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范文

时间:2023-07-09 09:1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

篇1

关键词:传统手艺 泥瓦 地方社会

在古代,由于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国各个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优秀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传播工具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增加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和学习,进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趋向于丰富化。另外,我们知道,在中国这片宽广的土地上,我们将人们分为了少数民族和汉族,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们之中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和丰富都离不开另一种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具有的特色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金时期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更是具有其他文化所无法替代的紧密关系。

一、辽金时期汉文学的特点

(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就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众所周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以来,这些文化广受人们的喜爱,并且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了,到目前为止,这些文化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辽金时期的汉文学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成分,在辽金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迅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而经济贸易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各个民族的人们渐渐地将他们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学带到了中原地区,然后,中原地区的文学家渐渐地将这些文化融入到了汉文学的创造中,其他优秀文学的引用,使得辽金汉文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从而使得辽金汉文学可以源远流长。

(二)封建伦理观念比较强烈

在我国古代时期,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的封建伦理观念比较强烈,尤其是辽金时期,这种封建伦理观念表现的更加突出。而这种封建伦理观念对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封建伦理观念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例如,在辽金时期,人们都非常注重礼,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们都会将礼作为评价人们的指标之一,同时,它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另外,随着我国古代社会性质的不断变化,礼的性质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较,中原地区的封建伦理观念比较强烈。例如,中原地区的人们始终强调男女有别,以及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必须由父母做主等,并且,它们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许多年轻人在面对婚姻大事时都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必须由父母来指定,而他们的父母也始终坚持着门当户对的原则,这也是我国辽金时期汉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

(一)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淡薄

在我国古代时期,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于中原地区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淡薄,这也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注重“礼”,它是我国古代封建伦理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来源于各种宗教祭祀等,随着我国社会性质的不断改变,它渐渐地被人们用来表明身份的等级,最后,渐渐地转变成了维护制度的行为准则。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所居住环境的不同,它们并不能正确地了解并且认识封建伦理文化等。与中原地区相比较,少数民族的生活比较自由,它们不愿意受各种封建伦理的约束。例如,在中原地区,男女之别以及婚姻问题被人们视为是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人们始终持有男女有别,以及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等观念,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男女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约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伴侣等。同时,在少数民族前期,少数民族所用来表达爱意的诗歌受封建伦理影响较小。

(二)口传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另一个主要特质

在少数民族文学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就是口传文化,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口传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的是,在古代时期,除了傣族以及彝族等几个少数民族有着历史比较悠久且应用比较广泛的民族文字以外,其他的少数民族并没有自己所特定的文字,因此,口传文化成为了他们进行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口传文化就是指人们利用各种声音以及形体特征来向其他人传输他们的思想。在古代少数民族,大部分民族都会选择利用口传文化来传达各种信息、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以及自己继承其他优秀文化等。例如,当人们在举办一些婚礼、葬礼以及采访亲戚时,人们会举行各种唱歌以及对歌活动,然后,参加活动的歌手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进行唱歌,通过唱歌来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甚至争取各种荣誉等。另外,口传文化也给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及传播带来了许多特点,我们知道,口头文学的讲述者必须要时刻面对所有的观众,并且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经常会有音乐或者舞蹈来伴随,然后,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对这一作品进行评价。另外,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化也促进了许多神话、诗歌以及歌谣的产生,并且,这些文学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三、辽金时期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关系

(一)辽金时期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相辅相成

众所周知的是,在我国古代,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各个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必须要靠长途跋涉或者马车,甚至通过书信等,但是,这种方式不仅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以及经济贸易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辽金时期,中原大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由于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甚至是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的不同,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两种文化又各具特色。人们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地将少数民族的文学带到了中原地区,然后,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将许多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引用到了汉文学中,与此同时,少数名族也大量地学习并且借鉴中原文学。最后,使得两种文学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学。

(二)少数民族文学是辽金时期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辽金时期,中原大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贸易远远比其他时期更加的频繁,正是由于这样才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学大量地涌入到中原地区,然后,中原地区的文学人士渐渐地开始学习并且借鉴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进而,使得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得到了很好地融合。例如辽金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于是,大量的少数民族开始涌入中原,到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从而更好地进行谋生。在他们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他们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学带到了中原地区,并且随着他们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它们的文学渐渐地被传播到各个地区。于是,许多中原文学人士开始关注并且学习这一文学,它们渐渐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造方法应用到了他们的创造过程中,这就是许多汉文学具有少数民族文学特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辽金时期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我们民族后来的经济以及文学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众所周知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中华民族文化所包含的文化种类极其丰富多彩,而辽金时期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时期的文学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各种组成部分,并且它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辽金时期的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相辅相成,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彼此的文学内容,同时,这两种文学对于其他类型文学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其他文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辽金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身影。

四、小结

总而言之,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文化不仅仅对我国现有文化的形成以及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许多优秀的文化已经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学习我国的优秀文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我国的优秀文化来不断丰富他们国家的文化。另外,辽金时期汉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更是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两种文化相辅相成,通过不断地学习并且引进彼此文化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文化,从而使得我国的文化可以更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便利,我国许多地区开始渐渐地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流和贸易,在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同时,我们也将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带到了中原地区,尤其是辽金时期,这种现象更加的频繁。

参考文献

[1] 少数民族文学,思想与学术史交叉点的反思与建构――论刘大生《现代中国中少数民族文学》[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篇2

1.初次见面交谈的话题

当导游和游客初次见面时,有些导游为了表示自己的亲切与关心,会主动的与游客们交谈,但是这时候他们选择的话题却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导游们最常问的是“Whatdoyoudo?”、“Areyoumarried?”、“Howoldareyou?”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在中国这种询问往往表达的是对他人的关心与亲近。但是因为各个地区的文化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在美国,他们会认为这些导游在侵犯他们的隐私。因为受到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美国是一个很注重隐私的国家。他们认为这些涉及到他们本人的问题都是他们的隐私,别人无权干涉。

2.尊老问题

有时候,当导游看到年老的游客在下车或下船时,会主动去帮助老人,并且充满关心的说声“Letmehelpyou.”然后导游就会过去搀扶老人,这时候,老人表现不是高兴或感激,而是生气与愤怒。这种话语信息传递错误是因为中西方对于尊老问题的看法不同。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传统,因为中国文化认为老人在年轻时为晚辈们作出了贡献,而且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所以理应受到尊重。当他们老去时,应该受到帮助。但是在美国文化中并没老少的界限,他们认为只有弱者才会接受别人的帮助,被人照顾是一种受到歧视的行为。

3.受到夸奖或感谢

因为哲学与宗教思想的不同,所以导致中西方在价值观和伦理观上也会存在差异。Tourist:Yourdresslooksverynice.Guide:No,it’squiteordinary.在上面的对话中,当游客夸奖导游的裙子很漂亮时,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集体中不应该过于的突出自己),所以游客很自谦的回了声“这很普通”。但是在美国,因为受到文义复兴思潮以及自我拯救清教思想的影响,美国人更多的是强调自我的个人价值。所以,当导游这种自谦的回答,会让美国游客觉得自己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损害,这是导游对自己的鉴赏能力的否定。

