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理财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0 17:1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端理财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端理财方法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现状;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个人银行业务在推动商业银行全面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商业银行对于个人银行业务发展问题的关注也由此显著发展。截止2012年为止,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在银行自身的整体性发展过程当中,个人金融业务所对应的利润贡献度就占到了总体利润贡献度的40%比例以上。商业银行在从事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理念就在于“以客户为中心”。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对于大众客户、低端客户、中高端客户以及顶级客户而言,与之相对应的理财服务需求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点同样需要在发展理财业务的过程中加以特别关注。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以期为银行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在内容、形式以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这可以说也正是我国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首先,理财业务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同商业银行自身所规定的储蓄存款利率相比,同等存期下,不同档次理财产业的预期收益率明显较高(且多高出

0.5~1.0倍)。以建设银行为例,一年期活期储蓄存款的基准利率为3.5%,但建设银行所推出相关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都在5%以上,收益客观。再以民生银行为例,其所推出的“民生财富人民币非凡理财”第九期产品为例,其最高年度预期收益率能够达到6%以上,这一收益率达到了同期储蓄存款基准利率的1.9倍以上,由此成为了整个理财市场的关注热点所在;其次,理财业务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所推出各类理财产品的最低购买限额都在10000元以上。这使得理财业务的客户对象直接定义在中端及高端客户之中。与此同时,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其所面向社会大众发售的理财产品均要求一定程度上的定期储蓄配比,该比例推荐数值在20%~40%范围之内,以此保障银行方面以及客户方面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再次,理财服务产品侧重于对商业银行现有产品的推销且绝大部分均属于结算性理财产品。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大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实现了在范围上、在品种上的多元化发展。最为集中的一点表现就在于:传统意义上仅仅以储蓄业务为主的理财业务开始逐步向着以储蓄为中心,资产、负债以及中间业务集中性发展的理财业务方向迈进。部分处于竞争阶段的商业银行更是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理财服务的方式,提高对中高端客户的吸引力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

(1)加快对理财中心的建设工作。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推进的过程当中,全国范围内的中高等收入群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对于各大商业银行而言,理财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理财中心的建设。更加关键的一点是:建设银行要想面向中高端客户,展示银行自身的积极形象,要想获取这部分客户的信任与好感,就需要通过构建理财中心的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提供必要的场所与环境支持。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对下属网点客户经理数量的扩展,确保公关团队编制的合理扩大,以实现理财业务的“一对一”对应式发展为目标。与此同时,建设银行方面还应当积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工作队伍,集中针对客户经理进行系统培训与教育。在教育一段时间之后,需要通过考试的方式,考核客户经理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基本技能。在考试成绩通过之后,才可任职于相关的工作岗位,借助于此种方式提高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员工素质。(2)逐步加快对商业银行中高端个人理财产品以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创新是产品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这对于金融市场理财产品的发展而言同样如此。从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上来看,零售业务产品发展与创新的主要方向就在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体现理财产品的前瞻性。在新理财业务与服务面向市场推出之前,需要立足于中高端客户金融资产在结构以及客户群体方面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确保市场定位的有效性。其中,需要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对于收入相对稳定,但预估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中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应当确保收益的固定性,或者是采取保本+收益的方式。对于收入较高,且预估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中高端客户,理财产品需要设计为高收益性的产品,以此提高双方在同期内的收益水平。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品牌建设工作,通过社会宣传的方式,提高理财产品,乃至整个品牌的社会信任度,在做好营销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品牌形象的维护工作,从而实现对整个品牌内涵的有效提升与丰富。(3)在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过程当中,需要积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商业银行所对应的定价导向按照导向属性的差异性,基本可以分为成本导向、需求导向以及竞争导向这三个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所对应的理财业务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无形性特征,因此,在商业银行针对理财产品进行定价的过程当中,并非将理财产品成本作为唯一衡量价格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到潜在中高端客户对于产品价值的认知与评价程度。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价方法需要采取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式,通过差异化的定价,实现对潜在收益的有效挖掘。在此过程中,建议商业银行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包括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在内等多种价格性优惠措施。与此同时,还可面向这部分中高端客户提供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将增值服务扩大至餐饮、住宿、购物、运动以及旅游等多个方面。(4)中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实现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强化。商业银行方面需要借助于现阶段既有的个人优质客户管理系统,展开对理财产品的合理细分,达到规范并明确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定位的重要目的,按照此种方式,可实现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分配。特别是在针对中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体现管理以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区分出中高端客户群体当中贡献率不同的客户群体,分别在金融产品期限以及利率指标中给予不同程度的优化,防止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忠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需要面向中高端客户进行给予部分费用的优惠。

三、结语

伴随着现代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不断显著,由此也使得个人性金融资产的规模逐步扩大与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居民在投资方面的意愿日渐强烈。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需要通过发展理财业务的方式,确保不同层次银行客户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中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 考 文 献

[1]刘波,曾斌.服务品质与顾客忠诚度相关分析——基于银行理财业务角度[J].金融与经济.2009(11):78~80

[2]马丁,郭文辉.沪宁银行理财业务经验对山西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6):88~90

[3]乔晋声,徐小育.美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经验及对国内银行的启示[J].金融论坛.2006,11(10):53~60

[4]孙杰,冯慧群.个人投资理财的几点建议和策略[J].企业导报.

2010(9)

篇2

宋智刚说,一是调整个人资产业务资产结构。据悉,地安门支行个贷业务基数较小,但质量较高,自支行成立以来个贷业务始终保持健康平稳发展。2007年地安门支行将进一步加大个贷业务营销力度,采取多种方法挖掘客户资源。

其中包括调动全体个人客户经理积极性,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搜集优质项目信息,随时同个金部及相关负责人沟通,弥补个金部个贷人员不足的劣势,最大限度地拓展营销渠道,扩大营销范围。

与公司业务部联动营销,采取开发贷与个人按揭贷款同步营销的策略。积极与大型优质开发商联系沟通,促进两项业务协调发展。

一是保持与存量客户的良好关系,争取持续性合作。目前地安门支行已经与三家开发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发放了西府兰庭、中体奥林匹克花园两个按揭项目。个金部始终与开发商保持着良好的客户关系,并开始与开发商洽谈中体奥林匹克花园二期项目和润泽庄苑按揭项目的合作。

二是调整业务结构。通过发挥柜员、大堂经理的识别引导作用,加大客户经理营销力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差别化营销服务。通过“个人优质客户答谢会”、“个人高端客户座谈会”、“个人客户理财沙龙”等一系列活动,维护支行个人高端客户,进一步巩固良好的客户关系。同时借助活动培养客户的理财意识,发展我行的理财业务,大力营销我行各类中间业务产品,真正使“1+4”中的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三是大力发展牡丹卡等各项中间业务。宋智刚认为,随着全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资本充足率带来的刚性约束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迫使支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同时,行里还就重点开展的牡丹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中间业务,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重点任务指标细化到人,明确个人职责,发挥团队作用,激励与考核相结合,调动大家主动性和积极性等。

