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

时间:2023-07-09 09:1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篇1

【关键词】 icu;护理;不良事件;防范

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而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在工作中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因此了解ICU 护理不良事件的常见种类,分析发生的原因,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81例病人在ICU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81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出血148例,占52.66%;严重颅脑损伤83例,占29.53%;呼吸衰竭37例,占13.16%;脑梗塞8例,占2.84%, 脑血管畸形3例,占1.06%;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占0.71%。平均住ICU时间为4.35天。

2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及原因

2.1 窒息 ICU病人多为昏迷病人,无力咳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呕吐物误吸等均可能引起窒息[1]。在281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气管插管伴堵塞,经加强湿化及吸痰,未造成窒息。

2.2 院内感染 在281例患者中,2例出现颅内感染,8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尿路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98%。常见原因为: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

2.3 非计划性拔管 常见原因:病人意识不清、躁动无约束措施;管道固定不妥,连接不紧密。本组281例患者中,有2例自拔气管插管,3例自拔胃管,1例自拔脑室引流管,3例自拔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占3.20%。以气管导管滑脱的风险性最大[2],由于导管滑脱后情况紧急,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并有缺氧烦躁表现,再次插管增加病人痛苦,增加医疗费用。。

2.4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执行错误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甚至擅自用药。

3 防范措施

3.1患者呕吐时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鼻饲时,将床头抬高30°减少返流和误吸[3]。鼻饲后保持该30~60min,再恢复原以防意外。

3.2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及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0%~60%。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程序,防止医院感染。

3.3向清醒患者讲明各导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酌情使用约束带,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合理使用镇静剂;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深度、固定方法是否合适,并做好交接班记录。脑室引流管除固定牢固外,在头部加带网罩。留置胃管病人除用常规方法固定外,另外用一条细带子在鼻子前打结后固定于脑后。双腔尿管在膀胱冲洗时要避免刺破囊腔使囊液减少而致尿管脱出,定期检查及增添囊液。

3.4正确执行医嘱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必须2人核对,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询问医生确认无误后再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在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非抢救时不能执行口头医嘱。

3.5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操作技能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基础和保证。ICU护士要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和更新知识内容,扩展知识面。

3.6积极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在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麦艳萍.神经外科ICU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1,19(3):532-533. 转贴

篇2

谵妄是一种意识和注意的障碍,伴有认知功能的改变或感知障碍,以急性起病和病情反复波动为特征[1]。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澹妄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 如果ICU 患者发生澹妄, 则有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的提高,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资料显示,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对ICU 澹妄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对2014-7到2015-12 接受治疗的澹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 效果理想,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老年病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ICU停留≥24h;③预计存活时间≥24h;5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物质滥用史者;②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病人;③入住ICU时存在谵妄;④存在严重的视、听障碍而不能与医务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有效交流。共纳入208例ICU老年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ICU 常规监测护理,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按医嘱规范执行各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及护理技术操作,同时做好各项特护记录等。干预组病人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1 谵妄护理干预方案的制订 成立谵妄护理干预小组,定期对小组成员就谵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于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对考核不达标者予以重新培训。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ICU 老年病人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定病程中出现昏迷、不规则镇静、气管插

管和(或)切开、体温、睡眠质量、合并重症感染、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制定转出ICU标准,由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达到转出ICU的标准。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期间,每日进行谵妄病例交班和谵妄重症病例学习,以提高小组成员对该方案的了解及时间能力。

1.2.2 护理内容 ①沟通与定向。具体内容为向病人告知其自己的名字、责任护士的名字、当前时间、当前所处地点、当前的康复阶段和今日的治疗、护理或锻炼以及上述配合的意义及具体如何完成。②避免感知剥夺。病人入住ICU 后,协助病人尽快熟悉ICU 环境,让病人真实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无助感觉。③失眠护理。实施疼痛管理规范,以减少疼痛对睡眠造成的影响。夜间及午休时,在治疗的许可下使用夜光灯,避免长时间光线刺激;每晚23:00巡视ICU,对于部分未能入睡的病人,询问其未能入睡的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必要时采用药物促进睡眠,以维持生物节律,减少ICU病人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④活动受限护理。指导病人每日进行适当活动,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气管插管期间执行每日定期唤醒和呼吸训练计划,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尽早拔除留置导管。⑤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密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定期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等胸部体疗,以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持续氧饱和度监测,定期行血气分析,以及时发现低氧状况,并采取相关措施以纠正低氧;维持血球压积高于30%,采取相关措施预防电解质紊乱。⑥家属支持护理。定期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病人当前的治疗、护理及康复阶段知晓;每天安排家属探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ICU期间谵妄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以及谵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分别于两组病人入住ICU 和入住ICU第5天后采用APACHEⅡ评估病人预后。谵妄阳性诊断标准:意识模糊,同时伴明显精神运动兴奋,表现为躁动不安、喃喃自语、抗拒喊叫等,存在丰富的视幻觉和错觉[2]。

