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

时间:2023-07-09 09:1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知与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知与行

篇1

关键词:发动机悬置系统;能量解耦;Pareto遗传算法;稳健优化设计;Monte Carlo法

中图分类号:U46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2)04-0016-04

Robust Optimal Design of Engine Mounting System Based on Tolerance Model

WANG Xin-kan1,2

(1.Institute of Noise and Vibration Research,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bile NVH and Reliabilit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uncertainty of design variable on the results,the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theory is used to build robust model. Pareto Genetic Algorithms is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stiffness of mounting of engineer mounting system which takes the decoupling of energy distribution as a target,and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optimiz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mounting system.

Key words:engine mounting system;energy decoupling;Pareto genetic algorithms;robust optimal design;Monte Carlo method

人们对汽车乘坐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是汽车主要的振源,其振动经悬置系统传递给车架或车身,因而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参数设计对汽车整车减振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常见的目标函数主要有:发动机悬置系统六自由度完全解耦或是部分解耦,移频使系统固有频率处在合理的区间,系统的支反力(矩)最小或是传递率最小。考虑到研究的车型上的悬置位置和安装角度已经确定,因而以悬置的刚度为设计变量,主要从移频且使悬置系统部分解耦来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设计。悬置厂商提供的悬置垫,悬置刚度参数一般都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来源于悬置材料的变化和悬置几何形状的变化。另外在悬置与支架等的装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预应力以及悬置形状的扭曲,也将造成悬置刚度值的变化[1]。传统的确定性解耦优化方法往往忽略了悬置刚度值的可变性,忽略了刚度偏差对悬置系统解耦的影响,使实际的工况下解耦效果很不理想。基于对悬置参数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考虑,应该选择一种方法一方面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另一方面应该考虑设计变量的误差等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优化设计中结合稳健设计的思想,即稳健优化设计。本文将稳健优化设计应用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解耦优化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干扰和设计变量的变差情况,不仅保证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保证设计结果对悬置参数的不敏感性。同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对悬置刚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

1 稳健优化设计模型

传统确定性优化模型为:

min f(x)s.t. gi(x)≤0 i=1,2,L,m xL≤x≤xu(1)

式中:x,xL,xu分别为设计变量及其上下界; f(x)为目标函数;gi(x)(j=1,2,L,m)为m个约束函数。

稳健优化设计中,不仅考虑目标函数均值?滋f变化,而且要考虑目标函数的标准差?滓f的变化。均值?滋f和标准差?滓f的计算,可以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来近似。考虑变量相互独立,则目标函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滋f =f(?滋x)+■■■?滋xi?滓2xi?滓f =■ (2)

对于约束函数,由于变量变化因而引起约束的变化,于是原问题的约束变为:

?滋g i(x)+n?滓g i(x)≤0 (3)

同时为了表示设计变量偏离的可行性,相应的设计变量的边界变为:

xL-n?滓x≤x≤xu+n?滓x (4)

(2)、(3)式中n为任意常数,当n=3,x随机变差时,其设计的可行率可达到,能满足实际要求。

综上,稳健优化模型为[3]:

min ?滋f ?滓ff(x)s.t. ?滋g i(x)+n?滓g i(x)≤0 i=1,2,L,m xL-n?滓x≤x≤xu+n?滓x(5)

2 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模型

篇2

关键词:银行简介;语类分析;价值观

企业简介作为介绍公司产品与服务信息的推销文体,在对外宣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的不少学者都从翻译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英文简介大多是对中文简介的照搬直译,忽略了两种语言间的语篇结构与文化的不同。语类分析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庞继贤、秦秀白等引入国内后,已被许多学者用来研究学术论文、商务信函等,对银行简介的对比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以语类分析为工具,对中美银行的英文简介进行语类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两者在语步结构上的差异,同时结合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一、语类分析概述

语类的概念源于法语genre一词,意指类型和种类,该术语最早被用于文学和修辞学研究领域。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将他的《诗学》(Poetics)分为史诗、戏剧和抒情诗三种语篇语类。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将该词扩展到了非文学领域,用来指广告、科研论文等各种语篇。近年来,许多语言学学者对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国外最具代表的人物是澳大利亚学派(Australian School)的J.R.Martin,专门用途英语(ESP School)的Jhon Swales 和 V.k.Bhatia。Martin把语类定义为:一个通过语域来实现的有步骤的、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Bhatia对其做了进一步概括,提出语类是一种可辨认的,内部结构特征鲜明,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由定义可知,交际目的是语类的核心,影响着语篇的风格和内容。