四是改善客户结构,提高优质客户占比。宋智刚说,鉴于长期以来支行固有的客户结构不合理,导致个人业务成本加大。根据“二八法则”和客户结构分析,在支行占比只有15%的中高端优质客户的资产总量却占全部客户资产总量的88%。为此,“我们分流5万元以下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标准化服务,推介电子银行自助服务,引导其自助办理普通业务,既缓解了柜台压力,又可以增加离柜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挖掘5万元至30万元中端客户,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营销推介我行理财产品和服务,争取提高这部分客户的贡献度。”“发挥理财中心和客户经理的作用,为30万元以上特别是100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全方位理财服务,确保每位高端客户均成为我行的理财金客户,并切实保证客户享有优先优惠政策,提高这类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度。”

五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据介绍,2005年地安门支行三个储蓄网点均参加了分行核心竞争力项目推广,其中地外储蓄所和鼓楼外储蓄所定位为理财中心,六铺炕储蓄所定位为一般理财网点。2006年,地安门支行鼓楼分理处升级为贵宾理财中心,“今年支行将重点提升该网点的服务品质,带动全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宋智刚告诉记者,今年将进一步优化网点的物理分区,有效引导客户使用工行自助服务。支行加强对电子银行示范网点的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作用,提高电子银行动户率。还要明确岗位职责,使各岗位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理财中心负责人、营业经理、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现金柜员、非现金柜员之间既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又存在相互协作的关系。个金部强调柜员的识别推介职责、大堂经理的分流引导职责、客户经理的营销及客户维护职责以及同柜员之间的协作方式,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和利润分配办法,保证了网点的和谐发展。另外进行产品细分和业务流程优化,全面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支行个金部根据现有产品,以任务指标为参考,按照渠道分流类产品和投资理财类产品进行分类,细分各岗位的营销重点。同时依据各岗位的职责完善识别引导、接触营销、业务处理和关系维护的业务流程,为普通客户提供标准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制定贵宾理财中心管理办法、服务流程和发展规划。据悉,该支行个金部在今年初及时制定了贵宾理财中心管理办法和服务流程,对贵宾理财中心的组织管理、服务管理和考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其日常服务流程和为高端客户现场服务流程进行了规范。支行加强对贵宾理财中心客户经理的指导与帮助,树立贵宾理财中心品牌形象,坚持形式多样的沙龙活动,以客户沙龙和客户经理沙龙交替进行。内容包括业务方面的理财沙龙和人文素养培训方面的知识讲座等。主讲人包括支行客户经理、外聘专家和客户代表,形式包括讲座、座谈、交流会等。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 营销

近年来,个人理财的热潮在国内兴起,国民对理财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理财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媒体对理财的宣传和报道日益增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对理财业务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各商业银行都认识到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小,收益高之后,那么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美国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发源地,个人理财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只有44%的CFP执业者受雇于证券、银行、保险、会计等金融服务机构。中国的现状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个人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提供此类服务的主要还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其中又以商业银行为主。了解分析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营发展状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美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个人理财业务方面,主要将客户分成了三个层次,一般消费者客户、富裕消费者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上,商业银行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对一般消费者客户,银行多采取大众化普及型的理财服务,如普通的账户服务、房产按揭及信用卡服务等,很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待富裕消费者客户,银行根据客户需求而决定是否提供特殊的理财服务,其实质属于半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对于高端客户,银行已经打破了产品和行业的限制,为其提供个性化极高的私人银行服务。

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至今,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私人银行业务属于刚刚崭露头角,个别的商业银行开始进行试水,尚未全面展开。中高收入客户的理财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各类产品的营销上,还未发展到理财规划的层面上。普通消费者客户对于商业银行也只是产品销售的对象而非提供理财服务的对象。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当前状况,业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产品营销上,对不同客户群体,应考虑采取以下不同的营销策略。

一、普通消费者客户

这是一个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但平均资产水平较低,对个人理财服务的需求也不强,主要是基本金融产品如账户、房贷、银行卡等。商业银行在针对这种人群进行营销的时候,应考虑该群体的具体需求,有侧重的选择适当的产品进行推广。例如银行当前等候时间过长,可向客户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既方便客户,也减轻银行柜面压力;针对房贷客户,可设置还款短信提醒、整存零取服务来应对还款特点;将汽车信贷与信用卡产品相结合,拓宽利润来源等。服务于这个客户群的人员应集中在柜员层面上,通过日常业务办理,从中发现营销机遇,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

二、富裕消费者客户

这个客户群体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要进行营销的首要目标人群。这个层次的客户收入较高,生活水平较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期望自然也高于普通消费者群体。除了基本的金融服务外,他们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明显增加。目前商业银行在营销的产品除自身开发的理财产品外,还很多基金、保险、证券类投资产品,这些综合的产品供给基本可以满足富裕消费者客户群体的需求。

那么如何合理的营销这些产品,是商业银行实际上面临的最应解决的问题。很多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理财顾问岗或客户经理岗,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员的配备,这是一种被普遍采用也较为有效的方式。如何从“普遍”中取得不俗的业绩,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产品或客户特征进行“批发”或“零售”的营销方法。批发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客户细分或产品细分,选定目标市场后,将该目标市场的潜在消费者集中起来,进行集体营销的过程。具体举例来说,每年春节临近,是中国黄金消费的一个热潮,银行可以以黄金产品为一个子市场,举行以产品推介为目的的销售会,进行商品展示与客户交流,进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针对客户的年龄段及办理业务的类型,如办理存款证明的客户,极有可能存在子女海外留学或出国旅游的情况,银行可考虑将这部分客户群集中,进行国际汇款、意外保险等产品的推介,有的放矢的增加销售推广;针对年龄较大,如退休人群,进行保本基金、货币型基金的推广。这类批发型业务,可通过一次活动,实现多人购买的效果,克服了普通理财顾问单独销售,针对每个客户介绍产品的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销售的效率。这里的“零售”所指的就是对于有理财规划需求的客户,进行附加理财规划的销售行为。理财规划服务在商业银行还未进入收费项目,这与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即对于自身的财产的保密性要求。但是一部分富裕客户已经意识到财产需要规划,而且也乐于听从专业人员建议。针对这部分客户,银行应进行合理而简洁的理财投资规划,针对不同客户的家庭特征,投资不同的理财产品,实现半规划半营销的实质目标。

三、高端客户

篇4

在金融中心的精华地段,一位行色匆匆且有随从陪同的客户正在一个森严、隐密的小会议室进行千百万美元的大宗交易。在这里,你看不到华丽的门面、精致的壁饰与地毯,没有美味的点心,也没有笑容可掬的银行职员站在门口对客人问好;交易完成后,客户便迅速离开。这就是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在办理业务时的一个画面……

作为银行众多业务中的一种,私人银行服务通常由国际级金融机构提供,开户门槛最低为50万美元,私人银行家完全可以为您提供贴身的服务,站在客户个人的立场上为其设计产品解决方案,私人银行注重的是资产管理。

最近一两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即将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瞄准了国内高端客户金融业务的巨大商机,进而纷纷进驻国内市场。国内银行也开始瞄准高端理财客户……

“洋先生”管账是把好手

“洋先生”支持者说

李女士是国内某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她于2000年申请了国际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服务,有一个专门的客户经理为她打理资产。她说这个机构的私人银行服务一般至少要有100万美元以上的流动性金融资产。

