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09 09:1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企业的投资结构和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投资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目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甚至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影响投资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代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在努力寻求投资结构的最优化。
一、目前企业投资结构的问题
1.缺少优秀的投资人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观念和教育的影响,很多具有优秀创业潜质的年轻人没有创业精神,甘于平稳的生活,很多具有专业知识的的科研人员又不敢冒这个风险。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因为住房、医疗、养老、子女上学等问题的困扰,许多优秀的投资人、企业家都夭折在摇篮里。
2.缺少风险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都缺乏真正具有眼光和实力的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但是我国出现的风险投资公司大多是由早期的科技扶持基金成立的公司转化而来,基本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模式和建立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机制。其主要管理人员对风险投资的概念模糊,并带有浓重的政府行政气息,做不到投资与企业按照真正意义的风险投资模式相结合,也失去了风险投资的真正意义。
3.缺少国家政策扶持
我国虽然在早些年就建立了国家级的产业区,但是相应的立法工作却迟迟没有到位。类似的像风险投资虽然已在我国实践多年,但至今也没有将风险投资基金法列入。由于国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投资业等在我国的发展。
二、影响企业投资结构的因素
1.外部环境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处于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中。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举步维艰,在投资上也会采取缩紧和保守政策。在经济繁荣和复苏阶段,经济形势向好,多数企业利润看涨,也会大幅调控投资结构,抓住机遇。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投资结构所面临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法律政治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企业无法控制和避免的,一旦发生对企业的整体管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给企业带来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2.内部决策
由于企业的经营者和领导层人员对现实环境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企业投资结构决策的失误,导致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投资收益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使财务状况恶化,威胁企业偿债和融资等问题,最终导致财务风险。
三、优化投资结构的对策
1.加大高技术产业投资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的投资结构不够成熟,缺乏高新技术的创新,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为了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等高科技产业的研究和投资力度。
2.加大对人才的投资
21世纪人才最重要,这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对人才资本的投资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有效的人才资本投资方式可以快速地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本存量,各方面的人才对企业在各领域的突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发人才可以在产品研发上做到创新和改进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管理人才可以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岗位把好各道关卡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而高级管理层的人才则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命脉。
3.提高投资效益
企业的投资效益是指企业通过投资结构及变动带来的收益。在企业投资规模固定的条件下,投资效益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效益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如果投资效益出现负面偏离,不仅给企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更可能造成企业资金流动上的压力,从而使企业陷入财政困难。
4.向国际标准靠拢
为了提高企业投资结构的效率,就要打破我国原有的传统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向国际标准靠拢,更快更好地实现与国际企业的接轨。积极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和一流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5.构建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可以避免在投资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为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非常关键的,必须是由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组成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决策队伍。企业中存在很多决策人,不同的决策人员有不同的决策权限,如何界定好这些决策人员的决策范围也是企业需要探讨的问题。而企业中最核心的也是最难控制的决策风险来源于高层管理者,对这类决策者的控制需要从自身控制和外部控制两方面来研究。决策者自控需要从提高信息量,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几方面抓起,根据各类决策的特点来转换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方式,这有这样才能更多地避免由于自身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风险。
四、总结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该着力于研究优化投资结构的方式方法,加快前进步伐,对而实现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宝华,张晖.论以投资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市场论坛,2010(7).
[2]蔡方.论资本结构优化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财政监督,2009(10).
篇2
一、南通经济结构的比较评价
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了促进并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必要对当前南通经济结构进行比较评价。
1.产业高度化水平的比较判别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测度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可通过计算霍夫曼系数、软化度系数、产业结构水平系数等方法进行评价。
霍夫曼把发展分为4个阶段,以判别产业高级化程度。霍夫曼系数=轻工业增加值÷重工业增加值。霍夫曼系数
产业结构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是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二是随着工业结构的高度加工化和高技术化过程,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对管理、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加强。软化系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其从业人员比重之和的算术平均值。按照日本标准,软化率大于60%的为高软化产业;软化率在40%-60%为低软化产业;而软化率低于40%的产业是硬产业。利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1),长三角的软化系数最高为45.8%,重工业化和产业高级化程度最高;其次是江苏接近40%为39.0%,南通软化系数较小为36.6%,南通和江苏(本文所指江苏、浙江,均为省平均值)产业结构软化率均低于40%为硬产业。南通产业结构软化系数分别比长三角、江苏平均水平低9.2、2.4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南通产业结构软化系数、霍夫曼系数与长三角、江苏比较
地 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t比(%)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 软化系数(%) 霍夫曼系数
长三角 45.2 46.4 45.8 0.45
江 苏 41.4 35.7 39.0 0.40
南 通 37.2 36.0 36.6 0.64
资料来源:《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长三角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
产业结构水平系数是对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综合度量,是对产业高度化水平的综合判别。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2),江苏的产业结构系数最高为3.56,其次是长三角为3.17;南通产业结构系数较小为2.81,南通产业结构水平系数低于江苏和长三角平均水平。
表2 2010年南通产业结构水平系数与长三角、江苏比较
地 区 H1 H2 H3 Hi=H1+H2+H3
长三角 0.07 1.60 1.50 3.17
江 苏 0.11 1.96 1.49 3.56
南 通 0.14 1.64 1.03 2.81
资料来源:《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长三角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
表中:H1表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H1=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平方根,H2和H3以此表示第二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中的贡献度,类推H1的公式计算。
2.需求结构的比较评价
需求结构实质上是经济运行中建设与当前人民生活的关系,测度区域需求结构协调水平就是判断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
