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7-07 17:3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环保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能环保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人工岛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应急措施

我国的石油资源1072.7亿吨,现已探明的储量205.65亿吨,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约12.09亿吨,天然气约0.359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石油总资源储量的1/4-1/3。冀东油田不断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工作力度,在南堡滩海地区已建成了5座人工岛,实现了原油生产的稳步增长。但人工岛面积狭小,生产设施布置紧凑、流程连接密不可分、油气生产任务繁重、交叉作业区频繁,“气举、海管运行、导管架、高压油气井、井控”都存在重大风险,为减少事故危害,必须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应急响应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要求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符合性、可读性、相互衔接。对重大危险及其后果分析决定了应急决策、指挥与协调等工作是否有效开展。本文以模拟某人工岛天然气外输管线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为例,运用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方法及相关软件对事故后果进行了预测,依据预测结果对已有的应急处置预案提出了完善措施。

一、重大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模型介绍

大多数事故始于密封器中溢出的有害物质。

1.液体泄漏

2.气体泄漏

二、应用计算

模拟该外输气管线泄露情况进行后果计算,泄露方式选取闸阀泄露,半径选取20%,环境压力101.235KP,风速取该海域平均风速4.1米/秒。

计算使用美国环保署(EPA)化学制品突发事件和预备办公室(CEPPO)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NOAA)响应和恢复办公室共同开发的应用程序——ALOHA软件。

1.泄漏量计算

1.1生产参数

1.2后果模拟

发生泄漏后,将启用紧急闸门进行关断,模拟泄漏持续时间10分钟。经计算天然气泄漏速度为2230Kg/min,总共泄漏质量为23200Kg。

三、结果分析

1.事故后果预测

模拟的外输天然气管线如果发生泄漏,扩散过程、扩散面积、爆炸冲击波范围主要受环境风速、泄漏持续时间影响,在风速4.1m/s、持续10分钟的情况下,泄漏气体将扩散至下风向127m处,此时发气体云团遇明火将发生爆炸,爆炸影响半径风向165米,但是爆炸强度不高,处在爆炸范围内的人员发生轻微挫伤。外输管线发生泄漏15分钟以后,遇到火源将不再发生爆炸。

2.完善应急处置程序

模拟外输天然气管线所在采油区整体应急预案(2011年版)第七章应急抢险处置预案第十三条集输站外输气管线穿孔应急预案程序,应增加现场环境监测以及泄漏气体扩散后果预测内容,并针对天然气泄漏后果制定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需要关停的设备、班组员工撤离范围及路线、应急抢险人员进入泄漏区域操作的时间及路径等。

四、结论

通过对泄漏后果的模拟计算,将大幅度提升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的针对性,南堡油田作业区应该加强对重大风险的安全评价,依据事故模拟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作业区应急能力,并继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参考文献

[1]吴宗之,高进东,魏利军,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篇2

福建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全文为巩固和提升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国务院《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xx〕37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巩固拓展生态优势,围绕确保体制改革有突破,确保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确保环境短板有提升,确保民生环境问题有改善要求,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力争到20xx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巩固和提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xx年下降5%以上,其中: 厦门、 莆田、 南平市下降2%以上; 福州、 泉州、 宁德市下降4%以上; 漳州、 三明市下降6%以上; 龙岩市下降15%以上。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推动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1.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全面整治城市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建设。到20xx年,除必要保留外,各设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淘汰分散型工业燃煤炉窑。在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大型集中供热设施或实施清洁燃料替代工程,逐步淘汰分散燃煤炉窑。到20xx年,基本淘汰燃煤炉窑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内燃煤炉窑,确实无法淘汰的,必须按规范建设投运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新建建筑陶瓷业项目原则上使用天然气。晋江、南安建筑陶瓷业应巩固煤改气成果;闽清建筑陶瓷业及浦城、福鼎、霞浦合成革集控区煤改气工程20xx年基本完成、20xx年全面完成;尤溪、大田合成革集控区煤改气工程20xx年全面完成;长乐、晋江、石狮印染、皮革集控区及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20xx年全面完成。

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加强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脱硫设施运行管理。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的,应加快实施炉外脱硫技改;公用燃煤电厂综合脱硫效率应达到95%以上,其他采用湿法脱硫的燃煤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综合脱硫效率应达到85%以上;钢铁烧结机、球团竖炉应全部建成投运脱硫设施或实施提效技改,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玻璃生产线、有色冶炼窑炉应进一步规范脱硫设施运行,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0%以上。

持续开展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已投运脱硝设施的燃煤电厂应进一步提高脱硝效率和投运率,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尚未全部建成脱硝设施的,要按规定时限建成投运。循环流化床电厂、热电厂、企业自备电站必须确保氮氧化物稳定达标排放;无法稳定达标的,必须实施低氮燃烧改造或建设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应严格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131120xx),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其中4000吨/日规模及以上的,综合脱硝效率应达到60%以上;4000吨/日规模以下的,综合脱硝效率应达到50%以上。福耀、明达、旗滨、台玻等玻璃企业生产线应规范运行管理,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确保达到《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xx)要求。

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燃煤发电机组严格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xx),配套高效除尘设施;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水泥企业破碎机、磨机、包装机、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机、冷却机、水泥仓及其他通风设备、现役烧结(球团)设备机头、燃煤工业锅炉、工业炉窑均应安装高效除尘设备,确保颗粒物达标排放。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按照国家部署,在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2.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并不断扩大控制区范围,严厉打击垃圾露天焚烧行为。

强化施工扬尘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严禁敞开式作业,并采取防止扬尘措施,施工现场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应进行地面硬化。

控制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各地渣土运输车辆20xx年底前全部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推行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增加城市道路冲洗保洁频次,降低道路积尘负荷。

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煤堆、料堆监督管理,所有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场20xx年底前全部采取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等防风抑尘设施,电厂、港口的大型煤堆、料堆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城市扬尘视频监控平网。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各地应结合城市发展和工业布局,加大城市及周边绿化建设力度,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严格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督促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置管理,严禁城市及周边地区废弃物露天焚烧。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逐步取消炼山造林。

3.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倡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综合采用政策、经济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提升燃油品质。20xx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20xx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20xx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的车用油品的行为。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对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公告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并加强路面巡查。20xx年全面淘汰20xx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到20xx年,基本淘汰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环保、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联合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环保不达标车辆行为;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并逐步扩大非绿标车限行范围。到20xx年底,各设区城市至少20%的主城区不得通行非绿标车。严格机动车转入限制,对污染物排放水平达不到国Ⅳ排放标准或在用车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轻型车、重型柴油车及使用年限距强制报废年限不足一年的机动车,不得转入省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转移登记手续。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要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经济和信息化、质监、环保部门应不断提高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节能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20xx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出租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公安、财政等部门应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购买、使用。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xx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1号),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