当她谈到国外私人银行的服务时大加赞赏。她说:“我的客户经理会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详细制定我的投资计划,他们会把我的收入情况、生活习惯偏好、投资意向,这个意向是保守型的还是激进型的,全部考虑进去来制定出计划。而且计划非常详细,不是一个大方向的概念,而是细分到每个步骤怎么实施,我的钱用到哪儿了,心里非常清楚。在国内是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服务,国内所谓的高端理财也就只能向客户提供一些零散的服务而已。”

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应该说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高收入群体在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就是这个高收入群体存在对私人银行服务的强烈需求。据调查显示,国内有66%的高收入群体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3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

在选择账房先生时,是选择“洋先生”还是“土先生”,银行客户是各有说辞。

富人的“避风港”

私人银行业务是私人财富管理金字塔的“塔尖”,也是富人们的“避风港”。有人说,私人银行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即豪门家孩子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他又老又病,辞世前安排自己的遗产。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强调资产管理能力,涵盖了从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现金管理到继承人教育安排,甚至包括提供企业等实体并购案的建议及标的,代表客户到拍卖场竞标古董等各方面业务。

除此之外,私人银行业务还以人性化服务为特色,私人理财顾问甚至可以帮客户订机票、缴物业费,甚至替客户干一些订奶、遛狗之类的事情,总之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私人银行开户金额的最底限通常是100万美元,通常每一笔交易的金额都是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在瑞士银行,客户至少要有100万美元的银行可接受资产才能在这里开户。在花旗银行,需要100万美元,才能在私人银行部开户;美国最大的私人银行摩根大通的开户金额为500万美元,汇丰银行私人银行部是100万美元;在摩根士丹利私人银行部门,最低净资产限制是2500万美元,客户还必须拥有10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开户的最低限额为500万美元。

而要获得“家庭办公室”级的顶级服务,个人金融资产一般不能低于1.5亿美元。在花旗银行,当客户的资产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时,他将获得风险较高但获利颇丰的投资机会,如参与私人资本运营或企业投资,以及参与花旗自营业务的机会。

“洋先生”怎么管账

百达银行

百达银行在财富管理上最具特点的就是家庭办公室,在提供该服务的过程中,百达特别关注的就是始终站在客户家庭整体及个人成员的利益立场上。客户往往是拥有大量而广泛的分散的私人财富;家族企业业主;家庭情况复杂,有多个住所的国际家庭;寻求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家庭办公室提供的主要产品包括:

1、投资咨询:在投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对客户提供协助;

2、全球托管与投资报告:无论客户指定了多少的投资经理,全球托管都会为客户持续监控投资目标、评估投资经理、迅速做出决策等行为提供所需的全部信息;

3、继承规划:为那些因为在家庭财产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纳税统筹与报告:帮助家庭最大限度地减低税负,细致而持续地对纳税进行统筹。

5、财务规划:包括对家庭生意的规划、重组、出售以及分散家庭风险,规划和安排保险保障等。

6、家庭治理:帮助解决家庭成员在因目标和需求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如加强财富管理教育、参与慈善事业等。7、管理与记账:建立利润损失表与资产负债表、处理人事管理的行政事务、对个人项目进行行政支持、账单支付、安排电子银行便利等。

8、便捷服务:是对其他服务的必要补充,缓解客户在财富管理中耗时费力工作所形成的压力。包括:住房与办公场所的买卖与维修,帮助家庭成员寻找适当教育机构,安排旅行、培训国内员工等。

瑞银集团

采用“整个企业”(或“一个企业”,OneFirm)模式而不是各自为政的业务单元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瑞银集团财富管理的一个基本特征。

客户将会轻而易举地获得瑞银集团的财富管理服务,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也无论背后是哪个或者哪些部门支撑着这些服务。这“整个企业”的方法将会为通过客户介绍、产品交换、业务间的配送服务而实现的跨区销售提供方便,从而大幅度提高瑞银集团的收入。

例如,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帮助瑞银集团成功地获取了财富管理客户对结构金融产品和替代产品的需求信息,对涉及到的所有业务都带来了额外收入。

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间的联动,其目标定位是超高端客户,这一客户群的需求与机构客户相类似。在前些年市场激烈波动的背景下,他们对实现资本保值愈发感兴趣。于是,瑞银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部门为这一客户群专门开发了一些产品,比如绝对回报债券基金。借助这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再将客户的家庭办公室同瑞银集团的投资管理专家结合起来,就能够成功地获取大量的新增资产。

汇丰银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的汇丰银行,其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向客户提供投资和财产管理两大方面的服务,其中投资服务根据客户的偏好,分为全权委托投资,即根据客户要求组织投资组合,由银行运作该投资组合;选择性投资服务,即银行专注于发现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并向客户提供高回报产品或投资工具的投资机会;投资建议服务,即客户直接参与投资的决定,银行通过了解客户的要求,提供投资的建议,总之围绕一个主题: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保护当前或未来财产的方法。

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上的产品和服务做得十分细致周到,采用了主动咨询、资产组合管理、同时还有包含了对冲基金和房地产基金的替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而互助基金也能够带来与分散化的资产组合一样的好处,它不但可以用主要币种购买,而且可以每天买卖,因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有股权基金、固定收入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对于那些金融利益超越了证券、银行与投资管理的客户,德意志银行私人财富管理部还提供了许多类型的专业服务。比如说,家庭办公室服务、艺术品咨询、房地产服务、财务规划、信托服务和慈善事业服务等。

花旗银行

财富管理是花旗集团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花旗集团的特色。花旗集团中专门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部门是全球财富管理部,私人银行业务是该部门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业务。

花旗集团两种不同的财富管理模式

“土先生”能管好账吗?

长袖善舞的账房先生

私人银行家往往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学历出众,长袖善舞。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法律及税务相关知识和经验,是成为一个出色的私人银行家所必备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学业和职业背景,往往具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博士(JD)等学位,注册财务分析师(CFA)、注册公共会计师(CPA)、律师等专业资格,如果对艺术品和奢侈品有足够的知识和良好的品位就更加锦上添花了。有些私人银行家本身就出自富裕家庭,有些甚至有自己成功创业的经验,因为上述两种背景可以使私人银行家更好地了解客户及潜在客户,如富豪家族的继承人或新兴的高科技创业人士等的不同心态与需求,更有效地同他们沟通。

私人银行家为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青睐,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帮助客户投资各类金融产品,他们还会帮助客户购车、买房,打理他们的税务,甚至有为客户遛遛狗的服务,到客户年老的时候,还要为他们的事业继承以及子孙后代的财产问题殚精竭虑,出谋划策,很多百万富豪甚至拥有多达十几位私人银行家为其理财投资。

私人银行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员工的个人游戏,同客户的关系也往往是高度个人化的。客户的信任,不仅是对银行家专业能力的信任,更是对其人品和职业操守的信任,在这个行业里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巨富客户们显然绝不希望某天早晨醒来,忽然发现有关自己财产的任何事出现在小报的“八卦”版上。