语类分析是在语类概念的基础上对语篇进行分析,是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产物,重在探讨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交际目的。目前,语类分析可分为三个主要学派:新修辞学派(the New Rhetoric School )、澳大利亚学派(the Australian School)和专门用途英语学派(the ESP School)。新修辞学派重视语篇的社会文化语境,重点分析语类所体现的社会行为和目的。而澳大利亚学派主张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专门用途英语学派(ESP School)的Swales 和Bhatia常以语步(move)和步骤(step)为出发点,对语篇进行语类结构分析Swales 通过对科学论文导论的分析,得出了包含三个语步的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语篇模式:(1)确立研究范围;(2)指出研究领域的空白;(3)填补研究领域的空白。根据Swales的研究,Bhatia提出在分析语篇时,应从七个方面着手:(1)确认某一情景语境定的体裁文本;(2)查阅已有的文献;(3)推敲文本产生的情景语;(4)选择所要分析的语料;(5)研究规约语境;(6)进行语言层面的分析;(7)征询专家的意见。由以上可知,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则更侧重于分析职业和学术语篇。该文所研究的是推销语篇,目的是发现语类结构的特征,因此将采用Swales 和Bhatia的语类分析法,对中美银行的英文简介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美银行简介的体裁分析

银行简介作为一种推销文体,不仅要求内容简明扼要,还需意思清晰明了,具有鲜明的语篇特征,因此颇具有研究的实用性。本文将对中美银行各10篇英文简介进行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它们的语类结构特征,探讨产生差异的文化原因。

(一)语料选取

国内的10家银行选自标准普尔公布的2014年《中国五十大银行》 中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美国的10家银行选自福布斯公布的2014年《美国银行100强》,分别是:Signature银行、夏威夷银行、BankUnited银行、SVB金融集团、第一共和银行、普斯派瑞蒂银行、商业银行、联合社区银行、城市国民银行和北方信托银行。所有英文简介均来自银行的官方网站。

(二)研究结果

根据Swales和Bhatia的语类分析模式,笔者对中美银行的英文简介进行了语步分析,其结构与分布频率如下:

表1 中美银行英文简介中的语步与步骤分布

研究发现在中国银行的简介中:语步一为读者提供银行的整体印象;语步二告知了读者该行的产品和服务类型;语步三描述了银行的资产总额及营业区域,展示了银行所获成就,目的是证明银行的实力、建立银行正面积极的形象,以吸引更多客户与合作者。语步四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最后一个语步是为有意合作者提供信息。美国银行的简介除第四个语步外,其他语步与中国银行大致相同。原因在于中美银行简介有相同的交际目的。但两者的一些语步或步骤的出现频率存在差异,并且美国银行简介中,一些信息会被设成链接或视频等,以供读者有选择的点击查看。这部分差异可以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来解释。

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维度

在“银行概况”这一语步中,中美银行简介都介绍了银行的总体概况,如创立时间、银行性质和发展历史等。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简介中几乎都提到了银行所属类型,如“国有银行”或“股份商业银行”,而美国的银行简介中却少有涉及。美国银行简介提到了第四个步骤,即创始人,但中国银行的简介中无一提及。

这一差异除了与两国的经济体制有关,还可以用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中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来解释。根据霍夫斯泰德1980年的调查,中国倾向于集体主义文化,而美国更崇尚个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社会提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们强调集体目标,并期望他们的内群体来照顾他们,作为交换条件,他们对集体拥有绝对的忠诚。在这种环境下某一银行如有国家或团体的支持,则说明该企业在各方面都具有强劲的实力。国内的银行,虽不都属于国有企业,但都是由国家扶持的或上市公司。因此,在简介的开头说明银行的性质是为了让读者对其产生信赖感。个人主义文化中,没有圈内圈外的区别,更注重个体的目标以及对企业做出的贡献,鼓励追求个人的权利和成就。因此,美国文化认为,企业的成功与所属组织无关,而是来自于个人的努力。所以美国银行的简介很少说明企业的性质,反而有时会提及该行的创始人。

2. 权力距离维度

在“银行实力”的语步中,有“实力描述”和“实力展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中,中美银行都用了具体的数据描述了银行的资产、盈利与分支机构的情况,让读者直观认识到了银行的发展状况。第二个步骤中,中美银行通过展示媒体、组织授予的荣誉或排名来证明企业的实力。但与国内银行相比,美国银行简介中,这一步骤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十篇语料中仅有三篇简介展示了银行所获得的奖项。此外,中美银行简介中荣誉授予者的分布也不尽相同。

表2 中美银行简介中荣誉授予者的分布情况

中国出现频率美国出现频率

机构组织685%133%

媒体457%266%

排名571%133%

由表2可知,中国银行简介偏爱向读者展示机构组织授予的荣誉或排名,而美国银行简介则更注重媒体的评价。这一差异与文化维度中的权力距离有关。权力距离指人们对组织或机构内权力较少的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中国的权利距离指数排名为12-14,属于权力距离较高的文化。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较强,权利小的群体更强调服从和尊重权利大的群体。因此,当该银行得到国家机构组织的认可并授予奖项或给予排名,不仅银行员工会感到骄傲,连读者也会对其更加信服。与中国不同,美国属于低权力距离国家,人们没有等级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所以美国银行简介更倾向于展示媒体给予的评价来吸引顾客和投资方,而不是国家机构授予的奖项。