2.讨论

谵妄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可逆的急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表现为急性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注意力、精神运动行为和情感改变,具有急性发作和病情反复波动的特征,大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研究表明,谵妄是ICU老年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谵妄时间每持续多1d,总住院时间可能延长20%,病死率就可能增加10%,且24%的ICU 谵妄病人可遗留长期认知障碍,进而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家庭照顾负担。因此,ICU老年病人的护理和谵妄发生预防已逐渐引起临床的关注,在临床工作中规范护理管理,采取措施预防谵妄的发生及对其的治疗、护理均极其重要。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谵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人,提示实施谵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谵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对于ICU老年病人谵妄的好转及治愈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ICU 谵妄由于发病隐匿,应加强对ICU 医护人员关于谵妄认知、评估与处理的教育,以提高ICU 谵妄检出率,定时检测、早期干预,有效改善ICU 谵妄的预后。

参考文献:

篇3

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目前ICU的规模、监测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护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已成为一所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标志。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因此,ICU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护士,一般来讲,ICU护理人员至少要接受6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2002~2005年我科对30名新护士采取了与普通病房及一般学习学员不同的阶段性带教培训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带教方法

1.1 入科教育:ICU与普通病房不同,病人的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各种监测仪器多,病人身上的管道多。尤其是无家属陪伴的病人,对其一切治疗、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要求新护士认真学习ICU规章制度:如工作制度、各级各班人员职责、医嘱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病情的观察及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措施等。

1.2 ICU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根据新护士的特点,进行阶段性带教培训,从基础到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一阶段的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进行分析及总结,考核时带教老师也参加,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也巩固了其专业知识技能,合格后才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同时进行。主要培训内容有:(1)危重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理论;(2)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等的使用及保养;(3)心肺脑复苏术;(4)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各引流管的护理;(5)常见危重疾病如休克、ARDS、MODS、DIC等的相关理论及抢救配合等。

1.3 选定带教老师:(1)老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热爱本专业,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2)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熟练且具有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3)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1.4 带教的形式

1.4.1 集中强化培训:新护士入科后第一个月熟悉ICU环境及相关制度,从第二个月开始,每周进行3个下午的集中强化培训(除值班人员外其余护士全部参加),先进行理论讲座后再进行操作示教,理论由护士长及有经验的护师、护士及专科医生主讲,操作由指定的带教老师示教。

1.4.2 不定期的培训:每天进行晨间提问,每周或每两周安排护理查房。主要内容是临床上常用的知识及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新的疑难病例、新仪器、新的护理技术操作、治疗方法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护理查房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每位新护士都要自己准备一位病房现有病例组织查房,查房时要求全科人员参加并进行讨论,这不仅培养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提高了她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 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一对一的带教。每个新护士由一位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护士跟班带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新护士动手操作,带教老师以辅助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只做提示性和启发性的回答,让新护士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以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第二阶段:双班制带教。带教老师和新护士上同一班,但分管不同的病人。新护士要克服依赖性和盲目性,要有信心和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独立完成本班的工作,如遇到难题,带教老师应启发其回顾培训阶段和带教开始阶段所讲解的理论和抢救技术,鼓励其自行解决,带教老师主要起质控的作用,确保护理安全。第三阶段:单独值班。新护士通过以上两阶段后,基本掌握了ICU工作制度、程序和常用抢救技术,经过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综合考评,确定其具备单独值班的能力时,应安排单独值班。并告知如遇到工作量大或特殊抢救不能保证护理质量时及时通知二级护理班。

1.5 带教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新护士的不定期的综合评定(即在工作态度、专科知识、业务技能三方面评价),间

接考评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对带教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

2 效果

2.1 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带教而不注重带教效果的传统做法,对新护士进行带教定期考评,增强了带教老师的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

2.2 激发了新护士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巩固了带教效果。

2.3 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能力。通过4个月的临床带教培训,全部新护士均能掌握ICU现有监测技术,常见的抢救技术和理论,并能熟练应用,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3 体会

此种带教方法受到新护士和科室领导及医生的认同和好评,认为是老护士和新护士相互学习和激励的过程。注重因人施教,根据每位新护士的特点,因人制宜进行带教,将入科教育和专科培训贯穿于带教的全过程。带教老师随时掌握新护士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带教重点,使其尽快全面掌握ICU专科理论和技术。

篇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4-01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ICU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其风险种类,常见原因及控制手段具体介绍如下:

1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低

其常见原因有: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地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控制手段:

1.1 对进ICU工作的护士进行短期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病人抢救技术等。

1.2 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1.3 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新进ICU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他们苦练基本功。