私人银行家的生活既奢侈又卑微。一个优秀的私人银行家的年收入能够达到百万美元,其中2/3来自佣金、股票期权和奖金。他们出差在外几乎毫无例外都乘坐头等舱,住最好的酒店,在最豪华的饭店用餐。然而他们也要随时听候客户的召唤。他们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到机场接人、安排鲜花或是预订水果篮,以及时时追踪客户的投资订单。

“土先生”支持者说

建设银行贵宾理财的一位客户对记者说:“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确实比中资银行经验较丰富,但我觉得本土银行更了解我们这些客户的理财偏好、特点和需求。而且我们与客户经理沟通也更加方便,很容易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况且本土银行的服务网点多,办起业务来也比较方便。能把钱投给自己国家的银行,也总算是肥水没流外人。”

看来国内银行还是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但不管怎么说,国民给了这些“土先生”情感倾向,还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对得起人家的“宠爱”。拿什么来说话?自不必说,客户的回答应该成为你们努力的方向。

相对来说,国内各银行提供给高端客户的服务则简单一些,虽然现在国内理财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可投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包括有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销售开放式基金、保险产品和信托产品、个人黄金投资、外汇买卖、房地产等等,但受资本账户管制以及对冲性金融产品缺乏、人民币存款利率未放开(目前大额外币可以协议利率)、相关私人银行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国内银行对高端客户提供的服务与国外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自从招商银行4年前率先推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贵宾理财品牌――金葵花理财以来,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准私人银行业务,或者说是“贵宾理财”。但目前内地银行提供的高端理财产品与私人银行业务相比有着本质区别,中资银行的高端客户所能享受到的服务与严格意义上的私人银行服务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国际通行的高端私人客户门槛,一般都在100万美元以上,也就是个人金融资产至少要达到人民币800万元,这一标准远高于目前商业银行贵宾理财业务的门槛。正是由于门槛的不同,才在相当程度上造成目前中资银行在高端私人业务上,较为零散、缺少系统的局面。就理财业务范围而言,目前中资银行的贵宾理财仅局限于以存款为主的货币理财,以提供理财产品为主,并配以机场等场所的贵宾服务、生活紧急援助服务等。而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服务却完全不仅限于此,从投资规划、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现金管理、继承人教育安排等,都有所涵盖。“中资银行的‘贵宾理财’只是向高端客户提供一些‘超市模式’的零散服务,而真正的私人银行则是为客户提供满足其收益与风险预期的个性化财富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向记者表示:在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竞争中,国内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点多、人员多。但是,在“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上与外资银行相比起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国内银行来说,私人银行服务是一个新鲜事物,过去并没有实践经验,完全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外资银行则有着丰富的经验,直接带到中国来。国内银行受产品和人才匮乏的限制,以及制度和政策建设等条件的制约,很容易会在对高端客户的争夺中失去竞争力。

无独有偶,《走进私人银行》的作者,现供职于招商银行总行研究部的连建辉博士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国内大多数银行的理财服务还仅停留在营业厅柜台服务阶段,习惯的做法就是提供无差异性的理财服务。与国外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的理财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要达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就中资银行的私人金融业务而言,可以说,目前都还显得比较稚嫩,而高端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就更有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了。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资银行在贵宾理财上,存在着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等问题。为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寻求合作,采取“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或许是最佳选择。

“土先生”也能走上洋路

洋先生优势

服务:贴身、系统,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出身:很多私人银行家就出自富裕家庭

经验:产品和人才丰富,有上百年的私人理财服务史

感情:私人银行家更多的是客户的朋友,甚至彼此作为家族友谊代代相传

土先生优势

硬件:网点多、人员多,门槛相对低

地域:对中国客户的理财偏好、特点和需求更了解

客源:年底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利用时间差,已抢占不少优质客源

借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完全可以把“洋先生”的经验“拿来主义”。

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对富有个人或家庭的高端服务,在国外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私人银行最显著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产品组合个性化,服务态度人性化,投资水平专业化。

目前我国年收入在7.5万元以上的居民家庭已经超过5000万户,约为1.755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3.5%。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在社会经济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高收入群体。根据麦肯锡的估计,2001年中国年收入介于4000-6500美元之间的大众富裕家庭为1600万户,今后几年的增速将在20%-30%之间,到2010年这一数据将达到6100万户。

对国内银行来讲,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实现由传统的零售银行业务向个人理财业务的跨越,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业务到现代财富管理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的跨越,是国内银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国内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仅仅依靠银行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有力扶持。作为政府部门,主要是积极创造条件,卸除或缓解套在国内银行身上的各种枷锁,为私人银行服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与金融消费环境,当务之急是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鼓励扶持国内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在谈到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时,《走进私人银行》的作者,现供职于安徽省银监局的孙焕民博士对记者说。

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国内银行的这种竞争劣势,就要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大力开发和推出适合高净值客户所需要的跨市场、复合性、多元化的产品。此外,还应该在营销服务方式、组织管理体系以及理财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下苦功夫。

私人银行起源与发展

私人银行服务起始于16世纪,是为那些寻求资产保护的富翁们的需要而登上历史舞台的。瑞士是国际私人银行业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日内瓦至今仍是国际私人银行业的领导中心。在16世纪中期,法国一些经商的富裕贵族由于原因被驱逐出境而来到了瑞士的日内瓦,他们同时带来了与其他欧洲国家权势阶层的密切联系和客户关系,正是这些遭受放逐的经商贵族形成了第一代瑞士私人银行家。瑞士由于其平稳的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货币、发达的信用制度、规范严谨的法律体系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巨额财富,进而使得瑞士成为国际私人银行业的中心。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个人理财,企业理财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这也是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竞争的主要方面。当然目前的中国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责任不到位,没有细分个人理财服务市场,优势并不明显等。依据个人理财,对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潜在问题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为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争夺巩固高端客户的有力手段

银行业一直在遵守/ 280定律,银行在争夺大客户的竞争策略中就是依据的/ 280定律。然而,由于市场利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利差更加的不明朗,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贷款规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已经不明显,也就是说规模大,获取的利润不高。银行业务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吸引高端客户。对于高端客户而言,他们财产的增值和保值的需求日益增加,简单的存款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高端客户更加注重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种,个性化,以及产品的质量,以确保他们的利益和收入。

2.理财业务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利润来源的重要途径

正如上面提到的,传统的银行业务使得银行无法通过存贷差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所以银行必须对盈利模式进行调整,努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利息收入在主要业务中的比重。统计数据显示,外资银行所获取的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收益占公司总收入的30%以上,个人理财业务成为许多大型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也是发达国家收益的重要来源。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而且也是银行扩大业务来源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毫无疑问,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金融产品和资本主义市场是紧密相连的。外资的商业银行起源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多是采用混合模式,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因此银行的资本渠道是无处不在的。中国从1993年开始对金融业进行分开管理,分业监管,也就是说银行,保险和证券业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部分,在各自的金融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服务,相互隔离,相互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沟通。商业银行只是作为一个促进者,并非直接参与其中。这使得客户的资金的流动范围非常小,就很难获取价值的最大值。金融分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商业银行中个人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