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国际上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一般按支出法GDP恒等式进行分析。运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角度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它由最终消费支出(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投资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构成。用2010年数据测算,南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9%。
消费率和需求率比例关系的比较。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反映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合适指标是投资率和消费率。即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中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总额所占比重。就一国而言,最终消费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构成国内需求。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合理水平是:投资率一般应不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两者合理的比值一般在0.7左右。用2010年数据测算,南通的投资率高达67.5%,比浙江、江苏平均水平分别高20.8和16.4个百分点;消费率低至35.5%,比浙江、江苏平均水平分别低10.0和5.9个百分点。
3.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比较判别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大幅度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要形式。测度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可通过城镇化率、非农化率、工业化率三者的互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城镇化与非农化水平比较。本文选取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计算非农化率进行分析。国际经验表明,就NU值(N=非农化率,U=城镇化率)分析角度而言,即指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并以此值的高低判断城镇化发展是否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滞后的程度。当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相互关系达到比较适度和协调时,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比值大致趋近于1.20左右。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3),江苏NU比值为1.29,趋近于1.20左右的标准值,表明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间关系比较适度和协调;南通的NU比值偏离标准值较多为1.47,表明南通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间关系欠适度和协调。
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比较。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就IU比值(I=工业化率,U=城镇化率)分析角度而言,一般情况是,IU比值开始大于1,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特别是服务经济成分提高,IU比值逐步降低。利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3),浙江的IU比值最低为0.76,其次是江苏为0.78,表明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南通IU比值最大为0.82,表明与浙江、江苏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偏低。
表3 2010年南通城镇化率、非农化率、工业化率与浙江、江苏比较
指 标 浙江 江苏 南通
城镇化率(%)(U) 61.6 60.2 56.0
非农化率(%)(N) 84.0 77.7 82.5
工业化率(%)(I) 46.5 47.1 45.9
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NU) 1.36 1.29 1.47
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IU) 0.76 0.78 0.82
资料来源:《2011浙江统计年鉴》、《2011长三角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
归结起来,南通经济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软化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区域对比表明,南通市目前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南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长三角低8个百分点,比江苏低4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来看,南通市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主要源于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展不足,服务业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而长三角、江苏相对于南通更高的产业结构水平则主要是依靠第三产业效益实现的。
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合理。投资率、消费率的区域比较表明,南通市目前的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与浙江、江苏相比,南通投资率偏高15个百分点左右,消费率偏低5-10个百分点。从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合理水平来看,南通市投资率较高主要源于相对较低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特别是相对较低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较高的储蓄率,制约了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非农化率的区域对比表明,南通市目前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而且还滞后于非农化水平。与浙江、江苏相比,南通城镇化率低4个百分点左右。从城镇化与工业化适度协调互动来看,南通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主要源于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未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的非农化,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了城镇化率相对偏低。
二、加快南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针对南通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只有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与转型升级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1.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消费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消费能力,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业态,努力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着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政府应制定与完善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在居民增收、产业引导、财税扶持、银行信贷、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消费结构由单一物质消费向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拓展和提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与完善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突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保障广泛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和扩大城镇居民住房、汽车等带动力强的大宗消费。四是着力开发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身保健、网络购物等消费。五是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结合城市拆迁改造和新城区建设,调整商贸流通企业布局,鼓励和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发展集团化、网络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鼓励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区建设,着力培育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同时,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切实加强政府在健康、卫生、环境等领域的社会性监管,让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2.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当前要按照两大国家规划对南通城市的新定位,优化调整城镇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构建经济实力较强、功能优势互补、江海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群。具体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围绕构建“一核三片区”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突出加强重点片区建设,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区分,增强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二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市政公用事业投资、管理和运营体制,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快提升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水平。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引导产业集聚,以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聚集,将县(市)城区建成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3.