3. 不确定性规避维度

为了突出银行的优势,中国银行简介在第四个语步中交代了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等;美国简介则展示了银行为确保客户、股东或员工的利益所做的努力。此外,通过分析语料可知,中国银行的英文简介都是由段落组成的文本形式,语步结构也较为固定,大部分都是先介绍银行概况,其次是产品或服务介绍,接着介绍银行实力、企业文化,最后少数银行会显示联系信息。美国银行的简介则形式多样、语步灵活,有时会设置信息链接、视频等,没有固定的模板。这些差异可以用文化维度中的不确定性规避来解释。不确定性规避指人们对于不确定、模糊的因素所感到的威胁并回避的程度。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制定各种规则或制度来减少不确定的因素。相反,在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低的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变化和新事物的出现,愿意面对风险和挑战。根据霍夫斯泰德的调查,中国不确定性规避较高,而美国是不确定性较低的国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银行通常会制定指导思想或目标,并在撰写银行简介时遵循以往的写作模式,以此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美国企业追求个性化,所以在撰写银行简介时就体现出了多样性。

三、结语

通过对10篇中美银行英文简介的语类对比分析,发现了两者在语步结构上的异同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文简介是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撰写国内银行简介时,避免照搬直译中文简介,提倡把文化背景考虑在内,这样写出的银行简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客户,达到宣传效果。(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Longman, 1993.

[2] Bruce, I. Results sections in sociology and organic chemistry articles:A genre analysi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 (2):105C124.

[3] 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 [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1980.

[4] Holmes R.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1997, 16(4):321-337.

[5] Martin, J. R. 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 [M]. Amsterdam:JohnBejamins, 1992.

篇3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文联、市文化局拟订的《关于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差旅费开支和生活补助的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差旅费开支和生活补助的暂行办法

关于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的差旅费开支和生活补助问题,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单位掌握标准不一致,给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带来一些困难。为了进一步推动从事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与新的时代的群众相结合,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艺队伍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对文艺创作人员深入生活的差旅费开支和生活补助,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1.在本市(包括塘沽、汉沽、大港、郊区、县)深入生活,伙食补助分别按下列标准执行:凡去市区、郊区深入生活,不能在单位食堂和回家就餐者,每餐可发给误餐费三角五分(早餐不补助);去市属各县者,每人每天补助七角,往返时间不足六小时者减半发给,不足四小时者不发。

2.去外省、市、自治区工厂、农村及其它单位深入生活,从离津之日起至回津之日止,每人每天一律补助七角,不发途中伙食补助费,往返车费和住宿费,均按现行差旅费开支的规定执行。

3.去本市或外省、市、自治区工厂、矿山深入生活,凡参加高温、高空和有毒作业、野外作业者,可取得深入生活单位同工种工人的补贴证明,经派出单位领导批准,按国家劳动保护规定,发给与同工种工人同等的补助。

篇4

1.1生态有机观光茶园建设

苗王城现有生态有机观光茶园面积达一万余亩,是贵州省重点高效原生态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及保护基地,茶区内已建成茶海观景楼、茶馆茶楼、茶文化长廊等旅游功能性主体设施和水、电、路、通讯、餐饮、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

1.2茶叶品牌建设

目前,已建成的当地茶叶品牌有:“苗王城牌”苗王顶芽、苗王神茶、苗王雪茶、苗王油茶;“苗茶”系列苗王剑、苗乡春;“玉瀑牌”松桃翠芽、梵净山银针、梵净山碧螺春;“净山牌”净山翠芽、净山翠叶;“梵羽牌”梵净翠芽、梵净云雾等。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中茶杯”一等奖3个,“国饮杯”一等奖3个,“恒天杯”金、银奖各一个。

1.3茶文化的挖掘

在茶文化内涵建设上着重挖掘苗家茶道,成立了苗乡春苗家茶艺表演队、盛世茶艺表演队、梵净山茶艺表演队等,松桃苗茶文化的挖掘尚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

2.苗王城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茶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晚

相对全国而言,苗王城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虽有一定成效,但建设期尚短,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弱,缺乏特色旅游路线,本土名牌茶叶产品较少,与市场需求脱节。

2.2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茶区只建成茶叶初制加工厂,只能进行茶叶初加工,无法进行茶叶精深加工,茶叶附加值较低,精制茶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较少,茶叶生产科技含量总体不高。茶区缺少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产品销路少,旅游消费带动力较低。

2.3品牌推介意识薄弱

苗王茶叶缺乏大市场、大品牌意识,缺少名牌产品,难以形成集团品牌效应,市场管理混乱,产品定价不一,茶叶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茶文化旅游缺乏宣传、营销,旅游景点鲜为人知。

2.4景区交通发展滞后

苗王城距铜仁机场10公里,距铜仁火车站25公里,距凤凰古城39公里,距梵净山110公里,目前尚未开通高速,根本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城区经济较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极大限度地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对策和建议

3.1加强苗王茶品牌塑造及宣传力度,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苗王城是中国西部苗王城影视拍摄基地,可通过拍摄影视广告、大型影视剧,利用媒体公共资源开展电视传媒宣传;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建立苗王城茶文化旅游门户网站;在景区、市区长期开展“一周一评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发动全民饮茶,宣传茶叶知识,展现苗王茶的独特品质及文化魅力,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开展茶乡生态产品及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投资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茶馆及茶道养生体验中心,研发当地的茶乡生态产品、茶叶土特产品、茶具和文化纪念品等,建立苗茶文化博物馆,集茶史、茶俗、茶事、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突出苗茶民俗茶礼文化与苗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