2.缺乏复合型金融人才及高素质的理财专家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金融产品,且不限于投资分配,资金规划和拨款申请,同时还能够帮助客户对税务、房地产、收藏品,证券和其他投资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知识密集的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业务。因此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高,而且还要求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对于各种产品的功能有充分的了解,对于证券,房地产,保险,黄金以及股票的知识都要有充分的掌握,对于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如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比较少,加之其他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金融专业人才非常缺乏,无法很快的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虽然始终坚持创新与发展的理念,由于难以获取优秀的技术人才,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发展。

3.产品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个人理财投资及基金管理业务的丰富多彩,就使得银行和证券市场以及保险市场之间需要更加紧密的联系。特别由于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电子技术的发展,银行已成为客户进行个人财务管理的重要帮手。虽然在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业务繁多,但是产品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规模较小的银行之间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同等行业的金融产品之间差异很小,除了名称有差异,自己的个性金融产品基本没有,同时产品的市场定位也无法显示产品的特性。市场价格的激烈竞争也显示出了产品的同质化。个人理财对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很难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人理财产品,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对银行的形象产生影响。所以在产品创新的同时要选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和方法。

4.理财产品品种少,差异化不足

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国际金融市场拥有1000多个品种的理财产品,中国尽管有260多种品种,但是实际上可以直接使用的品牌却非常少,个人理财产品明显不足。对于个人客户来说,人民币金融产品主要包括股票交易,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债券交易和外汇基金,信托等产品。尽管各银行推出了名目繁多的产品,其本质几乎是相同的,金融产品的形式和服务也几乎相同,无法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而且也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就必须对风险管理给与重视。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品需要提高,追求产品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金融市场脱颖而出。

2.商业银行建立自己的金融品牌,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

银行占据市场,提高客户保留率和收入的关键就是产品对市场进行细分,商业银行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目标消费群的需求特点,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产品的特性。新产品要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得到的效益最大化。

3.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加强,形成高端的金融管理团队

各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全面的掌握银行、投资市场的各种知识,运用各种营销技巧,深入了解顾客心理,针对不同职业的消费者,不同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各种不同文化背景来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4.真正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市场细分

客户管理就是以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为目标,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对于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够重视,对于客户的需求无法进行充分理解。所以,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研究要重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实施差异化的管理。创建客户资料数据库,与客户加强联系,以提高顾客的利益为目标,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有效落实。

5.通过有效的监管促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发展

银行监管机构能够有效的促使商业银行对个人金融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并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法令,依照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加强对个人金融服务的监管。深入分析存在的各类风险,风险评估标准和控制措施要严格制定。促使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

总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商业银行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发展过程中学习经验。个人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存在的问题来否认这一点,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学习国外先进银行经验的过程中也要吸取其存在的教训,商业银行从而创造具有个性的理财产品品牌。我认为,在金融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将得到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敏.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河北企业,2011年02期

[2]喻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金融研究, 2012,(8)

篇6

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家银行逐步形成了较新、较务实的经营理念。在经营中明确提出账户收费、定位于高端客户等一系列新的经营措施,并借助新的科技平台,推出了系列化、组合化的理财产品。最为常见的是将上百种银行产品分系列整合后推介。尽管曾一度引起争议,但客户细分、区别对待、提高客户回报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新产品推出的周期不断缩短,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同业新产品的模仿周期也缩短到半年以内,个别产品甚至在一个月左右。新产品逐渐由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逐渐由对私理财向对公理财发展,客户可选择余地不断扩大。产品中越来越多地综合采用金融衍生工具,更多地借助金融工程学,产品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激烈竞争,各银行基本都锁定了一批较为稳定的高端客户群体,高端客户群体对银行盈利的贡献不断体现。在竞争中,一些银行凭借强大的实力,打造了知名品牌,并提出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理财金账户”和光大银行“阳光理财”等。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以理财业务为突破口,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以银监会颁布的、将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为标志,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将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银行理财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在银行的基层网点,理财业务首先体现为那些名目繁多的广告,单独设立的、颇显尊贵的场地,以及员工热情的推荐与服务。然而,除了形式之外,说我国银行业在理财业务上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还为时过早,在业务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成熟的一面,并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点。

以自己银行的产品推销为中心,银行现有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客户的理财组合。按照一般的理解,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营业网点营销的时候常常这么说)确定客户的资产组合。但在很多情况下,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营销,银行基层网点“理财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下,为客户理财时,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机构的产品,其次才是客户财产的增值,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因此,常给客户造成银行不过是变了个营销方式的印象,购买愿望并不强烈。在业务指标的压力下,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推销给客户。这样的营销模式在短期内、在一些低端市场有一定的空间,但对于创立品牌、打造精品银行的高端市场既不适用,也留不住客户。

控制风险能力较弱。个别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或是对自身的风险管理和收益能力过于自信,给顾客承诺了过高的收益;或是有意将一些条款写得很含糊,使客户将预期收益误解为到期固定的收益,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储蓄存款品种,对其中的风险一无所知。银行中的道德风险也助长了此类理财风险,引发不少纠纷。如果说,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相对好控制,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等于出借了银行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近两年,国内多家银行因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集合理财业务、委托理财业务而官司频生,不少最终以银行垫付了事。得不偿失。

普遍存在打政策球的倾向。以外汇理财业务为例。银监会2004年2月4日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早已陆续推出了很多衍生金融产品,如建设银行早于2003年就推出“汇得盈”、“汇如意”等包含利率期权交易的外汇理财产品。新规定出台后,各金融机构有向银监会申请衍生业务的6个月过渡期。其后无资格的银行衍生业务一律取消。在这种典型的“创新”与“监管”的博弈过程中,先试先行的银行最多可以获得长达1年半的先发优势。因此,用“衍生”产品或“眼生”产品打球的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好处,如短期内市场份额的有效增加,获得明显的宣传效应等。但在这条道路上走得过远,将使业务畸形发展,甚至产生新的风险。

大多数银行短期内难以从理财业务中获得收益。当一家银行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时,短期内可以起到增加存款的效果,吸收了部分民间沉淀资金,并使其他银行的存款向本行流动。但在目前银行间产品模仿速度已在半年以内的条件下,其他银行也将迅速推出同类理财产品,并承诺更高的收益率。于是,承诺收益率便不断在银行间的对比中攀升,银行理财业务竞争蜕化为一场“价格大战”。经过这样的反复,一段时间后,各银行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大的变化,但吸收存款的成本已经较高了。在“理财”暖风的感召下,无论是对公还是个人高端客户,办理业务时更加主动地向银行提出让利的要求,大客户更容易要挟银行,大大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在同业和客户的双重压迫下,理财业务稳定客户的功能已经大于拓展新客户的功能。一些银行基层网点向客户支付“揽存费用”已是公开的事实,这将危害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一味迎合客户趋利的心理,竞相提高理财承诺的收益率,最终将客户承担的风险转移给银行自身。由于我国的银行很少能够按照产品或产品线核算成本和收益,缺乏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许多银行间或地区内的理财业务竞争支大于收。为了防止这种状况越演越烈,部分地区的少数起主导作用的银行私下订立业务同盟,建立理财产品的定价协商机制,以控制资金成本,将银行间的“价格竞争”重新拉回服务质量竞争的正常轨道。银监会新的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不但提高了保底理财产品收益的准入门槛,而且确定了附加条件保底的规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样的倾向。