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当前要紧紧抓住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按照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定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有效扩大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容量,促进产业结构软化,以此带动南通经济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政府应按照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以及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扶持政策,鉴于当前南通市第三产业较为依赖“生活性”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应加快发展物流、金融、旅游休闲、服务外包等知识型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实施优惠政策,发动拥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服务业,既解决就业难问题还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因此,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存量调整,即以牺牲制造业为代价去发展服务业,而是做大服务业增量。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要加快发展生产业,高度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并进,切实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二要依托江海大港和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服务长三角和苏北地区、辐射长江中下游、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长三角北翼物流中心。三要加快服务业聚集化发展,推动服务业产业集聚、业态提升、链条延伸。四要加快发展集江风海韵与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南通特色旅游休闲业。五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养老等面向民生的生活业。
4.加快推进投资结构调整
篇3
关键词:再生产理论 结构均衡 总量均衡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理,揭示了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和规律。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统一。“这个过程。既包括生产消费(直接的生产过程)和作为其媒介的形式转化(从物质方面考察,就是交换),也包含个人消费和作为其媒介的形式转化成交换。”
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核心问题在于实现两个补偿,归根到底就是按比例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生产部门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卖得出去,把全部产品卖掉,收回价值,实现价值补偿;二是要买得进来,通过购买,把已消耗掉的各种物质资料买回来,实现物质补偿。
马克思分析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时,是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人手的。从实物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社会生产部门相应地也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I)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Ⅱ)。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c、v、m。社会总产品按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和按价值构成分为3个部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前提。只要存在商品生产,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就要同时受到社会产品使用价值的制约和社会产品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比例的制约,即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和实物形态都要求在交换时得到补偿和替换。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社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进行的再生产。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一部分m转变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设m/x表示用于个人消费。表示用于积累的m-m/x。A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A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均衡模型:
(1)式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除了补偿本部门消费的不变资本以外,剩下的可变资本和m部分必须能够补偿第二部类的消耗的生产资料Ⅱc和满足两个部类的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I(AC)+Ⅱc。从而证明,生产资料的供给必须等于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需求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的需求。(2)式表明,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本部门劳动者和资本家的消费需求以外,所剩下的不变资本和积累的m部分必须能够满足第一部类劳动者和资本家消费的需要I(v+m/x)以及两个部类追加的劳动者消费的需要I(V)+Ⅱ(AV)。
把(1)+(2)得:
I(c+v+m)+Ⅱ(c+v+m)=[I(c+c)+Ⅱ(c+C)]+[I(v十AV+m/x)+Ⅱ(v+AV+m/x)]
上式表明,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由此可以得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所阐明的是宏观经济均衡问题,其中有两点:社会必须将社会总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经济部门。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满足一定比例关系;要求社会总供给必须等于社会总需求。
二、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当前宏观调控的借鉴意义
目前,在经济快速增长,多数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品市场又重现了供应偏紧的商品,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明显上涨,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并非通货膨胀。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少数行业过热与物价上涨,基本的就是需求过旺与有效供给不足。这归根到底是由于前几年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主要用于第一部类,二部类的投资相对减少造成的。因此,长久的积累,导致两大部类之间的均衡被打破,第一部类的投资与供给大大超过了第二部类。第一部类投资与供给的持续上涨不仅仅在于总量上使两大部类失去平衡,而且势必造成个别行业的投资过热,从而影响总量的均衡和结构均衡。
固定资产投资量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段时间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快,投资增长大大快于消费增长。投资与储蓄之间存在更大的差距,表明生产资料供给和第一部类生产资料需求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需求之间有很大的缺口,造成这个缺口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的需求不足而相应的投资供给过剩。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的消费品供给的连动扩大。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由此造成第一部类的内部失衡;而通过投资品供给带动的相关消费品的供给扩大,又使得第二部类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大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生产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的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
第二部类内的结构失衡还表现在消费品结构失衡上。有资料表明,我国在传统工业消费品上生产能力是闲置的。同时,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部门却一直发展不快。2000年我国高科技产品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2.7%,还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消费品结构的失衡使消费品供给出现严重的扭曲:一方面,传统产品如纺织品、轻工品、普通家电等大量积压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品,多附加值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生态农业产品等发展迟缓,供给不足。由此看来,消费资料的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必须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两方面同时入手,实现结构的升级。从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必须深化改革,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市场力量促进结构均衡和总量的均衡。
笔者以为,必须消除抑制有效供给与需求的体制性压抑。
首先必须逐步调整我国不合理的供给结构。同一个领域里往往进行多项同一产品、同一技术、甚至同一规格型号产品生产项目的重复投资建设,供给结构的差异性不显著。当需求发生变动时,产业总供给过剩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立刻显现出来。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同质商品的过剩,或无差异商品的竞争所造成的供给过剩。由于供给结构的刚性,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现有生产体系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是造成供求间结构性矛盾的最根本因素。从现象上,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结构失衡,表现为多数厂家拥挤在非常狭小的市场空间,生产同档次、同种类产品,造成这些消费品供给的绝对过剩,而对那些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开发重视不够,又使一部分居民消费需求不能满足。所以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应着重调整供给结构,对于供给应分层次,加大有效供给不足的供给,同时抑制无效供给,第二部类内部实现均衡。
篇4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经济增长
一、目前城乡居民消费和投资现状