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注意词语文化内涵的教学

意思的表达是通过各种词语来进行的。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意思。如在美国,当听到别人诉说一件不幸的事情之后,可能会说“I’msosorry.”在通常的表达中,这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抱歉”,但是在此种特定的语境中,其所表达的是“听到这个我感到很遗憾”。换句话说,因为文化体系的原因,一个词可能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英语词汇的表面意思与外延,同时还应该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使用习惯,而不是想当然的将中国的用语习惯搬到英语的使用。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即将从事外宾接待工作的学生,这些学生将要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游客。因为各国、各地区都存在自己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体系,所以人们在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上都会不同,这就必然会使得各国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既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相同之处,同时还应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习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与生活习俗。

3.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受到中国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教学。但是导游英语口语教学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所以,在导游英语口语课中,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展学生的旅游会话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如果可以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真正的旅游情景中,让他们去尝试着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应如何解决,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与处事能力。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民俗风俗;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稳定性;民族性;文化性

1 中华建筑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特点,建筑是表现人们精神文化的主要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艺术表现的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建筑艺术可以体现出某个时期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建筑艺术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生活水平、模式、情趣的写真照,建筑能综合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艺术特色、设计水平以及技术的发展情况[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发展都为中国文化填充了别样的色彩,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有壮族的陶瓷文化、苗族的图腾文化、四川的山区文化等,每个地区的文化都能体现出我国各民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打造属于自己地区的文化特质。

2 民族的民俗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在各民族乃至各地区之间的民族风俗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特点有着鲜明的对比,但是,众多不同的民族特点又有着共同的民族形式,如,民俗风俗的稳定性、民族性、敏感性、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文化性、历史性等[2]。

2.1 稳定性

民俗风俗是一个民族的习惯,同时也是民族历史留下来的文化产物,很难改变这种习惯,而且民俗风俗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以及自然根源,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很难被磨灭的。因此,只要民族以及形成民俗风俗习惯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以及自然根源继续存在,那么各民族的民俗风俗习惯也会在这个社会中存在。而且,一旦民俗风俗形成,就会跟随着历史的根源继续流行下去,民俗风俗的形成是建立在民族共同情感的基础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但是,人们的这种民俗风俗的习惯却是一成不变的,已经深深的定格到民族群众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2 民族性

民俗风俗的形式,是对该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的一种刻画形式,同时也体现出民族的信仰,反映出民族的群众心理素质、感情境界,是民族发展历史以及文化的一种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出各民族的不同民族性质[3]。

2.3 敏感性

各民族的民俗风俗习惯的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别,有的表现在生活上,有的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的表现在社会上等,民俗风俗习惯的表现方式也是一个民族较为敏感的方向,因此,要学会尊重各民族的民俗风俗的习惯。

2.4 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之间的地理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地理变化较大的自然环境下,各民族间居住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情况都是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也有很多民族虽然同属于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其民俗风俗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比如我国最大的民族“汉族”,汉族生活的地区较多,而且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状况也各有差别。因此,民族的民俗风俗根据地域性形成的差别主要分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民俗风俗差异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风俗差异。

2.5 社会性和群众性

民族的民俗风俗是民族群众的共同感情,同时也是代代相传的一种习惯,已经深入到民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及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渗入民族群众的心理。因此,民俗风俗具有共同的社会性和群众性。

2.6 文化性

民俗风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道德价值观,并且是经过该民族很长时间积累下的精神财富,民俗风俗深入到民族的各个行业,如餐饮、教学、建筑、婚礼、节日、服装等,尤其是建筑艺术设计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2.7 历史性

民俗风俗是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从很多方面都能反映出民族的历史传统观念以及文化,尤其是在很多民族的节日是古代传承下来的。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苗族的龙船节等。

3 民俗风俗与建筑艺术设计的结合

各民族的民俗风俗不是不劳而获的,是经过各民族人民在生活中用劳动获得的成果,形成的民俗风俗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涵义,因此,民族的民俗风俗的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保留住正在淡化的优秀的民俗风俗,将它们继续传承下去。各个民族乃至各个地区之间的民俗风俗习惯是反映出各个人群的生活、爱好、饮食等习惯。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建筑设计以及一些其他方向的优秀传统设计和相关的历史文化都反映出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同时还对创造适用地区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民俗风俗对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和谐发展,这是民族的一种习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族风俗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发展的表现,还能将这种民俗风俗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品味,而且通过实用功能还能将民族文化用自己的表述形象流传下去,尤其是在建筑艺术设计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将民俗风俗与建筑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可以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民族风俗的特点,充分反映出当地民族文化的特点,虽然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建筑艺术设计也不断在提高,但是,不管社会如何的发展,建筑设计提高到什么程度,在任何地区的建筑设计都要体现出当地文化,要求建筑艺术设计必须本土化的特征,这是当今社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俗风俗传承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各民族的民俗风俗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对于现代的建筑艺术设计者来说,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又需要用自己的建筑艺术设计将民俗风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且要不断的发扬优秀的民俗风俗,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将具有民俗风俗内涵的建筑艺术作品呈现出来,有助于建筑设计工作的良好进行和建筑设计行业的良好发展。

4 民俗风俗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结合的意义

作为世界三大建筑艺术体系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为中华民族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优秀的具有民俗风俗文化内涵的建筑。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从生活上讲建筑是生活实用的一种物质价值,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用它艺术造型、艺术装饰以及独特的建筑结构体系等充分的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的民俗风俗搭建而成,而将各民族的民俗风俗结合到建筑艺术设计中,实现民族风俗的传承之外,还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进行创新。

结论:

建筑设计实际上是一门艺术工程,除了需要在设计中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外,还需要满足建筑的艺术要求。而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将民俗风俗与建筑设计进行良好的结合,使建筑设计能够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有助于实现建筑与当地文化的良好融合,也有助于建筑的良好使用,有助于促进建筑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得亚,方拥班,张一兵.东西民俗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J]. 中外建筑. 2009(05).