严格执行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禁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在我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牵头制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20xx年底,全面完成xx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淘汰炼钢3.5万吨、水泥820万吨(含熟料及磨机)、炼铁40万吨、铁合金5.578万吨、造纸84万吨、制革236.5万标张及印染32956万米、3.015万吨,争取20xx年底前超额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办理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20xx年、20xx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牵头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3.压缩过剩产能。环保、经济和信息化、安监部门要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

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4.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要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科技部门应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重点支持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等技术及其成套设备研发,支持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产学研合作研发机制,推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联合攻关。

2.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经济和信息化、环保部门应按各自职责积极推进钢铁、化工、石化、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行业清洁生产,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督促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xx年,力争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xx年下降30%以上。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钢铁、水泥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德化陶瓷产业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推进2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改造升级,实施产业链链接延伸、物料闭路循环、能源梯级利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逐步将一批有条件的省级园区打造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推进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华闽再生资源产业园、厦门绿洲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4.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xx〕30号),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到20xx年,力争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达20x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培育10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1.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xx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2.2%。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应向国家申请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2.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供应与利用,加快海西天然气二期管网和西气东输三线干线福建段建设,到20xx年,全省天然气用量达450600万吨。各地要积极推进新增天然气加气站工作。

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稳步推进福清、宁德核电建设,到20xx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继续推进陆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和管理,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波浪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促进天然气、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3.推进煤炭清洁利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研究落实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措施,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到20xx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有条件地区可应用先进的水煤浆替代燃煤技术。

各城市所在地人民政府应逐步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

4.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到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xx年下降16%。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20xx年起,全省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及福州、厦门、泉州等市财政性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和装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三明、南平、宁德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重点改造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屋顶、外窗。

(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调整产业布局。各地应认真执行《福建省石化等七类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闽政〔20xx〕56号),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大气环流特征、资源禀赋,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城市产业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

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2.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

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全省新建钢铁、火电、水泥、有色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重点控制区新建化工、石化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现有企业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按时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区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的范围。

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3.优化空间布局。各地应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乡规划,强化城镇空间管制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乡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

石化、冶金等产业应选择大气扩散条件好、远离城镇发展区、生态环境敏感度不高、排水条件较理想的沿海地区布局。内陆山区的钢铁、建材等行业以调整结构、技术升级为主,逐步引导产业向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发展。

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到20xx年基本完成。

三、保障措施

(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1.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财政、税务、经济和信息化、环保等部门应全面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

环保部门应牵头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2.完善价格税收政策。物价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逐步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成品油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政策;研究制定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收费政策。根据国家要求,对明确重点治理的污染物,适时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研究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征收标准。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在重点用能行业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能效、质量、效益、环保、综合利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对标,根据综合对标考评优情况实行奖优罚劣的综合对标差别电价。

环保部门要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两高行业产品消费税、出口退税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配合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专用设备或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的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3.拓宽投融资渠道。各地要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节能环保行业企业通过上市或进入银行间市场发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排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发展。

各地对涉及民生的煤改气项目、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轻型载货车替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要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在环境执法到位、价格机制理顺的基础上,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重点治理项目按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

(二)健全管理制度,严格依法监督

1.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机动车污染防治、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质监、环保、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及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油品标准、供热计量标准等,完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2.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快实施省政府批转的《福建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闽政〔20xx〕41号),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各级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福州、厦门、泉州市继续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做好监测和信息工作,其他设区市20xx年起开始公布监测数据。

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环保部门应全面加强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按期完成年度新增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联网任务,并实现各级监控中心联网。

3.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应牵头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严厉查处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超标超总量排污、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4.实行环境信息公开。省环境保护厅每月公布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各设区城市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要主动公开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企业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严格执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三)建立协作机制,统筹环境治理

1.分解目标任务。省人民政府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设区市。将可吸入颗粒物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每年初由省环境保护厅牵头对各设区市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0xx年进行中期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治理任务;20xx年进行终期考核。考核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2.加强责任追究。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由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组织部门、监察机关等约谈设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监察机关要依纪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环保部门要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

(四)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各地要加快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会商制度,加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并健全预警信息机制。省级、福州市、厦门市20xx年底前要建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

2.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在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的基础上,参照《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函〔20xx〕504号),于20xx年3月前完成本级应急预案编制,重点强调组织协调和联防联动内容,并与辖区内各城市应急预案统筹衔接。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包括工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扬尘控制、气象干预、停办大型户外活动及中小学和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和停课等方案。企事业单位要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相关内容纳入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当地人民政府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收集、研判相关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增加和强化相关措施;组织对专项实施方案中各项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预警信息频次,方便公众了解污染现状和采取应急措施。设区市环保部门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辖区重污染天气出现原因、污染程度、污染方位、已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书面报送省环境保护厅。

(五)明确各方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1.明确政府统领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总责,要根据我省总体部署及控制目标,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确定工作重点任务和年度控制指标,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力量、统一行动,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合力。环保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财政、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相关工作。

3.强化企业施治。企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环保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增加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力争零排放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4.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加强大气环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切实落实本实施细则的要求,确保如期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大气污染的危害(一)、急性中毒

空气中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二)、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三)、致癌作用

篇3

关键词:铜冶炼;环保管理;环境风险;污染防治

0.前言

铜冶炼行业冶炼工艺长,冶炼相关设备多,且冶炼过程中涉及到众多重金属、有毒气体和其他危害化学品,是潜在风险较大的行业,被我国政府和省市列为国控或省控重点监控行业。为了确保铜冶炼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铜冶炼行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实现有毒有害物体达标排放,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从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强化环保监督管理;做好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固体废物治理及危险废物管理;全而提升保障能力,防范环境风险及学习新的政策法规来提升环保意识等措施手段,使得企业能够达到企业经营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彼此共存。

1铜冶炼企业环保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铜冶炼企业所属的3个下属单位环保流程的梳理和现状分析,在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尽管强化了环保基础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企业环保管理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小足,对相关要求的学习小够,对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司管理要求的理解、掌握小够,风险防范意识小足,环保管理制度、台帐等小完善,环保基础管理薄弱。

(2)是对推进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污染防治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小多,资金投入小足,工作开展缺乏支持和动力,长期易造成相关工作滞后和较为被动。