近几年来,对居民的消费、投资、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成为研究焦点[1,2,3,4]。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投资,及收入水平作深入的分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与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1、消费需求增长的内生机制不完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不足。消费率长时期的低位运行,必然影响投资与消费二者的良性循环,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居民消费降低。
2、投资质量和效益不高。政府投资后续乏力,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分配的不公已经较为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录入
1、建立计量方程
Y=C+β1X1+β2X2
Y表示城乡居民的总收入;X1表示居民的个人消费;X2表示居民的个人投资
2、数据录入
表1 2001年-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表
年份 城乡居民的
总收入(Y/元) 居民的个人
消费(X1/元) 居民的个人
投资(X2/元)
2001 78973 3002 21962
2002 84402.3 3159 25823.1
2003 89677.1 3346 28103.1
2004 99214.6 3632 32846
2005 109655.2 3869 35739.6
2006 120332.7 4106 41699.2
2007 135822.8 4411 51018.4
2008 159878.3 4925 61067
2009 183217.4 5463 73963.3
2010 211923.5 6138 85899.9
2011 249529.9 7081 99025.2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1[5].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
图1 Y关于X1和X2的散点图
由以上的图形分析可知,城乡居民的总收入Y与消费X1和个人投资X2相关关系,且为正相关。
(三)模型的估计
表2 最小二乘法估计
Method:Least Squares
Date:03/22/14 Time:21:40
Sample:2001 2011
Included observations:1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3184.50 9795.905 -2.366754 0.0455
X1 27.08921 5.026851 5.388903 0.0007
X2 0.801780 0.252257 3.178425 0.0130
R-squared 0.999220 Mean dependent var 138420.6
Adjusted R-squared 0.999025 S.D. dependent var 56339.63
S.E. of regression 1759.2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8.01017
Sum squared resid 24759881 Schwarz criterion 18.11869
Log likelihood -96.05594 Hannan-Quinn criter. 17.94177
F-statistic 5123.899 Durbin-Watson stat 0.94717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模型估计结果得到:Y=-23184.50+27.08921X1+0.801780X2。由此可知,X1与X2前的系数分别为27.08921、0.801780都为正值,表明城乡居民的总收入与消费和个人投资有正的相关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相一致。
三、计量模型的评价
(一)模型的分析结果
1、由计量模型的分析可知,城乡居民的总收入与居民的消费和个人投资有正的相关关系,即就是居民的总收入增加,随之他们的个人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相同。
2、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对于整体经济的贡献不断降低,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和投资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居民消费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投资机制,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居民的收入。
(二)模型的总体评价
由模型 Y=-23184.50+27.08921X1+0.801780X2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增加的总收入中,多数用于消费,只有少部分用于投资。投资和消费的分布不均衡使得经济不能得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四、相关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增强投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最终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向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驱动”方式转化。
(二)扩大消费需求
1、增加居民的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2、优化经济增长的供给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新型、附加值高的消费品,引导居民各种潜在的消费欲望。
(三)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1、充分发挥中央投资的巨大作用,扩大民间投资。制定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准入领域,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2、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管制,落实民间投资的自;推进新型城市化。
参考文献:
[1]蒋平.我国经济增长三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7,(9):4-5.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转型[J].统计研究,2007,(3):3-12.
[3]贺铿,李鲁阳.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篇5
国务院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基调落定。
此前,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今年(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
对于“最复杂”这个字眼,《政府工作报告》中陈述得更为清晰:今年发展环境虽然可能好于去年,但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
因此,“调结构”被不少专家认为既是当前第一要务,也是问题之本,而财政政策作为调结构的主要政策工具,其表现更受到普遍关注。
“积极财政”力度维持
积极财政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
单从数字上看,2010年财政赤字比2009年的9500亿元赤字增加了1000亿元。按照预算报告的安排,2010年全国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财政收入73930亿元,增长8%,财政支出84530亿元,增长11.4%。
就中央和地方分配来看,中央财政赤字拟安排8500亿元,比2009年增加1000亿元;财政部地方债2000亿元,与2009年相同,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10500亿元的财政赤字预计占GDP的2.8%,也与2009年基本持平。财政部的考虑是,由于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需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在财政收入增长较低、支出压力很大的情况下,2010年财政赤字仍需保持适度规模。同时,为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防范财政风险,为以后逐步缩减赤字留有余地,要将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
“正由于今年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刺激政策目前还不能退出。赤字力度的保持便是明确信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除此之外,“4万亿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问题,也需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刘桓认为,随着形势的变化,“积极财政”的力度可以逐渐减弱,实现软着陆,将调结构放在首位,改变过去不讲究长远经济效益的方式。
支出结构“变身”
仔细对比2010年和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不难发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被视为2010年的首位要务,而2009年的第一项内容则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有专家认为,2010年财政支出向社会性支出进一步倾斜,加大了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
财政部对此的表述是:2010年财政工作将更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更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注重深化财税改革。
“应该退出的财政刺激是投资方面,加大的是社会性支出方面。”刘尚希说,投资资金的安排只能放在在建项目的续建和收尾,而新开工项目应严格控制。
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举措包括: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完善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并进一步增加农民补贴,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等。
在财政支出安排领域上,资金仍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
从投资领域分配上,第一、第二位分别是铁路、公路、机场和港口等基建的2597亿元,和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的2536亿元。
在2010年全国支出预算安排的分细项中,教育支出增长14.3%(2009年为15.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2%(2009年为2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4%(2009年为11.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3.8%(2009年为36.4%),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6.1%(2009年为28.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6%(2009年为205.8%)。
单看数字,同2009年增速相比,不少领域2010年增速都有明显放缓。对此,刘尚希向《财经国家周刊》解释说,2009年情况特殊,我们不能要求财政对民生方面的支出保持那种高增长,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要看到加大民生投入的力度和方向没有改变,支出的倾斜性没有改变。”
再看中央财政支出结构的盘子,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住房保障支出在总盘子中的占比均有提升。与2009年相比,教育、医疗卫生占比均提高0.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环境保护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而住房保障支出占比则大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