篇4

关键词:本土化元素;平面设计;应用

在新的时展下,本土化元素、传统图形元素、水墨画元素以及民族符号元素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中。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为平面设计和民族艺术设计凸显了新颖的形式和极佳的视觉享受,为我国的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命力。21世纪,具备多样化、个性化和本土化的平面设计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这种民族化、地方化元素在设计地位中的上升,为现代设计的类型化和风格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增强我国平面设计的创造力和新颖度,对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概念解析

本土化是一个动态化名词,其一直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是民族文化特色发展的一个过程。简而言之,本土化是指处于同一个地区的人类群体,在一定时间阶段中,因为共同的生活地域和生活形态而达成心理共识,进而形成的文化共识。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历经百余年的曲折进程中,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卷席下,我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一度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西式设计强烈的视觉冲突,让人们一度去纯粹地追求国外先进的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忽视了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使得中西方平面设计逐步趋向于文化大同。为了有效打破文化大同趋势,打造传统艺术设计的魅力,国内艺术界开始重新认识本土化元素,并将弘扬传统艺术设计作为己任,重拾并坚守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打造传统艺术设计新天地。

二、本土化元素分析

我国的本土化元素众多,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随着设计界对其的不断重视,本土文化元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有旅游景区特色产品包装、文化用品包装以及央视二套的《交换空间》节目,这些都充分利用了本土化元素来设计打造相关的文化产品。

(一)平面设计中本土化元素类型介绍

我国的本土化元素种类丰富,传统绘画元素、水墨艺术元素、传统图形元素、复古元素、性感元素、书法元素、东巴文字和绘画视觉元素、青海土族盘绣视觉元素、汉字点状部首图形、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徽元素以及汉字艺术等都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本土化元素。这些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具备不同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元素在我国的平面设计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从我国的传统图形元素来看,其包括了文字、图形以及艺术类等古典元素,而文字类又包括甲骨文、皮影、书法以及图形文化龙凤等本土化元素。在本土化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后,我国的平面设计理念发生了本质变化,中国哲学内涵以及传统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开始回归。比如服装设计中的旗袍元素,唐装元素,建筑设计中的徽派建筑,天安门的华表,配饰设计中的头簪,文化领域中的笔墨纸砚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编钟等,都较好地融合了我国传统图形中的本土化元素。

(二)平面设计中本土化元素的典型特征分析

运用在我国平面设计中的本土化元素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民族色彩浓厚,地方特色突出,历史底蕴丰厚。由于本土化元素均是土生土长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俗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密切相关,因此其具备上述典型特征。此外,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地区的本土化元素在其表现特征上存在差异。比如徽州地区的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还蕴含人文情趣特征、教化寓意创意特征、视觉上重淡雅清逸的特征、就地取材选材特征以及炫技特征等。

(三)本土化视觉元素分析

在我国现当代的平面设计中,本土化视觉元素应用较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土化视觉元素包括民族性图形、文字以及色彩等具体内容,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涌现出诸如五子登科、摇钱树、招财进宝以及连年有余等本土化视觉设计元素。其中,本土化图形元素不仅文化内涵深刻、形式丰富,而且地域性、民族性鲜明,被广泛应用于器物造型以及装饰平面设计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本土化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唯一共同特点。这种传统图形设计存在历史悠久,已经被老百姓认知并喜爱。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图形本土化视觉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人气,扩大其市场占有度。本土化文字元素与我国的书法、汉字符号、偏旁部首等紧密相关。古朴高雅的篆书、字体朴拙舒畅流利的魏书,字体统一的隶书以及笔式连绵回绕的草书等都可以用到平面设计中,以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化特色。色彩搭配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关注点,热烈轻松、明快艳丽、情感奔放、生机勃勃的本土化色彩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产品的灵魂和彰显力,满足人民大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追求。

三、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本土化元素大多应用于产品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以及手工艺品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本土化视觉元素中的图形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

(一)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从我国的本土化图形元素来看,象征吉祥如意、寓意美好的几何纹、动物纹、祥禽纹、瑞兽纹、人物纹以及器物法宝纹等在器物造型和装饰平面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将传统寓意美好的本土化图形元素融合于现代平面设计,不仅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绘画技巧,而且能够将一些画面结构进行抽象剥离。将对平面设计有用的因素和感性较强的绘画技法进行整合,在结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造型观念和设计原理进行再创造,赋予平面设计产品新的视觉效果。将本土化图形元素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能够打破现当代平面设计的模仿困境,使平面设计在发展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赋予平面设计产品神奇空灵之感,提升平面设计产品自身魅力。比如,在进行“奥运金牌包装器皿”平面设计时,设计师在沿用传统器皿漆器设计结构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器皿的造型结构特点,采用方圆结合构想,避免了金牌包装器皿的简单化,增添了包装器皿的视觉审美效果。此外,在奥运相关的礼品设计中,图形设计构想源于我国本土化中国印舞动北京图形元素,并利用印章造型作为其设计表现形式。这种将本土化图形元素和传统绘画技巧应用于产品包装器皿的平面设计上,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承载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向世人展示我国平面设计的中国化特色和东方古典韵味,提升我国平面设计产品在国际设计界的影响力。

(二)文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本土化文字元素在我国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比本土化图形元素更为广泛。尤其是在一些旅游胜地,本土化文字元素作为一种传统地域文化载体,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当地特色产品的包装上,同时作为一种旅游景观资源,被陈放于各个祠堂、纪念馆、博物馆中。并且,我国有众多的旅游景区直接将与本地区文化相关的本土化文字元素用于旅游资源宣传广告平面设计中。在我国,文字书写早已经发展成了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甲骨文、隶书、小篆、大篆、魏书、行书、草书、楷书以及行草、行楷等书法艺术形式多样。本土化文字元素既是人们抒情达意的艺术载体,又是丰富平面设计产品内涵的精神表象。其具备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化特色,以极具艺术感染的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比如,我国众多的“百年老店”,无论是售卖酒水糕点还是经营餐饮,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采用的都是本土化文字元素,并且其包装平面设计也主要采用的是本土化文字元素符号。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报材料设计采用的就是融合本土化文字元素的平面设计,其装订形式、单个材料封面设计均是以书法文字为主要蓝本,并对相关的汉字造型进行加工处理,将本土化文字元素融于申报材料平面设计中。这种融合本土化元素的平面设计既彰显了我国书法文字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字体灵魂,又增添了平面设计作品的独特性。

(三)色彩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色彩元素对视觉的冲击是绝对性的,我国本土化色彩元素大多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色彩冲击和色彩搭配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功。黑色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得比较多,所有严肃、庄重、肃穆的视觉氛围都需要黑色来彰显。但是在平面设计中,不能一味地使用黑色,还需要对其他色彩进行搭配,以展示设计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我国的奥运会上,为了突出我国人民对世界各国来宾的欢迎,彰显我国国民的热情,表达美好祝愿,装饰版面以及容器器皿大多采用红系。在喜庆的节日上,我国众多产品包装设计也采用的是表达美好礼赞的本土化色彩元素,以此来增添节日氛围,展现产品设计的独特理念。本土化图像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在我国平面设计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在彰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本土化特色方面作用巨大。在后续的艺术设计中,应当增加传统元素、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产品中的体现,以促进我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近些年来,平面设计越来越倾向于将本土化元素融入设计产品,重拾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精华元素,并将其应用于平面设计,开启平面设计的新方向。平面设计离不开本土化元素,平面设计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设计理念,彰显设计特色,需要借助本土化元素来冲击视觉效果,以创造出文化内涵更丰富、民族特征鲜明的平面设计产品。

作者:国伟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向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李黎冉.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3(2):134-135.