(3)是监管要求趋严,企业内协同配介的要求较高,人员配备小足,岗位人员变动大,工作连续性小够,具体工作繁杂,易出现问题。

2强化铜冶炼企业环保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2.1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强化环保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和标准,细化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完善公司及企业环保管理体系,并组织企业落实;强化环保监督管理,充实专业力量,明确岗位责任,小断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严格实施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将环保绩效纳入各级领导任期内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做好目标、指标的分解,加大考核力度,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确保责任、措施、投入到位;进一步加大环保监督检查力度,规范采选冶炼过程、建筑施工等的环境行为,对环保管理工作小到位、污染环境问题突出、破坏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确保有关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

2.2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一方面推进清洁生产,源头防治环境污染。严格执行冶金、有色、危化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相关标准,加快现有污染源的治理,通过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管理等措施,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减少企业废水排放量。以先进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冶金废渣、废水、尾矿等综介利用,促进再生资源的高效、集约化使用。另一方面,加大工业废气治理,提高脱硫效率。实施烟气脱硫工程,确保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时加大对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再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推进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围绕提高“废水”综介回收利用水平开展工作,从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2.3强化固体废物治理及危险废物管理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防治。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企业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监控管理,逐步建立综介利用与女全处置相结介的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体系,提高固体废物的综介利用率。严格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和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快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办理,强化危险废物的管理,确保处置过程依法依规,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女全处置。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加强各环节的登记运转工作,对处置小介规的要限期进行整改,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2.4全而提升保障能力,防范环境风险

一方面加强污染源管理,提高污染防治及减排工作科技支撑能力。重视排污申报登记、监测及排污许可等工作,及时依法申报登记,及时委托监测,掌握排污规律,加强各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强化环保管理人员建设,尤其是各企业基层专职环保队伍建设,做到环保工作有专职负责。适应环保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建立环保人才梯队,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履职能力,为企业环保工作提供保障。最后,立足于环境风险防范要求,全而加强环境女全应急体系建设。公司及所属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应急机构,加强环境女全应急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加快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备案,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环境应急演练,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2.5强化环境风险意识

近年来,有色重金属冶炼行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屡屡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于企业,教训深刻、成本高昂、负面影响巨大。金昌冶炼厂地理位置敏感,周边工矿企业众多,历史上环境投诉与环境纠纷时常发生,环保管理要牢固树立“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观念,警钟常鸣。

日常环境管理要健全体制、明确责任,特别要对可能引发的事故原因进行深刻剖析与防范,铜冶炼行业的事故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设备设施因素、工艺过程因素、废物处置过程、危险(化)品运输贮存过程中的引发的次性突发环境事故。同时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演练,协同应对、快速反应,确保应对环境事故的充分性、适宜性与有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对“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即将实行,作为高污染、高风险的铜冶炼企业也必须深刻认识到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只有做好环保工作,才能小落后于时代,才能小被市场淘汰,才能让铜冶炼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企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来志,唐运雪. 铅锌冶炼环保实践及体会[J]. 有色金属工业,2014,06:22-23.

[2]诠释. 中国粗铅冶炼环保新标准[J]. 有色冶金节能,2009,06:62.

[3]刘世和,吴忠华. 金川低浓度冶炼烟气治理实践及创新[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全国重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处理及低位热能回收、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12:8.

[4]蒋继穆. “八五”期间重有色金属冶炼技术进展概述[J]. 世界有色金属,2007,12:1-6.

篇4

关键词:火电厂;环保设施;主设备管理

1火电厂环保设施纳入主设备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火电厂安全目标的要求

通过对电力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故障调查,可以发现其故障等级可以分为三种,即:事故、障碍、异常,在当前极其重视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火电厂新增了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这些环保设施的连锁保护已经进入到主机的MFT动作之中,对于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从安全目标的角度来看,这些环保设施应当归属于主设备管理的范畴和视域之中,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燃煤发电企业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办法》之中,就明确规定了环保设施运行的管理办法,成为环保设备纳入主设备管理的安全约束条件。

1.2环保目标的要求

在全球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趋势之下,我国讨论并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明确规定了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要求,并推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超标排放处罚等措施,将处罚数额较大的环保设施问题定性为“事故”,并将其纳入到法律责任的范畴之中,为此,基于环保目标的要求,应当将火电厂环保设施纳入到主设备管理之中。

2火电厂环保设施的主设备层次划分及管理措施分析

火电厂的环保设施与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系统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和层次,应当与机、炉、电“三大主机”位于第一层次,将火电厂新添置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列为主设备的第一层次加以管理。这也是由环保设施对电厂具有“一票否决权”的政策所决定的,随着超标排放的环保处罚力度不断增大,火电厂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状态必须作为主设备的第一层次,进行监督、控制和管理。

2.1合理优化配置人员

在火电厂的环保设施纳入到主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做好人员的优化配置,要将环保设施人员配置与机、炉、电“三大主机”列为同等位置,采用单独配置的模式,合理配置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施运行工作人员,并配备专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采用择优录用的方式,对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施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并全面贯彻同岗同责、同培同训制度,完善脱硫、脱硝、除尘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上岗制度。

2.2环保设施的制度化建设

要完善火电厂环保设施的制度化建设,要根据火电厂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环保设施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涵盖环保设施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超标排放、运行检修、环保考核等,并将环保设施管理制度体系纳入到火电厂整体的战略布局之中,与其他管理制度相结合,完善设备管理、应急预案中关于环保设施的内容。

2.3优化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

在对火电厂的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优化过程中,要注意环保优于效益且环保与安全并重。对于火电厂机组负荷较低的情况、难以达到脱硝环保设施运行的烟气温度条件时,应当采用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减少NOx的排放。对于脱硫、除尘环保设施的运行要求无法达到时,则可以适当牺牲经济效益来确保环保达标。要确保环保设施与主机同运同停,从技术和设备两个方面入手,较好地减少和消除环保安全隐患。另外,要实现火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环保设施的安全联锁保护,并设置环保超标排放的联锁保护机制。

2.4实现对环保设施的检修管理及缺陷管理

对于火电厂的环保设施的检修管理也应当列入到主设备的检修管理计划之中,要做到环保设施与其他主设备的同检同修,全面编制环保设施的检修项目,确保环保设施检修项目的质量、工期及费用在可控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做好环保设施的缺陷管理,要依循环保设施纳入主设备管理的原则,将因发生缺陷而降低效能、导致机组负荷降低的缺陷列为一类设备缺陷;因发生缺陷而尚未导致机组负荷降低时的缺陷列为二类设备缺陷;因环保设施自身缺陷而不影响效能的则可以列为三类设备缺陷。

2.5做好环保设施的可靠性评价与管理

要全面做好火电厂除尘、脱硫、脱硝环保设施的可靠性评价与管理工作,客观、全面而认真的分析环保设施的运行状态,对其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较好地提升环保设施的可靠性。

3结语

总之,火电厂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将环保设施纳入到主设备管理的范畴之内,实施环保设施与其他主设备的“同运同停”、“同检同修”、“同岗同责”、“同培同训”,全面做好环保设施的管理工作,确保火电厂安全、可靠、稳定、经济、环保运行。

参考文献:

[1]彭祖辉.江苏重点区域小锅炉大气污染影响及控制治理对策[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3(04).