1.4 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理论,监护水平,护理技能,应急能力考核。

2 窒息

其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无力咳痰,大量咯血,呕吐物误咽;其控制手段如下:

2.1 充分湿化气道,吸痰及时,方法正确。

2.2 大量咯血时病人头侧向一侧,如血压稳定,则取头低足高位,及时去除血块,血液。

2.3 病人呕吐时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吸引器及其相关用物。

2.4 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如血痂、痰痂等引起的气管插管堵塞,可用气管插管,内芯条疏通,再吸引,无法疏通者更换气管插管,如其他原因引起者则头侧向一边,紧急吸引,保持气管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 口头医嘱

常见原因有:抢救病人多,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医生不在科室,电话口头嘱咐,夜间护士呼叫值班医生,但医生不愿意起床开医嘱。控制手段:

3.1 抢救时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2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4 监护仪器故障

常见原因有:设置不合理,电源未接上,元件损坏,保险丝断,机内积灰多;控制手段有:

4.1 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合理设置报警范围。

4.2 遇故障时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4.3 定期检修监护设备,由专人保管,维护保养。

5 院内感染

常见原因: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不妥,消毒隔离设施不合理,用品缺乏,控制手段有:

5.1 增强病人抵抗力,必要时实行保护性隔离。

5.2 医务人员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出入ICU的制度,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设立单独的物品消毒间,购置必要的消毒隔离用品。

6 管道脱开扭曲

常见原因有:导管质量差,不配套,管道受压,扭曲未能及时发现,病人不合作或不理解置管的重要性擅自拔掉,其控制手段有:

6.1 使用前检查物品质量。

篇5

结果: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切口的感染。

结论:必须加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严格执行洗手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及管道留置的护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是预防与控制综合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73

Common cause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omprehensive ICU ward

Ma Xiaoho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mon causes of comprehensive hospital infection in ICU ward and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wards of hospital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omprehensive ICU unit found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of incision.

Conclusion:We must strengthe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hand washing procedures and aseptic technique operation, strengthen the basic nursing and tube indwelling, minimize invasive operation, shorten the pipeline indwelling time, are the major measures for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prehensive ICU hospital ward.

Keywords: ICU ward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1-01

综合ICU病房收治的病人因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病人。医院感染是综合ICU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患者死亡的严重因素,是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有限医疗资源大量消耗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中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时及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住院前已开始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1]。ICU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还给病人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常见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1 引起感染的常见原因

1.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占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首位,ICU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常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病人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77%气管插管患者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丛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有关文献报道的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达100% [2],临床表现为气管切开术1d后,在原有临床症状基础上,出现体温升高超过1℃、血象升高、痰液增多、痰培养出现新的致病菌、肺部可闻及干、湿性?音;与患者本身伤势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昏迷程度深,吞咽、咳嗽反射减弱,呕吐及痰液分泌增多,营养支持差,加之可伴有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病房空气清洁度及吸痰操作不规范引起气管粘膜损伤,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长期卧床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1.2 泌尿道感染。尿路感染我院ICU病房医院感染的20.3%-31.6%,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正常人的尿道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膀胱内的尿液不能返流,形成一个防御屏障.而80%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20%与尿路器械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也易诱发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据报道留置导尿管3天的病人26.17%发生尿路感染,留置7天66.17%发生,留置10天93.13%发生,长期留置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3]。另外,与导尿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于膀胱。

1.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塑料导管比钢质材料导管危险性大,硬度较高的导管、较粗的导管引起感染的可能性较大;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人员不熟练,插管部位消毒不严或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潮湿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1.4 切口感染。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手术伤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病房空气,物品污染,术前毛发去除都是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2 护理措施

2.1 病房管理及环境的处理。严格探视制度,监护室规定每日下午集中30min的探视时间,每次探视仅限1人;病室空气、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高峰时段尽量减少护理操作,定时开窗通风,各种必须的操作要轻稳。病房湿式清扫,病房温度应控制在22℃-26℃较为合适 [4];减少不必要的备皮,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操作后实施有效的手卫生。

2.2 加强呼吸道管理。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金属内套管时需每6h清洗、高压蒸气灭菌1次;气管插管患者,每次吸痰更换1根吸痰管;重视对患者更换、每2h翻身、拍背1次、并通过叩听视诊观察患者,给予及时正确吸痰,以减少发生率较高的肺部感染,对鼻饲患者每次鼻饲前都需吸净痰液,抬高床头30°-45°,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min,再恢复,防止因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对机械通气患者也提倡半卧位姿势,并针对患者情况,观察口腔、咽喉部粘膜有无白膜、溃疡,扁桃体有无肿大,呼吸道分泌物颜色、气味、排出量,尿、粪性状有无改变,对疑似感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校论文中心。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特别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决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袋、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搬运患者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细菌逆行感染,做好尿道口的消毒及会清洗,每日2-3次,避免不必要膀胱冲洗,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尿量达1500ml/d,严格控制尿管留置时间,有目的训练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夹闭尿管每4h开放1次,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