[3]李金.水墨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91.

[4]袁征博.浅谈中国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Z1):166+170.

篇5

一、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旅游文化功能概述旅游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由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从此标志着旅游业的正式诞生。纵观旅游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旅游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旅游业也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并使其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也在逐渐地走向兴盛的时期,进而也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可见,旅游业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与带动作用。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的脚步,在旅游业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一些旅游经营者过于重视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而对旅游景点的一些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采取忽视的状态;进而出现许多旅游景点遭受破坏的现象,进而失去了其本身的面貌,这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十分不利。而对于旅游业的主要功能,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中对其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不论是如何实际和重大,不是也不可能构成国家决定促进这一活动的唯一标准。”总体来讲,旅游业的功能就是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在满足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纵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和休假的享受,更加追求的是对当地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了解与体会,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必将作业衡量一个旅游景区整体水准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必将会作为旅游业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魅力因素。

(二)旅游文化的具体功能马林洛夫斯基曾经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或心灵的习惯,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需要。其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文化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生活经验以及产期的生活产物,是人们长期生活中智慧与行为的结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终的产物,基于此,旅游文化对于旅游业的长期经营来讲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保持作用,其具体说明主要如下:1、独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旅游业的旅游文化直接指引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的主体,而其文化的具体内容也直接决定着一个旅游景区的具体魅力所在,一个旅游产品只有在具有独特旅游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游客前来消费。对于当今“文化游乐时代”和“旅游文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体会旅游本质上的精神享受与审美享受,那么其每个景区的不同旅游文化就直接决定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具有良好旅游文化的旅游景区才能够吸引到源源不断的游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与经营。2、旅游文化指导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众多的游客,那么就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上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以及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具有市场导向的,那么旅游也在进行经营的过程当中就必然离不开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因此,只有基于一种特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才能够使得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更具品味与吸引力,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的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地区一定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开发旅游资源,那么旅游地的文化特色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也就达不到吸引游客的最终目的。3、旅游文化推动着国际文化的交流。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旅游者,他们之间虽然有着国籍与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但是对于旅游景点来讲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各个国家优美景点的欣赏与享受,对于他们来讲,不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古希腊神庙,或是欧洲哥特式教堂,虽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让他们对景点的欣赏水平与个人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各个地区建筑作为各个地区的文化能够被各个地区的旅游者所接收与理解。那么随着各个国家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他们对本国的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大大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旅游文化的功能与旅游文化的塑造之间的关系旅游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是要对旅游文化进行良好与合理的塑造,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是旅游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对一个旅游景点形象的塑造也关乎整个旅游景区的形象。由此可见,塑造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使其保持着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保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景区在旅游业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文化的具体塑造,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地景区的特色,民族特点等,从而以此为基础来对景区的整体形象做出设计,进而确定旅游文化的主体。而对于当地的文化特色来讲,其是在十分漫长的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来下的,进而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不是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背景与特色来决定的,具有独特性与社会遗传性。因此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是社会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是不可被复制与模仿的,这也是作为旅游业一个关键的价值所在。

二、塑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义

一个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当地的旅游文化具有不可复制与移植的性质,因此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打造其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但是,就目前实际的旅游业状况而言,旅游的经营者往往过于重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那么久而久之这种旅游文化就会被毁灭或是替代,给旅游业的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旅游的经营者来将,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品牌的保持与建立,旅游文化品牌对于整个旅游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一)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大大提升旅游地的旅游形象一个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了旅游景区的魅力所在以及所有吸引人的地方,通过对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展现,可以让人们深刻了解到旅游景区的优点所在,进而大大提升其在市场当中的知名度与自身良好的形象。

(二)旅游文化品牌能增加旅游资源的附加值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刚刚开始运营的过程中,由于是刚刚建立的旅游景点,人们对其了解度与认同度普遍偏低,那么就可以借助当地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进而来提升新兴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并使其快速地走向市场。

(三)旅游文化品牌具有持久的扩散效应,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播一个旅游地区的旅游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在向人们宣传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会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行具有十分持久的扩散效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大大促进了旅游文化的传播。

(四)城市旅游文化品牌能够促进旅游地旅游文化的建立旅游地的旅游景点以及旅游景点当中的一些基础设施是与当地城市的建设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对与当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那么在对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过程中,可以与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紧密地结合在一定,进行获得游客们的认同度,实现旅游业的稳定运营。

三、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原则

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打造旅游景区独特的、优秀的旅游文化,并且将其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魅力所在,在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证其稳定的运营与发展。在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会遵从许多的原则,其具体叙述主要由下。

(一)可持续原则对于旅游业来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上也考虑到将旅游业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考虑人们长远的需求出发,在进行旅游经营的同时还要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进而不仅促进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旅游业能够长期在社会市场中生存与稳定地发展。

(二)个性化原则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要具有其独特的特色与吸引力,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因此在进行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内涵,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化品牌,只有在旅游文化品牌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才可以证明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成功建立。除此之外,在对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建立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保护,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与当代的文化特色有机地融入在一起,进而增加其品牌的个性化。

(三)市场导向化原则旅游业能够稳定经营的基础就是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源,进而实现盈利化,那么在建立旅游业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上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在满足旅游者内心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游客深深地体会到旅游文化的真正内涵,并且引起共鸣,进而促进消费者进行实际的消费。因此旅游文化品牌的设计要建立在市场中人们的需求之上,并且根据人们的内心需求来挖掘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明确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方向的基础之上树立文化品牌形象。

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与创新在建设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旅游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对市场上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度的调研与分析,并且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得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当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导向,进而有助于旅游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且维持旅游业长久的生命力,始终保持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在创建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整体文化理念的设计,将传统的当地文化与现代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体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而将旅游也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结合当地文化定位特色的品牌形象旅游业文化品牌的建立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当地的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活中所逐渐积淀下来的产物,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因此其本身具有不可复制与不可转移的特性,那么在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过程当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的这一特点,以当地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加进一些现代化的因素,进而能够创造出旅游产品特有的文化品牌,进而能够起到最终的吸引大量游客的目的。

(三)差异性的品牌营销与宣传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除了其本身的内容要吸引游客之外,还要有一定的传播手段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与认识到其具体的旅游文化,只有进行有效的宣传才能够达到建立特色旅游品牌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地方性的传统活动、节日庆祝或是一些大型的文化表演,来引起人们对当地文化的关注,进而吸引其对当地旅游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与体会,从而增加人们来此消费的倾向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用媒体来对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例如以广告、传单或是网络宣传等形式来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兴趣,达到促进消费的最终目的。

