范企业认证。二是加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选拔20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参加清华大学“总裁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年内引进10名高级管理人才,20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快信用升级。推荐企业申报参加山东省企业信誉评价,年内力争60户重点企业全部达到山东省优等信誉企业标准。会同市金融办、市人民银行制定规划和措施,力争今年80%以上的规模企业进入评信升级程序。四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尽快完成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两会作用,举办两次银企联谊活动,加强银企沟通协调,推动银企联系合作。
篇9
高油价推动行业发展
20余种产品居世界前列
随着2003年全球经济复苏,近五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景气上升周期,市场需求增长,带动世界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入新的一轮繁荣时期。在此期间,原油这种资源性商品像黄金一样,被演变成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在投资银行与投资基金的推波助澜之下,价格连续五年暴涨,年均价格由2003年的30多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底的90美元左右/桶。2008年首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再次大幅上涨,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报收于99.62美元的历史高位。
高油价的持续运行,不仅没有对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反而推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成绩显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据白皮书公布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10万余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万多家,20余种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国内企业开工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九五”相比,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3.4%,实现利润增长185.6%。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评测,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为:工业总产值5.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销售产值5.1万亿,增长21.7%;产销率98.55%,与上年基本持平;销售收入5.51万亿,增长22.5%;实现利润5300亿元,增长21%。中国已是世界石油的第二大消费国、第三大进口国、第五大生产国。
“两高一资”受到抑制
“又好又快”已见成效
2007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七个特点:一是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工作的主旋律,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三是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是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六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推行“责任关怀” 已形成共识;七是行业投资异常活跃――跨国公司投资石油和化工步伐加快。
2007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的显著特点是:高能耗产品出口下降,出口贸易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两高一资” 产品的出口得到抑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价格上升。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上涨,出口创汇仍然保持增长势头。2007年1-10月,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25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2007年行业总利润的增长预计在1000亿人民币。
在行业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节能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出现双下降,其中石油和化工六个重点耗能行业的能耗呈现全面下降态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已见成效。
产业结构性矛盾显现
行业前瞻性依然乐观
白皮书强调,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一是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倒挂,市场杠杆难起作用,对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链的结构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目前一些地方柴油供应紧张便与此有关);二是投资增长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经济运行从偏快到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三是下游行业对原油高价位的支撑乏力,将制约上游行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四是行业内发展不平衡,部分产品供大于求。
过去的2007年,经济全球化更加渗透到各个行业,步伐进一步加快。针对目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在此次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了五个发展要点: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二是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继续推进循环经济;三是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型石油和化工产业;四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五是积极倡导责任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篇10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中,煤炭消费量1.9亿吨,原油3.1亿吨,天然气423亿立方米。2006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亿千瓦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发电量2.89亿千瓦时。中国有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三位的煤炭探明储量,世界第10位的石油探明储量和世界第19位的天然气探明储量,同时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中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51%。由此可知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油气资源依赖进口,能源开发和运输成本较大,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
二、中国节能技术的现状和应用
近年来中国的节能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已使国内许多行业从中受益,并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势头。总体来看,中国能源开发与节约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偏低。
1.洁净煤技术
自产业革命以来,作为矿物燃料的煤炭逐渐取代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消费的主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煤炭资源相对于其他化石能源要丰富得多。中国一次商品能源以煤为主。煤炭提供了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商品能源和60%的化工原料。煤炭作为中国主要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环净污染问题。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国能源的主角是煤炭。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消费国,已探明的储量为9183亿吨,折合标准煤计算,占已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资源总储量的90%。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的一次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在开采中排放的甲烷与二氧化碳、氯氟烷烃等气体增强了在大气层中形成的温室效应。为了解决这些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针对使用煤炭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提出的技术对策,是最大限度利用煤的能源,同时将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小限度的技术方案。从概念上说,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结合为一体,成为能源工业中国际高新技术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