3.3不断挖掘苗茶文化内涵,深入探析苗茶文化精髓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神秘,不断挖掘苗茶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技艺、茶道和茶具等,深入探析苗族传统的茶礼、茶歌、茶舞、茶情、茶俗、茶事等文化精髓,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人才,把苗茶文化和苗族民俗融入茶艺表演中,让游客更多地了解苗王茶叶。

3.4实行规模化管理,提高茶叶的产出率及科技含量

篇5

关键词:茶文化;全域旅游;融合;茶文化元素

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中国茶产业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活跃的茶文化活动,茶馆等茶休闲行业欣欣向荣,茶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风靡云蒸,茶叶相关领域的科技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我国民众开始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追求文化和休闲的精神消费,充分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美好。当前,人们通过对茶的鉴赏、体味等方式,走进茶种植园,观看茶农种植、采摘茶叶的过程,欣赏茶叶的制作过程,并且在采茶地品尝新鲜而醇香的茶叶,去体验茶文化所蕴涵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了旅游行业色旅游。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的重视。将茶文化元素与全域旅游发展更好地融合发展,不仅使茶文化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的得以传承,也使全域旅游得以丰富,得到良好的发展。

1我国茶文化旅游概述

我国祖先以种植茶叶为生,并积极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茶文化、茶叶种植技术等。古语道:“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在古代,茶文化是上层文化,但在当代中国,茶文化是大众文化[1]。茶文化是在与茶有关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学、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我国人民自古至今都有以茶代礼的朴实风俗。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蕴含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教育、文学、艺术、保健、历史、经济旅游等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参观茶叶制作全过程中,能够体会茶的文化性所带来的独特情境,茶的鉴赏既是品茶也是赏茶,是二者的结合。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来实现,整个品茶过程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茶文化便是在品茶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2]。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经过历史的历练,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

1.1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缘

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茶文化蕴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是开发重点。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能够声名鹊起并流传至今,主要原因在于茶本身的品质好。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地形地貌多样性,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繁多,不同产区的茶叶具有不同功效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独特性,产自我国江苏太湖的碧螺春、产自我国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毛尖等等,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仅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域文化,茶叶的种植历史,还有茶叶独有的地理地貌。还在于茶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比如杭州的龙井茶和福建的武夷岩茶。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首先是茶产地的名胜古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区的美好风光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其次,有些茶叶的制作过程具有观赏价值,其茶采制技巧可以当作茶艺表演。比如: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3]。再次是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比较出名的有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我国旅游业应更新观念,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即旅游者参加以茶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是和茶文化元素的有关的所有活动。旅游者能够观看茶叶的种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鉴赏,并且可以亲身体验,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全程参与,这样的旅游形式能够陶冶旅游者身心,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要旅游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是传统茶叶与旅游行业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式的旅游开发项目。茶元素旅游开发项目包含有对茶叶种植园的观赏、对茶采摘过程的参与、对茶制作过程的体验、对成品茶叶的品尝等等,形成从茶种植到茶成品,再到销售的旅游经济链。通过将茶文化元素与我国旅游业的完美融合,使我国传统茶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带动我国旅游业与以旅游业为生的周边产业成长。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全域性,还能够间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4]。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旅游成为了当下我国民众首选的娱乐休闲方式。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新贵。茶文化最开始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茶文化全域旅游经济,茶文化对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2.1我国茶文化元素

在旅游行业中的现状众所周知,茶叶的发源地是中国,茶文化经过四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不断继承、创造,茶文化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形成了我国现如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茶艺、茶道、茶学等等,这些茶文化不仅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东南亚国家的茶文化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茶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茶文化的内涵,不仅仅包含茶这单一概念,还包括诗词、文学、戏曲等多方面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多彩[5]。我国古代文人关于茶和旅游的诗词屡见不鲜,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积淀为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珍贵参考。

2.2我国茶文化旅游特点

1)大众化:当前,茶已经被世界范围内所认同,我国茶文化已经享誉全球,茶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文化旅游这种新型旅游形式,也被大众广泛接受。

2)全域性:茶文化是区域经济的产物,但茶文化来自于区域经济,但却超越区域经济,走向全域旅游。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的全局性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多样化:茶文化包含内容丰富,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茶文化资源的多样组合也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形式。

4)传承发展性:茶文化的延续,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究其根本是从茶中体悟出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理念相融合,不断传承、发展茶文化旅游。

5)体验性:茶文化重在体验[6]。茶文化旅游是体验式旅游,而非购物型旅游,茶文化旅游重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身心放松,游客通过对茶艺、茶道、茶的制作过程等等茶文化的一切环节,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精神愉悦的美好享受。

3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

3.1突出茶文化旅游的茶文化元素

不断从广度和深度挖掘茶文化,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提高茶文化价值,突出茶文化的旅游属性和价值,将茶元素作为茶文化旅游的重点内容,突出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茶文化旅游中,注重突出茶文化元素的内涵。深入挖掘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增加茶文化元素的文化性和人文性,增加游客的精神愉悦,增加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元素的吸引力。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茶文化元素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融合。