[2]许月阳,薛建明,管一明,王小明.燃煤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及性能诊断技术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S1).

篇5

将“人本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五化”方针切实落实到景观设计中,以高效、低碳、节能、环保、原生态等的设计思路对沿线景观资源进行整合、重组。

1.1景观设计原则与“五化”方针的体现

(1)安全性:将安全放在首位,改善行车视觉效果,提高行车舒适度,愉悦度,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人本化。(2)保护性:保护并且再现公路经过区域原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人本化。(3)尊重地区特性:“大昆明”规划中的卫星城市(宜良、晋宁等)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资源,在设计中加以提炼、升华,最大限度推动城镇发展,打造宜居环境———人本化。(4)科技性: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引入了国际前沿设计理念,运用了高新的生态恢复和造景技术,使得本项目的景观与公路工程本身及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相契合———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5)节能性:合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配置植物群落、适时适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使本项目公路从线形、造景充分展示节能型公路的魅力———专业化。(6)和谐性:通过绕城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氛围的营造,提升“大昆明”城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推动滇中片区经济的发展———人本化。

1.2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措施体现

(1)互通式立交绿化景观设计。采用混合式的设计手法,突出生态形象为主题;以采取少量点缀观花、观叶灌木,不种植乔木不遮挡驾乘人员视线的手法。充分考虑立交的美观、使用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合理利用环境景观,突出诱导栽植、标志性栽植和明暗过渡栽植,兼顾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的功能。(2)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设计。根据本项作为绕城高速公路的的特点,中央分隔带植物树种选择具有感观美、施工成本低、养护费用少、生长速度慢、对土壤要求不高、易成活,耐旱耐寒、抗废气污染、寿命长等经济实效的物种。采用绿篱式与间植式相结合的种植方式。(3)边坡及垂直绿化景观设计。根据景观分段情况、各段落土质类型的区别,结合生物防护,合理选用施工工艺、植物品种及植物配比方案,尽可能构建层次较丰富的复合型植物群落,兼顾边坡绿化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边坡在兼顾坡面稳定的前提下选择常绿或是观花物种,且根据段落海拔、气候特点选择相应物种,避免了全线边坡景致单调的现象,以防止冬季无景可观。(4)路侧绿化景观设计。路基两侧绿化是沿公路主线两侧具备场地及需生态恢复的绿化带,与道路中央分隔带一起构成“二板三带”的基本结构形式,是连续景观线的辅助表现形式。设计通过植物群落的合理搭配,体现出绕城公路的路侧景观。(5)观景平台绿化景观设计。从景观构成的角度来看,观景平台本项目景观设计较集中、景观设置可塑性较强的部位,以安全、美观为前提,景观风格与路线的景观相协调一致;并结合地区的文化特色,营造风格独具的人文景观和休憩的环境。以当地乡土植物和花卉种类,将乔、灌、花、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植物枝条颜色和花色进行搭配,加之季节变化,构成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与外界的隔离均采用自然的“软性隔离”,种植乔木、竹类、灌木等营造良好的景观氛围。(6)隧道口区域景观设计。以大树营隧道、上清水沟隧道、三家村隧道、龙潭隧道为设计重点,其余隧道洞门设计通过材料的选择,从而达到低碳、环保的设计效果,三角区绿化以自然式为主,在有条件的场地,局部配以小品,提升隧道口区域整体品质。(7)取土场、弃渣场景观设计。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采取乔、灌、藤、草结合,以绿色覆盖为指导思想,绿化与美化结合的方式,提高取弃土场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在具备条件时可利用取弃土场作为公路绿化苗木的培育基地。

2景观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2.1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1)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生态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并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和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3)以贯彻预防为主要原则,加强设计中环境敏感地区或环境敏感点的避让(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综合分析图见图1)。

2.2贯穿整个环境保护设计中5个生态方面的设计

(1)跨河跨水源地路面桥面径流应急事故收集系统设计本项目所在区域为,金沙江和珠江流域交汇区图1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综合分析图域,水系比较发达,又处于昆明水源上游区域,路线跨过了众多的水系,同时区域内又有规划中的杨林工业园区,各种工业用原料运输车辆较多,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风险较高,针对区域中的各种跨河桥,如通过设计路面桥面的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将公路建设、运营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护当地的水环境。(2)噪音防治工程设计通过设计噪声防护措施如:声屏障、隔音窗、防噪林等措施,让公路和沿线居民和谐相处。(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设计设计了环境保护应急事件的措施方案如桥梁、路基段设计应急事故池;预先设计应急预案、在管理中心设置应急管理措施等来保证道路的使用安全。(4)特殊环境环保工程处置方案设计本项目中的特殊地质环境为煤矿采空区,煤矿采空区对给公路环境的主要影响主要为水源枯竭,生态恶化,水循环破坏。在环保工程设计中针对经过采空区的道路的排水进行专项调查和梳理,做到专渠专排,同时加大采空区的复垦措施,使区域环境逐步改善。同时本项目中的特殊环境敏感点为南盘江,本路线多次跨越南盘江。环保设计中会针对跨河的桥梁设置合适的应急事故措施和施工措施已保证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不想影响南盘江的生态环境和下游人民的用水安全。特别针对本项目中环境敏感点为抚仙湖,本路沿抚仙湖左所地区经过,抚仙湖是是云南省重点保护的高原湖泊,敏感系数高,保护难度大。环保设计中会遵循《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避让和工程保护;同时针对次区域的跨河的桥梁设置合适的应急事故措施和施工措施已保证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不想影响抚仙湖的生态环境和湖边人民的用水安全。(5)环保节能设计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面均采用低耗能或者不耗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如土壤污水处理工艺,同时于景观绿化相结合,既体现了国家环保节能的要求,又可以起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3该项目中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的应用