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前瞻

尽管存在上述不足,但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新规定的出台,银监会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在各银行的努力下,我国银行的理财业务必将逐步走向成熟。中国的人均GDP在2003年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国民财富的积累不断增加。预计到2005年底,中国有13%的城市家庭年收入将超过4万元。理财业务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盈利空间。

未来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主要挑战

价格战难以避免并将长期化。如前所述,理财业务对银行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定价策略、定价能力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很多沿海城市,银行业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程度。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监管的非差异化,同业间产品模仿的速度不断加快,为在市场

全面开放前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各银行都不会轻易放弃扩大规模的战略。各银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价格战在所难免。市场与客户将不断要求银行让出更多的收益,将迫使银行更多地关注成本控制,更多地面向内部挖潜。因此,理财产品的竞争,还将是银行之间的成本与效率的竞争。银行需要显性成本控制与隐性成本控制并重,采取新的成本竞争战略。但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从片面强调收益率向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方向转变。银行推出的产品还要按照银监会的规定,经过精细的核算,谨慎介入高风险的项目,避免重蹈证券公司理财业务覆辙。

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后风险管理难度增加。在理财业务产品推出之初的1996年,利率固定、汇率固定,国债采取认购额度、分配认购,产品设计相对简单,风险相对容易控制,银行风险很小。但随着汇率改革的步伐,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将继续加快,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风险将逐步成为银行主要业务和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固定收益承诺理财产品,可能由于市场的变化为银行带来真实的亏损。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被市场淘汰的概率大大增加。国家急于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在为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做准备。因此,银行必须有能力控制利率和汇率风险,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及具备起码的风险控制能力。

建立银行内部“防火墙”迫在眉睫。对照银监会的《办法》和《指引》,银行内部建立防火墙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一是在具体的业务办理时,储蓄业务和理财业务要分开,一般咨询业务和理财业务要分开,结构性存款产品基础资产和衍生交易部分要分开,前者按照储蓄业务管理而后者则按照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二是在资产管理上,理财资产要单独管理;三是在内部管理分工上,风险分析部门、研究部门应当与理财计划的销售部门、交易部门分开;四是在监督上,制定并落实内部监督和独立审核措施,监督与经营相分开等等。理财业务内控已经上升到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战略管理的高度,是银行未来新一轮内控体系建设的重点,需要自上到下设计新的绩效考核体系。

亟需建立高水准的一线理财业务人员队伍。理财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业务,以服务,人员专业性投资技巧为基础,为此要不断提升一线客户经理的理财能力。如果一线客户经理能力欠缺,将很难实现理财业务的个性化。国内各行业的不断改革和银行金融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体系纵横交错,客户经理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往往为日益繁杂的金融产品所困惑,短期内难以有效掌握,对经济行业信息和政策的把握缺乏准确性,不能快速回应市场变化,有时在与客户的谈判中处于尴尬的境地。银行合理调配内部理财人力资源,强化人员培训必须适应未来理财业务的发展。

对银行整体实力提出新的要求。理财业务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银行综合实力的体现。近两年来理财业务的激烈竞争,有效地揭示了各银行经营管理的真实水平,揭示了银行间风险及成本管理的真实差异。各银行已经认识到,一个成熟的产品背后必须有大量的、强有力的支撑。如一项外汇理财产品,包含着产品设计、科技系统支持、外汇交易、交易分析等等一系列的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精细化的管理工作。其中既包括硬件上的基础条件,更包括银行竞争的软实力。如外汇市场动态的分析水平、外汇交易人员的实力等等。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同样的资金由不同的人来运作,将会获得不同的结果。甚至,一项产品的最终成败,客户获得收益的高低,就维系于为数不多的几个交易人员。银行能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强大的研发、分析及交易人员队伍迫在眉睫。流失关键的分析人员、交易人员的间接损失将非常巨大。因此必须纠正现阶段各银行将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放在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的误区,要从更高的层次上培养和准备人才。尤其要解决那些培养周期长、不可替代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稳定的问题。

未来银行赢得竞争的策略

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本态势及挑战,各银行要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不足。

一是不断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建立核心人才队伍。要一切从风险控制出发,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的条件下,外资银行的优势将逐步显现,本土银行在地方性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国内银行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提前在技术和人才上进行储备,提前开发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与新产品。开发出来的产品尽量多地申请专利,以迟滞其他银行的模仿,形成难以被超越的独特的理财优势和理财风格。

二是强化成本管理,采取新的战略成本控制、隐性成本控制等战略,为银行开拓理财业务争取更大的资源投入和发展空间。

三是在理财业务的宣传包装上,要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设计,尽量与其他业务宣传统一起来,力求清晰、简洁、简单,过目不忘,逐步打造知名理财品牌。

四是要加强客户经理队伍的管理和职业操守教育。

五是切实加强客户资源的管理。银行要防止优秀的理财知识、技能和客户随人员的变动而一起离开,在日常工作中要实现理财知识和资源的共享,时刻注意培养后备人员;采取多种办法,增强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采用不可替代的后台支持,将一笔业务分成两个互相制约的操作部分等方法,减少员工变动对银行的影响。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网点 客户维护

12年6月份,支付宝的新业务余额宝正式上线,仅仅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它所吸纳的资金就超过了六十亿大关。普通老百姓理财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新时尚,城市和农村都逃不开这种强大的吸引力。余额宝令人震惊的迅速增长,让业界开始意识到民间金融的重要力量。这也让“高大上”的银行开始重新重视网点对客户的维护工作。任何的服务都需要使消费者感到满意,金融服务自然也不例外。只有保证网点的客户满意,使他们从中获得利益,才能使客户留在网点。这对于金融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以基础客户为重点,注意培育中高端客户

(一)对于基础客户的维护要增加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银行是典型的不得不“嫌贫爱富”的单位,大多数银行都是喜欢大客户的,这就导致有些银行对小额客户缺少应有的重视。和这样一点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时下越来越流行的朋友圈微商以及草根理财了,这些产品更加亲民,更加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需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款三万元左右的客户确实是普通的基础客户。这些客户不可能走进贵宾厅,也不会去办金卡,连理财产品也进本不会买。对于银行而言,比较受大家喜欢的是“二八定律”也就是仅仅占总数量两成的客户实际上为银行的收益高达八成以上。可是试想离开这八成的普通用户,又从哪来的高端客户?中高端客户正是由普通用户慢慢成长而来的。现在,银行对个人客户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年日均金融资产。十万元以下的客户为普通卡,十万元到一百万元之间的用户为金卡,一百万元到五百万元之间的客户为白金卡,五百万元以上的客户是钻石卡。这种办法确实可以很好的弄清楚客户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维护考核却并没有实际意义。实际上,有不少的客户都是在现在处于基础阶段,但是他们的潜在价值却非常高。比如说有些客户以前在该银行的日均金融资产5万的基础客户,渐渐地就有可能因为增长,或者合理的推销而渐渐地升值,对于这样的客户,银行应该更加注意维护。经过这样缓慢的维护与注意,这些基础客户对银行的金融服务会变得越来越信赖,这样才有可能使客户产生投资的热情,进而产生忠诚度。