3.2开发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

国人旅游基本走不出三件事:吃、喝、购物,这三件事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当今旅游行业中,不仅茶宴在游客中备受欢迎,以茶作为原材料的食物和饮品也日益受到追捧,就连茶具、茶叶等都是人们在旅游中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开发者,应该满足这种购物需求,开发更多以茶作为原材料的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设计精美的包装、质量上乘的茶文化产品,将茶文化元素融合与旅游产品中,扩大茶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增加更多收入,助推旅游全域性发展。

3.3以茶叶博览会等节庆为载体,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

茶叶博览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宣传茶文化的良好契机,对于推动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关于茶文化的大型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旅游,推进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还可以提高旅游知名度[7]。我国茶博览会的成功举行,将我国茶叶及周边产品远销海内外,不仅扩大了茶叶产品的销路,还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力,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区域旅游发展成为全域旅游。在博览会期间,参展和观展人数过百万人次,实现盈利十余亿,推动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元素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是茶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是茶文化旅游进行广度开发和深度开发的新形式,是以茶文化身心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经济。我国民众讲究养生保健,追求返璞归真。

茶文化旅游因为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满足了当今民众的迫切需求。茶文化旅游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让茶叶行业不仅仅具有效益,还具有文化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文化作为区域现象,它的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大力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鸿霞.加强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城口全域旅游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21-22.

[2]杨甜,胡永红.全域旅游导向下许昌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8):109-113.

[3]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4):123-127.

[4]窦梓雯.客栈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融合的路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51-152.

[5]马勇,刘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151-158.

[6]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篇6

1. 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为载体,以学习茶知识为主体,以有奖竞猜的形式,向广大的同学们传播茶文化知识,让同学们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能更深刻的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激发起广大同学对茶文化的学习热情,为中国茶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2. 喝茶可以减肥、喝茶可预防蛀牙、茶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喝茶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茶叶是肠道疾病的良药。喝茶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茶,了解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茶和茶艺术方面的知识。

3. 在活动中检验协会工作的成效。也作为协会对本届助理能力考核的一项活动之一,为协会理事层提供锻炼自己的平台,提高协会理事层成员的工作能力,为日后更好的为广大同学服务。

4.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能够为协会的理事层及会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二、 活动预期效果

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茶文化协会,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茶文化、对茶文化协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宣传。让饮茶成为更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希望茶让大家更健康,同时也是茶文化知识的一种传承。

三、 活动内容简介

活动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茶文化协会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尧山校区食堂中央及东区东园餐厅

活动对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同学

活动策划小组:茶文化协会全体理事层人员

尧山负责人:梁欢欢

东区负责人:蒙湘

注:尧山的在食堂拉线或用展板,东区的使用展板。

四、 活动各项工作安排及主要流程

1. 前期工作安排

主席团:

1) 监督,指导和协助各部门的工作;

2) 把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明确的安排到各部门部长处,再由各部长做具体安排。

宣传部:

3) 设计和制作2款圣诞卡片和4款书签样式(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打上赞助商的信息,要以外联的情况而定)

外联部:

1) 为活动拉奖品和宣传单的打印的费用,奖品可以是:茶叶,笔,糖果哦,圣诞卡片和书签(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打上赞助商的信息)等。外联要在20日晚确定下来。

2) 申请活动所需的桌子,用于兑奖。如果用到展板,还要负责借展板。23日前确定。

3) 负责与赞助商的接洽。

财务部:

1) 准备小礼品,看外联的前况而定,具体在另行通知,23日之前确定好。

2) 负责打印东区的“茶文化知识小百科”传单100份和100题竞猜题和答案集,由秘书处和宣传部提供。

秘书处:

2) 打印“茶文化知识小百科“传单100份。

新闻部:

1) 负责拍照,记录本次活动。

茶艺表演队和网络技术部:

配合各部门工作,活动当天负责发传单,引导同学们来参加活动。

篇7

1.从分布地区来看,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茶影视的发展很不同步。茶影视主要集中在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代表性的茶影视作品主要有:1932年美国影片“TheBitterTeaofGeneralYen”(延将军的苦茶)、1956年的“TheTeahouseoftheAugustMoon”(小茶馆)、1985年的法国影片“Letheauharemd''''Archimede”(献给阿基米德妻妾的茶)、1990年的意大利影片“TheShelteringSky”(撒哈拉茶)和1999年的伊朗影片“Leventnousemportera”(风将我们卷走)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品较少。中国较早的关于茶的影视作品主要有:1924年的“采茶女”、1960年的“刘三姐”、1982年的“茶馆”。

2.从内容来看,茶影视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元素范围较广,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历史、茶道大师、还有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例如移民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问题,更有的茶影视作品牵涉到了政治问题。如英国影片“Eastiseast”(鱼与船,1999),讲述的是英国西北部一座工业城市里的茶叶与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意大利———英国影片“TeawithMussolini”(茶与墨索里尼,1999),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有关茶的故事。中国1982年拍摄的“茶馆”就是通过对茶馆常客善恶美丑众生相的刻画,讲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也通过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3.从体现方式来看,茶影视中茶一般不是作为主题出现的,而是作为某种依托工具,借此来展开剧情,即茶影视中关于茶的介绍一般不是专业性、全面的讲解,而只是作为影视中的某一线索或元素。例如,法国影片“Lethealamenthe”(薄荷茶,1984),茶叶是作为移民与警察之间的一种联系纽带而出现的;在英国影片“TheLadyVanishes”(失踪的女性)中,一袋非常特殊的茶是该部电影的线索,继而成为证据,引导影片剧情发展。中国影片“绿茶”中,绿茶是作为一种算命工具出现的。