2.4 加强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及血管内导管的护理。选择适当的导管、适当的插管部位,优先选择锁骨下静脉作为插管部位,并最好建立皮下隧道,严防原发性血液感染,除保持导管连接紧密不可脱落外,还需注意插管外口保持无菌。局部消毒,用湿的无菌棉拭子擦接头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病原体。用酒精擦可增加其效果,用无菌敷料覆盖等均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篇6

1 监护仪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1.1 粘贴电极部位皮肤过敏 本组病例中电极粘贴处皮肤过敏者占76%,轻者皮肤瘙痒、发红,重者形成小水泡。皮肤接触电极时间太长,过敏者越多,损伤越重。

1.2 医护人员过分依赖仪器所提供的信息 尖端科技的应用易导致医护人员对技术设备的依赖,如果盲目依靠仪器提供的信息,当这些信息与患者临床情况相异时,将会导致错误的处理,延误病情。例如1例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如愿的男患者,在心电监护过程中,由于电极处皮肤瘙痒,患者搔抓皮肤引起胸部电极规则而频繁的震动,监护仪上出现类似室性心动过速的波形,并频发报警。值班护士及时赶到患者床前,很快查明了原因,经更换电极,报警声停止,监护仪上显示窦性心律。如果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则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2 监护仪给患者身体带来的影响

2.1 紧迫感 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患者所不熟悉的仪器设备。这种过渡的拥挤,使患者活动空间缩小,必然会对患者思想上产生压力。

2.2 视觉干扰 ICU患者面对面各种仪器显示器上闪亮的指示灯、运行中心电、呼吸及压力曲线波形、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刺激视觉常引起恐惧不安,情绪紧张,往往可加重病情。

2.3 睡眠的剥夺 睡眠剥夺常发生在入院2d~7d,因ICU特殊的环境和持续心电监护所致。睡眠每一周期60min~120min,人体每晚需要4个~5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又由快速眼动相和非快速眼动相组成,快速眼动相对于维护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是必要的。频发的睡眠干扰可使患者感到紧张。

3 监护仪对患者的伤害

3.1 恐惧和焦虑 ICU患者在发病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恐惧来自生命遭到威胁的不安全感,焦虑主要是新环境所致。严格的探视制度使患者与外界隔离,各种仪器噪声、光线的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患者心理、生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室颤、心源性猝死。

3.2 强迫静卧感 在监护或抢救过程中,患者全身多部位被各种联线和导管所缠绕,活动受到限制,难以保持舒适的休息姿势,是他们有一种强迫静卧和捆绑感,因而产生 情感上的忧郁和焦虑。

3.3 个性丧失 在ICU病房医护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他们关注的往往是疾病和损伤,而对患者的其他状态无暇顾及,他们谈论病情而不与患者交谈,会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边的仪器而不是患者本身。

4 护理对策

4.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层次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班。同时还定期考核护理人员对仪器性能、对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理论与操作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对不熟悉一起的护理人员限制使用并限期学会。

4.2 减轻电极对患者造成的困扰 护理人员应每日按时更换电极,在更换时用湿纱布擦净粘贴部位皮肤,并略移动电极粘贴的部位,以免过度刺激皮肤引起不适。除上述方法外,每日更换电极2次并与更换时在电极粘贴部位涂以皮炎平霜或皮康霜,以减轻过敏症状。

4.3 减轻精神痛苦 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看法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湖里中要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尊重患者地人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篇7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单间ICU病人;压力因子

ICU病人面对严重的生理状态和复杂的医疗环境时,也面临着更多心理问题的困扰[1]。既往我国曾对急诊、普通ICU病人进行心理研究[2],对于单间ICU病人心理问题的研究少有报道。急性生理紊乱与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 评分系统是评定危重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体系。本研究通过分析ICU病人APACHEⅡ评分系统与压力应激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单间ICU病人易感的应激因素,并为单间ICU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建议,促进单间ICU病人的身心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市某三甲医院单间ICU病房自2005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病人,年满18岁,可以交流,在单间ICU病区至少24小时,既往无精神病史,愿意参与研究。共调查5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0~87岁,平均年龄62.19±17.10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大专23例,大学本科7例;职业:工人24例,公务员及干部26例,教师及医务人员1例,公司职员2例,农民5例;急重症病种:消化系统19例,呼吸系统7例,循环系统及血管类19例,泌尿系统5例,骨科3例,癌症及并发症5例;病程:2月以内39例,2~11个月8例,1~5年7例,5年以上4例;未手术28例,手术30例。