(二)注意对基础客户进行覆盖

银行还需要重视的一点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营销大多定位精准,后劲充足,效果明显。比如说阿里巴巴推出的小额贷款业务,他就是阿里巴巴金融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自己的平台优势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给天猫用户以及淘宝用户提供两大服务内容:订单贷款以及信用贷款。在平台上出现“卖家已发货”的情况,就会触发“订单贷款”的推荐;而信用贷款的基础则是卖家自己的信用情况。利用自家平台所维护的各种客户进行交易活动。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对于经营和信息存在一定脱节的银行而言,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实际上,十多年前,商业银行依照客户的实际情况把客户战略渐渐倾向于中高端用户,制定针对这些客户进行优先发展的原因是那时的银行并没有高程度的电子化服务,其营销成本有限。但是近几年,中高端客户出现了明显的存款理财趋势,各大银行开始不断争夺这样的客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高端客户的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对于希望增加利益的银行来说基础用户的效益并不低于那些中高端客户。现在,对于占绝大多数的个人客户,商业银行很难实现带有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大多数的普通用户在进行银行选择的时候,最关注的因素无非是方便,实惠以及尊重感。银行应该研发针对这类客户的金融产品,对社会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销售。此外,银行需要增加类似基金定投,电子银行产品绑定率以及代扣代付产品覆盖率等等措施,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客户的损耗,还能实现维护客户群体的目标。

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业务内容以及技术进行创新

(一)对于网络的优势要加以利用,对基础业务进行推进

根据监管要求,所有的银行的金额起点都不低,其需要非常复杂的手续,很难进行品牌营销宣传。这就使网络金融在银行的优势业务,比如储蓄,理财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优势。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不能抵赖的是,网络给客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服务内容,比如查询,转账,汇款,还款,信贷以及第三方支付等等。他们能够帮助客户打破各种限制,利用生活中零零散散的时间来办理一些普通业务。此外,网络的数据量比较大,客户也比较充足,这也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信用风险。比如说只成立几年的阿里小贷公司,它不仅给十三万以上的客户提供了金融服务,还保证了自己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低于银行的水平。这就对银行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银行必须顺应发展需要,对现有业务进行创新,利用各种方法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整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日常运作成本,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真正将客户当做服务重点,推进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

(二)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现在网络已经从电脑端逐渐扩展到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端。移动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显然,这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地。在对信息风险进行降低的基础之上,银行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互动社交模块,尽可能多的对手机银行进行扩展。比如将银行的信用卡消费情况,预约业务等等和微信相联系等。此外,网点可以和有良好资质的网络企业进行合作,利用这些企业的数据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银行还可以设置自己的论坛,使网点的用户加入其中,根据用户在论坛中对于银行的产品,服务表达的建议,想法,不满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调整,之后再进行跟踪。这样就可以使客户服务变得更有针对性,更加贴心,使客户多样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样还可以使网点变得更有效率,提高银行的效益。虽然,在目前为止,把网络完全应用到银行服务中还有点早,但是这种业务上的创新以及服务上的提高对于银行未来的发展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三、对于银行的服务和产品进行改善,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把客户当做服务的中心这种观念并不陌生。可是这种观念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银行都会选择把利益放在日常工作的收尾。在实际的工作志宏,有些工作人员对客户态度比较敷衍,面对自己的任务甚至会利用“欺骗”的方法来使客户成交。这渐渐地就会使这种观念最后变成一种空谈。确实,对于银行来说利润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以利润为所有活动的指向,长久下去就会导致顾客数量出现流失。随意我们还是需要给顾客提供贴心的服务,使客户对银行更加的信任,才可以保证银行长远发展下去。所以银行一方面需要制定规则,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科学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对服务进行合理的监督,另一方面要给员工进行“软服务”意识培训,使他们产生对工作,对客户的热情。银行应该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保证客户用的舒心,感到贴心。这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

四、小结

近几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十分迅速。普通老百姓理财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新时尚,城市和农村都逃不开这种强大的吸引力。任何的服务都需要使消费者感到满意,金融服务自然也不例外。只有保证网点的客户满意,使他们从中获得利益,才能使客户留在网点。根据监管要求,所有的银行的金额起点都不低,其需要非常复杂的手续,很难进行品牌营销宣传。这就使网络金融在银行的优势业务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优势。本文主要从三大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它们主要是:以基础客户为重点,注意培育中高端客户;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业务内容以及技术进行创新;对于银行的服务和产品进行改善,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而其中,以基础客户为重点,注意培育中高端客户主要包括对于基础客户的维护要增加注意力和注意对基础客户进行覆盖两个层面。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对业务内容以及技术进行创新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网络的优势要加以利用,对基础业务进行推进;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参考文献

[1]郑晓伟.网络金融背后的客户之争[J].中国邮政.2014(03):47.

[2]李黄燕.如何打造互联网金融下客户服务中心发展利器[J].金融经济.2013(12):66.

[3]李黄燕.浅议互联网金融下客户服务中心的转型[J].2015(03):96.

篇8

几百万以理财规划作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金融工作者,将何处安放自己的专业灵魂?

理财师职业的前世今生

理财规划师的职业起源于1969年。当时,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金融服务专业人士在美国芝加哥机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聚会上,有感于当时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与社会公众对家庭理财现实需求的矛盾,提出“关注客户需求比关注金融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服务理念,逐步开始建立和推广理财规划的概念和工作方法。1990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正式成立,理财规划师这一职业在全球迅速推广开来。

2000年,我在《证券时报》发表了《理财规划,对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金融从业者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文,开始在中国进行理财规划的普及和推广工作。2003年,我和一批专家率先在广东省建立理财规划职业认证标准,理财规划师作为一门正式职业资格落户中国。十多年过去了,理财的观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先后获得理财规划师职业认证的从业人员也有十多万,而今,理财规划师职业工种的消失,让理财师们一时陷入迷茫。

虽然中国政府即将取消官方的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的认证,但是理财师的工作方法和价值理念却不会消失。那么,对于金融专业人士的技术水平该如何认定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说道,职业资格是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载体。取消职业资格并不是取消职业岗位和标准要求,而是改由企业、行业组织按照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进行管理,自主实施评价。也就是说,这给了民间专业机构或者行业组织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民间专业机构或组织蓬勃发展

在中国,协会认证总给人一种不太权威的感觉。但是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协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力量。比如,美国的大学并不是由美国教育部认证,而是由美国六大地区联盟提供认证,理财规划师AFP/CFP就是由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认证,有“金融第一考”的金融分析师CFA是由美国的CFA协会认证。协会身份也是一种重要的身份标签,每一个专业人员都希望通过多领域的协会或组织身份获得社会认同。

2010年,一批财富管理专家在香港发起设立IWMA国际财富管理协会,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14年协会将总部迁往了美国芝加哥。我也非常有幸成为协会的核心创始人并担任中国区主席。IWMA协会是为高端金融从业者提供专业交流和进阶学习的平台,其使命就是为会员提供更专业、更体贴、更人文的高端财富管理服务标准。