(1)使用先进的生物膜或者生物氧化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2)沿线设置中生活污水的综合利用,做到污水零排放。(3)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先进LED照明技术的合理使用。

4生态措施在景观设计中的效益分析

结合项目实例,生态措施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实施后,其景观多样性可得到保持与提高,自然景观类型作为景观基底的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整体景观生态质量可基本满足风景区规划建设的要求,从而达到改善现有环境和景观生态问题的目的。同时,景观稳定性得到保持,并增强了高速公路景观功能发挥,巩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5景观生态体系

结合项目,总结景观生态体系结构图如图2。

6公路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关系

篇6

一、继续深入学好文件,搞好三合一贯标培训文秘站网-

今年我们主要抓好了两个继续,一是继续贯标,二是继续培训。虽然我们去年已经取得了认证,但我们在今年的体系运作上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为使广大的员工更好的理解三个贯标体系文件,做到熟悉标准、掌握标准,执行标准,年初我们利用冬训时间专题组织了贯标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对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改变了过去的模糊认识,重新认识到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贯标的重要性。今年我们共组织了科室、项目培训2次,培训人次达238人次。

二、重新制定、分解科室与项目的管理目标

根据20__年我分公司的管理总目标,我们各科室、各项目都修定了本科室、本项目的管理目标,并针对目标逐条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责任到人。

三、落实职责分配,形成网络管理

根据公司制定的管理方针,我们今年对31个程序文件、26个支持性文件,进行了职责分配,人人分扛指标明确贯标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使人人都在三个贯标体系中有明确的责任,确保了三合一体系的良好运作。

四、搞好危险源、环境因素辩识工作

根据GB/T24001、GB/T28001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职工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我们注意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辩识,首先我们结合工程实际分部分项(基础、主体、装修)分区域的进行辩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部位的不同随时增加、删减辩识内容,目前我分公司对安全危险源辩识共529条,其中确定重大危险源68条,环境因素480条,重大环境因素72条。项目安全危险源辩识出508条,重要危险源辩识63条,环境因素315条,重大环境因素57条。

五、制定管理方案、应急预案

根据危险源、环境因素辩识我们对重大的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管理方案、风险控制岗位明细和控制措施,如我们制定了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伤害、坍塌、火灾、中毒、非典型及其它传染性疫情的应急预案,并有响应措施。

再有我们对现场的固废处理也制定了专题方案,如工程可利用的钢筋头、包装容器、水泥袋子的处理与标识,节能降耗上,哪些地方能节约的应采取哪些措施等,都通过方案的制定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全体员工的严格管理,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公司还成立了6个安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2个环境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六、绩效测量

在三个体系运行中,我们坚持按标准运作,为给广大员工创造一个适宜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我分公司加大了投入力度,今年洗安全网3000片15000元,购安全帽450顶3990元,维修自制消防定型架10个200元,维修自制消防定型箱50个500元,消防桶20个1200元,干粉灭火器20个800元,购置电蒸箱8台、电暖器33台、燃气管145米共计3万元,开水器3台、燃气存放箱15个共计3万元,水表3个、节门36个、水嘴42个、水管线210米共计1000元,做化粪井、沉淀池、排水沟共计1万元,购置单人上下铺165个、床铺1000个、被褥8套共计5395元,购置固废箱14个、自制垃圾箱20个、民工碗架16个共计1950元。

七、持续改进

在20__年11月8日外审末次会议上长城认证中心的专家给我们全公司开据了五个不合格报告,提出了9条建议,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在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组织科室、项目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验收,同时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还进行了举一反三,避免或减少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

篇7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是推进宜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多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创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一、宜昌“创模”的主要做法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宜昌市坚持“重民生、重过程、重特色”和“务实、真实、扎实”的“三重三实”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完善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夯实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成立以市委书记郭有明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科学编制“创模”规划,详细制定“创模”实施方案,将各项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实行综合考评,“一票否决”。多元化增加创建投入,几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近50亿元,为“创模”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开通12369环保热线,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辟“创模”专栏,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环保监督员,编发《市民环保手册》,组织开展“创模”知识竞赛、“创模”摄影大赛、“创模”进社区等活动,拓宽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环保公众监督机制。组建“青年环保志愿者”、“巾帼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小卫士”等环保公益组织,使“创模”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构建了扎实的环境保护群众基础。

(二)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两型”社会。通过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工程”。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成了一批节能企业,单位能耗普遍下降。全市化工、建材、冶金三大高耗能产业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0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7%。截至2007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29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度削减率分别达到15.5%和6.2%,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削减任务。二是把推广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把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科学实施水电能源开发,宜昌市域内已经建成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等40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抓住西气东输机遇,积极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目前宜昌主城区各单位和家庭已用上天然气。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宜昌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宜昌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把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7个。今年,又启动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柏河流域、香溪河流域、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对长江宜昌段所属110余艘船舶的排污口进行了铅封,禁止其向长江排污。开展库区水质预警和同步监测,建立健全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二是编制《宜昌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对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严格监测。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机遇,实施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由400多个地质灾害观测点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全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效果良好,多次得到国家、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一是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水平。宜昌城区已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6.8万吨,集中处理率86.5%,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大于80%的目标,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管理。全市城区建设了两个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732吨,无害化处理率89.88%。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和垃圾堆肥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配套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使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三是开工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积极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五)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龙头,着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十五”以来,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全市共搬迁、关停并转城区落后生产能力、污染严重企业近百家。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99家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2007年,全市关闭小造纸厂15家、小水泥厂14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75台套,基本形成涵盖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平台。三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宜昌在湖北省率先启动了淘汰燃煤锅炉行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的目标。逐步对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油改气,加快推进机动车燃料改造。目前城区已有4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投入使用,486台公交车和1300辆出租车完成改造。修订完善了《宜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宜昌市城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环保、公安和城管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噪声监管机制,噪声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在城区实行机动车“禁鸣”,进一步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六)注重“创模”辐射延伸,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4.07万亩,天然林保护1274万亩,植树造林23.65万亩。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与管理,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分布范围合理的“受保护地”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提高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工作试点。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整体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建沼气池农户已达26.58万户,占总农户的32.4%。加强小城镇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都市、远安县成为全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市”。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当阳市、远安县已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远安县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

(七)增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制定《宜昌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市、区(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建立应急环境监测中心,配备多功能应急监测车,应急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宜昌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管理。对医药、化工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有效地防治了环境污染引起和因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二、宜昌“创模”的主要成效