1.2 工具 ICU压力因子问卷(ICU Stressor Questionnaire) 最初由Cochran和Ganong[3]在1989年编制并使用,共有42个条目。Marc[4]在1998年将问卷修改为50个条目并使用。我国孔海莉[5]等于2002年采用36条目压力因子问卷。本研究采用的压力因子问卷根据Marc等的建议进行修改,采用李科特式5级分级法,极度紧张、非常紧张、稍感紧张、未感紧张以及情况未发生,共53个条目。依据应激源不同分为6个部分,即与侵入性医疗操作有关的压力因子(5个条目)、与医疗环境相关的压力因子(15个条目)、与医护相关的压力因子(12个条目)、与家庭相关的压力因子(3个条目)、与个人相关的担忧(10个条目)、与病情有关的担忧(8个条目)。

1.3 方法 调查在病人进入单间ICU病房的2天内完成初测,在10~14天完成后测。统一指导语, 由经培训的高年资护士施测。发出问卷63份, 回收58份, 因死亡中止调查5份。

1.4 资料处理 所有数据由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单间ICU病人应激因子 结果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单间ICU病人感受最强烈的10项压力因子,总值及平均值越高,表示病人对该条目所述内容的紧张感越强烈。

2.2 APACHEⅡ评分与不同应激源相关性分析 结果见表2。单间ICU病房噪音水平、APACHEⅡ评分系统与单间ICU病人压力因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性别、病程、是否手术与各应激源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但相关性不大。此外,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各因子相关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未列出。

3 讨 论

3.1 ICU患者主要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可以分为2类,一类为生理应激因素,即疾病本身引发的或与医疗本身有关的各类刺激;一类为心理应激因素,即病人对各类应激因子的主观感受。排在前10位的应激因素中,生理应激因素包括第2位“有插管在你的鼻子或口中时”和第6位“感觉到疼痛”,其余8个因子均为心理应激因素。由此可知,单间ICU病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最强烈,同时,对于未知事件有较严重的负性心理感受。这说明病人非理性的认知方式具有“灾难化”和反应泛化的倾向。此外,病人对于家庭有强烈的情绪体验,说明单间ICU病人在住院期间非常渴望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这可能与调查对象平均年龄偏大(平均年龄62岁)有关系,渴望家人心理支持是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常见心理表现[6]。也可能与病人单独在一个房间有关系。

3.2 单间ICU病人的心理特点 既往Marc A[4]、孔海莉[5]等研究的对象为非单间ICU病人。通过比较,可依发现,单间ICU病人对于死亡的担忧更加强烈,这可能与病人单独在一个房间,旁边没有其他病人可以互相交流和支持有关。而在普通ICU病房,病人通过互相交流,发现有许多和自己相似的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同时通过模仿其他病人的积极行为,减缓对死亡的紧张感。因此如何让单间ICU病人不再感到自己是最特殊的,如何为病人创造一个双向交流、充分宣泄不良情绪的心理空间,是心理干预和护理实践中的重点。

3.3 噪音水平与不同应激源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噪音水平与6类应激源均存在正相关性,与压力因子总分也存在较明显正相关性。说明单间ICU内噪音水平越高,越可能唤起病人不良情绪状态,特别是与个人心理状态的担忧、与病情有关的担忧等。根据国际噪音协会建议[7],ICU内白天噪音水平应低于43DB,晚上低于40DB,晚间低于30DB。

3.4 APACHEⅡ评分系统与不同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APACHEⅡ初次评分高低与单间ICU病人侵入性医疗操作、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有正相关性,但相关性不大。这符合APACHEⅡ评分初评时的情况。因为APACHEⅡ评分按患者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慢性病评分三种情况来反映患者疾病严重度的指标。值得关注的是,APACHEⅡ后测水平与6类压力应激源及压力因子总分的相关性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即他们之间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侵入性医疗操作、病房环境、医护人员与病人的互动、病人与家庭的关系维系、病人对个人心理状态的担忧、病人对与病情有关的担忧是影响病人转出ICU后生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其中,病人对侵入性医疗操作、病房环境、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与病情有关的担忧这4个方面的初始认知评价与病人APACHEⅡ后测评分有更突出的正相关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心理干预人员以这几方面为工作重点,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3.5 心理干预重点

3.5.1 医护人员要熟知ICU病人的心理特征 ICU病人应激反应过程包括[8]:初期焦虑(进入ICU1~2天)、心理否认反应(急性症状初步控制期)、中期忧郁(进入ICU5天后)、退行(病情平稳)、急躁、消极绝望等。此外,还需要医护人员深入体察病人的人格特质、应对方式,这些心理特征可从与病人交流过程中、与家属接触过程中得知。