4.茶影视中以茶为主题的电影数量少,大多集中于一些茶文化丰富且发达的国家,如日本,英国。中国虽有着悠远的茶文化历史,古代每年各地都会向朝廷贡茶,现代有很多的茶叶大师,但因仍处于发展中国国家,茶文化产业不甚发达,茶影视依然较少。“Ugetsumonogatari”(雨后的朦胧月光)是日本影片,讲的就是古代日本的茶叶。“Tokyomonogatari”(东京物语),讲的是当代日本茶。1981年的英国影片“HowardsEnd”(重返霍华德斯区),讲述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关茶叶的故事。“SammyandRosieGetLaid”(萨米和罗西空中飞行),讲述的是英国的印度移民区里有关茶的故事。

5.茶影视中的故事有些是根据茶文化小说改编而来。茶影视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影片“SenNoRikyu”(一位茶师之死),讲述的是在1618年,两名男子试图弄明白为什么茶叶大师千利休会在17年前剖腹自杀的故事。该片是根据井上安司的小说改编的。

篇8

台湾佛光山高僧星云大师在与香港传媒大亨刘长乐对话中谈到:“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但禅并非佛教的专利品,可以说人间到处充满了禅机。”又说:“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的确,禅在今天,已经变成一种脱胎于佛禅的生活智慧、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

中国文人,自中唐以来就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习禅悟禅。如儒家以吟诗读诗来习禅,所谓诗为儒家禅。画家以画达禅,在作画读画中悟禅,可谓“画禅”,或者说“画里禅”。书法家以禅喻书,把佛禅中得到的感悟转化到书法中。造园家把禅悟之趣与园林之乐融化在一起,构筑起一方“人间闲地”,创造出可供精神悠游、心灵恬和的禅境。爱茶嗜茶的文人则好品茶说禅。唐宋以来,文人名士好与禅师一起品茗消闲,怡情安性。

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一种技艺,还是一种思想精神和哲学理念的载体。作家那家伦在《饮茶三道》中说: “茶属诗,茶道归于哲学,归于禅。”说得言简意赅,深中肯綮。

中国历代爱茶喝茶人在长期品饮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茶文化,大体上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如茶、水、火、具,日常的饮茶等;二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层,如与风土人情、礼仪礼节、文学艺术融合的茶俗、茶礼、茶艺;三是精神文化层,即茶道、茶禅。“茶禅一味”应是茶和禅在哲学层面上的交会。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吟道:“此物清高世莫知,古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他们都是在喝茶的实践中体验悟禅,已经超越了“茶水”这物质层面,得到了茶在精神思想上的妙味。

还有刘禹锡的“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石人。”

余靖的“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茶。”

文徵明的“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蔡复一的“茶品在尘外,何须人出尘。茫茫尘眼醉,谁是啜茶人。”

今人作家何为说“每一个饮春茶的早晨仿佛是入禅的时刻。”

以上这些饮茶者的禅悦、禅悟,正好印证了赵朴老的一首诗: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篇9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制茶、饮茶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延伸到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茶文化方面的课程,主要是让大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我国茶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品茶中提高审美情趣;掌握以茶待客的方法和礼仪;提高对茶叶质量的鉴别鉴赏能力;通过喝茶进行保健养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对茶叶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在社交中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

二、沈阳师范大学茶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茶文化、茶艺课程已经开设,建设过程顺利

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茶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三个学期,每届学生人数为120人。我校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学校评为核心通识课程,开课以来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自2007年起增设茶艺知识技能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了“凤牌滇红杯”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初建

茶文化课程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简史、茶道宗师—陆羽、六大茶类及制作方法、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艺、茶具及茶礼、泡茶技艺、茶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茶道精神、茶与习俗、茶与艺术、茶与保健。该课程共15节30课时,茶艺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茶叶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艺术,根据不同茶类,进行茶具、调饮和茶食的搭配设计。

三、茶文化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环境优秀,实验设施设备有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在辽宁省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实验中心拥有良好的课程实验环境,100平方米的茶艺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各种茶类的茶叶茶具设备齐全,对建设茶文化课程起着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资源丰富,领导大力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东北地区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每年图书馆按教师要求购进茶文化课程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旅游管理学院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5万册,专业期刊201种,并有数万元的音像资料,其中茶文化课程图书音像资料丰富。此外,旅游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茶艺实验室,自制六大茶类茶叶上百个品种的茶样实验用品,还有计算机室、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课程辅助设备可共享使用。