(四)强化品牌管理在进行旅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强化对旅游文化品牌的管理,保证每一个经营环节与经营阶段都传递着相同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特色,进而保证旅游产品在每时每刻向人们展示的都是一个十分完整与优秀的旅游文化品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旅游一些基础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在提供给游客一个赏心悦目的旅游景点的同时,还要保证他们在衣食住行上的享受与舒适,例如:可以在旅游景区的周围建设一些十分舒适的旅馆与一些餐饮娱乐设施,让游客能够以一个很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当中。在满足游客一些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旅游文化的整体水准与产业的整体素质,对旅游业的各个环节施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在经营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与理念的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对旅游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在根本上加强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

(五)建立区域合作品牌一个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与建设程度直接关系着旅游业在建设当中的整体情况,那么就必然会存在一些在旅游方面的约束因素,进而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因素,例如:一些旅游景点的所在之处交通不是十分便利,那么就会在交通方面对前来旅游的游客带来一些不便利的条件等。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就可以与整个城市或是整个省内的旅游景点进行整体的整合,使各个景点之间能够做到优缺点互补,进而将整个旅游景点的每个优点展示出来,形成旅游资源上的共享,形成一种区域一体化的旅游格局,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进而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

(六)品牌的网络营销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互联网也可以作为一种十分强大的营销工具,将旅游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及旅游地的优势进行广泛的传播。网络宣传的宣传速度十分迅速的,并且其普及的范围是遍及世界各地的,而且其宣传的成本也十分低廉,因此可以将网络宣传广泛地利用起来,进而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了解到旅游产品的独特文化,从而打响其品牌的知名度。

五、结语

篇6

关键词:本土化元素平面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0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86-02

在新的时展下,本土化元素、传统图形元素、水墨画元素以及民族符号元素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中。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为平面设计和民族艺术设计凸显了新颖的形式和极佳的视觉享受。为我国的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生命力。21世纪,具备多样化、个性化和本土化的平面设计得到了全球范围的认可。这种民族化、地方化元素在设计地位中的上升,为现代设计的类型化和风格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增强我国平面设计的创造力和新颖度,对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概念解析

本土化是一个动态化名词,其一直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是民族文化特色发展的一个过程。简而言之,本土化是指处于同一个地区的人类群体。在一定时间阶段中。因为共同的生活地域和生活形态而达成心理共识。进而形成的文化共识。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历经百余年的曲折进程中,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伴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卷席下,我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一度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西式设计强烈的视觉冲突,让人们一度去纯粹地追求国外先进的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忽视了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使得中西方平面设计逐步趋向于文化大同。为了有效打破文化大同趋势,打造传统艺术设计的魅力,国内艺术界开始重新认识本土化元素,并将弘扬传统艺术设计作为己任,重拾并坚守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打造传统艺术设计新天地。

二、本土化元素分析

我国的本土化元素众多,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随着设计界对其的不断重视,本土文化元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有旅游景区特色产品包装、文化用品包装以及央视二套的《交换空间》节目,这些都充分利用了本土化元素来设计打造相关的文化产品。

(一)平面设计中本土化元素类型介绍

我国的本土化元素种类丰富。传统绘画元素、水墨艺术元素、传统图形元素、复古元素、性感元素、书法元素、东巴文字和绘画视觉元素、青海土族盘绣视觉元素、汉字点状部首图形、蒙古族传统文化元素、徽元素以及汉字艺术等都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本土化元素。这些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具备不同民族特色的本土化元素在我国的平面设计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从我国的传统图形元素来看,其包括了文字、图形以及艺术类等古典元素,而文字类又包括甲骨文、皮影、书法以及图形文化龙凤等本土化元素。在本土化元素与平面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后。我国的平面设计理念发生了本质变化。中国哲学内涵以及传统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开始回归。比如服装设计中的旗袍元素,唐装元素,建筑设计中的徽派建筑,天安门的华表,配饰设计中的头簪。文化领域中的笔墨纸砚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编钟等,都较好地融合了我国传统图形中的本土化元素。

(二)平面设计中本土化元素的典型特征分析

运用在我国平面设计中的本土化元素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民族色彩浓厚,地方特色突出,历史底蕴丰厚。由于本土化元素均是土生土长在我国的各个地区。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俗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密切相关,因此其具备上述典型特征。此外,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地区的本土化元素在其表现特征上存在差异。比如徽州地区的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还蕴含人文情趣特征、教化寓意创意特征、视觉上重淡雅清逸的特征、就地取材选材特征以及炫技特征等。

(三)本土化视觉元素分析

在我国现当代的平面设计中,本土化视觉元素应用较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土化视觉元素包括民族性图形、文字以及色彩等具体内容,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涌现出诸如五子登科、摇钱树、招财进宝以及连年有余等本土化视觉设计元素。其中,本土化图形元素不仅文化内涵深刻、形式丰富,而且地域性、民族性鲜明,被广泛应用于器物造型以及装饰平面设计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本土化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唯一共同特点。这种传统图形设计存在历史悠久,已经被老百姓认知并喜爱。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图形本土化视觉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人气,扩大其市场占有度。本土化文字元素与我国的书法、汉字符号、偏旁部首等紧密相P。古朴高雅的篆书、字体朴拙舒畅流利的魏书,字体统一的隶书以及笔式连绵回绕的草书等都可以用到平面设计中。以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化特色。色彩搭配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关注点,热烈轻松、明快艳丽、情感奔放、生机勃勃的本土化色彩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产品的灵魂和彰显力,满足人民大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审美追求。

三、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本土化元素大多应用于产品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以及手工艺品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本土化视觉元素中的图形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

(一)图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从我国的本土化图形元素来看,象征吉祥如意、寓意美好的几何纹、动物纹、祥禽纹、瑞兽纹、人物纹以及器物法宝纹等在器物造型和装饰平面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将传统寓意美好的本土化图形元素融合于现代平面设计。不仅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绘画技巧,而且能够将一些画面结构进行抽象剥离。将对平面设计有用的因素和感性较强的绘画技法进行整合。在结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造型观念和设计原理进行再创造。赋予平面设计产品新的视觉效果。将本土化图形元素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能够打破现当代平面设计的模仿困境。使平面设计在发展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赋予平面设计产品神奇空灵之感,提升平面设计产品自身魅力。

比如,在进行“奥运金牌包装器皿”平面设计时,设计师在沿用传统器皿漆器设计结构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器皿的造型结构特点。采用方圆结合构想,避免了金牌包装器皿的简单化,增添了包装器皿的视觉审美效果。此外,在奥运相关的礼品设计中,图形设计构想源于我国本土化中国印舞动北京图形元素。并利用印章造型作为其设计表现形式。这种将本土化图形元素和传统绘画技巧应用于产品包装器皿的平面设计上。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承载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向世人展示我国平面设计的中国化特色和东方古典韵味。提升我国平面设计产品在国际设计界的影响力。