3.5.2 再日常医疗活动中,尽量将噪音来源减至最少 尽量少用广播喇叭,非紧急状态下医护人员不要大声喊叫,将监护器声音调小等等。

3.5.3 研究结果显示 单间ICU病人需要他人与之进行交流、需要他人的心理支持,而既往研究显示,监护环境下唯一最主要的精神支持因素就是护士[9]。然而,曾有调查证明ICU的护士与其他病区的护士相比,更倾向于作出执行药物治疗的决定,也就是更关注于生理应激的反应[10]。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此外,曾有研究显示护士职业压力源及焦虑抑郁情绪与病人情绪状态存在相关[11],这也进一步说明护士角色对病人心理状态的重要影响。因此,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单间ICU护士在满足病人基本生理及安全需求后,要给予病人适当、适时、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原则与一般护理原则有所不同。一般护理主要针对病症,而心理护理或心理疏导则是“对人不对病”。关注病人个人的情绪变化,抓住即刻的心理反应,采用简短、通俗、中立性的言语与之交流。

3.5.4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强化非言语沟通能力 由于ICU病人的生理状态较其它病人恶劣、体制较弱。因此,言语沟通这一费时费力的人际沟通方式并不适合ICU病人。非言语沟通往往更易安抚病人情绪[12],比如:医护人员时常轻抚病人手背、在与病人沟通时给予即刻的眼神及微笑,在病人诉说症状时不时地点头给以肯定。诸如这些简单的非言语动作往往能使病人产生“自己是被他人接纳、被关注的”好感觉。

3.5.5 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 在这一护理模式中,可以将心理互动关系明确定位于“护患”关系、而不是“医护”关系上。因为病人常常将攻击性、冷漠等心理表象投射到医生这一角色上,而护士的护理工作提供给病人的是更多的安全感及温暖的母性情感。在支持性心理访谈中,护士扮演着短期心理辅导师的角色,而病人除了接受生理护理外,还可以暴露更多的心理不适。当不适情感有渠道宣泄时,病人就可以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病后的康复工作。

篇8

【摘要】通过对ICU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913例病人中发生的21例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种类、原因,并采取相应防范对策,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原因;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病情危重病人较多,复杂多变,是一个高风险科室。I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更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ICU收治的913例病人中发生的21例护理风险事件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收治的913例ICU病人中,男 581 例,女332 例,年龄14 ~92 岁。其中外科病人709例,含脑外科225人,骨科 213人,普外科 207 人,妇产科 15 人,泌外科 36 人,胸外科 3 人;内科病人204例,含呼吸系统疾患102 人,心血管系统疾患 37 人,神经系统疾患 14 人,内分泌疾患 19 人,消化系统疾患 13 人;其他病人 23例。

1.2 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种类及比率:两年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1例,占总病人数1.20%。其中管道脱落及意外拔管12例(胃管脱落7例,导尿管脱落1例,静脉导管脱落2例,引流管脱出1例,气管插管拔出1例),占 57.14%;意外受伤2例,占9.52%;压疮发生2例,占9.52%;输液安全3 例,占14.28 %;护患纠纷2例,占9.52%。

2 发生原因及分析

2.1 管道脱落、意外拔管:这是ICU内发生最多的一类护理风险事件。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除了静脉输液管道、胃管外,还有各种监测管路及引流管。在治疗、翻身及转运等护理过程中受牵拉,压折导致脱落。在气管插管、胃管、静脉插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脱落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2]有些病人因烦躁,对管道耐受性差,或者出现ICU综合症,强行拔除管道而影响病情恢复,再则重插导管,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且加重了经济负担。。

2.2 意外受伤:由于护士人员严重不足,为防止病人坠床拔管,就常常需要约束,因为约束不当或病人挣扎导致约束带过紧而至肢体受伤。

2.3 压疮发生:ICU病人病情危重,长期卧床,甚至由于病情原因限制翻身,大小便失禁,皮肤感觉及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压疮。有一例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病人,合并有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肺损伤,胸腔积液,气胸,由于病情不允许翻身,导致不可避免的出现骶尾部压疮。另外,护士为患者更换后未摆放好肢体导致受压,而有些病人由于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原因,不能描述受压部位感觉致使皮肤受损。

2.4 输液安全

2.4.1 药物使用不当:ICU病人常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稳定血流动力学。当静脉通路不够或更换药物时,护士在同一管路推注药物,导致血管活性药物迅速进入患者体内,引起血压、心率剧烈波动,影响循环系统的稳定。另有一些新药,特殊药品,护士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更换输液瓶时,输液器内出现可见反应,虽及时更换输液管路,但已浪费药液。