资源税改提上议程
从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来看,资源税改革的信号比较明确。
资源税制度改革包含怎样的具体内涵?财政部的解释是:对部分资源改为从价定率计征;提高部分资源税负水平;扩大征税范围;统一油气资源税费制度。
“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成熟,但具体时机选择要考虑通货膨胀压力。”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之所以定2010年通胀预期3%左右的目标,也是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说,资源税改革2010年上半年不适宜进行,“至少要看第一季度的经济情况来决定。”
资源税制改革正式提上日程,可以说是调结构的良好契机。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建议,应以能源税收为重点改进相关税收和财税政策。具体而言,能源开发环节的资源税负应向上调整,可考虑提高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税的从量定额征税、同时加大从价定率征收力度;能源消费环节的消费税,应重点考虑把煤炭等其他化石能源使用者的税负向上调整。
另外,对于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应制定一套税收减免优惠和补助支持的鼓励政策。
财科所税收政策研究室孙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资源税改革不仅有利于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增加地方收入,尤其是资源比较丰富的西部地区,因此对于区域的协调发展也是有益。
不过,刘尚希提醒,税制改革应通盘考虑,比如资源税和环境税改革都要结合起来考虑,光改一个不利于整体局面。
张斌认为,为了贯彻资源价格改革,上调力度会加大,而推出资源税的难题是会增加企业负担。
“改革还是要逐步进行,因为现在普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企业调价调不上去,资源税得自身承担。”杨志勇说。
对这个问题,贾康的看法是,化石能源开发环节税收负担的向上调整,需要考虑开发企业增负的其他举措,如建立权利金制度、矿业权制度、生态补偿与修复基金制度、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等,做出合理的通盘协调设计。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则可适当直接补贴。
重点区域倾斜
除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这一变化,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的另一亮点是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和贫困地区的支持,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
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额25606.64亿元,将增长8.1%,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8.6%,占转移支付总量的48%;专项转移支付增长7.7%,占转移支付总量的52%。“主要因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大部分支出,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补助给地方。”财政部解释说。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财务制度不全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为此,找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尤为重要[1]。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四大问题
1.财务管理职能失效。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一些企业的投资人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集权现象严重,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不去理解和研究,政企不分,职责不明,越权行事、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传递不及时。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会人员重使用轻培养,财会人员很难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导致重核算轻管理;重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2.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控制薄弱。突出表现为:(1)中小企业没有和无法建立内部审计的机构,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它的相对独立性,对企业资金的运作随意性大且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2)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3)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应收账款多,呆账多,资金回笼慢。(4)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控制薄弱,造成企业资金沉淀严重。
3.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差。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且由于受到体制的限制,融资渠道比较狭窄,目前普遍存在融资难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一是银行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造成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局面;二是在投资上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贷款投资面临的风险相大,所以总是追求短期目标,想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长期利益,缺乏长远企业发展规划;三是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风险基金和直接融资[2]。
4.投资决策不科学。在投资决策方法上,中小企业多采用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等静态分析方法,很少采用折现现金流量、项目评估等动态的投资决策方法;再加上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能同大企业一样通过进行多种投资组合,往往专注于某一项投资,不能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建设、投产期间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加剧了中小企业的风险,在投资决策项目出现失误后往往濒临破产。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会基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财会的职能特别是监督职能的作用。应注意将核算和监督职能向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扩展,向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领域、环节渗透。应该严格执行财政部规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明确。
2.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中小企业加强内部建设,提高信用水平,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出路,实施金融支持政策,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必要条件。(1)大力发展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金融组织,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组织体系。(2)发展票据业务和贴现业务,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提供承兑担保,积极稳妥地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附新股认购权证的企业债券等,使中小企业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尤其是地区性的资本市场来筹措资金。(3)发展直接融资,构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二板市场。
3.提高企业投资能力。由于中小企业主要特点是规模不大、资金不宽余、市场竞争力有限等,因此,中小企业的投资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为能尽快回收投资,小企业应多采用中、短期投资。(2)扬长避短,多用对内投资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二是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这种方式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3)中小企业投资应以直接投资为主。因为直接投资既可以用现金投资,也可用实物和知识产权作为投资,而间接投资只能用现金去购买股票或债券;此外直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有一定的控制权,如果直接投资的是针对全资企业或控股企业的话,那么就更容易对其进行全过程的监理。
4.强化资金管理。(1)加强财产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控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2)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4)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有效配合[3]。
5.优化财务结构。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1)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2)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3)优化资产结构。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4)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三、结论
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努力为中小企业改善外部经营环境,推动政策扶持,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增强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作为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切实做好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全方位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正确进行投资决策,从而达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红.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1).