(二)文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本土化文字元素在我国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比本土化图形元素更为广泛。尤其是在一些旅游胜地,本土化文字元素作为一种传统地域文化载体,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当地特色产品的包装上,同时作为一种旅游景观资源,被陈放于各个祠堂、纪念馆、博物馆中。并且,我国有众多的旅游景区直接将与本地区文化相关的本土化文字元素用于旅游资源宣传广告平面设计中。在我国,文字书写早已经发展成了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甲骨文、隶书、小篆、大篆、魏书、行书、草书、楷书以及行草、行楷等书法艺术形式多样。本土化文字元素既是人们抒情达意的艺术载体。又是丰富平面设计产品内涵的精神表象。其具备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化特色。以极具艺术感染的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

比如。我国众多的“百年老店”。无论是售卖酒水糕点还是经营餐饮,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采用的都是本土化文字元素。并且其包装平面设计也主要采用的是本土化文字元素符号。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报材料设计采用的就是融合本土化文字元素的平面设计,其装订形式、单个材料封面设计均是以书法文字为主要蓝本。并对相关的汉字造型进行加工处理。将本土化文字元素融于申报材料平面设计中。这种融合本土化元素的平面设计既彰显了我国书法文字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字体灵魂。又增添了平面设计作品的独特性。

(三)色彩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色彩元素对视觉的冲击是绝对性的。我国本土化色彩元素大多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色彩冲击和色彩搭配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功。黑色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得比较多,所有严肃、庄重、肃穆的视觉氛围都需要黑色来彰显。但是在平面设计中。不能一味地使用黑色。还需要对其他色彩进行搭配,以展示设计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我国的奥运会上,为了突出我国人民对世界各国来宾的欢迎。彰显我国国民的热情,表达美好祝愿,装饰版面以及容器器皿大多采用红系。在喜庆的节日上,我国众多产品包装设计也采用的是表达美好礼赞的本土化色彩元素,以此碓鎏斫谌辗瘴В展现产品设计的独特理念。

本土化图像元素、文字元素以及色彩元素在我国平面设计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在彰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本土化特色方面作用巨大。在后续的艺术设计中,应当增加传统元素、本土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产品中的体现,以促进我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共同发展。

篇7

关键词:建筑外立面设计 南北建筑 差异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5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建筑已经取代了传统木质建筑,但是设计者还是可以把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立面设计成和木质建筑的外观一样。这同时也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趋同性。通过本文,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建筑外立面设计概述

建筑立面大多都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一般包括门窗、墙柱、遮阳板和雨篷等等。立面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些部件的尺寸大小和比例关系,以及材料色彩等进行合理地安排设计。通过形的变换和线的方向变化等,确保建筑物外形的统一,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物的外形变化与内部空间的协调统一,进一步达到简洁、朴素和大方的外观效果。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在追求建筑物应有的功能的同时,现代的建筑设计还应该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一个好的建筑设计还应该体现某一地区所代表的文化风格。建筑的立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某一地区形象的表现,建筑立面设计也能体现出地区的一种精神面貌。立面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最直观的一种,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非常大。建筑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建筑物的结构被表现出来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求建筑结构上要合理。建筑形式和结构之间的协调和和谐是结构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必须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与其融合起来。建筑设计者都应该尽量使得建筑的艺术形象得到很好的表现,并使建筑物有一个完美的结构形象。

2 我国南北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差异

2.1 南北建筑在气候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我国南北建筑外立面设计具有很大的差异。南方气候由于比较炎热,居民建筑的墙体和屋顶一般都设计的较为单薄,这样就使得建筑不仅仅可以自由地伸缩,最重要的是保证其通透性也比较的好。然而,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比较寒冷,为了满足民居能拥有充足的日照,北方居民的建筑物设计的都要求保证坐北朝南的形式。越往北,由于气温越低,建筑物的设计用地就越宽松。另外,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抵御寒冷的气候,北方的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就应该设计的更加的厚实,这使得北方建筑的体形看上去就显得比较的笨重,而且建筑物空间也会受到建筑物体形的影响很大,这就造成了北方建筑都呈现出了规整的形体。因此,我国南北建筑在气候的影响下出现的差异很大。

2.2 南北建筑在地形等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我国北方的地形主要是以广泛的平原与高原为主,但是,北方的人口密度相对比较稀疏,因此,北方建筑大多属于平原型的构成,建筑的建筑地址大多数也会设在较为平坦的地区。当然,北方的村落和院子的规整布局都是由于地形的平整造成的。同时,北方同一地区建筑物的形式一般都会设计的相当一致。与此相比,我国南方的建筑由于南方的地形复杂多样,建筑物形式也会各不相同,从而出现了建筑物相互适应的建筑形式。因此,我国南北建筑在地形等因素影响下的差异也很大。

2.3 人文因素影响下的南北建筑差异

我国南北居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习俗都具有很大的差异,这同时也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风格差异的原因之一。北方建筑一般都具有规整、简单和一致等特点,而南方建筑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显得繁杂多变。同时,南北建筑的装饰在人文传统差异的影响下也有很多的不同,北方建筑的装饰还是比较的抽象和注重传统的形式,而南方建筑的装饰就相对比较的写实。因此,由于人文因素的影响,我国南北建筑不仅差异比较大,而且建筑物的装饰也有较大的差异。

2.4 南北建筑在造型与立面设计上的差异

由于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南方建筑物更多要求的是清新通透,因此南方建筑立面大多设计为浅色,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南方建筑选择较多的是涂料、木结构和钢结构等。在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中,显得比较厚重和朴实。这样导致在材料的选择上北方居民会尽量选择以砖和石头为主。因此,南北建筑在造型与立面设计上的也存在差异。

3 地域差异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影响分析

3.1 物质因素

我国的南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相同,导致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也有着相应的不同。由于受到地域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现代的建筑物设计大多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同时通过人与环境的设计风格和谐来实现建筑具有充实的视觉效果。因此,地域差异导致的物质因素不同会影响建筑外立面的设计。

3.2 气候因素

我国南北地区最大的差异就是气候上面的差异,同时气候差异也会对建筑的立面设计有一定的影响。气候是影响立面设计装饰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气候因素影响建筑的立面装饰设计的程度很大。气候的改变也影响了室内的装饰,设计者会尽量使室内的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例如:对于既炎热又相对潮湿的地区,在设计建筑物的风格时,在建筑物上还应该额外加上窗口的遮阳设施等。

3.3 精神文化因素

精神文化因素主要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和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同时,精神文化因素也是建筑立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每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都会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和风格。各个地区的历史传统也不同,进一步就形成了各个地区特殊的文化。建筑设计者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俗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独特的想法就会在建筑物的设计中逐渐形成不同的设计风格。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建筑物的立面设计时,设计者们更加趋向于将自己的思想赋予到建筑设计之中。因此,精神文化因素也会对建筑物外立面的设计带来差异。

4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物的立面设计由于受到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地域差异的影响而出现巨大的差异。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设计者要想设计出即要符合本地区文化还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与外观都符合要求的建筑,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因素和物质因素。因此,目前研究南北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差异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 孔智麟.地域差异对建筑立面设计的影响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29(23):46-47.