(一)“创模”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模”以来,宜昌市经济持续增长率达13.4%,人均gdp由1.36万元上升到2.04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创模”初相比,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0.26吨标煤,降低11.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5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均削减17.89%。

(二)“创模”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宜昌宜居、宜旅、宜业的特色魅力更加明显,为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72亿元,占全市gdp的8.8%。同时,“创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宜昌先后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缔结友好城市。招商引资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势头,南玻多晶硅、首钢高磷铁矿开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落户宜昌,成为宜昌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今年初,湖北省和深圳市在宜昌市联合兴建了“深圳工业园”,为宜昌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启动。

(三)“创模”推动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饮用水源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2007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4.2%,比2004年的64.5%上升近3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的区域环境噪声4年来全部达到ⅰ类标准,与2004年相比,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下降2.4分贝。

三、对宜昌“创模”的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创模”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创模”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又是“创模”的重要目的。在宜昌,“环境至上”理念形成共识,贯穿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宜昌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创模”的推动下,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重点工业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污染源限期治理等目标责任书,对各地进行人居环境质量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将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作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篇8

关键词:集中供热;安全隐患;防治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热电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区的热电联产发展带动了当地民生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城镇居民冬季的用热质量。近年来,新疆地区热电行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已经在我区普及。为保证在严寒天气下,提供稳定安全的供热,必须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我区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具有节能环保、改善环境、供热质量稳定等优点,热电厂参与城镇集中供热的建设更是关乎大气治理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对集中供热的安全隐患分析,提出防治策略,希望对我区城镇集中供热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1 目前我区集中供热的概况

城镇集中供热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用热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是目前由于部分地区的热电厂供热机组设备所能提供的热源相对单一,供热企业对热电厂的热源依赖性偏重,所投入的备用热源相对不足等原因,往往使得采暖期里因热电厂机组消缺降低热负荷而影响到片区的正常供热现象时常发生,以至于严重影响到广大用热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当下,国家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对机组供热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控制度,特别针对热源备用不足、热源安全隐患等问题,采取了有效监督措施,确保了城镇供热的稳定。

2 集中供热安全隐患与主要问题分析

2.1 备用能力不足

如前文所述,导致集中供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热源备用能力不足,备用能力不足是由于热源的供热能力与热网的负荷发展不契合,造成集中供热的安全裕度不足。与此同时,在现有的热源供应能力的基础上,城区居民小区扩建速度的迅猛加快,造成片区供热面积的急速增长,从而导致片区热源供应不足矛盾的凸显,企业又面临着供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两难选择。目前,电热企业普遍采用2台机组供热,单一孤网运行,2台机组是热电联产热网的唯一热源。如果任意一台出现故障,将造成另一台不能承受负荷也停止运行,对于机组的损害大,另一台锅炉因为不能满足热网的负荷,可能造成管网末端不热的缺陷。另外,也会出现2台锅炉同时出现故障的情况,2台机组供热存在的风险是长期性的。

2.2 稳定运行能力需要提高

供热运行稳定能力跟以下五个方面有关:其一是室外环境温度对于供热稳定性的影响。许多公用设备由于恶劣的天气环境的影响发生故障,从而间接造成供热机组运行故障,造成不同程度的机组降负荷或停运现象。由于恶劣天气不能遏制,所以这一因素对于供热机组稳定运行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其二是机组自身出现故障对于供热稳定的影响。由于机组内部故障或其他故障,造成供热机组被迫停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影响供热机组运行稳定的最大的因素是锅炉管道的爆漏。多数热电企业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供热,这种锅炉存在磨损大的自身缺点,对其稳定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三是除尘、脱硫、脱销等环保设备对于机组运行的影响,由于环保设施故障也可导致机组减负荷运行或停炉抢修的问题,也可使运行机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就目前而言,这一因素造成供热机组停机的现象时有发生,必须严格控制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对供热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其四是机组的装备存在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的不重视,维护工作不到位导致机组出现故障。部分热电机组未设保护设备,给机组的启动、停运等操作带来困难;其五是煤质变化造成的影响。部分热电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易结焦煤,造成机组运行过程中温度过高,燃煤的积粉易自燃,易造成火灾事故,对机组运行造成影响。

2.3 应急预案不完善

由于部分电热企业对于机组停运的应急处理的措施不完整,有关应急的预案不明确,缺乏实用性,应急措施不灵活等原因,造成供热机组出现故障而不能尽快解决,严重影响到极寒天气下居民的正常用暖。应急预案的不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单、双机停运的应急措施要求不明确;第二,预案编制的笼统,与实际应急操作脱节;第三,应急防冻措施的具体要求没有体现出来;第四,现场应急处理方案不全面;第五,企业对于人员的分工不明确,缺乏实战演练。

3 集中供热安全保障与防治策略

3.1 加强热网巡检管理和安全保护

供热机组停运后应该对热网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对于供热机组的检查维护是长期性的,通过定期的检修维保,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隐患,做好防预措施。一般来说,热网存在以下问题:供热管网的一级主管网与燃气、市政给排水等管道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一、二次管网水质差,造成换热器结垢堵塞;供热管网检查井室内的防潮措施需要加强;换热站使用单一电源,往往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供热管网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关维护改造计划,做到未雨绸缪。

3.2 强化管网管理,提高稳定运行能力

提高供热管网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热网的正常运行能力。对于供热管网的管理应从一、二次热网着手,落实有关一、二次网生产运行及巡查管理规定,认真做好管网检查记录工作,严防出现管网安全防护的漏洞。

3.3 规范停、送热操作流程

热电企业规范停热、送热的操作流程,对于机组有秩序的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停送热操作的有秩序开展,有利于管网设施的平稳运行,防止急速升温、降温对管网带来的爆漏风险。同时也对于热电厂供热机组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4 健全热网应急抢修预案

热网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最大限度的完善健全供热系统的应急机制。并强化检修运行抢险的准备工作,防止热源波动对供热稳定造成影响,对现有事态加以遏制,严防故障加大,提升维护工作的难度。以实战为目的,健全完善机组停机故障的预案,建立用性强的现场处理方案,落实执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地演练工作,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

3.5 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由于部分热电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造成集中供热系统的维修与防护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供热机组的正常运行。所以,在聘用相关技术人员时应严格把关,提升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操作人员的整体技术专业素质。

4 结束语

综上,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影响集中供热机组运行的几大关键问题,其中包括备用能力不足、机组稳定运行有待提高、应急预案的不完善,从而提出如何对集中供热进行安全保障。通过加强对热网的巡查管理与安全保护、强化热源管理、规范送热停热的操作流程、健全热网应急抢修预案、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建设等措施,来保证集中供热机组的稳定运行,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的供暖需求。