篇7
关键词:入境旅游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模型构建和指标选取
(一)模型构建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省市分别对入境旅游消费所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针对我国不同省市的国外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益分别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本文采用Hausman 假设检验方法确定面板模型为随机影响模式还是固定影响模式。面板模型具有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不变参数模型三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在确定模型的影响形式之后,需要通过F检验结果来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具体如下:
构造统计量F1和F2:
(1)
(2)
其中,S1、S2、S3分别表示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及变参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T、k分别表示模型的横截面单位、时间跨度和自由度个数。将S1、S2、S3值分别代入求解F1和F2,若F2临界值且F1临界值且F1>临界值,选择变系数模型。
虽然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以资本要素投入与劳动力要素为经济增长影响要素的典型投入经济增长函数模型,但我国学者王玺、刘胜荣等为构建切合实际经济意义的函数模型,针对该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作用进行研究时,从技术进步这一角度修改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由于国内外缺少统一且权威的技术进步要素指标认证体系且我国统计能力偏低,分析入境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时,需遵守技术进步保持不变并采用非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二)指标与数据选取
涵盖科学开发旅游景点和环境保护等的整体经济实力可持续上升,不仅比广泛的地区经济发展要具体,比局限于旅游业拉动收入水平提升更要全面,但目前缺少能够代表这种经济实力的统一经济统计指标。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在选取经济指标时,只能选择基本可以代表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指标。本文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数据。
本文按照以前的研究惯例选取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资本要素指标,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数据。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劳动力要素选取指标,且分歧较大,不仅有直接采用就业人数代替劳动力要素指标的,选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或者毕业学生人数来度量劳动力要素指标的,还有采用其他替代劳动力要素指标的。从经济意义层面来讲,这些选择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借鉴陈涛涛的方法,采用每年年末时,无业人数减去港澳台商以及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作为劳动力要素指标,而且数据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
依据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针对入境旅游者每天人均消费数据将其单位由美元/(人・天)转换为元/(人・天),并选取入境旅游者每天人均消费额为国外旅游消费指标。该数据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
实证分析
本文删除港澳台及缺失数据的地区,选取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第一步,采用取对数的方法处理所有变量来减少异方差对估计系数的精度的影响。运用Hausman提出的检测方法确定模型的影响模式。经检验得出检验统计量为46.763,对应的P值远小于0.001,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相矛盾,则确定固定效应影响模式为模型的影响模式。
面板模型的具体形式包括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不变参数模型三种。需要通过F检验结果来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具体如下:先将分别为0.168099、5.353591和5.487883的 S1、S2和S3代入式(1)和式(2),得出F2和 F1的值分别为7.977891 、10.912665,再查表发现F2和F1的值均大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F统计量临界值1.68和1.74,最后选择变系数的模型。
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Ln gdpi=3.603+ailn gdzc+βiln rlzb+γiln rjxf (3)
其中,ln gdpi表示产出;ln gdzc表示固定资产;ln rlzb表示人力资本;ln rjxf表示入境旅游消费;αi、βi和γi分别表示各地区固定资产、人力资本和入境旅游消费的估计系数。
估计模型拟合情况较为合理。对估计模型进行取对数后的常数项表示各个地区整体经济的平均发展动力,但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入境旅游消费的系数因为地区差异而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
针对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若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系数均>0,则说明该地区固定资本投资和科研人员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由表1可知,资本要素系数均>1的省市有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广东和青海,说明这六个省市的资本要素每提高1%,地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就将超过1%,即省市的资本要素和该省市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呈正相关。
作为我国的首都和金融中心的北京和上海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聚集了全国科技、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掌握了全国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部分世界顶尖技术,为推动地区经济水平打下坚实基础(肖冬荣等,2007)。另外,作为我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城市的江苏和广东等省市的外来投资份额始终高于我国其他省市,该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外商投资企业涌入所带来积极溢出效应的推动。可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扩大投资规模可带来高效的投资效率,此外,优化投资结构也能带来高效的投资效率。近年来,内蒙古为降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对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将投资重点转移到电力、煤炭、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冶金以及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青海省也对投资重点进行了转移,转移到交通运输、电网建设、水利项目和地质找矿等领域,并且利用扶持西北部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商进行投资(戴鹏,2011)。
劳动力要素的系数>1的有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说明这些省市的劳动力要素每提高1%,该省市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1%,即扩大劳动力规模可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张泽厚、黄朗辉,1995)。近几年来,这四个省市的劳动力要素增速较快导致这些省市每年都需要大批劳动力。另外,很多地区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系数之和>1,说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大。
入境旅游消费的系数>1的省市很多,说明入境旅游消费可以促进大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旅游规划合理,发展模式正确,入境旅游增加,促进地区消费进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王晓瑜,2007)。
此外,天津、上海、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市该指标的估计系数却是负数,说明入境旅游消费阻碍了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针对由省域间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不同和省域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此类情况多加重视。
国外游客旅游消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一)加大旅游发展投资并完善旅游发展制度
就总体而言,入境旅游消费对绝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是正向的。我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该在政府和企业的扶持下,对潜力大的旅游景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应该加大财政投资,为入境旅游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采用便利的交通渠道、优质的旅游服务、完善的旅游保障等措施完善的旅游环境必然会受到外来游客的喜爱,但同时也需要以旅游投资为基础。为减少旅游投资中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投资,应充分考虑旅游投资结构的影响再进行旅游投资。
此外,为吸引国外游客创造有利条件,需从国家层面规范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提高东道国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需制定合理化入境旅游政策加以实施,并针对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急方案。同时,为给旅客留下深刻印象、吸引旅客二次旅游,需要通过加强旅游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当地人民的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人民形象进而促进地区旅游活力。
(二)因地制宜实施旅游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各区域旅游业的基础和发展速度也相差甚远。由于地域不同,交通、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各不相同,入境旅游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也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溢出效应是双向的,不仅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为了有效发挥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关的扶持政策吸引入境旅游消费,还应学习、效仿国外旅游发展模式,重视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除此之外,为解决就业难、刺激消费,进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应该以长远经济发展为立足点,针对旅游产业链的关联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三)大力开发多元化市场
目前,我国入境旅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来自港澳台以及部分东南亚等临近地区的游客,相比较而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少。为使我国入境旅游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需要在为吸引美等发达国家的游客入境旅游创造便利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来自印度、非洲、拉美等远洋国家游客资源的开发。
(四)促进国内外旅游业的交流与协作
国内外旅游业的交流不仅能有助于国际旅游发展模式的学习,还能使入境旅游的溢出效应正向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并将我国旅游产业扩展到国际领域。但是,由于市场的竞争和利益的矛盾,国外媒体对我国的不实报道有损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为改善我国国际形象并促进旅游业发展,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的交流与协作,消除隔阂进而互利互信。