(三)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行业参与度高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国家级评茶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与行业联系紧密。几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方面的实践实验教学工作,并多次深入茶产区考察、交流、座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授的大学茶文化、茶艺知识技能、茶文化与茶叶基础知识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在2010年起被辽宁省茶业协会聘任为辽宁省茶业协会茶艺培训教师,这些相关的软件条件也为该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学茶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一体两翼之茶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许嘉璐先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期间提出了“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观点。他指出:一体是指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四观”的内涵,“翼”是使“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现在中华无数文化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的当属这两项。———茶叶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虽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飞鸟身上的羽毛。茶与中医,堪称展翅大翼。许嘉璐先生还认为传统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说:未来青年人是主体,传播要靠青年人。许先生一体两翼的观点得到了茶业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同,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人的重任。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强,则中国恒强;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梦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梦想从未间断,面对中国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青年人应推动着中国的茶业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茶文化、茶艺精华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茶文化课程中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每学期上课初,茶文化课程授课教师会布置学生一些参与课程活动服务的环节,让选课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如:课代表两名,有单反器材的摄影爱好者1-2名,擅长泡茶的学生4组约12人左右,打水给同学泡茶用的学生,拿茶叶提供给课程品饮的学生,愿意为老师每次上课取拿茶具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知识上与茶有关的喜欢分享的学生数名等。在茶文化的课程中,任课教师针对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每节课程中都设置一些让部分学生操作的实践环节,改变了课堂中单一讲解授课的局面,通过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助课程建设

宣传课程的参与性,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赞助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在2013-2014第2学期的课程中,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课堂中来参与教学的公益讲座,且效果反馈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茶文化行业中的协会、学会、企业也从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角度对我校茶文化的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比如:赞助上课所用茶具、茶叶、教材等资料;组织授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去茶叶产区和企业深入调研等。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但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经费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茶文化热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以及大学校园中悄然出现,饮茶热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各类茶文化经济实体也在悄然兴起,如茶文化设计、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产业通过生产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正在逐渐做到以实为主,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事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茶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不但在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地域行业的素质要求。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茶文化;中英文化;语言差异;文学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体系,也是文化体系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际的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方式。在英汉语言中部份表面相似的理论概念,显示出不同的语言理论概念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各自独特的表达形式,表明不同的语言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在17世纪后才流进欧洲的市场体系。在对“茶”的消费中,欧洲的国家堪称比比皆是。英国作为其中的一员,因从多方面的用“茶”,茶的地位突显的也尤为重要。在国际上,只有英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茶文化。分析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异同,通过承载茶文化的英汉语言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有助于中英的文化交汇和交际信息的准确传递。

1茶文化

“文化”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被人们耳熟能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化应用主要代表是茶文化,为人们口口相传,侃侃道来。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文化内涵

文化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对文化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语言将民族文化表达的淋漓尽致,将民族色彩也突显的尤为光鲜靓丽。

1.2茶文化

茶文化影响范围广阔,中外对茶文化内涵和本质的理解方向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茶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茶叶等级的鉴赏、泡茶的技法、艺术品析等一系列操作手段。与此同时,茶叶的生长环境的也是文化内容之一。对于茶文化的体验过程是美好的,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和“茶”精神是相互统一。饮茶活动是茶文化的一个代表,也是一种民族的文化现象。茶文化除了自身的蕴意深厚以外,也涉及到宗教文化。全世界多数国家和民族的居民对饮茶都格外青睐,部分地区还把饮茶作为一种艺术生活来欣赏。以此同时,各国对茶文化的理解也各有千秋,中英作为茶文化的佼佼者,他们的代表性更具有说服力。

1.2.1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茶”在人们的生活中,首次使用是以草药的身份。在农耕文明发掘后,茶与文化俩者进行紧密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茶文化再次接受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道主义。20世纪80年代,真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才诞生。当今社会上,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总体方向和主要成就的表现。茶文化的具体内容包括茶文化总论、茶文化历史研究、茶艺和茶道研究、茶文化工具书的编篡等等。“茶文化”一词首次使用是在1984年,庄晚芳的《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这一论文中产生。目前,中国茶文化研究是世界各地的研究热门。而在茶文化的研究中,中国茶史研究起步是最早的。

1.2.2国外茶文化葡萄牙和荷兰是欧洲最先接触“茶”的国家,他们不但把茶带进了欧洲的世界,为此他们还带去了茶文化。即使英国的茶文化有四个世纪之久,但总体来说,茶文化在西方的发展和研究历史也是短暂的、有限的,关于茶文化的研究也有限的。英国茶叶文化的相关研究著作,堪称是难得一见。中国的“茶”字起源于人们自然的生存劳动活动中,英国的“茶”字“tea”,国际之间是茶叶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汉语词条。当“茶”这一品类在英国上市后,与之相匹配的茶类词语也相继出现。自此,茶文化已经融入了英国人的生活。

2语言与文化关系

文化是以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并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语言属于人的行为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与文化有相同的属性,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保存、传播和继承的方式。因此,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因素、各种文化都会在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中找到依据。

2.1语言上文化的起源

中国“茶”起源于《神农百草经》,并称茶为“荼”。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著作《凡将篇》中称:茶为“诧”。18世纪末,茶在英国传播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后,英国人才普遍的使用“Tea”一词,并一直沿用至今。