2.4.2 输液泵、微量泵使用安全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输液时需严格控制液量和药量的输入,且一位病人需多条静脉通路同时输液,恒速输液泵可以按需按要求完成输液任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液体渗出,也因为压力缘故会将液体压入造成输液通畅的假象,出现局部渗血,组织肿胀等后果。

2.5 护患纠纷:ICU病人因病情较重,无家人守护,使病人产生悲观无奈、绝望心理,不配合医疗护理。病人的家属寄ICU最后的希望却又不信任医院,担心病人安危的同时又不能陪伴病人,再加之昂贵的医疗费用,无形加重了心理负担。这些,都增加了护患沟通交流的难度,导致护患沟通障碍。而护士往往忽视或不能对病人及家属实施教育,容易造成各种纠纷。

3 防范对策

3.1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落实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风险的预防和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正确认识护理风险,增强法制意识,正确认识和理解护理风险意识,才能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规避风险[3]。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4]我科加强对护士的思想上对护理风险的重视,设立护士长-小组长-护士三级管理结构,建立了ICU多个应急预案,并组织反复学习,加强印象。

3.2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熟练专科技能操作: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础和保证[5]。我们定期进行各种专科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监护及抢救仪器的操作使用,更新疾病治疗、护理和药物知识,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正确核对执行医嘱,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3.3 合理的人员调配:减轻工作负荷 曾有调查报道[6]:78%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繁忙、超负荷劳动与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护理安全。我科建立弹性排班制,尽可能保证护士的休息。随着ICU的发展,我院逐渐调入护理人员及护工,使护士:病床达到2.5∶1,在繁忙期间,抽调其他科室人员协助工作,尽量减轻ICU护士的劳动量。

3.4 避免意外发生:预防为先: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人工气道的正常不适反应、气道处理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病人进行适当约束,防止病人乱抓乱拔,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在为病人治疗、护理及翻身时,应先妥善安置各种导管,防止管道滑脱,操作完毕均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进行约束时,约束部位衬垫加厚,松紧度以能容纳两指为宜,定时放松,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及末梢血液循环。

3.5 落实基础护理 严防压疮发生

3.6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从输液操作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在使用输液泵的过程中应注意:输液管正确安装,软管要确保彻底地卡在检测器中[7];每输注一瓶补液都应设置总量,设置的总量不能超过实际液量(最好减去排气量);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或反复报警时暂停使用;输液泵应定期检修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运行。使用输注泵时,严密观察局部情况,防止意外发生。

表1 2008年与2009年风险事件发生比较

2008年 2009年 合计

管道脱落 7 4 11

意外拔管 1 0 1

意外受伤 1 1 2

压疮 1 1 2

输液安全 2 1 3

护患纠纷 1 1 2

总计 13 8 21

3.7 以人为本,建立护患信任关系:加强沟通协调,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可根据他们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痛苦。气管切开的患者可以用笔或手势来交流、表达思想,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向家属讲解ICU不能留陪伴,探视时间、制度,并告知患者现在所在的床号,让家属感到我们很重视这个患者。探视时管床护士必须站在床边,解答家属疑问,必要时协助联系本组医师等。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任何不满和问题,要及时回应,妥善处理解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或投诉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协调,建立和谐相互信任的关系,形成抵御风险的护患共同体。

4 体会

21例风险事件中2008年13例,2009年8例,相比下降了23.90%。见表1

表1说明正确认识和理解护理风险意识,加强ICU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护患沟通是最大限度控制和规避风险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 钱淑清.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3):69-70

[3] 蔡学联主编.护理实务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176-181

[4] 郑春燕.ICU护理风险事件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5):91-92

[5] 王丽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3):258-259

[6] 秦静.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4,11(2):43-44

篇9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或是由于病人的有意拔除或是护理过程中的意外脱出所致。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病人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病人, 由10%上升至61%[1]。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 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1 原因分析

1.1置管不适:患者因各种插管持续束缚而被迫卧床,并由此产生种种不适,如气管插管、胃管对咽喉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使咽部肿痛、恶心,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存在暂时性语言障碍,自己的想法及身体的不适无法与医护人员交流,因而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自行拔除各种管道。

1.2置管方式及种类:在非计划拔管中气管插管、胃管重置率高。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尿管>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

1.3导管固定方式欠妥:目前临床常规采用的各种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胃管、经口气管插管的导管固定贴或胶带易被患者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发生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患者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患者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1.4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有资料表明,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的患者自行拔管率高[2]。如气管插管患者因导管对咽喉壁黏膜的刺激和局部压迫、失声而感到恐惧,头颈部活动受限及护患沟通障碍而自行拔管。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因麻醉未清醒、伤口疼痛、口咽干燥、留置导管不适等原因处于躁动状态,易自行拔管,或因患者躁动时两手无意识乱抓,而拔除术口引流管等。