(五)加大旅游业海外营销力度
我国学者王纯阳和黄福才(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通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可有效促进入境旅游消费。为使我国旅游业走向国际,不仅需要通过海外旅游宣传扩大中国旅游产业知名度,还需要通过海外旅游宣传调动旅游需求者旅游热情。由此可见,加大旅游业海外营销力度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肖冬荣,江莹,赵靖.上海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8)
2.戴鹏.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探析―以青海“十二五”发展为例[J].青海金融,2011(5)
3.张泽厚,黄朗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比较及开发策略研究[J].统计研究,1995(4)
篇8
【关键词】经济增长 消费增加率 投资增长率 可变参数模型
一、引言
GDP按支出法核算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其中,消费和投资是我国GDP的核心部分,投资是总需求中最为动荡不定的领域,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为直接的作用因素(多恩布什,2000)。在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外学者做了较多的工作,已经发现美国等国的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同人均GDP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物质资本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目前处于制度转型且高速增长的阶段,合理控制消费和投资比率是目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消费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二者之间的平衡成为经济增长能否取得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是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能较好的刻画消费与投资的增长趋势,消费(投资)增长率是消费(投资)增长额与前期消费(投资)总额的比率。
二、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动态关联
下面我们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我国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以1979-2007年我国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得到下面回归方程:
δGDP=3.97+0.38δC+0.23δI(1)
(4.88)(4.28)(6.48)
其中δGDP代表实际GDP增长率,δC代表实际消费增长率,δI代表实际投资增长率。方程R2=0.77,模型拟合效果较好,D.W.值为1.51。从方程中,可以得出消费增长率提高1%,可使GDP增长率提高0.38%,投资增长率提高1%,可使GDP增长率提高0.23%。显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提高消费增长率会比提高投资增长率更有利于GDP的增长,也就是说,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对GDP增长都有很明显的拉动能力,但是相比较而言,消费增长率对GDP增长的拉动能力更大。对经济增长而言,提高消费增长率会比提高投资增长率有更好的效果。上面采用的是OLS固定参数的方法来估计参数,这时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得到的是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平均影响关系。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改革、各种各样的外界冲击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用常规的固定参数方法往往不能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可变参数模型(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来研究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在不同时点上对GDP增长率的动态影响。在模型估计中,本文以中国1978-2007年的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将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消费增长率(或投资增长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的增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将这种变化称为消费增长率(或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茁Ct(或?茁It),或者叫做拉动潜力。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同消费率,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同投资率,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同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比较并画出相应曲线图。
结合图1、图2、图3分析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的变化。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我国消费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则有着下降的趋势;二是无论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还是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消费率和投资率几乎呈同步反向变化。进一步分阶段讨论,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当时消费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仍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这一阶段我国消费增长率的拉动能力处于上升的阶段,同时几乎与消费率呈同步反向变化。投资率在这一段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伴随有先降后升的趋势,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则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有先升后降的趋势。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曲线在1993、1994年附近达到局部的最高点,消费增长率拉动能力最大,同时消费率也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最低点。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也在同期处于20世纪90年代最低点,而投资率也显然处于这一阶段的最高点。1998年以后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曲线渐渐平稳,基本维持在0.5水平附近,处于稳中略升状态,而消费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在此期间,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曲线同投资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一阶段投资效率相对较高。这一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和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相对稳定,我国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仍大于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
三、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1、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短期消费函数看,在既定GDP条件下,可支配收入高低取决于收入分配系数的大小。收入分配系数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要理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关系;在财政和税收政策方面,要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税收调节,促进收入相对公平分配。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完善的保障制度能够使人们对未来形成良好的预期,从而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消费。要重点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农村社保体系,妥善解决进城农民工社保问题。要把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和供给政策落到实处;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社保制度的资金支持力度。
3、消费信贷和消费结构升级。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引导企业调整投向,增加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商品供给体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环境。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严惩各种商业欺诈及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降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支持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强薄弱环节的行业投资与建设,积极推进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文教卫生、服务业等薄弱环节的引导力度,从而达到控制投资增长、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贺铿:中国投资、消费比例与经济发展政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2] 刘金全、于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
篇9
[关键词] 小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防范 投资风险 财务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小企业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因而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 。
一、财务管理现状及风险
目前,我国小企业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
2.财务管理地位不高。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业主以外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
3.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像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
4. 财务管理薄弱,资产管理不严。目前为数不少的小规模私营企业经营者简单地认为财务就是记账或算账,许多原始资料不提供给财务,把会计只当作纳税申报的工具,没有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作用。
5.未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大部分小企业未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财务人员当作“记账”员。由于取得的资料不完整,往往造成存货、资金、往来、费用等不真实,账务处理简单化。
6.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小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着种种风险,这些风险可以归纳为七种风险:开业后头3年可能出现的开业风险和现金风险,如经营者对市场上冒出的暂时需求匆忙做出反应,或者看到别人赚了大钱,也盲目跟着上;开业后第3―7年可能出现授权风险和领导风险,主要表现在缺乏组织上的准备,对下级缺乏信任感,其后果是企业工作受损,由兴旺转为衰落。有些经营者不能敏锐察觉这种变化,同时又不愿放弃老习惯。其结果是使工作受损,管理失控,甚至经营亏损;开业后第7―10年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和兴旺风险;开业10年后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接班风险,主要表现在:经营者久病不愈、意外死亡或失去工作能力,在风险降临时没有准备好由谁来接替管理责任,二把手在企业里没有占有必要的股权,没有授权,缺少规划。