参考文献

[1]曹体祥.浅谈城市供热管网设计工作要点[J].应用能源技术,

篇9

在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面临几大挑战: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大,来源复杂;信息需要实时监控,同时数据也要用于历史分析;需要简明直观的展示和控制手段;有完备的应急处理系统;有方便的数据分析和展示手段;具有方便的调度体系。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信软件)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市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与政府及各类用户、lT基础平台供应商及其它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密切协作,以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为基础,打造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共同建设智慧的城市,让“智慧城市”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宝信软件打造先进完备的面向物联网、智慧城市的综合应用开台产品,提供面向楼宇、轨道、市政、石化、水务、农业、智能交通、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全面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数据分析和数据的所有功能要求。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方案(见图1)融合了从网络层的工业通信网关iCentroGate到平台层的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iCentroView、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iHyperDB、信息平台iPlat4j,再到上层应用平台的应急管理平台iCentroEmergency、移动平台iPlat4M、实时数据分析展示平台iWebView多个产品。在此共性架构基础上,用户可以方便的搭建各项智慧应用。

平台备产品功能

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iCentroVlew

“我在中间看”,是宝信软件历经十载自主研发的综合监控与指挥调度平台产品。主要实现画面组态、集中控制、事件报警、智能联动、多媒体监控等功能,具有有机集成、智能联动、架构领先等特点,为客户提供全面灵活、安全可靠的监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桥隧、楼宇、采掘、地铁、石化、水务、)台金、有色、环保、交通枢纽、工业控制等行业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产品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重点新产品、中国优秀软件产品等荣誉称号。

高性能实时数据库软件iHyperDB

iHyperDB是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实时历史数据库产品,具备海量实时数据的海量存储、高效检索、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和画面展示等功能,采用了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达到海量、实时、并发、高速、高可靠、高容量、跨平台、可扩展等特点,iHyperDB以其超高的处理性能获得第五届国际华沙发明展金奖。产品目前应用于物联网、采掘、石化、钢铁等需要大数据实时存储的行业。

工业通信网关iCelltrOGate

作为物联网接入网关、协议网关、通讯管理机、协议转换器,iCentroGate是连接工业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的纽带,实现设备互联、分散采集、协议转发等功能,是一款硬件产品,具备安全可靠、简单移动等特点,已大量应用于工矿企业、电力、环保、节能、矿井、矿山、油田、市政、建筑、银行、酒店、学校等行业或领域。

信息系统平台iPlat4J

iPlat4J是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一套面向信息化应用建设的平台产品,可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常见的IT黑洞、应用孤岛等问题。在该平台上可简单快速地搭建各种类型的信息化应用系统,降低信息化应用开发的技术难度,使得开发者主要关注于业务逻辑和流程的设计。

该产品具备架构领先、便于集成、稳定高效、组件丰富、界面友好等特点,产品覆盖信息化建设全流程、具有开放的技术架构和企业级的安全防护体系,自2007年问世以来已在上千个信息化项目中得到应用。该产品获得过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可广泛用于任何有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的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

移动应用平台iPlat4M

iPlat4M是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为支持企业实现应用程序移动化而构建的完整平台体系,它通过提供后端信息化系统快速集成、多类型移动终端覆盖、移动应用基础组件、企业级移动应用运营管理、专有的移动应用商店等一系列全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将应用、数据、业务流程移动化到主流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及时、自助式的移动服务,让用户随时掌控各项业务。该移动应用平台承前启后,部署对原有信息化结构无影响,拥有完整平台体系架构和企业级安全保障,为企业建设统一的应用平台,提升企业价值。

篇10

1胜华化工节能减排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

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华化工)是以生物化工及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从能源采购、计量、统计、生产过程管理和定额考核等制度;在技术改革方面,公司根据自身工艺特点实施了多项节能技改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在进行化工产品生产装置建设的同时,公司还花巨资建起了循环水装置、尾气回收装置及污水处理装置,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2009年、2010年胜华化工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1亿元、32亿元,从这两年主要资源的消耗强度(见表1)来看,与2009年相比,2010年胜华化工电力及煤炭的资源消耗强度都有所下降,但水资源消耗强度增加。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来看,近几年来,石大胜华的COD排放达到平均4.1吨/年,氨氮排放为6.1吨/年,二氧化硫排放为155.9吨/年,氮氧化物排放为118.8吨/年,烟尘排放47.4吨/年,是东营市25家重点废水工业污染源之一,虽然各项指标在环境评价中基本上都达标,但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低碳经济目标约束下,仍然存在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

(1)从管理制度建设来看,公司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节能减排的关注点主要落在工艺流程环节,没有从公司的高度推进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以及生产辅助设备(如锅炉、换热器、电动机、压缩机、风机等)的节能减排,管理比较粗放,并且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不够到位。

(2)公司缺少一支既熟悉能源环保政策和相关知识、又熟悉各种产品工艺流程节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也缺乏一支由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库、应急处置技术、应急物资贮备库(信息库)、应急装备库、应急预案、应急演习、污染事故后评估、警示教育等要素构成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

(3)从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方面来看,公司的节能减排技改措施大都只停留对现有工艺的优化和局部调整层面,同时,生产装置的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缺乏具有创新性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2国内外同行业节能减排成功经验

当前,国内同行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值得胜华石化借鉴。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安庆石化。与石大胜华相比,安庆石化所制定的节能减排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责任更加明确。为使节能减排与生产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公司将节能办公室设在负责生产运行管理的生产部。节能办公室每年初为各装置量身定制节能减排目标,并将完成情况同月度经济责任制、达标专项奖、装置成本考核进行捆绑。各作业部则将装置能耗指标与班组成本核算工作直接进行挂钩,形成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考核和管理体系。同时,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安庆石化成立了降低炼油能耗等多个攻关小组,来解决节能减排的难点问题。除此以外,安庆石化在装置的联合操作尤其是热联合方面要更加突出。对装置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诊断,优化装置运行参数,做好装置间负荷协调和热联合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装置间的热联合水平,是安庆石化在节能工作中的一大突破。不但如此,2006年以来,安庆石化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引进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对炼油Ⅱ套循环水旁滤池、化肥Ⅰ套循环水旁滤池、炼油生产水系统管线、炼油生活水系统管线、炼油焦化无压回水管线进行更新改造,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从国外同行来看,发达国家更加注重新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如:改进燃料系统、提高加热炉效率、改进工艺、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性能、加强能量管理、改进操作、进行热电(汽电)联产等[3]。Shell公司推出了碳及能源效率计划来优化和管理炼厂的能量系统,其下属的新加坡Bukom炼厂实施能量效率计划后,节能6.5%;其在美国的DeerPark炼厂实施能量效率计划后,节能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104t;Shell公司在美国的一家石化厂实施能量效率计划后节能3.5%[4]。除此以外,采用热电(或汽电)联产技术和气化联合循环一体化发电技术可以实现汽电联产,利用废热节能降耗,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利时的ExxonMobil公司是全球热电联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最先进的企业,该公司2009年投产的安特卫普炼油厂投产热电联产装置后,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减少20×104t,相当于大约9×104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