2.节约石油和替代石油技术
中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亿吨计,只占全球的3.9%;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中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2/3。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27年超过5000多万吨,2002年在5013.1万吨的产量水平上画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递减。西部和海上原油产量这几年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原油产量只占全国的1/5;海上原油产量只占全国的1/8。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净进口量十年增加了7倍多。预计2008年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11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45%以上。目前,我国石油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据统计,现在每千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中国为0.26吨,是日本的3.3倍,美国的2倍,印度的1.2倍,这说明中国提高油气利用效率、降低石油消耗的潜力十分可观。在目前的世界石油市场,汽车及其他的各类发动机消耗的石油占绝大多数,而且汽车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汽车节油及减排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但是,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节油技术,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发展替代石油产品,才是未来动力机械燃料的出路。现在发展的主要替代技术有以下几种:
(1)甲醇替代石油
甲醇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与现实使用的液体燃料极为相近的燃料性能,燃值高,抗爆性好。其生产原料很广泛,产品的运输,储存,分装加注和使用,与目前市场上所供应的内燃机用汽油和柴油燃料特点极为相似。同时甲醇还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原料。
(2)乙醇替代石油
乙醇俗称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及秸秆为原料制成。将乙醇脱水加入适当变形剂,然后和一定比例的汽油进行混合,就是清洁燃料——车用乙醇汽油。经检测,与普通汽油相比,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后,CO排放量降低60%以上。
(3)天然气替代石油
天然气热值高,一般在9000大卡/立方米以上。能源效率高,一般燃煤电厂的能源利用率不超过38%而天然气发电效率可达52.5%以上。近几年世界液化天然气消费增长5.7%,远高于原油,核能,而全球煤炭消费为负增长。天然气用途也越来越广。
(4)其他,如等离子无油点火、燃油乳化、燃油添加剂等节油技术。
3.电力节能技术
(1)变频调速节能装置
目前变频调速技术在电厂得到广泛应用,电厂辅机安装变频调速装置后,节能效果显著,一般节电率20%以上。实施循环水泵叶轮切削,管道改造,改变阀门节流降压供水模式,适当降低带压循环水泵的扬程或选用大流量水泵,均可有效节约电能。
(2)新型电力变压器节能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变压器逐渐普及,变压器的整体损耗水平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电力传输中的能量浪费仍十分巨大。为此诞生了更先进的电力变压器,如采用多级接缝的铁心结构与非晶合金铁心材料,显著降低空载损耗,采用高温超导技术具有低损耗与低成本的优势,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电力变压器节能技术[4]。
(3)降低线路损耗
在10KV以下配电线路上,采用单、三相变压器混合供电的方式,以高压进户,缩短低压线路降低线损,使配电线路线损有较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
4.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能耗是指消耗在建筑中的采暖、空调、降温、电气、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消耗的能源。这些能源消耗单独算起来并不起眼儿,但总量惊人。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减少CO2排放以及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
南逐步推进的策略,全面推进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促进了建筑节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5.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风能
我国可开发的风能为2.5亿千瓦,在技术研究开发上,目前最大问题是尚不具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制造技术和能力,一直依赖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由于引进国外机组价格较高,每千瓦超过1万元人民币,因此要进一步发展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必须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不断创新,走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的道路。
(2)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有较好的利用条件,特别是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在光热电转换利用太阳能方面,我国从科研角度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对光热发电关键技术和抛物聚焦型太阳能热发电装置进行了试验。在光电直接发电上,我国已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阿里地区建起4座10~25KW的独立光伏电站及太阳能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解决了当地的照明和电视收看问题,是迄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太阳光伏电站。
(3)海洋能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有近200个海湾和河口可开发潮汐能,可开发的潮汐能年总发电量为619亿KWh。目前我国运行的潮汐电站已有十多座,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4米~5米,最大潮差7米~8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坝址,如钱塘江口,最大潮差7.5米,据估计能建5000MW级潮汐电站。我国目前已具备开发10MW级潮汐电站的技术条件。
其他,生物质能可折和标准煤约为2.3亿吨。地热资源丰富,存储条件较好的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的热储相当于31.6亿吨标准煤。
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节能措施探讨
综上所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和政府要大力扶持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
政府首先应该在政策上给予节能产业倾斜,其次在节能技术的研发上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节能技术的推广上也要积极的去引导企业。在现有的能源基础上,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样可以减轻我国现在能源和环境压力。
2.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在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地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一次性能源和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低污染和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轻我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