[2] 董梁涛.建筑立面设计受地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建筑,2013(28):31.

篇8

【关键词】鲁西北;民居建筑;空间形态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鲁西北地区石、木等建筑材料十分缺乏,又因为在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鲁西北地区,使得当地的土质较为疏松,易于采集,因此当地民居大多采用黄土作为基本建筑材料。而又由于受到黄河改道的影响,当地土壤多为沙土和盐碱性土壤,因此民居建筑的基本理念为防碱和防灾两点。又由于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兴盛,在鲁西北地区形成了临清、德州、阳谷等重要的运河码头城镇,当地许多在朝的官员衣锦还乡后修建宅院,大多模仿当时北京城内四合院的式样,这就在当地形成了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其他地方文化特征的建筑风格。

一、鲁西北传统民居的聚落形态

黄河最大的特点就是河内泥沙较多,而由此使得黄河流域以及周边地区土壤都由于淤泥的堆积而较为肥沃,鲁西北地区受黄河的影响,其传统农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运河开通之前,在鲁西北地区生活的人们多在池塘或是河流处采用平原农耕模式聚居,农田则大体分布在池塘周围或是分布在河流两侧,以便于灌溉,村落民居整体布局较为整齐。运河开通后,由于交通的便利,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频繁,鲁西北地区的民居风格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首先是靠近运河的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方商人在北方定居,其建筑风格和形式也逐渐的受到南方地区建筑的影响,沿运河的民居在运河两岸一字排裕呈线性布局,运河穿其村落而过,在河岸两边设有码头、渡口等。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运河两岸民居范围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较为大型的聚居区域,分散成为多个小村落,村落布局沿运河两岸分布,有一条与运河平行的村落主干道,与主干道相连的是多条次要街道,呈鱼骨型布局将所有住户连为一体。

二、鲁西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

1、鲁西北传统民居宅基选择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比较注重居住地址的选择,包括居住地区气候类型、居住地区周边环境以及房屋建筑本身的布局,总体思想为“择优而居”,即选择最好、最合适的布局。

宅基的选址往往都要借助于专业人士的帮助,即风水先生。在风水学上,将山与水等自然因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风水先生通过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这四大自然因素进行考察和勘测,最终找出最为符合自然和谐的一点,确定为宅基的地址。对“龙”的寻找过程称之为“觅龙”,就是通过观察地形确定地势的走向,从而确定建宅的方位。对“穴”的寻找过程称之为“点穴”,就是使得地势与地形尽量的达到和谐统一,使得住宅能够借环境的“势”。对“砂”的寻找过程称之为“察砂”,就是通过观察风向,达到“纳气”的目的。对水的寻找过程称之为“观水”,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两个水口的确定,即水的入口和出口。风水学认为水就是财,为了留住财气,必须守住水口。由于鲁西北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地表面性质均一,风向、风速的水平差异不明显,因此在“觅龙”、 “点穴”和“察砂”这几个环节都难以寻到绝佳的宅基地址,所以在鲁西北地区,古代的风水先生特别重视观水。又由于风水学认为河右为吉,河左为凶,所以河流右岸的村庄密度明显高于左岸。

2、鲁西北传统民居色彩搭配

中华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相处过程的和谐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创造物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在民居的建设中就表现为民居颜色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民国的明清时期,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限制,房屋建造过程中多采用青砖,在建造完成后不进行粉刷,因此大多房屋外观整体为青色。建国以后,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砖房颜色多为红色,土房都是黄色,与当地黄土的颜色相协调,形成了一幅色彩搭配极为合理的美丽的天然图画。

3、鲁西北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

鲁西北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为四合院建筑,与传统的北京式的四合院最为明显的一点不同即鲁西北地区四合院多采用三进式院落,并且还建有后院。在建筑结构上,鲁西北地区四合院基本上严格按照沿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原则布置房屋和组织院落,住宅整体由院墙围成一个整体。常见的中小型四合院一般由大门、影壁、二门、东西厢房以及正房组成,鲁西北地区四合院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其他结构与北京地区四合院结构基本无异。不同的是,鲁西北地区四合院有一到两间偏房较为低矮,作为仓房或者是马厩,用来存放农具、饲养牛马等。既节约实用又使院落高低有序,错落有致,体现出了四合院功能齐全的特点。

4、鲁西北传统民居的平面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外,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在建造四合院之前,户主都要事先对周围的住户和邻居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再决定自己住宅的建筑风格。不管院落大与小,无论砖房还是土屋,不管是新房还是旧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整体外观上达到与周边民居的和谐。例如,由于采光的需求,其建筑高度往往都是由南而北逐渐升高,如果南侧一家的房屋建筑高度超过北侧,则会影响北侧居民的采光,使得邻里之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除了与邻居住宅的和谐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四合院内部房屋构成的和谐统一。由于农村家庭成员一般较少,对于住房数量的需求也就较低,因此其偏房多用作仓房和马厩。且正房高大,建筑形式和用材也比较讲究,偏房相对低矮,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也比较简陋和随意,很好的体现了建筑结构中的主次关系。

5、鲁西北传统民居的空间处理

(1)街巷到宅门的过渡

院门在空间上起到分隔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展示户主社会地位和审美价值的作用。在鲁西北街巷布局中,由于四合院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因此院门不会犯冲,均交错开启相互避讳,双方在出入时不会相互干扰,起到过渡街巷到宅门的作用。

(2)外院到内院的过渡

鲁西北民居院落空间、尺度通过建筑、院墙和门组成。多进院落中的过厅是空间序列上的一个节点,是分隔空间的重要元素,它代表了一进院落的结束和另一进院落的起点。通过门、廊等节点的作用,丰富了空间序列的节奏和韵律。

结论

通过对鲁西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和发展,并由点到面的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为创造适宜的现代民居建筑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赵明,王晋平. 浅谈晋东南的传统民居建筑[J]. 美术大观. 2012(02)

[2] 杜稳. 传统民居建筑中形式与内容以及所采用手段的辩证关系[J]. 大众文艺. 2012(03)

篇9

所谓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朴实真挚、直白表达、朗朗上口并被广为传唱或欣赏,流传很久的器乐曲和歌曲。因为这些歌曲或者乐曲都跟大众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也有“大众音乐”之称。但是流行音乐是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在上个世纪初出现了一种由多个民族集成的爵士音乐,以独特的演唱方式风靡全美国甚至西欧各国。