1.5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ICU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而无意识的拔管。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如术后麻醉未清醒、言语表达不清的高龄患者、对留置导管极不耐受者,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限制患者活动,从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6医疗护理操作不当: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妥善固定好导管。如进行口腔护理、吸痰或翻身更换时,动作过猛致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

1.7健康宣教不到位:ICU患者因病情重,护士往往忽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对全身各种管道留置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3]。

2护理防范对策

2.1意外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耐受程度,不同部位置管对患者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妥善固定导管 确定气管插管深度后用胶布或记号笔在导管外囊部的刻度上做标记,选择粘性,韧性,透气性较好的3M做交叉固定,再用扁布带“双字”结套在气管插管上,长度依据患者头颅大小,绕过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圈打结松紧以能容下一指,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采用此方法脱管率明显降低。尽可能使用牙垫,牙垫和气管插管不要绑在一起,防止病人吐出牙垫时带出气管插管[4]。经常巡视胶布有无失去粘性及时更换固定胶布或固定扁带。每班护士交接时,注意气管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加强管理。

2.3气囊的管理 有充气囊时每2~4h放气1次,每次5~10min,放气前将咽喉部痰液吸净,期间防止患者咳嗽、翻身、躁动时插管脱出。可采用最小漏气技术,使每次机械通气高峰时,都有微量气体从气囊周围溢出。也可采用维持气囊压力在1.57~2.25Kpa(充气至鼻尖的硬度)。缠气管插管时要注意不要把气管插管和气囊管绑在一起,防止病人咬管时摩擦导致气囊漏气[5]。

2.4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气管插管的患者清醒时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置管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础上,对有拔管倾向或曾有拔管行为的患者在缺乏监管时给予约束肢体,并经常检查其可靠性。交换及特殊检查需松解约束时应扶持患者双手,以防意外拔管。

2.5合理使用镇静剂:对需长期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及术后留置各种导管躁动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芬太尼,力月西等),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呼吸肌做功而有利于治疗。

篇10

ICU护士严格的自身防护不仅可以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健康,还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 危害因素

1.1 感染的危害:目前,血液传播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的威胁已被重视。ICU护士每天接诊未完全明确诊断,不同病种的病人,其中有传染病人,ICU护士经常在病人各项辅助检查缺乏的情况下便对其进行处置和抢救,并且抢救过程中,有时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最引起人们重视的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在有创操作中因经皮暴露造成感染和针刺损伤[1]。

1.2 环境因素的危害:ICU病房内有很多仪器,可引起噪音。吸引器的工作声、心电监护仪及呼吸机的报警声,为病人躁动所致的嘈闹声等。躁音不仅对人体听觉系统有明显损伤,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具有损害作用。它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中容易出错。此外,由于ICU病房病种多,空气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

1.3 射线损伤的危害: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要进行X线机摄片及CT检查。有资料表明,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畸[1]。

1.4 心理因素:ICU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处,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ICU护士不但要完成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在ICU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在工作中稍有偏差,易产生冲突。护士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还必须冷静、平和、仔细的处理问题,压抑自身感受,巨大的压力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防护措施

2.1 感染的防护

2.1.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ICU护士要提高自我防护的认识,主动接受更多关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转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对急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并检查自己手指或皮肤。如有破损应保护好破损皮肤,避免开放性创口被患者的血液污染。

2.1.2 严格认真洗手,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在防护措施中,洗手和戴手套是最常用的。研究表明,将双手涂满肥皂,搓洗15~30秒,流水冲洗后纸巾擦干,可清除80%的一过性细菌[2]。接触有感染性血液或体液时,要戴好防护用具,这些不但可以防止医源叉感染,对护理人员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尽可能戴手套一次性完成病人的所有操作,摘除手套后严格认真洗手。必要时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

2.1.3 防止意外损伤: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意外针刺伤、刀割伤。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主要危害是针刺损伤占80%,而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感染的仅占10%[3]。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如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或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等应丢弃到专门锐器盒里。若不慎刺伤,应立即挤出血液,用2%碘伏消毒伤口。

2.2 环境因素的防护:每日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风通气。实验证明,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最初30分内菌落可减少77.3%~79.3%,75分内可减少96.4%~99.5%[2]。同时每日应用紫外线照射30~60分,每天3次。每月行空气检测1次,减少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病菌的传播。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各种设备要定期检查,使用剂等。护士要熟练各种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要在各种仪器报警前,及时给予处理。

2.3 射线损伤的防护:在摄片、摄CT过程中,护理人员暂时回避。因病人病情需要不可能回避时,应穿防射线的防护服。

2.4 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性疲劳: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要热情、关心、体贴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减少和避免工作中的压力。要培养健康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春琴,扬小立.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身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0.

[2] 魏红云,陈土珍.职业因素对急诊护士健康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1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