2.1.1中英“茶”的语义“茶”在中国的字典中有四种认知意义。第一,茶属于常绿灌木,其叶子呈长椭圆形,花白种壳,“茶”经过精加工后就是南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第二,“茶”被用作饮料。例如红茶、绿茶等。第三,“茶”被用作饮料的名称。例如奶茶、杏仁茶。第四,“茶”被喻为油茶树。“Tea”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认知意义也四种。One,(driedleavesofan)ever-greenshurbgrowninChainandIndia.Two,drinkmakebypouringboilingwaterontheseleaves.There,drinkmakebypouringwaterontheleavesofotherplants.Four,(lightmealservedatan)occasionwhenteaisdrunk,especiallyinthelateafternoon.“茶”在中国的词性是名词,而在英国就被引申为动词,喝茶。

2.1.2中英茶的词汇意义域中国文化里有很多关于种植茶和生产茶的语言,例如民间的俗语“清明发芽,谷雨采茶”。而英国文化里,这类语言几乎是不存在。与此同时,一系列的言语文化所表明“茶”生根于中国,发芽于华夏。并未扎根于英国。由此可见,英国“茶”是传播而已。与茶叶有关的词汇在中国“茶”登陆英国后才产生,一些茶文化的语言也相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英语里,“teatime”一词表示英国人饮茶时间的不同和饮茶习惯的规范。据了解,每一个英国人的一生,花费他们一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品茶上。因此,茶文化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体来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它的语言表现能够影射出文化内涵。由于文化的语言是形色各异、多种多样的,各种文化也是互不相同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语言的学习进一步的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3中英茶文化在文学语言上的对比

茶文化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各不相同,一种是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的茶文化用语,另一种是在文学语境中的茶文化用语,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在内容和特点上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一系列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的本质都是紧密的依赖和生存的。语言中的文学语言是极具魅力的一种语言形式,也是在语言历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文学语言既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生活,还增添了个人的情感,对文化的表达更为深切。茶文化与文学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中英两国的文学家将“茶”作为争相歌颂的对象,将“茶”视作文人们的创作伴侣。有关茶文化的文学作品中,诗歌、小说和戏剧都有相关的涉及。

3.1中国文学对茶的运用

“茶”既是中国的专利,又被华夏儿女誉为“国饮”。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茶的熟悉范围极深极广,每个人都以茶为好。茶文化的影响力从帝王将相、诸子百家,到市街商贩、平民百姓。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茶”的大雅风情和大俗人文都汇集在茶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放松和休闲的饮品,也是款待亲朋好友的待客之物。“茶”包含着群众百姓的家长里短、繁琐杂事,被誉为“开门七件事”,它已成为中国的民俗谚语。而与之相对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是文人雅仕,骚客迁人用来修养身性、陶冶情操之物。“茶”是高雅脱俗、文学底蕴深厚的,被誉为文人七件宝。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包含七首关于茶的作品,只是,当时“茶”是一种绿色植物。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是古代文人中最著名的爱茶人。白居易的文学一生与茶相伴,晚年时期对茶热爱更甚,嗜茶更深。白居易自嘲“竟日和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他关于茶的著作诗代表《琴茶》中:“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从这俩句诗的内容中可知白居易用“茶”之灵性来比喻自己“君子陶陶”的风范和“宁静傲洁”的品格。

3.2英国文学对茶的使用

英国人将饮茶,作为传统性、规律性、高质性生活的象征。在英国的文学界,大部分作家都臣服于红茶的魅力,视其为重要的精神调剂。1633年,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茶诗《论茶》由此诞生。它的作者是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论茶》这首诗创作的主要目是赞美“饮茶王后”凯瑟琳,并为她祝寿。这首茶诗不但在皇宫内引起广泛的影响,而且在民间也备受欢迎。“Themuse'sfriend,teadoesourfancuyaid.,repressthosevapourswhichtheheadinvade”是茶诗中的一句名言,它既道出茶的功效,也从侧面透露出皇后爱“茶”之源。在当时的英国社会,茶叶仅为贵族阶级所知所享,因此诗歌中运用“praise”、“best”等一系列词汇,抒发人们对茶叶的喜爱和对新式饮品的欣赏,同时还通过茶叶昂贵的价格显示了身份地位,而茶本身的圣洁与皇后非常匹配。由于宫廷上下都知道凯瑟琳最爱的就是茶,所以借茶来祝寿,恰到好处。诗歌语言精炼,艺术精粹充满抒情和象征其严谨的结构和整齐的形式,增加的是的韵律节奏之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英国和中国两个古老的国度,他们的本土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了中英俩国的茶文化差异。虽然中英两国茶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时代的推动下,双方也进行了交汇,文化内的部分内容也有一定的共同点。从古至今,中国的茶文化以注重实用性为主,注重精神领域的升华为辅。而在英国领域,他们的茶文化突显的更加简洁,以象征着贵族绅士优质好贵的品格和工业社会所追求的务实性。通过语言内涵的传承和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互融贯通,对外来文化实现共存,共建友好和谐的文化世界。

参考文献

[1]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从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D].湖北工业大学,2010.

[2]鄢家利.浅谈语言交际中中英文化差异[J].西南科技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94-9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