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右,当时仅仅流行于少数的发展城市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政策开放,90年代的歌曲比较多样化,更容易深入群众,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可以称的上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和真实的写照。因而流行音乐在国内得到迅速的传播,被广大人民接受和认同,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趋于写实。现如今,流行音乐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声乐作品的特点是: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便于传唱;歌曲的歌词较多用的是生活语言,简单易懂,容易为听者学习;歌手多是各有风格的歌星,发声方法多重多样,没有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的时用感情多余技巧,很亲切,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在器乐曲作品中,包括多种多样的探戈舞曲和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或小型歌剧的配乐、轻音乐、爵士乐、迪斯科舞曲等。同时,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明显,愉快轻松或情感真实,演奏方法多式多样,音响多变,色彩多样,组织层次分明,乐队的规模普遍较小,而当代的作品较多使用的是电声乐器。综合上述特点,流行音乐很容易和群众联系在一起,都易于接受。

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如今,流行音乐在国内发展的过于迅速,可谓是良莠不齐。不好的方面主要在以下几点。

1、缺少完整的产业链。每一首歌曲从构思到创作到后期制作到成型到完善需要一道道工序,还有发出专辑。而现在的一些人偷工减料,一味的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写词的只顾押韵而不注意歌词的涵义。歌手只顾唱歌而没有深厚的功底。制作公司只顾发行而没有进行调查。这些都连接不到一起,各做各的,很难有一个高质量的作品。

2、缺少原创性、盲目跟风。原创是本文由收集整理流行音乐的生命。没有创造性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艺术。中国流行音乐最初从模仿、翻唱起步,也曾走过原创的高峰,然而近年来,就在流行音乐这块平台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原创力量却显得有点疲态。这种疲态不是原创作品少了,而是好的原创作品不多。在港台歌星主宰内地乐坛的今天,在海外唱片公司主宰市场的今天,中国的原创歌曲几乎变成了娱乐业的生产原料,他们要什么,我们写什么。甚至是唱片公司要求写什么,我们就得写什么,否则原创的价值就难以体现。因此,创作人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压制,所谓的作品好坏,绝定权完全掌握在唱片公司的少部分人手里。

3、由于越来越多选秀节目的泛滥,门槛越来越低,随便出来一个人就可以唱,让大家对音乐产生很大的误解。以至于认为只有唱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导致好歌手越来越多,好音乐越来越少。很多明星都缺少自身的内涵,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只顾显示演唱的技巧而不注重歌曲本身的情感和意义。好的音乐也不是一时两刻就能造出来的。

4、盲目的崇拜。众所周知,现在哈韩哈日的越来越多,在他们认为只要是外国的都比国内的好。没有支持国内的原创作品,使的很多有才华抱负的歌手缺少听众,灰心丧气。

5、过于商业化。现在很多歌手从包装到写词作曲都有专人进行,只要演唱就是。而那些传媒公司为了金钱利用歌手的名气进行大肆宣传,歌曲大多没有内涵没有意义,只为盈利,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6、缺少乐评

中国的流行音乐一直像是一个没人管的孩子,被放任在文化的边缘。它只要进一步就成了文化,退一步可能就与文化绝缘。因此,谁来引导它?谁来拉它一把?这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问题。

中国流行音乐之所以像一个没人管的孩子,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机制,缺少乐评。孩子做错了事情,从来没有人去教育他、批评他,他又怎么知道自己错了呢?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如何去改正?因此,没有评论又怎么会发展?鉴于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现状,歌手数量呈批量增长,几近泛滥,而乐评数量寥寥无几,近似灭绝。这个比例的严重失衡,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极大弊端。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持续与发展

有不好的一面必然也有好的一面,毕竟随着国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也在慢慢的改善,而好的方面也会延续和发展下去。好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具有时代性。比如说草根明星组合旭日阳刚唱的《春天里》,歌词意境深远,深刻的体现了当代农民工精神。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大多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内的歌曲,时代性的表现不言而喻,促进了流行音乐自身的变化,可以迎合人们需要的内容、风格创作与之相适应的作品。顺应了时代的特点因而成为一种潮流。

2、中国风。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大步迈向国际化的同时,想要获得长久发展的话必须将独特的民族元素融入到歌曲的创作之中。特别是在一些实力派歌手的带动下,以自身的曲风大力发扬特色的中国元素,从而很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很有感染力。比如说苏醒的少年游,加入了中国的京剧原色,曲风新颖,在当今的乐坛掀起了一场中国风的狂潮。

3、眷顾中国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发展开始走入低谷。在这个时候,与大陆的长期隔绝使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表现出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趋势。而大陆的流行音乐文化水平在上升的时候,同时会注重怎么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兴的流行音乐文化产业,用来提升具有中国特色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比如林俊杰的《江南》《曹操》等是很明显的体现。可以看出来现在的流行音乐已经在呈现尊重和注重传统的文化趋势。

现在中国的流行音乐情况是香港音乐,越来越小众,唱片销量越来越小,但是销售范围越来越大。而且,香港音乐会越来越精,深,难懂,贴近传统文化,歌词越来越深奥,编曲越来越电子化。大陆音乐由于没有优秀制作人,几乎没有优秀歌手,专辑的销量很难高,倒是网络歌手会像盗版一样继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一些低俗的歌手越来越多,而有音乐素养的,真正有才华的不会出现。

篇10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引进乡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及地方名人趣谈、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尚道德情操培养的好教材。动人的传说、警世的格言、明目的对联,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而理解一个童话,游览一处名胜,对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保护环境意识,热爱家乡思想感情,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另外,对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审美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大有益处。

一、开通乡土文化课堂主渠道

课堂引进乡土文化绝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补充语文内容、提高课堂品位。乡土文化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其它文化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教材和乡土文化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各个地区,以及各民族的不同特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一个课件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不同地区的习惯、不同地区风情,增加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大脑。学校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让学生通过多看一些乡土文化的录像、多听一些美丽的传说,开阔视野,充分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欲望。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创造教材。乡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离不开搜集与传播,让学生多搜集乡土文化精粹,掌握思想内容,亲身去游历、感受自然,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深入社会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乡土文化的内在美。通过“结合区域、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学习、结合提高”的“五结合”,学生不仅能准确生动地学习乡土文化,而且能生动有趣地传播开来,在校内外形成人人懂乡土文化、人人会乡土文化的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沟通乡土文化课外多条线

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不光是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开展课外活动竟知比赛,少先队广播站开设乡土文化演讲专栏,校内外、班级黑板报有乡土文化一角,校园德育阵地宣传与熏陶正是借助传统乡土文化的感染。每年的“六一”节也会有浓郁乡土文化节目汇演,学生也可以在周末、假日自愿组织参加一些“以文会友”“学术报告”“游园观光”等活动,学习乡土文化的知识。总之,通过多条线的练习、巩固,提高乡土文化教学的实效,从理论到实践,从普及到提高,虽说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对乡土文化的学习达到炉火纯青,但学生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意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三、尊重学生对乡土文化材料的自主选择

新课改标准指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提倡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他使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既遵循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乡土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走进课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宽、拓深语文课程的外延和内涵,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裁剪”、“重组”。乡土文化是丰富的,她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学习乡土文化并不是让学生必须掌握她的方方面面,而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爱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活动中去学习,理解其灵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 转贴于

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自我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