3胜华化工节能减排对策建议

结合国内外同行节能减排的成功经验以及胜华化工的实际情况,建议胜华化工节能减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树立基于低碳经济目标的节能减排理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文化环境目前石大胜华虽然制定了节能管理办法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及考核办法,由于在公司层面只局限于生产环节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且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存在短视化、片面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基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低碳减排目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及目标考核制度,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6]。建议公司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节水领导小组和低碳环保委员会[7],并将这些管理小组的职责与生产经营的实施与考核挂钩,形成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和经营全环节的考核管理体系,在每年初制定节水和低碳环保目标,然后逐级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公司还应尽量扩大能耗考核范围、加大能耗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8]、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竞赛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面节能减排理念,营造节能减排实践的文化环境。

3.2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支节能减排的专业队伍目前,胜华石化公司内部熟悉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人才严重缺乏。以企业内部原有的环保专业人员组成的节能减排队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关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定位。不仅如此,现有的节能减排工作多停留在统计和简单分析的层面上,缺乏深层次的建议和措施。缺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且具有宏观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制约公司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瓶颈之一。培养节能减排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务是要从胜华石化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开展能源管理师、能源统计、重点耗能岗位及环境监测与治理等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了解能源环保政策、掌握管理知识、熟悉生产工艺、精通节能和环保技术的企业节能减排人才队伍,促使胜华石化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3.3加大技术改进和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通过技术改进,实现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从而优化炼油结构,达到规模经济炼油结构的优化包括产品调和比例的优化以及落后工艺技术的改进等。研究发现,在炼油厂相同规模的情况下,采用两套装置比单套装置的投资约增加24%,能耗约增加19%;采用3套装置比单套装置的投资约增加55%,能耗约增加29%[9]。中国石油下属大连石化分公司的350万t/a重油催化装置的能耗是50kg(标油)/t。该公司的另外2套催化裂化装置,尽管所加工原料、工艺和能量回收措施与之相同,但是由于加工量偏低,装置的能耗比前者高约40%。由此可见,通过装置大型化实现包括胜华石化在内的众多石化企业的节能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装置大型化不仅仅指装置规模的大型化,还包括根据工艺特点将多套装置进行集成设计,以促进能量的逐级利用、热联合及低温余热的利用。以催化蒸馏为例,通过将减压蒸馏、加氢脱硫、渣油热转化等多套装置组合设计,不仅大幅度减少设备数量,节省投资约30%,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运行成本,燃油消耗节省约15%[10]。炼化一体化则是指将胜华石化的炼油厂和化工厂联合在一起,这样做可以实现原料的互供,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而且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易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短流程、高灵活的结构组合优势,因此炼化一体化不仅可以帮助实现公司的节能减排目标,而且能大幅度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11]。不但如此,炼化一体化还可以优化原料配制。例如炼油厂的石脑油和加氢裂化尾油可直供化工厂的蒸汽裂解装置,裂解汽油可直接用作商品汽油的调和组分;裂解汽油和催化重整汽油可同时作为芳烃抽提的原料以生产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催化裂化干气与苯烷基化生产乙苯,进而脱氢生产苯乙烯;焦化气体、催化裂化气体和加氢裂化气体等炼厂气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作为蒸汽裂解的原料;蒸汽裂解装置副产的氢气可作为炼油厂加氢装置的廉价氢源等。第三,炼化一体化还可以简化水、电、汽、风、氮、氢等公用工程,节省装置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库存和储运费用以及中间产品的营销费用,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2)研发新型节能环保型催化剂与助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有创新性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包括新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分离、膜法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磁性分离、微波分离、络合分离、抽提蒸馏以及膜法蒸馏技术等;新的反应技术,如反应蒸馏、超临界反应技术等;新型换热器与分离器;新的热能回收、热电联产技术等。从现实条件出发,建议胜华石化首先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型催化剂与助剂、将热反应改为催化反应等新技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胜华石化的生产过程涉及大量催化反应,需要使用大量的催化剂。催化剂对胜华石化的日常生产乃至节能减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催化剂效率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轻质油收率体现了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与能耗直接相关,因此提高轻质油收率也就意味着能耗的降低。目前胜华石化的轻质油收率为74%,而国外先进炼化企业轻质油收率在80%以上。由于胜华石化的加工量相对较大,轻质油收率即使提高一个百分点,对整个企业节能降耗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建议企业在炼油过程中采用一些效率更高的新型催化剂和助剂,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同时能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其次,炼化过程中的热反应普遍要求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这样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增加了生产成本。利用催化反应来替代热反应,通过改变反应机理与途径,可以使反应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进而实现节能降耗。在炼化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热反应过程中引入催化剂而开发的催化反应很多都取得了成功,并促使炼化工艺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比如由热裂化演变为催化裂化、由热重整演变为催化重整、以及由热叠合演变为催化叠合等,催化剂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12]。催化剂的引入不仅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而且还具有拓宽原料范围、改善产品分布等作用。此外,催化剂的引入可拓宽原料的范围。催化裂解的原料既可以是石脑油、轻柴油等传统蒸汽裂解的原料,也可以是廉价的瓦斯油或重油。这就使原料的来源更加广泛,对于轻烃资源相对匮乏的胜利石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炼化行业是资源消费高、污染性强的产业,因此将其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高效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和清洁生产,是胜华石化的必由之路。胜华石化公司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例如,生产中产生的火炬气和烟道气可以用来发电或作燃料,这样就可以节省燃煤的用量;加大污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净化后循环使用,这样就可以大量节省新鲜水的用量;反应中产生的氢可以作为加氢精制的原料;改造炼厂的照明系统,利用炼厂废气进行发电。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可以给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节能减排大环境下,环保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和严格,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胜华石化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清洁的产品,而且自身的生产过程也要实现清洁化。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碍人体健康的酸碱等辅助原材料和催化材料,尽可能回收“三废”中的有用资源,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