二、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对小企业来说,其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我国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应市场,优化价值链和供应链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投资初期,应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选择你最熟悉(经验、教育、市场联系、专门知识等)的行业办企业,比如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
(2)在预测资金流动时,对收入要谨慎一点,对支出要留有余地;一般要留出所需资金的10%的准备金,以应付意外;没有足够资金不要勉强上项目,发现问题时要当机立断,坚决调整或下马。此外还应分散资金投向,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制定符合实际的而不是过分乐观的计划;反复审查项目建议,同时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另外,要注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2.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控制,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
(1)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企业经营者应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提倡管理创新,不凭老习惯、老经验管理企业。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刻苦学习,接受培训,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3)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防范现金风险。加强财产控制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4)保持财务资料完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3.优化财务结构,平衡高增长和稳健发展。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
(1)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
(2)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时应保持安全边际。
(3)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4)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
4.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完全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如其在执业过程中,发现小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应及时上报财政、税务等主管部门,对小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数量增长很快,但也同样存在出生率高、关闭率也高的现象。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克服盲目跟市场走、图虚名等老毛病,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办好企业。所以,借鉴国内外经验,探讨防范我国小企业风险的措施,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汤湘希: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研究. 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2]罗 宏 陈 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2003,(12):109-111
篇10
工业化没有固定模式,我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还需要从国情省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推进现代化。
调整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以提高集约化水平为目标,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保持工业增长过程中推动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工业快速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制造业在工业中比重,提高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工业经济中比重,增加就业岗位。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依托优势资源,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实现其技术升级。充分发挥好能源、矿产组合优势,在继续做大做强做优能源、优势原材料工业的同时,努力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促进原材料工业向资源型加工制造业转变。瞄准当今世界科技前沿,以民技术为核心,特别是要在信息、装备制造业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逐步形成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名品名牌,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和支持名牌产品加大投入,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巩固提升茅台酒、黄果树烟、老干妈辣椒、赤牌尿素、同济堂中成药等传统和现有名牌,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提高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和品牌知名度,进而做大做强:用现代技术和理念,大力发掘、扶持民族民间原有的都匀毛尖茶、大方漆器等老字号名品名牌的振兴、发展;在我省特色优势产业中再打造、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品牌和一批新的名品名牌。
坚持抓大与扶小、放小结合,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整合重组、内聚外扩,加快大中骨干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推进省内企业与东西部及境内外企业的大跨度联合、重组、改制,组建和培育一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带动效应和产业聚集能力的龙头企业,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坚持放小与扶小结合,充分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就业型、科技型、出口创汇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产品加工型及社会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的出口,逐步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企业。
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所有制结构。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在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发展前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组建企业集团。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和出口导向型非公有制企业。推进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和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探索各种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优化工业区域布局,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贵阳市为龙头,中心城市为重点,经济建设强县为支撑,调整生产力布局,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城镇功能区为载体,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及城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引导和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推进跨区域的联合与合作,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努力形成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企业集群化、产业规模化、区域特色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为加快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贵州工业要实现新跨越,就要切实推进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寻求、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促进产业创新。通过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技术创新和扩大招商引资,寻求新的产业生长点。推进产业创新。通过产业招商或通过政府引导,引进国内外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引入和培育新的产业和行业。鼓励现有企业向现有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延伸产品链和培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通过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及城镇工业功能区的建设,促进产业的空间集聚并在空间集聚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产业。鼓励企业通过培养提升核心能力,在培育拓展新的消费群和消费习惯、开辟新的要素资源、开发新产品和新领域、创建名品名牌等方面,实现产业拓展或产业转型。
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技术创新。以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提高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围绕我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启动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善效益、防治污染和扩大出口,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交流,开展地区间、国际间的科技项目合作,推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合理流动的机制和制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继续引导和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促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推进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多样化。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工业企业面向市场、自主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按照新型工业化求要,围绕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资源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推进煤、磷、铝、电、建材等产业的循环组合,规划建设
一批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煤电铝一体化等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突出节能减排和节水,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以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为重点,大力实施“521”节能降耗工程,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源利用监测管理。
大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鼓励和促进企业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采购和营销管理等各项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咬定目标大力发展贵州特色产业
- 上一篇:供应商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 下一篇: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