2015年,创办中华遗嘱库的陈凯律师发起成立中国财富传承管理师联盟,邀请我担任联盟的终生名师。2016年年底,家族办公室联盟在深圳发起设立了深圳市家族办公室促进会,我也有幸受邀担任名誉会长/顾问。民间自治组织和行业专业协会正蓬勃兴起,我相信大家正在尽自己的力量,推动行业的专业发展。

风险管理师等一批职业资格成为新的身份标签

几百万的金融从业者需要专业标签。在国家职业认证资格不断减少的时代背景下,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特点和重点,寻找专业机构和协会的认证是必由之路。2014年,我出版了《金钱与命运》一书,将更多的眼光投向了数百万保险人,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专业转型。我认为,保险人在专业进步道路上,首先是要成为风险管理师。

在近期我们进行的一次保险行业专业讨论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现在的保险行业发展蒸蒸日上,一片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险从业大军。但我们也看到了繁荣背后的危机。大多数的保险从业者非常注重组织发展,注重增员和团队建设,擅长带客户旅游、给客户送礼、带客户参加产说会等,却不具备独立的、专业的给客户提供合适的财务解决方案的能力,这使得组织发展空心化,新人的淘汰率达到80%以上,“孤儿保单”、客户断保等情况不断增加。这种不注重专业的行为,会使未来的保险市场变得混乱,甚至会出现悬崖式下跌。原MDRT大中国区主席祁斌博士指出,自我毁灭还是自我成长,是摆在保险人面前的一个问题。一批有要求的保险精英,提出了自我成长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身份标签、需要专业支持。

篇9

奖项名称:金远奖・年度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

获奖理由:60%以上的中高端投资者受众比例,诠释了“中产阶级网络家园”的高端媒体品质概念,将其与以初级投资者和大众人群为受众主体的其他财经网站进行了优势区隔;媒体品质决定传播质量,融合门户与搜索模式,和讯网在圈定“财智”人群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辟精准营销方式,为广告主实现ROI最大化进行了富有实效的诸多实践。

和讯网全国广告总经理王珠琼

众所周知,媒体是在 “二次销售”中实现生存、发展的,其中受众“注意力”即“眼球”资源的品质决定了媒体的盈利能力。如果接下来套用令人熟烂的“二八理论”,那么在媒体与广告主之间,显而易见地存在着一种逻辑共识,即圈定少数“高端”人群,可有望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本届“金远奖・年度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奖”得主和讯网,正是发挥高端人群聚合效应,实现营销传播价值最大化的代表。和讯网全国广告总经理王珠琼在对自身媒介营销价值进行解读时认为:“金融营销的重要性以及营销方式、方法在财经领域的广告主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在非财经领域的广告主心中,财经媒体所覆盖的人群以其高品质、高消费、高端生活概念,成为了特定的精准营销对象,从而使得财经媒体的特殊平台变得更为重要。”

高端受众资源是各财经网络媒体竞相争夺的对象,其中体现的不光是专业实力的较量,更有对用户需求深度切合功力的比拼。和讯网通过web2.0方式,将“中国财经网络门户”作为自己的定位,建构了和讯网门户和百度和讯全财经网搜索模式为一体的财经网络平台。“和讯网的用户为中高端投资者,呈理性与成熟的特征。这部分人群占和讯网总体用户数的60%以上,而其他财经网站用户多为初级投资者和大众性人群。因此,和讯网已从传统的大众财经服务转向中高端人群的理性投资、消费服务。”王珠琼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

篇10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晚,发展不规范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严重同质,缺乏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理财产品的种类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和数量仍显匮乏,主要集中在银行传统业务与代售基金、保险、债券等金融产品上,各类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几乎都是股票、外汇、股指等投资产品的组合,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业务整合,导致产品开发缺乏深度。而且理财业务缺乏细致的市场细分与明确的定位,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针对资产总额在百万元以上的私人银行业务才刚刚起步,这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同质性扩大。

另外,创新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差异化不明显的原因,产品创新缺乏整体规划与市场调研,新业务往往功能单一。创新速度跟不上客户需求,尤其自主创新的优质理财产品严重不足。多数产品的平均收益率维持在适当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水平上。虽然目前政策层已经允许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扩展到海外金融资产,但是相关的理财产品较少。而且理财产品主要偏重满足客户收益性需求,而对客户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考虑较少,某些理财产品合同附加了一些限制性条款禁止客户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客户选择服务余地少。

(二)缺乏有效的市场细分

我国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对象及内容没有针对性,停留在无差别、无个性化的服务上,理财业务也没有侧重点,没有特色,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严格的市场细分。在提供理财服务的过程中还未能根据客户的理财收益情况对其投资策略和投资工具进行适时地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个人理财业务还没有搭建好高端发展的平台,不能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而且仅以客户财富规模作为服务划分标准,而没能根据年龄、生命周期、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险偏好等因素对客户进行深入有效的细分,没有发掘目标客户的潜在需求,导致了理财业务发展的停滞。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风险控制不规范

就在银监会紧急叫停了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后,各家银行迅速反应,以打“球”的方式与监管层玩起了“躲猫猫”。不让发行3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则发行31天、33天、35天的理财产品;一些银行还推出可以随时买、随时赎回的无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以及针对大额现金的定制存款业务,开出的收益率“相当诱人”。这种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家具了银行间无序竞争,扰乱了宏观市场的稳定。银行间为了争夺客户,纷纷提高投资回报率,却未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银行的各种防范机制做出承诺,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显现出来,风险一旦发生,容易在社会上形成负面影响,打击客户信心,冲击客户对银行体系的信任。

二、深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金融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1.产品本身的不断创新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基础资产由原来的金融债、央行票据拓展到企业短期融资融券、一般性金融债等,将资产组合的基础资产延伸到境外股票和结构性产品等,合理配比收益率,实现在多样化的流动性选择基础上的期限收益最佳搭配;引入外币理财产品,实现本外币产品联动;在不同的风险水平上打破固定收益的管理,实现收益浮动化和产品系列化。

2.针对市场和不同客户群体的创新

国内银行应不断改进服务创新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去引导市场需求,银行的产品设计必须先于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的观念更新必须走在市场的前面。银行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前瞻性和预测能力,通过分析客户的潜在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创造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应该及早淘汰或者富有创造性地通过改进和完善该理财产品,延长其产品周期。

(二)加强市场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在新的金融背景下,应该引入客户细分的理念,健全客户管理系统。同时利用自身丰富的客户资源,对客户进行细分,为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消费心理和投资偏好的客户提供与其需求贴近的个人理财服务。按照资产总额、偏好和生命周期等变量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同时对理财经理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客户指定不同级别的理财经理提供服务,实现以不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金融需求的提高,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升理财产品的水平,越过提供简单的理财咨询和产品组合的层次,推出面向高端的私人银行理财服务产品,涵盖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税收筹划以及遗产管理甚至医疗保障等众多领域,并且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提供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产品的差异实现对中低收入和无投资经验的投资者进行有效地保护。

(三)加强外部监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在外部监管方面,加强对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的监督管理。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银行进一步明确在贷款类信托理财业务中的权利与义务,搭建理财产品风险“防火墙”,促使该产品真正成为银行通过风险与收益的转移来改变自身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及实现风险分散的规范举措。进一步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统计信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